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大學生調查方案(通用15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14W

大學生調查方案 篇1

近年來,隨著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都市人追求迴歸自然,返樸歸真的意識愈來愈濃。我鄉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實施“旅遊興鄉”戰略。隨著以農業休閒為核心的旅遊產業的成功運作,我鄉旅遊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

大學生調查方案(通用15篇)

一、旅遊現狀

20xx年,我鄉開始實施“旅遊興鄉”戰略,幾年來,通過內部挖潛和招商引資,使旅遊業發展迅速,已成支柱產業之一,初步形成了“瀏河人家”,“瀏陽河第一灣”,“湘東第一洞”等帶有農業休閒氣息的旅遊品牌。目前,共有以“瀏河人家”為品牌的農家休閒山莊56家,每日可接待遊客4000多人,日營業額可達2萬多元,安置當地農村勞動力近400人,並有效地促進了種養業和招商引資地發展。

二、存在不足

農家休閒發展到今天,取得了相當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不足,表現為客源不穩定,外地遊客少,經營方式單一等。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沒有形成特色,不論是老式土磚瓦房,還是紅磚樓房,都沒有經過造型,沒有農家特色,缺乏景區建築風格。沒有菜園、果園、花園、池塘等,不象農家,而象農村的都市,遊客來過、吃過、玩過、住過以後,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不知什麼是真正的“農家樂”。

2、服務質量不高。由於配套設施跟不上,服務專案單一,不能為遊客提供娛樂休閒、健身運動、商務會議等方面的服務。大多數來農家休閒的遊客主要停留在吃一餐飯,打一陣牌。同時,大多服務人員受文化、素質、涵養、見識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且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導致在形象禮儀、經營理念、創新意識、服務水平等方面存在缺陷。

3、缺乏統一規劃。大多農家休閒專案是當地群眾利用自有的住屋,自發興辦的,都沒有進行統一規劃,隨意性較大。加上政府投入小,部門介入少,調控乏力,對農家樂的數量控制、質量把關、地域分佈、配套功能設施、層次型別、宣傳籌劃等沒有一個整體規劃,難以形成規模品牌,產生整體效應。

4、相關服務缺乏。一是缺乏交通工具,沿線沒有公共汽車,附近也沒有計程車,遊客文祕家園乘車不方便,遊客有急事需到瀏陽租車,耗時費力,極不方便。二是缺乏醫療條件,遊客身體偶有不適,求醫、購藥困難,健康缺乏保障。三是居住條件不優。多數農家樂飲食衛生、環境衛生、廁所衛生、居住條件都存在較大差距,

三、發展優勢

我鄉位於風景秀麗的瀏陽河中上游,面積256、8平方公里,人口3、5萬,距離瀏陽市區22公里,現有森林26萬畝,其中國家生態效益林8萬畝,森林覆蓋率80以上,綠化率90以上,境內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境內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民風淳樸,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揭開她迷人的面紗,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有湘東第一溶洞—古風洞、瀏陽河第一灣漂流、瀏陽湖等蓍名的旅遊景點,還有“地下迷宮”空崗山,峭壁千仞的天巖寨等尚待開發的景點,今年年底,雙江電站將建成蓄水,形成“瀏陽河第一湖”的美景。不久,華南虎將放歸,將使聞名海內外,極大的促進發展,除自然景觀外,xx人文景觀也非常豐富,有_民、張凱和葉子 龍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足跡,也有江大仙人廟等道教文化色彩濃厚的傳統廟觀。近年來,我鄉不斷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無公害蔬菜、綠色水果、梔子花、黑山羊、科學試驗田等產業已具規模,並初步形成了農業產業觀光帶。遊客來到,瀏陽河沿岸風光和風味獨特的瀏陽河農家休閒可以怡情,可以忘情,讓人留連忘返。

四、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中央一號檔案精神,統籌協調各方面力量,加大對我鄉農業旅遊的投入,實現“旅遊興鄉”。

(二)工作目標

1、我鄉將進一步加大對農業基礎建設的投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速農業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序,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科技含量,增加農業生產的觀賞性,合理規劃,形成農業觀光帶,同時加大對農業觀光帶配套設施的投入,由政府對“瀏河人家”農家休閒品牌統一規劃設計,重新定位,實現農業觀光遊與農家休閒共同開發,讓旅遊與農業齊頭並進,比翼雙飛。

2、招商引資4—5千萬元,對我鄉兩個較大的旅遊專案“古風山莊”,“天人綠谷”進行“二次開發”,將它們建成集農業觀光,民俗體驗,娛樂休閒,商務會議等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旅遊服務專案。

3、雙江電站建成後,招商引資2—4千萬元,利用電站庫區近郊,交通方便的優勢,將雙江電站庫區建成我市最大的“水上樂園”,為都市休閒提供最優質的服務。將雙江水上樂園與瀏陽河第一漂聯合,豐富瀏陽河第一漂的,對大溪河和小溪河沿線進行全方位立體開發。

4、藉助世界瀕危種—華南虎即將落戶我鄉這一全世矚目事件,以及長沙引水工程即將啟動,進一步向外推介“綠色、生態、清新”。以此為核心,利用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打造“農業休閒觀光區”,使農業觀光旅遊融入瀏陽市域經濟,服務“長株潭”。

五、工作措施

(一)政府組織,統一規劃

為全面推進我鄉旅遊開發,由鄉政府出面組織,為旅遊開發創造條件、營造環境、牽頭解決重點和難點問題。在發展思想觀念方面做好對群眾的引導工作的同時,對旅遊專案,政府主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規劃,明確重點;二是建立規範,明確要求;三是適當投資,建好基礎;四是抓好宣傳,開發市場。

由市領導牽頭,會集旅遊、國土、規劃、建設、農業等相關職能部門,按照打造“旅遊區”發展模式,對我鄉旅遊專案的規範、設計、管理、分佈、檔次進行統一規劃,力求佈局科學合理,整體呈現農家特色。農業觀光帶與農家休閒要整體開發,小型農家休閒按照籠中有禽,欄中有畜,塘中有魚,園中有菜的庭院經濟進行佈置,中、大型農業休閒專案可以考慮採用莊園開發的模式進行整體佈置。

(二)加強管理,提升質量

制定農業觀光旅遊專案管理細則,定期組織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整頓、檢查、驗收,對農業觀光旅遊專案符合要求方準掛牌營業,達不到要求的予以整改。對新辦的要求經過相關職能部門驗收、審批後方能掛牌營業。

為加強協作,形成優勢互補,由政府牽頭,成立農業觀光旅遊協會,讓旅遊景點、公司、種養專業戶與休閒農莊建立聯絡網,加快我鄉其它產業與旅遊相結合的進度。為做好接待,加強對外聯絡,更好的推介旅遊,以村為單位成立接待中心,負責對外來信來訪,協調處理有關事項,以便改進服務,讓遊客滿意。

對掛牌營業的,制訂行業標準,開展“星級評比授牌”和“共產黨員示範崗”等活動,促使經營者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對外公佈舉報電話,對違章經營者進行處理打擊。

(三)加大宣傳,打造品牌

一是在農家樂外界環境做文章,通過建立“農家展覽館”、“土特產專賣店”,在瀏陽市區,楊高、荷石公路入口,瀏永公路設立大型廣告宣傳牌。二是建築設計凸顯農家特色,或裝飾農家特色建築等多種形式來營造濃厚的農家特色文化,讓人一入就覺得有農家味。二是與旅行社聯姻,依託瀏陽旅遊資源,打造“農家樂一日遊”精品路線。三是定期開展策劃活動,在組織相關專業人員進行策劃的同時,政府將定期組織新聞記者、旅行社到考察,幫我鄉從遊客的角度發現賣點,進行策劃。四是利用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輔之以廣告和專題活動的策劃運作,擴大去我鄉農農業觀光旅遊的知名度,把農家樂打造為知名休閒品牌。

要搞好我鄉農業觀光旅遊開發,當前工作千頭萬緒,首先是做好制定實施細則和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當前工作困難重重,最困難的是缺少人才與資金,因此,要加快發展,我們在自力更生,克服困難的同時,請求上級在政策和經費方面給予我們更大的支援。

大學生調查方案 篇2

隨著我國進一步的教材改革,各個學科都突出強調要求學生自學、合作、探究,因此,有些內容刪去了,或是輕描淡寫一筆,而具體的內容,則要求學生自己去探索,這樣一來,給那些基礎較好,學習主動的學生留下了很大的學習空間,而對那些基礎較差而且學習較被動的學生來說,卻是很不利的。例如:《資訊科技》課程中的一節《網上自我防護與網路黑客》,如果按照課本上的內容來講,大概只需15分鐘就可以講完,但相信大部分學生仍然對黑客不是很瞭解,甚至連作為老師的我,也只不過略知一二:黑客有哪些危害?它都是用些什麼技術黑人的呢?

資訊科技這一學科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不同與其它學科的是,這門課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實踐、練習,基本上每節課講授20xx分鐘,其餘的就是師生互動和學生練習的時間,也就是學生做練習,然後老師根據學生在聯絡中出現的問題統一分析、講解。而在這20xx分鐘的練習時間裡,不給學生定一個主題或一個目標,他們的練習結果是可想而知的:用20分鐘的時間確定題目,再用10分鐘的時間查詢素材,然而,這種效率是非常低的。

因此,與其讓他們每節課那樣漫無目的地去練習,倒不如把一些學生們很感興趣但書上輕描淡寫的主題拿出來讓他們自己去講,即這樣一個過程:確定主題從internet上搜索資料做成自己的講課課件同學們自己講(大家一起講)。

按照這一方式,我把黑客這一課留給了學生,讓他們用5次課的時間做出自己的課件,然後在第六節課上大家一起講,一起學習,共同探討,成功地解決了powerpoint的練習和黑客的學習這一問題。

經過這次成功的嘗試之後,我發現這種方式的講課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它充實了學生的課堂練習,使學生有目的地去實踐,更加直接地去接觸核心問題(每節課的重點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其次,它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範圍,使學生不再侷限於書本上的膚淺的知識,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能力,儘可能從internet這個大海一般無窮的寶庫裡尋找自己需要的知識,適合於學生的縱向發展。

第三,通過學生自己講課,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電腦室裡,用多媒體裝置加傳統講課方法,充分地體現出多媒體網路教學的優越性,又不失傳統教育的精髓,而通過學生自己講課,不僅可以提高他們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對他們的表達能力也是一個鍛鍊的機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通過此次成功的嘗試,筆者認為這種講課方式是可行的:

首先,有充分的時間保證,根據我們資訊科技課的特點,教師講課時間和學生實際操作時間之比大約在1:1或者5:4,即:學生要有大部分的時間去自己實際操作,因為計算機學科是一門注重操作的學科,所以說,每節課學生都有20xx分鐘的時間去獨立操作,老師的每個課題都可以給學生45節課的時間去準備。

其次,有豐富的資料來源。電腦室裡的每臺計算機(學生用機)都是和internet相連的,每個學生都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時候(上課時)通過internet來查詢資料,包括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視訊等等,而不再需要翻閱大量的書籍、報刊、光碟等那樣煩瑣了。

最後,有絕對的知識技術保證。根據我們新教材的安排,學生在入學初期就學習了word文字編輯技術,internet操作,熟練掌握了網上搜索技術,隨後緊接著學習powerpoint。因此,學生做起來已經是輕車熟路了,要做的只是把資料從網上搜索並下載下來,利用自己的創造思維,把資料合理的搭配起來,最後再講述出來,即便個別學生有什麼問題,我們老師都可以隨時指導解決。

除了以黑客為主題之外,我們還可以選擇其它的如關於日軍侵華的歷史事件、關於地球上的生物演變過程、世界文明的發展歷程等等,都可以拿來讓學生用所學的計算機知識做成課件來講授,既達到了練習的目的,又實現了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因此,在資訊科技課程的基礎上,利用internet的龐大資源庫,發展第二產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練習效率,又增加了學生的知識範圍,是一種很好的課堂練習方式。

大學生調查方案 篇3

一·引言:

在世界環境問題面臨嚴峻考驗的今天,環境問題越來越多地被人們關注,提及和了解。而當代大學生作為國家後續知識和力量的儲備,是我國環保事業的主力。因此,瞭解大學生環保意識的現狀,對於解決我國現存的環境問題具有現實意義的。

為此,本小組於大學生群體展開關於其環保意識的調查。本次調查共收集有效問卷254份,其中包括省內外各型別高校的各年級大學生。囊括各個層次,使得資料具有代表性,權威性,同時使我們的調查結果更具說服力。

注:詳細問卷及各題目各項選擇支的詳細結果請看附錄1

二· 情況總結及介紹:

以下是對問卷的總體分析,真實有效地反映出大學生六個方面的情況。

1)對環保基本知識的瞭解較少

過半的學生不知道世界環境日是哪一天。他們於環境日做一些響應環保的事,如想周圍的親戚朋友宣傳環保知識的希望亦成泡影。關於20xx年12月7日192各國家的環境部長和其他官員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的“世界氣候大會”,15.5%的同學對此事一無所知,30%左右的同學對大會有初步的瞭解,較深入瞭解的同學的僅22.1%。對於這種與自身密切相關的國際性大會,作為一個大學生,本應是做為常識瞭解的。

2)對環保知識或者新聞的關注度不高

問及是否關心與環保相關的新聞或主動查閱相關知識時,只有4.61%的學生會時常關心,6成的同學表示偶爾會關注一下,而近一層的同學幾乎不會關注這一與切身利益有關的問題。

3)大部分贊成國家或學校於環境問題採取的措施

對於國家為遏制“白色汙染”而實施的“限塑令”,72.3%的大學生持十分贊成的態度,持反對或無所謂的態度的大學生僅一成。對於有些大學食堂不提供一次性餐具的做法,近四成同學贊成不提供塑料袋,雖然有56% 的同學不贊成,但其中76%的同學希望食堂通過收費等方式限制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4)認為現大學生的環保意識一般

第六題是大學生之間的自我測評——您認為現在的大學生環保意識如何,超過一半的同學認為一般,近兩成的同學認為較差或者很差,只有4%的同學覺得大學生群體的環保意識很好。但與此同時我們注意到在接下來的第八第九題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六成的同學認為自然災害與環境有聯絡或很大聯絡,同時九成的同學意識到“三廢”(廢水,廢氣,廢渣)對人類有較大危害,且破壞環境。所以我們相信大學生的環保意識正逐步增強,具有全民化趨勢,是個可喜的結論。

5)絕大部分大學生用實際行動響應低碳

大學生有沒有特別的行動來響應這一號召呢?絕大部分大學生用實際行動響應低碳。較多同學選擇能夠做到少坐私家車,多坐公交車或騎自行車,儘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儘量少用高功率高耗能電器等來響應低碳生活。僅3.8%的同學無行動。但我們相信,在絕大多數同學的影響下,這些同學也能積極地參與到響應低碳生活的行列中。

6)大部分有較好的生活習慣

我們在第11~15題中從四個生活細節出發瞭解現大學生的生活習慣。

雖在夏天使用空調無可厚非,但空調的溫度對環境有很大的影響。氣候學家的建議是,如果每個空調使用者都能自覺地把空調調到26攝氏度以上,那麼全球的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會明顯減緩。雖僅29.67%的同學把空調調到26攝氏度以上,但34.31%的同學也能把溫度範圍控制在較高的溫度——24~25攝氏度內。還有26.78%的大學生不使用空調。

據權威資料顯示,若每天每人平均使用一次塑料袋,則這個埋藏在地底五百年都不會有絲毫降解的白色妖魔將隨處出現,全面侵蝕我們美麗的生物圈。調查表明,超過八成的同學有迴圈利用塑料袋的習慣,而隨手丟棄的僅一成同學。

到商場或超市買東西的時候,我們可看見建議攜帶塑料袋的標語。迴歸調查,超過八成的同學有準備購物袋的意識或習慣。

在垃圾分類上,能做到經常分類的同學較少,僅一成;43%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會選擇分類。剩下近五成的同學很少,幾乎沒有甚至從不。

面對隨手扔垃的不良行為,超過八成選擇勸導或自己撿起來,持消極態度的同學為少數。

三·分析及建議

1) 從學生自身出發

1.大學生應積極瞭解與環境問題相關的知識和新聞,提高環保意識

在問及大學生環保意識增強的原因時,選擇“學生自身素質高”的大學生是最多的。由此可見多數的大學生認為提高環保意識的根本是從學生自身出發的。在問卷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學生對環保基本知識的瞭解較少,對環保知識或者新聞的關注度並不高。就哥本哈根會議而言,若《哥本哈根議定書》不能在今年的締約方會議上達成共識並獲得通過,那麼在20xx年 《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到期之後,全球將沒有一個共同檔案來約束溫室氣體的排放。這將導致人類遏制全球變暖的行動遭到重大挫折。對於與自身密切相關並且具重大意義的大會,作為一個大學生,還是應該做為常識瞭解的。

2.大學生應從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雖在前面的調查結果中我們介紹到大部分有較好的生活習慣,但在對“白色汙染”這一世界性的難題上,我們需要全民大學生的參與。我們可以,在購物時自備環保袋,迴圈利用塑料袋,自覺把空調調至26℃;我們還可以,拒用保麗龍,並要求自助餐店或coffee shop使用紙杯,用器皿盛水,洗果菜、碗盤、刷牙、洗臉,以節約珍貴的水源,拒絕拿取或使用氣球„„

3.以自己的力量感染更多的人蔘與到環保事業中

作為大學生群體中的一員,不僅要從自身出發,做個環境的守護者,也要讓自己的行為感染周圍的人,譬如在家人或周圍朋友使用空調的時候提醒他們把溫度調至26℃,在面對亂扔垃圾等破壞環境的行為時,我們自己撿起來的同時亦需要勸導他撿起來,重申維護環境是每個人的責任,不必區分是陌生人還是熟悉的人。大學生是應當勇敢地承擔起社會責任,以自己的力量去感染更多的人。

2)從周圍文化氛圍出發

“周圍文化氛圍好”是大學生認為群體環保意識最強的第二大原因。所以我們建議大學校園中,各類學生組織,如學生會,團委,各類社團都可以通過一些宣傳活動,如舉辦知識大賽,晚會來營造良好的氛圍,促使更多的大學生加入環保事業的大家庭中。在前面的調查結果中,我們看到絕大部分大學生用實際行動響應低碳。我們相信,在他們的影響下,更多的同學也能積極地參與到響應低碳生活的行列中,併為環保發現自己的力量。

3)從國家政府的角度出發

1.國家政府應率先表態。

在包括中國的為數不多的五個國家達成的哥本哈根協議中,我們看到國家於環保事業的大力支援。這作為泱泱大國應有的姿態,能深入影響到每位大學生。

2.為解決環境問題而採取的措施應堅持落實

我們看到, 72.3%的大學生 十分贊成於國家為遏制“白色汙染”而實施的“限塑令”。這充分說明了“限塑令”於環境問題有實際意義的。那麼對於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國家應堅持,落實。同時我們主要到超過五層的同學會選擇反覆利用質量較好的塑料袋,所以我們建議國家限制質量差的反覆利用效率低的塑料袋的產量。

3.國家政府應加大對環保的宣傳力度

關於世界環境日具體是哪一天還有過半的大學生不知道,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政府在關於環境日的宣傳中力度還不夠。而“政府對環保的支援和宣傳”是作為環保意識增強的第三大原因被大學生所選擇的。

所以,國家可在實際環境日6月5日,4月22日國際性地球日展開一系列的宣傳活動,如在央視播出一系列環保節目等。

4)從學校管理出發

通過調查可知,有42.5%的同學希望飯堂通過收取一定費用的方式來減少對一次性餐具的消費量,由此我們認為對一次性餐具實行收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達到減少其被使用的目的。從而我們對學校食堂提出有償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建議。

四·展望與呼籲

我們看到,絕大部分大學生通過各種各樣的實際行動來響應低碳,同時大部分大學生有較好的生活習慣,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國大學生群體的環保意識正趨於增強的狀態,會有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環保事業中,為我國環保事業的順利開展和解決我國現存的問題做出重大貢獻。

在報告的最後,我謹代表華南農業大學20xx級生科1班調查小組呼籲全體大學生以主人公的身份,節約使用每一滴淡水,多種植樹木減慢沙化,不要再用一次方便袋,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記得國際知名圖畫作家芭芭拉.庫尼的一本名作「花婆婆」,故事中的小女孩對她爺爺說 ,我長大之後,要到很遠的地方旅行,然後,我要住在大海邊。她 的爺爺說,這些都很好„„但是,你還要再做一件事: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麗。於是,小女孩長大後,選擇在海邊種滿了美麗的紫藍 色扁豆花,美化地球„„

那麼我們呢?

附錄1:

關於大學生環保意識的調查

1請問世界環境日是哪一天?

A.3月18日 B. 3月22日 C. 6月5日 D. 12月22日

2 ”自20xx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將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提供免費塑料袋”。對於國家為遏制“白色汙染”而實施的“限塑令”,請問您有什麼看法?

A 十分贊成 B 不太贊成 C 反對 D 無所謂

3對於“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請您問了解多少呢?(多選)

A 會議主要商討《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後的後續方案,就 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簽署新的協議。

B 20xx年12月7日起,192個國家的環境部長和其他官員將在哥本哈根召開聯合國氣候會議。

C 在此次會議上,國際社會需就“工業化國家的溫室氣體減排額是” 多少達成協議。

D 均不知道。

4請問您是否關心與環保相關的新聞或主動查閱相關知識?

A時常 B有時 C較少 D 幾乎不會

5對於有些大學食堂不提供一次性餐具的做法,您的看法是?

A 贊成 B 不贊成,但希望食堂通過收費等方式限制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C 不贊成

D 無所謂

6您認為現大學生的環保意識如何?

A 很好 B 較好 C 一般 D 較差 E很差

7針對現部分大學生環保意識有所增強的現象,請問您認為其原因是什麼?(多選)

A學校管理得當 B周圍文化氛圍好 C 學生自身素質高 D 政府對環保的支援和宣傳 E 其他

8請問您認為中國今年發生的一些自然災害與環境被破壞有聯絡嗎?

A 聯絡很大 B有一定聯絡 C 沒有聯絡 D 不清楚

9請問您認為“三廢”(廢水,廢氣,廢渣)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A 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影響很小。 B 對人類健康有危害,但無大礙

C 對人類有較大危害,且破壞環境 D 是人類發展的必然產物,無法解決。

10對於低碳生活,請問您有哪些行動?(多選)

A 少坐私家車,多坐公交車,騎自行車或者步行 B 儘量不使用一次性用具

C 儘量少用高功率,高能耗電器 D 其他響應低碳的行動 E 沒什麼行動

11 夏天的時候,請問您一般會把空調調到多少度?

A »26℃ B 24~25℃ C «23℃ D一般不用空調

12 對於只使用了一次的塑料袋,請問您通常會怎樣處理?

A 迴圈利用 B 直接丟棄 C 質量較好的留下再度利用 D 其他做法

13請問您處理廢棄物時有分類嗎?

A 經常 B 視情況而定 C 很少 D 幾乎沒有 E 從不

14到超市,商場等地方購物時,您的習慣是?

A 自備購物袋 B 索要或購買塑料袋 C 有意識準備購物袋,但有時會忘記

D 其他習慣

15如果您看到一個人(陌生人或者認識的人)隨手丟掉了手中的垃圾,您會怎麼做?

A 勸導他/她撿起來 B 自己撿起來 C 認識的人會勸導,陌生人則不理 D 不理

大學生調查方案 篇4

一、大學生就業:難在哪裡?

低工資就業:多一些經驗拿汗水換明天。在一些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瞭解到,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加,寧願選擇低工資就業的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而他們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換明天。

據瞭解,低工資就業實際上是大學生畢業後、就業前的一種待業狀態,是以單位給畢業生提供積累經驗的機會,而畢業生則以低報酬工作為交換條件。這種低工資就業只為找工作時多一些實踐經驗。

工資會隨能力的提升而提高。某軟體公司負責人王小姐認為,現在企業招人雖對學歷有一定要求,但最看重的還是人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大學生剛開始工作,工資可能會低些,但隨著就業者個人能力的提升,其工資也會慢慢提高。她建議大學生心態要平和,找工作高薪並不是第一要素。

就業不要只看眼前的工資待遇,不斷提高能力才是金飯碗。以前,很多企業招聘只針對有工作經驗的人,對應屆大學生一律免談。隨著用人觀念的逐漸改善,近一兩年,很多企業直接招收應屆畢業生,他們願意出錢培訓大學生,使其很快成為企業的骨幹力量。一般來說,大學生成為骨幹力量後,工資自然會提高。企業為了儲備人才,一般先與大學生簽訂幾年的工作合同,這不僅保障了人員的穩定性,對企業發展也很有好處,同時用人成本也相對較低。因此專家希望大學生能夠認清自己,改變就業觀念,不要只把眼光盯到工資上,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能力才是金飯碗。

二、大學生就業:路在何方?

大量事實證明,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甚至連自己的性格與特長都不瞭解,職業選擇將非常盲目,甚至會影響到之後工作道路的發展。對此,專家建議:在校大學生要增強職業生涯規劃的自主意識。

職業道路早規劃,目標堅定不放棄。迷茫是目前大學生使用最為頻繁的詞語之一。之所以迷茫,是因為看不清未來,看不清未來就會把握不住現在。實際上,大學生看不清未來的原因並不一定是因為沒有目標、沒有規劃,也可能是由於目標過多以致無所適從,規劃太多而無法實現,因此也就更容易放棄目標,追熱門、隨大流。因此對目標的堅持和對規劃的實施是成功的關鍵,堅信無論是職業規劃還是求職擇業,適合自己的就是的。

興趣廣泛應保持,機遇來臨有保障。由於對所學專業缺乏瞭解,許多學生進入大學時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對專業不感興趣或不滿意,由此而產生厭學、倦怠的情緒。實際上在大學裡有很多方式可以讓你兼顧興趣與專業,如雙學位、各類培訓認證等,但是在挑選業餘學習的專業時,應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從自身發展的需要出發。要麼從個人興趣愛好出發,既滿足求知慾,又從中獲得樂趣;要麼與本專業結合,成為複合型人才,增強就業競爭力。當然,在多個專業的學習中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本末倒置。

社會活動經驗多,面試應考不心慌。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找工作的瓶頸在於社會經驗的缺乏。雖然在校生要獲得企業實習機會並不容易,但從大多數成功者的經歷看,至少有兩方面資源是大部分學生可以利用的:一是有針對性地參加社團活動來鍛鍊自己溝通交流、團隊合作等能力,社團活動可以說是對真實工作場景的一種模擬;二是爭取各種校內服務的機會及校外的實習、兼職機會,可以幫助我們培養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職業精神,瞭解盡職、責任等職場的基本準則。

實習練就真本領,應聘免了試用期。就漫長的職業生涯而言,大學4年無疑是一個黃金的職業準備期,在這4年裡,應該讓自己具備一個職業人所擁有的專業技能、社會技能、職業素養這樣我們在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中才能做到無縫接軌。正是充分地利用了大學階段的實習機會,從而免去了正式工作後的見習期。企業也節省了大量的培訓時間和精力。這對於個人和企業是一個雙贏的過程。

特殊才能做後盾,求職更有競爭力。對於一個班或一個專業的學生來說,大家讀一樣的專業、學同樣的課程,看起來彼此沒有太大的差別,然而一旦面臨競爭,差別就顯現出來了。目前就業形勢比較緊張,只有身上有亮點的學生才更容易被注意,才更有可能被用人單位選中,也才會有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因此,發掘並增強就業競爭力應從發現自己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入手,發揮自身特長,並不斷強化,有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三、就業現狀:就業準備三部曲

隨著高校的擴招,原來的精英教育變成了大眾教育。大學生必須轉變觀念,大眾化教育意味著可以做普通的職業。面對就業難,大學生們要做些什麼呢?

第一部曲:面對現實,正確對待就業形勢,正確對待自己。

擇業和就業,是初出校門的學生在人生道路上一個重要轉折點,對於學生應具備的正確擇業和就業思想,可以歸納為4句話,這就是:認清形勢闖市場,從容自信顯特長,廣開渠道看資訊,實事求是快上崗。

認清形勢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國家的就業政策,二是全國的就業形勢,三是本地區的就業資訊。面對矛盾重重又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基本觀點是,只能樹立一個闖字,積極參與競爭,而不是等,更不能消極對待。關鍵是要把握好自己的擇業方向和競爭技巧,敢於競爭,善於競爭,並在競爭中獲勝。

在近幾年的人才市場競爭中,有個明顯的特徵,就是用人單位特別注重人才的實際經驗和特長。每個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問題在於你如何正確地認識自己,善於揚長避短,在關鍵時刻和重要場合發揮一技之長,獲得用人單位的好感和信賴,這是擇業和就業工作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技巧。

在人才市場競爭中,單靠一個人的智慧和資訊以一變應萬變往往是不夠的,所以,要想方設法利用各種媒體,包括學校、老師和家長,親朋和同學,廣搜就業資訊,這是就業者一個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第二部曲:充分做好擇業和就業之前的心理準備。

大學生的就業心理準備應該實現以下4種轉換,克服不良心態。

一、實現由學生身份到上崗工作的轉換。

在不包分配,自主擇業,雙向選擇和競爭上崗的大環境中,應克服聽天由命或等待學校推薦工作的消極心態。學習是為了致用,如果說學習是手段,從事工作是人的本能,也是目的。

二、在經濟上實現由消費者到生產者的轉換。

克服長期依靠家庭提供經濟援助的依賴心理,憑自己所學的知識和誠實勞動,立足於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三、在擇業姿態上,實現由一個普通參與者到競爭者的轉換。

大學畢業生都是第一次進行擇業和就業,經不起挫折,悲傷失望,往往是擇業不順的主要障礙。要克服懦弱、自卑的被動心態。

四、實現由天之驕子到普通勞動者的心態轉換。

放下知識分子的架子,正確理解自己與用人單位的雙向選擇,主動求職。不論從事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首先必須是一個勞動者,而勞動崗位需要自己去爭取。

最後總的來說,擇業者應該具備主動、積極、從容、自信和百折不撓、面對現實的平和心態,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三部曲:主動出擊,準備簡歷和麵試。

機會總是被那些勇於表現、爭取的人得到。不管單位招不招人,先去毛遂自薦要求試用;寫信給單位老總或負責人自薦;直接傳送求職信到企業網站招聘信箱大學畢業生在找工作時,選擇主動出擊,到用人單位去展示實力,至少得到的機會比等著天上掉餡餅的機會大。

據市人才市場的有關負責人說,在如今整體供大於求的就業形勢下,積極勇敢的心態是大學生找工作脫穎而出的一個制勝法寶。在擇業前,要推薦自己,有必要準備相應的文字材料,簡歷要真實可信,文字樸實,言簡意賅,頁面工整規範。面試中也要大方得體,機靈應對,不卑不亢。

總之,在進行擇業、就業的過程中,其目的是選擇一個最能發揮自己專長的工作崗位,開始實現多年的夢想的願望,在大學生的一生中,就業無疑是一件大事,一次激動人心的拼搏與較量。一定要審時度勢,振作精神,做好充分準備,用的心態、的形象和全身心積攢的實力,投入到這場競技中來。

大學生調查方案 篇5

一、調研報告背景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逐漸由精英教育向通才教育轉型,而作為祖國的棟樑——當代大學生,人數不斷上升,隊伍不斷擴大,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則愈顯嚴峻,需鼓勵各位同學積極投入到自主創業中去,為人生提供更多的可行之路,因此在大學生內部進行創業觀調研很有必要。

二、 調研目的

1、 瞭解所在蘇大材化部及周邊同學對創業本身的認識與其對創業的個人看法,分析存在的誤區及利於積極發展的方面;

2、 通過調研結果得出大學生創業應該注意的問題及合理的途徑,為各位同學提供合理的建議,鼓勵其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進行創業,為職業道路提供更多的選擇。

三、 調研方式

1、 利用QQ群、人人網等通訊工具,發動院部同學參與網頁問卷調研;

2、 採取面對面交流採訪的形式,瞭解身邊同學對創業的普遍看法及自己對創業的構想與安排;

3、 查閱有關文獻,參考部分專業調研報告資料。

四、 調研報告結果

1、 大學生對自主創業的瞭解程度:

(1)、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原因:

A、冒險嘗試心理的鼓舞:

參加調研的29位同學中有11位同學希望自主創業,佔總數的37.93%,其中有4位同學是認為自己還年輕,還有時間去冒險創業,嘗試一條不同的發展路線,約佔希望自主創業同學的36.36%,且四位同學均為男生,結合男女生性格特點差異,可見冒險嘗試精神是大學生創業的創業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B、收入豐厚的刺激:

此次參與調研的同學有4位同學是因為自主創業可以帶來豐厚的收入而願意進行自主創業的,佔36.36%。從事後的採訪調研得知,這些同學認為雖然找到工作雖然相對創業要簡單許多,但是其與創業相比,收入差距較大,不足以為高質量的幸福生活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故希望能夠進行自主創業;

C、嚴峻的就業壓力的影響:

調研中2位同學表示因為現今就業壓力明顯而選擇願意進行自主創業,佔18.18%。從國務院每年的工作報告及近期參加工作的人員口中可以得知,近幾年伴隨著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不斷增加,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不斷攀升,給大學生心理產生了較大壓力;

D、家庭成員的鼓舞:

調研中1位同學表示自己希望選擇自主創業是受了家庭觀念的影響,佔總人數的5.88%。從採訪得知,此位同學父母均受過高等教育,對自主創業有清晰的認識,也支援其子女進行自主創業,走不同的發展路線。

(2)、對創業與專業關係的認識:

創業與專業有何關係?一些企業的老總,大學所讀的專業與創業的行業毫無關係,現也成為全國明星企業,這些事例往往給大學生帶來一些困擾,這不得不讓大學生因專業和創業而思考。此次調研中,31.03%(9人)的學生認為所學專業與創業密切相關,55.17%(16人)的學生認為所學專業與創業有關係但不大,10.34%(3人)的學生認為所學專業與創業基本沒關係,認為所學專業與創業完全沒關係的僅佔調研人數的3.45%(1人)。資料顯示,認為所學專業與創業關係不大的學生始終佔多數。部分專家指出,大學生創業最好能與專業掛鉤,從基層做起,因為專業往往是畢業生最擅長的,正所謂不熟不做,另外大學生剛畢業時肯定缺乏社會經驗,如果急於創業,很有可能失敗,最好還是從基層做起,先到擬創業的行業裡紮實的工作一段時間,瞭解行內情況,這樣創業時也可以提高成功的機會,切不可盲目投資創業,更不要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話。如此表明,專業給人們發展以一個起點,那是條件,而不是籠子和束縛自己的繩索。我們還必須眼光遠一些,知識面寬一些,頭腦活一些,反應靈一些,專業多一些,朋友廣一些。

(3)、創業之前會做哪些準備:

A、參加創業設計大賽:

3人選擇自己在創業之前會通過參加“創業設計大賽”的形式來為自己的創業打下更堅實的基礎,獲得專業人士的指點並作好更充分的心理準備,佔希望進行自主創業的同學的27.27%;

B、看創業類書籍:

9人選擇自己在創業之前會閱讀足夠的創業類書籍,學習創業成功人士的良好經驗,並得到充分的知識儲備。採訪顯示,部分同學對類似李開復創辦的“創新工場”等為創業者提供幫助的公司的瞭解較多,希望通過閱讀相關內容獲得更多的幫助,並希望自己以後創業時能夠獲得其幫助;

C、參加創業培訓:

6人選擇會在創業之前參加創業培訓,以此獲得關於創業的專業知識,佔總人數的54.55%;

D、到企業實習:

10人選擇會到企業實習,佔總人數的90.91%。要成功創立小型公司,最好先經歷過大組織的磨練,因為組織可以提供較大的視野。創業是非常艱苦的過程,必須吃苦耐勞、必須堅韌不拔、必須掌握專業技術、必須心態平和、有愛心,而且不能斤斤計較,這些東西可以在企業實習中獲得。

另有調研資料顯示,大部分學生對創業(商業)計劃書的書寫要求認識並不高,其程度僅在於“認識一點”,更有一部分是“不知道有這麼回事”。有創業理念但是認知程度低這是遠遠不夠於將理念實施的。

2、大學生創業時應做好的準備(查閱資料):

對於自主創業,許多大學生只是一時好奇而擁有三分鐘熱度,最終也只能落得鏡花水月,因而,自主創業無疑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目前,雖然有不少國內高校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但是真正自主創業的學生並不多,即使對自主創業感興趣,有憧憬的學生很多,但大多隻停留在“紙上談兵”這一階段,如何才能真正地自主創業,真正地脫離“紙上談兵”呢?

(1)、主觀方面:

A、創新

大學生要自主創業創得出色,靠的就是自己能否兼備技術創新和思維創新。大學生們要創業,必須眼看四面,耳聽八方地接受新資訊,從而促進創新意識的增強,進而令自己的創業理念能迎合大眾的口味,及時滿足因時代變化而引起的新需求。

B、務實

大學生們是一群受社會影響較大的群體,要有從實際做起的決心,不能盲從,要兼備面對現實的勇氣,留心身邊的有利與不利條件。在求學階段,要懂得從方方面面獲取自己所需的資訊。想創業的大學生們要紮紮實實地從基本做起,並想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吸取經驗,大學生們要創業應該也必須如此做的。

大學生調查方案 篇6

近日,記者在駐濟高校發放了200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80份,其中女生109份,男生71份。通過問卷分析發現,75%的女生曾經在大學期間有過“被孤立”的感覺,甚至有70%的女生通過“站隊”進入小團體來尋找歸屬感。宿舍冷暴力多由小事兒累積引發,記者採訪發現,不打招呼就用室友打來的熱水、亂放東西等,都可能成為冷暴力的導火索。

“她們孤立我,

難道僅僅因為我土?”

“冷暴力的威力就在於此,它讓你感到難過卻只能憋在心裡不知道向誰傾訴;其次就是在心裡不斷質疑自己,我生性比較內向,是不是不小心做了一些讓她不高興的事情得罪了她,而我沒有意識到?”駐濟高校大三學生常琳(化名),回憶起上大學三年來,她感覺到的“冷暴力”。

常琳在高中就已經住校,八人間,全都來自農村,宿舍關係比較和諧。“高中時,大家談論的話題一般只有學習,或者家裡的情況。上大學以後,我們的宿舍變成了六人寢,她們五人總是討論韓劇化妝電影之類,對這方面,我不太瞭解,說不上話。漸漸地,她們也就不怎麼和我說話了。從大二開始,不知為什麼,宿舍一個女生G開始排擠孤立我,打招呼也不理,算一種漠視吧。一開始我感覺很尷尬,很想弄清楚為什麼,就問宿舍另一個女生,她沒有正面回答我,只說‘沒有的事兒’。”後來,常琳發現,其他四個女生有事兒也不一塊喊著她了。

“當大家在宿舍裡熱烈討論時,我如果加入,總是被忽略。大家共享食物時,她們也只是象徵性地問我一下。”常琳無法消除自己的失落和沮喪,便約了隔壁宿舍女生J一同出入。也就是J,告訴常琳,常琳宿舍的G經常對同學討論常琳的行為,說常琳好欺負,甚至說常琳土氣。“她們孤立我,難道僅僅因為我土?”常琳想不通。從大二到大三,常琳一直處於對自身不斷的質疑和反省過程中,“中間偶爾有關係緩和的時候,大家有說有笑,但是很快,我又體會到被她們‘踢出局’的感覺。”

漸漸地,常琳發現自己的心態發生了一些變化,從一開始的沮喪和自我否定變成了一半憤怒一半失落,在被孤立一兩個月之後,她的腦海中不斷閃現出以前和G相處經歷的不愉快和一些G讓她無法忍受的事情。更嚴重的是,慢慢地,“我開始變得偏激,為了逃避自己被冷暴力的事實,我的腦子自動形成了保護機制,把G塑造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惡人,放大了她的缺點,把她平時的優點縮小得我幾乎不能想起,雖然其實事後想我和她在一起還是有很多愉快的回憶。”

不提熱水、亂放東西

瑣事升級“冷暴力”

不僅是常琳,大二的林青(化名)也處於宿舍冷暴力的“高壓”環境中,“有時候我寧願自己是一個男生,可以痛痛快快地打一架,反而比憋在心裡好。”她直言不諱。而事實上,“大學宿舍之間的冷暴力,往往不是肢體衝突,最多僅僅是伴隨著語言的謾罵,大部分是以態度上的冷漠呈現的。”山東師範大學心理輔導專家昌兵說。

昌兵分析,在大學宿舍裡,一個宿舍的人聯合起來攻擊甚至孤立剩餘的另外一個人,這種現象非常常見。假如宿舍裡有A、B、C、D、E、F六個人,可能會有5個人聯合起來孤立A。但是當A因為某種原因暫時脫離了這個團體,這種現象並不會停止,而是剩下的5個人中,會有4個人重新聯合起來攻擊B。也就是說,宿舍冷暴力的情況,並不單單因為某個人的原因。

“一般情況下,大學期間,尤其是宿舍裡,冷暴力會經歷四個階段,分別是彬彬有禮、原形畢露、人以群分和世界大同。”昌兵說。陌生人最初在一起,大家都是彬彬有禮、和和氣氣的。時間一長,隨著生活中不斷產生一些小摩擦,大家慢慢暴露了自己性格中的弱點,遇到事情都從對方身上找原因,還不是反觀自身。不同個性的碰撞,可能會分化為不同的群體,分成幾個小組。而隨著大學生思維不斷成熟,尤其到了大四,升學、就業等重要性慢慢凸顯出來,人際關係反而會得到一些緩和。

“宿舍分為兩大派,好像只有屬於某一個派別,才會有安全感和歸屬感。”林青說。但是談到具體“派別分立”的原因,“她總是用別人的熱水,從來自己不去提”、“她總是把自己的東西亂放”、“她說話總是陰陽怪氣”……林青列舉了一下,才發現都是小事,但她不甘心,最後又補充了一句:“反正我看著她就煩,莫名其妙地就很討厭她,雖然知道這樣很不高尚,但是難以控制。”

調查中七成女生

有被孤立感

正如林青所言,一開始她並未意識到這屬於“冷暴力”,而只是生活中的小摩擦,“那天我看見她又偷偷提起我的熱水壺倒熱水喝時,我再也忍不住了,直接跟她大吵一架。”林青把這稱作“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吵完後,雖然心裡一時痛快了,但情況並沒有得到緩和,“只要兩個人同時在宿舍,就會感覺到一種尷尬的氣氛,有時候我也很想跟她溝通一下,又擔心她不給面子,讓我下不來臺,畢竟我當時罵她罵得很難聽。”如今,林青跟這位室友已經半個多學期不說話。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在大學裡,女生比男生更易產生冷暴力的傾向。記者在駐濟高校發放了200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80份,其中女生109份,男生71份。通過問卷分析發現,75%的女生曾經在大學期間有過“被孤立”的感覺,相比較而言,男生這一比例相對較低,僅12%的男生產生過被“孤立”感。甚至有70%的女生通過“站隊”進入小團體來尋找歸屬感,而男生這一比例僅為10%左右。

“通過觀察,確實發現女生宿舍的矛盾跟男生相比更容易激化。”濟南某高校的輔導員陳林告訴記者,“雖然有時候男生解決問題的方式比較粗暴,比如打一架、罵幾句,但這也是一種正面的溝通方式,只要問題暴露了,大學生素質本來就不差,或多或少會進行一些反省,有利於問題的解決。而女生喜歡憋在心裡,甚至在背地裡通過互相傾訴緩解情緒。經驗發現,有時女生小團體私下裡的‘悄悄話’,可能會適得其反,甚至加劇彼此間的孤立。”

“這與男生女生思考問題的不同方式有關,一些女生給人印象是偏於情緒化,一方面善於隱忍,還會進行認知加工,這種認知加工就會加入很多情感化的東西,使問題更加泛化;而男生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他可能更容易通過某種方式發洩或表達出來,而且相對而言比較客觀,有利於問題的解決。”昌兵分析。並且,冷暴力跟生活小摩擦的區別就是,隨著矛盾積累越來越厲害,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小摩擦就容易升級為冷暴力。

由學生向社會人轉換

人際交往這一課要跟上

“冷暴力產生,主要是與教育缺失有關,與大學生的社會化程度有關。在高中階段,學校主要對孩子進行應試教育,主要關注‘成才’,而忽視了‘成人’,社會化程度相對‘滯後’。到了大學,孩子在由中學生向社會人轉換的過程中,就容易產生一系列問題。這在大學生中比較具有普遍性。”昌兵說,所以導致的後果就是,很多大學生不會與人交往。但是根據人的需求層次理論,在發展到一定階段,人是有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的,大學生也渴望被一個團體所接納,需要一定的歸屬感和被尊重感。

所以,不良溝通模式的引導下,大學生之間的交往就容易出現問題。“冷暴力也是一種暴力,也具有攻擊性,會讓人的思維變得偏激。”據昌兵分析,打破冷戰的最好方式是有效溝通和換位思考,但是現在很多大學生並不能很好地做到這一點,當同學之間出現問題,性格開朗的學生可能會通過言語攻擊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性格內向的學生表現出來的可能就是冷漠或者否定。現在大學生都成為“低頭族”,缺乏有效的面對面溝通,往往會讓隔閡加深。

而另一方面,雖然在宿舍中受到的冷暴力讓自己的情緒低落,當朋友建議常琳向心理輔導老師尋求幫助時,常琳並不覺得自己有心理問題。而令常琳更加苦惱的是,自己最近與男朋友的感情也出現了問題:“我們最近在‘冷戰’,已經一個多星期了,以前兩三天他就會來找我道歉,結果現在一個多星期了還沒來,看看誰比誰更能忍。如果他不主動道歉,就說明他不夠喜歡我。”常琳還是習慣用“隱忍”的方式解決問題。

“冷暴力作為一種不良的認知和情感模式,確實會產生固化,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並在人際交往中進行轉移,無論是與朋友還是家人的溝通中。”昌兵介紹說,即使隨著大學生活的結束,像常琳等,雖然與同學間的“冷暴力”暫時告一段落,但等她踏入社會,她的情感和認知模式,如果不進行調節和改變,如果不學會合理表達自己的訴求,也會影響到她正常的人際溝通。

大學生調查方案 篇7

大學生冷暴力成為熱門話題。近日,齊魯晚報記者在駐濟高校發放了200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80份,其中女生109份,男生71份。通過問卷分析發現,75%的女生曾經在大學期間有過“被孤立”的感覺,甚至有70%的女生通過“站隊”進入小團體來尋找歸屬感。宿舍冷暴力多由小事兒累積引發,記者採訪發現,不打招呼就用室友打來的熱水、亂放東西等,都可能成為冷暴力的導火索。

大學冷暴力調查,75%女生被孤立

據報載,“冷暴力的威力就在於此,它讓你感到難過卻只能憋在心裡不知道向誰傾訴;其次就是在心裡不斷質疑自己,我生性比較內向,是不是不小心做了一些讓她不高興的事情得罪了她,而我沒有意識到?”駐濟高校大三學生常琳(化名),回憶起上大學三年來,她感覺到的“冷暴力”。常琳在高中就已經住校,八人間,全都來自農村,宿舍關係比較和諧。“高中時,大家談論的話題一般只有學習,或者家裡的情況。上大學以後,我們的宿舍變成了六人寢,她們五人總是討論韓劇化妝電影之類,對這方面,我不太瞭解,說不上話。漸漸地,她們也就不怎麼和我說話了。從大二開始,不知為什麼,宿舍一個女生G開始排擠孤立我,打招呼也不理,算一種漠視吧。一開始我感覺很尷尬,很想弄清楚為什麼,就問宿舍另一個女生,她沒有正面回答我,只說‘沒有的事兒’。”後來,常琳發現,其他四個女生有事兒也不一塊喊著她了。“當大家在宿舍裡熱烈討論時,我如果加入,總是被忽略。大家共享食物時,她們也只是象徵性地問我一下。”常琳無法消除自己的失落和沮喪,便約了隔壁宿舍女生J一同出入。也就是J,告訴常琳,常琳宿舍的G經常對同學討論常琳的行為,說常琳好欺負,甚至說常琳土氣。“她們孤立我,難道僅僅因為我土?”常琳想不通。從大二到大三,常琳一直處於對自身不斷的質疑和反省過程中,“中間偶爾有關係緩和的時候,大家有說有笑,但是很快,我又體會到被她們‘踢出局’的感覺。”

對此,筆者在這裡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雖然價值觀念的衝突容易引發冷暴力,但是可以通過學習成長來獲得彼此的認可。從不同地區與不同背景來的同學,包括從農村來的學生,從城市來的學生,不同家庭背景成長起來的學生,他們走到一起,由於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生活習慣或觀念,往往容易引發一些衝突,矛盾是存在的,化解這些矛盾的辦法主要有學習和溝通,據一項關於大學生的調查,農村學生在入讀大學生的初期,農村大學生的表達方式往往生硬,在語言表達能力、學業基礎和交際能力等方面往往不如城市大學生,但是,農村大學生經過努力學習,畢業的時候,農村大學生在素質上往往和城市大學生往往相差無幾。這說明,努力學習,按受一些新的健康的生活理念,提升自我的素質,學會溝通是可以改善人際關係的。剛入大學的大學生,出現了人際問題,不要太著急,成長需要一個過程。

二、樹立人各有長處的意識,放棄自我為中心的觀念,有利於培養人際關係的和諧。女大學生在未進入大學,在高中階段讀書時,由於品學兼優,往往是同學中的姣姣者,在鄉村的群體中,也被高度關注,過慣了眾星捧月的生活。但是,到了大學,往往有很多各方面優異的同學聚在一起,大部分同學所獲得的關注度會降低,有被冷落的感覺。其實,調節心態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調節心態才可以擁有積極的心態。

三、保持自己的個性,也是展示人生亮點的一張名片。人要有自己的個性,不能因為迎合某一個團體而放棄個性。因此,完全用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這是不合適的。一個人的生活,讓自己擁有一個獨立的空間,有利於學習,有利於人的個性化成長。

大學生調查方案 篇8

自20__年7月,踏上這神聖的三尺講臺開始,我已經在教師這個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工作了三整年,我在這三年裡,經過自身的努力鑽研,經過前輩的指導和引領,我不再是以往充滿學生氣息的新教師,我在教育教學道路上不斷成長,以下是我的成長分析報告

一、心中有“愛”:教師成長的靈魂

教師要成長,首先必須讓自我的職業夢想得到昇華。在回答“我為什麼要當教師”這樣的問題的時候,假如一個教師僅僅把它看成一種謀生手段――事實上這樣的教師不在少數――那麼他倒不如及早放棄,去從事更適合自我發展的其他工作。陶行知先生說:“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工作是一種藝術,教師的使命是去塑造一個個有靈魂的生命,而不是去裝配硬邦邦的機器零件。這一根本特點,決定了教師不可能僅僅依靠理論和技術來工作,也就是說教書育人的工作必須有“靈魂”,這個靈魂就是“愛”。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愛的教育”,有了愛,教師才有靈魂。

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能夠做到愛學生、愛自我、愛職業、愛思考、愛創新……其中最根本是愛學生,愛學生、理解學生、從學生的需要來思考問題,這是教師成長的基點。脫離了學生的需要,孤立地談教師發展是沒有意義的,更不會有好的效果。如果我們去用心觀察就不難發現,哪一個優秀教師不是把學生成長作為自身職業發展的出發點我們常說“教學相長”,其中也有這樣一層意思,就是教師的成長是建立在學生成長和發展基礎上的。不愛學生,教師就不可能愛事業;不愛事業,教師也就很難在教學實踐中用心思考、追求創新。如果一個教師不是用口號,而是能像愛自我的子女一樣關愛每一個學生,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需求就會成為教師本人的需求。

二、職業規劃:教師發展的藍圖

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一個明確的目標,無論這個目標是一個偶像還是一個綜合的模型,還是經過自我的分析思考後定下來的一系列子目標,最關鍵的是它要能“看得見”,能真正激勵著自我去努力,模糊的目標幾乎等於沒有目標。閱讀教育大師的作品、瞭解同時代教育名家的思想、觀察分析優秀教師的成長案例等都是構成明確成長目標的有效方法。

有了目標之後自然要尋找通往目標的路徑,目標越明確這個路徑也越容易找到。實際上目標和路徑兩者是互相影響的,並且在實踐過程中,目標和路徑也總會有不一樣程度的調整。在選擇目標和規劃實施計劃的時候,目標的逐層分解、具體的時間表、可能遇到的困難、自我激勵和內省、獲取幫忙等策略都是必要的。需要異常指出的是,教師個人的職業發展規劃應當跟學校教學的需要和整體發展規劃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相互促進、並能及時得到幫忙和監督。另起爐灶的做法往往事倍功半。

我從05年進入廬陽中學以後,第一年給自我定的目標是:鑽研新課程理念,努力在教學實踐中貫徹實施,真正能夠做到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起始年級能夠熱愛歷史學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第二年,我的目標是,在教育教學走上正軌後,多閱讀教育教學理論,勤做教學反思和積累,要發表一篇區級論文。第三年,是我第一次經歷九年級複習迎考,毫無經驗的我決定在這一年努力探索貼合學校學生學情的一套高效低負的複習策略。為學校的首屆輝煌拼搏。而今,已是我的第四年教學生涯,我仍然被安排在畢業班,我對自我的目標就是,吸收上屆經驗,彌補過去的不足,爭取歷史學科能夠取得更大的提高。

每一階段,每一年的目標,看似很小,但僅有從階段性目標做起,才能實現我們心中更長遠的目標。

三、且學且思:教師發展的路徑

孔夫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教師的成長多成同樣離不開“學”和“思”兩個字。教師要發展,不能閉門造車、孤陋寡聞,而要有開放的心態和學習的習慣,不斷進行理論學習,留心借鑑他人的成功經驗。“學”能夠向書本學、向前輩學,也能夠向同行學、向學生學……總之,“三人行必有我師”,只要留意,生活工作中能夠學習的地方處處都是。

從教以來,我從不放過一次學習的機會,無論是學校教師開設的公開課,還是區級,市級的各項教研活動,我都進取參加,認真聽課學習,參與研討。在每年的假期,我都報名參加繼續教育。在教研的道路上,我雖然還沒有很大的建樹,可是確實經過參加各級教研活動,開闊了我的思路,學習到了經驗,找到了自我的不足,正是這樣,我才能不斷成長。

四、用“心”實踐:教師成長的落腳點

“學”來的理論、“思”得的感悟,都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來驗證其價值。無論是讀書、參加培訓還是借鑑他人經驗,都必須跟自我的教學實踐緊密結合。一方面,任何一項理論都有其適用的條件和侷限,理論是否有價值只能在實踐中逐漸得到驗證。另一方面,教育活動的複雜性和靈活性決定了我們無法依靠某一兩種理論來解決所有問題,教師必須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不斷反思。在實踐中實現理論的價值,實踐中借鑑他人經驗的精華,實踐中構成獨特的教育思想和教學風格。

人們長說學無止境,其實教學也是這樣,教無止境,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的目標要實現,我們的成長步伐一刻不容停滯,這需要我們總結過去,規劃未來,踏踏實實從做好每一天的工作開始。

大學生調查方案 篇9

摘要

本研究基於生態足跡理論通過構建生態足跡模型對西安市20__年的生態足跡與生態承載力進行了測算,結果顯示當前西安市存在較大生態赤字,生態環境處在過度開發利用之下,發展模式為不可持續狀態,為了緩解這一問題,有必要從城市控制人口規模,保證耕地和綠化面積,倡行低碳生活方式這些層面來制定應對之策。

關鍵詞:生態足跡 西安市 可持續發展

目錄

摘要…………………………………………………………………………………1 1問題的提出……………………………………………………………………….1 2研究目標………………………………………………………………………….2 3研究意義………………………………………………………………………….2 4研究框架………………………………………………………………………….2 5研究內容………………………………………………………………………….2 參考文獻……………………………………………………………………………8

基於生態足跡理論的西安市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陝西省委、省政府做出了關於省市共建大西安的決策,提出要力爭早日把西安建成開放包容、產業高階、功能完備、宜居宜遊、歷史文化特色鮮明的國際化大都市的巨集偉目標。陝西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也提出要真正把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的要求落到實處,提出到20__年西安市要建成為人口規模1000萬國際化大都市,實現經濟實力新跨越,在這一背景下我們不難預料未來會有更多外來人口湧入西安市。而以西安的生態承載力能否接納大量的外來人口,是關係到大西安戰略,以及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目標能否真正實現的大問題。不難預料,在未來生態環境問題和生態承載力問題會成為西安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因此,如何突破生態瓶頸,以相對脆弱的生態承載力容納既定的人口數量目標,實現西安市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大問題。

二、研究目標

在可持續經濟發展戰略指導下,將生態足跡理論與城市人口規模有機結合起來,構建生態足跡模型,測算西安市生態承載力的強弱,分析西安市的適度人口規模並建立相應的人口——資源評估預警機制,為西安市未來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意見,為政府決策提供理論依據,這是本課題的研究目標。 三、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在運用生態足跡理論研究區域適度人口規模這一領域,目前國內學者分別研究了南京市、杭州市、貴州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適度人口規模,而對作為西部重要省會城市的西安尚未有人用這一理論研究其生態承載力範圍內的適度人口規模,評價其可持續發展程度。本課題會在一定程度上填補這一理論空白。

2.實踐意義:在西部大開發和構建關中——天水經濟區,這一背景下我們不難預料未來會有更多外來人口湧入作為絲綢之路重要城市的西安市。而以西安的生態承載力能否接納大量的外來人口,是關係到大西安戰略,以及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目標能否真正實現的大問題。在可持續經濟發展戰略指導下,探討其生態承載力的強弱,分析西安市的適度人口規模並建立相應的評估預警機制,以實現西安市的可持續發展,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研究框架

1. 研究原理和研究方法 2. 西安市概況

3. 西安市20__年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計算 4. 西安市20__年可持續發展狀況和生態安全分析 五、研究內容

1.研究原理和研究方法

(1)生態足跡理論概述

生態足跡分析理論是由加拿大生態經濟學家William於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的,通過度量人類對自然生物物理量的需求和自然所能實際提供的生物物理量之間的差距,來衡量一個地區可持續發展程度的較為通行的方法。這些年來,由

於這一理論具有較為科學、完善的理論基礎和精簡統一的指標體系得到國內外學者的大量應用。

生態足跡理論的具體運用則是通過建立生態足跡模型來實現的。即:用生態足跡的大小來代表人類對自然生物物理量的需求,用生態承載力的大小來代表人類對生物物理量的供給,將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進行比較,就能判斷一個國家或區域的生產消費活動是否處於當地生態系統承載力範圍內。當區域的生態承載力大於生態足跡時,稱為生態盈餘,則該地區人類生產消費活動處於生態承載力範圍之內,生態環境處於可持續發展狀態。反之,生態承載力供給不能滿足需求,稱為生態赤字,該地區人類生產消費活動超出了生態承載力的範圍,說明區域發展在空間或時間上是不可持續的。

(2)生態足跡指標的計算: 生態足跡(生態資源需求)為:

EF=N×ef=N× ∑rjAi= N ∑(ci/pi)

式中EF為區域總生態足跡(公頃);N為人口數;ef為人均生態足跡(公頃/人);rj為均衡因子,i為消費專案的型別;Ai為第i種消費專案折算的人均佔有的生物生產面積(人均生態足跡); Pi為生物生產土地生產第i種消費專案的年(世界)平均產量(公斤/公頃), ci為i種消費品的人均年消費量。 生態承載力(生態資源供給)為:

EC=N× (ec)=N×aj×rj×yj

式中,EC為區域總生態承載力(公頃);ec為人均生態資源供給(公頃/人);N為人口數;aj為人均生物生產面積;rj為均衡因子;yj為產量因子。

如果ef>ec,即出現生態盈餘,如果ef<ec即出現生態赤字。< p="">

2.西安市概況

(1)自然概況

西安市古稱長安,是陝西省省會,位於渭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東經107.40度~109.49度和北緯33.42度~34.45度之間,北臨渭河和黃土高原,南依秦嶺。轄境東西長約204公里,南北寬約116公里。面積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

積1066平方公里。全市轄新城、碑林、蓮湖、雁塔、未央、灞橋、閻良、臨潼、長安9個市轄區及周至、藍田、戶縣、高陵4個縣。西安市平原地區屬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乾溼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風小、多霧、少雨雪;春季溫暖、乾燥、多風、氣候多變;夏季炎熱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風;秋季涼爽,氣溫速降,秋淋明顯。年平均氣溫13. 0℃~ 13. 7℃,西安境內地層發育複雜,構造型別多樣,為各種礦產資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已發現的礦產資源共47種,其中金屬礦產21種,非金屬礦產22種,能源礦產2種,其他礦產2種。大部分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分佈在南部秦嶺山區。

(2)社會概況

西安地處中國陸地版圖中心是中國中西部兩大經濟區域的結合部,是西北通往中原、華北和華東各地市的必經之路。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橋頭堡,具有承東啟西、連線南北的重要戰略地位,是全國幹線公路網中最大的節點城市之一。西安市基礎設施優厚,交通條件發達,通訊便利,經濟發展迅速,截止20__年底西安市戶籍人口數806.93萬人,人均GDP56988元。 3.西安市20__年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計算

運用生態足跡的計算模型,依據20__年西安統計年鑑中的相關資料,對西安市20__年的本地生態足跡進行計算,分別建立20__年西安市生態足跡計算中生物資源賬戶和化石能源賬戶(表1、表2),再根據均衡因子、產量因子,按生態生產性面積型別進行彙總,求出人均本地生態足跡和本地生態承載力(表3)。其中世界平均生產力選用WWF組織1999年的資料。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由於牧草地、林地、建築用地、水域面積最新資料難以獲得,而且考慮到這些資料近年來沒有太大變化,因此生態承載力資料採用《20__-20__年西安市土地整治規劃》中20__年統計值。生態足跡的供給反映了西安市的生態承載能力,即資源的有效供給。按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中的建議,應留出12%的生物生產性土地面積來保護生物多樣性,因此在計算江蘇省生態足跡的供給時扣除了這12%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面積。

表1 20__年西安市生物資源消費生態足跡

注:資料摘於《西安統計年鑑——20__》.①單位為m3/ hm2;②單位為m3

表2 20__年西安市工業和能源消費生態足跡

注:資料摘於《西安統計年鑑———20__》[8];計算中的折算係數採用世界上單位化石能源土地面積的平均發熱量[15]; ①單位為104m3 ,密度為0.5 kg/m3; ;②單位為104kW·h,折算標準煤系數為3.27 t/104kW·h.

表3 20__年西安市人均本地生態足跡與生態承載力平衡狀況

0.17221

0.00057

0.06381

0.07154 0.00053

0.30866

0.03704

0.27162

4.西安市20__年可持續發展狀況和生態安全分析

20__年西安市的人均生態足跡為2.45970 hm/人,生態承載力僅為0.27162 hm/人,存在2.18808hm/人的生態赤字。人均生態足跡約為可利用的人均生態承載力9.06倍。由此可見,西安市的發展模式目前處於一種不可持續的狀態,生態安全受到嚴重的威脅。為緩解西安市當前的生態赤字,有必要採取如下相應的措施:

(1)適當控制西安市的人口規模,緩解市域整體性的生態赤字格局.

(2)應加強耕地保護,加強對現存天然林和野生動植物的保護,推進植樹和綠化、抑制水土流失,在全市範圍內推廣生態農業。通過各種新技術和管理措施,提高單位土地的生物產量,增進生態系統的承載力.

(3)全方位

社會消費結構的可持續性導向,例如通過控制家庭機動化交通的增長,鼓勵市民綠色出行,減少對食物和水資源的浪費等一系列舉措,降低生態足跡。。 參考文獻:

[1]童億勤,基於本地生態足跡模型的浙江省可持續發展評價, [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__(10)

[2]劉 峻,基於生態足跡理論的青海適度人口研究, [J]青海社會科學20__ (5) [3]井梅秀,西安市土地利用格局預測及碳儲量價值研究, [D]陝西師範大學,20__(5) [4]郭秀銳,楊居榮,毛顯強.城市生態足跡計算與分析-以廣州為例[J].地理研究,20__,22(5):13-17.

[5]索麗生.江蘇人口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0__.79-80. [6]魏靜,馮忠江,鄭小剛,劉曉麗.1995-20__年河北省生態足跡分析與評價[J].乾旱區資源與環境,20__,22(6):22-29.

[7]謝高地,魯春霞,成升魁,等.中國的生態空間佔用研究[J].資源科學,20__,23(6):20-23.

[8]範曉秋,姜翠玲,章亦兵.江蘇省可持續發展和生態安全的生態足跡評價[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__,33(3):13-19.

大學生課題研究報告範文拓展:高中生物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範文

課題題目:普通高中生物作業分層設計的實踐研究

由__老師申報的課題《普通高中生物作業分層設計的實踐研究》,經__市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批准,列為__市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批准號為。現根據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和縣教研室對課題立項開題的通知檔案的要求,提出本課題的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準備正式開展研究工作,請各位領導和專家予以審議指導。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目的意義

(一)研究背景

1.校情、學情的分析

按照我校高中部在我縣中招錄取中的批次狀況和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們學校應該當之無愧的算作普通高中中的普通高中了。在別的學校不起眼甚至說瞧不上的學生,換作在我們學校可能都要被當成寶了。

我們的學生普遍基礎比較薄弱,學習習慣有待培養,學習方法不夠科學,學習能力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學習成就感不強,自我效能感意識不強,學習中的求助意識缺失等現象普遍存在。

面對這樣的情況,學校也做了深入地思考,並採取了必要的措施。比如,在高一新生軍訓期間,就把教材發給學生,讓學生提前翻一翻,看一看。組織相關學科教師走進教室,跟學生介紹學科學習的情況,給學生鼓舞士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我們把九月份看作新生心理調適月,學校組織迎新生的一系列活動,幫助他們進行心理調適,以使他們儘快地適應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做好適應高中學習的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及學習方法的改進。我們一貫強調,現在大家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只要堅持按照老師說的去做,學習一定能上新臺階。正所謂:“今日事今日畢”,今天學習的問題今天處理完。不讓學習問題無限積累和放大。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設想的都是很美好的,但結果卻是很現實的。

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方式的轉變豈是一日之功。隨著學習任務的不斷增加,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也越來越多,不斷打壓著學生的士氣。再加上他們不能正確的歸因,有些學生甚至就認為自己不是這塊料,就把學習落下了。可這一落不得了,等什麼時候悔悟過來了,再想趕上來,又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努力嘍。

這種消極的情緒會不斷蔓延、傳播,傳染給周邊的學生,甚至會傳染給教師。時間一長,有的教師,就給學生磨的,沒脾氣了,也沒鬥志了。有一些老教師,憑著自己的經驗,就斷定這個學生不行了沒希望,也不管不問他了。我們知道心理學上,有一個叫做“皮革馬利翁效應”的現象,即教師的期望或明或暗地傳送給學生,會使學生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這樣一來,學生自己便更自暴自棄了,如此下去,就會走向惡性迴圈,嚴重影響教學工作的持續有效開展。

2.作業情況分析

長期以來,學校結合縣局開展了幾屆崗位業務大練兵活動,常抓狠抓教學常規管理,加強各教學環節的檢查落實情況,成效顯著,努力打造高效課堂的想法堅定不移。

但有一個問題始終未得到很好的解決,那就是我們給學生使用的作業或者說練習,一直以統一訂購的同步作業為主。經過多年的使用,我們一致認為,對我們學校的學生不大適用,難度較大。教師講解也沒有針對性,容易的一點就過,把那些相對難一些的題反覆講,那些我們心目中的“好生”才勉強領會,大多數學生簡直就在聽天書。這樣的課堂教學最終效果可想而知。

我們知道練習作為教學過程五個環節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的重要性,尤其對於理科的學習更甚。練習是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徑,也是學生思維訓練的重要方法。

我們曾經也鼓勵學生自己去書店選購一些練習。儘管市面上的輔導資料十分豐富,但真正適合我們學生的真的很少。有的學生買了一本,卻也很少看。

總之,普通高中教學課業繁重,學生課外時間被大量的作業佔據。而且很多都是機械的、重複的作業。導致學生厭學怕做怕聽,作業抄襲成為常態,學業成就低下,嚴重打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甚可以說摧殘學生的身心健康,一些學生在緊張、壓抑的心理狀態中,缺乏自信心和進取心,漸漸地,受不了的輟學了。堅持坐下來的,還有一部分要為全縣高二學業水平考試墊底,每年都有一些學生無法順利學業達標。

(二)目的和意義

本課題緊密聯絡學校、教師、學生實際情況,圍繞所遇到的真實教學問題而開展實踐研究,遵從以校為本、以人為本、師生共同發展的原則,堅持務求實效、從小處著手,認真研究和解決具體實際問題。

教師在實踐中主動反思,從區域性入手,從當前入手,研究實際問題,提出課題。在困惑中學習,在迷茫時合作,開展課題研究,理論聯絡實際,解決具體實際問題。

1.通過作業分層的設計研究,教師在備課環節要加大備作業環節的份量,促進教師有效備課、有效上課。

2.對作業佈置從關注量、關注批改次數到關注作業目的、關注作業質量的轉變,讓學生有效的、及時的鞏固知識。通過作業分層的設計,讓學生根據自己情況選擇自己能吃下的、愛吃的“餡”,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3.通過作業分層的實踐研究,促成教師的教育教學的有效性,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4.研究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學生學習畏難情緒減弱,學習進取心增強,學業成就提高,最終必將反映在學業考試達標情況上。

通過作業分層設計實踐與研究,有針對性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作業,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充分滿足學生的個別需求,從而提高學生的有效的學習參與度,進而促成學困生順利學業達標的同時,亦不至挫傷優等生的進取心,給予我們的

大學生調查方案 篇10

隨著我國進一步的教材改革,各個學科都突出強調要求學生自學、合作、探究,因此,有些內容刪去了,或是輕描淡寫一筆,而具體的內容,則要求學生自己去探索,這樣一來,給那些基礎較好,學習主動的學生留下了很大的學習空間,而對那些基礎較差而且學習較被動的學生來說,卻是很不利的。

資訊科技這一學科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不同與其它學科的是,這門課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實踐、練習,基本上每節課講授20~25分鐘,其餘的就是師生互動和學生練習的時間,也就是學生做練習,然後老師根據學生在聯絡中出現的問題統一分析、講解。而在這20~25分鐘的練習時間裡,不給學生定一個主題或一個目標,他們的練習結果是可想而知的:用20分鐘的時間確定題目,再用10分鐘的時間查詢素材,然而,這種效率是非常低的。

因此,與其讓他們每節課那樣漫無目的地去練習,倒不如把一些學生們很感興趣但書上輕描淡寫的主題拿出來讓他們自己去講,即這樣一個過程:確定主題從internet上搜索資料做成自己的講課課件同學們自己講。

經過這次成功的嘗試之後,我發現這種方式的講課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它充實了學生的課堂練習,使學生有目的地去實踐,更加直接地去接觸核心問題(每節課的重點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其次,它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範圍,使學生不再侷限於書本上的膚淺的知識,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能力,儘可能從internet這個大海一般無窮的寶庫裡尋找自己需要的知識,適合於學生的縱向發展。

第三,通過學生自己講課,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電腦室裡,用多媒體裝置加傳統講課方法,充分地體現出多媒體網路教學的優越性,又不失傳統教育的精髓,而通過學生自己講課,不僅可以提高他們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對他們的表達能力也是一個鍛鍊的機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通過此次成功的嘗試,筆者認為這種講課方式是可行的:

首先,有充分的時間保證,根據我們資訊科技課的特點,教師講課時間和學生實際操作時間之比大約在1:1或者5:4,即:學生要有大部分的時間去自己實際操作,因為計算機學科是一門注重操作的學科,所以說,每節課學生都有20~25分鐘的時間去獨立操作,老師的每個課題都可以給學生45節課的時間去準備。

其次,有豐富的資料來源。電腦室裡的每臺計算機(學生用機)都是和internet相連的,每個學生都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時候(上課時)通過internet來查詢資料,包括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視訊等等,而不再需要翻閱大量的書籍、報刊、光碟等那樣煩瑣了。

最後,有絕對的知識技術保證。根據我們新教材的安排,學生在入學初期就學習了word文字編輯技術,internet操作,熟練掌握了網上搜索技術,隨後緊接著學習powerpoint。因此,學生做起來已經是輕車熟路了,要做的只是把資料從網上搜索並下載下來,利用自己的創造思維,把資料合理的搭配起來,最後再講述出來,即便個別學生有什麼問題,我們老師都可以隨時指導解決。

因此,在資訊科技課程的基礎上,利用internet的龐大資源庫,發展第二產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練習效率,又增加了學生的知識範圍,是一種很好的課堂練習方式。

大學生調查方案 篇11

對於大學中存在的不文明現象進行調查,瞭解大學的校園文明狀況,以及大學生對於這些現象的看法和個人理解,從而對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做出分析。使我們可以認識到自身不足,跟好的提升自身素質改善自我!

調查物件:**學院在校大學生以及校園不文明現象。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調查人員:

調查時間:20xx年**月

調查資料分析報告:

本次調查問卷共發出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有效率達100%。總體來說,校園內的文明狀況還是不錯的,有64%的同學認為校園文明狀況一般,有22%的同學覺得良好,另有14%的同學認為較差。在您認為我校大學生不文明現象主要集中在哪幾個地方35%的同學選擇了教室,選擇了食堂和宿舍的各佔20% 另也有20%的選擇了戶外場所,5%選擇了廁所。由此可見,校園不文明現象主要集中在教室食堂等公共場所,因其開放性強,人流大的特點,不文明現象更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下面我們就根據場所的不同來進行逐個分析

一、教室是我們學習,獲得知識的地方,一個良好的文明環境對我們的學習是有很大的幫助作用的,然後如今的依然存在這各種不文明的現象在教室的各種現象中,最讓人反感的上課遲到 10% ,大聲喧譁20% ,吃東西10% ,亂丟垃圾紙屑15% ,佔位10% ,電話手機聲35%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手機鈴聲大生喧譁等噪音行為,是最令人討厭的現象。通過對4、5、6、7等題的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的同學還是較好遵守課堂秩序保持教室整潔安,90%的上課時都會自覺的將手機調為靜音或者關機狀態,有20%的同學偶爾會遲到,70%的同學都有過佔位的經歷。

二、在問到您對自己的寢室衛生是否滿意時,44%的同學覺一般,20%的人無所謂,有36%的同學覺得比較滿意。看來對於宿舍衛生這一塊,我們還需要加強清掃,另外明確好值日表,是每個人都參與到對宿舍衛生的打掃中。一個乾淨整潔的宿舍,對大家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三、食堂內的文明情況最明顯最直接的表現就在排隊,和就餐只有剩菜剩飯餐具的回收問題上。在第10題92%同學在食堂就餐時都能自覺地排隊只有個別的同學會選擇了看情況根據人多人少而定,經常插隊的僅佔4%,當代大學生自覺排隊的觀念應該說是深入人心了。對於“吃完飯後人你會將餐具及剩飯剩菜放在指定的位置嗎”94%的選擇了會,6%的人選擇了人多時不會。食堂裡的文明狀況總體看來較為良好.

四、戶外,是我們休閒娛樂的地方,也是最開放的地方,我們的言行舉止更應該文明禮貌自律。關乎我們自身形象的同時,也是一個學校的文明狀況的直接反映。64%的同學在路上要吐痰或要扔拉圾時會選擇丟在垃圾桶內,另有26%的同學選擇根據附近垃圾桶遠是否方便較近來定,有10%同學選擇隨手丟掉。由此可見,大多數同學對於保持校園內清潔都是比較自覺的另外建議學校多增加路邊垃圾桶的數量以及其佈局的合理性。在校園內踐踏草坪、花草樹木的現象是比較常見的,48%的同學在趕時間的時候會穿越草坪, 20%的認為無所謂方便就好,32%的同學選擇從不,大家在不影響到自己,時間充足的情況下更願意遵守一定的秩序。

五、廁所是一個比較隱祕的地方,但是依然存在在著不文明的現象在選擇最讓你討厭的是時便後沖水是讓大家深惡痛絕的現象,85%的同學選擇了此項,另外亂丟垃圾,大喊大叫也讓人討厭,64%的同學選擇了亂丟垃圾44的選擇了大喊大叫。

六、有些問題在許多場合地點都可能出現,大學生對它的反應處理,表現著其文明狀況及個人素養。在問及見到老師,你是否會主動問好時,30%同學的經常都有,48%的很少,視情況而定 其餘的都選擇了基本沒有。可能與大學與老師見面的機會較少造成的,但是大學生應該培養交際能力,況且尊敬師長是一種傳統美德應當發揚的。

在校園裡各種口頭是比較常見的在被問及你是否 會說髒話時:10%的會,24%的偶爾 22%在忍無可忍時會,44%選擇從不。你是否經常會說“請”、“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58%的選擇經常,30%偶爾,選擇很少的佔12%,在語言文明這一快大家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

問及在校園裡撿到貴重的東西如何處理,82%的同學選擇交給學校處理,10%的選擇自己留下懶得尋找失主 另有8%的選擇不清楚

七.調查體會與建議: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有很大提高,對於教育的投資也是越來越大。但是由於社會環境和以及教育體制等客觀原因的影響,在培養技能能力的的同時,對於道德思想的培養還有待進一步的加強。大學生作為國家重點培養的高素質人才,更應該加強自律,提高自身道德素質修養,為校園以及整個社會的文明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然而當今在校園裡始終普遍存在著不文明的行為。因此校園的文明建設迫在眉睫,必須有針對性地採取一系列措施給以解決。具體地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開展講座、演講、參觀、展覽等活動弘揚優秀的道德文明品質,同時讓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對於建設文明校園的看法和期望,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熱情,提高學生對建設優秀的校園文化的理解,由此推懂校園文明的建設;

(2)學院立足素質教育,加強學生的文明修養,剔除校園的糟粕文化,可以開展文明班級、文明學生、文明宿舍的評比、競賽活動,努力把各項文明活動落到實處,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校園文明的建設中來,推動校園文化的發展。

(3)利用校廣播臺、海報、橫幅等各種宣傳媒介,宣揚集體和個人的先進事蹟,為學生提供行為模範。同時,總體規劃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營造綠化、美化、淨化、優化的校園環境,為師生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提供必要的硬體條件;

(4)學生全面提高個人素質,塑造個人形象,從外在形象的塑造到內心境界的追求,養成自我管理、教育、約束的好習慣,做一個文明人,與同學友好相處,做到熱愛校園,熱愛花草樹木,保護公共設施,節約資源,杜絕浪費。

發展優秀的校園文明環境,需要點點滴滴的積累。播下一個動作,收穫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穫一個品格。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才能營造一個寧靜、有序、有著良好學習環境的校園。文明的行為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期望大家為校園文明建設共同努力。

大學生調查方案 篇12

摘要

本研究基於生態足跡理論通過構建生態足跡模型對西安市20xx年的生態足跡與生態承載力進行了測算,結果顯示當前西安市存在較大生態赤字,生態環境處在過度開發利用之下,發展模式為不可持續狀態,為了緩解這一問題,有必要從城市控制人口規模,保證耕地和綠化面積,倡行低碳生活方式這些層面來制定應對之策。

關鍵詞:生態足跡 西安市 可持續發展

目錄

摘要…………………………………………………………………………………1 1問題的提出……………………………………………………………………….1 2研究目標………………………………………………………………………….2 3研究意義………………………………………………………………………….2 4研究框架………………………………………………………………………….2 5研究內容………………………………………………………………………….2 參考文獻……………………………………………………………………………8

基於生態足跡理論的西安市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陝西省委、省政府做出了關於省市共建大西安的決策,提出要力爭早日把西安建成開放包容、產業高階、功能完備、宜居宜遊、歷史文化特色鮮明的國際化大都市的巨集偉目標。陝西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也提出要真正把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的要求落到實處,提出到20xx年西安市要建成為人口規模1000萬國際化大都市,實現經濟實力新跨越,在這一背景下我們不難預料未來會有更多外來人口湧入西安市。而以西安的生態承載力能否接納大量的外來人口,是關係到大西安戰略,以及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目標能否真正實現的大問題。不難預料,在未來生態環境問題和生態承載力問題會成為西安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因此,如何突破生態瓶頸,以相對脆弱的生態承載力容納既定的人口數量目標,實現西安市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大問題。

二、研究目標

在可持續經濟發展戰略指導下,將生態足跡理論與城市人口規模有機結合起來,構建生態足跡模型,測算西安市生態承載力的強弱,分析西安市的適度人口規模並建立相應的人口——資源評估預警機制,為西安市未來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意見,為政府決策提供理論依據,這是本課題的研究目標。 三、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在運用生態足跡理論研究區域適度人口規模這一領域,目前國內學者分別研究了南京市、杭州市、貴州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適度人口規模,而對作為西部重要省會城市的西安尚未有人用這一理論研究其生態承載力範圍內的適度人口規模,評價其可持續發展程度。本課題會在一定程度上填補這一理論空白。

2.實踐意義:在西部大開發和構建關中——天水經濟區,這一背景下我們不難預料未來會有更多外來人口湧入作為絲綢之路重要城市的西安市。而以西安的生態承載力能否接納大量的外來人口,是關係到大西安戰略,以及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目標能否真正實現的大問題。在可持續經濟發展戰略指導下,探討其生態承載力的強弱,分析西安市的適度人口規模並建立相應的評估預警機制,以實現西安市的可持續發展,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研究框架

1. 研究原理和研究方法 2. 西安市概況

3. 西安市20xx年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計算 4. 西安市20xx年可持續發展狀況和生態安全分析 五、研究內容

1.研究原理和研究方法

(1)生態足跡理論概述

生態足跡分析理論是由加拿大生態經濟學家William於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的,通過度量人類對自然生物物理量的需求和自然所能實際提供的生物物理量之間的差距,來衡量一個地區可持續發展程度的較為通行的方法。這些年來,由

於這一理論具有較為科學、完善的理論基礎和精簡統一的指標體系得到國內外學者的大量應用。

生態足跡理論的具體運用則是通過建立生態足跡模型來實現的。即:用生態足跡的大小來代表人類對自然生物物理量的需求,用生態承載力的大小來代表人類對生物物理量的供給,將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進行比較,就能判斷一個國家或區域的生產消費活動是否處於當地生態系統承載力範圍內。當區域的生態承載力大於生態足跡時,稱為生態盈餘,則該地區人類生產消費活動處於生態承載力範圍之內,生態環境處於可持續發展狀態。反之,生態承載力供給不能滿足需求,稱為生態赤字,該地區人類生產消費活動超出了生態承載力的範圍,說明區域發展在空間或時間上是不可持續的。

(2)生態足跡指標的計算: 生態足跡(生態資源需求)為:

EF=N×ef=N× ∑rjAi= N ∑(ci/pi)

式中EF為區域總生態足跡(公頃);N為人口數;ef為人均生態足跡(公頃/人);rj為均衡因子,i為消費專案的型別;Ai為第i種消費專案折算的人均佔有的生物生產面積(人均生態足跡); Pi為生物生產土地生產第i種消費專案的年(世界)平均產量(公斤/公頃), ci為i種消費品的人均年消費量。 生態承載力(生態資源供給)為:

EC=N× (ec)=N×aj×rj×yj

式中,EC為區域總生態承載力(公頃);ec為人均生態資源供給(公頃/人);N為人口數;aj為人均生物生產面積;rj為均衡因子;yj為產量因子。

如果ef>ec,即出現生態盈餘,如果ef

2.西安市概況

(1)自然概況

西安市古稱長安,是陝西省省會,位於渭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東經107.40度~109.49度和北緯33.42度~34.45度之間,北臨渭河和黃土高原,南依秦嶺。轄境東西長約204公里,南北寬約116公里。面積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

積1066平方公里。全市轄新城、碑林、蓮湖、雁塔、未央、灞橋、閻良、臨潼、長安9個市轄區及周至、藍田、戶縣、高陵4個縣。西安市平原地區屬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乾溼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風小、多霧、少雨雪;春季溫暖、乾燥、多風、氣候多變;夏季炎熱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風;秋季涼爽,氣溫速降,秋淋明顯。年平均氣溫13. 0℃~ 13. 7℃,西安境內地層發育複雜,構造型別多樣,為各種礦產資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已發現的礦產資源共47種,其中金屬礦產21種,非金屬礦產22種,能源礦產2種,其他礦產2種。大部分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分佈在南部秦嶺山區。

(2)社會概況

西安地處中國陸地版圖中心是中國中西部兩大經濟區域的結合部,是西北通往中原、華北和華東各地市的必經之路。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橋頭堡,具有承東啟西、連線南北的重要戰略地位,是全國幹線公路網中最大的節點城市之一。西安市基礎設施優厚,交通條件發達,通訊便利,經濟發展迅速,截止20xx年底西安市戶籍人口數806.93萬人,人均GDP56988元。 3.西安市20xx年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計算

運用生態足跡的計算模型,依據20xx年西安統計年鑑中的相關資料,對西安市20xx年的本地生態足跡進行計算,分別建立20xx年西安市生態足跡計算中生物資源賬戶和化石能源賬戶(表1、表2),再根據均衡因子、產量因子,按生態生產性面積型別進行彙總,求出人均本地生態足跡和本地生態承載力(表3)。其中世界平均生產力選用WWF組織1999年的資料。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由於牧草地、林地、建築用地、水域面積最新資料難以獲得,而且考慮到這些資料近年來沒有太大變化,因此生態承載力資料採用《20xx-20xx年西安市土地整治規劃》中20xx年統計值。生態足跡的供給反映了西安市的生態承載能力,即資源的有效供給。按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中的建議,應留出12%的生物生產性土地面積來保護生物多樣性,因此在計算江蘇省生態足跡的供給時扣除了這12%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面積。

表1 20xx年西安市生物資源消費生態足跡

注:資料摘於《西安統計年鑑——20xx》.①單位為m3/ hm2;②單位為m3.

大學生調查方案 篇13

華中師範大學武漢傳媒學院

(採風寫生報告)

長途跋涉,繞開一座座山,巨集村——千呼萬喚始出來。

到達巨集村,天色陰霾,偉岸的徽州群山,依偎在山下的小村,安靜的,沉默的。層樓疊嶂,錯落參差,高聳著的馬頭牆靜靜佇立,淳樸而美好。二十多天的寫生也就此拉開了序幕,我開始期待接下來的異鄉生活,迫切想深入瞭解這麼美麗而婉約的古鎮。

其實巨集村最早稱為“弘村”,據《汪氏族譜》記載,當時因“擴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乾隆年間更為巨集村,取巨集廣發達之意。巨集村位於安徽省黟縣東北部,村落面積19.11公頃,巨集村始建於巨集村建於南寧紹熙年間(公元1131年),至今800餘年。它背倚黃山餘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常常雲蒸霞蔚,時而如潑墨重彩,時而如淡抹寫意,恰似山水長卷,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被譽為“中國畫裡的鄉村”。

駐足南湖,巨集村一覽無遺,展現在面前。由於巨集村位於黃山西南麓,群山環繞,南湖一池碧水,波光粼粼,綠荷搖曳,鴨群戲水,倒影浮光,水天一色,再借著遠峰近樓,都一起輝映在這一片色彩明豔的湖水中,猶如一幅幽深雅靜、清新明麗的水墨畫。

南湖建於明萬曆丁未年(1607年),巨集村村落經永樂年間到萬曆年間,樓舍連棟,高低錯落,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夠用,又在萬曆年丁末年將村南百畝良田,鑿深數丈,周圍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樣,建成南湖。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層,上層寬4米,原來古樹參天,蒼翠欲滴,軀幹青藤盤繞,禽鳥鳴唱,還有垂柳,枝葉婀娜,像臨鏡梳妝的少女,把秀髮灑向湖面水中。湖面綠荷搖曳,鴨群戲水,另有一番景緻。整個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遠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樹蔭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協調,動靜相宜,顯得幽深、雅靜、清新、明麗。南湖歷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清嘉慶甲戊年秋,吳錫麟遊南湖後,撰文述道:

漫步進入村子,途徑羊腸小道,還有村中名喚月沼的池塘,老百姓也稱月塘,就是所謂的“小牛肚”。巨集村人認為,“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月沼原址原有一天然水眼,一年四季地下水噴湧不息,於天然水眼處建池塘,以蓄“內陽水”,便可達到“錦繡蹁躚,峰倒池塘”之效。於是他們以“月盈則虧”之寓意,將池塘建成了半月形,故名月沼。在月沼的設計上,以四周群山為參照,遠山近水互相假借,非常巧妙的以開闊水面營廣場效果。雖然月沼四周並無太大的空地,但是並不感到空間的侷促,又因為四周馬頭牆高低錯落,與月沼和諧統一,使得這塊水面門浮清波,雲影婆娑,風生水起,如詩如畫。

月沼是泉水和水圳的溶合,它將村中的泉眼和溪水混合使用,兩股活水匯合後,池塘水便清澈流淌,常年不竭。而其應和了巨集村人聚攏風水的意願,活水長流,塘面如鏡,水源景觀與層樓疊院交相輝映;藍天白雲跌落水中,聊天老人,浣紗少婦,戲耍頑童,一幅生動的民俗風情畫卷,展現在人們面前。自此水流巨集村曲折環繞中,疾徐有致,收放自如,月沼自然起到了一個調節的作用,這也是巨集村人的智慧吧

月沼常年碧綠,塘面水平如鏡,塘沼四周青石鋪展,粉牆青瓦整齊有序分列四旁,藍天白雲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婦女在浣紗洗帕,頑童在嘻戲。實際上,月塘四圍成了人們的共享空間,“風俗民情“的露天舞臺,村民自發地聚會期間。塘中鵝舞紅掌,鴨戲清波,空中炊煙氤氳,徽風柔波。這不正是一幅美麗的皖南民俗畫圖嗎?所以有人稱這是穿行在巨集村的老屋內外,仰望柱、枋、樑、檁、椽等構件組成的木結構,樑託、瓜柱、叉手、雀替、斗栱等,鏤雕加工,漂亮的花紋、線腳,裝飾繁複。房屋天井四周的簷下各種撐木構件被雕成各種非常生動的神仙人物、飛禽走獸、戲劇故事,線條流暢,飄逸俊俏,令人眼花瞭亂,美不勝收,歎為觀止。

承志堂,一個倍受遊人稱讚的古建築,建於1855年前後,為清末鹽商汪定貴住宅。磚木結構,全屋有木柱136根,大小天井九個,七處樓層,大小60間,門60個,佔地面積21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全屋分外院、內院、前堂、後堂、東廂、西廂、書房廳、魚塘廳、廚房、馬廄等。還有搓麻將的排山閣,吸鴉片煙的吞雲軒,以及保鏢房、女傭住室、慈廳、小書房等。屋內有池塘、水井,用水不用出屋。前堂是迴廊三間結構,分上下廳,雕樑畫棟,天井四周為錫打水梘,上有南湖書院,明朝末年,巨集村人在南湖北畔建了六所私塾,稱為“依湖六院”。清嘉慶年間(1814年),花了四年的時間,將六院合併重建為一所規模極大的私塾,取名“以文家塾”,又叫“南湖書院”。

書院是一座具有濃厚徽州建築風格的古建築,面積十餘畝,外面與一湖碧水相鄰,裡面有玲瓏的假山,場上有株百年圓柏鬆。書院由志道堂、文昌閣、啟蒙閣、會文閣、望湖樓、祗園六部分組成。“志道堂”是先生講學之場所;“文昌閣”奉設孔子文位,供學生瞻仰膜拜;“啟蒙閣”乃啟蒙讀書之處;會文閣供學子閱鑑四書五經;“望湖樓”為教學閒暇觀景休息之地;“祗園”則為內苑。書院前臨一湖碧水,後依連棟樓舍,粉牆黛瓦、碧水藍天、交相輝映。書院大廳巍峨壯觀,門樓儲存完好,原有“以文家塾”金色匾額,是清朝翰林院侍講、大書法家樑同書93歲時所書。西側有“望湖閣”,捲棚式屋頂,樓窗面臨南湖,上掛“湖光山色”橫匾一幅,登高遠眺,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歷史上這裡也是官吏文人興會講學的場所,曾任清內閣中書汪康年,民國時期駐英、日公使,代理國務汪大燮幼年曾經在這裡讀過書。

富麗堂皇的承志堂,精巧別緻的平常民居,四季柔情的南湖月沼,巨集村陪伴著歷史已近千年,掩不住的數百年徽州商幫的鼎盛和儒雅,至今有如神韻悠長的樂音絲絲縷縷,依然在今天的羊棧嶺下飄飄蕩蕩,輕輕迴響。只是,昔人已去,水自東流,空留下一隅老屋讓人們在日暮天光的晚霞裡憑弔那一逝不回的古老時光。

大學生調查方案 篇14

摘要:高校不斷擴軍、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就業壓力大,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已經成為了現狀,就業形勢十分嚴峻。應屆大學生現在面臨著進退兩難的局面:是回到學校繼續深造,還是在社會中繼續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為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大學生就業形勢,也為了幫助我們這些在校大學生能更多地瞭解就業資訊與今後的在校規劃,我們一行13人組建了溫州大學“與我同行共訪校友足跡”暑期社會實踐考察隊,走進溫州樂清,以溫州民營企業為立足點,調研了以溫州大學畢業生為主體的歷屆畢業生就業狀況和職業發展狀況,從點—線—面角度尋求相關資訊。

關鍵詞:歷屆大學生就業狀況溫州大學溫州樂清民營企業

“陽光總在風雨後,請相信有彩虹……”

短暫而又艱苦的15天暑期社會實踐隨著晚會幕布的緩緩落下而告了一個段落。在這段日子裡,我們13人有過沮喪、有過流淚;但是我們相信,正如歌詞中唱的一樣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共同渡過那段黑暗的日子後,陽光會以最燦爛的姿態來迎接我們……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就業形勢是十分嚴峻的,而應屆大學生就業問題更是牽動著黨和國家的心。“20xx年,全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在前不久舉行的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國家勞動保障部副部長張小建在面對20xx年的就業狀況進行分析時給出了這樣的判斷:高校畢業生增量多、壓力大,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已經成為了現狀。據相關官方資料顯示20xx年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激增至413萬,比去年增加75萬人,增幅達22%,但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未簽約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僅佔總人數的49.81%。

為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大學生就業形勢,也為了幫助我們這些在校大學生能更多地瞭解就業資訊與今後的在校規劃,我們實踐隊決定走進溫州民營企業的發展源地——溫州樂清,走進當地的大小民營企業,採訪企業中的歷屆大學畢業生與企業老總,向他們收集更多更全面的第一手資料。

在15天的實踐時間裡我們走訪了大量的企業,以溫州民營企業為立足點,調研了以溫州大學畢業生為主體的歷屆畢業生就業狀況和職業發展狀況;並且我們走訪的企業基本包括了各個行業(製造、銷售和服務等)以及各種規模(有正泰、德力西等大型企業,也有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小型企業),共收回了大約3000份有效問卷。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次得到的調研結果是具有相當的可信度的。

我們的問卷主要涉及了以下幾個方面:

1.針對現在工作情況設問

2.針對工作滿意度的設問

3.是針對自我效能感即工作勝任狀況的設問

4.針對自我期許和對企業的期許設問

5.針對就業資訊和就業途徑設問

6.大學期間的活動鍛鍊對就業的影響

7.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學校教育的優劣勢

8.在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具有多少程度的影響

經過我們的統計初步得到了以下結果:

一.工作情況

目前大學生選擇工作日漸趨於理性,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對工作方向的選擇、對工作崗位的選擇等。現在已經逐漸漸形成了為自己選工作的良好態勢,而不是以前的為專業選工作。至目前我們統計所得出的結果顯示,約有34%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沒有什麼聯絡,只有38%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聯絡比較密切。而且從現在的社會發展觀察,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畢業後選擇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會的經濟來源,再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據我們從3000份調研統計得出:沒換過工作的畢業生大約只佔38%,而大約有42%的在職大學畢業生換過2份以上工作。

二.工作滿意程度

半數以上的畢業生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滿意,只有約5%表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不滿意。

其中,在對現在工作最滿意的方面選擇中被調研者大都選擇了與同事的和睦相處這一項,而對現在工作最不滿意的方面中我們預先設計選項較高的薪水一項則出乎我們的意料。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現在對薪金的要求大學畢業生也趨於理智,能夠對自己做出較為理智的判斷,不是一味的偏低,也沒有過度的追求高工資。在我們進行調研的過程中,有一位學姐曾經這樣說:最開始的時候希望自己的月薪有1500就滿足了,500寄家裡,500自己用,500存起來。經過這幾年在社會的摸索,對工資已經沒有太大的要求,只要證明自己的價值就行了。

三.自我效能感即工作勝任狀況和自我期許以及對企業的期許

約97%的畢業生表示能夠勝任現在的工作,但是實踐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專業技能成為了畢業生工作壓力大的主要原因,相應的超過半數的畢業生表示在企業中最希望能得到專業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晉升和出國深造總共只佔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調研的畢業生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質於專業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簡單的只是為了暫時的利益。

從中我們深深體會道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必須重視實踐能力的提高,多參加社會實踐和做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兼職工作,不能再只侷限於書本和課堂,而是要做到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爭取日後能早日適應社會。

但在重視實踐能力培養的同時在大學裡我們應該積極學好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是為自己創造好的就業條件的重要條件。

四.就業資訊和就業途徑

通過調研畢業生在畢業時最關心的資訊分別是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形勢以及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分別達到了36%和20%,這說明大學畢業生希望與招聘單位能有一個溝通的機會。另外求職技巧也成為了一個關注的熱點,這說明在學校裡開設就業指導課和就業指導講座的確是很有必要性。他們表示,通過專門的就業講座、就業指導網站和校園招聘大會的形式能比較容易獲得當時的就業資訊。但他們同時表示校園招聘大會實際效用不大(與招聘單位反映的情況一樣),漸漸興起的網路求職和傳統的人才招聘市場是畢業生的主要就業途徑,而效仿國際的通過熟人介紹的方式就業亦佔有一定的比重(這可能我們在溫州做調研的侷限性:在溫州部分的民營企業是家族企業,可能導致了通過熟人介紹的方式比重過高)。

五.大學期間的活動鍛鍊對就業的影響

從問卷結果顯示,約67%的畢業生在大學期間曾擔任學生幹部,而表達能力(凸顯於人際交往與業務洽談),實踐能力(凸顯於實際業務操作),交際能力(凸顯於與領導同事交往及業務洽談)的鍛鍊成為日後工作收益最多的部分。由此可見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類活動,鍛鍊自己的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擔任學生幹部則,可以讓自己得到各方面的能力鍛鍊,累積到日後工作所需要的經驗。

六.企業的用人標準和學校教育的優劣勢

58%的畢業生認為企業在招聘人員最看重的是個人的綜合素質,另外還有20%的人認為是專業知識。而實踐能力的創新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被認為是學校現在最缺乏的方面(與上面可以互相印證),學校名氣已不在是影響就業的主要因素,“唯文憑論”已向“用文憑論”轉變,而“唯人才論”則逐漸興起。相應的實踐能力的創新、專業知識被認為是與他人競爭同一崗位的優勢所在,同時吃苦耐勞精神這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成為了一個優勢因素。如今在職場上,個人的素質已成為影響求職的主導因素,只有在學校打好基礎,努力提升自己的內涵與修養,才有可能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命運其實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

七.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的影響

通過問卷結果的統計,我們看到半數左右的畢業生表示在大二、三開始考慮就業問題,大概10%的人大一就開始考慮,剩下的人則在大四或畢業時才開始考慮。

在高校職業規劃選項中,只有約11%的人知道職業規劃並知道怎樣規劃,而59%的人則不瞭解職業規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幾屆大學畢業生中,絕大部分的人在大學裡職業規劃意識淡薄。而且,絕大部分人表示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課程沒有太大的幫助。只有9%的畢業生對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指導相關的講座表示滿意,但同時有25%的人表示當時學校根本無此項服務。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各高校還未普及,而且課程質量普遍不高,不能達到學生的需求。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及相關講座,以及提高提供就業指導質量應該成為各高校的重要任務。

經過了這次的暑期社會實踐考察我從中體會到現在的大學生最缺乏的是實踐,但是在各高校中的實踐機會卻是少之又少,而這恰恰說明了我國內地高校與國外高校的差距所在了。在現實高校教育體制不可能有太大的改革現狀下,我們在校大學生應該多多利用大學生活的空閒時間走進社會多多實踐,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在培養實踐能力的同時我們應該紮實自己的專業基礎與其他相關知識,為在踏入社會與自己的職業生涯前多做準暑期社會實踐20xx年的暑期實踐活動已接近尾聲。回顧短暫而又充實的實習實踐生活,大學生總會有很多感觸。通過不同方式的暑期鍛鍊,大學生不僅認識了社會、鍛鍊了能力,而且體會到了不一樣的實踐經歷。

近年來,企業對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重視,是否參加過社會實踐成為企業選聘人才的一把尺子。面對激烈競爭的就業壓力,大學生也主動走出象牙塔,參與到暑期實踐中去。除了傳統的實踐途徑外,今年的大學生暑期實踐的途徑還有很多,呈現多樣化的特點。

“以往總覺得暑期實習只是參加學校或者院裡組織的一些服務團,今年突然發現身邊的同學參與社會實踐的方式多了,有的通過聯絡企業兼職去了,有的還到四川當志願者了。”王雪是重慶工商大學大三的學生,她所在的學院組織了18支暑期實踐分隊,帶領著幾百名學生分赴全國各地進行暑期調研並提供必要的服務。有的到貧困山區支教去了,有的深入農村瞭解民情,等等。

傳播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羅輯這個暑假也忙得不亦樂乎。“真沒想到我也能在這麼重要的會議上行使自己的否決權。”掛職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廣電局局長助理的羅輯剛一上任,就連續參加了幾次局裡的高階會議,會上她還有否決的權利。今年暑假,重慶工商大學向鄰水派遣16名研究生掛職鄰水教育局、國土資源局等13個局局長助理以及鄰水鼎屏鎮等3個鎮鎮長助理。以掛職的形式進行社會實踐,這在重慶高校中還是第一次。

據瞭解,在各大主要的招聘網站上,一些跨國公司以及國內的知名企業都會發布實習兼職的資訊,通過對應聘的大學生層層篩選,企業選擇專業對口、有一定能力的大學生參與到企業生產經營的第一線。這也為大學生參加暑期實踐提供了良好的途徑。

以往,大學生參與暑期實踐存在不在乎具體的實踐過程的現象,參加服務團只為了宣傳、評獎,到企業也只是走個過場。今年,筆者發現,大學生開始轉變觀念,開始注重實習的質量,重視實際過程,切身參與其中,認知社會、感受民生,以求提高自己實踐能力。

今年,四川汶川地震震痛了國人,也激發了大學生服務四川,為災區盡一份力的決心。許多大學生放棄休假外出旅遊、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積極加入到支援災區的志願者的行列中去。黃武強是一名“支援四川災區”的大學生志願者,沒到暑假,他就開始準備組建一個志願者服務團。平時他通過網路和電視瞭解災區的具體情況,並與有同樣想法的同學一起討論,詳細制定服務團的目標、服務物件以及實施步驟。在他的周密準備下,他的服務團最後得到審批通過。

到達災區後,情況比想象中要複雜得多,災區地形複雜閉塞、餘震和暴雨接連不斷,志願者們的處境惡劣,生活艱難。但是他們還是與政府工作人員進入偏僻的山區瞭解情況,為災民分發救災物資。“看著災區人民艱難的生活,我每每獨自落淚,他們的生活比新聞裡報道的要困難得多,我和隊員們盡力給每一個傷員、孩子帶去一些幫助。回到學校我們發動同學和社會有心人繼續為災區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黃武強回憶起災區的一幕幕心裡總有一種揮不去的責任感。

像黃武強這樣的學生其實還有很多,他們完全出於一份赤子之心參與到暑期社會實踐中去。“每年,社會都會對大學生的實踐提出批評。其實,大學生已經開始變得成熟,更願意承擔社會責任。今年,大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服務農村、服務基層,為災區獻一份力、為奧運喝彩的活動中去,通過自己微薄的力量為社會做一點事,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擔當。”楊愛東老師是高校眾多社會實踐指導老師中的一員,他已經欣喜地看到大學生在思想和行動上的變化,現在的大學生變得更加務實,更有奉獻精神,在服務期間他們努力地工作,不求回報。對於他們,是不是應該多一份理解和支援呢?

大學生調查方案 篇15

馬克思恩格斯的辯證唯物主義中的辯證法部分,說到,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要堅持兩分法,兩點論,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的確,通過對大學生兼職的調查,發現同樣既有利又有弊。50%的人同意支援大學生兼職,而30%的人不認同支援在大學期間兼職,持中立態度的20%人在於還沒有明確自己的目標,或找不到適合自己自己有興趣的兼職工作。總之,理由各有千秋。

大學生兼職的利

兼職打工的現象已經不再僅僅只是出現在經濟情況比較困難的學生身上,學生打工也不再是賺取生活費那麼簡單。現在的大學生之所以如此熱衷於兼職,是因為目前的社會環境,大學生就業壓力太大,很多人希望通過打工取得工作經驗,以此來培養自己的能力,為將來更好地走上工作崗位做準備;由於現代大學生的心態已經跟以前的大學生有了很大的區別,他們自立的意識很強,希望用自己的勞動來賺取酬勞,以取得一定的"經濟獨立";有一部分大學生覺得在大學期間只有很少的機會能夠鍛鍊自己的能力,而這樣的機會僅限於個別優秀學生,但即使能夠有機會在大學裡面擔任幹部,還是不能夠全面地鍛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應變能力,面對社會人的溝通交流能力等。由此可見,大學生兼職有利的方面有:1.可以培養交際、處事等方面的能力。美國著名成人教育家卡耐基說過,未來的人才標準,交際能力佔75%,而學歷只佔15%。交際是一門大學問,而且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需要歷練,歷練的途徑便是工作

2.可以通過打工獲得工作經驗,提早接觸社會,更清楚地認識社會的複雜性,同時也可以體味生活的艱辛,為今後的工作做鋪墊。

3.可以使現在的大學生的經濟意識不斷增強,不再自命清高和孤芳自賞,而是更為積極、主動地著眼於現實,不再等分配,不再靠父母,而是主動出擊。

4.可以在實踐中認清自己的弱點,及時改正、及時調整,對以後的學習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大學生兼職的弊

首先,在校大學生的主要任務便是學習。因為知識就是力量。前任微軟公司全球副總裁,現任google公司全球副總裁和中國區總裁的李開復博士在給中國學生的第4封信中也曾說過:大學應這樣過說:“大學四年每個人都只有一次,大學四年應這樣度過為了在學習中享受到最大的快樂,為了在畢業時找到自己最喜愛的工作,每一個剛進入大學校園的人都應當掌握七項學習:學習自修之道、基礎知識、實踐貫通、興趣培養、積極主動、掌控時間、為人處事。在應當掌握七項學習,他首先把“學習自修之道和基礎知識”放在了首要的地位,然後才是“實踐貫通和興趣培養”,由此可見學習科學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大學生在校期間做兼職作為一種社會實踐,必須建立在具備一定的人文科學文化素質的基礎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之上。否則作為兼職的實踐就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況且大學生時間少,要學習的知識很多,如果再兼職,恐怕精力就不夠了,就可能會影響學業。在如今的社會,招聘的要求很高,需要英語幾級,計算機幾級,總之證多的可能會優先,再說現在處於金融危機,不多學些知識怎麼行呢?因而學習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是相當重要的。

正確處理兼職與學習

如今的大學生都不願意“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大多數大學生想通過兼職來鍛鍊自己的能力,提早接觸社會,豐富人生閱歷。能力的鍛鍊固然重要,但我們做事情要權衡利弊,經過慎重考慮後再做決定。大學生畢竟應該以學習為重,兼職是次要的,我們不能因為一味地兼職而荒廢學業。。現代社會競爭激烈,需要綜合型的人才,而這種人才是建立在專業知識基礎很棒又能廣泛涉獵具有多種實踐能力的人才。既然現在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那麼現在我們就學好專業知識。對於實踐能力,我們步入工作後也可以鍛鍊,只不過比別人晚一步而已,沒過多久可能還會勝過他人。總之,對於兼職與學習,我們要正確對待,要把握輕重。我們在兼職的同時應注重自己的專業知識,要在不影響自己學業的前提下兼職,才能獲得學業與社會實踐能力的雙豐收。通過調查報告,其實大多數大學生是支援兼職的,但總而言之,兼職是可以的,兼職的前提是有個“度”,量要掌握好,不能夠因為兼職而荒廢學業。我們應該做到兼職與學習兩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