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經典河北石家莊導遊詞(通用16篇)

欄目: 河北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2.4K

經典河北石家莊導遊詞 篇1

石家莊是河北省省會,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金融和資訊中心,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石家莊地處華北平原中南部環渤海經濟區腹地,北與首都北京和港口城市天津相望,東接衡水、滄州而臨渤海,西依太行山與山西毗鄰,屬暖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現轄6區、12縣、5個縣級市和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面積1.5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924萬。

石家莊素有“南北通衢、燕晉咽喉”之稱。公路交通發達,京石、石安、石太、石黃4條高速公路在這裡交匯,107、207、307、308等4條國道穿轄區而過。客貨運輸輻射京、津、晉、內蒙古、遼、陝、豫、浙、蘇、魯等10個省、市、自治區。現有長途客運車站9個,營運客車3200多部,日發5800多個班次,其中有通往西柏坡、趙州橋、隆興寺、蒼巖山、五嶽寨等景點的旅遊專線12條。

石家莊火車站固定通過和始發客車130多列,開設旅遊專列15對,其中開往北京的城際列車4對,快速列車1對;還有開往上海、長春、秦皇島、廣州、天津、張家口、承德、煙臺、安陽、太原的客車。石家莊正定機場位於石家莊市東北方向30公里處,已開通了36條航線(國內航線31條,香港地區航線1條,獨聯體航線4條),通達的城市有35個(含香港地區和8個獨聯體國家城市)。

石家莊是全國主要紡織品生產基地和最大的抗生素生產基地。農業生產條件優越,是全國糧、菜、肉、蛋高產區之一。趙縣雪花梨、贊皇大棗和核桃仁等產品銷往東南亞及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商貿流通繁榮活躍,是全國重要商埠和麵向“三北”地區的商品集散中心。新華集貿中心、南三條小商品批發市場位居全國十大集貿市場之列,商品輻射全國各地。

石家莊市旅遊資源豐富,既有歷史文化名城、現代革命紀念地等人文資源,又有風光秀美的自然資源。全市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5處,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40餘處,各類文物點多達1200餘處。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處(蒼巖山、嶂石巖),省級風景名勝區2處(封龍山、天桂山),還擁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正定,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趙縣,以及省級旅遊度假村4處(蟠龍湖、蒼巖山、溫塘、嶂石巖),國家級森林公園1處(五嶽寨),省級森林公園6處(仙台山、駝樑、南寺掌、赤支、龍洲湖、西柏坡),國家級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6處。

石家莊旅遊配套設施完備。目前,全市有星級賓館26家,涉外定點飯店12家,景區內旅遊賓館飯店510家,國際國內旅行社126家。市內大型娛樂場所眾多,如天山海世界、懷特大海樂園等。各種特色餐廳遍佈市內,彙集了東西南北餐飲特色。“金鳳扒雞”、“三鹿乳品”、“藁城宮面”、“贊皇大棗”、“趙縣雪花梨”等都久負盛名,深受國內外遊客的喜愛。

近年來,石家莊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城市功能日趨完善,目前已形成了“三橫、六縱、二環、十二放射”的城市道路交通格局。市區內高樓林立,街道寬闊,“民心河”像玉帶一樣環城繞市,沿河20多個公園,像朵朵鮮花把這座城市裝點得分外美麗。

目前,全市已形成了紅色旅遊、綠色旅遊、古文化旅遊和新都市旅遊四大系列旅遊特色產品,可謂各具特色,異彩粉呈。

美麗的石家莊正張開雙臂,歡迎您的到來!

經典河北石家莊導遊詞 篇2

我一直都生活在石家莊,自從我出生到現在,都住在這裡。可以說,我已經對這裡瞭如指掌了。

離我家不遠,有一條人工河,在我的印象裡它很長。它就是民心河。聽大人說,以前它是一條臭水溝,後來經過修建,這條臭水溝終於變成了一條美麗的人工河。河道的兩岸都種著柳樹和冬青,河道也加寬了許多。春天時,就更美了,柳樹長出了嫩葉,冬青依然釋放者它的魅力,小河也不遜色,冰化了,河也變成了綠色的了。

還有石家莊最大的公園——世紀公園。這是一個花花綠綠的世界,到處都是花草樹木,把這個美麗的公園打扮得更加美麗。公園內還增設了許多遊樂場所。這個美麗的公園裡還有石家莊最高大,最雄偉的建築,那就是電視塔。它筆直得聳立在那裡,不管颳風下雨,它都一動不動的站在那裡,就好像在向全世界顯示它的雄威。

這裡更有一座座高大的高樓,這幾年石家莊的經濟也在迅速的發展,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人民的生活也有很大的改變。

這就是我美麗而又可愛的家鄉——石家莊!

經典河北石家莊導遊詞 篇3

在人們的認知中,常常認為石家莊是火車拉來的城市,沒有歷史文化。這是真的麼?20_年11月24日河北青年報小記者們一行50人帶著疑問,來到河北省石家莊市規劃館尋找答案。

石家莊市規劃館總建築面積約1。36萬平米,展區面積7000平米。通過講解員姐姐的講解,我們知道了市規劃館20_年5月20日正式對外開放,20_年7月開始進行布展提升施工,提升後對外開放三層,共十三個展廳。一層為城市寄語廳、城市總體模型大廳和臨展廳。二層為城市春秋、總規縱覽、模型秀演繹廳、一河兩環、百年鐵路、正定新區。三層為大西柏坡規劃、航空港規劃、東部產業新城、重點片區規劃。各個展廳利用高科技、智慧化手段,從多角度、多方面地展示石家莊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生動的描繪了石家莊人傑地靈的廣袤大地、凝重深厚的文化底蘊、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和高瞻遠矚的城市規劃。

石家莊不是沒有文化,她有很深的歷史文化底蘊。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裡生存繁衍,留下了大量古人類遺址。在建築上有趙縣的趙州橋,正定的隆興寺、開元寺等享譽中外。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趙佗、趙雲、歐陽修等在這裡出生或工作過,石家莊的歷史底蘊凝重深厚。

石家莊的未來不再是“土”的代名詞。以前人們一提起石家莊,往往和“土”聯絡在一起。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她將會變得很洋氣,一些系列景觀園林將陸續興建,未來很美好。比如已經建好的園博園,把打造“花、綠、水、文”相得益彰的文化自然景觀為主旋律,薈萃了河北園林精華,彰顯了燕趙文化的魅力。即將興建的有“綠水映四洲”之意的七星島,位於京珠高速與滹沱河之間的區域,主要包括以“金、木、水、火、土、日、月”命名的七座島嶼,而每座島嶼風格各異、獨具特色,島中佈置一座200多米高的觀光塔,登塔遠眺,石家莊景色盡收眼底,成為滹沱河畔的新地標,也是石家莊變得更加洋氣的一大景觀。

從一層到三層,規劃館給我們展現著石家莊20_年的美好藍圖。到20_年時,石家莊地鐵將全線貫通,路上將不再會出現如今交通堵塞的現象。隨著高速公路的貫通,從周邊縣城到石家莊市中心也變得很近了,只需要用半個小時車程,想一想,那該多麼令人憧憬啊。

作為一個石家莊人,我們很自豪。10年以後,藍藍的天、綠綠的水、青青的山……。我們的`生活如畫,我們在畫在中嬉鬧、玩耍。

經典河北石家莊導遊詞 篇4

抱犢寨,舊名抱犢山,古名萆山,位於河北省石家莊鹿泉市西郊,距省會石家莊16公里,距首都北京288公里,是一外集歷史人文和自然風光為一體的名山古寨。系國家四A級旅遊區、河北省旅遊先進單位、石家莊十佳旅遊景區。

抱犢寨東臨華北平原,西接太行群峰,一峰突起,崢嶸雄秀,四周皆是懸崖絕壁,遠望猶如巨佛仰臥,眉目畢肖,其山頂平曠坦夷,有良田沃土660畝,土層深達66米,異境別開,草木繁茂,恍如世外桃源。有“天下奇寨”、“抱犢福地”之譽。抱犢寨歷史悠久,公元前220xx年漢將韓信曾於此萆山設伏、背水一戰、大破趙軍。金末元初,金恆山公武仙曾於此山屯兵建寨,抗擊蒙古軍隊。在道教典籍中,抱犢山又被列為“北嶽佐命”。明代著名道士張三丰也曾遊歷此山,留下“三豐派”一支脈,至今相傳不絕,宮觀猶存。

抱犢寨風光秀麗,古蹟眾多,明清被列為“鹿泉八景”之首,近年又被評為“石家莊十景”之冠。人文景觀除蛟龍洞石窟、天門洞石窟、仙人洞等古蹟外,還有全國最大的山頂門坊南天門、全國最大的山頂地下石雕五百羅漢堂、華夏第一龍壁千龍壁以及牛郎織女故事的發祥地――牛郎織女家、天池、天堂街等諸多景點;自然景觀則有通幽谷、十八池、天然臥佛、天井、酸棗王、夫妻樹、碧桃有靈、抱犢雲海、抱犢日出等。另外還建有全國唯一的一座無塔式帶有中間站的雙線往復式客運索道,遊人乘索道可直達寨頂。

經典河北石家莊導遊詞 篇5

在正定縣,一直流傳著用“八個碟子八個碗”款待尊貴賓朋、犒勞優秀工人的風俗。在春節等重大節日用“八個碟子八個碗”待客這樣的風俗從古至今淵源流傳,逐漸形成婚嫁時也用其招待親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八個碟子八個碗”也發生了演變,碟子由於小縣盛菜少,演變成了盤子,由“八個”演變成了“十二個”、“十六個”、“十八個”等等,盤子裡菜的內容也非常豐富。但是“八個碗”由於做工繁瑣,對技術要求高而沒有大的變化,只是叫法由“八個碗”變為“八大碗”,碗裡菜的內容基本沒有變化,所以“正定八大碗”成為一種頗具特色的民間傳統菜餚。

據傳,常山趙子龍打了勝仗時,常用四大碗肉菜和一些素菜犒勞將士。跟隨趙子龍的廚師與一些將士,年老退役返鄉後將趙子龍犒勞將士、宴請好友菜餚的做法帶回老家正定,並且不斷改進。隨著歷史的演變,人們的觀念開始崇尚“八”這個字,為討吉慶改方桌為八仙桌、坐八客、食八菜(八冷碟、八大碗菜),這種四碗肉菜和四碗素菜的形式在唐代時被定型為“八大碗”,並廣泛流行。

正定八大碗主要包括:四葷、四素。四葷以豬肉為主,四碗肉分別精選前膀肉、中肋肉、後臀肉、肘子肉,這四碗肉用的肉料不同,每一碗肉都有名字分別為扣肘、酥肉、扣肉、方肉。四素一般選料為蘿蔔、海帶、粉條、豆腐為主。八大碗不僅選料精良,做工更是講究。先將選好的豬肉放在大鍋中煮熟,煮熟後要趁熱在肉皮上抹上一層蜂蜜,然後放進油鍋中炸,直到肉皮成為黃紅色出鍋。等肉冷卻後,再按照四葷碗的要求切塊裝碗。八大碗對刀工要求較高,切肉講究方塊則四面見線,方方正正;切片則長短協調,薄厚一致。切素講究識菜下刀,錯落有致,寬窄有矩。將肉碗裝好後,上籠屜蒸。第一次蒸需要武火(大火)蒸一個時辰(2個小時),這次蒸不放任何佐料。大火蒸了兩個小時後,肉中的油大部分被蒸出來,將這些油倒出來,接著再蒸。第二次蒸要用文火(小火),還是不放任何佐料,這次需要蒸半個時辰(1個小時),到時間後再將蒸出的油倒掉。

傳統的八大碗需要傳統的灶來完成。這種灶為長方形,頂頭是一口大鍋,為蒸碗所用,大鍋向後為一溜對稱的6個或8個小鍋(也叫後鍋),灶的頂端為煙囪。大鍋在蒸碗時,後面的小鍋用來燉素菜。

蒸碗蒸了兩次並不算完,在吃之前將多種佐料熬成的湯加入每一個碗中,然後再上籠屜蒸一至兩個小時,這樣才能使肉碗具有特有的味道。素碗的素菜直接從鍋中盛到碗裡就行。熱氣騰騰的八大碗還未端上餐桌,香味已經飄入人的鼻孔。八大碗上桌之後,最令人嘴饞的要數那四碗肉,碗中的方塊肉肉皮為金黃色或紅褐色,皮下肥肉為玉白色,再下面的瘦肉為醬紅色,令人食慾大增。而用中肋肉做成的酥肉,則是一層肥肉一層瘦肉,玉白和醬紅相間,使人垂涎欲滴。碗中的肉,看似肥膩,吃起來卻沒有腥味,肥肉的柔滑入口即化,瘦肉的美味脣齒留香。素碗中的菜,也有蒸碗的特色,平時粗硬的海帶變得柔柔順順得像粉條,平時柔順的粉條變得滑滑溜溜地像涼粉,平時軟軟的豆腐變得懷揣高湯味道醇美,平時平平凡凡的蘿蔔白菜也變成人們的喜愛。

正定八大碗的特點是葷菜不油腥,素菜不寡淡,與饅頭、大米飯相搭配,吃起來滿口留香,嚥下去回味無窮。在正定一位姓宋的師傅做了幾十年的傳統八大碗,並將八大碗從民間的餐桌上搬到了酒店裡,還將八大碗由八樣開發到了十幾樣。他靠自己的功夫和技術,使他的宋記八大碗於20xx年入選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飯店的八大碗與玉米麵餅子、小米粥、玉米粥等粗糧相搭配,吃起來不僅可以體驗古人那樣大塊吃肉的瀟灑,享受大碗喝酒的痛快,還可以佐以粗糧,講究營養均衡和科學飲食。

經典河北石家莊導遊詞 篇6

蒼巖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西南井陘縣境內,總面積63平方公里,素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群峰唯蒼巖”之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蒼巖山中心地帶形成了奇異的斷崖絕壁及優越的生態環境。俯瞰蒼巖,東西雙峰對峙於前,南北一嶺橫亙於後,峰嶺相向的側面,壁立百丈懸崖,福慶寺就建在谷中崖間。

蒼巖山最大的特點是:這裡不僅自然風光優美,而且宗教寺廟眾多,山巒中有不少名殿古剎。 蒼巖山上古木參天,層巒疊翠,自然景觀奇特繁多,其中以“碧澗靈檀”、“陰崖石乳”、“峭壁嵌珠”、“爐峰夕照”、“山腰綺柏”、“竅開別面”等“蒼巖十六景”最為著名。 在這些峰巒之間,散落著眾多禪房、古剎、亭臺、碑碣,大都是明清時期的遺物,這些建築或建於峭壁之上,或坐落於斷崖之下,雕樑畫棟,古色古香。主要的有福慶寺、書院、萬仙堂、公主祠、橋樓殿、玉皇頂、峰迴軒、藏經樓等。其中尤以橋樓殿最為有名,只見在兩壁斷崖之上,凌空架有三座單孔石拱橋,橋上還建有樓殿,從山下仰望,橋樓凌空飛跨,雲移樓動,恍然欲飛。此殿是我國三大懸空寺之一,也是我國古代建築的傑作。橋樓殿是我國三大懸空寺之一據考證石橋為隋代建築,時間略早於趙州安濟橋。在橋樓殿上方100米的彎路上,過往行人面板有變黃變綠的現象。此為蒼巖山“一奇”。

經典河北石家莊導遊詞 篇7

蒼巖山風景區位於河北省井陘縣東南,距石家莊市70公里,海拔1000餘米,是我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蒼巖山不僅自然風光優美,而且宗教寺廟眾多,山巒中有不少名殿古剎。

蒼巖山上古木參天,層巒疊翠,自然景觀奇特繁多,其中以“碧澗靈檀”、“陰崖石乳”、“峭壁嵌珠”、“爐峰夕照”、“山腰綺柏”、“竅開別面”等“蒼巖十六景”最為著名。

在蒼巖山的峰巒之間,散落著眾多禪房、古剎、亭臺、碑碣,大都是明清時期的遺物,這些建築或建於峭壁之上,或坐落於斷崖之下,雕樑畫棟,古色古香。主要的有福慶寺、書院、萬仙堂、公主祠、橋樓殿、玉皇頂、峰迴軒、藏經樓等。

橋樓殿是蒼巖山最有名的一座建築。只見在兩壁斷崖之上,凌空架有三座單孔石拱橋,橋上還建有樓殿,從山下仰望,橋樓凌空飛跨,雲移樓動,恍然欲飛。此殿是我國三大懸空寺之一,也是我國古代建築的傑作。

福慶寺的主體建築是南陽公主祠,據說南陽公主當年就居住在此。祠內正面中間有一座南陽公主彩塑,兩側侍立著4個的樂女。山牆上還繪有彩色壁畫。

經典河北石家莊導遊詞 篇8

蒼巖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境內,北距井陘縣城30公里,東北距石家莊市70公里。享有“五嶽奇秀攬一山,太行群峰唯蒼巖”之美譽。 蒼巖山所在地方圓幾十裡,皆為荒山禿嶺,唯獨此山林木蒼翠,古樹蔥籠,故名“蒼巖”。山高一千多米,奇峰險崖,山上飛瀑高懸,山下清泉流暢,沿途建築成群。

古人以“萬景臨諸壑,千峰拱上方”的詩句來讚美它。山中有著名的福慶寺,相傳隋煬帝之女南陽公主曾在此削髮為尼而名傳天下。《西遊記》、《臥虎藏龍》等許多影視劇都在此取景。 蒼巖三絕: 一絕“橋樓殿”。橋凌駕於百仞峭壁之間,仰視藍天一線,俯首萬丈深淵。形制如同趙州橋敞肩拱式。橋上建樓,雲飛樓動,樓內建殿,殿內三尊大佛。真是“千丈虹橋望入微,天光雲彩共樓飛”,不是仙境勝似仙境,疑是天堂落塵埃。現為中國三大懸空寺之一。 二絕“白檀樹”。 檀林如海,行人幾不盈尺;流水潺潺,亭榭掩映其間,別緻獨到,嘆為神工。檀樹樹根裸露,盤抱巨石,沒皮沒心,奇姿異態,有的形似鴛鴦、有的形似盤龍、有的形似臥虎…許多樹齡均在百年以上,最古老的有千年的樹齡,為檀樹之王,樹枝延伸周圍 米,其樹幹中空能容一人在樹內休息,令人歎為觀止。大大小小的檀樹佈滿蒼巖山澗,遠看檀林如海,遮天蔽日,實為避暑的絕好去處。 三絕“古柏朝聖”。上萬棵千年生的崖柏、沙柏、香柏生長於懸崖峭壁之上,千姿百態,無論矗立、側出、倒懸,不分南北東西,都朝著南陽公主祠的方向生長。

蒼巖山有著名的十六景,景景入勝,步步宜人。為:巖關鎖翠、風泉漱玉、書院午蔭、碧澗靈檀、懸登梯雲、橋殿飛虹、峭壁嵌珠、絕獻回欄、空谷鳥鳴、懸崖奇柏、說法危臺、虛閣藏幽、尚書古碣、陰崖石乳、竅開別天、爐峰夕照。 。《西遊記》、《乙未豪客傳奇》、《臥虎藏龍》、《白龍劍》、《木乃伊3》、《雞毛信》、《大國醫》、《破襲戰》、《花木蘭》…..許多影視鏡頭都在這裡拍攝。

經典河北石家莊導遊詞 篇9

趙州橋位於河北趙縣城外的洨河之上,建於隋朝,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全世界現存的最早的石拱橋。

趙州橋名氣很大,大多數人在國小時都曾學過那篇著名的課文《趙州橋》,使得這座古橋被幾代人熟知。

如今的趙州橋景區是以趙州橋為中心修建的一個主題公園,公園將古橋包裹起來,所以只有進入景區才能夠看到這座橋。

景區不大,橫豎寬度大約都只有200米左右,步行一圈只需20分鐘,整個景區比較簡單,一般遊覽一個小時即可。

趙州橋位於景區的中心,如今的古橋經過修繕給人的感覺是很新,並不是古老破舊的樣子。

但是在造型上保持了古橋的原貌,所以還是可以看到古橋設計的精湛。

遊客到此可以將眼前的趙州橋與腦海裡小時候的課文描述做一個對比,看看是否一樣。

橋上有傳說中張果老和柴榮過橋時留下的痕跡,可以根據介紹簡單觀看一下。

除了這座古橋外,景區裡還修建了八仙塑像、關帝閣、乾隆碑和碑林等建築。

還有一座橋樑展覽室,可以觀看各國橋樑的展示。

來趙州橋景區遊玩主要是為了看一眼古橋,沒有什麼自然風光可以觀看。

趙州橋經過修繕並沒有太多古老的樣子,景區裡的建築也都以新修為主,所以若不是對古橋非常感興趣的遊客只推薦在路過時進去看看,專程前來不太值得。

經典河北石家莊導遊詞 篇10

趙州橋位於河北趙縣城外的洨河之上,建於隋朝,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全世界現存的最早的石拱橋。

趙州橋名氣很大,大多數人在國小時都曾學過那篇著名的課文《趙州橋》,使得這座古橋被幾代人熟知。

如今的趙州橋景區是以趙州橋為中心修建的一個主題公園,公園將古橋包裹起來,所以只有進入景區才能夠看到這座橋。

景區不大,橫豎寬度大約都只有200米左右,步行一圈只需20分鐘,整個景區比較簡單,一般遊覽一個小時即可。

趙州橋位於景區的中心,如今的古橋經過修繕給人的感覺是很新,並不是古老破舊的樣子。

但是在造型上保持了古橋的原貌,所以還是可以看到古橋設計的精湛。

遊客到此可以將眼前的趙州橋與腦海裡小時候的課文描述做一個對比,看看是否一樣。

橋上有傳說中張果老和柴榮過橋時留下的痕跡,可以根據介紹簡單觀看一下。

除了這座古橋外,景區裡還修建了八仙塑像、關帝閣、乾隆碑和碑林等建築。

還有一座橋樑展覽室,可以觀看各國橋樑的展示。

來趙州橋景區遊玩主要是為了看一眼古橋,沒有什麼自然風光可以觀看。

趙州橋經過修繕並沒有太多古老的樣子,景區裡的建築也都以新修為主,所以若不是對古橋非常感興趣的遊客只推薦在路過時進去看看,專程前來不太值得。

經典河北石家莊導遊詞 篇11

沕沕水位於平山縣西部,距省會石家莊95公里。是一處兼有奇峰、怪石、峽谷、溶洞、清泉、瀑布、天池、和紅葉景觀的原生態自然保護區。不僅有巨大的岩溶泉溶洞和落差達93米的瀑布,還有絢麗多彩的植被景觀。水靈秀谷北側200—300米高的峭崖絕壁上,還分佈著許多天然或人工開鑿的大小溶洞,洞穴中保留著許多北方地區罕見的古代絕壁懸棺殘骸。

這裡還有革命勝地西柏坡點亮第一盞電燈的發電站,新中國水電事業從這裡起步被譽為“邊區創舉”沕沕水電廠不僅是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第一座水利發電廠,也是華北地區現存最早的水利發電廠,因此它具有革命發展史和生產力發展史的雙重研究價值。

根據百姓相傳,遠古時代,沕沕水十年九旱,民不聊生,飲水限量,洗衣輪流。善良村姑金鳳,捨己為遊僧洗袈裟,咬斷五色線頭,致使身懷龍孕,得觀音護佑,生五龍,成聖母,開靈泉,解民難。百姓感恩戴德,修聖母廟,建水母廟,舉辦廟會,香火旺盛,虔敬應驗,除憂消災。傳說為道道景觀塗抹了一層神祕色彩,天然石拱橋、盈水井,由觀音為聖母點化;靈泉洞為百姓多子長壽之源;五龍潭為龍子享樂的宮殿;青石橋為青龍的化身;靈鷲、駱駝、神龜、雄獅皆為護泉的神禽怪獸;情人谷源於僧人蒙愛還俗之地。

經典河北石家莊導遊詞 篇12

忽忽水景區位於革命老區河北省平山縣西南,海拔高度800--1100米,距河北省省會石家莊95公里。現為國家4A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和中國最佳生態旅遊景區。該景區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紅色旅遊於一體,品味高雅、特色鮮明、風情濃郁、倍受遊客青睞。早在明清時代,即為平山“八大勝景”之一,素享“沕水瀑布天上降”的盛譽。

正確寫法為"沕沕水"因為當地人讀"huhu"水,所以常被錯寫為忽忽水或淴淴水。

石家莊沕沕水是平山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我們可以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點亮新中國第一盞明燈的沕沕水發電站,遊覽九天沐雨,幽幽谷,百丈飛瀑,聖母廟,龕棺,靈泉洞,情人谷,一線天等自然景觀。

沕沕水不僅山水林木秀麗,而且紅色景觀令人敬仰。滲透著朱德總司令心血的沕沕水發電廠,應解放戰爭需要而建設,出色地承擔了向革命聖地西柏坡和兵工廠供電的神聖使命,為黨中央毛主席指揮三大戰役、解放全中國立下卓越功勳,被譽為"邊區創舉"、"紅色發電廠",其革命精神鼓舞世人與時俱進。

景區內的"水簾洞遺址"是河北省舊石器時代的考古重大發現,被譽為"石家莊先民之家"。 水簾洞遺址曾被我們的先民佔據,成為他們遮風擋雨,躲避猛獸,製作石器,肢解動物,敲骨吸髓,燒烤食物,生火取暖的良好場所。水簾洞遺址是河北省舊石器時代的考古重大發現。其地質時代為第四紀晚期,文化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它填補了河北境內太行山東麓洞穴遺址考古的空白,填補了石家莊市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存的空白,為石家莊市增添了含金量較高的歷史文化名片,為中國北方及中國南北舊石器文化的交流與傳承研究提供了通天的橋樑。

沕沕水景區採摘節已拉開帷幕了,十一黃金週更是碩果累累,歡迎廣大遊客到沕沕水欣賞美景的同時體驗勞動的樂趣。

經典河北石家莊導遊詞 篇13

抱犢寨,舊名抱犢山,古名萆山,位於河北省石家莊鹿泉市西郊,海拔580米,山勢巍然,僅南北坡各有一條羊腸小道可通。登至山顛,豁然開朗,有土地600多畝,修建有目前全國最大山頂門坊-- 南天門,全國第一座山頂地下石雕五百羅漢堂,全國最大的金漆壁畫裝飾的韓信祠以及長城寨牆等。新開闢的 “西苑--蓮花山--抱犢寨”客運索道全長1800多米,為國內唯一設有中轉站,沒有中間塔、全封閉往返式客運索道,最高懸空271米,成為抱犢寨的一大景觀.

抱犢寨東臨華北平原,西接太行群峰,一峰突起,崢嶸雄秀,四周皆是懸崖絕壁,遠望猶如巨佛仰臥,眉目畢肖,草木繁茂,恍如世外桃源。有“天下奇寨”、“抱犢福地”之譽。

抱犢寨風光秀麗,古蹟眾多,明清被列為“鹿泉八景”之首,近年又被評為“石家莊十景”之冠。人文景觀除蛟龍洞石窟、天門洞石窟、仙人洞等古蹟外,還有全國最大的山頂門坊南天門、全國最大的山頂地下石雕五百羅漢堂、華夏第一龍壁千龍壁以及牛郎織女故事的發祥地――牛郎織女家、天池、天堂街等諸多景點;自然景觀則有通幽谷、十八池、天然臥佛、天井、酸棗王、夫妻樹、碧桃有靈、抱犢雲海、抱犢日出等。另外還建有全國唯一的一座無塔式帶有中間站的雙線往復式客運索道,遊人乘索道可直達寨頂。

經典河北石家莊導遊詞 篇14

在正定縣,一直流傳著用“八個碟子八個碗”款待尊貴賓朋、犒勞優秀工人的風俗。在春節等重大節日用“八個碟子八個碗”待客這樣的風俗從古至今淵源流傳,逐漸形成婚嫁時也用其招待親朋。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八個碟子八個碗”也發生了演變,碟子由於小縣盛菜少,演變成了盤子,由“八個”演變成了“十二個”、“十六個”、“十八個”等等,盤子裡菜的內容也非常豐富。但是“八個碗”由於做工繁瑣,對技術要求高而沒有大的變化,只是叫法由“八個碗”變為“八大碗”,碗裡菜的內容基本沒有變化,所以“正定八大碗”成為一種頗具特色的民間傳統菜餚。

據傳,常山趙子龍打了勝仗時,常用四大碗肉菜和一些素菜犒勞將士。跟隨趙子龍的廚師與一些將士,年老退役返鄉後將趙子龍犒勞將士、宴請好友菜餚的做法帶回老家正定,並且不斷改進。隨著歷史的演變,人們的觀念開始崇尚“八”這個字,為討吉慶改方桌為八仙桌、坐八客、食八菜(八冷碟、八大碗菜),這種四碗肉菜和四碗素菜的形式在唐代時被定型為“八大碗”,並廣泛流行。

正定八大碗主要包括:四葷、四素。四葷以豬肉為主,四碗肉分別精選前膀肉、中肋肉、後臀肉、肘子肉,這四碗肉用的肉料不同,每一碗肉都有名字分別為扣肘、酥肉、扣肉、方肉。四素一般選料為蘿蔔、海帶、粉條、豆腐為主。八大碗不僅選料精良,做工更是講究。先將選好的豬肉放在大鍋中煮熟,煮熟後要趁熱在肉皮上抹上一層蜂蜜,然後放進油鍋中炸,直到肉皮成為黃紅色出鍋。等肉冷卻後,再按照四葷碗的要求切塊裝碗。八大碗對刀工要求較高,切肉講究方塊則四面見線,方方正正;切片則長短協調,薄厚一致。切素講究識菜下刀,錯落有致,寬窄有矩。將肉碗裝好後,上籠屜蒸。第一次蒸需要武火(大火)蒸一個時辰(2個小時),這次蒸不放任何佐料。大火蒸了兩個小時後,肉中的油大部分被蒸出來,將這些油倒出來,接著再蒸。第二次蒸要用文火(小火),還是不放任何佐料,這次需要蒸半個時辰(1個小時),到時間後再將蒸出的油倒掉。

傳統的八大碗需要傳統的灶來完成。這種灶為長方形,頂頭是一口大鍋,為蒸碗所用,大鍋向後為一溜對稱的6個或8個小鍋(也叫後鍋),灶的頂端為煙囪。大鍋在蒸碗時,後面的小鍋用來燉素菜。

蒸碗蒸了兩次並不算完,在吃之前將多種佐料熬成的湯加入每一個碗中,然後再上籠屜蒸一至兩個小時,這樣才能使肉碗具有特有的味道。素碗的素菜直接從鍋中盛到碗裡就行。熱氣騰騰的八大碗還未端上餐桌,香味已經飄入人的鼻孔。八大碗上桌之後,最令人嘴饞的要數那四碗肉,碗中的方塊肉肉皮為金黃色或紅褐色,皮下肥肉為玉白色,再下面的瘦肉為醬紅色,令人食慾大增。而用中肋肉做成的酥肉,則是一層肥肉一層瘦肉,玉白和醬紅相間,使人垂涎欲滴。碗中的肉,看似肥膩,吃起來卻沒有腥味,肥肉的柔滑入口即化,瘦肉的美味脣齒留香。素碗中的菜,也有蒸碗的特色,平時粗硬的海帶變得柔柔順順得像粉條,平時柔順的粉條變得滑滑溜溜地像涼粉,平時軟軟的豆腐變得懷揣高湯味道醇美,平時平平凡凡的蘿蔔白菜也變成人們的喜愛。

正定八大碗的特點是葷菜不油腥,素菜不寡淡,與饅頭、大米飯相搭配,吃起來滿口留香,嚥下去回味無窮。在正定一位姓宋的師傅做了幾十年的傳統八大碗,並將八大碗從民間的餐桌上搬到了酒店裡,還將八大碗由八樣開發到了十幾樣。他靠自己的功夫和技術,使他的宋記八大碗於20xx年入選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入飯店的八大碗與玉米麵餅子、小米粥、玉米粥等粗糧相搭配,吃起來不僅可以體驗古人那樣大塊吃肉的瀟灑,享受大碗喝酒的痛快,還可以佐以粗糧,講究營養均衡和科學飲食。

經典河北石家莊導遊詞 篇15

我們現在要去的隆興寺位於石家莊北15公里的正定縣,京廣鐵路、京深高速公路從境內穿過。從市區到正定縣城大約需要40分鐘左右。正定是北京的南大門,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與保定、北京並稱為“北方三雄鎮”,至今正定南城門還嵌有“三關雄鎮”的石刻。正定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春秋為鮮虞國,戰國是屬於中山國,趙滅中山後就歸了趙國。秦朝時屬於恆山郡。漢初時叫東垣縣,漢高帝時,更名為真定,寓真正安定之意。14XX年以來,這裡一直是府、州、郡、縣所在地。清雍正元年(1723年)因避世宗胤禎名諱,該真定為正定沿用至今。

源遠流長的歷史,給正定留下了風格獨特的名勝古蹟,素以“三山不見、九橋不留、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而著稱。“三山不見”指的是歷史上正定曾用過中山、恆山、常山的名,但正定卻沒有山。“九橋不流”說的是隆興寺門前、古府和縣文廟大殿前各有三孔橋,但都是旱橋。“九樓四塔八大寺”指的是古城的四門樓、四角樓、陽和樓;四塔是凌霄塔、華塔、須彌塔、澄靈塔;八大寺指的是隆興寺、廣惠寺、臨濟寺、開元寺、天寧寺、前寺、後寺、崇因寺。“二十四座金牌坊”是說過去正定擁有大大小小二十四座金牌坊,像較大的許家牌坊、樑家牌坊等。隨著歷史的變遷,風雨的吹打,不少珍貴的文物毀於一旦,但從現有的國家保護文物4處、省級保護文物7處、縣級保護文物10餘處來看,仍不失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風采。古城正定在1990年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994年被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正定旅遊具有“亦新亦古”、“亦雅亦俗”的特點。在眾多名勝古蹟中,始建於隋開皇六年(公元586年)的隆興寺是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親自敕封修建的。氣勢雄偉,儲存完好,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被著名的古建築學家樑思成先生譽為“京外名剎之首”。另外廣惠寺的華塔是金剛塔與花塔的巧妙結合。天寧寺的凌霄塔是我國木製閣塔之首。開遠寺的唐代鐘樓與古塔相對應,為研究我國佛教發展提供了寶貴資料。臨濟寺的澄靈塔是佛教臨濟宗的創始人義玄法師的衣缽塔,平時有大批的日本僧人前來朝拜祖塔,成為連線中日友好的紐帶。

正定還有很多新建的景觀,主要都是以弘揚民族文化為主要內容。榮國府是嚴格按照明末清初的建築格局修建的。另外還有西遊記宮,封神演義宮等。除此以外,建在正定的國家乒乓球訓練基地,也是名聲在外。

大概還有幾分鐘我們就要大隆興寺了,我先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隆興寺的概況。隆興寺是目前國內規模較大、年代較早、氣勢雄偉而儲存較完整的佛教建築群。為使這座名剎儲存完好,在“正太戰役”前,周恩來總理曾在作戰方案上批示:一定要設法保護正定隆興寺等一批文物古蹟。

隆興寺始建於隋開皇六年(公元586年),初名龍藏寺,唐朝時改為龍興寺。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奉宋太祖趙匡胤之名,擴建龍興寺,修建大悲閣,並鑄造起21.3米高的千手千眼銅觀音像,一組宋代建築從此拔地而起。金、元、明均進行過修葺和增建。清康熙、乾隆年間曾兩次重修,並在兩側建了帝王行宮。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XX年)重修後,改名“隆興寺”。這大概是康熙皇帝也覺得正定人傑地靈,怕日後出天子,所以將“龍”改為“隆”吧。

隆興寺佔地面積為82500平方米,主要建築仍保留了宋代建築的風格和特點。整個建築自南而北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有二龍戲珠照壁、三孔石橋、天王殿、大覺六師殿遺址、摩尼殿、戒壇、慈氏閣、轉輪藏閣、大悲閣、彌陀殿、毗盧殿等。

說到這裡,我們已經到達了隆興寺。請大家隨我下車參觀。

二龍戲珠照壁、石橋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高大的琉璃照壁,時古代寺院和有地位人家一般都設定的遮擋大門的影壁。壁心是琉璃磚雕刻的“二龍戲珠”圖案,二龍騰空欲飛,很是壯觀。我們現在走過的三路單孔石橋,就是九橋不流的其中三座。民間傳說過去這裡曾放著半個鸞架,趙匡胤曾多次在這裡遊玩。

寺內第一重殿——天王殿

天王殿是隆興寺的一重殿,它深三間,闊三間,為單簷歇山頂七檁中柱式的北宋建築。但在清代曾大修過,浮雲、斗拱就是證明。

殿中央拱門上端嵌有清康熙皇帝玄燁手書的《敕建隆興寺》金橫匾。大家隨我進殿,正中這個大腹便便,笑臉相迎諸位的是金代木雕彌勒佛。他是佛教大乘菩薩之一,正統的彌勒佛應該身著菩薩裝,帶著天冠。佛經講彌勒是他的姓,名阿逸多。出生在印度南天竺的一個大婆羅門家庭,是顯赫的貴族。成為了釋迦的弟子後上升到第33層天上——兜率天(也就是候補佛的樂園)。佛祖預言他將來會在龍華樹下繼承釋迦牟尼的佛為而成佛。也就是說他是佛的法定接班人,又稱未來佛。他手中的布袋叫做乾坤袋,又稱為人種袋,能裝下大千世界,又能送子,寓意佛法無邊。

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尊大肚彌勒佛像傳說是五代時的僧人,今浙江奉化人。名叫契此。在世的時候經常挑著一個布袋,見物便乞,語無倫次,隨意寢臥,形如瘋癲。他著有《辭世偈》一書,裡面說:“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世人自不識”加上歷史上浙江一帶曾多次以彌勒轉世組織彌勒教發動農民起義,所以,世人都以為他是彌勒佛的化身,就按照他的樣子塑造了彌勒佛。有的思遠在兩旁海協又一幅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大殿兩側是大家熟悉的護世四大天王。他們是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他們分別手拿琵琶、寶劍、蛟龍和寶傘。四大天王傳入我國後,被賦予了中國的寓意:南天王職風,東天王值調,北天王職雨,西天王職順,合起來就是“風調雨順”,暗示著五穀豐登。

走到這裡,大家可能有點疑問:為什麼沒有看到山門呢?一般的寺廟都應該先過山門,再進寺院,可隆興寺卻沒有山門,這裡還有一段優美的傳說。相傳,當年唐太宗李世民命令大將尉遲敬德監修龍興寺,工程將要結束時,傳來唐王要斬秦瓊的訊息,秦瓊是尉遲恭的好朋友,尉遲恭便火速回朝,行至河南開封附近時,施工的官員追上,問他山門修在哪裡。尉遲恭正心急如焚,未加思索,就用鋼鞭一指:“就修在這裡”。於是施工的就在那裡修起了山門。至今正定還有一句順口溜說:“寺大山門遠,山門在河南”。當然了,這只是個傳說而已,根據歷史考證,尉遲恭根本沒來過正定,更沒有唐王斬秦瓊之說。而以天王殿代替山門只是寺院建築常見的一種佈局罷了。

千古遺憾——大覺六師殿遺址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片廢墟,就是大覺六師殿遺址,原來是寺內規模最大的佛殿。據說寬34.5米,建築物高18.3米,裡邊有五彩懸山和金身塑像,非常壯觀。它始建於宋神宗元豐年間,金、元、清都曾重修過,民國初年因為長年失修坍塌,所以是一大憾事。大覺,是旨的另一種解釋。佛是梵文“佛陀”的音譯簡稱,意譯是“覺者”。佛經說凡是能“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皆可成佛。

據說這裡原有六尊佛像,小乘佛教認為是釋迦佛之前的六位祖師。據史料記載,六世紀末,古印度婆羅門教盛行,但是它宣揚梵天造人,實質上是一種種族歧視。這樣就引來眾多人的反對。其中除了釋迦牟尼外,還有六個有影響力的人物。總之,他們與佛教的主張不同,被稱為“外道六師”。這裡供奉著佛教以外的六師,有古代政治團結多數派的意思。

宋《營造法式》建築典範——摩尼殿

隆興寺內有六處在我國堪稱之最。現在請大家看第一處:摩尼殿的造型。我們現在站在殿外看這座大殿:大殿平面呈十形,四方正中均出山花向前的歇山式報廈,殿身中央為重簷歇山頂,青瓦補心,綠琉璃瓦剪邊。簷下斗拱巨集大,分佈疏朗,柱子粗大,又明顯的卷剎、側角和生起。仔細觀察給人以水平柱子兩頭高中間低,垂直柱子上端漸向內收。這樣的結構與宋《營造法式》相近,在唐宋以前很常見,在明清以後就漸漸失傳了。這是目前我國古建築中僅存的孤例。這座獨特的建築曾經深深的吸引了樑思成先生,1933年他竟然冒著兵荒馬亂前來考察,還特意將此拍照收入《世界建築史》。

摩尼殿的“摩尼”二是英雄、聖人之意。有的認為是“牟尼”的另一音譯;還有人認為是摩尼教的意思。我們還可以看到在摩尼殿樓閣頂簷上有獅子、雞、孔雀、馬、龍等禽獸,還有一個騎獅的和尚。他就是我們常說的“望風佛”。佛教都把他修在房頂四周,以示避災難的鎮邪之物。

大家請隨我進殿。我們看到正中供奉的五彩泥塑是釋迦牟尼說法坐像。釋迦牟尼和我國的孔子是同時代的人,姓喬達摩,名悉達多,是佛教的創始人。站在他右側的雙手抱拳、老成持重的是他的大弟子迦葉。左側雙手合十、聰慧虔誠的是阿難。中國禪宗說他是繼承佛法的第二代祖師。以上的三尊都是宋代的原塑。在這三尊塑像前面的兩個人物是明代成化年間補塑的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他們的坐騎分別是獅子和白象。說到菩薩,我國通常供奉的四大菩薩是文殊、普賢、觀音、地藏。並盛讚文殊為“大智”,普賢為“大行”,觀音為“大悲”,地藏為“大願”。傳說她們的道場分別是佛教四大名山:五臺山、峨眉山、普陀山和九華山。

我們再來看一看殿內四周的壁畫,這是明代成化年間繪製的以佛教故事為題材的《釋氏源流圖》。這幅壁畫生動的描繪了佛祖釋迦牟尼降生、出家、苦行、成道、涅盤的整個過程。現存面積是422平方米。我們再來看一下東山牆的《西方盛景圖》:這幅壁畫描繪了西方極樂世界的繁榮景象。我們再仔細看一下畫的左下角約1平方米的範圍內,以暗淡的灰綠色描繪出了人間的生、老、病、死等諸多苦難。與天上的盛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佛教徒認為只有虔誠的修行就可以去掉人間八苦而成佛。

大家請隨我到殿的北側,看一下隆興寺內的全國第二最:倒坐觀音。我們現在看到是一座玲瓏典雅的五彩懸山。群峰疊嶂,祥雲繚繞,羅漢與護法天神巡邏山間,噴水獸、吸水獸使海水源源不斷,象徵佛教後繼有人。正中這座高3.4米高的塑像就是著名的倒坐觀音。大家知道一般的寺廟內的塑像都是坐北朝南。而這座觀音卻是坐南朝北的。大家請看,觀音左足踏蓮,表示腳踏西方淨土世界,表示出汙泥而不染。右腿屈起,表示吉祥如意。雙手抱膝,左手搭於右腕上。尤其是她的眼睛,不管我們在哪個方向看她,都能感覺到她的兩眼俯視,眼神恰好與朝拜者仰視形成感情的交流,令人恭而不褻。左右兩邊的白象和金猻是她和普賢的坐騎。之所以說她倒座,一是我們剛才說的方向問題。還有一個原因是觀音曾經發下誓願:“眾生普渡不完永不會頭”。可眾生怎麼能普渡的完呢?所以她也就只能永遠的倒坐不回頭了。

隆興寺的這尊觀音,是隆興寺的第二之最,是中國最美的觀音。他是工匠師傅把民間美麗女子形象同觀音巧妙的結合起來的產物。1933年樑思成先生曾把這座觀音拍成照片送給魯迅先生。魯迅視為珍寶,讚譽她為“東方美神”,一直把照片陳放在書桌上,至今仍陳列在魯迅故居。

北方三大受戒地方之一—戒壇

這座戒壇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是僧徒受佛教戒律的壇場。當時北方只有三處寺院有權受戒,分別是北京的雍和宮、五臺山的清涼寺,還有就是正定的隆興寺了。

壇中供奉的是明巨集治六年鑄造的雙面銅佛,像身相連,相背而坐。面南的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面北的是東方琉璃世界教主——藥1師佛。在受戒的地方供奉鑄在一起的阿彌陀佛和藥1師佛,是要受戒者得到東西兩方教主的承認;又有阿彌陀佛接引受戒者成正果後,行藥1之願,醫治眾生痛苦,為眾生消災延壽。

最古最大的轉輪藏閣

此閣建於宋朝,與晉祠的大殿十分相似,保留著突出的宋代特點。

我們看到殿中央放著一個直徑7米的木製轉輪藏。中間有立軸,它的設計非常科學,複合了牛頓定律:使合力趨近於零。是我國最早最大的藏經櫥,也是隆興寺內的第三最。以前這些經櫥裡都擺滿了經書,在古代有很多和尚是不識的,所以他們就推動這個,每推一圈就相當於唸了一遍經書。

彌勒的殿閣—慈氏閣

慈氏就是梵文“彌勒”的譯義,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尊慈氏像就是沒有被漢化的彌勒佛,這尊木雕慈氏像高7。4米,相傳是宋代用五臺山的一根原始古木---靈驗樹雕制而成的,據說是當年滹沱河發大水從上游順水流到正定,被卡在隆興寺這個地方,所以也就用它雕制了這尊彌勒佛。

清康乾御碑亭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們眼前的這兩座碑亭與我們剛才看到的所有建築有一個不同之處,那就是它們房頂的琉璃瓦是黃色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和清朝的兩任皇帝—康熙和乾隆有關。康熙碑是康熙書寫《御製隆興寺碑》,而乾隆碑是乾隆書寫《重修正定隆興寺碑文》。兩塊碑下面的駝碑的動物叫贔屓,傳說是龍王的第九個兒子,因為力大無窮又善負重。它與神龜的區別之處是神龜頸上無毛,而贔屓的頸上有毛。

隋龍藏寺碑

剛剛我們進來的時候大家可能已經注意到了,這座寺院裡有許多古代碑刻,但最珍貴的則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龍藏寺碑》。此碑為隋開皇六年興建龍藏寺的時候所刻,它是隋朝保留下來的僅有的3塊碑中最完整的一塊,又被稱為“隋碑第一”。這也是隆興寺內的全國第四最。大家看碑文上書“恆州刺史鄂國公為國勸造隆藏寺碑”,書體方正有秩、結構嚴謹,樸拙而不失清秀,莊重而不板滯,在書法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是由隸書向楷書過渡的典範。它上承南北朝遺風,下開隋唐諸家之先河,為研究我國書法藝術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1986年著名書法家、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詳細端詳此碑後有言:這在東南亞也是不可多得的瑰寶了。

但讓我們遺憾的是龍藏寺碑由誰所書?至今仍是書法史上的一大疑團。

河北四寶之一—正定府的大菩薩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高33米的屋簷三層建築是大悲閣,也是隆興寺的主體建築。聽到大悲閣的名,大家可能就已經猜出來了,殿內供奉的是觀音菩薩.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千手千眼觀音像建於宋代,但長年失修,1944年因大悲閣殘破不堪,偽省長吳贊讓拆毀了御書樓、集慶閣,同時規模也縮小了三分之一,使大悲閣沒有保持原來的建築風格。為了再現大悲閣風格,國家文物局從1992年撥款1400萬元對大悲閣進行落架復員性重修。大家請看,我們眼前的這座銅鑄菩薩,就是被譽為“河北四寶”之一的大菩薩。我們所說的“河北四寶”指的是滄州的鐵獅,定州的塔,趙縣的石橋,正定府的大菩薩。這尊大菩薩高22米,是我國最早、最高的銅鑄菩薩。也是隆興寺內的第五最。它比西藏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的世界“第一高”大銅佛——如來坐佛僅少0.4米,而在年代上卻早了幾百年。大家可能會問,稱它為千手千眼觀音,為什麼不見千手千眼呢?這是因為它除了本身的兩隻手臂外,還有有四十雙手,每隻手中各有一眼,每個手中又配25“有”,即三屆中的25種有情存在的環境。這樣40*25恰好是一千,所以稱為千手千眼。意思就是說什麼都能管,什麼都難不住她。她額上的三隻眼,預示著知道過去、現在和未來。

大家可能會有疑問,這麼高的大菩薩,是用什麼方法鑄造的呢?其實工匠們採用的使分段鑄造法。第一級先鑄造的是蓮花臺座;第二級至腿膝;第三級至肚臍;第四級到胸;第五級倒腋下;第六級到肩膀;第七級到頭頂和所有的胳膊。

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尊大菩薩的四十隻手臂不是銅質的,而是木質的。這是因為如果都是銅鑄的話,就會出現重心偏上的問題,把手臂換成木質的就可以是重心下移,這樣就可以使大菩薩穩固的佇立在這裡。

彌陀殿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建築是彌陀殿,它始建於明正德五年。從它的建築風格來看,即區別於宋代高大疏朗不重彩繪的特點;又不同於清代小巧玲瓏重彩繪的風格,而是介於它們之間的轉化過程。我們看殿內正中的這個蓮座,有一千個蓮瓣。一是象徵西方淨土世界;另外還表示大千世界有佛來統治,寓意佛法高於一切。蓮座上的是五彩泥塑的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據說阿彌陀佛曾發過願:“只要有人能至誠念我的十聲名號,我就要接他來極樂世界”。過去這裡兩側有十八羅漢,由於歷史變遷,都已經蕩然無存了。不過您不必惋惜,咱們來欣賞一下這“潔矩”二。相傳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第七是孫智勇大師曾雲遊來到正定。飢餓時來到一燒餅鋪前要求施捨燒餅,掌櫃的看他穿的又髒又破,怕影響生意,把他轟走了。這是一個賣餄烙的老漢看他可憐,就給他餄烙吃。一連吃了三大碗後,智勇脫出毛筆,在支鍋的青石上寫下“潔矩”二,“貧僧素高潔,潔厚始稱矩,吾是出家人,自有人相識。”念罷就揚長而去。有一天,龍藏寺(隆興寺)法顯和尚走出來,見此二,倒身便拜,口唸“阿彌陀佛”,並表示願出一銀子買下此石。賣餄烙的老漢是個大方人,說只要講出原因,情願相送。法顯說:“石上二,是智勇禪師的真跡,貧僧一生想見此人終未如願,今見如見人也”。掌櫃的聽後非常感動,慷慨相送。法顯獲此真跡後,請石匠將二進行了精刻,供在淨業堂。後來被縣太爺供在縣衙大堂,最後移到彌陀殿內。當然,這個故事也有疑點,智勇和尚是隋代人,而法顯和尚是東晉人,他倆的在世時間相差了百年。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佛教中的護法神韋陀將軍。他手中的兵器叫金剛杵。持杵的姿勢決定著寺院是否接待外來的僧侶,如果金剛杵橫在手臂上,說明此寺好客願意接待客人;如果金剛杵朝下,則表示此寺院不好客。這樣解釋後大家可能就明白了為什麼《西遊記》中師徒四人,取經路途中有的寺院待他們親如一家,有的寺院又趕他們走了吧。

崇因寺搬遷來的毗盧佛

我們現在看到的是隆興寺中軸線的最北端的建築,1959年從正定北門裡搬遷來的毗盧殿。

崇因寺就是我們前面講的“八大寺”中的一寺。眼前這個毗盧殿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毗盧”是梵文“毗盧遮那”的簡稱。意思是“光明遍照”。有種說法是“毗盧”是釋迦牟尼的另一尊號。我們所說的“千佛繞毗盧”就是不管佛有多少宗、多少派,都圍繞毗盧轉。毗盧是掌權、掌印佛。大家請看殿內的銅製毗盧佛像,高6.27米。設計精巧,造型獨特,是隆興寺內的第六個全國之最。其特點是自下而上漸收,像一座寶塔。整體分三層而鑄。三層共計一千個蓮瓣,象徵大千世界。每個蓮瓣上都有一尊小佛,一千個小佛面貌各異,也象徵了大千世界都由佛來統治,所以又稱“千佛繞毗盧”。

大家可以看到除了三層小佛外,又有三層四面佛,每尊佛又各戴“五佛冠”,這樣千佛墩上共計有1072尊佛像。

講到這裡,隆興寺內的“六最”就全部給大家介紹完了。

經典河北石家莊導遊詞 篇16

河北正定隆興寺(大佛寺)隆興寺,位於河北正定縣城東門裡街。

隆興寺是中國現存時代較早、佈局較為完整的大型寺院,原來是十六國時期後燕慕容熙的龍騰苑,隋文帝開皇六年(586年)在苑內改建寺院,初名龍藏寺。

宋初開寶四年(971年)宋太祖趙匡胤敕命擴建,改名為龍興寺。

清康熙、乾隆年間兩次增建,並改名為隆興寺,因寺內供奉著一尊巨大的銅鑄菩薩,因此又俗稱大佛寺,河北民間有“滄州獅子定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薩”之說。

寺院佔地約5萬平方米,平面呈長方形,佈局和建築保留了宋代的建築風格,主體建築都分佈在南北中軸線及其兩側,依次為天王殿、大覺六師殿(今存遺址)、摩尼殿、戒壇、慈氏閣、轉輪藏閣、御碑亭、大悲閣、彌陀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