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敬老事蹟材料範文4篇

欄目: 事蹟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4.33K
本文目錄敬老事蹟材料範文個人孝親敬老事蹟材料敬老愛親事蹟材料孝親敬老之星先進事蹟材料

徐悅今年15歲,是市第一中學九年級學生,小小年紀的她已是學校的學生會主席。

敬老事蹟材料範文4篇

徐悅生長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懂得感恩爺爺奶奶、父母、老師。對於上下樓的鄰居,見面時她都會親切地問一聲好。她說,一聲問候代表著她對他們的尊敬和愛,儘管並不完全都認識他們,也尊敬他們,因為他們和其他長輩都一樣地辛苦育人,付出是等同的。“如果人懂得了感恩,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就會拉近,一種動力與快樂就在心中油然而生。”

徐悅的父母是工薪階層,爸爸因工作一週回家一次,媽媽工作十分繁忙,晚上才回家吃飯。徐悅學會了自覺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給父母添負擔。父母下班回來後,她還會給他們捶背、按摩,和父母談談學習生活的事。每到週末,就是徐悅跟父母最珍貴的時間了。他們一起外出騎自行車、遊玩,放鬆心情,盡情享受一週一次的團聚。

徐悅說,回報父母不一定要為他們做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主要體現在生活的細節裡,哪怕很小,父母感受得到才最真切。母親陳敏靈在接受採訪時表揚女兒說:“她很聽話,學習、家務都會自覺去做,不需要家長操心。”

有空就和爺爺奶奶聊天

爺爺和奶奶是徐悅最想感謝的人。“爺爺奶奶一生的路走了一大半,辛苦付出了一輩子,他們值得我敬佩,值得我學習,更值得我去愛。”徐悅說,“我常常會想,自己老了,或許也會和自己的爺爺奶奶一樣吧。面對這些,我們更要理解他們內心深處的想法,讓老人對自己放心。”

在生活中,平時有空的時候徐悅會和奶奶一起坐在床上聊聊天,吃吃零食,也會和爺爺開開玩笑,逗他開心。徐悅說,雖然現在學習的任務很多很重,但是隻要有空,她就一定會陪伴家人,因為共同相處的美好時光是買不來的。如果時光匆匆走過了,當想要報答他們的時候,他們卻不在了,這不是更讓人懊悔、痛心嗎?因此,空出來的時間,她總會留給家人,這種單純的天倫之樂比物質上的滿足更深刻、感動。

經常組織同學一起敬老

除了自己敬老,徐悅還經常組織同學一起參加敬老活動。今年3月,該校團委舉行的學雷鋒月活動中,她與其他班團幹部合作,組織團員們以惠州一中志願者的身份外出賣報紙。經過一上午的努力,一共賺得523元,這些錢一分不差地捐給了老人院。

作為一名校學生會主席,學校發出的為敬老院、災區募捐,徐悅都積極參與。“無論是誰,只要是你的長輩,就值得你尊敬。常懷感恩的心,回報父母長輩對你的付出,讓生活充滿愛。”徐悅說。

個人孝親敬老事蹟材料敬老事蹟材料範文(2) | 返回目錄

李興海同志今年39歲,是宜賓縣喜捷鎮新聯村人,他是一個老實憨厚的農民,千辛萬苦創辦了“九彩虹”農家樂,通過近幾年不斷的努力,進而發展為響譽西部的“九彩虹”生態農業科技園;他不但是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而且還是一個充滿了愛心、孝心的敬老楷模。他不但獲得“全國勞模”、“全省十大傑出青年”、“全省優秀農村人才”、“北京奧運火炬手”等多項殊榮,而且被廣大老年人公認為“敬老模範”,並送匾牌,他不僅孝敬父母,而且更重要的是關愛廣大的社會老人。自XX年以來,他長期資助40位貧困老人,每年春節都要給敬老院的五保老人送去大米、肉食等慰問品,每年重陽節或端午節都要邀請當地的老年人代表近300人到他的農家樂集體過節,一切費用全部承擔,還經常向老年群眾組織捐贈活動經費,支援老年人開展文體活動。此外,還長期資助30名貧困中國小生,每期資助金額達5000元,還每年向喜捷鎮中國小捐資6000元,設立獎學金。受到社會的普遍好評。

一、孝敬父母,任勞任怨

李興海同志從小家境貧寒,讀國小時,連很少的學費都交不起,為了求學,哪怕坐在後排的空位,也認真學習。13歲那年,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國中,卻因母親意外死亡被迫輟學,15歲那年,大哥又不幸觸電身亡,本就貧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成了宜賓縣建卡的特困戶,從此便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為了生存,他求師學藝,刻苦學習,努力拼搏,成為了遠近聞名的企業家。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勞動的艱辛,自己心愛的父親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一年不如一年,又因大哥身亡,其它兄妹遠走出嫁,對照顧老人心有餘而力不足,他與妻子商量後,把父親接到自己家中,由自己來照顧,他用一顆孝心為父親的晚年撐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從此,照顧老人的責任一直由李興海夫妻倆承擔。多年來,光是在父親的飲食上他就下了不少心思,為父親準備的每日三餐儘量做到頓頓不重樣,熱菜熱飯伺候著,讓老人吃得開心舒心,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多讓父親隨著性子來,從不惹老人生氣。父親年紀大了,心靈上的孤單寂寞可想而知,有時常常擔心自己年老體弱成為子女的包袱,李興海就一直讓父親和自己同桌吃飯,這樣做一可以消除父親的疑慮心思,二來可以在飯桌上和老人多交談,拉些家常裡短,讓他在親情的包圍下消除孤獨。隨著自己的經營業務壯大,每月他都給父親至少200元的零花錢,讓他自己支配,多做善事。家裡的大小事李興海也會給父親通氣,聽聽父親的意見,讓做了一輩子“當家人”的父親心裡得到安慰。當有人問他為啥對父親這麼好時,李興海說:“人都說‘家有一老,勝過一寶’,老人們為子女操老了一輩子,辛苦了一輩子,照顧他們還不是理所應當的?再論,想想自己將來也都有老的一天,現在不伺候好長輩,將來怎麼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對待自己呢?”如今,在李興海夫妻倆的精心照顧下,老人已70有餘,頭腦清晰,面色紅潤,逢人就誇:“李二娃兩口子對我好啊,對我好得很!”

二、熱心公益,奉獻顯精神

李興海艱苦創業致了富,不忘回報社會,十分熱心為當地的公益事業辦好事、實事。1999年玉龍街村街道建設,李興海出水泥和資金共計6000餘元,今年修新聯村公路又出資5800餘元。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尊老助老殘的傳統美德,興海同志時時踐行著這一傳統。 1998年屏山縣鴨池有兩位老人受抱養子女的虐待,處境十分困難,李興海知道後,把兩位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包吃包住,過得挺愉快,過了一段時間,李興海找其子女幫助教育,啟發感動了老人的子女,主動把老人接回了家。李興海的這些舉動,使老年人和殘疾人十分感激,使年青人深受感化教育。1999年以來,李興海幫扶的方式,一是以購買贈送生產資料的方式幫扶貧困戶,長期為40戶貧困老人每戶每年送1包尿素肥,其中30戶還送了水稻、玉米良種,至少用去資金3萬餘元,幫助他們發展生產,使之增產增收。二是幫助當地20戶貧困老人發展蔬菜,出錢為他們購買菜種,助他們脫貧致富。

三、孝敬老人,盡獻人愛之心

李興海注重樹立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深刻懂得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李興海說:“雖然我的母親早年去世,但我一直遵循古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遺訓,應該把別人的老人也當成自己的父母一樣孝敬。”李興海身處農村,切身體察農村老年人的現狀,由於相當多的青壯年農民遠離故鄉務工,有的家庭成了“空巢老人”,有的不僅要種莊稼、養畜禽,還要撫育照顧孫輩兒童,一年四季辛苦勞累,尤其是每到傳統的中秋節、重陽節,很多老年人缺少一種親情的關愛,享受不到天倫之樂,心靈上不免產生一些孤獨和寂寞感。欲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李興海十分理解老年人的心情,關注老年人的疾苦,為了能使廣大老年人能在重陽節過得高興快樂,從XX年開始到今年,一直堅持會同喜捷鎮的老年協會把本鎮和鄰近鄉鎮的部份老年人請到“九彩虹”農家樂作客,並請鎮黨委、政府和縣級有關部門領導到場指導,與老年人共同歡度節日。李興海說:“我把他們請來團聚,能使他們笑一笑,送上我對他們的祝福,我要從多方面努力感召社會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近幾年重陽節到“九彩虹”過節的老年人都在300人以上,李興海個人出資每年達6000元以上。在XX年的慶祝重陽節會上,還對鎮老協會評選出的20名道德模範頒發了獎狀和獎盃,在全鎮的幹部群眾中引起了良好的反映。在去年十一月底,四川、雲南兩省四縣16個鄉鎮的老年聯誼活動在“九彩虹”農家樂隆重舉行,李興海主動出資5000元,使聯誼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得到了外省、縣老年朋友的好評,也為宜賓縣爭了光。每年春節,李興海為了表達對附近貧困老黨員和貧困老年人的關愛,不僅要請他們吃團年飯,還要為他們購買豬肉、酒、保溫杯之類的年貨,使廣大農村貧困老人深深感受到在共產黨領導下的當今社會,不僅有黨和政府的關心照顧,而且還有社會上有仁善之心的人帶來的溫暖和關愛。

李興海,用他的善良和孝心為父親和社會老人的晚年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為喜捷鎮街坊四鄰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敬老愛親事蹟材料敬老事蹟材料範文(3) | 返回目錄

我的母親趙瓊芝,女,生於1947年,現年64歲,雲南省昆明市安寧市祿脿鎮祿脿村小組村民。

她家境貧困,早年喪父,丈夫在外,膝下共有六個孩子,在孩子們年齡都很小時,母親年邁。自農村包產到戶後,農務繁重,但她每天起早貪黑,拉扯孩子、撫養老人,經過她的辛勤勞作,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可在1990年時,奶奶不幸生病,雖然經治療,但最終還是雙腿癱瘓,一直臥床至今,現年99歲。日復一日,整整二十年,我母親始終用孝心守護著奶奶,以頑強的毅力坦然面對生活,二十年如一日,冬天抱她去晒太陽,每天端飯端水,倒屎倒尿,還定時用毛巾給她擦身,全身心守在母親身旁,精心呵護,照顧母親的飲食起居,還要做繁重的農活來維持家用。但不管多苦多累,護理老人是她每天必做的家務。

奶奶生活不能自理時,我母親每頓飯都要像喂小孩似的一勺一勺地喂她吃飯,一口一口地喂她喝水,在母親的精心照料下,奶奶漸漸的好了起來,能自己用勺子吃飯了。後來,又鼓勵奶奶試著走路,扶著她一步一步挪動。由於年齡大,奶奶拄著柺杖無法行走,又想辦法用一條輕便四腳凳子用手拄著走,為防止凳子滑倒,用舊布把四腳包住。奶奶終於能自己輕輕挪動了,但她的頭上又多了一絲絲的銀髮,背也嚴重變形,腰椎突出,出現骨質增生。

讓母親最為受累的莫過於農忙季節和夜深人靜時,也許是因為奶奶人老年邁,神經系統控制力不夠,深夜會莫名其妙的自言自語,有時還不停的呻吟,母親以為奶奶生病了,顧不得自身的疲憊,趕緊起來問候,看看沒什麼事才鬆了一口氣。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可母親做到了“久病床前有孝子”,近幾年來,隨著奶奶年齡越來越大,耳朵也背,眼睛不好,偶爾有點小毛病,但在她精心照料下,精神不錯,街坊鄰居都說:“如果沒有她真誠至深的孝心、愛心,老人怎麼能過上這幸福的晚年生活?”母親用她孝老敬老的美德,讓人們口碑載道,也為自己鑄就了做人風範。

常言道:“順者為孝”,老人上了年紀,話多嘮叨是經常的。每當這時母親總是勸說家人不能和老人計較小節,尊重老人是我們的傳統美德,雖然有些話讓人覺得不愛聽,但絕無惡意,我們要耐心聽,等聽後在作解釋,這樣就會化解某些誤會。在母親的精心經營下,一家人相處一直很融洽,如今孩子都已成人,兄妹六人雖然沒有分過家,但是各自有各自的家庭,每月都舉行一次家庭聚會,由母親主持,每當家庭有事或有困難的時候,就一起共同商量解決。這些年來之所以能處理好晚輩兄妹之間、妯娌之間關係,正是母親的高風亮節、大仁大義的作風,才使這個大家庭和睦幸福、讓鄉親們羨慕,並且得到了大家稱讚。母親經常告誡子女:“孝順父母不僅是為人子女應盡的責任,也是教育後代的重要方式,只有自己親歷親為,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做好孩子們的榜樣。

贍養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她長期的言傳身教下,子女們也懂得了孝老敬老的道理,有好吃、好用的都先讓奶奶享用。在母親眼裡,她是一個孝順的女兒;在丈夫眼裡,她是一個賢惠的妻子;在兒女眼中,她是一個善良、智慧的母親。

在日常生活中,母親在照顧好自家老人的同時,對有困難的鄉鄰也是給予熱情的幫助,村裡不管誰家有事需要幫助,母親都會毫不吝嗇的伸出援助之手。這些年來,大家都本著和平共處、相互尊重的原則,一家有難多家支援,把鄰里關係處理的很好。有一次,在家中隱約聽到隔壁鄰居家裡傳來痛苦的呻吟聲,她便推門進去,只見鄰居楊大媽躺在沙發上,原來是她老毛病又犯了,接著趕忙幫她穿上衣服把她送到醫院,接下來的日子為她送水、送飯。鄰里有什麼小矛盾,也主動去調解、疏通。母親就是這樣一個熱忱待人,樂於助人,孝老敬老,與村民和睦共處的老人。

和諧社會不能沒有“孝”,作為一個社會公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程序中,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是和諧社會的最重要特徵所在。若當今社會人人以孝當先,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

孝親敬老之星先進事蹟材料敬老事蹟材料範文(4) | 返回目錄

劉朝陽,男,1949年7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祁陽二中退休教師。他傾其積蓄,創辦老年公寓,為老人獻愛,為社會分憂的事蹟在當地被傳為佳話。

XX年7月,劉朝陽從祁陽二中校長的崗位上退了下來,由於忙碌慣了,閒下來還真不是滋味,他想做一件對社會有益的事情。看到我國已提前步入老齡社會,養老問題正困擾著整個社會,他決定創辦一所老年公寓。當他把這一想法告訴家人的時候,遭到他們的一致反對。老伴勸他:“你教書辛苦一輩子,現在終於退下來了,該好好清閒清閒,還瞎折騰什麼。”兒女們問他:“辦老年公寓至少要投入100多萬元,錢從哪裡來?”他耐心地跟老伴解釋:“你知道我這個人閒不住,況且現在養老問題已成為一個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同樣作為老人,難道我不該為此做些什麼嗎?至於資金問題,我會想盡一切辦法來解決。”劉朝陽說服家人後,通過變賣家中值錢的東西,拿出全家所有的積蓄,向兒女、親戚朋友們借錢,到銀行貸款等方式終於籌得資金120餘萬元。為了搞好公寓建設,那段時間,他天天呆在建設工地,嚴格把關每個環節和細節,一段時間下來,人黑了、瘦了,終因年紀過大,身體抵抗不住,待公寓完工後,他在床上整整地躺了5天。5年過去了,公寓現已具規模,裡面綠樹成蔭,環境優雅,空氣清新,內設有餐廳、健身房、醫務室、娛樂室、閱覽室、活動室、棋牌室、門球場等,擁有床位160張,現入住老人120多位,5年來共入住老人460餘人,他們都安居快樂,家屬放心滿意,真正成為了老年人頤養天年的理想家園。

為了讓老人們生活幸福快樂,他堅持“五心”服務,即愛心、孝心、細心、貼心、耐心。凡是來公寓的老人,不管健康與否,不管能行動與否,他都能給予足夠的尊重和優質的護理;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他總是像兒子一樣侍奉他們,給他們洗頭、洗腳、洗澡,每天晚上都要到他們的房間去檢視幾次,看看老人們的被子是否蓋好;為了讓行動不便的老人安全,他專門製作了活動餐桌椅,並且在每一個房間老人起居的位置安裝了把手;公寓裡有一個性情狂躁的老人,常常惹是生非,劉朝陽總是耐心地跟他溝通,通過心與心的交流,慢慢地,這位老人性情有了很大轉變。“老人總是有理”這是康樂老年公寓的護理理念。他常說:“是人都會老,要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我們應該笑臉待老人、百待不厭煩,應該儘量滿足老人的每一個需求,不讓他們委屈、失望,讓他們尊嚴、幸福、快樂地安度晚年。

為了讓老人們生活滿意、精神得到安慰,他總是想方設法豐富老人們的精神生活。一方面辦好生活,讓他們吃好、睡好。他經常去書店買食譜方面的書籍,一有空就認真鑽研,根據老人特點,為他們科學配置飲食;另一方面,不斷豐富老人精神生活。他組織老人們健身、打門球、下棋、練書法,鼓勵老人之間互動,安排志願者為他們服務,讓他們經常保持與家人的聯絡,讓老人們徹底忘記寂寞、保持快樂,享受社會的關愛和大家庭的溫暖。

為了讓弱勢老人得到關愛,他慷慨解囊、大愛無疆。XX年有一個叫鄒金虎的老人,完全失去勞動能力,且無依無靠,生活異常淒涼,劉朝陽便把他接到公寓來,給他吃、供他穿,還為他治病花去1200多元,住了一年多沒收他一分錢。五年來,共接納了40位這樣的老人,為他們減免15萬元的費用。

劉朝陽創辦老年公寓替天下兒女盡孝,為黨和政府分憂,以良好的服務深得老人和家屬的稱讚,也贏得了上級有關部門的肯定。劉朝陽雖然年過花甲,但他仍樂意在這崗位堅守。他說:“我一定要繼續辦好老年公寓,願在有生之年用我的辛苦換來更多老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