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有關黨的故事(通用6篇)

欄目: 入黨程式 / 釋出於: / 人氣:2.44W

有關黨的故事 篇1

我看過許多關於共產黨人的故事,其中一本名叫<<真正的共產黨人我的回憶>>,這本書講的是共產黨員韓慧如夫婦的故事,她曾擔任我校的校長。讀了她的故事以後,我感到心潮澎湃,思緒萬千,久久不能平靜。

有關黨的故事(通用6篇)

韓慧如同志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裡,她每天要做很多的家務,為了學習,她經常在半夜起來偷偷地點著油燈學習。長大以後,她看到自己的國家被日本人侵略,自己的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她和丈夫非常憤怒,便加入了共產黨。她們夫婦為了使共產黨員可以更快獲得敵人的情報,一直戰鬥在黨的隱蔽戰線下進行著艱苦章絕的工作

有一次,她和丈夫在輸送情報的時候被敵人發覺後,而被捕。在監獄裡,敵人使用各種嚴行拷打來對付她和丈夫,想從她們口中獲得一絲情報,但是根本沒有成功。她的丈夫每咳嗽一聲,吐出的痰裡都帶有血,原來他的肺已經被敵人用辣椒水給灌傷了。最後,她的丈夫為了使革命早日勝利,被敵人殘忍地殺害了。當她知道丈夫犧牲後,她強忍著疼痛,和其她的同志在牢裡和敵人地奮鬥,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在她們長久地戰鬥下革命終於勝利了。

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這些都是用烈士們的鮮血給換來的確!烈士的鮮血不可以白流,我們應該要永遠紀念他們,不可以忘記過去的歷史,應該要代代相傳!

有關黨的故事 篇2

張萬一,男,現年65歲,中共黨員,一九六二年參加村的工作,歷任果瓦鄉大寨村會計、大隊長和黨支部書記,三十多年如一日,兢兢業業,無私奉獻,深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愛戴和領導賞識。由於工作能力強,1988年被選為大寨村黨支部書記,作為農民的父母官,共產黨選擇的一員,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自己的崗位上辛勤地耕耘著。

早在20xx年前,大寨村黨支部的戰鬥力弱,黨員紀律鬆懈,制度不健全,辦公場所和活動陣地幾乎沒有,張萬一同志上任黨支部書記後,診斷結症,對症下藥。多次向鄉黨委、政府彙報,得到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一是投入6.5萬元,按高標準,多功能的要求新修了黨支部辦公室和黨員活動室,確保支部成員辦公有場所,黨員活動有陣地。二是健全和完善以黨支部為中心的村級配套組織,充分發揮支部委員會、團支部、婦代會職能作用。三是堅持黨員“三會一課”制度,加強黨支部幹部學習教育,帶頭學習,宣傳黨的方針和政策,切實提高黨員素質,採取各種辦法把黨員的思想統一起來,堅定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達小康的信念。四是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並付諸實踐,真正實現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辦事,每季度村務公開一次,每年召開二次以上村民大會,接受群眾監督,把鄉黨委、政府安排的各項工作列入支

部議事日程,與經濟工作捆在一起,制定制度工作責任狀,年終根據驗收考核結果,與支委工資待遇掛鉤。五是教育農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科學養畜,改變落後生產方式,增加科技含量,六是實施黨員結對幫扶,實行黨員聯絡貧困制度,經黨員幫助脫貧28戶。

經過幾十年來支部的共同努力,大寨村班子團結,配套組織執行良好,各項制度健全,農民思想解放,思路開闊,為大寨村各項工作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的氛圍,打下了堅定的基礎。由於狠抓班子建設,連續三年大寨村被縣評為先進黨支部和十佳黨支部,連續兩屆選為縣人大代表,連續四屆選為鄉黨代表,鄉人大代表,曾被縣、鄉多次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工作者。

他常說,我覺得,作為支部書記,只為群眾解決難題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帶領群眾致富,讓群眾過上好日子。為增加村民收入,他和支部一班人,經過廣泛調查反覆研究,根據本村的實際情況,確立了“改善生產條件,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勞務輸出”的發展思路。

為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他積極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努力工作,按時保質保量完成鄉黨委、政府安排的各項工作指標任務,爭取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協調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1996年慈善基金會投資7萬元,政府投資5萬元,共12萬元新修了我村希望國小。1997年組織群眾投工投勞,集資架設全村6個村民組生產生活用電裝置,實現了戶戶通電。

大寨村是一個吃水特別困難的村,氣候連續幹上15天以上,村民就要到5公里遠的小河溝去人背馬馱運水吃,連續幹上一個月,全村村民每戶人家就有一個人在水溝邊等水,村黨支部又把解決群眾吃水提上議事日程。當時村裡的吃水井由於年代久遠,出水量嚴重不足,再加上群眾居住不集中,全村1000多村民吃水成了大問題,他看在眼裡,急在心上,通過測算,要解決吃水難的問題,安裝自來水需要10萬元以上,資金成了難題,為籌措資金,他幾次召開支部會議商議籌資方案,幾次召叢集眾會議,徵求群眾意見和建議,通過多方做思想工作,由群眾集資投工投勞,苦戰兩個多月,群眾說,這都是全體村民在支部的正確領導下帶來的福啊。

離職不離崗,20xx年從村支部書記退下來後,雖然不在職,但真是離職不離崗,一是積極參加過組織生活,純潔的思想和黨性根本沒有退化,隨時給新上任的支書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為本村的大事小事出主意,想辦法,謀發展,他曾經在支部的民主生活上說過:“只要能動一天,我就做到離職不離崗,一是大力支援好當地黨委、政府的各項工作,二是當好支部的參謀和助手,樹立好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一輩子當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

有關黨的故事 篇3

紅心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紅星是咱工農的心,黨的光輝照萬代„„”這首歌你們一定不生疏吧?它就是《紅星歌》!

“黨的光輝照萬代”這句話說得多好呀!黨就像陽光,我們是花朵,陽光照耀著花朵,讓我們茁壯成長;黨是溫暖的港灣,我們就是無數停靠著的小船;黨是湛藍的天空,我們是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的鳥兒;黨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我們就是大海中快樂嬉戲的小魚,黨無時無刻不照耀著我們。 國小時,我們光榮地加入了少先隊,成為一名少先隊員,戴上鮮豔的紅領巾,在五星紅旗面前,敬上一個神氣的隊禮,多麼興奮呀!中學,我們加入共青團,長大了,我們就能入黨,當上一名真正的黨員了!

現在,我們在黨的關懷下努力地學習,老師,校長,無微不至地關心著每一個同學。每一節課,老師都認真地給我們上,讓我們汲取更多的知識。老師還給予我們很多的實踐機會,讓我們當升旗手、護旗手,甚至做小主持人,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鍛鍊我們的機會,讓我們的自信心不斷增強。原本我是十分膽小的,但是自從我當過護旗手、做過主持人之後,我就漸漸變得膽大起來了,也對自己充滿了自信! 現在的課本,都是國家免費提供的,每本書上,都印有“努力學習,回報祖國”八個大字,就是希望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是呀,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不要辜負了祖國、黨對我們的期望,想到這裡,我又情不自禁地唱了起來:“紅心閃閃,放光彩。”

有關黨的故事 篇4

張萬一,男,現年65歲,中共黨員,一九六二年參加村的工作,歷任果瓦鄉大寨村會計、大隊長和黨支部書記,三十多年如一日,兢兢業業,無私奉獻,深得廣大人民群眾的愛戴和領導賞識。由於工作能力強,1988年被選為大寨村黨支部書記,作為農民的父母官,共產黨選擇的一員,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自己的崗位上辛勤地耕耘著。

早在20xx年前,大寨村黨支部的戰鬥力弱,黨員紀律鬆懈,制度不健全,辦公場所和活動陣地幾乎沒有,張萬一同志上任黨支部書記後,診斷結症,對症下藥。多次向鄉黨委、政府彙報,得到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一是投入6.5萬元,按高標準,多功能的要求新修了黨支部辦公室和黨員活動室,確保支部成員辦公有場所,黨員活動有陣地。二是健全和完善以黨支部為中心的村級配套組織,充分發揮支部委員會、團支部、婦代會職能作用。三是堅持黨員“三會一課”制度,加強黨支部幹部學習教育,帶頭學習,宣傳黨的方針和政策,切實提高黨員素質,採取各種辦法把黨員的思想統一起來,堅定帶領群眾脫貧致富達小康的信念。四是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並付諸實踐,真正實現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辦事,每季度村務公開一次,每年召開二次以上村民大會,接受群眾監督,把鄉黨委、政府安排的各項工作列入支

部議事日程,與經濟工作捆在一起,制定制度工作責任狀,年終根據驗收考核結果,與支委工資待遇掛鉤。五是教育農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科學養畜,改變落後生產方式,增加科技含量,六是實施黨員結對幫扶,實行黨員聯絡貧困制度,經黨員幫助脫貧28戶。

經過幾十年來支部的共同努力,大寨村班子團結,配套組織執行良好,各項制度健全,農民思想解放,思路開闊,為大寨村各項工作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的氛圍,打下了堅定的基礎。由於狠抓班子建設,連續三年大寨村被縣評為先進黨支部和十佳黨支部,連續兩屆選為縣人大代表,連續四屆選為鄉黨代表,鄉人大代表,曾被縣、鄉多次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工作者。

他常說,我覺得,作為支部書記,只為群眾解決難題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帶領群眾致富,讓群眾過上好日子。為增加村民收入,他和支部一班人,經過廣泛調查反覆研究,根據本村的實際情況,確立了“改善生產條件,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勞務輸出”的發展思路。

為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他積極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努力工作,按時保質保量完成鄉黨委、政府安排的各項工作指標任務,爭取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協調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1996年慈善基金會投資7萬元,政府投資5萬元,共12萬元新修了我村希望國小。1997年組織群眾投工投勞,集資架設全村6個村民組生產生活用電裝置,實現了戶戶通電。

大寨村是一個吃水特別困難的村,氣候連續幹上15天以上,村民就要到5公里遠的小河溝去人背馬馱運水吃,連續幹上一個月,全村村民每戶人家就有一個人在水溝邊等水,村黨支部又把解決群眾吃水提上議事日程。當時村裡的吃水井由於年代久遠,出水量嚴重不足,再加上群眾居住不集中,全村1000多村民吃水成了大問題,他看在眼裡,急在心上,通過測算,要解決吃水難的問題,安裝自來水需要10萬元以上,資金成了難題,為籌措資金,他幾次召開支部會議商議籌資方案,幾次召叢集眾會議,徵求群眾意見和建議,通過多方做思想工作,由群眾集資投工投勞,苦戰兩個多月,群眾說,這都是全體村民在支部的正確領導下帶來的福啊。

離職不離崗,20xx年從村支部書記退下來後,雖然不在職,但真是離職不離崗,一是積極參加過組織生活,純潔的思想和黨性根本沒有退化,隨時給新上任的支書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為本村的大事小事出主意,想辦法,謀發展,他曾經在支部的民主生活上說過:“只要能動一天,我就做到離職不離崗,一是大力支援好當地黨委、政府的各項工作,二是當好支部的參謀和助手,樹立好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一輩子當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

有關黨的故事 篇5

1.詹天佑為國不計名與利: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讚歎。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讚。

2、華羅庚毅然回國: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裡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3、鄭成功收復臺灣:早在1620xx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中國臺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中國臺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鬥爭。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鬥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中國臺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中國臺灣。中國臺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4、愛國英雄楊靖宇: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裡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鬥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5、華羅庚回國:1950年,數學家華羅庚放棄在美國的終身教授職務,奔向祖國。歸途中,他寫了一封致留美學生的公開信,其中說:“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鬥。”回國後,華羅庚進行應用數學的研究,足跡遍佈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稱為“人民的數學家”。

有關黨的故事 篇6

一段記憶一行不屈一種成長, 全都詮釋在鐮刀與錘頭的光輝下。 在硝煙瀰漫的戰爭年代,共產黨員衝鋒在前、退卻在後,拋頭顱、灑熱血,英勇戰鬥、不怕犧牲;在熱火朝天的建設年代,共產黨員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舍小家、顧大家,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在激情奔湧的改革開放新時代,共產黨員奉獻在前、名利在後,爭先進、創一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雷鋒、焦裕祿、鄭培民、牛玉儒„„一個個廣為人知的名字,他們的形象在人民群眾心中樹起了一面旗幟,一座豐碑,一首永遠吟唱不息的讚歌。在我們黨的奮鬥歷程中,像他們這樣的優秀黨員和先進模範人物數不勝數。雖然他們生活的時代不同,具體的先進事蹟不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他們都具有一種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和偉大情懷。

當時間的腳步將我們帶入21世紀,在這個嶄新的時代裡,我們的祖國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大潮的湧動下,已經走上了繁榮昌盛的強國大道。

作為出生在新中國的這一代中國人,雖然我們無法去真實地感受革命前輩拋頭顱灑熱血的赤誠,也無法體會解放前後的新舊中國那鮮明的對比。但這是否就決定了,我們這一代人將無法看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力量了呢?對此,我的回答是:不。

是的,在和平年代,在經濟發展的時代,在帶領中國人民奔向小康、引領中國走向強國之夢的今天,我們的每一名共產黨員,依然站在了時代的潮頭。

當東方吐出第一縷新世紀的曙光,當“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時代春潮在神州大地再度澎湃奔湧、舒捲迴旋,當“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勁風吹遍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當油田上下到處洋溢著改革發展穩定的鮮活氣息,我們油田——8萬多名共產黨員,恪守著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錚錚誓言,用他們磐石一般的信念,鋼鐵一樣的臂膀,擔負起的發展重任。

勞模、公司高階技師、優秀共產黨員,原先只是國中畢業,為了彌補“先天不足”,他常常以勤自勉,以鑽自慰,在數十本厚厚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數千口各類探井、開發井的資料和資料。憑著一股子鑽勁和韌性,他熟練掌握了石油地質、綜合錄井技術,成為油田內部響噹噹的專家。人們都說張書同成功了,但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時刻銘記群眾信任與關注的目光,時刻不忘在莊嚴的黨旗下宣誓的那一刻„„雖然他已年過半百,眼睛不如以前明亮,身軀不如以前挺拔,但他滿腔熱忱,赤誠一片。油田重點探井的井場上總是閃現他的身影,攻堅破難的過程中總有他無私的奉獻,卡層把關,隨鑽對比,現場決策,昂揚鬥志絲毫不減當年。 為了卡準井膏巖下的礫岩體,他在井上一住就是20多天。他不分晝夜,吃住在井場,盯在井口,不顧疲勞,忘記病痛,圓滿完成了施工任務。當他從井上回來,在辦公室坐了一會起身離開後,同事們發現他的座位溼了一大片,而他自己絲毫不覺,原來是他的糖尿病在疲勞過度的情況下又犯了。

“梅花香自苦寒來”,工作30年來,練成功地解決了剖面解釋符合率低、油氣顯示發現難、地下構造情況判斷不準確等大小技術難題30餘個,先後捧回局級以上優秀成果15個,創經濟效益1600餘萬元。

預備黨員,是名大學剛畢業的年輕小夥子。XX年6月份,公司運往亞塞拜然專案部的3個車皮、3個大件、上千個品種、近30多噸裝置及工作生活物資,陸續到達巴庫火車站。此時正是亞塞拜然最炎熱的季節,最高氣溫達到45度,人站在外面不動都會汗流浹背。為了減少押車費用,積極配合油田亞塞拜然專案部,認真做好裝置清關、裝置裝卸運輸等大量繁重的體力工作。每天工作近12個小時。為了避免身體出現虛脫,他每天都帶上一大塑料桶水,光水一天就能喝掉30多斤。20天的高強度勞動,苗田的臉上晒爆了好幾層皮,體重減輕了10多斤。在場的亞塞拜然工作人員看到這一情景,驚訝地說:“老闆每天給多少錢,我們就幹多少活,你這樣不計報酬的工作,我真是佩服你”。可是,他被晒得黑黝黝的臉頰分明帶著自豪和驕傲,掛滿額頭的汗花閃爍出耀燦的光芒,這是共產黨人的特有風姿,這是凝聚力量、奮發有為,實現“三大目標”的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