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風景導遊詞(精選14篇)

欄目: 導遊詞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1.71W

風景導遊詞 篇1

我們首先去看看右前方的天工別院。天工別院全院分四進,總長99米,面積999平方米,全部為實木穿鬥結構。其中建築裝飾典範以“木雕”“石雕”為主,應用遍及棟樑、柱礎、門罩、窗櫺等,內容以福祿壽禧、四季花卉、歲寒三友為主,圖畫充盈而不俗濫,意蘊莊重而不肅殺。“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在這裡,遊客可享受舊時大戶人家的上賓禮遇;也可攜帶有情人坐花轎、騎大馬,在吹吹打打中入洞房、睡花床,感受“洞房花燭夜”的傳統婚慶習俗。

風景導遊詞(精選14篇)

走看完天工別院,我們繼續風情園行程。前面這個四合院,是川西地區典型的農家院落,農家小院均是傳統的三間兩頭轉的川西民居建築,U字形排列,土磚圍牆、籬笆院門、晾晒農作物的晾架、風谷機、紅辣椒、玉米棒子、水井等,處處彌散著農村的獨特風味,體現了農家院落特點。小院房屋正中是高大明亮的堂屋,一般供奉著祖先的牌位,兼作客廳;側有臥室、客房、廚房、倉房等。白牆黑瓦,乾淨利落,不高的籬笆圍欄露出淺淺的綠意。院外是休閒園,在這裡泡上一杯茶,享受陽光的沐浴,品味農家質樸生活。另外,這裡還提供啤酒,以及美味的滷菜,可口的小吃,讓遊人在體驗傳統農業之餘,大塊吃肉,大碗喝酒……

前方的圓形的空地叫“耍壩”,是進行各種民俗表演活動的地方,耍壩是川西民俗文化的重要體現。園區同樣設有,且以傳統錢幣為原型,配合人們內心深處所追求的“福祿壽禧”等元素,構成一個原始的娛樂場所。耍壩上會不定時上演最民俗的文藝活動和雜耍表演。每逢週末,還有精彩紛呈的文藝晚會,在這裡,遊客能體會到真正的平樂味。

風景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來到了極具長江三峽奇觀的"北方三峽".長江三峽的雄、奇、險、秀,在這裡儘可觀賞。在這裡您雖然聽不到猿聲,卻可以體會到"輕舟以過萬重山"的美妙感覺。

各位遊客,請回過頭來看這塊岩石,高高的額頭,咧著大大的嘴巴,多像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壽星,它笑哈哈的迎接您---祝朋友們健康長壽、萬事如意。

這座小山峰上的鷹展翅欲飛,魚蝦是不敢停留的,它們害怕山上的雄鷹會下來將它們吃掉。請看對面上面有一巧石,多像一個調皮的小猴猻。

大家往右看,玉峰下有幾座山峰形似駱駝,或臥或立,或昂著頭,形態各異,這就是群駝戲水,在這裡長年陪伴著形單影孤的"玉女",看它們的神態多麼安詳而悠然自得。

"三姑泉"是大泉湖主要水源之一,豐水期可達到7.5個流量,平時也有6個流量,山西晉祠三泉日流量為15萬5千立方米,而我們"三姑泉"的日流量可達64.8萬立方米,相當於4個多晉祠三泉。博愛縣是黃河以北有名的全國噸糧縣,山下萬畝竹林是華北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人工栽培的經濟竹林,北京動物園的大熊貓每天吃的新鮮竹葉,就是我們這裡通過火車按期運過去的。全縣的林茂糧豐經濟發展和丹河電廠用水都是與大泉湖分不開的。

請大家向兩邊看,右為鳳凰山,左為百鳥巢,合起來就叫百鳥朝鳳。相傳就在這裡三位仙姑鬥敗群惡魔,疏通河道,放水下山,拯救萬民之後,大姑、二姑先後離去,唯留三姑在此,繼續為民造福,因此感動了仙界,鳳凰來到三姑的對面山上落下,陪伴三姑,隨之引來百鳥朝鳳。

風景導遊詞 篇3

各位團友: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歡迎來到福州,我是大家此行的導遊,我姓魏,大家可以叫我小魏,俗話說的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我呢,就是大家在福州的好朋友了。在我身邊的這位呢,就是我們的司機陳師傅了,那麼接下來的幾天呢,就由我和陳師傅陪同大家度過,請相信我們一定能讓你們玩的開心,行的安心,吃的放心,住的舒心。很高興能為大家服務,希望能得到各位的支援和配合。

好了,各位團友,現在離我們下榻的酒店還有十五分鐘左右的車程,就讓我來為大家講講福州的概況吧,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夠使大家進一步瞭解福州。

大家都知道,福州是福建省省會城市,地處東南沿海,閩江下游,它是福建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也是祖國大陸離中國臺灣最近的省會城市,是中國著名的僑鄉和臺胞祖籍地,更是海峽西岸重要的對臺交流合作平臺。

福州呢,已經有2200多年的建城歷史了。作為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曇石山、三坊七巷、船政、壽山石四大文化旅遊品牌。別看這裡遠離中原,歷史上它也曾五次被建為帝王之都。

同時,福州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它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各位團友,如果你喜歡登山,你可以上鼓山、旗山、青雲山,幾乎周圍的每一座山嶺都是不錯的遊玩景點;如果你喜歡玩水呢,不但可以遊西湖、左海,賞閩江兩岸風光,還可以到平潭、長樂趕海觀潮;如果你喜歡看古蹟,福州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古建築、古寺廟、名人故居眾多,只要你有時間,一定會讓你大飽眼福的。

各位團友,福州始建於漢朝,到了唐朝時,因州北有福山而改名為福州,後來到了宋朝的時候,全城遍植榕樹,出現了“綠蔭滿城,暑不張蓋”的奇特景觀,因此福州就有了“榕城”的美稱,而且越叫越亮,榕樹也成了福州的市樹,大家請往窗外看,道路兩旁所栽的都是榕樹。

那麼福州的市花,大家知道是是什麼嗎?提示一下,在我們車廂裡,就是瀰漫著它的花香,沒錯,就是茉莉花。夏天是茉莉花開的季節,司機師傅們都喜歡買串掛在車內,既淨化了空氣又裝飾了車廂,這叫一舉兩得。或許啊,很多人不知道,這茉莉花並非是中國國籍,它來自波斯,也就是現在的印度、阿拉伯一帶。它從西漢傳入中國的時候就已經在福州落戶了,已有了20__年的栽培歷史了,福州不僅是國內最早引進茉莉花的地方,還是茉莉花茶的發源地呢,茉莉花是舶來品,是福州海洋文化的見證,由此可見,早在漢朝的時候,福州就已經開始與海外有了貿易往來,而且從古至今,都是中國重要的國際商貿港口城市。

各位團友,福州是有福之州,我相信,來福州的人都是有福之人。福州有福,到底福有哪呢?小魏認為啊,它福在山之仙氣,水之靈氣,人之才氣。都說有山無水枯燥,有水無山單調,有山有水那才叫絕妙。而福州不僅有群山環繞,城內還有烏山、于山、屏山三山鼎力,白塔、烏塔兩塔對峙,還有穿城而過的母親河閩江,構成了“三山兩塔一條江”的獨特城市格局。

遊船觀賞福州的市容了。提到水呀,就不得不說一下福州的溫泉。它分佈廣,埋藏淺,溫度高,水量大,水質好,最難得的是福州的溫泉都集中在市中心,這在世界各大城市還是極為罕見的,自古就有“浴在福州”的美譽,福州人早在1000多年前,就開始享受溫泉了。老福州人把洗溫泉稱為燙湯。每當忙碌之後,勞作之餘,到澡堂裡去“燙一燙”,那幸福絕對不是今天的桑拿浴所能比的。所以啊,有人說,要是來福州,沒泡過溫泉,那就等於,沒有來過福州。不過大家別急,我們旅行社為大家安排的酒店裡就有溫泉啦,大家晚

上就可以好好地享受了。

說到人才之氣啊,據史料記載,從唐宋到明清,福州籍狀元就有23名,進士則多達4000多人,在中國近代史上更是名人輩出,有民族英雄林則徐、西學泰斗嚴復,文壇祖母冰心、數學家陳景潤等等。由此可見,福州人不僅會享受生活,而且還勤奮學習呢。

正所謂一方水養育一方人,福州人向來知足常樂,對待工作,既能吃苦,也能適時變通。都說福州話聽起來像外語,但是很多場合大家都說普通話,就連老一輩的福州人也不例外,就是有時候發音不標準。其實呢,福州話是古漢語的“活化石”,它的低層是古代閩越族的語言,經過歷史上的幾次北方大遷移,這些移民帶來了古吳語、古楚語,還有一些中原口語,它們相互融合,就成了今天的福州話,真可謂南北大雜燴。

各位團友,我們每到一個地方,都會不由自主的關注它的飲食文化。而在福州呢,它的飲食文化也是源遠流長的,以福州菜為代表的閩菜,是我國八大菜系之一。這其中啊,佛跳牆就是閩菜中的首席菜,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風味小吃呢,更是遍佈街頭巷尾,肉燕、魚丸等等,都是讓人大飽口福的,這些呢,我們旅行社也都有為大家安排,到時候大家可以好好品嚐了。

說了這麼多,大家對福州是不是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呢?在接下來的旅程讓我們一起感受一下福州古城的神韻,相信有福之州一定能讓大家載福而歸的。好了,各位團友,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到了下榻的酒店,現在,請大家帶好隨身物品隨我下車,請小心慢走,謝謝!

親愛的遊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這次帶領大家遊覽的導遊。我姓陳,大家可以叫我陳導。朋友們都聽說過福州西湖吧,她可是福州的一顆明珠,十分有名,相信不少朋友也是慕名而來的吧?!既然這樣,希望大家在遊覽的過程中不亂扔垃圾,保護好西湖的環境。好了,話不多說,我們出發吧!

旅客朋友們,前面就是西湖公園了。福州西湖公園至今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福州迄今為止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園林。據歷史記載,晉太康三年桂齋改稱林文忠公讀書處 ,後又在齋旁建室一間和禁菸亭一座,篆書石刻 林則徐讀書處嵌於牆上。1985年,為紀念林則徐誕辰200週年,重建桂齋,種上桂花,移讀書處於齋後。1997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又一次修葺桂齋,還將桂齋、荷亭一帶闢為則徐園

西湖的著名景點很多,剩下的自由活動時間大家可以繼續遊覽,也可以泛舟湖上,湖心春雨也是古西湖八景之一,每當春雨如織,或泛舟遊湖,或在湖心小亭賞雨,同樣別有情趣。

總之,西湖的特點就是集福州古典園林造園風格,利用自然山水形勝,並以鄉土樹種配置為主,講究詩情畫意, 小中見大。大家可以一邊欣賞美景,一邊細細體會。最後感謝各位對我工作的大力配合,很榮幸能為你們服務,謝謝!

風景導遊詞 篇4

人生所貴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親。親愛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我代表河北旅行社歡迎您的到來,能夠在這陽光明媚的日子與大家相遇,是我莫大的榮幸,我姓楊,您叫我小楊就好了。那麼,坐在我身邊的,就是本次旅途中最為勞苦功高的一位,我們的司機康師傅。您別看他臉上長著青春痘,他可是有著十年駕齡的老司機了,本次旅途有它保駕護航,您可以把心放到肚子裡了。在這次旅途中,我會竭誠為大家服務,如果大家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地方,請一定要找我,俗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外出旅遊靠導遊,希望我們能一起擁有一段美好的旅行,為大家留下一段珍貴的回憶

在山西呂梁山中的黃河邊上,坐落著一座古鎮,這座古鎮的名字叫磧口。

歷史上的磧口,依傍著黃河的滔滔巨浪把自己的聲名推向下游,遊向四方。在黃河浪濤中,久久漂流著磧口的名字———這一坐落於山西臨縣邊緣的古渡口。

說它是古渡口,因它與古鎮同樣出名。這古鎮與黃河對岸的陝西吳堡縣相對望,千年長相守,成為一雙互補的伴侶,成為一對互相依託的搭檔,成為兩個互相呼應的知音。黃河的浪濤把兩地捆縛在一起,聯絡在一起,而它們互相溝通的橋樑便是渡船。兩岸人來人往,都靠著渡船的擺渡。船,這種古老的運載工具,如今又加上了發動機。所以,船在黃河中行駛,便響起了雄壯的充滿節奏感的馬達聲。隨著馬達聲的由遠而近,便會有一群一夥的人從陝西過來,來趕磧口的集市。

磧口古鎮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西接陝、甘、寧、蒙,東連太原、京、津,為東西經濟文化的重要樞紐,成為名躁一時的“九曲黃河第一鎮”、“水旱碼頭小都會”。令人稱奇、讚歎的是當時的磧口鎮已有非常合理的城建規劃佈局,它依照功能劃分為三大區,即以碼頭、大型糧油貨棧為主的西市街,以銀行等服務性行業為主的高檔商業區中市街,以駱駝騾馬運輸店為主的東市街。由於街面上地段的功能分割槽明確,各類店鋪相對集中,進貨方便,經營時可以在人力、物力上互相支援。同時也會有比較、有競爭,優勝劣汰,有利於提高業務水平。對客商來說,這樣的商業佈局也便於在很短的時間裡和多家商號洽談業務,比較貨物的品質和價錢,不必東奔西跑被滿街的招牌幌子搞得昏頭漲腦而找不到散佈在各處的貨棧、商號和店鋪。二百多年前磧口商人的智慧實在是讓今人佩服甚至有幾分慚愧

風景導遊詞 篇5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你們到安順龍宮來遊玩,我是龍宮旅遊公司的導遊,大家可以稱我為“小蔡”,非常榮幸能為大家服務,希望在我的陪伴下,能讓你度過愉快的一天,也能讓你真正感受到龍宮的魅力。

我先帶大家去景區遊玩。進了大門就是景區了,景區叫清水秀,鳥語花香,那裡是人們休息的好地方,人們要是玩累了或是走累了就可以坐在揪千上蕩揪千休息,如果下雨了就可以躲在旁邊的小亭子裡避雨,那裡還有專為遊客們提拱食物的小賣部,人們要是餓了就可以買東西吃,人們要是渴了就可以買水喝,如果熱了還可以買冰棒吃。

下一站就是寺廟了,在這裡你可以燒香拜佛讓佛主保佑你的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萬事如意。

下一個景點是黑龍潭,黑龍潭裡它的身體很黑,那是因為沒有燈,所以才那麼黑,因此它才得到這個名字——黑龍潭的,黑龍潭之所以昌出水來,是因為氣流把它壓制上來的。

好了到了最後一個景點了,這裡雖然什麼都沒有,但是卻有一些龍的雕像和刻著龍的圖案的岩石,這些是讓你認識和知道龍的歷史和祕密還有龍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好了最後我們來照一張全家福吧。

小蔡我真誠地希望你能在這兒得到美的享受,祝你玩的開心,遊的盡興!

風景導遊詞 篇6

各位團友,大家好!

在這個大興安嶺最絢麗輝煌的季節,在這個大自然盛裝迎賓的多彩時刻,歡迎您來到祖國北疆邊陲旅遊城市——阿爾山,體驗七彩世界帶給您的視覺衝擊和心靈滌盪,感受秀美阿爾山、神奇大自然為您演繹的秋色聖典。我是來自阿爾山××旅行社的導遊員×××,非常榮幸能為大家提供這次導遊服務,今天我們遊覽的景點是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白狼峰景區等),行車時間大約××小時,盛秋時節,秋光難得,行車沿途請大家邊聽我講解邊欣賞窗外的美景美境。

風景導遊詞 篇7

蒙山大佛是一尊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為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蒙山大佛開鑿於北齊天保年間,原是蒙山開化寺後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淵、唐高宗李治與皇后武則天、後唐武皇帝李克用、後漢高祖劉知遠都曾來此禮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毀。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發現,發現時佛頭已不知去向,佛身埋在土石之中,風化嚴重。

蒙山大佛現場外露胸頸部分,高17.5米,寬25米,頸部直徑寬5米,唐代記載“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計算約合今63米。論高度,蒙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論年代則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大佛的腹、手、腿、足、基座、大閣遺基,都掩覆於大佛胸下山坡泥石裡。

此外,還有一些重要的碑刻也應在此處.20__年起,太原市對蒙山大佛進行了保護和開發,加固了佛身,並參考太原出土的北齊佛頭新修了高12米的佛頭。20__年10月,蒙山大佛向公眾開放。20__年8月10日,大佛景區改制後門票價格正式開啟每張70元。

修建過程

蒙山大佛本是開化寺後的佛像。開化寺建於公元559年(北齊天保二年),北齊文宣帝高洋賜額開化寺。寺後鑿石修路,在寺後一里處依山鑿刻佛像,即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開鑿的年代存在爭議。一種觀點根據《永樂大典》中《太原志·太原縣》的記載,認為蒙山大佛的開鑿始於北齊天保二年。另一種觀點根據明嘉靖《太原縣誌》、明成化《山西通志》的記載,認為蒙山大佛的開鑿在開化寺建寺之後,即晚於天保二年。有研究者根據五代蘇禹圭《重修蒙山開化寺莊嚴閣記》中所述北齊文宣帝天保末年,鑿石通蹊,依山刻像,認為蒙山大佛的開鑿始於公元559年(天保十年)。

風景導遊詞 篇8

走出長廊,我們看到的就是今天的第一個景點——東區火政會。它是我們上海地區儲存得較為完整的近代消防機構,在裡面不僅可以看到當年鎮上的消防歷史,還可以看到當年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門面是西洋式的,這是受到當時上海租界救火會建築風格的影響,下面就請大家跟我到裡面參觀一下。

火政會在當時又稱為龍王堂,也就是海龍王克火的意思。在1923年我們鎮上共設有八處這樣的火政會,共有義務消防人員200多人。那現在大家來到的東區火政會是目前唯一儲存下來的一處。1937年抗戰爆發前夕,楓涇救火分會又由原來的八處合併成東、南、北、中四個區會。期間,又增設了機械“泵浦”和進水管、出水帶、長鉤、斧頭、火炬、銅盔、雲梯等,而木撳龍等舊裝置被全部淘汰。1952年3月,各區火政會又合併成立為“楓涇救火總會”,直到1959年“救火會”更名為“人民消防隊”由公安部門管理,民間自辦的火政會在楓涇存在了近半個世紀後,成為了歷史。

佇立在已經修復的定廣門城牆上,仍依稀可見古城牆的遺址殘跡,使人聯想當年古鎮作為軍事要塞重兵屯集駐守的雄姿。面對"趙理倫百歲坊"上造型創意獨到,被劉海粟大師嘆為"實屬罕見"的下山獅,以及另外兩座石碑坊所蘊含的歷史文化積澱,你可以細細品味到古鎮文化的部分縮影。

以前在我們楓涇,每年農曆五月二十日,為全鎮的消防演習日。義務消防員當天穿著整齊的消防制服,列隊攜器,“號子”開道,前往大星橋堍或桃源漾、人民廣場等處進行救火演習比賽,俗稱:“演水龍”。鎮上居民紛紛前往觀看,人山人海,成為楓涇鎮一年一度的盛事。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模型是為了紀念歷年來楓涇鎮上為救火而犧牲的一些勇士而建造的。1926年,楓涇救火聯合會在總會桃源漾清水橋西建造了一座高7米的消防紀念塔,全稱“楓涇救火聯合會亡故同志紀念塔”,下刻銘文表彰義務救火有功人員的事蹟。這是上海郊區至今唯一儲存完好的消防歷史紀念塔,現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大家往這邊看一下,這邊陳列的就是當年鎮上所使用的一些消防器械。牆上掛的就是上世紀20年代所使用的手壓式洋龍,它是我們整個展館中歷史年代最悠久的消防器械,大家看它的外表就知道當時的消防器械是非常的簡陋的。大家再來看一下,這邊地上有一臺手推式的消防車,它是我們鎮上上世紀50年代所使用的。這火政會裡最先進的消防器械就是天井裡的這臺大馬力輪式消防車,是我們鎮上上世紀70年代所使用的,所謂的大馬力輪式消防車也就是相對於以前的消防器械而言,它的水量更大、出水急,這樣一來救火就更為有效了。大家請看在我們上方還有一口警鐘,因為大家知道以前的通訊裝置落後,一旦鎮上發生火災就由第一個發現火警的人搖響這口警鐘,並在鄰里間鳴鑼報警,由消防人員到救火會帶了器械前往搶救。

上海楓涇古鎮導遊詞5

我們大家都知道程十發是一代國畫大師,從八十年代中期至今任上海中國畫院的院長,他的祖籍在我們楓涇鎮和平街51號,這裡的祖居就是程十發先生祖上三代以及他本人一到九歲時的住所。它是一座富有江南風貌的明清式的三埭兩天井的宅院,現在已被上海市列為市級第一批不可移動文物加以保護起來,下面就請大家到裡面看一下。

大家都知道程十發是國畫大師,而他的祖上三代則是我們楓涇當地的醫生,所以我們現在來到的第一間就是程十發先生祖上三代行醫的一個診所。大家請看牆上所掛的這塊行醫牌,它是程十發先生祖上三代傳下來的,距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了。上面所寫的就是“楓涇世醫程思齋子子美儒理男婦大方脈”,按現在醫院裡分類就是中醫內科,早在清同治年間,程十發的曾祖父程思齋為避戰亂舉家來到楓涇,開了這家診所,他懸壺濟事,行醫盡善,因此人們把這小小的診所稱頌為“壹室帶來太平之坊”。後來百姓順理成章地把程家所在的這條街稱為“太平坊”,現在被更名為“和平街”。這桌上還有隻小箱子,這是程家當時所用的出診箱,因為他們家是中醫看病,所以這些藥櫃裡放著各種中草藥,罐子裡放的是祕製的中成藥,程十發的祖輩不但醫術超凡,而且醫德高尚,樂善好施,時常接濟窮苦的病人,受到了當地鄉親們的尊重和愛戴,程十發的祖父程子美曾經被鄉親們推選為北鎮自治公所的董事,程十發的成長受祖父的影響較大,子美擅長書法,經常有三五同好來他家評書論畫,其中有一位叫張定九的先生經常教程十發寫寫畫畫,耳濡目染,程十發對畫畫產生了濃厚興趣。1938年,程十發考入了上海美專,四年後畢業,從此與丹青接下了不解之緣,經過幾十年不懈的鑽研和努力,成為了當代國畫大師,並長期擔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等職務,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望。大家請看這幅對聯,上聯是:水淺游魚渾可數;下聯是:山深藥草半無名。它的意思就是水裡的游魚是數得清的,但在山裡的藥草多半是沒有名字的,需要人們去研究、探索,它與這幅《李時珍採藥圖》配合的可謂相得益彰。

風景導遊詞 篇9

清初,鄂爾多斯部歸順了清朝,實行了盟旗制,清廷分封鄂爾多斯部為左翼前旗(準格爾旗)、左翼中旗(郡王旗)、左翼後旗(達拉特旗)、右翼前旗(烏審旗)、右翼中旗(鄂托克旗)、右翼後旗(杭錦旗),六旗共建一盟,會盟地點在伊克昭(俗稱王愛召),故名“伊克昭盟”。鄂爾多斯地區在清順治年間被劃分為六個旗,乾隆年間又劃分出一個旗(扎薩克旗),成了七個旗。公元1907年,清政府實行“旗廳並存”的政策,在郡王旗境內設東勝廳。

民國時期,仍沿用原有的盟旗制度,將東勝廳改為東勝縣。1949年,中共伊克昭盟盟委、伊克昭盟自治政務委員會成立。從此,鄂爾多斯的歷史翻開了新篇章。

翻開鄂爾多斯的歷史,它告訴我們,在這塊有著遠古“河套文明”的土地上,漢族和幾乎北方所有的少數民族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因此,鄂爾多斯的歷史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鄂爾多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處在中原農耕文化與北方遊牧文化的銜接地帶。歷史上,和平時期的商貿流通和戰爭時期長城兩岸的烽火,使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在這裡碰撞、交融,形成了獨特的鄂爾多斯區域文化。鄂爾多斯蒙古族傳統文化、祭祀文化和深厚獨特的歷史文化,是發展鄂爾多斯旅遊業的寶貴的資源和財富。

親愛的朋友,鄂爾多斯市旅遊資源豐富,具有鮮明的地區民族特色。人文旅遊資源主要有“河套人”文化遺址、鄂爾多斯青銅器、古長城、秦直道、昭君墳、隋朝時期的十二連城遺址、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陵、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藏傳佛教寺廟準格爾召等,全市現有五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成吉思汗陵為核心的鄂爾多斯蒙古族祭祀文化充滿了神祕色彩。同時,鄂爾多斯地區作為元朝的皇室封地,使鄂爾多斯的歌舞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具有元朝宮廷文化的獨特色彩,構成了鄂爾多斯濃郁而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浩瀚的民俗風情。鄂爾多斯的自然旅遊資源有庫布其沙漠、毛烏素沙地、神奇的響沙灣、沙漠綠洲、沙湖、草原、溫泉、阿拉善灣遺鷗保護區、晉蒙黃河大峽谷等。鄂爾多斯的現代工業旅遊資源有神東煤海、準格爾露天煤礦、萬家寨水電站、鄂爾多斯絨紡城、蘇里格天然氣田、達拉特電廠、蒙西高科技工業園區等。

風景導遊詞 篇10

現在,我們乘坐的竹筏是當地最具特色的遊船,是當地手工竹藝匠人以竹為材料,設計製作成仿古亭臺式樣,頗受遊客歡迎。大家泛舟波上,躺一回靠背椅,喝一杯花楸貢茶,閉上眼睛,再在船上聽一曲當地的民歌,晒著暖暖的太陽,吹著微微河風,做神仙也不過如此而已!您不如聽聽平樂人地道的民歌,感受下平樂主人的好客之情吧。

在船上我們就可以遠遠看到——天工應物風情園,什麼叫天工應物?什麼又是風情園?“物生於天,工開於人”。風情園的打造充分借鑑了明代科學家宋應星的不朽著作《天工開物》。該書是世界第一部有關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百科全書。平樂作為川西壩子具有代表意義的古鎮,要復原歷史記憶,這是最好的範本,風情園的得名也因此而來。想要領略平樂古鎮歷史一定要去看一看!

這座風情園是集省內名工名匠,歷時一年方建成今日之規模。阡陌交通,屋舍儼然,男耕女織……風情園是以“復原古鎮歷史記憶,傳承民間手工技藝和農耕文化遺產”為主題的“百年古村落”,一開園這裡便受眾家好評,被稱作“活下來的文化遺產”、“記憶中的田園牧歌”、“世外桃源”……

在園內,釀酒、榨油、造紙、碾米、磨面、織布、製陶、竹編、木刻、打鐵等作坊林立;農家小院、官宦莊園、平民草舍、耕夫土房錯落有致;竹林掩映中,小橋流水,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令人宛若穿越時光隧道,步入了百年曆史的農耕歲月。質樸中透出壯觀,平淡中透出新奇,非常適合現代都市人返璞歸真的體驗和嚮往,在四川古鎮景區裡也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進大門,我們看見的這面牆叫“照壁”,照壁在古人心目中是能夠趨吉辟邪的,據說上百年的照壁,如若不倒,則為福壁,觸之能增福,大家不妨上前試之一摸,保佑大家平平安安。

風景導遊詞 篇11

八達嶺長城是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見證,例如蕭太后巡幸,元太祖入關,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達嶺都是畢竟之路。說到這裡,還有一個故事要講給大家:位於關城東門路旁,有一塊巨石,傳說在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經過這裡,曾經站在這塊石頭上回望京城,所以這塊石頭也就被叫做望京石。但現在這塊石頭已經不那麼突出了。

有一句話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長城非好漢。剛才介紹了那麼多景觀,您一定急切的想來到景區遊覽一番,不用著急,馬上您也要成為好漢了。好,這裡就是著名的八達嶺長城遠處是壯麗的景色,而往下看就是長城重要的組成部分翁城,他一般都修建在地形險要的交通要道上。翁城兩門之間相距63.9米,西門匾額:北門鎖鑰,我在前面已經講過了。東門的匾額為:居庸外鎮,意思是居庸關外又一重鎮。現在我們向右下放看,在登城口的南側陳列著一門大炮,名為:神威大將軍。是崇禎年間製造的。

風景導遊詞 篇12

朋友們,我們的前面就是文成塔民俗文化園。是玉山“西大門”的一顆璀燦名珠,也是通往懷玉山的第一站。

文成塔原名鎮龍塔,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始建,原址在回龍山下。為祈縣邑民居殷富,文運亨通,故名為文成塔。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五月倒塌。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八月十三日在今址動工興建,乾隆三十九年冬(1774年)竣工。文成塔是一座樓閣式古塔,塔身完整、塔身完整,古樸蒼雄,向為文人墨客所駐足。文成塔為樓閣式,6面7層,層高5.8米,每面寬51米,青石基高O80。外徑9 3米,內空直徑4.6米,牆厚2.35米。通高41.4米-塔體用特製青磚漿砌而成,外粉白灰。底部在東北面開一園拱小門,門高2米,寬O.80。各層開三實門三虛門。塔內原有術制繚梯,今已廢。塔門頂上嵌青石板上刻"文成塔"三個大字,左刻"乾隆壬辰年造"字樣。計用磚24萬塊,25萬斤,石5000,鐵20__,積工1000餘,合計費銀8500兩。今塔身完整,惟底部曾在抗日戰期間被日寇飛機炸燬少許牆腳。

1982年12月,玉山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有關文成塔的傳說,民間流傳著諸多版本,其中流傳最廣的,是說劉文成上任縣令後,喬裝打扮,暗中察訪,將一個無惡不作的惡霸緝捕問罪處死,為當地百姓清除一害。為感念其恩德,玉山百姓自發集資,在距縣城十里之遠的回龍山上,以劉縣令在玉山任期七年之功績,築成七層浮屠,謂名“文成塔”以示紀念。

2 橫街

“滔滔不息梅溪(即玉琊溪)水,鬱郁蒼勁黃山鬆。”橫街是個文化悠久、文明古老的集鎮。這裡,山青水秀,物產豐富,交通便利,人傑地靈。早在南宋時期,劉氏九世祖劉允迪(1117-1192年)高中進士,初任德安縣令,後任四川沿海制置司使軍參議和朝散大夫,他與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朱熹交往頗多,相知深切。後來劉允迪棄官當了隱士,回家創辦義學,教育鄉族弟子。此時,朱熹曾受劉允迪之邀,蒞臨橫街劉氏“梅溪義學”講學,留下了奇世墨寶《梅溪義學八景詩》(摘錄於《城西劉氏宗譜》)傳頌至今。

八景之一梅峽清流

“兩岸青山瞰水湄,源分入溟透侖溪,溪流清淺幽香遠,照見橫斜裡外枝”。

“梅峽”是指從南山鄉的白石橋至橫街峽口這段急流險灘的梅溪,兩岸青山高聳,溪流清澈透底,到了橫街與源於太甲的觀溪和源於山門的清溪匯合形成了玉琊溪流入信江。於1992年,在玉山縣委和橫街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橫街人民在峽口截流築成大壩建造了峽口水電站,年發電量1300萬度,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壩底水平如鏡,龍舟競日。如今的景觀有和詩為證:“急流拍岸奏曲湄,銀壩如虹截梅溪,龍舟競日拂輕風,峽口電站披綠枝。”

八景之二古池躍錦

“雨過溪山二沼池,碧波淨絕動清吟,堪誇得水金鱗異,隔沼穿山聖莫尋。”

在南宋淳熙年間,劉允迪棄官回家成了隱士,先後在黃山、桑田廟等處創辦劉氏“梅溪義學”。在“梅溪義學”附近山邊有兩個頗深且大的沼池,每逢春夏雷雨過後,在斜陽餘暉映照下,池中碧波盪漾,紅鯉打挺,分外耀眼,實是富有詩情畫意的美麗景觀。可在元明兩朝兵亂之時,義學被毀,古池已廢。爾後劉氏後裔先後又在後溪邊、壠坑(現在中心國小附近)等地續建義學。1998年,橫街鎮黨委、政府在劉氏最後一所義學的舊址旁建成了嶄新的橫街中心國小,現有1500餘名師生在校諄諄耕讀,有道是:“古池變遷校園深,莘莘學子頌歌吟,遺風餘韻育棟樑,躍錦古蹟君莫尋。”

八景之三團村高橋

“長虹競日臥江皋,題柱觀瀾客興豪,一曲棹歌漁行樂,晚風偏喜送歸釣。”

在1976年橫街大橋建成通車之前,團村到橫街兩岸相距160多米,自古至今僅有一座由幾百根杉木鑲拼而成架起的木板橋跨江而立,遠遠望去,宛如長虹一般,河中間有磐石砌成的兩個大橋墩,其餘幾十個小橋墩是木質的,每塊橋板有10來條木頭鑲拼成,長約4米,寬約1.3米,橋板與小橋墩都用鐵鏈環環相扣固定在兩岸高地的大石柱上。每年春夏汛期,玉琊溪水突飛猛漲,波瀾洶湧澎湃,木橋難免被洪水沖塌,河水退了,橋夫們不辭辛勞地又架一次。河水漲了退了,木橋倒了又架,一年之間也不知有多少次。秋冬季節,玉琊溪水清澈平穩,航運船隻和漁民竹筏絡繹不絕,你追我趕,好一派繁忙景象,吆喝聲、歌謠聲此起彼伏,構成了一道壯觀靚麗的風景線。如今,這裡的木橋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大雄偉的鋼筋水泥大橋,兩岸人民以往交通不便、運輸艱難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了,有詩讚:“長龍飛越東西皋,人來車往任自豪,天降霓虹架畫廊,橋下禽歌伴漁釣。”

八景之四石壁釣潭

“峭壁巉巖不受塵,碧波明月自相親,釣杆曾拂珊瑚樹,盡是高人餌錦鱗。”

從團村至花山之間,有一座險崖峭壁屹立於玉琊溪西岸,活像花山上飛來一隻探海神龜一般,峭壁上是鬱鬱蔥蔥的樹林,峭壁下是碧波映月的深潭,清靜幽雅,一塵不染,真是天造地設垂釣捕魚的勝地。所謂“峭壁寒潭絕點塵,神龜探海欲覓親,每逢春風秋雨後,一竿垂釣起龍鱗。”

八景之五梅坡墟市

“勝地何年建市墟,商通閩粵透杭蘇,至今街跡人家有,贏得芳名在信衢。”

“梅坡墟市”即周村墟市(古稱),今為橫街市場,地處交通要道,佔地50000平米。東臨玉山縣城,通往浙江省常山和衢州;西靠妼姆、臨湖,通往沙溪和上饒;南連文成、廣豐,通往福建和廣東;北接三清山、懷玉山,通往德興、景德鎮和九江等地。

八景之六黃山萬鬆

“雲收日出擁巒峰,上有參天幾萬鬆,珍重棟樑材有用,秦王曾遣大夫封。”

黃山位於橫街鎮政府東南面,它與羊背山、螺螄山毗鄰相連,形成了峰巒起伏,連綿不斷的丘陵區域,間夾萬頃良田,山上松林蒼翠,雲遮霧繞,山下稻花飄香,桃李芬芳,真是山水秀麗,景色誘人。現在的黃山還成了“橫街敬老院”裡的老人們頤養天年的洪福寶地。非怪朱夫子遊覽此地會感慨萬千,留下奇世墨寶,如今的風采不減當年,正是:“敬老庭院恃茲峰,群鶴逸趣點萬鬆,聞說名賢曾憩處,黃山依舊白雲封。”

八景之七桑田登雲

“凝眸一望是仙鄉,稠集人煙雜柳楊,聞說當年為學者,躡雲曾折桂枝香。”

據史料查考,桑田廟建造於唐末宋初年間,至今已逾千年。那時,從峽口至周村街、桑田廟一帶,人煙稠密,沿溪楊柳成蔭。桑田廟是劉氏義學的早期校址,在這所義學裡讀過書的鄉族子弟曾有24人中舉登科走上仕途。到了南宋慶元年間(1195年)劉允迪之孫劉麟等人改桑田廟為登雲社,立過石碑,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又改為“登雲義學”,中堂掛朱文公和劉參議畫像,以此訓導學生。1936年秋,區長邱靈鍾在桑田廟設立玉山縣第四區中心國小(即橫街國小,摘錄於《玉山縣教育誌》),1998年,當時的橫街鎮黨委政府為了教育發展大計,將政府辦公場所移到桑田廟,而將新建的大樓給中心國小教學用,由此見證了橫街是文化悠久、文明古老的集鎮。有詩示夙願:“朱劉靈佑桑田鄉,移學易政植綠楊,公僕甘為孺子牛,便民馳譽留芳香。”

八景之八花山逸庵

“掬水聞香入翠薇,春來花木鬧芳菲,故人逸趣長臨此,觸物興懷總是詩。”花山處於桑田廟隔溪相望的玉琊溪西岸,古時候花山上有座逸庵,藤繞庵宇,林木蔥鬱,花香鳥語,幽雅緻遠。那庵裡菩薩高坐堂中,威風凜凜,有些許善男信女或誦經打坐,或燃紙焚香。也常有騷人墨客到花山或賞景遊玩,或興懷題詩。斗轉星移,時過境遷,古老的逸庵雖不存在,而如今佛教信徒們還是仿古建造了千手觀音廟,使信仰自由、人心向善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3 必姆鎮

必姆鎮地處玉山縣西部,總面積88.5平方公里,是玉山西片鄉的區域中心鄉鎮。必姆還有個和浙江天台同名的淨名寺,相傳建於唐天佑年間,背依屏連髻疊的花橋山,寺廟不大,風景卻美到極致。寺廟前是清澈透亮的淨名湖水,寺後是如同醉漢般緊緊依偎的綿綿群山,好一派天人合一的世外聖地。

大凡鎮名,都有一個美妙的傳說。必姆的來歷,有這樣一個故事在當地口口相傳:明初時期,有一王姓在此落戶,兒媳為人賢惠,19歲那年,兒媳懷有身孕,丈夫卻突然去世,不久遺腹子出世,公婆年邁多病,生活的擔子自然壓在兒媳身上。兒媳日耕夜織,並服侍二老,撫育幼子,公婆見兒媳青春貌美,多次勸兒媳改嫁。兒媳謝絕一切媒灼之言,十多年後,兒子不負母望,終於考取功名,光耀王家門弟。

鎮人念其儀容端莊,謂之“妼”也;婦道高尚,謂之“姆”也,在她去世之後,於村西一廟宗為其母子塑像,因“妼”為生僻字,改“妼”為“必”;謂之“必姆”鎮。

4 臨湖

地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靈山腳下,玉山、德興、上饒三縣市結合部,有著“小香港”之前譽的邊貿重鎮、全國重點鎮。臨湖,清道光以前稱靈江湖,因源於上饒縣靈山的饒北河流經本地而得名。同治後稱臨江湖。相傳饒北河流經本鎮平畈時,河面開闊,水波平穩,看去如同大湖,因名臨江湖簡稱臨湖。

在臨湖,朋友們要去細細聆聽一下臨湖串堂班,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脫胎在這塊土地上,並以旺盛的生命力沿襲至今,成為臨湖人最喜愛的特殊的民間藝術。“正月裡,鼓兒敲,嗩吶響,拉二胡,打串堂”。年未歲初,是臨湖串堂班最忙碌的時節,鎮裡的各個串堂班紛紛受邀於婚慶嫁娶、老少壽誕、社公廟會,堂前一坐,吹吹打打,說說唱唱,串堂班,鬧起了臨湖所有村子祈福迎祥的意象。

臨湖豆腐久負盛名,聲播百里,幾乎演繹成臨湖的代名詞。行在臨湖農貿市場,見得最多的便是水靈、光鮮、自嫩的豆腐,以及凍豆腐、油豆腐、水豆腐圓豆腐、絹豆腐、林林總總,五花八門。漫步臨湖的大街小巷,見得最多的是豆腐坊。“一輪磨上流瓊液,百沸湯中滾雪花”,“工夫磨得天機墜,粗潭攘傾雪汁香”,“出匣寧愁方壁碎,優羹常見自雲飛”,豆腐坊門嵋兩邊,這樣的對聯更是時有所見,臨湖人把豆腐不僅當作一種佳餚,更當作一種飲食文化。

5 樟村鎮

翻過沙溪嶺,前面就是有著“小玉山”之稱的樟村鎮,這塊蝸居江西玉山縣西北部,面積僅102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古樟樹隨處可見,上千年樹齡,如巨傘擎天、需幾人才能合抱,散發著恬淡幽香,如同飽經世事的老人,細述著古鎮的古往今來、榮辱興衰。

樟村峻美毓秀,婉約悠長的明山秀水,積澱著豐富的文化底蘊。精緻幽遠、清新淡雅的書香之氣,成就了“才子鄉”之美譽。

進士村,是“才子鄉”的一個縮影。這個人口僅有千人的村莊,自古文風鼎盛、群賢輩出,南宋理學家朱熹,清初著名理學家李光地,清朝江蘇布政使江謙等一大批學士名流先後在此講學授課。秉承先人勤勉篤學之風,恢復大學聯考以後的30多年裡,這裡先後走出了近百名大學士。樟村中學,又為樟村人引以為傲的教育品牌,這座省重點農村建設中心,大學聯考升學率在全市同類中學更是獨佔鰲頭。

樟村,物華天寶的一方寶地。羅紋硯,紋若羅絲,光潤如玉,體青帶白,潤水不涸,唐大曆年就已採石制硯,被宋代朱熹譽為“蓋歙硯之佳者”,儲量達2億立方米之多,在全省乃至全國都絕無僅有。精明睿智的樟村人巧做石材文章,建有100多家石材加工企業,年產硯臺300萬方,碑石2萬多套,出口量居全國第一、亞洲第二。年產3萬套的“星球”牌硯石臺球桌面,更是飲譽國內外市場,成為國際臺球比賽的首選產品,用獨一無二的石材,做成了蓋世無雙的產品。更圓就了山裡人創石材之業,發石材之財的夢想。

朋友們,我們的沿途講解就到這裡,感謝朋友們的聆聽和對我工作的支援。

接下來,大家休息一下,下高速之後即將進入山路,請朋友們坐好,莫走動,注意安全,

風景導遊詞 篇13

長城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徵和中華民族的驕傲。遊客們,我們已經來到了著名的八達嶺長城上,兩旁的山上,是蒼松翠柏,好像雲遮霧障,禽鳥和鳴,溪流淙淙,處處充滿了詩情畫意。您向遠處看,可以發現這裡的長城分為南、北兩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龍騰虎躍、氣象萬千,景色十分壯觀。長城依山而建,高低起伏,曲折綿延。這段長城的牆體是用整齊巨大的條石鋪成,有的條石長達2米,重數百斤。內部填滿泥土和石塊,牆上頂地面的地方鋪滿方磚,十分平整。牆頂外側築有高2米的垛口,上有了望孔,下有射擊口,供仰望和射擊用。城牆每隔一段,築有一個堡壘式的方形城臺。城臺有高有低,高的叫敵摟,是守望和軍士住宿的地方;低的叫牆臺,高度與城牆相差不多但突出牆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邏放哨的地方。

八達嶺海拔1000米,綿延曲折的長城如巨龍騰飛於崇山峻嶺之上。它不僅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結晶,也是古代建築工程的傑出代表。登上八達嶺長城,極目遠望,山巒起伏,雄沉剛勁的北方山勢,盡收眼底。長城因山勢而雄偉,山勢因長城更加險峻。

下面就到了烽火臺,又叫烽燧,狼煙臺。是不和長城相連的獨立建築。一旦敵人來犯,就點燃烽火通報軍情,白天點燃的煙叫做烽火,晚上的叫做燧火。明朝的時候,還對烽火與敵人的關係作了嚴格的規定:敵人百餘個,燃一煙點一炮;五百人,燃兩煙點兩炮;千人以上,三煙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煙四炮;萬人以上,五煙五炮。就通過這種方式,在邊關的軍情能夠飛速的傳遞到皇城大內。看到烽火臺,再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叫(烽火戲諸侯):周朝有個國君叫周幽王,他有一個美女,她的脾氣很怪,總是不笑,幽王就想辦法。於是他點燃了求救訊號(烽火),結果,引得諸侯白來一趟,她卻哈哈大笑,幽王也很開心。可是,真有敵人來進攻的時候,幽王點燃了烽火,卻不見人來,幽王就被敵人殺死了。還有一個故事,叫(孟姜女哭塌長城):傳說當年孟家生了一個女兒叫孟姜女。因為秦始皇要修築長城,需要很多人力。秦始皇便抓了許多人去修長城。突然,不知從哪裡冒出一句謠言:只有把萬喜良埋在長城底下,就可以使長城永保堅固,秦始皇就信以為真,派人捉拿萬喜良。萬喜良逃到了孟家。孟家的人見萬喜良英俊瀟灑、才華橫溢,就讓孟姜女和萬喜良成親了。好景不長,兩人成親不到十天,萬喜良就被官府的人抓去修長城了。到了秋天,孟姜女見丈夫還沒回來,給他送寒衣去了。一路上,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千里迢迢來到長城腳下。當地人卻告訴她:萬喜良早就被埋在長城下面了。她頓時悲痛欲絕,放聲痛哭。霎時,天昏地暗,八百里長城被哭塌了。正在這時,秦始皇巡察長城而來,他見孟姜女長得眉清目秀,就想讓她做妃子。孟姜女讓秦始皇答應她三個條件:一是為萬喜良修一座墳墓;二是讓滿朝文武祭奠萬喜良;三是在長城和萬喜良的墳墓中間修一座和飛虹一樣雄偉的大橋。三件事辦完之後,她就投海自盡了。

風景導遊詞 篇14

秦氏支祠建於1923年到1925年,系秦氏族人為祭祀祖先而建,時耗20餘銀元。祠堂以照壁、臺門、戲臺為中軸線,五間兩弄,前後三宸,兩側置配殿、看樓,佔地2.6畝,建築面積20__餘平方米,祠堂建築融合了木雕、磚雕、石雕、貼金、拷作等民間工藝,是寧波民居建築藝術集大成之作。

秦氏支祠的戲臺匯雕刻、金飾、油漆於一體,流光溢彩,熠熠生輝。戲臺的屋頂由16個斗拱承託,為單簷歇山頂,穹形藻井並由千百塊經過雕刻的板榫搭接構成,盤旋而上,牢固巧妙,為寧波小木工藝之絕招。

花轎廳 寧波花轎又稱萬工轎,以其做工精細而著稱。展出的花轎高3米,長1.5米,寬95釐米,木質透雕,漆朱貼金,給人金碧輝煌之感。

傳說南宋小康王趙構被金兵追殺,幸得一個寧波村姑相救。脫險後,兩人約好來年接村姑入宮,但兩人所約暗號洩露,於是趙構下旨浙東女子皆封王,出嫁時可穿戴鳳冠霞帔,乘坐龍鳳花轎,官員遇見,文官下轎,武官下馬。於是從南宋開始,寧波姑娘出嫁坐花轎的民風愈來愈盛,花轎製作也愈來愈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