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貧困村調研報告4篇大綱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W
本文目錄貧困村調研報告鄉鎮貧困村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貧困村第一書記調研報告貧困村建設問題的調研報告

位於貴州中部地區的安順開發區宋旗鎮幹河村是貴州眾多貧困村中的一村,屬省級一類貧困村。該村和省內其他貧困村一樣,在貴州新階段扶貧開發中勞動力轉移、人畜飲水、農田水利設施、通村通組道路等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在全社會經濟全面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像安順開發區宋旗鎮幹河村這類貧困村的發展速度則顯得有些緩慢。在安順開發區宋旗鎮幹河村任職的這段時間,我通過在村實地走訪與調查摸底,對該村的經濟發展現狀及當前制約該村經濟發展的原因有了一些認識,也形成了一些如何發展像安順開發區宋旗鎮幹村這類省級一類貧困村的工作思路。

貧困村調研報告4篇大綱

一、貴州省安順開發區宋旗鎮幹河村基本情況。

貴州省安順開發區宋旗鎮幹河村有農戶140戶、810於人、實際常住人口620人;該村有國中及以上學歷的人數有500餘人;黨員17名,其中女黨員5名,65歲以上老年人80人、16週歲以下小孩190人、外出經商人數不足7人、167人外出務工;村現有可耕田地共1100畝,其中水田700餘畝,年產稻穀約1.75萬公斤。有集體荒山300餘畝,基本沒開發;提灌站1個,提灌站輸水管道年久失修,群眾用水困難;目前村有一個從學前班到三年級的不完全國小。

該村無集體收入來源,村舉辦集體活動主要依靠上級財政撥款;群眾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於日常水稻種植、玉米種植、油菜等傳統農作物種植和外出務工。目前,有比較零星的西紅柿、大蔥、花生種植;有三戶種有小規模的經果林;在村沒外出的主要勞動力的創收方式是協助外村包工頭搞建築工程承包,一部分退伍回家的軍人則以鑽探打水井增加收入。目前全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28戶、73餘人,全村XX年人均純收入不足1200元。

同時,該村距離市中心區僅6公里,安普二等級公路穿境而過,安順黃果樹機場就位於村東面2公里處,交通便利,地勢平坦,土地通透性好,且能連方成片,適宜規模化發展。

二、貴州省安順開發區宋旗鎮幹河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問題。

一是產業結構不明顯。該村沒有主導產業,傳統的農作物沒有市場競爭力,很難形成產業拉動力,原有的農作物種植生產經營水平低,對農民的增收帶動力不強,大多數村民僅僅只把目光盯在自己家中稻田上,與外界交往較少,也不太關心田地以外的事情。

二是人文環境較差,思想受到束縛。像很多貧困的農村一樣,該村基礎教育落後,農民文化素質差,村人口中的文盲、半文盲比例顯高。村兩委發揮作用不到位,部分人員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很多農民對傳統習慣抱殘守缺,長期處於封建宗法式的自然經濟狀態,形成封閉式的迴圈格局,形成了養牛為耕田,養豬為過年,養雞下蛋攢個油鹽錢的典型貧困村。

三是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差。長期以來,該村農業生產沒有擺脫靠天吃飯的格局,如果遇到天災,必然引起減產減收。比如,XX年暴發的特大幹旱,導致夏季水稻種植無法按時插種,同年6,暴發的洪水淹沒了大面積的農作物。

四是群眾安於現狀,小富既安。該村的農作物種植全部為一家一戶的家庭作業,主要表現在農民接收新事物能力較弱,觀念落後,重農輕商意識嚴重;小富即安意識較強,缺乏開拓創新精神與市場風險意識。

三、村經濟發展對策及建議。

該村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過程中,圍繞“依託扶貧政策,建設美好乾河”這一主題,以“抓農業種植基地示範點建設,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載體,結合自身實際提出了“立足於幹河村現有傳統農業,優先發展經濟作物和特色養殖促進基地建設,使本村經濟發展上臺階,依託市場促進經濟作物和特色養殖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不斷助農增收,到2020年實現人均收入5500元。”的發展思路;鑑於該村的發展思路和現實條件,可以從如下幾步著手發展:

一是配強村支兩委班子,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讓想幹事、能幹事的人有平臺。農村脫貧說來說去沒有一個領頭人一切都是紙上談兵,縱觀中國大地上的億元村就是因為他們的帶頭人的領導決策。像安順開發區宋旗鎮幹河村這樣的貧困村,不僅需要能帶領農民脫貧的領導班子,還需要班子成員眼界開闊,一心為民,善於化解矛盾糾紛、能統觀全域性和有開拓精神。另外,從黨的先進性建設和組織的保障作用出發,積極探索無職黨員發揮作用的有效途徑,廣泛開展聯村幫扶、聯戶幫助、聯事定責等活動,活動可根據黨員的素質、興趣、專長、年齡等方面加以分類設立諸如:“宣傳政策崗、收集民意崗、監督村風崗、致富幫貧崗、管理村事顧問崗”等崗位引導和服務群眾發展經濟,推動科學發展,確保村級在執行中認識、領導、責任、管理、監督到位。

二是統一思想,打破其傳統農業思維。村貧困的根在人,人貧困的根在思想,對於一個省級貧困村來說,從一個臺階邁向另一個新的臺階,首先需要從思想上推動村的發展,從思想上高度統一,形成一股繩,這樣才能做到行動的協調一致,更快更準確地達成目標,擺脫貧困;這就需要我們堅持觀念先導,切實重視典型促動、政策引導,轉變村幹部的觀念,不斷地利用理念標準來引導班子成員,不斷地用思想交流方式求共識形成發展的內在動力。實時的開展由上級部門指導的貧困村座談會、討論會、文娛活動等為村民的思想交流提供平臺,達到求同存異,達成發展共識。

三是在傳統農業上嫁接現代農業。從貧困村自身的資源條件出發,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引入“高投入、高效率、高環保、低成本”模式,就安順開發區宋旗鎮幹河村來說可以利用該村是城郊村的優勢,組織精幹人員成立種植開發合作社,以工業化思維謀劃安順開發區宋旗鎮幹河村農業,圍繞種植做文章,利用該村該村距離市中心區僅6公里,安普二等級公路穿境而過,安順黃果樹機場就位於村東面2公里處,便捷的交通優勢,做到種植與工業互促式發展,打造農產品加工集散基地和蔬菜生產基地。利用農業開發合作社的專業優勢和人員、市場優勢帶領廣大群眾種糧跟著市場走,啥好賣種啥,啥值錢種啥,並適時的發展畜牧業生產消耗農業生產剩下的下腳料,逐步形成迴圈經濟。

四是在當前幫扶的基礎上再創新幫扶模式。貧不是給錢就能解決問題的,扶貧不僅要改善當地貧困戶落後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提高貧困戶的素質,增強他們的致富本領,要給他們充分的尊嚴和自信,點燃他們心中的希望之燈。貧困村的大發展的主導力量是黨委、政府,主體是社會主義新農民,社會各界的資金、技術、人才、經驗的支援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動力,只有“三位一體”,形成合力以創新精神,為經濟發展打造堅強後盾,才能更好的實現貧困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全面提升貧困村經濟發展的水平。在幫扶措施上,拋棄那種“撒胡椒麵”式的幫扶方式,幫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須從當地實際出發,從制定規劃著手,區分輕重緩急,突出建設重點,著眼長遠,統籌安排幫扶資金,循序漸進。集中力量和資金因地制宜,一個點、一個專案、一個時間段的幫扶。比如:幫扶部門可根據自身情況幫助貧困村建設一個養殖場或者種植小區等形式的經濟實體,不斷壯大貧困村的集體經濟,避免村級集體經濟無實力,發展生產無財力,提供服務無能力。(黃鬆)

(安順開發區組織人事部)

鄉鎮貧困村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貧困村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扶貧移民局黨組書記、局長

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黨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項重大部署。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密切聯絡群眾、改進幹部作風、匯聚群眾智慧力量的現實需要。按照縣委的部署和要求,我作為班子一把手,帶頭學習,帶頭轉變作風,帶頭查詢問題和整改問題,帶頭下基層調研、指導工作,進一步密切黨群幹群關係。自我局3月18日召開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以來,我帶領局相關幹部多次深入**鄉開展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調研活動。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鄉基本情況

**鄉地處**西南,距縣城喬莊鎮86公里,幅員面積63.6平方公里,轄4村24個村民小組,445戶,1203人。20xx年未有建卡貧困人口460人,貧困發生率38.8%,目前有建卡貧困人口110戶,286人,其中農村低保人口122人,五保戶25人。XX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4770元,是全縣最偏遠的貧困鄉之一。

**縣委、縣政府把扶貧開發作為農村工作的重點,堅持瞄準貧困區域,以連片扶貧開發和特困村建設為重點,創新機制,整合資源,精準扶貧,20xx年把**鄉的朝陽村、先鋒村,鍋壇村、三臺村4村納入**縣第一輪“10+4”特困村扶貧攻堅,制定了整鄉推進全域扶貧攻堅規劃,著力打造山區綜合治貧示範鄉,落實了1名縣委常委任幫鄉工作組長,2名副縣級領導任副組長,縣級8個部門幫扶到村,縣級85名幹部及鄉村幹部幫扶到戶,村村有幫扶部門,戶戶有聯絡幹部、有發展規劃、有幫扶措施、有增收減貧目標,通過兩年多的建設鄉村基礎設施全面改善,人居環境面貌煥然一新,主導產業不斷壯大,農民收入穩步增長,貧困人口減少170名,貧困發生率降低15個百分點。

二、工作成效

鄉黨委政府結合鄉情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分步實施,重點建設“六大”工程成效顯著。

(一)以助農增收為核心,大力實施產業富民工程。

1、種植業:新建銀杏示範片1000畝,栽植銀杏20萬株,全鄉人均150株。20xx年規範化種植柴胡1000畝,XX種植柴胡達到20xx畝,銀杏樹下套種中藥材20xx年達到(林藥模式)3000畝。

2、養殖業:建標準化雞舍3000平方米,養殖土雞年出欄6萬隻。生豬午養殖達到1000頭,戶平出欄2頭。養羊20xx年達到3000只。

3、勞務產業:加強務工技能培訓,加速農村人才資源開發,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到每戶有一名 “明白人”,有組織的轉移輸出農村富餘勞動力200人/年。

4、培育專合經濟組織:新成立柴胡種植專業合作社一個,帶動農戶420戶,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一個,帶動農戶180戶。

通過實施產業富民工程成功探索出了“銀杏、核桃+藥材、魔芋、土雞”的生態立體種養模式,形成鄉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為目的,大力實施基礎強農工程

1、路網體系基本形成。新建改建通社道路25公里(覆蓋4個村),硬化社道15公里。

2、安全飲水基本解決。新建蓄水池15處,架設管道19000米,新建河堤2處300米(三臺村、朝陽村各一處)。

3、農村電網全面改造。全面改造了村內高壓、低壓線路,切實保障了農戶生產生活用電。

4、清潔能源有效推廣。大力推廣沼氣池、太陽能、節能灶等新型能源,農戶推廣面75%。

(三)以改善農戶生活環境為重點,大力實施農居改善工程

按照“統一規劃、合理佈局、政府補助、農戶主體”的原則,大力開展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實施農戶庭院“三建五改”建設,對現有貧困戶的房屋、院壩、圈道進行改造,完成房屋立面改造8000平方米,改圈廁4000平方米,舊房屋拆除3000平方米,院壩硬化5000平方米,入戶路硬化15000平方米,建設沼氣池350口,庭院綠化15000平方米,新建公共衛生廁所4個。全鄉四個村基本形成了特色鮮明,設施完善,庭院整潔的新農村雛形。

(四)以改善公共服務體系為抓手,大力實施民生保障工程

1、完善了公共服務體系。鞏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農民參合率達到98%以上;提升村級文化活動室,規範管理好村級活動陣地,方便群眾辦事,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提升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2、提高了社會保障水平。大力宣傳和認真落實“十大救助制度”,推行好農村養老保險,農村五保戶、低保戶、特困戶,做到應保盡保。

3、建成了平安鄉村。建立“十二戶”聯潔聯防制度,完善矛盾糾紛調解機制,社會治安群眾滿意率98%以上。

(五)以培養新型農民為目標,大力實施素質提升工程

培養文明型農民,促進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培養技能型農民,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率達85%以上;培養守法型農民,增強農民依法辦事意識;培養創業型農民,落實農民創業扶持政策,引進、開發適合農民創業增收的專案。

(六)以增強基層組織戰鬥力為著力點,大力實施組織創新工程

1、強化村級班子建設。堅持公推公選和公推直選,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尤其選好配強村支部書記,發揮好大學生村官的作用,群眾對“兩委”班子滿意率98%以上。提升黨員致富帶動能力,組織農村黨員開展“一幫一”活動,全鄉78名黨員幫扶特困戶78戶。

2、堅持民主管理。進一步堅持並完善“一事一議”制度,群眾對村務公開滿意率達98%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落實目標責任。一是建強領導機構,縣上成立了縣委常委、總工會主席強海英為組長,相關縣級部門為成員的**鄉扶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和指導工作,**鄉及各村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縣委公選了1名專職扶貧副鄉長,具體負責扶貧攻堅工作。廣元市委常委、縣委書記向此德每年到**鄉調研指導達4次,及時解決群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二是落實部門責任,要求縣級幫扶部門每年到村、到戶開展工作2-3次落實一個幫扶專案;三是建立考核體系,縣委縣政府將此項工作納入了對**鄉和縣級相關部門的年度目標考核,要求幫扶的縣級部門“全鄉不脫貧,工作不脫釣”。

(二)統一貧困標準,準確識別物件。**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傳統農業方式根深蒂固,特別是20xx年“5.12”地震中**是極重災鄉,全鄉農戶整鄉外遷,半年後回原址重建,加之連年頻發的地質災害、洪災、泥石流影響,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業生產環境惡劣,農民增收緩慢,如何整鄉推進全域扶貧攻堅,實現脫貧致富目標,鄉黨委政府按照“基礎先行,產業支撐、民生為本、黨建保證”的思路,依據鄉情準確識別貧困物件,科學制定了發展目標,20xx年3月對全鄉貧困戶進行了重新精準識別。按照“五步兩公示”的方法找準貧困物件及困難原因。第一步:民主推薦。由村支部主持召開村社幹部、黨員大會,初步提名推薦貧困物件;第二步:群眾評議。以村民小組召開社員大會,按推薦名單逐戶評定;第三步:社會監督。評定後的名單以村彙總公示7天,徵求村民意見,接受社會監督;第四步:集體稽核。各村公示後的名單報鄉黨委政府集體稽核後全鄉公示7天;第五步:縣級審定。以村公示無異議後鄉鎮集體稽核報縣扶貧開發和移民工作局審定。鄉紀委、村廉勤委全程監督,確保公開、公平、公正,最終確定全鄉有貧困物件110戶,286人。

在準確識別物件的基礎上,鄉黨委、政府針對每一個貧困戶制定了“五個一”建設目標,即每戶建一個生態庭院,發展一個增收專案,轉移輸出一個勞動力,培訓一個致富“明白人”,戶均年增收一萬元以上。

(三)創新工作機制,精準扶貧到戶。

為實現貧困戶“五個一”脫貧目標,戶戶落實“五到戶”措施,把真扶貧,扶真貧,精準扶貧落到實處。

1、專案規劃到戶。一是鄉成立規劃組進村入戶與群眾面對面調查瞭解各戶經濟收入現狀和發展意願;二是按照各戶的家庭成員年齡結構、勞動力結構、地理條件等因素因地制宜的制定發展規劃;三是將發展規劃“明白卡”到戶上牆。

2、幹部聯絡到戶。一是縣級幫扶單位、鄉駐村領導、駐村幹部、村社幹部、大學生村官實行駐村包戶到人頭、到專案;二是幫扶幹部要掌握幫扶物件的經濟狀況、貧困原因、發展專案;三是把各項扶貧政策宣傳到戶,措施落實到戶;四是縣級幫扶部門每年上門幫扶不少於三次,鄉村社幹部每星期上門幫扶不少於一次。

3、資金補助到戶。一是專案建設資金補助標準經鄉黨委會議研究制定後全鄉統一以村全面公開。二是建設專案經驗收合格後及時直補到戶;三是鄉紀委加強對補助資金的監督,聘請義務監督員各5名,加強社會監督。

4、技術培訓到戶。一是培訓方式採取上門培訓、現場培訓、集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二是圍繞銀杏、核桃、柴胡、魔芋等種養殖業專題培訓;三是對貧困戶全覆蓋培訓,每戶至少有1—2名產業致富“明白人”。

5、檢查驗收到戶。一是成立驗收組對幫扶農戶發展的產業和建設的專案完成一項驗收一項,每月驗收督查;二是驗收組人員中要有村廉勤委成員參加,確保驗收準確、公正、真實;三是鄉上成立督導組負責督促檢查,對村工作組每季度述職通報;四是縣上半年進行一次檢查評估,年度驗收考核,確保貧困戶當年增收脫貧目標實現。

全鄉共填制上牆“明白卡”445戶,佔總戶100%,其中,建卡貧困戶112戶。縣級8個部門85名幹部共幫扶貧困戶85戶,幫扶一般戶212戶,鄉村幹部共幫扶貧困戶27戶,幫扶一般戶121戶。

(四)整合專案資金,保障投入到位。一是縣級財政投入。縣財政每村每年投入45萬元,4村計180萬元,連續投入3年共計540萬元;二是加大財政扶貧專項資金投入力度。XX年先鋒村整村推進扶貧專案投入100萬元/年,對農戶產業發展給予小額貸款貼息,對建卡貧困戶整合資金全覆蓋培訓;三是部門幫扶投入。縣級幫扶部門每年每個部門幫扶一個專案,重點解決通村社道路、飲水、貧困戶房屋改造、產業發展和農戶能力提升,縣長羅雲3次到該鄉現場辦公落實縣級部門整合專案資金實施硬化通村社道路和解決貧困農戶安全飲水問題;四是整合政策投入。堅持農村低保和扶貧開發“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對特困戶、低保戶、五保戶應保盡保;認真落實縣委縣政府制定的“十大救助制度”,及時救助特困群眾,切實解決困難群眾就醫和子女入學難的問題;五是吸納社會資金投入。根據鄉內主導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實際,引進2家省級農業扶貧龍頭企業幫村幫戶,扶持專合社2家帶動農戶發展產業增收;六是對建卡貧困戶差異化扶持。幹部重點幫扶,專案資金重點投入,配套政策重點扶持。規劃20xx年整合各類資金及業主、農戶自籌總投入20xx萬元。

(五)堅持群眾路線,突出農戶主體。以村制定完善了“一事一議”,以獎代補工作程度,專案建設以村為單位實行“四議兩公開一監管”(即村支部提議,村支部、村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大會決議;事項公開;結果公開;村廉委領導監督),規劃到戶的專案建設以農戶為主體,充分調動廣大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建設生態新村,幸福家園的熱情。

四、幾點啟示

**縣**鄉整鄉推進全域扶貧攻堅的做法和經驗有五點啟示:一是堅持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是推進新一輪扶貧攻堅的堅強保障;二是堅持瞄準貧困區域,真扶貧,扶真貧的認識到位,思路清晰是強力推進基礎扶貧、產業扶貧、新村扶貧、能力扶貧、生態扶貧“五大扶貧工程”的前提;三是堅持踐行群眾路線,務實創新,轉變幹部作風是精準扶貧到戶的關鍵;四是堅持著力構建“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整合資源,投入到位是扶貧攻堅工作落地見效的重要手段;五是堅持注重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是推進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貧困村第一書記調研報告貧困村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回顧自己25年的工作生涯,發現我在物資企業經商XX年,在行政單位工作至今XX年。經商、機關工作生活了25年,唯獨沒有在農村工作生活過。農村農民的生活是怎樣的?帶著疑問,我選擇到貧困村小蒙屯村去掛職當第一書記。選擇下鄉掛職,我的初衷是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全面瞭解人生,更好地為將來寫作積累生活素材。因為我愛好文學,我的理想就是當一名作家。我想在農村生活一段時間,親身體驗農村生活,通過觀察最基層最低層人民的生活,積累素材,讓今後的寫作更接地氣、更接近現實。

當我在農村生活幾個月之後,我發現農村基礎設施和物質文化生活條件比城市生活條件差遠了。如何縮短城鄉差距?農民群眾需要什麼?如何提高農民的素質和如何增加農民的收入?這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寫什麼?探索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就是我要寫的內容。

首先,我想目前我要寫的文章應該是寫實文章。比如寫調研報告,要寫出農村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根源,思考解決問題的對策方法。我初試小牛刀,試著把一篇論文《“輸血”與“造血”雙管齊下才能做新農村建設及扶貧工作——以泉水鎮小蒙屯村為例》參加“欽州市扶貧攻堅論壇”論文比賽獲得三等獎。這篇論文中我從農民致富的角度去思考,我發現農民一是需要致富資訊。幹什麼能多掙錢?種什麼、養什麼能多掙錢、掙大錢?農民二是需要技術培訓。農民迫切需要各種科學技術,目前主要需要養殖技術、種植技術、加工技術。農民三是需要資金扶持。有致富路子和生產技術,沒有資金生產啟動不了,只要有了資金,才能生產產品,有了產品才能創收。為了解決農民的這些需要,國家加大了扶貧開發力度,實施幹部駐村扶貧機制。農村扶貧工作要如何開展最有效?我認為,扶貧既要注重“輸血”(即直接給予農民資金及物質支援),更要注重“造血”(即對農民要進行自力更生的思想教育,還要進行產業技能、市場意識等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培訓)。對於相對貧困落後的村莊而言,有了“輸血”的注入,如再注重“造血”功能的提高,採取“授之以魚,亦授之以漁”的工作方法,則既能使當地農民解決當前的困境,又能獲得長期的自力更生的生存能力並由此產生長效的收益,農民逐漸實現經濟獨立,不再依賴政府的扶貧救濟,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體現扶貧開發的意義,這才是推進扶貧及新農村建設工作和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推動城鄉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有效舉措。

這個小收穫讓我更加相信真實的能給人提供參考的文章就是好文章。我希望在以後的農村工作生活中要從不同角度去調研,挖掘不同領域比如基層黨建工作、計生工作、農民產業結構調整助增收、民營企業管理等方面的題材,力求寫出一些有見解的調研報告,為黨委政府領導作決策提供參考。

其次,我要搞文學創作。寫散文,寫小說,這些都是我努力的方向。俗話說“好文章千古傳誦”。我雖然沒有很好的文才,但是,我熱愛文學,我也許不會寫出很優美的文章,但我直感我會成為一個有正義感能傳播正能量的好作家。我希望拿起一支拙筆寫出充滿激情的充滿鬥志的文章,來鼓勵更多的人增強社會責任感,為社會多做貢獻。這世上雄才大略的人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人是普通人,而且大多數是農村人。如何發揮眾多普通農村人的作用,讓他們積極參與到社會經濟文化建設中去推進社會改革發展才是我思考的問題,也是我要寫的題材。

一直以來,我認為中國一定要發展文化教育與發展經濟雙管齊下才能打造國泰民安的和諧社會。教育是個很重要的事業。思路決定出路、頭腦指揮手腳。有好思想好心態的人才會有幹事創業的衝勁。而一個人的思想文化素質的提高必須依靠教育、依靠學習。“非學無以立身,非教無以立國。”“文化立國,文化強國。”提高國民的素質,特別是提高農民的素質,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讓農民多受到好的教育,才是縮短城鄉差別的重要途徑。中國要全面走向小康社會,就要城市的經濟發展帶動農村的經濟發展,城市輻射農村,如果城市與農村的生活水平相當,那麼社會才會穩定,全面走向小康社會才有可能。如何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生活水平?這也許就是黨委政府下派機關領導幹部去下鄉建設新農村及扶貧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下鄉掛職的兩年時間裡,我一定要做到八個“多走多說多做多寫”。多走,就是多走村入戶搞調研,瞭解村情民意;多說,就是多宣傳鼓動,把好思想灌輸給農民,提高農民思想素質;多做,就是多跑上級部門找經費,多做好事實事,為農民謀利益;多寫,就是多寫反映基層生活現狀和存在的問題,解決問題的對策方法的文章。

我到鄉下掛職工作已經差不多一年了,一年來我與所駐村的村委幹部打成一片,感情融洽,大家一起為“美麗鄉村”(扶貧)工作出謀劃策,努力為群眾辦好事實事。雖然鄉下的物質條件比市裡的差,但是,我能克服這些不足。相反,我很喜歡在鄉下工作,因為能在鄉下甩開膀子為農群眾辦實事好事,得到農民群眾熱情歡迎和尊敬感覺很好。而且鄉下的田園風光很美麗,不用花錢旅遊就可以看到一望無際平坦的田野和美麗的綠樹紅花,這些對我來說就足夠讓我開心的了。

貧困村建設問題的調研報告貧困村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按照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邊學習、邊調研”的工作要求和縣委關於縣級領導學習實踐活動調研工作的安排部署,近期,我牽頭組織農發辦等部門對我縣貧困村建設問題進行了調研。

一、我縣貧困村基本情況及成因分析

我縣總人口xx萬人,農業人口xx萬人,耕地xx萬畝,水田xx萬畝,水澆地xx萬畝,水平梯地xx萬畝,80%以上屬中低產田,人均耕地xx畝。目前,全縣未通過上級驗收的貧困村尚有xx個,貧困人口xx萬人。這些貧困村大多位於邊遠山區,山高坡陡,土地瘠薄,生活條件、人居環境、醫療衛生條件差,文化落後,精神生活貧乏。貧困村致貧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後,開發難度大。我縣貧困村主要分佈在大巴山區和秦嶺山系的邊遠山區,山大溝深,土地貧瘠,自然條件惡劣。由於這些地區通路、通水、通電、通訊、上學、就醫等設施改善投資大、成本高、難度大,一定程度上被社會發展邊緣化。致使這些地區資訊閉塞、文化落後、觀念保守、與外界交往溝通難,謀生髮展能力低,脫貧致富無門路、無條件、無能力。據對關口鎮乾溝村的調查:該村有xx戶xx人,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雖有耕地xx餘畝,xx畝以上聯片耕地幾乎沒有,大部分是幾分或是幾畝分散在一溝兩岸的山坡上;雖然修通了簡易公路,但是公路沿溝而上,到了夏季洪水沖刷便沒有公路,農用物資還是靠肩挑背馱;九十年代,農戶集資拉通了兩相照明電,由於線路老化,年久失修,線路損耗大,到了晚上仍然是“頭上電燈,桌上油燈”。

二是人口素質低,文化觀念落後,發展步伐太慢。貧困地區不少農民對商品經濟至今還很不習慣,他們一貫視農為本,寧願守著土地受窮,也不願冒險出外經營工商業;許多農民聽天由命,消極悲觀,缺乏信心和勇氣,把希望寄於“老天爺”風調雨順;依靠國家支援,救濟的“等靠要”思想非常嚴重,視吃救濟、拿補貼為理所當然;觀念保守,不願接受新技術,甘願受窮。根據貧困戶建檔立卡資料表明,全縣貧困戶勞動力受教育面很小,勞動力中文盲、半文盲人數佔勞動力總數的27.6%,由於勞動力素質低,只能從事簡單或低收入的生產活動,收入水平低,難以脫貧。

三是自然災害頻繁,低收入人口返貧率高,脫貧難度大。我縣處於秦巴山區,氣候多變,災害頻繁,特別是高山貧困戶所在地更是生態環境脆弱,暴雨、冰雹、霜凍、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頻發,不僅生產生活、基礎設施無法保障,甚至生命也時刻受到威脅。有人曾用“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來形容自然災害對農民的危害程度。據xx年對xx個貧困村xxxx戶的調查,因自然災害致貧達xxx戶,佔調查總農戶數的9.2%。

四是疾病、傷殘、弱智、子女上學成為貧困的重要原因。我縣農民大部分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剩下的那一少部分正好是貧困戶。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生病無錢醫治,不管不問的貧困戶在農村比較常見。特別是貧困戶看病治病,都是自己負擔,一年中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病稍大一點,一般農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貧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據xx年對xx個貧困村xxxx戶的調查,因疾病、弱智致貧達xxx戶和xxx戶,分別佔調查總農戶數的12.9%、11.3%。自90年代以來,農村家庭子女上學已成為家庭貧困的又一因素,大多數農村家庭對子女考上大學既喜又憂,喜的是隻要孩子考上大學,就能擺脫貧困,憂的是考上大學學費高卻供不起,要想上大學,只有依靠借債,借債又導致這些家庭步入貧困行列。

二、近年來我縣扶貧開發的主要措施

多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把扶貧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以扶貧開發總攬農村工作全域性,以穩定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和貧困人口收入增長為目標,以扶貧重點村建設為主戰場,以產業扶貧和職業技能培訓為兩翼的扶貧開發戰略,積極落實移民扶貧、信貸扶貧、科技扶貧、社會扶貧等綜合措施,切實改善貧困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貧困人口綜合素質,加快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步伐,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為貧困地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堅實基礎。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夯實扶貧責任。我縣堅持把扶貧開發成效作為考核各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政績的重要依據,把加強領導、強化措施以推動扶貧開發工作作為關鍵環節來抓。縣委、縣政府將扶貧開發列入農村工作重點,全面落實了縣級領導掛聯鄉鎮和扶貧重點村(特困村),縣直部門包扶重點村,鄉鎮幹部狠抓落實,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縣扶貧領導小組每年至少召開3次以上會議,專題研究扶貧開發工作。各鄉鎮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從宣傳政策入手,積極引導和組織幹部群眾投身於扶貧開發,紮紮實實搞好新時期的扶貧開發工作。

二是堅持政府統籌,實施資源整合。我縣對列入計劃的貧困村建設,逐村規劃,集中投資,先難後易,分批實施,力求從根本上改變貧困村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一方面堅持“政府統籌、專案捆綁、部門聯動、群眾參與、綜合開發、整村推進”的原則,突出主導產業開發、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治理、技能培訓四大重點,做到水、電、路、通訊、廣播電視五到村。各相關部門以重點村為平臺,依照立項銜接計劃的要求,科學編制貧困村建設規劃,逐項落實扶貧資金。另一方面由縣扶貧辦牽頭,農業、水利、林業、交通等部門共同參與,把各類涉農專案資金和重點村專案建設的扶貧專項資金、以工代賑資金、水利資金、國績資金、交通補助資金、退耕還林資金、農電資金、教育普及資金、衛生補助資金以及幫建單位的幫扶資金等集中捆綁使用,從而形成了共同支援貧困村建設的強大合力,確保啟動一個、建成一個、脫貧一個、驗收一個、出列一個。

三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各地以整村推進為契機,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重點發展烤煙、蠶桑、林果、中藥材、勞務等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在良種引進、推廣先進技術、培訓技術人員、扶持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培育農民經紀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據統計,xxx個整村推進扶貧重點村產業建園xx餘萬畝,人均達到xx畝以上經濟園。xx鎮xx村發展獅頭柑xxxx畝,僅此一項每年戶均收入過萬元,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產業化格局。貧困村農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優化,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脫貧步伐。

四是創新扶貧機制,注重扶貧效果。在嚴格執行省市有關政策和《xx縣扶貧資金管理辦法》、《xx縣財政扶貧資金直通車管理辦法》、《xx縣重點村和移民搬遷管理辦法》、《xx縣重點村和移民搬遷建設驗收辦法》等檔案規定的基礎上。我縣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實行了縣級領導包抓扶貧村落實“三個一”制度,聯絡扶貧村的縣級領導每年召開一次專案建設辦公會,每季度到村察看一次專案建設,每月過問一次專案進展情況;對規劃內新啟動的扶貧重點村實行公開招投標制度,要求參與竟標村各類捆綁資金不得低於xxx萬元,並結合村級班子情況、村民意願和投入能力情況、鄉鎮過去已啟動重點村規劃專案完成情況、扶貧資金使用情況和專案實施效果情況,進行綜合評議確定下年度的重點村;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貧困群眾全面參與扶貧專案選定和規劃的制定與實施工作,專案實施嚴格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扶貧資金、專案和貧困戶名單在村內張榜公佈、公示,接受群眾監督,不斷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五是強化督導考核,確保任務落實。今年,縣上將扶貧開發重點村建設工作作為縣對鄉鎮年終績效考評的重要內容。縣扶貧辦制定了詳細的縣對鄉鎮扶貧開發考核細則,明確了每一項工作的階段目標和完成時間。縣扶貧辦內部也制定了崗位目標責任考評辦法,嚴格實行幹部職工連片包鄉制和績效考核獎懲制,將扶貧工作同個人業務一起納入績效考核範疇。

三、扶貧開發工作取得的成效

據xx年統計調查,農民人均純收入在xxx元以下的貧困村xxx個村(不包含xx年確定的xx個特困村)、佔全縣xx%,貧困人口xx萬人(不包括五保救濟戶),佔農業總人口的xx%。其中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在xxx元以下的貧困人口有xx萬人,佔農業總人口的xx%;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在xxx-xxx元之間的低收入貧困人口有xx萬人,佔農業總人口的xx%。xx年以來,我縣扶貧開發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縣域經濟社會突破發展這個中心,以穩定解決貧困人口脫貧為目標,克難奮進,積極探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農村貧困人口從xx年的xx萬下降到xxxx年的xx萬。截止目前,在規劃的xxx個扶貧重點村中,全縣共啟動建設扶貧重點村xxx個(含xx年新規劃的xx個特困村),已通過省、市驗收xx個,在建xx個。累計投入各類資金xxxxx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xxxx萬元,部門捆綁資金xxxxx萬元,群眾自籌(含投工投勞拆款)xxx萬元。

一是貧困村建設態勢良好,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我縣各級各部門以實施整村推進為平臺,緊緊圍繞修路、引水、通電等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實際問題,不斷加大扶持投入力度。據統計,啟動建設的xxx個貧困村,新修、改造村組道路xxxx公里,硬化村組公路xxx公里,完成農網改造xxx杆公里,建成人飲工程xxx公里,新修水窖xxxx口,使貧困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二是產業扶貧初顯成效,貧困人口逐年減少。多年來,我縣堅持以產業開發貫穿扶貧工作始終,走出了一條“因村制宜選產業,專案配套促產業,信貸扶貧扶產業,完善機制保產業”的產業扶貧路子,各村堅持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力發展煙、桑、畜、礦、姜等主導產業,人均達到1畝以上經濟園,拓寬了農民增收來源,解決了貧困人口的增收問題,貧困戶整體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貧困人口數量逐年減少。我縣的做法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xxxx年全省百萬貧困戶增收工程現場會推廣了我縣貧困村產業建設的經驗。

三是技能培訓得到加強,貧困戶素質有所提高。工作中,我縣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扶貧先扶智的理念,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緊緊圍繞不同區域、不同主導產業,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加大農業實用技術的推廣普及,使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在啟動實施的重點村中,80%以上的貧困戶掌握了1—2門實用技術,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輸出xxxx餘人,穩定並擴大了就業人數和就業渠道。達到了培訓一人、輸出一人、就業一人、穩定一人、脫貧一戶的預期目的。

四是貧困村村容村貌得到較大改觀。啟動建設的貧困村能夠以“四改三建兩通一推廣”為抓手,狠抓以改灶、改廁、改圈、改院為主的舊房改造,“圈、廁、沼”三位一體的沼氣建設。啟動建設“四改三建”示範戶xx萬戶,新建沼氣池xxxx口。使原來重點村的“髒、亂、差”現象得到了有效治理,人居環境大為改觀。據調查,xx鄉xx、xx、xx、xx、xx、xxx個貧困村,四改三建示範戶建家xxx多戶,佔x個村總農戶數的xx%以上,成為農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起到典型示範帶動作用。

五是貧困村社會事業蓬勃發展。修繕、新建校舍xx所xxxx平方米,為貧困村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夯實了基礎。新建村級醫療室xx個xxxx平方米,普及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解決了貧困人口的就醫難問題。新建村級活動室xxx個xxxx平方米,為村級兩委提供了活動場所,促進了村級自治能力。進一步完善農村低保和社會救助體系,這些都為貧困村加速脫貧創造了條件。

四、貧困村建設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一是增加扶貧重點村的數量,提高扶貧重點村財政扶持資金。我縣十年規劃有xxx個扶貧重點村,當時全縣有行政村xxx個,沒有列入規劃的村xxx個,這些村仍有相當多的貧困院落和貧困戶,他們也需要相應的投入扶持,建議縣上向中省爭取,將這些村列入扶貧計劃。“十五”期間,我縣實施行政村合併,合併後的行政村人口大部分都在xxxx人左右,一個行政村面積一般在xx平方公里以上,加之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差,建設任務十分堅巨。目前中省下達每個重點村xx-xx萬元的財政扶貧資金,不足修一條几公里的村組簡易公路。多年來實踐證明,一個貧困村建設需要投入至少xxx萬元左右,建議縣上向上爭取,提高扶貧重點村財政扶持資金。

二是繼續加大專案資金捆綁力度。扶貧重點村大多處於高山區,基礎條件惡劣,群眾收入不高,缺乏建設資金,雖然縣上落實了“整村推進,資金捆綁”的資金投入機制,但貧困村多,專案資金有限,在整村推進扶貧工作中仍然存在著資金捆綁難的問題。各部門由於各種原因限制,專案資金捆綁難,落實更難,單靠扶貧部門給每個重點村xx-xx萬元的財政扶貧資金,很難解決貧困村的突出問題。

三是加大貧困人口技能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貧困村貧困的主要根源是貧困人口勞動力素質底,沒有一技之長。多年實踐證明,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是扶貧治本之策,是提高貧困人口勞動技能、充分開發利用貧困村勞動力資源、提高勞務輸出質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徑。因此,要進一步擴大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規模,轉變培訓方式,提高培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