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讀後感作文:《喧譁與騷動》讀後感900字大綱

欄目: 國中生讀後感 / 釋出於: / 人氣:2.97W

特別說明:在讀書的過程總直到寫這篇讀後感的時候,我都將傑生和昆丁兩個人物弄混了,我以為昆丁是傑生,而傑生是昆丁。所以你讀讀後感的時候會發現人物名稱上的嚴重錯誤。

讀後感作文:《喧譁與騷動》讀後感900字大綱

這個錯誤我現在不打算去修正了,當初讀的時候暈暈乎乎,就讓這股勁兒貫穿始終吧。暈,但真實!

意識流過腦海,順手抓一把上來。這句話,是我高中意識流系列週記的題記。那時候,習慣於將每一次印象深刻的胡思亂想都一筆一劃的記錄下來,反覆閱讀,細細回味,並樂此不疲。而今天翻看週記本,重讀那所謂的“意識流”週記,不禁啞然失笑,有些不過是人物、場景和事件幻想得比較具體的故事,有些則是相對於彼時較為深邃的思想的沉澱。與此刻我手中的《喧譁與騷動》所不同的是,我刻意地記錄思想起伏,刻意地細緻描述思緒的片段,而在福克納筆下,無論班吉還是傑生,他們的思想與現實生活的任何碰撞都被毫無保留地展現在微黃的紙張之上,太精確太詳盡,以至於我深感班吉部分雜亂無章,傑生部分拖沓冗長,最終沒有讀完便放下書,揉揉酸澀的眼睛,拍拍緊繃的雙頰。

班吉天生智障,或者說是一個可憐的痴呆兒,他腦海中流淌的意識,純粹而簡單,相對於之後傑生的描述,可以說較為粗獷。因為即使班吉能夠寫作,水平也不會多麼高明,至多是看到什麼寫什麼,想到哪天的事便筆一揮寫下去,文字無論如何都談不上優美細膩。但正是因為他低智商,單純無知,由他的視角望去,整個世界才顯得那麼真實。他前前後後回想起數個時期發生的事,無憂無慮的童年,改名的那天晚上,凱蒂失身,凱蒂結婚,等等。在班吉的世界裡,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只有看得見看不見,聞得見聞不見,聽得見聽不見這些分別。常人的內心與外界交織,班吉則只用五官感知世界,或者可以說,感官地感知世界。他的意識,真正的由“感”而發。可以想見,這個家庭人員比較多,有等級制度但不森嚴,僕人對班吉並不夠尊重,全家只有凱蒂和父母對班吉有親人的感情。我想起七十年代的電影版《簡愛》,開場古舊的歐式音樂,昏暗的山坳,陰雲密佈的天空,年代久遠的獨門宅第,衣衫整潔緊閉雙脣的歐洲男女,——在班吉的眼裡,我想象著他的家庭也是這樣的一派場景。似乎他的家庭氛圍從來與快樂安詳無關,在通篇的描述中我僅僅在班吉提到凱蒂身上樹的香氣時略微感到輕鬆。他大哭大吼大鬧,他看到黑夜來了又去,他不伸鼻子也聞得到死亡的氣味兒——他彷彿一個能夠預知災難與悲劇的愚者,作者彷彿在字裡行間暗示,班吉平時哼哼唧唧彷彿展現著這個家族毫無生機的氣氛,班吉哭哭啼啼則作為某一次不幸事件的隱喻,班吉聞到了病,聞到了死則毫無掩飾地證明悲劇的降臨。以感官代替心靈觸碰並反映世界,我想這就是班吉部分的特點。

傑生是哈佛的高材生,卻內心壓抑,決定自殺。和班吉恰恰相反,他的思想敏感得像個女孩,而他又明顯具有悲觀主義傾向,於是,家族的衰落使他相信,自己的未來一片昏暗;原本天真善良的妹妹失去貞潔,也成為自己的錯,自己要負上臆想中“亂倫”的責任;父親的思想明明腐朽不堪,他卻被其深深影響,不可自拔。家裡的奴僕是下等人,學校的同學不可一世,他都不願也無法與之傾訴心聲。久久鬱結於心中的負面情感終於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用我們現在人的話說就是,心裡怎麼也想不開,於是想到了死,想到了以死亡結束並代替苟活。可是他自殺之前要交代的事怎麼會如此之多,去很多地方見各種人物,每個略過他眼前的事物都一一躍然紙上,讓我在閱讀過程中甚至產生這樣的懷疑,他如此留戀人間,何必選擇死亡。然而我轉念一想,死前的人,眼睛格外清澈,思想格外清晰,世界在他的眼中,也格外透明和真實,的確是這樣。

昆丁部分我並沒有讀,但僅就前兩個人物來看,作者選擇兩個相對普通人來講比較特殊的人物,由他們的雙目反射那個色彩灰暗落寞的時代,真可謂苦心經營獨具匠心。

《喧譁與騷動》與一般小說比,主人公穿越多個時間層進行連鎖式回憶,引用很多神話傳說還有《聖經》的故事,大段大段沒有標點符號的句子,這些都很特別。但格外引起我注意的,則是主人公在回想的過程裡多次重複的某些小詞小片語或是小句子。比如班吉無數次在某段描述中突然提到的“她身上有樹上的香氣”,傑生提到的“他說起來吧”這句話。這樣幾個字可以將正在專注於閱讀的讀者猛然拉回一兩分鐘之前的段落裡,逼著讀者同主人公一起,思想輕飄飄地混沌起來,時而飄搖到十年前,時而回到當下。循規蹈矩的讀者可能會到不解和不悅,這些無序的“小東西”打亂了他們的思路,而我則不怎麼認為。我第一次讀到班吉嗅到凱蒂身上樹的香氣時,我有感於班吉對他姐姐純潔的喜愛,第二次讀到時感到班吉心中充滿著對凱蒂重重的依戀,第三次第四次,漸漸感到心驚。一個人思念另一個人很正常,而在想別的事情的時候無意中就想到另一個人,這則超越了一般思念的概念。這是程度非常深的思念,而這程度,並不是通過細緻的描寫體現,而是通過這種“無意識”的重複出現而生動強烈的展現。何為文字的表現力度,如何在文字中滲透濃厚的感情,在我看來,這些小東西便足以回答這兩個難度不小的問題。

我一直認同小詞小句子在長篇文字中的重要性,這種重複的寫作手法(姑且稱之為一種寫作手法)我也在嘗試使用。其實不僅福克納,在這之前我已經在其他作品中領略到重複出現的小詞小句子的魅力。美國硬派恐怖小說家,本特利•利特,他的多部小說中用到這種手法。在恐怖小說裡,小詞小句的重複出現無疑會加重恐怖的色彩。由於小詞小句聯絡到前面的情節,在這裡我僅僅列舉一些例子,不作過於詳細的分析。

[他皺皺眉,想起了小時候的事。他和鄰居的一個小女孩在一座蟻山上和周圍的草地上澆上汽油,然後扔進一根划著了的火柴。他們看著那些昆蟲的身體被燒焦、烤黑。

……(主人公回到現實生活中,描述回家吃飯的場景)

……也不是他認為自己不如人,所以就要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不是,原因要簡單得多。簡單,同時也更復雜。

他喜歡傷害別人。

那些螞蟻。

他深吸一口氣,低頭看著盤子中的土豆泥。]

本特利•利特的小說有一個特點,段落都特別短,有時候一個小詞就單獨成段。其實我覺得這樣突出重複的小詞小句的手段並不如福克納那樣將其夾雜在繁亂思緒中高明。但作為撩人心絃的恐怖小說,小詞小句單獨成段卻更直接地達到“嚇唬人”的目的。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也偶爾使用重複出現的小詞小句。下面這段摘自《天黑之後》。

[薰拿起桌上的煙叼在嘴裡,用火柴點燃,撅起嘴朝電腦螢幕長長地噴了一口。

靜止螢幕上被放大了的男人的臉。]

這裡,重複的偏正短語強調了小說中的人物薰的思想一直被這個男人的臉牽動著。同樣,這麼寫也將讀者的心拉回靜止的螢幕上。

這些便是我讀了一部分《喧譁與騷動》之後小小的感想。沒有特意查詢意識流小說的相關介紹,我擔心這些介紹會影響到我的寫作思路。我對意識流小說的認識也許還很淺顯,但我有理由相信,它們一定真實並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