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小勞動教育推進情況報告(精選3篇)

欄目: 精選工作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3.04W

國小勞動教育推進情況報告 篇1

濤雒鎮中心國小以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和《教育部關於印發大中國小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堅持立德樹人,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各年級,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和學生生活實際,注重教育實效,實現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國小勞動教育推進情況報告(精選3篇)

一、實施情況

濤雒鎮中心國小現有57個教學班,在籍學生2328人,實際在校教師150人。學校高度勞動教育課程,將勞動課程納入學校計劃,保證各年級開齊課程,上足學時,務實活動,確保質量。

(一)隊伍建設

學校成立勞動課程實施小組,校長範文波任組長,分管教學副校長郭嶽華主管,教導處具體主抓落實。目前,學校安排24位教師兼職勞動課程。為了把勞動課程更好的,具有連續性的開展下去,學校注重教師隊伍的老中青結合,學校注重培養勞動教育骨幹力量,大力支援教師參加培訓、教研、科研、學習等,不斷提高業務素養,提升勞動技能。

(二)課堂教學

1.教育理念

依據學校“本真”教育理念。構建了校本化勞動教育內容體系,著眼於“生活需要勞動”的基本理念,最終目的是讓每個學生成為生活的主人,成為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幸福生活的締造者,擁有幸福生活的能力。致力於引導學生在源於生活、基於生活、為了生活的勞動實踐中獲得精神滋養。

2.教學目標

學校著眼於學生健康成長,重點關注學生勞動意識、勞動觀念、勞動技能、勞動習慣等方面的培養和教育,促進學生形成勤儉、奮鬥、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通過勞動技能性學習和操作性勞動學習,瞭解勞動技術和操作技巧;通過具體的勞動實踐活動,體驗收穫和快樂,激發學習興趣;利用勞動技術解決生活問題,滿足生需要,體會勞動技術與生活的密切關係。整體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基。

3.教學方式

(1)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獨立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平均每週不少於1課時,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等有關內容進行統籌,用於活動策劃、技能指導、練習實踐、總結交流等。學校開齊開足勞動教育課程,不擠佔、挪用勞動實踐時間,通過課堂上的講授、交流、座談、實踐等方式,使學生系統學習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能。

(2)各學科滲透勞動教育。有重點地納入勞動創造人本身、勞動創造歷史、勞動創造世界、勞動不分貴賤等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納入歌頌勞模、歌頌普通勞動者的選文選材,納入闡釋勤勞、節儉、艱苦奮鬥等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內容,加強對學生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合法勞動等方面的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勞動的科學態度、規範意識、效率觀念和創新精神。

(3)開發勞動教育校本課程。結合本校實際,開發豐富多彩的勞動校本課程。將校園勞動內容進行課程化建設,與班隊會、校內勞動、垃圾分類、環境教育等結合,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園衛生保潔和綠化美化。學校把各班級劃分責任區,因地制宜開展清掃、種花、養花、修剪、除草等體驗性生產勞動,培養學生勞動能力和正確的勞動價值觀。

(4)不斷豐富校外勞動實踐。提高勞動能力,深化對勞動價值的理解。充分利用相關紀念日開展教育活動,提高學生勞動意識。通過報告會、座談會、採訪報道和表彰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勞動傳統教育。大力開展與勞動有關的興趣小組活動,進行手工製作、班務整理、室內裝飾、勤工儉學等實踐活動。每週課外活動和家庭勞動時間, 1至2年級不少於2小時,以校內為主,家庭勞動安排簡單的洗碗、洗衣、掃地、整理家務、給父母洗腳等,3至6年級不少於3小時,安排衛生清掃、維護維修、種植收穫莊稼、防疫宣傳、志願服務等校外勞動。每次勞動學生都要寫勞動體會,收穫和喜悅,豐富勞動體驗,提升勞動素養。學習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經驗、生活知識,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鍊、磨鍊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

4.評價方法

學校建立勞動教育評價制度,完善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標準,由任課教師在學期末對學生進行評價。主要從勞動技術、成果,實踐能力,勞動的情感態度三方面進行評價。評價以ABC三個等級呈現,並記錄在本班的班級簿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上。完善學生激勵機制,將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的情況列入各類評優評先標準,在學生中樹立熱愛勞動的小榜樣,引導學生努力向榜樣看齊。

(三)作業研究

學校認真落實“雙減”和“五項管理”政策,鼓勵教師積極探索勞動教育作業的內容、形式,強調勞動教育不只是給學生佈置一定的勞動作業,更重要的要轉變教育觀和人才觀。這不論對我國學生的健康成長,還是對構建健康的教育生態,都極為重要。農村學校,可利用的勞動教育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如農作物的種植,家禽的養殖,田間地頭的利用,相對較多的家務勞動。都是勞動教育的資源。所以學校勞動作業設計的方向基本上是以農村農業實踐活動為主,以提高學生勞動技術素養為目的。作業設計支援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學習技術,合理、正確、有效的使用技術,掌握技能。學習工具、材料的合理使用。逐步提高技術素養。我校教師所佈置的作業,一般情況下是以家務勞動、為主,兼顧庭院除草,花卉修剪等內容。當然,勞動作業的'完成情況,是需要老師監督檢查的,一般老師會組織報告會,活動截圖視訊、活動體會、詢問家長等方式瞭解。

(四)教研情況

學校採取多種措施,建立兼職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把勞動教育納入教師培訓內容,開展全員培訓,強化每位教師的勞動意識、勞動觀念,提升實施勞動教育的自覺性,對承擔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師進行專項培訓,提高勞動教育專業化水平。配合莊河市勞動教育教研員,組織開展勞動教育課程教研活動、科研活動,把勞動課程、地方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整合在一起,開展教研活動,每學期1次,相關教師和部分領導參與,活動有計劃,有研討交流,有總結,效果明顯。

二、總體評價

(一)優勢

1.學校地處農村,農業勞動資源相對豐富。

2.學生家長有勞動意識,當忙不開的時候,會主動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

(二)存在問題

1.由於安全等因素影響,學校無法開展集體性校外勞動、研學等活動。

2.地區以農業資源為主,工業和服務業資源有限,無博物館、科技館、圖書館、工廠等作為服務性勞動基地。

三、改進建議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不斷完善勞動教育各項制度,打造特色化國小勞動教育課程,著力構建以校園、家庭、村屯為主的日常生活勞動課程。要常態化、系列化開展主題勞動教育活動,與當地敬老院、大棚基地等合作開展勞動活動,強化學生的勞動精神、勞動品質、養成教育。

(二)深挖課堂,保證質量。加強領導不定人、不定時聽課指導,保證勞動課程上足學時、取得成效,鼓勵教師大膽研究勞動課程的教學方式方法。依託網路,不斷增強學生的見識。不斷探索科學可行的勞動課程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形成全面的勞動素養。

(三)作業研究,注重創新。勞動作業不能僅限於做,要鼓勵學生創新,比如讓學生用廢舊物、玉米皮、砂石、籽粒等製作手工藝品,傳承傳統的民間技藝,比如剪紙、農民畫、編筐、扎燈籠、面燈、扎笤帚等,弘揚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勞動能力、習慣、品質。

(四)教研活動,以生為本。重中之重是關注學生在勞動中到底獲得了什麼,務實開展勞動課程教研活動,即使不能集體組織校外勞動,也要依託校內資源,大膽開展校內勞動的內容與方式的研究,認真組織開展活動,有方案,有落實,有安全預案,有監督檢查,保證勞動教育課程真實有效,學生快樂健康成長。

國小勞動教育推進情況報告 篇2

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根據上級要求,我校開設了勞動教育課,開展了勞動教育實踐活動。

一、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勞動教育

簡明清新地明確了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要求。校領導高度重視勞動教育活動,成立了校長為組長,各班班主任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專門負責勞動教育活動的開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明確各自責任,密切協作,共同推動全校勞動教育的深入開展。

二、加強宣傳,營造良好氛圍

結合本地本校實際,加大宣傳力度,圍繞勞動的豐富內涵,通過精心設計主題標語、宣傳櫥窗、黑板報、手抄報等形式讓勞動教育隨處能見,隨時可學。通過各種校園宣傳媒介,大力宣傳勞動教育活動的重要意義,努力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三、把勞動教育納入課堂教學中

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將勞動教育貫穿於教育全過程,在道德與法治、語文、數學、英語、科學、體育、藝術課程中,深入發掘教育資源,並滲透到相關教育教學活動中,不斷增強全體學生踐行勞動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勞動教育活動

我校每學期都開展了勞動主題班會,並利用週一早上升國旗時間進行了勞動主題國旗下講話。每週都佈置學生利用週末在家進行家務勞動或者社群勞動,並撰寫勞動心得。每學期舉行二到三次勞動主題競賽活動,如:掃除能力大賽、書包整理大賽、繫鞋帶比賽等,通過比賽促進學生對勞動的熱愛,提升勞動技能。

總之,開展勞動教育活動對促進我校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勞動教育是一項長期的教育任務,我們將繼續加大力度,將勞動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工作的.全過程,引導學生們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熱愛祖國,樹立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他們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學習的決心,為國家建設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

國小勞動教育推進情況報告 篇3

一、課程背景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國小勞動教育的意見》,特別強調“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在大中國小設立勞動必修課程……”。

多年來,學校以“養成教育”為特色,圍繞養成教育十項好習慣“會傾聽善表達勤書寫多閱讀常思考樂創新懂禮儀會修心樂健身能自理”,以“全人”課程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幸福人生奠基。依託學校總的習慣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聚焦“能自理、會做事、樂創新”,“協同育人、知行合一”,構建以素養為導向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課程體系

以勞動教育為抓手,通過家校社基地協同、整體育人,落實知行合一,切實推進學生整體和諧發展。

協同育人——整體育人。具體而論,就是把基地、家校社中各種有利於提高學生勞動素養的人力、物力資源以及各種自然資源作為一個系統來統整;同時全學科融人,多活動融合。從校園出發、走進家庭、走向社會、走入基地,整體架構、綜合實施,形成勞動教育協同融合機制。

知行合一——育整體的人。勞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塑造“完整的人”。“完整的人”具備能力和個性的全面發展:一方面,指在勞動教育中學會自理、學會做事、能夠創新,實現勞動素養的和諧發展;另一方面,基於勞動教育,融通德智體美,從“五育並舉”到“五育融實現“全人”教育

1、目標體系:

以勞動習慣養成為重點,倡導“會做的事自己做,不會的事學著做”“能自理、會做事、樂創新”勞動素養目標分三個梯次:以學段目標為縱向座標,過程目標為橫向座標,構成勞動教育目標體系。

具體目標:

(1)低年級:通過日常生活勞動,能夠自理,更加熱愛生活。

(2)中年級:進一步強化勞動意識,養成勞動習慣;能夠發揮想象的創意力、具有感受身邊事物的能力,體會平凡勞動中的偉大,體驗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在自然與人文的融通中成為主動、健康發展的時代新人。

(3)高年級會創新:獨立自主、主動擔當、掌握獨立的自主力。能進行創造性地勞動,體會創造性勞動地獲得感和成就感。

2、空間體系:

構建學校、家庭、基地和社群“四維”一體的勞動教育資源配置與活動開展的空間體系。構築幸福生活、稼穡勞作、快樂服務、實踐創新大勞動與實踐空間,各空間在基地和家校社中相互貫通,連成一體。如:稼穡勞作區是將基地、學校“一米菜園”、家庭種植養殖角、社群綠化等整合為一體。

3、課程體系:

圍繞課程目標,以四維資源為依託,與四大勞動空間銜接,形成了幸福生活、稼穡勞動、快樂服務、實踐創新四大課程模組,從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三個方面全面梳理課程內容,構建1—5年級序列化勞動課程體系,強優勢,補短板,“一本多元,相融共振”,實現課程育人效果的最大化。

三、課程內容:

具體安排如下:(見附件)

四、課程實施

勞動教育的落地實施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認真分析,釐清各個角色在勞動教育實施中不同側重點,多方形成合力,達到育人效果最大化。

(一)四維協同,讓勞動教育全面鋪開

1、學校教育為主導。

學校整體規劃和統籌安排學校勞動、家務勞動、基地勞動周、社群服務性勞動,在勞動教育中起主導作用。按照勞動課型劃分,學校勞動教育分為五類:

一是綜合型勞動課。主要在課堂完成勞動常識、勞動技能的學習。如學習如何擇菜、如何整理衣櫃等。

二是稼穡勞作。主要以專案式學習方式為主,作物從播種到收穫的整個過程,學生都親身經歷、勞動實踐。充分利用校園的“開心農場”“一米菜園”“牡丹園”“蓮花池”等實踐資源,根據班級責任區,分序列開展“小種子,大夢想”、“皂莢樹下牡丹花開”“杏子黃了”“麥子熟了”“魚戲蓮葉”專案探究,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深入學習、勞動、合作、探究,研究深,研究透。

三是人工智慧+勞動課。結合人工智慧課程,引導學生在勞動中學會觀察思考,提出問題,勞動中思考如何才能更省時省力?如何實現自動化、智慧化?並用智慧思維,藉助積木搭建、程式設計等,進行勞動工具改進和創新,動腦動手形成人工智慧下的勞動新樣態,進行創新性勞動。

四是社團型勞動課。如根據自身興趣,進行選單選擇走班的剪紙、編制、縫紉、陶藝等選修課程。

五是服務校園的崗位勞動,如:班級在衛生管理方面實行“我的地盤我做主”,根據班級衛生和室外環境衛生設立“百人百崗”,達到“人人有崗,崗崗有責”,每個崗位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2、家庭教育為基礎。

家庭是孩子養成良好勞動習慣的主陣地,是勞動教育的基礎。家庭勞動教育按照勞動教育行動主體分為四類:一是家長示範引領行動,家長為孩子做勞動示範,幫助孩子提高勞動能力;二是家庭親子活動,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勞動,激發孩子愛勞動的情感;三是家政日常崗位行動,孩子除做好生活自理外,至少還要承擔一項固定的家務勞。四是節日主題勞動,比如,“五彩繽紛年夜飯”除夕團圓飯活動,“湯圓元宵滾起來”元宵節活動,“捏面燕祈福”清明節活動等。

3、基地教育為引擎。

按照勞動素養的形成過程,基地勞動教育實施分三類:一是以參觀訪問為主的體驗,如:參觀水庫、參觀麵粉廠;二是以出力流汗為主的稼穡勞作,如種土豆、收玉米、刨地瓜等;三是以專案式學習為主的探究式,如:分組探究小麥的成長。我們和威海市農業科學院拉手,開闢出10餘畝田地,掛牌成立“實驗國小勞動實踐基地”。農業科學研究院做為專業研究機構,為我們提供基地的同時提供專家技術指導。在播種、收穫等關鍵時間節點,師生集體走進基地,在專家的指導下深入瞭解農事知識、掌握勞動技術、出力流汗,學會使用工具,知農事、體農情、會農活。

4、社群勞動為拓展

社群是勞動教育的廣闊天地,是勞動教育不斷拓展的空間。社群勞動教育按照勞動與實踐的特徵分為三類:一是常態化公益勞動,如:每日清掃校園周邊人行道;二是主題化勞動,如:植樹節種樹、重陽節敬老愛老、普法知識宣傳等。三是服務型勞動,如垃圾分類,清除小廣告等。

(二)相補相通,讓勞動教育得以深化

(1)實施時間相補。以學生生活足跡為線索,科學規劃學生勞動教育時間。

一是專設勞動課:每週設必修課1節,進入班級課表;特設社團課程每週1小時,進人社團安排表。設立勞動周:每學年將5月1日所在的周設為勞動周,集中進行勞動教育,參與校內外勞動實踐。

二是合理安排家庭勞動時間:構建“1+2+3”家庭勞動課程模式,發揮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和主體作用,讓學生的勞動技能和意識都能夠內外遷移,從而實現5+2>7。

(1)“一日”——每週三勞動實踐日。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勞動技能的難易程度,擬定《家務勞動細則要求》(如洗衣服等),家長根據細則要求指導學生學習勞動技能,督促學生完成適當的常規家務勞動量,形成固定的家庭“家務勞動崗位”,讓學生通過階段性的訓練習得勞動本領。

(2)“兩天”——週末親子勞動實踐

(3)“三月”——寒暑假勞動實踐作業

利用週末、寒暑假時間,結合勞動細則要求,建立家庭勞動教育機制,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生勞動評價制度,評價內容包括參加勞動次數、勞動態度、實際操作、勞動成果等方面,具體勞動情況和相關事實材料記入學生成長儲蓄檔案。

三是在社群,參加社群公益勞動或主題勞動體驗每月不少於3小時。

(2)實施環節相通。一個勞動教育專案按實施過程展開的時序,分成前置課程、中置課程和後置課程。三個環節中,前置課程主要在學校課堂開展,以示範講解、交流分享為主,是課程實施的主導環節;中置課程主要在實踐基地,以實地考察、操作體驗為主,是課程實施的關鍵環節;後置課程主要在家庭和社群開展,以任務驅動、反覆淬鍊為主。如向日葵的種植,在課堂學習向日葵的習性、價值、種植管理方法等,然後在學校實踐基地、教室泡沫箱等種植、管理,為更好觀察體驗,實施家庭同步種植。

(三)多元活動,搭建勞動教育“展臺”

學校結合不同的節日、節氣,舉辦豐富多彩的勞動展示活動。深化“以熱愛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的榮辱觀教育。4月份春播啟動儀式、5、1開展勞動節、10月份舉行稼穡節、12月份勞動能手秀。勞動節上,同學們分年級進行包書皮、釘釦子、系紅領巾、擇菜、包餃子等等生活技能大賽,盡情的展示熟練的勞動技能,盡顯勞動風采。稼穡節上,孩子們將基地收穫的玉米、瓜果等作物以及觀察日記、勞動報告等進行全面展示,讓學生看到勞動的成果,品嚐勞動果實的甜美,分享勞動的喜悅,真正體會到“有付出才有收穫”的道理。

(四)同向評價,給勞動教育持續發展的動力

學校、家庭、基地、社群勞動教育評價目標相同,標準一致。學生勞動體驗過程中,主要採用“表現性評價”的方法,關注學生在真實勞動情境中的解決問題,評價重心放在學生的長遠發展上。

方法一:自評互評評價表

學生自我評價表中設定了相應指標:通過三級評價,幫助學生清楚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知不足而後勇。

方法二:勞動成長袋

成長袋記錄學生勞動過程、種植觀察記錄、勞動成果等,學生將自己的作品資料、收穫和心得進行積累,對自己的種植情況進行彙總、評價,達到自我肯定、自我反思的目的。級部定期舉行成長袋的觀摩、評比,相互借鑑、取長補短。

方法三:成長檔案

學校以成長檔案袋的形式,通過《實驗國小畢業生“校標化”評價表》“一卡”“一冊”“一存摺”“一護照”建立全新的學習評價機制,發揮評價的積極導向功能,促進學生勞動素養的全面提升。

“一卡”——藉助《實驗國小六知評價卡》,其中勞動為“知行”卡,採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的方式,對學生每一天、每一節課的表現進行即時性評價。

“一冊”——《國小綜合素養評價手冊》,結合評價手冊,以學期為節點,將學生在校、家庭以及社群的勞動情況,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綜合評價。

“一存摺”——《實驗國小好習慣成長存摺》與實驗徽章結合使用,對學生在勞動習慣、勞動品格等方面進行重點評價。

“一護照”——每個學生對照《實驗國小畢業生“校標化”評價表》及五年來的《實驗國小好習慣成長存摺》,通過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方式,盤點自己五年來的成長印記。

五、保障體系

1、強化領導,明確責任。成立勞動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把勞動教育作為學校管理和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納入學校議事日程,列入年度考核,採取有效措施,制定方案,確保勞動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2、融合資源,全面推進。

家庭社群基地資源融合:充分藉助家庭社群基地的勞動資源,挖掘家長中勞模、崗位標兵等進行進行家長大講堂;學校實踐資源豐富,基地資源有保障,充分利用威海市農科院基地和技術專家優秀專家進校園;學校坐落於古北社群,社群黨書記王愛花,全力支援學校勞動教育,並創設勞動條件學生提供多種角色體驗空間,學生可來當烘焙達人、家政服務員、社群食堂服務員等,在勞動中不斷豐富成就自己。

課程資源深度融合:將勞動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將“學校語數優勢學科資源”整合其中,開設“創意讀寫”“思維表達”“人工智慧+勞動”“創意機器人”等課程資源,多學科實現整體育人。

3、隊伍建設,強化勞動意識

建立勞動教學一體化機制。切實增強全員育人意識,發揮班主任的引領輻射作用,強化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育人責任,切實讓勞動教育任務內化到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讓勞動教育工作真正貫穿到學生學習成長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

優化骨幹教師隊伍。組建專業勞動教育教師團隊,釐清責任,綜合實踐老師是課程的主要實施者。課堂給予勞動的技能、標準、方法指導等;指導學生習得勞動知識、掌握勞動技能,學會使用勞動工具。班主任老師是重要的管理與評價者,勞動課後延申、監督、評價、管理、家校溝通等由班主任全面負責。組織教師積極參加主題培訓,通過“網上雲端”“請進來,走出去”,實地考察,進行勞動教育主題論壇、經驗分享等等形式,迅速提高教師的勞動教育意識和專業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