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悲傷逆流成河》讀書筆記2000字範文

欄目: 讀書筆記 / 釋出於: / 人氣:2.56W

《悲傷逆流成河》讀書筆記XX字

《悲傷逆流成河》讀書筆記2000字範文

這本書,我終於看完了,也就是兩天的時間而已。很切合題目,悲傷逆流成河。

書中的人物,書中的事。都是悲慘而黑暗的周而復始。想看的人是因為,作者?還是因為書的名字?

我是因為喜歡小四,我才去看,才去買的。而這個書名,我想我要找的不是書中的共鳴,

就算有這個想法,那也在我看的時候,已經將念頭全部打消打散了。書裡的易遙,

是那麼地可憐,那是我對她最直接地形容詞。在故事的末尾,書中的人物,

他們的生命一個個凋零,全是自己毀的,是說他們太懦弱,還是因為世界太骯髒,

讓他們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

故事的主題色,永遠都是濃重的灰色,

有種讓人很心痛的感覺一直在縈繞著。

易遙對於傷害她的人的反擊,我覺得一點也不惡毒,惡毒的是害她的人。

其實我覺得易遙是最勇敢的女孩子,在面臨家破人亡,

面臨好友離散,面對男友在糟蹋她以後的毅然離去,易遙真的都沒有倒下去,

身上再多的血,再多的被母親剮出的傷口,易遙都沒有想過去死,

對,她有恨,那是她應該有的恨,易遙也只是一個高一的女生啊。

對於很多肆意惡意的傷害,她已經能夠抱無所謂的態度去面對了。

這是因為,她遇見的更多比惡意中傷還有悲慘的事情吧。

齊銘,一直要到故事的最後,我才肯定了他對易遙除了是同情,

憐憫,施捨般的關愛,在他最後決定自殺的時候,

證明了他對易遙還有的是真正意義上的愛。還有,就是,

我覺得他對遙遙的死有愧疚吧。需要用生命來回答的愛。

需要用死來報答的愧疚。我不知道自己猜測的對不對,也許只有小四自己心裡清楚吧。

湘湘愛齊銘的,可是在最後,她到底是遇到了什麼而死的,小四並沒有說的很清楚。

我覺得這是作者管用的伎倆,讓讀的人自己去想,

在自己的心裡擁有一塊自留地。湘湘,對這個世界的最後評價是:

我討厭這個骯髒的世界。

難道世界,就真的這麼讓人失望嗎?是的,

在自己想死的時候,的確剩下的答案僅僅是如此,沒有推翻的可能了吧?

易遙會遇見那個叫李哲的男人,也是遙遙的一大悲傷。

從小到大,經歷家庭變故的磨難,父親不曾回頭的拋棄,

母親在外出賣身體,被弄堂裡,那些可惡的人們,

一口一個被罵婊子的時候,易遙已經不是小孩子那麼純真了。

可是,她長大了卻偏偏還是勇敢地愛了,如果換成我,

一定不可能了,那也許就每個人的性格驅使的吧。

可是在她勇敢愛的之後是什麼,當她有了那個男人的種的時候,

那個男人卻將她視為麻煩,他的父親視她麻煩,她的母親也是都是一口一個去死。

直到最後,她終於受不住,最後一個人顧森西說的:你去死。

顧森西怪易遙害死了他最愛的姐姐。

可是我想遙遙在那個時候,並沒有想過絕望到只能用死來解脫吧。

果然沒錯,易遙最在乎的齊銘和那些誤解她的人說著同樣的

你去自首吧,就憑藉這一句,遙遙已經確定,

他的話斷了她生活下去的所有意義,

她的被陷害的,我都是這樣相信著。

然而她在被陷害的同時,也被全世界的人拋棄了。

包括她最在乎的人,我想齊銘很有可能就是易遙的整個世界,

只不過易遙從來沒有說過,也沒有這樣想過。

但是在齊銘寧願聽別人,也不願意聽她自己解釋的時候。

於是,遙遙就真的選擇了死。的確,

當一個又一個的黑色旋渦像麻煩一樣在牽扯她的時候,

唯一能夠停止著讓人受過的了一切的方法就是死。

我突然很理解她選擇走向另一個世界的做法。

我不是徹頭徹尾的悲觀主義,而是我覺得,當生活,

只剩下,悲傷逆流成河的時候,希望早就已經被沖刷地不見雛形的時候,

活著,已經是變成了一種無謂的垂死掙扎。沒有意義了。

小四就是要讓幸福的我們,想象一下,

也許在這個世界的角落,都會有很多像易遙這麼摻的悲劇人物,

在敘寫她無奈生活的時候。我們想的更多的並非是悲天憫人,而是知足。

當我看見,書裡的易遙流了產,母親的迴應也只是一頓毒打的時候,

而我呢?卻因為營養過勝,媽媽就會為我緊張兮兮的,光是在這一點上,我就覺得我還是很幸福的了,

不應該厚顏無恥奢求更多。例如什麼希望我喜歡的人也喜歡我之類的了,

我現在根本已經不敢再去想這些事情了。我要收住一些感情。

換言之,告訴自己一聲要知足,就不會那麼難受了。

更何況我和易遙相比較,我任何的要求,都是無比的矯情。

我看了這本書,出於對書中,

那一朵朵將要綻放的花朵在那個時刻突然全部凋零而惋惜而哭泣,

但我更加覺得自己幸福。不能說我小女生,只能說我很感性。

當我還是會為這些慘事,而哭的時候,就說明,

悲慘的事情其實並不多,如果哪天悲傷的事,

多的已經開始讓人變的麻木不仁的時候,那麼這個世界就完蛋了。在這本書裡面尋找眼淚,

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該知足,才是最重要的。

還有,雖然在這一本書裡面,很大的篇幅,都是有描寫,

林華鳳(易遙的媽媽)對易遙如何如何地不好,可是在最後,

林華鳳的死卻是為了要拿那個在櫃子頂上放“給遙遙的學費”

的鐵皮箱子的時候,母愛,就理所應當又變成了一個亙古不變的永恆主題。

悲傷逆流成河。不應該在生活中得到印證,那樣實在太可怕了。

換了誰都沒有再活下去的勇氣和必要。悲傷就像是黑暗的永夜,

卻頹長地怎麼也看不見天亮的黎明的時候,生活才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

我們不會是書中的任何一個人物的翻版。我雖然和書里人,同齡,

卻不能完全讀懂他們,因為他們所經歷的,我未曾有過。

希望很久以後再回過來看這本書,也許我能夠看到更多。

好作品看了第一遍,就應該值得擁有讀者的長篇大論的回饋。

小四的文就值得我們去看,去體會。那裡面一定有我們要的那種感動,

一定有,可以是很細微的,亦可以是很轟列的。

《悲傷逆流成河》讀書筆記XX字

話說在我買到小四的《悲傷逆流成河》的限量box之後,我就迫不及待的開始閱讀。雖然在《最小說》的連載上面已經看到了第六回,我還是從頭至尾的重新閱讀了一次。

因為是限量版的關係,加上我自己又是特別的愛護書籍那一類的“怪異”人士,所以的看書的時候那個細心,連最好的朋友都看不下去。

當然,我還是堅信“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這樣的話,巋然不動……

呃……扯遠了。

我看完《悲傷》之後,內心很是糾結。

小四的風格一直都是悲傷的。我是知道,畢竟以前看他的小說都是看得哭得淅瀝嘩啦的,我在《最小說》的連載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看這部書看得哭的心理準備。

可是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我竟然……看完全書沒有流一滴眼淚!!!

omg!!我忍不住的想要仰天長嘆。明明就是一部傳說中的悲傷到要讓人撞牆要讓人水淹金山寺這樣的超級悲劇,可是我竟然沒有哭!這對於我看一般的悲劇看得要痛哭流涕的以往性格完全不相符!

後來我終於能夠理解,因為這部小說是讓我完全悲傷到連淚都沒有辦法流出來的悲劇……感覺有點為自己的不哭泣而找的理由……

其實裡面的人物關係都是很明朗的,男生女生之間的關係既曖昧又模糊卻又讓人能夠一眼看穿。要我寫出這樣的文章來基本上是不可能。

裡面的女主角易遙(遙仔)是我覺得最為可悲的人物。母親的不疼愛(雖然是表面上的),朋友的不信任(這是完全明朗的),愛情觀的不完整(會喜歡上一個人是因為他很帥會來接她上下學),未婚受孕(這是我完全不能接受的),唐小米的陷害與嘲諷(這個人是我最最討厭的!!)。如此之多的事件導致了她最後選擇自殺的結局……(真的是生無可戀了……連一直最照顧自己的齊仔都相信了不實的事實,是我我也都自殺了)

齊仔,真的是王子一樣的人啊!~優秀的成績,父母的疼愛,他是天之嬌子。想要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幫助在自己身邊的生活在苦難之中的遙仔,可以說他是真的想要真心去幫助(可是我卻覺得裡面不乏對自己優渥的生活的一種炫耀……)。但是就是因為他先前的照顧,才讓遙仔在失去了他的信任之後更加的難過,,以至於自己最後死在他的面前。這就是本來生活在黑暗中的盲人在看見了陽光和色彩之後再奪去這樣的能力,才會在重新陷入黑暗中更加絕望。

顧森湘也是和齊仔一樣的天之嬌子,父母將他保護得很好,讓她那麼的單純。所以才會在後來因為沒有被作者寫明的原因而選擇了割腕自殺……這個似乎是她父母的錯,可是我們不能不說這也是她自己的錯。心理的承受能力不夠,在遇見某些自己無法掌握的事情的時候就選擇以自殺的方式逃避。

顧森西是生活在姐姐的光環之下不被父母重視的小孩。內心的苦悶也是難以想象的。本來以為他的出現會讓遙仔過得更加幸福,卻沒有想到在後面會成為促使遙仔離世的另一個凶手……真的是很讓人失望啊……想到遙仔坐在他的單車上離齊仔越來越遠的場景心中就一陣糾結。

唐小米……我真的是對她喜歡不起來啊~~就算她那樣做是因為太喜歡齊仔的關係,可是做得也太過分了……我真的不知道該用怎樣的語言來表達出自己對她的憎恨。

我覺得最可憐的人應該就是遙仔的媽媽林鳳華了。為了撫育遙仔,竟然犧牲那麼大,還用欺騙的方式來讓遙仔心安理得的生活……即使是在開始對她平常的那些辱罵的怨恨,也在最後看見她倒在地上死去的時候而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還記得她對遙仔喊出的那句話時,心都疼痛了。

要說在裡面死去的四個人裡面,我最不希望死去的人應該就是她林鳳華了吧……說不出來。可能是因為看見她真的死去的時候而心裡有很大的不忍吧……雖然覺得顧森湘和遙仔齊仔死去也真的很不捨,卻覺得他們是死有餘辜的惡劣心情……好好人生不過卻要因為一些原因而選擇死亡,真的很不值得。

特別是顧森湘,是我覺得最不應該選擇自殺的一個人。遙仔是真的因為生無可戀而自殺我還能夠表示理解,齊仔會在後面選擇開煤氣的方式選擇自殺我也能夠看在他那麼懦弱逃避的性格中表示寬恕,可是就是不能夠理解不能夠原諒……

我還是想要發點關於對小四的牢騷。

你寫悲劇也就算了,我也不會指望你寫個喜劇出來調節一下被你的味道習慣的讀者,可是你好歹也少寫點讓人想哭哭不出來想笑笑不了的讓人覺得萬分糾結萬分痛苦的文章吧……雖然我們都知道你是要用悲劇來賺取大家的眼淚,你也不要讓我們會對你的下一部文章而感到莫名的恐懼吧……畢竟要連續看糾結萬分痛苦萬分的故事真的是件費神費力的事情啊!

真的是因為年紀越來越大而心態越來越老越來越變態了嗎??看這樣糾結的文章在後來竟然會覺得很高興?

《悲傷逆流成河》讀書筆記XX字

黑暗中你沉重的呼吸是清晨弄堂裡熟悉的霧。

你溫熱的胸口。

緩慢流動著悲傷與寂靜的巨大河流。

那些呈現在文字中的影像模糊的人事終止在這樣的言語之中,竟果真似浮在河面的船舶發出的嗚鳴汽笛一般汩汩地流向意識深處,這麼近,那麼遠。時隔經年,終於又看到小四的文字。這已經不是XX年的印象。曾經固執地恐懼著物是人非,而今看到,那個笑容明亮、踩著憂傷的舞步在眾人的目光中一路走來的少年,面孔已經有如這本小說一般富有線條和稜角。言語退去華麗的外衣,真實而慘痛的核心依然這般打動人心。像一部在黑暗而窒息的酒吧地下室播放著的實驗電影,你在席地而坐的觀眾中掩面而泣的時候,膠片依然被機器捲動著無情滾動過去。無人為你的悲傷停留,電影配樂涅沒了你的哭聲。

弄堂裡的霧氣。清晨的開門聲。被母親塞進書包裡的牛奶和水果。乾淨的少年。孤獨的女孩。沉默地等待著你放學後。振動不已卻無人接聽的手機。匕首一般的語言。薄如紙的世事人情。聽到了那句“就我”便轉身飛奔回去的他,以及躺在血泊之中目光失焦的她。

我常以為,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因為它被人間的太多遺憾所映照。

被黑色流雲覆蓋的悲傷的物象,不緊不慢地敘述著一場青春的散場。這本書帶領我們走過的這條悲傷河,是世界的真實之聲。

貳【路途】

生活裡到處都是這樣悲傷的隱喻。

如同曾經我和你在每一個清晨,一起走向那個光線來源的出口。

也如同現在他載著我,慢慢離開那個被我拋棄在黑暗裡的你。其實在自行車輪一圈一圈滾動著慢慢帶我逐漸遠離你的時候,我真的是感覺到了,被熟悉的世界一點一點放棄的感覺。

在那個世界放棄我的時候,我也慢慢地鬆開了手。

再也不會有那樣的清晨了。

讀到這樣平和而隱忍的語句,看到是青春的背影,在時光中轉身,然後不知所終地消失在昭然若揭的懷抱,消失在深情而遙遠的凝視中。那都是年少時的記憶了——那是寫出這樣的文字的少年,留給你我的記憶。

想想我們走過的那些故事——雪的國度裡孤單而善良的王,城市的永無島上一群剛剛長大的孩子,1995年被盛濃的綠蔭所深深覆蓋的校園,然後直到今天的悲傷之河:在命運的起點上,少年們單薄的身影勾勒出生命的創痛,望向弄堂的盡頭那個漸行漸遠的背影手足無措:看,快樂的人都有一樣的快樂,而悲傷的人各有各的悲傷。我們曾經擁有大把大把的幸福年華,而想念中深切的,仍舊是那樣一些不復再有的清晨。不復再有的子夜。

他給過的關懷,成為她生命的支撐。在一個緩緩閉上眼睛的時刻,他突然記起她的臉。這樣他便老了。

而活在文字裡的她的信念是,我不能悲傷地坐在你身旁。

叄【尾聲】

遙遠而蒼茫的人海里,扶著單車的少年回過頭來,低低的聲音說著,喂,一起回家嗎?

無限漫長時光裡的溫柔。

無限溫柔裡的漫長時光。

一直都在。

選擇一個必輸的賭注去賭,來證明自己的無辜,籌碼是生命。而之所以讓這一切發生在已經走過了那麼的疼痛和鄙夷之後,在平和的生活似乎近在咫尺之前,僅僅是因為,他的不信,讓她感到最大的絕望。

於是她終於可以活在他的相信中。

這是最美好的生之喪失。

我們常常都不覺得自己是一個鐵石心腸的人。但是好多時候,似乎必須足夠無情,才可以避免因愛而苦——就像這本書中說過的那樣。

曾經讀過一個臺灣作家的書,裡面說,世界總是沒有錯的,錯的是心靈的脆弱性,我們不能免除於世界的傷害,於是我們就要長期生著靈魂的病。這本書信集是作者的最後一部作品,寫完之後,她就在巴黎的公寓裡面用刀子戳向胸口自殺而死了。我於是想到,這樣薄如紙脆如瓷盛如花的人,怎可擔當得起命運無常。而又想想這本書中那些栩栩如生的少年,不禁為他們鮮明的痛楚所震懾,因覺得他們很有擔當。

言,言而不衷。離,離而不去。長到這樣一天,因了畏懼心的脆弱性,在接納萬事之前,自己已經在眼前掛了一張濾網,人事的悲喜色差陡然就被模糊羽化,看在眼裡,也就沒有那麼觸目,自然也就說不上驚心了。總覺得活得眷戀生世,朝朝暮暮孑然而繁華,越來越寂寞,又歡喜又害怕。

這也許就是縮影在小四的筆下,縮影在他文字的成長中,最深的隱喻。

在這煙火的綱常世間,生命的河流深處是靜默。卻靜默得悲歡俱在。世界並不都由潔淨和精緻的物象構成,關懷與溫情永遠只存在於更加龐大的冷漠與無情的對照之中。所以文字的生命可以脫離華美和虛幻而存在,一如這本書,又一次向我們打開了一扇窗,通往另一個與他以往的文字都不相同的世界。最終他把這一切展示給我們看。這是由瑣碎和平凡的生活細節構成的青春生命,是幅遠觀才能成形的油畫,是一句稀聲的大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