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醫大師事蹟材料

欄目: 事蹟材料 / 釋出於: / 人氣:2.17W

架上書萬卷,窗前月一輪

國醫大師事蹟材料

龍蟲雕作事,樂道不染塵

“我這輩子離不開書,什麼時候不能看書了,就給我準備後事吧。”

xx在中醫文獻研究方面成績斐然,著有中醫古籍整理、點校、研究等多部著作,並發表論文100餘篇,對《鍼灸甲乙經》等古籍的整理研究影響深遠。

1964年3月,xx與徐國仟等受命整理研究《鍼灸甲乙經》。張燦?w北上天津、北京查閱古籍的各種版本及相關資料,並閱讀了大量文史哲有關著作。經過近兩年的努力,整理校釋工作完成。此後,這本《鍼灸甲乙經校釋》獲得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二等獎。通過這次整理研究,xx深切體驗到中醫古籍整理即文獻研究對繼承發揚中醫藥學術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

1983年,xx被衛生部指定為華北山東片古籍整理學術帶頭人,先後承擔和完成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課題多項,出版了《鍼灸甲乙經校注》、《素問吳注》、《鬆峰說疫》、《經穴解》、《石室祕錄》校點等10多部中醫古籍。

在整理古籍的同時,張燦?w對中醫經典醫籍進行了深入的理論研究,尤其對《黃帝內經》的成書年代、條文釋義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著成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黃帝內經文獻研究》一書。

1994年,xx開始撰寫《中醫古籍文獻學》,每天平均工作10多個小時,歷時3年完成,全書100多萬字,在學術界影響很大,體現了國內外該專業的最高水平。然而,很多人卻不知道,在撰寫這部書的過程中,他的老伴不幸去世,他自己也由於過度勞累而復發胃腸病和頸椎病。

xx認為,文獻是文化傳承的載體,也是實踐文化的依據。中醫文獻是中醫學術的載體和寶庫,是中醫學基礎理論的源泉,是中醫學臨床應用的指導,是中醫研究的理論依據與資訊資料,是中醫教育的知識之源,是醫史研究的素材。

研究文獻離不開古漢語知識,xx深厚的古文修養來自於他平時的大量閱讀。他的兒子張增敏說,父親愛書如命,經常買書,而且堅持每天讀書。家裡藏書5000餘種,有上萬冊,其中醫書3000多種。記者看到,xx家中的客廳被改成了書房,四壁都是堆滿書的書架,臥室床頭枕邊也都是書。

xx愛書,他上街不是去書店,就是逛舊書攤。上世紀50年代,有一次xx上市集,賣染料商販董某攤上的一集書函吸引了他,經檢視知其系中國學會輯印《周秦諸子校注十種》,遂欲高價購買,攤主本欲用來包顏料,見xx如此識貨,將書相贈,讓xx喜出望外。該書對張燦?w後來進行中醫古籍整理研究,在文字通借的辨認方面提供很大幫助。

總結xx的一生,從六年國小、半部《論語》到大學終身教授,最終被評為“國醫大師”,歸結到一點,就是基於他的苦學意志、敬業精神,這就是他的經驗所在,也是他之所以能掌握多學科知識和具有多種愛好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這輩子離不開書,什麼時候不能看書學習了,你們給我準備後事吧!”這是xx時常給家人說的一句話。

吟誦詩古韻,琴石亦悟真

春秋八十載,滄桑歲月新

“我必須不停頓地努力奮鬥,去克服困難,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xx給自己書房起名“琴石書屋”,不難看出他興趣愛好之廣。

他少年時逢亂世,雖只是“六年國小加半部《論語》”的教育,但他善於鑽研,自學能力極強,寫詩填詞、撫琴弄笙、書法篆刻、吟唱賞石……凡此種種,皆自學而成。用他自己的話說,出於工作和學習的需要,培養和激發了他多種興趣與愛好,一方面對文獻研究幫助很大,另一方面生活更加豐富,儘管清貧,但精神愉悅。同時,這些興趣愛好讓他在工作壓力、病傷困擾下,更善於化解矛盾,克服困難,調節生活,保養形神,以享天年。

xx從少年習讀《千家詩》到青年研讀《白香詞譜》,從中漸悟詩詞韻律,開始寫詩填詞,以抒情懷。他的作品題材不限,既有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讚歎,也有對中醫事業的赤誠之情。他常與中醫界的前輩們詩詞往來,作品受到同行好評,並被多家“詩集”採用。曾出版《醫餘吟草》詩詞集。因其詩詞格律工整,立意高遠,xx還被吸收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不僅會吟詩作詞,xx還會吹拉彈唱。青年時期,他在本村劇團就已學會笙、管、笛、簫、嗩吶、二胡等民樂,還在友人指點下學會了西樂小提琴,晚年又習古琴。他的家中時常飄出悠揚的樂聲。此外,他還寫歌來歌頌岐黃大業,如“杏林習業歌”、“醫聖贊”、“杏林頌歌”、“杏林春”、“醫學經典贊”等,以示其對祖國醫學之熱愛。而xx對國粹京劇也十分熱愛,常常與票友一起唱唸交流。

古人云,字者,文人之門面。xx曾無論備課、臨診或辦公,盡用毛筆,暇時或操管臨仿,或依案讀帖。他的書法自成一家,蒼勁有力,渾然大氣。學習書法之餘他研究篆刻,從中學到很多對於文獻研究有參考價值的知識。同時他也操刀治印,自言其志。

xx喜歡石頭,家中大小奇石百餘件。他說,這些石頭極盡大自然之工力,鬼斧神鑿,渾然天成。或似物,或寓意,或出景,或寄情,不一而足。他愛石,意在以石喻人,遣興抒懷也。所撰“石論”一文,尤為愛石者青睞。

年過八旬的xx自治一印“窮莫墜青雲志,老當懷騏驥心”,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回首80多年曆程,他說,“我首先是一個共產黨員,在政治上是黨培養了我,使我懂得了人生的價值;我只有讀過六年國小的文化水平,我必須不停頓地努力奮鬥,去克服困難,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我從事的是‘救死扶傷’的職業,這不是一種生財致富之道;公私難以兼顧,忠孝不能兩全。”

“樂群敬業,醫文並茂,厚德懷仁,繼承發揚……杏林寶庫,永放光芒!”悠悠琴聲中,xx抑揚頓挫吟唱顯得分外高亢……

面板瘙癢是指無原發皮疹,但有瘙癢的一種面板病。面板瘙癢症屬於神經精神性面板病,是一種面板神經官能症疾患。臨床上將只有面板瘙癢而無原發性面板損害者稱之為瘙癢症。屬中醫“癢風”的範疇。 面板瘙癢分普通型和過敏型。可全身發生,尤以面、背和四肢為多。普通型面板瘙癢一般是面板太乾燥造成的,可以口服魚肝油丸、多種維生素片等,使用西藥要必須經過專業醫生的診斷、指導,不可盲目自行用藥,尤其是含激素類的藥物。國醫大師張燦玾擅長古方的運用,尤其是一些單方、土方,他往往能在原方的基礎上加以改進,使其效果更加顯著。對於苦蔘湯的應用便是如此。在《金匱要略》第三篇,便有關於苦蔘湯治孤惑病的記載:“蝕於下部則咽乾,苦蔘湯洗之。”在此基礎上,張教授用鮮苦蔘煎濃汁,再加豬膽汁,用以治疥癬、面板癢疹或中溼熱毒氣面板瘙癢,效果非常好。有一年夏天,張教授回到山東老家,鄰居家有個女孩,在新疆患了過敏性癢疹,中西醫治療了一個多月,沒有什麼效果,一定要回山東治。經詢問,張教授得知她10多年前曾經患下肢瘙癢,由張教授所傳的苦蔘湯加豬膽汁塗抹的方法治癒。不過,這一次病情較重,全身都發癢,而且癢得厲害,並有輕度水腫,因此,又加上了涼血散風法,方才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