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農村土地流轉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67W

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是推進農村土地集約化經營、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現代農業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農村土地流轉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農村土地流轉調研報告

農村土地流轉調研報告範文(一)

一、 全縣土地流轉總體情況和主要特點

我縣現有耕地面積57萬畝,其中水田42萬畝,旱土15萬畝。20xx年全縣耕地流轉面積11.27萬畝,涉及農戶6.5萬戶,佔耕地總面積的 19.77%。耕地流轉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流轉形式多樣化。目前,全縣耕地流轉主要以轉包、出租、入股、轉讓等形式為主。其中轉包3.3萬畝,佔29.3%;出租6.8萬畝,佔60.3%;互換0.8萬畝,佔7.1%;入股0.23萬畝,佔2%;轉讓及其它形式0.34 畝,佔3%。股份合作、招標承包、一次性出讓等新的流轉形式正在探索之中。水市鎮水市村唐義成承包本村320餘畝耕地,用於發展烤煙和糧食生產。清水橋鎮平三村歐陽迪文自有耕地13畝,長期轉包耕地368畝,短期轉包耕地200畝,種植糧食580畝。太平鎮坪石頭村歐陽植竹長期轉包耕地5000畝,短期轉包耕地1000畝,種植糧食1800畝。

2、流轉範圍不斷拓寬。流轉的土地由水田擴充套件到了林地、旱地、漁塘等,土地流轉物件由原來的本村內進行,擴充套件到外村、外縣、甚至外省,經營主體從單戶轉向合作社,經營從種糧為主轉向發展糧食與優質高效農業並重。20xx年全縣850戶種糧大戶經營耕地面積45895畝,其中:流轉面積6100畝,託管面積19876畝,代耕代種面積57469畝;全縣10個種糧合作社經營耕地面積 5605畝,其中:流轉面積3500畝,託管面積1300畝,代耕代種面積751畝。

3、流轉效果初步顯現。一是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全縣流轉的土地中,80%用於發展烤煙、糧食、蔬菜、生豬、工業原料林、中藥村、油茶、水果等優勢產業,做到了優勢產業不斷髮展壯大。通過土地流轉,清水橋鎮、水市鎮、保安鄉、太平鎮等鄉鎮新增烤煙種植面積千畝以上,進一步鞏固了烤煙的主導地位。九疑山瑤族鄉太平村村民以700餘畝耕地的經營權入股,發展優質臍橙,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二是擴大了農業規模經營。目前,我縣土地流轉規模在10畝以上的有4萬多畝,規模經營戶已達2019戶以上,烤煙生產逐步轉向大戶為主。三是促進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農村土地流轉,一方面創造了新的就業機會,農民在享受地租的同時,可以足不出鄉在自己所出租的土地上打工,另一方面為在外務工農民解除了後顧之憂,安心務工,增加勞務收入。四是促進了農業適用新技術、新品種、新農機的推廣應用。通過土地流轉形成的規模經營戶,為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土地利用率、產出率,均採用了先進適用的新農機、新技術和優良品種,有的甚至聘請了專業技術人員。

二、存在的問題

1、流轉規模小。土地流轉中,耕地流轉率只有19.77%,制約了我縣農業產業的壯大,沒有達到產業“攪”活土地流轉,土地流轉促進產業壯大的效應。

2、流轉行為不規範。農村土地流轉多以農戶間自發流轉為主,以口頭協議進行流轉的多,簽訂正規書面協議或合同的少。有的即使簽訂了書面協議,內容也很簡單,形式不規範不健全,經過村集體統一組織並報上級主管部門備案的極少。流轉不規範給土地流轉管理造成很大不便,容易引起矛盾糾紛,調處工作也較困難。在退耕還林中,政策使土地增值,就出現了部分轉出土地的農民借合同不規範而索回土地經營權現象;集體林地承包中,很多未經過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群眾意見大,引發上訪事(案)件,造成不穩定因素。

3、流轉層次低。農村土地流轉在很大程度上是侷限於本鄉鎮的村、組範圍內,流轉期限較短。全縣耕地土地流轉期在5年以內的有9萬畝,佔流轉面積的79.8%;流轉期在2019年以上0.7萬畝,佔6.2%。流轉的短期行為,不利於土地的可持續利用。而且,由於產業化經營程度不高,土地流轉形成的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種植、養殖的“大路貨”多,名、特、優、珍、稀、奇等種養、開發少。

4、流轉環境不優。一些農戶對土地流轉經營戶生紅眼病的情況仍然存在,採取各種手段予以破壞。一些部門、單位的服務在一定程度上缺失。

5、機制不健全,服務不到位。中介服務組織尚未建立,土地流轉市場還沒有形成,流轉資訊不暢,土地評價缺乏依據,農民諮詢沒有門路;鼓勵土地流轉的激勵機制尚未形成,沒有配套的政策措施;鄉村兩級引導和服務不到位,缺乏有效組織農民“以地生財”的能力;鄉鎮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對土地流轉的管理和監督職能也沒有完全落實到位。

6、農業產業化經營程度不高,從事農業開發和經營的投資者偏少。農業比較效益差,農業生產投資大、週期長、風險大,融資較困難,容易受自然災害影響,規避風險的能力弱,因此,從事開發和經營的投資者偏少。目前,全縣還沒有一個叫得響、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大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停留在作坊式的生產經營階段,農產品基本上是作為原料直接供應市場,附加值低、農民增收少。

三、對策和建議

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是推進農村土地集約化經營、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現代農業和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要加快農村土地流轉程序,提高農村土地流轉質量和效益,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加強宣傳,積極引導,不斷提高農民參與農村土地流轉的積極性。農民是農村土地流轉的主體,讓農民意識到土地流轉的重要性,是加快農村土地流轉的前提。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種行之有效的形式,廣泛宣傳土地流轉的意義,引導農民增強流轉土地的自覺性。要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中央省市農村土地流轉的有關政策要求,引導農民知曉農村土地流轉的原則和政策,做到依法、自願、有償、規範。縣、鄉鎮、村都要舉辦農村土地流轉示範點,通過典型示範,使廣大農民看到土地流轉帶來的實際利益,從而轉變思想觀念,加快農村土地流轉。

2、加強監管,搞好服務,不斷健全農村土地流轉機制。一是要進一步健全農村土地流轉管理制度,加強對農村土地流轉的日常監管工作,切實做到三個規範:即規範土地流轉程式、規範土地流轉合同和規範土地流轉行為。二是要組建以“兩個中心、一個服務站”為運作模式的農村土地流轉中介服務體系,即鄉鎮成立農村土地流轉資訊服務中心和合同糾紛調處中心,村級建立土地流轉服務站,縣、鄉、村三級按照各自職責,及時開展土地流轉供求登記、資訊釋出、土地評估、法律政策諮詢、提供流轉合同文字、建立土地流轉檔案、調處合同糾紛等服務,實現依靠市場調節完善流轉機制,推動土地流轉的健康執行,籍以提高土地流轉交易的成功率,降低流轉交易成本。三是要建立健全縣級農村土地糾紛仲裁機構和鄉鎮農村土地糾紛調處機構,著力解決各類農村土地糾紛。

3、加強扶持,提供保障,不斷拓展農村土地流轉空間。一是要拓寬勞務輸出渠道,為農民外出就業創造條件。要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技術、技能培訓,搞好資訊服務、政策服務、法律服務和組織管理,為農村勞動力永久性、實質性向二、三產業轉移提供條件,讓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能夠出得去,掙到錢,留得住,使大量的農村人口離開土地,離開農村,向城市轉移,為農村土地流轉創造必要條件和有效空間。二是要健全農村社會保障機制。加強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社會保險、大病救助、子女教育、農民工保護等為主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性和社會保障功能,解除農民的後顧之憂,使農民放心走出去,進而為農村土地流轉創造良好的條件。三是要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資源整合,帶動農戶搞規模經營的方面的積極作用。引導有能力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探索農戶土地入股等流轉方式,自創品牌,擴大規模,自主開發經營農業專案。大力扶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購銷大戶,使他們做大做強,進一步促進農村土地的流轉。四是大力發展烤煙、水果、蔬菜、速生豐產林、牲豬等優勢主導產業,擴大板塊規模,增強對農村土地流轉的吸引力。

4、加強領導,協調配合,不斷優化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環境。要把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納入縣、鄉鎮兩級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成立由主要領導負責的組織機構,綜合協調、統一領導本地的農村土地流轉工作。要把農村土地流轉同新農村建設、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創新農村經營管理制度、發展現代農業、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加大扶持力度,從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傾斜。各部門要發揮職能作用,加強協調配合,進一步優化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環境。國土部門要加強對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的保護和監管,並通過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等專案建設,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條件,增強抗災能力,為農村土地規模經營打好基礎;勞動保障部門要積極做好統籌城鄉勞動就業及社會保障工作,落實有關勞動保障政策;財政、經管部門要加強業務指導,保障必要的工作經費,農業、畜牧、農機、林業等部門要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總之,全縣上下要形成一盤棋,共同推進農村土地流轉。

農村土地流轉調研報告範文(二)

為全面瞭解當前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情況,加強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的指導,前段時間,我們就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進行了專項調查。

一、基本情況

XX縣位於山西省晉中地區中部,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縣,全縣轄9個鄉鎮,197個行政村,其中:農業人口 20.85萬人,涉及農戶6.67萬戶,全縣總耕地面積39.81萬畝,其中二輪承包耕地面積38.9萬畝,簽訂土地承包合同6.67萬份。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底,我縣簽訂土地流轉合同涉及的面積 7717.99畝,佔總耕地面積的2 %,近年來我們還規範了農村土地流轉檯帳,建立完善了全縣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及流轉管理機構。

二、土地流轉合同簽訂及流轉調查情況

隨著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出臺,特別是全面取消農業稅,《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出臺後,我縣的農村土地流轉顯現出一些新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流轉形式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流轉形式。

1、轉讓。指農戶之間土地承包經營權剩餘期限的轉移。有些農戶因無力繼續承包土地,與其他戶協商一致,經村委會同意,將全部或部分土地轉讓給第三方,由第三方與村委會確立新的土地承包關係,出讓方與村委會在轉讓土地上的承包關係即行終止。這種流轉形式的好處是出讓方可以有更充足的時間從事非農產業;受讓方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轉入土地擴大經營規模。我縣共轉讓土地4139.79畝,佔總流轉面積的53.6 %。

2、轉包。就是土地承包方將全部或部分承包土地的使用權包給第三方,農戶間一定期限內土地使用權實現轉移。轉包期限一般由雙方協商確定,但不超過承包合同的剩餘期限,轉包方與發包方的原承包關係不變。2019年底,我縣共有轉包土地2090.14畝,佔總流轉面積的27%。

3、互換。即農戶之間土地承包經營權剩餘期限的相互轉移。互換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耕種方便或種植結構調整的需要。互換後,互換地塊的土地承包權、經營權和原承包合同約定的相應地塊的權利義務關係隨之互相轉移。從方式上看,有同等面積互換,也有不等面積互換,雙方視互換土地的地級和遠近條件決定。目前,我縣有互換土地1043.94畝,佔總流轉面積的13.5%。

4、出租。主要指農戶與承租方之間一定期限內土地使用權的轉移,是承包土地收益權的一種分配形式,收益是固定的。這種方式,主要在農戶與用地單位之間進行,農戶自願將全部或部分土地使用權出租給承租方,承租方給出租方固定的收益。出租的期限一般由雙方協商確定,但不超過承包合同的剩餘期限。目前,我縣共有出租土地108.17畝,佔總流轉面積的1.4%。

5、其它。農戶將全部或部分承包土地使用權作價為股份,參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經營,以入股的土地使用權作為分紅依據,入股收入按經營效益的高低確定。目前,我縣共有入股土地 335.95畝,佔總流轉面積的4.4 %。如XX縣小白鄉白燕村有400多戶,1600多口人。土地6000多畝,其中耕地4060畝。

白燕村最早的土地流轉形式是以租地的形式流轉,他們意識到土地流轉的意義在於增產、增效、增收。就白燕村來講,該村支書張雲利所辦的XX縣綠美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是三晉苗木基地發展壯大後拓起的股份制集團。他對本村村民的土地採取代管的方式,即一年750元/畝,包括勞力。就是他給農民代種地,全部種他的樹苗,農民把地交給他,然後去他的公司打工。他的用地週期分三年、五年、九年三種情況,農民隨時可以撤股。現在白燕村40%的就流轉給了張雲利,全村有 350人長期在他的公司打工。鄰村上莊村也有130多戶他們的地。本村的20xx年寫有書面協議,本村的一聯,外村的一式兩聯。

張雲利的基地帶動公司,公司帶動合作社,重點搞工程,註冊資金在1000萬元以上。他希望政府能夠扶持他,能在小白鄉搞一個苗木鄉鎮,把小白鄉建成苗木基地鄉,把他的苗木建成太谷的生態植物園、苗木精品基地。針對土地流轉,他指出:土地流轉要規範,上面要出臺一些政策,關於流轉合同、鑑證方面都要規範。

(二)、從土地流轉去向來看,主要是農戶之間的流轉居多,我縣共有流轉土地面積7717.99畝,其中流入農戶面積4768.78畝,佔流轉面積的62 %;流入企業面積2635.51畝,佔流轉面積34%。流轉土地用於種糧4172.81畝,其中流入農戶土地用於種糧面積4172.81畝,佔流轉面積 54%。

(三)、從土地流轉的分佈情況來看,我縣土地流轉主要集中在平川鄉鎮,一是臨近縣城,土地資源少,地塊小,這樣通過流轉形成大面積土地耕種的現象;二是免徵農民稅收的同時,國家又給農戶種糧進行了補貼,農戶科技種植大棚,形成了部分農戶之間土地的互換。

三、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問題

(一)流轉合同不規範

從簽訂情況看,我縣農村土地的流轉在國家免徵稅費後,形成了農民承包耕地的流轉不經過村委同意的事實,造成了農戶之間土地流轉不簽訂書面的流轉合同。

(二)由於多年來農戶土地自行流轉情況多,造成了原來稅費改革前農戶自行流轉的土地,在國家免徵稅費後,土地糾紛的大量出現,形成土地流轉事實存在但無證據、無依據的現象,使土地流轉合同糾紛難以處理。

(三)由於國家的規劃建設,形成城郊農戶土地被大面積徵用、佔用,國家給予的土地補償款中,涉及農戶自行流轉的合同由於利益的分配問題也引發了農戶之間的土地流轉合同糾紛的出現。

(四)宣傳力度不夠,農戶之間土地流轉由於法律意識差,不懂法,形成農戶自行流轉合同及手續不完善,同時也給自己留下了發生糾紛的隱患。

(五)流轉文書管理不完整。我縣存在土地流轉檯賬管理不規範,個別鄉鎮沒有建立土地流轉檯賬,大部分存在協議簽訂後,沒有在農經部門鑑證、存檔和備案,在村社也都沒有備案,至使農經部門對全縣土地流轉的真實情況難掌握。全縣的土地流轉協議在鄉鎮存檔備案率極低,一旦發生土地糾紛,由於無依據,無法進行稽核,不利於糾紛及時解決。同時也不利於縣農經辦對開展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的指導。

(六)小農思想束縛影響流轉。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農民的“命根子”,特別是我縣近年來徵用土地頻繁,大多農民盯牢徵地補償款。農民戀土情結較為嚴重,認為只要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保障,寧可粗放經營,也不願將土地流轉出去。特別是取消農業稅實行糧食補貼後,一些私下轉出土地的農民,又開始收回原有承包地自己耕種,另外,多數農民小農經濟思想意識比較嚴重,小富即安,投資興業怕擔風險,務工經商怕丟地權,滿足於守土經營或交親戚耕種比較放心。

(七)土地流轉難成規模。土地使用權流轉具有不穩定性,主要是因為非農產業的不發達和非農就業機會不多,外出務工就業相對不固定,經商風險較大,農民創業本領不強,技能素質不高,年齡結構偏大,農業收入仍是許多農民家庭收入的主要形式,由此,許多農民不願放棄承包土地,分散種植與規模經營成為一對鮮明的矛盾。另外,我縣許多土地流轉是在農戶間自發進行的,缺乏專業組織引導土地流轉,組織化規模經營機制不健全,難以改變土地分散種植經營的局面。

四、土地流轉的目標思路及工作措施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有力地推動了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和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過渡,這種分散經營的小農生產與現代農業對規模經濟、產業化經營的要求越來越難以適應。實踐表明,結合城鄉統籌發展,實行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對調整農村產業結構、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促進農業產業化、加快鄉鎮企業發展和小城鎮建設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是實現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與現代農業順利對接的有效途徑,是今後農村改革的方向選擇。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應加強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針對我縣農戶土地經營規模小,土地分片細碎化等現象;以及二、三產業帶動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及效益性農業的實際需要,要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為發展現代農業規模經營提供了土地資源的有效配置,為引進人才、資金、技術、管理提供了載體。要在明確所有權、穩定承包權的基礎上,搞活土地使用權,把農村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不斷增加收入,最為有效的途徑就是要以提高土地產出率為目的實現土地有序流轉。

(二)按照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相對集中、形成規模的原則,搞好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規劃,加大農業優勢產業佈局調整,推行優勢產業向最適宜區域集中,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群和產業帶,從而促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土地合同糾紛仲裁處理情況

(三)加強土地流轉糾紛管理。針對我縣出現的新的土地流轉糾紛問題,在我辦的積極努力下,20xx年底由農業部批准為農村土地糾紛仲裁試點縣,加強土地的進一步規範管理,近期,我縣在原有的農村承包合同仲裁委員會的基礎上,成立了XX縣農村土地糾紛仲裁委員會,各鄉(鎮)成立了農村土地糾紛調解委員會,使我縣的土地糾紛過正在逐漸步入正規化的軌道。

同時,根據縣委、政府要求,積極起草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意見及流轉程式,進一步加強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的管理,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程式,提高農戶土地流轉的法律意識,成立農村土地流轉中心,規範土地流轉辦理程式,積極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使我縣土地流轉逐步走上規範化、制度化的管理軌道。面對新一輪出現的土地流轉糾紛高潮,加強土地流轉糾紛案件的調處工作,也是保障我縣城鄉統籌發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有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