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北京旅遊解說導遊詞

欄目: 北京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1.98W

北京位於華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鄰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北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今天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北京旅遊解說導遊詞

北京旅遊解說導遊詞
北京旅遊解說導遊詞篇1

盧溝橋位於北京西南廣安門外30裡的永定河上。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最寬處可達9.3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線,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特別是橋墩造法頗有特色,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個尖尖的船頭,其作用為抗擊流水的衝擊。橋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橋身的石雕護欄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頭刻蓮座,座下為荷葉墩,柱頂刻有眾多的石獅。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態各異、數之不盡的石獅子。民間有句歇後語說:“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之輒不盡”的記載。許多遊人試圖搞清數目,但數來數去,眼花亂,最後只有作罷。1962年有關部門專門派人搞了一次清點,逐個編號登記,清點出大小石獅子485個,至此,應該說是“迷團冰釋”了。孰料,在1979年的複查中,又發現了17個,這樣,大小石獅子的總數應為502個,今後是否還會發現,誰也不敢來劃這個句號。著名建築學家羅哲文先生《名聞中外的盧溝橋》一文曾對這些雕刻精美、神態活現的石獅子有過極為生動的描繪:“……有的昂首挺胸,仰望雲天;有的雙目凝神,注視橋面;有的側身轉首,兩兩相對,好像在交談;有的在撫育獅兒,好像在輕輕呼喚;橋南邊東部有一隻石獅,高豎起一隻耳朵,好似在傾聽著橋下潺潺的流水和過往行人的說話……真是千姿百態,神情活現。”天下名橋各擅勝場,而盧溝橋卻以高超的建橋技術和精美的石獅雕刻獨標風韻,譽滿中外,實屬古今世界上一大奇觀。

永定河原名“盧溝”,又名桑乾河,為古漯水的一支。源出山西省寧武縣的管涔山,至北京西郊東北角,流經蘆師山之西。盧溝之名始自唐代。因其水混濁,又稱作小黃河。其河水經常氾濫,河道遷徒不定,故又稱無定河。清康熙20xx年疏浚後改名永定河,盧溝之名遂廢。

盧溝橋始建於金代大定20xx年(1189年),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連拱石橋。初名廣利橋,後因永定河在清康熙37年(1698年)以前叫盧溝河,故改稱盧溝橋。此橋始建於金世宗大定20xx年(1189年),落成於金章宗明昌33年(1192年)。800多年來,後世雖數度廢興,然其雄風浩氣一仍其舊。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到此遊覽後,驚奇萬分,盛讚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獨一無二的橋”。國外稱其為“馬可.波羅橋”。

盧溝橋是一座英雄橋。盧溝橋位於北京西南郊,因橫跨盧溝而名。盧溝橋一帶,是燕地通往華北平原的要津,重要的古渡口。盧溝橋自古就是戰略要地、交通咽喉,守橋與奪橋之戰不絕於史。在歷史上,這座巨集偉堅固的聯拱石橋還擔負著溝通長城內外、聯絡祖國各地的交通任務。明代趙寬《題盧溝曉月圖》詩曰:“銀河半落長庚明,城高萬戶皆雞聲。長橋臥波鰲背聳,上有車馬蕭蕭行。蒼煙淡接平蕪迥,沙際朦朧見人影。舉頭一望天宇高,殘月蒼蒼在西嶺。”詩中描繪了當年人們在雞聲殘月中,車馬蕭蕭、行人匆匆通過盧溝橋趕往京城的繁忙景象。由此可見,盧溝橋是京南通往各地的咽喉要道。橋東不遠即為舊宛平城。宛平縣始建於明崇幀20xx年(1638年),曾名拱北城、拱極城,是明清兩代守衛京都的重要門戶。進入20世紀,在盧溝橋以北不遠處又架起一座鐵路橋,1920xx年中國的交通大動脈平漢鐵路經此全線通車。另外,盧溝橋地區還有兩條鐵路支線,一達北平、通縣;一經豐臺與北寧線相接。這樣,盧溝橋地區就成為平漢、平綏、平津3條鐵路線的匯合點,其戰略地位更加重要了。

北京旅遊解說導遊詞篇2

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市中心,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達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

天安門廣場記載了北京人民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五四運動、一 二九運動、五 二○運動都在這裡為中國現代革命史留下了濃重的色彩。新中國成立後,天安門廣場拓寬,並在廣場中央修建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後又分別在廣場的西側修建了人民大會堂、東側修建了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南側修建了毛主席紀念堂。

天安門城樓坐落在廣場的北端。天安門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20xx年),原名承天門,清順治八年(1651年)改建後稱天安門。城門五闕,重樓九楹,通高33.7米。在20xx餘平方米雕刻精美的漢白玉須彌基座上,是高10餘米的紅白墩臺,墩臺上是金碧輝煌的天安門城樓。城樓下是碧波粼粼的金水河,河上有5座雕琢精美的漢白玉金水橋。城樓前兩對雄健的石獅和挺秀的華表巧妙地相配合,使天安門成為一座完美的建築藝術傑作。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親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從此天安門城樓成為新中國的象徵,它莊嚴肅穆的形象是我國國徽的重要組成部分。

北京旅遊解說導遊詞篇3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延慶縣南部,在北京城區的西北方向,距市中心75公里。

八達嶺長城是我國古代偉大的防禦工程萬里長城的一部分,建於明代弘治十八年(1520xx年),明嘉靖、萬曆年間曾加以修葺該段長城地勢險峻,居高臨下,是明代重要的軍事關隘 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

八達嶺長城碗蜒於崇山峻嶺之間,依山而建,高低起伏, 曲折綿延。八達嶺位於居庸關外口,有東、西兩座關門,東叫“居庸外鎮”,西稱“北門鎖鑰”。關城東窄西寬,長城從“北門鑰 鎖”關門城合臺起依山而築,城牆高低不一,平均高約7.5米,頂寬約6米,可容五馬並馳,十人並行。該段長城的牆體是用整 齊巨大的條石鋪成,有的條石長達2米,重數百斤。內部填滿泥土和石塊,牆頂地面鋪滿方磚,十分平整。牆頂外側築有高 1.7米的垛口,上有了望孔,下有射擊洞,內側建有宇牆。城牆每隔一段,築有一個堡壘式的方形城臺。城臺有高有低,高的 叫敵摟,是守望和軍士住宿的地方;低的叫牆臺,高度與城牆 相差不多但突出牆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邏放哨的地方。在制 高點上還設有煙墩,即烽火臺,是古代傳遞警訊的設施。

從1995年10月1日起,每個週末八達嶺長城從南至北四烽火臺的1200米距離內,650盞彩色泛光燈同時亮起迷人的燈光。每日晚上18點30分至21點30分,對遊人開放。

萬里長城,人類的鉅著!

中華之魂!八達嶺長城史稱天下九塞之一,是萬里長城的精華和傑出代表。

八達嶺長城是萬里長城向遊人開放最早的地段,八達嶺景區以八達嶺長城為主,興建了八達嶺飯店、全周影院和由-主席親筆題名的中國長城博物館等功能齊全的現代化旅遊服務設施,被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首和北京旅遊的"世界之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八達嶺景區以其巨集偉的景觀、完善的設施和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而著稱於世。

八達嶺地理環境優越,自古以來就是通往山西、內蒙、張家口的交通要道。98年,八達嶺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交通十分便利。而且,八達嶺的年平均氣溫比北京低3 ℃以上,成為"夏都"延慶的旅遊龍頭。

迄今,八達嶺長城已接待中外遊客1.2億多人次,370多位外國元首及世界風雲人物在此留下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