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研究工作報告(精選24篇)

欄目: 精選工作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09W

研究工作報告 篇1

在20xx年至20xx學年度我參加學校組織的小課題研究,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是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前提。因此我確立的研究資料是《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當這個題目確定後,在具體的操作研究中我發現這個研究比較空乏,操作起來比較難,沒有具體的資料可保留,只能透過平時課堂上和課後輔導上看到孩子們的一點點進步,因此,我就想盡辦法,在課件、課堂、課後作業等方面不斷地滲透給學生,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思考,讓他們會學習,運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去提高,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經過一年的實施,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研究工作報告(精選24篇)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愛因斯坦曾說過:“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決定的一般潛力,應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知識放在首位。”科學史上超多的事例也證明了這一點。教育的根本任務之一就是引導和幫忙學生運用自己的智慧和潛力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起于思”,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首先應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1.構建一個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

2.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用心性、主動性,改變學的方式,學會學習數學的基本方法,促使學生數學素養的構成,並使智力和潛力得到開發和提高.

3.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應耐心扶助,注意解題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導,與學生一齊分析思考的方向,激發學生思考的慾望,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逐步構成動腦、動口的習慣,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說。

三、課題研究的好處

獨立思考是創新的萌芽和基礎,培養學生構成獨立思考的精神和習慣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

在低年級的學生群裡中,大部分學生上課缺少個人用心性和創造性,學生的思考活動侷限在規定的時間、空間內,所提的文體過細過死,思考的容量很小,壓抑了學生的創造性思考,在數學課上,獨立思考不僅僅能夠提高課堂效率,還能夠讓學生腦、手、眼、耳並用,提高教學質量。

四.研究方法

1.文獻法:透過對國內外有關“自主學習”理論與經驗的學習研究,對“自主學習”的與外延有更加明確的認識,確立課題的理論支撐。

2.調查法:對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自主學習的狀況進行調查。採用問卷、座談、訪問等形式。

3.個案分析法: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進行個案研究。

4.行動研究法:在學生常態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和控制必須的條件,對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行

五.課題研究的資料

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我覺得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務必使學生用心開動腦筋,樂於思考,勤于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教學生會思考,首先要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裡”。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能創造條件並能激發學生思考。要讓學生在對數學材料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推理決定的過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單憑認真聽“講”是聽不來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來領悟。只有學生不斷地體嚐到思考的樂趣,才能逐漸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六.課題研究的過程

本課題研究週期為一年,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教研組研究確定研究課題,確定研究目標。開始收集資料,利用課餘時間學習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這方面的知識。

第二階段:實施研究,進行具體的操作

為了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帶給思考材料的同時,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一般來說,我提出問題後,智力水平高的同學能很快舉手回答,但為了照顧到中、下程度的學生,應多留一些時間讓大家思考,給每一位學生帶給展示的空間,使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透過組內的交流、探討,使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不斷的產生新的想法。待已有相當多的同學舉手後,再根據狀況,大家一塊兒解決問題,學生應在自己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參與小組學習,讓不同層次的同學回答。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有時也要讓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回答,讓他們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有什麼困難,以促進他們開動腦筋想問題。在提問時,我避免僅與個別成績好的同學對話,而置大多數同學於不顧。要注意調動全班同學的用心性,可利用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動手操作等多種方法,或在老師的指導下,讓一些性格內向、不願在大庭廣眾之下提出問題的學生,也有獨立思考、提出問題的機會。要做到這些,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應耐心扶助,注意解題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導,與學生一齊分析思考的方向,激發學生思考的慾望,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逐步構成動腦、動口的習慣,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說。

1.培養懷疑精神。獨立思考的潛力首先表此刻懷疑的精神上。誰不迷信權威,勇於與傳統的觀念決裂,敢於提出新問題、新思想、新方法,誰就能作出創造性的發現。

2.鼓勵大膽質疑。懷疑精神的具體表現,就是敢於質疑。質疑是指對習以為常的看似沒有問題的地方產生疑問。在教學中教師要用心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想方設法解決他們心中的疑問。即使是學生提出古怪的疑問也不就應急於否定,要及時地對學生的問題作出用心的評價,以強化學生的質疑意識。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質疑品質,僅讓學生停留在能提出問題的層次上是不夠的。因為科學的創造不僅僅僅表此刻提出問題,而更重要的是在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上。科學的發展也正是從“科學問題”開始的,正如海森堡所說:“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等於解決了問題的大半。”在數學教學中,要個性重視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即培養學生提出“科學問題”的潛力,教學中能夠對數學問題進行有意識的“剖析”。理性分析,能夠使學生的思想沉浸在好奇之中,不僅僅能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用心性,同時也有益於學生獨立思考潛力的培養。

3.強化問題情境。質疑來自於問題,也正是由於問題的存在,能夠不斷激發人們去觀察、實驗、思考和學習,啟用創新的思路。在課堂教學中,應重視“問題教學法”,要有意識地以問題為起點,以思維訓練為核心來組織教學。在習題教學中能夠採用“發展問題教學法”。即當學生解答了某一問題後,教師要求學生把原問題的某一部分變化一下,編寫與原問題相關而又有所區別的問題並加以解答,教師並不告訴學生怎樣編寫,而是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允許他們編寫不同的“發展題”,然後對問題進行評價。

4.加強小組交流。合作學習是為了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給每一位學生帶給展示的空間,使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透過組內的交流、探討,使學生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不斷的產生新的想法。但是,這一切成立的基礎就是:學生的獨立思考。合作學習不是自己不用動腦筋,大家一塊兒解決問題,學生應在自己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參與小組學習,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合作學習是為了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給每一位學生帶給展示的空間,使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這一切成立的基礎就是:學生的獨立思考。由於學生長期受“教知識”習慣的影響,學生只能處於被動理解狀態,他們不習慣也不會主動思考,不知從何想,更不知從何說,難於用語言表達。這就要求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應耐心扶助,注意解題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導,與學生一齊分析思考的方向,激發學生思考的慾望,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

第三階段:課題結題總結階段。

七.課題研究的成果

1、獨立思考的主動性。本課題的研究,創設了一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潛力的環境。我們圍繞預設目標,由易到難、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地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不斷體會過程、體會成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生學習的用心性、主動性明顯提高。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逐步構成動腦、動口的習慣,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說。

2、數學教學效率與質量。一年來,我們課題組成員經常進行專題學習和研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的教育理念明顯改觀,擺脫了傳統教學的束縛,教與學的方式有了徹底的革新,教學水平、科研潛力和教學效率明顯提高。

八.課題研究後反思

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就可能產生新的見解,有了見解就會有交流的願望,有了交流又能夠產生新的思考,從而使學生樂於思考,勤于思考,善於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現代人談得最多的名詞,莫過於“創新”兩字,無論你怎樣創新,都務必從提出問題開始。現代教育課程的開設就應為培養學生獨立思維帶給更廣闊的時空。學生在這時空中能夠自由選取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在研究中獨立思考,獨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那裡面也涉及到思維與興趣的關係,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問題,人們總是樂於去研究,在研究中思維,在思維中創新。

研究工作報告 篇2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好:

20xx年,我校“以校為本,在師生互動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行動研究”課題在市教育學會立項,該課題於04年11月份經市教育學會專家組鑑定,已順利結題。

幾年來,在課題研究的全過程中,得到了市教育學會的領導及與會同行的大力支援與指導,特別是得到了倪會長和市規劃辦耿主任的關愛,倪會長和耿主任從課題的開題到課題的結題,都親自來校指導,為此,我代表運河中學的領導、老師一併向大家表示感謝。

下面就我校是如何開展課題研究工作的,向各領導、同行們做一簡要彙報,請大家指正。我彙報的題目是:引領教師研究促進教師發展。

談起教科研工作,我校起步比較晚。運河中學是一所年青的學校,“九五”期間學校沒有立項課題。四年前,我區第七屆教科研成果表彰會上一、二等獎當中沒有我們學校。經過4年的努力,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在今年,我區第八屆教科研成果表彰會上,我區一等獎有11項,我校佔有三項。我校還被評為市科研先進集體,跨入了市區先進行列。

一、為什麼開展教科研?

開展教科研源於對教科研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認識。我們校級領導班子對為什麼開展教科研有以下兩點認識:

1、教育改革的需要。當前的教育改革,是一場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內容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大變革。我們面臨著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如:如何將新課改的理念轉化為教育行為?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何實現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如何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如何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這些問題不研究,教育改革就無法深入進行。

2、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和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需要。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和提高學校教育質量是因果關係,只有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才有學校教育質量的提高。如果教師僅靠熬時間、拼體力,時間、體力有限,教育質量的提高也就有限。而開展教科研能夠開發教師的潛能,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從而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提供了保證。

二、課題確定的思路和課題執行機制

我校總課題的確定是和學校辦學宗旨、辦學思路一致的。我校辦學宗旨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而實踐這個辦學宗旨的關鍵是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如何提高教師的素質?我們認為教師素質提高有多種途徑,但最根本的途徑就是教育實踐,而教師教育實踐的過程就是師生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而經過同樣教育實踐的教師有的成長起來,有的沒有得到成長,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素質不斷提高的教師能夠以學生為鏡,不斷反思自我和調整自我。如果我們創造一定的外部條件促進教師去這樣做,就會有更多的教師實現更好的發展。同時我們還對我校教師專業素質進行了分析,當時,我們學校教師都已具備合格學歷,其中百分之六十具有雙本學歷或研究生課程班結業,還有一部分教師具有研究生學歷或讀在職研究生。總體狀況是:青年教師多,知識水平高,但教育教學能力相對較弱。即使是具有教育教學經驗的中老年教師面臨課改也有許多新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隊伍要在專業上繼續發展,主要任務是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知識,將學歷轉化為能力,將現代教育理念轉化為教育行為。基於以上考慮,我們確定了“以校為本,在師生互動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行動研究”課題。該課題主要突出兩點,一是教師在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發展,一是在與學生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中發展。

此課題在市教育學會立項後,又在市教育科學規劃辦立項。有了學校總課題後,發動教師針對教育教學中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申報課題,科研處立項子課題26項,參與教師100多人。

課題執行是通過總課題帶子課題的方式在全校紮實推進。總課題與子課題有明確的分工:總課題的任務是對子課題研究進行引導,提供支援,並對子課題的研究過程和研究結果進行研究。子課題的任務是研究自己和改進自己。具體講總課題組是引導者、研究者的角色,兼“怎樣做”和“是什麼”的研究為一身,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創造條件,促進教師在師生互動中實現專業發展。通過調查、個案研究、組織教師反思等方法,蒐集教師是如何通過師生互動實現專業發展以及得到那些發展的材料。再通過對材料的分析、總結、提煉得出對該項研究的理性認識。子課題組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者,側重於“怎樣做”的研究。教師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不同,研究興趣不同,確定的研究課題也就不同。因此,總課題組沒有硬性規定各子課題的研究物件和研究內容,各教研組或每位教師可以自主選題。但教師研究有其共同點,即都是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課題,都是為了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因此,子課題研究的內容雖然豐富多樣,但在研究實質上能和總課題保持一致,通過研究實現在師生互動中的專業發展,從而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綜上所述,該課題研究特點是:在總課題的巨集觀調控下,子課題無論研究怎樣的課題,都要以學生髮展為本,改進教育教學,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或者說:該課題研究不是引導教師建立理論,而是引導教師改進實踐,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

總課題與子課題的區別在於:

總課題對子課題:是引導支援和總結提煉

子課題:

是研究自己

改進自己

這是我們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適合本校課題研究的組織方式。這種有效的研究方式吸收全校90%左右的教師參加研究,教師真正成為了研究的主體。

三、總課題組的引導支援

校長是總課題組組長,因此,總課題組對子課題的支援是技術、人力、財力全方位的支援。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

(一)價值導向和技術支援

1、價值導向。提出了“發展學生,提升自我”的課題研究導向目標。我們是春蠶,是紅燭,在吐絲,在燃燒自己,照亮他人;我們又不僅是春蠶和紅燭,我們要在發展學生的同時提升自我。我們引導教師將傳統的“照亮學生,燃盡自己”的觀念轉為“以學生髮展為本,提升自身專業素質”的理念,並制定教師專業發展標準,使教師明確自己發展的目標。

2、規範教師的研究過程。設計教師研究的技術路線,保證教師研究的科學規範。

⑴、發現問題,明確課題。教改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題,都是教師專業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要選擇當前最需要解決自己又有興趣和能力解決的問題作為研究課題。明確課題就是要明確研究物件、研究範圍及研究方法。

⑵、查閱文獻,設計方案。查閱和自己研究有關的材料,這是教師理論學習併為研究作理論準備的過程。在此基礎上設計研究方案,方案中要明確研究的目的意義、研究的主要問題及計劃。

⑶、勇於實踐,認真觀察。這裡的實踐是指依據方案進行活動。勇於實踐是因為這種實踐是對傳統教育教學行為的改革,可能要遇到一些困難,不像因循守舊那樣省力。觀察即包括實施者個人的觀察又包括其他參與研究者的觀察。觀察的內容是教育活動是否符合方案設計,依據研究方案進行的活動是否使教育物件發生了預期的變化。

⑷、反饋資訊,積累資料。反饋資訊主要是蒐集來自教育物件方面的情況,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談話、學生日記以及能夠反映學生變化的資料獲得資訊。積累資料包括觀察記錄、教育教學活動錄影、教師體會、資訊反饋的情況以及一切與課題有關的材料。

⑸、反思總結,繼續發展。反思總結的過程是深化認識、揭示規律的過程。反思採取實施者為主要發言人,課題組成員參與的方式。反思第一步是實施者個人反思。主要是:我是怎樣做的?我為什麼這樣做?我這樣做的效果怎樣?反思第二步是課題組成員的研討。主要從理論、實踐、效果幾方面綜合分析這樣做的合理性,提出更趨於合理的設想。一項研究結束後要及時進行總結形成文字材料,總結是對研究獲得的感性材料和理性思考進行梳理和提煉的過程,反思總結不僅能促進教師理論水平的提高,同時為教師的進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礎。教師專業發展是無止境的,所以研究也就無止境。一箇舊問題解決了,又會遇到新問題,教師在不斷研究中實現著持續發展。

總課題組提出的價值導向和設計的研究技術路線,使教師明確了研究的方向和如何進行研究。教師們無論研究怎樣的問題和採用怎樣的方法,都要遵從這一價值導向和技術路線。

(二)為教師的研究創造條件

具體舉措有:

1、聘請專職教研員,保證課題研究質量。

學校聘請通州區進修學校教研員張志老師指導課題研究。具體指導工作表現在:

(1)幫助選題、論證、申報課題、設計課題研究方案;

(2)幫助指導科研處組織大型科研活動,把握課題研究方向;

(3)輔導教師申報子課題,撰寫課題研究方案;

(4)參加指導課題組研究活動;

(5)指導教師撰寫科研論文。

2、學校每年投入20萬元科研專項活動經費,為開展課題活動提供保障。

主要用途:

(1)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

(2)教師參加校級以上各部門徵文評審;

(3)對校級以上發表、獲獎的論文和先進課題組、科研積極份子等的獎勵;

(4)購買學習資料。每位教師可根據課題研究的需要,自行到書店購買所需要的書籍,回來報銷;

(5)開展科研活動所用經費,如研討會、組織教師外出參觀學習的所用經費;

(6)提供現代化科研條件所用經費,如為了解決辦公室電腦緊張的問題,現已為80名教學骨幹科研積極份子配備了膝上型電腦。

3、為眾多教師創設成果展示機會,激發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

服務教師,是做好教科研工作的根本,學校爭取為更多教師創造論文發表、獲獎和對外交流展示的機會。中央教科所、中國教育學會、北京教育學會、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等相關學術部門每年組織的徵文活動,我們都組織教師積極參加。我們鼓勵教師積極向各級刊物投稿,學校正式出版了《我與學生共發展》(上)、(下)兩冊共90萬字的教科研成果集,編輯出版了一本《反思教育習慣,深化尊重教育》亮點集。學校校刊<<運河苑>>已經出版了24期,每期印量達3000冊。

又如學校先後成功地承辦了市教育學會及國家級課題“尊重教育”的研究成果展示會、現場交流會等。近兩年還有部分老師走出去到外校、外區及外省市介紹課題研究成果。當教師看到自己的成果發表、獲獎和更多的人認可時,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參加教科研的積極性更加高漲。

4、科研處通過印發學習材料、舉辦學術報告會、經驗交流會等形式傳播先進的教育理論。

5、堅持每學期末都組織全校學生評價教師的教育教學情況,並及時把學評教結果反饋給教師,為教師認識自我、研究自我、改進自我提供依據。

6、管理到位。形成總課題組、科研處、子課題組三級管理系統,層層落實,深化管理;制定相應的管理條例和激勵制度,學校每學年一次對科研先進組長和科研積極份子給予表彰,對教師獲獎的論文根據不同等級給予相應的獎勵。

四、科研處的規範管理

1、建章立制。科研處先後制定了《教科研管理條例》、《教科研獎勵條例》、《課題組長工作準則》和《課題組長工作手冊》等。

2、過程管理。每學期收子課題組長工作手冊兩次,查閱學期計劃、日常活動記錄和學期末工作總結;第二,參加子課題組的研究活動;第三,定期組織召開子課題組長彙報會。

3、為每個課題組建立檔案,檔案包括研究方案、學期計劃總結、活動記錄、研究成果及發表與獲獎情況。

五、研究工作的實施過程

有了課題,就要保證紮紮實實地搞研究。學校總課題組對立項的26項子課題,按照科研程式重點抓了以下幾方面的研究工作。

1、召開開題會,做好發動工作

02年1月學校總課題在市教育學會立項後,3月份我們就召開了開題會。隆重的開題會,使教師們受益匪淺,教師們破除了科研神祕感,明確了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和實施方案,激發了參加課題研究的積極性,為廣泛開展課題研究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2、指導申報子課題

如何撰寫研究方案及申報課題,這是當時擺在大多數教師面前的新問題。總課題組為了指導好此項工作,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分三步進行了具體指導:

(1)專家講座,理論指導。請教科院耿申主任、東城區教科所閆玉雙老師和通州區教師進修學校張志老師等分別從不同角度作了怎樣選題和設計研究方案的輔導;

(2)典型發言,示範引路。為了幫助老師們開啟思路學會選題和設計研究方案,我們有計劃地培養骨幹讓他們先行一步,然後召開全校教師大會,請骨幹老師介紹他們選題和方案設計的經驗。

(3)專題研討,個別指導。在申報子課題階段我們召開了兩次專題研討會,請每位課題組長宣讀研究方案,張志老師逐一進行指導,教師虛心學習,探索問題的積極性十分高漲。

3、加強過程管理與培訓

(1)要求子課題按照總課題設計的技術路線和自己的研究方案進行研究。每學期召開一次子課題組長彙報會,根據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的幫助、指導和督促。

(2)進行個性化的培訓。根據子課題組不同的需求組織不同的培訓活動。如有的課題組提出了需要得到設計調查問卷的指導,我們就請本校心理教師代維就

“怎樣設計調查問卷”進行專題輔導。

(3)典型示範。在教師對課題研究的具體步驟掌握不好時,我們就採用典型示範的方法。例如:如何召開反思研討會很多課題組長心中無數,我們重點幫助朱風雲課題組準備了反思研討會,組織其它子課題組觀摩了該課題組的反思研討會,並結合這一反思研討會講解了反思的意義及步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帶動了其它課題組。李迎春課題組根據課題研究內容的不同,連續召開了《美國鄉村音樂》、《項鍊》、《硬幣》和《世界音樂》四次課堂教學反思研討會,培養了反思能力,加快了老師的成長步伐。

4、搞好中期總結,調整研究措施

(1)抓成果總結。按照課題研究程式,我們有計劃地對學校立項的子課題進行了逐一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對規範開展課題研究並取得初步研究成果的課題組長和科研積極分子進行表彰,並請他們在中期彙報會上做交流。

總課題組收集子課題組撰寫的論文、個案,及研究工作總結等各種資訊資料,撰寫中期研究報告,並整理出版43萬字的《我與學生共發展》(上冊)論文集。

(2)調整研究措施。在檢查中發現有的子課題題目過大,還有的子課題研究有點走偏我們及時請專家進行指導調整。

中期總結時發現總課題的研究也存在問題,總課題組就走出去,帶著問題請教有關專家教授,根據專家教授的意見進行調整。如專家教授比較集中的意見是:師生互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研究有待於深化。根據專家的意見,我們調整研究措施,加強反饋和反思環節。例如:要求教師通過學生的評教評學、書面問卷、個別談話、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分析學生的學習成績等手段瞭解自己的教育教學狀況;圍繞“師生互動促專業發展”這一主題制定了具體的反思步驟,引導教師按此步驟進行反思研討和寫反思筆記。在此基礎上繼續實施研究方案。

5、總結成果,做好結題工作

從04年下半年組織結題工作,填寫結題申報表,總結蒐集研究成果,找專家爭求意見,組織撰寫結題報告。

04年下半年,子課題組著手對研究成果進行整理總結和撰寫結題報告。儘管一線教師教學任務很忙,每個課題組組長都按時撰寫了結題報告,圓滿完成了結題工作。04年11月份市教育學會對我校承擔的“以校為本,在師生互動中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行動研究”立項課題進行了結題鑑定,會上專家對課題研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順利通過了結題鑑定。

六、幾點反思

1、有利於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學生髮展的研究課題才有生命力。我們的課題研究抓住教師在實踐中發展這一關鍵問題,採用行動研究,教師邊研究邊改進工作,隨之教育教學質量也在逐步提高,這樣的研究緊緊和學校辦學宗旨保持一致,學生是直接受益者,所以學校方方面面的力量很支援,教師也有興趣研究。如果我們的研究僅僅是擺設,如果我們的研究和工作是兩張皮,不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對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沒有幫助,就會失去存在的價值。

2、教科研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有人說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也有人說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其實,教科研將學習與反思全包括其中。要搞科研,就要學習理論和查閱資料,瞭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就要開展調查研究,摸清實際情況;就要進行分析思考,把蒐集的材料進行加工製作;就要實施研究方案,在實踐中檢查方案的真理性;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看其是否合理;就要對自己的研究資料進行加工提煉昇華,撰寫研究論文。教科研的過程就是學習、實踐、反思、提煉昇華的過程,教師就是在這一過程中實現著專業成長。

3、允許教師研究方式多樣化。開始我們把科研人員的研究方式移植到學校教科研工作中,對教師要求千篇一律。例如,號召大家都參加課題研究、都要三至五年完成一項課題等。在實踐中我們感悟到,每位教師的專業水平、工作年限不同,研究能力不同,因此,不同水平的教師可以採用不同的研究形式,可以採用規範的課題研究的形式,也可以採用問題研究形式或專題研究形式;時間也未必固定在三年或五年,可根據研究問題的性質安排相應的時間。總之,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只要有利於教師專業發展的形式,都可使用。

4、教師研究成果多樣化。研究內容和研究方式的多樣化必然帶來研究成果的多樣化。我校王明月老師“教師與學生溝通技巧的研究報告”在市學會十一屆年會榮獲一等獎,這是一篇經驗總結式的研究報告。王明月課題組在調查中發現師生溝通中存在問題,他們就從自身或他人的經驗中篩選了十餘種溝通方法,在實踐中應用這些方法效果很好,就形成了這篇研究報告;藺海霞老師的“請你把手舉起來”發表在《教育科學研究》上,這是一篇個案,寫的是藺老師對一件課堂突發事件的解決與反思;於永茂課題組“運用網路和資源庫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研究”的研究報告在我區第八屆學術年會上獲一等獎,這是一篇比較規範的研究報告;王雪老師的“教育需要富有人情味兒的語言”在市級大會上發言,這是一篇經驗型論文;卞其其老師的“攜手走向明天”德育活動課錄影獲國家重點課題一等獎,這是一堂活動課實錄。正是這多樣化的科研成果使我校科研園地呈現出一派碩果累累的豐收景象。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教科研促進教師擺脫每天的重複性勞動,促進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將自己的研究及時轉化為文字。當教師每天的工作常做常新時,當教師的工作越來越受到學生歡迎時,當教師看到自己的研究論文獲獎或發表時,他們體驗到了工作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但真正讓所有教師都享受到工作的樂趣,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做深入地探討,今後我們將繼續努力!

最後我想借此機會再一次向倪會長、耿主任及幫助我們進行課題研究的各位領導和專家表示衷心的感謝。我要代表運河中學向全過程指導課題研究的張志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

研究工作報告 篇3

“人出課題,課題出人。”把好課題做好,需要有一批科研水平較高的老師發揮骨幹作用。完成一項課題研究工作,又可以培養出一大批教育科研骨幹教師。因此,我校以課題為推手,在德育科研的實踐中,不斷培養、不斷提高、不斷壯大班主任隊伍。

一、輻射帶動有榜樣。充分調動課題組中各年級的科研骨幹,領取重要研究任務,帶領青年教師共同探討,研究,為年輕班主任樹立學習的典型,讓班主任學有榜樣,幹有方向。保證課題組成員的快速成長與提升。

二、請進走出長智慧。為了避免閉門造車,我帶領課題組骨幹成員到北京、山西、盤錦、大連等地學校參觀學習,開拓視野,拓展研究思路。邀請縣科研室、德育研訓處等專家來校進行課題培訓,助力課題研究工作順利進行。

三、以小見大易操作。根據班主任科研水平與研究方向的不同,認領不同層次的小課題,結合工作實際,進行有效研究,為班主任施展才華搭建了平臺。百川匯海,增加了課題研究的廣度、深度。

四、校本培訓供營養。為使班主任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接受新思想,開拓新視野,樹立新理念,富有創造性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我校實行理論與實踐結合,側重實際操作,分層培訓的方法,採用學習反思、實踐訓練、導師引領、專題研討的培訓模式,大力加強班主任培訓工作。

五、專家引領好借力。我校非常榮幸地聘請到詹萬生教授為我校德育工作顧問,我縣成立了詹萬生德育工作室,以及正在籌劃實施的全國第一個德育館,地點均設在了我校。“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為我校課題研究、德育工作的開展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六、搭建舞臺促成長。舉辦班主任工作研討會,組織班主任積極參加心育活動課校、縣級評優,開展班主任“我的教育故事”演講比賽等活動。圍繞德育主題,創造性地開展“班主任論壇”、“班主任工作一招鮮”,讓班主任在各種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華,分享體驗的快樂,獲得心靈的啟迪,收穫成功的碩果。

在“課題探討”中凝聚團隊,在“理論學習”中碰撞思維,在“專家引領”中孕育智慧,在“實踐反思”中追求新高……科研引領班主任由完成任務的被動工作型向主人翁的積極主動工作型、從事務型向理論型、從經驗型向專家型轉變,有效地促進了班主任的專業化發展。

研究工作報告 篇4

對於一個人來說,社會、學校(幼兒園)和家庭是三個不可分割的交往環境。當一個孩子來到世上,做父母的無不希望孩子能儘快立足於社會、適應於社會;在幼兒園集體生活中,幼兒進行頻繁的人際交往,這種交往對幼兒勢必產生深刻而持久的影響;一位美國兒童學專家曾指出:“一個人與同事、家人及熟悉的人們如何相處,往往取決於他童年是如何與其他小朋友相處的。”因此,幼兒的交往問題越來越引起心理學家的重視。在幼兒時期能否培養起初步的交往意識,對其今後參與社會、參與生活有著直接的影響。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交往能力培養從小抓起,其益處是顯而易見的。一是能培養幼兒對交往的興趣,孩子們在交往之中得到娛樂,交流資訊,能簡單得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二是能啟蒙良好的交往習慣。人們在交往中,需要真誠和友愛,合作和幫助,機智和靈敏等等。而從幼兒期加以培養,才能使幼兒從小就有較好的習慣,為今後教育打下基礎。

怎樣培養幼兒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呢?

一、為幼兒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促進幼兒的正常交往。

幼兒的交往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環境和更多的交往實踐中得到鍛鍊。如:剛入幼兒園的孩子對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往往會產生恐懼、不安、焦慮的心理,表現為孤僻、膽小、不合群。針對以上情況,教師應為孩子提供交往的環境和機會,以消除孩子的不安心理,儘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這時老師可以請大年齡班的幼兒到班裡為小朋友表演節目、講故事、交朋友,跟他們做遊戲,在和哥哥姐姐交往中,慢慢使幼兒解除孤獨、害怕的情緒,使他們感受到友愛、歡樂,同時,學會交往。這樣,會使大年齡班的幼兒懂得了交往中必須有責任心、互助心。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教師應給孩子充分的遊戲活動的時間,因為遊戲和活動是幼兒進行交往、學習交往技能的最好機會。特別是角色遊戲,幼兒在交往中必須敢講話、愛講話,消除羞澀、膽小的心理,克服任性、霸道的個性。如:通過角色遊戲可以使幼兒學會不同的交往方式,教師在幼兒遊戲時應有意識加以引導,幫助他們處理好各種關係,培養幼兒群體意識與合作精神。

二、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言語交往水平

1、語言交往行為取決於語言交往能力的高低。幼兒語言交往行為能否順利完成,取決於幼兒語言交往能力的高低。言語交往能力不僅與交往雙方對同一語言符號系統的掌握程度有關,而且還涉及到語言交往的內外環境中的諸多因素。

2、重視培養幼兒對交往內容做組織能力。言語交往還受雙方性別、興趣、相互關係、交往動機、願望等因素影響,由於幼兒的自我中心語言較多,社會性語言發展較弱,並且極容易隨客觀環境的改變而轉變話題。所以我們重視培養幼兒對同一話題的堅持能力和對有關交往內容做組織能力。同時,豐富幼兒的各方面知識、經驗使他們用更多的語言交流更多的資訊。如:經常向幼兒提出更多的問題,啟發幼兒的思考,較快反映等。教師努力給幼兒提供與不同的人的機會,使幼兒能根據交往時間、地點、物件的不同採用不同的、容易在交往雙方產生共鳴的語言形式,讓幼兒在交往中嘗試成功與失敗,從而能學到有關的技能。

三、教給幼兒社會交往的技能,增強幼兒交往的自信

幼兒需要交往,哪怕是一個內向、孤獨的孩子也需要交往,願意交往,然而僅僅擁有一個美好的交往願望也不一定能使交往成功。這就涉及到有關交往技能的問題,如小班幼兒的思想單純,在進行主動交往時沒有交往策略,因此,常常使交往受挫。這樣教師可創設一定的情境或在某種行為剛剛發生時,就可組織幼兒討論,學習一些簡單的交往技能。

幼兒只有具備很強的自信心,才能很好地同他人進行交往。怎樣才能使幼兒具有社會交往的自信心,是成人必須教給幼兒的社會交往的技能。幼兒的社會交往,包括幼兒與同伴的交往和幼兒與成年人的交往,幼兒與成人的交往比較容易,成人主要要教給幼兒與同伴交往的技能。首先,要教給幼兒友好地與同伴交談,交談的語調要柔和,能耐心傾聽別人的談話;其次,要讓幼兒更多的注意別人的長處,學習別人的長處,而不是總看到別人的缺點,拿別人的缺點來取笑別人;再次,要理解同伴的興趣和愛好,既能服從別人的興趣但又不盲目地聽從別人。例如: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玩,教師可以教幼兒一起商量做什麼遊戲,怎樣玩,在遊戲中既能積極地提出建議,又能尊重別人的意見,不強迫別人接受或服從自己的意見;最後要教給幼兒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有好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能平等地與他人交往,愉快地與同伴合作等。

四、擴大幼兒社會交往的範圍,進一步增強幼兒社會交往能力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應該不斷擴大幼兒社會交往的範圍,打破班級和幼兒園的界限。幼兒園可以開展大小的聯誼活動,還可以帶幼兒走出幼兒園,讓幼兒同社會各個層面的人們進行交往。如組織幼兒去春遊,讓幼兒同農民伯伯進行交往;組織幼兒參觀商店、菜市場等,鍛鍊幼兒實際交往的能力。

五、密切聯絡家長,爭取家長的配合和支援,共同擔負起提高幼兒交往能力的責任

幼兒除了在幼兒園活動外,還有大部分時間是在家裡度過的,且與父母最親近。我們努力與家長達成共識,在家也為幼兒創設良好的交往環境,培養幼兒敢說話,愛說話的習慣和能力,幫助幼兒樹立信心,敢於交往。同時,適當地把孩子帶入自己的社交圈。家裡有客,讓孩子參與接待,在交往中學習交往。另外,組織家庭遊戲小組,也不失為培養幼兒交往能力的一條好途徑。家庭遊戲小組的成員經常自發地、不定期地開展郊遊、娛樂等活動。平時,則鼓勵孩子運用電話與同伴交往。使幼兒從自己的小家庭走向一個全新的大家庭。

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對於幼兒一生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它的培養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只有成人利用各種不同的手段,堅持不懈地對幼兒進行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才會不斷的增強。

研究工作報告 篇5

西安理工大附中 課題組

我校普通高中學生選課及學分管理指導研究課題組於20xx年11月29日提出課題申請,於20xx年3月15日經陝西省教科所批准立項,從開題至今歷時三年,分準備、實施、反饋、總結四個階段進行。目前課題研究工作已經完成。現將本課題研究工作報告如下。

一、課題研究概述

㈠.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研究制訂課程設定說明和選課指導,探究學生選課指導原則和選課程式,學分制管理制度的研究,學分制下課程改革的研究,學分制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研究等。對學生選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問題,提出解決對策。制訂《普通高中學分制管理方案》。

㈡.主要研究方法

(1).文獻法:收集國內外有關高中學生選課與學分制管理研究的各種資訊。

(2).諮詢法:在校內外反覆召開各種諮詢會,聽取師生對當前高中學生選課與學分制管理研究的意見與建議。

(3).實踐檢驗:經過三年的研究,通過實踐檢驗,使高中學生選課與學分制管理研究的成果更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

(4).反饋修正:在研究的同時,及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修正錯誤,總結經驗。

(5).統計分析:將改革結果的有關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本課題研究,注意方法的綜合性、實用性、靈活性、包容性,注意研究實驗與推廣應用並重,採用滾動發展的方式。具體方法是:

(1)、堅持調查研究與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運用調查法、文獻法、比較法等研究方法。

(2)、堅持靈活性和科學性相互結合的原則,採用實驗法、觀察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研究方法。

二、課題研究主要程序

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營造有利於學生特長髮揮和個性發展的環境,為學生成長成才建立多種途徑。使在校高中學生的學習具有選擇性,使學分管理有章可循,我校普通高中學生選課及學分管理指導研究課題組於20xx年11月29日提出課題申請,於20xx年3月15日經陝西省教科所批准立項。

為了把課題研究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接到課題立項通知後,我校課題研究工作領導小組及時召開有關人員會議,成立了有關機構,安排佈置課題研究工作,形成了全方位的管理體系,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及時制訂了《西安理工大附中普通高中學生選課及學分管理指導研究課題實驗方案》,使課題研究工作有章可循。

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課題研究進入了第二階段,即;學分管理和選課指導的研究。這一階段是課題研究的核心階段。我們在制訂研究方案的基礎上,廣泛收集國內外有關高中學生選課與學分制管理研究的各種資訊,在校內外反覆調研,在學生選課指導方面,解決了如在選課實施的過程中,如何建立一套能客觀的、科學的、系統的評價學生學習質量和程度的學分制度?等問題。制訂了有關選課指導制度和學分認定管理辦法,聽取師生對當前高中學生選課與學分制管理研究的意見與建議,並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實施。通過實踐,使高中學生選課與學分制管理更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

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課題研究進入了第三階段,即;修正完善,中期報告。在上一階段研究的基礎上,對課題研究形成的有關資料,根據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實施的反饋情況,進行修正,撰寫了題為《重視教育科研探索 紮實推進課題研究——普通高中學生選課及學分管理指導研究課題研究》的中期報告。

20xx年9月至20xx年1月課題研究進入了形成經驗,總結推廣階段。按照《西安理工大附中普通高中學生選課及學分管理指導研究課題實驗方案》的要求,目前,我們已將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撰寫了普通高中學生選課及學分管理指導研究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三、課題研究取得的成績

經過課題組全體成員三年的不斷努力,目前,普通高中學生選課及學分管理指導研究工作已經進入經驗總結階段,達到了課題計劃預期的目標。回顧三年的研究工作,我們深深感到:

1、確立了導師制選課制度

學生選課離不開教師的指導,為此,《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規定:“學校要積極進行制度創新,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內選課指導制度,避免學生選課的盲目性。學校應為學生提供課程設定說明和選課指導手冊,並在選課前及時提供給學生。班主任及其他教師有指導學生選課的責任,並與學生建立相對固定而長久的聯絡,為學生形成符合個人特點的、合理的課程修習計劃提供指導和幫助。學校要引導家長正確對待和幫助學生選課。”學校嘗試了學生選課導師制,使所有的學生進入高中後都有一個導師指導,三年基本保持固定不變。導師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合理分配學分,併為學生建立選課檔案等。

(1)要由本年級任課教師擔任學生的指導老師,每位老師指導一定數目的學生。指導老師和學生一經確定,保持相對穩定。

(2)全校教師在新課程實施的第一年基本都參與到新課程中來,擔任學生指導教師。下一年新生進來之後,又將學生大體平均地分配到各位老師名下。以後以此類推。指導教師和學生一經確定,基本保持三年不變。

2.研究制訂了高中新課程相關管理辦法、制度、方案等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三年來,課題組成員圍繞新課程背景下課程設定、教育教學教研及評價等方面的問題進行研究,制訂了《理工大附中高中三年課程方案》、《西安理工大附中新課程選課指導制度》、《西安理工大附中高中新課程改革學分認定管理辦法(討論稿)》、《西安理工大附中高中新課程改革學分認定管理辦法(第二稿)》、《西安理工大學附中高中新課程學分管理制度》、《理工大附中學生學分認定與管理實施細則》等檔案。同時,還建立了《高中學生學習評價及學分認定登記表》。目前,我校已基本構建起相關課程設定和學分管理體系,高一高二、高三年級的教育教學管理和學分認定工作按照新課程的理念執行正常,保障了高中新課程標準的實施。

3.教師的教學理念發生了新變化

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教師們最大的收穫是樹立了新的教育理念,改變了過去只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培養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強調使學生在多學科、多領域的個性發展,改變過去對學生的單一學業評價為多學科、多領域的學分評價,使學生在獲得知識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4.課題組教師自身研究意識得到提升,教科研取得初步成果

課題組教師通過廣泛收集素材,對課題研究內容歸納整理,按照課題研究的要求,形成了有實效性的系列資料。為以後的教育教學管理提供了大量素材,為實現資源共享創造了條件。通過課題研究,課題組的老師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他們的科研意識得到了增強,並形成了人人行動的研究氛圍,提高了研究的實效性。三年來,先後有51人次在《中國教育報》、《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等刊物發表論文31篇。其中獲國家和省級獎勵14篇,獲西安市和碑林區獎勵17篇。

四、對取得的研究成果的思考

經過三年的深入系統研究,我校課題組已經完成了研究方案預定的研究任務,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普通高中學生選課及學分管理指導研究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程,我們的研究工作還存在許多不足,需要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我們將在大量的具體教研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教育理論探索出一整套“普通高中學生選課及學分管理指導”的操作模式,把研究成果推廣出去。課題的結題並不代表這一探討的結束,它將成為我們做好教學研究工作的新的起點。

西安理工大附中普通高中學生

選課及學分管理指導研究課題組

研究工作報告 篇6

在和諧德育課題引領下,我校精心策劃組織各種活動,開創班級和諧、校園和諧、師生和諧的良好氛圍。

1.學子當家自主行。成立校長學生助理團,志願者協會;建立了學生參與管理的機制,發揮學生幹部的骨幹示範和帶頭作用。建立激勵機制,制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評選方案和實施細則,開展校園“十佳星級”學生表彰活動,樹立學生身邊的榜樣。

2. 主題活動成序列。結合重大節日,我校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法制安全教育、生態環保教育、革命傳統教育、誠信教育、尊師愛生、中國夢、核心價值觀等主題教育活動,使學生在自覺參與活動中得到了思想情感的薰陶。

3.社會實踐出品牌。連續8年不斷優化,已成為我校德育活動的精品之作。通過班集體建設,學習方法指導,專家、優秀軍人、科學家報告,與學長互動,遠足,各種比賽、拓展活動,軍事訓練及生活管理等,使學生在自覺參與中思想感情得到薰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昇華,交往協作能力得到提高。

4.國際交流大視野。我校開展了“中俄文化交流周”活動、中荷文化交流夏令營活動、連續九屆中美文化交流夏令營活動,在體驗中讓學生學會分享、尊重與合作,結交外國朋友,增進世界團結。派出學生到中國臺灣、美國進行學習交流。這些活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關注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5.家校攜手顯合力。開設家長學校,定期召開家長會,編寫家庭教育小報,通過家長接待日、家訪、家庭教育講座等形式,通過成人儀式,誓師大會、文藝匯演等形式,增進家校溝通與合作,開創 “同頻共振、良性互動”和諧共育的良好局面。

7.導師伴行有規劃。在起始年級實施導師制,每位教師和職員認領一個親學生, 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行為全程、全方位導航;在高三年級發揮《成長手冊》的作用,幫助學生分析、總結得與失。學校開設《高中生生涯規劃》課程,助力目標定位,實現夢想。

8.藝體特長顯優勢。我校以多元智慧理論為指導,因材施教,特色辦學。成立了體育、美術特長班,激發學生的不同潛能。每學年舉辦體育節、藝術節,進行詩歌朗誦、演講、舞蹈、書法、繪畫等比賽,舉辦形式多樣的球類、拔河、體操等運動比賽,鍛鍊能力陶冶情操的同時,也為學生搭建了施展才華的舞臺。

多元發展讓學生收穫了成功,三年來,學校藝體特長生175人升入大學本科。

研究工作報告 篇7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意義

師生關係是推動教育活動順利進行不可忽視的教育要素之一,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的建立,不僅會對學生產生重要積極的影響,也能使教師工作在一種輕鬆愉快的環境中,有利於減輕雙方的心理壓力和疲勞感,進一步強化教師對教育事業的和對學生的熱愛。可以說和諧的師生關係是促進師生共同成長、共同發展的基本要求。

當前教育,尚未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學校教學中重認知輕情感、重教書輕育人,課堂教學關注學科、忽視學生的情況仍然存在。在應試教育的高壓下,師生往往急功近利,教學變成了一種任務和負擔,不僅造成大量學生厭學,產生學習倦怠,而且造成許多教師厭教,產生職業倦怠。反映在師生關係上,一是師生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比較混亂,學生的權利經常得不到應有的保護,沒有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二是師生之間情感關係冷漠、缺乏溝通,不僅沒有建立師生情誼,個別甚至有師生對立現象。

良好的和諧師生關係的建立將逐漸成為教育改革研討的焦點。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提出"學導式教學法"。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教育家、思想家都是十分重視師生關係。20xx年中國首屆師德建設論壇會首次正式提出"教育以人為本"的師德內涵。它以鼓勵人的自主發展為旨意,以教育、愛為核心,以正確認識人,尊重人,信任人,開發人的心志,提升人的道德為指南,提倡人的教育。

國外的教育家們更是重視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關係的建立。他們認為教育家必須是心理學家,依據心理學提出的學生的情感影響著學生學習結果的結論,更重視研究人的心理勝於研究教法的模式。教育家卡羅爾的一篇論文"學校學習模式"指出了影響學生在校學習程度的主要因素,重點指出了學生的主觀學習能動性,師生之間良好的和諧關係對學生學習結果的影響。近幾年風迷全球的《學習的革命》這本書也就和諧師生關係對學習的影響做了一些闡述. 國內外教育專家在無數的教育論壇中提及良好的師生關係,對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對於教育改革的重大作用,但都未深入研究師生關係如何才能和諧建立,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成績。

同時,我們對個別學生進行了師生關係調查問卷,問卷結果顯示,學生對當前的師生關係深感不滿和失望,其中,“心裡有話最想找誰說”,只有13、7%的人找教師說;只有22.6%的學生與班主任關係和諧,32.5%的學生與與課任老師關係和諧。鑑於以上背景與意義及本校師生關係的現狀,進行本課題的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於一種真誠、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係”。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創造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的基礎。根據我校師生關係調查報告可知,中學生對喜愛老師所傳授的科目會努力去學,非智力因素會彌補智力因素帶給學習的不足,和諧的師生關係可以使教師獲得學生喜愛成為可能,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所以建立這種新型師生關係十分必要。

2、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者應深入瞭解正在成長人的心靈,只有在自己的整個教育生涯中不斷地研究學生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學知識,他才能成為教育工作的真正能手”。

3、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丹尼爾·古爾曼認為:獨立人格是人進入社會的立身之本。獨立人格包括:矢志不移、堅定信仰、求真務實、理性思維、勇於開拓、敢於負責的處事態度,承受挫折的意志品質,很難想象在只有師道尊嚴的課堂中能形成這些優良品質,所以和諧師生關係是情感教育的基礎。

4、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人的全面發展取決於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構建和諧校園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是構建和諧校園的根本所在,

5、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人具有先天的優良潛能,教育的作用就是在於使這種先天潛能得以實現,人的成長是在一個安全的心理氣氛中先天潛能不斷實現的過程;情感活動左右著人的精神世界,把情感活動看作是心理整體機能、提高人的認識的基礎和動力。

三、概念界定

1、師生關係:是學校最基本的人際關係,它是教師與學生在日常的正式與非正式交往過程中形成的,包括師生倫理關係和師生情感關係。

2、和諧師生關係: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互動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係。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它應該體現在:一方面,學生在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係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

3、和諧班集體: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健康的集體輿論和舒暢的心理氣氛中通過多樣的人際交往、豐富多彩的自覺的主動活動,促進每個學生個性獲得健全、充分、全面的發展而創設的一個友善、民主、平等、相互理解、相互進取的班集體。

4.溝通:字典上“溝通”意義是指“使兩方能通連”。本課題的研究特指師生溝通,即通過師生溝通,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促使師生偕進。在這裡,強調的是師生溝通時所採取的形式,所包含的內容,所涉及的範圍,所採用的策略、技巧。可以這樣說,只要師生有需要,就存在溝通的必要。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研究目標:

通過課題的研究和實施,促進我校教育環境的進一步優化,建立默契和諧的師生教育關係。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主動發展,形成 “明德篤行,博學樂究”的良好學風;全體教師的學科素養和教師的綜合素質大幅度提高,形成“為師、為範、講奉獻,善導、善創、求高效”的教風;全體師生“誠信、勵志、篤學、創新”,做到“以人為本、關愛學生,共鑄和諧”,創立一個師生成功、成才的平臺,使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穩中有升,努力打造市範校的標準。

本課題組主要在師生關係現狀調查的基礎上,對影響構建和諧師生關係因素進行分析,從教師、學生、班級、學校、家庭等方面著手探索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一些相關的策略。

研究工作報告 篇8

面對國小語文教學中晨讀意識淡薄,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如何提高我校學生的晨讀習慣和閱讀水平,我申請了國小語文有效晨讀的研究這一課題,經過半年的研究初見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的成果,達到了預定目標。現將半年來課題研究工作總結如下:

一、課題沿革

(一)課題的立項。x年12月份,上報《國小語文有效晨讀》課題研究申請,x年1月10日得到市教研室的立項批准,課題編號為1x67。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

第一階段(x年12月—x年2月):研究準備階段。

1、確定研究課題;

2、文獻研究、尋找理論依據和研究價值;

3、確定子課題,制定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x年3月-x年4月):課題實施階段。

1、確定研究的具體內容和方式;

2、進行課題研究實踐,圍繞研究目的,按照研究計劃實施課題研究,填寫活動記載,具體體現月工作或周工作計劃與總結,積累相關材料;

3、課題組總結分析實驗情況寫出階段性研究報告。

第三階段(x年5月-x年6月):課題總結結題階段。

1、總結實驗結果,彙集子課題成果,撰寫總結報告。

2、結題鑑定。

二、組建了課題小組

我校組建了課題研究小組,組長谷利明同志,組員有胡柏、賀春豔、杜苗苗同志。本課題由谷利明同志具體負責實施和研究。

三、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從量變到質變,又從質變到新的量變。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開始的,量變達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會出現質變。國小語文晨讀也是如此,學生認識一個個漢字,達到一定的量,就能閱讀;閱讀達到一定的量,就能作文。正如古人所云:“能讀千賦,則能為文。”

(二)激發學生濃厚的晨讀興趣。教育心理學認為,興趣是激發學習動機的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要想使學生養成晨讀習慣,就得先千方百計點燃學生心靈上興趣之火。有了飽滿的讀書興趣,學生才會對晨讀產生強烈的需要,積極地投身其中。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參與的原動力,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晨讀,教師必須創造某種條件或利用他們已有的其它行為動機和需要的遷移,使晨讀成為他們生活中所必需的東西。教師要善於喚起和利用學生晨讀興趣,促使他們興味盎然地去閱讀、體會,積累語言資訊,使語言倉庫裡有豐厚的積蓄,需用時,才能遊刃有餘,寫起文章來,才能妙筆生花。

(三)利用各種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得學生對晨讀產生極大的興趣,就能變“要我讀” 為“我要讀”。學生擴大了閱讀面,增加了閱讀量,積蓄了足夠的記憶體,還怕大量而快速的輸出嗎?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一)調查法:在實驗前期、中期、後期採用問卷、談話、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為研究提供依據。

(二)個案分析法:選取有代表性的學生個體作為長期觀察物件,觀察並分析其發展動態,進行科學比對,最終得出結論。

(三)經驗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及時進行總結,既總結切實可行的有效的經驗,以便推廣;也總結存在的問題或失敗的教訓,以利於今後的提高。

五、課題研究成果

本課題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有效晨讀能力,課題研究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總結了以下幾種有效提高的方法和形式:

(一)晨讀方法

1、明確晨讀目標。晨讀內容要明確,這使提高晨讀課效率的前提。如課文的預習、複習,國中必背古詩文。教師應當在晨讀課開始前,最好在前一天的晚上就讓每一名學生明確晨讀課讀什麼,達到什麼樣的層次。晨讀內容要定量,這是提高晨讀課效率的保障。教師對於晨讀課的任務佈置要適中,量的確定要根據學生的能力,不宜太多或過少,要讓多數學生有信心完成任務。

2、加強閱讀訓練與指導。以領讀求規範,學生的晨讀水平參差不齊,即使學生會背誦的文章,也不代表其已經會讀。要讀好文章,晨讀課上教師就要領讀,當然也可以讓一些晨讀能力強的學生領讀,讓大家讀準、讀好、讀出享受。

3、追求閱讀形式多樣化。可以採用集體晨讀,集體背誦,小組賽讀,男女分讀,分角色晨讀、吟誦讀、自由讀、接力讀、表情晨讀、大聲讀、小聲讀和默讀等各種形式活躍晨讀課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4、加強目標反饋。檢查根據學生學習層次,注意優差兼顧,難易適中。比如讓學困生晨讀詞、段、篇等;中等生聽寫單詞、短語或句子;優生複述或背誦課文。只有這樣,才不會使檢查流於形式,才不會使學生養成得過且過的壞毛病。

(二)晨讀形式

1、 齊讀。有利於營造讀書氛圍。聲音洪亮、富於節奏、大造聲勢的齊讀能快速地讓學生亢奮起來,很快地進入到讀書的情境中去。

2、 散讀。散讀,或稱自由讀,最有個性特色,大部分晨讀課採取散讀的方式,需要說明的是,散讀絕對不等於放羊。

3、其他讀書方式。

(1)聲情並茂的範讀。引導學生通過語言得到美的薰陶,使學生受到老師情緒感染,入情入境地晨讀,使學生在晨讀時達到音與情融為一體。

(2)詩情畫意地配樂讀。音樂以特有的旋律和節奏塑造形象,把人們帶入特有的意境之中,喚起人們的情感。當文字與情調相吻合的音樂交相輝映時,便會產生和諧共振的效果。

六、課題的創新和意義

有效晨讀對語文教學,乃至學生的身心健康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其主要有以下好處:

(一)一夜好睡,早上頭腦清靜,思路清晰,記憶效率高,大聲讀書有利於理解和記憶知識;

(二)大聲讀書,傾聽自己的聲音,能給自己帶來自信,獲得充實和滿足感;

(三)大聲讀書,眼、耳、手、口、腦各種記憶器官的綜合運用,有利於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和智力的開發;

(四)早上大聲讀書,調動了口腔、鼻腔、喉嚨、肺部、胸腔等部位的協調運動,有利於身體健康;

(五)長久堅持,形成習慣,量的積累,質的飛躍,知識儲備會漸漸豐厚。

七、課題變更情況的說明

本課題無變更情況。

研究工作報告 篇9

自開題以來,課題組深入課堂,走近學生和教師作了詳細的調查研究與分析,與英語教師一起,共同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我們要在日常的教學中依據農村國中學生現狀,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循循善誘,循序漸進地實施閱讀訓練,同時注意閱讀技巧的指導,紮實英語詞彙句型的基礎知識,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和技能,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一、課題研究進展情況及其成效。

申報課題後,學校領導高度重視。首先成立了課題領導小組,確定了課題組主研成員,英語組全體教師作為參研人員。本課題總體規劃制定了相應的研究計劃,對課題研究任務進行了分解,確定分工及工作任務,各成員根據自身實際和課題總體規劃開展有效的教學實踐。

(一)現階段課題研究工作情況

x年9月至x年3月是課題的準備階段,從 年10月課題立項為區級課題,進入課題實施階段,根據總體規劃。

1.第一階段:課題立項階段(x年09月-x年04月)整理文獻資料、製作問卷並進行問卷調查、製作訪談提綱並進行個別訪談、完成研究方案。

2.第二階段:研究的實施階段。課題研究階段(x年04月-x年11月)收集過程資料(圖片、視訊等)、發表論文。

3.第三階段:研究的總結階段。課題結題階段(x年11月-x年02月)結題報告。

在此階段,我們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制定了《提升農村國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研究方案。

2.建立課題組,確定課題組人員及具體分工。

3.建立課題研究的相關資料庫,通過書籍專著,雜誌報刊,網路論壇等收集各類相關資料,組成資料庫。課題組成員學習他人先進經驗,蒐集資料,由徐玖琴作資料的彙編及資料管理。

4.組織教師學習課題研究的理論,方法及現代教育理論及專題知識(主要通過網路方式)。

5.定期組織課題組成員專題會議,交流、研討課題實施中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諸多問題,分析解決研究困難。

6.進行課題研究中相關問題的調查。設計問卷、組織調查、統計調查結果、分析調查資料和基本情況、撰寫調查報告。

7.組織課題組成員和英語教師撰寫研究論文和學習研究心得,收集案例設計和教學心得。

8.組織與英語閱讀教學有關的校園活動,利用學校宣傳視窗和校辦刊物,創設良好的教育和學習環境,本著師生共建的原則,集合師生中的優勢力量,廣泛收集有關課題所需要的素材資源。

(二)實踐成果

1.通過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逐步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部分教師的認識和觀念都得到了提高。

2.彙編活動資料與教學案例、論文集。

3.彙編學生書法作品集。

4.成立英語社團,開展專題輔導講座。

(三)理論成果

1.通過教學實踐,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和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學無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利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創設具體的學習情境,選用學生身邊的例子引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喚起學生參與課堂的慾望,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在學習中能積極探索、主動參與實踐活動、樹立學習的信心、引發學生積極思維,從而最大限度地啟用學生潛在的探究和學習慾望,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

2.創設學生良好的學習環境。

課題展開以後,我們主要通過三個方面來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輕鬆教學課堂環境的創設

濃郁校園文化環境的創設

良好師生人際環境的創設

3.豐富教學內容,分解技巧訓練,注重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課題研究論文獲獎。

二、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課題研究雖有一定的收穫,但存在的問題仍然比較多,這主要體現在:

(一)農村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高,還有少數學生認為學英語無用的現象,因此我校英語教育教學質量提升不大。

(二)學校教師整體研究氛圍不濃,教師的研究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在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上我們走得仍較緩慢。

(三)由於各種綜合的原因,課題研究經費有所欠缺。

總而言之,現在制約課題研究進展的障礙主要有三:

1.課題組教師自身的研究能力,有待提高,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亟待加強。

2.學生學習環境的營造還有待加強,學校教師的研究方向還需更具針對性。

三、第二階段課題研究工作思路及安排。

基於以上幾點,我校英語課題組成員與學校領導經過認真分析,制定了下一階段(x年9月—x年6月)的研究思路。

1.認真總結前一段的經驗和不足之處,課題組成員認真反思,制定下一步研究目標,一步一個腳印,認真做好課題實施階段的研究。

2.本著師生共建的原則,集合師生中的優勢力量,廣泛收集有關課題所需要的素材資源。

3.下一階段研究目標:

學生方面:

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分析能閱讀理解英語,提升學習英語的綜合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業成績得到提高。

教師方面:

提高教師鑽研教材、整合課程的能力,促進教師素質進一步提高。

改進教學方法,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式實驗,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提高教師科學研究能力。

學校方面:

通過課題研究,提升農村國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提高英語教育教學質量。通過課題研究,推進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提升學校教學質量。

4.下一階段主要研究的內容

開展一系列關於英語閱讀能力提升、學習興趣培養方面專題講座、培訓,從思想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採用圖式理論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來進行英語課堂教學。通過課題前期的文獻研究、問卷調查、集中培訓、研究學習等,以教研組為單位,整合資源開展集體備課,設計導學案,理論與猜想—交流與合作—實踐與活動—差異發展學生、教師的提高過程,確定了“自探—教學案,參與—創設條件,共研—合作交流,實踐—提高能力”的基本結構。

設立英語社團,開展有關朗讀、書法、演講等方面的比賽,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5.加強校本教研力度,強化課題研究管理制度,極力提高教師的研究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聘請有關專家到校指導。

6.下一階段研究步驟安排

課題組在不同的時間段內進行課題督導,組織,協調相關的研討活動和實驗活動,進一步重點搞好基礎性研究和探究性研究,為應用性研究奠定基礎。

(1)進一步搞好探索性研究

在調查瞭解的基礎上完善國中生英語學習的目標,如知識技能的規定,過程方法的揭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堅持以探究學習為主,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支撐。進一步重點展開對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研究。繼續研究如何編好適合培養農村國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校本教材。瞭解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研究解決相關的研究問題,針對課題進行一次全面的調研。

(2)順利開展應用性研究

將研究的各項策略應用於教學實踐,通過反覆的嘗試與修改,使教學環節安排逐步趨於合理,使研究目標趨接近。將所收集的資料素材資源進行篩選、處理、應用,初步建成專題學習資源庫,並用於教學實踐,在應用中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繼續修訂完善課題研究方案。撰寫個案分析、專題研究文章或研究論文。完成英語閱讀課錄影資料及測試資料的收集和整理。

在本階段中,課題組將深入班級進行聽評課活動,對農村國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議,彙總研究進展情況,交流經驗與困難,安排課題下一階段評估的有關事宜。

研究工作報告 篇10

20xx年已在不知不覺中離我們悄然遠去,而我進行的教師個人課題研究也已開展半年有餘。現趁寒假空暇,對這半年的研究工作作一個回顧與總結,汲取其中成功的經驗,發現自己的失誤與不足,以便對新一學期的研究起到指導和借鑑的作用。

一、端正思想,勇於嘗試,不斷進取。

教師個人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在我們恩施自治州尚屬首次。課題研究總結。因此在任務下達之初,大家都有一種畏難情緒。但我轉念一想,這就和我們中國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一樣,雖然沒有現成的經驗模式能夠借鑑,但摸著石頭也完全有可能過河。就算只能取得點滴研究成果,其實對於自己也是一種收穫與提高。端正了思想,則充滿了信心。所以我勇於申報了一個自己覺得既有必須難度同時又能對自己有所促進有必須研究價值的課題——農村國小如何切實有效地開展口語交際訓練的研究。

當課題取得立項以後,我以科學發展觀作為自己的思想指導,集中自己的全部時間和精力,用勤奮認真。積極進取的工作態度去開展研究活動,以期取得哪怕只有一絲一毫的成果與進步。課題研究總結。但當自己真正融入其中的時候,卻又驚喜地發現:這項工作的開展,不僅僅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能卓有成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二、腳踏實地,開拓創新,循序漸進。

在20__年春季學期的最後進行課題申報以後,我首先在暑假期間對一些教師和學生進行了調查,瞭解他們原先在口語交際課程中的感受和困惑,聽取他們對此課程的交流和推薦。然後據此寫出了《學期初調查報告》。

對農村國小口語交際課程的現狀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後,我在開學初期,經過認真地思考和準備,拿出了自己對本課題研究的《開題報告》和《實施方案》,為研究工作的具體開展指明瞭方向。

進入研究工作的實施階段後,我在口語交際活動中,用心開動腦筋,採用多種新穎搞笑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從而在不斷的練習中去鍛鍊和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潛力,同時也為我的研究資料帶給了豐富的感性材料,讓我能寫出具有必須價值的經驗總結文章。

三、勤於耕耘,善於發現,顆粒歸倉。

經過半年多的辛勤努力,雖然沒有取得值得炫耀的重大研究成果,但點點滴滴的收穫卻不斷湧現。學生的口語表達潛力得到了較大地提高,而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也有了新的突破。我根據自己的一些小小發現,還寫出了經驗總結文章五篇,發表在自己的部落格上,供同行們和其他社會人士交流斧正。

進入寒假以後,有了必須的空閒時間,我便抓住機會來補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識。透過網上查閱資料。閱讀相關書籍雜誌等方法來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並寫出具有較深刻思想價值的讀書筆記。作好這一些準備工作,我對自己在新一年的研究活動就更充滿了信心和力量。

當然,由於是一個全新的事物,因此存在著或這或那的錯誤和不足就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說,研究的範圍還不夠全面,研究的方法也不夠科學,甚至還沒能取得像樣的研究成果。但這一切都不能讓我退縮,因為我相信自己的選取是正確的。

研究工作報告 篇11

20__年,根據教育部《關於<新世紀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內容體系改革與建設專案計劃>批准立項的通知》(教高司[20__]40號)檔案精神,由北京聯合大學副校長高林教授牽頭,山西呂梁高等學校、北京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湖南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相關同志共同組成課題組,承擔了《高職高專教育課程設定與教學內容體系原則的研究》(編號I04-2)課題研究工作。

在四年的研究與實踐過程中,課題組建立了以北京聯合大學為主,各參研單位分頭實踐、共同研究的工作網路,確立了始終堅持四個“緊密結合”的工作思路,即:將課題研究與專業課程改革實踐緊密結合,將課程基礎理論研究與高職教育特點緊密結合,將借鑑國內外成功經驗與中國國情緊密結合,將學校教師與行業企業專家緊密結合,在高職教育課程開發方面,開展了深入的研究與實踐,成功開發出了“就業導向的職業能力系統化課程及其開發方法”,簡稱VOCSCUM課程及其開發方法。該成果目前已被教育部採用,成功運用於四類緊缺人才及示範性軟體職業技術學院等兩年制高職專業課程開發,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目前本課題已順利結題,現將課題研究的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一總多分、定期研討、引入外智、加強交流”的網路式研究工作機制,構成了兼顧區域性特點與一致性特點的課題研究團隊,為課題研究提供了靈活有效的組織與人力保障。

課題組成立後,課題負責人高林教授及時召集各參研單位課題負責人共聚北京,認真研究了教高司[20__]40號檔案及本課題《專案任務書》要求,研究確定了課題實施方案、人員組織安排與分工、研究工作程序計劃等重要事宜,初步達成課題實施方案和專案研究計劃,並向教育部專案主管部門正式提交了《專案研究實施計劃》。

針對課題組成單位分處不同省市、對應不同行業且各校高職課程改革起點不同等特點,課題組確立了“一總多分、定期研討、引入外智、加強交流”的工作機制,成立總課題理論組和9個專業實踐組。理論組由北京聯合大學牽頭,成員由聯大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及各參研單位課題負責人組成,平時分頭開展研究,定期組織學術交流與討論,研討階段性成果;專業實踐組以聯大為主體、各參研單位推薦一個專業參加試點,構成由9個專業實踐組組成的課題實踐網路。要求各參研學校專業實踐組根據總課題組工作要求,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子課題研究實施計劃,確定參研人員、工作程序安排與工作分工,並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開展高職課程理論與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方面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同時,在北京聯合大學設立課題祕書處及課題祕書,專門負責與各單位進行聯絡與溝通。

這種靈活切實的研究工作網路,在課題研究與實踐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依託這一工作網路,總課題組先後組織了五次課題研討會議,及時溝通訊息,確定下一步研究工作計劃,交流階段性成果,研討共性與難點問題。各子課題組積極參加研討,發表學術觀點,山西子課題組在課題結題階段還對研究工作報告提出了重要的補充意見。課題組還依託這一工作網路,在研究的重要階段,組織專題學術研討會,介紹和討論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並將本課題組階段性研究成果提交專家及同行討論。20__年6月24日,本課題組與其他兩個同名課題牽頭單位--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和上海機電高等專科學校聯合發起,在北京聯合大學召開了三課題組聯合學術研討會,交流了各自在高職課程設定與教學內容改革方面的研究與實踐成果。會上各課題組提交論文多篇,進行學術交流數場,內容涉及職業分析理論、課程設定原則、專業教學內容體系改革、學習理論等方面,就共同關心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了研究與討論。本課題組在研討會上提出的不少學術觀點得到與會同行的密切關注。通過這些學術交流與研討,課題成員得以瞭解和熟悉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對課題的研究與實踐起到了“引入外智,激發思考”的重要作用。各專業實踐組負責人蔘加了這些研討,並分別在各自專業課程改革基礎上,進行了理論與實踐方面的研究與探索,取得了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重要進展。具體情況詳見各自課題結題報告。

二、研究與實踐過程中始終堅持四個“緊密結合”,為課題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實踐基礎、創新機制與需求導向機制。

1、始終堅持“將課程基礎理論與高職教育理論緊密結合”,用課程基礎理論、原理與方法指導課題研究全過程,為課題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研究必須建立在堅實的理論基礎上,而我國高職教育的課程改革與實踐更多開始於學習國內外已有經驗,在基礎理論的支撐上比較薄弱,本課題重點在於課程模式和方法研究,其理論支撐問題就成為必須研究和探討的首要問題。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理論是一般課程理論的分支學科,因此課題組從一般課程基礎理論入手,組織相關成員認真學習了課程理論、課程研製方法論等相關著作,認真研究和探索課程研究的哲學、教育學和心理學基礎,在研究過程中,始終注意用課程的基礎理論、原理與方法來指導研究與實踐的全過程。同時,結合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特徵,初步探索了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理論框架,並提出了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的若干理論觀點。

2、始終堅持與專業課程改革實踐緊密結合,為本課題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考慮到本課題實踐性強、應用性強的特點,課題組成立伊始,就確立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工作思路,並作為課題研究的根本指導思想。作為課題研究的牽頭單位,北京聯合大學始終注意將課題研究與全校16個高職重點專業的課題體系改革緊密結合,於20__、20__年先後組織了兩批校級高職重點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專案。20__年,明確提出要“打破以學科理論教學為本位、為目標、為標準的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學模式,以能力或以素質-能力為本位設計教學過程;從專業改革入手,以明確專業目標需求的核心(關鍵)能力或(核心素質和能力)為切入點,設計教學過程和課程體系”,確立高職重點專業教學改革專案11項,將課程與教學內容體系改革作為高職重點專業建設的重中之重;20__年4月-6月,在全校範圍內舉辦了16個高職重點專業課程負責人培訓班,分別邀請楊金土、餘祖光、吳巖等專家教授做專題報告,介紹國內外高職課程改革的前沿研究成果。與培訓班同步,啟動了高職課程體系改革試點專案申報立項工作,引導各專業負責人與骨幹教師理論聯絡實際,組織交流與研討,啟發思考,鼓勵改革,確立高職重點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專案8項,要求以專業核心能力培養為主線,加強支撐專業核心能力、綜合職業素質培養的課程與教學環節建設,將高職專業課程建設推向深入;VOCSCUM課程開發方法形成中與形成後,首先在其中6個高職重點專業進行了試用。

與此同時,各參研單位都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分別選擇相關專業作為本課題的實踐依託。如湖南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在畜牧獸醫專業、北京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在會計專業、呂梁高等專科學校在法律專業分別進行了課程體系改革試點。這些試點專業的課程體系改革,一方面為課題組研究我國高職課程設定現狀提供了直接、真實、充分的實踐基礎;另一方面,也為VOCSCUM課程開發方法的形成與試用提供了良好的試驗基地。

3、始終堅持“學校教師與行業企業專家緊密結合”,積極與行業企業專家合作,共同開發高職課程,為課題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需求導向。

高等職業教育致力於面向產業的職業人才。正如學科系統化課程無論研究與實踐都必須有學科專家參與一樣,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研究與實踐離不開行業和企業專家參與。課題組最初主要由來自學校的專家和教師組成,在研究過程中我們越來越認識到吸收產業專家參與研究的重要性,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我們先後邀請了來自ATA(全美測評技術有限公司)公司、資訊產業部等行業、企業專家進入課題組參加研究。ATA公司是一家以開展國際著名IT廠商技術等級證書考試和開發各種考試平臺為主的國際知名考試公司,其證書反映著國際IT業最新技術水平,參加本課題研究的專家是課題組的企業代表。資訊產業部是國家資訊產業發展的管理與規劃部門,也是資訊行業職業資格標準的制定部門,其參加本課題研究的專家是課題組的行業代表。研究中我們共同開發了面向大學生的行業職業資格證書。

研究工作報告 篇12

課題名稱: 數學教學動手實踐動有效性

課題類別:市級微型課題

課題編號:

課題承擔者:楊麗

課題研究的主要過程和活動:

一、課題研究的方案設計:

第一階段:收集資料、準備立項階段

1.制訂研究方案,課題論證,課題蒐集資料文獻,不斷學習積累。

2.制定實施細則,課題申報方案。

3.對班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調查、研究、瞭解數學課堂動手操作頻率和主要活動形式。

第二階段:行動研究、實施修改階段

1.立足教材內容,收集素材、精心設計數學活動方案,認真開展數學課堂,並及時記錄和反思,形成文字材料,交流彙總實驗情況,進行研討分析。

2.開展課堂教學研究,並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評點、研究分析、形成典型案例,積累研究的素材、經驗。

3.回顧反思,對研究中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新的課題研究實施計劃,不斷深化課題研究工作。

第三階段:反思總結、撰寫報告階段

1.在組織典型案例分析,積累經驗的基礎上,疏理、提煉、總結出教學經驗,完成研究報告。

2.組織課題階段成果彙報展示,完成關於動手實踐活動的論文。

3.進行自我評價,寫好結題報告。

第四階段:結題與完善推廣階段

將設計研究結果,整理出相關係統的資料,初步形成“數學教學中學生動手實踐有效性的研究”的模式,並在學校小範圍內進行推廣。

二、研究計劃執行情況:

1、申報課題

申報課題前,我對教師和學生方面做了大量的調查。學生只能接受課堂中老師的講解,學生自主能力較差,數學課堂中學生動手實踐尤為重要,目的是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能用數學的語言、符號進行表達和交流。讓學生學會動手,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和大膽實踐的能力是當前國小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需要為學生創設和提供自主學習、自主活動、自主發展的條件和空間,力爭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動手實踐,在實踐中建構數學知識,鍛鍊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

基於以上的想法,低段數學以我校提出的“兩動五優化”學習模式,構建國小數學課堂中學生動手實踐學習模式,為學生創設一個活動、探索、思考的環境,使每個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學會思考、懂得交流、獲得情感體驗,使學生的實踐活動發揮真正的有效性。因此,我展開研究本課題,希望通過研究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能力,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2、本課題申請於20xx年12月,經延安市教育研究中心評審,於x年1月同意立項,x年3月正式開題。

3、縱觀研究過程,整個研究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20xx.12——.2),是準備階段,在該階段我確定了課題名稱,填寫了課題申報表。蒐集了理論支撐依據,對研究物件進行了調查分析。第二個階段(.3——.4),是初步研究階段,開題論證,通過文獻查詢、調查和召開研討會了解,制定研究方案,初步研究數學課堂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問題產生的原因和有效解決問題的措施,書寫階段研究情況報告,收集研究過程中所採集的資訊等。本階段研究與計劃相比有些滯後,原因是學校放寒假。第三階段(.4——.5),是深入研究階段,依據教材內容做課例研究,積累個案,探索動手有效的方法,並對已有的課題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和提升,反覆研究,不斷改進。書寫階段研究情況報告,收集心得體會等過程性材料。第四階段(.6),是總結成果階段,在這個階段檢測研究成效,加以分析;將研究成果彙編成集,撰寫課題結題報告,申請結題;完成資料的整理,撰寫研究報告或論文,召開課題研究成果展示會議。其中第一階段為我的研究確立了方向,第二階段為我的研究儲備了理論基礎,第三階段是我腳踏實地、潛心研究、反覆實踐的行動歷程,第四階段是我收穫成果的時節。這四個階段層層推進,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三、課題研究的推廣

我所研究的課題,本學期在我所的六年級中試行,經過反覆地做課例研究,實踐再實踐,反思再反思,終於初見成效。針對我校的其他班級情況,我想《數學教學動手實踐有效性的研究》對我校的課堂教學肯定有用的。經我校全體班主任成員的討論,得到他們的一致認可和好評,初步決定把我研究的成果應用於實際的課堂教學工作中。

四、問題與努力方向

1、問題:本次課題研究注重了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對於學生家長在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困難,比如他們的素質涵養都不一樣,每一個不一樣的家長應該如何去巧妙的溝通等方面還有待繼續研究。

2、努力方向:珍惜這次研究成果,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積極參加我校的教研教改活動,強化自己的專業知識,樹立終身學習觀,為教育事業貢獻微薄之力。

在實踐研究中,雖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也有許多問題值得反思。如:

1.本課題的研究在所有數學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在“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動手操作”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研究還只是停留在較為淺顯的層次,今後的研究還需不斷加深,向更深的層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我校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2.由於學校的條件有限,沒有與教材相配套的學具,所以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3.本課題的研究,雖然總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模式和策略,但對研究成果推廣不夠,沒有很好發揮課題研究的作用。

4.學生的操作與思維的切入點銜接不夠恰當。

5.理論知識和科研素質有待提高。

通過研究探索,證明進行《數學教學中動手實踐有效性的研究》的實驗切實可行。通過動手操作活動,讓每個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能理解和掌握,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大面積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研究工作報告 篇13

1、課題研究的背景、目的、意義

現階段,在中國小課堂教學過程中,互動白板是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優勢互補的表現手段;互動式電子白板在課堂教學、在遠端教育、在校際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和功能的發揮有待進一步的發現、研究和提高。

通過我們的研究,探索出建立在電子白板基礎上的優秀的、具有延伸意義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電子白板的使用效能,使電子白板系統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教學活動。

2、課題研究過程

2.1課題研究的目標。總結形成一系列不同學科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有效方法和途徑,推動全體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學生的發展。通過研究實踐,基本完成幾個方面的預定目標:

(1)通過應用實踐對互動式電子白板有效應用的實踐與探索已經初見成效,我校電子白板配置及使用已初具規模。

(2)通過本課題研究,提高教師的資訊科技素養,培養出一批具有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力的優秀教師,並逐步成為各學科的教學骨幹。

(3)通過本課題研究,建設基於互動白板的優質教學共享資源庫,開發一批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充分發揮互動白板技術優勢的教學軟體、教學課例有效地指導和應用於課堂教學。

2.2課題研究內容

(1)通過應用實踐,在使用電子白板的過程中,儘可能探索出電子白板的顯性使用功能,有效挖掘出電子白板隱性的、深層次的、具有發展意義的功能。

(2)通過本課題研究,提高教師的資訊科技素養,培養一批具有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能力的優秀教師。

(3)探討不同學科基於互動式白板環境下學與教的有效途徑和方法,與學科教學內容融合方式的研究。組織實驗教師對語、數、英不同學科的知識結構、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分析研究,提高教師對教材的整體把握及教學設計能力。形成科學的、高效的、以生為本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2.3課題研究的實施情況。本課題研究定位於實踐應用性研究,主要採取行動研究方法為主,輔之以理論研究法、觀察法、案例法、對比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

20xx年5月,我校申報課題,認真制定子課題研究方案、展開研究,經過課題組審議,參考了大量有關教學模式研究的材料,及時總結經驗,廣泛交流,紮紮實實地開展研究工作。

20xx年6月——20xx年10月,是我課題組的第一輪研究階段。這一階段完成了問卷調查情況:包括參與課題的老師對課題的看法和意見,學生的問卷調查。採取三級培訓模式,完成課題組人員及實驗教師的基礎應用培訓。

20xx年11月——20xx年12月,為第二輪研究實驗階段,主要任務是專業技能提升和整合創新階段。參加區級以及校級各項教學課例展評活動,舉辦校級說課比賽等一系列活動,總結成功的經驗,以互動白板的應用為抓手,探索出優化課堂教學的途徑,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20xx年10月——20xx年12月,形成最終成果和總結驗收階段。對實驗教師在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新問題、新情況,通過查閱資料,網上教研,小組研討等多種形式解決,不斷總結教學實踐中的得與失,積累了大量的研究資料,包括教學反思、教學設計、課件、論文等,為教學理論研究提供保障。

3課題研究成果

3.1優化課堂教學模式。互動式電子白板作為一項新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新課程改革提供了一種新型的教學互動平臺,它完全改變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真正體現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真正意義上做到“以生為本”。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激情導趣、建構知識。在基於互動電子白板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預設的資源進行創設教學情境。利用互動白板的展示功能,可增強視角效果和課程內容的趣味性,突出學習重點,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利用電子白板創設的真實情景,可將學生引入一個虛擬的世界與想象之中,激起學生的聯想。

實驗證明,白板的拖拽、批註、聚光燈、屏寫、拉幕等功能的巧妙利用,都為創設情境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教師們在日常教學中熟練和巧妙的應用,彰顯了教師的智慧。

(2)整合白板資源,創新課堂。利用互動白板可以巧妙構思,創新設計教學活動。如,利用電子白板可以方便解決PowerPoint或Flash課件中難以實現的互動問題。

教師在課堂上適時的使用遮罩功能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用文字拉幕、頁面快照等功能來突出教學中的重難點;利用電子白板中前置、後置、物件移動、翻轉、透明度等功能來詮釋教學中的難點。

在其各學科的教學中,學生的主動參與,合作探究是當今課程改革對課堂的基本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組織學生在實踐中尋求知識,就應該給學生創造好自由的活動空間,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相互協作,主動自發地學習知識,培養創新能力。互動式白板在教學中的有效應應用,為師生搭建了充分交流的平臺,使師生交流、生生交流、人機交流在教學中得到充分體現,使課堂真正成為開放的、民主的、和諧的新型課堂。

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利用白板技術不斷形成和積累可重複使用的教育資源。從而使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靈活性、高效性。

(3)靈活互動,提高課堂教學的生成性。互動白板的媒體展示、書寫,標註等功能,很好的增加了教學的視覺效果,有效的整合了各種媒體在教學中應用,靈活的互動能力,有效的創設了教學情景,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了教學效果。

在高度的課堂互動中,通過師生紛繁多樣討論與交流,能產生很多教師在備課時想不到的問題,利用互動白板自帶的工具與資源庫,就可對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從而產生了比常規教學更多的生成性資源和不同教師個性化的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而且富有成效。

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互動白板靈活的互動功能,促進了師生之間的對話與情感交流,有利於針對性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及時的調整教學策略。同時,互動白板的儲存、錄製、回放功能,有利於教師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進一步改進教學設計,開展針對性的總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論,實現教師之間知識共享、資訊交流和共同提高。

3.2積累了白板教學的多項資源。收集整理了研究的論文設計等文字材料裝訂成冊,編輯成校內刊物,供所有教師學習及教學參考。製作的教學課件、教學案例、獲獎優秀教學課例視訊上傳儲存到校園網資源伺服器,形成校內資源共享。選擇優秀的教學課件、教學設計上傳到總課題組網站資源共享。

3.3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授課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我校7位教師參加我區高效課堂的優質課比賽、說課大賽、學科整合優質課比賽、實驗教學優質課,獲豐潤區評比一、二等獎。2位教師參加唐山市資訊科技優質課比賽分別獲二等獎。有5位教師參加全國第xx屆電子白板優秀課例大賽分別獲二、三等獎。

總之,電子白板的應用研究,正是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有效途徑,今後我校還需在教科研上加強理論研究,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全面成長。

研究工作報告 篇14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通過研究,確實改變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持久的動力;

(2)通過研究,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學會策略性地學習;

(3)通過研究,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學會做學習的主人。

(4)通過該課題研究,落實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新要求。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理論依據

合作學習成功最為重要的原因即在於它有著非常堅實的理論基礎。王坦對其理論基礎做了簡要的分析,涉及一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社會互賴理論、選擇理論、動機理論、凝聚力理論。

2、選擇理論認為,青少年學生有四種需要,即歸屬的需要、力量的需要、自由的需要和快樂的需要。選擇理論其實就是一種需要滿足理論,認為學校是滿足學生需要的場所,學生只有願意學,才能學得好。

3、動機理論認為,學習動機是藉助於人際交往過程中產生的,其本質體現了一種人際相互作用建立起來的積極的彼此依賴關係。小組成員之間形成"休慼相關"、"榮譽與共"和"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關係是動機激發的一個重要標誌。

4、凝聚力理論認為,小組建設,小組評議及任務的專門化,不但可以使小組的成員協調工作,而且還使全班作為一個整體發揮整體功能。

四、課題研究價值

對於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改變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意義。同時又為新課程提出的改變學習方式豐富了一定的理論。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1、改變傳統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學觀念,樹立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中的主動性學習為核心的教學宗旨,有重點地培養學生與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主動性學習習慣,增強主動意識。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2、建立競爭激勵機制。在學習小組之間營造互相競爭的氛圍,組內每人尋找各自的競爭目標,五人擰成一股繩。形成"齊心協力,力爭上游,挑戰自我,永不言棄!"的信念。

3、對小組的成績的變化經常進行分析和對比,每次考試後對一、二、三名的小組分別給予:"三星"、"二星"、"一星"稱號以鼓勵,對進步的小組也給予鼓勵,對落後的小組給予激勵,對全體學生都有促進,進步的小組償到了成功的喜悅,未考好的小組中的未考好的同學會感到對不起本組同學,會暗暗地下決心爭取下次考好,這樣各組同學之間合作學習的氛圍自然形成。

4、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各組組長自己有學習任務還要幫別人,這種精神要不斷表揚。其實,輔導別人的同時,自己對輔導的知識得到進一步的理解,自已收益更大。對各小組進步特別明顯的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6、從方法措施入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自主學法"指導。通過學法指導,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有意識地總結和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具體做法是備課中有"學法"設計,上課時有"學法"指導,課後有"學法"總結。實驗中,更要關注那些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僅靠自己還不會進行有效學習,因此對他們進行方法指導尤為重要。實驗時,力爭做到在建構新知識時,教給學生課前預習、查閱資料的方法;在複習時教給學生歸類、整理、綜合性學習的方法;在出現錯誤時教給學生糾正、反思的方法。學習指導方法很多,還可以結合班級實際,靈活運用教法傳授學法。學期末評選"自主學習小主人".條件是:愛學、會學、主動學、有創造性、有毅力、學習效果好、團結協作好等。

7、採用多種教學形式,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努力創設適宜而新穎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參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一是創設專題性自主學習活動的空間。即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在一段時間內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專題性學習活動,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如"成語趣話"、"錯字門診"、"古詩積累"、"佳作賞析"、"即興演講"、"製作課本劇表演"等活動。這些活動,既豐富了學科內容,又充實了學習生活,培養學生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又進一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上進心,進而產生"不由自主"的自主學習活動,有助於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

二是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訓練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是智力結構的核心,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基礎和關鍵。因此,教學中必須要注重學生各種思維能力的訓練。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調動學生各種感官來參與接受資訊,有利於改變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運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可以通過創設情境、教會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將直觀生動地對學生心理"催化"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研究工作報告 篇15

一、關鍵詞:角色遊戲 培養 幼兒 交往能力提高

二、研究緣由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發現、保護和引導幼兒固有的天性。”“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但在實際的教育中,還存在重智育、輕遊戲的傾向。家長更關心孩子的智力發展,往往認為角色遊戲就是“玩”,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多少作用。如今的幼兒自我意識強,缺乏同伴之間的交往意識,不會和同伴分享、在遊戲中不懂得謙讓合作等。而角色遊戲主要是讓幼兒通過各種角色扮演遊戲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與他人交談、合作等,對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研究目標

1、通過角色遊戲,增強幼兒之間的互動,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2、通過角色遊戲促進幼兒之間的交往,培養幼兒的交際能力。

3、通過角色遊戲,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研究內容

1、充分利用角色遊戲中的各種資源發揮幼兒的語言能力,促進幼兒之間的語言交流。

2、利用角色遊戲中的娃娃家、超市、點心店等資源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以及幼兒之間共同合作,解決困難的能力。

3、利用多變的角色遊戲促進幼兒在各種不同場合的交際能力的提高。

五、研究物件

我主要選擇4歲的小班幼兒 共 36 人 作為研究物件

六、研究方法

1、資料蒐集法;我通過網路、雜誌等各種途徑瞭解了各種不同角色遊戲對於培養小班幼兒交往能力的作用。深刻了解,小班幼兒最為熟悉、最感興趣的就是角色遊戲,特別是“娃娃家”深受小班幼兒的喜愛。在遊戲中,小班幼兒能夠從剛開始的爭搶玩具,到最後分工合作,一起遊戲。小班幼兒能夠有一個明顯的交往能力的提升。

2、個案研究法;我將一些比較典型的角色遊戲活動中出現的個案,進行跟蹤、分析,然後進行間接性或者直接性的遊戲指導。最後,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行為研究法;我將多種遊戲(不僅僅是角色遊戲)安排到小班幼兒的遊戲中,然後進行以幼兒為主體的觀察、分析、反思,再行動,發現角色遊戲對於提高小班幼兒的交往能力起著重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4、觀察法;觀察幼兒在角色遊戲中的表現,進行分析和比較,會發現很多有價值的東西,這也是我們常用的方法,遊戲的觀察與評價都以此為依據。我們在角色遊戲中等夠清楚地看出,孩子的社會性水平如何,然後有針對性的進行安排角色遊戲活動。

七、研究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收集資料,制定活動方案

2、實施階段:結合日常角色遊戲活動中幼兒的交往合作行為進行研究。

3、結題階段:整理資料,鑽寫研究成果。

八、研究成果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對每一個角色遊戲活動的開展都做了觀察、分析整理,發現通過角色遊戲活動,孩子們的社會交往能力有了顯著提高。在角色遊戲中,孩子們能夠合理分配角色,並按照角色進行分工合作,確保遊戲的順利進行。在角色遊戲的開展過程中,小班幼兒從零交流到難得交流到如今的正常交流合作,進步很大。

九、反思

從確定《利用角色遊戲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的研究》這一課題開始,我就展開了收集資料,瞭解開展角色遊戲的各種材料,並將材料儘可能的收集齊全,以利於幼兒更好的開展角色遊戲活動。在幼兒遊戲中,我認真做好觀察記錄,深入遊戲中指導幼兒,引導幼兒進行各類角色遊戲活動。在這過程中,我不斷的觀察、分析,反思活動,看到了許多自己的不足之處,並加以改正。孩子們在遊戲中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到的提高。課題研究對於教師與孩子們的共同成長起著很大的作用。

研究工作報告 篇16

課題經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立項,確定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

《學習型社群成人學習動力研究》經過充分準備,於XX年6月20日在北京正式開題,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謝國東,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堅出席了開題會並講話,來自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教科院職成所、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崇文區教委等單位的課題組主要成員參加了開題會。課題主持人賴立作了開題報告,較為詳盡地闡明瞭該課題的意義、目標、內容、方法、實施步驟,並提出具體要求,課題組成員認真進行了討論和研究分工。大家一致表示,要以科學和創新精神,高質量完成課題研究任務。

現將《學習型社群成人學習動力研究》課題實施方案報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21世紀終身學習已呈現全球化發展的趨勢,終身學習將成為每個社會成員共有的一種生活方式,將成為每一個社會成員生存發展最基本權利,社會將盡其所能為其全體成員提供學習機會和條件。第三次全教會上指出:“終身學習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一次性的學校教育已經不能滿足人們不斷更新知識的需求。我們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於終身學習的教育制度”。最近,他在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能力建設高峰會上明確提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立學習型社會”,為新世紀教育改革和發展指明瞭方向。

1.社群教育正在成為我國成人教育新的增長點

社群是學習型社會的基礎。社群教育的提出和實施,迴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人的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是建立學習型社會,滿足人們終身學習需求的必然結果。XX年,教育部確定了北京等八個大中城市的城區作為社群教育實驗區,啟動了社群教育的改革實驗。改革實驗的重要方面之一就是社群教育以成人教育為重點,成人教育深入社群,正在從補償性教育轉變為發展性教育,溝通教育與社群的聯絡,以滿足社群成員多樣化學習需求。“九五”期間,社群教育理論研究已經起步,出版了一批有學術質量的成果。厲以賢的《社群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葉忠海的《社群教育學基礎》、黃雲龍的《社群教育的管理與評價》、馬叔平等的《論社群教育發展模式》都從基本理論、戰略規劃、巨集觀管理等方面,概括了當前我國社群教育的新經驗、新觀點,並使之條理化、系統化。

“九五”課題《面向21世紀中國社群中的終身學習的調查與研究》,運用社群發展和終身學習的理論,從未來社會人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從未來社會人的生活基本單位——社群建設出發,以問卷調查為基礎,分析社群經濟發展、社會結構和社會生活變動對終身學習的影響,探索實現終身學習目標的途徑。

相比之下,社群教育在中、微觀教學領域的研究略顯滯後,與社群成員與日俱增的學習需求和積極性形成明顯反差。如何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如何整合社群成人學習過程中內外各種因素,如何組織教學,設計課程,開發教材,都面臨諸多挑戰和困惑。因此,尤為迫切地需要深入實際,在社群教育情境中進行問題研究,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回答社群成人終身學習的“應然”與“實然”。

2.成人學習心理研究是我國成人教育研究的薄弱之處

國際上心理學在人類動機研究領域頗為活躍,如阿特金森的成就動機模型、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韋納的成就歸因理論等,無疑為學習動機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基礎。國外對成人學習開展系統研究始於20世紀60年代,相繼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理論觀點。我國寶島地區重視成人學習心理的實證研究並有豐厚的積累。國內則是進入80年代後才逐漸加以認識的,近年成人學習力求深入教育心理層面,但對許多問題的探索偏重於理論思辨,比如葉忠海主編的《職工教育心理學教程》,探討職工學習心理基礎和準備,以及職工教育中學與教的心理學問題。高志敏在《成人教育心理學》中,按照人的成年期發展,闡釋成人學習的心理特點和一般規律。還有《青年學習心理學》、《成人學習理論》等都主要從基本理論和知識概念方面進行闡述和論證,這些有代表性的文獻中不乏古今中外成人學習的理論精華,對於學科建設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成果。但由於成人學習者的複雜性和研究方法上的侷限性,目前鮮有量化分析的研究。近年來多元統計方法的發展及計算機技術介入研究,提高研究的科學性,但涉及成人學習者,針對群體學習心理的實證分析為數不多,幾乎是空白。零星的研究成果,或主要針對成人學校的學員(比如電大、成職校),或以年齡、職業進行群體劃分,且樣本量一般比較小,在科學解釋和理論推導上,略顯分量不足。

有關研究表明,成人學習者具有獨特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特性,有豐富且個性化的學習經驗。他們對參與社群教育的看法是什麼,成人為什麼學習,他們想不想,願不願,能不能,會不會學習,這些問題都有待於多維度進行綜合實證研究分析,才能找到答案。因此,從研究成人學習者獨特的經歷和體驗入手,瞭解、掌握他們學習的意識、學習的觀念、學習的態度、學習的準備、學習的基礎以及學習的行為,對成人學習心理進行科學研究,有助於深化認識,克服社群教育工作的盲目性,隨意性。

社群教育實驗本身是新生事物,儘管我們要學習國外的經驗和理論,但中國社群教育的問題和規律,只有立足於本土去實踐,去探索,才能獲得真知灼見,才能有效掌握和解決。

本課題是一個有理論價值的應用課題,其創新意義表現為:

v本課題選擇社群教育、社群文化、成人學習心理多視角探討成人學習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揭示社群成人學習的一般心理特徵以及相關因素,提升經驗,闡釋理論,研究選題角度較獨特。

v究竟應該如何評價社群成人學習,目前國內尚無成熟的理論和現成的方法,本課題將在總結提升實踐經驗基礎上,在評價方面作嘗試性探索。

v本課題將涉及成人終身學習多方面的內外關係,也將涉及成人學習一系列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在研究過程中,力求從整體性、系統性和特色方面有所創新。

二、研究內容與目標

本課題作為社群教育的基礎環節和前提條件之一,著眼於跨學科的綜合實證研究。主要借鑑國內外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和成人學習理論及動機評價方法等研究成果作為理論基礎,從調查研究入手,通過實地抽樣,開展社群成人終身學習現狀調查,重點了解社群成人學習的需求、動機、態度和行為特徵,探討社群成人學習的優勢和資源,建立適應多樣化需求的成人學習模式,為規劃社群教育,推進學習型社群的發展提供依據,並對社群成人教育課程設定和教材開發提出積極建議。

研究工作報告 篇17

分析現行的通用技術課堂教學,我認為《通用技術學科與多媒體網路在教學中有效整合應用的研究》這個課題很有研究的必要性。所以我積極參與該課題的研究活動。一年來,在胡九斤老師的指導下,我認識了什麼樣的學習材料是有效的,什麼樣的學習材料是無效的,逐步探索出學習材料有效使用的理論和方法。現將一年來參與該課題研究活動如下:

一、理論學習

認真聽取胡老師組織我們學習本課題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理論依據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我對通用技術學習材料的有效使用和開發有了初步的認識,我明確了自己的研究目標和研究任務。

二、課堂實踐

帶著初步認識的理論知識,我以課堂為基地,以教學實踐為切口,以生動的教學案例為支撐展開自己的研究活動。我經常關注課堂教學中學習材料的選擇、使用和開發,並對學習材料進行分類:教材上的學習材料、教師補充的學習材料、課堂生成的學習材料、學生動手操作需要的學習材料,在分類的基礎上進行研究,通過分析學習材料的使用過程,使用效果,找出學習材料在有效運用與開發過程中的不足與優勢,並在下次上課過程中改進,不斷優化學習材料,這使我在有效運用和開發學習材料的能力有了提高。

三、觀課議課

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觀摩課,公開課,研討課活動。在觀課過程中,我用心注意執教老師是怎樣選擇學習材料,使用學習材料,開發學習材料以及如何處理課堂上生成的學習材料,對於好的做法和不好的做法我會記錄下來,便於借鑑和研究。在議課過程中,通過大家的議,明確了我對每節課中學習材料的運用與開發的深刻認識。

四、形成文字

在課堂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在分析課堂教學例項中,我將自己的點滴感悟進行梳理,形成文字,寫成案例或論文,如《技術的性質》教學案例,論文《多媒體技術與通用技術通用技術學科整合應用的探究》。這些文字雖不深刻、精闢,卻能為我今後的研究鋪路導航。

五、研究方向

下一步我打算研究以學生生成的錯誤思維資訊為學習材料的運用與開發。

研究工作報告 篇18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21世紀的成功者將是全面發展的人、富有開拓精神的人、善於與他人合作共處的人。由於我國以獨生子女家庭為主,孩子在家中無同齡夥伴,父母的愛十分集中,容易嬌氣、驕傲、以自我為中心、不易與人相處等問題。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由於孩子不會合作,不善於合作,所以常會因爭搶玩具而爭得面紅耳赤,然後就賭氣獨自一個人玩遊戲,不願再與同伴交流。為了讓幼兒體驗成功與喜悅,獲得合作的快樂,我們遊戲這一幼兒活動的主要方式,幫助幼兒學會合作交往,使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真正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本課題研究的“培養幼兒合作交往能力的策略研究”,主要是利用一日生活的各環節,通過家園互動的形式有效的促進幼兒間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方法研究。對於幼兒來說,合作交往的能力,就是幼兒在遊戲、學習、生活中,能主動配合、分工合作,協商解決問題、協調關係的能力,包括學會分享與共享、合作與交流、等待與輪流、關愛與撫慰等。合作交往的能力是幼兒

社會性發展的一個主要方面,它也必須遵循一個知情意行的發展過程。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一)、利用一日活動的各環節,通過環境創設、故事引導等方法有意識的幫助幼兒學會合作交往的技能。

(二)、發揮家長、教師的榜樣作用,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

(三)、根據幼兒發展的不同,開展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從而有效的促進每個幼兒合作交往能力的提升。

三、 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教育理論--互動合作

教育主張:兒童的學習不是獨立建構的,而是在諸多條件下,主要是在與家長和教師、同伴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建構的。在互動過程中,兒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資源的提供者。在互動過程中,兒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資源的提供者。

(1)“綱要”中提出:引導幼兒參加各種集體活動,體驗與教師、同伴等共同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養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度,學習初步的人際交往技能。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這一權威報告

中提出,面對未來教育的挑戰,教育必須圍繞四種基本能力來培養新一代,這四種基本能力是: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其中“學會共同生活”是指培養孩子在人際活動中能與人共處和合作,提高幼兒的交往水平。合作交往是人類生存、發展的要求,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備人才素質。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喬治.赫華斯博士把"與同事真誠合作"列為成功的九大要素之一,而把"言行孤僻,不善與人合作"列為失敗的九大要素之首。一個具有良好的身心發展和較強的合作交往能力的人,往往能較好地適應社會生活,並取得較高的成就。

四、課題研究的過程

(一)、問卷調查

為了能更好的瞭解我們在幼兒在合作交往中存在哪些不足,我們在開學初、開學末進行了兩次問卷調查,具體問題反饋如下:

1.大多數幼兒缺乏合作意識。

2.能主動有禮貌交流的幼兒也很少。

3.大部分幼兒知道說“分享”但是行動上做不到。

(二)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制定了各年齡段幼兒合作交往能力發展的標準

1、小班的分享活動—從食物—玩具—情感分享。

2、中班的互助活動—利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環節有意識的引導幼兒才互助意識的養成再到互助行動的發生。

3、大班的合作活動—兩兩合作—小組合作—集體合作,培養幼兒學會分工、協商。

(三)實踐活動

1、主題教學活動

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他們出現的一些共性問題,如獨生子女依賴性強,以自我為中心等,設計了專門的集體教學活動,通過有針對性地集體教學,幫助孩子養成一些良好的交往合作能力。

2、角色遊戲

角色遊戲時,孩子在自由開放的環境中模仿成人的生活。他們的交往不受限制,同時在交往中也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矛盾,於是在處理矛盾的過程中其個性品質也充分地表現出來。因此,教師可以抓住這個教育契機,引導孩子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體驗人與人交往的原則,在快樂的體驗中逐步培養了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

3、藉助各種契機努力為幼兒創設愉快交往機會,提高交往能力的有效時機。

(1)、在日常生活中,時時都有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讓他們情不自禁的想表達自己快樂的心情。節日是幼兒最期盼的日子,“元旦”“新年”等等。幼兒利用各節假日,都會外出旅遊。我們為幼兒舉辦提供一個展示的舞臺,讓他將自己的外出遊記的照片佈置成攝像展、還有自己的見聞和趣事以口述日記、畫畫剪貼的方式向全園幼兒展示。

(2)、大班幼兒的能力都很強,他們根據自己的需求,會向我們老師提出要求,為鼓勵幼兒積極的社會性交往,我們定期舉辦幼兒的分享會。

生日會:大班幼兒由於在幼兒園是最後一年了,他們都希望自己在幼兒園的最後一個生日,能和小夥伴一起度過。在“生日會”上,蛋糕將成為小朋友共同分享的物品。

故事會:每個幼兒的童年都是在經典故事的伴隨下成長的,尤其到了大班,幼兒不僅有聽的需求還有講的慾望了。我們就為幼兒舉辦了故事會。在“故事會”上,孩子們都希望能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當聽到同伴們的掌聲,幼兒都會主動的回家閱讀圖書,以便有新的故事與同伴分享。

五、研究成果

通過開展系列活動研究,有效的解決了孩子合作交往的能力。小班的孩子知道了有了好吃的、好玩的要與他人分享,而且有禮貌;中班的孩子知道了主動尋求幫助,並能主動幫助他人;大班的孩子知道了大家商量,共同完成任務,有時還知道輪流分工。

1、通過課題研究促使幼兒交往合作的能力的提高。

(1)、引導幼兒分享自己的心情,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時刻都伴隨著一定的情緒,但是很少有孩子會客觀地辨析自己的心情。作為教師,除了及時的進行個別教育和談心以外,更應該對全體幼兒進行情感上的教育。那首先應該讓幼兒主動分享自己的心情,為了引起幼兒對自己心情的關注,認識自己的心情,同時也為了便於教師瞭解幼兒的心情狀態,各班創設了“心情牆”,並製作了代表不同心情的心情掛件(如高興、生氣、傷心、失望等)。每天都引導幼兒掛上與自己心情相適應的心情掛件,並根據心情的變化隨時換取掛件,養成習慣,為今後學習調節自己的心情打好基礎。

(2)、幼兒之間學會正確處理矛盾

幼兒在一日生活中常會發生一些衝突,與同伴為了玩具、分工矛盾而爭吵,或丟了東西而傷心。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有意識地教給幼兒一些人際交往的技能技巧。這些技能的熟練運用,就讓幼兒避免一些衝突,也能使他們自己嘗試解決衝突。於是我們及時捕捉幼兒的不當行為,隨機開展討論。讓孩子自行去商討解決的方法。

(3)、同伴之間相互幫助,增進友誼

在課題實施初期,我們先引導幼兒關注自己的心情,識辨自己的心情,而後逐步引導幼兒關注他人的心情,能主動幫助同伴。“讓別人快樂,自己更快樂!”這是我們的口號。孩子在互助中也真正體驗到這份愉悅,這不僅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增進了感情。

(4)、初步學會了相互合作

通過設計各種教育活動。教師根據幼兒在交往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通過情境表演,遊戲,講故事等形式開展了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在角色遊戲中觀察到孩子在玩小醫院的時候,每次穿護士服的時候最上面的扣子自己扣不上或者在睡覺脫衣服的時候需要幫助時,從來都不會想到主動尋求同伴的幫助。事後老師針對這種現象設計類情境表演《巧吃糖果》,是孩子們懂得只有主動去尋求同伴的幫助,兩人合作才能吃到糖果,並讓孩子學會了正確、熟練地使用禮貌用語,學會尊重他人。當需要別人幫助時說“請”而不是自己一個在那乾著急。別人幫助你了要說“謝謝”,並逐漸養成一種習慣通過兒歌《好朋友》等生動形象的學習形式,使幼兒懂得什麼是“友愛”,怎樣做才是“友愛”,在活動中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有點滴進步便及時鼓勵,強化反饋機制,例如:經常讓孩子說說你在活動中的友好行為,通過這些措施強化合作行為,使小朋友心理上產生了強烈的愉快體驗,為培養幼兒合作性,矯治不良行為提供了動力。這是孩子們在體驗友好合作成功後的愉悅心情。

六、研究反思

經過研究,不論從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收穫都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因為家長對於幼兒交往能力培養的必要性認識還不夠,,對於如何去正確培養卻往往缺乏有效的方法。他們或是擔心自己的孩子出去會“變野”,或是害怕孩子會受意外傷害,又或是怕孩子在外惹事生非,所以常會將孩子關在家裡,與電視、玩具配班,遇事包辦代替或橫加干涉,長此以往,束縛了孩子的發展。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加強家園合作,更有效的促進幼兒合作交往能力的培養。其次根據個案觀察發現在交往能力的培養中幼兒間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因此對於個別幼兒的指導與觀察也是我研究的重點。

研究工作報告 篇19

一、研究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對七至九年級學段學生作文訓練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強調要培養和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養成修改自已作文的習慣,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可見,放手讓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養學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是當前作文教學中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葉聖陶老先生也曾說過:“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假如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導地位了嗎?”他還說:“改的優先權應屬於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重在培養學生的自改能力。”

而現實教學中,老師們“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師最煩惱的事。耗費了大量心血,收效卻不大。學生怕寫作文,總是對作文不感興趣,更寫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貫徹教師寫作意圖的過程,學生則變成了被動接受的容器。這樣做的確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基於此,我確立了《培養學生互批互評作文能力的研究》這個課題。

二、概念界定

本課題的研究有三個概念:學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應是批改和評講的主體,學生成了主體地位,他就會有興趣,就會樂學。

互批互評:作文寫好後,是學生間的互相批改,互相評講,不是老師包辦。

作文:是學生自己寫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選來的文章。

三、研究目標

1、通過互批互評來激發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閱讀賞析能力。

2、培養學生批改作文、評講作文的能力,使批改成為習慣,以提高寫作的能力。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教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四、研究內容

培養學生互批互評作文的能力

本課題系蘇州市中國小“指導學生自學”微型課題,課題編號x059,組長:朱建榮。主要研究成員:施路平、鄭詠梅、蔡秀蘭、方芳等

五、研究方法

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閱、收集有關學生作文自改能力培養方面的科研文獻,獲取相關資訊,並進行分析綜合,從中提煉出與本課題研究有價值的資料。

調查研究法:通過訪談、問卷等方法,對學生作文批改現狀以及學生自改作文能力進行調查研究,並加以分析綜合,為課題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實驗研究法:以課題研究計劃為目標,對各個階段的研究不斷地進行計劃、研究、總結、修正,使課題研究科學、規範、合理。

經驗總結法:通過對課題的研究,不斷地加以總結,把獲得的經驗加以提煉總結,以期從中探索出一些教學規律,來指引今後的教學工作。

六、研究步驟

本課題研究擬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20xx年xx月:

1、學習理論,我們學習了黃大龍、朱治國合編的《生態課堂理論》,學習了《蔡明講語文》和蔡明老師的一系列有關生態課堂的文章。

2、醞釀製訂了方案,我們的方案獲得市方案評比二等獎。

第二階段:(20xx年xx月——20xx年1月)按計劃實施,根據實際情況,蒐集整理第一手資料,認真分析研究並小結;及時上傳到網頁。

第三階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我們積極做好研究活動,成員們每人圍繞課題開公開課。有幾人多次上了課題公開課,及時資料整理、總結,及時上傳。最後完成課題研究報告。

七、研究過程

首先,我們學習理論,以提高理性認識。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生態理論,基於蔡明的生態課堂的原則和黃大龍朱志國的生態課堂理論,我們認識到讓學生互批互評作文就是以關注學生生命為主的生態教學活動。他是培育學生髮展的有效途徑。

日常活動

xx年9月朱建榮對市骨幹教師開作文評講課

20xx年3月朱建榮老師開校級公開課:關注差生的作文評講——我來幫你寫作文

xx年3月24鄭永梅老師校級作文評講課——《捕捉特徵細緻描繪》

xx年xx年4月7方芳開校級公開課作文評講《你在我心中》

xx年4月14號施路平老師開作文評講課——怎樣圍繞中心選材

xx年4月27蔡秀蘭校級公開課——怎樣批改作文

20xx年5月13市督導室來調研,市學科帶頭人朱志國聽了朱建榮的作文評講課,說值得推廣。

20xx年9月29朱建榮老師參加袁建忠書記的生態作文結題會

20xx年xx月19朱建榮老師給蘇北宿遷市曹集中學老師交流學生互批互評作文的做法。

20xx年xx月22號,市教研室書記中聽了朱建榮老師的課後說值得推廣。

20xx年xx月24日,在市教學活動展示月中,施路平、鄭詠梅老師上作文指導展示課,朱建榮老師上作文評講推薦課。這次基教科顧松鶴科長在聽了朱建榮老師的課後有三點評價:

1、港區國中的語文老師凸顯了一個理念——用教材教,學後注重應用,培養學生素養和能力。

2、實施了一種策略,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中來。

3、養成了一種市進修學校盧金霞老師評價朱建榮的課:“將批改與指導相融合,將批改與作文升格訓練成一體,將這次批改的目標與本次作文訓練的目標達成相一致”。

推薦課後與進修學校張老師交流,受到張老師邀請。

20xx年xx月30號朱建榮老師應常青藤學校邀請去交流學生互批互評作文方法、

20xx年3月xx日我們邀請生態語文群老師來我校聽朱建榮老師的作文評講課,並進行評課交流

八、研究成效

本課題研究符合《語文課程標準》對七至九年級學段學生作文訓練的要求。《課標》特別強調要培養和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養成修改自已作文的習慣,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也符合葉聖陶老先生說的:“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假如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導地位了嗎?”

本課題基於課堂,恰好符合張家港市生態課堂教學的理念,讓學生互批互改互評作文,就是以關注學生生命為主,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生本性原則、生命性原則、生成性原則、生動性原則、生活性原則、生長性原則得到充分體現。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鑑賞能力。學生互批作文,是對同學作文的鑑賞,又是對課文鑑賞的複習應用,能督促他們在閱讀課上作批註,他們的評語越來越準確,表明鑑賞能力越來越高。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學生寫得體批語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運用規範符號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學生經過訓練,批語越寫越得體,各種修改符號都能準確運用。在評講同學作文中,能夠積極中肯的發表意見。語言表達能力明顯得到提高。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激發了學生樂學,提高了寫作能力。“學生的樂學心理主要來源於自己的創造個性和創造思維所產生的結果能被認可和接受,其價值能被實現。”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學生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讓學生評講作文,就是肯定學生的能力,相信他們有鑑賞能力,是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的表現,表明老師重視學生的觀點、意見、建議。學生得到了老師的信任,課堂的民主和諧度就高,學生心裡就輕鬆了,沒有壓抑了,學生就能積極思考,大膽發現,大膽發表意見。學生的日記可以證實他們對作文的興趣和快樂。學生的興趣起來了,他們的作文就越寫越好了。

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能促進師生成長。

學生評講作文是在學生互批的基礎上的評講,既要評講作者所寫文章優劣,又要評講批者的批語是否準確。這是一個鑑賞過程,要檢查作者的寫作水平,又要檢查批改者的賞析能力,無論是批改還是評講,都要檢查對以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具體到評講,又要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評對師生都是一次挑戰,一次提高。它激發了學生自我提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個體意識。這種成長過程包括強化自省、強化自評、強化自控。學生在自省、自評、自控中成長起來。這種課堂也激發了教師的知睏意識、探究意識和問題意識。有了知睏意識就促使你去多讀多看。所以也促使了教師成長。

5、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形成了作文教學的特色。20xx年3月xx日我們邀請生態語文群老師來我校聽朱建榮老師的作文評講課,並進行評課交流。新生代教師,青年名師梅洪建聽課後的評價:

a、一直以來,在功利的教學環境中,教師為了分數早就忽略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朱建榮的課讓學生不是站在寫的角度來審視文章,而是站在“理想的作者”和“高明的評者”相結合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理想創作能力和批評鑑賞能力。這個過程不是對別人作品評論好與壞的問題,而是在自己有了相對理想的思路之後再對別人的作品的品評中進行自然的昇華和再創造。這是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最佳途徑。

b、一直以來,在很多人在闡釋性的語文中,早就剝離了閱讀和寫作的關係。將課文的美點消解在對知識性記憶和內容性的再現之中,在“意”的強化中,忽略了“文”的魅力。在朱建榮的課堂中,不但達到了“文”“意”的自然統一,而且是反向的在作文評改的過程中達成了對課文中“文”的反哺。在更高的層次上鍛鍊了孩子的審美能力。

c、一直以來,孩子們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願意看到別人的美,只看到別人的不足。但在朱建榮的作文評改過程中不僅僅讓孩子發現了別人的不足,更讓孩子們發現了別人的美。同時在對評語的評價環節,更能體現一個人的再認知以及培養孩子的接受批評的能力。這種無形中的人格培養,則是教育的永恆追求。”

6、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對新課改的認識。

老師們明白了學生互批互評作文就是關注學生生命的生態作文教學。互批互改作文最能反映生本性原則,學生評講作文最能顯示生命性原則,在以學生為主體的作文評講課上,生態課堂的生動性原則、生成性原則都得到充分體現。

7、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教師的指導作文能力。

研究工作報告 篇20

小小的孩子世界已經形成了人際關係,可能有些家長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分享、助人、好奇奇心、同理心、守信、善於溝通等,現代人所崇尚的“人脈”內裡的這些因素,形成於早教。作為八大智慧之一的人際智慧的培養對日後的人脈經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孩子的人際關係應該從小得到關注。

讓我們把目標投向幼兒園,有一項研究把兒童按社交地位分成5種類型:受歡迎的兒童、被拒絕的兒童、矛盾的兒童、被忽略的兒童、一般的兒童,並把“被拒絕的兒童”和“被忽略的兒童”統稱為“不受歡迎的兒童”。那到底怎麼做才能從小培養小孩的善於交往呢?

哪些孩子最不受小夥伴歡迎

1、神祕的獨行俠

不合群的寶寶往往容易被別的小朋友忽略,但他們並不是有什麼性格的缺陷,不合群的寶寶或許只是在這個小圈子中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或者不喜歡他們的遊戲方式。

2、自尊心強的失敗者

有些寶寶的好勝心很強,即使是在玩遊戲的時候都很較真。如果在集體遊戲裡輸了,他就會賭氣說不要玩了。寶寶這樣“輸不起”會讓別的小朋友感覺很沒勁,久而久之就不願意和他一起玩遊戲了。

3、園裡的小霸王

有些小朋友他喜歡跟別人一起玩,但是隻要認定這個玩具是他的,他就絕不給別人碰它,更不要說是和別人分享了。孩子如果養成自私、霸道的行為習慣,別的小朋友都不會喜歡和他一起玩呢!

4、愛炫耀的公主

一些寶寶總是喜歡把爸爸新給他買的小玩具車,或者穿著媽媽給她買的新衣服在別的小朋友面前炫耀。成人的世界充滿拜金、物質的味道,使得小朋友也逐漸受到物質意識的影響,變得喜歡“炫富”,小朋友自然不喜歡和這種人成為好朋友呢!

5、老師的小跟班

一些寶寶很黏人,他們在家裡經常黏著爸媽,在幼兒園就只能在老師身上找到安全感了,因此他們就想小跟屁蟲一樣,時時刻刻都黏住老師,還經常撒嬌,搞到其他小朋友都很不是滋味。

如何培養孩子與人交往

1、學會與同伴交往

每天放學的時候,媽媽可以多在幼兒園(或者幼兒園門外)呆一會兒,讓寶寶和其他寶寶玩一玩。如果寶寶有牴觸心理,媽媽就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放輕鬆 ,比如問他:“都哪個小朋友是你們班的?那個淘氣的小男孩叫什麼名字?你看他們在玩遊戲,你也去玩吧!”有了媽媽帶領,寶寶會放鬆並且不再害怕。

2、組織多彩活動,創設交往氛圍。

家長要注意讓孩子擴大交往範圍。當他們能夠接受別人與他交往時,要給予強化鼓勵,並幫助他們主動與別人交往,從與親戚交往,擴大到與親戚的朋友交往;從與一個同學交往,到與這個同學的朋友交往,逐漸擴大交往範圍,讓他們走出封閉的自我。

還可以鼓勵他們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同學交往,併為他們創造在公開場合發言的機會。

組織活動是最好的人際交往心理輔導模式,在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中讓孩子學會合作、學會交往,獲得參與、獲得發展。

3、及時鼓勵孩子的交往行為

幼兒都喜歡被表揚。家長對於不合群的幼兒偶然表現出的良好交往行為要及時表揚和鼓勵,對幼兒的進步給予肯定,並經常與幼兒交流與朋友在一起的快樂,使幼兒體會到與人交往的樂趣,樹立交往的信心。

4、教給孩子交往的技巧

一般來說,幼兒都有與人交往的願望,但往往由於交往的方式方法不當,使交往無法繼續,甚至出現爭吵打架等不良行為,因此交往也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要教 幼兒用語言與他人交流,如:“謝謝”、“不客氣”、“對不起”、“沒關係”、“您好”、“……行嗎?(好嗎?)”、“可以嗎?”、“我們一起玩”等,這些 神奇的話在與人交往時很有效,其次教幼兒學會等待、輪流、分享,在交往中待人熱情、主動,遇到困難、矛盾試著自己解決等,逐步學會與人交往,學會交朋友。

研究工作報告 篇21

“人出課題,課題出人。”把好課題做好,需要有一批科研水平較高的老師發揮骨幹作用。完成一項課題研究工作,又可以培養出一大批教育科研骨幹教師。因此,我校以課題為推手,在德育科研的實踐中,不斷培養、不斷提高、不斷壯大班主任隊伍。

一、輻射帶動有榜樣。充分調動課題組中各年級的科研骨幹,領取重要研究任務,帶領青年教師共同探討,研究,為年輕班主任樹立學習的典型,讓班主任學有榜樣,幹有方向。保證課題組成員的快速成長與提升。

二、請進走出長智慧。為了避免閉門造車,我帶領課題組骨幹成員到北京、山西、盤錦、大連等地學校參觀學習,開拓視野,拓展研究思路。邀請縣科研室、德育研訓處等專家來校進行課題培訓,助力課題研究工作順利進行。

三、以小見大易操作。根據班主任科研水平與研究方向的不同,認領不同層次的小課題,結合工作實際,進行有效研究,為班主任施展才華搭建了平臺。百川匯海,增加了課題研究的廣度、深度。

四、校本培訓供營養。為使班主任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接受新思想,開拓新視野,樹立新理念,富有創造性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我校實行理論與實踐結合,側重實際操作,分層培訓的方法,採用學習反思、實踐訓練、導師引領、專題研討的培訓模式,大力加強班主任培訓工作。

五、專家引領好借力。我校非常榮幸地聘請到詹萬生教授為我校德育工作顧問,我縣成立了詹萬生德育工作室,以及正在籌劃實施的全國第一個德育館,地點均設在了我校。“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為我校課題研究、德育工作的開展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六、搭建舞臺促成長。舉辦班主任工作研討會,組織班主任積極參加心育活動課校、縣級評優,開展班主任“我的教育故事”演講比賽等活動。圍繞德育主題,創造性地開展“班主任論壇”、“班主任工作一招鮮”,讓班主任在各種活動中展示自己的才華,分享體驗的快樂,獲得心靈的啟迪,收穫成功的碩果。

在“課題探討”中凝聚團隊,在“理論學習”中碰撞思維,在“專家引領”中孕育智慧,在“實踐反思” 中追求新高……科研引領班主任由完成任務的被動工作型向主人翁的積極主動工作型、從事務型向理論型、從經驗型向專家型轉變,有效地促進了班主任的專業化發展。

研究工作報告 篇22

一、提出課題,成立課題研究小組。

調查資料證明,誦讀中華經典文化這一優秀傳統面臨著嚴重的挑戰。古典文化日趨衰退,古詩詞崢嶸歲月已經“流水落花春去也”,幾乎成了昨日黃花,默默向隅而泣。

究其原因,社會環境、教師因素、教學方法以及評價改革等是上述情況存在的主要弊病。上述原因,使我們的古詩文教學黯然失色,學生對於古詩文的學習也是輕描淡寫,而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經典古詩文在缺失“情感”的人們眼中變成了光禿禿的漢字,是那般的索然無味。“無為而教,無為而學”、“教之道,無教也”便成為當今每位教師古詩教學的重要突破口。如何“以詩學詩, 以詩悟詩, 以詩解詩 , 讀詩用詩”,是我們為人師者應思量的教學之重要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應背誦一百六十篇詩文。提出這個標準的主要原因,就是要著眼於學生的積累,通過積累,逐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豐富古詩積累的主要方法就是大量誦讀,根據古詩特點,要以一首帶多首,不斷拓展誦讀空間。因此,為了弘揚經典文化,激發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豐富古詩的積累,我們提出了“雙主”古詩接龍式誦讀學習研究的校本課題,以期達到以詩讀詩,以詩悟詩,以詩解詩,讀詩用詩的理想境界。

與此同時,學校也成立了課題研究小組,並確定了各自的分工,具體如下:

(一)課題指導:(提供資訊,指導幫助)

(二)課題領導小組:(領導、監督課題研究的進展與實效,為課題的研究護駕保航)

(三)課題研究小組(行動研究,及時總結經驗,提供相關的研究資料)

高效、明確的分工合作,為課題的順利提出和立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撰寫方案,培訓教師開題研究。

20__年10月,由課題組的謝稱發校長執筆,撰寫並完善了《基於“雙主”的古詩接龍式誦讀學習研究》實施方案。並編印了《瘋狂背古詩》的校本教材,隨後,展開了一系列的教師培訓工作。

(一)培訓形式多管齊下。

1、強化專家引領。“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加強專家對課題組教師的專業理論的引領,使其對“雙主”古詩接龍式誦讀學習研究有了較深刻的認識,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前提,奠定基礎。 請進來的專家有:贛州市電教館的胥經華館長、於都教研室國小語文教研員段愛華主任、崇義縣教研室的國小教研員黃德新主任、贛州濱江一小的科研室主任艾琳老師等等。同時,分期分批地派課題組成員至北京、南昌、贛州參加學習,課題組成員均得到專家的專業引領。

2、抓好骨幹成員的培訓工作。在全員培訓的基礎上,通過推薦、選拔課題組內的骨幹成員參加縣、市、省組織的各種各樣的培訓。骨幹成員外出參加培訓後,要及時培訓本校課題組的其他成員。在多次的參加培訓與組織培訓中,快捷、有效地提高骨幹成員的理論水平。謝稱發、曾朝暉、李聲華、郭曉銳、段瑞瓊、陳秋玲、樑慧英、萬海萍等都多次外出參加培訓,也多次培訓他人。

3、藉助教育教學雜誌、報紙培訓教師。

課題組成員要一期不落地訂(閱)《國小語文教學》、《國小語文教師》兩種教學雜誌,動員經常性地閱讀《中國教育報》、《教師報》、《江西教育》、《贛南教育》等報紙或雜誌,而且每天必須寫學習體會或作摘錄,每學期的讀書體會或摘錄不少於兩萬字,定期與不定期地進行交流、展示。學習成效顯著的學校給予一定的獎勵。藉助對教育教學雜誌、報紙的學習,普遍提高課題組成員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二)、培訓成效卓有成效。

因為培訓切合教師的實際,而且培訓的形式靈活多樣,關注了培訓的有效性,因此,培訓使課題組成員很快地從傳統教學的藩籬中跳了出來,革新了教育教學思想,也紮實有效地提升了他們是文化底蘊,激發了他們進行古詩教學的興趣,習得了許多古詩教學的技巧。在此期間,不少教師相關的文章在各級組織的論文評比中獲獎或在各級刊物中發表。

三、存在的問題與困難。

“羅馬城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當然,教師的教學素養、文化底蘊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經過一段時期的學習、培訓,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要做好《基於“雙主”古詩接龍式誦讀學習研究》的校本課題,還需要在接下去幾年裡讓老師不斷加強自我學習並進行歷練,也離不開專家的引領。

四、下階段工作計劃。

1、重視後續的理論培訓。注重在實踐中培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行培訓,用生動、活潑、具體可感的教學例項來引領課題組成員掌握、運用好“雙主”古詩接龍式誦讀學習研究理論,不斷提升課題組研究人員的專業素養和人文底蘊。

2、在總結這一階段研究工作的基礎上,調整和部署好下一階段的研究工作。

3、發動組織課題研究小組的教師們行動起來,引領學生背誦古詩、愛上古詩,為達成課題研究目標而努力。

研究工作報告 篇23

一、課題研究概述

將資訊科技考試與學生資訊素養進行整合,找到資訊科技會考與學生資訊素養培養的最佳結合點,形成新型資訊科技課教學模式,編著資訊科技考試與資訊素養培養相統一的校本教材,提高學生資訊素養。

(一)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什麼是資訊素養,資訊科技和資訊素養的關係;

在20世紀80年代,資訊素養是一種綜合的能力與素質,隨著時代資訊化的發展,經過短短的幾十年,資訊素養的含義已很明確的演變成此時代的所需的一種品質與素養。

由此我們即可總結出新的資訊素養的含義:資訊素養是人認識、創造利用資訊的品質和素養。它包括三個方面的基本內容:資訊道德、資訊意識、資訊能力。

培養學生的資訊能力、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是資訊科技教育的根本目標。資訊素養的培養實質上是要教會學生學習和再學習的能力,而且學會使用現代資訊科技高效率地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學科課程教學為"主食"

學科課程教學是學生獲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徑。開好《資訊科技》課程教學是提高學生資訊素養的"主食",學生在學科課的學習中增加資訊科技基礎知識的儲備,掌握獲取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

在課程教學中,採取"任務驅動"、"主題性研究"等教學模式與方法,加強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2、學科課程整合為"配菜"

資訊科技與其他學科課程整合是提高學生資訊素養的一條有效途徑。學生運用資訊科技去學習其它課程,不但能提高其它學科的學習效率,而且對提高資訊素養也起了不斷補充和逐步完善的作用。

3、各種傳媒為"佐料"

電腦報刊、雜誌和相關的電視訊道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只要我們正確地引導學生運用好這些資源,學生將受益匪淺。

例如,如果學校給開設《資訊科技》課程的班級規定了讀報時間,讓學生定期學習相關讀物。若學生在學習《電腦小神童》,IT行業成功人士的經歷,以及對製造病毒程式人員的懲罰過程中,不斷提高資訊素養。

4、建好學習環境"生力軍"

學校、家庭和社會是學生學習和生活不可分割的有機組合體,提高學生資訊素養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多方面努力。

5、學校教育是"主力軍"

提高學生資訊素養,學校必須營造一個適合學生學習的良好環境--加強硬體、軟體和潛件建設。由於對資訊科技教育認識上的不到位,大多數學校只重硬體建設,忽視軟體和潛件的發展,導致硬體裝置成了擺設,資訊科技教育成了口號,學科教學成了形式。因此,提高學生資訊素養,必須加強"三件"的建設,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件"齊頭並進,才能真正形成資訊化的教學環境。

6、家庭教育是"地方軍"

現今,電腦進入了大多數家庭,家庭教育是培養學生資訊素養的"地方軍",我們通過"校-家"聯合培養的方式取得了較好效果。

7、社會教育是"游擊隊"

社會培訓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我們可以引導對資訊科技有興趣的學生參加社群教育或少年宮的電腦愛好者俱樂部,鼓勵他們參加少兒計算機水平考試,提高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

實踐證明,當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參加水平考試,拿到了證明自己學習水平的證書時,學習的興趣更濃了,勁頭更大了。這樣,資訊科技也實現了因材施教。

8、搭好學習形式"表演場"

若是脫離實際講一些資訊科技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生會覺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只有以多種學習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其學習鋪路搭橋。

9、建設生活應用"主舞臺"

提高資訊素養最終是為學生適應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礎。所以,教師在設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形式時,應儘量使學習內容與現實生活接近,讓學生感受到資訊科技中有生活,生活中有資訊科技。

10、組織個性發展"分會場"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發展個性特長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為偏愛資訊科技的學生提供一個展示才華的空間,是促進資訊科技課程發展的必要形式和有效方式。

(2)結合課例研究,如何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

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和規律,通過操作實踐,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具體來說,應該培養學生獲取資訊的能力;評價、判斷、組織資訊的能力;運用資訊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課例的研究,來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

<動態幻燈片>是選自河北大學出版的高中<資訊科技>第四章第三節<播放效果>的內容.在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初點具備利用POWERPOINT創作.編輯多媒體作品的能力,這節課是使演示作品由靜態的變為動態,這樣既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薰陶.所以這一課採取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辦法,實現學會學習.提高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完美結合.

能過這個典型課例讓學生能夠對幻燈片中的物件設定動畫效果並學會幻燈片設定切換效果.通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提高學生比較,表達,探究等方面的能力,並通過師生的互動交流,鼓勵學生大膽探索,讓學生享受到探索的樂趣,從而樹立自信心;同學們之間交流合作過程中,培養學生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適時的提出願望,將課堂內容進行延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資訊科技素養.

現在的高中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同時又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但多數情況下還比較膚淺和不夠成熟,尤其對於一些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還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整體表線膚淺,不求甚解,老師點則通,不點則不通.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既要讓學生敢於肯定自己的能力水平,也要讓學生能夠發現自身的不足.同時注重間接興趣的作用,在平等才愉悅的氛圍中通過聯絡生活和實踐操作體會來實現對知識和能力的學習和掌握.

(3)落實《全日制普通高中資訊科技課程標準》,如何將建構主義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自主、探究、合作等新的教學理念應用於教學中,在提高資訊科技會考過關率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對高中資訊科技課程進行了很大的調整,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既是新課程的基本目標也是總的課程目標。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何實施資訊素養?對學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資訊科技新課標中對高中學生的資訊素養具體要求為:對資訊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和交流的能力;對資訊及資訊活動的過程、方法和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及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形成與資訊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讓學生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在資訊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過程中,掌握資訊科技、感受資訊科技,感受資訊文化,增強資訊意識,內化資訊倫理,使高中生髮展為適應資訊時代要求的具有良好資訊素養的公民。

在高中資訊科技課程標準中,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要以學生為主體,所以對學生來說自主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自主學習必須以充分的資訊資源作為保障,一本教材、一本教參、幾本習題集是遠遠不能滿足自主學習的需要的。

資訊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以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國小普及資訊科技教育。教育部頒佈的《中國小資訊科技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了中學要將資訊科技課程列入畢業考試科目,考試實行等級制,《綱要》從指導思想上確立了資訊科技課的地位,突出了對資訊科技課考查的操作方式(無紙化),側重考查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縱觀近幾年的高中資訊科技會考的模式,大致經歷了從Dos(筆試)到Windos(上機操作)的一個過程,形式上立足於計算機網路,採用工作站/伺服器的網路化模式,體現了對學生能力要求的發展性。這體現了資訊科技教改的一個發展方向,也預示了對學生資訊素養的要求將越來越高。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肯定該課題在本校或本地區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研究該課題的背景.以課題負責人為核心組建一個長期穩定不變的研究團隊.確定總課題的研究目標,達成度及總體方案.以課題負責人具體分工落實各項研究任務.

2.結合本校,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在總課題的研究目標下確定自己的了課題,每一子課題都要有一具體負責人,由總課題負責人進行協調.子課題的研究提倡大題小做,以小見大,同樣要有明確的目標和研究重點.

3.課題研究是一個長期.動態.複雜的研究過程,需要課題組全體人員創造性的勞動,持之以恆.團結協作才能達到課題研究的總體目標.要避免開題轟轟烈烈,過程冷冷清清,結題拼拼湊湊的現象發生.課題研究的過程重點要做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開展了課例研究。在課堂教學案例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把握課例研究的基本思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教學事件和處理的全過程如實記錄下來,寫成“案例過程”,然後圍繞案例過程中反映出的問題進行分析或集體研討,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以及值得研討的問題,最終形成教學案例。具體地說,課堂教學案例研究經過前期準備、收集材料、分析研究、形成案例等步驟。

(⒈)前期準備。課題組成員認真瞭解當前教學的大背景,通過有關的調查,蒐集詳盡的材料(如閱讀教師的教學設計,進行訪談等),同時初步確定針對課題案例的研究目標、研究任務,初步確定案例的體例、型別、結構等。還針對性地作一些理論準備。

(⒉)收集材料。收集充分的案例材料是教學案例研究的基礎,課題組成員收集案例材料的具體方法有課堂觀察、訪談與調查。⑴課堂觀察。觀察是一種較為基本和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在課堂教學活動的自然狀態下,通過感官和輔助工具對師生的教與學行為和學生的參與狀態等教學現象進行觀察研究。收集課堂教學第一手資料,藉助攝像機等作為輔助觀察的手段,以提高觀察的效果。在課堂觀察中事先經過精心設計和組織,這樣對教學情景的洞察可以獲得一般觀察無法達到的深度和廣度,對觀察的資料,逐字逐句整理成課堂教學實錄、教學程式表、課堂教學時間分配表等,這樣為後續分析案例提供詳實的原始材料。

⑵訪談與調查。對一些課堂教學不能觀察到的師生內心活動,如教師教學的目的、教學程度的意圖、教學手段的運用以及教學達標的成效度等一些需要進一步瞭解的問題,我們通過與教師的交談和學生的座談,以豐富、充實課堂教學觀察的材料;從這些訪談、調查的材料中,分析課堂教學的現象,發現造成各種課堂教學現象與教師教學行為之間的因果關係,然後具體尋找在哪個教學環節中出現的問題,從中提煉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⒊)分析研究。圍繞案例材料作技術分析,教師自己進行課後反思,圍繞案例中體現的教學理念進行研討,圍繞教學理論進行闡釋。注意對課堂教學作整體的考察和深層次的分析,體現案例真正的意義和價值。同時採用集體討論的方法,發揮教研組等集體的作用,集體攻關,分工合作,共同研究。進行文獻分析,文獻分析是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從過去和現在的有關研究成果中受到啟發,從中找到課堂教學現象的理論依據,從而增強了案例分析的說服力。同時,通過有關教育理論文獻的查閱,去進一步解讀課堂教學的活動,挖掘案例中的教育思想。

(⒋)形成案例。在對案例材料作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按一定的結構進行表述形成教學案例。撰寫教學案例,經過以下步驟:撰寫——討論——修改——再討論的多次反覆的過程,不斷完善。撰寫案例做到目標明確,描述真實具體,情節合情合理,材料適當,案例構思巧妙,文字表達力求生動。

2、尋求資訊科技考試與提高學生資訊素養的最佳結合點。教學中力求將資訊科技會考與學生資訊素養並重,實現二者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

(1)以階段性目的而言,資訊科技會考是高中階段計算機教育水平的衡量尺度,而且是最直接的尺度,使學生掌握考試的方法和相關知識無疑是重要的目標。就這一點來說,需要教師在巨集觀上先於學生完成對課程脈絡的提煉,而這種精練的直接指向就是課程的考核內容,並把知識點形成知識體系;微觀上,分清該課程知識的核心性知識和外延性知識的界限,以及兩者的內在聯絡,理清形成知識體系的知識點各自的外延。

(2)在豐富考核點以提高知識含金量、豐富學生知識體系的目的下,在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下,又需要教師以點帶面,將課堂內外打通,深入細緻的瞭解該門課程的核心知識的具體應用狀況,以及未來可能涉及到的更高層次的知識。

(3)由教師在課堂上先用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相關話題引出課題,然後講授核心知識,並且明確諸如哪些是考試重點內容等,再介紹相關的外延性知識,在介紹的同時,對前面的基礎性知識點進行應用形的回顧,帶領學生進行復習,這時學生的興趣也應該隨之達到新的峰值,隨後做一些鞏固性的練習,就會加強該知識的掌握程度了。這個方法看似簡單,卻實際上吸收了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優點所在,對教師備課以及備課之前的知識儲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把師生比喻成金字塔,那麼教師這個塔基的寬厚程度,就決定了學生這個塔尖的高度。

3、開展資訊科技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資訊素養。

課題組專門成立了資訊科技興趣小組,每週開展活動,涉及資訊瀏覽、資訊查詢、資訊的加工處理、資訊的分析傳遞、資訊的報告和總結等各個方面,其中結合學習、生活製作電子報刊、Powerpoint簡報、網頁設計、FLASH動畫製作、圖片處理等內容,是深受學生喜愛的內容,調動了大多數學生學習資訊科技、運用資訊科技的積極性,提高了資訊科技技能,培養了學生的資訊意識,使不同愛好的學生能在不同的領域得到自主發展。並且在保定市、涿州市教育局等舉辦的中國小生電腦製作比賽中有幾十名學生獲獎。

4、根據《全日制普通高中資訊科技課程標準》和河北大學版《資訊科技》教材,結合學生的認識能力水平和資訊科技會考大綱,自行編制符合教學客觀實際需要的習題集。將《大綱》中資訊科技知識和技能的要求、資訊素養的培養落實、分解到各章節知識的學習中去,實現日常教學資訊科技會考和資訊素養養成的結合。

5、發表研究成果論文多篇:《淺議網路互動教學模式在資訊科技課中的應用》;《多媒體課件製作的基本要點》;《淺議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中的“任務”設計》;《資訊科技課上的提問設計》;《關於學生上網現象的思考與對策》;《淺談“任務驅動”教學法》等。

二、課題研究主要過程

1.組內討論並確定課題

開題的方式一般是召開課題組成員會議,由課題負責人報告課題研究方案,課題組成員進行討論,統一認識,確定任務,明確分工。做好課題的選題、申報及立項、論證等工作。做好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和評選工作。組織課題開題,舉辦課題研究人員培訓班,結合課題內容與本校課程改革的實際,對學校學生舉辦如學科課程與資訊科技整合培訓,增強對本課題研究意義的認識,進一步明確研究目標,掌握相關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

期間教師做好充分準備,教師通過相關的理論學習、轉變觀念。學生課外學習,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有意識的進行有意義的資訊活動.。教師校本培訓;軟體、硬體裝置的建設、維護。

2.查詢資料

課題組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資料資料,並進行統計分析

(1)怎麼蒐集資料

堅持圍繞研究主題的指導思想,根據課題研究需要,設計資料收集、資料採集的計劃;設計科學、明確的蒐集資料的工具;採用適當的科學的方法,主要通過查閱文獻檔案、調查訪問、發放問卷、實驗觀察、實驗測試、學生作業等多條渠道、多種手段,傳統手段、現代手段,廣泛蒐集能夠反映研究物件實際的包括文字、實物、聲像等各種資料;按計劃進行收集和採集,力求收集基礎材料,採集原始資料;注重資料、資料的客觀性。

(2)設計調查問卷

一是題目,要與調查目的相符,不要給被調查者以不良的心理刺激;

二是指導語或說明信,包括稱謂、調查目的、調查意義及與被調查者的利益關係、回答問題的要求、兩方的責任,最後註明聯絡人、聯絡地址及電話等;

三是問卷的具體內容有事實問題、態度問題(意見、情感、動機、觀點等);

開放式問卷,就是不事先給出問題選擇答案有由問答者自己作答的一類問卷。這種問卷任由調查物件發表己見,更有利於反映真情,瞭解調查物件的獨特觀點、思想;但資料不標準化,處理就困難。對於不能用幾種簡單的答案就能概括清楚而要詳加討論的複雜問題,使用開放式問卷比較恰當。

2.課題研究

通過開展資訊科技與資訊素養的相套的課題研究,使學習能夠進入自主學習、協作學習、互動學習狀態。尋找資訊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最佳結合點,強調考核、考試形式多樣化。以作品、論文,會考成績作為評價標準。能夠使用各種會考內容所要求的應用軟體表現自己所要表達的資訊。應考能力水平進一步步為營提高。

通過資訊科技活動課外小組的實踐活動使學習能夠寫出一定水平的論文,提高利用資訊、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傳遞資訊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並能夠掌握自主學習的規律。

教師通過編寫適用於資訊科技考試與資訊素養培養的習題集,強化訓練學生的應考能力。

4.進行資料整理並著手寫論文

開展資訊科技實踐活動,從中進一步培養學生資訊素養;編著將資訊科技考試與資訊素養培養相統一的校本教材;發表有關研究成果的研究報告和論文;形成新型資訊科技課教學模式,在資訊科技教學中進行推廣。提高教師新型教學理論與實踐水平。

5.結稿

課題組撰寫課題研究報告,做好課題結題工作。並請領導對專案質量進行終結性測評。評選優秀研究成果,結集出版優秀報告及論文集。召開課題研究成果總結表彰大會,推廣應用優秀研究成果。

最終成果:

1、學生會考及格率達到80%以上,

2、學生資訊素養得到了提高

3、編著將資訊科技考試與資訊素養培養相統一的校本教材

最終成果轉化:

1、學生能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

2、學生能熟練的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軟體

3、學生能掌握網路的有關操作

4、學生資訊素養有了提高,動手能力增加

5、形成新型資訊科技課教學模式,在資訊科技教學中進行推廣。

6、提高教師新型教學理論與實踐水平。

三、課題研究取得的成績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取得了如下的研究成果。

1、論文:《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資訊科技教學》發表在教育教學與管理叢書;論文《淺議網路互動教學模式在資訊科技課中的應用》在資訊科技優質課評比中獲市級一等獎。賈新穎的論文《多媒體課件製作的基本要點》獲市級三等獎。

2、優質課、教學設計:魏教學設計《網頁動畫》獲市級優質課評選二等獎;教案《函式運算》獲市級三等獎;孫文嬌的教案《EXCEL入門》獲市級教案評比三等獎;魏指導的作品《透視環境》獲市級一等獎並獲市級“三八”紅旗手和資訊科技學科“教學標兵”稱號。

3、型課例、主題性學習網站:

典型課件《動態幻燈片》獲保定市優質課評比中獲一等獎;主題性學習網站《資訊檢索》獲三等獎;

4、課件:《計算機硬體組成》在保定CAI課件評比中獲高中組三等獎;《FLASH動畫製作—符號繪製》、《計算機病毒及其防治》、《Internet基礎知識》均獲獎。

5、在20__會考中取得參考1194人、獲A等為539人佔參考人數45%,獲B等為499人佔參考人數42%,獲C等為137人佔參考人數11%,獲D獎19人佔參考人數2%,其中優秀率為98%,不合格率為2%。

6、競賽獲獎情況:在20__年保定市中國小生電腦製作比賽活動中,教師魏、孫文嬌、屈建偉、尹鈺、陳笑竹、賈新穎獲優秀指導教師獎;學生王凱軍獲高中組一等獎、殷躍、羅淼、於顥柏、侯穎、白玉寶獲高中組二等獎、邢辰軒、趙晶晶、康舉、朱祺龍、董昊銘、李棟、趙乾宇、馬龍、景巖柳獲高中組三等獎。

四、經驗體會、問題與不足

更新觀念提高對資訊科技課的認識

曾經作過一次書面調查,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為資訊科技課就是勞技課。在大學聯考指揮棒下團團轉的人們很難理解資訊科技的普及對即將走進大學校門甚至社會的學子們有多重要。人的主觀意識落後於客觀現實,這是不爭的事實,觀念的更新十分困難,但要認識這件事很重要並不容易。在傳授知識這方面,學校教育正逐漸失去優勢地位。在中學中,計算機課程受到忽略的情況並不鮮見。

1984年提出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在資訊時代,人們不僅要學習一般的知識,還應當學習和掌握資訊科技。資訊科技既是人們從事各種工作不可缺少的現代工具,也是當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科技逐步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網路環境通過人機對話和人工智慧化,突出了學習的互動性,改變了世界了界限。從課程的發展的角度看,資訊科技與其它學科的整合研究已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熱點問題。因此,資訊科技不僅只是中學的一門課程,還應該是學生終身學習的一種重要工具。作為學校更應看清形勢,超前思維,樹立現代教育新觀念,積極創造條件,引進現代教育技術及現代先進教育設施、裝置,加大現代教育技術推廣和運用的力度。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培養了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資訊科技基本知識和技能,瞭解資訊科技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資訊科技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資訊、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資訊科技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資訊科技學科的特點要求教師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據相關學習理論的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構建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全新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資訊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建構者。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不再是教師灌輸的內容,而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物件;教學媒體不再是充當灌輸的工具,而是用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討論交流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的工具。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主要有任務驅動、主題探索、研究性學習、分組協作、創設的情境、任務、激勵機制來進行問題探究、協作學習等。

研究工作報告 篇24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面向21世紀的數學教學,我們的教學理念是“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們的《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足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數學活動經驗”。然而,在以往的國小數學教學中,我們教師非常重視數學知識的教學,而很少關注這些數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哪些聯絡,使學生感受不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生活實際中引出數學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在情景中學習數學是最有趣的,為生活而學數學是最有價值的。”從而體驗到數學的魅力,並能隨時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基於此,在數學教學中開展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勢在必行。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工作

在國小數學教學實踐中,探索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有機結合的具體途徑與方法,構建生活化課堂,開展豐富的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學習的價值,獲得自己所必需的數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基。

1、在實踐中探索與生活緊密聯絡的國小數學學習內容體系。在《數學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充分挖掘現行教材中的合理因素,對教材進行重組、改編,創造性使用教材,實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探索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途徑與方法。創設生活化數學教學情景,讓主體探究學習,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鼓動學生運用數學經驗解決實際問題,從具體例項中感悟數學思想與方法,根據生活素材構建“數學模型”,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3、將課內學習加以延伸與拓展,開展數學生活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應用數學,對已經學習的數學知識進行應用與創造,發展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能力,領悟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實驗研究的過程

自x年被確定為縣課題後,進一步明確課題研究的總體思路、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實施步驟,根據研究工作需要,制訂了課題研究程序。到x年,已經按照計劃基本完成了課題的研究工作,其具體分為如下幾個階段:

1、實驗論證階段

為進一步明確所承擔研究的課題的需要性及可行性,特邀請有關人員對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進行了全面的論證。

2、實驗準備階段(、3——、7):廣泛學習、收集資料,醞釀並初步制定研究方案。對研究方案組織論證,修改、完善方案,進行開題。

(1)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與領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綱要》精神,把握《數學課程標準》新的教學理念,學習陶行之生活即教育理論、建構主義思想、活動教學等理論,努力把握理論的精髓和實質,用以指導課題研究實踐。

(2)完成課題研究設計。根據教學實際,結合課題研究需要,確定實驗班級,分析學生現狀,制定課題研究方案,並對方案進行論證,進一步修改完善,做好課題實驗的準備工作。

3、推進實施階段:(、8—、12)按計劃進行實驗,並做好實驗資料的積累與整理。

(1)繼續加強相關課題理論的學習。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與研討活動,邀請專業人員對課題進展情況進行及時的指導,不斷完善課題研究。

(2)努力探索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途徑與方法。一是讓數學教材“生活化”,讓教學貼近實際生活,使教學內容更加鮮活、有生命力。二是注重實踐活動。給學生創設更多的機會去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儘可能參與實踐,接觸實際問題,讓學生關注實際問題,體驗數學的價值。三是讓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創設生活化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並主動地進行探究學習,在創造中學習數學。設計生活化作業,解決具體的生活實際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關注學生的發展,有針對性地開展調查、問卷等活動,注重對學生個案進行分析,準確瞭解學生的發展狀況,保障課題實驗的有效進展。

(4)有計劃開展課題研究活動,與相關教師進行探討,不斷完善與改進課題實驗,及時總結與交流實驗經驗,做好實驗資料的整理與積累。

4、總結階段:(、1—、8)對實驗進行總結,形成相關實驗材料,寫出實驗研究報告,並請有關部門鑑定驗收。

四、課題研究的效果

數學教學生活化使數學教學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境地。在課題實驗中促進了師生的共同成長,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

1、探索出了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首先是讓數學教材“生活化”。開放小教室,走向生活、走向大眾,把生活中鮮活的題材引入數學學習的大課堂。教師在教學中要聯絡生活實際,吸收並引進與現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關的具有時代性、地方性的數學資訊資料來處理教材,整合教材,重組教學內容。可以採取以下一些策略:①改編教材中原有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教學要求,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適當調整和展開教學活動。在保證科學性的前提下,教師擁有對教材進行再加工的權力。教師創設的數學問題情境應該建立在學生豐富的生活背景之上,以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來引入,這也是教師創造性教學設計的體現。②生活事實材料的數學組織化。教師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藉助於觀察、試驗、歸納、類比、概括積累生活中的數學事實材料,幫助學生提煉、採集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數學問題,使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化。③學會閱讀數學。教學中要加強數學語言的教學,使學生能正確理解數學的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並且要組織學生進行交流,要讓學生養成表述數學思維的習慣,改變學生不會用數學語言表述實際問題的現象,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獲取數學資訊的能力和將生活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的能力,這也是體現學生數學素質的一個標誌,是進行有效的數學化活動的必要前提。

其次是注重實踐活動。給學生創設更多的機會去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儘可能參與實踐,接觸實際問題,讓學生關注實際問題。①讓學生養成留心周圍事物,有意識地用數學的觀點觀察和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自覺地把所學習的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建立起聯絡。②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聯絡現實中實際問題,使學生在理解所學知識的同時,提高用數學的意識,培養數學化的思想。教學中力爭做到數學概念從實際引入,讓學生建立起直觀現實的模型;數學問題從生活中提出,讓生活成為學生的練兵之地,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體會到數學是“人人必需”的文化修養,從而產生進一步學好數學,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強烈需求。

再者是讓學生主動探究學習。注重給學生提供接觸實際機會,有意識地教給學生思考與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①根據學生的認知特徵與學習需要,創設生活化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在生活化問題情景中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②讓學生在創造中學習數學。弗賴登塔爾認為,通過再創造獲得的知識和能力要比以被動方式獲得者,理解得更好也更容易保持。並且提倡教會學生像數學家那樣去“活動”,那樣去思維。用再創造方法學習數學,並不意味要求學生重複數學家所經歷的艱難曲折的道路,而是給學生創造一個“觀察、試探、猜測”的情景,模擬數學家的活動,去體驗數學家是怎樣由實驗而歸納,由類比而猜想,由發現到證明的艱難思維、認識活動的經歷。教師引導學生對實際問題進行數學化處理,實現數學知識的再創造、再發現。教師結合實際數學問題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③設計生活化作業。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具體的生活實際問題,深入理解與鞏固所學知識,同時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培養了教師的各種能力。在課題研究中,教師不斷學習,樹立了先進的教學理念,樹立了自覺開展課題研究的意識。教師以新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學,極大提高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在實踐中,積極探索研究,不斷總結實驗經驗,提高了課題研究能力。我撰寫課題研究論文《豐富的課程資源,多彩的學習生活》獲國級獎,《讓數學教學生活化》獲省級獎,《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索》獲縣級獎。《讓數學教學生活化》獲市級獎,數學教學案例《讓數學根植與生活的土壤》在市級刊物《金點子》上發表。

3、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開展課題實驗,促進了學生的全面、健康和諧的發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得到提高。學生對數學有了嶄新的認識,充分了解了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學生能主動從生活中獲取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靈活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學習能力有明顯的提高。學生能自覺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積極參與生活實踐,運用數學的意識、實踐能力不斷增強,數學才華得以展示,應用數學技能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