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範文4篇

欄目: 事蹟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2.49W
本文目錄孝老愛親事蹟材料範文孝老愛親個人事蹟材料區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孝老愛親先進事蹟材料

遊曉莉,女 現年32歲,中國共產黨黨員。筠連縣鎮舟國小教師。作為教師,我把所有的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哪個孩子掉淚,總要上前問個“為什麼?”“怎麼啦?”竭盡全力幫孩子解決困難。在工作上,兢兢業業,處處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工作成績突出。在生活中又是那麼正直、善良、堅強,滿懷深情,無私奉獻,盡力扮演好做母親、做妻子、做教師、做親人、做朋友的角色。工作十多年來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擔,用自己的愛心彰顯出母愛的偉大,用不盡的愛為女兒撐起生的希望。面對年過八旬的(丈夫的)外公外婆,以孝為先,積極主動照顧其生活;面對家庭和社會以“愛”裝心。

孝老愛親事蹟材料範文4篇

一、 用不盡的母愛為女兒撐起生的希望

1999年10月與丈夫李春雷結婚組建家庭後於XX年3月3日生下了大女兒李沁鴻,全家視女兒為掌上明珠,在XX年冬回婆家(高坪鄉),因為爺爺奶奶對孫女的疼愛,用鯽魚熬粥給女兒喝,誰知女兒是先天性過敏體質。從那以後女兒全身生瘡,又紅又腫又癢,而且流濃。我從此帶著女兒走上了漫長的醫治之路。白天既要帶著女兒四處求醫,又要照顧女兒的生活起居,晚上女兒全身瘙癢,哭鬧不止,又得細心照料,為其擦藥、服藥、撓癢……

我先後帶著女兒輾轉奔波在筠連醫院、宜賓醫院、華西醫院、成都面板研究中心、重慶兒童醫院、重慶面板研究中心……凡是聽說好的醫生、好的醫院我們都去,結果得到的答案几乎一樣:現已經轉化為慢性面板病,不能徹底根治,只能靠藥物控制病情。見到女兒兩年來全身百分之八十的面板潰爛,一天換洗數次,衣服上照樣血跡斑斑,有時脫衣服時,面板和衣服連在一起,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讓我心都快碎了。

孩子長期的煎熬,病情反反覆覆的惡化,儘管這樣過了倆年多,但困難沒有壓倒做母親的我,反而使我變得更加堅強,勇敢地面對。母愛,是母愛的力量使我沒有放棄對孩子的醫治,聽說哪個醫生好,再遠的路,再難的泥濘小道我們也帶著孩子去求醫尋藥。特別是XX年在巡司醫治長達半年,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工作,耽誤孩子們的學業,我上午上完課後坐車帶著女兒去輸液,第二天清早帶著孩子輸液,輸完液後馬上趕回學校上課……當看到女兒病情有所好轉的時候,驚喜的淚水會情不自禁地掉下來。

經過四年多的漫長治療,在我和丈夫的努力下,孩子總算躲過了“敗血症”這一劫,親戚、朋友、鄰居見到女兒後沒有誰不說:如果沒有父母的精心照顧,細心呵護,早就沒有這個孩子啦!

二、 以“孝”為先 贍養老人

我丈夫的舅舅,姨媽都長期在外,家中只剩下八十高齡的外公外婆。作為外孫媳婦的我義不容辭地挑起了照顧老人、贍養老人的義務。外公今年已經81歲,患有高血壓、心血管、類風溼等,加之雙眼幾乎失明,生活極為不便,走路要人攙扶,吃飯要人夾菜……外婆年事已高,無法料理家務,特別是今年遇到天氣大旱,長期沒有水,靠挑水生活。為此我主動提出與二位老人一起生活,以便更好地照顧他們。為二老洗衣、做飯、挑水……常常徵求老人的意見,做老人喜歡的飯菜,為老人夾菜,向老人問寒問暖,想吃啥就買啥,需要什麼就買什麼。一旦老人生病,是我首先來到老人身邊,是我最先為老人請來醫生,為老人煎藥端到老人手裡。為此二老經常說:“沒有享到兒媳的福,能享受到孫媳如此精細的照料不知是哪輩子修來的福!” 我的父母沒有兒子,僅有倆女兒,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他們一致揹著沉重的思想包袱。為使二老能早日從陰影中走出來,我成家以後家裡的大事小事都由我處理。作為農村父母最愁的是農忙,但不管是插秧,還是豐收時節,我都會帶上自己的丈夫去幫忙,我不怕苦不怕累,栽秧、打穀、收玉米、燒飯、餵豬、割草,樣樣活都幹。在生活上,父母需要啥,我會盡力盡快給他們買,隔三差五割點肉、買點菜、買些水果帶上全家回孃家聚一聚。每逢父母生日或過節,總是先為父母考慮,給他們物質上的滿足,精神上的慰藉。每當父母生病時,還是我們護送看病,我們照顧,丈夫在我的影響下也特別孝敬我父母。如今我的父母終於從沒有兒子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過著幸福的生活。村子裡不少人羨慕我爸媽,常說:“你們多福氣,有這樣的一個女兒!”

三、 盡心盡力 幫助他人

我的父母生活在農村,整個大家庭上下幾代只有我,而且是女孩靠自己的拼搏擁有幸福的家庭,因此得到了長輩們的好評,當然有啥事也是找我商量,找我出主意。

那是XX年,我堂妹父母外出打工,由於受封建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堂妹的母親一直反對她讀書,為此我就擔起了一個“家長”的義務,對堂妹關懷備至、問寒問暖、主動與其班主任交流,既做思想教育工作,同時又對其母親做思想說服工作,但其母態度之堅決,寧願拿錢讓她做生意結婚也不願出錢讓其上大學!沒辦法,堂妹考上了重慶大學,學費是一大難題,怎麼辦?“沒關係,只要考上大學就是好事!”我召集老爺、伯父、堂叔一起想辦法,為妹妹籌集了一萬五千元的學費,妹妹終於走進了自己理想的學府深造。

我老爺倆女兒一兒子,倆女兒讀書特別努力,成績優異,可老爺受封建思想,愛兒恨女,加之家庭貧窮,就是不讓女孩讀書,為此我把剛上班的第一個月的工資給了她們上學,最後女兒讀職高畢業,精通電腦,如今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還隨時寄錢給他們,倆老人特別感激我,這姑娘逢時過節都不忘給我們(寄)捎點禮物,不忘當年的恩情。

不管是親戚,還是朋友,只要她們需要幫助,只要找到我,我都會盡心盡力幫助他們。比如村子裡的楊江燕,是智殘兒童,父母忽視她的教育,見此情景我主動與其父母聯絡,交談,想辦法與縣殘聯聯絡辦殘疾證,與聾啞校聯絡。

總之,我是一個熱心腸的人,不管是親戚,還是朋友,或是陌生人,只要他需要幫助,我一定會竭盡全力地幫助。我想“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作為社會小小的一份子,作為一名黨員,我應該為“構建和諧社會”增磚添瓦,“尊老愛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社會的美德,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應該更好地繼承、發揚!

孝老愛親個人事蹟材料孝老愛親事蹟材料範文(2) | 返回目錄

楊玉西,50歲,是一名退休職工。家住長興園。楊雨西同志自從1983年與丈夫結婚後,20多年如一日孝敬婆婆,照顧家庭,婆媳關係親密勝過親生女兒。

結婚時,由於婆家兄弟姐妹多,加之當時經濟條件比較差,家庭生活不太富裕,楊雨西決定婚事新辦,一切從簡,取消了在賓館預訂的婚宴,僅僅雙方親戚在一起吃餐飯,就算將婚事辦了。對此,她受到了婆家和鄰居們的好評。婚後她們跟公婆一起住,由於婆婆身體不好,緊張的工作之餘,她包攬了家裡的大部分家務。後來,她們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兒,一家老小更是其樂融融。

婆婆由於早年守寡,一個人將三個子女拉扯大,大半生的窮苦日子,讓她落下了不少的病根,有冠心病、哮喘、高血壓等多種嚴重疾病,為了讓婆婆身體健康,她和丈夫一起帶她四處求醫問藥。婆婆每月的門診醫療費用都在600元上,而退休工資僅區區500多元,有時婆婆獨自一個人看了病,覺得藥費太高,不捨得買藥吃,她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她想了一個辦法,只要時間允許,每次都親自陪婆婆去醫院看病,看完病後,先將婆婆送回家,她一個人再去醫院劃價拿藥,然後總是對婆婆說,現在藥價又降了,您的退休工資足夠買藥了,我們也不用給您貼錢了,讓婆婆覺得沒有增加家裡的經濟負擔,也安心多了。而實際上,她用自己並不多的工資收入支付了婆婆所有的醫療費用,而她自己在生活上則是能省就省,勤儉持家。近年來,隨著婆婆的年歲越來越高,朱小華還特意為老太太買了電子血壓計、家用氧氣瓶等家庭醫療器具。在飲食上,她也是儘量就著婆婆的口味來,精心安排適合老年人吃的食譜,老太太對媳婦是打心眼裡喜歡。長時間同婆婆的和睦相處,她們有了許多的相似之處,如:性格越來越像,都是大大咧咧的,直爽子、樂觀派;共同的愛好也越來越多,喜歡相同的電視劇,同一個影星、同一種類型的歌曲,就連喜歡吃的東西都一樣。婆婆常說“我有這個媳婦真是晚年得福!”20多年的朝夕相處,她和婆婆從沒有紅過臉。耳濡目染,兒子也很孝順老人,有好吃的總忘不了奶奶,時常給奶奶捶背按腰,端茶送水,講小故事給奶奶聽,把老太太樂得合不攏嘴。

楊玉西對“孝順”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孝順不僅僅是讓老人吃好穿好,還要給予老人更多的精神關懷,讓老人氣順,心情好比什麼都重要。作為媳婦,要做到盡善盡美的“孝順”是不可能,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終會有回報的。

區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孝老愛親事蹟材料範文(3) | 返回目錄

一塊石頭,捂久了也會變熱,更何況是人心。一個人用35年的任勞任怨,終於在婆婆臨走前,捂熱了老人孤獨的心,她就是xx區永安街街道周家社群居民xx。

xx的家,樸素而整潔,除了一臺看起來還很新的冰箱,家裡沒有什麼其他像樣的家用電器和傢俱。“婆婆生前沒什麼喜好,就喜歡吃點零食。

所以,為了婆婆買了這個大冰箱。”xx邊說便用抹布擦拭著已經很乾淨的冰箱,餐桌上、冰箱裡還擺著各式各樣婆婆愛吃的東西。從與xx的交談中得知,婆婆張志蘭已經於今年9月12日安祥地離開了人世。開啟婆婆住的臥室,展現在眼前的是還未疊起的被褥和床頭擺著的衛生紙、藥瓶,彷彿依舊有人住在這裡。“老人走了,東西沒急著收拾,彷彿她還在我身邊一樣。”xx說。

她曾經是一名民辦教師,與前夫離婚後獨自帶著女兒生活,一個女人帶著一個孩子在傳統的農村生活是非常艱難,也是很讓人瞧不起的,為了證明自己是有能力帶好孩子的,也為了不給孃家增加經濟負擔,xx一個人幹起了3、4個人才能乾的農活,每天教書、種地、帶孩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雖然生活的很艱辛,但xx還是咬咬牙堅持住了,然而,越來越多的流言蜚語卻讓她難以承受。1987年,在親朋的介紹下,她嫁給了家在xx的xx。從此,她帶著孩子和這個家和這個婆婆有了不解之緣。

因為工作需要,xx長時間待在杭州,一年只能回家一兩次,回來一次也就待個10天8天的,而每次回來留下的錢也不夠補貼家用,照顧孩子和婆婆張志蘭的重擔就落在了xx的肩上,上有老、下有小的現實問題壓得她喘不過氣來,除了照顧孩子和老人,她也四處尋找掙錢的商機,那個時候,身邊好多的人都下海經商,掙了大錢,她也看著眼紅,試著做起了買賣,自己沒有本錢,就從別人那裡代銷商品,由於自己不善於經營,加上別人給的貨物又貴,每天的收入總是寥寥無幾,最終自己的經商夢還是破滅了。之後,她從事過很多工作,在每個工作崗位上,她總是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後來,她就在社群幹起了保潔工,每天上班的時間也就是3、4個小時,這樣離家近了,照顧家人就方便多了。

XX年,丈夫xx從杭州回來了,本以為丈夫回來了,自己的擔子就可以減輕了,可是她萬萬沒有想到,噩運再次降臨到她的頭上,丈夫因為常年在外操勞,積勞成疾,換上了癌症,為了讓丈夫在最後的時刻儘量減少痛苦,她借遍了所有的親朋好友,支付了高昂的醫藥費用,最終,丈夫xx還是無情的走了,留下高額的債務和一句話:“謝謝你,我知道你是好人,照顧好她奶奶吧,委屈你了!”,一直到現在,她仍然沒有還清債務,儘管好多的親朋好友都不用她還了,可倔強的她卻一直省吃儉用的存錢、還錢,她用一個筆記本清楚的記載著家裡所欠的所有債務,她說:“無論我的生活多麼艱苦,只要我活著,我就要努力去償還這些債務。”xx說到做到,當自己的零錢超過5元的時候,她就把它換成一張整的存起來,不捨的花掉,多年來,xx節衣縮食,自己卻從未買過一件衣服和鞋子,衣服大多都是親戚朋友接濟來的,直到現在她已經償還了大部分債務。

自從xx的丈夫去世後,xx始終記得丈夫的囑託,對婆婆更加關心照顧。一天傍晚雷雨交加,婆婆嚷嚷著自己難受,望著窗外瓢潑的大雨,xx二話沒說,騎上三輪車拉著婆婆就往醫院趕。當時水已經沒過了膝蓋,婆婆撐著傘坐在車上,自己頭上只帶了個塑料袋,全身上下淋了個透,等醫生為婆婆看完病,表示無大礙後,xx才放心,這時xx的臉上、身上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汗水,還一直在往下滴著。那個時候,她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她想:要是母親在我的身邊,她一定不會捨得自己的孩子在雨中奔走,她一定會撐起傘,保護她的孩子。

“媽,咱今天吃什麼?”35年來,這句話被xx重複了38000多遍。即使是張志蘭去鄰居家串門,xx也會到鄰居家問好後回來再做飯。起初,xx並不清楚婆婆的脾氣,做好飯後,婆婆要麼不吃,要麼吃的很少,臉上也沒有笑容,後來她才弄明白原來是沒請示婆婆做什麼,她沒說做的菜你要是做了,她會大發雷霆,就是倒掉也不會讓你吃。婆婆本身不是特別喜歡吃菜,自己和孩子在農村的時候有自己的菜園子,種了好多菜,想吃什麼菜就吃什麼菜,可是在這裡沒有婆婆的允許是不行的,自己只能醃一點鹹菜在沒有菜的時候和孩子吃,從那以後,每天問婆婆吃什麼成了習慣。直到老人離世,xx不用再問這句話,可每到飯點她總覺得缺少了什麼。

“張志蘭並不是xx丈夫xx的親媽,他的母親在生下他後沒多久就過世了。張志蘭嫁給xx的爸爸後沒有生育,所以張志蘭不太會疼晚輩,再加上1984年xx的爸爸去世,老人就更孤單了,所以脾氣也變得很古怪,動不動就向xx發火,鄰居們都說有她這樣的好兒媳,是張志蘭的福氣”xx的鄰居巨桂香說。但xx不這麼認為:“我能照顧老人是理所當然的,老人能收留我們娘倆,我們就得對她好。她硬氣,我就心軟,事事順著她,這樣就能和睦相處了。”婆婆張志蘭脾氣是出了名的古怪,社群裡的鄰里們都領教過她的“本領”,面對這樣的婆婆,她完全可以放棄,放棄一個與她沒有任何血緣的人,帶著女兒重新開始自己新的生活,可是她始終沒有。

說起“退堂鼓”,xx這些年不是沒有想過,當年自己帶著孩子為了擺脫困境,卻不想又進入另一個困境,這讓xx真的

是欲哭無淚,可是自己沒有退路,她只能在前進路上繼續摸爬滾打,漸漸的,她居然也發現了婆婆的些許優點,比如:婆婆很節儉、愛乾淨、有愛心等等。XX年5月12日,發生了汶川大地震,xx從新聞中得知此事後,便立即告訴婆婆說:“媽,你看汶川地震死了那麼多的人,好可伶啊,全國人民都在捐款,我們也捐點錢吧?”沒想到兩人的想法竟然不謀而合,xx出20元,婆婆出30元,xx拿著湊好的50元錢高興的投到了捐款箱裡,50元錢,對於她的家庭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但是她們的心裡暖烘烘的。

XX年五一,88歲的婆婆查出食道孔裂疝,因其年事已高,無法進行手術,只能回家靜養,可婆婆卻因病脾氣變得更加焦躁,身邊沒有人的時候就摔板凳、摔臉盆,她能摔動的東西都“在劫難逃”。 為了能全天候的伺候婆婆,xx主動辭掉了社群保潔員的工作,一刻也不敢離開她的視線。婆婆因為身體不能活動,大小便只能拉尿在床上,稍有一點耽誤,就會招來一頓痛罵,有時還會將屎尿摸得到處都是,這一切的一切,xx都忍了,“因為她是個老人,更因為她還是個病人”,說這話的時候,她的眼角的淚光閃閃。xx為了緩解她婆婆的壓力和情緒,竟然還在婆婆面前跳起了從電視裡學來的舞蹈,用來分散婆婆的注意力。僵硬的四肢,笨拙的動作,拿女兒楊靜的話說:“活像個精神不健全的人。”正是這特殊的舞蹈逗得老人樂了。

長年的操勞讓xx患上了心臟病。每次病發,醫生讓她留院觀察,她都不顧勸告,執意打完針就回家,一是怕花錢,二是怕她不在家,婆婆的飲食沒了著落。有一次病情特別厲害,必須住院治療,但她卻執意要出院,可是醫生就是不在她的出院通知書上籤,她就託在醫院上班的朋友去找主治醫生做工作,醫生知道了她的情況,給她開了出院通知並要求她一定配合治療,不然病情會更加嚴重,她這才答應下來。

女兒楊靜從小就特別的乖巧,隨媽媽改嫁過來的她,不但沒有給媽媽添一點的麻煩,反而為這家也付出不少辛勞,為了幫助媽媽,她放棄學業,年少的她只想著快點長大幫媽媽賺錢養家餬口,13歲的楊靜曾去幫別人推煤炭,從那落下了腿疼的毛病,看著女兒,xx心中有種說不出的辛酸,別人的孩子正在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自己的孩子卻跟著媽媽受苦受罪,說到這是,xx已經激動的說不出話來了。

作為奶奶,張志蘭沒有給楊靜應有的愛護,兒時的楊靜還問過xx,為什麼自己的奶奶和別人家的奶奶不一樣。xx說:“奶奶再不一樣,也是你的奶奶,你一定要孝順她。”母親對奶奶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楊靜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受媽媽的感染,楊靜對奶奶非常的孝順,奶奶健康時,楊靜知道奶奶愛吃零食,每天都會變著花樣給她買水果和好吃的,可奶奶似乎不太領情,有一次奶奶想吃的水果沒有及時買到,就和xx發起了脾氣,接到電話的楊靜立馬從單位請假給奶奶買好送來,這才哄好了奶奶。奶奶病發時,楊靜和丈夫在醫院跑前跑後,陪奶奶做一次次的檢查,從沒說過一個“不”。奶奶病重時,她會在床邊餵飯喂藥,並告訴她:“我就你一個奶奶,你得快點好起來啊”;本來就掙錢不多的楊靜每月1000多元的工資全給奶奶買了她愛吃的蝦和排骨。

母女的行為終於感動了倔強的老人,彌留之際,張志蘭對孫女說了句悄悄話:“‘沒有你媽,我早就臭死在床上了’。”楊靜把這句話告訴給xx後,xx的眼淚掉了下來,這一刻她的心感到非常欣慰。

老人在她們母女的照料下安詳的走了,她的後事也是由xx一手操辦的,給婆婆準備的物件十分周全,一再的囑託要買最好的,趕來的孃家人也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她們母女的行為感動著我們社群及周邊的每一個人,只要認識xx的人無人不為之感動和落淚,在今年10月20日,周家社群舉辦的第一屆“孝老愛親”頒獎晚會上,xx榮獲“孝老獎”,她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xx用自己的方式感謝所有幫助過她的人。她讓我們懂得,人人都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有付出就會有收穫。同時,孝敬父母行動勝過語言,她將在女兒的陪伴下度過美好的晚年。

孝老愛親先進事蹟材料孝老愛親事蹟材料範文(4) | 返回目錄

她是家中老人的精神支柱,心靈慰藉,為老人排解憂慮,分擔愁苦,與老人默契溝通;她是家中老人的細心家長,知己摯友,對老人真心呵護,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尊老敬老的美德,她就是東經路社群海寧路的居民張靜蘭。她直爽熱情的性格以及幾年如一日侍奉父母的行動成為大家傳送的佳話。

張靜蘭是東經路社群的一名退休黨員,現年62歲,一直置身於社群的公益活動,支援社群工作,但她照顧父母大人的行動更是叫大家敬佩。這得從張靜蘭伺候父親說起,她的父親是一位從部隊離休的軍隊幹部,老人88歲,因為早年參加革命,身體落下來不少的病根子,老人身體很虛弱,作為女兒的她只要有時間就要回到父母的身邊,給父母料理一些家務,做頓可口的飯菜。到20xx年的時候,父親的心臟病突然加重了,住到281軍區醫院,她更加忙碌了,白天陪護,給老人做飯送飯,晚上陪床,一連多天奔波在自家、母親那裡和醫院,自己的女兒看到母親忙的都心疼,勸她休息一下都不肯,默默地奉獻著孝心,直到她父親住院一個月後安詳地離開人世。她父親走了,父母那裡剩下了一個90歲的老母親,兄弟姐妹有的在外地工作,只有退休的她天天守在母親身旁,她父親的離世給母親很大的打擊,因為他們相濡以沫幾十年的感情很難割捨,母親的情緒十分低落,很長時間不能走出失去親人的陰影。對母親的情況,她非常擔心,怕時間長了壓垮了母親的身體,便經常陪老人拉呱、開玩笑,讓老人開心。俗話說:老小孩小小孩,最難照顧的就是老人,90多歲的老人,身患心臟病、高血壓、自己已經不能自理了,怎麼也不能讓老人自己生活的,生活離不開子女的照顧了,張靜蘭本人還有很嚴重的糖尿病,連帶眼睛視力都下降了,自家裡老公患有腦血栓後遺症,身體也需要照顧,即使這樣她和老公商量,照顧母親義不容辭,堅持照顧,還是堅持北戴河和秦皇島兩個區來回奔波,每次坐車來回都得2個小時的路程,往往是給老人做好了飯後,再坐車回到北戴河海濱給老公買菜做飯。

20xx年春天,張靜蘭年時已高的母親摔倒了,胳膊摔成了骨折,張靜蘭為了兼顧母親和老公想把母親接到自家裡來一起照顧,可是母親不來,沒辦法,張靜蘭就把精力放到了母親那裡,每天給老人買菜洗衣做飯,給老人做愛吃的菜飯,買愛吃的水果,把老人的生活料理的有條不紊。由於胳膊的骨折,每天還得給母親洗臉穿衣,每頓飯都是她一口一口給老人喂下去的。記得有一次張靜蘭已經給老人做好了飯,但是老人不肯吃,一問才知道老人想吃餃子,張靜蘭二話沒說就給母親包餃子。老人的行動不便,甚至大小便都得有她伺候,根本離不開人,就連自己的女兒做了流產都照顧不了,只好叫女兒住到姥姥家,老人和孩子一起照顧,她的行動得到了自己女兒的理解。就是這樣,她一點怨言都沒有,她常說老人為我們付出那麼多,照顧孝順老人是我們做兒女的責任和義務。90歲的母親在她的照顧下身體已經好多了,骨折的胳膊也康復了,老人見人就誇自己的女兒孝順。街坊鄰里都羨慕老人有一個孝順的女兒。

張靜蘭不但是父母的孝順女兒,也是街坊鄰里的熱心人。張靜蘭是小區的樓長,轄區內的大事小情都愛給大家提供幫助,如轄區一位70多歲叫高秀梅的老人要調轉戶口,她就親自給老人到社群開信到派出所辦理。20xx年城鎮居民醫保,她幫助年近90歲的常鳳蘭老人辦理醫保手續,親自去市醫保中心取卡。20xx年區裡給70歲以上老人每人55元的生活補貼,她在逐一通知大家的同時,還親自給他們填表準備申請的資料,帶著大家到銀行取錢。社群每次組織活動,她管轄的片區參加人數的都居多,並且都是一些老年人,一路上她都細心照顧大家,叫大家注意安全。她的實際行動,得到了街坊鄰里的尊重和愛戴。

張靜蘭就是這樣敬老愛老的,她的行動影響著社群的每個人,是社群居民的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