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南京導遊詞講解

欄目: 江蘇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2.58K

在南京,東有綿延起伏的鐘山,像一條盤龍;西有巍然的石頭城屹立於大江之濱,像一隻猛虎蹲踞著,這一切暗合古時傳統的好風水。今天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南京導遊詞講解。

南京導遊詞講解
南京導遊詞講解篇1

各位遊客,您們好!歡迎各位親蒞國防園參觀遊覽。

南京國防園始建於一九九二年八月,總佔地300畝。現在大家看到門樓上五個鍍金大字是xx在建園前專門為公園題寫的園名。

國防園的所在地,遠在公元前333年楚威王修建的金陵邑城堡;其後,東吳孫權鑑於石頭山地勢險要,為扼守建康門戶,於公元220xx年在金陵邑舊址上築石頭城,建烽火臺;東晉義熙年間,又建造“入漢樓”,成為建康軍事重鎮;唐末再修石頭城,到明朝,朱元璋又擴建了中外聞名的南京城牆,對石頭城進行了加固和修復。現在山的西面腳下有一公里多的城牆,是歷史的原物。城牆上有塊巨石,因大自然的風化,酷似猙獰恐怖的鬼臉,所以這段石城遺址又名鬼臉城,是著名的石城風景區重要組成部分,已被列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七五年,時任國務院副的鄧小平同志專程陪同朝鮮首相金日成前來參觀。

昔日的軍事重地,召集已成為南京市著名的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場所。她由國防教育館、軍兵種館、英模館、國防科技館、重兵器場、模擬演練場和軍體娛樂園等組成。“國防教育館”名有原軍委副主席劉華清題寫;“軍兵種館”名由國防部長遲浩田題寫;張愛萍、江渭清、杜平、向守志等領導也分別為國防園題了詞。

右側大草坪上的雙擁模範城紀念碑,是南京市1993、1994、1997三年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稱號後,收集了鄧小平同志的手跡專門鑄成的。石塑的兩手緊握,象徵軍民攜手並進;她像一個嘴巴,象徵軍民脣齒相依。

現在,我們看到的展覽館二樓,正是新近對外開放的“神舟”號飛船展示廳,廳內展出我國發射回收成功的“神舟”號載入飛船模型,它按照原物尺寸的三分之一,由國家航天工業總公司特為南京製作,這是全國首次公開展出的“神舟”號模擬模型,是尋常人不易看得見的。這個模型與“神舟”號飛船原物一模一樣,這次可以請大家親眼目睹並仔細參觀拍照留念。這個展覽館內還同時展出了大量的長征火箭和宇宙飛船的大量實物照片及文字資料。這種參觀機會也是不多的。

在展覽館的後面一座館,正是大家最感興趣,也是最有刺激的新近開放的“太空遨遊館”。它通過國家航天部特製的大型動感平臺和寬銀幕電影,運用高科技的聲、光、電、3d動畫和模擬模擬等手段,使觀眾隨著座椅左右、上下、前後搖擺振動,加上配合默契的銀幕視覺技術,您就彷彿逼真地乘在太空飛船裡,進行緊張而又舒暢、驚險而又飄渺的“太空遨遊”,使您產生身臨其境,前所未有的感覺。“遨遊太空、其樂無窮”。各位遊客請不要失去這個難得的機會,不妨去親自體驗一下。

南京導遊詞講解篇2

同學們,我們要在這裡下車了。好了,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廣場。

當初,孫中山先生去世之前就已經流露出長眠於此的願望。在孫中山先生去世那天,就成立了喪事籌備委員會,由他的夫人宋慶齡和他的兒子孫科負責。當時對他老人家的陵墓設定還是比較有爭議的,有人說,孫先生他是一個帝王,他的陵墓應該根據帝王的陵墓來建造,象這裡有明孝陵,孫權的陵墓等等;而又有人說,孫先生是繼往開來的,他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王社會,建立了民主共和,他應該不同於以前的帝王,所以他的陵墓應該要特殊一點的。最後沒有辦法,只好向全社會徵集這個陵墓的設計方案。終於山東人青年設計師呂彥直,他設計了這個警鐘型的方案被評為一等獎。

好,我們現在所站的位置是當時警鐘型的下襬,那在我們的後面就是孝經鼎,是當年中山大學師生集資捐贈的。當年孫中山先生去世有遺言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需警鐘長鳴”從空中往下看,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不同於其他帝王陵墓的地方。比如說其他帝王陵墓都會有石人,石獸之類的犧牲或者翁仲,那我們的孫中山先生當然不可能有這樣的東西啦。好了,各位先來看一下這個半月型的警鐘型廣場,這裡有8棵南京市的市樹雪松。這8棵雪松就代表了給孫中山先生守陵的8個士兵。當年國民黨在南京被解放的時候都南撤,惟有給孫中山先生守陵的士兵沒有撤,一直守到等共產黨的士兵來了之後交接為止。那麼有人猜測到底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到底在不在這個地方,說在廣東也好,說在鐘山也好,這個有很多種說法,那他的陵墓他的遺體一定是在這裡的無疑。

在這個廣場前方,有一個牌坊,那這個牌坊依然是沿襲了古代帝王陵墓的建築風格了。牌坊是用來歌功頌德的。那麼這個牌坊上方有兩個字博愛,是孫中山先生親筆手書的,其實也是對老人家高度的概括和寫照。好,大家請看,這個博愛坊中間兩根柱子是有一點不同的。第二根中間是接上去的,曾經中山陵也是遭受過日本人的轟炸,這裡就是後來補上去的。

現在我們到了陵門,首先我們來看瓦的顏色是藍色的。前段時間我跟大家說過,在中國園林建築和中國傳統中一般來說瓦片是黑顏色的,因為它是五行當中屬於水的,水能壓火,這樣可以防止火災。在中國人傳統的五行觀念中,那為什麼是藍色的呢?因為國民黨的代表顏色是藍色,代表青天白日,我們可以看到中間這根陵門的上面是斷掉的,為什麼會斷掉呢?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是日本人炸掉的,還有人說是當時建的時候錢不夠了,其實當時設計的時候是有一點點誤差,是後來補上去的,後來那些錢是由南京市人民捐款的。去年連戰來大陸時就是跟我們一樣從這個路過去的。

為什麼連戰,宋楚瑜等來大陸時第一個去的地方是中山陵嗎?因為孫中山不僅是我們大陸的國父同時也是臺灣的國父,因為他的一系列理念都是被我們所認同的。連戰先生來中山陵時題了四個字:中山美陵。後面寫了他的名字,短短的六個字,連戰先生寫了三個錯別字,為什麼呢?文化程度不高?呵呵,開玩笑的。中山美陵的美字少了一橫,為什麼少一橫,因為連戰先生覺得兩岸尚未統一,美中不足。這個陵字少了一撇,下面是個又字為什麼不是反文旁呢?因為他要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大陸當權政府,我們臺灣國民黨政府一直是承認一箇中國的,而且他是六十年後又來中國的。這個戰字少了一點,因為戰字分開是佔和戈是戰爭的意思,他沒寫是說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南京是個讓人感覺很沉重的城市,但是這其中的原因是因為它的歷史文化基礎太深太多了。

南京導遊詞講解篇3

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各位來雨花臺風景名勝區參觀遊覽。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是在雨花臺風景名勝區的北大門,在開始遊覽之前,請大家聽我說一個傳說故事。

故事發生在南朝時期樑代天監年間,當時的佛教非常盛行,雨花臺一帶寺廟林立香菸繚繞。相傳一位叫雲光法師的高僧,就在這裡一處峰高林深,禪境幽遠的地方設壇講經說法。高僧佛學深厚,口吐蓮花,滔滔不絕,聞道者,如痴如醉,集聚數日不散。這天,講經壇上,飄過幾朵彩雲,突然天光一閃,頃刻間,七彩花兒,如雨墜下,遍佈山崗。卻道是那雲光說法竟使天神動了真情,淚眼婆娑。從此高僧講經處便留下了雨花臺之名。而落下的七色花便幻化為大家熟知的雨花石。

其實,雨花臺的真正得名,還得從地質上說起。各位現在站的位置是古長江的河道,那時,滔滔江水,就在我們的腳下翻卷。後來由於地殼變動,江道北移,造成礫石沉積,地質上稱為“雨花石層”。其石呈卵形,質含瑪瑙,光彩晶瑩,五色斑斕,紋絡旖旎。由於這裡地勢較高,達到海拔60米,又盛產雨花石,故稱雨花臺,當是名符其實的。

由於雨花臺是我們南京城南的一處制高點,故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歷來有“金陵南大門”之稱。自古以來,雨花臺又為兵家必爭之地。東吳孫策攻破劉繇就在這裡。南宋金兵入侵,曾在雨花臺紮營;太平天國天京保衛戰,辛亥革命討伐清兵,抗日戰爭“首都保衛戰”,都曾在此掀起連天烽火。雨花臺飽受戰火摧掠,荒蕪淒涼,花雨不現。

從剛才的傳說故事中,我們一定會聯想到雨花臺必定是很美的地方,不錯,歷史上雨花臺就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地,這裡山崗起伏,林木蔥蘢,流水清泉,鳥語花香,名勝薈萃。歷代文人墨客,帝王將相登臨覽勝,流連忘返,留下了許多膾灸人口的詩詞佳作。南宋《丹陽志》載“江南登臨之地”即有雨花臺,明、清兩代又分別被列入“金陵十八景'’和“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1927~1949年,雨花臺上又書寫了一頁驚天地、泣鬼神的篇章。數萬中華優秀兒女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了新中國的誕生,拋頭顱,灑熱血,在雨花臺上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用鮮血譜寫了一曲悲壯的先驅者之歌。

新中國成立以後,為緬懷先烈,追崇前賢,教育後人,啟迪來者,1949年12月12日,南京市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第二次會議作出了修建雨花臺烈士陵園的決議。根據建陵初期確定的“先綠化,後建設”的建陵方針,經過40多年的綠化造林工作,雨花臺風景名勝區已栽植雪松、龍柏、銀杏、玉蘭、海棠、桂花、紅楓等觀賞樹木240餘種,近30萬株,綠化覆蓋率達87%。從70年代末至今,黨和政府投入大量的資金,興建了大規模的紀念建築群。經過近半個世紀的規劃和建設,雨花臺已形成既是莊嚴肅穆的紀念聖地,又是賞心悅目的旅遊景區的基本格局。如今的雨花臺景區內莊重、質樸、清新、典雅、優美的環境,橫貫中軸、氣勢恢巨集的紀念建築群,與春夏秋冬,四時美景畢現的自然景觀以及歷史悠久、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相互交融,美侖美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