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風景區導遊詞範文

欄目: 湖南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1.85W

桃花源分桃花山、桃源山、桃仙嶺、秦人村4個景區。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風景區導遊詞範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湖南省常德市桃花源風景區導遊詞範文

桃花源地理位置導遊詞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桃花源,亦稱桃源山,雅稱“世外桃源”。春秋戰國時期,該區先屬楚國黔中地,後屬秦國黔中郡。《後漢書》載:黔中郡於漢高帝五年(前202)更名武陵郡,“在洛陽南二千一百里”。陶淵明《塗口》詩稱:“遙遙至南荊”,即此。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記》雲:三十五洞桃源山,在朗州武陵縣。宋《輿地廣記》雲:“乾德元年(963)析武陵縣置桃源縣。有桃源山。明《一統志》載:桃源山在常德府桃源縣西南三十里,其西南有桃源洞。亦名秦人洞。《辭海》1989年版第1466面載:“桃花源”亦稱“桃源”,參見“世外桃源”。在湖南省常德市水溪附近,面臨沅水,背倚群山,風景優美。中國科學院、湖南省綜合科學實驗基地縣考察隊,《桃源縣綜合考察報告集》載:桃花源屬於湘贛丘陵的一部分,地處雪峰山、武陵山隆起帶的東北端,及中生代西洞庭湖凹陷的西南角。《湖南省桃花源風景名勝資源調查評價報告》載:桃花源主體景區的地理位置,為東經110°25′—27′,北緯28°47′—49′。

桃源縣為桃花源的當然媒介區。西與懷化市沅陵縣、張家界市慈利縣、永定區接壤,東與常德市臨澧縣、鼎城區交界,北抵常德市石門縣,南倚益陽市安化縣。桃花源景界呈錘子形,斜置於桃源縣西南。景區面積157.55平方公里。其中,桃花源主體景區15.8平方公里,桃花源沅水風光帶水域44.85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區96.9平方公里。景界一般超過區界。桃花源主體景區,東倚重丘與鼎城區堯天坪鄉相聞,西枕沅水與桃源縣剪市鎮相望,北觀桃源縣漳江鎮,南傍桃源縣桃花源鎮。內含國有湖南省桃源桃花源林楊、桃花源鎮桃花源村、三合村、茶莊村、雙峰村、青山村和桃花源居民委員會。桃花源沅水風光帶水域,沿途可觀桃源縣陬市、木塘院、楓樹、車湖垸、青林、漳江、桃花源、鄭家驛、寺坪、剪市、凌津灘、興隆街、燕家坪等鄉鎮所屬獨立景點。

憑山水走勢和地貌特徵,將桃花源主體景區,區劃為5個自然區:避秦處(秦人村)、靈境湖、桃花山、桃源山和桃仙嶺;將桃花源沅水風光帶水域,大致區劃為4個自然段:一線天風光段、夷望溪風光段、凌津灘風光段和武陵川風光段。避秦處景區,位於嶂山西南,含施家衝自然村。靈境湖景區,位於嶂山東南,含江家衝、艾家衝2個自然村。桃花山景區,位於嶂山歸鶴峰正西,含天尊崖、葉家灣2個自然村。桃源山景區,位於黃聞山,含其山主體及八疊坡、白馬渡山、青龍嘴、白虎嘴等尾餘部分。桃仙嶺景區,含汪家衝自然村上部紅巖山峪。一線天風光段,位於燕家坪鄉高都驛上下,含一線天和上天龍等山石景觀。夷望溪風光段,位於夷望溪下游,含鯉魚跳龍門和水心巖等山石景觀。凌津灘風光段,位於凌津灘、甕子灘處北岸,含穿石和欽山等山石景觀。武陵川風光段位於白鱗洲至陬市洋洲,含三日同輝、白馬雪濤、綠蘿晴畫、梅溪煙雨、楚山春晚、漳江夜月、潯陽古寺、艟舫晚渡和“三閣”(白佛閣、文昌閣、漳江閣)、“三塔”(迴風塔、楚望塔、文星塔)等著名人文和自然景觀

桃花源發展歷史導遊詞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1959年6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桃花源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3年,建立國營桃花源林場,負責桃花源林業資源的管理和保護。

1964年,成立桃花源文物管理所,具體負責桃花源的文物管理與保護。

1990年4月,常德市裡派出了以市政協主席王大元為組長的旅遊考察小組,對桃花源的旅遊資源進行實地考察,隨後劃定了行政區域,合併了桃花源文物管理所和桃花源國營林場,1990年底成立了桃花源風景名勝區管理處。

1991年,批准成立了湖南省桃花源風景名勝區管理處,由原來的股級升格為副處級管理機構。

1992年,桃花源經國家林業部林造批字〔1992〕106號檔案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

1992年春,完成了第一期修復開發工程,修復和新建了桃花源跨國道大牌坊、淵明園等景點。1992年冬至1993年春,完成了第二期修復開發工程,修復和新建了桃川萬壽宮(上宮)、天寧碑院等景點。此外,還修建一批供食宿的賓館。餐館等旅遊設施及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

1996年-1997年,展開了以挖掘桃花源文化內涵,開發沅水風光和完善景區功能配套為重點的第三期修復開發工程。修復,修整和配套了一部分景點,包括桃林。淵明祠、集賢祠桃花觀等處。

20xx年,三期工程共投入10萬平方米,封山育林300餘公頃,植樹50萬株。

20xx年12月1日,施行《風景名勝區條例》。

20xx年,常德市委、市政府將桃花源上收市管,成立了桃花源管理區,全面負責桃花源的開發建設和管理,並先後共投入資金6000餘萬元,對景區進行了全面建設,主要是老景區提質擴容、完善基礎設施配套等。同時,投資40億元的桃花源古鎮專案已投入建設,並正在著手進行意境桃花源、淵明田園生活體驗園、愛情之都、武陵漁村等專案的建設。

20xx年8月,桃花源試運營開放。

桃花源地質地貌導遊詞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地殼岩層,第一層,元古界冷家溪群板頁岩。為縣內出露最古老的水成岩。主要出露於桃花源主體景區嶂山、黃聞山中上部。層理髮育。總厚度7100米以上。岩層傾角30°—50°。易滑坡,但利於植物富積。第二層,下第三系紅砂岩。主要出露於嶂山、黃聞山之間的崗地,如華兒臺、白虎嘴、青龍嘴、鐵耳沖和桃仙嶺一帶。總厚度1353米。主要巖相為紫色砂質泥岩、磚紅色塊狀巖和紫紅色塊狀粗礫岩。第三層,第四紀網紋層、砂礫岩。主要出露於綠蘿山以東的梅溪橋、文石山一帶。金剛石、砂金、瑪瑙石富積。

地貌發育,10億年以前,桃花源及其周邊地區,均在大海碧波覆蓋之下。元古代冷家溪時期(距今約10億年)嶂山、黃聞山以及桃源南部山區的烏雲界、仙池界,早已陷為海槽,其內淺海相泥沙碎屑久為沉積,輕度變質,層理髮育。後經強烈的武陵運動,平坦岩層發生褶皺,進一步變質加硬,形成海底地形。震旦紀時期(距今7.5億—5.7億年)嶂山、黃聞山中上部分,隨烏雲界、仙池界崛起,露出海面。海西時期(距今4.05億—1.37億年)桃花源及其周邊地區,脫離海洋環境。燕山——喜山運動時期(距今1.37億—0.15億年)流水搬運山體剝蝕物,陸相堆積運動空前活躍,在炎熱乾燥條件下,變成下第三紀紅色巖系。穿石、欽山、綠蘿山等親水陡巖出現雛形。其中,燕山運動晚期,以斷裂為發育。一線天、鯉魚跳龍門、水心砥柱等地紅色山石開裂,在流水切割之中塑造發育。第四紀時期(距今250萬年)五強溪地區隆起之後,即被沅水橫切。上天龍、一線天、穿石等山石景觀日趨完美。沅水下游旁蝕堆積日盛,形成一系列江心洲。江汜枝分,構成迷津。

山川特徵,桃花源山川自然妙造,有3個明顯特徵,以致成為內有避秦絕境,外有水網迷津的物質基礎。第一特徵,山生絕境。主體景區的低丘地貌,因流水切割與沖積並盛,升降交替,形成嶂山東南麓多條峽谷,和峽谷之中狀如串珠的山間小盆地。盆地首尾山口狹隘、其勢回迂束逼,遠望則彷彿若有光。內中土地平曠,與世隔絕。其中,以青山衝、施家衝、江家衝、艾家沖和茶莊衝,發育最為典型,堪稱絕境。第二特徵,水造迷津。沅水桃源段凌津灘以下,河床開闊,河水略淺,不斷旁蝕堆積,形成營盤洲、南陽洲、白鱗洲、關門洲、洞洲、吳家洲、趙家洲、艟舫洲等10個江心洲,使沅水水面分了又合,合了又分,出現幾十公里長的連環水網。陌生漁舟到此河段,往往難識水道,不知從來,不知所去,故忘路之遠近。第三特徵,山回水復。嶂山、黃聞山,均由沅水及其支流水溪、廝羅溪環抱,水系往往繞山180°—360°。其間重巒迭嶂,山體發育反差不足,而律韻有餘,自然標誌極不明顯,走到哪裡都像山重水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