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3年城鎮調研報告十四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72W

2023年城鎮調研報告 篇1

積極穩步加快小城鎮建設,是農村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全面實施農業工業化、農村城市現代化的客觀要求,更是破解“三農”難題的重要舉措。建設好一個小城鎮可以帶動一批產業,振興一地經濟,富裕一方群眾、文明一個區域。建好農村小城鎮為提升農村經濟,推進農業產業化深化升級,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促進農業人口向城市轉移,實現農業現代化創造了有利條件。對擴大農業的土地經營規模,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節約農村用地,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富裕程度,縮小城鄉差距,促進農產品加工,促進農村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開拓農村市場,刺激內需都有明顯作用。xx辦事處城鎮化水平較低,輻射力、集聚效應差。因此,研究、探索我辦事處加快城鎮化程序的制約因素、潛在動力和政策措施顯得尤為必要。

2023年城鎮調研報告十四篇

一、城鎮基本情況

目前,xx辦事處有10建制村,其中有3個為全旗“50強村”,10個村總面積為239.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6萬人,規模最大的是全勝村,面積49.8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608人,最小的是德富村,面積為11.53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86人。在各村建設中,除德富村,因地域、資源的特殊原因,發展緩慢,其餘各村建設自20xx年以後發展迅速,以雙花村、雙勝村、義新村、xx村較為突出。通過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各項服務功能逐步提高。從服務功能和服務體系上看,xx辦事處的城鎮建設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比較落後。在黨工委、辦事處的高度重視下,加大了小城鎮建設的投資力度及管理力度,使基礎設施的建設趨於完善,服務功能得到了加強,但小城鎮面貌和建設缺乏特色及個性,發展後勁不足,無持續發展的動力。其餘村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變化不大,服務設施及服務功能較為落後,小城鎮面貌較差,農村居民的生產方式、質量、生活方式沒有實質性轉變,小城鎮建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明顯。

二、小城鎮建設中的主要問題

(一)建設體制不順,資金投入少

由於辦事處體制原因,存在建設專案立項難或不予立項的問題,影響制約了小城鎮的建設水平。另外,資金扶持力度不大,缺少基本服務設施的啟動資金,城鎮建設無法進行。

(二)城鎮規劃編制滯後,執行不力

沒有進行詳細規劃的編制,規劃不到位,具體表現為:

1、由於城鎮體系規劃滯後,小城鎮的發展及促進關係模糊,普遍只注重於本地的資源及環境的開發與利用,個別地方以破壞環境為代價謀求發展,城鎮建設沒有從經濟、人文和環境等方面統籌考慮,政策及資金扶持沒有重點,效果甚微,以致城鎮建設後勁不足。

2、有的雖然認識到規劃對建設的重要性,但普遍存在精品及特色意識差,規劃起點不高,缺乏特色,執行規劃不力。

3、規劃實施無監督和管理機制,辦事處沒有專門的規劃管理機構及人員,且管理人員偏少,水平不高,加上規劃亦存在隨意變動等諸多因素,使規劃與實際建設偏差較大,影響了小城鎮的建設水平,另外,辦事處一級無專門規劃建設管理機構,普遍為兼職管理,最終導致了規劃與實施的分離狀態。

(三)小城鎮建設資金缺乏,建設緩慢

1、融資力度不夠。xx辦事處雖然有一些地方資源和特色,但受區位及地形因素的影響,其交通及對外服務、輻射作用較小,同時對資源的開發利用宣傳力度不夠,使融資力度弱化,建設資金缺乏,導致了多數小城鎮投資與建設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2、投資單一。xx辦事處非農業人口不足1000人,集聚及輻射能力較差;經濟基礎薄弱,持續發展的能力較差,而其投資主體主要為當地政府通過土地運作,爭取上級資金扶持及銀行信貸等模式,其建設資金十分有限,形成了一投資就負債,一欠債就無法建設,無法經營的現狀。(四)小城鎮管理編制不夠,機構不健全

1、管理體制不順、資金不足。主要表現在政府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應有的職能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很多上掛部門對下屬機構的人、財、物上收,造成小城鎮的政府經濟、社會管理職能弱化。

2、小城鎮管理機構不健全,人員嚴重不足,導致開展工作滯後。

3、管理職責不夠明確,管理不到位,沒有明確的崗位責任劃分及獎懲制度,因管理人員少,不能充分發揮管理和協調作用,執法範圍及許可權較小,較大地影響到執法水平和執法力度。

三、意見和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對小城鎮建設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相應的建設管理機構

小城鎮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由各級黨委、政府齊抓共管。各級小城鎮建設領導小組應由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總負責。辦事處也應建立健全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的職能機構或派出機構,以便及時處理一些相關業務以提高辦事效率及建設質量。

(二)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合理確定小城鎮佈局

應加快規劃編制程序,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理,在“提質”上做文章,儘快合理地確定小城鎮佈局及近期建設重點區域。根據城鎮體系規劃及近期建設規劃確定的行政區劃調整及重點建設和改造區域,各級領導應以大局為重,統一認識,為行政區劃的調整及重點片區的建設創造條件,從而推動和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集中力量和資金,重點突破,形成品位和特色,防止不講條件的一哄而起,遍地開花的現象。把引導農村各類企業合理集聚,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社會服務等與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科學規劃、全理佈局,體現特色,規模適度,注重實效,完善功能,發揮作用。

(三)培育支柱產業,形成地方特色

把小城鎮建設搞上去,經濟發展才是小城鎮發展的基礎,是小城鎮建設最堅強的後盾和活力源泉。因此,小城鎮建設始終把發展經濟,培植財源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小城鎮建設必須突出發展特色產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了產業的支撐,小城鎮發展才會有後勁和競爭力。

(四)加大改革力度,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濾布在城鎮建設中,要與時俱進、立足創新、積極探索,加大改革力度。應深入研究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摸清對小城鎮發展的實際需要和主導產業,並以此制定小城鎮建設的計劃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出現為建設而建設的現象。小城鎮建設要為農業產業創造適宜的軟硬環境,為農業生產資料交易和農產品加工、貿易、運輸提供便利的條件。同時,不斷增強小城鎮的吸納能力,積極引導農民有序轉移,推進農戶承包地使用權流轉,促進農業的規模化經營。

(五)大力推進小城鎮的經濟結構調整

加大城鎮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要以農副產品加工業和農業提供產前、產後服務的產業為主導,大力發展農副產品精加工業和農產品專業市場,重點扶持一批利用本地資源帶動農業發展的龍頭企業。

2023年城鎮調研報告 篇2

為了響應鎮政府“彰顯道口獨特區位優勢,再謀新常態下道口經濟區創新發展”的號召,提高我鎮規劃建設品味,推動城鄉統籌發展,進一步引導城鄉空間結構優化,提高村鎮建設水平,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鎮城建辦工作人員通過查閱資料、實地勘察等多種形式對村鎮建設進行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彙報如下:

一、 我鎮村鎮建設工作的基本情況

(一) 我鎮基本情況

李口鎮位於XX縣東南10公里,東與XX市隔河相望,西靠盧集鎮,南與新袁鎮接壤,大運河、古黃河流經境內,鹽徐高速穿境而過,留有李口道口和成子湖服務區,眾裴路、農李路縱貫南北,運河三號橋接線工程環繞鎮中,面積67平方公里,人口5.4萬,轄13個行政村和三個居委會。

(二)村鎮規劃著眼於高品位

規劃是城鎮建設的龍頭,是建設和管理城鎮的基礎依據,推進城市化必須高度重視規劃。我鎮立足於實際現狀,以道口經濟發展為契機,準確定位,適度超前,按照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優化型的要求,把握好村鎮佈局的科學性、功能的合理性、交通的便捷性、環境的生態性、居住的適宜性、建築的地域性、文化的傳承性七個關鍵環節,完成了集鎮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修編工作,完善了各村村莊布點規劃。

(三)專案建設著眼於高質量

質量是專案建設的生命。近年來,我辦根據村鎮建設發展需要,積極協調,規範操作,齊心協力,抓緊實施了一批工程建設專案,推動了城市化建設程序。一是加快推進道路改造建設。對南京路的改造建設工程總投資1800萬元,該專案起於眾裴一線,終於莊盧線45k處,道路總長約20xx米,有效提升了鎮區的通行能力,緩解鎮區交通壓力,提升鎮區整體形象。二是加快推進雨汙分流和弱點管網地埋工程。截至目前,已完成府前路和南京路的管道建設,實現下水道雨汙分流,改善鎮區水環境,同時降低汙水處理成本。三是協助做好重點工程建設。連同相關單位做好農李小區、歐亞花園、麗舍名都和錦繡新城等專案的前期徵遷和施工管理等工作,現已完成部分工程,其中農李小區專案一期規劃佔地190畝,需搬遷農戶78戶。目前,已經搬遷69戶。麗舍名都居住小區建築面積141919平方米,目前8200平方米已交付。

(四)商業開發著眼於高眼光

商業是經濟增長的動力。為了進一步推動我鎮經濟增長,發揮道口經濟產業帶的獨特優勢,提高商品流通速度,我鎮先後進行了一系列商業開發。一是泗陽物流產業園,其位於鹽徐高速李口道口和眾裴路交匯處,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專案總規劃面積607畝,總投資5億元,著力打造一座集倉儲、運輸、配送、裝運搬卸、分揀加工、資訊交換、物流設計、商品銷售、餐飲住宿等服務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物流基地。專案建成後,將大力推進我縣物流業發展騰飛,促進傳統交通運輸業向現代物流業轉型,也將有力提升泗陽現代城市功能。二是羊肉美食城,其位於鹽徐高速李口出入口,北臨眾裴路。規劃總面積約140畝,商住地塊面積為38958平方米,住宅地塊用地面積為54400平方米。羊肉美食城的建成,將一方面促進我鎮特色農業的發展壯大,另一方面更將為我鎮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農產品加工物流園,專案總投資1.6億,佔地140畝,由開源山羊養殖儲備交易中心和農產品蔬菜加工物流交易中心兩部分組成,專案建成後有利於我鎮農業健康向上發展,促進傳統農業向深加工高品質方向進一步發展。

(五)配套設施著眼於高標準

配套設施是人居環境的重要組成,是提升居民生活質量的重要保障,更是小城鎮建設中的重要環節。其虎公園,位於我鎮中心區,南京路兩側,佔地面積約65畝。其中水面佔45%,以傳統園林營造手法進行水系地形的處理和對公園的功能分割槽,結合汙水處理設施,既為鎮區居民提供了休閒娛樂場所,同時又能夠蓄洪防旱、淨化水源、調節氣候。

(六)徵收工作著眼於高水平

我們嚴格按照要求,加強了對土地的管理,落實了責任制,積極有效地按照上級部署開展土地徵收工作,土地管理取得了明顯成效。積極探索新農村建設新途徑,引導村民集聚式生活。 通過對村莊建設用地進行充分整合利用,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徵地、統一拆遷、合理佈局、綜合開發、分步實施、配套建設的集中統一建設方式,使得資源得到進一步集約,安置區配套更加完善。

二、 村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 鎮區街道建設缺乏統一標準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民改善居住環境的願望較為強烈。人民路作為我鎮主要街道貿易交流多,居民比較富裕,先後都建起了樓房,因此我鎮鎮區街道房屋建設一段時期記憶體在任其自由發展的現象。同時,人民路商鋪也較多,商鋪招牌也存在顏色各異、隨意搭建等問題,無序、雜亂、不協調、缺乏科學性等問題相繼出現。同時,原有鎮區規劃未能及時滿足城鎮建設發展需要,缺乏城鎮建設體系系統規劃,現有的規劃設計跟不上建設發展需求的情況日益凸顯。突出表現就是在建築風格的運用雜亂無章,建築的整體風格和周邊的環境不協調,缺乏美感,同時建築房屋還出現各自為陣,缺乏統一協調,影響我鎮形象,無法滿足城鎮建設發展需要。

我鎮目前的房屋建設多沿街而建,呈現商貿和居家相結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城鎮居民的居住環境。調研中還發現有些家庭的住房用地面積嚴重浪費,土地利用率低,從面積來看已經超出了單純住房的需要。但是隨著人口的增長和城鎮化的發展,土地面積將會越來越少,土地緊張局面也必將出現,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減少浪費。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居民樓的規劃建設就顯得舉足輕重。

(二)基礎設施不完備,相應配套不完善

從調研中看出,當前我鎮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但是在道路照明、汙水排放、垃圾處理、集中供水等一些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尚不完善。鎮區主幹道路人民路尚存在照明設施不全的情況,給人們晚間出行帶來一定不便。我鎮下轄村農李、盧塘、南運河等村莊仍無汙水處理設施,吳集村尚無集中供水,譚壩、渡口、葛莊等村仍無公共廁所。基礎設施是社會經濟活動正常執行的基礎,也是社會經濟現代化的重要標誌,還是經濟佈局合理化的前提,更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有效途徑。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影響我鎮居民人居環境的提升,同時影響我鎮小城鎮建設的程序。

(三)建設投資融資存在一定難題,影響專案推進

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其建設水平的高低,決定或影響著城市功能發揮的。我鎮當前基礎設施處於供給不足和建設資金短缺的狀況,當前我鎮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國內生產總值比值低於世界銀行對發展中國家提出的3%的比率建議,凸顯出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的情況。建設資金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我鎮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瓶頸,而當前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是導致其資金短缺的主要原因。目前我鎮基礎設施建設融資存在的問題主要有:投資主體單一,融資渠道狹窄;過度依賴債務收入,財政負擔過重;價格形成機制滯後;。仍然存在的“所有的基礎設施都由政府來投資建設” 的傳統理念大大制約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影響基礎設施建設的健康發展。

(四)管理滯後,城鎮建設後續維護不足

建設一個小城鎮,造幾幢房子、修幾條路並不難,難的是怎樣把小城鎮規劃好、管理好。就調研的情況看,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城建辦、城管辦等部門由於各種原因不能充分履行職能。城建辦人員少,以致在小城鎮建設過程監督無法面面俱到;城管辦行政執法難,小城鎮配套設施建設落後,群眾環保觀念落後等造成小城鎮環境較差,城管人員執法難度加大,即使通過強行清除乾淨,但保持難。二是部分群眾衛生意識和環境意識淡薄,不文明行為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加上一部分群眾的不良習慣,亂擺攤點、亂堆亂放、亂扔垃圾、亂排汙水的問題時有發生,環境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三、 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 科學定位,高點規劃,全面拓寬發展空間

以現有修編總體規劃為前提,緊緊抓住規劃龍頭,按照準確定位、合理佈局、集約發展、適度超前的原則,完善對工業園區、商住區和居住區的規劃,同時抓好村莊布點及建設規劃的順利實施,使得鎮村佈局合理、特色鮮明、設施配套、功能完善、環境優美。從多角度進行深入研究,制定合適的發展遠期目標、近期目標,確保規劃能夠順利實施。

(二) 完善政策,健全體系,加強專管隊伍建設

園林綠化,“三分種植,七分管護”,因此,必須提高管護質量和水平,使其向規範化、科學化的方向發展。一是以法律法規為園林管理工作的依據,結合我鎮實際,全面制定完善和健全符合我鎮村鎮建設發展的政策和辦法,從根本上解決村鎮建設管護中存在的問題。二是成立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的維護管理隊伍,對於存在的問題及時發現並及時處理。三是進行專業化、系統化的崗前培訓,包括園林綠化維護技術知識和政策性檔案,提高管護能力。

(三) 整合力量,多措並舉,改善村鎮人居環境

要充分利用多種渠道加大對改善人居環境工作的宣傳力度,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要動員全鎮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改善人居環境,科學設計與依法管護相結合。合理佈置各項配套設施,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廣播、橫幅、宣傳冊等形式,引導居民良好的生活方式。積極探索農村社會管理新模式,努力創造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際關係和諧的農村社群。充分發揮村級組織,建立健全黨的領導、村民自治、中心服務、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群管理服務新格局。按照社群化、網格化管理模式,發揮農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作用,積極推進農村社群化、網格化管理模式,發揮農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作用。同時要堅持科學引導設計,對新建道路的道路綠化帶,要充分考慮行人方便和行車方便,留下行人和行車道路。對原有綠化帶行人經常踩踏的地方進行改造,既保護綠化帶,又方便行人。

(四) 創新機制,盤活經濟,發展新型建設融資模式

為了避免過分依賴財政撥款和銀行貸款,需求發展新的城建融資模式,如通過bot、tot、boo、bto、tob等專案融資規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為城鎮化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建設提供更多的資金來源。建議考慮將城鎮現有的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等存量資產的經營管理權通過出租、拍賣、開發升值等途徑回收資金,增加城鎮建設的資金投入。同時,建議考慮引入風險投資,建立誰投資誰受益的機制來招商引資,也可以在風險防範的基礎上,引導和利用民間資金對城鎮建設及產業發展進行投資。構建多層次的金融市場,積極鼓勵支援城鎮企業上市融資。

將城鎮基礎設施專案按專案區分理論進行如下科學分類:非經營性專案、準經營性專案和可經營性專案。明確公共綠地、防洪排澇、城市一般道路、橋樑等非經營性專案投資由政府承擔,按政府投資運作模式進行,資金來源應以財政投資為主;排水設施、園林、環境衛生等準經營性專案由政府適當補貼,吸納各方投資;供水、燃氣、集中供熱、收費道路、汙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可經營性專案則屬全社會投資範疇,即政府、社會及個人均可以單獨或聯合投資經營,實行籌資渠道多元化。這樣,在明確政府和民間投資邊界的基礎上,鼓勵、方便外資或民間資本投資於城市基礎設施。

(五) 穩步向前,分類管理,紮實推進戶籍改革

發展城鎮的實質是發展城鎮經濟,促進人口向城鎮集中。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二元制戶籍管理制度,阻礙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外轉移,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要加快城鎮經濟的發展,必須改革戶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以職業劃分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的戶籍登記制度,實現城鄉一體化管理。

積極調整就業政策,培育和發展城鄉一體、競爭公平、運作有序、調控有力、服務完善的勞動力市場,用市場機制調節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的程序,擴大城鎮人口規模。凡是在城鎮內有固定的職業、穩定的收入、固定的住所的農民,可遷入城鎮,列入城鎮的戶籍管理。在發展城鎮人口上,應根據鄉鎮實際情況出臺一系列政策,對於進入城鎮的農民給予適當的照顧,為發展城鎮人口給予一定的支援,以增強小城鎮的吸引力,逐步放寬外來人員進鎮條件。為使進入城鎮的農民專心致力於所從事的產業,積極參小城鎮建設,鄉鎮可以為其提供加工場地,實行優惠政策,減免部分費用,子女入學、就業、購房等享受與城鎮居民同等的權利。新進鎮農民有了穩定的職業、穩定的收入、穩定的生活,才能放心的離開土地,丟掉農村宅基地真正成為城鎮人口,從而提高城鎮化水平。對在小城鎮內投資興辦相當規模產業並能安置部分人員就業的農民,政府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

2023年城鎮調研報告 篇3

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區小城鎮建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按照要求,通過收集資料與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式,我們進行了詳細的小城鎮建設調研工作,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小城鎮建設概況

㈠調研範圍及小城鎮概況

1.小城鎮調研範圍

建成區外的五個小城鎮,共轄150個行政村,500個自然村。

2.人口及資源基礎資料

鎮域總面積211平方公里,鎮區建成面積4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4851畝,林地面積36797.95畝。小城鎮共有人口418940人,其中,從事農業95991人(其中從事林業6020人,牧業4263人,漁業874人),工業7610人,建築業20754人,交通運輸業6186人,商飲服務業8663人。

3.能源使用情況

小城鎮鎮域共有沼氣池14個,年使用煤炭414674.5噸,秸杆14119.5噸,煤氣90噸。

4.主要工業企業情況

小城鎮鎮域形成以麵粉、奶粉、傢俱、空心磚等為主導產業的工業企業共24家,職工總人數901人,年工業產值26330萬元,年利潤2439萬元。企業佔地面積36321.41Hm2,建築面積41228M2,年用電量4000393KW.H,年用水量152420噸,每年排出廢水550噸,廢渣81.8噸。

5.主要交通道路情況

小城鎮鎮域主要交通道路32條,總長207.63千米,總面積2267480平方米。

6.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情況

教育機構:共有託兒所3個,共托幼兒96人;幼兒園9個,共有幼兒570人;國小72個,在校學生16717人;初級中學6個,在校學生9465人;高階中學2個,在校學生6831人。

文體科技:文化站2個,佔地面積3667平方米,建築面積810平方米。

醫療設施:醫院7個,可容納124位病人;防疫保健站72個,共有床位30個。

商業金融:信用所6個;保險機構5個,參保人數12808人。

集貿設施:集貿市場5個,佔地面積23175平方米,建築面積6900平方米。

7.生產產值情況

小城鎮鎮域年國內生產總值為271081.2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產值為58322.2萬元,第二產業產值為146788萬元,第三產業產值為65971萬元。20__年財政收入391萬元,財政支出1112萬元

㈡重點小城鎮發展概況

目前,××區形成了以農業鎮、商貿鎮為主要發展物件的小城鎮發展模式。兩鎮發展概況如下:

1.××鎮

××鎮鎮區規劃面積5.1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1.96平方公里,人口1.12萬人。20__年12月被列為××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鎮是一個農業大鎮,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土地肥沃,水利條件較好,是糧果等農副產品生產基地。近年來,在發展傳統相棗產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甜瓜產業,20__年已形成了4萬多畝的種植規模。小城鎮基礎設施配套方面,建成了路、××大道、路、一環路等鎮區主要道路;大力實施××鎮防氟改水工程,使7個行政村2.2萬人用上了符合飲用標準的衛生水。目前,鎮區道路硬化率已達90%以上,自來水普及率達100%,排水管網覆蓋率達60%以上。

2.××鎮

××鎮位於××區城區東南7公里處,鎮區建成面積60萬平方米,鎮區人口0.5萬人,駐鎮單位12家,個體工商戶200戶。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始終把小城鎮建設作為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不斷加大小城鎮建設投資力度,使鎮區的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幾年裡,先後投資60萬元,完成了主街道1300米的地下排水管網工程;投資12萬元,實施了主街道兩側3.6萬平方米的人行道彩磚鋪設工程;投資40萬元,開通了長500米,寬5米的混凝土路。

二、我區小城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規劃滯後管理混亂

規劃起點不高,規劃建設管理工作不到位。規劃建設管理的宣傳工作跟不上,管理不嚴格,村居民建房報批意識淡薄。致使鎮區道路兩側建設按照規劃報批情況少,造成了沿街建築高低參差不齊,立面效果差,鎮容鎮貌不整。

2.規劃建設管理機構不健全

人員一直沒有進入事業編制,福利待遇、養老保險等方面的切身利益長期難以解決,直接影響村鎮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3.基礎設施仍然是薄弱環節

小城鎮供水、排水、交通等基礎設施不完善,綠化覆蓋率低,道路高低不平,等級低、路況差,停電停水是常有的事。基礎設施建設速度緩慢,使小城鎮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充分體現出來,吸納社會資本、人才的能力較弱,直接影響了小城鎮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4.財力匱乏制約小城鎮建設的發展

小城鎮建設是一項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事業。而現行的財政體制使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財政收入僅夠支付工作人員的工資,無力再搞建設。城鎮供水、排水、供熱、環衛、防洪、路燈、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明顯滯後。

5.配套扶植政策有限

小城鎮相關政策落實不到位,扶植配套政策不多,上級資金配套力量太弱。比如××鎮,雖然被確定為省級改革試點鎮,但是,沒有配套的政策及資金投入,省級改革試點鎮也只是一頂空帽子。

6.企業帶動效果不明顯

入鎮企業規模小、數量少,不能形成經濟帶動作用。企業入住鎮區是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改善當地基礎設施的有效方式。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幾乎沒有形成規模大企業,而且大部分是私營企業,融資方式匱乏,發展速度緩慢。

三、小城鎮建設的幾點建議

1.高起點編制小城鎮規劃

按照城鄉一體化進行規劃,拉大小城鎮骨架,提升小城鎮規劃建設檔次。城市空間擴充套件步伐的加快,使城鄉經濟聯絡日益密切,促使城鄉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要真正實現城區與鎮區的城鄉一體化,就要把更大區域內的鎮區居民點、產業佈局、基礎設施網路同城市作為整體進行統一規劃和建設。

2.提高小城鎮規劃建設的管理水平

一方面加強基層村鎮建設管理機構建設,完善鄉鎮級村鎮建設管理機構。另一方面加強對各級小城鎮建設幹部的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同時建立完善監督機構,加強對村鎮建設管理人員的監督管理。

3.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

堅持走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的經營城鎮的道路。一是抓住國家重視小城鎮建設的機遇,積極向上爭取。二是把國有土地資產和公共基礎設施有償推向市場,實現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爭取銀行貸款。四是引導新上企業向小城鎮相對集聚,擴大城鎮規模。

4.配套相應扶植政策

城鄉一體化建設離不開政府觀念的轉變以及相應的引導、支援。政府要加大資金投入,並配套相應扶植小城鎮建設的優惠政策,鼓勵鎮街建設基礎設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是實現小城鎮城市化的物質基礎和保障。我區的小城鎮建設今後要在完善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上下功夫,才能有效提高小城鎮招商引資的競爭力,發展區域經濟。

6.走企業帶動戰略

企業的發展不但可以繁榮地方經濟的發展,還可以增加當地財政稅收,通過稅收可以改善基礎設施、提高居民收入等,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的全面發展。所以,我們可以在發展企業,特別是發展當地企業上下工夫,壯大我們的經濟實體,帶動當地小城鎮的發展。

總之,在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工作中,應該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注重實效,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完善小城鎮功能,把重點中心城鎮建設成為經濟繁榮、佈局合理、設施。

2023年城鎮調研報告 篇4

西豐縣位於遼寧省東北部,是一個地域偏遠,經濟欠發達的山區縣。全縣區域面積2686平方公里,設10個鄉、8個鎮,總人口34.2萬人。縣城建成區面積6萬平方公里,人口6萬人。20xx年以來,西豐縣緊緊圍繞"以地建城,以地養城,圍城興業"的建設思路,強化經營城市理念,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高城市建設水平,為推進城鎮化程序,實現城鄉一體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累計投資5.5億元,完成建安工程58.6萬平方米,建成物業住宅小區17個,改造住宅小區2個,城鎮樓房建築面積達125.4萬平方米。其主要做法是:

一、科學規劃,確定發展格局

規劃是建設的龍頭。為此,西豐縣緊緊抓住規劃這一龍頭,牢固樹立規劃的品牌意識、精品意識、生態意識和超前意識,做到了規劃編制高標準、高起點,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

首先是合理編制總體規劃。20xx年,西豐縣專門聘請了省規劃設計院專業人員對縣城區進行高標準航測,並以此為基礎,對城區總體規劃進行重新修編,將城區規劃面積擴大到12.9平方公里,達到了定位科學、佈局合理的規劃設計目標。

其次是詳細編制區域性規劃。把科學規劃融入每個建設專案之中,做好每個專案的詳細規劃和區域性規劃。20xx年以來,共完成專業性規劃4項,住宅小區及組團規劃16項,修建性規劃32項,基礎設施建設規劃11項。20xx年4月,開始六安新區的詳細規劃編制工作,將六安新區規劃成為功能齊全、環境優美、設施完備的物業住宅小區,並擬在新區內建設獨具特色的農民新村,為擴大城區面積,做大做強中心城市繪就了藍圖。

第三是科學編制遠景規劃。以做大做強中心城市為目標,將縣城建設成為功能佈局合理、服務體系完善、區域經濟牽動力強的的中心城市。到期末,西豐建成區面積要達到11平方公里,城區人口要達到12萬人,力爭10到15年的時間,城區人口達到20萬人,進入小城市行列。加大棚戶區改造和新區建設力度,完成棚戶區的全面改造;開發建設六安新區,增加城區面積3平方公里,建築面積400萬平方米。加快發展和培育特色市場。投資5000萬元,建設佔地面積10萬平方米的土特產品批發加工市場,形成環西豐的土特產品特色區域中心,將西豐建成東北知名的土特產品集散地。完善交通網路。加快過境高速公路的建設程序,爭取3年內建成遼西鐵路,實現西豐與全國鐵路編組聯網。徹底解決城市用水問題。力爭20xx年建成誠信水庫,達到5萬噸的日供水能力,改變西豐生產生活用水難現狀。

第四是認真編制村鎮建設規劃。重點是明確城鎮的定位和方向。主要是將郜家店鎮、平崗鎮建成交通樞紐和集貿型城鎮,將安民鎮建成工礦型城鎮,將振興鎮、涼泉鎮建成旅遊服務型城鎮。通過科學規劃,力爭形成設施齊全、品味高雅、特色鮮明、風格迥異的城鎮體系,形成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以城帶鄉,城鄉聯動,互促互進,共同發展的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

二、籌措資金,加大建設投入

建立了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的投入體制,突破了城市建設的資金"瓶頸"。

首先樹立經營城市理念,盤活土地資本。土地是城市最大的資源,西豐縣改變過去無償劃撥的供地方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土地資源,集聚資金用於城市建設。在土地經營方面,重點抓了五個環節:一是制定科學的供地計劃。做到有序開發,有序利用,確保土地資源不斷增值。二是統一同類供地方式。在土地的出讓中,嚴格按照《行政劃撥供地目錄》規定的行政劃撥範圍供地,取消了經營性用地的協議出讓。三是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發布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公告,宣傳掛牌出讓地塊的位置、土地使用條件、規劃部門的要求、商用價值、長遠效益以及有關的操作程式等。四是合理確定底價。委託具有資質的土地評估機構採取二種或二種以上的評估方法進行底價評估,經底價確定領導小組確認後掛牌公佈。五是完善政策。先後制定和完善了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規則,實行了土地審批的內部會審制和掛牌底價由縣底價領導小組確定制等一系列規範的文字模式和操作辦法,進一步明確了供地方式、交易地點、審批程式和協議出讓等幾個方面的規定。20xx年以來,共對21.2萬平方米的國有土地使用權進行了掛牌出讓,獲取土地出讓金9653萬元。加大了土地收益管理力度,土地出讓金全部用於城市建設,實行專款專用,確保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使土地出讓金成為城市建設的主要資金來源。20xx年以來,投資1612萬元,建成總佔地面積達4萬平方米的北山廣場、中心廣場、黨校廣場等3個主題廣場。投資20xx餘萬元,實施了寇河城區段綜合治理一期工程,完成了防洪工程、濱河路建設工程和寇河公園建設工程。投資2799萬元,完成了對城區15條街路的道路和市政設施維修改造工程,改造和新建自來水主管道4763延長米,排水管網16.7公里,供熱管網2.4公里,架設路燈543杆。投資676萬元,栽植綠化樹木9.4萬株、草坪4萬平方米,城區人均擁有公共綠地面積達5.4平方米。

其次是打破獨家經營格局,吸納民間資本。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打破不利於城市發展的體制束縛,以優化政策和招商引資為手段,進行市場化運作,廣泛開闢融資渠道,吸引民間資本注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開發主體由政府為主向民營企業為主的轉變。幾年來,勵馳房屋開發公司、凱帝房屋開發公司、洪祿房屋開發公司等民營企業陸續進入房地產開發市場,並在城市開發建設中不斷髮展壯大,為西豐的城市建設注入了活力。20xx年以來,全縣房地產開發總面積為58.6萬平方米,其中全部由民營企業開發建設的就達27.8萬平方米,占房地產開發總面積的47%。在廣泛吸納民間資本的同時,西豐縣積極引進競爭機制,將公用事業推向市場。幾年來,通過市場運作,個人經營,先後建成了縣農貿大廳、遠景供熱站、第四供熱站和縣果菜批發市場,打破了公用事業政府獨家經營的歷史格局。

第三是積極爭取上級支援,發展公益事業。認真研究上級基建投資重點,科學論證本縣的建設專案,積極與省市建設計劃掛靠,對收益可觀、潛力巨大、前景廣闊的優勢專案,積極申報,最大限度地爭取上級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扶持。幾年來,共爭取上級城市建設專項資金5286萬元,有效緩解了城市建設資金緊張的狀況。投資3700萬元,完成城區給水一期工程,建成了日供水能力達2萬噸的淨水廠,解決了城鎮居民的"吃水難"問題;誠信水庫於20xx年10月開工,目前正在施工建設之中。20xx年以來,總計投資3429萬元,建設西豐高中、一中、二中等教學樓8棟,其中爭取上級補助1861萬元,鎮內學校全部實現樓房化。總計投資800萬元,建成郜家店鎮、振興鎮、柏榆鄉、和隆鄉中心敬老院,其中爭取上級補助300萬元。

三、完善政策,規範實施拆遷

拆遷是建設的前提。城市建設和棚戶區改造是一對矛盾,把握不好就會造成城市資源的巨大浪費。特別是對西豐來說,鎮內人口不足6萬,流動人口較少。因此,西豐縣把城市建設的著力點放在了棚戶區改造上,把支撐點放在了還利於民上。堅持以人為本,進一步優化拆遷政策,推動了拆遷安置工作的穩步進行。20xx年以來,西豐縣先後制定出臺了《西豐縣城鎮房屋拆遷管理暫行辦法》(西人大發[20xx]11號)、《轉發縣城環委關於調整西豐縣城鎮房屋拆遷安置補償標準的通知》(西政辦發[20xx]15號)和《關於印發西豐縣城鎮房屋拆遷安置補償標準的通知》(西政發[20xx]7號)等政策檔案,為拆遷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在城市拆遷中,重點抓了以下幾個環節。一是被拆遷戶可以自主選擇安置形式。選擇貨幣安置的,按照市場評估價對拆遷戶予以補償;選擇回遷安置的,按拆一補一的原則進行安置,不結算差價。二是對劃定樓位。對每個小區的最好樓位都優先分配給拆遷戶,最大限度地滿足拆遷戶改善住房條件的需求。三是確定戶型。由於棚戶區內居民經濟條件有限,大戶型樓房購置難度大,因此在拆遷時就要求被拆遷人申報戶型和麵積,並綜合被拆遷人意見進行統一設計。四是對極特困戶和傷殘戶,確無能力回遷的,政府和開發企業給予了適當的照顧,或提供週轉房,或讓利回遷。所以,幾年來的開發建設,拆遷戶均得到了妥善安置,樓房也銷售良好,沒有滯壓現象。20xx年以來,累計拆遷棚戶區1970戶、11.2萬平方米,拆遷總支出達7750萬元。

四、規範建設,強化監督管理

在工程施工中,嚴格按工程"四制"進行規範運作,即專案招投標制、質量終身責任制、專案監理制和專案合同制。首先是嚴格進行招投標。對每一個建設專案都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招投標,全面實行"陽光"操作,嚴格審查投標人的技術資質和資金能力,避免了"人情工程"和"面子工程"。其次是嚴把質量關口。在建設中嚴把材料關和施工關,對於政府投資的專案,嚴格執行政府集中採購制,對電照裝置、裝飾材料、鋼窗等建築材料的購置嚴格實行政府採購。幾年來,共實施政府集中採購268宗,累計採購金額達20xx萬元,壓縮了建設成本,避免了"豆腐渣"的工程。第三是狠抓手續辦理。對重點專案實行一站式辦公制度,確保手續齊備,既達到了建設要求,又防止了各種稅費跑冒滴漏現象的發生。

五、突出重點,小城鎮建設不斷加快

西豐縣委、縣政府充分認識到,發展小城鎮要以現有的中心城市和有條件的建制鎮為基礎,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消除不利於城鎮化發展的體制和政策障礙,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為實現城鄉一體化奠定堅實基礎。結合西豐實際,科學確定了小城鎮發展目標:(1)以現有的縣城和有條件的骨幹建制鎮為重點,適度擴大小城鎮規模,力爭經過5至10年的努力,將一部分基礎較好的城鎮建設成為規模適度、規劃科學、功能健全、環境優美、各具特色、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農村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2)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廣泛開闢投融資渠道,走出一條在政府引導下,主要通過市場機制建設小城鎮的路子。(3)以大量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為途徑,因勢利導,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充分利用小城鎮連線城鄉的區位優勢,將發展鄉鎮企業和農村服務業結合起來,促進農村勞動力、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優化配置,推動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4)在小城鎮管理中體現"小政府、大社會"的原則,轉變政府職能,從根本上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20xx年以來,西豐縣突出重點,創新機制,小城鎮建設取得了可喜成果。投資823萬元進行涼泉鎮小城鎮建設,完成改造面積9278平方米,鋪設地下管線260延長米,光纜500延長米,完成辦公及住宅房屋改造9500平方米,城鎮人口達到4700人。投資1890萬元進行平崗鎮小城鎮建設,實施拆遷7600平方米,將鎮區道路由10米拓寬到10米,新建辦公樓、住宅樓1.5萬平方米,城鎮人口達到1.9萬人,每年小城鎮新增人口100人左右。投資413萬元進行郜家店鎮小城鎮建設,完成道路改造4800平方米,建成鎮內廣場1.5萬平方米,完成建安工程9000平方米,每年新增人口900人左右。

五、效益顯著,實現多極拉動

城市建設的加快,不僅體現了其自身的效益和價值,更重要的是促進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步增長,可謂一業旺帶動百業興。在社會效益方面,每年各項建設工程可安置近5000人就業,從而促進了社會穩定。同時,隨著中心城市和小城鎮新增商業網點的不斷增加,為廣大農民經商和務工創造了條件,城市接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空間不斷拓展。在環境效益方面。一是城市形象美了。城市建設與管理改變了西豐髒亂差的形象,街道變寬了,樓房變靚了,棚戶區改造了,城市功能增加了,日新月異的城市形象為招商引資和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二是城市空間大了。北山廣場、寇河公園建成後,為市民提供了休閒活動場所,每天可容納近萬人進行休閒娛樂,吸引了人流、物流向中心城市匯聚。三是市民的城市意識提高了。優美的環境促進了市民城市意識和衛生意識的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溢於言表,愛護城市、建設城市的思想不斷增強。在經濟效益方面,除基建專案直接上繳稅費之外,還拉動了建材、裝飾裝修、運輸、餐飲等行業的發展,實現了民營經濟的'總量擴張。據不完全統計,20xx年至今,基礎設施建設上繳稅金4500多萬元,收繳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1390萬元,佔縣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的13%,有效拉動了財政增收。隨著基建市場的擴大,全縣建材商店發展到41家,形成了建材一條街。地產水泥、紅磚、沙石等建築材料年創產值3億元以上,其中水泥產業累計實現產值20500萬元,紅磚產業累計實現產值4399萬元。建築業拉動全縣GDP增長幅度達4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9%。

2023年城鎮調研報告 篇5

城鎮是人類文明的標誌,是人們經濟、政治和社會生活的中心。城鎮化的程度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標誌,也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社會組織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誌。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十二五規劃和省委、省政府今年目標任務的落實,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程序”的戰略部署,我局圍繞加快推進陽谷縣城鎮化程序進行專題調研。我局在深入實地考察、查閱有關資料、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對我縣目前城鎮化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分析,總結了發展現狀和經驗,分析查找了存在的問題和有利條件,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我縣城鎮化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及推進措施等。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城鎮化的發展現狀

推進新型城鎮化,就要不斷加大投入,加快城鄉建設步伐,增強城鎮功能,改善人民群眾居住環境,不斷提高城鎮輻射帶動能力。據統計,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縣經濟社會發生了顯著變化,縣城區面積擴大了7倍,人口增加了5倍,城鎮化水平由改革開放之初的不足10%提高到20__年的38%,城鄉建設管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特別是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城鄉建設與工業、農業和服務業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全力打造“東夷之都、千年古城、武松故鄉”特色城市品牌,制訂了“工業強縣、農業穩縣、三產興縣、城建靚縣”的發展思路和目標,在工作中,堅持用工業化提升城鎮化,帶動農業產業化,目前,我縣城市框架進一步拉大,城鄉一體化程序進一步加快,初步形成了以縣城市規劃區為中心、壽張鎮、阿城鎮兩個中心鎮為次中心、13個鄉鎮、中心村4個層次的城鎮體系。

我縣現轄12鎮3鄉3個街道辦事處,縣域面積1064平方公里,縣規劃區面積64.7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8.39平方公里。20__年底全縣總人口80.43萬人,其中城區人口15.12萬人,建制鎮駐地非農人口18.44萬人。全縣生產總值達到171.4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3.3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投入89.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7.6億元,三次產業比為18.13∶57.56∶24.31。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現1486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6517元。20__年累計完成城建投資4.25億元,佔GDP2.48%。

(一)城市定位和功能分割槽特色顯著。

20__年,我縣在聊城各縣市第一個修編完成新一輪的城市總體規劃,將城市性質定位為聊城南部以發展工業為重點、以旅遊為特色的生態型園林城市,提出了“東擴北展”的城市發展方向。

“東擴”是跨越京九鐵路向東依託鳳祥工業園發展新工業園區;“北展”是跨越黃河路依託谷山路向北發展新的行政文化生活區。我縣城市規劃區的範圍是:東到閆樓鎮東界,西至金線河,南到南外環南1公里,北到鳳祥路北1公里,縣域範圍內的城市水源保護區、景陽岡景區、祝家莊景區、海會寺景區、古阿井景區和古東阿古城遺址等風景名勝區為規劃區。目前,我縣城區基本形成了古城區、老城區、新城區、開發區4個佈局板塊。

在縣城市總體規劃的調控下,近年來,我縣相繼編制完成北部中心區、老城區、工業園區、西部工業區等控制性詳細規劃,目前,城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覆蓋率達到92.9%。同時先後編制完成了城市綠地、熱力工程、防洪排澇、排水等專業規劃。城區水系、燃氣專項規劃正在編制當中。

(二)城市建設突飛猛進。

20__年以來,以谷山路的綜合改造為起點,拉開了我縣城市基礎設施大建設、大完善、大發展的序幕。縣委、縣政府在縣財政極為困難的情況下,始終保持城建投入,每年都拿出相當資金實施城建重點工程建設,一系列涉及民生的道路建設、園林綠化、溝渠治理、排水管網、美化亮化、小區開發等工程相繼實施並竣工。按照“先地下、後地上、一步到位、一勞永逸”的原則,埋設了各種管線,城市基礎設施實現了歷史性、飛躍式發展,實現了集中供水、集中供熱、集中供氣、垃圾和汙水集中處理。城市面貌日新月異,高層、小高層建築不斷湧現。改造開發了6條宋式古街,建設了3座宋式牌坊,1平方公里具有濃郁宋代風格的古城核心區初步形成。

截至20__年底,我縣城市道路總長度為131.2公里,總面積為370.6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達到24.17平方米;設供水企業1個,日均供水能力2萬立方米/日,供水管道長度101公里,供水普及率99.15%;共有排水管道144公里,服務面積18.39平方公里,排水管道密度7.83公里/平方公里;路燈共計6156盞,種類分為高壓納燈和節能燈兩種,亮度達到200流明,年度耗電量120萬度,電費總計80萬元;現有3個公園、8個廣場,總佔地面積26.7萬平方米;道路綠化覆蓋率達到40%,城市綠化面積為775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6.22平方米,現有園林綠化水車3輛,機械化修剪率40%;現有2座熱力發電廠,供熱管道總長度45公里,集中供熱面積為93萬平方米,至今縣內無生物發電廠;城區燃氣由陽谷三山天然氣公司供給,供氣管網總長度為70公里,總用氣戶數為14040戶,供氣普及率為98.63%;城區建有1座汙

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為4萬立方米,汙水處理率達100%;城區設有2處垃圾處理廠,其中1處無害化垃圾處理廠正在建設中,目前日處理能力200噸,垃圾處理率為100%。城區共有垃圾清運車28臺,機械化清掃95萬平方米,公廁16座,環衛工人257名;城區共設定公交線路11條,公交汽車113輛,日運送能力1321人;城區建有10萬平方米以上的小區5個,人均住房面積34.95平方米;建有體育館1處,總建築面積10600平方米,能容納觀眾8000人;建有影劇院1處,總建築面積1156平方米,能容納觀眾數940人。目前我縣城市會展中心還未建設,還沒有購買除雪機械。

(三)城市管理高效有序。

縣委、縣政府在城市管理方面,重點實施了以“綠化、亮化、淨化”為主要內容的“三化靚城”工程,狠抓市容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做好市政公用設施日常修復,初步形成了規範化、精細化、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機制。亮化方面,城區80個主要臨街單位的辦公樓體全部安裝了燈亮設施。大力開展了門牌廣告亮化整治,統一設定標準,對不符合標準的堅決予以拆除;綠化方面,積極拆牆透綠、見縫插綠,基本形成了“一街一景、一路一品,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綠化格局;淨化方面,堅持“清掃工人年輕化、著裝規範化、車輛統一化、值班輪流化”,主城區街道晚10點前基本實現了無亂倒垃圾現象,生活垃圾基本實現了日產日清。

目前,住建局下屬市政工程管理處、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處、園林管理處和城市公用事業管理處,具體負責城區各項管理工作。城區市政設施、園林綠化、衛生保潔均實行了“建管分離,管養分離”。

(四)村鎮建設穩步推進。

近年來,各鄉鎮黨委、政府都加大對鄉鎮駐地建設的投入,鎮容鎮貌有了較大改觀,增強了聚集和輻射功能。各鄉鎮都加大規劃編制力度,目前15個鄉鎮全部重新修編完成駐地總體規劃,全縣876個行政村擬合併為112個農村社群。啟動了農村新居建設與危房改造工作,目前已啟動整村遷建50多個村,建設新居。

2023年城鎮調研報告 篇6

目前,“看病難、看病貴”,參加醫療保險已成為社群居民的頭等大事和熱門話題。實施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緩解居民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舉措,是改善人民群眾基本生活,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惠及千家萬戶的民心工程,為了進一步推動我縣城鎮醫療保險工作順利啟動和覆蓋,我們社群工作人員,深入到社群居民當中,宣傳醫療保險政策和參加醫療保險後帶來的實惠,消除他們思想上的顧慮,就此問題我們對本社群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有關情況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社群總人口2767人,其中城鎮人口1217人,截止到 XX年12月31日,全社群城鎮居民參加醫療保險 346人,其中低保人員274人,60歲以上人員 76人,(低保戶39人,低收入10人,正常繳費的27人),殘疾人 員 8人,未成年參保人員56人,一般居民72人。共收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金 8674元,低保戶佔全社群參保率的80 %,低保戶以外50歲以下 540 人,參保 35人,參保人是總人數 6 %。

二、存在的問題

醫療保險覆蓋面還不大,參保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居民普遍反映醫療保險收費太高,因為xx社群居民下崗失業人員較多,有固定收入的人員很少,貧困家庭多,對我縣的城鎮醫療保險每人每年150元的繳費標準承受不了;二是認為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實惠不大,非住院治療不予報銷,一些慢性病患者需長期服藥治療,因經濟條件和其他原因,一般不住院,但現在的醫保制度只有住院的病人才能報銷一部分費用,這也是影響參保率不高的原因;三是居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濟意識弱,認為繳費不累計,不順延,怕交了費不享受吃虧,認識不到社會保險具有保障性和共濟性的雙重作用;四是定點醫療單位的個別醫務人員從個人利益出發,對參加醫療保險患者,就多開藥,開貴藥,造成參保者覺得不但享受不到醫療保險補助,反而還多花了許多冤枉錢,得不償失。

三、建議

(一)、要從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出發,完善醫療保險制度,最大限度地擴大醫療保險覆蓋範圍,加快我縣城鎮醫療保險步伐,積極實施貧困群體的醫療救助,完善我縣城鄉大病醫療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水平。

(二)、希望政府加大投入,充分發揮政府職能作用,做好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這一民心工程,降低繳費標準,使絕大多數居民都能加入到醫療保險當中,進一步建好服務平臺,健全服務網路,為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建立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當年結餘款轉下年,同時希望在門診看病也要予以部分報銷,這樣才真正體現出黨和政府對居民的關懷。

(四)、進一步完善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保障體系,逐步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加強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政策的宣傳,把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意義講透,政策講清,程式講明,把更多的人群逐步納入到基本醫療保險範圍,進一步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面,真正解決好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大問題。

xx社群

XX年12月31日

2023年城鎮調研報告 篇7

一、基本情況

(一)地理環境。__縣__鎮座落在梧州市西北部,距__縣城12公里,梧州市180公里、桂林市130公里,西接來賓市金秀縣,北靠桂林市荔浦縣。是梧州市、桂林市、來賓市的結合地帶,地理位置優越,321國道南北貫通,交通便利,通訊發達,經濟活躍,是梧州市的"北大門"。1993年撤鄉建鎮,__鎮是自治區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二)人口現狀。全鎮所轄9個行政村,19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3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27萬人,非農業人口806人,集鎮規劃區人口4500人。

(三)鎮域用地。全鎮面積14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20865畝,佔總面積11%。其中水田面積19080畝,人均0.81畝;旱地1785畝,人均0.08 畝,其餘為居住用地和荒地,全鎮屬於山區的丘陵地區。

(四)經濟發展狀況。20__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2億元,其中工業產值246萬元,農業產值20xx萬元,林業收入121萬元,畜牧業收入3568萬元,漁業收入47萬元,財政總收入377萬元,人均純收入2131元,鎮內有紅磚廠3家,針織廠6家,採石灰石場3處,重晶礦廠1家。鎮內還蘊藏著黃金、鋁鋅等礦產資源。建材業是鎮工業的支柱產業。農業以水稻、水果、生豬、養蠶、茶葉為主,其中屯巴茶、柿子、水果起引導作用。

(五)道路交通。國道321線貫穿全鎮南北,途經__、壯村、貌儀三個村委會;新忠公路穿越城區,途經本鎮雙垌、壩頭村委會,__至四聯村、謝村村委會已鋪設了水泥路面,其餘村委會都全部通了公路,交通便利。

二、發展現狀

(一)鎮區地理位置及現狀用地特徵

鎮區位於國道321線,距縣城西北12公里的地方,鎮用地佈局位於__河的西面,呈南北向的帶狀結構,國道321線的東面和鎮區的西北面為丘陵山地,南北向為平原地帶。鎮區內道路有縱橫兩條道路,與外界交通聯絡只有__新興大街與321國道連線。__河由北往南,穿城區而過。

(二)鎮區現狀。

1、人口。鎮區現狀居住有45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06人,外地暫住人口300人。

2、公共建築及分佈情況。

鎮內除政府、鎮直單位辦公外,還有供銷社、信用社以及商業、服務業各類主要公共建築,近年來還投資興建新的政府大廈、成教中心、文化娛樂中心和敬老院,新開發建成了新興街商住小區,並將舊電影院、供銷社日雜門市部,政府舊院開發建成了商貿小區,由於新修建了24米寬的大街,鋪設水泥路面、道路兩旁進行植樹綠化,大部分單位,商家都搬到新街上。__市場位於舊城區中心,主幹道的旁邊,佔地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年成交額在1億元以上,圩日趕集人數在15000人左右,平時有7000人左右。

鎮現有__中心國小一所,佔地面積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學生300人;託兒所5所,入托兒童230人;新建衛生院1所,佔地面積3535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職工17人。

(三)住宅建築

鎮區現狀居住用地25公頃,人均55.6平方米,住宅建築為兩部分,一部分為__村的村民住宅,大多數已拆改建成磚混結構2到3層的房屋,少部分為泥磚瓦房;另一部分為__大街開發的臨街住宅,大多數是3到4層框架結構的商住兩用住宅。

(四) 道路交通

目前除了國道外,鎮區的內部道路網路只有縱橫兩條,老舊街8米寬街道一條。

(五)電力、電訊

鎮內已建有小水電站兩座,為中良電站和峽口電站,已收歸縣統一管理排程,建成35千伏變電站一座,變壓器總容量為4950千伏安,電源併網由縣城引來,年用電供求正常。

目前,全鎮九個行政村中村村通了電話、有線電視。

(六)給水、排水

給水,現狀供水附近山沖水,只能滿足居民生活飲用水要求,遇旱季時流量嚴重不足。

排水,基本上為自然排放,僅主要街道及商住小區市場周邊建有排水管道。

三、城鎮化建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__鎮被列為縣、市、區三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近年來,狠抓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先後投入540萬元,拓寬城區街道和全鎮的路網點建設,興建了一批配套設施和部分基礎設施,同時加強對舊街的改造,拓寬街道,由原來僅有3至4米擴寬為8米,小城鎮建設已經初具規模。但由於__鎮總體規劃始於1988年,1999年又進一步修訂,並且尚未修訂詳細規劃,且有一定的侷限性,未能真正指導小城鎮建設的發展,使小城鎮在建設發展過程中出現以下矛盾:

1、道路網路體系不夠完善,斷面過小,不利於交通疏散。

2、商業網點集中在交通要點上,每到圩日,交通嚴重堵塞。

3、市場面積過小,不利於農副產品聚散。

4、居民住房佔地面積大,土地利用率低,舊城改造步伐緩慢,城鎮面貌與鎮的經濟水平不相適應。

5、基礎設施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全鎮建設發展。

6、水資源缺乏,遇旱季居民飲用水發生困難,嚴重製約著全鎮的經濟發展。

7、由於鎮財力有限,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

8、新興街橋頭至新忠路口街道兩旁需要拆遷安置,拓寬到24米。由於缺乏資金,無法拆遷,是直接制約我鎮經濟發展的瓶頸。

四、加快__鎮城鎮化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鎮區周圍除東面為荔梧過境公路和西北面為山地外,其餘均較為平坦的水田、旱地,從空間結構發展方向上,主要向西、北方向發展。

(一)人口規模

1、現狀人口4500人;近期人口6500人;遠期人口10000人。

2、用地規模

現狀用地20公頃,近期用地40公頃,人均61.5平方米;遠期用地80公頃,人均80平方米。

(二)發展構思

根據鎮區的現狀和發展方向規劃採用網式格道路結構,公共建築佈局由點轉到面,併合理安排各項用地,使鎮區佈局更趨合理和完善。

1、對外交通,過境公路

國道321線在規劃區內按30米的寬度,60米的範圍控制。汽車站佈置在新興大街與國道321線的交匯處南側,既方便車輛出入,又不穿越城區,方便群眾上下車。

2、鎮區道路

採用"網格"式,分三級設定:主幹道,次幹道,支路[本站:]。主幹道,寬度24米,國道321線至敬老院為鎮區生活性主幹道。次幹道,寬度16米,為交通性幹道。支路,寬度8到12米,為商住區的內部道路。

3、生產建築用地。在西面的山丘處,規劃用地面積6.8公頃。

4、倉儲。在鎮區西面,規劃新的倉儲區,規劃用地4公頃。

5、居住區。以舊城區改造和新區開發相結合的形式,新區開發私房為主,層數3到4層,建築採用統一規劃、設計,立面的形式;舊城改造因地制宜,逐步按規劃分期建設,提高土地利用率。

6、綠化。把西面山地規劃為鎮區的公園綠地,沿河兩邊各留12米寬的綠化帶,沿主要道路種行道樹,使鎮區綠化構成一個點線面相結合的綠化系統。

7、公共建築用地。由於原農貿市場較小,商業網點過於集中的現狀,規劃在鎮政府後面至糧所之間佈置新的農貿市場用地,同時規劃一條12米寬的道路把兩個市場連線起來,沿街佈置商店,使商業由點到面。並新規劃有體育用地、幼兒園、擴大國小、醫院的建築用地。

(三)市政設施規劃

1、加油站,在鎮區東秀村頭設定。

2、停車場,在核心區設兩處,每處不少於600平方米。

3、環衛設施

公共廁所,按3000人一座計,需要5座,規劃在公共活動較密集的地方。

垃圾收集與中轉站,規劃垃圾中轉站兩座,面積不少於200平方米。

環衛工人與設施配套,配備環衛工人15人,運輸車輛2輛,灑水車1輛。

設定垃圾場一個,並進行無害化處理。

4、消防設定。在鎮區給水管網上每隔120米距離,設定一個消防栓,按國家防火規範設定。

(四)工程設施

1、給水。從鎮區南面古造江引水,建造一座水廠,按1000人3000噸每日標準建設,確保城鎮居民生活供水。

2、排水。近期採用雨水及汙水合用管道,排往__河,遠期建設汗水處理廠,日處理汙水2400噸,處理後作為農田用水。

3、電力電訊規劃。已建35千伏變電站一座,主變總量為4950千伏安,電源由縣城變引來,用電有保障。按年增長5%,增設主變臺數,擴大容量。目前電話光纜到達本鎮,鎮內光纜採用埋地敷設方式,實現電話普及率達95%以上。

(五)近期建設

為了切實抓好__鎮近期的城鎮建設工作,按照目前全鎮的經濟情況和發展潛力,近期內主要集中資金加快道路建設和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改善投資環境,增強經濟實力和競爭能力,逐步發展建設成為綜合型小城鎮。

1、在鎮政府北面計劃建一個農貿市場,佔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以帶動相關專案開發,已初步設計了方案,進行招商引資建設。

2、利用__至忠良公路正在擴建的契機,爭取資金,把新興街橋頭至供銷社百貨大樓公路兩旁舊房拆遷異地安置,拓寬公路街道24米。

3、加快新忠路口兩旁、農貿市場兩邊新村商業區以及政府舊院住宅區的開發建設。

4、抓緊和加快新住宅區建設和舊城區改造,完善各項基礎設施的建設。

5、鎮汽車站建設已完成重地工作,力爭儘快建成投入使用。

2023年城鎮調研報告 篇8

城鎮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工程,是新形勢下鎮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有利於加快小城鎮工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有利於擴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帶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利於提高農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實現城鄉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對全面實現小康目標有著直接的帶動作用。當前在我縣城鎮建設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城鎮規劃意識淡薄,建設起點低,城鎮建房佈局混亂,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城鎮居民中普遍存在封建迷信思想,建房看“風水”,不按規劃;忽視基礎設施建設,浪費土地資源,破壞生態環境;集體經濟脆弱,建設資金嚴重不足等,近兩年隨著城鎮化程序的推進和新農村建設的開展,這一現象較以前有所改善。但總的來說,我縣城鎮建設發展還很不平衡,整體水平不高,城鎮建設發展的滯後在不同程度上制約鎮域經濟發展。站在履行規劃建設管理職能這一角度來講,要突破這一障礙,關鍵在於加快城鎮建設,調整產業佈局,形成地方特色。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實施:

1、要有科學規劃。

要牢固樹立規劃是法、規劃是龍頭、規劃的節約是最大的節約的觀點,切實抓好城鎮規劃的編制、實施和管理工作。在規劃編制工作中,站位要高、定位要準、謀劃要遠,不僅要注重規劃的系統性、完整性,更要在提升質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保證規劃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可行性。去年以來,我縣城鎮規劃工作進展很快,但科學合理、梯度發展的城鎮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要協助鄉鎮規劃建設一批特色新村,在新農村建設規劃中做到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不搞“一個模式一刀切”,建設體現贛縣客家風情和產業特色的人文新村、生態新村、社群新村、旅遊新村和產業新村。扶持茅店、江口、吉埠、南塘、田村、白鷺、湖江、王母渡、韓坊、五雲、沙地等一批牽動力強的中心鄉鎮、特色鄉鎮,改善城鎮面貌,增強城鎮凝聚力。

2、要有產業支撐。

要把產業發展放在突出的位置,積極培育經濟基礎,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做響沙地板鴨、陽埠腐竹、吉埠貢芋、田村密梨等品牌,通過產業的發展帶動城鎮發展,以城鎮建設促進產業發展。充分利用小城鎮連線城鄉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服務業,並大力推進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的發展,增強小城鎮的服務功能,促進農村勞動力、資金、資訊、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帶動農村經濟結構的優化,吸引農村人口和農村非農產業向小城鎮集中,推動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

3、要有地方特色。

一是注重產業特色。要充分考慮本地資源,大力推廣“一鄉一業”和“一村一品”,在產業特色上下功夫,培育具有比較優勢的地方特色產業。旅遊資源豐富的地區,要著力打造特色旅遊小城鎮。二是注重文化特色。重視和加強民族歷史文化的保護、挖掘和利用,重視人文精神培養,不斷豐富城鎮的文化內涵和底蘊,營造獨具特色的文化氛圍。三是注重建築特色。要結合民族歷史文化和自然環境,確定相對統一的建築風格,體現本地歷史、文化、民族特色。通過地方特色的培育,做到自然、人文景觀與現代氣息交相輝映,相輔相成,創造出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時代氣息的新型城鎮。

4、做到節約集約。

要按照“嚴控增量、盤活存量、管住總量、集約高效”的要求,強化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工作,指導城鎮按集約利用土地原則做好規劃和建設,以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來保障發展。要完善土地使用市場準入制,合理確定城鎮建設規模,嚴禁建設脫離實際、違反標準的“形象工程”,嚴格控制工業專案土地投資強度。要引導農村村民住宅按規劃、有計劃地逐步向小城鎮和中心村集中。對城市規劃區內的農村村民住宅建設,應當集中興建農民住宅小區,防止在城市建設中形成新的“城中村”,避免“二次拆遷”。對城市規劃區範圍外的農村村民住宅建設,按照城鎮化和集約用地的要求,鼓勵集中建設農民新村。

5.注重生態保護。

要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堅持經濟建設、城鎮建設和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注重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實現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避免走“先汙染後治理、先破壞後恢復”的老路。

2023年城鎮調研報告 篇9

一、基本情況、經驗與體會

自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城鄉建設、推進城市化程序若干意見》(粵發[]8號)和《關於推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意見》(粵發)[]10號)出臺後,由於區委、區政府把推進城市化程序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來抓,經兩年多來努力,我區城鎮化建設工作明顯加快,城市品位大幅度提升。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幾方面都得以較快速度的協調發展。

在規劃方面:

一是委託了中山大學如期完成了編制區城鎮體系規劃的任務,並分別印製了本《清城區城鎮體系與產業佈局規劃圖集》和1000本《清城區城鎮體系規劃綱要》,奠定了區未來20年的城鎮建設和經濟發展的計劃目標。

二是先後有源潭、石角、龍塘幾個鎮根據省兩個《意見》的要求,編制或修編了建制鎮的總體規劃,有些鎮在搞好總體規劃的基礎上還編制了近期建設小區的修建性詳細規劃。使不少鎮解決了過去建設無規可依的老大難問題。

在建設方面:市舊城區先後有下廓、朝陽花苑、富利花園、名都、城市廣場等小區改造和a1#、新威龍花園、金碧灣花園、錦繡清城、傾城摩爾、海逸華庭等小區開發全面開工,從XX年至現在,共投入建設資金8.5億元,完成了151項,建築面積90㎡多萬的改造建設。這兩年多來,基礎設施建設亦有重大的改善:投入了1400多萬元完成了市區西出口道路的改造和環城二路的擴建;投資800萬元打通了先鋒路太陽島至麥圍大街的斷頭路;投資600多萬元把髒亂差十分嚴重的筆架河口改造成風景優美的人工湖;投資近700萬元完成了平安二路的首期工程建設;投資300多萬元改造了北門街;投資2400多萬元改造學宮街、大觀街、南門街、曙光路、先鋒路等五條街道改造。此外,還擴寬了下濠基閘口和對全段路面進行了改造,搞好了牛皇廟、鳳桂園等髒亂差突出地段的整治及新安裝了700盞路燈和搞了數萬平方米的綠化,使整個舊城區一天天變淨、變亮、變美。各建制鎮在這兩年多來,除了認真抓好工業園區的建設之外,同時,還十分注重抓好城鎮擴張和集鎮基礎設施的建設:源潭鎮以一河兩岸為軸心,先後完成了河東大型集貿市場的建設和鎮政府辦公大樓的建設,帶動了這些地方附近地區的發展;石角鎮建成大型集貿市場,搞好了環鎮公路和府前路小區的開發建設,還新建了一間達4星級標準的龍城大酒店;龍塘鎮完成了環鎮公路建設,新建了集貿市場、影劇院、小廣場等公建設施;橫荷完成了荷興集貿市場建設;附城亦完成了附城集貿市場的建設,洲心重點抓了金海灣、丁香兩小區的開發建設,各鎮城鎮擴張和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這兩年較之過去明顯加快。

在管理方面:現全區7個集鎮,共有建設管理人員30人,城衛辦人員27人,城監人員40人,環衛工人131人,城鎮管理人員比較上兩年增加12%。有灑水車2輛,垃圾運輸車32輛(其中汽車6輛、手拖26輛),城監執勤用車30輛(其中汽車4輛、摩托車26輛)機械裝置配置比上兩年有所改善。在垃圾清運處理方面,除原來附城已達到全天保潔的垃圾處理標準外,在近兩年先後有石角、洲心、橫荷與市環衛處簽訂了集鎮垃圾代管協議,使集鎮達到了全天保潔的標準。由於集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城鎮管理工作不斷加強,各建制鎮的城鎮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我區近兩年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各方面得以快速推進,我們認為主要經驗與體會有五點:

一、領導重視是關鍵。自XX年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城鎮建設的兩份文先後出臺後,區委、區政府把城鎮建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區的主要領導親自部署並親自抓,並親自主持召開規模較大的城鎮建設工作會議。各鎮能按區委、區政府的要求,把領導精力從過去抓具體經濟專案為主逐步轉移到以改善環境為主的城鎮規劃建設管理上來,如源潭和石角兩鎮,拿出過百萬元來搞創省衛生鎮達標,實踐證明,只要領導重視,即使更大的困難都能克服解決;

二、搞好規劃是前提。如果沒有規劃,就成了無序的建設。城鎮建設必須首先編制出既科學合理又適度超前的規劃,並且要嚴格按規劃實施建設,這樣,才能有序地推進城鎮的健康發展。

三、搞好配套設施建設是基礎。朝陽花園小區的改造,使該小區成為舊城區最繁華的小區。石角鎮開通了鎮政府通往清三公路的府前路,不到兩年,就使道路兩旁和龍城大灑店一帶拔地而起。龍塘搞好了環鎮公路和新集貿市場、小廣場及影劇院等配套建設,帶動了附近周圍商品房的開發。橫荷建成了荷興市場之後,很快就在附近形成了一個分散性的小區。實踐證明,搞好了城鎮配套設施的建設,必然會推動城鎮建設的發展。

四、解決建設資金問題是根本。城鎮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政府投入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政府必須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吸收更多外資投入城鎮的開發建設,這樣,城鎮才能得以快速發展。

五、以創優達標為動力是促使當地政府提高城鎮水平的有效途經。我區近年有幾個鎮成為省衛生先進鎮,甚至有些很快就成為省衛生鎮,他們主要是通過根據各鎮的不同情況,制定一年一度的城鎮創優達標計劃來促使政府有計劃有目標地認真抓好城鎮管理工作,不斷地提高城鎮管理水平。實踐證明,這是一種調動基層政府搞好城鎮管理工作的有效途經。

二、主要存在問題和原因

(一)舊城區的存在問題及原因

1、城鎮交通道路窄,路況差,斷頭路多、交通網路不完善。舊城區現往東的出口只有先鋒路,主路面寬為13m,南北貫通的只有橋北路,主路面寬為19m,西出口只有環城路,主路面寬為12m。主街共有曙光路、環城路、鬆崗路、先鋒街、南門街、北門街、學宮街、大觀街及下濠基、城北路、松鶴街等幾條又窄路面又爛的街道。其中最寬的先鋒路和環城路是19m,最窄的學宮街只有13.4m,北門街主路面只有10m。因北環路未建成,城北路目前還是一條斷頭路,建築密度大,居住人口多的上廓街、下廓街等江北一帶,目前能夠通車的只有南門街和下濠基,交通非常不便。橋北路是舊城的主要交通幹線,但,能夠與這條路接通的只有曙光東、先鋒中和鬆崗路3個進出口,且全城交通都是平面交叉,所以這些進出口經常出現交通阻塞的現象。現在舊城確實存在難進難出的問題,嚴重製約著市區人流物流的發展,這是推進城鎮化建設首要解決的問題。

2、停車場少,車輛亂停亂放嚴重。雖然停車場有51個之多,但沒有一個上規模的,整個舊城區可供停車的面積只有2.46萬㎡,且分佈很不合理。在車流人流密集的學宮街、大觀街、上廓街、下廓街和南門街、北門街一帶,可供停車的面積只有6200㎡。由於缺少停放和保管車輛的地方,導致開汽車的人怕到這些地方,騎自行車、開摩托車的只有把車放在人行道和甚至停在機動車道。車輛的亂停亂放,一是造成交通受阻,二是影響市容街貌,這是舊城配套設施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

3、其他配套設施亦不夠完善。除了道路和停車場嚴重不配套之外,舊城區內的下水道、集貿市場、遊樂活動場館、園林綠化等亦很不配套。下水道大部分沒有達到雨汙分流的標準,且有不少渠道是堵塞非常嚴重的,造成遇大雨暴雨不少地方受浸。集貿市場總體容量不足且還分佈不合理,導致不少地方經常出現以街代市和以路代市的現象。建築密度大,居住人口多,但活動空間小,公建設施不配套,整個舊城區只有一個小小的中山公園是可供市民休閒遊樂的地方,沒有一個象樣的體育場館,綠化率也嚴重偏低,主街兩旁相當部分建築物檔次不高,亂搭建亦非常多,這些都是造成城市品位不高的重要因素。

4、市政建設資金緊缺。本來高基裡一帶的因雨汙積聚造成大量蚊蠅滋生和不少房屋遇下大雨受浸、牛巷和下廓二街一帶無路燈等嚴重的市政問題必須儘快解決。但,由於我區自XX年5月開始接管舊城市政建設管理以來,舊城有5億多元的工程辦理了開工報建,按正常收費,應有2500萬元的市政建設配套費收入,但,由於上、下廓改造、小區連片改造和很多專案以老企業改造等名義減收或免收,實際只收到557萬元,而市政建設改造專案投入1100多萬元,致使現在還有500多萬元的市政建設工程款應付未付,所以造成很多應及時解決的市政問題未能得以解決,且給今後市政建設管理造成較大的經濟壓力。

5、佔道經營和亂張貼嚴重。由於一貫以來養成的習慣和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加上執法不嚴,所以造成市區內商店佔道經營和到處亂張貼的現象相當嚴重,這是導致城市品位不高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關於推進城鎮化程序和提升城鎮品位的意見

(一)關於搞好舊城區建設改造和提升城市品位的實施意見

1、對先鋒路、曙光路、環城路、南門街、北門街、大觀街、學宮街、鬆崗路、松鶴街、城北路、下濠基等主街道的機動道路面和人行道進行全面改造。已經改造和正在改造的有北門街、南門街、大觀街、學宮街、曙光路、先鋒路。一是把以上街道的機動車道路面全部改造成鋪進口瀝青或花崗岩石的標準,將可限制大型貨車行使的南門街、大觀街、學宮街幾條機動車道鋪花崗岩石,其餘街道全部鋪進口瀝青;二是把兩旁的人行道全部鋪花崗岩石和鑲花崗岩路沿石,為解決摩托車、自行車無處停放的問題,人行道能擴寬的則儘量擴寬。建議除橋北路兩旁人行道為8m、鬆崗路為2m、下濠基為3m之外,其餘主街道兩旁人行道的寬度均為5m。機動車道改窄後,將某些街道由現在的雙行線改為單行線,以解決機動車道改窄後造成的交通堵塞問題。

2、搞好主街道兩旁的綠化和路燈的建設改造。在進行主街機動車道和人行道改造的時候,同時抓好各條主街的綠化和路燈的建設改造,建議:一是除保留大觀街、學宮街、曙光一、環城二、橋北路、北門街、松鶴街幾條主街的綠化樹之外,其餘主街兩旁的綠化樹進行重新規劃種植,實行一街一樹、大小一樣、間距統一的綠化佈局;二是對城北路、環城一路、大觀街、學宮街的路燈進行建設改造,把現還是單邊路燈的建成雙邊路燈,將現還是水泥杆柱的路燈改成品位較高的路燈,根據大觀街、學宮街綠化樹比較高大的特點,在這兩條街重新安裝上燈杆高度在5m左右的庭院式路燈。

3、搞好主街道的兩旁美化。一是把兩旁的架空線全部改為地埋線;二是清理所有亂搭建的騎樓、雨蓬、廣告牌等違建物;三是拆除臨街所有防盜網或將外網改為不超出窗臺的內網;四是委託裝飾公司實行統一規劃設計,統一施工,按現代化城市標準搞好街道兩旁建築物的“穿衣戴帽”工作;五是成立專業隊伍,採取得力措施,對亂張貼者進行懲罰,從源頭上解決市區內特別主街兩旁的“牛皮癬”問題。

4、搞好停車場的建設。重點解決大觀街、學宮街、南門街、北門街、上、下廓一帶無處停車的問題:一要做好新建停車場的規劃,今後,這一帶改造,凡大型的建築群體,都應考慮要有地下停車場的設計;二把清師附小和大觀國小合併,待下廓到新北江橋的防洪堤全段建成取消城內堤圍之後,原下濠基堤圍佔地留空改路,利用大觀國小的地方改建多層的大型停車場。

5、搞好交通路網的建設。一是建成北江河邊新橋至三橋的全線通道;二是搞好鬆崗加油站至新北江橋路段的北環路建設;三是以麥圍大街為軸線打通橋北路至城北路的通道。通過搞好以上幾條主幹道的建設,把舊城區現在環狀的交通網路改為網狀的交通網路。

6、搞好下水道和汙水處理廠的建設。一是針對原舊區一帶未實行下水道雨汙分流的存在問題,在進行主街路面改造施工的同時,重新按新的規劃要求先搞好下水管道的建設再進行地面施工,以免在今後完成了路面改造後再搞下水道改造而造成不必要的重大浪費;二是對東風主幹渠、下廓街、西門塘小區等下水管道堵塞的問題進行徹底的治理;三是在德興渠附近設立抽水站,解決今後錦繡清城專案建成後集雨面積減少,市區洩洪能力弱,容易造成市人醫和天湖塘一帶受浸的問題;四是搞好高基裡及古城、清郊一帶城中村的排雨排汙管網的建設改造,完善城中村的排雨排汙網路。

7、抓好廣場、綠化、體育場館等公建設施的建設。綠化和燈飾等對提高城市品位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應高度重視綠化和燈飾的建設改造問題。今後,舊城改造:一要進一步降低建築密度,多留空間,利用空間建設廣場、綠地;二要規劃好文化體育場館建設,使市民有較多休閒娛樂和體育活動的去處;三要解決好因開發商資金不足而造成的“爛尾樓”問題。

(二)關於修正舊城區建設管理政策措施的意見

要加快舊城區建設改造速度和提升舊城區城市品位,應對現行的城市建設管理政策措施作相應的調整:

1、提高舊城改造准入的門檻。今後凡負責舊城改造的開發商,

必須向政府部門預交一定數額的保證金,待搞好全部回遷安置補償和工程竣工之後才予以退回,以減少因拆遷改造造成的社會矛盾和出現“爛尾樓”現狀。

2、儘量限制單體開發改造,積極鼓勵小區式連片開發,以此來促進提高建設改造後的環境綜合質量。

3、取消老企業改造、小區連片開發等減免市政建設配套費的優惠待遇和城市建設維護稅實行專款專用。

4、由政府壟斷城市土地的經營開發權。政府成立一個具有法人資格和獨立經濟能力的專門機構,並撥給一定數額的啟動資金,具體負責舊城動遷、拆遷、安置、補償、回遷、土地拍賣轉讓等工作,代理政府直接承擔起徵用土地和安置補償的經濟責任。今後,舊城的建設改造,先由該機構經調查制訂出認為有開發改造價值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計劃方案,經政府審批後統一由該機構組織實施。該機構把經批准的開發改造計劃方案通過宣傳媒體向社會公佈,待地塊全部完成動遷拆遷工作之後向社會公開招標拍賣。由政府壟斷土地開發權,直接經營土地,將經營收入投入到舊城公建設施建設。

5、繼續抓好“兩違”查處。重新組建查處市區範圍內的違法違章建設專門機構,把補辦證和違法建設的罰沒收入用於舊城公建設施建設。據粗略調查統計,1998年的市區查處“兩違”,只是重點查處了鬆崗的古城、清郊兩地,且這兩地還有相當部分當時沒有補辦手續,加上其他地方的“兩違”,大部分業主都願意補辦手續,估計繼續查處舊城“兩違”,可以收到1200一1500萬元。此外,新市區範圍內的小市、洲心、橫荷三個地方,在1988年至1994年間的搶建的,就有5600多座,佔地44萬㎡,建築面積達289萬㎡的“兩違”未查處,估計查處收入會超過5000萬元。

6、推行公建設施“誰投資,誰收益”的政策,積極鼓勵開發商投資大搞停車場、體育活動場館、文化娛樂設施等公建專案的建設。

四、推進我省城市化程序的建議

推進城市化程序與發展工業是相輔相成的,城市的發展要以發展工業為基礎,推進城市化程序亦會帶動工企業的發展。因此,為加快推進城市化程序的步伐,我們認為,省在制定政策措施時應重點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各項政策措施要有利於民營經濟的發展,以民營經濟的發

展帶動城鎮的發展。

(二)要積極鼓勵農村的集約化經營,使農民從耕地中解放出來,同時,對農民進城貿工經商等要給予以各方面的政策優惠。

(三)政策措施上要支援發達地區勞動密集形的企業大量向欠發達地區的城鎮轉移。

(四)在經濟上省政府要大力支援欠發達地區搞好城鎮的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五)給予欠發達地區政府有更大的經營城市自主權和更加開放靈活的政策。

2023年城鎮調研報告 篇10

隨著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穩定健康發展,當前全社會對民生工作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就業、上學、求醫等一些重點、難點、熱點的社會民生問題明顯緩解,改善民生的各項措施開始顯現實效。但民生問題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解決的,它受到一定經濟水平和社會制度的制約。在具體工作中,也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現就陶莊鎮困難群體的民生情況作以下調研報告。

一、困難群體基本情況

陶莊鎮困難群體,主要包括五保戶、低保物件、孤兒、特困殘疾家庭、特困優撫物件、低保邊緣戶、大病醫療救助物件等。其中:前四類人群已納入定期社會救助範圍。截止今年9月底,我鎮定期社會救助人數達到429人,約佔戶籍人口總數的1.5℅。

(一)困難群體的成因

從掌握的情況綜合來看,困難群體成因主要有六種因素:(舉例)一是失業致貧;二是家庭缺乏收入來源致貧;三是大病致貧;四是年老體衰等生理原因致貧;五是重殘致貧;六是其他非正常原因致貧,如婚變、超生、服刑等。如:改革發展產生一些遺留問題。一是土地徵用建設用地大幅增加,無地農民越來越多,土地管理和土地徵用引發了一系列矛盾。安置途徑單一,採取一次性發放安置補助費方式,一些被徵地農民處於“失地、失業、失保”的境地;徵地補償較低,大多數沒有建立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有些徵地補償不能及時足額發放到位。二是企業改制問題。其中包括經濟體制改革引發的企業重組、兼併、破產後資產處理和職工安置問題,企業改制中引發的職工利益保護,拖欠工資、工齡買斷引發的矛盾,下崗職工再就業問題。

(二)困難群體的生活狀況

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已得到了保障,但其在社會的生存和生活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困難,其心理上仍然承受著巨大壓力。

一是生活難。基本生活低於最低生活保障,靠低保金過日子,這部分人絕大多數年齡在40-50歲,“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生活壓力很大。有些農民在城市缺乏保障,缺乏生存的本領,生活非常艱難。二是就業難。相對於其他群體,這部分人往往文化水平較低、能力較弱,就業機會相對較少,存在就業無門問題。三是就醫難。大部分有病無錢醫,特別是重症病人根本看不起病,現在雖然有農村合作醫療,但報銷比例偏低。合作醫療也必須是先自己拿錢看病,然後進行報銷和救助。四是教育難。主要是子女上學問題,有限的生活費用很難支付起高額的教育費用。五是住房難。

二、困難群體救助情況

(一)城鄉低保基本實行應保盡保。自1997年建立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來,低保制度日趨完善。低保標準經過了多次調整,截止XX年10月底,全鎮共有低保物件298戶394人,月發低保金49110元。從XX年起,增發了物價補貼,今年1-9月按人發放城鎮410元,農村255元。對困難人員開展醫療救助,從XX年開始對低保物件每人每年發放100元的門診醫療券,五保物件每人每年200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低保人員看病難的問題。1-9月共救助21人22次77274元,幫助因病致貧的家庭度過難關。將所有低保物件納入合作醫療保險,每年幫助貧困家庭學生從學校獲得國家助學金,對品學兼優困難家庭子女考取大學、高中的,通過慈善救助資助特困家庭學生30多人。通過開展“和諧愛心手牽手,回報社會獻真情”結對幫扶活動資助56名學生。每年元旦、春節期間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慰問及“結隊幫扶”捐助等活動。對其他困難群眾制定了相應的救助政策。

(二)建立了社會救助機制

把健全和完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放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切實關心困難群眾,努力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做到應保盡保、應補盡補、應退盡退,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嚴把稽核關,並定期走訪,動態管理。各級均採取民主評議、公開公示、集中審批申報的辦法,建立了社群(村級)民主評議小組,逐步形成了民主評議審批審查機制。

三、困難群體救助有待研究改進的幾個問題

(一)救助範圍有待進一步界定

現行政策往往只有一個標準,沒有實行階梯式救助的辦法,造成一些邊緣群體生活困難程度反而大於低保戶,需要引起重視。國家應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擴大低保範圍。

(二)救助資金有待進一步增加

各項社會專項救助標準雖有所增長,但伴隨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物價上漲等原因,也都迫切需要加大投入、提高標準。

(三)救助層次有待進一步提升

目前實行的社會救助,主要是解決困難群體的基本生存問題,困難群眾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很難依靠個人力量脫困,社會救助層次較低。

(四)互助平臺有待進一步夯實

群眾互助平臺建設較為薄弱,慈善團體社會影響不夠,形式比較單一,工作難以拓展,削弱了社會互助效果。

(五)救助物件有待進一步規範

為了維護穩定的需要而放寬低保準入政策,如:老上訪戶纏訪戶、突發事件受害者,其中一部分人員嚴格講是不符合政策規定範圍的也都納入了低保,有些困難物件已脫貧,村幹部為了不得罪群眾而任其領取低保金,導致社會上議論“該吃低保的吃了,不該吃低保的也吃了”,造成負面影響。

四、改善困難群體生活狀況的措施

(一)加大臨時救助力度

圍繞社會救助的根本宗旨和目的,對現行救助政策邊緣群體中的特困家庭,加大臨時救助力度。今年1-9月共臨時救助18500元。

(二)拓寬救助資金籌措渠道

爭取上級資金扶持,爭取地方財政投入,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的社會救助資金自然增長機制。大力發展社會慈善事業,拓寬社會救助資金渠道。我們倡導企業、個體工商戶在自身取得收益的同時,積極回報社會,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三)提升社會救助水平

轉變工作思路與觀念,在變輸血型救助為造血型救助方式上積極探索,在救助管理方法上不斷創新,在救助服務上不斷改進,在救助實效上加強跟蹤。

(四)搭建社會互助平臺

發展村、社群志願者服務隊伍,完善部門結對、領導結隊幫扶機制,政府預算基本經費,確保正常運轉。

(五)規範救助行為

加大社會救助政策的宣傳力度,擴大社會共識。完善社會救助機制,加強制度建設,加大核查和動態管理力度,加大公開公示力度,打造社會救助的“陽光工程”。

無論是強民生還是重民生;是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還是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還是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強醫療衛生服務——所有這一切,都是以民生為本的重大舉措,旨在實現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讓人民過上更加和諧富足的生活。陶莊鎮在這條道路上不段的摸索尋找著一條適合的道路,在為群眾尋找解決方式的過程中不停的探索著,勇敢的面對困難,解決困難。

2023年城鎮調研報告 篇11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轉型發展、跨越發展和加快推進城鎮化程序的要求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設“城鎮化新市”的安排部署,為科學編制我縣發展規劃,縣政府根據縣委關於規劃編制課題調研活動的安排,抽調專人組成調研組,集中時間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深入調研。在對我縣城鎮化建設情況進行了實地考察調研、查閱相關資料、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對我縣期間城鎮化發展情況進行了全面分析,總結了城鎮化發展的特色和亮點,分析查詢存在的問題,研究制定了城鎮化發展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及推進措施等。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城鎮化發展現狀

(一)城鎮化發展概況

以來,我縣以“壯大城鎮規模、提升城鎮產業水平,加快城鎮化程序”為目標,創新機制,加大投入,落實保障城鎮化發展的土地、社保、投融資等政策措施,努力打造山水生態型特色縣城和箕城、雲竹、郝北、社城四大強鎮,建設環境優美、功能齊全、管理有序、生態宜居的新榆社。一是城鎮體系規劃和縣城總體規劃不斷完善,城鄉規劃體系基本建立,對城鎮化和城鄉建設的綜合指導作用進一步增強,在指導城鄉居民布點及產業佈局、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發揮了重要作用。XX年,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完成,控規覆蓋率達到50%;3個鄉鎮完成村鎮體系規劃,佔總數的33%。二是加大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城鎮交通、供水、供暖、汙水處理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城鄉公路網路初具規模,完成漳源大道、鳳台路、東昇街、新建西街、南王村至雲竹,北寨至郭家社、雲竹湖環湖路、筆架山環形旅遊路等城鄉道路新建、改造工程,硬化小街小巷55條,人均道路面積達24.75平方米;建制鎮主要道路簡易硬化,全縣275個建制村,有246個村通水泥(油)路,農村公路里程達797公里,基本實現了縣鄉通二級公路,村村通水泥(油)路,建成社城、箕城鄉鎮客運站;完成縣城供水管網改造,城市用水普及率達100%;建成供熱廠南北各1座,集中供熱普及率達75%;建成汙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各1座,建制鎮建成了簡易供水設施、垃圾收集點,汙水處理率、生活垃圾處理率分別達79.64%、88%;新建文峰小區、東昇小區、府西新區、東順苑、東花苑和廉租房等居民住宅小區,居民住房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XX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28平方米,較XX年的19.6平方米增加了8.4平方米。三是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城區二級以上天氣突破300天,綠化覆蓋率達36.2%,人均綠地佔有率達到11.6%。四是城鎮教育、文化、科技、醫療衛生、體育等公用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總之,期間,我縣城鎮化發展總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截至XX年底城鎮化率達到32.6%,預計XX年城鎮化率達到36%。

(二)城鎮化發展的特色和亮點

一是城鄉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我縣是山區貧困縣,經濟基礎薄弱,城鎮化起步晚。以來,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城市基礎設施投資逐年加大,縣城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漳源大道、文峰園、東河治理、東河公園、街巷硬化、供熱管網、汙水處理等一大批市政公用設施的建成投運,城市功能日趨完善,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城市綜合承載力明顯增強,山水生態型特色城市初具雛形。縣城居住人口由1990年的2萬人左右集聚到現在的5萬人左右。小城鎮建設的集聚效應也初步顯現。雲竹、郝北、社城3個建制鎮的特色小城鎮建設也開始起步,雲竹鎮完成了主街道拓寬、排水排汙設施的配套建設,郝北、社城完成了街道綠化及亮化,3個建制鎮均配套建設了體育健身活動場所、農村圖書室、網路文化站,改擴建了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所,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城鎮化水平逐年提高。

二是特色小城鎮建設目標進一步明確。近年來,我縣充分挖掘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編制了一批突出個性特色的縣城近期建設、園林綠化系統、住房建設等專項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科學指導調控城市建設發展,塑造了山水生態型城市特色。3個建制鎮也都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制定了各自的新農村規劃,明確了發展方向和目標:雲竹鎮立足雲竹湖旅遊開發,重點發展觀光采摘農業和餐飲服務,建設特色生態旅遊大鎮;郝北鎮立足電廠和規劃中的工業區,發展“煤電化一體化”迴圈經濟園區,建設工業大鎮;社城鎮立足地處太長高速、汾邢高速大“十架”附近和特色農業資源優勢,建設特色農業加工、流通大鎮。近年來,各級領導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的發展意識進一步增強,形成了各級政府層層抓建設工作、社會各界關注建設工作、人民群眾支援建設工作的新局面。

三是主導產業初步確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以來,我縣全面推進一、二、三產協調發展,初步形成了以工業為主導,農業、第三產業協調發展的產業結構新格局。工業、農業、第三產業的比重分別為53.1%、9.4%、37.5%,第三產業比重逐步上升,產業結構日趨合理,有力地推動了城鎮化發展程序。一產上,在抓好傳統種植業的同時,按照都市型現代農業的發展思路,緊緊圍繞壯大優勢產業、開發優勢產品,重點發展以笨雞養殖為主的畜牧產業、以設施大棚蔬菜為主的瓜菜產業、以核桃和酥梨為主的乾鮮水果產業、以河峪小米、小麻油、蜂蜜及雜糧種植加工為主的特色農副產品加工業,農業產業化程序不斷推進,初步形成了以種植業為基礎,以畜牧、林果、瓜菜、小雜糧四大特色產業為主的農業產業新格局,農民收入渠道有較大擴充套件,收入水平穩定增長。二產上,緊緊圍繞“壯大電力、提升化工、拉長藥業、發展綠色食品”的調產思路,積極壯大龍頭企業,發展關聯配套型企業,推動工業經濟強勢崛起,逐步形成以電力、化工、醫藥、包裝四大支柱產業為主,關聯配套型企業及農產品加工為輔,龍頭帶動型產業格局,XX年全縣規模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27.8億元。三產上,我縣著力打造“城市人休閒旅遊目的地”和“太行山中部重要物流集散地”,大力改善城鄉商貿設施水平,健全服務“三農”為主的現代流通網路,初步形成了以傳統的商貿服務業、金融保險業、郵政電信業和交通運輸業為主,以雲竹湖、悟雲山開發為核心的旅遊業、物流業等現代服務業為輔的三產發展格局。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城鎮發展緩慢,城鎮化整體水平較低。截至XX年底,全縣建成區面積7.5平方公里,9個鄉(鎮)鎮區佔地面積平均不足0.5平方公里,其中建制鎮佔地面積分別為箕城鎮6平方公里、雲竹鎮2平方公里、郝北鎮0.2平方公里、社城鎮0.3平方公里。“鎮鎮像村”的現象較普遍,城鎮化整體水平偏低,城鎮化總體水平仍低於全省、全市平均水平。預計XX年我縣城鎮化率為36%,與全省城鎮化率45.99%和全市城鎮化率43.5%比較,分別相差9.99個百分點和7.5個百分點。

2、小城鎮發展滯後,城鎮規模偏小。小城鎮建設處於起步階段,尚未形成有效推進小城鎮發展的體制和機制,導致城鎮規模偏小,主要表現在人口規模小。截至XX年底,我縣城鎮人口共計5.69萬人,其中縣城居住人口5萬人左右(含箕城鎮鎮政府所在地及暫住人口)、3個建制鎮雲竹鎮、郝北鎮、社城鎮政府所在地人口分別為0.4萬人、0.14萬人、0.15萬人;其它鄉鎮政府所在地人口均低於1500人。

3、城鎮質量不高,人居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短缺,投入嚴重不足。全縣多數小城鎮建設起點較低,無特色,基礎設施建設落後、服務功能弱;城鎮規劃和管理滯後,城郊和村鎮的無序建設、盲目建設問題日益突出。縣城市政公用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不夠完善,綜合承載能力不夠強。“城中村”和“城邊村”改造進度不快。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於鄉鎮財力有限,導致城鎮化建設基礎薄弱,城鎮化質量普遍偏低。目前,除雲竹鎮相對具有了小城鎮雛形外,其它鄉鎮僅僅是停留在硬化、綠化、美化、亮化上。由於規模偏小,難以形成較為完善的城鎮供水、排汙、供電等基礎設施和商業、科技、教育等社會文化服務設施,減弱了人口就地轉化的能力;過小的鎮域範圍造成發展空間和輻射區域狹小,無法體現城鎮的集聚功能和規模效應。

4、缺乏產業支撐,對城鎮化的帶動作用不強。我縣礦產資源匱乏,轄區內特別是各鄉鎮缺乏產業支撐,工業化水平低,工業規模小,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發展滯後,嚴重製約了城鎮化發展。同時,農業型城鎮比例較高,小城鎮主導產業尚未形成,無主導產業支撐,城鎮工業化程序緩慢、水平低,集聚效應不強,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滯留在傳統農業產業,難以形成工業化與城鎮化的良性迴圈。

5、機制、體制障礙制約城鎮化程序。現行戶籍制度限制了人口合理流動,進城農民在就業、社會保險等方面缺乏保障,教育、醫療等相關政策也不配套,造成城鄉居民權利的不平等,城鎮化的動力不足。另一方面,由於現行的土地制度和農村計劃生育管理政策,不少農民不願因身份轉變而放棄擁有的土地收益和生育等優惠,甚至出現回遷現象,導致了農民進城的後勁乏力。

(四)發展機遇和趨勢

期間,省、市將把城鎮化建設作為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統籌城鄉、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面對新的發展環境與機遇,我縣城鎮化必將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

二、總體戰略

(一)總體思路

圍繞建設富民強縣和諧榆社的總目標,把城鎮化建設作為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一大戰略,緊扣省委提出的“提速、提質”主題,按照“擴大規模、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思路,圍繞“年年有變化、五年大變化和更大、更好、更美”的目標,積極推進以大縣城戰略為主的城鎮特色化建設步伐,以大縣城(大城區)建設為核心,以鄉鎮合併組團為方向,開展城鎮擴容提質,強化城鎮功能,改善人居環境,彰顯山水生態型特色縣城和特色型城鎮魅力,構建總面積達9平方公里的大縣城格局和新的城鎮體系框架,加快推進我縣特色宜居城鎮建設程序。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科學規劃、適度超前的原則。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規劃,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既注重提升城鎮化速度,又注重提高城鎮化質量,充分體現時代特徵和地域特色,發揮規劃先導性作用。

2、堅持整體推進、突出重點的原則。在統籌規劃的基礎上,以大城區和4大城鎮組團為重點,帶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把大縣城構建作為全縣城鎮化戰略的重中之重,加大大縣城建設力度,既要盡力而為,著眼大縣城框架拓展,全方位推進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又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優先解決影響大縣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關鍵問題,帶動小城鎮和縣域經濟發展。

3、堅持城鎮化與工業化互促互動的原則。將推進城鎮特色化與工業新型化緊密結合,以城鎮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佈局優化,以產業發展帶動城鎮化提速提質。

4、堅持協調發展的原則。推進城鄉一體化,統籌大縣城、小城鎮和鄉村建設,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實現城鄉經濟、社會、文化的等全面、協調發展;統籌大縣城和小城鎮各組團間的產業佈局、交通網路、能源建設和環境保護等;建設要與資源環境保護相協調,以城鄉生態化為目標,推進節能減排,建設低碳城鎮;加大城鎮綠化力度,改善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5、堅持統籌兼顧的原則。根據省、市大縣城和小城鎮建設要求,統籌考慮基礎設施專案的規劃與佈局,打破部門分割、行業壟斷和行政區劃的限制,加強部門、行業和鄉鎮間的協調和配合,提高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水平。

6、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按照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方向,明確政府在制定規劃、統籌資金、協調服務等方面的職責,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引導、吸納民間各類資金參與大縣城和小城鎮建設。

(三)主要目標

1、城鎮化水平。圍繞“更大”的目標,到XX年,全縣城鎮化水平到達47%左右,年均增長2.2個百分點左右,城鎮人口達到6.88萬,年均增長0.24萬。其中,縣城人口達到6萬,鎮區人口達到0.88萬;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9平方公里。

2、城鎮化體系。XX年,初步形成以大縣城為核心,4個城鎮組團為支撐,規模結構合理、空間佈局有序、分工聯絡密切、個性特色鮮明的城鎮體系。大縣城與小城鎮協調發展,四個建制鎮雛形基本形成,山水生態型特色大縣城框架基本成型,在全市及全省地位有較大提升。

3、城鎮化質量。XX年,城鎮市政公用設施達到全市中等以上水平,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景觀風貌得到提升,山水生態型特色充分彰顯,人居環境與人民群眾生活質量顯著提升。大縣城重點圍繞“更好”和“更美”目標,城市供水、垃圾處理、汙水處理實現全覆蓋;加快“淨化、亮化、綠化、美化”建設,保持省級衛生城市,力爭進入國家級衛生城市,努力建成全省園林城市。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32平方米,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穩定在二級以上,基本實現“覆蓋城鄉、人人享有”的社會保障目標。

(四)城鎮空間佈局

結合我縣自然地理環境、資源稟賦、產業發展基礎和城鎮發展條件,按照“空間集聚、組群推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的原則,引導人口、產業發展向發展條件好的中心城區和4個大鎮集中。實施“大縣城”和集中式城鎮化發展模式,加快大縣城(含箕城鎮與郝北鎮)建設,培育壯大雲竹與河峪、社城與西馬、蘭峪與講堂、北寨4個城鎮組團,構建“一城四鎮四組團”城鎮空間框架。

“一城”即由中心城區、箕城鎮、郝北鎮構成大縣城,是全縣城鎮體系的核心,經濟轉型發展的增長極核。XX年大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9平方公里,人口達到6萬人。

“四鎮”即箕城、雲竹、郝北、社城四大鎮;%e

2023年城鎮調研報告 篇12

一、XX區民生問題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關注並解決民生問題就是要落實社會保障制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每個城鄉居民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學上、有醫就、平安生活。近年來XX區高度重視民生問題,積極落實社會保障的各項制度,不斷健全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加大城鄉人居環境的建設投入。目前,城鄉居民收入穩中有升,xx年,全區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307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94元,均高於廣XX區、XX市的平均水平;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100%;城市社群服務覆蓋率達90%以上,94.5%的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90%的非農人口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全區城鄉低保惠及3346戶7609人,年支付低保資金約793.6萬元;農村五保物件234人,供養水平超過自治區標準,城鄉弱勢群體的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社會治安狀況逐漸好轉,連續三年實現刑事案件發案大幅下降(xx年刑事發案比xx年下降29.9%,xx年比xx年下降19.8%,xx年比xx年下降12.7%)。關乎民生的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隨著社會保障的需求增長,我區關乎民生的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民眾的心理預期也形成了一定的差距,一些影響民生的矛盾問題正在日漸顯現。

(一)城市建設和管理方面

1.小街小巷建設滯後。XX區目前有112條小街小巷尚未硬底化,有371條小街小巷尚未安裝路燈(隨著建成區的擴充套件,以上數字還會增加),"行路難"、"安全隱患多"是群眾反映得最多的問題。與此同時,一些已硬化的道路也因多年失修,存在不同程度的壞爛。

2.排洪排汙設施不完善。遇強降雨一些低窪地段容易受淹。尤其是東起四川路、西至地角內港,全長約4公里的獨樹根垌排汙溝,由於沉積了大量的淤泥,排洪能力已大大下降,每逢大暴雨,排汙溝途經的北海村便會受淹,積水甚至深達1.5米。一些居民區的下水道也由於年久失修,經常堵塞導致汙水四溢。

3."城中村"改造推進緩慢。XX區現有"城中村"17個,村莊佔地面積約2129.8畝。村內建築雜亂無章、參差不齊、佈局混亂,道路狹窄、擁擠難行,基礎設施不配套,"髒、亂、差"現象十分嚴重,與周邊整潔的市容市貌形成強烈反差。XX區從xx年開始實施"城中村"改造,但因為相關政策未出臺等多種原因,推進緩慢。

4.城市維護費補助不足。市對XX區的財政管理體制中核定城市維護費支出基數為300萬元,XX區是中心城區,城市維護任務較重(城市保潔面積為950,925平方米和農村 155條自然村),特別是"城鄉清潔工程"實施以來,單是全區的保潔就要超過300萬元的費用,還有垃圾的清運、整治、綠化工程、亮點工程、小街小巷的建設等,至少需要500萬元。

(二)就業和社會保障方面

1.被徵地農民就業困難。近十多年來,全區共被徵用土地38629.1畝,被徵地農民36574人;被徵地後人均擁有耕地面積0.55畝,其中62%的被徵地農民被徵地後人均耕種面積達不到0.3畝。由於"以土地為保障"、"靠土地養老"的傳統模式被打破,大量被徵地農民就業無著落、生活無保障等問題日益嚴重,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偏低,勞動就業競爭力低下,就業意識不強使得他們自謀職業困難。初步統計,我區被徵地農民的失業率約為7%,富餘勞動力即不充分就業率為3.5%,兩者合計10.5%,比率較高。

2.最低生活保障跟不上物價上漲目前我區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180元/人·月,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683元/人·年。面對通貨膨脹,物價不斷上漲,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卻未相應提高,相形之下,貧困居民和村民的生活水平實際已經降低。

3.城市居(村)委幹部補助標準低。目前我區居委幹部(不分城市及鎮)年均工資為8640元(720元/月人),除去養老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醫療保險,實際居委會幹部領到手是500-600元/月人;村委幹部工資為5300元/年人。而且我區居委沒有城市和鎮級之分,全部為城市居委。目前物價飛漲,居(村)委會幹部補助標準過低,與他們工作的付出形成極大反差。

(三)教育方面

1.學校佈局不夠合理。我區國小大多集中於北部灣路以北的XX區(市區學校共有15所,其中北部灣路以北就佔了10所),這些學校佔地面積小,學生多、部分學校班額過大

;而東、南部的新建區學校少,整個城區學校佈局已滯後於城市發展的需要。

2.師資隊伍發展不平衡。市郊、海島學校教師年齡結構偏大,文化程度相比市區學校偏低,長期在條件艱苦的農村學校,現都體弱多病,工作力不從心,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而由於體制上的原因,我區沒有招聘、錄用人員的自主權,導致農村學校教師隊伍開始出現青黃不接、後繼乏人的狀況。

3.中學教研力量薄弱。我區僅管理2所初級中學,中學教研機構不健全,專業人才少,教研活動無法正常開展。

4.農村國中控輟保學任務艱鉅。由於村民對國家義務教育法的理解不到位,沒有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加上對部分貧困生助困渠道單一,助困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等原因,地角、潿洲兩所農村中學控輟保學任務仍十分艱鉅。

(四)醫療衛生方面

1.社群衛生服務機構設定及發展不平衡。XX區的社群衛生服務機構是由市直醫院、專科醫院、街道(鄉鎮)衛生院、廠礦醫院和民營機構舉辦,各單位的人員素質、經費投入和建設規模不同,導致發展水平參差不齊,部分中心和站達不到建設標準要求,有的社群衛生服務機構沒有自有的業務用房,只能採用臨時租用的辦法解決。隨著XX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增加和城市規模擴大,社群衛生服務已不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衛生需求。

2.社群衛生服務監督管理不夠明確。由於一直以來都沒有明確城區的管理許可權、範圍,各級分級管理的政策法規沒有得到很好體現,監督、疾控等相關機構沒有給予建立,城區衛生方面的責、權、利得不到落實,開展社群衛生服務工作難度比較大,影響了城區衛生工作的全面協調發展。

3.新農合政府配套經費不到位。按中央的要求,參合農民每年只需交10元,各級政府補助80元/人/年,但目前各級政府的配套補助方案還沒出臺,經費未能按時到位,群眾看病報銷難。

(五)社會安全方面

1.刑事案件發案偏高。儘管三年來我區持續保持刑案數下降超過10%的比例,但案件數仍偏高,特別是"兩搶一盜"侵財案件所佔的比重大,一些惡性的搶劫案件、持槍殺人案和入室盜竊殺人案等,影響惡劣,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2.不穩定因素時時存在。各種專案開發建設中因徵地拆遷問題引發的糾紛,涉及面廣,易引發集體上訪和事件。尚未改制的16家國有(集體)企業或者債務較重且關係複雜,或者屬於"三無"空殼企業,改制推進難度大,下崗職工意見很大。此外,還有一些突出的信訪問題,如涉法涉訴案件、水庫移民問題、企業軍轉幹部的待遇問題及一些"三大糾紛"等。

3.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市區記憶體在相當數量的油、氣等危險物品生產、經營、儲存單位和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等特種裝置,作為中心城區,有賓館、酒店、大型超市、學校、車站、廣場等眾多人員聚集場所,一旦發生事故,很容易造成群死群傷重大事故。北海內港堆積的大量淤泥和生活垃圾未得到清理,加上廢棄船隻,造成嚴重的航道堵塞和消防安全隱患。此外,道路交通安全生產事故多發的勢頭還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二、改善民生的建議

解決民生問題要堅持從實際出發,著眼長遠,立足當前,多措並舉,全面覆蓋,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為民生之源、教育作為民生之基、社會保障作為民生之安全網,實現基本就業、醫療、住房、養老、教育、綜治等各方面的全覆蓋,促進社會全面和諧穩定。

(一)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與物價指數相銜接的社會最低保障制度,減少物價上漲對低收入家庭生活的衝擊。落實好城市低保,對低保物件實施差別救助,提高低保制度的公平性。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積極推進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實施,探索建立機關養老保險制度,按照"應保盡保"原則,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對城鎮個體勞動者、靈活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被徵地農民、務農農民等5類人群,力爭納入養老保險體系。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爭取擴充套件到城鎮居民、農民工、被徵地農民;努力解決關停並轉企業及困難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醫療保障問題。進一步擴大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覆蓋面,重點推動事業單位、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民營企業參保,把符合規定的單位和職工全部納入覆蓋範圍。呼籲市裡儘快出臺建設專案被徵地農民補償方案,對被徵地農民在工作、生活、醫療、養老等方面作合理安排。

(二)努力增加城鄉就業。全面建立城鄉一體化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城區、街道和社群三位一體的就業服務網路體系。實施技能促就業計劃,培養農業、海洋產業、旅遊業等特色產業的技術技能型、複合技能型、知識技能型創業人才,提高勞動者職業素質、創業技能和就業競爭能力。切實幫助就業困難物件再就業,爭取將享受政策的物件範圍擴充套件到了集體企業下崗職工中的"4050"(女40歲男50歲以上)人員,以及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長期失業人員,安置在公益性崗位就業。深入推進小額貸款工作,鼓勵扶持勞動者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合夥經營和組織起來就業,爭取將申請小額擔保貸款的物件範圍進一步擴大到集體企業下崗職工、城鎮登記失業人員以及城鎮復員轉業軍人。

(三)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水平進一步擴大教育經費來源,爭取市政府提高教育附加費返還比例,加大政府教育投入,完善教育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根據城鎮化發展需要和舊城改造程序,推進XX區學校佈局調整優化,儘快在XX區增設國小,消除XX區就學盲點。建設資訊科技教育網路,實現教育管理資訊化。推進學校特色發展,打造品牌,實現"一校一特"、"一校一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教師進出機制,增加城區學校教師編制人員,以適應全面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後給公立學校帶來的就學壓力。

(四)大力發展衛生事業。加強城市和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城市醫院與社群服務機構分工協調機制。建立和完善以社群服務中心為主體的城市社群服務網路和以市級醫院為龍頭、鎮(辦)衛生院為骨幹、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儘快落實"合管辦"人員編制和工作經費,擴大新農合資金投入範圍,抓緊完善新農合財政收入補助出資機制;爭取社會捐助,建立醫療救助專項基金,提高對弱勢群體醫療救助力度。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以開展流動人口計生服務管理示範區建立活動為契機,全面提升我區人口計生服務水平。

(五)深化平安建立活動。落實穩定工作責任制,理順"屬地管理"和"屬人管理"的責任關係,建立健全經常化、制度化的利益協調、矛盾調處機制。加強信訪工作,拓寬社情民意暢通渠道。積極探索治安防範工作市場化、社會化、群眾化的新途徑,努力構建情報資訊、社群防控、治安巡邏、企事業單位內部防控等四大網路體系。深化嚴打和專項治理,始終保持對各種犯罪的高壓態勢。五是重視基層治保,調解組織和網路建設,發揮治安崗亭、社群警務室、調解室在維護社群穩定和治安防範中的積極作用。加大投入,完善社會治安軟硬體設施建設,提高綜合運用各種技術手段的能力,積極構築人防、物防、技防等科學高效的治安防範網路。

(六)打造宜居城區嶄新面貌。積極爭取上級政府和部門支援,縱深推進"城鄉清潔工程",建立健全環衛保潔長效機制。進一步抓好城市綠化、亮化、美化、彩化工程,營造整潔有序、環境優美的城市環境。加快舊城改造,將轄區 "城中村"改造成為與城市風貌相協調的文明小區;將城市社群建設的成熟模式向農村社群延伸,穩妥地推進"村改居"社群的轉型與改革。大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以XX市開展國家環保模範城、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世界花園城市建立活動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為契機,配合加快城市主幹道和小街小巷建設,配合推進"斷頭路"、"半截子"道路修復工程,完善道路網路,改善路面狀況,逐步建設一批街心花園

2023年城鎮調研報告 篇13

全省領導幹部會議,市委八屆九次全會,發出了一個強烈的訊號,和諧創業,加速崛起已經成為省市的發展主題、工作主線、民意主流;也帶給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示,發展是崛起之本,創業是發展之源,和諧是創業之基。同時也向我們提出了一個新任務,在認清當前幹事、創業、發展的新形勢下,引領全民和諧創業,實現富民強縣。要實現這個目標,有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去做,有許許多多的問題要解決。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決我縣富餘勞動力特別是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和創業問題。我縣經過這幾年的高速發展,社會、經濟各方面獲得了長足發展和進步,但是由於我縣基礎薄,起點低,仍然是一個農業大縣。農業人口仍佔據主要地位。這些人的就業、創業問題沒有解決,富民強縣就無從談起。而要解決這個問題,要做的一個基礎性工作就是加快小城鎮建設。

加快小城鎮建設有利於轉移農村剩餘勞力,使農業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農村剩餘勞動力滯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報率很高,收入總量也難以有較大增長。要富裕農民,必須減少農民。小城鎮地處農村,農民進入小城鎮,比進入大中城市的社會成本要低的多。促進農業人口轉為城鎮人口,即減輕了大中城市的壓力,又有利於城鎮化的長遠發展。

加快小城鎮建設有利於促進農業產業化和鄉鎮企業的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工業化程序。一方面,隨著農民不斷向小城鎮轉移,土地經營規模不斷擴大,有利於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推動農業先進科學技術的運用和普及,促進農業轉向集約化經營,促進鄉鎮企業的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程序。另一方面,小城鎮建設可拉動建材、建築、家電、傢俱等行業發展。人口的集中使鄉鎮企業產品有更多的銷路,從而促進企業的發展,而企業發展的同時又為城鎮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加快小城鎮建設有利於第三產業的發展,從而創造新的就業崗位。20xx年我縣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民生產總值比重為23.7。造成我縣第三產業發展緩慢的直接原因就是我縣城市化水平低,不能為第三產業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條件和相應的產業載體。沒有城鎮,就沒有人口的聚集,也就沒有第三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我縣在小城鎮方面取得不少成績,像X、Y、Z、M四重鎮建設和發展可以說是成績顯著,有目共睹,積累了許多方法和經驗。我們先來看看李渡的城鎮建設:

X鎮在城鎮建設方面走在全縣的前列.X鎮,鎮域總面積約40平方公里,鎮域總人口49829人.20xx年國內生產值33億元,工農業總產值9.42億元,區域財政收入20xx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69元.城鎮建成區面積近2平方公里,人口近2萬人,成為A縣的經濟重鎮,跨入全省“百強鄉鎮"行列,今年6月份被省建設廳確立為省級重點示範鎮。李渡鎮在加快小城鎮建設主要做法:

1、科學合理,準確定位,高起點規劃小城鎮世紀。1986年,X鎮聘請市規劃設計院專家在全縣率先編制《1987-20xx年X小鎮建設總體規劃》;20xx年聘請省城鄉規劃設計院專家編制《20xx-20__年X鎮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20xx年省、市專家組評審和縣政府批准,新規劃把X的遠景定格為鎮區面積5.38平方公里、鎮區人口36000人的現代化歷史古鎮、工貿強鎮、旅遊重鎮、江南名鎮.20xx年,請南昌大學設計專家進一步對世紀大道、李桐渠、醫療器械城、文化廣場進行了控制性詳規,為今後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2、創新機制,多元投入,高標準建設小城鎮。創新融資機制,多元化籌措城鎮建設資金。一是土地"生"一點。二是財政"擠"一點。二是爭取上級政策"拔"一點。四是向外"引"一點。五是民間"融"一點,六是群眾自願"情"一點。狠抓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小城錦載體功能。投入6000多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四通一平",建起了兩座大橋,貫通硬化了近30公里主次幹道,鎮區形成了"三縱三橫"的道路網路,開通4000門程控電話,完成了日供水量5000噸的自來水工程。

樹立精品意識,打造城鎮亮點:20xx年,興建世紀大道;20xx年,對城中湖鯉湖進行了清淤整治和綠化、美化、亮化,使其成為休閒娛樂場所;20xx年,對主幹道李渡大道、世紀大道和工業園區實施了綠化、美化、亮化,20xx年,我們將著力對世紀大道、李桐渠進行硬化改造和美化、亮化,使之成為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景觀帶。

3、嚴格規範,提升品位,高效能管理小城鎮。成立了由鎮長任組長的小城慎建設管理領導小組,建立了村鎮規劃管理辦公室,嚴把審批報建關,推行“一書二證”報建程式;設立專職保潔員,實行動態評估,落實責任制,聘請老幹部為義務監督員,

4、依託優勢,主攻工業,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立足工業基礎優勢,堅定不移地突出工業主導地位,著力發展優勢產業和培植骨幹企業?促進土業快速發展,一是加快工業園區建設,規劃了佔地面積6000多畝的三個工業園區,引進園區企業72家;二,是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20xx年共引進專案8個,達成投資意向專案4個,其中省外專案7個,合同資金123億元,實際到他資金l900萬元,出口創匯110萬美元。

三是著力培植髮展骨幹企業。初步形成了李渡煙花集團公司、江西益康醫療器械集團公司、江西錦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李渡酒業有限公司為主體四大骨幹企業,形成煙花鞭炮、醫療器械、白酒三大產業。

X鎮的小城鎮建設是成功的。但是其他鄉鎮特別是那些經濟基礎薄弱的鄉鎮城鎮建設不盡如人意,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

1、鎮財政困難、基礎設施欠帳多,拖了城鎮建設後腿。現行財政體制使鄉鎮財政僅勉強保證公教人員人員工資,無力再搞建設。城鎮供水、排水、供熱、環衛、防洪、路燈、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明顯滯後。出現了家家打小井,戶戶上鍋爐,路上倒汙水,處處放垃圾的局面。

2、城鎮建設盲目攀比,不結合本鄉鎮實際,搞形象、政績工程,沒有量體裁衣、看菜吃飯,攤子鋪得大,財力跟不上,最後收不攏。導致城鎮建設,有頭沒尾,虎頭蛇尾。

3、建鎮時間長,舊城區改造量大,拆遷成本高,土地價格一時又上不來,影響了建設進度。

通過對X鎮城鎮建設成功經驗和其它鄉鎮存在問題總結,對今後小城鎮化建設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小城鎮建設要準確定位,小城鎮建設必須以產業為依託,增強小城鎮的綜合經濟實力。產業是立鎮之本,產業是興鎮之基。只有產業的發展和推動,城鎮的規模效應、聚集效應才能實現。李渡鎮就是依託三大產業,培育一批龍頭企業,發揮它們的示範和帶動作用,拉動地方經濟發展,以工業化促進城鎮化。

因此,要先研究產業主體,靠什麼立業才能把小城鎮支撐起來,要突出特色,不能千篇一律。像南臺可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服務業為重點,促進小城鎮經濟發展。再如羅溪可以依託資源優勢和農產品優勢建設交易市場,努力培育具有一定規模和集散能力的農產品、工業品市場,發展商貿,搞活流通。

2023年城鎮調研報告 篇14

為進一步推進鄉鎮小城鎮建設和城鄉統籌,主動為縣委縣政府出臺相關檔案提供決策依據。x月x日,率建設局、規劃局和國土局的主要負責人深入x鎮就小城鎮建設的可行性、主要工作打算和措施進行專項調研。同時對當前防汛安全和計劃生育工作進行了專項檢查。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小城鎮建設基本情況

x鎮位於綏寧縣東北部,穿境而過,東南臨,西接、,北抵。東西寬約6公里,南北長約16公里。距縣城67公里。轄1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11個村民小組,5300餘戶,2萬餘人。鎮政府所在地x村。全鎮總面積57.45平方公里。有耕地1.51萬畝,水田1.46萬畝,旱地0.22萬畝,園地1.33萬畝,林業用地5.8萬畝。近年來,該鎮小城鎮建設得到了初步發展,規劃佈局逐步規範合理,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交通區位優勢的進一步改善,小城鎮的吸引力和輻射能力顯著增強。具體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規劃佈局逐步規範合理。該鎮制定了小城鎮建設規劃和商住小區規劃。其中商住小區位於,旁,總面積21.49畝,總體規劃了4條街道,89個門面,佈局嚴謹,通過修建民族花橋使得商住小區和集貿市場緊緊連在一起,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2、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全力實施城鄉環境衛生整治行動,村莊環境衛生得到了進一步美化。集中資金、集中力量,通過全鎮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重點突破了城鎮自來水工程,使得全鎮三分之二的村民接上了乾淨的自來水。加快了電網線路的規劃改造的步伐,逐步完善了村莊道路建設。

3、交通區域優勢進一步改善。省道S221線穿境而過,隨著等人文資源的開發推進、旅遊線路的建立、省道S221的擴改完成,該鎮的交通區位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4、小城鎮的吸引力和輻射能力顯著增強。該鎮位於兩河的交匯地區,屬於經濟中心地帶,有諸多周邊鄉鎮的生意人在此做集貿生意,帶動了該鎮的商貿零售業的發展,也吸引了更多的人來此居住,該鎮的輻射能力進一步增強。據瞭解,該鎮現階段商業用地供地價格應不高於縣城,預估價為每平方米1000—1300元,有意在開發區購地的大概在150戶以上,其中不少是在外經商的本鎮成功人士,因此老百姓有強烈的購買願望和一定的購買力。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徵地難度增加。該鎮的小城鎮開發涉及x6組35戶的責任田,由於該組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所在地,因此,將地徵收,該組大部分群眾將無地建房。該組的全體村民要求適當提高徵地價格,在門面合理的前提下優先考慮賣給他們。

2、“一戶多宅”現象突出。出於交通便利和民俗民風的原因,許多村民紛紛遷出老宅基地,在村組道路旁的耕地重新選擇宅基地,導致原有的宅基地既沒有人居住,也沒有被開墾出來作為耕地,使得“一戶多宅”現象突出。

3、無序建房的現象突出。源於對城市功能的追求,加之缺乏統一的村莊規劃,群眾私自選擇宅基地,既沒有統一的建築圖紙,也沒有體現集中聯建的風格,無章建房、亂佔耕地建房現象突出。

4、違法違規建房現象突出。源於農村群眾內心無限的攀比心理,借審批手續過於繁瑣和時間過長,農村群眾都不想也不希望通過合法的程式申請宅基地。為了節省建築時間,加快建設進度,從而出現了搶佔宅基地的現象,違法違規建房現象突出。

三、主要的意見和建議

1、改革建房指標制度。廢除建房指標制,嚴格實行“一戶一宅基地”政策,制止亂佔耕地建房現象,加大違法違規建房的整治力度,保障有大宗閒置土地可以使用。

2、加強規劃編制,尤其是村一級的規劃編制。要認真做好小城鎮開發的修建性詳規。加強老院落的規劃編制,著重體現當地的建築風格和民族特色;要搞好村莊規劃修編工作,推進危房改造、土地整治、避災搬遷、村莊整治嚴格按規劃進行;農村現有村落閒散用地,要切實充分利用,節約使用,特別是組織沿公路兩線的村民按規劃進行集中聯建。

3、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圍繞實施水、電、路、氣、房和環境改善“六到農家”工程,加快推進院落道路建設,完善城鎮的電網建設,突破通訊、網際網路建設瓶頸,著力建設好城鎮下水道、防洪提和休閒廣場等市政設施。

4、資金籌措方式多樣化。採用時常化運作,通過宣傳促動、政策帶動,鼓勵國家、集體、個人及本鄉鎮在外成功人士回鄉投資建設,最大限度的吸納社會閒散資金,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引進專業房地產開發公司。同時要緊盯國家的產業政策和投資走向,結合各鄉鎮小城鎮特色和優勢(種基地),千方百計爭取國家資金扶持。

5、加大政策傾斜力度。縣委縣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示範帶動力度,在充分調研、深入研究基礎上,選擇1-2個鄉鎮進行小城鎮建設和集中聯建試點。適當授權,加大鄉鎮城建辦的執法力度,同時加大對各鄉鎮小城鎮開發建設的規劃和監管指導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