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北京魯迅博物館旅遊導遊詞範文

欄目: 北京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5.67K

魯迅博物館主要擔負著魯迅遺著遺物的徵集與保管、魯迅研究與研究生培訓、魯迅文化的宣傳與展示等任務。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北京魯迅博物館旅遊導遊詞範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北京魯迅博物館旅遊導遊詞範文

魯迅博物館導遊詞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魯迅博物館主要擔負著魯迅遺著遺物的徵集與保管、魯迅研究與研究生培訓、魯 迅文化的宣傳與展示等任務。有資料顯示,該館館藏文物、圖書等藏品97602餘件。其中,既有魯迅的大量手稿、生平史料、藏書、藏畫、藏碑拓片、藏古代文物、藏友人信札等文物藏品,又有許廣平、周作人、周建人、章太炎、錢玄同、許壽裳、江紹原、魏建功、瞿秋白、馮雪峰、蕭軍、蕭紅、葉紫、柔石、馮鏗等人的遺物。還有大量的魯迅著、譯、輯、編著作版本和魯迅研究著作版本、現代文學叢刊與新舊期刊,還有不同時代的藝術家的藝術品等等。這些珍貴的藏品,經過幾代保管人員的辛勤努力,不僅儲存完好,並且還建立了資料庫進行了資訊化管理。

北京魯迅舊居位於北京魯迅博物館內,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20xx年5月至1920xx年8月,魯迅在此居住。魯迅在這裡完成了他的《華蓋集》《華蓋集續編》《野草》等文集和《彷徨》《墳》《朝花夕拾》中的部分文章。

北京魯迅博物館主要擔負著魯迅遺著遺物的徵集與保管、魯迅研究與研究生培訓、魯迅文化的宣傳與展示等任務;發展目標和方向是逐步成為以“三個中心一個園地”為理念的學習型博物館,成為全國的魯迅文物資料收藏中心、魯迅文化遺產展示中心、魯迅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和當代作家活動園地。

北京魯迅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圖書等藏品7萬餘件。其中,有魯迅的手稿、生平史料、藏書、藏畫、藏碑拓片、藏友人信札等文物藏品;有許廣平、周作人、周建人、章太炎、錢玄同、許壽裳、胡風、江紹原、魏建功、瞿秋白、馮雪峰、蕭軍、蕭紅、葉紫、柔石、馮鏗等人的遺物;還有大量中外版畫的名家名作,以及吳冠中、李可染、蔣兆和等一批大師級的作品。

館內的魯迅研究室,是經毛主席和黨中央批准,於1976年2月成立的。北京魯迅博物館出版的《魯迅研究月刊》以其獨特的思想性、學術性,得到學術界好評,一直是全國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轉載量和引用率名列前茅。

魯迅博物館歷史介紹導遊詞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位於魯迅博物館院內的魯迅故居(原為北京市阜成門內西三條21號),是魯迅先生1920xx年12月購買、1920xx年春天親自設計改建的一座四合院,1920xx年5月至1920xx年8月魯迅在此居住,是魯迅在北京生活的最後一處住所。北京魯迅博物館正是在這個魯迅故居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1936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1936年10月22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政府為追悼魯迅先生告全國同胞和全世界人士書》中,提出建立各種紀念設施。第一次明確提出建立魯迅博物館的是郭沫若,他在1945年10月19日《新華日報》上發表的《我建議》一文中說:“我建議:應該設立魯迅博物館。凡是關於魯迅的資料,他的生活歷史,日常生活狀態,讀的書,著的書,原稿,譯稿,筆記,日記,書簡,照片,等等;還有關於他的研究,無論本國的或外國的;都專門蒐集起來,分門別類地陳列。讓研究魯迅者,讓景仰魯迅者的人民大眾得以瞻仰。這博物館可建立於上海,北平,廣州。資料可以分別陳列,不能分割的可用照片。……”當天,又有胡喬木、何其芳、戈寶權、司徒慧敏等11人寫信給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表示贊同,但在國民黨統治下,此建議未能實現。1947年6月,魯迅原配夫人朱安病故,當魯迅故居面臨國民黨劫收的危難之時,王冶秋、徐盈、劉清揚、吳立恆等人通過北平地方法院以“查封”的方式,將這座故居保護下來。

1949年1月北平解放,軍管會文化接管委員會文物部王冶秋等同志立即派人查 看魯迅故居,並開始了恢復故居原貌的工作。9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安排矯庸、李育華兩位同志負責看管魯迅故居,並在許廣平的指導下,依照魯迅生前居住的情況進行了佈置。10月19日——解放後第一年的魯迅逝世紀念日,故居開放一天,接待各界觀眾參觀、瞻仰。

1950年3月,許廣平將魯迅故居及故居內的文物全部捐獻給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局從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了魯迅故居;6月,文化部文物局派人將故居內文物清點完畢並報文化部。11月6日,文物局從上海魯迅故居將魯迅迅藏書裝41箱運往北京,在北京魯迅故居存放。文化部文物局接管魯迅故居後,在保持故居原樣的基礎上,對故居進行了測繪和修繕,並於9月初竣工;10月19日魯迅逝世14週年紀念日,首都文化界舉行隆重紀念會,魯迅故居開放供群眾參觀。此後每年10月開放一次,時間在1個月左右(1954年以後,每週開放2至3天),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1956年博物館建成。

1951年初,王冶秋同志打報告請毛澤東主席為魯迅故居題名,毛主席在報告上批:請郭老寫。後來,郭沫若同志親筆題寫了“魯迅故居”4個字,鑲嵌在魯迅故居大門右側牆上。

1954年初,文化部決定在魯迅故居東側籌建魯迅博物館。1955年9月,文化部召開會議審定建館設計方案;12月,開始施工。1956年10月19日新館建成及魯迅生平展陳列正式對外開放。

1958年底,魯迅博物館改歸北京市領導。不久又下放歸西城區領導。

1961年8月,魯迅博物館重新歸北京市文化局領導。

1976年元旦起,魯迅博物館迴歸國務院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直接領導。

1978年,在魯迅誕辰100週年前夕,魯迅博物館開始第2次擴建,1981年8月竣工,修改後的魯迅生平展9月開放。

1979年8月21日,魯迅故居被北京市公佈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0年3月14日,葉劍英同志為北京魯迅博物館題寫館名。

1993年5月24日,魯迅博物館新展廳工程破土動工,至1994年9月竣工。1995年11月,新展廳基本陳列《魯迅生平展覽》開始布陳,1996年9月布陳完畢。該展覽榮獲全國“1997年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20xx年3月,魯迅生平展進行改陳招標、論證工作。

北京魯迅博物館機構簡介導遊詞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北京魯迅博物館[1]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宮門口二條19號,1956年10月19日正式開館。

北京魯迅博物館是為了紀念和學習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巨人魯迅先生而建立的社會科學類人物博物館,現為司局級公益性事業單位,隸屬於國家文物局,是中央國家機關思想教育基地、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北京魯迅舊居位於北京魯迅博物館內,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20xx年5月至1920xx年8月,魯迅在此居住。魯迅在這裡完成了他的《華蓋集》《華蓋集續編》《野草》等文集和《彷徨》《墳》《朝花夕拾》中的部分文章。

北京魯迅博物館主要擔負著魯迅遺著遺物的徵集與保管、魯迅研究與研究生培訓、魯迅文化的宣傳與展示等任務;發展目標和方向是逐步成為以“三個中心一個園地”為理念的學習型博物館,成為全國的魯迅文物資料收藏中心、魯迅文化遺產展示中心、魯迅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和當代作家活動園地。

北京魯迅博物館的魯迅研究室,是經毛主席和黨中央批准於1976年2月成立的。北京魯迅博物館出版的《魯迅研究月刊》以其獨特的思想性與學術性,得到學術界好評,多年來一直是全國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轉載量和引用率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