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縣村級集體經濟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6.6K

集體經濟是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是增強農村基層組織凝聚力、號召力和戰鬥力的重要保證。為了解我縣農村集體經濟的現狀,探討發展和壯大集體經濟的對策,近日,我們深入全縣11個鄉鎮及部分村委會進行了調研,現綜合如下:

*縣村級集體經濟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一、基本情況

我縣現有11個鄉鎮,76個村(居)委會(黨支部)。近年來,特別是開展“三級聯創”和農村“三個代表”學教活動以來,我縣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當作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一件大事來抓,加強領導,落實目標、任務和責任,並做好引導和幫扶工作,較好地促進了集體經濟的發展。同時,一些村委會也採取積極主動的態度,在集體經濟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模式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如有的充分利用集體土地入股,以“公司+村”、“機關+村”、“農戶+村”等形式創辦實體增加收入,有的通過招商引資發展種養業、加工業增加收入等等。據統計,全縣有集體經濟收入的村有59個,佔77.6%,集體經濟“空殼”或基本“空殼”的村有17個,佔22.3%;年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村有9個,佔11.8%,最多的達到10多萬元;創辦各種經濟實體111個,其中種植業95個,種植面積13864畝,水面養殖基地10個,面積491畝。

二、存在問題

我縣農村集體經濟雖然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離“有錢辦事”的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通過調查,我們瞭解到,目前,我縣農村集體經濟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收入少,底子薄。據調查,全縣集體經濟年收入不足萬元的村有50個,佔65.7%;從年收入在萬元以上的9個村來看,大多數的村年實際收入在1萬元左右徘徊,當年抓得好,收入可超1萬元,抓得不好,則只有幾千元;收入在5—10萬元之間的只有3個村。由於收入少,底子薄,村黨支部無錢辦問題相當突出,一些村委會的收入只能勉強應付日常的工作開支或做些小修小補的工作,至於建橋修路,挖渠修堤建設農村文化陣地等工作卻力不從心,只能依靠上級撥款或群眾集資投工投勞等方法解決。個別村由於沒有收入,村幹部出差、招待費、訂書訂報等只能自己掏腰包,更談不上辦什麼公益事業了。村集體經濟十分薄弱,無錢辦事,降低了黨在群眾中的威信。

(二)發展不平衡。我縣的村級集體經濟不但十分薄弱,而且發展也不平衡。在11個鄉鎮中,**、**、**、**等鄉鎮的集體經濟相對較好,**、**、**、**等鄉鎮相對較差。而且在同一鄉鎮中發展也不平衡,如**鎮有16個村(居)委會,其中**村委會收入較高,有10萬元左右,**、**、**等10個村(居)委會收入一般,約在1000—9000元不等,而**、**、**、**、**等5個村(居)委會沒有集體經濟收入。

(三)發展模式單一,科技含量低。據調查,在全縣的村級集體經濟中,種植實體有95個,多為橡膠,是在原有村社經濟場上保留和發展起來的,養殖實體多為“一村一塘”,但很少搞魚塘立體綜合生產,管理粗放,收入不穩定。此外,除了部分集體土地承包轉讓和有限開發外,“公司+村”、“機關+村”、“農戶+村”等合資合營、引資聯營、股份合作的實體很少,大大影響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和效益。

三、主要原因

我縣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不平衡、模式單一、管理粗放、效益低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體表現為“四缺一不規範”。“四缺”是:一缺思路。有的村幹部文化水平較低,思想保守,觀念陳舊,缺乏開拓進取精神,不善於因地制宜發展本村的集體經濟;有的村幹部忙於“中心工作”,還要顧及自家的生產和生活,很少把時間和精力用於發展集體經濟上;有的村幹部“等、靠、要”的思想嚴重,對發展集體經濟不熱心,不主動去想點子,找路子;有的村幹部目光短淺,只顧眼前利益,容易滿足於出租房屋、土地、林地等微小的租金收入,對發展集體經濟缺乏長遠的規劃和思路。二缺土地。六、七十年代,全縣絕大多數的村都有一定數量的集體用地,但二輪土地承包後,有些村又沒有留足集體用地,出現了“分田到戶,集體空肚”的現象。三缺資金。大部分村委會發展集體經濟有很好的自然條件,但由於原有的集體經濟基礎差,底子薄,普遍存在著沒有資金髮展新專案。四缺管理辦法。有些村幹部責任心不強,管理水平低,對村集體經濟經營管理不善,效益較低。“一不規範”是村級財務管理不規範,導致集體資金使用不當。由於缺乏正確的引導和有效的監督,有少部分集體經濟收入較高的村委會不把資金合理用在發展集體經濟上,而是用在吃喝玩樂上,致使集體經濟無從發展。

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對策和措施

經濟是基礎。有了雄厚的集體經濟這個基礎,黨支部就可以為群眾辦許多實事,說話就會有人聽,辦事就會有人跟,各項工作就會順順當當,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就大有希望,黨支部就會有戰鬥力、號召力和吸引力,因此,我們必須把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當作一件大事來抓。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兌現獎罰。要把發展村級經濟作為硬體任務,納入整個經濟發展規劃,統一部署,狠抓落實,把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與發展農村經濟尤其是村級集體經濟結合起來,作為各級黨委、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職責。縣委要成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責任制,層層簽訂責任狀,明確責任和獎懲措施。要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情況納入工作實績考核內容,作為評選先進的重要條件。對集體經濟長期抓不上去,村級經濟長期發展不起來的,鄉鎮黨委書記不能提拔,鄉鎮黨委和村黨支部不能評選先進;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做出突出貢獻的村幹部,給予物質、精神獎勵,以調動其積極性。

(二)選準班長,配強班子,提供保證。一個村穩不穩定,經濟增長速度快不快,集體經濟搞得好不好,關鍵要看這個村有沒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特別是有沒有一個好的帶頭人。我們要把一大批年輕、文化高、觀念新、會辦事、能辦成事、群眾信賴的優秀黨員選拔到村支部的崗位上。同時,加強培訓,增強村幹部的政策觀念和駕馭市場經濟的本領,使他們既懂黨務,又懂經濟。廣大村幹部要更新觀念,樹立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精神,充分認識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本村實際,多動腦筋,想法子,闖出一條適合本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三)因地制宜,揚長避短,發揮優勢。一般來說,發展村集體經濟有以下幾種模式:一是開發農業型。就是利用村集體土地,發展村辦農場、林場、果園、水產畜禽養殖等。二是基地農戶型。“公司+農戶”形式社會化服務實體,走既富村又富民的農業產業化之路。三是資源開發型。依據當地資源興建砂石場、木材加工廠等,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四是加工增值型。依據當地的產品優勢和勞動力優勢,實現農副產品的加工增值。五是綜合服務型。興辦商貿、第三產業等綜合服務企業。六是股份合作型。村集體以資源入股,農戶以資金、技術入股,實行村戶合作經營。對於發展集體經濟,我們無論採取什麼方法,什麼模式,都要因地制宜,立足實際,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能發展什麼就發展什麼,切不可一哄而上,一陣風,一刀切,要充分發揮各地優勢,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路子。如土地等資源較豐富的,可考慮採取第一、第三種模式。缺少土地的,可採取第四、第五種模式。缺乏資金、技術或管理經驗的可採取第六種模式,或者實行承包經營、租賃經營的方法,把村集體經濟承包給有技術專長的人經營,村集體坐享承包金和租賃費。另外,縣和鄉鎮黨委要注意樹立不同型別、各具特色的村集體經濟典型,通過召開現場會,發揮典型示範作用,帶動各村發展村集體經濟。

(四)多方幫扶,齊抓共管,營造環境。要想把村級集體經濟搞好搞活,離不開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幫扶。我們要繼續實行縣四套班子領導成員、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幫扶責任制,把發展村級經濟的目標、任務、責任具體落實到各單位和領導成員,形成齊抓共管,合力抓好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局面,解決村委會在發展集體經濟中所遇到的資金、種苗、技術等問題。同時,有關部門要積極為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大開綠燈,要提供寬鬆環境、優惠的政策和必要的服務與支援,形成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良好氛圍。不久前,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增強農村基層組織凝聚力、號召力和戰鬥力,我們開展了機關、農村黨組織“互助共建”活動,要求共建雙方黨組織把“互助共建”活動的立足點放在加快發展上,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增加經濟總量,提高農民收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解決“有錢辦事”的問題。我們要廣泛深入地開展 “互助共建”活動,充分發揮機關黨組織的優勢,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