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介紹河南龍亭的導遊詞範文(精選16篇)

欄目: 導遊詞精選 / 釋出於: / 人氣:2.32W

介紹河南龍亭的導遊詞範文 篇1

各位朋友:

介紹河南龍亭的導遊詞範文(精選16篇)

我們現在乘車出發去遊覽的是龍亭風景區。龍亭風景區坐落在古城開封的西北邊,佔地面積83.13公頃,園內古建築巍峨,御道兩旁湖波浩淼,是中外旅遊者慕名而來的理想景區。

歷史上曾有七個朝代在開封建都,特別是北宋王朝,定都開封長達168年。當年的皇宮所再地就是如今龍亭一帶。金朝末年,龍亭一帶成為皇宮禁苑,到了明代,朱元璋的第五個兒子在此建周王府,後因黃河氾濫,漸成廢止。清雍正十二年,河南總督王士俊令人在周王府廢棄的煤山上建了一座“萬壽宮”,內設皇帝牌位,文武官員定期到此朝賀遙拜。封建朝代,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因此這個地方就成為“龍亭”了。解放後,這裡被闢為公園,成為人們休息的場所。

今天的龍亭仍然保持著清代“萬壽宮”的建築風格,在南北500米長的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午門、玉帶橋、嵩呼、朝門和龍亭大殿,既有北方建築的巨集偉氣魄,又兼有南方建築秀麗的建築風格。午門是龍亭景區的大門,作北朝南,雄偉壯觀,彷彿引導我們進入了歷史。

進入龍亭大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條寬闊的大道,大道兩旁是浩瀚的湖泊,令人心曠神怡,豁然開朗。路的前端那做拱起的石橋叫玉帶橋。玉帶橋是用漢白玉和青石雕砌而成,長40米,寬18米,高17米。下有五個涵洞,把潘、楊兩湖連成一體,湖水相通,可使遊船穿行。

站在玉帶橋上向北望去,是一座巨大的磚砌臺基,龍亭大殿巍然聳立其上,莊嚴雄偉。玉帶橋兩側的龍亭湖被大道一分為二,分別是潘家湖與楊家湖。關於這兩個湖,還有個民間流傳的故事。“楊湖清,潘湖渾,奸臣忠臣清渾分”。說得是北宋一門英烈的楊家將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但皇帝卻善惡不分。楊業被害後,餘老太君上金殿告御狀,但皇帝卻包庇奸臣,只免去潘世美的三個虛職,餘老太君一怒之下,帶領全家罷官歸隱。楊家搬走後,天降大雨,將潘、楊兩府淹成了一片汪洋,當時潘家位於湖東,楊家位於湖西,大雨過後,東胡湖水渾濁惡臭,西湖湖水卻清澈如鏡,老百姓就認為這是潘楊兩家對國忠奸的寫照。其實並不是這個原因。原來過去東岸住戶多,又有許多作坊,因排放汙水,東邊的汙水就變的很渾濁,而西邊的湖,因當時住家很少。汙染也就很少,水質就很好。現在經過治理,兩湖都變清了。不過這也告訴我們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走過玉帶橋,可以看到一座造型奇特,裝飾華麗的建築叫“嵩呼”,其意為“山呼”、“嵩呼”。這座建築是清代開封地方官員在重大節慶之際到“萬壽宮”給皇帝祝壽是三呼萬歲的地方,所以建築規格採用了最高級別的廡殿頂的形式,取其意,名“嵩呼”。

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了龍亭大殿前,大殿位於13米高的磚砌高臺上,殿高13.7米,共26.7米,遠遠望去,雄偉而壯觀。拾級而上,一條72級的石階把我們帶到了龍亭之上。石階中間為青石雕刻蠣龍盤繞的御階。龍亭大殿裡專門陳列了一組宋太祖趙匡胤大宴文官武將的蠟像。講述的是公元961年,剛剛當上北宋開國皇帝的趙匡胤 “杯酒釋兵權”的故事。正中的宋太祖端起了一杯酒,宴請為趙宋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將領們。宋太祖藉著酒意發一番感慨,說做個天子太艱難,整夜連覺都睡不安穩。他的言談讓石守信等將軍不明其意,就追問原由,宋太祖很是真誠地說,一旦有人把黃袍也加到你們身上,不幹能行嗎?石守信等人一下子嚇得變了臉色,忙跪地涕泣磕頭,宋太祖勸他們不如交出兵權,多買些良田美女以終天年,這樣君臣無猜,大家都可以平安相處了。第二天,這些人都稱病辭職。趙果然不費力地如願以償,而北宋王朝從此也便進入了文人主政的時代。大殿裡的蠟像是開封市藝術工作者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文官武將,表情各不相同,寶座上的皇帝趙匡胤的意圖,他們是否體會了呢?

宋朝是我國經濟、科學、文化高度發達的朝代,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發明中指南針、活字印刷和火藥等都是在宋代發明和完善的。唐詩宋詞並列於中國古代文壇,書畫藝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然而令趙匡胤始料不及的是,一杯酒儘管巧妙地收回了兵權,坐穩了自己的寶座,卻由此傾斜了整個宋代。杯酒釋兵權之後,北宋王朝又採取多項措施防範武將,這大大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使北宋王朝比之我國曆史上的其它統一王朝表現的都要軟弱,只存在了168年。但北宋的建立,使開封成了當時世界上超一流的大都市。當時,俄羅斯的最大城市基輔才幾萬人,而開封的人口卻已逾百萬。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就是當時開封的真實寫照。

站在龍亭大殿平臺上往南望,兩湖碧水猶如二面鏡子,優美嫻靜,一條御道把你引入七朝古都開封的悠悠歷史之中。今日的開封盡收眼底。西南方是我市著名主題公園-----清明上河園,中國開封翰園碑林和天波楊府。往北望,古城牆彷彿如一條綠色的長龍,中國曆代更迭的歷史彷彿就在眼前,遠方開封鐵塔,雄偉挺拔,彷彿在告訴您開封過去和今天的說不完的故事。再往遠方望去,那便是我們母親河----黃河了。大殿下左右兩組建築,從前是朝拜皇帝牌位時官員們等候的朝房,現在龍亭歷史陳列和宋代著名帝王時代的歷史事件蠟像。

各位朋友,有關龍亭還有許多優美的傳說和故事,由於時間關係,我說簡單的介紹到這。謝謝!

介紹河南龍亭的導遊詞範文 篇2

乘車出發前去遊覽的是龍亭風景區。那麼在未到達景區之前呢,小侯在這裡先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龍亭風景區的大概情況。

龍亭風景區坐落在古城開封的西北角,佔地面積88。13公頃,園內古建築巍峨,兩旁湖波浩渺,是開封最具魅力的景區之一,大家知道,歷史上曾經有七個朝代在開封建都,特別是北宋五朝,定都開封長達168年,而當年的皇宮所在地就是如今龍亭這一帶。明末因黃河氾濫,龍亭漸成廢址,清朝雍正十二年河南巡撫王士俊令人在周王府廢棄的煤山上建了一座“萬壽宮”,內設皇帝牌位,文武官員定期到此朝賀遙拜。因封建朝代的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因此這個地方就被稱為“龍亭” 了。

如今的龍亭仍然保持著清代“萬壽宮”的建築格局,在南北500米長的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午門、玉帶橋、嵩呼、朝門和龍亭大殿。午門是龍亭景區的大門,坐北朝南,正對著宋都御街。走進雄偉壯觀的午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一條寬闊的大道,大道前端是玉帶橋,由漢白玉和青石雕砌而成,長40米,寬18米,高 17米,橋下有五個涵洞,可供遊船穿行。站在玉帶橋上,向北望去是一座巨大的磚砌臺基,莊嚴雄偉的龍亭大殿就聳立其上。而玉帶橋兩側的龍亭湖則被大道一分為二,東面是潘家湖,西面是楊家湖,這裡呢就有一個民間傳說,“楊湖清,潘湖濁,*臣忠臣清濁分”。說的是北宋時期的楊家將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但皇帝卻善惡不分,楊業被害後,佘太君金殿告御狀,但皇上卻包庇*臣,只免去潘仁美的三個虛職,佘老太君一怒之下帶領全家罷官歸隱,楊家搬走後,天降大雨,將潘楊兩家淹成一片汪洋。當時潘家位於湖東,楊家位於湖西,大雨過後,東湖湖水渾濁惡臭,西湖湖水卻清澈如鏡。於是老百姓就認為這是潘楊兩家對國忠*的寫照。事實上這並不是真正的原因,原來東湖兩邊的住戶較多,又有許多作坊,因排放汙水,東湖湖水就變得很江陰渾濁,而西湖岸邊住戶少,汙染也就很少,水質就好,現在經過治理,兩湖都變清了,這也說明了我們人類要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重要性。

走過玉帶橋,我們會看到一座造型奇特,裝飾華麗的建築,叫“嵩呼”,其意為“山呼,高呼”,是古時朝臣們給皇帝祝壽時山呼萬歲的地方。穿進嵩呼我們就到了龍亭大殿前面了,一條72級的石階把我們帶到了龍亭大殿,大殿裡專門陳列了一組宋太祖趙匡胤大宴文武官員的蠟像,講述的是當年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故事。當年宋太祖宴請為打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將領們,端起酒杯時借酒意發了一番感慨,說做天子太難了,整夜連覺都睡不安穩,他的言談讓石守信等將軍不明其意,就追問原由,宋太祖很真誠的說,一旦有人把黃袍也加到你們身上,不幹能行嗎?石守信等人一下子嚇變了臉,忙跪地嗑頭,宋太祖勸他們不如交出兵權,多買些良田美女以終天年,這樣群臣也不會懷疑,大家都可以平安相處了,第二天,這些人都稱病辭職,趙匡胤不費吹灰之力地如願以償,北宋王朝也從些進入文人主政時代。不過令趙匡胤始料不及的是,儘管巧妙地用一杯酒收回了兵權,坐穩了寶座,卻由些傾斜了整個宋代。從那以後,北宋的軍隊戰鬥力被大大削弱,也因此北宋王朝只存在168年,但北宋的建立呢,卻使開封成為了當時世界上超一流的大都市。

介紹河南龍亭的導遊詞範文 篇3

各位朋友:

各遊客朋友:

大家好!我們現在乘車出發前去遊覽的是龍亭風景區。那麼在未到達景區之前呢,小侯在這裡先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龍亭風景區的大概情況。

龍亭風景區坐落在古城開封的西北角,佔地面積88。13公頃,園內古建築巍峨,兩旁湖波浩渺,是開封最具魅力的景區之一,大家知道,歷史上曾經有七個朝代在開封建都,特別是北宋五朝,定都開封長達168年,而當年的皇宮所在地就是如今龍亭這一帶。明末因黃河氾濫,龍亭漸成廢址,清朝雍正十二年河南巡撫王士俊令人在周王府廢棄的煤山上建了一座“萬壽宮”,內設皇帝牌位,文武官員定期到此朝賀遙拜。因封建朝代的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因此這個地方就被稱為“龍亭” 了。

如今的龍亭仍然保持著清代“萬壽宮”的建築格局,在南北500米長的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午門、玉帶橋、嵩呼、朝門和龍亭大殿。午門是龍亭景區的大門,坐北朝南,正對著宋都御街。走進雄偉壯觀的午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一條寬闊的大道,大道前端是玉帶橋,由漢白玉和青石雕砌而成,長40米,寬18米,高 17米,橋下有五個涵洞,可供遊船穿行。站在玉帶橋上,向北望去是一座巨大的磚砌臺基,莊嚴雄偉的龍亭大殿就聳立其上。而玉帶橋兩側的龍亭湖則被大道一分為二,東面是潘家湖,西面是楊家湖,這裡呢就有一個民間傳說,“楊湖清,潘湖濁,*臣忠臣清濁分”。說的是北宋時期的楊家將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但皇帝卻善惡不分,楊業被害後,佘太君金殿告御狀,但皇上卻包庇*臣,只免去潘仁美的三個虛職,佘老太君一怒之下帶領全家罷官歸隱,楊家搬走後,天降大雨,將潘楊兩家淹成一片汪洋。當時潘家位於湖東,楊家位於湖西,大雨過後,東湖湖水渾濁惡臭,西湖湖水卻清澈如鏡。於是老百姓就認為這是潘楊兩家對國忠*的寫照。事實上這並不是真正的原因,原來東湖兩邊的住戶較多,又有許多作坊,因排放汙水,東湖湖水就變得很江陰渾濁,而西湖岸邊住戶少,汙染也就很少,水質就好,現在經過治理,兩湖都變清了,這也說明了我們人類要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重要性。

走過玉帶橋,我們會看到一座造型奇特,裝飾華麗的建築,叫“嵩呼”,其意為“山呼,高呼”,是古時朝臣們給皇帝祝壽時山呼萬歲的地方。穿進嵩呼我們就到了龍亭大殿前面了,一條72級的石階把我們帶到了龍亭大殿,大殿裡專門陳列了一組宋太祖趙匡胤大宴文武官員的蠟像,講述的是當年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故事。當年宋太祖宴請為打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將領們,端起酒杯時借酒意發了一番感慨,說做天子太難了,整夜連覺都睡不安穩,他的言談讓石守信等將軍不明其意,就追問原由,宋太祖很真誠的說,一旦有人把黃袍也加到你們身上,不幹能行嗎?石守信等人一下子嚇變了臉,忙跪地嗑頭,宋太祖勸他們不如交出兵權,多買些良田美女以終天年,這樣群臣也不會懷疑,大家都可以平安相處了,第二天,這些人都稱病辭職,趙匡胤不費吹灰之力地如願以償,北宋王朝也從些進入文人主政時代。不過令趙匡胤始料不及的是,儘管巧妙地用一杯酒收回了兵權,坐穩了寶座,卻由些傾斜了整個宋代。從那以後,北宋的軍隊戰鬥力被大大削弱,也因此北宋王朝只存在168年,但北宋的建立呢,卻使開封成為了當時世界上超一流的大都市。

人口已逾百萬,著名的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主是當時開封真實寫照,站在龍亭大殿平臺上,南望是有七朝古都之稱的開封城,西面有清明上河園,翰園碑林,天波楊府等景區,面前的潘楊兩湖猶如兩面清澈的鏡子,無限美景盡收眼底,彷彿在告訴我們開封過去和今天說不完的故事。

好了,各們朋友,有關龍亭景區,我就簡單的介紹到這裡,前面馬上就到龍亭景區了,請大家收拾好貴重物品下車,跟隨我一起進景區參觀遊覽。

各位朋友:我姓沈,大家可以叫我沈導,現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開封的龍亭公園。

龍亭景區坐落在古城開封的西北邊,是中外旅遊者慕名而來的理想景區。 歷史上曾有七個朝代在開封建都。特別是北宋王朝,定都開封長達168年。當年的皇宮所在地就是如今龍亭一帶。龍亭公園的名子叫龍亭,是因為當時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因此這個地方就成為“龍亭”了。

進了龍亭大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條寬闊的大道,大道兩旁是浩瀚的湖泊,令人心曠神怡、豁然開朗。路的前端那座拱起的石橋叫玉帶橋。玉帶橋是用白玉和青石雕刻而成的,下面是清澈的湖水。

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龍亭大殿前,大殿位於13米高的磚砌高臺上,遠遠望去雄偉而壯觀。站在龍亭大殿平臺上往南望,兩湖碧水猶如兩面鏡子,優美嫻靜,一條御道把你引入七朝古都開封的悠悠歷史之中。今日的開封盡收眼底。

秀麗的景色,特色的內容,是否使您產生“暢遊皇家園林,賞析宮廷往事,解讀王朝興衰”之感。

各位遊客,今天的旅遊到此結束,熱忱的歡迎大家在金秋十月光臨龍亭菊會,讓我們相約在金秋,相聚在菊花花會。

介紹河南龍亭的導遊詞範文 篇4

龍亭公園的古建築,有史可據的可上溯到唐德宗李適在位時(780-820xx年)所建的永平軍節度使治所——藩鎮衙署。之後,五代中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相繼將其改建為皇宮。北宋時的皇城(包括皇宮)亦在此,稱之為大內。金代後期,亦以此為皇宮。元滅金後,它是河南江北行省的衙署。元末紅巾軍農民起義中龍鳳政權也以此為臨時行營。至明,當時的統治者又大興土木興建周藩王府。

順治十六年(1659年),在周王府舊址上設立了貢院,作為考試舉人的場所。經過70多年 的建設,院內建有房舍五千多間。明遠樓高四丈,使舊日王府遺址有了新的生機。但由於該地低窪,積水嚴重,無法繼續使用。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曾在原周王府煤山上修建了一座萬壽亭,亭內供奉皇帝萬歲牌位,每逢節日大典或皇帝誕辰,地方官員來此遙拜朝賀。於是煤山改為龍亭山,簡稱“龍亭”。

雍正九年(1731年)由總督田文鏡主持,將貢院遷至上方寺南新址(今河南大學校內)。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弘曆下江南,路經開封。巡撫鄂容安為了接駕,將巡撫衙署改建為行宮,巡撫署搬到按察使司署,按察使司署搬到大道宮,大道宮的道士們移至萬壽宮繼續佈道,並改名為萬壽觀,把大道宮供奉的真武銅像移入萬壽觀中。

嘉慶二年(1797年)曾特詔各直省將儲的閒款,葺修神祠。河南布政使馬慧裕認為神道設教,亦所以奠安斯民,而龍亭實省會之望,尤不可緩。嘉慶五年(1820xx年)即對萬壽觀作重點修葺。本著僕者起之,壞者易之,漫患者黝堊之,俱仍其舊而不改作的原則,在64級蹬道下部,新築一個一丈六尺的臺基,建真武殿三間,將真武銅像移此殿奉祀。像後懸畫坎,意以導崑崙之源。龍亭大殿高12米,亭內正中立一巨碑,名“五嶽真 形”,上懸太極,以應中天房、心二宿。午朝門前還增牌坊一座,上書“拱嶽帶河”。嘉慶十七年(1820xx年)督學姚文田對馬慧裕的改建十分不滿, 再次改修,把“拱嶽帶河”改為“萬壽無疆”四字,把“五嶽真形”碑移至臺下東跨院,大殿正中仍供奉清帝萬歲牌位。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二月十九日夜,東北風大作,聲如雷鳴,將大殿颳倒。祥符縣令於臺上建一六角山亭。由下望之,如錐卓空,下大上小,比例失調,很不雅觀。咸豐六年 (1856年)布政使瑛仍按舊制建成面闊九間的大殿。大修後的龍亭及其佈局由南向北,最前為萬壽無疆坊。坊前左右有石獅一對,但座已淤沒。過牌坊直至龍亭大門前約二里許,兩旁積水一望無際。大門面闊三間,黃琉璃瓦頂,黃土塗牆,四周朱柱飛簷。進大門後迎面是一座高2丈的照壁,中間啟圓頂門洞。大門內外皆朱柱丹簷,夾壁東、西有兩掖門。過掖門有東、西廡各五間。正北高處即龍亭,仰望如天梯,石蹬兩旁青石欄杆,當中蟠龍盤繞,自下而上歷15級至真武殿,過殿後歷47級至頂,上建黃琉璃瓦重簷大殿九間。基高5尺,石階七級,四周設朱柱,如遊廊。殿外臺基四周繞以花牆,殿內供皇帝萬歲牌位。花牆東開一門,順門東去而下有一土山,山腰有三個磚洞,一個封閉,兩個內有刻石六方,多為萬壽宮告成詩賦。洞前有呂仙殿三間,東南有火神廟三間,殿立五嶽真形碑。戲院有正房三間,西房二間,稱為官廳。

民國十一年(1920xx年)馮玉祥第一次主豫時來開封,即將龍亭貫穿南北的馳道以兵廣之。並拆去萬壽觀牌坊,逐散道士,打毀呂祖廟及火神廟中的泥胎神像,未及修建,即被調離汴京。民國十四年(1920xx年),河南督軍胡景翼(原馮玉祥部下師長)對馳道進行增修,將龍亭東西兩側的上下蹬道改建為磚砌臺階,東側山丘上修四方亭一座,並命名為龍亭公園。民國十六年(1920xx年)馮玉祥二次來豫主政,改龍亭公園為“中山公園”。在南面的牌樓式石柱大門中,橫額書寫“中山公園”四字;東柱書題“遵守總理遺囑”;西柱書題“實現三民主義”;另東橫額書“自由”二字;西橫額書“平等”二字。過了牌樓,為長180丈,寬2丈的馬路,路北端是一座單簷硬山西闊三間的大門,門內照壁前新建紀念碑一座,高二丈餘,上書“革命殉難者烈士暨陣亡將士紀念碑”,碑陰題曰“精神不死”四字。1920xx年在照壁後,真武殿廢址前,樹立孫中山先生銅像一尊,臺上大殿為中山俱樂部。至此,公園已初具規模。

介紹河南龍亭的導遊詞範文 篇5

各位朋友:

我們現在乘車出發去遊覽的是龍亭風景區。龍亭風景區坐落在古城開封的西北邊,佔地面積83.13公頃,園內古建築巍峨,御道兩旁湖波浩淼,是中外旅遊者慕名而來的理想景區。

歷史上曾有七個朝代在開封建都,特別是北宋王朝,定都開封長達168年。當年的皇宮所再地就是如今龍亭一帶。金朝末年,龍亭一帶成為皇宮禁苑,到了明代,朱元璋的第五個兒子在此建周王府,後因黃河氾濫,漸成廢止。清雍正十二年,河南總督王士俊令人在周王府廢棄的煤山上建了一座“萬壽宮”,內設皇帝牌位,文武官員定期到此朝賀遙拜。封建朝代,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因此這個地方就成為“龍亭”了。解放後,這裡被闢為公園,成為人們休息的場所。

今天的龍亭仍然保持著清代“萬壽宮”的建築風格,在南北500米長的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午門、玉帶橋、嵩呼、朝門和龍亭大殿,既有北方建築的巨集偉氣魄,又兼有南方建築秀麗的建築風格。午門是龍亭景區的大門,作北朝南,雄偉壯觀,彷彿引導我們進入了歷史。

進入龍亭大門,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條寬闊的大道,大道兩旁是浩瀚的湖泊,令人心曠神怡,豁然開朗。路的前端那做拱起的石橋叫玉帶橋。玉帶橋是用漢白玉和青石雕砌而成,長40米,寬18米,高17米。下有五個涵洞,把潘、楊兩湖連成一體,湖水相通,可使遊船穿行。

站在玉帶橋上向北望去,是一座巨大的磚砌臺基,龍亭大殿巍然聳立其上,莊嚴雄偉。玉帶橋兩側的龍亭湖被大道一分為二,分別是潘家湖與楊家湖。關於這兩個湖,還有個民間流傳的故事。“楊湖清,潘湖渾,奸臣忠臣清渾分”。說得是北宋一門英烈的楊家將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但皇帝卻善惡不分。楊業被害後,餘老太君上金殿告御狀,但皇帝卻包庇奸臣,只免去潘世美的三個虛職,餘老太君一怒之下,帶領全家罷官歸隱。楊家搬走後,天降大雨,將潘、楊兩府淹成了一片汪洋,當時潘家位於湖東,楊家位於湖西,大雨過後,東胡湖水渾濁惡臭,西湖湖水卻清澈如鏡,老百姓就認為這是潘楊兩家對國忠奸的寫照。其實並不是這個原因。原來過去東岸住戶多,又有許多作坊,因排放汙水,東邊的汙水就變的很渾濁,而西邊的湖,因當時住家很少。汙染也就很少,水質就很好。現在經過治理,兩湖都變清了。不過這也告訴我們愛護自然,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走過玉帶橋,可以看到一座造型奇特,裝飾華麗的建築叫“嵩呼”,其意為“山呼”、“嵩呼”。這座建築是清代開封地方官員在重大節慶之際到“萬壽宮”給皇帝祝壽是三呼萬歲的地方,所以建築規格採用了最高級別的廡殿頂的形式,取其意,名“嵩呼”。

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了龍亭大殿前,大殿位於13米高的磚砌高臺上,殿高13.7米,共26.7米,遠遠望去,雄偉而壯觀。拾級而上,一條72級的石階把我們帶到了龍亭之上。石階中間為青石雕刻蠣龍盤繞的御階。龍亭大殿裡專門陳列了一組宋太祖趙匡胤大宴文官武將的蠟像。講述的是公元961年,剛剛當上北宋開國皇帝的趙匡胤 “杯酒釋兵權”的故事。正中的宋太祖端起了一杯酒,宴請為趙宋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將領們。宋太祖藉著酒意發一番感慨,說做個天子太艱難,整夜連覺都睡不安穩。他的言談讓石守信等將軍不明其意,就追問原由,宋太祖很是真誠地說,一旦有人把黃袍也加到你們身上,不幹能行嗎?石守信等人一下子嚇得變了臉色,忙跪地涕泣磕頭,宋太祖勸他們不如交出兵權,多買些良田美女以終天年,這樣君臣無猜,大家都可以平安相處了。第二天,這些人都稱病辭職。趙果然不費力地如願以償,而北宋王朝從此也便進入了文人主政的時代。大殿裡的蠟像是開封市藝術工作者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文官武將,表情各不相同,寶座上的皇帝趙匡胤的意圖,他們是否體會了呢?

宋朝是我國經濟、科學、文化高度發達的朝代,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發明中指南針、活字印刷和火藥等都是在宋代發明和完善的。唐詩宋詞並列於中國古代文壇,書畫藝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然而令趙匡胤始料不及的是,一杯酒儘管巧妙地收回了兵權,坐穩了自己的寶座,卻由此傾斜了整個宋代。杯酒釋兵權之後,北宋王朝又採取多項措施防範武將,這大大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使北宋王朝比之我國曆史上的其它統一王朝表現的都要軟弱,只存在了168年。但北宋的建立,使開封成了當時世界上超一流的大都市。當時,俄羅斯的最大城市基輔才幾萬人,而開封的人口卻已逾百萬。著名的《清明上河圖》就是當時開封的真實寫照。

朱仙鎮導遊詞 ·中嶽廟導遊詞 ·岳飛廟導遊詞 ·河南嵩山少林寺導遊詞

站在龍亭大殿平臺上往南望,兩湖碧水猶如二面鏡子,優美嫻靜,一條御道把你引入七朝古都開封的悠悠歷史之中。今日的開封盡收眼底。西南方是我市著名主題公園-----清明上河園,中國開封翰園碑林和天波楊府。往北望,古城牆彷彿如一條綠色的長龍,中國曆代更迭的歷史彷彿就在眼前,遠方開封鐵塔,雄偉挺拔,彷彿在告訴您開封過去和今天的說不完的故事。再往遠方望去,那便是我們母親河----黃河了。大殿下左右兩組建築,從前是朝拜皇帝牌位時官員們等候的朝房,現在龍亭歷史陳列和宋代著名帝王時代的歷史事件蠟像。

各位朋友,有關龍亭還有許多優美的傳說和故事,由於時間關係,我說簡單的介紹到這。謝謝!

介紹河南龍亭的導遊詞範文 篇6

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南,故稱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簡稱“豫”的由來。《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現今河南大部分地區屬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稱。

河南界於北緯31°23'-36°22',東經110°21'-116°39'之間,東接安徽、山東,北界河北、山西,西連陝西,南臨湖北,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河南地理位置優越,古時即為驛道、漕運必經之地,商賈雲集之所。今天,河南地處沿海開放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是我國經濟由東向西梯次推進發展的中間地帶。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部署,更加凸顯了河南獨特的區位優勢。全省總面積16.7萬平方公里,居全國各省區市第17位,佔全國總面積的1.73%。地勢西高東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沿省界呈半環形分佈;中、東部為黃淮海沖積平原;西南部為南陽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別佔總面積的55.7%、26.6%、17.7%。靈寶市境內的老鴉岔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處在固始縣淮河出省處,僅23.2米。20xx年,全省耕地面積11889萬畝,人均耕地1.21畝。

河南大部分地處暖溫帶,南部跨亞熱帶,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同時還具有自東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氣候過渡的特徵,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期、複雜多樣和氣象災害頻繁的特點。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氣溫為15.7~12.1℃,年均降水量1380.6~532.5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848.0~2488.7小時,全年無霜期189~240天,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河南地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省內河流大多發源於西部、西北部和東南部山區,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條。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05億立方米、居全國第19位,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420立方米,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全省現有林業用地7053.03萬畝,森林覆蓋率17.32%,林木覆蓋率23.77%。全省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35個,總面積1135.4萬畝。溼地面積1663萬畝,佔全省總面積的6.6%。全省動植物資源豐富,森林公園達94處,已知陸生脊椎野生動物520種、佔全國總數的23.9%,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0種。

河南地層齊全,地質構造複雜,礦產資源豐富,是全國礦產資源大省之一。目前,已發現各類礦產127種(含亞礦種為158種)。其中,探明儲量的75種;已開發利用的86種。在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中,居全國首位的有8種,居前3位的有19種,居前5位的有26種。煤、鋁、鉬、金、石油、天然氣、天然鹼、螢石、耐火粘土等儲量較大,其中石油保有儲量居全國第12位,煤炭居第8位,天然氣居第17位。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從夏代到北宋,先後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於此,長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商都鄭州。文物古蹟眾多,地下文物和館藏文物均居全國首位,有記載著人類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崗文化遺址、仰韶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黃帝故里和軒轅丘;有最古老的天文臺周公測景臺;有歷史上最早的關隘函谷關、最早的禪宗寺院白馬寺;有“中國第一名剎”嵩山少林寺和聞名中外的相國寺,等等。全省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9處。洛陽龍門石窟和安陽殷墟分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河南還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當今的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依人口數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個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或部分源頭在河南,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近些年來,到河南尋根謁祖的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

自古以來,河南大地上孕育的風流人物燦若群星。如古代哲學家、思想家老子、莊子、墨子、韓非、程頤、程灝,政治家、軍事家姜子牙、商鞅、蘇秦、李斯、劉秀、張良、司馬懿、岳飛,科學家、醫學家張衡、張仲景、僧一行,文學家、藝術家杜甫、韓愈、白居易、李賀、李商隱、司馬光、褚遂良、吳道子,佛學家玄奘等,還有現當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鴻昌、吳煥先、楊靖宇,革命先輩鄧穎超、彭雪楓、許世友,“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等。

河南既是歷史文化資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觀薈萃之地,山川壯美,風光秀麗,融南秀北雄於一體。全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8處,省級23處。鄭州的嵩山,洛陽的龍門山、白雲山,信陽的雞公山,焦作的雲臺山,濟源的王屋山,平頂山的石人山,安陽的太行大峽谷,南陽的寶天曼、老界嶺,鶴壁的雲夢山,駐馬店的嵖岈山等均屬山水奇觀;黃河自西向東流經河南,出三門峽後經小浪底流入黃淮平原,鄭州至開封段河床高出地面,形成地上懸河的獨特自然景觀。鄭汴洛沿黃“三點一線”和南太行景區成為國內外知名旅遊品牌,伏牛山生態旅遊整體開發全面啟動。紅色旅遊迅速發展,全省共有紅色旅遊景區26家,擁有駐馬店確山縣竹溝革命紀念館、信陽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點)、南陽桐柏英雄紀念館、鄭州二七紀念堂等4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新開發的工業旅遊、農業旅遊專案,也令海內外遊客流連忘返。

河南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截至20xx年底,全省總人口986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389萬人,農村人口6480萬人。全省常住人口9360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1人。河南是個多民族省份,除漢族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成份、人口134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1.36%。其中回族人口116萬人,居全國第3位。

河南轄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許昌、漯河、三門峽、南陽、商丘、信陽、周口、駐馬店等17個省轄市、濟源市1個省直管市,20個縣級市,88個縣,50個市轄區,1892個鄉鎮,464個街道辦事處,3404個社群居委會,47556個村委會。

20xx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5058.07億元,居全國第五位,比上年增長14.4%,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0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突破20xx美元,比上年增長13.8%,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為15.7∶55.0∶29.3,二三產業比重達到84.3%,呈現出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顯著特徵。

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財政實力顯著增強,20xx年,全省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61.5億元,居全國第八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868.4億元,居全國第五位。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7元,比上年實際增長11.0%;農民人均純收入3852元,實際增長12.2%。城鄉居民收入連續兩年保持雙雙兩位數增長、農民收入增速高於城鎮居民收入的良好格局,人民群眾在經濟快速發展中得到較多實惠。

經濟發展的後勁更加充足。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快速增長,20xx年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010.11億元,比上年增長35.6%。投資結構不斷優化,食品、化工、機械、紡織、建材、電子等河南優勢產業投資增長較快。城鎮基礎設施投資完成1526.66億元,農業、水利、環保、教育、文化等薄弱環節投資得到明顯加強。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重大專案建成或開工,進一步夯實了河南經濟發展基礎。

介紹河南龍亭的導遊詞範文 篇7

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南,故稱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簡稱“豫”的由來。《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現今河南大部分地區屬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稱。

河南界於北緯31°23'-36°22',東經110°21'-116°39'之間,東接安徽、山東,北界河北、山西,西連陝西,南臨湖北,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河南地理位置優越,古時即為驛道、漕運必經之地,商賈雲集之所。今天,河南地處沿海開放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是我國經濟由東向西梯次推進發展的中間地帶。國家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部署,更加凸顯了河南獨特的區位優勢。全省總面積16.7萬平方公里,居全國各省區市第17位,佔全國總面積的1.73%。地勢西高東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沿省界呈半環形分佈;中、東部為黃淮海沖積平原;西南部為南陽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別佔總面積的55.7%、26.6%、17.7%。靈寶市境內的老鴉岔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處在固始縣淮河出省處,僅23.2米。20__年,全省耕地面積11889萬畝,人均耕地1.21畝。

河南大部分地處暖溫帶,南部跨亞熱帶,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同時還具有自東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氣候過渡的特徵,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期、複雜多樣和氣象災害頻繁的特點。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氣溫為15.7~12.1℃,年均降水量1380.6~532.5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848.0~2488.7小時,全年無霜期189~240天,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河南地跨長江、淮河、黃河、海河四大流域。省內河流大多發源於西部、西北部和東南部山區,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條。全省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05億立方米、居全國第19位,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420立方米,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全省現有林業用地7053.03萬畝,森林覆蓋率17.32%,林木覆蓋率23.77%。全省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35個,總面積1135.4萬畝。溼地面積1663萬畝,佔全省總面積的6.6%。全省動植物資源豐富,森林公園達94處,已知陸生脊椎野生動物520種、佔全國總數的23.9%,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0種。

河南地層齊全,地質構造複雜,礦產資源豐富,是全國礦產資源大省之一。目前,已發現各類礦產127種(含亞礦種為158種)。其中,探明儲量的75種;已開發利用的86種。在已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中,居全國首位的有8種,居前3位的有19種,居前5位的有26種。煤、鋁、鉬、金、石油、天然氣、天然鹼、螢石、耐火粘土等儲量較大,其中石油保有儲量居全國第12位,煤炭居第8位,天然氣居第17位。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從夏代到北宋,先後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於此,長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商都鄭州。文物古蹟眾多,地下文物和館藏文物均居全國首位,有記載著人類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崗文化遺址、仰韶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黃帝故里和軒轅丘;有最古老的天文臺周公測景臺;有歷史上最早的關隘函谷關、最早的禪宗寺院白馬寺;有“中國第一名剎”嵩山少林寺和聞名中外的相國寺,等等。全省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9處。洛陽龍門石窟和安陽殷墟分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河南還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當今的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依人口數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個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或部分源頭在河南,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近些年來,到河南尋根謁祖的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

自古以來,河南大地上孕育的風流人物燦若群星。如古代哲學家、思想家老子、莊子、墨子、韓非、程頤、程灝,政治家、軍事家姜子牙、商鞅、蘇秦、李斯、劉秀、張良、司馬懿、岳飛,科學家、醫學家張衡、張仲景、僧一行,文學家、藝術家杜甫、韓愈、白居易、李賀、李商隱、司馬光、褚遂良、吳道子,佛學家玄奘等,還有現當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鴻昌、吳煥先、楊靖宇,革命先輩鄧穎超、彭雪楓、許世友,“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等。

河南既是歷史文化資源大省,也是自然景觀薈萃之地,山川壯美,風光秀麗,融南秀北雄於一體。全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8處,省級23處。鄭州的嵩山,洛陽的龍門山、白雲山,信陽的雞公山,焦作的雲臺山,濟源的王屋山,平頂山的石人山,安陽的太行大峽谷,南陽的寶天曼、老界嶺,鶴壁的雲夢山,駐馬店的嵖岈山等均屬山水奇觀;黃河自西向東流經河南,出三門峽後經小浪底流入黃淮平原,鄭州至開封段河床高出地面,形成地上懸河的獨特自然景觀。鄭汴洛沿黃“三點一線”和南太行景區成為國內外知名旅遊品牌,伏牛山生態旅遊整體開發全面啟動。紅色旅遊迅速發展,全省共有紅色旅遊景區26家,擁有駐馬店確山縣竹溝革命紀念館、信陽市紅色旅遊系列景區(點)、南陽桐柏英雄紀念館、鄭州二七紀念堂等4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新開發的工業旅遊、農業旅遊專案,也令海內外遊客流連忘返。

河南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截至20__年底,全省總人口986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389萬人,農村人口6480萬人。全省常住人口9360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1人。河南是個多民族省份,除漢族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成份、人口134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1.36%。其中回族人口116萬人,居全國第3位。

河南轄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許昌、漯河、三門峽、南陽、商丘、信陽、周口、駐馬店等17個省轄市、濟源市1個省直管市,20個縣級市,88個縣,50個市轄區,1892個鄉鎮,464個街道辦事處,3404個社群居委會,47556個村委會。

20__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5058.07億元,居全國第五位,比上年增長14.4%,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0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突破20__美元,比上年增長13.8%,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為15.7∶55.0∶29.3,二三產業比重達到84.3%,呈現出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顯著特徵。

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財政實力顯著增強,20__年,全省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61.5億元,居全國第八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868.4億元,居全國第五位。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7元,比上年實際增長11.0%;農民人均純收入3852元,實際增長12.2%。城鄉居民收入連續兩年保持雙雙兩位數增長、農民收入增速高於城鎮居民收入的良好格局,人民群眾在經濟快速發展中得到較多實惠。

經濟發展的後勁更加充足。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快速增長,20__年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010.11億元,比上年增長35.6%。投資結構不斷優化,食品、化工、機械、紡織、建材、電子等河南優勢產業投資增長較快。城鎮基礎設施投資完成1526.66億元,農業、水利、環保、教育、文化等薄弱環節投資得到明顯加強。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重大專案建成或開工,進一步夯實了河南經濟發展基礎。

介紹河南龍亭的導遊詞範文 篇8

各位遊客大家好:

歡迎來到天中名山、萬山之祖的中嶽嵩山觀光遊覽。 祖國的父親山——嵩山和母親河——黃河共同孕育了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肇造成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一代女皇武則天攜百官登嵩山封中嶽,不僅成就了大唐盛世,也成就了登封之名。勤勞樸實的登封人,在黨和政府的指引下,經過全員參與奮力拼博,已取得了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正在努力打造現代化旅遊名城。這裡優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人文資源,深厚的文化內涵構成了您最理想的旅遊勝地。

來到中嶽嵩山,您可以領略地球最早露出海平面的陸地——嵩山世界地質公園;可以觀賞世界最早最精確的天文科學建築——周公測影臺和元代觀星臺;可以深入體驗少林寺、中嶽廟、嵩陽書院等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形成的獨具特色的佛教、道教、儒教等三教文化。中嶽嵩山既有36億年形成的天地之靈氣,更有歷史上各路神仙相聚天中福地傳來的紫氣靈光,在這裡既可以參禪習武,靜心健身,又可以祈福增壽,蔭被子孫。將使大家求什麼得什麼,給每位身懷虔誠之心而來的朋友帶去幸福、美滿和快樂。

介紹河南龍亭的導遊詞範文 篇9

在洛陽市城南約7公里的關林廟,規模不大,但是香火極旺,因為這裡埋葬著蜀漢名將關羽關二爺的首級(頭顱)。根據古代封建禮制,帝王墓為“陵”,王侯將相墓為“冢”,只有聖人的墓才能稱為“林”。兩千年來,關羽的地位從王侯一直上升到武聖人,能與“關林”相媲美的也只有山東曲阜的孔林。

明朝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在漢代關廟的原址上,開始建廟種植柏樹,清朝乾隆年間(1735—1799年)加以擴建,基本形成如今的關林廟的規模。關林廟的建築規格是按照傳統的宮殿式修建的,遊客進入關林大門後,步行沿著中軸線向前遊覽,依次可以看到關林廟的大門、儀門、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等祠廟部分,在祠廟的後面,就是埋葬著關羽首級的墓冢(地)。

當你來到關林廟,除了拜祭武聖人關二爺之外,還有很多亮點值得你去觀賞。明代(修建)儀門上的七七四十九顆門釘和清代(修建)大門上的九九八十一顆門釘,反映了從明代到清代,關羽的地位從王侯級別上升到了帝王級別。

當你來到儀門和二殿時,不要忘記抬頭看看上面的匾額:“威揚六合”和“光昭日月”兩塊匾額,分別出自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之手。當你從儀門走向拜殿時,能看到兩邊有一百多尊“甬柱頂雕石獅”,小獅子各個圓潤生動,一點沒有生硬之感,代表了乾隆時間中原石刻的最高水平。在大殿和二殿內,還有不少和關羽相關的木刻和雕像,如: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和關羽夜讀春秋等。

在每年的九月,關林廟將會舉辦大型國際朝聖大典,大典期間來自海內外的朝拜團將會在這裡祭拜關聖人;每年的春節期間,關林廟還會舉辦大型廟會,有時會有民間社火前來助祭,非常熱鬧。關林廟距離龍門石窟不遠,一般遊客會一併遊玩。

篇二:洛陽關林導遊詞

關林位於洛陽市南七公里,北依隋唐故城,南臨龍門石窟,西望熊耳青黛,東傍伊水清流,是武聖關羽的葬首之所,也是我國唯一的“林、廟”合祀的古代經典建築,始建於漢代,重修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佔地180畝,現存明清殿宇廊廡150餘間。

據廟碑記載,關林漢時有廟,距今已有1780餘年的歷史。現建築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年,其佈局按帝王宮殿式建築而建呈“回”字形結構。從大門外的舞樓、大門、儀門、大殿、二殿、三殿、墓冢直至後門為其南北向中軸線,其他建築的佈設皆沿此線左右對稱,錯落有致。體現我國古建文化的傳統特點和“大一統”的思想意識。

財神殿,是關林現存最早的建築,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年。殿門裙板上浮雕龍鳳、牡丹、麒麟等,額坊彩繪八仙及“斬顏良”、“誅文丑”、“殺秦琪”等12幅關羽故事,展示關羽萬人無敵的神勇歷史。殿門懸有光緒皇帝手書的“光昭日月”匾額。二殿佛龕內塑關羽財神像一尊,關平、周倉肅立左右。兩邊各立一童子,持算盤者為招財童子,持稱者為利市童子。二殿東西牆上的壁畫,展現了百姓心目中所熟知並供奉的各路財神。

介紹河南龍亭的導遊詞範文 篇10

朋友們:嵩山是聞名今古的風景名勝地。嵩山,古稱“外方”,夏商時稱“宗高”、“宗山”,西周時稱為:“嶽山”,公元前771年周平王遷都洛陽以後,以嵩山位居中央,左岱(泰山)右華(華山),定嵩山為中嶽,始稱"中嶽嵩山:。它與山東的東嶽泰山,陝西的西嶽華山,湖南的南嶽衡山,山西的北嶽恆山以及神話傳說中海上的方丈、蓬萊、瀛洲三臺山稱為三山五嶽。

嵩山,屬於伏牛山的一支餘脈,由東向西綿延30多公里。嵩山主體由變質的堅硬石英岩構成,花崗岩、片麻岩和石灰岩等呈區域性分佈。在距今約17~19億年前.嵩山經強烈地殼上升運動,斷裂上升成高出豫東平原千米以上的山地。後經多次剝蝕、抬升,終於形成了今日群山聳立、層巒疊嶂,高大雄偉的山體。

嵩山由兩組山峰組成。東為太室山,即嵩山主體;西為少室山,當地稱為“玉寨山”。兩山相距5公里。

太室山山勢坦緩,雄渾高大,遠遠望去,似一條伏臥的巨龍,顯示了“嵩山如臥”的特徵。主峰為峻極峰,海拔1500餘米,也是嵩山的最高峰。山上濃廕庇日,草木茂盛,蒼翠欲滴,山間泉水,潺潺有聲。站在峰頂極目四望,遼闊的中原,景色綺麗,處處錦繡。峰頂中間有一處殘碑,據說是清朝乾隆皇帝登山賦詩的遺蹟。在山體南麓,歷代曾多次興建廟宇書院。最東端的中嶽廟,是中國最早的道教廟宇之一。它始建於漢朝初年.後來經過多次改建,佔地面積約10餘萬千方米。廟宇佈局嚴緊,右柏森森。一條石砌甬道貫穿七進大院。甬道兩旁碑碣如林,鑄像挺立。穿過化三門,迎面是四座石雕欄杆的平臺,這是四嶽殿基,分別代表著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遺憾的是,四嶽大殿於1944年被日本帝國主義的飛機炸燬,只存了四座殿基。目前儲存的中嶽大殿,為明代改建的一座九脊重簷殿式建築。殿內的畫樑雕棟,天花板上採繪的飛龍翔鳳,工藝精巧,維妙維肖。廟內還儲存了唐碑、四尊宋代鑄鐵人等文物,廟南500米處是漢三闕浮雕。中嶽廟觀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中嶽廟向西約5公里是嵩陽書院,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院內的兩株古柏,雖然飽經風霜浮皮脫落,但是仍然枝繁葉茂,生機勃勃。據說漢武帝遊覽嵩山時,古柏既在,曾封宦們是“大將軍”和“二將軍”。從那時算起,兩棵古柏現在至少日有20xx多年的高齡了。

嵩山西南麓山坳中還有兩處禪林點綴著山色。位於登封縣西北5公里處的嵩嶽塔,掩映於蒼松翠柏之中。這座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期的古塔,共15層,系磚構密簷式,塔身造型渾圓,別具一格。嵩嶽塔旁的嵩嶽寺,是北魏宣武帝時營建的離宮。寺西約半公里的會善寺,被一片柏樹環繞。中國唐代著名大文學家僧一行曾在此寺出家。寺內的大雄寶殿、唐塔、戒壇石柱、會善寺碑、造像碑等都儲存完好,特別是造像碑上雕刻的幾百個小佛像,栩栩如生,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雕刻技藝。

高山東麓,儲存著中國最早的天文臺之一——告成觀星臺。這座觀星臺建於公元1279年,是中國古代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設計建立的。當時,元世祖忽必烈派郭守敬等人改革曆法。郭守敬認為只有根據天象觀測的結果才能制定比較準確的歷法。於是他歷時3年時間,製作了13種天文儀器,在全國各地建立了27個觀測站。中嶽一向被人稱作天下之中,所以告成天文臺就成為當時全國觀測站的中心。郭守敬利用這些觀測站的觀測資料,進行了精確的計算,制定出歷史上有名的“授時歷”。這部曆法計算一個迴歸年的時間,比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週的實際時間只差26秒,比現在國際上通用的格里曆要早出300多年。

少室山是嵩山西邊的另一群山峰,群峰突兀爭奇,有“九鼎蓮花”之稱。主峰御寨山,海拔1400多米。山上怪石嶙峋,林木蒼翠,山頂寬平如寨,分為上下兩層,四面有天險可守。相傳明末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曾在此山安營紮寨,至今山頂上還留有當年起義軍用過的石碾、水櫃等遺物。站在峰頂鳥瞰嵩山群峰,峰峰爭奇競秀。那蓮花峰猶如含苞待放的芙蓉;三鶴峰像三隻仙鶴躍然欲飛;懸練峰似一股飛瀑自山頂飛瀉而下,如萬丈百練懸掛當空……

少室山北麓山坳中的少林寺,乃是中國佛教禪宗的發祥地。據記載,少林寺始建於漢代。北魏時期,禪學盛行,印度的達摩和尚到中國傳授衣缽,在少林寺面壁9年,少林寺又得以擴建。這一時期少林寺和尚眾多,曾有“天下第一名剎”之稱。

少林寺以拳術聞名全國,著名的少林派武術就誕生在這裡。據考證,過去這裡的和尚每天面壁靜坐,萎靡睏倦時,需要舒展身體,踢腿伸胳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套健身的如意拳,以後經過寺僧們的充實、演練、提高,遂發展成為功力深厚的少林拳。少林拳講究氣和力的運用,它要求站如釘、動如風、囚如貓,抖如虎。現在少林寺千佛殿內磚砌地面上有很多半指深的坑,據說就是當年少林寺和尚練功時踩出的腳窩。千佛殿中現存的珍貴壁畫——《五百羅漢毗盧圖》和東偏毆內少林寺練拳壁畫,技法樸實生動,神態逼真,色彩運用亦很成熟,表現了中國古代繪畫大師嫻熟的藝術才能,也為少林拳法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材料。

少林寺附近還有兩處建築群,一是西北半山腰的宋代建築初祖庵;二是由大約220座大小佛塔組成的塔林,它們分別是唐代至清代的少林寺主持人的墓塔。佛塔大小不一,高者可達幾丈,矮者僅及常人腰間,塔式繁雜。有些佛塔上還有精美的石雕裝飾。塔的大小、高低、華樸,標誌著死者在佛教團體內韻地位。塔林對研究中國佛教源流宗派,探討古塔建築藝術具有重要的價值。

一幅幅風光優美的勝景,一處處令人難忘的古蹟名勝,使嵩山聞名遐邇,蜚聲中外。

介紹河南龍亭的導遊詞範文 篇11

關林位於洛陽市南七公里,北依隋唐故城,南臨龍門石窟,西望熊耳青黛,東傍伊水清流,是武聖關羽的葬首之所,也是我國唯一的“林、廟”合祀的古代經典建築,始建於漢代,重修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佔地180畝,現存明清殿宇廊廡150餘間。

據廟碑記載,關林漢時有廟,距今已有1780餘年的歷史。現建築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年,其佈局按帝王宮殿式建築而建呈“回”字形結構。從大門外的舞樓、大門、儀門、大殿、二殿、三殿、墓冢直至後門為其南北向中軸線,其他建築的佈設皆沿此線左右對稱,錯落有致。體現我國古建文化的傳統特點和“大一統”的思想意識。

財神殿,是關林現存最早的建築,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年。殿門裙板上浮雕龍鳳、牡丹、麒麟等,額坊彩繪八仙及“斬顏良”、“誅文丑”、“殺秦琪”等12幅關羽故事,展示關羽萬人無敵的神勇歷史。殿門懸有光緒皇帝手書的“光昭日月”匾額。二殿佛龕內塑關羽財神像一尊,關平、周倉肅立左右。兩邊各立一童子,持算盤者為招財童子,持稱者為利市童子。二殿東西牆上的壁畫,展現了百姓心目中所熟知並供奉的各路財神。

介紹河南龍亭的導遊詞範文 篇12

各位來賓,我們現在要去參觀遊覽的地方就是中國禪宗發源地-----少林寺。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由孝文帝元巨集為安頓印度僧人跋陀而依山闢基建立,因其座落於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0xx年)釋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達摩歷時三年到達少林寺,首傳禪宗,影響極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統稱為“禪宗祖庭”,並在此基礎上迅速發展,特別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駕李世民後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視,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

現在的少林寺不僅因其古老神密的佛教文化名揚天下,更因其精湛的少林功夫而馳名中外,“中國功夫冠天下,天下武功出少林”。這裡是少林武術的發源地,少林武術也是舉世公認的中國武術正宗流派。

少林寺景區還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20xx年,少林寺景區被國家旅遊局首批認定為我國目前最高階----4A級旅遊區。

少林寺景區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達摩洞、十方禪院、武術館等主要旅遊景點。

現在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少林寺常住院。

少林寺常住院是少林寺的核心,是主持和尚和執事僧進行佛事活動的地方,總面積三萬多平方米,為七進建築。現在我們首先看到的是:

山門:山門就是少林寺的大門,這是清代建築,一九七五年翻修,門額上的“少林寺”三字是清康熙皇帝親書,上有“康熙御筆之寶”方印一枚。

山門殿臺階下兩側的石獅是明代刻立的,即顯示了佛門的氣派,又象徵著鎮邪與吉祥,山門外兩側還有明代嘉靖年間建造的東西石坊各一座。

大家看,山門殿佛龕中供奉的是大肚彌勒佛又稱迎賓佛,他慈眉善目,笑迎你們的到來。我們把彌勒佛稱為“端莊莊重山門喜看世間光輝照,笑哈哈迎來人祝福極樂無窮”。

山門殿佛龕後面供奉的是韋馱菩薩,人稱護法金剛,它手持金剛寶杵,保護寺院佛、法、僧三寶的安全。

我們看山門甬道兩側有多品碑刻,人稱少林寺碑林,這些都是唐宋以來的著名原始碑刻。碑林東側是慈雲堂舊址,現為少林寺碑廊,它不僅記載著寺院的興衰狀況,而且在歷史、雕刻、藝術方面,也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少林寺碑林和碑廊共計有碑刻108通。

碑林的西面是錘譜堂,這裡迴廊一週42間,它用泥塑和木雕等形象地展示了少林寺武術的緣起、發展、練功、精華套路、國防功能、僧兵戰跡、武術活動等內容,共陳展14組216個錘譜像。有坐禪、跑經繞佛、八段錦、小紅拳、大紅拳、六合拳、通臂拳、羅漢拳、昭陽拳、練基本功、十三棍僧救秦王、小山和尚持帥出征、月空法師平倭寇以及俗家弟子習拳練武等。俗話稱:錘譜堂裡五分鐘,出來一身少林功,大家比照這些塑像姿勢就可以練習少林功。

天王殿 我們現在看到是第二進建築天王殿,天王殿的原建築於1920xx年被石友三燒燬。這是1982年重修的,殿門外的兩大金剛,傳為“哼”、“哈”二將,職責是守護佛法。大殿內側塑的是四大天王,又稱四大金剛,它們的職責是視察眾生的善惡行為,扶危濟困、降福人間。人們根據四大天王的組合特點,寓意“風調雨順”。

大雄寶殿 是全寺的中心建築,是僧人進行佛事活動的重要場所,該殿和天王殿一樣在1920xx年被軍閥石友三燒燬。這是1985年重建的。該殿是面闊五間的重簷歇山式建築。殿內正中供奉的為現世佛----釋迦牟尼如來佛,左為過去佛----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右為未來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殿內東西山牆懸塑的是十八羅漢,屏牆後壁懸塑的是觀世音。少林寺大雄寶殿與其它寺院大雄寶殿的不同之處在於這裡的三世佛左右各塑有站像達摩祖師和被稱為少林寺棍術創始人的緊那羅王。另外,在該殿中間有兩根大柱下還有麒麟雕像,預示了禪宗佛教是完全漢化的中國式的佛教。

大雄寶殿前兩側的建築為鍾、鼓二樓,東南為鐘樓,西南為鼓樓,原建築毀於1920xx年的兵火,1994年進行了重修,它們是寺院的固定建築。我們常說的“晨鐘暮鼓”是寺僧起居和進行佛事活動的一種訊號。

鐘樓前這塊碑刻為《皇帝嵩嶽少林寺碑》俗稱《李世民碑》,它刻立於唐玄宗開元十六年(公元720xx年)。正面是李世民告諭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戰功,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親筆草簽的“世民”二字,碑刻“太宗文皇帝御書”七個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書。背面刻的是李世民《賜少林寺柏谷莊御書碑記》,記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也是影片《少林寺》拍攝的歷史依據。

《李世民碑》的北邊是《小山禪師行實碑》,記述了少林寺曹洞宗第24代傳法禪師的經歷和重振少林禪宗的功德。它的背面是《混元三教九流圖贊碑》,上面刻有佛、道、儒三教混元影象,此碑反映了嵩山是佛、道、儒三教薈萃之地,體現了三教合流的重要思想。再往北我們看到的是清乾隆20xx年(公元1750年)刻立的《乾隆御碑》。碑文是一首五言詩:明日瞻中嶽,今宵宿少林,心依六禪靜,寺據萬山深,樹古風留籟,地靈夕作陰,應教半巖雨,發我夜窗吟。

大雄寶殿東側的殿宇是緊那羅殿,重建於1982年,內塑的緊那羅王是少林寺特有的護法神。這裡展示了緊那羅王的報身、法身、應身三種不同的形象。

大雄寶殿西側與緊那羅殿相對的是六祖堂。是1982年重建的,殿內正面供奉的是大勢至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兩側供奉的是禪宗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燦、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人稱六祖拜觀音。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達摩只履西歸圖”。

藏經閣 又名法堂,明代所建,毀於1920xx年,1994年重建,它是寺僧藏經說法的場所。內供少林寺的一位緬甸國弟子於1996年揖贈的漢白玉臥佛像一尊。在藏經閣月臺下有一口大鐵鍋,是明代萬曆年鑄造的,據說是當時少林寺和尚用來炒菜用的小鍋,從這口鍋內可以想象到少林寺復當時的昌盛與繁榮。

藏經閣東西兩廂分別是東禪堂、西客堂,東禪堂是供僧人坐禪的地方,西客堂現為接待賓客的場所。

方丈室是少林寺住持僧(也就是方丈)起居、生活、理事的地方。乾隆十五年九月二十九日,乾隆遊歷嵩山時曾在此住宿。方丈室門口東側的鐘為元代鑄造,此鍾只能在遇到緊急情況下方可擊之,起報警作用。

達摩亭 又稱立雪亭。殿內神龕中供奉的是銅質達摩坐像,兩側分別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燦、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殿內懸掛的“雪印心珠”四字乃乾隆皇帝御題。說起達摩亭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據佛教經典記載:達摩來到少林寺後,有一中國高僧神光也追隨而來,虛心向達摩求教,被達摩拒絕,神光並不灰心。達摩到石洞面壁坐禪,神光侍立其後,達摩回寺院料理佛事,神光也跟回寺院,神光對達摩精心照料,形影不離。對禪師的一舉一動,心悅口服,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公元536年冬天的一個夜晚,達摩在達摩亭坐禪入定,神光依舊侍立在亭外,這時天上下起了大雪,大雪淹沒了神光的雙膝,神光仍雙手合十,一動也不動,第二天早上達摩開定後,見神光站在雪地裡,就問他:“你站在雪地裡幹什麼?”神光回答說:“求師傅傳授真法。”達摩說:“要我傳法給你,除非天隆紅雪。”

神光解意,抽出戒刀,砍去了自已的左臂,鮮血頓時柒紅了白雪,達摩心動,遂把衣缽法器傳給了神光,作為傳法的憑證,併為其取名為“慧可”。我們現在所說的“衣缽真傳”的成語故事即源於此。“斷臂求法”的故事也一直為禪家所傳誦。同時,為紀念二祖慧可立雪斷臂求得佛法,人們又稱“達摩亭”為“立雪亭”。

達摩亭東側的為文殊殿,殿內供奉的是文殊菩薩,下面請大家跟隨我去參觀少林寺最高的大殿,當然也是最珍貴的殿堂。

千佛殿 千佛殿是明朝建造的,是少林寺院的最後一座建築,又名毗盧閣,殿高20餘米,面積300餘平方米,是寺內的最大佛殿,殿內神龕中供奉的是毗盧佛(即釋迦牟尼佛的法身)神龕上懸掛的“法印高提”匾額是清乾隆皇帝御書,殿內東、西北、三面牆壁上是明代繪製的500羅漢朝毗盧大型彩畫,出自明代無名畫家之手畫意精美,設計大膽有很高的藝術研究價值。我們往地上看,殿內磚鋪底面上有4排48個站樁坑,他們是歷年少林寺僧練拳習武的腳坑遺址,從這些腳坑我們可見少林功夫非同一般。

千佛殿東面是觀音殿又名錘譜殿,殿內供奉白衣大士,即觀音菩薩。殿內牆壁上是清中晚期繪製的少林寺拳譜。

千佛殿西面是地藏殿,殿中間供奉的是地藏王,站在地藏王南側的為答辯長老,北側的為道明和尚,殿內南北兩面牆壁繪製的是“十殿閻君”,西面牆壁繪製的是“二十四孝圖”。

各位朋友,請大家按原路返回,我們下面參觀的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少林寺塔林。

少林寺塔林是歷代少林寺高僧的墳塋,總面積14000餘平方米,1996年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林現存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磚石墓塔240餘座,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 座,其餘為清塔和宋代不詳的塔。少林寺塔林是我國現存古塔群中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古塔群,這裡的塔高一般在15米以下,由一級到七級不等,明塔的高低、大小、層級、形制是根據和尚生前在佛教的地位、佛學造詣、佛徒數量、威望高低、經濟狀況及歷史條件而定的。

少林寺塔林中的名塔有:唐貞元七年(公元791年)的法玩禪師塔,宋宣和三年(公元1120xx年)的普通塔,金正隆二年(公元1157年)的西唐塔,明萬曆八年(公元1580年)的坦然石塔,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彼岸塔,元代(後)至元五年(1339年)修造的菊庵長老塔等。塔林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築史、雕刻、書法、藝術史和宗教文化的珍貴寶藏。

下面我們繼續到初祖庵參觀。

現在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初祖庵,初祖庵位於少林寺五乳峰下,在少林寺寺院的後面山坡上,是達摩的後代弟子為紀念達摩面壁所建。面積7760平方米,其中初祖庵大殿為宋代典型的木結構建築,現在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我們乘座索道去二祖庵參觀。

二祖庵位於少林寺缽玉峰上,它是少林寺最高建築,是二祖慧可所建,因其和初祖庵南北對望所以又叫南庵。傳說二祖慧可立雪斷壁後曾在此靜養。

達摩洞位於少林寺西北的五乳峰上 ,石洞深約7米,高3 米,寬3.5米,從公元520xx年到536年,達摩在此面壁九年,終成正果,首傳禪宗,成為佛教史上的偉大創舉。這裡有明代修建的十方一座,洞兩旁山岩上有歷代名人留下的多處石刻。

接下來我們去參觀少林寺對面的十方禪院。

少林寺對面少溪河南岸就是石方禪院,建於正德七年(1520xx年),清順治十年重修,為寺院郵亭,是行腳僧人住宿的地方,1958年倒塌,1993年重修。新建的十方禪院與過去不同,是一組新的佛教禪景-----五百羅漢堂。

十方乃正四隅上下十個方位。

四正:建有東、西、南、北四座單簷歇山式殿宇。

四隅:建有春、夏、秋、冬四座各具特色的景圓。

十方禪院設計精巧,古樸典雅,它是少林寺主要旅遊景點之一。

好了,各位遊客,少林寺的參觀活動就要結束了,歡迎大家有機會再到少林寺參觀旅遊,學拳習武,謝謝。

介紹河南龍亭的導遊詞範文 篇13

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來到我們河南旅遊觀光!很高興能為大家導遊服務並共同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還請大家對我的工作予以大力支援與密切配合。今天我將帶大家到魯山縣石人山旅遊觀光,預祝大家玩得開心。

石人山風景區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西部,景區面積55平方公里,地處伏牛山東段.主峰玉皇頂海拔2153.1米.它一年四季景色各異,號稱"三十六處名勝,七十二個景點",被評為河南省十佳旅遊景區。石人山山峰奇特,瀑布眾多,森林茂密,溫泉優良,人文景觀輝煌,集"雄,險,秀,奇,幽"於一體.專家評論是有"華山之險,峨嵋之峻,張家界之美,黃山之秀".是旅遊觀光,避暑,療養,科研,探險的好地方。石人山古稱堯山,相傳為劉姓發源地,因堯孫劉累為祭祖立堯祠於此而得名.戰國時,偉大思想家,社會活動家墨翟降世於堯山之下,現有墨子故里遺址.

關天石人山,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當年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剩下一塊五彩頑石,雙黑雙秀麗,年深日久,修練成石人大仙。玉皇大帝讓白牛大仙在廣寒宮中為王母娘娘耕耘田園,因與嫦娥愛慕,觸犯天規,補貶下凡,囚入苦海。嫦娥請來蟾蜍大仙,吸乾海水,求出白牛。白牛也準備東山再起,大反天宮,二郎神掛帥親征,王母娘娘也前來督戰。石人來援白牛,一步遲來,雞鳴天曙,戰場化作八百里伏牛山脈。成仙是假,奇石是真,令每位來此觀光旅遊的中外賓客讚歎不已。

好了!關天石人山我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各位!

介紹河南龍亭的導遊詞範文 篇14

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正在安陽殷墟的大門處.我們先來看進苑的這所大門,這座們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築專家楊鴻勳專門設計的,它是仿甲骨文中門字而建,它看似簡單,卻是最原始的大門,堪稱是華夏門的鼻祖,門框上浮雕著鳳,虎,饕餮,蟬等花紋,門額苑名由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先生題寫,整個苑門莊嚴大方,朱墨雕彩,古風古韻,古香古色,門兩側牆上浮雕殷代龍形玉塊,是根據婦好墓中出土的龍形玉塊放大而成,是中華民族早期龍的形象之一。

朋友們,欣賞完這扇大門,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感受三千多年前的上古文化吧!當世界上多數民族還停留在石器時代的時候,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已經進入了青銅時代,這也是殷墟聞名於世界的第二個原因。

朋友們,您現在看到的這件青銅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製品。司母戊鼎是1939年從王陵區出土,通高1.33米,長1.10米,寬0.78米,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所發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是我們的國寶。如此大的重器澆鑄起來特別困難,據估計製造這樣的重器,需要明確的分工與協作,從鍊銅到澆鑄,從制模到拆苑需要130多人同時施工,青銅器中,銅、錫、鉛的含量比例與現在所鑄青銅器中銅、錫、鉛的含量比例基本相同,我們可以想象當時的冶煉技術是何等的高超。鼎最開始的作用只是用來煮肉用的鍋,到了後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了權利的象徵。

提到殷墟聞名於世的第三個因素,無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在商都宮殿遺址上覆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臟,是商王議事朝拜的場所,這個建築是‘‘茅茨土階,四阿重屋’’的建築方式,也就是茅屋蓋頂,夯土臺階,四面斜坡,重重屋簷,整個大殿巨集偉莊嚴。

遊客朋友們,我們現在來到了中國最早的檔案館——甲骨窖穴展廳,1936年這裡出土了一批甲骨,編號為YH127,它是殷墟考古至今出土甲骨最多的一個坑,共17096片,大部分是龜甲組成的,上面記載的是商人占卜的結果,以及商朝的天象曆法、商業、軍事、政治等各方面的內容,這個甲骨坑被專家們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和檔案庫。

在甲骨碑林認過字,觀看過車馬坑後,我們來到了中國最早的女將軍——婦好的墓前,首先映入眼簾的這尊雕像,是華夏最早的巾幗英雄----婦好,它高3.5米,是漢白玉雕塑而成生動的再現了婦好生前的英姿和風采。那麼婦好是何許人也?原來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能文能武,能征善戰,深受武丁寵愛,多次參與國家大事,為武丁的社稷江山立下汗馬功勞。據甲骨文記載,她多次率兵打仗,還能主持重大宮廷祭祀,在王室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於連年征戰婦好終因積勞成疾,先於武丁而死武丁非常悲痛,破例將她葬於宮殿區內,並在墓坑上精築以示紀念。大家可以順梯而下,到復原後的墓坑參觀。

各位遊客,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今天的講解就先到這裡,下面留給大家半個小時的時間自由參觀,繼續領略殷墟的博大與震撼。

介紹河南龍亭的導遊詞範文 篇15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位於南陽古城東關溫涼河畔的醫聖祠。醫聖祠是我國東漢偉大的醫學家張仲景的祠墓所在地,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仲景名璣,生於150年,卒於219年,正處於中國東漢末年這一動亂的歷史時期。他在繼承前人醫學理論的基礎上,勇於實踐,潛心於中醫藥的研究,終於寫成了醫學巨著《傷寒雜病論》,熔理法方藥為一爐,開辯證論治之先河,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後人將該書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這兩部書和《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並稱為中醫四大經典著作。張仲景因此被後世醫家稱為"醫聖",後人在其家鄉南陽修建祠廟以祭祀。我們現在看到的便是紀念張仲景的專祠――醫聖祠。

各位請看。這便是具有漢代建築風格的醫聖祠大門,郭沫若先生1959年12月題寫的"醫聖祠"三個大字,蒼勁有力,熠熠生輝。大門前這一對炮樓式的建築稱為"子母門闕",高的為母闕,低的為子闕,其形象如同一位母親懷抱一嬰兒。在中國漢代的建築群中,時常可以見到這種建築物,一可以起"瞭望哨"的作用,二可以作"烽火臺",三起裝飾作用。大門上的這對青銅製品稱為"鋪首銜環"其虎嘴中叨一圓環,它象徵著威嚴和雄偉。這對"鋪首銜環"重約三百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鋪首銜環"。

大家請看,門庭內的這塊巨大石屏,是一塊完整的石料製成的,長高各為3.5米,重達6噸,是中國當代碑林一絕。石屏正面雕刻的是已故名醫黃竹齋先生撰寫的《張仲景傳》,它生動地描述了張仲景輝煌的一生和對中國中醫事業做出的偉大貢獻,兩側的對聯是中國有名的老中醫任應秋教授題寫的,上聯是:"陰陽有三,辯病還須辯證"。"陰陽有三"是指三陰(少陰、太陰、闕陰)和三陽(少陽、太陽、陽明)。"辯病還須辯證"是說要想治好病人的病症,必須要依據張仲景的"辯證論治"學說,也就是根據病人得病的時間、地點,結合病人的年齡、身體狀況,對症下藥。下聯是:"醫相無二,活國在於活人"。意思是說:"醫生和治理國家的宰相沒有區別,醫生治人,宰相治國,然而要把國家治理好的根本目的在於讓人民健康、安樂、生活美滿。"

石屏背面雕刻的是張仲景寫的《傷寒雜病論序》。在序言中,張仲景說明了自已走上醫學道路的原因。他寫道:"餘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以來,其死亡者三分有二,傷寒者十居其七"。東漢末年瘟疫的大流行,百姓因得不到治療而大批死去,這種悽慘的局面和仲景家族自身的遭遇,促使他立志學醫,走上了救民於水火的艱難道路。

我們現在看到的四個塑像,分別是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四位大醫學家的塑像。這位是醫和,醫和是春秋時期秦國的名.醫,距今有2700多年,那時他認為疾病不是鬼神作祟,而是大自然的變化作用於人體引起的,醫和後面的為王叔和,他是魏晉時期的醫學家,距今lOOO多年。他精研醫學,重視診脈,著成《脈經》一書、同時,他蒐集、整理了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使其得以流傳至今。左邊的這兩個塑像,前面的是華倫,後面是李時珍。華佗和仲景是同時代的醫學家,他精通內、外、兒、婦、鍼灸各科,尤其擅長外科,他在世界上首創使用麻沸散(酒內浸入草藥),進行腹腔手術。他還依照虎、熊、猿、鹿、鳥的形體動作,創"五禽戲",用以強健身體,治療百病,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李時珍是明朝醫學家,距今470多年,他花費27年時間,寫成了《本草綱目》一書,近200萬字,該書總結了中國幾千年的藥物治療經驗,把藥物學研究,提高到了一個新階段。後來該書傳人日本、朝鮮、越南,17~18世紀傳人歐洲,對世界醫藥學和生物學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網整理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

下面請大家繼續隨我參觀"張仲景史畫"部分,"張仲景史畫"是一套反映張仲景生平事蹟的繪畫。這一套繪畫共二十四幅,採用了漢代畫像石刻的淺浮雕手法,顯得古樸凝重。因張仲景是東漢人,所以設計者張一平先生採用了漢代造型藝術,更符合兩漢的時代特色。大家可以按順序欣賞。下面的這些書法,是歷代名人對張仲景的評贊。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百壽亭"和"百壽圖",它們是中國曆代書法名家的手跡。這是"張仲景敬仰之碑"。

我們現在去瞻仰張仲景墓祠。這兩座仿漢建築叫"春臺亭"和"秋風閣"。《春秋》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史書,是由孔子撰寫的,而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有醫學春秋之稱,故修建"春臺亭"和"秋風閣"以紀念。

我們現在看到的便是張仲景的墳墓,此墓始建於何時,已無確考。墓前的石碑,是清朝所立的。仲景墓是仿漢墓式樣,墓的四角各有一個羊頭,在中國古代"羊"和"祥"是同音、同義的兩個字,象徵著吉祥(如"美"和"善"都以羊為字頭)。墓頂的蓮花座,象徵著仲景"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醫德醫風。

朱仙鎮導遊詞 ·中嶽廟導遊詞 ·岳飛廟導遊詞 ·河南嵩山少林寺導遊詞

現在我們進入正殿。正殿塑著仲景老師手拿卷宗的塑像。這些匣額是歷代名士贈送的。兩側房內陳列的是《張仲景史畫》原稿。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棵樹叫"凌霄花樹",也就是"紫葳"。它八月份開花,花朵呈喇叭型,異常嬌麗,此花可入藥,有止血化淤,調節經絡的作用。

這是西偏房,周恩來總理題詞:"發揚祖國醫藥遺產,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這些是在重修醫聖祠時,整理出的文物。這是"下水管道",它說明在漢代,城市的通水設施已經很完備了。這是"鐵斧",是熬製中藥用的容器。這是"陶井圈",建在水並的上邊,可以防止井水被弄髒。這是"藥白",是搗藥用的。

介紹河南龍亭的導遊詞範文 篇16

公元220xx年冬,孫權偷襲荊州,關羽退走麥城,大義歸天。220xx年春正月,孫權害怕劉備起兵報復,將傳關羽首級於洛陽曹操處 ,但被曹操識破,曹操敬慕關羽為人,將計就計追贈關羽為荊王,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葬於洛陽城南十五里,並建廟祭祀, 即今關林迄今已有1790餘年。

明朝,萬曆二十年(1592年)在漢代關廟的原址上,擴建關林廟,擴建成佔地200餘畝、院落四進、殿宇廊廡150餘間、規模巨集遠的朝拜關公聖域。萬曆三十三(1620xx年)年敕封關羽“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關聖帝君”,關羽始封“聖”。

清朝,順治五年敕封關羽“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康熙五年敕封洛陽關帝陵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林”,始稱“關林”,成為與山東曲阜“孔林”並肩而立的兩大聖域。雍正八年(1730年)詔改武廟。清乾隆年間加以修建,形成現今佔地180畝的規模。關林是明清時期皇帝遣官致祭、地方官吏和百姓朝拜關公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