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風景導遊詞(精選9篇)

欄目: 導遊詞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9W

風景導遊詞 篇1

到了飛雲口,我們就踏上了返程的路線。這裡是個四岔路口,往東走,目前還是羊腸小道,就會返回雙雄石、雲都峰、豁然崖,然後回到韭菜園;往西邊沿上坡臺階路走,經翠屏谷到達索道上站;往西沿下坡的臺階路,經指北樑到達1820峰南側的索道中站2,無論到上站還是中站大家都可以坐索道下到西山積木場索道下站。如果不願坐索道,那麼沿臺階路也可以下到積木場,不過距離較遠。從飛雲口到積木場共有3767個臺階,共3000多米,得一個半小時的路程。如坐索道40分鐘即可到達積木場。白石山索道總長1891.5米,是華北地區比較長的索道,他採用的裝置是四川江油重型機械廠生產的,為單迴圈、固定抱鎖器、雙人吊箱式,全線共掛有108個吊箱,每箱乘座2人。目前票價為上70元,下65元。

風景導遊詞(精選9篇)

以飛雲口為界限,將白石山劃分為東山和西山,到東山主要是看峰林,到西山主要看森林和長城。前面我已經講過,白石山是河北省生物多樣性分佈中心區之一。這裡既儲存有大面積的原始次生林,也有以油松、落葉松為主的人工林。白石山地區過去是省級林場,過去主要以育林、營林為主,植樹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生產木材,自1996年開始全面封山禁牧、禁獵。因此,在人力能及的範圍內我們已經看不到很大的樹木,最高樹齡在40年左右,而在大樺樹背因運輸困難,有大面積的原始次生林,裡面有大樹生長。值得一提的是,白石山有許多珍稀物種,在長城腳下有六株黃柏鬆,這種樹樹皮象海綿一樣非常有彈性,一般生長在西伯利亞高緯度地區,在我們這個緯度十分少見,估計是侯鳥將其種子帶到了這裡。在白石山上生長有大面積的紅樺林,紅樺樹枝幹挺拔,樹皮深紅,看上去十分儒雅高貴,人們把他比做林中仙子,也有人把他比喻成剛出浴的美人。景區的山谷中,常看到核桃楸,核桃楸在華北地區分佈較廣,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是第四季冰川留下的植物。

風景導遊詞 篇2

朋友們好!現在,我們踏上了懷玉山這片迷人的沃土。首先,我們一起來了解懷玉山的概況。

懷玉山,唐代曾名玉斗山、幹越山、輝山,山名由來,說法各異。《江西水道考》載:“古之幹越山,懷玉之名,乃後起也”。又據《方輿志》載:“天帝遺玉此山,山神藏焉,故名懷玉山”。玉山縣的縣名亦因此山名而來。

懷玉山史稱“東南望鎮”,位於玉山縣城西北部,古界饒、信西郡,屬當吳楚閩越之交,它東抱三清山,西望鄱陽湖,北連德興市梧風洞景區,南對接武夷山脈。懷玉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綿延300餘里,橫貫贛浙皖三省,主峰雲蓋峰海拔1538米,平均海拔1000米。

懷玉鄉因山而名,境內方圓面積134平方公里,轄有10個行政村,2個社群,161個村民小組,2.3萬人口。懷玉山高山盆地大洋阪(懷玉山玉峰盆地)方圓面積6.5平方公里,被中科院旅遊專家譽為華東地區浙贛鐵路沿線海拔最高、氣候最涼爽、容量最大的高山避暑勝地,是“美麗的江南高原”。

懷玉山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瑰寶。唐代賈眈在《華夏圖》中說:“其山上幹天際,勢聯北斗。”明代李夢陽有詩稱讚“懷玉之山玉為峰,四面盡削金芙蓉”。懷玉山因玉山縣所處“兩江鎖鑰、八省通衢”的重要地理位置而著名。它的整個山體輪廓好比一隻展翅的大鵬鳥,這正是江西東大門圖騰的象徵。

懷玉山距玉山縣城65公里,遊客乘車由盤旋的公路“天梯”上山,大有“飛身深入天寨門”之感。沿途雲煙纏繞,山道險峻,直到車子開進海拔885米高的葛嶺頭山關隘口,能夠看見懷玉山以寬廣的胸懷,為世人展現出一幅“萬壑泉聲天外來,白雲深處隱蓬萊”的美麗誘人的畫卷。通往懷玉山公路,裸露的岩層正好可以給大家講一講懷玉山形成的故事。斷裂帶上,我們看到了挺拔的花崗岩,也看到了破碎的沉積岩,那裡經歷了大規模斷裂、褶皺、岩漿等活動及長期流水侵蝕作用,形成奇峰競秀的山勢,其花崗岩色彩斑斕,似有其它礦物的印記。可以說,懷玉山是一部地質奇書。

懷玉山是信江與樂安江的分水嶺,是我們母親河信江的發源地,是鄱陽湖水系和錢塘江水系的分水嶺,它與三清山對峙相望,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千變萬化氣候。有時山下陽光明媚,山上雲霧繚繞細雨如織,一會兒又是雲蒸霞蔚,十分壯觀。

懷玉山峰巒交織,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那裡山下有盆地,農田廣佈,最為奇特的是,這裡的山上還有小盆地,儼然就是仙境。翻開中國歷史,亂世梟雄以及入侵外敵沒有敢犯此境者。何也?不得民心者,懷玉山就是葬身之地。看著大大小小的依山而上的梯田、旱地,你要麼會讚美人類頑強的精神,要麼感嘆百姓生活的艱辛——彎彎田地入雲端,盡是辛苦勞作人。今天,當年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的田地,大都退耕還林,種上了經濟作物。

懷玉山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園、天然的大氧吧,共有植物66科251種,且多珍貴樹種,華東黃杉、鐵杉、白豆杉、紅豆杉等珍貴樹種遍佈全山。享有“原始懷玉”之美稱。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茂林修竹蒼翠欲滴,紅花綠萼妖慵不勝,我們可以看到這顆800年樹齡的杉木;800個春秋,閱盡人間春色。那裡山巒起伏,一溝成一溪流,或許,它是從石縫裡一滴、一滴兒滲出來的;或許,是從小草的根下一個泡兒一個泡兒冒出來的。它一出土,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尋著自己的道路要出行了。小溪是有生命的,你看那溝邊的野桃,花開夭夭,花去果留;還有數不清的時鮮……這裡綠野仙蹤,一年野果飄香,走著走著,就有新的發現。

在這裡,3000多畝良田分佈在五六個行政村,其中游客經常駐足的大洋阪是懷玉大糧倉之一。坐落在大洋阪東南的主峰雲蓋峰,直插雲端,此峰因天降雨時、雲霧覆蓋如傘而得名。而在大洋阪正南面,另有玉琊峰如一柱擎天,超凡絕頂。它與香爐峰、雲蓋峰、獅子峰、天門峰等構成了贛、浙、閩三省天然屏障。懷玉山年平均氣溫16℃,“盛夏夜蓋被,立秋桃始熟”是山中氣候的真實寫照。

“水含金沙山懷玉”。懷玉山礦產豐富,水資源豐沛,溪澗成網,瀑布飛掛,玉琊溪、梅溪、三畝溪匯聚成流,東流之水蔚為壯觀,為信江源頭之一。從靈雨巖觀高山流水,出自雲蓋、玉琊、金剛諸峰,由八磜?潭匯成的玉琊溪,水流湍急,穿巖而過,水石相擊,轟鳴數裡。神話傳說中的孽龍,就隱遁於龍潭之中。龍潭上有龍隱巖,下有玩珠洞,懸瀑天降,波濤洶湧,古人讚歎:“珠灑重巒外,龍伏八磜?潭中;濤聲嘻積雪,雲氣貫長虹。”由於富雨,空氣溼潤,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山上既是天然動、植物園,又是野生藥材的寶庫;擁有數量可觀的紅豆杉、白豆杉、梅花鹿等珍稀動植物物種;平日裡,但見鹿鳴翠谷,杜鵑紅豔,加之隱現的二十四景,更是令人心曠神怡。

懷玉山又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

“江右多名山水,其一曰懷玉山。”這是清代趙佑的詩句,海拔千米以上的群山環抱著美麗的江南高原——懷玉山,自唐至清都是儒、佛教活動頻繁的名山,明清最為鼎盛。懷玉書院(原名草堂書院),曾與江南四大書院齊名。南宋理學家朱熹、陸九淵、呂祖謙、王安石、李夢陽、夏浚、黎士巨集、王宗沐、趙佑等曾到此傳教著說,打坐詠詩;汪應辰、程洪、陸文安等大批名人來山講學,留下近百篇詩文佳作,朱熹有《玉山講義》傳於世,這些都成為珍貴的文化遺產。由於懷玉書院影響之大,縣人讀書、好學之風遍及城鄉,懷玉山也成了“源頭活水”的寶地。宋代王安石在《題玉光亭》一詩中贊曰:“共傳尺玉此埋湮,千古誰分偽與真?每向小亭風月夜,更疑山水有精神。”

懷玉書院建於懷玉山大洋阪北端、金剛峰之南,與玉琊峰隔山對峙。始建於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縣令楊文逸擇金剛峰法海寺院側邊,為其孫楊億建書房,世稱“楊億精舍”。宋紹興五年(1135年),縣人汪應辰舉中狀元,上懷玉山講學,曰名“草堂書院”。淳熙五年(1178)年,朱熹、汪應辰、呂東萊、陸象山等先後講學於草堂書院、玉山之會,鵝湖之爭,傾動一時。期間,朱熹在懷玉山結廬講學,深山靜坐數月,留有《玉山講義》卷,為朱熹晚年思想之全論,生平理學體系最精約明晰的理論概括。德祐元年(1275年),南宋邑人王奕棄官歸隱,修復草堂書院。明正德六年(1511年),江西提學副首李夢陽重作寺廟為書院,並置田200餘畝,供生員膳食。明嘉靖三十年(1554年),江西提學副首王宗沐來玉視學,廢法海寺院,題名“懷玉書院”,名留至今。清乾隆七年(1742年)重建懷玉書院,後經同治三年(1864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兩次修葺,書院總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

走進懷玉山,我們宛若走進一部卷軼浩繁的史書,撲面而來的是煙塵逶迤的歷史和深邃豐厚的文化韻致、古色古韻的人文氣息。早在唐周正年間就已開採的石硯洞;建於南宋慶元年間,採用青麻石橫連疊砌,僅幾塊橫臥水面的長石就托起橋身重負的衍慶橋;建於明永樂年間,屹立在松林簇擁,肅穆偉岸的雞公山上,塔身七層六面,塔高16米,和古印度密簷塔極為相似錦溪塔;建於清光緒年間,戲臺額枋浮雕、戲曲人物、花草栩栩如生,凝聚古代能工巧匠聰明才智和審美情趣的錦溪古戲臺,描金繪彩、精雕細鏤。斗拱飛簷、氣勢恢弘的水閣總大門;佈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造型之精、文化內涵之深的古民居,猶如一顆顆珍珠散落於懷玉山,串起了懷玉山的歷史,連線懷玉山的古往今來。

懷玉山外攬山水之秀,內得人文之勝。山崖巨巖上留有古代文人雅士鐫刻的摩崖石刻,既有精雕細磨之作,又有粗獷片石之刻,具有極高的觀賞和研究價值。群嶽如黛,宛若蟠龍的小懷玉東一峰巒中,一佇立的岩石上刻有“蟠龍崗”三個如斗大字,與渾灝自然的環境相吻合,別具超凡脫俗的山林氣。徐鵬程《懷玉山紀遊》載:蟠龍崗三字筆法蒼勁有力,據傳為朱晦翁(熹)書。歷經千年風侵雨蝕,字跡仍歷歷在目,懷玉山小懷玉水口之南,岩石方正,猶如人工琢成,流泉飛瀑,終年不息石上刻有“靈雨巖”三字,為明江西提學副首李夢陽所書,唐大曆年間僧人志初曾修行於此,又名“志初巖”。巖旁鐫有“飛雪”、“捲雲”四字,清御使趙佑加鐫“高山流水”四字,跌宕遒麗、__大肆,既有天然的韻味,又有雄強的骨力和威勢。小懷玉水口花崗崖石壁上,鐫有“嘉靖已未年四月望懷玉書院告成”等百餘字,字型工整,刀法遒勁,對研究懷玉書院史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

懷玉山為有著悠久歷史的浙贛儒山。早在唐大曆年間,懷玉山就建有“法海寺院”,鼎盛時達“三千尼姑八百僧”,成為名震江南的佛教名山。五代法海寺禪月大師貫休於此完成十六羅漢手稿。北宋學士、“西昆體”詩魁建楊億精舍於寺院之南,為開山“第一儒宗”。

懷玉山又是贛劇演藝班的重要區域,玉山演藝的誕生地,贛劇的重要源頭之一,具有原生態古戲班濃郁的地方特色,享有“戲劇活化石”之稱,贛劇的唱腔和道白,可從綿延不休的“懷玉山官話”中找到源泉,徐鵬程《懷玉山紀遊》將懷玉山官話稱之為“官音”,懷玉山古代為弋陽屬地,亦稱“弋陽腔”,故有“贛劇源頭在玉山”之說。由“劇目語言”、“曲牌演技”、“樂器道具”、“服飾守舊”四大部分組成,舞臺語為清一色的懷玉山官話,曲牌與劇目多達300多種(首)。素有“贛劇之鄉”美稱的懷玉鄉錦溪村,至今仍留有“玉山班”演藝,先後建有老六戲班,明樹戲班、酉紅戲班、酉坤戲班、後統稱為“玉山班”演藝。演出的劇目有《綵樓配》、《碧桃花》、《萬壽山》、《風儀亭》、《二度梅》、《八仙過海》等20多個。其中,馬燈戲——用四匹馬、八盞燈、配花鼓公、花鼓婆的懷玉山馬燈戲在四鄉八村頗有名氣,已流傳百年之久,傳承至今。錦溪民居、玉峰民居中,我們依然看得見贛劇在世代傳承中的演繹,栩栩如生。

試想一下,假若朋友們現在就出發前往,一小時後,您坐在古老的古戲臺前,悠哉悠哉地品嚐著文化美食“下湯酒”,同時觀看一場古戲服的贛劇演出,——您是否、會有剎那的不真實感,似乎穿越回時空了呢?出門在外,這樣的生活體驗是否讓人難以忘懷,流連忘返?哈!

20__年5月,“玉山班”演藝專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為“江西省省級物質文化遺產”。

懷玉山,用大山的靈氣影響了一代代後人,更用大山的乳汁,哺育了大批優秀人才,玉山縣出了六百多個博士,在社會上贏得了“博士縣”的稱號,為懷玉山增添了新的光彩。

懷玉山更是一座紅色的聖山。古色資源歷史悠久,文化底蘊積澱深厚,紅色資源非常獨特,玉山縣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建立地,贛閩皖第一個蘇維埃政權誕生地,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史上十大最慘烈戰役之一,都發生在這裡。1935年初,方誌_率領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在此浴血奮戰,全軍二萬多人僅千人突出重圍,又因叛徒出賣,方誌_不幸在高竹山上被捕,敵人如獲至寶,連上饒集中營都不曾逗留,直接重兵押送到了南昌,同年8月,方誌_在南昌壯烈犧牲。無數的革命烈士用鮮血染紅了懷玉山這片古老的土地,染紅了漫山遍野的杜鵑花。

懷玉山,是方誌_《清貧》故事的發生地。這裡,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六十週年時,為紀念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傑出的農民運動領袖,贛東北和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者方誌_英勇就義七十週年,和緬懷眾多英雄的紅軍將士,懷玉山上先後建起了方誌_烈士紀念亭、清貧豐碑,方誌_清貧事蹟陳列館、清貧園,紅軍兩萬五千里長徵派出的第一支先遣部隊——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碑、紀念館等。

朋友們,請讓我們心懷崇敬,聆聽這一首歌曲:“樹起紅色的《豐碑》”。( 影印歌曲資料!!)( 導遊深情歌唱,將遊客情緒完全入境入心。 )

……

絕特山水、紅色搖籃、古色文化,懷玉山風景區與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三清山隔山對峙……;如今,放眼懷玉山,處處生機勃發,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農業朝基地化發展,民營企業競相崛起,旅遊業方興未艾,新農村建設好戲連臺,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農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懷玉人民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工業抓招商,做大經濟總量;旅遊抓開發,做美懷玉山水;農業抓龍頭,做響特色品牌;村鎮抓建設,做靚新型農村”的發展思路,致力打造一個山水懷玉、紅色懷玉、人文懷玉、和諧懷玉的優美小鎮。

風景導遊詞 篇3

白石山山體高大,在54平方公里的花崗岩基座上頂起一塊20平方公里的白雲質大理岩。白石山的特點是擁有全國一的大理岩峰林地貌。

白石山由於特殊的地質結構和優美的自然風景,1990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森林公園,1995年通過國家風景名勝區評審,20__年被國土資源部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目前全國總共有85家國家地質公園。批為20__年通過的11家,第二批為20__年通過的33家,第三批為20__年通過的41家。第二批通過的還有秦皇島柳江國家地質公園,河北阜平天生橋國家地質公園等;第三批通過的有野三坡國家地質公園,障石巖國家地質公園等)。20__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全國科協公佈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總共有200家,批為九十年代通過的100家,第二批100家,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則是其中之一)。白石山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桂冠,是因為它山體高大,地質結構獨特,植被繁茂,人文景觀薈萃,集雄、險、奇、幻於一身。

請大家注意,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白石山景區,剛剛買票的地方叫風涼溝,從海拔800多米的縣城出發到海拔1200米的風涼溝,已經爬升了400多米,現在我們沿著盤山公路在懸崖峭壁上蜿蜒而上,半小時後將到達野花坡停車場。這條盤山公路建於1968年4月,全長14公里,要拐97個彎,有興趣的遊客可以數一數。

白石山總面積54平方公里,整個景區由三頂六臺九穀八十一峰組成。古人對淶源白石山有這樣的描述:“白石山,山多白石,連峰縱拔,秀列若屏,時有晴雲遊曳其上”。白石山又有“太行屏”之稱,它猶如一個巨大的屏風拔地而起,矗立在淶源盆地東南部,北部相對高差1000多米,而南部相對高差則1600多米,這樣在北部看白石山不是太強烈,在南部看到的白石山則高聳入雲,極其壯觀。

風景導遊詞 篇4

黑山谷景區位於萬盛黑山鎮境內,距萬盛主城區23公里。集渝黔山水幽、秀、險、奇於一體的黑山谷,沿大婁山北麓蜿蜒南行,在莽莽叢林中把重慶市和貴州省截開,河東是貴州桐梓柏箐自然保護區,河西是萬盛黑山山脈,彙集了渝黔喀斯特地貌風光之精華,黑山谷則是其中一顆熠熠閃爍的“明珠”。

這裡山高林密、人跡罕至,儲存著地球上同緯度為數不多的亞熱帶和溫帶完好的自然生態,森林覆蓋率達97%,現存有銀杉、珙桐、高山杜鵑等植物1800餘種,以及黑葉猴、金絲猴、穿山甲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被專家譽為“渝黔生物基因庫”,是目前重慶地區最大的、原始生態保護最為完好的自然生態風景區。

景區規劃面積10.08平方公里,全長13公里,其中1公里的上山觀光索道,6公里的棧道和浮橋,6公里的電瓶車車程。考慮到我們這個團隊中有老人和孩子,所以我們選擇一方面乘坐觀光車和電瓶車、一方面步行遊覽。

黑山谷景區的步行路程有一部分不太好走。從景區大門進入,沿河而下至響水村一段,河谷寬約40—50米,沿河有平緩地,上面是森林和山地,呈階梯狀地形河谷斷面呈“V”字形,河面狹窄。以下河段寬度一般約20米,有的河段僅幾米,其中,魚跳峽、野豬峽、猴跳峽,最寬不足10米,最窄處僅兩米,採取浮橋、吊橋方式通行,極富挑戰性。黑山谷頂底高度在400—600米之間,河谷兩岸谷坡陡直,坡度一般在70—80度,部分坡岸直立在90度以上,高在1200米左右,看上去很奇妙,但走起來也比較驚心,所以遊客朋友們一定要注意安全。

風景導遊詞 篇5

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黃龍。現在由我為大家介紹黃龍。

黃龍,過雲人都稱之為黃龍寺,因為明朝時駐松潘兵馬使朝覲在溝內修建有改善龍前寺、中寺、後寺3座寺廟。現前寺已蕩然無存,中寺僅剩鳳音殿,後寺也只有1座院落。“黃龍”一名則是根據兩個古老的傳說而來:一是說大禹治水時,有一條黃龍負舟幫助大禹疏通岷江,到了松潘後留在了黃龍溝內。《松潘縣志》記為:“禹治水至茂州,黃龍負舟助禹治水,自茂州而上,始有岷江……後黃龍修道而去,遺五色山水於世,世人建寺,歲歲朝祀。”另一說是古進修有位黃龍真人在此修道成仙而去。後人為紀念黃龍真人,在溝內修建黃龍寺。《松潘縣志》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黃龍寺,明兵馬使馬朝覲所建,亦雪山寺。相傳黃龍真人修道於此,故名。有前中後三寺,殿閣相望,各距五里”。

兩條記載都源於傳說,當然也就沒有必要去探窟誰真誰假。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兒是先有黃龍溝,後有黃龍寺,,“黃龍”一名肯定與溝內景物有關。所以本導遊還是稱之為“黃龍”風景名勝區。下面我們開始黃龍遊覽。

黃龍溝口經過的這一條小河就是涪江的源頭。過涪源橋,沿著林間小道進入溝口,迎接遊人的第一組梯級水池,被命為“迎賓池”。它由100多個以藍色為基調的彩池組成,池子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山間石徑環繞著池子曲折盤旋,把遊人迎進景區,又把遊人送往景區深處。池子周圍古樹參天,群花爭豔;池子的堤埂如玉石、瑪瑙鑄成,玲瓏剔透。池中清水,湛藍透綠。陽光透過樹隙照在湖面上,變幻著黃、綠、藍各種色調。微風吹過,池中泛起陣陣彩色漣漪,格外清豔動人,這便是人們讚歎不已的“黃龍彩池”的第一處景觀了。

告別迎賓池,踏上用木頭搭成的人行棧疲乏上,但見左前方一鋪碧水從密林中衝出,又從高約10米,寬約60米的崖沿上飛瀉而下,在起伏不定的崖壁上幾經跌宕,形成數十道梯級瀑布。有的如簾瀑高掛,雲蒸霧騰;有的似斷線珍珠,串串滾落。水瀑後面的崖壁,透視出了金黃色為基調的鈣化結晶面,使瀑布更顯得富麗堂皇。如遇朝陽中落日餘輝的點染,瀑布還會變幻出不同的色彩,似道道彩霞鋪呈在我們眼前。因此人們給它取了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名字“飛瀑流輝”。瀑布頂端的彩池,既是瀑布的水源,又是與瀑布迥然不同的景觀。飛瀑是那樣的輝煌、奔放,彩池則顯得分外寧靜,恬靜。它們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共同組成了一道動靜和諧而完美的風景線。

緩緩地走過“飛瀑流輝”斜坡,徜徉在五顏六色的彩池群畔,不知不覺到了黃龍溝第二級臺階前。橫亙在遊人面前的是一堵寬約40餘米、高約10米的乳黃色崖壁,崖壁表面厚厚的鈣化層似圍幔、似懸瀑,十分壯美。崖壁表面溪水漫流,像一層薄薄的輕紗飄飄灑灑地鋪展在崖壁上,跌落在金黃色的.池盆裡。巖壁下端有一溶洞,高階約1米,寬約1.5米,洞前簾瀑似串串珍珠懸垂,洞內景物隱約可見。進洞1米處這密密麻麻的鐘乳石擋住了去路,還沒有人去探測此洞到底有多深。據地質學者考證,該洞是古代冰川的一個出水口。因其古老、神祕,於是當地藏民傳說它是古時候仙人們淨身的地方,因取名“洗身洞”。傳說,凡人如想修行得道,必須先赤身裸體進洞淨身,就像漢族地區流行的齋戒前必須沐浴淨身一樣。這“至聖至潔”的洗身洞,由鈣化物質結晶而成,足在洞內讓自然流淌下來的泉水洗滌,可以洗刷掉過去的罪孽和全身的疾病,獲得聖潔的身軀。由於洗身洞富有神祕色彩,當地藏民中又傳說不育婦女進洞洗身後可喜得貴子。此傳說頗富吸引力,因而進去嘗試者還大有人在,不僅有中國人,甚至還有外國人。不過我奉勸各位,身體不壯實者千萬不要輕易進洞去試,因洞內雖然潔淨,但潮溼、陰冷、寒氣逼人,經不起此“考驗”者,不但達不到“淨身”的目的,反而會遭致疾病纏身。

翻越鈣化崖壁,眼前豁然開朗,展現在遊人面前的是偌大一片坡狀鈣化景觀。這就是被人們稱為“金沙鋪地”的鈣化流。它長約1500米,寬100米左右,據有關專家認定: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同類形態景觀中面積最大,色彩最豐富的一處。坡面的岩溶層凹凸不平,色調以金黃色為主,間或有乳白色、灰色、暗綠色板塊鑲嵌其中。坡面上盪漾著一層薄薄的清流。由於水流受坡面鱗狀的鈣化層而形成變幻莫測的銀色漣漪,好似金河瀉玉。零零散散生活在鈣化坡地上的一簇簇水柳、灌木叢,以極其頑強的生命力與強風、勁流抗爭,訴說著景觀的古老歷史。爬上金沙鋪地頂端,俯視整個鈣化坡面,竟是兩側低、中間一溜脊樑且表面呈鱗狀,宛如一條黃色的蛟龍俯臥在坡面。到此,諸位一定已經想到,關於“黃龍”的傳說故事,不正是源於這條坡狀鈣化流嗎!

風景導遊詞 篇6

景區古木參天,翠竹成林,環境清幽,景色優美,素有“小峨眉”之稱,是觀日出、覽雲海、夏避暑、冬賞霧,飽覽自然風光的最佳去處。景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樹木蔥蘢,森林面積達13平方公里,植物資源豐富。共有植物246科,922屬,1966種,其中有桫欏、水杉、銀杏、紅豆杉、伯樂樹、無刺冠梨和果上長有兩翅的飛蛾樹等國家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45種;有縉雲槭、縉雲四照花、縉雲黃芩等特色植物38種,是長江中上游地區具有代表性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林區和植物物種基因庫。山上竹林茂密,品種多達十餘種。有節肢動物2綱,20目,147科,1264種;陸生野生脊椎動物共4綱,21目,51科,189種。先後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中國中國小綠色教育行動野外實習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重慶市環保教育基地”、“重慶市綠色教育基地”等稱號。

縉雲山從北到南有朝日峰、香爐峰、獅子峰、聚雲峰、猿嘯峰、蓮花峰、寶塔峰、玉尖峰和夕照峰等九峰。其中玉尖峰縉雲山最高,海拔1050米;獅子峰最險峻壯觀,其餘各峰亦各具風姿。

縉雲山系全國自然保護區。該山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有森林1300餘公頃,生長著1700多種亞熱帶植物。其中有猴歡喜、無刺冠梨、縉雲瓊楠、伯樂樹、銀杏、紅豆和果上長有兩翅的飛蛾樹等珍稀植物。山中還有世界罕見的活化石樹—水杉,此樹是1.6億萬年前即存在的古生物物種。

風景導遊詞 篇7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個人,他就是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年),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其先世為彬州(今陝西彬縣)人,後徙家江南,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1040年,宋王朝任命韓琦、范仲淹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范仲淹自請到延州,抵延州後,開始對延州地區的城防進行全面的整修和加固,其中就包括對嘉嶺山的整修。當時,范仲淹把嘉嶺山作為守備延州的重要陣地和指揮中心,因而予以精心修築。以上介紹的望寇臺、烽火臺、範公井等就是其遺蹟。范仲淹抵達延州後,勵精圖治,竭力醫治戰爭的創傷,使得延州一線軍心、民心大為振奮,實力也得到加強。於是夏人相誡說:“無以延州為意,今小范老子(范仲淹)腹中自有數萬甲兵,不比大範老小可欺也。”

范仲淹在延州戍邊只有近一年時間,但其建樹頗多,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他選賢任能,並在軍事、政事繁忙之際,注重教育,興建書院,實在難能可貴,無愧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的稱號。他的《岳陽樓記》至今仍為散文之傑作,特別是他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可謂眾口皆碑。這句名言,不僅是他文才的集中表現,同時也是他崇高精神的體現。後人曾於延安東關(現電業局地帶)建“韓範二祠”來紀念他和韓琦。

風景導遊詞 篇8

非常奇特的第一點:這個城市是一層摞一層像疊羅漢一樣疊加起來的一個城市,原因是什麼呢?我們今天看到的開封是清代的開封,在清代的開封城下大概幾米的地方是明代的開封城,再往下面市宋代的開封城,再向下是唐代的開封城,在現在開封城13米深的低處是戰國時期的魏國大梁,所以開封城他顯示了城與城疊加的一個形式,所以我們把這種形式叫做城摞城。

當然這個城市出現城摞城的主要原因是河水的泛濫,是泥沙淹沒了舊城,然後再舊城的城址上再建新城,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慘痛的過程。但是也造成了一個獨特的現象,就是城摞城的現象。而且我們今天的考古發掘,不僅發現了開封城摞城的現象,而且他還是城牆摞著城牆,馬路摞馬路,中軸線摞中軸線,也就是說修建開封城的時候,它的中軸線是沒有變化的。今天開封的城市裡有一條路叫中山路,這條路就是宋都御街的一個垂直疊壓的,所以這種現象在開封是非常獨特的現象,而在世界上其它的城市中都沒有這種類似現象的,當然這個現象也給開封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開封城摞城的現象意味著開封經歷了五次洪水對開封的毀滅,因為開封城的北面20多裡的地方就是黃河,直到今天黃河的河床比開封的要高出11米。

在開封城成立的2700多年間,開封共決口氾濫42次,其中五次是完全摧毀了開封城,當然每一次開封城被毀以後,每個王朝的人又遷回來,在原址上修建一座新的開封城。這樣開封的發展歷史,他數次被毀滅的歷史,也早就了這個城市的一種文化品格,就是“黃水淹不死,泥沙埋不住,烈火燒不垮,災難壓不倒”。

風景導遊詞 篇9

一、古鎮牌坊

各位遊客(領導、朋友),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我們古鎮的牌坊了。歷史上,楓涇古鎮一半屬江蘇,一半屬浙江。原先有兩個明顯的分界標誌,一個是西邊的界河,另一個就是這東邊的牌坊了,這座牌坊就是在原來分界牌坊的舊址上建立起來的,再現楓涇古鎮獨特的地理區域。

這座高大的仿古牌坊,上方醒目的“楓涇”二字,是國畫大師程十發所題。整座牌坊高12米,寬14米,三間四柱,十分挺拔優美。

牌坊樑坊柱基上雕刻著精緻的傳統花紋,四根沖天立柱上前後懸掛著四副鎦金字聯,內容集中反映了楓涇的歷史、人文、土風民俗,讓遊客一進門就對楓涇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能有個簡略的瞭解,好似巨篇鴻著的開篇引子。

正面第一副對聯的全文是:

發祥晚唐揚名元明毓秀鍾靈滄桑久歷

食貨四方衣被天下商旅雲集佳境重來

此聯集中反映了楓涇歷史上既是文化名鎮又是商貿重鎮的雙重地位。她最早興起於唐朝晚期,到元、明時,楓涇已是江南有名的古鎮。由於棉紡織業的興起,楓涇在明清時期已是與松江、魏塘、盛澤等齊名的棉紡織業重鎮,共享“衣被天下”的榮譽。當時盛產的楓涇土布,遠銷全國各地,商販紛紛來楓涇採購,一派繁榮景象。

正面第二副對聯則集中描寫了楓涇江南水鄉的秀麗景色:

清涇似練滿城瑞氣出芙蓉

萬楓如丹一天秀色連吳越

聯內嵌入“楓涇”二字,並點出了古代楓涇一鎮跨吳越兩地,因以前河道遍植荷花而雅稱“芙蓉”。

牌坊背面相應的也有兩副對聯,中間一副是:

白牛清風楓溪芙蓉狀荷葉依連五邑

宣公賢良學士天官藹聲名播揚四方

上聯一口氣道出四個楓涇鎮別名:白牛、清風、楓溪、芙蓉。白牛是楓涇最早的名字,因地處白牛蕩得名。相傳一位船伕在蕩中撒網捕魚,曾見蕩中有一頭金鍊鎖鼻的白牛浮出水面,因此得名。對聯上方的白牛頭也反映了這個傳說。到了宋代,屯田員外郎陳舜俞隱居於此,後人慕其高風亮節,又稱此地為清風涇,後簡稱風涇,之後又演變為楓涇。後半聯說的是楓涇鎮形似荷葉,周邊與上海的青浦、松江,浙江的嘉善、平湖相接壤,加上地處金山,故稱“連五邑”。

下聯主要寫古鎮楓涇地靈人傑,人才輩出。唐代有宰相陸贄(宣公),宋代有屯田員外郎陳舜俞(賢良),明代有御醫陳以誠,清代有狀元蔡以臺,曾做到學士、天官職的謝墉及近現代陶芑生、顧水如、朱學範、丁悚、丁聰、程十發等名人,他們的美好名聲遠揚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