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扶貧工作調研報告4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22W
本文目錄2017年扶貧工作調研報告關於扶貧工作調研報告某某縣精準扶貧工作情況專題調研報告縣精準扶貧工作的調研報告

根據區委工作安排和七屆區政協第13次常委會協商通過的《xx區政協xx年度委員調研視察課題及常委會專題協商議題》,經七屆區政協第26次主席會議研究,決定組織部分割槽政協委員對全區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專題調研。調研組一行20餘人由區政協主席陶貴萍帶隊,於xx年7月2日至3日,在聽取區人民政府關於今年4月以來全區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通報後,深入大河鎮周家寨、大地和大箐等農村社群,實地走訪視察了3個社群鄉村旅遊、精品水果及中藥材種植情況,與xx國夢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有關人員進行座談,對xx區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情況和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困難有了較為全面的瞭解。

扶貧工作調研報告4篇

通過為期兩天的專題調研後,調研組成員在總結座談會上對區政府結合區情,按照省、市精準扶貧工作安排部署,紮實認真做好各項基礎工作,積極構建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也指出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困難,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合理化建議。

現將專題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區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情況

(一)建檔立卡摸清底數

1、xx省精準扶貧物件建檔立卡工作啟動電視電話會於今年4月上旬召開後,區“兩辦”於4月下旬印發《xx區xx年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同時將相關表冊和指標解釋編印成冊,印發到“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鎮鄉街道、村和駐村小康工作隊,便於指導開展建檔立卡等基礎工作。按照省扶貧開發辦《關於補充下達我省貧困人口識別規模的緊急通知》要求,我區以農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於2736元為識別標準,識別規模以國家統計局釋出的1.61萬人作為貧困人口識別基數,經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研究決定,上浮比例為10%,全區貧困人口識別控制規模調整為1.77萬人,並行文下發到各鎮鄉街道,嚴格按要求開展工作,分解到村的貧困人口規模數符合要求,通過了區扶貧開發局稽核認定。

2、按照省扶貧開發辦《關於下達我省貧困人口和貧困村識別規模的通知》要求,結合我區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和“xx”整村推進工作需要,區扶貧開發局已按程式將省下達xx區22個貧困村(其中:一類村12個、二類村5個、三類村5個)指標任務數進行了安排分解。根據省、市要求,為加強工作督查和排程,一是成立了由區人民政府區長為組長,區委聯絡領導和區政府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區扶貧局、區委組織部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和資訊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區扶貧開發局,負責日常工作;二是分片指導,成立了分片指導組,負責方案制定、宣傳培訓、督促檢查、工作排程、情況反饋等;三是各鎮鄉街道也成立了相應的建檔立卡領導小組,安排了專人負責此項工作。

3、為保障建檔立卡工作順利開展,目前已明確到位工作經費6萬元。為加強扶貧建檔立卡宣傳動員工作,組織編印了《六盤水市xx區精準扶貧“十問十答”》,發放張貼到村到組,用以會代訓的方式開展人員培訓150餘人次,並將大灣鎮定為區精準扶貧建檔立卡示範點。

(二)按標準開展貧困戶(村)識別工作

1、貧困戶識別嚴格按照人均純收入低於2736元標準執行,發放農戶申請書6000份,最終通過兩公示(貧困戶名單先在村公示無異議,經鎮鄉人民政府稽核後在鎮鄉辦公地點進行再次公示),符合條件的申請書5231份。兩公示結束後,區對各鎮鄉街道報來的貧困戶擬定名單進行稽核確認,並於xx年6月19日在xx區政府入口網站進行了公告,共識別出農村貧困戶5231戶17697人。

2、貧困村識別工作也是嚴格按照“一高一低一無”(貧困發生率高於27%、XX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標準低於4819元、行政村無集體經濟收入)進行識別,區鄉兩級嚴格按照“一公示一公告”的程式規範開展工作,各鎮鄉街道對各村上報的貧困村申請書進行了稽核,於xx年6月上旬對22個貧困村名單進行了公示。並於xx年6月中旬,在區政府入口網站對各鎮鄉上報的22個貧困村名單進行了公告,現已完成公告。

(三)全力實施“六個到村到戶”

按照省、市“精準扶貧”工作思路和要求,xx區積極改進扶貧專案實施方式,全力實施“六個到村到戶”(結對幫扶、產業扶持、教育培訓、危房改造、生態移民、基礎設施),確保扶貧取得實效。

1、結對幫扶到村到戶。xx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結對幫扶工作,制定幫扶工作實施方案,認真組織實施,切實抓緊抓好,初步擬定全區幹部職工與農村貧困戶“一對一”幫扶臺賬,使全區62個農村社群5231戶貧困戶都有至少一人幫扶,為下一步制定幫扶計劃,實施“精準扶貧”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時開展“千企幫村”活動,鼓勵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以多種形式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根據《大連市對口幫扶六盤水市工作計劃(XX—XX)》中“以縣區對接為載體,將幫扶工作落實到實處”的要求,認真包裝專案,擬定招商引資手冊,積極與大連市西崗區對接對口幫扶工作,不斷完善對口幫扶長效機制。

2、產業扶持到村到戶。由鄉鎮根據群眾意願選擇專案,實行規劃到村、專案到戶、增收到人,逐步形成一批特色優勢產業村、種養戶,把扶貧資金真正落實到每村每戶的產業專案上。XX年立項批覆財政扶貧資金專案60個,投入資金9332.2萬元,其中中央專項扶貧資金(發展資金)8100.2萬元,省級減貧摘帽及專案管理費等資金1222萬元,市級支農資金10萬元。60個專案已全部啟動實施,目前已竣工專案21個,已撥付資金5564.9萬元,撥付率為59.63%,已報帳資金1820.4萬元,報帳率為32.71%,專案共扶持農戶19827戶68547人,其中貧困戶8397戶28888人。xx年立項批覆財政扶貧資金專案6個,投入資金3223.4萬元。現6個專案已全部開工,已撥付資金1250萬元,撥付率為38.78%,專案共扶持農戶2317戶8750人,其中貧困戶504戶2048 人。

3、教育培訓到村到戶。通過抓好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著力培養貧困地區農村特色產業示範帶頭人、科技種植養殖能手、農民經紀人。xx年全區培訓任務1190人,投入扶貧資金25萬元。其中:十大產業(核桃、精品水果、蔬菜、鄉村旅遊、中藥材、馬鈴薯、烤煙、茶、草地生態畜牧業、農產品加工)普訓1000人,培訓資金2萬元;十大扶貧產業骨幹培訓50人,培訓資金6萬元;“三位一體”培訓100人,資金1萬元;“圓夢行動”資助貧困大學生40人,資金16萬元。現已完成“三位一體”培訓100人。

4、農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戶。逐村逐戶建立檔案,xx年計劃危房改造1000戶,投入資金1500萬元。

5、扶貧生態移民到村到戶。堅持農民自願、先易後難、突出重點、鼓勵探索的原則,積極穩妥,穩紮穩打,讓每一戶搬遷群眾都“搬得出、留得住、能就業、有保障”。xx年扶貧生態移民搬遷541戶2306人,投入資金2767.2萬元。目前已累計完成主體施工298套住房,佔住房任務的55.08%,正在主體施工243套,佔住房任務的44.92%。

6、基礎設施到村到戶。以“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為抓手,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設施條件。我區“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總體進展順利。目前共完成投資8578.86萬元,為年度目標任務25007.23萬元的34.31%。其中:小康水計劃投入3950.16萬元,已完成投資2217萬元,佔年度任務的56.13%;小康寨計劃投入2679萬元,已完成投資1515.8萬元,佔年度任務的56.58%;小康訊計劃投入384萬元,已完成投資150萬元,佔年度任務的39.06%;小康電計劃投入3090萬元,已完成投資970萬元,佔年度任務的31.39%;小康房計劃投入6614.07萬元,已完成投資1867.06萬元,佔年度任務的28.23%;小康路計劃投入8290萬元,已完成投資1859萬元,佔年度任務的22.42%。

二、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xx區精準扶貧工作在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基礎工作穩步推進,但面臨的問題困難也不容忽視。

(一)我區社會幫扶體系尚未完全形成,由於缺乏激勵機制,“百企幫村”多數停留在形式上,企業幫村實效不明顯。

(二)與其他農業縣相比較,我區屬於市中心區,雖然貧困面較小,但要在全省、全市率先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實現小康目標,扶貧開發依然存在較大困難,尤其是根據省市要求識別出來的貧困村貧困戶,由於人口素質普遍偏低,“造血”能力有限,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較差,脫貧工作任重道遠,扶貧開發的任務越來越重。

(三)根據國家和省、市扶持貧困縣發展的有關專案資金申報要求,因我區不屬於貧困縣,許多專案資金可望而不可即,能向上級爭取的專案資金較少,扶貧開發爭取資金難度較大。

(四)由於前幾年機構改革,目前鄉鎮一級未設定扶貧開發工作機構,工作人員均由鎮鄉農業服務中心或其他站所臨時抽調,兼職較多,精力有限,因此,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

(五)中辦發〔XX〕25號檔案關於精準扶貧工作內容分類很細,政策性又強,臨時抽調的一些基層工作人員業務不熟,對政策的理解力和工作的執行力與精準扶貧工作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亟待提高業務水平。

四、下一步工作建議

根據xx區具體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困難,為進一步紮實有效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對精準扶貧工作的認識。區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要求,認真落實國家十年扶貧規劃綱要,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要充分發揮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調動各扶貧聯席部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明確職責,落實任務,紮實推進全區扶貧開發工作的順利開展。區、鄉(鎮)、社群(村)三級要加大對《xx省農村扶貧開發綱要(XX-2020年)》和精準扶貧工作相關知識的宣傳、貫徹、落實力度,營造良好工作氛圍。充分認識打好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精準扶貧開發工作放在我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中認真謀劃,擺在統籌城鄉、區域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根本要求上通盤考慮。要充分發揮政治優勢,進一步強化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改進和優化政策扶持機制、工作執行機制和社會幫扶機制,創新和完善精準扶貧開發方式,確保精準扶貧規劃的順利實現。

(二)進一步加快建檔立卡等基礎工作。底數清、情況明是一切工作的基礎。因此,區職能部門要嚴格按照《xx區xx年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區辦通[xx]52號),將基礎工作做深、做透、做實,給每一戶貧困戶建卡立制,做好每一戶人員情況、房屋情況、貧困原因、發展意願的收集整理工作,落實好扶貧到戶到人員的基礎材料,有的放矢地夯實精準扶貧工作基礎。摸清底數對推進“精準”對口幫扶、實現精準扶貧目標、完成精準扶貧任務至關重要。

(三)進一步制定完善精準扶貧科學規劃。要根據國家、省、市扶貧綱要,結合xx區實際,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實事求是地制定扶貧規劃、專案實施方案,確保我區精準扶貧開發工作在科學規劃指導下有效推進。要加大全區貧困村貧困戶的普查力度,摸清底數,掌握貧困人口的現狀、需求、脫貧路徑,為扶貧計劃推進提供科學依據。要堅持城鎮農村統籌規劃,各鄉鎮、村要結合區域總體規劃因地制宜,作出具體扶貧規劃,做到上下銜接、協調推進。

(四)進一步提高貧困人口綜合素質。扶貧先扶智,切實搞好科教扶貧。要以職業教育“9+3計劃”、“雨露計劃”、 農村適用技術培訓等為載體,加大對貧困人口技能培訓力度。進一步豐富形式、拓寬渠道,不斷創新提高貧困人口素質的方式方法。充分調動相關部門、鄉鎮、村居的工作積極性,把扶貧工作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等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多渠道多形式提高貧困人口的技能素質、就業素質、文化素質,充分調動扶貧物件自主脫貧的積極性,增強自主“造血”功能。

(五)進一步提高產業化扶貧效果。要堅持把扶持貧困村和貧困戶發展壯大增收產業,作為實現開發式扶貧的著力點,以“百企幫村”、“千企幫村”等活動為載體,充分發揮企業引領作用,做好產業帶動。結合區情大力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和鄉村旅遊業(興建“農家樂”等),村(居)“兩委”要立足本地資源開發,發展村級積累,帶動村民致富,增加貧困人口收入,從根本上使貧困人口走出困境脫貧致富。要鞏固現有產業化建設成果,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幫助貧困人口提高生產技能,指導扶貧物件加強產業管理,發揮產業脫貧效益。

(六)進一步拓展開發式扶貧資金渠道。要繼續爭取省、市扶貧資金、扶貧專案和政策支援,增加我區財政扶貧專項資金投入。整合涉農資金專案,加大扶貧投入力度。聯合金融部門開展好政府主導的貼息或無息創業貸款,擴大互助合作社數量,政府要儘可能將社會各方面資金投入到貧困地區的發展,形成全社會參與扶貧工作的良好格局。要認真總結整合資源資金、合力開發扶貧的好做法、好經驗,整合各類資源資金投入到重點貧困村,用於推進重點村專案建設。整合各類農村工作專案資源,合力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提高精準扶貧工作實效。各部門要充分認識資金整合的重要性,加強溝通、協調,盡最大可能地將各類扶持資金加以整合,充分發揮專案資金的效益。要繼續開展社會扶貧,建立健全激勵機制,調動各類機構和個人扶貧幫困積極性,構建規範的社會幫扶體系,營造全社會參與、支援扶貧開發工作強大合力。

(七)進一步加大扶貧資金使用監管力度。在爭取財政扶貧資金投入的同時,嚴格按《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要求,資金跟著專案走,切實落實到貧困村、貧困戶。專案資金封閉執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堅持專案資金的年度審計、 報賬制。區、鄉、村三級全面推行扶貧專案資金公示、公告制,廣泛接受社會監督。規範各類資金使用程式,把民心工程做好做實,確保扶貧開發工作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八)進一步加強扶貧目標考核和幹部隊伍建設。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扶貧開發工作目標考核機制,嚴格考核,並結合下派“村支書”等活動,加強貧困村村支兩委幹部隊伍建設,選好用好致富“帶路人”。要繼續加強扶貧幹部隊伍教育、培訓、管理力度,努力提高扶貧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推進全區扶貧開發工作邁上新臺階。按照《xx省扶貧開發條例》規定,提請編制部門考慮可否在鄉鎮設立扶貧工作站,定編定人,劃歸區扶貧開發局管理,為進一步開展好精準扶貧工作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關於扶貧工作調研報告2017年扶貧工作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為了充分掌握區(縣)一級扶貧工作實情,找到加快貧困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在江津區,我們通過實地考察、座談討論、網上調查等方式,對全區扶貧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基本情況

XX年,江津被列入重慶市級貧困村共有29個(新建制為25個),貧困戶36377戶,貧困人口111147人。

(一)貧困村的情況。25個貧困村分佈於津南山區丘陵地帶。XX年,紫荊、東勝、燕子3個貧困村實現整村脫貧;XX年,太和、常樂、漁灣、四合、滾子坪、硐寨、大埡、龍山、紅磚、駱來、關勝11個貧困村實現整村脫貧;還有XX年啟動的清溪溝、鳳儀、福德寺、龍穴、興農、青堰、四面、金銀、周巖、大塝、百燕11個貧困村,將在XX年全部實現整村脫貧。

(二)貧困戶的情況。XX年(XX的資料未核定)全區建卡登記的貧困戶共有22830戶,按照貧困發生率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28個鎮街按四組進行分類:第一組(津北片區)為幾江、鼎山、德感、雙福、珞璜、白沙、油溪有貧困戶6120戶;第二組(綦河片區)為支坪、先鋒、李市、杜市、廣興、夏壩有貧困戶4576戶;第三組(津西片區)為石蟆、龍華、慈雲、吳灘、石門、朱楊、賈嗣有貧困戶3014戶;第四組(南部山區)為柏林、中山、蔡家、嘉平、西湖、永興、塘河、四面山有貧困戶9120戶。其中,大部分貧困戶集中於第四組地區,佔到全區貧困戶數量的40%。

(三)貧困人口的情況。XX年(XX的資料未核定)全區建卡登記的農村貧困人口共有73792人,其中五保9121人、低保45419人、扶貧19252人。

二、導致貧困的原因分析

(一)農村低收入物件的致貧原因。以重慶市扶貧資訊管理系統資料庫中農村低收入物件填寫的致貧原因來看。一是五保戶主要是因缺乏勞動力。五保戶大多沒有子女、年齡偏大,缺乏勞動力致貧的佔42.3%,其他原因和患疾病次之。二是低保戶主要是因身患疾病。低保戶大多為身患重病或者有殘疾,其家庭用於治療方面的支出遠大於其他支出,其中,扶貧低保戶因患疾病導致貧困的佔39.6%,純低保戶因病致貧的佔44.7%,次要原因為因缺勞力和因殘。三是扶貧戶主要是因供子女上學負擔重。扶貧戶中因供子女上學導致貧困的佔42%,次要原因為患疾病和缺乏資金。

(二)其他深層次的致貧原因。除從低收入物件分析外,考慮到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產業和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等,還有以下共性的致貧原因。一是交通條件落後。貧困村距離城區較遠,大多位於南部山區,未實施整村脫貧前,交通條件堪憂,實施整村脫貧後,其村主幹道交通條件已有改善,但通社到戶道路情況仍然不容樂觀。二是產業基礎薄弱。貧困農戶收入主要為打工收入,佔到總收入的60%以上,多數貧困村在實施整村脫貧前根本無主導產業,實施整村脫貧後,每個村雖然明確了“一村一品,發展特色產業”產業發展思路,並依靠扶貧資金建立了一定的產業基礎,但其致富帶動效應尚需時間。三是務農人員素質較差。青壯勞力大多外出務工,貧困村從事種養殖業的務農人平均年齡57歲左右,只能選擇需要勞動力程度不高,附加值較低的傳統農業。同時,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使其在推廣新技術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障礙。四是社會文化事業落後。貧困地區的兒童因貧失學、貧困村學校校舍建設情況差、場鎮公共設施建設落後等的情況仍然存在。

三、認清扶貧工作的新變化

(一)工作形勢的變化。中央扶貧工作會召開,對扶貧開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隨著貧困村概念的消失,重點幫扶村相關概念尚在籌劃,工作的重心應隨之由“面”向“點”傾斜,由“村”逐步向“戶”轉移。

(二)工作物件的變化。按照“開發為主,救濟為輔”的扶貧工作思路,工作物件將不再侷限於建卡貧困戶,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將涉及勞動力轉移招工、培養貧困地區致富帶頭人、針對患病受災等農村低收入人口等。

(三)貧困標準的變化。XX年按照重慶市扶貧辦的相對貧困標準,貧困線為年人均純收入1583元以下,XX年的貧困線按照XX年新階段國家確定的貧困標準為2300元,這意味著更廣泛的貧困人口將成為扶貧工作物件。

(四)扶貧目標的變化。扶貧目標已經由解決溫飽轉為實現小康。解決溫飽問題任務單一,而實現小康目標多樣綜合,作為社會弱勢群體的貧困人口,今後增收面臨的市場環境與前幾年已完全不同,增加收入的難度將越來越大。

(五)扶貧內容的變化。扶貧工作的內容已由單純的搞經濟發展轉為經濟和社會統籌發展,就是要克服單純以經濟收入或經濟增長衡量發展水平的觀點,既要以經濟發展為重點,著眼提高低收入貧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又要兼顧貧困鄉村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到經濟、社會、文化協調發展。

四、開展扶貧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高度重視,確立科學的扶貧觀。扶貧開發是解決貧富懸殊、城鄉和地區差距、生態環境惡化以及諸多社會矛盾等問題的根本措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難點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該區域的社會事業發展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日漸突出。扶貧開發既要解決好貧困農戶生產生活中現實緊迫的問題,又不能盲目開發,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一定要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確立科學的扶貧觀,立足當前,把握全域性,著眼長遠,深化對扶貧開發的認識,自覺地把科學的扶貧觀實踐於扶貧開發中去,在規劃上加以體現,在部署上加以貫徹,在工作中加以落實。

(二)與時俱進,強化扶貧工作力度。一要加快貧困村整村脫貧步伐。善始善終地將這項工作開展好,堅持扶貧到村入戶,繼續鞏固提高溫飽成果。二要加強困難群體的扶貧工作。把建卡貧困戶作為扶貧開發的工作重點,集中財力、物力,採取綜合性措施,給予大力扶持。對於分佈在不具備生存條件,投入多又見效慢地區的貧困人口,堅決實行移民搬遷扶貧,做到搬得來,留得住,能發展,過得好。三要積極拓寬增收渠道。堅持“多予、少取、搞活”的指導思想,落實好黨和國家在農村的基本政策。發揮扶貧開發的政策優勢,圍繞農民增收,加快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程序,實現貧困地區優勢資源的轉換。同時要做好勞務輸出,充分利用向企業輸送勞動力的政策優勢,引導和組織農民外出務工,拓寬貧困農牧民增收渠道。四要積極培育致富帶頭人。在扶貧貼息貸款投向和方式上,在培訓專案和產業發展專案上,不管哪種所有制的龍頭企業或大戶,只要能帶動貧困戶,與貧困戶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聯絡機制,給貧困戶帶來實惠,都應積極支援,讓富人帶窮人發展。

(三)對症下藥,解決貧困戶實際困難。一要加強患病建卡貧困戶的幫扶措施。現有建卡貧困戶的資訊管理系統在物件的患病資訊方面,只簡單以健康狀況一欄加以描述,不能有效反饋物件戶實際病患困難。可請民政、衛生部門協助,參考民政部門大病醫療救助申請表格內各專案,將患病物件戶所患何種具體疾病,近年來醫療支出等資訊內容填入,便於區分應重點幫扶物件,方便下一步救助工作的開展。二要考慮設立扶貧物件醫療救助專項資金。市級扶貧部門作為扶貧物件的管理部門,在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提供了大量資金支援,但在針對貧困個體方面,缺乏幫扶救助性質的資金專案,僅靠區級自行組織、統籌解決,難度較大,可適當考慮將現行的偏向“開發”性質的扶貧政策向“救濟”性質方面作一些迴歸,先行在部分鎮街試點,以2千至3千元不等的少量資金對患大病、重病的扶貧物件進行救助,並在扶貧資訊系統備案管理。三要強化鼓勵扶貧物件子女就讀政策。扶貧物件戶因收入低下,容易忽視子女教育問題,應在現行政策基礎上,提高補助標準,加強社會輿論,鼓勵個人、集體對扶貧物件進行捐資助學,在鼓勵其子女繼續接受教育的同時,減輕扶貧物件戶在教育方面支出成本。另外,貧困多發地區教育基礎設施落後,但學校師資力量、管理水平同樣落後,尤其是大量村國小、鎮中學,應從長遠角度出發,考慮現今貧困地區師資力量建設機制、人才流動交流機制問題。

某某縣精準扶貧工作情況專題調研報告2017年扶貧工作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為摸清我縣精準扶貧工作情況,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拓寬思路,促進我縣精準扶貧的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XX年8月28日至9月30日,xx縣政協專題調研組對全縣精準扶貧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xx縣精準扶貧的基本情況

xx縣地處中越邊境,與越南高平、河江兩省的苗皇、河廣、通農、保樂、保林5個縣接壤,邊境線長207公里;全縣國土面積223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2萬公頃,轄有2鎮7鄉127個行政村3個社群;全縣總人口21.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8.6萬人,世居民族有壯、漢、苗、瑤、彝等5個,是一個典型的“老、少、邊、山、窮”地區,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目前,xx縣貧困人口量多面廣,扶貧開發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加快xx縣貧困人口脫貧步伐,促進邊境繁榮和邊疆的鞏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XX年6月,xx縣按照上級精準扶貧工作部署,開展了扶貧物件精確識別和動態管理工作。全縣召開縣級工作動員部署會3次,召開鄉鎮級工作啟動會10次,培訓人員達5962人次。貧困村申請98個,貧困農戶申請27309戶,按照國定、區定任務分解,擬定59個貧困村20816戶81952人為精準扶貧戶,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和“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採取“一申請、兩公示、一公告”的程式和方法,把真正的“窮人”識別出來,真實填寫《貧困戶登記表》,全面掌握全縣貧困狀況,並全部完成識別和通過鄉鎮稽核公示和縣級稽核公告,確保了扶貧開發攻堅戰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順利推進,為精準扶貧打下基礎。

二、xx縣開展精準扶貧的主要做法

(一)精準識別,深入開展建檔立卡工作。

一是精準識別貧困人口。

二是精準管理貧困戶資訊。

(二)精準幫扶,全面落實扶貧責任制。

一是實現幫扶責任的全覆蓋。

二是確定幫扶專案。

三是確定幫扶專案完成時限。

四是確定脫貧時間。

(三)精準管理,創新社會扶貧機制。

一是實施幹部結對幫扶機制。

二是實施教育扶貧培訓補助。

(四)強化扶貧物件的資訊管理。

一是建立長期的工作機制。

二是建立貧困戶進退機制。

(五)精準考核,完善扶貧開發體制機制。

一是督促檢查,深入指導。

二是保障經費,加大監管。

三是建立幫扶監測機制。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民素質偏低增加了精準識別難度。

一是農民的文化素質低,思想覺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準,給精準識別增加難度。二是部分群眾對貧困識別工作不瞭解,對精準扶貧的目標和要求不明確,造成有些家庭戶對入戶調查工作不支援,嚴重影響精準識別工作推進。

(二)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分佈廣,增加了精準扶貧難度。

一是地區發展差異,貧困地區的青壯年勞動力紛紛向沿海地區轉移就業,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殘、小,勞動能力有限,無法有效參與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導致貧困農村“造血”功能的梗阻。二是貧困人口素質較低,扶持難度大。全縣70%以上的絕對貧困人口是國小以下文化,導致發展無門路、生產無技術、外出務工難,在農村實施規劃扶持專案中出現勞力緊缺和種植專案後期管護難到位的現象。三是一些農村幹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責任心不強,作風不民主,對貧困人口認識有偏差,認為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是搞形式,扶貧到戶不一定能兌現,導致鄉村幹部對建檔立卡動態管理工作不夠重視。四是精準識別要求規劃到村、幫扶到戶、差別到人,而識別過程缺乏剛性標準,難以做到讓群眾心服口服。

(三)資金緊缺,影響精準幫扶的專案實施。

一是資金不足,專案安排有限。貧困村所需要扶持的專案多資金量大,而每年自治區扶貧辦下達的專項財政資金有限,無法滿足貧困村扶持需求。二是部門整合資金難度大,不利貧困村“整村推進”工作的開展。雖然貧困村都有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掛點聯絡,有不少單位資金有限,沒有資金投入貧困村參與基礎設施和產業開發,“單位包村、幹部包戶”工作機制沒有真正落實。三是屯級公路建設標準低,建設難度大。如XX年新建屯級砂石路每公里建設補助標準為12萬元,道路硬化建設為每公里 26萬元。XX年建設補助標準有所提高,新建屯級砂石路每公里建設補助標準為15萬元,道路硬化建設為每公里30萬元,但這與交通、發改等部門建設補助標準仍相差較大。四是產業開發資金有限,產業開發難於形成規模。圍繞貧困村產業開發專案,只是軟枝油茶、水果種植和養母豬養殖,實施的專案分散,形不成大規模。如去年參加全區扶貧示範工程“十百千”軟枝油茶專案申報和競選,和參加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援革命老區小型公益設施建設專案的申報和競選中,xx縣沒有得到專家評審團的認可,專案落選,連片產業開發無法實施。五是“興邊富民”試點專案建設資金缺口較大,影響專案建設進度。在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暨“興邊富民”先行先試點建設中,共有基礎設施、增收產業、環境與生態、社會事業建設等專案,涉及扶貧、發改、住建、水利、文體、衛生、電業等部門,雖然得到區內外有關部門的一些資金整合,但由於資金缺口較大,影響了專案的實施。

四、推進xx縣精準扶貧工作的幾點建議

長期以來,扶貧開發存在著貧困人口底數不清、情況不明、針對性不強、扶貧資金和專案指向不準的問題。通過基層的實踐操作,我們認為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應圍繞以下幾方面來開展。

(一)大力宣傳,保障建檔立卡工作有序開展。

進一步對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工作的意義和目的進行再宣傳、再動員,充分發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增強基層幹部工作的責任感,加快推進工作。對實際工作中好的經驗做法加以推廣,對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及時予以解決,表揚先進,鞭策落後,確保工作有序開展。

(二)做好群眾申報工作,確定幫扶依據。

組織動員群眾申報自己的收入情況,理清群眾收入來源,算清群眾年度收入總賬,是搞好精準扶貧的基礎。農民種地收入好算賬,打工收入很直觀,財產性收入比較固定,經營性收入相對隱蔽。所以,要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讓其放下包袱,主動申請登記,從而彙總出每一戶比較符合實際的收入基數,作為村民相互對比和是否確定幫扶的依據。

(三)注重評議張榜公示,確保精準識別。

在群眾代表充分醞釀評議識別的基礎上,以村委名義進行張榜公佈識別出的貧困戶,徵求群眾意見。在一定時間內徵求的意見提交群眾代表再次醞釀評議,並進行二次張榜公佈徵求意見。經過二次徵求意見後,支部、村委會同群眾代表共同研究確定精準扶貧物件。經調查研究,認為張榜公示是保證精準識別、公平公正的關鍵所在。另外,在此常規方法的基礎上,操作過程中還可以將調查人口以多少劃分,分割進行。根據貧困村實際情況,將農戶劃分成小組,由小組提出貧困人口物件,經群眾代表評議,這樣就可以減少矛盾,便於工作開展。通過自願申報、群眾評議、調查對比、公告公示、建檔立卡等措施,完成貧困人口精準識別任務。

(四)強化評議手段,實施分類管理 。

根據每戶村民上年度收入情況,組織黨員代表、群眾代表進行民主評議。具體為:以村為單位,按照每戶家庭經濟收入情況,結合本村貧困人口指標數,從低到高進行分類排隊,然後選擇確定貧困戶。操作過程中可以將貧困村、貧困農戶進行分類:一是將貧困村分一、二、三類進行優先扶貧開發投入建設發展。第一類是開展以通路、通水、通廣播電視和電話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優先扶持;第二類是以發展“一村一品”為重點的產業基地建設進行幫扶;第三類是以科技培訓為重點的脫貧能力建設進行扶貧。二是對貧困農戶再進行分類管理。第一類是低保特困戶。智障殘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體弱喪失勞動力的,大病大災造成生活困難而無力翻身的。全部納入低保範圍,民政部門按當地農村低保標準進行復核,並負責建檔立卡,列為救助物件,加大救助力度,把他們從扶貧物件中剔除出去。第二類是除特困戶外上年收入在全區確定的貧困標準以下,且有脫貧致富意願和能力,政府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脫貧的農民。針對各自的脫貧意願,有針對性地選擇致富專案,最好一個村選擇一個比較共同的產業,形成比較優勢。第三類是上年收入超過全區確定的貧困標準的農戶。政府要幫助這類農戶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現象出現。要從扶持政策、金融貸款、資訊提供等方面給予支援,調動他們進一步發家致富的積極性,從而使其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

(五)落實幫扶方式,全面推進“六個到村到戶”。

一是結對幫扶到村到戶。完成對貧困村、貧困戶的登記造冊,建檔立卡,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要求,逐戶制定幫扶計劃,明確掛牌幫扶責任人,確定具體的幫扶任務、標準、措施和時間節點,做到“一家一戶調研摸底、一家一戶一本臺帳、一家一戶一個扶貧計劃、一家一戶結對幫扶、一家一戶回頭跟蹤扶貧效果”,提高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貧困戶應扶盡扶。二是產業扶持到村到戶。引進產業附加值高,有市場競爭力的龍頭企業。鼓勵企業安排扶貧物件勞動力就業和輻射帶動周邊扶貧物件發展生產,吸引勞動力回鄉就業。通過土地流轉,統一規劃。以本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為依託,擴規模,提檔次,集中力量整合產業專案,打造地區產業品牌。改變農戶個人自產自銷、粗放經營的低競爭力模式,提升產業競爭力。從而提高農戶收入。三是教育培訓到村到戶。通過實施“雨露計劃”等培訓工程,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能力,加快“輸血”式扶貧轉向“造血”式扶貧的工作程序。改進“雨露計劃”實施方式,以貧困家庭和進城進園安置貧困戶勞動力為重點,集中扶持貧困戶職業學歷教育培訓和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增強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四是農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戶。對貧困村長期患重病、重度殘疾、年老體弱的低保戶、貧困戶開展摸底調查,登記造冊,實施危房改造計劃,並將補助資金撥付到位。五是扶貧生態移民到村到戶。對於確實過於偏遠的農戶,要靈活運用扶貧搬遷、生態移民等扶貧政策。將農戶調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條件較好,交通便利的地區居住。遷入地要積極為搬遷戶協調解決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學、衛生等必須的生產生活配套設施,並積極為搬遷戶規劃產業發展,確保搬遷戶搬得出、安得穩、能致富。六是基礎設施到村到戶。對貧困戶地理位置偏遠,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的問題。加強道路交通、人畜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戶生產生活條件。

(六)落實扶貧資金,實施精準投入。

一是進一步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全面實施貧困村整村推進工作。對59個貧困村,要充分藉助各單位、各部門的力量,強化資源整合。建議縣委、縣政府進一步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加快貧困村專案建設進度,出臺硬性檔案規定。要求全縣各部門在編制規劃上報建設專案時重點傾斜安排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開發等專案建設,建立“三位一體”(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大扶貧格局。二是認真做好扶貧貸款和互助資金試點工作。拓寬融資渠道,引導農戶積極發展生產,增加收入。要有計劃地發放扶貧到戶貸款,兌現貼息資金,計劃申請龍頭企業貼息貸款;按計劃申報互助金試點貧困村。三是圍繞精準扶貧工作,將“雨露計劃”、扶貧培訓、互助金試點、社會幫扶等扶貧專案精準扶貧到貧困戶和貧困村。扶持貧困戶 “兩後生”就讀職業技術院校和貧困戶子女就讀高中、開展貧困戶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和貧困戶勞動力轉移技術培訓等。幫助貧困戶“兩後生”就讀技術院校和貧困戶子女就讀高中費用困難問題。通過各種扶貧培訓,使貧困戶勞動力掌握種植養殖技術和外出務工技能,以提高貧困戶勞動力生產技能達到增加貧困戶經濟收入的目的,為貧困戶後續發展奠定基礎.

縣精準扶貧工作的調研報告2017年扶貧工作調研報告(4) | 返回目錄

為了進一步加強貧困農戶建檔立卡工作,實現貧困農戶早日脫貧,按照縣委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我局召開了專門會議,落實具體負責同志,進行了專門調查研究,現將做好新形勢下精準扶貧工作的調研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安塞縣轄8鎮1個街道辦,211個村,101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7.29萬人,總土地面積2950平方公里,其中農村人口14.98萬人。截止XX年,全縣在冊貧困人口由XX年的12977戶、37270人減少到7955戶、XX9人,分別佔到全縣農村人口總戶數、總人口的21.5%和13.4%,其中有一般貧困戶4843戶13021人、低保戶785戶1795人、五保戶502戶652人、低保貧困戶1825戶4591人;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由XX年的1526元提高到2486元,淨增960元。因病致貧戶有2278戶、因殘致貧戶有604戶、因學致貧戶有883戶、因災致貧戶有732戶、因缺乏技術致貧戶有700戶、缺勞力致貧戶有557戶、缺乏資金致貧戶有501戶、缺土地致貧104戶、自身發展動力不足79戶。XX年計劃脫貧人口通過搬遷扶貧641戶1847,發展蘋果業1526戶3468人,大棚種植294戶865人、養殖715戶1999人、其他產業扶貧479戶1374人、產業技能培訓525戶1402人、務工技能培訓599戶1523人、救助兜底1287戶1859人,全縣確定貧困村74個,其中省級21個,市級53個,佔到全縣行政村的35%

二、貧困戶貧困成因

通過開展貧困戶相關資訊調查。我們發現貧困戶之所以難脫貧、易返貧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偏遠,地形複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調查發現部分偏遠貧困戶居住環境惡劣、資源貧乏,生產生活資料嚴重匱乏,即使有資源也多因交通閉塞、資訊不暢,難以得到有效開發。

(二)受教育程度低,脫貧意識低,缺乏發展技能。農村貧困人口多數為國中以下文化。相當一部分貧困人口思想觀念陳舊,傳統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落後。生活上往往靠幫靠救濟,脫貧意識極其薄弱。幾乎沒有懂現代農業專業技術的人員,缺乏自我發展的能力和動力。

(三)產業附加值不高,缺乏勞動力,收入水平低。多數貧困戶是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戶,家庭經濟收入主要依靠責任田,缺技術、缺資金、缺門路,日常生活比較艱難。加之第一產業要有產出,主要依靠人工勞力,且產業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費力不討好,兩相對比之下青壯勞力大多選擇外出務工。在家的多為老弱病殘,即便想要發展產業也是“有心無力”。

(四)教育負擔重,抗風險能力低,因學因災因病返貧現象嚴重。再窮不能窮教育。文化知識的培養是貧困戶最終改變貧困命運的關鍵。目前國家已免去了義務教育階段的主要費用。但就讀高中、大學階段的貧困學生家庭負擔仍然相當重。一個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萬元左右,有些貧困戶家庭往往為了孩子上學負債累累。二是在貧困戶收入來源中農業收入所佔比重過大,缺乏抗風險能力。一旦遇到乾旱洪澇等自然災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貧。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勞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額醫療費用,又減少了家庭收入,這一增一減,對於貧困戶家庭無異於雪上加霜。因學因災因病返貧現象嚴重。

三、思路和建議

(一)深刻領會,全面掌握扶貧物件建檔立卡工作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的決策部署,堅持開發式扶貧,大力實施移民搬遷、整村推進等綜合扶貧開發,貧困鄉村基礎設施條件有了明顯改善,群眾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工作格局已經初步建立。但長期以來,由於扶貧認定評價體系不夠科學,扶貧物件識別不夠精準,導致貧困人口底數不清、情況不明,扶貧到戶“最後一公里”問題還沒有很好解決,扶貧的具體措施和相應的監督機制難以保證扶貧資源精準地用到貧困人口身上,扶貧資金和扶貧專案一定程度上存在著“撒胡椒麵”的現象,離群眾“扶真貧”、“真扶貧”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扶貧物件建檔立卡工作,直接指向並立足貧困人口脫貧解困,管當前、利長遠,做好這項工作意義重大而深遠。

1、做好扶貧物件建檔立卡工作,是精準扶貧的客觀要求。一是扶貧物件建檔立卡,有利於提高幫扶質量。扶貧物件建檔立卡,瞄準扶貧物件,能夠打破貧困需求和扶貧力量間的溝通不暢,貫通幫扶政策、資源進村入戶渠道,與貧困戶進行有效對接,把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刃上,做到真扶貧、扶真貧,切實提高扶貧開發工作的質量和水平。二是扶貧物件建檔立卡,有利於整合各方資源聚焦扶貧物件。在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工作格局下,通過扶貧物件建檔立卡,建立健全農村貧困農戶資訊系統,不僅為扶貧部門的工作提供依據,也可為各個行業部門工作提供一個通用平臺。同時,也為社會各界開展扶貧幫困、投身扶貧公益事業暢通了資訊渠道。三是扶貧物件建檔立卡,有利於對幫扶成效實施動態監測。通過調查,準確掌握貧困戶家庭成員住房、交通、飲水、教育、社保、產業、技能等詳細情況,既能對各鄉(鎮、街道)扶貧開發工作成效進行客觀評估,也能對全縣貧困狀況進行科學研判,增強扶貧工作的前瞻性,從而更好地制定政策措施。

2、做好扶貧物件建檔立卡工作,是推進扶貧工作體制機制創新的內在要求。近年來,中央領導同志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多次提出創新扶貧工作機制的要求,特別強調要推進精準扶貧,要看真貧、扶真貧、真扶貧。XX年是扶貧的改革之年、創新之年,其核心就是“精準扶貧”,而精準扶貧的前提和基礎就是扶貧物件的建檔立卡。我們只有抓住貧困人口這個核心,用好扶貧物件建檔立卡這個平臺,才能有的放矢、創新思路和方法,切實推進扶貧工作體制機制的創新。

3、做好扶貧物件建檔立卡工作,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體現。扶貧工作事關民生,是典型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集中體現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開展貧困戶識別和建檔立卡,就是對貧困戶進行準確定位和精確瞄準,為我們扶貧開發找準一個個具體物件,然後通過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力量,分年度、分批次對這些貧困物件進行幫扶脫貧,把扶貧工作做實、做真、做出成效,真正體現黨員幹部深入群眾接地氣,真正體現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向縱深發展。

(二)把握關鍵,突出重點,紮實抓好全縣扶貧物件建檔立卡工作

開展扶貧物件建檔立卡工作,是一項複雜的工作,內容多、任務重、時間緊,各相關部門必須按照省、市、縣的部署要求,統籌謀劃,周密安排,有序推進。

1、準確把握工作目標和基本原則。要按照《安塞縣農村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實施方案》要求,XX年底前,在全縣範圍內建立貧困戶、貧困村電子資訊檔案,構建與國家資料平臺相銜接的全縣扶貧資訊網路系統,為精準扶貧工作奠定基礎。同時,要根據國家制定的統一扶貧物件識別辦法,在已有工作基礎上,按照“縣為單位、規模控制、分級負責、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的原則,開展扶貧物件建檔立卡工作。要通過建檔立卡,對全縣貧困戶、貧困村進行精準識別,瞭解貧困狀況,分析致貧原因,摸清幫扶需求,明確幫扶主體,落實幫扶措施,開展考核問效,實施動態管理。

2、準確把握建檔立卡物件和標準。一是要搞好貧困農戶的識別。貧困戶識別執行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875元(XX年2500元不變價)的省級農村扶貧標準;同時,識別出國家扶貧標準XX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736元(XX年2300元不變價)以下的農村貧困人口。今年市級下達我縣建檔立卡人口規模控制數為29470人。二是要搞好貧困村的識別。貧困村識別按照我省XX年底行政村貧困發生率比全省貧困發生率高一倍(全省國家扶貧標準下貧困發生率為15.1%,一倍為30.2%)以上、行政村XX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低於全省平均水平60%(全省XX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6503元,60%為3901.8元)、行政村無集體經濟收入的“一高一低一無”標準執行。

3、準確把握關鍵環節和步驟。本次扶貧物件建檔立卡工作主要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是前期準備。主要任務是確定建檔立卡物件、標準及規模,編制工作方案,宣傳發動,開展培訓。這個階段的工作已經完成。第二個階段是全面開展識別工作。要按照規模分解、初選物件、審定公告、結對幫扶、制定規劃、填寫手冊、資料錄入等各個環節的要求,積極開展貧困物件識別工作。這個階段的工作正在進行,必須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第三個階段是聯網執行。貧困戶資訊要及時更新,並錄入全國扶貧資訊網路系統,實現貧困戶動態調整。這個階段的工作必須在今年10月20日前完成。

4、準確把握操作程式和工作流程。要嚴格按照《安塞縣農村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實施方案》的要求,對建檔立卡工作的操作程式和工作流程進行規範操作。一要始終堅持公示公告。貧困戶識別要做到“兩公示、一公告”,貧困村的識別要做到“一公示、一公告”,要有相關記錄和檔案資料,要全程公開,接受監督,確保結果公正。二要落實結對幫扶措施。識別貧困物件不是目的,最終目的是要落實幫扶措施,因地制宜、因戶制宜,要統籌安排各類幫扶資源,結合需求與實際,研究提出對貧困戶、貧困村結對幫扶的方案,制定幫扶計劃,落實幫扶責任,明確結對幫扶單位、責任人和完成時限。三要實行動態管理。貧困戶、貧困村的資訊要及時更新,並錄入全國扶貧資訊網路系統,實現資訊動態管理。

(三)加強領導,狠抓落實,確保全縣扶貧物件建檔立卡工作任務圓滿完成

扶貧物件建檔立卡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矛盾集中的系統工程。各鎮(街)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強化措施,確保各個環節的工作有序推進。

1、強化組織,加強領導。此次扶貧物件建檔立卡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各鎮(街)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全力以赴、整合資源,將全縣扶貧物件建檔立卡工作推上一個新臺階。各鎮(街)要將扶貧物件建檔立卡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配備專用電腦、檔案櫃等裝置,確定專人負責管理,明確工作職責,及時推進工作,按照《安塞縣農村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實施方案》中的識別標準、工作方法和步驟安排抓好落實,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開展,按時完成任務。

2、加大宣傳,營造氛圍。一是要充分利用召開群眾會議、標語、專欄等進行宣傳發動,把建檔立卡工作的相關政策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到每個農戶和每個村,做到家喻戶曉,確保群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充分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二是要加強對基層工作力量的宣傳發動。這項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僅靠鎮(街)的工作人員是難以完成的。要依靠基層組織,廣泛動員大學生村官、包村幹部等工作力量積極參與,確保工作順利推進。

3、嚴肅紀律,確保實效。這次建檔立卡工作要求高、標準嚴,各鎮(街)要細緻調查核實,做到程式公正透明、資訊真實可靠、群眾認可滿意。在識別過程中,嚴禁優親厚友,嚴禁提供虛假資訊,嚴禁拆戶、分戶和空掛戶,杜絕平均分配。要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科學嚴謹的態度,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對照國家確定的識別標準、識別規模、識別方法,從嚴把好貧困物件識別資料核實關,確保不漏一戶、不漏一人、情況準確、資料詳實,確保工作落實到位無偏差,政策執行到位不走樣,堅決杜絕違規操作、暗箱操作現象,堅決防止漏報、虛報、弄虛作假行為,確保經民主評議、科學核定的識別資料客觀真實,經得起實踐和群眾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