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政府工作報告範例

欄目: 精選工作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44W

想知道20xx年的時候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嗎?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幾篇20xx年政府工作報告,一起看一下吧!

政府工作報告範例
20xx年政府工作報告篇1

——20xx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國務院 溫家寶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國務院,向大會報告本屆政府過去五年的工作,對今年工作提出建議,請予審議,並請全國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 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級政府和全國各族人民認真貫徹黨的xx大精神,齊心協力,頑強拼搏,積極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努力克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種困難,戰勝了突如其來的嚴重非典疫情和歷史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等特大自然災害,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

——經濟跨上新臺階。20xx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4.66萬億元,比20xx年增長65.5%,年均增長10.6%,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全國財政收入達到5.13萬億元,增長1.71倍;外匯儲備超過1.52萬億美元。

——取消農業稅,終結了農民種田交稅的歷史。全國糧食連續四年增產,20xx年產量達到50150萬噸。

——國有企業、金融、財稅、外經貿體制和行政管理體制等改革邁出重大步伐。開放型經濟進入新階段。20xx年進出口總額達到2.17萬億美元,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

——創新型國家建設進展良好,湧現出一批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科技創新成果。載人航天飛行和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圓滿成功。

——全面實現農村免費義務教育,這是我國教育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體系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初步建立。

——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文化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上海特奧會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和上海世博會籌備工作進展順利。

——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進步,依法行政紮實推進,保障人民權益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得到加強。

——人民生活顯著改善。五年全國新增城鎮就業5100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xx年7703元增加到20xx年13786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2476元增加到4140元。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初步形成。貧困人口逐年減少。

事實充分說明,過去五年是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的五年,是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的五年,是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和人民得到更多實惠的五年,是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不斷提高的五年。

五年來,我們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發展經濟、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付出了巨大努力,做了大量工作。

(一)加強和改善巨集觀調控,促進經濟平穩快速發展

我們圍繞解決經濟執行中的突出矛盾,注重巨集觀調控的預見性、及時性和有效性。幾年來,針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貨幣信貸投放過多、外貿順差過大,以及農業基礎薄弱等經濟發展中不穩定、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嚴把土地、信貸兩個閘門,提高市場準入門檻,適時調整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完善產業政策和土地政策,調整經濟結構,加強薄弱環節,搞好經濟執行調節。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多次及時調整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存貸款基準利率,取消或降低高耗能、高排放和資源性產品的出口退稅。這些巨集觀調控措施取得明顯成效,經濟連續五年保持平穩快速發展,沒有出現大的起落。

我們從加強農業基礎入手,把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作為首要任務,在制度、政策和投入方面採取一系列重大舉措。全部取消了農業稅、牧業稅和特產稅,每年減輕農民負擔1335億元。同時,建立農業補貼制度,對農民實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農業生產資料綜合補貼,對產糧大縣和財政困難縣鄉實行獎勵補助。大幅度增加對農業農村投入,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五年累計1.6萬億元,其中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近3000億元,地方也較多增加了投入。五年新增節水灌溉面積666.7萬公頃、新增沼氣使用者1650萬戶、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30萬公里,解決了9748萬農村人口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建立了重大動物疫病防控體系,防止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蔓延。這些措施,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積極性,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億萬農民由衷地感到高興。農業的發展,為整個經濟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制定了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對20xx-20xx年的科技發展作出全面部署,啟動一批重大專項。這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有著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得到加強,取得高效能運算機、第三代行動通訊、超級雜交水稻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市場競爭力的產品。五年中央財政用於科技的投入達到3406億元。全社會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從20xx年1288億元增加到20xx年的3664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從1.07%提高到1.49%。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科技創新支撐和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明顯增強。

我們制定和實施一系列產業政策和專項規劃,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資訊、生物、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海洋等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振興裝備製造業成效顯著。旅遊、金融、物流等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建設取得長足進展,一批重大工程相繼建成或順利推進。青藏鐵路提前一年建成通車,三峽工程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全面發揮,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全面投產,南水北調工程進展順利,溪洛渡水電站、紅沿河核電站、京滬高速鐵路和千萬噸級煉油廠、百萬噸級乙烯等一批重大專案陸續開工建設,普光氣田、南堡油田等勘查開發取得重大進展。五年新增電力裝機3.5億千瓦,是1950年到20xx年53年的總和;新增公路19.2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8萬公里;新增鐵路營運里程6100公里;建成萬噸級以上泊位568個;新增電信使用者4.94億戶。這些有效改善了能源交通通訊狀況,增強了經濟社會發展後勁。

我們高度重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xx”規劃綱要把節能和減排作為約束性目標。近兩年,又提出並實施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建立節能減排指標體系、監測體系、考核體系和目標責任制,頒佈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依法淘汰一大批落後生產能力,關停小火電2157萬千瓦、小煤礦1.12萬處,淘汰落後鍊鐵產能4659萬噸、鍊鋼產能3747萬噸、水泥產能8700萬噸。啟動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燃煤電廠脫硫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央政府投資支援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專案691個。繼續推進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等生態建設,五年累計退耕還林、植樹造林3191萬公頃,退牧還草3460萬公頃。加強土地和水資源保護,五年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152.6萬公頃。經過各方面努力,節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20xx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27%,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近年來首次出現雙下降,比上年分別下降3.14%和4.66%。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重要轉變。

我們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西部大開發繼續推進,五年中央財政支援重點建設投資2800多億元,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明顯進展,重點地區和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制定和實施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戰略,大型糧食基地建設不斷加強,國有企業改革改組改造取得突破性進展,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成效顯著,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進展順利,老工業基地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制定和實施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政策措施,糧食主產區現代農業建設步伐加快,重要能源原材料工業、裝備製造業和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進一步發展。東部地區繼續率先發展,經濟實力和整體素質顯著提升。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加快推進。這些重大舉措,促進了區域經濟合理佈局和協調發展。

(二)大力推進改革開放,注重制度建設和創新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以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和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綜合改革,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放開糧食收購市場,實現了糧食購銷市場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行了成功探索。供銷合作社、國有農場等改革進展順利。

堅持完善基本經濟制度。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推進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和國有經濟佈局與結構調整,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產出資人制度。加快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發展壯大。郵政體制改革順利進行,電力、電信、民航、鐵路等行業改革取得積極進展。20xx年,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比20xx年增長60.98%,實現利潤增長2.23倍,稅收增長1.05倍。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和影響力明顯增強。制定和實施一系列政策措施,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的法制環境和市場環境,鼓勵、支援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在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增加稅收和活躍市場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大力推進金融、財稅體制改革。針對國有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不善、金融風險加劇的狀況,我們果斷地推進了改革。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完成股份制改造併成功上市,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明顯提高,銀行業發生了重大變化。堅定地進行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解決了這個長期困擾證券市場發展的制度性問題。重點國有保險企業重組改制上市,促進了保險業迅速發展。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實施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匯率彈性逐步增強。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進。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和公共財政制度逐步完善。20xx年到20xx年,中央財政對地方的轉移支付累計4.25萬億元,87%用於支援中西部地區。在部分企業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啟動和擴大增值稅轉型改革試點。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制度。建立國家統一的職務與級別相結合的公務員工資制度,初步規範了津貼補貼制度。投資體制改革和價格改革取得新進展。

加強市場體系建設。生產要素市場化程度穩步提高。商品流通現代化步伐加快。土地和礦產資源市場秩序、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等專項整治取得明顯成效,保護智慧財產權力度加大,嚴厲打擊了製假售假、非法傳銷、商業欺詐、盜版侵權等違法犯罪活動。

堅持擴大對外開放。我們認真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各項承諾,積極做好過渡期各項工作。深化涉外經濟體制改革,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放開外貿經營權,大幅度降低關稅,取消進口配額、許可證等非關稅措施,金融、商業、電信等服務業開放不斷擴大。進出口商品結構逐步優化。利用外資質量進一步提高。實施“走出去”戰略邁出堅實步伐,對外經濟互利合作取得明顯成效。

(三)全面加強社會建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我們堅持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和改革,積極解決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

在教育方面。全國財政用於教育支出五年累計2.43萬億元,比前五年增長1.26倍。農村義務教育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範圍,對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全部免費提供教科書,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提供生活補助,使1.5億學生和780萬名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受益。西部地區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攻堅計劃如期完成。國家安排專項資金支援2.2萬多所農村中國小改造危房、建設7000多所寄宿制學校,遠端教育已覆蓋36萬所農村中國小,更多的農村學生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更加重視職業教育發展,20xx年中、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分別達到20xx萬人和861萬人。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和研究生規模達到1144萬人。高校重點學科建設繼續加強。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職業學校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制度,中央財政此項支出從20xx年20.5億元增加到去年的98億元,高校資助面超過20%,中等職業學校資助面超過90%,資助標準大幅度提高。20xx年開始在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實施師範生免費教育試點。我們在實現教育公平上邁出了重大步伐。

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大力培養、積極引進和合理使用各類人才,高層次、高技能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在衛生方面。全國財政用於醫療衛生支出五年累計6294億元,比前五年增長1.27倍。重點加強公共衛生、醫療服務和醫療保障體系建設,覆蓋城鄉、功能比較齊全的疾病預防控制和應急醫療救治體系基本建成。國家規劃免疫預防的疾病由7種擴大到15種,對艾滋病、結核病、血吸蟲病等重大傳染病患者實施免費救治。國家安排資金改造和新建1.88萬所鄉鎮衛生院、786所縣醫院、285所縣中醫院和534所縣婦幼保健院,為1.17萬個鄉鎮衛生院配備了醫療裝置,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明顯改善。全國建立了2.4萬多個社群衛生服務機構,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取得新進展,低生育水平繼續保持穩定。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高,嬰兒死亡率和孕產婦死亡率明顯下降,20xx年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3歲,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是了不起的成就。

在就業方面。堅持實施和完善積極的就業政策,從財稅、金融等方面加大支援力度,中央財政安排就業補助資金五年累計666億元。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統籌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全面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平均每年城鎮新增就業1000多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00萬人。基本解決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完成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並軌。在勞動力總量增加較多、就業壓力很大的情況下,保持了就業形勢的基本穩定。

在社會保障方面。全國財政用於社會保障支出五年累計1.95萬億元,比前五年增長1.41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斷完善,20xx年參保人數突破2億人,比20xx年增加5400多萬人;做實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擴大到11個省份;從20xx年開始連續三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中央財政五年累計補助養老保險專項資金3295億元。20xx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8億人,比20xx年增加近1倍;88個城市啟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斷完善,已擴大到全國86%的縣,參合農民達到7.3億人。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積累4140億元,比20xx年增加2898億元。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完善,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逐步提高。20xx年在全國農村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51.9萬農村居民納入保障範圍。這是保障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一項根本性制度建設。社會福利、優撫安置、慈善和殘疾人事業取得新進展。抗災救災工作全面加強,中央財政五年支出551億元,受災群眾生產生活得到妥善安排。

在文化和體育方面。全國財政用於文化體育事業支出五年累計3104億元,比前五年增長1.3倍。縣鄉兩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步形成,基本實現了縣縣有圖書館、文化館。全國文化資訊資源共享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等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紮實推進。哲學社會科學和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進一步繁榮。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得到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躍。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加快,群眾性體育蓬勃發展,體育健兒在國際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在居民收入和消費方面。努力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居民收入。調高最低工資標準;基本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四次提高重點優撫物件的撫卹補助標準,統籌解決退役軍人實際困難。降低居民儲蓄存款利息稅率,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家庭財產普遍增多。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加快,家用汽車大幅度增加,行動電話、計算機、網際網路快速普及,旅遊人數成倍增長。住房條件進一步改善,棚戶區改造取得積極進展。城鄉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務明顯增多。

在社會管理方面。著力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積極化解社會矛盾。制定並實施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的政策措施。努力解決土地徵收徵用、房屋拆遷、企業改制、環境保護等方面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信訪工作不斷加強。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健全安全監管體制,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生產法制建設。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更加健全,綜合治理工作進一步加強。依法打擊各類犯罪活動,有效維護了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在經濟快速發展和財力明顯增加的情況下,用很大力量解決了一些長期遺留的歷史問題。剝離和處置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置換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和歷年虧損掛賬,化解國有企業歷史債務,逐步解決國有糧食企業政策性虧損掛賬,還清出口退稅欠款,完善大中型水庫徵地補償和移民後期扶持政策等。這些問題的解決對於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年來,我們在民主法制建設、國防和軍隊建設、港澳臺工作和外交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

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各級政府自覺接受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會的監督,主動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意見,通過多種形式徵求專家學者和人民群眾的建議,接受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實行重大事項決策公示和聽證制度。加強城鄉基層自治組織建設,基層民主管理制度進一步健全。五年國務院共向全國人大會提交39件法律議案,制定、修訂137件行政法規。探索建立公眾有序參與政府立法的機制和制度,有15部法律草案和行政法規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全面清理了現行行政法規和規章。貫徹民族區域自治法,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全面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事務管理走向法制化、規範化。全面落實僑務政策,依法保護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

全面加強軍隊現代化建設。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調整改革軍隊體制編制和政策制度,裁減軍隊員額20萬任務順利完成。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人民解放軍和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重大貢獻。

堅持“一國兩制”方針,嚴格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實施內地與香港、澳門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香港、澳門保持繁榮穩定。

堅決反對和遏制“xx”分裂活動,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維護臺海和平。實施一系列有利於人員往來和經濟科技教育文化體育交流的措施,促進了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

積極開展對外交往與合作,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進展,堅定地維護和發展了國家利益。我國同主要大國加強了對話,增進了信任,擴大了合作。中美關係穩定發展,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提高到新水平,中歐全面合作日益深化,中日關係得到改善,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關係進一步加強,區域合作取得新成果,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開創了新局面。成功舉辦一系列重大多邊外交活動。妥善應對國際上各種新挑戰,積極負責地參與解決全球性問題,在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上發揮著重要的建設性作用。

五年來,我們始終重視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設。本屆政府把實行科學民主決策、推進依法行政、加強行政監督作為政府工作的三項基本準則。制定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認真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國務院各部門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專案692項。推進政務公開,完善新聞釋出制度,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全國應急管理體系基本建立。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工作卓有成效。公務員教育培訓和管理法制化建設進一步加強。堅持不懈地開展反腐敗鬥爭和加強政風建設,治理商業賄賂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依法查處違法違規案件和失職瀆職行為,懲處腐敗分子。

過去五年,我們在豐富實踐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主要體會是:

第一,必須堅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只有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破除迷信,敢於衝破不合時宜的觀念束縛,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大膽探索、實踐和創造,與時俱進,才能使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充滿生機和活力。

第二,必須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戰略思想,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我們要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堅持以人為本,注重統籌兼顧,推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只有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才能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第三,必須堅持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重大而關鍵的抉擇。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開放也是改革,開放相容才能強國。改革開放貫穿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整個過程,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

第四,必須堅持搞好巨集觀調控。巨集觀調控與市場機制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組成部分。我們要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同時,要加強和改善巨集觀調控,堅持主要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發揮各種政策的組合效應;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不搞一刀切,不搞急剎車;堅持不斷總結經驗,及時調整政策,注重實際效果。只有把市場機制和巨集觀調控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保證整個經濟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第五,必須堅持執政為民。政府的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執政為民是各級政府的崇高使命。我們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別要關心和解決城鄉低收入群眾的生活困難,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只有堅持一切屬於人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歸功於人民,我們的各項事業才能獲得最廣泛最可靠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

第六,必須堅持依法行政。遵守憲法和法律是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則。我們要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加強政府立法,規範行政執法,完善行政監督,建設法治政府,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只有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努力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違法要追究,讓權力在陽光下執行,才能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使我們面臨諸多新的挑戰和風險。

——經濟執行中一些突出問題和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近年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貨幣信貸投放過多,國際收支不平衡。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增長方式粗放問題仍然突出。投資與消費關係不協調,投資率持續偏高;一二三產業發展不協調,工業特別是重工業比重偏大,服務業比重偏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農業基礎仍然薄弱,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扭轉。特別是影響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還相當突出,改革攻堅任務繁重。

——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當前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壓力加大,是廣大群眾最為關注的問題。去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4.8%,主要是食品和居住類價格漲幅較大。物價上漲有多方面的因素:國內農產品價格多年在低位執行,近期的價格上漲有其必然性和一定的合理因素,但對群眾特別是低收入群眾生活影響較大;近年來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大幅上升,也直接影響國內價格上漲。由於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還將存在,今年價格上漲的壓力仍然較大。同時,生產資料價格不斷上升,房地產等資產價格上漲過快,防止通貨膨脹的任務相當艱鉅。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衛生、收入分配、住房、產品質量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等方面,還有不少問題需要認真加以解決。

——國際經濟環境變化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增加。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聯絡越來越密切。當前全球經濟失衡加劇、增速放緩,國際競爭更加激烈;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影響蔓延,美元持續貶值,國際金融市場風險增大;國際市場糧食價格上漲,石油等初級產品價格高位執行;貿易保護主義加劇,貿易摩擦增多。國際上一些政治因素對世界經濟走勢的影響也不容忽視。這些都可能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必須充分做好應對國際環境變化的各種準備,提高防範風險的能力。

——政府自身建設和管理需要加強。我們深深感到,政府工作與形勢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還有不小差距。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比較薄弱;一些部門職責交叉、權責脫節,相互推諉,辦事效率低下;一些政府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強,素質不高;對權力的監督和約束機制不健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比較突出,弄虛作假、奢侈浪費和腐敗現象比較嚴重。

我們一定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憂患意識,以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使命感和緊迫感,更加兢兢業業、紮紮實實地做好政府各項工作。

各位代表!

過去五年的成就和進步,來之不易。這是在改革開放多年來奠定的基礎上取得的,是以xx同志為的黨中央駕馭全域性、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國各族人民奮發進取、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與廣大海外僑胞、國際友人的支援和幫助分不開的。在戰勝種種嚴重困難和挑戰、完成各項重大任務中,充分表現了中國人民不畏艱險、一往無前的決心、勇氣和意志。我代表國務院,向全國各族人民,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表示誠摯的感謝!向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和臺灣同胞,以及廣大僑胞,表示誠摯的感謝!向世界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國際友人對中國現代化事業的理解和支援,表示誠摯的感謝!

二、20xx年主要任務

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xx大精神的第一年,改革發展任務繁重而艱鉅,做好政府工作意義重大。

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務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加重視加強和改善巨集觀調控,更加重視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更加重視調整經濟結構和提高發展質量,更加重視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更加重視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程序。

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8%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左右;國際收支狀況有所改善。

這裡要著重說明,提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主要是綜合考慮了國內和國際多種因素,著眼於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引導各方面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點放在轉變發展方式、深化改革、加快社會建設上,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經濟增長速度,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出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8%左右,主要是由於去年價格上漲對今年價格的翹尾影響較大,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較多,控制物價上漲的難度加大;同時,又要考慮到居民、企業和社會各方面承受能力,努力避免物價漲幅過大。

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和任務,需要把握以下原則:堅持穩中求進,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堅持好字優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改革開放,注重推進制度建設和創新;堅持以人為本,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今年經濟工作,要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巨集觀調控的首要任務;鑑於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發展的不確定因素較多,要密切跟蹤分析新情況新問題,審時度勢,從實際出發,及時靈活地採取相應對策,正確把握巨集觀調控的節奏、重點和力度,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避免出現大的起落。

今年要著重抓好以下九個方面工作:

(一)搞好巨集觀調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巨集觀調控任務的要求,今年要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從緊的貨幣政策。

繼續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就是要保持財政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充分發揮財政促進結構調整和協調發展的重要作用,增加對薄弱環節、改善民生、深化改革等方面的支出;同時,進一步減少財政赤字和長期建設國債。今年,中央財政赤字預算擬安排1800億元,比去年預算赤字減少650億元;擬安排國債投資300億元,比去年減少200億元;增加中央預算內經常性建設投資,中央建設投資總計為1521億元。繼續調整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結構,較大幅度地增加“三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節能減排和廉租住房建設等方面支出。要抓好增收節支,依法加強稅收徵管,規範非稅收入管理,控制一般性支出。改革政府投資管理方式,提高投資使用效益。

合理安排財政超收收入。去年全國財政比年度預算超收7239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超收4168億元。超預算收入使用的原則是:集中財力辦關係民生和制度性建設方面的事,調整結構,加強薄弱環節。依法增加地方兩稅返還和一般性轉移支付的支出;增加農林水、教育、文化和科技方面支出;增加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司法保障和廉租住房建設支出;增加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支出;解決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和國有糧食企業財務掛賬等歷史遺留問題支出。同時,削減財政赤字450億元;擬增加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032億元。

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主要是考慮當前固定資產投資反彈壓力較大,貨幣信貸投放仍然偏多,流動性過剩矛盾尚未緩解,價格上漲壓力明顯,需要加強金融調控,控制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過快增長。一要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等方式,加大對衝流動性力度;合理發揮利率槓桿調節作用;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匯率彈性。二要著力優化信貸結構,嚴格執行貸款條件,有保有壓。控制中長期貸款增長,特別是對高耗能、高排放企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創新和改進銀行信貸服務,完善擔保、貼息等制度,加大對“三農”、服務業、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節能環保、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貸款支援。三要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結售匯制度,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監管,穩步推進資本專案可兌換。拓展外匯儲備使用渠道和方式。同時,採取綜合措施,努力改善國際收支狀況。

防止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是今年巨集觀調控的重大任務。必須從增加有效供給和抑制不合理需求兩方面採取有力措施。一要大力發展生產,特別要加強糧食、食用植物油、肉類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緊缺商品生產,認真落實支援發展生產的政策措施,搞好產運銷銜接。二要嚴格控制工業用糧和糧食出口。堅決制止玉米深加工能力盲目擴張,違規在建專案必須停建。三要加快健全儲備體系,改進和完善儲備調節和進出口調節方式,適當增加國內緊缺重要消費品進口。四要把握好政府調價的時機和力度,必須調整的資源性產品價格和公共服務收費也要從嚴控制,防止出現輪番漲價。五要健全大宗農產品、初級產品供求和價格變動的監測預警制度,做好市場供應和價格應急預案。六要加強市場和價格監管,抓好教育收費、醫藥價格、農資價格及涉農收費的監督檢查。依法打擊串通漲價、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違法違規行為。七要及時完善和落實對低收入群眾的補助辦法,特別要增加對生活困難群眾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補貼,確保他們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下降。八要遏制生產資料尤其是農業生產資料價格過快上漲。九要堅持實行“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物價問題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各級政府一定要把穩定市場物價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現在,國家糧食庫存充裕,主要工業消費品供大於求,只要切實加強領導,認真落實各項政策措施,上下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夠保證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

近期發生的嚴重低溫雨雪冰凍災害,給經濟造成重大損失,給群眾生活帶來很大困難。要繼續做好災後重建工作,把災害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要以電網恢復重建為重點抓緊修復基礎設施,儘快恢復農業生產,加強煤電油運協調工作,妥善安排受災地區群眾生活。同時,要從這次特大自然災害中,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加強電力、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抗災和保障能力;加強應急體系和機制建設,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能力;加強對現代條件下自然災害特點和規律的研究,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二)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今年,要千方百計爭取農業有個好收成,努力增加農民收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突出抓好三件事:一是大力發展糧食生產,保障農產品供給。糧食安全,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絲毫不能放鬆糧食生產。要切實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提高單產水平。加大對糧食主產區和種糧農民的扶持力度,實施糧食戰略工程,加快建立糧食核心產區,全面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供給保障能力。農業生產既要增加總量,又要優化品種結構,促進各類重要農產品穩定增長。認真落實支援生豬、奶業、油料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發展畜牧水產業,扶持和促進規模化健康養殖。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二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成大中型和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搞好灌區改造和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復墾力度,搞好中低產田改造,提高耕地質量,建設一批高標準農田。加強農村飲水、道路、電網、通訊、文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交通,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今年要再解決3200萬農村人口的安全飲水問題,增加500萬農村沼氣使用者,支援建設一批大中型沼氣專案。三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加快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支援農業產業化經營和龍頭企業發展。加強農村現代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壯大和提升農村二三產業,發展鄉鎮企業,增強縣域經濟實力。加強農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農民轉移就業能力,發展勞務經濟。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繼續減少貧困人口。

主要措施是:一要大力增加投入。今年財政支農投入的增量要明顯高於上年,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用於農村的增量要明顯高於上年,政府土地出讓收入用於農村建設的增量要明顯高於上年。調整耕地佔用稅使用方向,改革城市建設維護稅使用辦法,增加農村建設投入。今年中央財政安排“三農”支出5625億元,比上年增加1307億元。二要強化和完善農業支援政策。增加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擴大良種補貼規模和範圍。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種類,提高補貼標準,從今年起農機具購置補貼覆蓋到所有農業縣。根據情況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三要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特別是加強基本農田保護。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從嚴審查調整各類規劃的用地規模和標準,嚴格執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依法嚴格管理農村集體和個人建設用地,堅決制止違法違規佔用耕地和林地行為。四要完善農業科技推廣和服務體系。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強化以公益性為主的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加強良種、資訊、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搞好動物疫病和植物病蟲害防控。擴大測土配方施肥規模。五要全面推進農村改革。加快農村綜合改革步伐。採取多種有效措施,積極穩妥地化解鄉村債務。中央和地方將增加財政投入,用三年左右時間基本化解農村義務教育歷史債務。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係,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三)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

堅持擴大內需方針,調整投資和消費關係,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關鍵是合理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著力優化投資結構。堅持嚴把土地、信貸閘門和市場準入標準,特別要加強和規範新開工專案管理,嚴格執行專案新開工條件。堅決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投資和重複建設,提高限制發展行業的准入標準和專案資本金比例。違法違規建設專案要堅決停建。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重點領域和中西部地區的支援力度。從嚴控制新增建設用地特別是工業用地,今年土地利用計劃總規模控制在去年水平。要適應新形勢、新情況,加強和改進對全社會各類投資活動的引導、調控和監管。

堅持把推進自主創新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要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全面啟動和組織實施大型飛機、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等國家重大專項。實施基礎研究、高技術研究和科技支撐計劃。著力突破新能源汽車、高速軌道交通、工農業節水等一批重大關鍵技術。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重點建設一批國家實驗室、國家工程中心、面向企業的創新支撐平臺和企業技術中心,加強科技基礎能力建設。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統籌和優化科技資源配置。今年中央財政將安排科技支出1134億元,比上年增加134億元。完善和落實支援自主創新的政策,充分發揮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作用,鼓勵、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推進產學研結合,培育創新型企業。加大政府採購對自主創新產品的支援力度。擴大創業風險投資試點範圍。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加強國際科技合作。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著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大力振興裝備製造業,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繼續實施新型顯示器、寬頻通訊與網路、生物醫藥等一批重大高技術產業化專項。充分發揮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集聚、引領和輻射作用。圍繞大型清潔高效發電裝備、高檔數控機床和基礎製造裝備等關鍵領域,推進重大裝備、關鍵零部件及元器件自主研發和國產化。加強地質工作,提高資源勘查開發水平。積極發展現代能源原材料產業和綜合運輸體系。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開工建設一批重點工程,支援重點地區優先開發。繼續搞好天然林保護、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落實退耕還林後續政策。組織實施東北地區振興規劃,支援先進裝備製造業、現代農業發展和資源枯竭型地區經濟轉型。編制和實施促進中部崛起規劃,落實並完善相關政策。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著力提升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的扶持力度。制定並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和政策。

(四)加大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力度,做好產品質量安全工作

今年是完成“xx”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的關鍵一年,務必增強緊迫感,加大攻堅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一是落實電力、鋼鐵、水泥、煤炭、造紙等行業淘汰落後生產能力計劃。建立淘汰落後產能退出機制,完善和落實關閉企業的配套政策措施。同時,按照規劃加強這些行業先進生產能力的建設。二是抓好重點企業節能和重點工程建設。加快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實施進度。提高城鎮汙水處理能力,力爭用兩年時間在36個大城市率先實現汙水的全部收集和處理。適當提高排汙費、汙水處理費和垃圾處理費標準。完善和嚴格執行建築標準,大力推進牆體材料革新和建築節能。穩步推進城鎮供熱體制和市政公用事業改革。三是開發和推廣節約、替代、迴圈利用資源和治理汙染的先進適用技術,實施節能減排重大技術和示範工程。大力發展節能服務產業和環保產業。開發風能、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四是做好“三河三湖”、南水北調水源及沿線、三峽庫區和松花江等重點流域汙染防治工作,實施渤海環境保護總體規劃。提高重點流域水汙染物的國家排放標準。五是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推進農村生活汙染治理,嚴格控制農村地區工業汙染,加強畜禽、水產養殖汙染治理,控制農業面源汙染。六是鼓勵和支援發展迴圈經濟,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七是加強土地、水、草原、森林、礦產等資源的保護和節約集約利用,嚴厲查處亂採濫挖礦產資源等違法違規行為。搞好海洋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發展海洋經濟。加強氣象、地震、測繪基礎研究和能力建設。八是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九是完善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獎懲機制。執行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制度,健全審計、監察體系,加大執法力度,強化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十是增強全社會生態文明觀念,動員全體人民更加積極投身於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要一代一代人持之以恆地進行下去,讓我們的祖國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

加強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一是加快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制定和修訂。今年要完成7700多項食品、藥品和其他消費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健全食品、藥品和其他消費品安全標準體系;食品、消費品安全效能要求及其檢測方法標準,都要採用國際標準。出口產品除符合國際標準外,還要符合進口國標準和技術法規的要求。二是完善產品質量安全法制保障。加快制定修訂涉及產品質量安全的法規,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緊密銜接的機制,加大對違法違規企業的懲處力度。三是健全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嚴格執行生產許可、強制認證、註冊備案制度,嚴把市場準入關。提高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產品的生產許可條件和市場準入門檻。加強食品、藥品等重點監管工作,嚴把進出口商品質量關。認真落實產品質量安全責任制。我們一定要讓人民群眾吃得放心、用得安心,讓出口產品享有良好信譽。

(五)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今年是改革開放30週年,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了歷史性的巨大變化。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進一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國家現代化的巨集偉目標,必須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今年著重抓好以下方面:

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所有制結構。繼續推動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做好政策性關閉破產和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工作。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試點。深化壟斷行業改革,引入競爭機制,加強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嚴格規範國有企業改制和國有產權轉讓,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保障職工合法權益。推進集體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集體經濟、合作經濟。認真落實鼓勵、支援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各項政策,尤其要解決市場準入和融資支援等方面的問題。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快公共財政體系建設。改革預算制度,強化預算管理和監督。完善和規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務領域投入。積極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全面實施新的企業所得稅法。改革資源稅費制度,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繼續推進增值稅轉型改革試點,研究制定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方案。

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加強金融監管。繼續深化銀行業改革,重點推進中國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和國家開發銀行改革。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加快農村金融改革,強化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為“三農”服務的功能,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積極推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發展。優化資本市場結構,促進股票市場穩定健康發展,著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建立創業板市場,加快發展債券市場,穩步發展期貨市場。深化保險業改革,積極擴大農業保險範圍,做好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依法嚴厲查處各種金融違法違規行為。切實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和安全。

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在保持出口平穩增長的同時,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優化出口結構,鼓勵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自主品牌產品出口,提高出口產品質量、檔次及附加值。擴大服務出口,發展服務外包。積極擴大進口,重點增加先進技術裝備、重要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及元器件進口。優化利用外資產業結構和地區佈局,穩步推進服務業對外開放。限制和禁止高耗能、高排放和部分資源性外資專案,切實糾正招商引資中違法違規的做法。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完善和落實支援企業“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加強多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繼續推進自由貿易區談判,認真實施已簽署的協定。維護公平的國際貿易秩序。

在推進改革開放中,要加快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現代流通,深入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推進社會信用制度建設。

(六) 更加註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一是在全國城鄉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繼續增加農村義務教育公用經費,提高保障水平。適當提高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認真落實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措施。在試點基礎上,從今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義務教育學雜費,這是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舉措。二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深化職業教育管理、辦學、投入等體制改革,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三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推進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普通高校招生增量繼續向中西部地區傾斜。辦好各級各類教育,必須抓好三項工作:一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育改革創新。深化教學內容和方式、考試和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切實減輕中國小生課業負擔。二要加強教師隊伍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完善和落實教師工資、津貼補貼制度。三要加大教育事業投入。今年中央財政用於教育的投入,將由去年的1076億元增加到1562億元;地方財政也都要增加投入。進一步規範教育收費。鼓勵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沒有全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便沒有國家現代化的未來。要讓孩子們上好學,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質。

推進衛生事業改革和發展。重點抓好四件事:一是加快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制度。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要擴大到全國50%以上的城市;在全國農村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用兩年時間將籌資標準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100元,其中中央和地方財政對參合農民的補助標準由40元提高到80元。健全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二是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抓好重大疾病防治,落實擴大國家傳染病免疫規劃範圍的政策措施,加大對艾滋病、結核病、血吸蟲病等疾病患者免費治療力度。加強地方病、職業病、精神病防治。做好婦幼保健工作。在中西部地區農村實施住院分娩補助政策。健全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保障機制。三是推進城鄉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健全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和城市社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大全科醫護人員和鄉村醫生培養力度,鼓勵高素質人才到基層服務。開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制定和實施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的措施。四是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藥品供應保障體系,保證群眾基本用藥和用藥安全,控制藥品價格上漲。今年中央財政將安排832億元,比上年增加167億元,支援衛生事業改革和發展,重點向農村和基層傾斜。

去年以來,國務院組織力量研究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問題,已經制定一個初步方案,將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改革的基本目標是: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我們要堅定地推進這項改革,讓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穩定現行生育政策和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全面實施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制度,擴大實施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範圍,提高獎勵扶助標準。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管理。

重視發展老齡事業,切實保障婦女和未成年人權益,關心和支援殘疾人事業。

努力擴大就業。認真貫徹實施就業促進法和勞動合同法。堅持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方針,加強就業和創業培訓,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支援創辦小型企業。加快建設城鄉統一規範的人力資源市場,完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促進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深化退役軍人安置制度改革。完善就業援助制度,落實促進殘疾人就業政策,建立幫助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困難的長效機制。督促各類企業同勞動者依法簽訂並履行勞動合同。加強勞動爭議處理和勞動保障監察,嚴厲打擊各種非法用工行為。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解決就業問題,是一項極為艱鉅的任務。我們要用百倍的努力,把這項關係民生之本的大事做好。

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關鍵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一是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確保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適當提高扶貧標準。二是提高企業職工工資水平,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推動企業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完善工資指導線制度,健全並落實最低工資制度。改革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加強對壟斷行業企業工資監管。三是從今年1月1日起,再連續三年進一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四是深化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繼續做好規範公務員津貼補貼工作。加快推進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五是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同時要進一步完善消費政策,拓寬服務消費領域,穩定居民消費預期,擴大即期消費。只有把經濟發展成果合理分配到群眾手中,才能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才能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堅持實行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一要做好社會保險擴面和基金徵繳工作。重點擴大農民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就業人員、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努力解決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和困難企業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問題。二要推進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完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擴大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加快省級統籌步伐,制定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關係轉續辦法。規範發展企業年金制度。探索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抓緊制定適合農民工特點的養老保險辦法。鼓勵各地開展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加快完善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三要採取多種方式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強化基金監管,確保基金安全,實現保值增值。四要健全社會救助體系。重點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與經濟增長和物價水平相適應的救助標準調整機制。健全臨時救助制度。同時,積極發展社會福利事業。鼓勵和支援慈善事業發展。做好優撫安置工作。加強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為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今年中央財政將安排2762億元,比上年增加458億元。建立和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讓人民生活無後顧之憂,直接關係經濟社會發展,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大任務。

抓緊建立住房保障體系。總的指導原則是:(1)堅持從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出發,建立科學、合理的住房建設和消費模式。大力發展省地節能環保型住宅,增加中小套型住房供給,引導居民適度消費。(2)堅持正確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政府主要制定住房規劃和政策,搞好土地合理供應、集約利用和管理,重點發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主要通過市場調節解決。(3)堅持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和監管,規範和維護市場秩序,促進房地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今年要採取四項措施:一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廉租住房建設,增加房源供給,加強經濟適用住房的建設和管理,積極解決城市低收入群眾住房困難。今年中央用於廉租住房制度建設的資金68億元,比去年增加17億元;地方各級政府都要增加這方面投入。同時,要積極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二要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應,建立多渠道投融資機制,通過多種途徑幫助中等收入家庭解決住房問題。合理調整城市土地供給結構,增加中小套型住房用地。三要綜合運用稅收、信貸、土地等手段,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增加住房有效供給,抑制不合理需求,防止房價過快上漲。四要加強市場監管,嚴格房地產企業市場準入和退出條件。依法查處閒置囤積土地、房源和炒地炒房行為。同時,要加強農村住房建設規劃和管理,切實解決農村困難群眾住房安全問題。我們要堅定不移地推進住房改革和建設,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七)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文化體制改革政策措施,推動文化創新,加強文化建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繁榮文化市場,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樣的文化需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在全社會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進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推進和諧文化建設,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培育文明社會風尚。特別要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深入開展文明建立活動。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全面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鼓勵創作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特別是加強社群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加快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推進全國文化資訊共享、廣播電視村村通、農家書屋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具有公益性質的博物館、紀念館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今明兩年實現全部向社會免費開放。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加快文化產業基地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加強網路文化建設和管理。規範文化市場,堅持開展“掃黃打非”。加強民族文化遺產保護。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加強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不斷提高競技體育水平。

20xx年奧運會和殘奧會即將在北京舉辦。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對於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與合作,具有重要意義。要紮實做好各項籌辦和組織工作,加強國際合作,創造良好環境,確保成功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體育盛會。

(八)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擴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渠道,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發展基層民主,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擴大基層群眾自治範圍,推動城鄉社群建設,深入推進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廠務公開。發揮社會組織在擴大群眾參與、反映群眾訴求方面的積極作用,增強社會自治功能。

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強政府立法,提高立法質量。今年要重點加強改善民生、推進社會建設、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立法。政府立法工作要廣泛聽取意見。制定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行政法規、規章,原則上都要公佈草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合理界定和調整行政執法許可權,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健全市縣政府依法行政制度。加強對行政收費的規範管理,改革和完善司法、執法財政保障機制。加強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檔案的備案審查工作。健全行政複議體制,完善行政補償和行政賠償制度。做好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工作。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完善社會管理。加強社會組織建設,健全基層社會管理體制。做好信訪工作,完善信訪制度。健全社會矛盾調解機制,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平安建立活動。改革和加強城鄉社群警務工作。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集中整治突出的治安問題和治安混亂地區,依法防範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加強國家安全工作。

強化安全生產工作。加大源頭治理力度,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鞏固和發展煤礦瓦斯治理和整頓關閉兩個攻堅戰成果,繼續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整治。加強對各類安全事故隱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健全重大隱患治理、重大危險源監控制度,完善預報、預警、預防和應急救援體系。依法加強監管,嚴肅查處安全生產事故。

(九)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環節,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改革總的原則和要求是: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堅持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堅持科學民主決策、依法行政、加強行政監督,堅持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堅持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要著力轉變職能、理順關係、優化結構、提高效能,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

第一,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這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健全政府職責體系,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在加強和改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註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正和社會秩序,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重視發揮行業協會、商會和其他社會組織的作用。

第二,深化政府機構改革。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主要圍繞轉變職能,合理配置巨集觀調控部門職能,調整和完善行業管理機構,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部門,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針對職責交叉、權責脫節問題,明確界定部門分工和許可權,理順部門職責關係,健全部門間的協調配合機制。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提交本次大會審議。

第三,完善行政監督制度。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加強行政權力監督,規範行政許可行為。強化政府層級監督,充分發揮監察、審計等專門監督的作用。自覺接受社會各個方面的監督。推行行政問責制度和政府績效管理制度。切實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嚴肅法紀政紀,堅決改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現象。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健全政府資訊釋出制度,完善各類公開辦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創造條件讓人民更有效地監督政府。

第四,加強廉政建設。要把反腐倡廉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紮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特別要解決權力過分集中和缺乏制約的問題。從根本上加強制度建設,規範財政轉移支付、土地和礦產資源開發、政府採購、國有資產轉讓等公共資源管理。加大專項治理力度,重點解決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土地徵收徵用和房屋拆遷等方面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大力提倡艱苦奮鬥,堅決制止奢侈浪費。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深入開展治理商業賄賂,依法嚴懲腐敗分子,決不姑息。

各位代表!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必須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落實宗教事務條例,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做好新時期僑務工作,進一步發揮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在祖國現代化建設與和平統一大業中的作用。

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任務,必須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在推進現代化事業程序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要堅持以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xx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xx同志關於新形勢下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著眼全面履行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提高軍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加強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建設,提高執勤、處置突發事件、反恐維穩能力。加強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完善國防動員體系。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堅定不移地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辦事;全力支援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進一步加強內地與兩個特別行政區在經貿、環保、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我們堅信,香港、澳門同胞一定能夠把香港、澳門管理和建設得更好。

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各項政策,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鼓勵兩岸同胞加強交往、增進共識,積極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推動直接“三通”。實施和充實惠及廣大臺灣同胞的政策措施,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經濟發展。爭取在一箇中國的原則基礎上儘快恢復兩岸協商談判,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重大問題。堅決反對“xx”分裂活動,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祖國分割出去。任何涉及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必須由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共同決定。“xx”分裂勢力企圖改變大陸和臺灣同屬一箇中國的現狀,破壞臺海和平,是註定要失敗的。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奮鬥,一定能夠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在新的一年,我們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旗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要努力發展同發達國家的關係,全面深化同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係,大力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團結合作,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推動重大熱點問題和全球性問題的妥善解決,維護我國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權益。中國政府和人民願同各國人民一道,共同分享發展機遇,共同應對風險挑戰,共同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各位代表!

回顧五年成就,令人鼓舞;展望未來發展,催人奮進。偉大的祖國已邁上新的歷史征程,前景無限美好。讓我們在以xx同志為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紮實工作,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努力奮鬥!

20xx年政府工作報告篇2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上海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報告本屆政府過去五年的工作,對今後五年及20xx年的工作提出建議,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全市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上海市委的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xx大、xx大精神,按照中央和xx對上海工作提出的要求,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加快推進“四個率先”,加快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勝利實現“十五”計劃,順利推進“xx”規劃,全面完成了本屆政府工作目標和任務。

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巨集觀調控決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了速度與結構、效益相協調。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6%,20xx年預計達到1.2萬億元,比20xx年翻了一番多,地方財政收入五年累計完成7155.9億元,年均增長23.9%。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金融、現代物流、資訊服務、專業服務、旅遊會展、商貿等行業發展勢頭良好,20xx年第三產業增加值預計達到6208.9億元,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1.7%;先進製造業持續發展,重大產業基地建設不斷推進,電子資訊、汽車、石油化工及精細化工、精品鋼材、成套裝置和生物醫藥等行業發展態勢良好,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投資、消費、出口保持均衡增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逐步增強,投資結構趨於優化,外貿出口20xx年完成1439.3億美元,比20xx年增長3.5倍。切實加強“三農”工作,支農惠農政策不斷加強,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不斷加大節能減排的推進力度,預計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五年累計下降17%,汙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改革開放紮實推進。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有序展開,一批重點領域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取得進展,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深入推進,本地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著力改善民營企業發展環境,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從20xx年的35.5%上升到20xx年的45%左右。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市場功能得到拓展,金融市場體系不斷完善。著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產品質量、食品藥品安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得到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和市場中介服務體系加快建設,行業協會在規範中不斷髮展。積極應對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的新變化,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年均增長10.5%,五年累計342.7億美元,總部經濟加快發展,“走出去”戰略持續推進。口岸功能顯著增強,20xx年上海口岸進出口總額完成5209億美元,比20xx年增長2.7倍。對口支援工作紮實推進,服務全國水平明顯提高,在區域經貿合作活動中上海與全國各地五年累計達成各類合作專案2232個、簽約金額3774.4億元。地方外事工作繼續加強,與港澳臺地區的經貿合作不斷深化,人員往來和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城市建設和管理取得新進展。樞紐型、功能性、網路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加快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洋山深水港區開港運營,洋山保稅港區封關運作,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20xx年達到2615.2萬標準箱,躍居世界第二。上海航空樞紐建設加快推進,20xx年機場旅客、貨郵吞吐量分別達到5156.6萬人次、290.1萬噸,比五年前增長1.1倍、1.7倍。軌道交通基本網路建設全面推進,運營線路總長從20xx年的63公里增加到20xx年的234公里。市域高速公路網框架基本形成。鐵路上海南站和一批黃浦江越江通道等重要交通設施相繼建成。中心城區快速路網系統加快完善。資訊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功能明顯增強,資訊科技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力度持續加大,完成第二輪並實施第三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建成國家園林城市,市區綠化覆蓋率從20xx年的30%提高到20xx年的37.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2平方米,城市總體環境質量明顯改善。規劃管理和土地管理繼續加強,市政公用事業在深化改革中加快發展,城市網格化管理在中心城區基本實現全覆蓋。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加快推進。

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高。城市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0xx年分別達到23623元和10222元,是五年前的1.8倍和1.6倍,擁有財產性收入的家庭明顯增多。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加快,物質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切實加強創業扶持、就業援助和就業培訓,20xx年末全市從業人員比20xx年末增加110多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預計下降到4.4%以內,一大批困難群眾的就業問題得到解決。全面推進“城保”、“鎮保”、“農保”、“綜保”等基本社會保險制度建設。城鎮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逐年提高,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起步做實。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繼續深化,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醫療保障制度全覆蓋。完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加大對農村合作醫療的財政扶持力度,農民養老和醫療保障水平明顯提高。“鎮保”和“綜保”不斷推進,參保人數分別為138.6萬人和333.6萬人。出臺了一批基本保障政策措施,解決了城鎮高齡無保障老人、職工遺屬、城鎮重殘人員、大學生、中國小生和嬰幼兒等特殊群體的相關保障問題。逐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資等標準,城鄉低保制度和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救助幫困政策不斷完善,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得到改善。積極推進成片二級舊裡及危棚簡屋改造,一批居住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得到解決。擴大廉租住房制度覆蓋面,廉租住房受益家庭五年累計新增2.67萬戶。加快發展養老服務,老齡工作進一步加強。

社會事業改革發展取得新進步。加大對社會事業的投入,社會事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全面落實科教興市戰略,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制定實施《上海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切實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全社會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2.6%,五年共有210項重大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勵。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在全市實行了義務教育階段免收學雜費,全市特別是郊區義務教育辦學條件明顯改善,高中優質教育資源繼續擴大,高等教育在基本完成高校佈局結構調整的基礎上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得到加強,終身教育體系不斷完善,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1年。加快衛生改革發展,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健康城市建設不斷推進,社群衛生服務綜合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城鄉醫療衛生條件得到改善,市民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市民平均期望壽命達到80.6歲。全市人民守望相助,取得了抗擊非典疫情的重大勝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穩步推進。人才工作得到加強,人才集聚效應顯現。

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全面推進,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婦女兒童事業、慈善事業、殘疾人事業、雙擁共建工作取得新進展。民族、宗教、僑務工作紮實推進。

社會管理全面加強。以社群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社群文化活動中心建設為重點,深入推進社群建設,社會管理的基礎得到夯實。積極探索特大型城市人口調控與管理模式,來滬從業人員服務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全面加強信訪工作,化解社會矛盾的機制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安全生產處於受控狀態。全市應急聯動體系基本建成,城市危機預警和應急管理能力不斷提高。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進一步完善,平安建設紮實有效推進,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文化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社會科學、圖書檔案史志等事業健康發展,建成一大批社群文化體育活動設施,成功舉辦了一系列重要文化活動、旅遊節慶和體育賽事,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紮實開展新一輪精神文明建立活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科普教育、法制教育、誠信教育、國防教育,深入推進志願者活動,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斷提高。20xx年世界夏季特殊奧運會等一系列重大活動成功舉辦,展示了全市人民團結協作、顧全大局、熱心奉獻的良好精神風貌,上海城市精神得到大力弘揚。

世博會籌辦各項工作有力有序展開。世博園區居民搬遷工作順利完成,1.8萬多戶家庭得到妥善安置,企業搬遷有序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主要場館建設加快推進。“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會主題演繹總體方案和主要場館展示方案等基本完成。參展事務取得重大進展,確認參展的國家和國際組織數目創造了歷史最高紀錄。國內參展和巡展工作全面展開,宣傳推介、市場開發、運營準備等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建設邁出重要步伐。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穩妥推進交通、水務、環衛、衛生、市政、民防等部門的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離改革,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得到加強。全面完成市與區縣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調動了區縣發展積極性。深入推進依法行政,認真落實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不斷健全綜合執法體制。積極推進政府資訊公開,制定完善了一系列政府工作規則、規定和規範,行政透明度得到提高。大力推進作風建設,切實加大廉政工作力度,公務員隊伍素質和能力不斷增強。

總體來說,過去的五年,是上海“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的五年,是綜合經濟實力大幅提升、社會全面進步的五年,是解決民生問題力度不斷加大、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的五年。這一切,歸功於以xx同志為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得益於歷屆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堅實基礎,離不開海內外所有關心上海發展的朋友們的支援和幫助;這一切,是全市人民齊心協力、拼搏奉獻的結果。勤勞智慧的上海人民,用激情和汗水,譜寫了不畏艱難、開拓進取的奮鬥篇章,譜寫了同心同德、和衷共濟的團結篇章。在此,請允許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工作和生活在上海的全體人民,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援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門、兄弟省區市和駐滬三軍、武警部隊,向關心和支援上海發展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看到,前進道路上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工作中還有一些不足和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自主創新動力機制亟待完善,能源資源和環境的約束日益凸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十分艱鉅;一些體制機制瓶頸和難題還未有效解決,國有經濟活力需要進一步增強,非公有制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發展不夠充分;文化創新活力有待加強,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還需大力發展;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任務依然艱鉅,農民增收長效機制仍需健全,城鄉統籌力度急需加大;就業、人口管理的壓力仍然較大,適應人口老齡化的措施還不夠,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城市管理中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頑症,社會管理還面臨不少矛盾和問題。在政府自身建設方面,有些政府部門的職能轉變相對滯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需要加強;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管理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知識和能力有待加強;有些政府工作落實不夠,形式主義、做表面文章的現象依然存在;少數政府工作人員脫離群眾、鋪張浪費、失職瀆職,極少數人甚至以權謀私、貪汙腐敗。特別是陳良宇嚴重違紀問題和社保資金案影響極其惡劣、危害極其巨大、教訓極其深刻,對黨和國家的事業造成了巨大損害,對上海的改革發展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暴露出我們在制度上有缺失、管理上有漏洞、監督上有缺位。對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五年的不懈努力,創造了改革發展的豐碩成果。五年的生動實踐,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也有不少值得吸取的教訓,這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對今後工作具有重要啟示。我們的工作體會主要是:

———必須堅持把握國際大都市發展規律,體現中國特色、時代特徵、上海特點,充分發揮中心城市集聚、輻射、服務、帶動作用,積極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發展新路。

———必須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上海實際出發,與發展階段、發展水平相適應,積極主動、竭盡全力創造條件,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必須堅持改革創新,大張旗鼓地鼓勵和保護改革精神,堅持不懈地支援和促進各類創新,強化創新驅動,突破體制瓶頸,破解發展難題,為城市持續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必須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在服務全國中實現與兄弟省區市聯動發展、共同繁榮,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必須堅持加強統籌協調,妥善處理經濟與社會發展、城市與農村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一系列重大關係,促進各方面發展更加均衡、更加協調。

———必須堅持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以轉變職能為核心,以制度建設為根本,以公開透明為基礎,以基層基礎為支撐,以作風建設為保證,著力推動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建設不斷深化。

以上這些體會歸結到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始終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為政府工作的主線,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用科學發展的思想和方法解決前進中的困難和問題,努力使各項工作貫徹中央精神、符合上海實際、體現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經得起實踐的檢驗、群眾的檢驗、歷史的檢驗。

二、今後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與目標

今後五年,是上海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時期,是加快推進“四個率先”、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重要時期。黨的xx大對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作出了科學判斷,對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戰略部署。我們必須以更加寬廣的國際視野,更加敏銳的戰略思維,把上海未來發展放在中央對上海發展的戰略定位上,放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放在全國發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國家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的總體部署中來思考和謀劃。

今後五年,上海面臨總體有利的發展環境。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革命加速推進,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加快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正處於關鍵時期。面向未來,上海有改革開放以來奠定的堅實基礎,還有舉辦世博會、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長江三角洲地區聯動發展等重大機遇。同時,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快速發展帶來的市場風險、解決利益分配問題的複雜性、發展轉型的困難等要有充分估計,進一步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牢牢抓住新的戰略機遇,積極應對新的挑戰,在更高起點上勇攀新高峰。

今後五年,上海處於新一輪跨越發展的關鍵階段。上海正加快向以“四個中心”為主要功能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跨越,必須大力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不斷提高城市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上海正加快向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驅動發展轉變,必須把增強創新能力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真正走出一條符合特大型城市特點的自主創新之路。上海正加快向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必須從制度上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快建立與國際規範相銜接的經濟執行方式。上海正加快向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進步,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加強社會建設,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

今後五年,上海肩負著重大歷史使命。按照中央的要求,上海要在科學發展道路上走在前列,為全國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作出新貢獻;要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為我國贏得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作出新貢獻;要在全國區域協調發展中發揮服務作用,為積極參與東中西良性互動、共同發展作出新貢獻。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在以xx同志為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xx大及市第九次黨代表大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務實,銳意進取,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推進改革開放,著力促進社會和諧,加快推進“四個率先”,努力開創“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的新局面。

根據市第九次黨代表大會提出的奮鬥目標,建議在全面完成“xx”規劃的基礎上,今後五年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四個中心”形成基本框架,並朝著20xx年基本建成“四個中心”的目標邁出堅實步伐。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取得更大進展,金融市場化與國際化程度明顯提高,資本市場規模在亞太地區乃至全球位居前列,成為具有國際影響的金融中心之一。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大突破,航運服務功能明顯增強,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保持世界最前列,基本確立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成為全國服務貿易的重要基地和進出口商品的重要集散地,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在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建設的大力推動下,以新型產業體系為支撐的國際經濟中心建設取得重要成果,城市輻射功能全面增強,服務能力全面提高,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全面提升。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全市生產總值超過2萬億元,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0萬元。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基本形成,第三產業增加值超過1.1萬億元,中心城區第三產業增加值佔中心城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80%;先進製造業競爭力全面提升,繼續保持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作用。地方財政收入與經濟保持同步增長。創新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知識競爭力位居全國前列,全社會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提高到3%,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上升。

———民生不斷改善,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持續提高。城鄉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更多家庭擁有財產性收入。社會就業更加充分,創業對就業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左右。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各類基本社會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保障水平穩步提高。覆蓋中低收入居住困難家庭的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享受廉租住房制度的家庭數新增10萬戶左右,新建經濟適用住房約20xx萬平方米、30萬套。公共交通更加經濟、便捷、舒適、安全,成為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城市公共安全保障有力,社會安定有序。

———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文化、教育、衛生等各項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文化要素集聚、事業繁榮、產業發達、創新活躍的文化大都市建設取得進展,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各級各類教育保持全國領先水平,政府財政性教育投入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在20xx年達到並繼續保持4%,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4.5年以上。人人享有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市民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

———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初步形成。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在“xx”期間下降20%左右的基礎上進一步下降。環保投入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單位建設用地產出率提高40%以上。全社會生態文明觀念進一步加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逐步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三、今後五年的主要任務

實現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要著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不斷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

抓住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把現代服務業放到優先發展的位置,堅持在發展中推進結構調整,加快建立與“四個中心”功能相適應、以服務經濟為主導、三二一產業融合發展、共同發展的新型產業體系。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完善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著力擴大規模、優化結構、提升能級、增強輻射,不斷提高現代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依託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積極配合國家金融巨集觀調控部門和監管部門,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核心作用,拓展股票、債券、貨幣、外匯、商品期貨、金融期貨、黃金、保險等全國性金融市場功能,促進國內外各類金融機構特別是投資銀行的集聚,支援金融創新,推動金融業做大做強。依託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完善深水港、外高橋、浦東空港和西北綜合等物流園區功能,促進第三方物流快速發展,推動現代物流業提升能級。依託城市資訊化建設,推動以軟體、網路增值業務等為重點的資訊服務業加快發展。區分公益性和經營性,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務的基礎上,社會事業領域能夠實行市場經營的服務,要引入市場機制加快發展,成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促進會計、審計、法律、諮詢、評估、設計、檢測等專業服務業、中介服務業規範發展。大力培育發展創意產業等新興服務業。積極促進旅遊業、會展業、商貿業、社群服務業提升水平。重點扶持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服務業企業集團,積極引進一批國際知名的現代服務業跨國公司,鼓勵和支援一批工業、建築業企業集團改造成為總整合商、總承包商。

積極發展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有優勢的傳統制造業。堅持服從、服務於國家產業發展戰略,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大力實施自主品牌戰略,進一步提升產業能級,增強制造業國際競爭力。積極支援中央在滬企業發展,加快建設長興島造船基地、航空航天基地,推進造船、航空、航天、海洋等戰略產業發展壯大。加強裝備製造業政策聚焦,引進重大關鍵裝備,推動臨港裝備產業基地加快發展。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積極推進生物醫藥、新材料、光電子等產業發展。推動微電子產業基地、國際汽車城、上海化工區、精品鋼鐵基地提升技術能級、發揮規模優勢。廣泛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扶持就業容量大的都市型產業。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堅決淘汰能耗高、汙染重、佔地多、效益低的落後產能。

加強產業規劃引導。中心城區要進一步強化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主導地位和集聚輻射效應,加快構建充滿活力、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格局。郊區要堅持二、三產業並舉,引導工業向國家級和市級各類開發區集中,加快形成若干有競爭力的產業叢集。

(二)積極推進科技創新,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深入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全面落實《上海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進一步聚焦國家戰略、聚焦重大產業專案、聚焦創新基地,不斷提高原始創新、整合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推動創新型城市建設。

全力營造鼓勵和促進科技創新的良好環境。進一步完善鼓勵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制保障、政策體系、激勵機制、市場環境,為各類創新主體提供有效服務。加大科技投入,充分發揮財政性資金的引導作用,著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快發展創業風險投資。加強科技資源統籌,建設面向全社會開放共享的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大力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積極促進專利實施和運用,每百萬人口發明專利授權量達200件以上。繼續支援基礎科學、前沿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加強科普教育,推進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大力倡導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

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國有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提高研發能力,重視發揮民營科技型企業的生力軍作用,推動企業真正成為研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鼓勵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圍繞市場需求開展產學研合作,積極探索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大力培育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加強重點領域的聚焦突破。堅持服務國家戰略,以“部市合作”、“院地合作”為依託,積極承接和實施國家重大專項等戰略任務,努力實現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的重大突破。堅持以應用為導向、產業化為目標,聚焦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裝備、能源動力裝備、診斷試劑和基因工程疫苗、電子標籤等優勢領域,集中力量實施若干市級重大科技專項,形成一批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高技術產業自主智慧財產權擁有率超過30%。深入實施“聚焦張江”戰略,推動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科技園區完善功能、提升能級,發揮創新示範作用。

(三)切實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市

大力推進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全面實施“批專案、核能耗”制度,嚴格控制高耗能建設專案。健全強制性能效標準,落實能效標識制度,嚴把高耗能產品市場準入關。積極實施重點節能工程,強化節能目標責任考核,切實加強工業、交通、建築、居民生活等重點領域和重點用能單位的節能管理。積極推進節能科技進步,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優化能源結構,建成液化天然氣一期工程等能源專案,積極推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健全能源安全保障體系。加大水源地規劃、建設和保護力度,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切實節約原材料。全面推進清潔生產。積極發展迴圈經濟,促進迴圈經濟形成規模和特色。

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積極建立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嚴格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汙染物總量控制制度,強化環境監管與執法。加大截汙治汙力度,繼續加強蘇州河及全市中小河道整治,基本建立汙水處理設施與收集管網相配套的城鎮汙水收集處理系統,城鎮汙水處理率達到85%以上。全面實施燃煤電廠煙氣脫硫工程,加強對揚塵、機動車尾氣等大氣汙染的有效控制和治理,全面實施新車國Ⅳ排放標準,空氣質量優良率穩定在85%以上。基本建成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設施體系,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左右。加強吳涇等重點工業區環境綜合治理。進一步完善城鄉一體的綠化系統,重點建設一批生態林、生態園,市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3.5平方米。加強海洋、溼地、灘塗等生態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

強化全社會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責任。政府機關要率先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優先採購和選用節能環保產品。增強企事業單位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方面的社會責任。倡導家庭和個人養成厲行節約、注重環保的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

(四)全面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始終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在重要位置,發揮農民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加快轉變農村生產生活方式,力爭在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上走在全國前列。

做精、做優、做強現代農業。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特色農業發展,全面提升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生態功能、服務功能。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不斷提高農業的組織化、標準化、市場化程度,支援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加快發展。健全農業服務體系,加強農村金融服務,提高農業設施裝備水平。

大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加大政府對城鄉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力度,實施“三個明顯高於”政策,特別是要把新增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經費和基礎設施投入主要用於郊區農村。完成農村危橋改造、村鎮公路標準化建設,實現公交村村通,推進數字電視戶戶通。繼續實施清潔家園工程,加大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和河道整治力度,積極推進農村自然村落改造與保護。依託新城、新市鎮建設,優化郊區社會事業資源配置,提高郊區社會事業發展水平。

健全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服務,大力促進非農就業。加大支農惠農政策力度,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完善農村養老保險和合作醫療制度,逐步提高農民社會保障水平。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係,根據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增強農民致富能力。深化農村綜合改革。

加大政策支援力度和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進一步將支農資金向基本農田保護區傾斜,加大對為全市作出貢獻的生態保護區、水源保護區、純農業地區和遠郊地區的扶持力度。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扶持,加快推進崇明現代化生態島建設。大力扶持集體經濟相對困難村,切實減輕村級集體組織負擔,提高村級組織為民辦事能力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

(五)更加重視解決民生問題,使發展成果充分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深入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堅持以創業帶動就業,實行更加有效的扶持政策,幫助創業者成功創業。完善就業援助機制,多形式、多渠道幫助就業困難群眾實現就業,鼓勵他們自謀職業、靈活就業。加強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培養一大批高技能勞動者。弘揚創業精神,在全社會倡導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

維護職工合法權益。關心和重視職工的利益訴求,採取有效措施規範和協調勞動關係,全面實施勞動合同制度,加強勞動監察,營造公平就業環境。加強對職工的安全教育和勞動保護。更好地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依法維護職工權益的積極作用。

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逐步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規範壟斷行業從業人員的薪酬待遇。深化機關事業單位收入分配改革。

堅持“保基本、廣覆蓋、分層次、可持續”,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逐步做實個人賬戶,逐年提高退休人員特別是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區縣統籌,形成農民養老金穩定增長機制。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增強醫保基金統籌共濟能力。提高農村合作醫療統籌層次和籌資水平,逐步建立農民大病保險統籌機制。完善“鎮保”,形成與“城保”相銜接的籌資機制,使離土農民人人有保障。完善“綜保”,加大對來滬從業人員醫療、工傷的保障力度。強化基金徵繳,採取多種方式充實社會保障基金,加強基金監管,實現保值增值。規範發展企業年金,鼓勵發展商業保險。健全社會救助體系,逐步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完善分類救助政策。繼續穩妥解決特殊群體的基本保障問題。

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進一步做好老齡工作,加強養老服務,形成以居家養老為主體、社群養老為輔助、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格局,在全社會營造敬老、愛老、助老的氛圍。做好優撫安置工作。切實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努力改善殘疾人生活,建成全國殘疾人工作示範城市。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公益性社會福利事業,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倡導互助關愛的社會氛圍。

加強住房保障,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的住房問題。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分層次、多渠道地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困難。逐步放寬廉租物件認定標準,大幅提高實物配租比例,實現廉租物件應保盡保。加大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力度,確保經濟適用住房新開工面積佔同期住宅新開工面積的20%,主要用於解決超出廉租物件認定標準、自身又無力從市場購買商品住房的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困難。加快建設重大工程配套商品住房,繼續實行公有住房低租金政策,制定實施租房貼費政策,積極推進舊小區綜合整治和舊住房改造。著力改善來滬從業人員居住條件。

落實“公交優先”交通發展戰略,切實解決人民群眾的出行問題。加大政府對公共交通的投入力度,建成500公里左右的軌道交通運營線路、400公里公交專用道和100個公交樞紐,軌道交通客運量佔公共交通客運量的比重達到40%以上,完善公交線網,加強地面公交與軌道交通的銜接,加快新建居民小區公交配套。完善公交扶持政策,採取減免票價、換乘優惠等多種措施,降低市民公交出行成本。改善公交行業一線職工工作條件和待遇。

(六)加快發展社會事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立足於確保公益、促進均衡、激發活力,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基本公共服務需求,並積極鼓勵社會參與,滿足社會多樣化需求。

進一步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更加註重教育公平,更加註重內涵建設,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全面協調發展。加大政府教育投入,繼續保持“三個增長”。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提高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基本標準,對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除課本費和作業本費,加強義務教育資源城鄉統籌,把市級基礎教育資金增量主要用於郊區農村和人口匯入地區,推動中心城區優質教育資源向郊區輻射。進一步改善來滬從業人員子女義務教育條件,做到來滬從業人員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為主。高中階段教育要在繼續保持全面普及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質量。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加強高校學科建設,全面提高高校辦學質量和創新能力,逐步增加招收外省區市生源數量,著力建設若干所高水平、有特色的大學。大力發展與產業結構相適應的職業教育,整合各類教育培訓資源,推動職業教育與勞動就業緊密結合。重視加強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發展繼續教育,形成完善的終身教育體系。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切實提高教師特別是郊區中國小教師待遇。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內容方式、考試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鼓勵和規範社會力量興辦教育,進一步擴大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

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堅持培養和引進並舉,加快集聚一批“四個中心”建設所急需的人才,不斷增強上海的人才優勢。著力優化人才結構,以領軍人才為重點,形成一支熟悉國際規則、具有創新能力、適應市場需求的高層次人才和緊缺專業人才隊伍。大力發展人才服務業,不斷完善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推進人力資源開發利用。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的體制機制,創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創業環境,使上海成為人盡其才、人才輩出的樂土。

加快醫療衛生改革發展,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切實加強公共衛生,進一步增強疾病預防控制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加強社群衛生和農村衛生,著力增強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六位一體”的綜合服務功能,切實提高社群醫務人員、鄉村醫生的業務水平和待遇。發揮三級醫院在提高全市醫療衛生水平、診治疑難雜症、發展醫學科研方面的作用。充分考慮城鎮佈局、人口布局,推進醫療資源縱向整合,鼓勵和引導三、二級醫院的醫務人員到基層服務,幫助基層醫療機構提高水平。完善基本藥物供應保障,保證群眾基本用藥。加強醫療急救體系建設。發展婦幼衛生事業。大力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強化政府在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方面的責任和投入,加強衛生全行業監督和管理,推動社會力量辦醫有序發展。加強醫德醫風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深化愛國衛生運動,推進健康城市建設,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在全社會提倡控制吸菸,積極推動全民健身,促進市民身心健康。積極參辦20xx年奧運會、殘奧會,鼓勵上海體育健兒取得佳績。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積極發展婦女兒童事業,依法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切實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加強生育關懷,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七)進一步發揮浦東新區的示範帶動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全力推進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聚焦對全國改革有推廣意義和借鑑作用、對全市面上改革有推動作用、對浦東破解自身發展難題起關鍵作用的結合點,堅持先行先試,充分發揮浦東新區在加快推進“四個率先”中的示範帶動作用、在加快建設“四個中心”中的核心功能作用。著力轉變政府職能,深化完善“小政府、大社會”管理模式,力爭成為政府服務更優、行政效率更高的示範區。著力轉變經濟執行方式,加快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為各類市場主體平等參與市場競爭提供良好環境。著力改變城鄉二元經濟與社會結構,加快形成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機制,率先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均衡化。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優化國有經濟佈局和結構,推動國有資本從主業不突出、優勢不明顯的競爭性領域有序退出,向優勢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在競爭性領域強化國有企業的主業競爭力,在城市基礎設施、社會公益事業等非競爭性領域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加大國有中小企業改革改制力度。加強分類指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強化對國有企業主業的考核。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加強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建設,嚴格規範國有產權轉讓的決策、評估和交易。推進城鄉集體企業改革,探索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

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發展。切實轉變思想觀念,為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創造平等競爭的法治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破除體制障礙,推進公平準入,創新服務方式,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進入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社會事業等領域。支援中小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健全資訊等服務平臺,促進中小企業特別是創新型、創業型企業加快發展。

加強市場監管。整合各類執法資源,形成市場監管合力。深入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強化產品質量工作,進一步加大食品安全、藥品安全監管力度。發揮消費者組織的社會監督作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積極推進合同、商標、質量與標準化工作。加快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營造公平競爭、規範有序的市場環境。

(八)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不斷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

改革開放特別是浦東開發開放以來上海的發展,最鮮明的特點就是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面向未來,上海加快建設“四個中心”,要靠對外開放;實現新一輪的跨越發展,要靠對外開放;提高城市國際競爭力,更要靠對外開放。在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下,上海必須進一步增強開放意識,創新開放模式,優化開放結構,繼續當好我國對外開放的視窗和橋樑,始終處在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

把利用外資與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結合起來,更加註重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管理理念和高素質人才。著力優化綜合商務環境,鼓勵外商投資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更多地吸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營運中心和研發中心。積極承接和發展國際服務外包。堅決拒絕能耗高、汙染重、佔地多、效益低的專案。

把增強口岸功能與發展本地貿易結合起來。發揮口岸優勢和保稅港區優勢,建設安全、便捷、高效的國際一流口岸,提高轉口貿易比重。優化進出口結構,鼓勵重大關鍵裝置、先進技術和重要資源進口,擴大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自主品牌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推動服務貿易優化結構、做大規模。積極應對國際貿易摩擦。

把“引進來”與“走出去”結合起來,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支援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加快培育本土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繼續擴大與港澳臺地區的經貿往來與合作。全力做好地方外事工作,為國家總體外交和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面對開放的新形勢,必須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以更加開放的理念和胸懷推動發展。堅持學習兄弟省區市和國外的先進經驗,防止固步自封、驕傲自滿;堅持對各種各類各地在滬企業同等待遇、公平服務,防止內外有別、畫地為牢;堅持先行一步、領先一步,防止因循守舊、坐失良機,推動形成與國際規範相銜接的經濟執行方式,進一步發揮上海連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紐帶作用,成為萬商雲集、公平競爭的舞臺。

(九)堅持建管並舉、重在管理,顯著提高城市建設與管理的現代化水平

基本建成樞紐型、功能性、網路化基礎設施體系,充分發揮重大基礎設施的功能和作用。完成洋山深水港區後續工程,加快完善集裝箱集疏運系統,顯著增強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完成浦東、虹橋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基本確立上海航空樞紐地位。完善鐵路樞紐佈局,建成京滬高速鐵路上海段和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建成500公里左右、13條線組成的軌道交通基本網路,確保網路的安全高效運營。完善高速公路網,加強與江蘇、浙江兩省連通的高速公路建設。加快高等級內河航道網建設。建成長江隧橋工程和一批黃浦江越江通道。進一步優化中心城區路網系統,加強靜態交通設施建設。

建立健全符合特大型城市特點的城市管理新模式。深入推進城市網格化管理,建立健全發現及時、處置快速、解決有效、監督有力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整合管理資源,加大對亂設攤、亂搭建、亂張貼等城市管理頑症的綜合治理力度。加強市容環境綜合管理,整治影響市容市貌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改善市容市貌。加強交通流量控制,強化交通管理。完善城鄉規劃體系,切實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和執法。落實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全覆蓋、全過程的土地管理體系,強化土地供應計劃管理、儲備管理、交易管理和批後監督管理,充分發揮全市統一的土地儲備機構和土地有形市場的作用。切實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著力盤活存量土地,大幅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加強物業管理。積極探索新的機制推進舊區改造,重點加大居住條件較差的成片二級舊裡及危棚簡屋改造。大力保護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合理規劃和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加快北外灘、十六鋪和世博會園區等黃浦江兩岸重點地區的綜合開發。加強蘇州河沿岸科學規劃和有序開發。

(十)深入實施資訊化領先發展戰略,大力提升城市資訊化水平

堅持以資訊科技應用為主線,推動資訊化的全面覆蓋和廣泛滲透。注重把資訊化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相結合,充分發揮資訊化對現代服務業的帶動作用,加快推進資訊科技與製造技術的融合發展,促進產業提升能級。注重把資訊化與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相結合,繼續推行電子政務,發展電子商務,建設電子社群,提升社會公共服務資訊化水平,更好地便民、利民、惠民。

加快推進資訊資源的充分開發、整合共享。加強跨部門政務資訊資源的開發利用,充分發揮網路平臺等現有資訊資源的作用。堅持統一採集、多方共享,圍繞人口、法人單位、地理空間等基礎資訊庫的建設與應用,統一使用標準和交換規則,加快建立政務資訊資源的共享機制。加強全社會資訊資源管理,促進公益性、商業性資訊資源開發利用。

推動資訊基礎設施集約化建設,加快資訊基礎設施建設向郊區拓展,建成高速互聯、普遍接入的綜合資訊通訊網路。推進網路融合發展,加快推動資訊通訊網路向下一代網路的轉型。完善城市資訊保安保障體系,嚴格落實資訊保安等級保護制度,重點保護基礎資訊網路和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資訊系統,提高資訊保安應對和防範水平。

(十一)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加快建設文化大都市

文化是城市軟實力的集中體現。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著眼於建設和諧文化,推進文化創新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強上海城市的魅力和軟實力。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市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與時俱進地培育城市精神,大力塑造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新形象,使全市人民始終保持艱苦奮鬥、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界的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

全面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以迎奧運、迎世博等重大活動為契機,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建立活動。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推進學習型城市建設,提倡學習融入生活、讀書成為習慣,讓全體市民精神更加充實,素質不斷提高。

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和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加大政府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加強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檔案館等基礎性公共文化設施和上海歷史博物館新館等重大文化設施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扶持和培育一批大眾化、公益性文藝品牌,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充分利用先進技術手段挖掘、傳播中華文化精髓,大力扶持傳統劇種和一批優秀經典劇目,鼓勵和支援藝術家、文藝院團深入社群、學校、農村演出,讓經典在走向大眾的過程中傳承發展,永葆青春。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推進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在堅持正確導向、唱響主旋律的基礎上增強競爭力,積極發展以資訊網路技術為支撐的新興文化業態,使文化產業成為上海文化發展的重要支撐,使上海成為全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加強文化市場監管,營造繁榮有序的市場環境。以重要文藝節慶為依託,加快推進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建設,為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作出新貢獻。

努力營造開放的文化發展環境。上海要以海納百川的開放胸懷,包容多樣,兼收幷蓄,成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舞臺和橋樑,讓悠久歷史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讓傳統文化與時尚藝術競相爭奇,讓中華優秀文化與世界文化經典匯聚交融。上海要鼓勵學術創新、藝術創新、產業創新等各類創新活動,打破因循守舊、論資排輩的思想和體制樊籬,充分尊重文化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營造名家大師輩出、精品力作不斷湧現的良好氛圍,成為文化創造活力迸發、文化創新成果集聚的沃土,努力打造創意之都,真正彰顯文化大都市的魅力和內涵。

(十二)切實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更加重視城鄉社群能力建設、隊伍建設、機制建設,夯實社會管理的基層基礎。深入推進社群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社群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堅持政府主導,加強資源整合,使“三個中心”成為政府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載體。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提高基層組織為民辦事能力。完善居民、村民自治,擴大基層民主。積極倡導社群志願服務,鼓勵和引導市民參與社群建設,共建共享美好家園。

把人口管理作為社會管理的核心任務,堅持全過程、全覆蓋,進一步完善人口管理和服務的體制機制,加快實現實有人口屬地化統一管理。完善居住證制度,逐步建立與戶籍相銜接的機制。落實房屋租賃管理制度。關心來滬從業人員生活,完善來滬從業人員服務和管理。

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共同促進社會和諧。促進社會組織規範有序發展,發揮社會組織在擴大群眾參與、反映群眾訴求方面的積極作用。加快推進社會工作者隊伍建設。支援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充分發揮密切聯絡群眾的橋樑紐帶作用和參與社會事務管理的作用。鼓勵新社會階層人士積極投身上海經濟社會發展。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切實做好民族宗教工作。進一步加強僑務工作,支援海外僑胞、歸僑僑眷關心和參與上海現代化建設。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加強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積極支援國防和軍隊建設,推進新形勢下的雙擁共建,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積極預防和妥善化解社會矛盾。切實加強信訪工作,拓寬和暢通社情民意表達渠道,依法及時合理地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引導群眾依法維權。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著力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結合的大調解工作格局,充分發揮基層司法所矛盾糾紛調解的組織平臺作用,盡最大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預防、減少和妥善處置群體性事件發生,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諧因素。

以平安建設為載體維護城市安全。強化安全生產監管,著力消除不安全隱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建立健全城市預警體系和應急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平安建立活動,改革和加強城鄉社群警務工作,依法防範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十三)積極實施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更好地服務長江三角洲地區、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

推動長江三角洲地區聯動發展。按照國家統一規劃、統一部署,健全蘇浙滬合作機制,拓展合作的廣度和深度。積極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自主創新、改革開放、金融服務、市場準入、世博會籌辦、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的合作,促進市場流通和產業協作,共同推動長江三角洲地區不斷增強綜合實力、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在科學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上走在全國前列。

推動長江流域協調發展。依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以航道、船舶、港口、航運服務等方面的標準化建設為重點,合力推進長江“黃金水道”建設,拓展區域合作交流平臺,加強上海與長江沿線各省市的優勢互補、互利互惠,促進沿江地區經濟聯動發展。

支援和參與西部大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和中部地區崛起,加強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環渤海地區的合作交流和相互借鑑,擴大合作範圍,加強農業、金融、科技、人才等重點領域合作。拓展綜合服務功能,鼓勵企業進行跨地區投資合作,為推動東中西互動協調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加大對口支援力度。結合當地實際,注重幫扶實效,完善幫扶協作長效機制,推進扶貧開發、支援社會事業發展、擴大智力幫扶等工作,不斷拓展與對口地區經濟技術合作領域。

四、辦好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

中國20xx年上海世博會作為國家舉辦、上海承辦的全球盛會,是上海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契機,是今後一個時期上海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辦好世博會,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任務艱鉅。我們一定要牢牢抓住世博機遇,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在世博會組織委員會的統一部署下,緊緊依靠國家有關部門和各省區市的大力支援和幫助,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辦好世博會。

高水平、高質量、高效率地籌辦好世博會。堅持科學辦博、勤儉辦博、廉潔辦博、安全辦博,按照世博會園區總體規劃和籌辦工作總體計劃要求,充分利用或改造現有建築及設施,加快世博會園區內外基礎設施和場館建設。深入演繹“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會主題,把科技、生態、文化、人文理念貫穿於籌辦工作的各個方面,廣泛運用各種表現形式和展示方法,認真策劃主題演繹各種活動。紮實做好國際國內參展事務,加強與各參展方的溝通與合作,力爭2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突出上海世博會特色,建好“城市最佳實踐區”和“網上世博會”兩大創新性專案。進一步加大世博會宣傳推介和市場開發力度,擴大上海世博會的國際影響。加強舉辦期間的運營和組織管理,切實做好交通、接待、安全、應急等各項保障工作,努力為世界奉獻一屆成功、精彩、難忘的世博會。

立足全域性,充分發揮好世博效應。創造更好條件,搭建全國辦博大平臺,在更大範圍放大世博效應,與兄弟省區市一道共辦世博會、共享世博會帶來的發展機遇和成果。積極營造全體市民關心、參與世博會的氛圍,全市各方面都要以舉辦世博會為契機,帶動城市建設、生態環境和現代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促進城市文化內涵、市民素質和國際化程度顯著提升。持續發揮好世博後續效應,充分利用好世博會園區和場館,把“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主題延續到上海城市的未來發展中。

五、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緊緊圍繞建設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堅持執政為民、依法行政,以推進政府管理創新為重點,以加強公開透明和提高行政效能為突破口,加快形成權責一致、分工合理、決策科學、執行順暢、監督有力的行政管理體制,不斷提高政府服務人民、服務社會、服務企業的能力和水平。

(一)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全面有效履行政府職責

健全政府職責體系,在加強和改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註重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著力改善民生和加強社會建設。

深入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府與市場中介組織分開。全面梳理各級政府管理和介入的事務,對應該由企業自主決定的、市場機制有效調節的、行業協會和中介機構自我管理的事務,政府要堅決放開,進一步減少對微觀經濟執行的干預,努力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上。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促進行業協會、中介機構規範發展,支援行業協會依法獨立履行職能,推動公益類事業單位和行業協會、中介機構更多、更好地承擔行業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健全公共財政框架。以深化支出管理改革為重點,加快建立有利於政府全面履行職能的財政保障制度。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把新增財力主要用於改善民生,重點加大對社會事業、社會保障、社會管理、公共基礎設施和“三農”等方面的投入。完善預算管理制度,深化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全面推進部門預算,逐步將非稅收入納入預算統一管理。深化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實現財政性專項資金國庫直接撥付,不斷擴大國庫直撥範圍。加快形成統一規範透明的轉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的規模和比例。深化區縣以下財政體制改革,逐步將街道財力納入區縣部門預算管理,促進街道更好地履行社群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規範鄉鎮財政管理模式,重點提高困難鄉鎮的財力保障水平。

(二)建設公開透明的政府,確保行政權力在陽光下執行

堅持把公開透明作為轉變政府職能、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重要途徑,不斷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推進政務公開,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上推進政府資訊公開。對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政府資訊,除了法律法規不允許公開的,必須做到全部公開。特別是涉及公權力大、公益性強、公眾關注度高的部門的公共政策,以及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要事項,要依法全面、及時地向社會公開。完善各類公開辦事制度,暢通政府網站、新聞發言人等公開渠道,不斷擴大主動公開覆蓋面,充分發揮政府資訊公開在促進政府工作人員增強服務意識、改進管理方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切實增強財政性資金和社會公共性資金執行的透明度。進一步加大財政性資金向社會公開的力度,加快推進預算執行公開,公開財政預算、決算報告和重點支出執行情況,並按照國家要求,依法把預算外資金納入預算管理;按照法律法規,公開財稅政策及辦事流程,公開轉移支付的標準、內容和程式,公開政府採購專案的目錄、標準及實施情況,加快建立統一的政府採購資訊服務平臺,提高政府採購透明度。依法向人大報送部門預算,向市人大會報告土地出讓金等資金執行情況。探索引入第三方開展對財政投入專案的績效評價,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推進區縣和鄉鎮財政性資金的公開,及時向社會公開鄉鎮扶貧、救濟、優撫、義務教育、農業補貼等資金分配情況。加強對社保基金、住房公積金等社會公共性資金的規範管理,把依法管理、嚴格監督、透明執行貫穿於資金運作的全過程、各環節,完善資金使用管理制度,依法向社會公佈資金的收支和結餘情況,確保社會公共性資金的安全執行。

進一步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部門、重點資金、重點專案的審計力度,依法擴大審計結果公開的內容和範圍。對社會普遍關注的重點專案的審計結果,在向人大報告的基礎上,通過公告、通報等形式逐步向社會公開。建立審計整改情況反饋報告制度,把整改情況作為審計公開的重要內容,以公開促整改。

(三)加強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設,促進政府行為規範有序

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管物,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執行機制,確保政府工作人員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進一步加強政府規章建設,更加重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的立法,更加重視改革發展中重大問題的立法,擴大公眾參與的範圍和力度,切實提高規章質量。嚴格執行勞動合同法、物權法等各項法律法規。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注重綜合執法與專業執法相結合,積極探索行政許可權的相對集中行使,整合執法資源,提高執法隊伍素質。做好行政複議工作,探索以和解、調解等方式解決行政爭議。

健全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以貫徹落實民主集中制為重點,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決策體系。完善落實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對重大政策、重大專案安排和大額度資金使用的決策,必須實行集體討論、集體決定。健全社情民意調查制度、公示聽證制度,在制定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規章和公共政策時,一定要了解民情、傾聽民意,不斷完善公眾有序參與機制。加強決策後評估,完善責任追究制,不斷提高政府科學決策水平。

完善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機制。堅持把強化監督貫穿於權力行使、資金運作、資源調配的全過程、各環節,重點加強對掌握公共權力、公共資金、公共資源的部門和人員的監督。強化政府內部監督,圍繞政府重點工作和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加大執法監察、效能監察、廉政監察和審計監督的力度。認真接受市人大及其會的監督,堅持定期向市人大會通報重要工作,認真接受政協委員的民主監督,加強與市政協的工作溝通和協商,切實做好人大代表書面意見、政協提案的辦理工作。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重視司法監督,發揮好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的作用,切實增強監督合力。

(四)改進政府管理方式,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著眼於高效便民,積極借鑑國內外經驗,大力改進政府管理方式和服務手段,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更好地為企業服務、為群眾辦事。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依法切實取消不必要、不合理的行政審批事項,全面清理行政性收費專案,重點整治各類收費類審批事項,對法律法規規定收費的專案也必須全部納入收支兩條線管理。優化和規範投資專案審批程式,擴大並聯審批、告知承諾的範圍,明顯縮短審批時限,建立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提高審批透明度和審批效率。深化投資體制改革,進一步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

創新服務管理方式。更加註重運用經濟、法律手段管理經濟社會事務,加快與國際規範相銜接,綜合運用規劃引導、政策指導、資訊服務等手段,營造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制度平臺。更加註重建立公共服務供給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機制,不斷增強公共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更加註重運用資訊科技推動政府管理創新,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增強政府網上辦事功能,讓全社會普遍享受電子政務的便捷和實惠。

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結合上海實際,積極穩妥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相關工作,合理配置職能,切實增強政府統籌協調能力。

建立健全科學的政府績效評估體系。堅持把群眾公認作為績效評估的基本依據,在完善政府內部考核機制的同時,更加重視社會評議、群眾評判。落實行政問責制,切實做到有責必問、有錯必糾。

(五)進一步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和廉政建設,以實際行動樹立良好政府形象

政府全體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以身作則,帶頭增強憂患意識、公僕意識和節儉意識,加強勤政廉政建設,切實做到思想上始終清醒、政治上始終堅定、作風上始終務實。

加強公務員思想和能力建設,提高政治和業務素質。深入學習黨的xx大精神,堅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用黨的xx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不斷增強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加強道德修養,時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堅持把學習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不斷充實與更新現代經濟、科技、法律和社會管理知識,切實提高管理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能力和為民服務的素質。

把廉政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幟鮮明地反對腐敗。認真吸取社保資金案的教訓,紮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更加註重治本、更加註重預防、更加註重製度建設,不斷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工作領域。著力健全建築工程、土地交易、產權交易、政府採購、醫藥購銷、資金監管等重點領域的反腐長效機制。加強政風行風建設,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

牢記“兩個務必”,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始終保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勤儉幹一切事情,節約辦一切活動,堅決取消不合理、不必要的行政開支,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切實克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改進文風、會風,不斷精簡會議和檔案。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員都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時刻擺正自己和群眾的位置,幹工作、想問題、作決策,都要立足於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都要經得起群眾的檢驗。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必須切實加強調查研究,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願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努力做到善辦好事、樂辦小事、多辦實事。

各位代表!

20xx年是新一屆政府各項工作的開局年,也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大精神及市第九次黨代表大會精神的關鍵年。必須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做好上海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建議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在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地方財政收入與國民經濟保持同步增長,全社會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2.7%左右,環保投入相當於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左右,城市和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國家價格調控目標保持銜接。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堅持好字優先、穩中求進,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巨集觀調控各項政策措施,大力發展金融、現代物流、資訊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先進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推進重點領域和重大專案的科技攻關,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強化節能減排責任制,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和主要汙染物排放量進一步下降。二是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完善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系統推進浦東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加快國資國企改革步伐,大力發展非公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改善投資環境,進一步擴大利用外資。優化出口商品結構,鼓勵關鍵裝置、先進技術和重要資源進口。積極拓寬“走出去”的渠道和方式。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聯動發展,加強國內合作與交流。三是堅持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強城市建設與管理。推進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加大對集體經濟相對困難村扶持力度。加快建設樞紐型、功能性、網路化重大基礎設施,推進城市網格化管理從中心城區向郊區城市化地區延伸。四是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社會和諧,全面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積極推動文化發展繁榮,加快推進教育、衛生等改革和發展,深化社群“三個中心”建設。進一步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繼續擴大基本社會保障覆蓋面,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住房和出行問題。加強收入分配調節,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切實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安定和諧。五是全力以赴做好世博會籌辦各項工作。充分調動各方資源,確保世博會籌辦各項工作按照時間節點和任務要求有力有序推進。

各位代表:新世紀新階段,上海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歷史的目光注視著我們,人民的期盼激勵著我們。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xx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中共上海市委的領導下,解放思想,振奮精神,齊心協力,加快落實“四個著力”,加快推進“四個率先”,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為創造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奮鬥!

20xx年政府工作報告篇3

各位代表:

本屆政府履行職責已經五年。現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本屆政府的主要工作

過去的五年,是我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闊步前進的五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以黨的xx大和xx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兩個率先”和總體全面達小康的巨集偉目標,深入實施“富民強市、科教興市、依法治市、文化南京、綠色南京”五項戰略,不斷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有效應對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新的發展形勢,成功戰勝非典疫情和各種自然災害,出色承辦了全國第十屆運動會,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圓滿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各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

總體全面達小康目標順利實現。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經濟實力大幅提升,20xx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7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較20xx年翻了一番。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20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000元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300元,比20xx年增長106%。積極解決居民住房問題,五年共建成經濟適用房647萬平方米,中低價商品房45萬平方米。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參保率分別提高到20xx年的98%和98.1%。解決了17萬名困難企業職工,以及“無職業、無保障”群體、城鎮低保戶、被徵地老年人的醫療保障問題,實現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全覆蓋。人均期望壽命77.6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20xx年新增就業崗位19.8萬個,實現6.9萬人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下降到3.3%。以市為考核單位的省定全面小康社會指標順利實現。

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20xx年完成財政總收入628.5億元,年均遞增21.6%,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330.2億元,年均遞增24.3%。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杜絕新上高耗能、重汙染的專案。20xx年,電子資訊等四大支柱產業實現總產值3960億元,佔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0xx年的60.8%提高到69%。強化優勢產業集聚,20xx年,預計平板顯示等十大產業鏈主營業務收入4080億元。堅持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增強城市綜合功能的重要載體,建設22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消費市場持續繁榮,預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74億元,較20xx年增長1.2倍。著力提升城市創新能力,構建基於科教資源優勢建設創新型城市的南京模式。高新技術產業完成總產值2340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提高到40.8%。實施軟體產業倍增計劃,20xx年實現軟體銷售收入360億元,比20xx年增長7.6倍,成為“國家軟體出口創新基地”和“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20xx年三次產業結構為2.6?49?48.4。

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完成544家國有企業和146家市屬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工作。推進南鋼、熊貓集團等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股份制改造,企業競爭力進一步提高,國資監管體系基本形成。上市公司由20xx年23家增加到20xx年47家。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專案投融資體制改革,市場化融資力度加大。推進非稅收入收繳、部門預算編制、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採購等財政制度改革。要素市場蓬勃發展,信用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市場機制不斷完善。大力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2.3%,比20xx年提高10.3個百分點。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五年實際利用外資106億美元,年均增長28.1%。利用外資質量不斷提高,引進71個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專案。外貿出口總值預計達205億美元,是20xx年的3.4倍。

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先後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和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等稱號,環境質量綜合指數達84.3分。實施“綠色南京”戰略,五年新增造林面積8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3%,新增各類綠地1200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6%。推廣清潔生產,20xx年共有80家企業通過清潔生產稽核。推進汙染企業搬遷改造工作,南京化纖廠等10家重點汙染企業搬出主城區,按照更嚴格的環保標準易地建設。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建成江心洲、城北、城東三大汙水處理系統,城市生活汙水處理能力達到108.5萬噸。全面實施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主要內河、湖泊水質明顯改善。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在100%。20xx年全市空氣良好以上天數達到312天。

城市服務功能顯著提升。五年投入建設資金1550億元,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建立科學的規劃編制體系,開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實施“一個疏散,三個集中”的空間佈局調整,推進河西新城和仙林、江寧、江北新市區建設。部署並推進“跨江發展”戰略。調整江北地區行政區劃,有效整合發展資源。開展老城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完成內、外秦淮河一期整治,實施明城牆風光帶保護、中山陵環境綜合整治等重大專案建設,打造長江路等一批歷史文化街區。建成長江三橋、新火車站、寧常高速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成地鐵一號線和主城東西快速通道。實施公交優先發展。加快供水、供電、供氣、防洪等設施建設,市政保供能力顯著增強。探索長效管理機制,推進數字化等管理新方法,城市管理水平明顯提高。

統籌城鄉發展成效顯著。加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力度,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郊縣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xx年預計郊縣生產總值達1229.3億元,比上年增長18.1%。郊縣工業叢集化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工業增加值佔郊縣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47.3%。積極培育農村經濟合作組織,高效農業面積逐步擴大,休閒農業和旅遊觀光農業等品牌效應不斷增強,農產品安全質量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五年共培訓農民23.5萬人次,每年轉移勞動力5萬人以上。積極扶持低收入純農戶增收,全市15萬低收入純農戶連續兩年人均收入增長超過30%。農村八件實事累計投入54.3億元,率先實現水泥路村村通,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措施,全面取消農業稅,實施糧食直補政策。穩步推進鄉鎮機構綜合配套改革,有效緩解農民生產生活中的各種矛盾和困難。

社會事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構築以城鄉低保、醫療、教育救助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救助體系。不斷提高企業職工最低工資、優撫物件補助、城鄉低保和農村五保戶供養標準。著力建設全國教育名城,堅持推進素質教育,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在高標準、高質量普及9年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幼兒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的普及率。實行教育向農村傾斜,著力解決困難群體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上學難問題。實行社群首診和雙向轉診制以及藥房託管、惠民醫療等措施,突出基層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大力推行獎勵優惠政策,五年來全市年均計劃生育率保持在98%以上。文化南京建設取得新成效,獲得國際、國家級藝術獎115項,在省會城市中名列第一。明孝陵成功申遺,南京雲錦、金陵刻經、秦淮燈會等成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舉辦了兩屆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和五屆文化藝術節,文化創意產業和文化事業得到較大發展。體育事業不斷進步,城鄉共享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推進平安南京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市民的安全感和滿意度列全國同類城市之首。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工作。雙擁工作深入開展,軍政、軍民團結協調,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成效顯著,實現了全國雙擁模範城“六連冠”目標。完善信訪和人民調解工作機制,一批重點、難點問題得到妥善處理。民族、宗教、人防、僑務、檔案、婦女、兒童、老齡、慈善、地方誌、殘疾人、紅十字等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步。

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大力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切實增強各級政府服務發展、服務群眾的能力。推進政資、政企、政事分開。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五年共削減行政審批事項902項。以電子政務為載體,全面構建權力陽光執行機制,推進行政權力規範、透明、廉潔、高效執行。完善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社會聽證、專家諮詢和公示制度。全面推進行政執法責任制,完成依法行政三年行動計劃確定的任務。強化政府立法,五年提出地方性法規草案17件,制定政府規章45件。建設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綜合防治體系,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的法律監督與工作監督,積極支援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五年共辦結人大代表議案和建議2792件、政協提案2878件。

五年實踐,我們豐富了對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認識,探索並走出了一條符合南京發展實際的道路。我們體會到:只有下大力氣加快推進產業發展,才能從根本上增強城市的綜合實力;只有不斷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才能顯著提升城市的區域中心地位;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改善民生、富民優先,才能推動和諧南京健康發展;只有堅持改革開放與不斷創新,才能保持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旺盛活力;只有突出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建設,才能形成科學發展的持久動力。

五年成就,是全市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向在各行各業辛勤勞動、作出貢獻的全市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援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寧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向中央和省各駐寧單位,向所有支援南京發展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南京在前進的道路上仍面臨不少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環境保護的任務還十分繁重,科學發展的活力和動力還需進一步增強;科教人才資源尚未充分挖掘,科技創新和轉化能力有待提高;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任務還很艱鉅,農民持續增收困難較多;關係百姓切身利益的住房、交通、醫療、教育等發展還需要進一步加快,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能力有待加強。這些問題,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一定認真對待,採取有力措施,重點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發展的主要任務

新一屆政府即將組成。在新的起點上謀劃新的發展,我們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大精神,踐行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要求我們必須實現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高水平小康社會,使南京成為經濟發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鮮明、人居環境更加優美、社會更加和諧安定的現代化國際性人文綠都。

作為區域中心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全市新一輪的發展,要繼續按照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主要任務和戰略舉措,以及市人大十三屆四次會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要求,進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務實,使全市自主創新能力和經濟發達程度、城市現代化建設、群眾幸福感、文化建設、生態保護水平均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一是開創高水平小康建設的新局面。按照新形勢下小康社會的新要求,不斷豐富和完善小康社會建設的內涵,切實抓好總體推進工作,力爭率先實現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小康社會目標。繼續堅持富民優先,更加註重改善民生。重點解決好環境、居住和交通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市民的便捷感、安全感和舒適感。推進小康建設由重點突破階段進入全面建設階段,由指標實現階段進入鞏固提升階段,由總體全面小康階段進入更高水平小康階段,真正建成不含水分、群眾滿意、社會認可的高質量全面小康。

二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新轉變。加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新一輪更好更快的發展。加快發展軟體、服務外包、金融保險、旅遊等現代服務業,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繼續推進新型工業化程序,提高工業資訊化水平。充分發揮現有的工業基礎,提升裝備製造業規模優勢和競爭優勢。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完善全市產業發展協調組織推進機制。推動全市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顯著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和層次。

三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新進展。把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和安全發展。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健全有利於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法規和政策,大力推廣先進實用技術,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大財政投入,加強汙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全面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人居環境更為優美的綠色之都。

四是加快省會城市功能品質的新提升。科學把握城市發展規律,與時俱進提升城市建設理念。放大城市特色優勢,整合歷史文化資源,完善城市載體功能,實施城建惠民工程,著力提升城市的建設、文化、生態、生活以及管理等品質。充分吸收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不斷提高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充分彰顯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特色。

五是共創區域合作發展的新格局。繼續加快推進“跨江發展”和“五個中心”建設,著力完善城市的生產、消費、就業和服務功能,大力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集聚力,強化南京區域中心地位。努力實現區域內基礎設施配套、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市場建設等領域的共贏合作。積極創新大城市管理體制,健全區域發展組織協調機制,探索建立區域長效利益補償制度。堅持不懈地推進南京都市圈和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程序,力爭成為區域乃至全國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我們相信,在更高的起點上推動南京的科學發展,通過五到十年的不懈努力,可以顯著提升南京的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南京的區域競爭力,顯著提升南京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提升南京的城市創新能力。

20xx年是全面貫徹黨的xx大戰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啟動之年。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更加嚴峻。國際石油等原材料價格波動、資本市場形勢變化等因素對生產、消費和投資都將產生影響,土地供給、銀行信貸和節能減排等巨集觀調控的政策力度將會不斷加大,對外經貿政策還處於調整適應期,長江三角洲區域內各城市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切實抓住新一輪戰略機遇期,進一步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0xx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學習和貫徹黨的xx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好字優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擴大開放,在完善體制機制上取得突破;堅持以人為本,更加註重改善民生和構建和諧社會。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統籌兼顧、真抓實幹,努力開建立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各項工作的新局面。

建議20xx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同比下降4%左右;化學需氧量與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3.6%和2%;環保投入相當於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在3%;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於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在2.7%左右;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左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三、20xx年的重點工作

面對新的目標和任務,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著力做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繼續實施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調高調輕調優產業結構,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增強城市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引導和支援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健全在寧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的雙向互動機制,確保應用技術成果本地轉化率達40%。著力提高科技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突出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業。全面推進徐莊、吉山等一批軟體產業基地和載體建設,做大產業規模,提升發展層次,努力打造理念先進、功能完善、服務一流、環境優美的產業空間。強化創新環境建設和領軍型人才集聚培養,完善風險投資機制,鼓勵更多的科技人才自主創業,為高層次、國際化人才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切實抓好社會發展領域科技創新。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達到50億美元;實現軟體產業銷售收入460億元以上。

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培育發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型光電等產業,增強搶佔產業發展制高點的能力。穩步提升電子資訊、汽車、石油化工、機械裝備、鋼鐵等優勢產業,依託產業基地,優化投資結構,推進十大產業鏈向高階延伸,提升產業集聚度,進一步強化核心競爭優勢。加快資訊科技改造傳統產業步伐,推動傳統產業的結構升級。探索多元化投融資渠道,鼓勵跨國公司和外地大企業集團以獨資、控股和購併等方式投資先進製造業。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支援先進製造業中心建設。

推動現代服務業實現新跨越。把加快發展服務經濟作為新一輪產業發展的重要取向,發展金融、保險、證券、會展、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引進國際國內知名大企業大品牌。提高服務業在整個經濟發展中的比重和水平,服務業從業人員、利用外資佔全市的比重達到50%以上。加快丁家莊物流中心、龍潭港保稅物流中心、中郵航集散中心等物流基地建設。加大對南京港的扶持力度,加快建設龍潭港區四期、五期等重點工程,積極打造下關濱江航運服務業集聚區。加快推進商貿流通業現代化,促進百貨家電、超市等行業連鎖經營業態快速發展。進一步優化商業空間佈局,做強做精新街口、湖南路商圈,重點打造河西商務集聚區,加快建設仙林、東山、浦口等商業副中心。大力推進旅遊產業發展,建立“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

(二)進一步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堅持環保優先,加強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以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居民生活質量,使南京成為本地人引以自豪、外地人羨慕嚮往的宜居城市。

深入推進節能減排。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物耗低的產業,促進企業原料、能源、水資源等綜合利用和汙染物減量排放。加快石化、冶金等行業技術改造升級,繼續推進重點工業企業汙染治理升級改造工程,提升工業汙染源穩定達標排放的能力和水平,確保主要工業汙染排放達標率達到95%以上。推進重點企業燃煤脫硫工程,完成華能電廠、梅山鋼鐵公司並加快建設金陵石化、南鋼等企業脫硫減排工程。今後對所有新建專案,一律實行嚴格的環保評估和審查,達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予批准。對現有企業達不到要求的,有計劃地予以淘汰。

加大生態建設力度。深入實施綠色南京戰略,全力推進生態市建設。全年植樹造林面積10萬畝。重點建設與保護全市67個重要生態功能區。加快廢棄礦山環境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繼續推進寧南等16個郊野公園建設。完善主城綠地系統,老城新增公共綠地20塊。繼續實施沿江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提升雨花臺、幕府山和棲霞山風景區環境質量。推進玄武湖公園北擴和環境綜合整治,繼續對莫愁湖等公園、景點進行提檔改造。倡導生態文明行為,推進生態文化建設,使每個市民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傳播者、實踐者和受益者。

促進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加強水、大氣、土壤的汙染防治,深入推進郊縣生態環境整治,全面改善城鄉人居環境。關停136家小化工企業,啟動梅山化工總廠、金陵塑膠等6家汙染企業搬遷。加快推進河西廣播中波發射臺搬遷。實施新一輪“2234”治水工程,繼續建設城東二期、仙林等汙水處理系統和開工建設橋北、板橋汙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全市城鎮新增汙水處理能力40萬噸以上。對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實施最嚴格的保護,確保水質達標率繼續保持100%。推進秦淮河環境綜合整治二期,以及南河、城東引水工程建設。強化對建築、市政、拆遷和渣土運輸的環境管理,嚴格控制城市二次揚塵汙染,加大機動車排氣汙染控制力度,確保全年良好以上級別天數穩定達到310天以上。

(三)不斷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繼續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不斷完善國資委出資人職責,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行業和領域。推進市屬國有企業與中央企業和外省市大企業的戰略重組。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建設,加大公共服務領域投入。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發展各類生產要素市場,完善生產要素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規範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發展,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進一步營造平等的市場準入環境和發展環境,繼續為民營企業引資、引智搭建平臺。新增私營企業1.5萬戶,新增註冊資本300億元。促進中小民營企業與大型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的產業化配套,拓寬民營資本發展空間。制定促進中小民營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政策措施。健全中小企業融資和信用擔保體系,規範發展各類投資基金。

實現對外開放高階化。用好已有的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等功能區資源,積極爭取出口加工區疊加保稅物流功能,加快龍潭保稅港區及祿口空港保稅物流園的申報工作。加快國家級服務外包產業示範區建設,推進人才培訓中心建設。加快江寧濱江開發區建設,推動沿江開發向縱深發展。以重點企業叢集為依託,加快國家級開發區、省級開發區、重點產業園區以及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中心等平臺的資源整合,進一步形成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的格局。按照全市產業佈局規劃,突出引進一批龍頭型、基地型外資專案。積極引進科技型、高附加值的先進製造業專案,進一步提升外資產業集約發展水平。提高軟體研發和現代物流業的引資規模和質量。繼續實施科技興貿戰略,提高自主高新技術產品和機電產品出口比重。實施出口競爭力提升策略,加大對出口名牌企業的扶持力度,支援品牌企業自主開拓國際市場。鼓勵對外直接投資,支援有條件的企業到海外投資研發中心和設計中心。加快區域協調機構組建步伐,強化城際交流,力爭在公共服務、交通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取得新進展。

(四)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建立和完善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深入推進城鄉經濟社會互動發展。

推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創新郊縣工業園區發展模式、執行機制和管理方式,提升整體發展水平。繼續推進重點工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加快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完善功能配套。加大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力度,新建配送中心16個。積極推動旅遊農業發展。不斷豐富和拓展農業功能,優先發展產業高效、功能合理、生產安全、裝備先進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特色蔬菜、苗木花卉等主導產業,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提升現代農業裝備水平。全市新增高效農業面積20萬畝,新增設施農業面積4萬畝。

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做好低收入純農戶增收,重點扶持見效快、帶動力強的專案,確保低收入純農戶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規範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支援農業產業化經營和龍頭企業發展。穩步推進社群集體經濟股份合作改革,新成立社群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20個。推進土地有序流轉,發展土地股份合作,健全利益遞增機制,提高農民土地收益。逐步擴大農業保險範圍,建立較為完善的農業保險體系。以131個新農村典型示範村為著力點,提升全市農村社群經濟發展水平。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發揮農民建設新農村的主體作用。嚴格落實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等各項政策。

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積極推進“三城九鎮”基礎設施建設與主城對接,完成60公里鎮村道路建設任務。完善農村垃圾收運體系,完成120個村莊環境綜合整治,繼續推進農村河道清淤、村莊環衛設施配套建設和改廁工作。實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與城鎮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銜接。進一步加大農村新八件實事投入力度,逐步提高農村教育、衛生、廣電、文化等公共事業發展水平。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規範財務管理和收益分配。深入推進村企掛鉤,進一步加大對經濟薄弱地區的扶持力度。

(五)繼續加大城市現代化建設和管理力度

高度重視科學規劃引導作用,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質,使城市宜居、宜業、宜商、宜遊。

優化城市空間佈局。繼續推進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優化城鄉建設佈局和產業佈局。建立並完善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執行與調整規定。完成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進一步推進河西新區建設,建成南京會展中心一期工程,完善中部地區基礎設施,加快南部地區路網建設。著力打造仙林新市區、中心商務區和科技產業園區,加快仙林國際醫院等專案建設。完善仙林、東山、江北新市區綜合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形態。

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緯七路過江隧道、長江四橋等跨江快速路網建設工程。加快建設繞越高速公路東南段、寧杭高速二期、六合至江都等高速公路,實施江南沿江、江北沿江等幹線公路建設。繼續推進鐵路南站、大勝關長江大橋建設,啟動鐵路南站片區的整體開發工作。推進地鐵二號線一期、一號線南延工程,建設地鐵二號線東延仙林段。完成緯三路老城段快速化改造、全面開工緯七路東進西延工程。推進六合新機場及外部配套設施建設。堅持公交優先發展,新購、更新符合環保要求的公交車1200輛,建設虎踞北路等一批公交樞紐站,完成5條公交專用車道建設。高標準配套建設水、電、氣等公用設施,增強城市保供能力和整體服務水平。

做好歷史文脈保護。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工作,建立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基地,確定一批市級傳承人並予以扶持。建成江寧織造府、朝天宮片區、頤和路第十二片區等重點工程。繼續推進梅園新村歷史片區、門東南門老街保護與建設工程,加快建設大報恩寺景區。完成堂子街太平天國藝術壁畫館二期、瞻園保護與建設,以及朝天宮古建築群維修等工程。推進南朝陵墓石刻保護工程,實施楊柳村古建築群維修保護等工程。挖掘和整合秦淮河、中山陵、明城牆風光帶等文化及旅遊資源,放大已建成設施的綜合效益,進一步彰顯城市特色魅力。

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創新城市管理體制機制,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學化、法制化、數字化和精細化水平。強化區縣在城市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建立市區考核聯動機制。完善行政執法體系,加強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開展交通安全專項整治活動,重點整治車輛亂停亂放、街巷佔道經營和小區違章建築。推進智慧交通的應用和產業化,倡導多元交通、綠色出行,切實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現象,努力解決停車難問題。完成“城中村”改造建設任務。完成200條背街小巷出新、900幢房屋整治、80個老住宅小區出新。建設7個餐飲汙染控制示範街區,完成68個農貿市場升級改造。

(六)努力提升城市人文品質

積極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建立工作,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進一步增強南京軟實力,加快現代化國際性人文綠都建設步伐。

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採取有效措施,抓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文化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擴大技工教育規模,探索校企合作培訓模式,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強化人才市場化引進方式,在企事業單位以及部分有條件的地方試行特殊政策。加強南京留學人員創業園、國家軟體人才國際培養基地等載體建設,強化園區的人才集聚和企業孵化功能。建立“產、學、研”一體化聯盟,支援重點行業、企業以及企業家在高校設立專項獎學金、共同建立科研基地、合作開發產品,促進人才智力和專案的轉化。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建設全國教育名城,切實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力提高教學質量。進一步改善中國小校的辦學條件,加強學校軟體和硬體建設。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抓好10個高水平示範性職業學校和10個特色化精品型職業學校的建立工作。大力發展遠端教育和繼續教育,建設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城市。努力推進教育均衡化發展,促進優質教育向農村傾斜,著力提高農村教育現代化水平。完善助學體系,擴大助學範圍,營造公平的教育發展環境。繼續做好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上學工作。進一步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切實提高教師的地位和待遇,為廣大教師教書育人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構建和諧校園,做好學校安全管理、校園美化綠化和周邊環境整治工作,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

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實施文化產業品牌工程,推進文化產業十大特色街區建設,組織實施文化產業十大會展活動,舉辦第三屆中國南京文化產業交易會。發展影視動漫產業,加快“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建設。積極推進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出口。加大對創意產業園區的扶持力度,明確一批重點文化企業和專案。辦好第四屆“世界城市論壇”和第三屆“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提高南京的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建設渡江勝利紀念館、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一批文化設施,推進郊縣有線電視數字化工程。舉辦第八屆南京“文化藝術節”等系列活動。實施精品戰略,繁榮藝術創作,推進文化創新。大力發展群眾文化、實施文化惠民工程。以迎奧運為契機,引導更多的群眾參加全民健身活動。推進區縣體育中心建設,完善全市體育設施體系。做強競技體育,力爭實現我市運動員在奧運會上摘金奪銀的目標。

積極構建和諧社群。創新城市基層社會管理體制,探索“政府依法行政、社群依法自治、居民自願參與”的社群管理新模式。健全社群民主選舉制度,完善社群自治功能。理順政府與社群之間的關係,實行社群工作準入制度,解決社群負擔過重問題。多渠道解決社群基礎設施建設矛盾。健全社群服務網路,建成四級聯網的社群服務資訊平臺。進一步加強社群工作者隊伍建設,吸引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進入社群服務領域,推進社群管理服務社會化。開展和諧社群示範建立活動。

(七)切實解決突出的民生問題

把富民優先、普惠百姓作為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立足點,認真落實“五有”要求,使全體市民更多分享改革與發展的成果。

提高居民收入。促進勞動力充分就業,新增就業崗位16萬個,援助困難人員就業0.8萬人。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鼓勵各類人才積極開展創業。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依法推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實施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規範企業工資集體協商行為。全面貫徹《勞動合同法》,嚴格執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適時提高最低工資標準。認真落實建築施工企業農民工工資保障金制度。加強市場價格監管,努力控制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不合理上漲。確保糧食供應安全。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養老、失業、工傷及特殊群體等保險待遇水平。穩步擴大保險覆蓋面,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75萬、150萬、200萬、145萬和130萬人。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無固定收入的重度殘疾人員給予生活救助,切實做到困有所濟、殘有所助。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建立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城鄉居民重病救助制度。開工建設50萬平方米中低價商品房和30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儲備1000套廉租房。全面開展重點危舊房片區改造。發展慈善事業,完善經常性社會捐助服務網路,探索社會捐助的市場化運作模式。

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全面推進社群衛生服務“收支兩條線預算管理、基本用藥零差率銷售”執行體制改革,使群眾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建立公共衛生機構與醫療機構、城鄉社群衛生服務機構的合作機制,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服務網路。推進三級醫療機構藥品購銷制度改革。完善重大疾病防控體系,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加快科技創新步伐,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努力建立全國一流的醫療衛生服務基地。繼續實施人口計生“和諧家園”工程,健全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落實機制和公共服務體系,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深化平安南京建設。規範城鄉社群警務工作,完善治安巡防機制,深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提高防範和打擊犯罪的水平。健全應急資訊預警機制和預案體系,完善應急指揮和處置機制。加強緊急報警與社會求助分流處理工作,進一步整合資源,強化隊伍建設。加大對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深入推進科技強警,提高公安資訊化建設水平。進一步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相互銜接配合的“大調解”工作體系。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廣泛開展國防教育,關心支援駐寧部隊建設,繼續開展政策、科技、智力擁軍,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和人防設施的建設。完善信訪工作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加強信訪資訊化建設,進一步暢通訊訪渠道、規範信訪秩序,依法解決群眾訴求,有效化解人民內部矛盾,促進社會和諧。

(八)塑造務實高效廉潔的政府形象

創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增強公共服務能力,建設服務型政府。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規範行政許可事項,推進區縣政府綜合性服務中心和部門行政許可方式的創新完善。認真做好國務院《政府資訊公開條例》實施工作。以建成權力陽光執行機制為重點,完成電子政務系統建設,實現行政執法事項網上公開執行。全面推行重大決策事項公示、聽證制度,完善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以及問責制度,健全專家諮詢制度,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認真貫徹實施《依法行政五年規劃》,大力建設法治政府。自覺接受人大及其會的監督,認真落實人大及其會的決議、決定,及時向人大及其會報告工作。積極支援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和建議。切實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認真做好僑務和民族宗教工作。繼續支援審計、監察部門依法獨立履行監督職責,強化對權力執行的制約和監督。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探索相對集中許可權和處罰權改革工作,推進相關領域綜合執法試點,全面推行行政處罰裁量權基準制度。建立依法行政示範點制度,紮實推進基層依法行政工作。繼續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有效維護困難群眾的合法權益。

切實加強廉政工作。深化反腐倡廉宣傳教育,營造崇廉尚廉的文化氛圍。逐步建立領導幹部廉潔從政的長效機制。深化部門預算和政府收支分類改革,全面推行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制度改革。不斷完善招投標制度,推動招投標監管制度創新。逐步推進職務消費改革,繼續推行市級機關車改試點,加強公務用車改革的後續監管。不斷深化市級預算部門和單位公務消費支付方式改革,規範結算報銷方式,積極推進公務費用電子化管理。

強化公務員隊伍建設。堅持以思想政治建設為根本,以能力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加強公務員隊伍能力培訓。提倡公務員勤於學習、善於調研、勇於創新。推進公務員競爭上崗和輪崗交流,強化公務員規範化管理。繼續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選拔使用機制。加強公務員效能考核,強化公務員作風建設,促進公共服務行為進一步規範化。深入開展行風評議工作,繼續辦好政風行風熱線,認真辦理群眾反映的各類問題。

各位代表,回望過去,倍感歡欣鼓舞;展望未來,更覺責任重大。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xx同志為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xx大精神引領下,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齊心協力,埋頭苦幹,為率先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