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鎮人大主席述職述廉述學報告大綱

欄目: 述廉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4.9K

三年來,我本著不辱使命、不負重託、依法行政、勤政廉潔的原則,緊緊圍繞全鎮中心工作,真抓實幹,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現就三年來的學習、思想作風建設和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鎮人大主席述職述廉述學報告大綱

一、努力進取,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和工作水平

(一)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近年來,我把加強學習作為提高素質和能力、推動工作開展的立足點,通過參加班子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學習與撰寫心得體會相結合的方式,系統地學習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規定》、《黨內監督條例》及中央、省、市關於黨風廉政建設的有關規定,重點學習了“八個堅持、八個反對”、“四大紀律、八項要求”、中紀委《關於嚴格禁止領導幹部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若干規定》、“xxxx”重要思想、黨的xx大、xx大精神、xx屆三中全會精神及關於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切實加強對法律法規、市場經濟、科技文化等知識的學習。學習了陳良宇、胡常青等領導幹部違紀違法“警示”教育。通過向領導學、向同事學、向基層學、向實踐學,不僅加深了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增強了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更重要的是把理論知識轉化成了自己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自己觀察事物、判斷形勢、解決問題、推動工作的有力武器,有效提高了自身的理論素質和水平,為更好的開展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協調,紮實推進工作作風建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域性,緊緊抓住全鎮中心工作、重大專案建設、重點工作,推進全鎮經濟社會發展。重視協調分管站所與村兩委在實際工作中的關係,使站所與站所、站所與村兩委之間在各項工作中增進理解,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三)堅持黨性原則,維護班子的團結和統一。自覺服從組織決定,維護班子的團結,尊重他人意見,正確處理組織與個人的關係,堅決執行鎮黨委的決定,盡職盡責完成工作任務,積極參與全鎮各項重大工作事項的研究和決策,使各項工作服從和服務於鎮黨委的中心工作和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屬於自己分管的工作大膽負責,敢抓敢管,從不推諉,積極為班子排憂解難。與其他領導成員之間注意相互尊重、相互配合;認真聽取其他領導同志和站所的意見和建議,集思廣益,以利於科學決策;堅決執行上級黨委的決定,顧全大局,令行禁止。

二、自覺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各項規定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目標責任書》對每個領導幹部廉政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具體的目標責任。《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規定》是每個黨員領導幹部的行為準則。因此,在工作中自己始終堅持“約法三章”,即不該得的利益堅決不要,違反原則的事堅決不做,有損黨和政府形象的事堅決抵制,隨時做到自警、自省、自勵。一是在日常工作中堅持原則,秉公辦事,不謀私利,不徇私情,任何時候都不利用職權和職務上的便利為自己及親友謀取不正當利益;二是在各項經濟活動和各種公務活動中,嚴格按照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辦事,從不參與任何形式的營利性活動;三是生活上從不講排場,不擺闊氣,做到厲行節約,艱苦奮鬥,為分管站所執行廉政建設和各項規定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四是在管好自己的同時,經常教育和管理自己的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自重自愛,奉公守法,不搞特殊化。

三、積極履職,抓好人大工作。

按照圍繞一箇中心(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強化兩個重點(監督決策和代表工作)、落實三個創新(創新工作制度、工作方法、工作內容)的工作思路,開創了人大工作新局面。

(一)開展代表活動,做好代表工作。經常組織代表開展學習、視察、調查、執法檢查、評議等活動,實現了代表工作生動活潑的局面。

(二)發揮代表作用,樹立了良好形象。開展了代表爭先創優活動,組織代表為民辦實事、好事,做到人民代表為人民,在群眾中樹立了良好形象。

(三)加強人大監督,支援行政工作。堅持“幫忙不添亂、盡職不移位、建議不強求”的原則。一是貫徹監督法,積極履行人大監督職責,圍繞經濟建設和熱點問題多形式開展監督活動;二是認真辦理代表議案工作,更好的服務行政工作,對行政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發揮人大優勢,積極幫助協調解決。

(四)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履職能力。不定期組織學習和開展活動,不斷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質,健全各項制度,使自身建設得到了全面提高和加強,為做好人大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務實求新,任勞任怨,抓好其他各項工作。

(一)周密部署、狠抓“兩基”工作。

1、加強領導、強化管理。

明確責任,強化措施,群策群力,實事求是,開拓創新,全力落實“兩基”工作目標責任制。我們採取政府、教育兩條線逐級簽定責任狀的做法,明確了政府各部門的工作責任。重點保證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中心校校長與各下屬學校校長簽定“兩基”工作目標責任書,重點降低輟學率和提高完成率。

2、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啟動了危房 改造工程、佈局調整工程、校園封閉工程、教師隊伍全員聘任和素質提高工程、防輟控流和扶貧助學工程。XX年,爭取“危改專案”資金116萬元,用於修建中心校綜合樓,爭取“苗圃專案”41萬元,新建杉鬆箐國小綜合樓;爭取“附屬工程改造專案”資金5萬元,用於修建營地國小圍牆;中心校自籌資金7.5萬元改造新棚、滴水兩所學校的相關硬體設施。同時,通過爭取掛鉤部門的扶持,對中心校、嵩屏、營地等國小的校園周邊環境進行了整治,對中學的操場進行了平整硬化,使學校的校容校貌有了一定改觀。通過多方爭取,全鎮標準化課桌達7049套,課桌配備率達100。國小配備基本齊全,儀器、圖書基本配套,能基本滿足教學的需要。辦學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教育資源配置得到了優化,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得到了提升。

3、齊抓共管,確保普及程度達標。

我鎮屬冷涼山區,地廣人稀,經濟條件較落後。為確保普及程度達標,我們鎮直各站所、村委會、中國小的幹部職工及教師積極配合,齊心協力,通力合作,紮實有序地開展瞭如下工作:一是建立鎮、村、校三級防輟責任制。鎮、村、校分別簽訂責任書,進一步明確責任;二是鎮政府和各學校利用元旦、春節、勞動節、花山節、兒童節、國慶節等節日通過標語、牆報、發放宣傳品、文藝表演等形式大力宣傳“普九”的意義,各村委會利用開會、標語、廣播等形式廣泛宣傳《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並向村民解釋教育法律法規,教育村民要自覺送子女上學,確保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使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意義深入人心,家喻戶曉;三是加大防流控輟力度,我鎮經濟落後,農民收入較低,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給學額鞏固工作造成了較大的困難。我鎮就防流控輟問題多次召開會議,分析了學生流退主要有三種原因:①因為貧困;②受打工潮影響;③學生厭學。針對上述問題,制訂了《防流控輟劃片承包責任制度》,把防流控輟作為教師工作任務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每年寒暑假放假之前,中心學校組織中國小全體教師針對家庭困難學生、學習困難學生、有輟學傾向的學生、優秀學生進行重點家訪。學校還通過各種途徑對特困學生給予資助。另外還通過“希望工程”,“幫扶結對工程”等多種途徑解決貧困學生生活困難。對於外出打工家庭的學生:首先由教師家訪,動員家長催促孩子返校;其次教師與學生通話,召其回校;第三通過幹部做工作,務必把學生找回學校。由於我鎮長期在外務工人員有13000餘人,客觀地造成了“留守兒童”的大量存在,為有效地確保“留守兒童”的入學鞏固和防流控輟,我鎮首先建立健全了“留守兒童”檔案,對全鎮“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家庭情況、監護人員等資訊有了全面的掌握;其次定期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側重讓“留守兒童”感受到親情的溫暖,親人的關懷。其次是建立貧困學生幫扶制度,通過社會捐贈、學校減免等形式幫助家庭困難學生解決無錢上學問題。中學XX年發放免費教科書費用39970元,發放人助金4203.36元;寄宿制貧困學生生活補助82250元;XX年發放人助金3732.48元,寄宿制貧困學生生活補助282125元;苗圃行動15400元;馬來西亞資助3500元;國小XX年發放免費教科書費用128500元,苗圃行動2250元,XX年春季學期##鎮享受貧困家庭寄宿學生生活補助1324人,共發放資金331000元;第三是認真開展掃盲工作,自XX年開始,我鎮認真貫徹落實“兩線承包,三方負責”責任狀,按照“突出重點,主攻難點”的工作思路,堅持“全面鞏固,全面清掃,一個不留,一個不漏”的原則,採取“閒時上,忙時送,日校辦夜校,一師任兩教”的掃盲教學方法,切實開展掃盲工作,近年來,我鎮共掃除青壯年文盲3308人。

(二)採取有力措施抓好“兩生”工作

在衛生方面以開展“狂犬病、麻風病防治”工作為重點,認真抓好新農合籌資、麻疹疫苗接種、婦幼保健等民生工作,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且取得階段性成績。

在計生方面以開展“一放、二扎、三查、四補、五徵收、六辦證”工作,加大計生政策宣傳力度,全方位統籌協調,順利完成了各項指標任務,計劃生育工作呈現良好態勢。

五、堅持兩條原則,堂堂正正做人。

我始終堅持“抬頭做人,低頭做事”的工作理念。對上不阿諛逢迎、卑躬屈漆,對下不頤指氣使、盛氣凌人,對人始終忠厚老實、誠信為本,對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我作為一名人大主席,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做到:一是堅持公正的原則。堅持辦事要出以公心,做人既要講感情,講義氣,更要講原則,講正氣;二是堅持廉潔的原則。我作為一名鎮領導幹部,深知農民的疾苦,保持著農民的本色,一貫注意廉潔自律。

總之,三年來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缺點和問題還很多,如開拓創新不夠、主動服務有待加強等等,都必須在今後的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視,認真加以改進,不斷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和業務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