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故宮天壇導遊詞(精選17篇)

欄目: 北京導遊詞 / 釋出於: / 人氣:7.27K

故宮天壇導遊詞(精選17篇)

故宮天壇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遊覽天壇公園。我叫張熙芃,大家可以叫我張導。今天由我帶領各位朋友遊覽天壇公園裡的祈年殿、圜丘和迴音壁。下面我們先遊賞祈年殿!

祈年殿是天壇的主體建築,建於1420xx年,是天壇最早的建築物,也是北京旅遊的標誌。1751年修繕後,改名為祈年殿。1889年毀於雷火,數年後按原樣重建,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祈年殿直徑達32。72米,頂部為鎏金寶頂藍瓦三重簷攢,層層收進,總高38米。因為天是藍色的,所以殿簷用藍色琉璃瓦鋪砌而成,以此來象徵天。

這座圓形石壇就是圜丘,是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壇周長534米,高5。2米,分上、中、下三層。如果大家數數就會發現,每層臺階的數目都是“9”的倍數。因為我國古代把單數稱為陽數,“9”是“陽數之極”,象徵著皇帝的權威。頂層中心的圓形石板叫太陽石,也叫天心石,站在上面呼喊或拍手,聲波會被近旁的欄板反射,形成明顯的迴音。

大家跟著我的腳步,我們繼續向前走,待會給大家自由活動的時間,可以自己觀賞一下,拍照留戀,但是一定要注意要文明觀賞。

故宮天壇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我的介紹就到這裡,如在參觀遊覽的過程中有其他問題,請向我詢問,我會再進行講解。謝謝大家!

遊客們,大家好!現在我們位於北京市崇文區天壇路,我想有的朋友已經猜到了,我們的下一個景點就是美麗的天壇。

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0萬平方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南有天壇祭天,東有日壇祭太陽,西有月壇祭月亮,其中,天壇最光彩奪目。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的場所。

同時,它也是中國木結構建築的頂峰,全用木材就完成了這一驚世傑作。天壇另一美妙之處,是奇妙的回聲。站在中心叫一聲,你會聽到從地層深處傳來的明亮而深沉的迴響,這聲音彷彿來自地心,又似乎來自天空,所以人們為它取了一個充滿神祕色彩的名字“天心石”。在皇穹宇的四周有一道厚約0。9米的圍牆,你站在一端貼著牆小聲說話,站在另一端的人只要耳貼牆面就能聽得異常清晰,並且還有立體聲效果哦!這就是神奇的“迴音壁”。這證明520xx年前的中國人已經能夠運用聲學原理。

遊客們,現在請大家參觀一小時,然後到門廳集合。

故宮天壇導遊詞 篇3

大家好!今天由我來帶著大家遊玩天壇公園,我叫馬思宇,大家也可以叫我馬導,現在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天壇公園。

天壇的美麗景色打動了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遊客,那裡的建築十分壯觀、美麗,是不容置疑的世界文化遺產。天壇建於公元15世紀上半葉,坐落在皇家園林當中,四周古鬆懷抱,是儲存完好的壇廟建築群。

天壇裡還有許許多多有趣的建築呢!

1。祈年殿:祈年殿大家一定不耳生,它可是天壇的代表作呢!原來它是皇帝祈禱五穀豐登的場所,是一座三重簷的圓形大殿,裡面刻著精美的圖畫,最頂上按著一塊石頭叫龍鳳石,可以隱隱約約的看見一條龍和一隻鳳,到了祈年殿大家可以看一看。祈年殿高38米,直徑32。72米,藍色的琉璃瓦頂,全磚木結構,沒有大梁、長檁,全靠28根結實的木柱子和36根枋支撐,是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的藝術品。

2。迴音壁:朋友們,我小的時候來這裡,我們就去了這裡,我在東,爸爸在西,我小聲的說了個:“老爸”過來一會兒,我倆會合了,爸爸問我:“你是不是說了個老爸?”我驚奇的答道:“是,你是怎麼知道的?”爸爸說:“迴音壁是皇穹宇的圍牆。牆高3。72米,厚0。9米,圓徑61。5米,周長193。32米。圍牆的弧度十分規則的。”怎麼樣?有趣吧!不信的話到那裡試一試吧!

3。圜丘壇:圜丘壇是皇帝舉行祭天大禮的地方,站在它的最上層中央的圓石上,雖小聲說話,卻顯得十分洪亮。還有檯面上墁嵌九重天。即第一重日天,第二重月天,第三重金星天,第四重木星天,第五重水星天,第六重火星天,第七重土星天,第八重二十八宿天,第九重宗天。“

怎麼樣?大家一定迫不及待了吧!聽了我的介紹大家一定對天壇有了一定的瞭解吧!不過我的口下可說不完天壇的美麗和炫麗,還需要大家去細細遊賞!祝大家玩的開心!我們一會兒見!

故宮天壇導遊詞 篇4

各位旅客,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演。歡迎大家來到故宮,故宮是個美麗的地方。它的建築規模巨集大,是明清皇家居處的地方。它共有四個城門,南有午門;東有南華門;西有西華門;北有玄武門,為中國建築的傑作。讓我們進入這個美麗而神聖的地方吧!

瞧!這就是太和殿,它是“東方三大殿”之一,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還是宮殿群中最大的建築。太和殿的裝飾極為華麗,室內外樑上飾以及別最高的璽彩畫,門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紋,下部浮雕雲龍圖案。

請各位旅客跟我來,這就是乾清宮。它是內廷正殿,殿中寶座上有“正大光明”匾,乾清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府,擬閱各種奏章的地方,後來還在這裡接見外國使節。

最後我們來到中和殿,中和殿位於太和殿、保和殿之間。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有時也會在這裡接受執事官員的朝拜。

旅客們,我們今天的旅遊到此為止,謝謝大家的配合,歡迎下一次再來故宮觀賞!

故宮天壇導遊詞 篇5

今日はこれから故宮へご案內しますが、少し時間がございますので、故宮のあらましをご說明したいと思います。

故宮とはその字が表すとおり古い宮殿という意味で、中國の明、清両王朝の皇居として建造されたものです。當時は紫禁城と言っていましたが、1925年に故宮博物院と改められ、一般に公開されるようになりました。

紫禁城の造営を命じたのは、明の第三代皇帝朱てい、つまり永楽皇帝です。今から600年前の1406年に造営が始まり、約15年間かかり、1420年に落成しました。その後、何回も立て直されたり、増築されたりして、いまの規模になりましたが、ここで明、清両代に渡って24人の皇帝が全中國を支配していたのです。

紫禁城は昔の北京城、つまり北京の町の中央線上にその中心が來るように建てられていて、その建築規模は世界に並ぶものがありません。しかも、中國において、最も完全に儲存されている最大の古代建築群です。紫禁城は長方形で、南北960メートル、東西750メートル、敷地面積は72萬平方メートル、建築面積は15萬平方メートルにも及んでいます。こんな広大な敷地の中を詳しくご覧になるのでしたら一週間ぐらい必要だそうです。そこで今日は特徴あるところだけに觸れ、実際に見學なさるときにまたその場でご案內したいと思います。

まず、故宮を見學されるとどなたでもすぐ気付かれることは、一種獨特な色彩であることでしょう。宮殿全體を取りまいているのはベンガラ色の壁です。この色は単に美しいためばかりでなく、古來中國では尊さと豊かさを表すものとして、用いられてきました。また、夥しい建築群の屋根は黃、綠、黒、紫などの瑠璃瓦が使われています。黃色は中國の五行學說の中で中央の方角を代表しているので、皇帝の色とされてきました。ですから、皇帝の住まい及び政務を司る所の建物には全て黃色の瑠璃瓦を用いたわけです。皇子たちの住まいには黃色に準ずる色として綠色の瑠璃瓦を用いていますし、文淵閣と名づけられている書物を入れておく倉庫は、黒色の瑠璃瓦になっています。なぜ黒を使ったかと申しますと、黒は水を代表する色であったので、書庫を火災から守るためだそうです。さて、故宮の中へ一歩足を踏み入れられますと、どなたもどのぐらいの部屋があるのだろうかと思いになることでしょう。実は、この広大な敷地の中には9000間以上あるといわれています。最もこの「間」というのは柱と柱の間を表す言い方ですので、実際にはずっと少なくなるわけですが、それにしても夥しい數に違いありません。數え上げるのに相當な時間と根気がいるのです。

次にこれらの建物がどのように使用されてきたかについて、ざっとご說明したいと思います。故宮は主に前朝と內廷に分かれており、前朝は皇帝が厳かな式典を行い、権力を示す場所です。「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という三大宮殿を中心として、「文華殿」、「武英殿」が両側に立っています。內廷のほう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及び「御花園」を中心に、両側には東西六宮などの宮殿が立ち並んでいます。「乾清宮」は皇帝が住んでいた所ですが、ここも日常の政務が執り行われたり、大臣、部下や外國からの使節と會見する場所として使われていました。「交泰殿」は皇后の誕生祝いの儀式を挙げる所ですが、ここには皇帝の権威を表す25個の玉璽、つまり印鑑が納められていました。「坤寧宮」は皇后の住まいとして使われた所です。「御花園」はもちろん皇帝、皇后、妃、皇子たちの憩いの場所。

故宮天壇導遊詞 篇6

大家好!很歡迎大家前來遊玩!我是佟銘熙,大家可以叫我佟導。故宮清潔衛生有大家保持,請大家“高抬貴手”,不要亂扔果皮紙屑等垃圾。一會兒下車的時候,大家一定要記住車牌號。

各位朋友、女士、先生和父老鄉親們,過一會我們將要參觀故宮博物館,我先為各位做的簡介。故宮是世界上現存範圍最大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築群。故宮也叫紫禁城,“紫”是天上君王居住宮殿的顏色,那麼,人間的帝王當然要與“紫”字沾邊。“禁”是指當時那裡守衛森嚴,不要說是普通老百姓,即使是一品大員沒有皇帝的召見也不能私自入城,否則就會引來殺身之禍。

故宮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50米,總面積有72萬平方萬米。整座紫禁城被寬52米的護城河所環繞,城牆高10米,可謂是“城高池寬”。 故宮開四門,座北朝南,南門為午門,即正門,北門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 故宮的整個院落分為二大部分,即“前朝”和“後寢”。“前朝”是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東西兩側的文華殿及武英殿為主。“後寢”是皇帝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宮、交秦殿、坤寧宮及東西六宮為主。除此之外、故宮內還有很多其他各式各樣用途不一的大小宮殿。據說當年紫禁城共有宮殿九千九百九十九半間,夠多吧?打個比方說吧,如果一個嬰兒從哇哇墜地開始每晚住不一樣的房間、而且不重複,等他全部住遍後,就是個27歲的小夥啦!

好了,我先為各位介紹到這裡,待會我再為各位做詳細補充。

故宮天壇導遊詞 篇7

首先我來介紹故宮的概況。

故宮過去叫紫禁城,它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紫禁城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142019年)永樂十八年建成,佔地面積72萬多平方米,距今已有62019年的歷史。在這裡曾居住了明清兩朝24位皇帝。紫禁城的建築是依據我國古代的《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原則建造的。

那麼為什麼叫“紫禁城”呢?這裡面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咱們中國是一個天文學非常發達的國家,早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許多關於天象的記載。在古代的天象觀測中,人們發現,有一顆星的位置是不變的,始終居於天空的正中,它是紫微星,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北極星。人們認為那是天帝居住的宮殿,稱它為“紫宮”。皇帝稱自己為天子,就是天帝的兒子,他所居住的宮殿就叫“紫宮”,這是其一,其二呢,皇帝居住的宮院,對尋常老百姓來說,是絕對的禁忌之地。於是兩層含義合起來,所以就叫“紫禁城”

紫禁城是明朝的第三個皇帝朱棣,也就是永樂皇帝在142019年開始營建的,用了2019年的時間才全部建成,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從明朝永樂到清朝宣統,共有24位皇帝在這兒居住過,統治中國達491年。

相傳紫禁城有宮殿9999間半,實際上是8700多間,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目前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築群。這些宮殿沿中軸線排列,並向兩邊展開,左右對稱,格局嚴正,氣魄雄偉,極為壯觀。當我們漫步在這些宮殿之間時,不僅僅可以親身接觸到它的一磚一瓦,還會欣賞到青銅、玉器、書畫、珠寶等珍貴的文物。要知道,這些文物都是從故宮博物院150多萬件藏品中精心挑選出來的,您定會愛不夠,也看不夠。再者說,在那些文物的背後,在眼前這些殿宇之中曾經發生過許許多多令人蕩氣迴腸的故事,足以讓您聽不夠、想不夠。簡單一句話,您今天走進了這明清兩代的皇宮,就是走進了中華文明的寶庫。

故宮的全稱是“故宮博物院”,因為它是在明清兩朝的皇宮和宮廷舊藏文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綜合性國家級博物館。說到這兒您可能會問了,那故宮博物院是什麼時候成立的呢?不要著急,這還要從末代皇帝溥儀的退位說起。192019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192019年溥儀正式宣佈退位。按說,這座宮殿應該收歸國有。可是,按照當時的規定,溥儀卻被允許居住在後宮部分,長達十幾年。

在1924年冬季的一天,馮玉祥將軍的手下鹿鍾麟,將溥儀和他的后妃逐出了皇宮,同時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接管故宮,並對皇宮中的文物進行了清點。又經過一年的緊張籌備,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門前廣場舉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禮。那天,為了爭先目睹這座神祕的皇宮和宮殿裡珍藏的寶貝,許多人擁向故宮,北京城萬人空巷、交通堵塞,這件事成了當天各大報紙的重要新聞。

故宮在開放的第一天,到底接待了多少遊客,我們不知道。可這幾年,每年都有近1000萬中外遊客到故宮參觀遊覽。因為故宮是全年365天開放的,算起來,每天平均要接待將近3萬人呢。

故宮博物院已經有8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麼長的時間,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後,故宮在古建築保護、文物收藏、研究和展覽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您知道嗎?目前故宮珍藏的文物有150多萬件,佔全國文物館藏總量的十分之一,其中一級文物佔全國文物的五分之一還多呢?那故宮的文物都有哪些品種呢?這150多萬件文物種類齊全,包括玉器、陶瓷、書畫、琺琅、漆器、金銀器,以及大量帝后、妃嬪服飾、衣料和傢俱等十多個門類。

這些年來,故宮博物院除了儲存和復原三大殿、後三宮和西六宮外,又開闢了青銅、陶瓷、書畫、珍寶、鐘錶等專館,並經常舉辦各種臨時的主題性展覽。另外,你還可以到故宮的網站上看看,網址是:. (D是英文Digital 數字的意思;PM是Palace Museum,故宮的意思。中文意思就是數字故宮。

城池

午門 是皇宮的正門,因其位於紫禁城的午位(正南方)故稱午門。“五鳳樓”;在明清兩朝,它的地位非常重要,許多重大儀式都是在這裡舉行的。比如:每年農曆十月,皇帝要親自到這兒來頒佈下一年的歷書。另外,打完仗,將士得勝回朝後,要在午門前舉行隆重的獻俘禮。午門有時也會作為舉行喜慶活動的場所。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這兒要張燈結綵、“放燈”三天,而且允許平民百姓來賞燈遊玩,顯示皇家於民同樂、普天同慶的太平景象。然而,說到這午門,大家都會想到“退出午門斬首”這句話吧。其實,這句話純屬誤傳,北京當時的刑場在南城的菜市口。那這句話是怎麼傳出來的呢?過去大臣們和皇帝在朝堂上議政,經常出現意見不和的情況。在明朝時,皇帝就可以把觸犯他的大臣拉到午門外用竹子打屁股。這叫廷杖。千萬不要小看這竹子,它是一種碗口粗的毛竹,裡面還要灌上水銀,據說是為了加大殺傷力,几杖下去就能皮開肉綻。被打的人不死也要終生殘疾。這種恐怖的事情從皇宮傳到民間,就逐漸變成“推出午門斬首”了。

神武門 故宮的北門。這座門故去除了供帝后妃嬪、太監、宮女們進進出出外,還是擊鼓報時的場地。當年這門樓上有一支大鼓和一口大鐘,每夜有專人值班擊鼓報更。這裡說的更,是過去人們對夜間的計時方法,一更約為兩個小時,一夜分五更。夜裡11點到第二天1點,正是三更的時候,所以就有了“三更半夜”或“半夜三更”的說法。每天夜幕降臨後,在擊鼓報初更之前,先要敲鐘108響。樓高夜靜,紫禁城裡的人們,都能聽到這鐘鼓聲。

東華門 是整個明代皇宮的東門,與西華門一東一西,遙相對應。東華門與西華門不像午門與神武門那樣處於正南正北方為,而是處於靠近東南、西南方位。

西華門是紫禁城的西門,門外與東華門一樣矗立著一塊下馬石碑。這個門的職能與東華門相同,是大臣們上朝進宮出入的必經之地,或許因為出入東華門要經過一大片馬廄的緣故,大多數朝臣一般進出皇宮都走西華門。清代皇帝和太后平時出宮遊玩也多走西華門。

角樓 在紫禁城高高的城牆上,有四座小巧別緻、精美無比的角樓。它們像四顆明珠,鑲嵌在高大的城牆上,它們不僅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的建築精品。這角樓的建築十分複雜,它一共有三層簷。關於這角樓的建造,還有一個故事呢,我來說說吧。 相傳,明朝的永樂皇帝在修建皇宮時,特意指定要在紫禁城的死角,各建造一座“九樑十八柱七十二脊”的角樓,並且限期100天,蓋不好要殺頭。誰也沒有見過這麼複雜的建築阿,這可難壞了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眼看皇帝的限期就要到了,工匠們愁的都吃不下飯。這是,來了一個賣蟈蟈的老頭兒。他那蟈蟈籠子非常精緻漂亮,大家都為過去看那巧奪天工的籠子。有個工匠不自覺的數起籠子上的玉米秸,“一根樑,兩根樑…..”一數,一共是九根橫粱、十八根柱子、七十二個脊。哎,這部正式咱們要蓋的角樓嗎!大家非常興奮,突然想起賣蟈蟈的老頭兒,可一看,老頭兒不見了。工匠們七嘴八舌的說,這是魯班爺顯靈,來救我們了。於是,工匠們如期建好了角樓。

護城河和金水河 紫禁城城垣的外圍圍繞著一條寬52米,深6米的護城河,河岸陡直,由條石砌成,俗稱筒子河。清代護城河的北、東、西三面內側建有守衛圍房732間,戒備森嚴。護城河水的源頭是京西的玉泉山,玉泉山水經過頤和園、運河、西直門的高梁橋,流到市中心的後海,然後從地安門的步樑橋下分出支流,經景山西門的地道進入護城河。從康熙朝開始在護城河中種蓮藕,農曆七月,荷花盛開,十分壯觀。收穫的蓮子和蓮藕除交給宮中食用外,剩餘的拿到市場上賣,所得銀子作為小花銷。嘉慶以後開始出租給人養荷收取租金。故宮周圍有兩條金水河,一條是內金水河,一條是外金水河。外金水河在天安門前,其水系來自護城河西邊的河段,護城河河水到達宮牆西南角後,進入地道,在從織女橋流出,繞過社稷壇,從外金水橋流過,經牛郎橋向東過天妃閘,流出皇城。內金水河的水是從神武門西邊的地道引入的護城河河水,河水沿內廷西區供電牆外向南流,在慈寧花園牆外向東南轉,蜿蜒經武英殿,在太和門前廣場形成一個優美的拱形渠,然後轉向北流經文淵閣,在鑾駕庫的西邊流出皇宮。整條內金水河在皇宮裡綿延2019多米,河上共有大大小小21座橋,還有10多處涵洞。內金水河除有排洩雨水、方便宮中取水、消防等實際功能之外,增加精緻也是其中不可忽視的因素。

太和門和三大殿

太和門 朋友們,到了皇宮,您一定想知道皇帝上早朝的地方吧,太和門,就是明朝“御門聽證”的地方。所謂御門聽證,就是大家所說的上早朝,由皇帝和大臣們討論、處理國家大事。 在人們的印象中,皇帝上朝都是在威嚴的大殿裡,其實不然。每天清晨,皇帝從後宮出來,坐在這太和門種種擺放的龍椅上。王公大臣們按照文東武西的順序,站在門下的廣場上,向皇帝奏事。皇帝身邊站著當班的內閣學士,負責記錄皇帝的意見,退朝後再稍加整理,頒行天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聖旨”或“上諭”,國家的日常事務就在這太和門商量決定了。說到這裡,也許您會想到:在露天的門外辦公,萬一颳風下雨怎麼辦呢?其實別說颳風下雨,就是平常這裡也不打舒服。但按當時的規定:皇帝和大臣們每天都要上早朝。不過,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封建社會每個朝代的頭一兩個皇帝一般都還比較勤奮,後代的皇帝就貪圖享樂,把祖父輩打江山時的艱辛和治天下短褲新都拋到腦後了。明朝也不例外,中後期的萬曆皇帝竟長達24年不臨朝。歷史學家曾說過“明之亡,則亡於神宗”就是說明朝的滅亡正是從這位明神宗開始的。到清朝的時候,將御門聽證改在故宮的乾清門。

金水橋 在太和殿前面有五座精緻的漢白玉石橋,這就是著名的金水橋。您知道它為什麼叫“金水橋”嗎?我先說橋下這條河的水,它來自京城西面的玉泉山,從紫禁城的西北進入,東南流出。而古人推崇陰陽五行學說,就是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物質,認為“西”這個方位在五行中屬金,所以取名“金水河”,那上面的橋自然就叫“金水橋”了,我們都知道,天安門外也有金水橋,那是外金水橋,而我們眼前的是內金水橋,這金水河不光起到了裝飾庭院的作用,也是紫禁城裡重要的消防水源和排水渠道,故宮中的水源是很少的,一旦宮殿著火,金水河裡的水就非常珍貴了。

太和殿 在寬闊的太和門廣場上,廣場中間有一條青白石鋪成的御道,這條御道當年只有皇帝才能走。從太和門廣場北望,在那高大、漂亮的漢白玉臺基上,有座雄偉的建築叫太和殿,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金鑾殿。這漢白玉臺基高達8米,比現在的兩層樓還要高。修建這麼高的臺基,為的就是造成大殿的雄壯感。咱們國家古建築的主體是木結構,而木材本身又不可能很高大,於是聰明的工匠採用高大的石臺基將大殿托起,以增強氣勢。 在紫禁城所有宮殿中,以這座金鑾殿最受尊崇,當年最高級別的儀式和大典都在這裡舉行。比如說,皇帝登基、大婚、冊立皇后,還有在發生戰爭時派將出徵,都要在太和殿舉行非常隆重地典禮活動。其中最為隆重的就是登基大典,皇帝要這裡接受百官和外國使臣的朝賀。此外一年當中的三個大節慶,也就是元旦、冬至和萬壽節,皇帝也要在這裡舉行盛大的宴會。其實這個元旦不是咱們現在的新年,而是農曆的大年七年級_—春節。冬至是一年當日光照時間最短的一天,古人認為這是陽長陰消的日子,值得大慶。所以皇帝要在冬至那天到天壇祭天,次日在太和殿接受王公大臣的朝賀,而萬壽節則是當朝皇帝自己的生日。您可能在電視劇中看到過舉行大典的場景把,這廣場的兩要佈置雄壯的儀仗隊,文武百官就跪在這御道的兩旁。而皇帝是坐在太和殿內的寶座上,接受官員們的叩拜大禮的。既然太和殿的地位這麼重要,在建築規格上自然就是最高、最大的了。它的建築面積是2377平方米。不僅在紫禁城內,就是從全國範圍看,也是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宮殿。從它的屋脊到地面,高達35米,比現在的10層樓房還要高。講到這裡,不知您是否注意到這麼一個問題。您看,這麼大的一個廣場,怎麼連一顆樹也沒有?原來,這是為了突出三大殿的壯觀和皇帝的尊嚴。您想一想,如果這裡松柏參天,三大殿掩映在樹蔭之中,那還能有現在這種氣勢馬?再者說,這裡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要求格外莊嚴肅穆。如果有了樹木,儀仗和百官的站位都會受到影響,將有損於典禮的嚴肅性。如此說來,是這些宮殿建築的功能,決定了這裡不能種樹。 在太和殿的漢白玉臺基上,有許多青銅鼎,其實那時香爐,因為它們是模仿周朝的鼎造的,所以叫鼎式爐。三層石臺上共有18個香爐,象徵著清朝的18個行省。每當大典時,就在香爐腹部裝上香料,然後將香料點燃,18個香爐就一起散出縷縷青煙,使太和殿顯得更加神祕莊嚴。 太和殿外面兩邊平臺的兩個角落,各有一件漢白玉雕鑿的器具。在一塊圓石板上,中間插一根鐵針,周圍刻有刻度。當太陽升起時,鐵針的投影指向哪個時刻,就表示是什麼時辰了。它叫日晷,是古代的一種計時工具。與日晷對稱的位置,是一座石頭亭子,它叫嘉量。在嘉量的裡面石斛(hu)、鬥、升、合(ge)、龠(yue)五種計量器具,一直到近代,人們還常用鬥和升來稱量東西。為什麼要把這兩件器具擺放在這兒呢?這裡面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古代,時間和度量衡是非超重要的,它代表上天的旨意和國家的統一。在世間,只有天子才能代表上天,行使規定時間和計量的權力,它們象徵著皇權的至高無上。擺放在日晷和嘉量旁邊的統龜、銅鶴是舉行大典時薰香用的,但還有一定的寓意。我們都知道,龜、鶴是長壽的動物,在太和殿的兩邊擺放上龜、鶴,象徵著國運永昌。 我們都知道故宮有8700多間房子,而這太和殿,就有55間,這是怎麼回事呢?因為在古代,我們把四根柱子之間算一間屋子,而太和殿是橫11間、縱5間,就是55間了。所以說,整個故宮也只是由幾百座宮殿。 擺放在太和殿中平臺上的龍椅,就是民間俗稱的金鑾寶座。它是用紫檀木製成,從明朝到清朝一直是用。這寶座的寬度大大超過高度,給人一種非常穩定的感覺,象徵著皇權安穩、江山永固。大殿裡的柱子,靠近金鑾寶座的是6根金黃色的柱子,他表面貼的是金箔,6根金柱拱衛著那巨大的龍椅,把皇帝襯托得更加尊貴、莊嚴。此外還有66根硃紅色的柱子。這些柱子都是用才子東北長白山的紅松製成的,每根高12米,直徑1米多,兩個人都抱不過來。當年沒有顯得的大型運輸工具,要採伐、運輸這麼的木材,實在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 在太和殿的天花板上,有一個盤龍藻井。這“藻井”是古建築中的名稱,就是指天花板中間鏤孔雕刻的一塊。太和殿的藻井是一條蟠龍,就叫蟠龍藻井。在這龍嘴的下面,吊著一個亮晶晶的圓球,它叫“軒轅鏡”。這個東西可大有講究,您聽說過“炎黃子孫”這個詞吧。傳說古代有炎、黃兩帝,而咱們現代人都是它們的後代,所以中國人都說自己是炎黃子孫。而過去的皇上也自認為是黃帝的繼承者和接班人。這個傳說中的黃帝號“軒轅氏”,而皇上在寶座的正上方懸掛一個軒轅鏡,表示自己三正統黃帝,而且有軒轅氏的保佑。 太和殿地面上鋪的是一種亮亮的方磚。您聽說過紫禁城“金磚墁地”嗎?指的就是這種“金磚”。這種磚並不是拿黃金製成的,那它為什麼會叫金磚呢?這種磚是在今天蘇州附近的御窯村燒製的。因為是專門為京城燒製的,所以叫“京磚”。可是南方人發“京”這個字音時,聽起來像是黃金的“金”字。久而久之,這京磚被叫成金磚了。雖說這磚不是用黃金製成,可是由於它的製作方法獨特,工藝複雜,它的質地更像大理石一樣細密、堅固,儘管經歷了幾百年的摩擦,依然光亮如鏡,再加上燒製、鋪墁這種磚的費用也是很高的,所以,冠以“金磚”的美名,也是名副其實。

中和殿 太和殿後面有一座四四方方、象亭子一樣的建築,是中和殿。它是黃帝在大典之前的休息室。每次大典前,皇帝從後宮出來,在中和殿稍作停留。當太和殿所有的儀式都準備好後,有專門的人來導引著皇帝,沿中間的御道,從太和殿的後門走近去。當皇帝一落座,就要焚香、奏樂、響鞭,整個大典便開始了。由於這裡是皇帝大典之前做準備工作的地方,所以他在後來逐漸成為舉行各種祭祀、典禮時的準備場所。在各種祭祀活動中,有一項很特殊,那就是每年春天的祭農。每年春分,皇帝要到先農壇,那裡有一塊皇帝的“自留地”,就是咱們俗稱的“一畝三分地”。平常有專門的官員管理,但到了春分那天,皇帝要親自到這塊田地上,扶扶犁,鋤鋤地,這叫行“親耕禮”,祈求五穀豐登。皇帝在去先農壇之前,要在中和殿舉行一個儀式,看一看他要用的農具,這也反映皇帝對農業的重視。當然了,中和殿還有其他用途。比如皇帝要在這裡閱視家譜。皇族和老百姓一樣,也有自己的家譜,皇帝的家譜叫“玉牒”。玉是玉器的玉,牒是通牒的牒,每隔十年重修一次。這裡要說明一句,皇帝的家譜雖名為玉牒,但並不是用玉製成的,也是用紙張書寫,只是為了強調皇帝家譜的高貴,才稱為玉牒。中和殿的另一個用途,是皇帝在這裡為皇太后上徽號。皇帝為了表示孝道,要在壽慶和節日給皇太后上一些吉祥的稱號,叫做徽號。像我們熟悉的“慈禧”“慈安”就是徽號。

保和殿是一座非常著名的宮殿,在明清兩朝,這裡是皇家的高階宴會廳。每逢重大節日和帝后生日,皇帝都要在這裡宴請文武百官,以示慶賀。一些少數民俗的領袖,像西藏的高僧,蒙古王公來皇宮,皇帝也要在這裡設宴款待,以示籠絡。公主出嫁,皇帝也要在這裡宴請親家,表示對他們的尊重。然而,保和殿在讀書人的心目中,地位是最高的,因為從清朝乾隆年間開始,保和殿擁有了一項更加重要的職能,成為中國科舉考試的最高一級殿試的考場。老百姓所熟知的狀元,就是從這座大殿裡考出來的。朝為放牛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您聽過這首童謠嗎?它的前兩句是說一個青年早上還在為地主放牛,晚上就到天子堂來考試了。而“天子堂”,指的就是這保和殿。這裡形容讀書人的一步登天,其實當年可不是這樣的。在當年,能夠到這座大殿內參加考試,就應經是非常非常不容易了。因為來到這裡的考生,都是從全國眾多學子中,經過從地方到京城層層考試選出來的。一個讀書人,熟讀“四書五經”之後,首先要中秀才。中了秀才就是讀書人,到縣衙大堂,見縣官就不用跪了。秀才要去省會城市考試考“鄉試”,考中為舉人,舉人就可以做縣令之類的小官了,社會地位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您還記得嗎,在電視劇《鐵齒痛牙紀曉嵐》裡就有秀才參加鄉試,考官們徇私作弊的情節。其實,中舉對於科舉之路來說,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舉人們還要到京城的國子監去考“會試”。然後才有資格到這座宮殿參加考試,所以叫“殿試”。“殿”就是保和殿的“殿”。殿試每三年舉行一次,由皇帝親自主考。從早上考到晚上,整整一天。閱卷工作全部結束,皇帝要在太和殿進行一個隆重的發榜儀式,稱之為“金殿傳臚”。所有參加殿試的貢生們都雲集在太和廣場,皇帝親自在大典上宣讀前三名的名字。考中第一名的稱為狀元,第二,第三名稱為榜眼和探花。這三個人可以很榮耀的從午門正中的門洞走出紫禁城,這是皇帝對他們的恩寵。

雲龍石雕 故宮中,在許多宮殿的前臺都有石雕,用浮雕的手法刻出游龍、翔鳳等圖案。這些石雕主要為了裝飾,顯示皇家的威嚴和氣派。在這些大大小小的石雕中,保和殿後也就是臺階中間的雲龍石雕是最大的一塊。石雕的圖案,從上到下,刻著九條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游龍,嬉戲於雲海之中,非常生動、精美。這塊石雕是用一塊完整的大青石雕成的,現在長16.57米,寬3.07米,平均厚度1.70米,重量達200多噸。這塊石料是採自北京房山區的大石窩村,距離紫禁城有100多華里。在500多年前,沒有任何現代化運輸工具的情況下,是如何從百里之外將這麼巨大的石頭完整的運來的呢?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簡單地說,就是藉助冰,是用拉旱船的辦法拖過來的。工匠們從紫禁城到大石窩村,每隔一里地打一口井。到了嚴冬季節,從井裡把水提上來,潑在路面上,就這樣波一條100多華里的冰道。我們知道,餅面上的摩擦力小的多。就是這種能夠情況下,仍然動用了兩萬多名民工、幾千匹騾馬,用了近一個月時間,耗銀11萬兩,才把這塊大石頭拉進紫禁城裡,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每個人站在它面前,都不得不從心底歎服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銅缸 故宮裡有許多大缸,您想這些大缸是做什麼用的呢?這些缸是儲水防火用的,故宮裡現在總共有308口銅缸或鐵缸,分散在各個宮殿附近。故宮的缸都有一個特點,缸底的石基都留有一個方口。因為北京的冬天很冷,戶外的水很容易結冰,所以入冬以後,專門有太監來管理這些缸。在缸的外面套上棉套,上面蓋上缸蓋,低下燒上炭火,一直燒到驚蟄時節氣溫回升了才撤火,基座下的方口就是燒炭的炭口。這些缸大部分都是用青銅鑄成的,缸外面是鎦金的,一口缸要用黃金約3公斤。金燦燦的鎦金銅缸襯著紅牆,十分華貴氣派。可是,如果我們走到前朝宮殿旁邊,會發現那裡的缸表面只留下了斑斑的黃跡。這是怎麼回事呢?說道這兒,我要講一段令人心酸的歷史了。1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192019年,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的名義,侵略北京。當他們進入紫禁城後,對宮廷物品進行了大肆劫掠,搶走了數不清的玉器、瑪瑙、佛像,許多珍貴圖書、檔案也被破壞。這些大缸表面,金燦燦的黃金夜難逃此劫。貪婪的侵略者用刺刀把缸表面的鎦金一點點颳去,留下橫七豎八的刀痕,引起我們痛苦的回憶,提醒我們要勿忘國恥,自強不息!

橫街

在保和殿和乾清門之間有條狹長的廣場,是紫禁城內的一條分界線,稱“橫街”,又叫乾清門廣場。橫街以南是外朝,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橫街以北是皇帝后妃們居住的地方。從這裡向北的一片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紫禁城的內廷。在內廷紫禁城的中軸線上有三座宮殿,依次是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稱為後三宮,再往北是御花園。兩側各有六座規制相同的院落,就是妃嬪們居住的東六宮和西六宮。東六宮的東側,有皇帝供奉祖先的奉獻殿和乾隆打算養老的寧壽全宮。在內廷中軸線的西面,有一大片宮殿,是供太后、太妃們居住的慈寧宮、壽康宮。另外,還有一座很高的建築,與周圍其他殿堂有很大差異。那是外西路的一處佛堂,叫雨花閣,是故宮中最大的一處佛堂。這座閣樓的形制與其他宮殿明顯不同,它的四個屋脊各雕有一條銅鑄鎦金的龍,四條游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軍機處 在乾清門西高牆邊,有排又矮又小的房子,比起紫禁城裡那些高大的宮殿,它們實在是太不起眼了。可是正像俗話所說的“人不可貌相”一樣,這幾間小房子也非比尋常,因為這就是鼎鼎大名的“軍機處”所在地。您在各種文學、影視作品中所看到的“軍機大臣”,就在這裡值班。清朝為什麼要把軍機處那樣一個非常重要的機構,放在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呢?就是因為這排房子的一牆之隔就是皇帝居住的養心殿。雍正初年,西北地區放生大規模的武裝叛亂,軍情緊急,雍正皇帝經常在養心殿晝夜不停的和大臣們商量如何評定叛亂。為了隨時召見這些大臣,雍正便將養心殿外這排平房作為大臣們休息和等候的地方。這樣一來,既節省了時間,又有利於保密。於是,軍機處成為正式的國家機關,國家的軍政大事都在這裡決斷,而本來掌握朝政大權的內閣變成空架子。軍機大臣的人選要皇帝親自在大學士、尚書、侍郎等大臣中選任。這樣軍機處就完全置於皇帝的直接控制之下了。而軍機大臣確實有一定權勢。要是沒有過人的才能,還是不可能成為軍機大臣的。一位大臣初入軍機處,叫學習“行走”,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謄寫詩片。皇帝每天口誦所制詩文,這位大臣只能肅立靜聽,然後回到軍機處根據記憶將皇帝的詩文謄些出來,也能做到準確無誤了,才能參加撰寫皇帝的諭旨。皇帝的諭旨,有時一天好幾次,有時一說就是幾百句話,聽了以後,僅憑記憶,要能寫的完全符合皇帝的本意才行。您說,這活兒容易嗎?

景運門 在明朝時期可是戒備森嚴,沒有皇帝的詔令,就是王公大臣也不能進入。因為,這是進入皇宮內院的必經之門。在景運門西面,有一個和它正對著的門,叫隆宗門,隆宗門的作用及管理辦法,和景運門完全一樣的。

後三宮

乾清門,它和南面的太和門有異曲同工之處。太和門是明朝“御門聽證”的場所,清朝則改在這裡。清代的許多重大國事比如平定吳三桂等人的叛亂、抗擊沙皇俄國的侵略、出兵收復臺灣等。都是在這裡討論決策的。乾清門內是一個不大的院子,周圍有一些看上去很普通的長廊式房屋,您可千萬別小看這些沒有氣派的平房,中國歷史上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就發生在這裡。您聽說過康熙智擒鰲拜的故事嗎?這歷史上真實的一幕,就發生在乾清門西側的叫南書房的屋子裡。康熙做皇帝的時候只有8歲,又鰲拜登四名大臣輔政,鰲拜居功自傲,專橫跋扈。有很大野心。他通過大肆結黨營私,迫害異己逐漸總攬了朝廷大權,幹了許多壞事。康熙14歲時,名義上正式親政,可實際上鰲拜仍然控制著朝廷,把康熙置於傀儡地位。有一次,鰲拜和一個大臣發生爭執,鰲拜在朝堂上,就和皇帝大吵大鬧,後來竟然擼起袖子、伸出拳頭,脅迫康熙。康熙只好暫時忍耐。從那以後,康熙決心除掉這塊絆腳石。然而鰲拜是滿族貴族中有名的“勇士”武功極好,又手握大權,在朝中有一大幫黨羽,要扳倒鰲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康熙決定智取,假裝迷上了摔跤,他讓人找了十幾個身體強壯並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少年,天天在一起玩摔跤。有時鰲拜進宮辦事,看到小皇帝這樣貪玩,認為不會有什麼作為,就更加不把皇帝放在心上,做著獨攬大權的美夢。經過一年多的訓練,康熙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便在康熙八年五月的一天,召鰲拜來南書房講書,當時這裡是康熙讀書的地方。當鰲拜像往常一樣趾高氣揚的走進去時,突然擁上一幫少年,連拉帶絆把他按倒在地,鰲拜還以為這幫孩子在跟他開玩笑。當他被捆綁住後,康熙嚴厲的列舉了鰲拜的30條罪狀。考慮到鰲拜畢竟為清朝立下過汗馬功勞,宣佈將他終生監禁。不可一世的鰲拜後來死在獄中。這一年康熙皇帝才16歲。

乾清宮 是皇帝的寢宮,明朝的14位皇帝和清朝的順治,康熙兩位皇帝都曾在這裡居住,並在這裡批閱奏章、召見官員、接見外國使節。從清朝第五代皇帝雍正開始,將寢宮移到了養心殿。宮殿裡寶座的上方,懸掛著一塊牌匾,上面寫著“正大光明”四個大字。這塊匾是康熙皇帝臨摹順治皇帝的筆跡寫成的,在學多電視劇中出現過,可以說它是紫禁城中最重要的一塊匾,為什麼這麼說呢,有兩個理由:首先“正大光明”這四個字是清朝皇帝標榜的祖訓格言,製成扁懸掛在這裡,作為立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本準則。再者,它和清朝雍正皇帝創立的祕密建儲制度有關。儲是儲存的儲,建儲業叫立儲,就是確立皇位繼承人。我國曆代王朝,大都採取公開建儲的方式,立為太子的多是嫡長子,也就是皇后生的第一個兒子。可是皇帝的兒子一般都很少,不少皇子都做著皇帝夢,他們為此往往拉幫結夥、勾心鬥角,甚至發展為同胞骨肉互相殘殺,您看過電視劇《康熙王朝》嗎?劇中的康熙皇帝就因為建儲而遇到問題:他曾兩次立嫡長子胤礽為太子,又兩次把他廢掉。此後康熙便不再提太子的人選,直到他臨死之前,才下詔書,讓四子胤禎繼承皇位,這就是雍正皇帝。由於康熙朝的太子長期不定,而雍正即位又比較突然,所以民間就盛傳雍正是偷改了康熙皇帝的遺詔而登上皇帝寶座的。據說,康熙寫的是“傳位十四子”,雍正勾結負責傳召的故名大臣隆科多將“十”字上面加一橫,下面加意鉤,改稱了了“於”字,成為“傳位於四子”。事實果真如此嗎?據清史專家考證,這種傳說是靠不住的,因為清代這種傳位詔書要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這樣看來,雍正並不是靠篡改詔書登上皇位的。雍正皇帝即位後,吸取歷史教訓,決定將公開立太子的制度,該為祕密建儲。祕密建儲的做法是,皇帝在位時不公開確立太子,通過對皇子們的全面考查,選定皇位接班人,並祕密的將這個皇子的名字寫在兩份詔書上,一份由混各地隨身帶著,另一份裝在一個小盒子裡,密封好後,就放在這塊“正大光明”匾背後。當皇帝病危時或去世後,由朝廷重臣和王公貴族,一起把這兩份詔書取出來,對照無異後,即按照上面的名字公佈下一任皇帝。這種方法確實減少了皇子之間的爭鬥。雍正皇帝設立了這種祕密建儲制度後,他的兒子乾隆皇帝就是以這種方式登上皇位的。

交泰殿 是以做四方的亭式建築。這座宮殿上的彩畫圖案和其他宮殿的是有區別的。所繪彩畫是一對對飛翔鳳凰,而其他宮殿基本上都是一對對游龍。在封建社會,龍是皇帝的象徵,而鳳凰是皇后的象徵。皇后頭上戴的是鳳冠,穿的是鳳頭鞋,住的是鳳樓。說到這兒您是不是已經想到了交泰殿的用途,原來這交泰殿是宮內專門為皇后準備的正殿。在皇宮中,皇后的地位也是非常尊貴的。每年的一些重要節日,如元旦,還有千秋節,也就是皇后的生日,皇后就會端坐在交泰殿內的寶座上,接受宮內嬪妃以及一些高階官員大夫人的朝拜。殿內正上方懸掛的那張匾寫有“無為”二字。這兩個字很是耐人尋味,無為是古代的一種政治思想,講究清靜無為、清心寡慾,其實就是不要有太多的作為,凡是要順其自然。交泰殿雖然不大,裡面的陳設卻非常豐富。寶座兩旁有一些蒙著布的方架子頗引人注目。當年這些架子上放置著象徵皇權的大印,一共有25方,習慣上稱為二十五寶,這些都是乾隆皇帝親自選出來的。在殿的兩側,還有兩件大型計時器,東邊的叫“銅壺滴漏”,西邊的叫“大自銘鍾”。銅壺滴漏是中國古代傳統的計時器,大自銘鍾是吸收西方近代科學仿造的鐘表。

坤寧宮 是後三宮的最後一宮。我們知道後三宮中最前面的是乾清宮,從名字上看,按照中國傳統文化的解釋,這“坤寧”二字同乾清宮的“乾清”二字是非常對應的,“乾”指天,象徵著陽;“坤”指地,象徵著陰。“清”“寧”都是表示安定、和諧的意思。您該猜到坤寧宮的作用了吧!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那坤寧宮自然是皇后的寢宮了。在明朝,除了個別失寵的皇后外,其他皇后都住在這座宮殿內。清代,順治和康熙時期,皇后依然住在坤寧宮裡。到了雍正皇帝時,由於皇帝搬出乾清宮,皇后也就不再住坤寧宮了,於是對坤寧宮作了改建。從此,這座古老的宮殿在結構和功能上,都發生了有趣的變化。首先說,這座宮殿的正門不居中,而是偏向東邊,這是東北地區滿族的建築特色,再者說,坤寧宮的窗戶紙都糊在窗櫺的外面,過去人們說東北三大怪,其中就有這“窗戶紙糊在外”。在風沙大地區,這種把窗戶紙糊在密集的窗櫺外面的方法,既可以使窗戶紙不易被風颳破,還可以使窗櫺上不落灰塵。屋內的陳設,就更有特色了。大殿的西半部分較大,是薩滿教舉行祭神的場地。薩滿教是滿足的民族宗教,在東北地區非常流行,它是一個多神教,佛教中的釋迦牟尼、觀音菩薩,漢族民間祭拜的關雲長,以及山裡的虎、鹿、豬、熊,路邊的石頭、樹林等都是薩滿教的祭祀物件。坤寧宮東側是皇帝皇后大婚的洞房。按照禮儀,帝、後新婚,要這這裡住滿三天。三天之後,皇帝搬到養心殿,而皇后在東西六宮中中選擇一宮居住。洞房中的陳列室末代皇帝溥儀和他的“皇后”婉容大婚的原狀。洞房的牆上塗著紅漆,地上鋪著紅地毯,到處都是紅色,在洞房的門口和東側過道的木影壁上,各有一個大紅底金色雙喜字,寓意著“開門見喜”。靠窗戶的大炕,是皇帝和皇后因交杯酒、唱交祝歌的地方。屋內靠西北牆的地方擺有皇帝和皇后的龍鳳喜床。

坤寧門 是御花園的入口。到了這裡,古柏老槐撲面而來,有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御花園的面積並不大,它東西長130多米,南北寬90米,總面積不超過12019平方米。但古代的工匠們就利用這一方小小得天地,安排了各類建築20多座、古樹160株,還有兩座假山、兩方水池及散佈其間的大量奇花異石,使御花園顯得格外典雅、幽靜,幽賞起來,美不勝收。

御花園

欽安殿 走進天一門,在欽安殿的前面,您能看到兩棵長的很奇特的柏樹。這兩棵樹的根和主幹彼此獨立,但從樹杈上就相依相偎,難分彼此了。人們稱它為“連理樹”、“連理枝”。古代人把這種連理枝又叫“合歡樹”、“夫妻樹”。其實它們不是天然形成的,在它們很小的時候,園藝工匠就將它們擰到了一起,最後長成了這個樣子。您知道嗎,欽安殿是整個故宮中最古老的建築,它是從明代儲存下來的,距現在已經有580多年的歷史了。明清兩朝都在這裡供奉玄武大帝。玄武大帝也叫真武大帝,是水神。皇宮都是木結構的房子,非常怕火,過去由於沒有避雷針,曾多次著火。特別是太和殿,因為最高大,更容易遭受雷擊,自明初建成以來,曾經發生五次較大的火災。所以封建帝王們特意在宮中專門找一個宮殿供奉水神,祈求保佑皇宮的安全。而且,這連理枝前的門叫天一門,門的名字也跟水有關係。《易經》上說“天一生水”,水是滅火的,於是起這個名字,用水鎮火,圖個吉利。我們都知道,浙江寧波有一座明代的藏書樓叫“天一閣”,也是取這個意思。當然,這些都是一種心理上的安慰罷了。

養性齋 是座凹字形的兩層樓閣式建築。它的外牆倚著御花園的牆壁,海棠樹、太湖石環繞周圍,環境很優雅,在這兒居住一定很舒服。誰在這兒住過呢?他就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英文老師。這位英文老師是蘇格蘭人,中文名字叫莊士敦。他是一箇中國通,中國話也講的非常流利。在電影《末代皇帝》中,就有這位英文教師的鏡頭。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寫道,自己唸書厭煩的時候,莊士敦能循循善誘,“講些山南海北、古今中外的掌故。”他稱讚莊士敦是自己的又一個靈魂。因此,溥儀特意把這養性齋,賞賜給莊士敦當書房兼臥室。當然,溥儀學習英文就業在這裡了。

堆秀山,它是用江蘇太湖流域的“太湖石”人工堆砌成的。太湖石是在太湖裡被湖水多次沖刷而形成的奇形怪狀的石頭。要細算起來,這堆秀山“太湖石”的歷史比整個皇宮都古老,聽我們講講吧。在北宋的都城開封,過去由一座山叫“艮嶽”,就是用太湖石堆成的。可是建好後不久,北宋就被金朝滅亡了,艮嶽山也毀了。等到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時,就把這些石頭運到這兒,堆成了我們眼前的堆秀山。所以這些太湖石有近102019年的歷史了。在山腳下,正中有一個門洞,在門洞的東西兩側各有一座人工噴泉。那時候故宮裡沒有自來水管道,這噴泉是怎麼設計的呢?工匠們在半山腰兩側各設一口蓄水的大缸,通過水道,產生壓力,使水從下面的龍嘴裡噴出。而噴泉造型是用石頭雕刻的一條蛟龍,盤踞在石座上面。噴泉整體造型和諧美觀,使皇帝的遊玩別有情趣。堆秀山山上有一座小亭子“御景亭”。那兒是御花園的最高點,每年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九九重陽節,皇帝會帶著后妃們,在亭內登高賞月、飲酒作詩。

絳雪軒 為5間房的建築。這個“絳”字是紅色的意思。可我們都知道,雪是白的,那麼,絳雪豈不成了紅色的雪嗎?其實,當年這裡種著5棵海棠樹。一陣微風吹來,白中透紅的海棠花瓣紛紛飄落,地面上就像下了一層紅色的雪,乾隆皇帝為此作詩“暇日高軒成小立,東風絳雪未酣霏”,來讚美當時的景色,所以取名叫絳雪軒。絳雪軒對面的花壇,豎著一塊枯木。但您仔細想想,如果這是塊木頭,常年的風吹日晒雨淋,早就腐爛了。其實,這是一塊木頭的化石,叫木變石。這木變石是怎麼形成的呢?據記載,東北的松木沉入松花江,經常年累月,變成石頭,就是木變石了。一般的木變石都比較小,可是我們看這塊石頭,有一米多高,就十分難得了。這塊石頭是黑龍江的一個大將軍,進獻給乾隆皇帝的,乾隆得到石頭後,非常高興,詩興大發,題詩一首,刻在石頭上。

延暉閣 為二層閣樓。您可千萬不要小看這閣樓,清朝的選秀女就是在這裡進行的,每三年選一次,滿、蒙、漢八旗官員的女兒凡是13歲到17歲的都要參選,只有到17歲仍未被選上的才可以自由婚嫁。選秀女的時候,候選的女孩子們先由太監從神武門領到這御花園北門外等候。選時一到,再將那些女孩子引到這延暉閣前站好,讓坐在閣裡的皇帝、皇太后挑選。被選中的秀女,或成為皇帝的嬪妃,或指配給皇子皇孫和皇家宗室的子弟。您知道嗎?慈禧就是17歲時在這裡被選入宮的。好,延暉閣講到這裡。我現在問您一個問題,您看過電視劇《還珠格格》嗎?那裡面的格格門住的地方叫什麼來著?沒錯,淑芳齋!在延暉閣西北邊有一個小屋簷,倚著紅牆,那裡面就是淑芳齋了。它位於西六宮最北處,目前還沒有公開開放。我所以要講一家,是為了消除一個誤會,實際上這淑芳齋並不是拍《還珠格格》時的場景,也不是格格居住的地方,電視劇只是借用了這個名字。在清朝的時候,淑芳齋是皇帝和后妃們看戲的場所。紫禁城內共有5個戲臺,淑芳齋裡就有兩個,梅蘭芳、楊小樓等人都在這裡演過戲

故宮天壇導遊詞 篇8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馬桶旅遊社的著名導遊——刷子,大家可以叫我刷導。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文化遺產地是北京故宮風景名勝區。

請大家聽我說,北京故宮位於北京市區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建築最雄偉且儲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和建築群。曾有24位皇帝在此登基,執掌朝政。請大家細細遊賞,我們在太和殿集合。

接下來,我要介紹這個非常有名得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他是故宮內最大的宮殿建築物,是明,清皇帝召見文武百官,發號施令,舉行慶典的地方。

另外,在遊覽時要注意不要亂丟垃圾,亂塗亂畫,還要注意安全。。。。。。最後,祝你們旅途愉快,我們11點在原地集合。

故宮天壇導遊詞 篇9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遊——楊逸洲。今天,我將帶你們去聞名中外的紫禁城(故宮)遊覽,請大家不要掉隊。上車吧,祝大家旅途愉快!

大家看見那一排排的宮殿了嗎?那就是紫禁城。紫禁城建於明永樂四年,也就是1420xx年,永樂十八年(1420xx年)落成。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紫禁城東西寬750米,南北長960米,總面積約72萬多平方米,現存宮殿8700多間。

讓我們進入紫禁城吧。看見了嗎?那是午門,是用於舉行重要典禮的場所:戰爭凱旋時,在此舉行受俘禮;清代每年十月七年級,在此舉行朔典禮,向全國頒發次年的歷年;立春之日,京師大興、宛平兩縣的縣令,將象徵春耕的春牛、春山進獻給當朝皇帝。午門的那三個主門洞,中間的門洞是專供皇帝出入的御門洞。旁邊兩個門洞是由文武大臣、宗室王公出入的。

穿過午門,那幾座建在內金水河上的漢白玉石橋,都看見了吧?那便是金水橋,橋上雕刻著幾十條生動的蟠龍。和午門的道理一樣,中間的橋叫作御路橋,也是專供皇帝通過的。正前方,便是太和門。看見太和門前陳放著的兩隻青銅獅子了嗎?不錯,此為明代遺物,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青銅獅子。它們成雙成對,左雄右雌,雄獅踏繡球,象徵權利,代表寰宇一統;雌獅逗小獅,寓意子孫昌盛。

好了,讓我們繼續向前參觀。瞧,那就是太和殿。它總佔地面積達2377平方米,總高度35.05米。看到太和殿的正脊兩端了嗎?都裝飾有仿神獸的龍形大吻。它張口吞脊,尾部上卷,背插露出劍柄的寶劍,然後鎖以鐵鏈。古代建築師將它安置在屋上正脊處,的確降低了大殿遭遇雷擊的機率。當然這不是神物顯靈,而是因為鎖著金屬鏈條,幾乎與現代避雷針存在異曲同工之妙!

故宮天壇導遊詞 篇10

世界各地的遊客們,你們好!歡迎來到北京故宮,下面我就帶大家去遊賞一番吧。

故宮的正門是午門。午門從正面看有三個門洞,可是走進去轉過頭再看,卻成了五個門洞,這就叫做“明三暗五”。

進了午門,就看見五座橋,叫金水橋,中間的最寬,是專門給皇帝用的。金水橋的前面是太和門,過了太和門,就是太和殿了。太和殿大門口有兩隻很大的銅獅子,裡面有皇帝的寶座。

太和殿後面是中和殿和保和殿,都是皇帝辦公的地方。

過了一道紅牆,就進入了生活區,有皇帝住的乾清宮、皇后住的坤寧宮,最後是御花園,裡面有很多很多的松樹和柏樹,還有一種樹叫龍爪槐,長得像龍的爪子一樣,非常好看。在御花園裡還有一座山叫堆秀山,是用米湯、雞蛋清把石頭粘在一起堆成的,十分堅固。

故宮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遊賞。

故宮天壇導遊詞 篇11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故宮,很高興能為大家服務,我是本次大家旅程的導遊韓一銘,大家叫我韓導就行。今天由我陪同大家共度這段美好的時光。

現在,大家已經乘車來到了位於北京市中心的故宮。這裡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現在是故宮博物館。故宮整個建築金碧輝煌,莊嚴絢麗,無論是平面佈局、立體效果還是形式上的雄偉堂皇,都堪稱無與倫比的傑作。

我們先來觀看故宮的中軸吧!這條中軸在北京城的中軸線上。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在中軸宮殿的兩旁,還分佈著許多殿宇,也都巨集偉華麗。

參觀完了中軸線,就要去藝術珍品館啦!故宮的一些宮殿中建立了綜合性的歷史藝術館、繪畫館、分類的陶瓷館、青銅器館、明清工藝美術館、銘刻館、玩具館、文房四寶館、珍寶館、鐘錶館和清代宮廷典章文物展覽等,收藏有大量的古代藝術珍品。據統計,有102653件,其中很多文物都是絕無僅有的無價之寶。

故宮的四個城角上,每個角都有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有一個關於角樓的傳說。有一天,永樂皇帝讓大臣們在故宮的四個犄角上修建一座九樑十柱七十二條脊,這可把大臣們給難住了。有一天,一位木匠見了一個裝蟈蟈的籠子,覺著籠子非常奇怪,就走過去看了看,一數,這正是九樑十柱七十二條脊!木匠立刻交給了大臣。從此,就留下了這樣的角樓。

各位遊客,我們今天的遊覽馬上就要結束了,對我今天的講解,歡迎您提出意見和建議,我深表感謝。最後,祝大家玩得開心!謝謝

故宮天壇導遊詞 篇12

各位大家好,我是四年級二班的小導遊,郭劍飛。今天我帶領大家參觀北京故宮。

故宮有兩個名字,除了故宮以外,還叫紫禁城。它位於北京市中心,東西寬750米,南北長960米,面積達72萬平方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物。咱們數一數,故宮的一共有多少間?你一定數不過來吧?故宮一共有9999間半的房間呢?故宮有許多的殿,比如太和殿、中和殿、乾清門、養心殿等。這裡是保和殿,大家向上看,保和殿為重簷歇山頂面闊九間。在原來是舉行冊立皇后、皇太子等大典時皇上更衣的地方。大家一定看到我的手指的那一座樓吧?那就是坤寧宮。在明朝,坤寧宮是皇后住的地方。出坤寧宮北行,我們來到的是御花園。它的門於東西六宮相通。這御花園規模巨集大,長130米,寬90米。主要建築欽安殿正處在中軸線上。清代改為了寺廟。這裡的大石堆是疊山堆秀,在那時是帝后嬪妃重陽登高的地方。

這次的參觀結束了,參觀完了故宮,大家一定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吧!讓我們一起保護它吧!

故宮天壇導遊詞 篇13

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來到“世界遺產”——北京故宮。今天能當大家的導遊我感到十分榮幸,我將竭誠為大家服務,讓大家度過美好的故宮之旅。

各位朋友,這裡就是故宮的正門,叫午門,意思是正午的太陽光芒四射。各位請看!在10米高的城牆上聳立著五座崇樓,樓頂飛簷翅起,從上面看就象五隻展翅欲飛的鳳凰,故午門又稱五鳳樓。它建成於公元1420xx年,位於端門之北,雄偉壯觀。

故宮第一進院落,就在我們面前,是五座漢白玉石橋,它們象徵五德,即仁、義、禮、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質為一身的意思。金水橋下是內金水河,跨過金水橋就來到了太和門廣場,這裡就是明代皇帝御門聽政時百官待駕的地方。

聽完了一以上那些介紹,你應該對北京故宮有些瞭解了吧!可能你還不知道吧,連皇帝的住所都是那麼井井有條!

遊客們,我謝謝你們來到故宮,故宮是中國的,也是全人類的,讓我們共同愛惜她,享受她,一睹她雄偉壯麗的景色!

關於故宮的導遊詞400字範文3:

遊客們,大家好!我們要遊覽的是聞名中外的古代建築——故宮

故宮位於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的五大宮之一,也稱為“紫禁城。”這裡本有過二十多位皇帝,第一位是明朝的朱棣皇帝,最後一位是溥儀皇帝。

故宮是中國最完整的古老建築,有一條中軸,貫通著整個故宮,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在這條中軸線上。三大殿分別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們位於故宮前方。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面積約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中面積最大的一座宮殿。太和殿的後面就是中和殿,中和殿高有29米,內部是一個正方形。保和殿位於太和殿與中和殿之後,保和殿高27米,內部是一個長方形,到乾隆時代後,這裡就成為了一個考試的地區。

後三宮分別是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乾清宮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坤寧宮是皇后居住的地方。交泰殿並不是住的,它也是一座宮殿,只不過是和乾清之、坤寧宮在一起,所以被稱為後三宮。

御花園很大,佔地面積是120xx平方米,佔了故宮的四分之一,它附近有慈寧宮花園,建福花園和寧壽花園。在這幾座花園中,御花園是最大的。

故宮很美,但遊人會把食物的包裝袋或者其它垃圾隨手扔到地上,使故宮的環境變差,我們應該要好好地保護這美麗的古代建築。

故宮天壇導遊詞 篇14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北京故宮,我叫王。非常榮幸能為大家提供服務,希望在我的陪伴下,能讓您度過愉快的一天。現在讓我們一起去領略世界遺產--北京故宮。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它始建於明永樂四年(公元1460年),共有24位皇帝先後在此登基。紫禁城佔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

我們現在站的位置是故宮的太和殿。故宮裡最吸引人的建築是三大殿和三大宮。故宮三大殿: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築,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故宮三大宮:乾清宮、慈寧宮、坤寧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和帝后及其年幼子女居住的地方。大家遊覽故宮應注意,一是欣賞豐富多彩的建築藝術;二是觀賞陳列於室內的珍貴的文物。它標誌著我們祖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

現在大家可以自由參觀,一定要注意保持故宮環境衛生,一小時後在故宮後門集合,請準時哦!

故宮天壇導遊詞 篇15

請大家快跟我來,這就是故宮的入口,也就是午門,最中間的一個門是皇帝走的,它左右兩邊的門是朝廷官員走的,最邊上的兩個門是地方官僚、學士以及百姓走的。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太和殿,大家可以看到藍色金字的大匾,上面刻著“太和殿”三個字。太和殿是故宮的一個較大的殿,太和殿、中和殿以及保和殿都是從清朝“改名換姓”來的,具有很大的歷史價值,不乏古味。大家可以看見中和殿和太和殿的通道欄杆上有好些石頭雕刻的小獅子,你們知道這是幹什麼用的嗎?告訴你們吧,是用來排水的。雨流到城牆頂上的低窪處,流進地上的小孔,經過管道的疏導,就能運到排水口處。其實中和殿和太和殿的整體結構差不多,只不過小了點。作文

現在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保和殿,誰知道它是幹什麼的?哦,這位外國遊客真聰明,連中國的名勝古蹟都瞭解的清清楚楚。對了,這就是皇帝用來朝拜神靈的地方,門口的丹頂鶴和大香爐也是幹這個用的。說到這裡,我要提兩個小問題:丹頂鶴是用什麼鑄成的,大香爐又是用什麼做成的,請大家好好思考一下。好了,我就不再賣關子了,丹頂鶴是用鐵鑄成的,而大香爐則是用銅做成的。大家可千萬不要摸它們,本來它們就已經老化了,您要是再動它們,它們就會被損壞了。

好,今天對於故宮三大殿的解說就到這裡,明天我接著給大家介紹故宮的其他地方。

故宮天壇導遊詞 篇16

各位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故宮,我是來自河南油田的王導遊,下面的時間就由我帶大家去細細遊賞美麗的故宮。

故宮是世界上儲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古代木構架宮殿建築群。看,這是故宮朝南的正門,叫做午門。午門的下面有五個拱門,正中間的門只有皇帝才能出入,即使地位很高的大臣,也只能使用兩端的小門,地方上的諸侯只能使用兩端最小的小門,一般的百姓連靠近故宮都不行,但是現在誰都可以進啦!

瞧!這個建築叫太和門。是故宮裡最大的木製大門。在這兒放著一對獅子,它強悍、威武、高大,代表著皇帝的威嚴。

正前面的大殿叫太和殿,是故宮內最大的建築物,並且是過去北京城最高的建築物,你們覺得它高嗎?是的,它現在一點也不高,因為北京發展很快,高的建築物比比皆是。

好了,我的講解告一段落,大家自由遊覽,30分鐘後在這兒集合。

故宮天壇導遊詞 篇17

大家好,我是北京旅行社的導遊,名叫成思瑤,歡迎來自濟南的朋友來到北京參觀故宮,我會陪同大家一起遊覽故宮,大家在參觀的過程中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問我。

故宮建於公元1406年,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63米,面積約723600平方米,大小院子有90多座,房屋有980多座,共計7078間。故宮的前半部分建築形象是嚴肅、莊嚴、壯麗、雄偉的,以象徵皇上的至高無上。後半部分叫內廷,則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多事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

現在我們馬上就到乾清宮了。乾清宮是內廷的正殿,高20米,殿的正中央有寶座,內有“正大光明”匾,兩頭有暖閣。清康熙前此處為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處。清雍正後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仍在此處批閱奏摺、選派官吏和召見下臣。請大家注意,在解散之後,不要隨便觸控這些古老的文物,以防破損。

下面我們要去御花園,請大家排好隊。

御花園裡有高聳的松柏,珍貴的花木、山石和亭閣。御花園原名叫宮後苑,佔地11000多平方米,有建築20餘處。以欽安殿為中心,園林建築採用主次相輔、左右對稱的格局,佈局緊湊,古典富麗,可以說是儲存的古亭中最為華麗的花園了。注意事項:如果大家有垃圾,請及時扔到垃圾箱裡,不要丟在故宮裡。

謝謝大家今天的參觀,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