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空巢老人調研報告有哪些(通用17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81W

空巢老人調研報告有哪些 篇1

XX村,一個坐落於泉州南安市的小村莊,建立於群山之中,一條條小道崎嶇蜿蜒,一座座民樓錯落交織,一道道梯田井然有序,幽,靜,美,是XX村的真實寫照。然而在這寧靜的小村莊,卻反應著嚴重的社會問題——空巢老人現象。據初步統計,XX村70歲以上的老人便有近170人。朝陽牽晚霞社會實踐隊總計用了近兩天的時間,走訪了80多戶人家,接觸了100多位老人,其中近半是空巢老人。在與老人們的交談中,實踐隊員們瞭解到了老人們的狀況,對老人們空巢的原因有了大致的瞭解,並對此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夠改善這一情況。

空巢老人調研報告有哪些(通用17篇)

走訪情況:

一、子女情況

1. 多數老人都有3個或3個以上兒女,但大部分都有未成年夭折情況。

2. 一類是子女家庭不富裕,子女為底層工人,過年過節才回家,主要是電話聯絡。一類是子女優秀有所作為,除過節過年,平時會常抽空回家陪老人或帶老人出去旅行。但都有對老人不是很照顧的情況。

二、身體情況

1.身體健康或有些小病,能自己幹農活養活自己

2.長期臥病在床,需要人照顧

3.腿腳實在不便或其他病症較嚴重,不怎麼出門

三、醫療保障

1.每家子女都有為老人辦醫保,每年上交100元

2.醫療保險報銷醫藥費,但老人病進口藥報銷少

3.村裡老人生小病治療都聯絡村醫王永濤,王醫生上門治療;大病會去鎮上找醫生或者到市裡大醫院治療一次,回村依舊靠王醫生定期上門檢查治療。

四、發現問題

A,交通、安全

1.地勢高,坡度大,山路多且曲折陡峭,大公路水泥路少,出行費勁

2.由村到鎮,村民的交通工具為摩的,對於老人搭乘不安全

3.走訪時有許多老人是因為摔跤跌倒而腿腳失靈,觀察發現村裡許多危險路段沒有防護欄,存在安全隱患。

B.醫療

1.村裡只有一個村醫,且只能應對小疾;村民遇上大病,有條件的可以去醫院治療,經濟困難的家庭老人的病就只能長年拖著

2.村裡僅有一個小診所,沒有完善的醫療裝置和先進醫療技術

C.老年人都渴望交流,子女長期不在家或不愛聽老年人嘮叨,造成老年人有事藏心裡不說,影響身心健康,有的甚至因此喪失語言能力

D.部分老人會定期到城裡子女居住,但更喜歡回鄉下生活,一是因為鄉下空氣環境好,二是不會講普通話,和鄰居無法溝通。

E.老人渴望老有所為,想得到社會認同,不想成為兒女負擔。村裡很多老人雖年邁,仍天天下地幹活,種小菜養活自己;走訪時有老人因行動不便成為子女負擔而難過哭泣。

五、XX村已採取的措施,實行的政策

1.每年都有組織村裡老年人到鎮裡體檢

2.重陽節組織村裡老人聚餐活動

3.有個小型娛樂場所,有運動器材,老年人可以下棋打牌

4.“危房翻建”,幫助貧困家庭危房重建

5.給老年人有先天性障礙的子女安排放牛等輕鬆工作,間接給予老年人幫助

6.每月給予老年人補貼,70歲開始,不同年齡段有不同補貼金額

空巢原因:

一、XX村的狀況

村經濟不發達,當地只有農業而無其他產業,而且交通十分不便,導致當地的生產力外流,老人便被留在農村

2.因XX村年輕人80%都到外務工或經商倒致幾十年的XX國小關閉,滯留的小孩在村裡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都被父母帶到城鎮學習,長期下來便留在城鎮,剩下老人留在村裡.

二、老人自身原因

1.老人更喜歡鄉下的舒適安逸的生活,即使做農活也能自給自足,便不願和子女去城鎮居住

2.老人們大多不會講普通話,在城裡溝通不便,大部分時間還是隻能一人在家,生活也是較枯燥,便回鄉下居住

3.老人們不願或是沒有能力學習新科技產品,不能適應城市裡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節奏,更傾向於回鄉下生活

三、子女的原因

1.子女為生計在外打工,收入不高,在城裡生活成本太高,子女沒辦法支援自己和父母在城裡的開銷,無力接父母同住,只能留父母在鄉下生活。

2.子女有能力卻不願贍養老人,贍養老人的觀念很淡薄,嫌棄老人,從而使老人不得不獨守空巢

解決措施:

一、通過經濟建設,讓子女就地工作

1.多山路,交通不便。大力修建公路,出入方便了,與外界的聯絡也就加大了,XX村便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2.發展XX村的農林業和特色農業,在當地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子女既有足夠的生活來源,又能留在父母身邊

村的自然風光很好,氣候宜人,可以發展鄉村旅遊業,同時便能帶動周邊產業的發展,間接增加了就業機會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讓XX村更適合現代人居住

1.設立學校,提高當地的教育水平,培養更多的知識分子,未來便有更多的力量投入到XX村的建設當中

2.建設更多的娛樂休閒設施,老年協會青年協會等多舉辦活動,豐富人們的日常生活

3.提高XX村的醫療水平,解決村內看病難的問題

三、改變觀念,增進兩代人間的溝通

1.鼓勵老人們去學習現代的工具和聯絡方式,既能方便與子女聯絡,也能很好的融入城市的現代生活

2.子女要明白孝道,即使不能常回家也要多打電話慰問父母,有能力者更應盡到贍養父母的義務,在城市生活也要培養他們的愛好

空巢老人調研報告有哪些 篇2

由於農村地區長期以來一直實行以家庭為主的養老方式,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隨著承擔主要贍養義務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外流,長期兩地分離使得外出子女無法為留守父母提供經常性的照料和關懷,家庭養老的基礎受到了動搖,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

在老齡化、空巢化現象日益嚴重的今天,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空巢老人的各種問題,是加快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關係到能否成功應對老齡化問題,關係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敗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一、農村空巢老人基本情況

全縣老年人口76521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3.999%,高於全市平均水平的0.179個百分點。老齡化程序逐年加快。

調查顯示,全縣農村60歲以上空巢老人32753人,佔老年人口的39.86%,其中:男性15828人,佔48.3%,女性16925人,佔51.6%。配偶健在18377人,佔56.11%,與孫子們同住XX2人,佔61.1%,(主要留守照顧孫子所至),單身獨居8176人,佔25.14%,失能或半失能10900人,佔33.27%。

(主要是80歲以上空巢老人5534人,佔50.77%),必須參加勞動生產的13906人,佔42.46%。既要勞動又要照顧孫子11925人,佔36.41%。有經濟收入4321人,佔13.1%,依靠子女提供16887人,佔51.5%。感到寂寞孤獨8340人,佔25.4%,需要生活照顧7454人,佔22.7%,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2690人,佔3.6%,空巢老人身體健康良好的10523人,佔32.13%,健康一般、較差、非常差的佔大多數。

二、農村空巢老人家庭現狀

1、經濟狀況

經濟支援是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安度晚年的物質基礎。農村空巢家庭老人大多依靠田間勞動所得獲取經濟收入或依靠子女給予的生活費作為生活來源。其收入分佈不勻,36.4%的老人收入在3200元以上,24.2%的老人在1200元以下,貧困的還有12925人,佔39.4%。享受低保的1231人,佔3.75%。因此有78.8%的農村空巢老人仍然經常參加勞動和既勞動又照看孫子。主要原因是:家庭經濟狀況差(雖然子女外出打工但其收入主要用來供養孩子上學,對家庭裡日常生活開銷主要還是老人耕種所得)。

2、健康狀況

農村空巢老人中96.49%的老人生活能夠自理,32.13%的老人身體健康,55.8%的基本健康,12.07%為較差或非常差。當遇到疾病時,多采用簡單治療,小部人因為經濟原因放棄治療。99.3%的空巢老人蔘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98%以上的老人對新型農村合作比較滿意,認為能解決看難問題,尤其是“復明工程”對農村白內障老人來說是福音,免費摘除白內障,普遍反映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真好。

3、需求狀況

從調查結果來看,農村空巢老人有權益保障要求8491人,佔25.9%,感到寂寞孤單8340人,佔25.4%,需要生活照顧7454人,佔22.7%。從老人們的需求程度上看,主要是精神慰籍,子女常回家看看,基本醫療保障,養老金和需要人照顧,分別佔52.3%、49.2%、41.3%、33.8%和22.7%。由此可見農村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精神慰籍,老有所養、老有所醫。

4、閒暇狀況

農村空巢老人因文化水平較低和經濟有限原因,絕大部分老人以串門聊天為主,家庭經濟好點的以打牌為次之。加之村級老年協會的文體活動中心、室、場地不健全,不配套等原因,老人們戶外活動只好如此。在精神層面上,76.5%的老人感覺生活有壓力,壓力主要來自經濟收入,照顧孫子,忙於種地、又怕生病等幾個方面,因為子女多在省外務工,所以子女們主要是給生活費和打電話來慰問老人,很少能親自照顧,幾乎都是一年回來一次,空巢老人中有49.2%的人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

三、農村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原因

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外出打工

子女外出打工是全縣農村空巢老人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全縣93.1%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在家務農的只有4.2%。所以,78.8%農村空巢老人必須勞動和又要勞動又要照顧孫子,只要身體條件允許,他們都會“活到老,幹到老”。

2、自然空巢

所謂自然空巢,就是有的老人終身未婚,有的老人雖已結婚,但未生育子女,有的生有子女,但子女已經去世,有的只一個女兒,女兒一旦出嫁之後,就是別人家的人了,回家照顧老人就有次數了,老人就成了空巢戶。全縣單身空巢老人就有8176人,佔25.1%。

3、代際差異

當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後,老少兩代人對獨立的活動空間和自由的要求會越來越強烈,傳統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經不適應人們的這種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一旦子女成立了小家庭或進入城市,農村的父母一般都不會與子女生活在一起,而是選擇獨自居住或留在農村老家。當然,農村老年型“空巢”家庭的產生也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兒子在外打工、婆媳、公媳關係的溝通缺少聯絡的中介和橋樑,家庭不和、矛盾增多,迫使老人同兒媳和孫子分開住,子女贍養老人的觀念淡薄、嫌棄老人,從而使老人不得不獨守“空巢”等等。

四、解決農村空巢老人問題建議

農村老年人問題是突出的民生問題,不僅關係到廣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關係到千家萬戶,因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所以,我們應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雲夢,幸福雲夢的重要高度,積極應對,綜合治理。要遵循“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從農村實際出發,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黨和國家優待政策,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建議如下:

1、進一步完善農村養老保障體系。以家庭養老為主的養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補充,全面推行協議養老、簽訂《家庭贍養協議書》。同時,商業養老保險應得到推廣和發展。逐步落80歲以上高齡老人補貼,建立健全高齡補貼制度。擴大農村老年人享受低保範圍,“五保”老人全額財政供養。完善鄉級養老院設施,提高服務水平。

2、進一步加強老齡工作網路建設。從這次調查中看出,全縣村級老年人協會建設不足40%,老年活動中心、室、場地更少。村級老齡工作網路建設滯後,嚴重影響老齡工作方針、政策貫徹落實。村級老年協會守心老年人生活、體貼老年人難處,解決老年人家庭矛盾,檢查督促家庭贍養情況的老年人自我管理組織,能直接解決農村空巢老人生活難處和實際困難。

加強鄉村兩級老齡工作網路建設,積極應對老齡化,各級黨委政府應刻不容緩地擺上議事日程。為形成縣、鄉(鎮)、村三級老齡工作格局打下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投入,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健全村級老年活動室、活動中心,老年人圖書報刊閱覽室、棋牌室等,提高農村空巢老人和所有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

3、進一步開展“敬老志願者”活動。調動各種積極因素,為農村空巢老人服務。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敬老助老,營造敬老氛圍,建立長期服務機制,開展“志願者”服務活動。縣直各部門、各單位、企事業單位,要積極組織本單位本部門在職的年輕人和社會“志願者”,開展“敬老志願者”活動,聯絡一個空巢老人家庭長年定期開展上門服務活動,瞭解他們的需求與困難,幫助他們疏通渠道,解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空巢老人調研報告有哪些 篇3

一、活動主要負責人

社理事會

二、空巢老人的社會現狀

空巢家庭指無子女或雖有子女,但子女長大成人後離開老人另立門戶,剩下老人獨自居住的老年家庭。[1]在家庭生命週期理論中,空巢期一般被看作是家庭生命週期發展的最後的一個階段。目前,城市空巢家庭呈迅猛增長的趨勢。XX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國65歲以上的單身老人戶中11.5%為空巢老人。

其中,城市中空巢家庭的老人戶佔老人總數的27%左右,也就是說,四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老年家庭是空巢家庭(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據遂寧市有關部門的調查結果顯示,該市城區的老齡人群中,兒女不在身邊的比例超過30%,總人數多達5000多人。[2]專家認為,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的加劇,家庭空巢化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空巢老人家庭約佔老年人家庭的25%,人數已達2340萬。預計到2030年,我國的空巢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可能達到90%,屆時我國老年人家庭將“空巢化”。

空巢家庭老人既要經歷個人生命週期的轉型(從中年期到老年期),還要經歷家庭週期的轉型(從核心或主幹家庭到空巢家庭),如果適應不好,很容易誘發各種身心問題,不但影響老人的生活質量,還會給家庭帶來各種困難,從而導致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因此,空巢家庭問題,不僅僅是個別家庭問題,而是具有廣泛意義的社會、經濟問題,它關係著現代化的程序、人們的生活質量、社會和諧和安定,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因素。關注空巢老年家庭,研究空巢老人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為了讓這些老人的生活空間更大,精神世界更精彩,有關部門倡導市民踴躍參與到“編外兒女”隊伍中,給這些空巢老人盡一份孝心。老人需要經濟支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

三、養老社會公共設施現狀

公共養老設施資源短缺,機構設施和服務水平偏低、養老機構特別是商業性的養老機構收費過於高昂。同時,觀念和情感方面的障礙,也影響他們選擇機構養老的方式。

四、活動實施可行性分析

社會服務的滯後性,在短時間不可能把空巢老人這個社會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我們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有這份社會義務儘自己的責任。社作為一個公益性的學生社會組織,大家憑著一顆愛心走到一起,在社會需要我們的時候,就應該站出來。遂寧市城區,關愛空巢老人的力度遠遠的不夠,在這支隊伍中的還很少。我相對於這些有工作的社會人士來說,時間更加的寬裕,同時我們更加容易集結在一起。社在這一年多的發展中,形成了較好的社會影響,積澱了豐富的社會資源,從各方面分析都比較成熟。

五、活動具體實施過程

(1)、通過各居委會、老年辦、社會調查等方式瞭解一些空巢老人的資料,根據社團的具體情況,適當的選擇三十位左右的典型並且急需幫助的老人,實行一對一的幫扶方式。活動開始時,選擇兩個左右進行試點,充實基礎,逐步的擴大。

(2)、全院招聘,面向中文系或寫作水平好的同學,採取自願的原則,根據實際情況選拔志願者。

(3)、社團統一安排支援到幫扶的空巢老人的家中,通過交談的方式,瞭解老人走過的一生並且記錄下來,之後統一整理編輯。

(4)、志願者首次前往的車費由社團提供,以後的車費由自己負擔。

(5)、資料的採編應該在一個月內完成,一個月後彙集修訂。書的主編由週一帆擔任。

(6)、修訂完畢,稽核確認後,社團外聯部馬上組織人員,尋找贊助,保證後續的財務的開支。

(7)、書的發行方式、範圍、價格和資金的後續處理等,按照以後制定的具體方法執行。發行賺取的資金,投入到社團的公益事業中。

(8)、活動的正式啟動時間為:xx年xx月。

六、資金預算

參與人員車費:200元

採編和出版成本:10000元

其他材料與經費開支:500元

總計:10700元 大寫:人民幣壹萬零柒百元整。

(注:其中10000元通過尋求贊助的方式獲得。)

七、後續發展

空巢老人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社應該把它當做一個常規活動,一直堅持下去。通過逐步的發展,擴大社會影響力,帶動更加多的人蔘加進來。逐步建立一個有效的管理體系,井然有序的開展下去。同時逐步的積累資金,加大對這方面的投入。最終,活動的定位是:社團引導,全員參加,社會資助,自主發展,一體多元化管理。

活動成功後,發行的稿費,可以繼續投入到我們的公益活動中,能夠改變社團資金短缺的現狀,在相當一段時間範圍內解決了財務問題。社團的各項經費得到了補充,活動的範圍和深度都能夠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社團的影響力也隨著提升。整個團體能夠得到一個綜合的發展,跨出重要的一步。

八、總結

空巢老人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我們作為當代大學生,相應社會的號召,做出自己的努力。同時,走向社會實踐自己、鍛鍊自己。我們需要這樣的機會,他們也需要我們。構建和諧社會,需要我們有一個和諧的理念,讓我們xx人走在社會的前沿,讓我們的內心得到充實,為我們作為xx人而努力和驕傲。

空巢老人調研報告有哪些 篇4

隨著社會的發展,城鎮化建設的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壯年農民進城務工。據人社部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xx年城市流動人口達2.76億人,導致越來越多的農村老人獨守空巢,絕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極少數老人跟隨子女進城生活。空巢老人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心越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如何解決打工子女外出掙錢與陪在父母身邊成了一個深思之待解決的問題。

調查物件與方法

1. 調查物件:

本次調查分別選取以X鎮都陽村留守老人作為本次調查的個案。

2.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是採取走訪及入戶典型調查的方法,調查涉及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生活需求、醫療及社保及“老有所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等。在入戶典型調查中,從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醫療保障、養老現狀和精神文化生活四個方面採用結構式訪談的方法,入戶典型訪問了20戶老人。

3.基本情況:

空巢老人(這裡說的老年人指的是60週歲以上〔含60週歲〕老年人)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據不完全統計, 全縣60週歲以上(含60週歲)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達40369人,佔全縣60週歲老年人的70%。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情況,其中文盲的佔老年總人數的61.7%,受到國小教育的佔33%,受到國中教育的佔4.6%,受到高中教育的僅佔不到0.7%;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日常生活能自理且能從事較輕農活的老年人佔老人總人數的78%,半喪失勞動能力的佔老人總人數得15%,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的佔老人總人數得7%;經濟來源情況,靠子女供養的佔81.9%,自己供養的佔9.7%,社會扶助的佔8.1%。

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與問題分析:

大部門留守老人仍需要體力勞動

子女外出務工使家庭經濟條件得以改善,但由於他們的相對收入也不高,且他們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還要供子女上學,所以大部分老人還要靠自身勞動來維持平時生計。據調查,大部分的留守老人還從事體力勞動,仍然要承擔農業生產的重擔。一方面,從事農業生產可以增加家庭經濟來源,基本解決柴米油鹽的日常開支,減輕子女的負擔。另外一方面,絕大多數老人不想給自己的田地丟荒,所以堅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

家庭氛圍缺失、精神慰藉單調

隨著大量子女外出務工,家庭養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親情的慰藉和生活照料。據研究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各種身體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趨於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顧。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由於子女常年在外,除了春節或清明節能回來幾天外,基本上不能回家與老人團聚,有的甚至好幾年沒有回家,老人們難免有孤寂之感。尤其是老人生病時,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只有靠老兩口互相扶持,更顯得孤獨無助。而如果老人喪偶,日子就過得更加艱難。

留守老人的醫療衛生狀況仍不容樂觀

留守老人最擔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幾乎可以導致一切困難:經濟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負擔加重等等。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狀況整體較差,很多老人處於亞健康狀態,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較高。農村老人也基本不進行體檢,只有覺得不舒服的時候才去看病。如今,有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醫療制度,極大改善了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但是由於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以及基層實施環節中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由於合作醫療按比例報銷和封頂制度的制約,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實質幫助非常有限。“小病抗、大病挨”仍是多數老人的選擇。他們在生病時往往就這麼拖著,只有少部分會去看醫生。農村偏遠山區曾發生老人病死在家而無人知曉的悲劇。

解決留守老人問題的建議:

政策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是應該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到農村的實際情況,統籌城鄉發展,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政府應該出臺相應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慈善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大農村社會救助和農村社會福利投入,保證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

經濟供養

1. 增加農業創收,提高農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發展當地的特色農業,可由當地的農業致富能手或專門的技術人員真正的“下地”“下鄉”為農民講解有關農業作物的種植方法和作指導。這樣就可以減少農村勞動力的外流,為農民發家致富創造條件,提高農民收入,為養老奠定經濟基礎。

2. 增強子女支付養老費用的能力

“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目前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證,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邊,就應該增加對老人的供養的費用,尤其對於那種身體狀況不佳,要照看子孫,幫子女料理紅白事的老人。這當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國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諧社會的程序。

生活照顧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對老人進行照顧,是值得我們進行思考並提出可行解決方案的。而這就要充分考慮老人的生活特點,結合社會、家庭和個人共同的力量,給老人建立美好的生活。

精神慰藉

當地政府可以以鄉鎮為單位設立心理諮詢機構專門為留守老人服務,定期下鄉主動了解老人的內心世界,發現問題就及時解決。鄉鎮政府領導和村委會成員可以經常下鄉慰問留守老人。加強孝道宣傳。大力宣傳《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增強老年人的法律意識,依法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弘揚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加強農村家庭美德教育,積極做好宣傳教育工作,表彰敬老養老典型,讓村民真正樹立起尊重、關心、幫助老人的良好社會風尚。

空巢老人調研報告有哪些 篇5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處境逐漸受到關注,如何讓老人們度過一個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樂充實的晚年,已經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2030年,中國空巢老人將超過兩億

空巢老人是指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無兒無女無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種是有子女但與其分開單住的老人,還有一種就是兒女遠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國目前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已有老齡人口1.69億,佔總人口數的12%,據全國老齡辦統計資料顯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屬於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據北京老齡辦目前公佈的統計資料,北京老年人口達到250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則會超過100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40%。

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長,約為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迅速擴大。專家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著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養老難:獨生子女70後沒時間80後沒錢

隨著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進入老年,家庭結構小型化、空巢老人養老難日益顯現,人們對養老機構的需求在增大。“住上”和“住不起”的現狀並存。而傳統的家庭養老面臨社會現實的挑戰。三十多歲、四十歲剛出的“70後”,已經漸漸成為社會各行業的中堅力量。

工作壓力大、日常應酬多,是這一群體的真實寫照。對他們來說,照顧老人變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對於剛剛步入社會開始打拼的“80後”,面對高高在上的房價和競爭激烈的工作,他們中的大多數要不淪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對於並不遙遠的父母養老問題,“囊中羞澀”的他們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發出了“十年後,我的父母誰來養”的感慨。

無人照料,生活不易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我國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1/3,其中不乏眾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學學會課題組進行了一次城鄉空巢老人調研,通過抽樣調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覺生活無人照 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對他們來說,吃飯、洗澡、做簡單家務已成為生活的最大困境。如果說,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夠艱難克服,那麼在遭遇突發狀況甚至發生意外時,空巢老人常無招架之力,難免產生髮生空巢老人孤獨離世的悲劇。

經濟收入普遍較低,農村空巢老人狀況尤甚

相關資料顯示,“空巢老人”經濟收入普遍不高,尤其農村“空巢老人”,經濟收入非常低。他們大多數沒有社會養老保障,他們的經濟收入來源主要是自己勞動所得和子女補貼。而老人勞動所得很有限,子女補貼缺乏穩定性且標準低,也沒有有效的約束機制。總的來說,老人的經濟保障普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且收入偏低。

這種狀況一旦出現了額外的支出,比如,“醫療費支出”,而醫療費又佔大多數老人生活開支的很大部分,這種矛盾造成了老人“看病難…‘託病…‘怕看病”等各種心理、生理問題。所以,部分“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的社會的經濟支援,尤其在醫療費用的支付上,需要更多的社會政策傾斜。

疾病困擾,就醫困難

北京、廈門、延吉等多個地區關於“空巢老人”身體狀況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超過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據福建省城鄉空巢老人調查報告顯示:

54.64%的老人表示,因為無人 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空巢老人面對病痛常面臨三大“無助”困境:急病突發無人知曉、慢性疾病無人照料、醫療費用過高無法承擔。疾病問題在農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現尤為明顯。

以湖北省農村空巢老人為物件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為就醫方便的僅佔40.7%;面對疾病,有55.6%的受訪老人選擇“簡單治療”,16.2%的老人會選擇“間歇性治療”,僅21.8%的老人採用“正規治療”,另有6.4%會“放棄治療”。上海市老齡辦對居家養老服務專案進行調研時發現,超過90%的空巢老人選擇需要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包括常規體檢、定時上門護理、應急救助等等。

精神寂寞,鬱鬱寡歡

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據北京、上海、武漢、廈門等多個地方對城鄉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調查顯示:

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慾減低,睡眠失調,脾氣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殺。上海老齡辦、寧波老齡辦入戶調查顯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與人交流、老有所樂、老有所用。

南京鼓樓區對空巢老人的活動需求調查顯示:希望子女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成為眾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託;多組織老年公益活動、創辦老年活動室則成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訴求。

空巢老人調研報告有哪些 篇6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夏天是西寧的好時節。

街道上,充滿朝氣的年輕人邁著急匆匆的腳步,為了生活打拼。遠處,幾個孩童在追著踢一隻足球。轉個彎,拐過樓,就在街道的另一邊,老人們三五成群地圍坐在一起,說著昨天的天氣和兒女,這是他們永恆的話題,他們用昏花的眼睛注視著不時走過的路人,好像離這個社會很遠……

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

郭奶奶們的日常生活——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調查之一

“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郭少華就是這樣一位空巢老人。她是很多空巢老人的一個縮影。

7月13日,在中華巷社群,記者正好趕上社群工作人員看望郭少華老人。

社群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老人前不久摔傷了胯骨,做了一次大手術。來到一幢居民樓前,上了三樓,敲了半天門,一位頭髮花白的清瘦老人扶著牆開了門。

74歲的郭少華老人艱難地挪動著身子,慢慢地扶著桌子,從老人緊緊皺著的眉頭可以看出,每一次挪動,老人都要忍受巨大的疼痛。

老人家裡到處都是喝過的一次性杯子,衣物也散落在沙發上,簡直沒有落腳的地方。老人歉意地說:“兒子回來過,他現在給我聯絡敬老院去了,你們將就著坐一下,家裡亂,我也沒辦法收拾。”

記者注意到,老人的窗前貼著一張紙,紙上大大地用黑色字型寫著三個字“關電灶”。這是老人的兒子怕她忘記關電灶特意寫上去的。社群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老人沒摔傷前是個非常乾淨利索的人,平日裡買菜、做飯都不成問題,家裡也是窗明几淨,地板擦得格外亮。

“奶奶,你怎麼不小心摔倒了?”記者一問,老人顯得很懊惱,簡直快哭出聲來了:“我就不應該出去,我不小心摔傷了,給兒子帶來了這麼多麻煩。”

原來,老人在34年前就失去了丈夫,當時,兒子只有6歲,為了兒子,當時只有40歲的郭少華沒有再成家。

孤兒寡母,兩個人的生活著實不易。為了把兒子拉扯大,郭少華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她在福利院幫著看孩子,在工地上幫著做飯,辛苦掙來點錢,才能給兒子吃口飽飯,娘倆沒有房子,住過窩棚……

看到母親的辛勞,兒子國小畢業後就堅決不肯上學了,他要靠自己的努力養活自己和媽媽。兒子從小就開始賣水果、洋芋、烤紅薯,還擺過地攤。“娃娃也是為了養家,沒學上文化。”老人遺憾地說,“現在他也沒有正式工作,在蘭州打工經常不著家,這次我摔傷了,娃娃回來了,又讓娃娃花錢了,還耽誤娃娃掙錢……”老人說起這些眼淚快掉下來了。

老人現在每月有五百多元的補助,還有低保金,生活還算過的去。

“還是好心人多。”說起自己摔傷的事,郭少華老人這樣說。老人患有白內障,視力很差,可是呆在家裡很孤獨,就想出去轉轉,結果在小遊園不小心一腳踩空摔倒了,是路人發現後把她抱起來送到了家裡,社群的工作人員幫著把她送到了醫院做了手術,還通知了老人的兒子。

說到這裡,老人拿出了一包襪子硬要送給社群的兩位女同志:“我給你們添了這麼多麻煩,這幾雙襪子你們拿著穿穿……”

“我出院在家裡的這個月,兒子做飯給我吃,他有時候氣得罵我,說‘不讓你出去你偏要出去’。我理解他,他脾氣發完了也就好了。我受了那麼多苦把他拉扯大,他也疼我……可是我不能天天靠他呀,他也得出去掙錢啊,我想去敬老院,聽說敬老院也不錯。”

“兒子平時最擔心我出門,怕我出意外。可我一個人孤獨得很,早上喝上一碗奶茶,中午吃上一口饃饃,不餓就行,我就不想一個人在家裡,老是在外面轉,聽聽別人在聊什麼,看看公園裡的花草,天黑了我就回家睡覺。”

我們走的時候,老人的兒子還沒回來,他去聯絡敬老院了,老人因為怕連累兒子,要求去敬老院,在那裡至少一日三餐有人管……“我想兒子的時候就給他打個電話,能聽聽他的聲音,就像見了面。”

的確,對那些身體有病的空巢老人來說,感覺生活無人照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

對自己有信心

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慾減低,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

可是有的空巢老人卻把自己的日子安排得很妥帖。

見到馬生榮老人時,他正和一群老人在樹陰下乘涼。

年輕時學醫的馬老很注重身體健康:“生命在於運動,要對自己有信心。”三年前,老伴去世,馬老成了空巢獨居老人,可他不想和兒女住在一起,他說:“兒女也是六十多歲的人了,也是一大家子人,我不想給他們添麻煩。”

每年春節,是一大家子人相聚的時間。

馬老一天的主要事情就是鍛鍊。

“人老了,沒瞌睡,我早上5點就醒來了,醒來後我不急於起床,就在被窩裡鍛鍊。做一做老年操,按摩鼻子、眼睛、太陽穴、手臂。正式起床後,我就鍛鍊腿,踢一踢、蹬一蹬,活動一個多小時,我就出門了。外面的空氣好,出去呼吸點新鮮空氣對身體好,就算是下雨,只要雨不大,我還是打著傘出去。我給自己規劃了五條路線,沿著這五條路線走,來回需要三個小時,邊鍛鍊,邊看風景。”

馬老是個樂觀的老人:“我心裡有事也從不多想,因為想了也沒用,思想要樂觀,生活簡單、樸素。”馬老的早餐是牛奶雞蛋,晚上自己下面條吃。“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別給兒女添麻煩。”馬老去年生了一次病,要靠雙柺才能行走,靠著自己頑強的毅力,老人堅持鍛鍊,現在,腰腿好了,扔掉了雙柺。馬老說:“人老了有病不要怕,要有決心、有信心……”

想辦法打發日子

一個人的日子孤單又漫長,今年87歲的金奶奶是典型的空巢老人。她老伴早逝,有一子一女,都不在她身邊,身體還算硬朗的她獨自生活在一套建造於上世紀70年代的老單元房裡。

金奶奶家是兩居室,窗戶玻璃上蒙著厚厚的灰塵,屋子裡的光線很暗,一張床佔去了房間的大部分,床上堆著很多被子,佈滿了灰塵的床頭櫃上擺著幾樣常吃的藥和一臺現在很少見的14英寸的黑白電視機。

“我從企業退休,如今每個月有1500元的收入,這些錢對我來說足夠花了,我的生活沒問題!”金奶奶說。

金奶奶的兒子每個月從大通來西寧看望一次母親,電話則是天天有。金奶奶是個要強的人,她說:“我儘量不讓兒子來看我,給他減輕負擔,他那裡也是一大家子人。”一日三餐,金奶奶自己簡單做一點:“早上蒸雞蛋,中午米飯,晚上做點疙瘩湯。”

金奶奶每天必做的事就是開著電視和同院的吳奶奶聊天,可是吳奶奶記性差,好多事情記不得了。兩個人聊著聊著,吳奶奶就會問:“我有幾個兒女啊,是三個還是四個,我家住哪裡啊?”“我的記性比她好,到了時間,我就把她送回家。”金奶奶驕傲地說。

70多歲的史奶奶每天和老伴分頭在小區裡散步,不到吃飯、睡覺的時間都不想回家。最常做的事就是坐在小遊園裡,望著滿園景色和來去匆忙的路人發呆。“家裡也冷清,老伴耳聾,說話太困難。”史奶奶有5個孩子,只有在週末時有的兒女會過來看看,“孩子都忙,我不能老拖累他們。”

這些老人是我們身邊最常見的空巢老人,他們生活能自理,也有退休金,但心裡孤獨和寂寞。

孤獨,空巢老人的心病——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調查之二

由於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競爭的日趨激烈,年輕人將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工作、學習、教育子女上,卻或多或少地忽視了老人……

“我不怪他們”

這是一間收拾的非常整潔的屋子,房頂和四周的牆壁顯出斑駁的樣子,顯然很久沒有粉刷過了,屋子裡的傢俱也很陳舊,雖然上面的油漆已經脫落了大半,可是依舊被擦得非常乾淨,桌子上幾盆常見的花,迎著一樓僅有的一點陽光,頑強地生長著。這就是郎佩茹老人的家。在尕寺巷社群,大家都叫她老奶奶。

別看老奶奶已經84歲了,沒想到,她還抓過小偷。

兩年前的一天,兩個男青年在院子裡找人,老奶奶見了問他們是幹什麼的,就在說話的當中,他們中的一個乘機溜進了老奶奶家。老人覺得不對勁,連忙回家,看見床上放著一把菜刀,櫃子上的兩塊錢不見了,一個神色慌張的男子正準備出門,老人一把抓住他,問:“你在我家裡幹什麼?”男子威脅說:“你不放手我就砍死你。”老人一點也不怕:“你砍吧……”任憑男子怎麼掙扎,老奶奶緊緊抓住他不放,這時,樓上的鄰居撥打了110,警察趕來後直誇老人勇敢。

老人沒有子女,年輕時收養了一子一女,現在他們也已經六十多歲了。“兒子很多年沒來看過我了,我們沒有什麼來往,有時候很傷心,可是想想我也不怪他,現在就算是親生的兒子,也不一定會來看我。女兒還好,每年來一次,給我把床單和沙發套這些大件洗一下,我自己的衣服還可以自己洗。”說起兒女,老人很豁達。

為了省煤,她用早上的一爐子火做好一天的飯。早上做米飯,中午隨便吃點饃饃。晚上就用開水泡米飯、吃剩菜。“一年下來,我的取暖費至少要1000元。我平時捨不得用煤。”“盧溝橋事變那年,我和家人一起從上海逃難,路上我和家人走散了,從此再也沒見過我的親人。我沒有親人,我最怕過節,別人家都是團團圓圓,可是我二十多年來一直就一個人……”一提起此事,老奶奶十分難過,留下了傷心的淚水。

吃過早飯,老奶奶要去院子裡拾垃圾。

這是一位可愛的老人,她堅強樂觀,用每個月二百多元的低保努力維持著自己的生活。

老人在老伴去世後一直獨自生活,21年來,她沒買過一件新衣服。“我有衣服,不用買,還能穿。”老人說著,扯了扯自己的襯衣,衣服上面有幾個小洞。“不過我的毛衣全部爛了,還有一件可以穿。”老人的衣服全部洗得乾乾淨淨,整齊地疊放在櫃子裡。兩床藍底白花被子也很乾淨,全部疊好放在床上,還被老人細心地用毛巾包著。

老奶奶告訴記者:“我出來進去總是一個人,習慣了,鄰居們對我都很好,他們可能是怕我悶,喜歡和我開玩笑。”

社群就是她唯一的依靠。老人說:“社群就是我的孃家,我有什麼困難,首先想到的就是社群,上次電視壞了,也是社群找人給我修好了。”

社群的工作人員也喜歡這位堅強樂觀的老奶奶,她們下班後路過老奶奶家時總要朝屋子裡招招手,因為他們知道,孤獨的老人這時總是在窗戶邊微笑著看著他們。

好在現在她的身體挺健康,到了晚上,還能在燈下穿針,看報紙。臨走時,老人緊緊抓住記者的手說:“你一定要常來啊,來看看我……”眼淚在她的眼眶裡打轉。

盼著兒女來看我

下午的陽光斜射過來,穿過陽臺昏黃的玻璃之後,已經不再那麼刺眼了。

在劉奶奶五十多平方米的家裡,記者見到了劉玉珍老人:“人老了還能有什麼盼頭呀,瞎過唄!”74歲的劉玉珍老人的一句話道出了許多空巢老人的心態。家住尕寺巷的劉玉珍老人是一位空巢老人,她的丈夫去世快三十年了。這麼多年來,她硬是靠著挖土方、幹體力活把6個兒女拉扯大了。供他們上學、給他們找工作、結婚,等忙碌完了,自己也老了。兒女們工作忙,每個星期來看她一次,每次都提著好吃的,“以前生活困難,想吃好點沒有條件,現在生活好了,可是好多東西吃不成了。”因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她要忌口。

劉奶奶最高興的事就是兒女們來看她,說起兒女,劉奶奶一臉的高興:“我的娃娃們把我領上飛機也坐了、北京也浪了、澳門也去了,我還是挺幸福的。”劉奶奶每個月有五百多元的退休工資,兒女還給她錢,錢是夠用了。可是一個人呆在家裡心裡發急、發慌。

和記者聊天的時候,劉奶奶手裡捏著一頂涼帽:“你看,家裡我一個人坐不住,想出去走一走,孩子們都有工作,都忙,週末回來看看我後就都各自回去了,平日裡就只有我一個人,我一般都是轉到天黑才回來,隨便吃點就睡。”

得為兒子想辦法

有的空巢老人生活本來就不容易,可是,他們還不得不為生活困難的兒女想辦法。記者見到張生蘭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彎下腰在垃圾箱裡找飲料瓶子。花白的頭髮有些凌亂。今年65歲的她原本和丈夫相依為命,丈夫退休後又在一家單位看門房,每月有五六百元的收入。日子還算過得去。3年前,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了張生蘭一個人。為了生存,張生蘭把房子收拾了收拾,自己住一間,把其他兩間租了出去,“這樣能有點收入,我的兩個兒子都沒有房子,小兒子今年35歲了,還沒說上媳婦,我得為兒子想辦法呀……”張生蘭搖搖頭說:“我的腿腳不好,還要看病抓藥,我心裡急啊……”

“我們院子裡有好多人幫我。”說到這裡,張生蘭的眉頭展開了些:“有時早上我開門,看見鄰居把不用的書報放在我家門口,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張生蘭家裡的房客告訴記者:“老太太很可憐,兒子已經好幾年沒來看她了,偶爾打個電話回來,還要在電話裡和張嬸吵架,埋怨張嬸……”

還是自己過舒心

在虎臺小區,退休老人王勤正在家裡畫畫,除了書桌以外,家裡的傢俱全都蒙著一層灰塵,盆子裡的花草也蔫了,因為很久沒澆水了。王老的衣服上還有些油漬,可是王老的臉色和精神狀態很好。

王老也曾嘗試著和兒女們一起生活,可是,生活在一起總是有些不方便。王老告訴記者:“自從6年前老伴去世後,我和兒子一起住過一段時間。他們的身上,總是有很多我看不慣的地方,我最痛恨浪費,有時我們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飯,那些剩下的菜他們就要倒進垃圾簍,我不讓倒掉,下頓熱熱再吃,可是他們說什麼吃剩飯有害健康,不聽我的。這讓我非常生氣,結果弄得大家不高興。”

“兒子一家住在我這裡,說是給我做伴,可是我很累,我得為他們準備中午飯,我孫子總是嫌我做的飯不好吃,一吃飯就要下飯館,兒子竟然就依著他,我更是看不慣……住了兩年,我要睡覺,他們要看電視,我起床了,他們睡懶覺不起床,也可能是我這個人脾氣不好,時間一長,大家都不自在,後來兒子一家搬走了,我還覺得輕鬆了,想吃自己做點,不想吃就湊合一下。我也不整天呆在家裡,早上出門打太極、上老年大學學書法,參加各種社群活動,日子安排得很緊湊。”

“我不和兒女一起住,現在他們能夠經常來看我,給我做做衛生、陪我說說話,我就滿足了。”王老說。

想和人說說話

“我最喜歡過年,過年的時候,我的5個兒女全圍在我的身邊,還有那些孫子外孫,看著他們熱熱鬧鬧地說話,我插不上嘴,可心裡高興。我也最怕過年,過了年娃娃們全走了,就剩下我一個人,我心裡空啊,好像世界上只剩下了我一個人,我想哭……我真怕哪天我突然死了都沒人知道……”

今年70歲的王秀蘭老人獨自生活著,老伴去世已經十幾年了,兒女們紛紛長大離開了家。兩居室的房子裡堆滿了東西,“我總覺得這些東西還有用,就沒捨得扔,兒女們每年回來總是埋怨我把家裡弄的像個廢品收購站。”老人無奈地說。

“5個兒女,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兩個在外地,其他的三個雖然在青海,可是都在州縣工作,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面。兒女們對我好,我沒有工作,他們總是打電話或者寄錢給我,讓我想要什麼就買什麼……我一個老太太,對穿衣服和吃什麼都沒什麼太大的興趣了,就想和人說說心裡話。”

“我有高血壓,眼睛也不好,不敢一個人出門,整天就是看電視、躺在床上發呆。”王秀蘭老人說。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在空巢老人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獨居的老人,他們的兒女不在身邊,老伴又先走了,平時在家連個說話的都沒有,他們甚至把活著就當成捱日子,活過一天算一天。這樣的老人最需要社群的幫助,也最需要社會的幫助。

關愛老人,社會在行動——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調查之三

養老,不再是一個家庭的事,當愛簇擁著每個需要幫助的人時,無論是否有親緣關係,都會因為這份付出變得幸福。

老年公寓挺不錯

“我有4個兒子,我們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們拉扯大,現在我們老了,不能要求兒子們同樣照顧我們,因為他們要生存,要競爭。”崔老揮著手、快人快語地說。今年74歲的他,是一名離休幹部,經歷過戰火的洗禮,他的身上至今還留著彈片,他舉手投足之間,不免讓人想起《激情燃燒的歲月》中的男主人公石光榮。

作為離休幹部,崔老每個月有5000元的收入,加上老伴的退休工資超過了六千多。可是他和老伴作為空巢老人,也深深體會到了“老來難”。“老伴身體不好,做不了飯,我做飯也不容易啊,不是切了手就是燙了手,做多了,吃不了,擺在眼前的這一日三餐就成了問題,我和老伴拿著飯盒去飯館買,日子久了,附近的飯館的人都認識我。”

經濟方面不成問題,可是生活中實際問題還是真切地擺在眼前。

崔老家先後請過三十多位保姆。其中的一位小保姆給崔老和老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我們請過一個小姑娘,人很勤快,飯也做得好,每天四菜一湯地做給我們吃,我和老伴高興極了,把她當做自己的孫女一樣對待,給她買衣服、送禮物,希望她能和我們做個伴,幹了一個月,小姑娘提出要回家看看,結果一走就沒了訊息,我們擔心她出意外,四處找她。原來小姑娘根本沒回家,她直接到飯館當了服務員。”

找到小姑娘後,她說:“你們對我確實好,可是我在你們家裡覺得孤獨,和你們老人沒話說,這裡工資是低,可是有同伴可以玩,有話說。”這次以後,我和老伴傷了心,再也沒找過保姆。近七年來,崔老和老伴先後去過成都、北京、上海等地的老年公寓,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對養老方式作了一些調查。“成都的老年公寓搞得真好,能滿足不同層次的老年人的需要,環境是園林式,住的是標準間,伙食是四菜一湯,生活有規律,該吃就吃,該睡就睡,就是釦子掉了服務員也會給你細心地縫上,還有醫護人員對老人的身體健康進行監護,有病能及時得到治療。每天睡過午覺後,我們就去茶園喝茶,一大群老年人坐在一起,談笑風生,好像一個大家庭,真熱鬧,我心裡快活啊……”

日間照料中心:空巢老人的又一個家

白天在社群接受照顧、參與一些活動,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這又是一種新的養老方式,今年6月1日,西寧市城北區生物園區的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成立了。

這是我省首家老年日間照料中心,一進門,如同走進一戶人家:四室兩廳、160平方米的房屋被非常用心地設計過,整潔而溫馨。這裡有客廳、餐廳、臥室、廚房,還有種滿花的小花園,天氣好的時候,老人可以在這裡晒太陽。和家裡不同的是,這裡的客廳是老年人的活動場地,一面牆寬的書架上擺滿了各種書籍,旁邊還有報刊架,老人可以坐在舒適的沙發上看書、讀報。一旁擺著自動麻將桌,供老人們打牌、下棋、玩撲克。在四個大小不一的臥室裡放著十張床,雪白的床單、被子、毛毯一應俱全,每個臥室都有一臺電視,床頭櫃上擺著精緻的檯燈。平日裡老人們就在這裡休息。兩個衛生間分別裝有坐便器和蹲便器,方便老人如廁。

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給老人們準備中午飯:米飯、帶魚、青菜。

“這裡好啊,這裡的年輕人對我們特別好。”73歲的張姨是空巢老人,她來到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有一個多月了,“以前我一個人,吃飯就是湊合,不餓就行。到了這裡,吃飯按時,都是工作人員給我們端到桌子上,有禮貌地叫我們吃飯,吃過飯,我們就下跳棋、打麻將、讀書看報,幹自己喜歡的事。睡午覺的時間到了,又安排我去睡覺,下午按時叫醒我,吃藥的時間到了,又把水和藥遞到手裡,比兒女還貼心啊,晚上,工作人員就把我送回家……我心裡可高興了。”張姨一口氣說了這麼多的好。

63歲的顏啟彪老人正在陽臺上看報,他見到記者的第一句話就是:“你看,我來這裡以後吃胖了,這裡的書也好看。”

顏老師老兩口和女兒住在一起,他的愛人還沒有退休,因為腦溢血,顏老師的記性受到了一些影響,女兒怕他出門忘記鎖門,或者找不到回家的路。這種情況下,顏老師不想出門了,就整天在家裡悶著。時間一長,老人變得不愛說話了,女兒怕他寂寞,就養了一隻寵物犬給父親做伴,可是這些,都不能緩解顏老師的寂寞。

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成立後,女兒動員父親白天來這裡,一開始,顏老師想不通:這不是把我往外推嗎?動員了好幾天,顏老師終於答應試試看:不適應的話就回家。

結果這一來,顏老師就不想走了,這裡的這些書好啊,有歷史的、文化的、養生的,他都喜歡看,做的飯也香,他每次都吃滿滿一大碗,下午還吃一頓加餐,睡了午覺後,工作人員還領著他出去遛彎兒,還帶他參觀了博物館……來這裡時間不長,顏老師的女兒發現父親的心情開朗了,話也多了。

如今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已經成顏老師白天生活的家,在這裡除了吃飯、睡覺外,還有人陪他說話、陪他打牌,生活一下子變得豐富了。

看到老人可喜的變化,女兒和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簽訂合同,希望父親每天都能開心生活。

“除了像顏啟彪這樣的常住老人外,還有不少老人在自己需要的時候來這裡。很多老人中午到這兒來吃飯,或者下午來這裡看書、下棋、聊天。”生物園區社群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就像託老所,兒女們上班時可以把老人送過來,下班後再接回去,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這是一種新的養老方式的嘗試,目前還在摸索中,已經有10位老人入住,還有很多老人在觀望。

今年西寧市要建30個社群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專案的建設將採取先試點後推進的步驟,下半年全面建成。照料中心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群為依託、以社會服務組織為載體,提供就近便捷的養老服務,對老年人提供的服務採取無償、低償、有償、義工等方式。

社群關愛很貼心

在社群裡,空巢老人是社群工作的重點。“馬爺一個人住,我們總是不放心,每天上班、下班總要過去看看。”中華巷社群的工作人員說。“奶奶,你這幾天身體怎麼樣,我們要來看看你,你不出門吧?”記者在石坡街社群採訪時,社群書記王家香正給前不久摔傷了腿的曾植梅老太太打電話。

年過古稀的空巢老人曾植梅因為意外摔傷而臥床,在石坡街社群居委會的號召下,黨員李國榮與老人簽訂了黨員與殘疾人一對一幫扶協議書。這樣一來,老人不用出門,社群組織醫生上門給老人檢查身體,還有康復訓練。

記者瞭解到,每年的大小節日,社群都會與轄區裡的孤寡老人、貧困戶、空巢老人一起過節。通過這些活動,老人們在感受喜慶氣氛的同時,更體會到了濃濃的人情味。

過年過節時是社群工作人員最忙的時候,他們給社群裡的五保戶、軍烈屬、特困戶送去生活必需品,還從轄區單位裡爭取資金給老人粉刷牆壁、購買取暖設施。

社群每天都要面對這樣的瑣事,但小事不小。在社群的幫助下,空巢老人們正是通過這些小事感受著濃濃的社群鄰里情。

志願者陪空巢老人聊天

今年5月,西寧虎臺辦事處醫財西社群招募了一批青年志願者,讓他們和空巢老人結對子聊天。“當年我年輕的時候,長得挺帥的……”張老幽默的一句話惹得大家笑了,老人們給志願者們講他們的人生經歷。“老人飲食要清淡一些,晚上不能吃太飽……”兩名志願者給一位老人講起了保健知識……

青年志願者和老人們聊著。老人們神采奕奕,講述他們年輕時候的故事,有些不愛說話的老人聽志願者們說學校和家鄉的事情,不時捂著嘴笑著。一位老人說:“看到他們,彷彿看到了我們年輕時候的樣子,我感覺自己也年輕了不少。”

這個社群組織轄區20位空巢老人與志願者結對子。兩名志願者對應一位老人,籤愛心服務卡,結成對子。志願者每月最少要到老人家中走訪兩次,陪老人聊天,將老人的困難和需求反饋到社群,幫助老人清理衛生、整理家務。社群每月還會開展一次社群空巢老人、志願者和工作人員的交流談心活動。

或許,只有在老人們離開人世之後,兒女們才會明白這種親情的損失有多大,那是無法彌補的遺憾。其實,大多數空巢老人所需要的不是物質,而是子女們的關愛。讓我們共同給老人一個快樂的晚年!

空巢老人調研報告有哪些 篇7

核心提示:天開始冷了,忙碌中的你是否還記得家中牽掛你的老人?社會中有一個群體值得我們倍加關愛,這就是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指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劇,“空巢老人”越來越多。

據全國老齡委統計和資訊工作座談會公佈的數字顯示,目前,我國有2340多萬65歲以上的“空巢老人”。全國城市空巢家庭已達到49.7%,個別老城區的“空巢老人”家庭已達到80%以上。據瞭解,我市空巢老人在常住老人中的比例也不小。近日,本報記者帶著一份關注走訪了部分“空巢老人”。

見習記者 肖莎莎 羅誠浩

【空巢老人】★★★

精神空虛大於物質匱乏

很多空巢老人都面臨一個同樣的問題:也許不缺吃不缺穿,但是每天都覺得無所事事,要麼在家靜靜守著空蕩蕩的房子,要麼在養老院裡等待吃飯的時間。

在西江南路居委,已獨居生活了13年的黃伯昌老人跟其他空巢老人一樣,無法與兒女共享天倫之樂,只有閒時與社群工作人員開開玩笑逗逗樂,才是他一天最開心的事情。

住在清寧坊的樑秀霞說,自己今年七十七歲了,退休也已二十七年了,本來可觀的退休金足以支撐日常的生活,但是兒子下崗,兒媳婦又身患重病,昂貴的治療費用致使家裡生計困難,後來兒子不得不外出打工,二十年來自己獨自生活。平常打掃自己門前的街道和摘晒雞蛋花是唯一的樂趣。隨後,記者走進樑秀霞的家,粗糙的水泥地,破舊的瓦片屋頂,窄小的客廳裡擺放著掉了漆的破舊的桌椅,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只有瓶瓶罐罐擺放得整整齊齊。

城西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像樑秀霞這樣的空巢老人,很少跟周圍的老人聊天,即使城區有親戚也很少走動,因為他們一個人生活慣了,沒有什麼事,不願意去麻煩“別人”。

【生活依靠】★★★

熱心鄉鄰及時相幫

由於沒有電話,樑秀霞基本上聯絡不了自己的兒子,“有什麼特別的事,只能去鄰居家裡‘借打’。”樑秀霞說,附近的街坊人都很友善,平常有什麼事情,也是鄰里互相幫助。

鄰里的幫助也許是空巢老人解決一些困難最快捷最有效的辦法了。 城西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我們的上班時間,許多事情居委會可以幫老人家解決,但是晚上或者週末就很難了,而且老人的病痛發作大多在夜晚,鄰里間及時的幫助是最有效的辦法。”

而對於黃伯昌老人來說,鄰居都是些上班族,所以他只能求助於鄉里,倔強好強的他說:“認識的一個鄉里住得離我家不近,偶爾他會問我要不要幫忙,有沒有困難,但真是有困難了打電話過去,等他趕過來,恐怕也不及了。”

【問卷調查】★★★

過半空巢老人孤獨感強烈

現代生活節奏較快,許多子女忙於工作,對家中老人的關心不夠,老年人很容易感到孤獨,不良情緒找不到宣洩渠道。“作為子女的我們即使再忙,也應該抽空看望父母,多聊天,多交流感情,盡孝要及時。”市老齡辦工作人員說道。

在記者開展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我市的“空巢老人”中,58.6%的老人感到孤獨或非常孤獨,精神缺乏慰籍;在與子女的交流方面,子女偶爾探望或者很少探望的為37%;在人際交流與健身娛樂參與方面,很少參加或者不參加的達50.6%。由於與子女來往交流不多以及對外互動活動參與率不高,超過半數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獨,精神生活缺乏慰籍。在入戶走訪幾位“三無”空巢老人時瞭解到,端州區政府僱請專人每天為其提供免費上門搞衛生、買菜等服務。但是,政府提供的免費服務目前僅限於“三無”老人,絕大部分有此需求的困難“空巢老人”未能享受該項服務,居家養老服務未能全面鋪開。

【外地遊子】★★★

兒女不在家,健康是牽掛

“高中時候的願望,就是儘自己的能力考一個遠一點的大學,越遠越好。結果就在這個地方紮根了,結果遠離父母了”,20__年來到肇慶學院唸書的陳女士,如今已經是孩子的媽了,來自山東的她鄉音未改,卻已經離開家鄉10年了,每逢佳節,陳女士總會在電話裡給父母道一聲節日快樂,因為現在也有了固定的工作,只能是過年的時候回家看望二老,陳女士的孩子已經5歲了,可每次見到外公外婆仍感到很陌生。

“我不在家了,爸媽菜都少吃了幾個,炒一次菜要吃上一天”,的哥李永生是河南人,來肇慶工作有3年了,他說自己是家中獨子,父母對他的牽掛特別強烈,經常打電話要他回家,“現在父母還能自己照顧自己,我出來想多賺點錢。”李永生說他每個月都會寄錢回去給父母,讓他們生病了也能夠放心去看病,因為不能陪在老人身邊,老人健康是他工作時最大的牽掛。

龍應臺這麼比喻:“父母親,對於一個二十多歲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你住在它裡面,它為你擋風遮雨,給你溫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去說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討好它。”記者接觸過許多在肇慶定居的外地人,他們其實是很關心家中老人近況的,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父母與遊子們的距離也許是一條河、一座山、一條路,身在外地的他們,也許因為種.種原因而不能常伴父母左右,可只要聽到父母在家鄉過得健康平安,就是他們最大的安慰。

【機制探索】★★★

健全制度是“老有所養”的根本

高齡老年人口的急劇增長,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以及老人空巢化的進一步凸顯,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將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市老齡委副主任、市民政局局長黃學武在《20__—20__年度肇慶市老齡工作目標責任考核情況彙報》中提到,如今全市總人口422萬人中,60歲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口就有50.5萬人,佔常住總人口的12.9%;到20__年末,6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58萬人,約佔常住總人口的13.8%;8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6.5萬人,佔常住老年人口的13.8%,空巢家庭老人已經超過30%。

在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把“老齡事業”列入了“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明確提出了“關於加強老齡工作”的要求。20__年,全市共投入老齡工作經費104萬元。全市城鄉貧困老人共有1200多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20__年全市已把年人均收入低於2200元的農村家庭納入低保救助範圍,全市城鄉人均月低保標準273元、226元;人均月補差173元、108元,能夠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全市各級共投入老年福利事業建設資金1500多萬元,全市現有老年活動中心(站、室)151個、門球場48個、敬老院110間、星光老年之家118間、光榮院6間、老年公寓1間,新成立的市安老康復中心,設定床位有100張,對緩解城區養老床位緊缺問題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位從事民政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員認為,建立健全關注空巢老人的制度,是實現“老有所養”的根本所在。

【記者手記】

在採訪中,許多老人總是說“很怕生病,怕自己走不動路,到那時一邊怕遠在外地的孩子擔心,一邊怕自己不能再兩地跑”。雖衣食無憂,但親情的別離讓他們的生活總徘徊在一句古話中:“相見時難別亦難”,這詩句在空巢老人的生活中不是形容愛情,而是作為現在生活最真實的寫照。不管兒孫身在何地,總讓老人們牽腸掛肚。其實每一位空巢老人都是這樣,心裡非常渴望兒孫陪伴左右,思念的煎熬是無法言語的,在外的遊子們常回家看看吧。面對這些曾經為兒女奔波辛苦的老人,我總是在想他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如果我們今天不做好養老工作,那明天我們自己又如何養老呢?

“勞我以少壯,息我以衰老”,如何讓更多的老年人,甚至是空巢老人得到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務,將成為今後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大厄待解決的問題。

空巢老人調研報告有哪些 篇8

十一回家聽到我些們小區一位老人跳樓的事讓我開始關心空巢老人的問題。為此我在網上搜集了一些資料;觀看了幾段空巢老人的採訪視訊;還走訪了我們社群的一個老人公寓。總的來說他們的生活狀況不容樂觀還面臨著諸多問題,下面對我這段時間的“調查”做一個簡短的報告。

所謂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鳥離巢後的情景,現在被引申為子女離開後家庭的空虛、寂寞的狀態。空巢老人即是指無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獨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已有老齡人口1.69億,佔總人口數的12%,據全國老齡辦統計資料顯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屬於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據北京老齡辦目前公佈的統計資料,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將達到250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則會超過100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40%。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長,約為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迅速擴大。專家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著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現在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子女照顧不周,生活不易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我國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1/3,其中不乏眾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學學會課題組進行了一次城鄉空巢老人調研,通過抽樣調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覺生活無人照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對他們來說,吃飯、洗澡、做簡單家務已成為生活的最大困境

我曾看過一期關於空巢老人的訪談節目,那畫面我至今都記得。一位年輕的女記者去看望一位住北京胡同的老奶奶,她至今未婚一個人住在一個單間,生活很是簡單。女記者在老人家待到晚上記錄了老人一天的生活,當晚上老人脫下腳泡腳時女記者忍不住流淚了,老人的指甲印長時間為修剪都長變了形。女孩問情況時,老人只是說人老了腿已經彎不上來剪了,女孩把指甲刀從包裡拿出來給老人削指甲,只聽老人說上次還是幾個月前一社工來幫我剪的。

這樣的事還很多。20__年3月,75歲的中科院院士、被國際醫學界譽為“世界斷肢再植之父”的陳中偉教授,在上海獨居的家中意外墜樓不幸去世。87歲的許大爺獨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個小區,今年冬天連續的大雪讓許大爺家裡“斷糧”了,老人無法外出買菜,到了深夜,剛剛忙完工作的外孫才給老人送來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現問題後久等未能解決,無奈中只能抱著暖水袋躲在被窩裡,給兒子打去求助電話。

二、鬱鬱寡歡,疾病困擾

“人老了還能有什麼盼頭呀,瞎過唄!”一句話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涼心態。據報道,今年年初,在山東濟南,一週內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殺;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為太想兒女,屢次輕生,在今年重陽節時跳樓自殺。

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據北京、上海、武漢、廈門等多個地方對城鄉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調查顯示: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慾減低,睡眠失調,脾氣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殺。

上海老齡辦、寧波老齡辦入戶調查顯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與人交流、老有所樂、老有所用。南京鼓樓區對空巢老人的活動需求調查顯示:希望子女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成為眾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託;多組織老年公益活動、創辦老年活動室則成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訴求。

北京、廈門、延吉等多個地區關於“空巢老人”身體狀況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超過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據福建省城鄉空巢老人調查報告顯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為無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對病痛常面臨三大“無助”困境:急病突發無人知曉、慢性疾病無人照料、醫療費用過高無法承擔。疾病問題在農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現尤為明顯。以湖北省農村空巢老人為物件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為就醫方便的僅佔40.7%;面對疾病,有55.6%的受訪老人選擇“簡單治療”,16.2%的老人會選擇“間歇性治療”,僅21.8%的老人採用“正規治療”,另有6.4%會“放棄治療”。上海市老齡辦對居家養老服務專案進行調研時發現,超過90%的空巢老人選擇需要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包括常規體檢、定時上門護理、應急救助等等。

三、政策保障不足,社會幫助缺位

我國作為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決“養”和“醫”的問題。我國城鄉養老保障現狀不容樂觀。目前,“養”的保障主要包括城鄉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據統計,城市中約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沒有養老金,農村老年人中約有80%以上沒有任何養老金,許多農民根本不知道養老保險為何物。“醫”的保障包括城市醫療保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以及城鄉貧困老年人的醫療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醫療保障。近年來,黨和政府通過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類醫療保障制度、醫療救助制度和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使老年人醫療保障狀況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沒有享受任何醫療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數以上。老人看病難、看不起病的難題仍待緩解。

空巢老人養老主要有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兩種方式,而我國現有社會養老機構的床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養老仍面臨投入服務平臺匱乏、專業服務水平不高等系列難題。

機構養老,主要是指通過開辦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醫療和娛樂休閒等全方位服務。據調查,全國每年約有1400多萬老年人要求進入老年福利機構養老,而各類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萬張,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居家養老,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群為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目前,居家養老是我國老年人主要的養老方式,受傳統習慣的影響,超過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夠居家養老。

這次去我們社群的老年公寓我頗有感觸。他們本來是又兒女的,但為了不給 兒女天麻煩他們自願搬進了老年公寓。他們不但不要子女照顧,還主動幫助他們照看孩子、買菜。他們似乎和其他空巢老人不太一樣但他們有同樣的辛酸,就是子女對他們的冷漠。子女也就過年時主動關心下他們,而平時他們只是默默的付出,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解決這些問題是需要靠全社會的力量的,下面是一些解決問題的大致做法個人覺得還比較合理。

一是營造一個全社會愛老敬老幫老的氛圍。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之一。加強傳統教育,讓每一個人明白,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同時懂得,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關愛老人就是關注我們自己。只有在全社會形成濃厚的尊老愛老氛圍,老人問題才會得到根本解決。

二是強化老年人口社會服務機制的建設。如,城市社群加大文化投入,讓空巢老人更多地融入社會,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農村結合體制改革,儘快落實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擴辦敬老院等,推進農村社會福利事業程序;把農村老人養老全面納入國家勞動保障體系,讓老人老有所養,能與兒女早日團聚。加強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的修訂完善,對惡意傷害老人案件,司法部門懲一儆百。 三是“三位一體”共同解決空巢老人問題。在老人問題中,尤以空巢老人特別是農村空巢老人問題最為嚴重。因此,家庭、組織和社會要“三位一體”,共同解決空巢老人問題。子女外出謀生無可厚非,但要妥善安排老人;鄉(街道)、村組織要把解決空巢老人問題當作民生大事,放在重要議事日程,成立專門機構,安排專人負責。社會要發動好心人服務空巢老人。城市壯大志願者隊伍,帶給空巢老人精神關愛.

總之,關愛老人,特別是關愛空巢老人,是我們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空巢老人調研報告有哪些 篇9

伴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市民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隨之而來的是老年人口的增加,老年人生活幸福感也成為政府關心的話題。面臨著老齡化社會的即將到來,一個特殊群體——空巢老人其數量在我國不斷增加,他們無論是精神上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諸多需求都亟待被滿足。在洛陽市的城市功能不斷完善、經濟保持前進的過程中,空巢老人理應受到政府和社會關懷的目光,那麼針對洛陽市部分社群對他們的生活現狀及需求調查,從而有針對性的提供幫助則顯得極為必要。因此,我們洛陽師範學院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的“洛陽紅”女子青年志願者隊伍對洛陽市天元社群的空巢老人進行調查訪問,一方面,為社群的老年服務提供參考,另一方面,為今後的針對社群空巢老人的志願性服務提供具體方式。

本次調查屬於描述性調查和抽樣調查,調查物件為天元社群的空巢老人,抽樣單位為空巢老人個體。本次調查採用問卷法和訪談法相結合的方法,實行概率抽樣,通過簡單隨機抽樣,從天元社群中抽出一百五十位空巢老人,發放一百五十份問卷,進行入戶調查。調查內容主要為個人基本情況、身體健康狀況、生活滿意度、娛樂休閒情況、鄰里關係、目前需求及服務期待等方面。

本次調查人員總共為十五人,每人十份問卷。為保證調查問卷質量,分兩次調查,即每人每次調查五份。此十五人中,兩人既負責問卷調查又撰寫調查報告。入戶調查之前,將對此次調查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和技巧指導。

此次調查問卷設計將於四月十八日完成,四月十九日進行問卷試調查,問卷修正完善後,四月二十六日和二十八日進行正式調查,調查報告預計將於五月六日完成撰寫。

此次調查的總費用包括:問卷列印費三十二元,調查人員公交費九十元,文具用品費和人員勞務費六十元以及資料分析統計和報告撰寫費二十元,共計約二百元。

空巢老人調研報告有哪些 篇10

農業,目前在很多鄉村仍是一種重體力勞動。當需要重體力勞動者的鄉村,因超多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而只留下老人、婦女和孩子時,老年人――這個體力和健康正走向衰弱的群體,將面臨怎樣的困難湖南醴陵市不久前的調查結果,有些沉重,令人感慨,也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不久前,湖南省醴陵市民政局成立20個調查小組,分赴全縣各鄉村,入戶調查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顯示:農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四難”――生活難、看病難、辦事難、得到情感慰藉難。

由於經濟欠發達,超多青壯年外出打工,全縣60歲以上農村老人有4.9萬人,其中“空巢老人”1.88萬人,佔農村老年人口總數的38.39%。

(一)收入不足

近九成仍須從事農業生產

100元能幹什麼對城裡人來說,可能買件衣服都不夠,可在竹溪,很多“空巢老人”,一個月的所有“收入”加起來,也就百元左右。

調查隊員走進王仙鎮油司徒村2組李發普的家。這是一個“冬冷夏熱”、年久失修的土房子,81歲的李發普和他84歲的瞎眼老伴生活在那裡。雖然有四兒兩女,但子女生活都很困難,無力將他們接到身邊贍養。“大兒早就下崗了;三兒、四兒多年外出打工,也不富裕;四兒老大不小了還娶不上媳婦;兩個女兒也嫁在農村,生活比較困難。”老人一臉無奈地說,“只有二兒有工作,條件好點,此刻每月給我們50元養老錢。”這50元孝敬錢,加上老兩口每人每月55元新農保和45元農村低保,就是他們的所有收入。算下來,每人每月125元。

李發普夫婦在竹溪縣的“空巢老人”中,還算是“富裕戶”。調查隊員統計,全縣60週歲以上的農村老人每人每月都享受了55元的養老保險金,30%左右的農村困難“空巢老人”享受了農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45元,加上子女帶給的少量供養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這點錢用於買油、買鹽、穿衣、治病等都很緊張,更不要說其他方面了。從經濟上說,王仙鎮6200多名鰥寡孤獨的老人,在“空巢老人”中待遇相對要好。他們有的被安排到福利院居住,衣食無憂,有的居家養老也享受了國家五保政策。有子女而“空巢”的老人反而生活更為困難。

收入不夠靠什麼醴陵1.88萬“空巢老人”中,務必從事生產勞動的就有1.68萬人,佔到近九成。這些六七十歲乃至七八十歲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種糧、種菜生活將更加艱難。

政府應進一步調高新農保養老金標準、農村低保標準,解決他們目前的基本生活問題。

(二)看病太難

“小病拖、大病熬”仍十分普遍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雖然農村老人絕大多數參加了新農合,可由於自費部分難以承擔,門診費用又不能報銷,竹溪的“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現象。此外,“空巢老人”生病在家,只能由老伴照顧,老伴年紀大,為患者熬藥、喂藥等都很費力,幫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難了。而獨身“空巢老人”生病後,則幾乎無人照料。

除了收入太低導致“看病難”,竹溪是山區,交通不便,更加劇了“空巢老人”的“看病難”。在大山裡,有的農戶家距村衛生室超過5公里,到鄉衛生院、縣醫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們得了急性病常常會耽誤治療,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交通問題不僅僅加劇看病難,老人們領農保金、低保金等也很不方便。有的邊遠地區的“空巢老人”到銀行代發點領款,所領資金還不夠往來車費。交通條件較好的王仙鎮油司徒村,“空巢老人”到鎮裡領款一次往返也要花20元車費。

衛生醫療部門應加強村級醫療網點建設,讓“空巢老人”小病不出村。開展巡診活動,定期為“空巢老人”檢查身體,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檔案。提高“空巢老人”醫療費報銷比例,減少自費數額,減輕其經濟壓力;銀行代發部門應開展送款上門活動,讓行動不便、路途遠的“空巢老人”在家領款等。

(三)子女在外

精神“空巢”最難熬

醴陵“空巢老人”外出務工的子女由於忙於生計,有的一年難得回家一次,甚至幾年沒回過一次家,有的一個月甚至幾個月不與老人通一次電話,讓老人陷入孤寂之中。王仙鎮司徒村1組的郭承全夫婦就是如此,兩個兒子常年在外打工,並將小孩也帶到打工處上學,幾年時間不回家探視老人,老人反而天天為兒孫的生活狀況擔憂著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並未外出,住得也不太遠,但由於“代溝”等問題,共同語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遠。老人們只能圍著自己的“空巢”打轉轉,生活在封閉的狹小空間裡,情感得不到傾訴和釋放,整天鬱鬱寡歡。

除了天倫之樂的缺失,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貧乏。受經濟發展水平低的限制,醴陵市絕大多數農村沒有活動室,沒有圖書室,更沒有健身、康復的器材裝置。王仙鎮司徒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戶,其中20戶家裡連電視機都沒有。

醴陵市居家養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溝通的物件就是村幹部。為此,縣裡要求村幹部或老人的親屬與村組簽訂聯絡職責書,聯絡者承諾經常到被聯絡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訪瞭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政府還應加強老齡服務機構、隊伍、專案建設,保障村級老年協會正常運轉,逐步培養專業服務人員。同時,逐步開展村級老人活動室、文化圖書室、健身運動場所建設,豐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空巢老人”也能老有所樂、安享晚年。

空巢老人調研報告有哪些 篇11

核心提示:天開始冷了,忙碌中的你是否還記得家中牽掛你的老人?社會中有一個群體值得我們倍加關愛,這就是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指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劇,“空巢老人”越來越多。

據全國老齡委統計和資訊工作座談會公佈的數字顯示,目前,我國有2340多萬65歲以上的“空巢老人”。全國城市空巢家庭已達到49.7%,個別老城區的“空巢老人”家庭已達到80%以上。據瞭解,我市空巢老人在常住老人中的比例也不小。近日,本報記者帶著一份關注走訪了部分“空巢老人”。

見習記者 肖莎莎 羅誠浩

【空巢老人】★★★

精神空虛大於物質匱乏

很多空巢老人都面臨一個同樣的問題:也許不缺吃不缺穿,但是每天都覺得無所事事,要麼在家靜靜守著空蕩蕩的房子,要麼在養老院裡等待吃飯的時間。

在西江南路居委,已獨居生活了20xx年的黃伯昌老人跟其他空巢老人一樣,無法與兒女共享天倫之樂,只有閒時與社群工作人員開開玩笑逗逗樂,才是他一天最開心的事情。

住在清寧坊的樑秀霞說,自己今年七十七歲了,退休也已二十七年了,本來可觀的退休金足以支撐日常的生活,但是兒子下崗,兒媳婦又身患重病,昂貴的治療費用致使家裡生計困難,後來兒子不得不外出打工,二十年來自己獨自生活。平常打掃自己門前的街道和摘晒雞蛋花是唯一的樂趣。隨後,記者走進樑秀霞的家,粗糙的水泥地,破舊的瓦片屋頂,窄小的客廳裡擺放著掉了漆的破舊的桌椅,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只有瓶瓶罐罐擺放得整整齊齊。

城西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像樑秀霞這樣的空巢老人,很少跟周圍的老人聊天,即使城區有親戚也很少走動,因為他們一個人生活慣了,沒有什麼事,不願意去麻煩“別人”。

【生活依靠】★★★

熱心鄉鄰及時相幫

由於沒有電話,樑秀霞基本上聯絡不了自己的兒子,“有什麼特別的事,只能去鄰居家裡‘借打’。”樑秀霞說,附近的街坊人都很友善,平常有什麼事情,也是鄰里互相幫助。

鄰里的幫助也許是空巢老人解決一些困難最快捷最有效的辦法了。 城西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我們的上班時間,許多事情居委會可以幫老人家解決,但是晚上或者週末就很難了,而且老人的病痛發作大多在夜晚,鄰里間及時的幫助是最有效的辦法。”

而對於黃伯昌老人來說,鄰居都是些上班族,所以他只能求助於鄉里,倔強好強的他說:“認識的一個鄉里住得離我家不近,偶爾他會問我要不要幫忙,有沒有困難,但真是有困難了打電話過去,等他趕過來,恐怕也不及了。”

【問卷調查】★★★

過半空巢老人孤獨感強烈

現代生活節奏較快,許多子女忙於工作,對家中老人的關心不夠,老年人很容易感到孤獨,不良情緒找不到宣洩渠道。“作為子女的我們即使再忙,也應該抽空看望父母,多聊天,多交流感情,盡孝要及時。”市老齡辦工作人員說道。

在記者開展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我市的“空巢老人”中,58.6%的老人感到孤獨或非常孤獨,精神缺乏慰籍;在與子女的交流方面,子女偶爾探望或者很少探望的為37%;在人際交流與健身娛樂參與方面,很少參加或者不參加的達50.6%。由於與子女來往交流不多以及對外互動活動參與率不高,超過半數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獨,精神生活缺乏慰籍。在入戶走訪幾位“三無”空巢老人時瞭解到,端州區政府僱請專人每天為其提供免費上門搞衛生、買菜等服務。但是,政府提供的免費服務目前僅限於“三無”老人,絕大部分有此需求的困難“空巢老人”未能享受該項服務,居家養老服務未能全面鋪開。

【外地遊子】★★★

兒女不在家,健康是牽掛

“高中時候的願望,就是儘自己的能力考一個遠一點的大學,越遠越好。結果就在這個地方紮根了,結果遠離父母了”,20xx年來到肇慶學院唸書的陳女士,如今已經是孩子的媽了,來自山東的她鄉音未改,卻已經離開家鄉20xx年了,每逢佳節,陳女士總會在電話裡給父母道一聲節日快樂,因為現在也有了固定的工作,只能是過年的時候回家看望二老,陳女士的孩子已經5歲了,可每次見到外公外婆仍感到很陌生。

“我不在家了,爸媽菜都少吃了幾個,炒一次菜要吃上一天”,的哥李永生是河南人,來肇慶工作有3年了,他說自己是家中獨子,父母對他的牽掛特別強烈,經常打電話要他回家,“現在父母還能自己照顧自己,我出來想多賺點錢。”李永生說他每個月都會寄錢回去給父母,讓他們生病了也能夠放心去看病,因為不能陪在老人身邊,老人健康是他工作時最大的牽掛。

龍應臺這麼比喻:“父母親,對於一個二十多歲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你住在它裡面,它為你擋風遮雨,給你溫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去說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討好它。”記者接觸過許多在肇慶定居的外地人,他們其實是很關心家中老人近況的,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父母與遊子們的距離也許是一條河、一座山、一條路,身在外地的他們,也許因為種種原因而不能常伴父母左右,可只要聽到父母在家鄉過得健康平安,就是他們最大的安慰。

【機制探索】★★★

健全制度是“老有所養”的根本

高齡老年人口的急劇增長,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以及老人空巢化的進一步凸顯,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將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市老齡委副主任、市民政局局長黃學武在《20xx—20xx年度肇慶市老齡工作目標責任考核情況彙報》中提到,如今全市總人口422萬人中,60歲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口就有50.5萬人,佔常住總人口的12.9%;到20xx年末,6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58萬人,約佔常住總人口的13.8%;8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6.5萬人,佔常住老年人口的13.8%,空巢家庭老人已經超過30%。

在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把“老齡事業”列入了“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明確提出了“關於加強老齡工作”的要求。20xx年,全市共投入老齡工作經費104萬元。全市城鄉貧困老人共有1200多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20xx年全市已把年人均收入低於2200元的農村家庭納入低保救助範圍,全市城鄉人均月低保標準273元、226元;人均月補差173元、108元,能夠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全市各級共投入老年福利事業建設資金1500多萬元,全市現有老年活動中心(站、室)151個、門球場48個、敬老院110間、星光老年之家118間、光榮院6間、老年公寓1間,新成立的市安老康復中心,設定床位有100張,對緩解城區養老床位緊缺問題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位從事民政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員認為,建立健全關注空巢老人的制度,是實現“老有所養”的根本所在。

【記者手記】

在採訪中,許多老人總是說“很怕生病,怕自己走不動路,到那時一邊怕遠在外地的孩子擔心,一邊怕自己不能再兩地跑”。雖衣食無憂,但親情的別離讓他們的生活總徘徊在一句古話中:“相見時難別亦難”,這詩句在空巢老人的生活中不是形容愛情,而是作為現在生活最真實的寫照。不管兒孫身在何地,總讓老人們牽腸掛肚。其實每一位空巢老人都是這樣,心裡非常渴望兒孫陪伴左右,思念的煎熬是無法言語的,在外的遊子們常回家看看吧。面對這些曾經為兒女奔波辛苦的老人,我總是在想他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如果我們今天不做好養老工作,那明天我們自己又如何養老呢?

“勞我以少壯,息我以衰老”,如何讓更多的老年人,甚至是空巢老人得到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務,將成為今後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大厄待解決的問題。

空巢老人調研報告有哪些 篇12

一、調查物件

居住在本社群的空巢家庭老年人。

二、調研目的

調查瞭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總結幫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經驗做法,研究探討對策措施,加強城鎮空巢家庭困難老年人的幫扶工作,給上級黨委研究老齡工作提供決策依據。

三、調研方法

對轄區空巢家庭老年人進行了問卷和入戶調查。

四、調查結果

(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於男性,70歲以上的佔多數。本次調查物件24人,男性9人,佔被調查物件的37.5%,女性15人,佔被調查物件的62.5%;60-69歲7人,佔被調查物件的29.2%,70歲以上17人,佔被調查物件的70.8%,其中80歲以上的6人,佔被調查物件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單位的,生活來源靠退休金的佔多數。在被調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單位的20人,佔83.3%,無工作單位的4人,佔16.7%;以領取退休金為生活來源的20人,佔83.3%,靠社會救助的2人,佔8.3%,靠其它生活來源的2人,佔8.3%。無一人靠子女資助。

(3)國小及中學文化程度佔絕大多數。在被調查中,文盲1人,僅佔4.2%,國小11人,佔45.8%,國中6人,佔25%,高中5人,佔20.8%,大專1人,佔4.2%。

(4)身體狀況及生活能力。在被調查的24位老人中,身體健康的有15人,佔62.5%,一般的5人,佔20.8%,兩項合計20人,佔83.3%,身體差的4人,佔16.7%;生活能自理的19人,佔79.2%,身體不好的5人,佔20.8%,其中有兩位的眼睛殘疾,視力相當低,生活難自理;

(5)子女狀況及導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狀況不好的5人,佔20.8%,一般的7人,佔29.2%,良好的10人,佔41.7%。無子女的2人,佔8.3%。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別處的17人,佔70.8%,其它的5人,佔20.8%。

可見,“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學習工作繁忙無暇顧及老人或子女長期在外地。

(6)空巢老人的願望:

1、日常生活的幫助:在被問及空巢老人中,79.2%的老人認為無急需解決的問題,有20.8%的老人,急需解決生活、就醫等各種問題。

2、出於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方面的考慮,在被及的空巢老人中有80%的不願與兒女同住,82%的表示願意到敬老院過集體生活。

五、調查反映的主要問題

空巢老人缺乏照料是本次調查反映出的主要問題。這種照料應該來自兩方面。一是家庭成員照料,二是組織照料。調查中,有17人的子女不在身邊,加上有5人的子女因其它原因沒有與老人住在一起,在有子女的老人中,幾乎都沒有得到自己子女的照料;另一方面,由於組織機構、設施、人員等因素,導致關照服務的社會化程度低。組織照料還做得不夠。如何通過制度化的安排,建立有效的服務機制,不僅是空巢老人的熱切期盼,也是許多老齡工作者和城鎮基層工作者深入思考、積極探索的問題。

六、對策建議

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現,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人們價值觀改變的結果,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這個特殊群體的生活狀況及其帶來的社會問題讓人憂心,亟待我們通過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對策建議。

(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保障機制。首先應建立健全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其次,建立健全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在調查中,有6位空巢老人的生活、身體特別不好,他們沒有生活來源,只靠低保維持生活,且身體不好,視力差,他們非常期望政府、社會組織的關懷,所以,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保障機制可以適度緩解了老年人生活和就醫壓力。

(二)處理好居家養老及社會養老的關係。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挑戰,養老方式是現在急需探索和解決的問題。由於我國特有的經濟發展狀況及幾千年文化習俗的影響,目前我們應該推崇以居家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的養老方式。要加強“孝道”文化宣傳,提高民眾家庭養老意識。要大力倡導敬老養老之風,弘揚傳統美德,表彰敬老養老先進,譴責不盡孝道行為,讓“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使子女應承擔的贍養和照料老人的義務落到實處。制訂優惠政策,鼓勵子女與老人同住,如建房時首先要考慮安排好老人的住房,給照料老年父母的子女每年增加休假期等。在社會養老方面,除了政府加強主導作用,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和加大硬體設施建設的力度外,還要做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構建空巢老人關愛服務體系。一是建立空巢老人資料庫。將社群60歲以上空巢老人建立資訊齊全、資料齊備、一人一檔的資料庫。二是構築空巢老人關愛服務網路。通過組建空巢老人關愛服務隊、開展“空巢老人關愛結對”活動,互助服務活動、抓好日常生活服務工作等,靈活開展關愛服務工作。三是完善幫困救助體系。整合各種幫困資源,為生活困難的空巢老人提供人力、物力和財力等方面的幫助,堅持做到“重大節日面上幫、特困物件重點幫、突發事件及時幫”。四是健全應急預案機制。建立健全空巢老人結對關愛管理制度、上門察看制度、電話慰問制度、突發事件應急制度等,以保儘早發現和及時處理老年人的特殊困難,避免意外情況發生。

(三)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在街道、社群各級黨政領導支援下,調整充實社群老年組織機構,採取就地、小型、分散的原則,組織老年人開展娛樂、健身、讀報、看電視、上老年電大、短途旅遊等內容的各項活動,特別要鼓勵、引導“空巢老人”走出家門,參加室內外各種活動。充分發揮老年活動中心的作用。改變過去單一搓麻將現象,設定電視、聊天、健身、棋牌等多種活動專案,組織老年人學習政治時事,開展各種趣味性的文化娛樂活動,吸引“空巢老人”融入其中,參與社會活動,消除孤獨寂寞感。

(四)加強家庭監護,確保“空巢老人”安全。“空巢老人”家庭的出現,常使老人處於無人照顧,突發疾病搶救不及時,生命受到威脅狀況,這是“空巢老人”面臨的安全問題。社群要分工專人負責“空巢老人”家庭管理,調查摸清轄區內“空巢老人”家庭的基本情況,並建立家庭檔案。組織社會閒散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定點、定人為“空巢老人”提供買菜燒飯、購物、打掃衛生等低償家政服務;組織志願者、身體健康的低齡老人等成立愛心互助隊伍,採取結對幫扶辦法,對高齡、體弱行動不便且經濟拮据的“空巢老人”提供無償服務,解決“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問題。

據瞭解,在我國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空巢老人”的出現,折射出我國傳統養老方式和保障體系正遭遇巨大的衝擊。

目前,我國已經明確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群養老為依託、以機構養老為輔助的養老模式。按照韓克慶的分析,空巢現象所折射出的傳統養老方式的困境包括:家庭養老功能弱化;機構養老有待完善;護理服務亟需發展。

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曾指出,不斷增多的“空巢老人”使現有的養老體系面臨三大挑戰:

首先是生活保障。主要是經濟方面,尤其是農村地區老人的養老問題將是今後很長一段時期的任務,目前的新農保水平還太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城市“空巢老人”將不再是貶義詞,而是意味著有房、有獨立經濟能力、有單獨的生活空間、生活質量更高,這部分人的經濟保障不是問題。因此在這方面,人們更應該關注廣大農村的“空巢老人”。 其次是日常照料服務。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服務,是當前應對老齡化的核心問題。目前的老年專業化服務水平不高,既缺乏專業的管理公司,又缺乏大批專業的護理員。如養老護理員,全國只有兩萬多人,而實際需求接近千萬。

最後是精神慰藉。目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主要靠家政服務員,專業的心理從業人員較少。 在不少專家看來,受到衝擊最為嚴重的正是作為養老最基礎的家庭層面。

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護法草案要求兒女“常回家看看”,不是單純將精神慰藉的功能捆綁給家庭,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不僅是子女的義務,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責任和社會責任

隨著空巢問題的凸顯,今年初,一場關於“常回家看看”的立法討論受到了社會各界高度重視。

據瞭解,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護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擬規定,“家庭成員不得在精神上忽視、孤立老年人”,特別強調“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贍養人,要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人”。

對於上述規定,不少市民認為,“精神贍養出自心關乎情,屬於道德上的義務,而不是法律上的責任”。

中國社會科學院老年科學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伊密,則對上述規定的可操作性提出了質疑。他認為,“常”是什麼概念,法律能否規定一週回去一次,還是一個月回去一次,一次多長時間?既然條文中並沒有明確的要求,這便沒有操作性。同時,法律能不能把常回家看看、打電話列入工作考核標準中?這同樣也沒有可行性。“常回家看看”作為一種理念、觀念和要求是應該的,但作為一個法律條款就沒有太大的可能性。“如果不能操作,法律就形同虛設,那麼其尊嚴和威信也會大受影響”。

對此,民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由於老年法屬於社會類立法,因此具體細節不可能規定得很清楚。但以後子女不“經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訴諸法律。以前,法院一般不會受理這種訴訟,但現在法院要立案審理。此類案件畢竟不同於一般的訴訟,所以最後的結果是多方面決定的,既有司法上的判決,也有行政上的督促,還有調解組織的調解等。另外,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和人民調解組織在這方面要發揮作用,主要是對贍養人不履行贍養義務的和監護人不履行監護義務的,要督促他們履行自己的義務。

“立法新修訂要求兒女‘常回家看看’,既是立法的進步,也反映了當前比較嚴峻的養老形勢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中國未來養老仍然以家庭養老為主,社群養老和機構養老為其有效補充。從老年人權益保護的角度看,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增加精神慰藉的內容,不僅強化了子女的陪護責任,無疑也是對老年人更高層面的需求,也就是精神需求的保護。同時,立法也不是單純將精神慰藉的功能捆綁給家庭,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不僅是子女的義務,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責任和社會責任。”韓克慶說。

有人建議,有關部門應該對老年人維權給予充分幫助和支援,具體包括: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司法機關要依法優先將困難“空巢老人”納入司法救助物件,酌情減免困難“空巢老人”的訴訟費用;各基層司法所和鄉鎮、村(居)調解委員會要為“空巢老人”維權提供各種幫助,在積極調解“空巢老人”權益糾紛的同時,支援“空巢老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建議以老齡辦牽頭開通老年人維權熱線,幫扶物件包括“空巢老人”等,由專業律師為老人義務提供涉老法律方面問題的諮詢並答疑解惑,充分滿足老年弱勢群體對法律服務的需求

空巢老人調研報告有哪些 篇13

所謂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鳥離巢後的情景,現在被引申為子女離開後家庭的空虛、寂寞的狀態。空巢老人即是指無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獨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1.無人照料,生活不易

20__年3月,75歲的中科院院士、被國際醫學界譽為“世界斷肢再植之父”的陳中偉教授,在上海獨居的家中意外墜樓不幸去世。

87歲的許大爺獨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個小區,今年冬天連續的大雪讓許大爺家裡“斷糧”了,老人無法外出買菜,到了深夜,剛剛忙完工作的外孫才給老人送來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現問題後久等未能解決,無奈中只能抱著暖水袋躲在被窩裡,給兒子打去求助電話。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我國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1/3,其中不乏眾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學學會課題組進行了一次城鄉空巢老人調研,通過抽樣調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覺生活無人照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對他們來說,吃飯、洗澡、做簡單家務已成為生活的最大困境。

如果說,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夠艱難克服,那麼在遭遇突發狀況甚至發生意外時,空巢老人常無招架之力,難免產生髮生在陳教授、許大爺這樣獨居空巢老人身上的悲劇。

2.精神寂寞,鬱鬱寡歡

“人老了還能有什麼盼頭呀,瞎過唄!”一句話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涼心態。據報道,今年年初,在山東濟南,一週內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殺;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為太想兒女,屢次輕生,在今年重陽節時跳樓自殺。

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據北京、上海、武漢、廈門等多個地方對城鄉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調查顯示: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慾減低,睡眠失調,脾氣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殺。

上海老齡辦、寧波老齡辦入戶調查顯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與人交流、老有所樂、老有所用。南京鼓樓區對空巢老人的活動需求調查顯示:希望子女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成為眾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託;多組織老年公益活動、創辦老年活動室則成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訴求。

3.疾病困擾,就醫困難

浙江衢州的空巢老人柳大爺曾因高血壓兩次昏倒在家,“一個人在家,最怕的就是生病。”柳大爺常說。

北京、廈門、延吉等多個地區關於“空巢老人”身體狀況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超過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據福建省城鄉空巢老人調查報告顯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為無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對病痛常面臨三大“無助”困境:急病突發無人知曉、慢性疾病無人照料、醫療費用過高無法承擔。疾病問題在農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現尤為明顯。以湖北省農村空巢老人為物件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為就醫方便的僅佔40.7%;面對疾病,有55.6%的受訪老人選擇“簡單治療”,16.2%的老人會選擇“間歇性治療”,僅21.8%的老人採用“正規治療”,另有6.4%會“放棄治療”。上海市老齡辦對居家養老服務專案進行調研時發現,超過90%的空巢老人選擇需要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包括常規體檢、定時上門護理、應急救助等等。

到底有多少空巢老人?

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已有老齡人口1.69億,佔總人口數的12%,據全國老齡辦統計資料顯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屬於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據北京老齡辦目前公佈的統計資料,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將達到250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則會超過100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40%。寧波老齡辦調查表明,寧波空巢老人家庭已佔老年人家庭的35%,預計到20__年將達到80%以上。

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長,約為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迅速擴大。專家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著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

誰來關愛空巢老人?

在人口老齡化加劇的大背景下,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需要有更多人伸出援手。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家庭、政府和社會對空巢老人的關愛顯然不盡如人意。

1.子女照顧不周

一項對空巢老人的調查結果顯示,感到家庭關係融洽的僅僅50.1%,對子女的照顧表示滿意的僅9.2%。經濟支援、精神贍養等方面,子女對獨居父母虧欠不少。

目前,由於獨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日趨小型化,傳統家庭養老方式面臨挑戰,代際之間的孝道、贍養、照料老人的觀念日益淡化。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調查,城市空巢老人獲得子女經濟支援的比例較高,但在農村,由於子女自身經濟壓力,相當一部分空巢老人還得不到子女的經濟救助。以廈門市農村空巢老人為例,只有43.0%的空巢老人主要靠子女贍養,

50%以上的老人只能依靠自己勞動和養老金等度日。

經濟支援之外,許多子女常常忽略了老人們的精神需要。據全國老齡辦統計,僅10%左右的子女能注意滿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如上文提到的福州空巢老人,其兒女在經濟上很寬裕,經常給老人寄錢,每次都說:“想吃什麼儘管買,錢不用擔心!”卻忽略了老人精神需要。

贍養父母、關愛雙親是子女們應盡的責任,面對空巢父母,作為子女是否應該自問“做了多少”?

2.政策保障不足

我國作為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決“養”和“醫”的問題。 我國城鄉養老保障現狀不容樂觀。目前,“養”的保障主要包括城鄉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據統計,城市中約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沒有養老金,農村老年人中約有80%以上沒有任何養老金,許多農民根本不知道養老保險為何物。

“醫”的保障包括城市醫療保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以及城鄉貧困老年人的醫療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醫療保障。近年來,黨和政府通過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類醫療保障制度、醫療救助制度和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使老年人醫療保障狀況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沒有享受任何醫療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數以上。老人看病難、看不起病的難題仍待緩解。

3.社會幫助缺位

空巢老人養老主要有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兩種方式,而我國現有社會養老機構的床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養老仍面臨投入服務平臺匱乏、專業服務水平不高等系列難題。

機構養老,主要是指通過開辦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醫療和娛樂休閒等全方位服務。據調查,全國每年約有1400多萬老年人要求進入老年福利機構養老,而各類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萬張,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居家養老,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群為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目前,居家養老是我國老年人主要的養老方式,受傳統習慣的影響,超過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夠居家養老。

英國等國非常重視居家養老服務,政府依託社群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物質支援、整體關懷等,具體提供服務的有政府僱員,還有大量的志願服務者。近年來,我國空巢老人的居家養老服務開始興起,各地也在逐漸摸索有效的服務方法。例如,杭州依託社群,以志願者行動、低齡老人照顧高齡老人的“時間銀行”互助、鄰里關照、託老服務和無償或低償上門服務為主要形式,為居家養老構建“生活照料網路”。

據全國老年人社群服務需求調查顯示,老人們最需要的服務包括法律援助、上門看病、上門做家務、服務熱線和聊天解悶等,分別達到了22.2%、20.5%、18.8%,17.1%和16.8%。但是這些服務需求的總滿足率目前僅為15.9%,換句話說,仍有84.1%的服務需求沒有被滿足。

空巢老人中或許就有你我的父母、你我的長輩,有一天,你我也會老,可能也會成為空巢老人中的一員。尊老愛老,既是為人的基本道德準則,更是建設和諧社會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所以,請伸出關愛的手,陪他們一起走,在他們老了孤單了的時候,遠離困苦和憂愁。

空巢老人調研報告有哪些 篇14

調查背景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家庭需求日益增多,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不斷的擁向城市,為國家的繁榮,城市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但在農民背井離鄉,使自己生活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城市不斷繁華的狀況下,許多年輕人留下父母和孩子外出打工,致使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現象明顯加重,老人的生活和孩子的教育問題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調查目的

調查人:劉林

調查時間:20xx年7月6日至7日

調查地點: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龍鳳鄉紅旗村

調查物件及人數:紅旗村村民;60人

調查方式:交流訪談

調查前工作準備:

在下鄉調查前,從帶領我們的團委老師那兒瞭解了當地狀況,熟悉了調查路線;

認真分析了活動期間需要了解的知識;

根據需要自己設計好調查的資料;

20xx最新空巢老人的調查報告20xx最新空巢老人的調查報告

另外還上網搜尋了有關其他省市的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目前在生活、心理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以便在調查時不僅僅能完成調查任務,而且還能及時幫忙他們排解遇到的困難。

當地狀況

紅旗村概況:紅旗村地屬衡陽市龍鳳鄉的一個小村莊,是一個不足一千人的村落。它雖然位於南嶽區,但是交通條件卻很差。村裡設有醫務室,國小,小賣部等。那裡生活較安定,既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在那裡發生,又沒有聽說什麼名人的足跡。調查結果經過這次調查,我們發此刻經濟生活方面,百姓的生活水平還是偏低;在教育方面,軟硬體設施均相對落後。下面就從經濟,教育方面來闡述我們調查後的結果。再於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了城鎮走上了了打工路,巢老和留守兒童大幅增加。紅旗村的生活還算好,大多數家庭都能看上電視,大多數家庭都裝上了電話,但是經濟上還是拮据的,因為除了上述開支之外,教育支出佔了很大的比例。

調查過程

組織學生到農村與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以關愛留守兒童為重點,為當地學生舉辦課業輔導、素質拓展、親情陪伴、愛心捐贈等活動。廣泛開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傳、為當地村民量血壓、基本醫療衛生知識普及活動,廣泛開展健康科普宣傳和與健康相關的社會調查活動。圍繞水資源保護、垃圾處理、環境汙染等,開展科普知識宣講、社會調查研究、發展建言獻策等活動,普及生態環保理念、引導健康生活方式、推動科學發展方式。

調查分析

針對有些問題的具體的調查分析:

關於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讓每個孩子都能上學,讓讀書夢從憧憬走向現實以前是許多貧困孩子的心聲。關注留守兒童教育同樣是我們這次對紅旗村社會調查的一個方面。村國小那幢新蓋的三層教學樓在紅旗村那片山下映襯下顯得格外耀眼,為我們的心中添了幾分安慰,教師隊伍的人才匱乏成了在師資力量方面制約本校教育的重大問題。本次調查有55%的人把父母不在身邊孩子缺乏很好的教育指導作為導致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最重要的原因,目前多數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他們誤以為教育孩子是校園的事,至於孩子學習成績、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師們去管教,留守兒童家庭這種親子之間的交往在時間上的長期間斷致使父母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心孩子的學習問題,嚴重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行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監護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狀況下,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沉迷於遊戲廳、網咖等娛樂場所,引起行為上的偏差,嚴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誤入歧途。此外,還有40%的人認為孩子成績不好是因為他們自身努力不夠,留守兒童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性不高,成績不理想,得不到校園和老師的重視,最後還有少數人認為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孩子成績不理想,如教育體系不完善老師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並給予及時正確的指

導,目前監護人管教方式不合理等。

就此我認為:1.家長就應明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應盡之責,家長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並不影響對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務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職責承擔起來,與校園、社會構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應主動與子女的任課老師、班主任聯絡,加強溝通。向老師說明自己的狀況,瞭解子女的發展變化,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這樣才不至於使留守兒童的家庭家長教育方面出現盲區。還應加強與監護人聯絡及親子間的溝通;2.校園應把留守兒童的教育作為專項工作,加強對教師的素質培訓,使教師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做到公平、公證,使留守兒童擁有與其他兒童同等對待的教育,引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3.地方政府應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成立關心留守兒童教育指導機構,建立農村社群教育和監護體系。

關於孩子的生活或心理的問題

留守兒童長期生活在特殊環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關愛與呵護,久而久之,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就本次調查結果顯示:66%的人認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孩子性格發生很大變化,留守兒童自幼離開父母,缺乏親情的關愛,往往易產生焦慮、煩躁等一系列的消極情緒。留守兒童存在必須程度的孤僻、偏激、搞破壞、易產生敵對等不良心理問題。與監護人之間有時也會發生摩擦。有34%的人認為孩子的性格沒有多大的變化,他們認為孩子年齡小沒有過多的思考這些問題。

對此我期望: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能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加強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搭建他們能夠見面的橋樑,;2.尋找適宜的監護人,提高監護人的素質,能夠及時的發現孩子的不良行為,給予及時的教育與引導;要對留守兒童進行細心的觀察與溝通;3.校園能儘量利用五一十一、春節等學生家長返鄉的機會約父母面談,這樣能使這些父母較為詳細地瞭解孩子,以便更好地進行短期的家庭教育;對於一些留守學生出現的不良傾向和在校內外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要及時處理,耐心的進行說服和教育;定期家訪,定期舉行監護人座談會,交流管教留守兒童的經驗教訓,相互溝通交流;開展體諒父母活動。畢竟孩子是一個家庭全部的期望和寄託,所以不管是孩子的教育還是心理問題都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

關於造成空巢老人現象原因的問題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關於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52%的人認為是經濟發展和工作需求造成農民外出打工把老人和孩子留在家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43%的人認為是此刻青年人思想觀念的變化,不願留在家裡,致使這一現象加重,另外有5%的人認為是因為老年人自願獨居導致這一現象。由於在鄉鎮或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工作單位少,收入不高,導致青年人為了養家餬口,不得不離開家鄉外出打工,如果老人的生存環境依然得不到改善,必將阻礙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最終制約我國農村現代化和城市化程序。

如何解決這一弱勢群體養老問題,我推薦:1.政府就應大力支援鄉鎮企業發展,給農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2.另外,村委會也應大力尋找致富道路,發展農村經濟,改變農村落後面貌,出臺相應的鼓勵政策,鼓勵部分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來,減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數量,帶動群眾自主創業;3.已經發家致富的人能夠與大家一齊分享致富經驗,幫忙更多的村民致富,同時也儘可能地緩解農民外出打工導致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現象越來越嚴重的問題。

關於空巢老人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顯示,56%的人認為子女外出在精神上對老人的影響很大,很多外出務工者與老人的聯絡不夠;24%的人認為是日常生活無人照顧,而子女外出的必然結果是老人需要照料時子女的缺位。農村空巢老人健康狀況較差,勞動負擔重,面臨著各種老年病的威脅,日常生活活動潛力受到極大影響;另外有20%的人認為生活貧困,空巢家庭老人一旦患病,沒有兒女在身邊照顧生活起居,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不能獲得相對穩定的經濟支援以化解疾病風險和恢復身體健康。

根據這一狀況,我推薦:1.當地政府或村委會要做好相關的工作,如:建立老年人活動中心,組織文娛活動,以方便老年人相互交流,減輕兒女們不在身邊的孤獨感;2.建立農村公共醫療上門服務制度,與村醫生、鄉鎮衛生院簽定職責書,定時為空巢老人免費體檢,重病時減免必須的費用,解決其老有所養,老有所醫。3.逐步建立農村養老制度,為農村空巢老人帶給生活保障,擴大農村低保範圍,讓農村75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都參加進來。

關於空巢老人現象期望他們的兒女們做什麼的問題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我發現67%的人期望這些老人的兒女能多與老人經常聯絡,有31%的人認為讓外出打工的人找離家比較近的工作也是很好的解決辦法,畢竟離家近比較方便照顧老人和孩子,避免因自己長期外出打工與父母和孩子有很大的隔閡,只有2%的人認為就應給老人錢保證父母的經濟來源。所以,心裡的溝通、感情的交流是最重要的。外出打工的年輕人要時常與父母持續聯絡,如果狀況允許也能夠就近找適宜的工作,如果狀況特殊需要外出的,給父母必須的物質撫慰也是必要的,必須要保證父母的生活狀況。

關於村民的中國夢

那裡的村民大多都是老人和孩子,我瞭解到大多的村民的中國夢。根據本次調查結果我發現,那裡的孩子基本上是留守兒童居多,在調查過程中我問到許多孩子的中國夢,那裡的每個孩子無論出身貧困或富裕同樣都懷著大學的夢想。他們憧憬著走出大山,追逐大學夢。他們中許多有著潛力的孩子還沒有被髮掘,有時即使被髮掘由於各方面原因最終還是被埋沒了。在這個本應有著平等權力的社會裡卻由於地理因素導致的差異,讓孩子們無法展現自我,發掘自我,可能還未起跑就已經放棄。這不僅僅給他們帶來了遺憾,同樣也是國家的損失與悲哀。也有許多孩子的夢想就是期望父母在身邊,陪伴自己。一些老人們的夢想也是期望著自己的兒女能夠在自己身邊。當問到他們的中國夢時,許多老人和孩子都講到期望村子發展起來,生活更好一點,期望國家也越來越繁榮昌盛。

對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現狀,我們向村民調查了很多問題,並和一些這樣的老人孩子進行了詳細的交流,及時向他們介紹在平常遇到問題時怎樣解決和處理。

調查結論

經過本次對紅旗村的調查,收穫頗豐,村民也是極其認真地回答我提出的問題,甚至有的村民用心主動地詢問我要調查的資料,其中很多村民透過電視、廣播等渠道已經對目前社會上廣泛存在的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問題有所瞭解,這給我的調查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村民關注農村問題意識的提高使我不僅僅順利完成此次調查,而且更讓我為之欣喜,這說明此刻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進步,一些村民不再是單純地追求物質富足,他們已經學會多渠道的瞭解時事,關注三農,關注中國夢,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進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精神生活。

結束這次調查,留給我們的只有思考。我們的潛力實在有限,無法為這所國小的教育,這個村莊的發展獻上一份哪怕是微薄的力量。雖然村子已經有了微微的改善,但是差距尤其是與相隔一座山的衡山前山的差距太大。良好的國家政策能夠說為教育事業添加了一份催化劑。只有在的國家帶領下教育事業才可能進步,事半功倍。社會是一個大群體,對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幫忙與護理,每一個成員都應做出貢獻。當這些都能很好的結合時,相信農村輝煌的明天已不再遙遠。

青春與時代同行,職責與奮鬥相伴。我們是時代的支柱,更該擔當起這個職責。在人文關懷的浪潮背後,跳動的是當代青年緊跟時代,心繫祖國的拳拳赤子之心。讓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敢於有夢,也讓我們大學生勇於追夢、勤於圓夢,在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

空巢老人調研報告有哪些 篇15

實踐主題:走訪農村空巢老人、關愛農村空巢老人

團隊負責人:張永芳

所在班級:11級信管2班

團隊成員:王鈺、王真、陳麗君、李潁、李靖慧、李海燕、張林林、孟丹丹 20xx年八月三十日

一、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研實施方案

1、調研內容:農村空巢老人生活及經濟狀況

2、調研物件:農村50歲以上的空巢老人

3、調研時間:8月20日-26日

4、調研地點:團隊成員老家的農村

5、調研背景:

在我們享受幸福快樂的大學時光的同時,往往忽視了身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年邁多病,兒女卻無暇照顧;他們孤獨寂寞,身邊卻無人溝通交流。當很多人都在關注農民工問題,關注”90後“的成長曆程,關注城市發展、經濟變革時,我們似乎都忘記了他們,他們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他們是讀書同學的爺爺奶奶,是數目不斷增加的龐大群體,他們在各偏僻的農村靜靜的生活,數著日子盼望兒女能回家,守著電話等兒女問候。他們年邁,生活上有很多問題:生活無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時妥善治療、孤獨抑鬱的情緒無法排遣。他們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是急需社會上所有人的關注、關懷和問候。

6、調研目的:

提出”中國夢“,中國夢是中國每個人的夢,只有實現每個人的夢想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是真正實現中國夢。所以,空巢老人的生活問題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問題,更是社會的問題,它需要我們每個人的關注。通過走訪慰問老人的形式,瞭解農村空巢老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呼籲社會關注空巢老人、呼籲政府健全社會保障制度。

力爭做到空巢老人生活有保證、孤獨能排遣、困難有人幫。同時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願服務精神,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分析處理問題能力,展示青年學子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7、調研具體實施過程:

(1)活動進展前由團隊負責人到各村村委會向村委會負責人介紹我們以走訪空巢老人為社會實踐活動主題的目的及意義。獲得村委會的贊同和支援後,收集村裡50歲以上老人的資料,瞭解他們的家庭住址和基本生活狀況,然後制定合理走訪路線,為走訪工作做準備。

(2)確定小組成員的食宿交通問題,實踐期間確保隊員的食品、住宿、交通安全問題。向親戚朋友借自行車儘量做到環保、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3)收集生活健康知識、醫療保健知識編訂成冊向老人宣傳普及。宣傳國家三農問題、宣傳黨的精神,向空巢老人傳遞國家和民族關愛老人的正能量。

(4)每個人都帶好身份證學生證等證件,必要時可以用這些證件證明自己的身份。

(5)由隊長張永芳查閱資料做好走訪問卷調查,向指導老師詢問意見,在取得認同,調查問卷合理的情況下,將問卷發給實踐團隊所有成員,隊長並聯繫好實踐基地負責人。

(6)各方面聯絡好後,團隊成員在8月19日做好調研的相關所有準備,8月20日-26日每天早上8:00-11:00、下午15:00-18:00由村裡負責人帶著走訪老人做問卷調查。在問卷中,陪老人聊天解悶、瞭解老人生活現狀,幫助身體不好的老人做家務等。每天晚上活動結束後自己反思活動中的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並及時改正以使活動達到更好的效果。

8、活動後期

二、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研提綱

1、調研指導思想和目的

每個人都有夢想,每個民族也都有自己的夢想。在中國有中國夢,中國夢不僅代表著每個人的夢想,也代表著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中國夢是每個中國人期盼的夢想。要實現中國夢,必須根據我國國情,制定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方針路線。然而,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60%以上,解決好農村人口的養老問題關係著中國的穩定和發展,也關係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及中國夢的實現。要實現中國夢,必須解決好農村空巢老人生活問題,這就要求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通過走訪慰問空巢老人的形式,增加與空巢老人的溝通與交流,使他們融入到社會集體中,緩解他們孤獨感、抑鬱感,也能讓老人感覺到整個社會國家都在關心關愛他們,生活中,他們會保持更加積極樂觀的態度。

通過我們的社會實踐活動,將空巢老人的心聲傳達給全社會,讓更多的關注空巢老人,讓老人的需求被大家瞭解認知。呼籲兒女能在忙碌的工作中多抽出實踐陪伴老人,讓大家都知道老人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他們更渴望精神上的快樂。

2、調研內容

通過走訪慰問聊天的形式,瞭解“空巢老人”的生活、健康、心理、醫療、養老保障、養老服務、情感需求等現狀和“空巢老人”面臨的現實困難。

3、調查方法

團隊成員選擇自己村莊年齡在50歲以上的空巢老人,隨機選擇20人左右填寫問卷。

4、相關要求

調查問卷的填寫必須根據個人實際情況,不得虛化事實。成員根據走訪調查統計問卷結果並將統計結果發給團隊負責人。有團隊負責人作進一步總結分析。

三、團隊調研報告

摘要: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老年人口在不斷增加,空巢老人的比例和規模也正日益擴大。隨著打工潮的流行,農民工的逐漸增多,農村空巢老人的數量更是快速增長著。農村空巢老人大多都年邁多病,再加上長期沒有子女的照顧,他們大都孤獨抑鬱。

空巢老人調研報告有哪些 篇16

所謂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鳥離巢後的情景,現在被引申為子女離開後家庭的空虛、寂寞的狀態。空巢老人即是指無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獨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1.無人照料,生活不易

20xx年3月,75歲的中科院院士、被國際醫學界譽為“世界斷肢再植之父”的陳中偉教授,在上海獨居的家中意外墜樓不幸去世。

87歲的許大爺獨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個小區,今年冬天連續的大雪讓許大爺家裡“斷糧”了,老人無法外出買菜,到了深夜,剛剛忙完工作的外孫才給老人送來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現問題後久等未能解決,無奈中只能抱著暖水袋躲在被窩裡,給兒子打去求助電話。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我國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1/3,其中不乏眾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學學會課題組進行了一次城鄉空巢老人調研,通過抽樣調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覺生活無人照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對他們來說,吃飯、洗澡、做簡單家務已成為生活的最大困境。

如果說,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夠艱難克服,那麼在遭遇突發狀況甚至發生意外時,空巢老人常無招架之力,難免產生髮生在陳教授、許大爺這樣獨居空巢老人身上的悲劇。

2.精神寂寞,鬱鬱寡歡

“人老了還能有什麼盼頭呀,瞎過唄!”一句話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涼心態。據報道,今年年初,在山東濟南,一週內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殺;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為太想兒女,屢次輕生,在今年重陽節時跳樓自殺。

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據北京、上海、武漢、廈門等多個地方對城鄉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調查顯示: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慾減低,睡眠失調,脾氣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殺。

上海老齡辦、寧波老齡辦入戶調查顯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與人交流、老有所樂、老有所用。南京鼓樓區對空巢老人的活動需求調查顯示:希望子女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成為眾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託;多組織老年公益活動、創辦老年活動室則成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訴求。

3.疾病困擾,就醫困難

浙江衢州的空巢老人柳大爺曾因高血壓兩次昏倒在家,“一個人在家,最怕的就是生病。”柳大爺常說。

北京、廈門、延吉等多個地區關於“空巢老人”身體狀況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超過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據福建省城鄉空巢老人調查報告顯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為無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對病痛常面臨三大“無助”困境:急病突發無人知曉、慢性疾病無人照料、醫療費用過高無法承擔。疾病問題在農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現尤為明顯。以湖北省農村空巢老人為物件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為就醫方便的僅佔40.7%;面對疾病,有55.6%的受訪老人選擇“簡單治療”,16.2%的老人會選擇“間歇性治療”,僅21.8%的老人採用“正規治療”,另有6.4%會“放棄治療”。上海市老齡辦對居家養老服務專案進行調研時發現,超過90%的空巢老人選擇需要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包括常規體檢、定時上門護理、應急救助等等。

到底有多少空巢老人?

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已有老齡人口1.69億,佔總人口數的12%,據全國老齡辦統計資料顯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屬於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據北京老齡辦目前公佈的統計資料,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將達到250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則會超過100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40%。寧波老齡辦調查表明,寧波空巢老人家庭已佔老年人家庭的35%,預計到20xx年將達到80%以上。

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長,約為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迅速擴大。專家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著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

誰來關愛空巢老人?

在人口老齡化加劇的大背景下,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需要有更多人伸出援手。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家庭、政府和社會對空巢老人的關愛顯然不盡如人意。

1.子女照顧不周

一項對空巢老人的調查結果顯示,感到家庭關係融洽的僅僅50.1%,對子女的照顧表示滿意的僅9.2%。經濟支援、精神贍養等方面,子女對獨居父母虧欠不少。

目前,由於獨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日趨小型化,傳統家庭養老方式面臨挑戰,代際之間的孝道、贍養、照料老人的觀念日益淡化。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調查,城市空巢老人獲得子女經濟支援的比例較高,但在農村,由於子女自身經濟壓力,相當一部分空巢老人還得不到子女的經濟救助。以廈門市農村空巢老人為例,只有43.0%的空巢老人主要靠子女贍養,

50%以上的老人只能依靠自己勞動和養老金等度日。

經濟支援之外,許多子女常常忽略了老人們的精神需要。據全國老齡辦統計,僅10%左右的子女能注意滿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如上文提到的福州空巢老人,其兒女在經濟上很寬裕,經常給老人寄錢,每次都說:“想吃什麼儘管買,錢不用擔心!”卻忽略了老人精神需要。

贍養父母、關愛雙親是子女們應盡的責任,面對空巢父母,作為子女是否應該自問“做了多少”?

2.政策保障不足

我國作為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決“養”和“醫”的問題。 我國城鄉養老保障現狀不容樂觀。目前,“養”的保障主要包括城鄉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據統計,城市中約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沒有養老金,農村老年人中約有80%以上沒有任何養老金,許多農民根本不知道養老保險為何物。

“醫”的保障包括城市醫療保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以及城鄉貧困老年人的醫療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醫療保障。近年來,黨和政府通過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類醫療保障制度、醫療救助制度和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使老年人醫療保障狀況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沒有享受任何醫療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數以上。老人看病難、看不起病的難題仍待緩解。

3.社會幫助缺位

空巢老人養老主要有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兩種方式,而我國現有社會養老機構的床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養老仍面臨投入服務平臺匱乏、專業服務水平不高等系列難題。

機構養老,主要是指通過開辦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醫療和娛樂休閒等全方位服務。據調查,全國每年約有1400多萬老年人要求進入老年福利機構養老,而各類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萬張,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居家養老,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群為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目前,居家養老是我國老年人主要的養老方式,受傳統習慣的影響,超過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夠居家養老。

英國等國非常重視居家養老服務,政府依託社群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物質支援、整體關懷等,具體提供服務的有政府僱員,還有大量的志願服務者。近年來,我國空巢老人的居家養老服務開始興起,各地也在逐漸摸索有效的服務方法。例如,杭州依託社群,以志願者行動、低齡老人照顧高齡老人的“時間銀行”互助、鄰里關照、託老服務和無償或低償上門服務為主要形式,為居家養老構建“生活照料網路”。

據全國老年人社群服務需求調查顯示,老人們最需要的服務包括法律援助、上門看病、上門做家務、服務熱線和聊天解悶等,分別達到了22.2%、20.5%、18.8%,17.1%和16.8%。但是這些服務需求的總滿足率目前僅為15.9%,換句話說,仍有84.1%的服務需求沒有被滿足。

空巢老人中或許就有你我的父母、你我的長輩,有一天,你我也會老,可能也會成為空巢老人中的一員。尊老愛老,既是為人的基本道德準則,更是建設和諧社會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所以,請伸出關愛的手,陪他們一起走,在他們老了孤單了的時候,遠離困苦和憂愁。

空巢老人調研報告有哪些 篇17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夏天是西寧的好時節。

街道上,充滿朝氣的年輕人邁著急匆匆的腳步,為了生活打拼。遠處,幾個孩童在追著踢一隻足球。轉個彎,拐過樓,就在街道的另一邊,老人們三五成群地圍坐在一起,說著昨天的天氣和兒女,這是他們永恆的話題,他們用昏花的眼睛注視著不時走過的路人,好像離這個社會很遠……

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

郭奶奶們的日常生活——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調查之一

“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郭少華就是這樣一位空巢老人。她是很多空巢老人的一個縮影。

7月13日,在中華巷社群,記者正好趕上社群工作人員看望郭少華老人。

社群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老人前不久摔傷了胯骨,做了一次大手術。來到一幢居民樓前,上了三樓,敲了半天門,一位頭髮花白的清瘦老人扶著牆開了門。

74歲的郭少華老人艱難地挪動著身子,慢慢地扶著桌子,從老人緊緊皺著的眉頭可以看出,每一次挪動,老人都要忍受巨大的疼痛。

老人家裡到處都是喝過的一次性杯子,衣物也散落在沙發上,簡直沒有落腳的地方。老人歉意地說:“兒子回來過,他現在給我聯絡敬老院去了,你們將就著坐一下,家裡亂,我也沒辦法收拾。”

記者注意到,老人的窗前貼著一張紙,紙上大大地用黑色字型寫著三個字“關電灶”。這是老人的兒子怕她忘記關電灶特意寫上去的。社群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老人沒摔傷前是個非常乾淨利索的人,平日裡買菜、做飯都不成問題,家裡也是窗明几淨,地板擦得格外亮。

“奶奶,你怎麼不小心摔倒了?”記者一問,老人顯得很懊惱,簡直快哭出聲來了:“我就不應該出去,我不小心摔傷了,給兒子帶來了這麼多麻煩。”

原來,老人在34年前就失去了丈夫,當時,兒子只有6歲,為了兒子,當時只有40歲的郭少華沒有再成家。

孤兒寡母,兩個人的生活著實不易。為了把兒子拉扯大,郭少華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她在福利院幫著看孩子,在工地上幫著做飯,辛苦掙來點錢,才能給兒子吃口飽飯,娘倆沒有房子,住過窩棚……

看到母親的辛勞,兒子國小畢業後就堅決不肯上學了,他要靠自己的努力養活自己和媽媽。兒子從小就開始賣水果、洋芋、烤紅薯,還擺過地攤。“娃娃也是為了養家,沒學上文化。”老人遺憾地說,“現在他也沒有正式工作,在蘭州打工經常不著家,這次我摔傷了,娃娃回來了,又讓娃娃花錢了,還耽誤娃娃掙錢……”老人說起這些眼淚快掉下來了。

老人現在每月有五百多元的補助,還有低保金,生活還算過的去。

“還是好心人多。”說起自己摔傷的事,郭少華老人這樣說。老人患有白內障,視力很差,可是呆在家裡很孤獨,就想出去轉轉,結果在小遊園不小心一腳踩空摔倒了,是路人發現後把她抱起來送到了家裡,社群的工作人員幫著把她送到了醫院做了手術,還通知了老人的兒子。

說到這裡,老人拿出了一包襪子硬要送給社群的兩位女同志:“我給你們添了這麼多麻煩,這幾雙襪子你們拿著穿穿……”

“我出院在家裡的這個月,兒子做飯給我吃,他有時候氣得罵我,說‘不讓你出去你偏要出去’。我理解他,他脾氣發完了也就好了。我受了那麼多苦把他拉扯大,他也疼我……可是我不能天天靠他呀,他也得出去掙錢啊,我想去敬老院,聽說敬老院也不錯。”

“兒子平時最擔心我出門,怕我出意外。可我一個人孤獨得很,早上喝上一碗奶茶,中午吃上一口饃饃,不餓就行,我就不想一個人在家裡,老是在外面轉,聽聽別人在聊什麼,看看公園裡的花草,天黑了我就回家睡覺。”

我們走的時候,老人的兒子還沒回來,他去聯絡敬老院了,老人因為怕連累兒子,要求去敬老院,在那裡至少一日三餐有人管……“我想兒子的時候就給他打個電話,能聽聽他的聲音,就像見了面。”

的確,對那些身體有病的空巢老人來說,感覺生活無人照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

對自己有信心

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慾減低,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

可是有的空巢老人卻把自己的日子安排得很妥帖。

見到馬生榮老人時,他正和一群老人在樹陰下乘涼。

年輕時學醫的馬老很注重身體健康:“生命在於運動,要對自己有信心。”三年前,老伴去世,馬老成了空巢獨居老人,可他不想和兒女住在一起,他說:“兒女也是六十多歲的人了,也是一大家子人,我不想給他們添麻煩。”

每年春節,是一大家子人相聚的時間。

馬老一天的主要事情就是鍛鍊。

“人老了,沒瞌睡,我早上5點就醒來了,醒來後我不急於起床,就在被窩裡鍛鍊。做一做老年操,按摩鼻子、眼睛、太陽穴、手臂。正式起床後,我就鍛鍊腿,踢一踢、蹬一蹬,活動一個多小時,我就出門了。外面的空氣好,出去呼吸點新鮮空氣對身體好,就算是下雨,只要雨不大,我還是打著傘出去。我給自己規劃了五條路線,沿著這五條路線走,來回需要三個小時,邊鍛鍊,邊看風景。”

馬老是個樂觀的老人:“我心裡有事也從不多想,因為想了也沒用,思想要樂觀,生活簡單、樸素。”馬老的早餐是牛奶雞蛋,晚上自己下面條吃。“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別給兒女添麻煩。”馬老去年生了一次病,要靠雙柺才能行走,靠著自己頑強的毅力,老人堅持鍛鍊,現在,腰腿好了,扔掉了雙柺。馬老說:“人老了有病不要怕,要有決心、有信心……”

想辦法打發日子

一個人的日子孤單又漫長,今年87歲的金奶奶是典型的空巢老人。她老伴早逝,有一子一女,都不在她身邊,身體還算硬朗的她獨自生活在一套建造於上世紀70年代的老單元房裡。

金奶奶家是兩居室,窗戶玻璃上蒙著厚厚的灰塵,屋子裡的光線很暗,一張床佔去了房間的大部分,床上堆著很多被子,佈滿了灰塵的床頭櫃上擺著幾樣常吃的藥和一臺現在很少見的14英寸的黑白電視機。

“我從企業退休,如今每個月有1500元的收入,這些錢對我來說足夠花了,我的生活沒問題!”金奶奶說。

金奶奶的兒子每個月從大通來西寧看望一次母親,電話則是天天有。金奶奶是個要強的人,她說:“我儘量不讓兒子來看我,給他減輕負擔,他那裡也是一大家子人。”一日三餐,金奶奶自己簡單做一點:“早上蒸雞蛋,中午米飯,晚上做點疙瘩湯。”

金奶奶每天必做的事就是開著電視和同院的吳奶奶聊天,可是吳奶奶記性差,好多事情記不得了。兩個人聊著聊著,吳奶奶就會問:“我有幾個兒女啊,是三個還是四個,我家住哪裡啊?”“我的記性比她好,到了時間,我就把她送回家。”金奶奶驕傲地說。

70多歲的史奶奶每天和老伴分頭在小區裡散步,不到吃飯、睡覺的時間都不想回家。最常做的事就是坐在小遊園裡,望著滿園景色和來去匆忙的路人發呆。“家裡也冷清,老伴耳聾,說話太困難。”史奶奶有5個孩子,只有在週末時有的兒女會過來看看,“孩子都忙,我不能老拖累他們。”

這些老人是我們身邊最常見的空巢老人,他們生活能自理,也有退休金,但心裡孤獨和寂寞。

孤獨,空巢老人的心病——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調查之二

由於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競爭的日趨激烈,年輕人將更多的時間花在了工作、學習、教育子女上,卻或多或少地忽視了老人……

“我不怪他們”

這是一間收拾的非常整潔的屋子,房頂和四周的牆壁顯出斑駁的樣子,顯然很久沒有粉刷過了,屋子裡的傢俱也很陳舊,雖然上面的油漆已經脫落了大半,可是依舊被擦得非常乾淨,桌子上幾盆常見的花,迎著一樓僅有的一點陽光,頑強地生長著。這就是郎佩茹老人的家。在尕寺巷社群,大家都叫她老奶奶。

別看老奶奶已經84歲了,沒想到,她還抓過小偷。

兩年前的一天,兩個男青年在院子裡找人,老奶奶見了問他們是幹什麼的,就在說話的當中,他們中的一個乘機溜進了老奶奶家。老人覺得不對勁,連忙回家,看見床上放著一把菜刀,櫃子上的兩塊錢不見了,一個神色慌張的男子正準備出門,老人一把抓住他,問:“你在我家裡幹什麼?”男子威脅說:“你不放手我就砍死你。”老人一點也不怕:“你砍吧……”任憑男子怎麼掙扎,老奶奶緊緊抓住他不放,這時,樓上的鄰居撥打了110,警察趕來後直誇老人勇敢。

老人沒有子女,年輕時收養了一子一女,現在他們也已經六十多歲了。“兒子很多年沒來看過我了,我們沒有什麼來往,有時候很傷心,可是想想我也不怪他,現在就算是親生的兒子,也不一定會來看我。女兒還好,每年來一次,給我把床單和沙發套這些大件洗一下,我自己的衣服還可以自己洗。”說起兒女,老人很豁達。

為了省煤,她用早上的一爐子火做好一天的飯。早上做米飯,中午隨便吃點饃饃。晚上就用開水泡米飯、吃剩菜。“一年下來,我的取暖費至少要1000元。我平時捨不得用煤。”“盧溝橋事變那年,我和家人一起從上海逃難,路上我和家人走散了,從此再也沒見過我的親人。我沒有親人,我最怕過節,別人家都是團團圓圓,可是我二十多年來一直就一個人……”一提起此事,老奶奶十分難過,留下了傷心的淚水。

吃過早飯,老奶奶要去院子裡拾垃圾。

這是一位可愛的老人,她堅強樂觀,用每個月二百多元的低保努力維持著自己的生活。

老人在老伴去世後一直獨自生活,20xx年來,她沒買過一件新衣服。“我有衣服,不用買,還能穿。”老人說著,扯了扯自己的襯衣,衣服上面有幾個小洞。“不過我的毛衣全部爛了,還有一件可以穿。”老人的衣服全部洗得乾乾淨淨,整齊地疊放在櫃子裡。兩床藍底白花被子也很乾淨,全部疊好放在床上,還被老人細心地用毛巾包著。

老奶奶告訴記者:“我出來進去總是一個人,習慣了,鄰居們對我都很好,他們可能是怕我悶,喜歡和我開玩笑。”

社群就是她唯一的依靠。老人說:“社群就是我的孃家,我有什麼困難,首先想到的就是社群,上次電視壞了,也是社群找人給我修好了。”

社群的工作人員也喜歡這位堅強樂觀的老奶奶,她們下班後路過老奶奶家時總要朝屋子裡招招手,因為他們知道,孤獨的老人這時總是在窗戶邊微笑著看著他們。

好在現在她的身體挺健康,到了晚上,還能在燈下穿針,看報紙。臨走時,老人緊緊抓住記者的手說:“你一定要常來啊,來看看我……”眼淚在她的眼眶裡打轉。

盼著兒女來看我

下午的陽光斜射過來,穿過陽臺昏黃的玻璃之後,已經不再那麼刺眼了。

在劉奶奶五十多平方米的家裡,記者見到了劉玉珍老人:“人老了還能有什麼盼頭呀,瞎過唄!”74歲的劉玉珍老人的一句話道出了許多空巢老人的心態。家住尕寺巷的劉玉珍老人是一位空巢老人,她的丈夫去世快三十年了。這麼多年來,她硬是靠著挖土方、幹體力活把6個兒女拉扯大了。供他們上學、給他們找工作、結婚,等忙碌完了,自己也老了。兒女們工作忙,每個星期來看她一次,每次都提著好吃的,“以前生活困難,想吃好點沒有條件,現在生活好了,可是好多東西吃不成了。”因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她要忌口。

劉奶奶最高興的事就是兒女們來看她,說起兒女,劉奶奶一臉的高興:“我的娃娃們把我領上飛機也坐了、北京也浪了、澳門也去了,我還是挺幸福的。”劉奶奶每個月有五百多元的退休工資,兒女還給她錢,錢是夠用了。可是一個人呆在家裡心裡發急、發慌。

和記者聊天的時候,劉奶奶手裡捏著一頂涼帽:“你看,家裡我一個人坐不住,想出去走一走,孩子們都有工作,都忙,週末回來看看我後就都各自回去了,平日裡就只有我一個人,我一般都是轉到天黑才回來,隨便吃點就睡。”

得為兒子想辦法

有的空巢老人生活本來就不容易,可是,他們還不得不為生活困難的兒女想辦法。記者見到張生蘭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彎下腰在垃圾箱裡找飲料瓶子。花白的頭髮有些凌亂。今年65歲的她原本和丈夫相依為命,丈夫退休後又在一家單位看門房,每月有五六百元的收入。日子還算過得去。3年前,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了張生蘭一個人。為了生存,張生蘭把房子收拾了收拾,自己住一間,把其他兩間租了出去,“這樣能有點收入,我的兩個兒子都沒有房子,小兒子今年35歲了,還沒說上媳婦,我得為兒子想辦法呀……”張生蘭搖搖頭說:“我的腿腳不好,還要看病抓藥,我心裡急啊……”

“我們院子裡有好多人幫我。”說到這裡,張生蘭的眉頭展開了些:“有時早上我開門,看見鄰居把不用的書報放在我家門口,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

張生蘭家裡的房客告訴記者:“老太太很可憐,兒子已經好幾年沒來看她了,偶爾打個電話回來,還要在電話裡和張嬸吵架,埋怨張嬸……”

還是自己過舒心

在虎臺小區,退休老人王勤正在家裡畫畫,除了書桌以外,家裡的傢俱全都蒙著一層灰塵,盆子裡的花草也蔫了,因為很久沒澆水了。王老的衣服上還有些油漬,可是王老的臉色和精神狀態很好。

王老也曾嘗試著和兒女們一起生活,可是,生活在一起總是有些不方便。王老告訴記者:“自從6年前老伴去世後,我和兒子一起住過一段時間。他們的身上,總是有很多我看不慣的地方,我最痛恨浪費,有時我們一大家子人一起吃飯,那些剩下的菜他們就要倒進垃圾簍,我不讓倒掉,下頓熱熱再吃,可是他們說什麼吃剩飯有害健康,不聽我的。這讓我非常生氣,結果弄得大家不高興。”

“兒子一家住在我這裡,說是給我做伴,可是我很累,我得為他們準備中午飯,我孫子總是嫌我做的飯不好吃,一吃飯就要下飯館,兒子竟然就依著他,我更是看不慣……住了兩年,我要睡覺,他們要看電視,我起床了,他們睡懶覺不起床,也可能是我這個人脾氣不好,時間一長,大家都不自在,後來兒子一家搬走了,我還覺得輕鬆了,想吃自己做點,不想吃就湊合一下。我也不整天呆在家裡,早上出門打太極、上老年大學學書法,參加各種社群活動,日子安排得很緊湊。”

“我不和兒女一起住,現在他們能夠經常來看我,給我做做衛生、陪我說說話,我就滿足了。”王老說。

想和人說說話

“我最喜歡過年,過年的時候,我的5個兒女全圍在我的身邊,還有那些孫子外孫,看著他們熱熱鬧鬧地說話,我插不上嘴,可心裡高興。我也最怕過年,過了年娃娃們全走了,就剩下我一個人,我心裡空啊,好像世界上只剩下了我一個人,我想哭……我真怕哪天我突然死了都沒人知道……”

今年70歲的王秀蘭老人獨自生活著,老伴去世已經十幾年了,兒女們紛紛長大離開了家。兩居室的房子裡堆滿了東西,“我總覺得這些東西還有用,就沒捨得扔,兒女們每年回來總是埋怨我把家裡弄的像個廢品收購站。”老人無奈地說。

“5個兒女,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兩個在外地,其他的三個雖然在青海,可是都在州縣工作,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面。兒女們對我好,我沒有工作,他們總是打電話或者寄錢給我,讓我想要什麼就買什麼……我一個老太太,對穿衣服和吃什麼都沒什麼太大的興趣了,就想和人說說心裡話。”

“我有高血壓,眼睛也不好,不敢一個人出門,整天就是看電視、躺在床上發呆。”王秀蘭老人說。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在空巢老人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獨居的老人,他們的兒女不在身邊,老伴又先走了,平時在家連個說話的都沒有,他們甚至把活著就當成捱日子,活過一天算一天。這樣的老人最需要社群的幫助,也最需要社會的幫助。

關愛老人,社會在行動——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調查之三

養老,不再是一個家庭的事,當愛簇擁著每個需要幫助的人時,無論是否有親緣關係,都會因為這份付出變得幸福。

老年公寓挺不錯

“我有4個兒子,我們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們拉扯大,現在我們老了,不能要求兒子們同樣照顧我們,因為他們要生存,要競爭。”崔老揮著手、快人快語地說。今年74歲的他,是一名離休幹部,經歷過戰火的洗禮,他的身上至今還留著彈片,他舉手投足之間,不免讓人想起《激情燃燒的歲月》中的男主人公石光榮。

作為離休幹部,崔老每個月有5000元的收入,加上老伴的退休工資超過了六千多。可是他和老伴作為空巢老人,也深深體會到了“老來難”。“老伴身體不好,做不了飯,我做飯也不容易啊,不是切了手就是燙了手,做多了,吃不了,擺在眼前的這一日三餐就成了問題,我和老伴拿著飯盒去飯館買,日子久了,附近的飯館的人都認識我。”

經濟方面不成問題,可是生活中實際問題還是真切地擺在眼前。

崔老家先後請過三十多位保姆。其中的一位小保姆給崔老和老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我們請過一個小姑娘,人很勤快,飯也做得好,每天四菜一湯地做給我們吃,我和老伴高興極了,把她當做自己的孫女一樣對待,給她買衣服、送禮物,希望她能和我們做個伴,幹了一個月,小姑娘提出要回家看看,結果一走就沒了訊息,我們擔心她出意外,四處找她。原來小姑娘根本沒回家,她直接到飯館當了服務員。”

找到小姑娘後,她說:“你們對我確實好,可是我在你們家裡覺得孤獨,和你們老人沒話說,這裡工資是低,可是有同伴可以玩,有話說。”這次以後,我和老伴傷了心,再也沒找過保姆。近七年來,崔老和老伴先後去過成都、北京、上海等地的老年公寓,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對養老方式作了一些調查。“成都的老年公寓搞得真好,能滿足不同層次的老年人的需要,環境是園林式,住的是標準間,伙食是四菜一湯,生活有規律,該吃就吃,該睡就睡,就是釦子掉了服務員也會給你細心地縫上,還有醫護人員對老人的身體健康進行監護,有病能及時得到治療。每天睡過午覺後,我們就去茶園喝茶,一大群老年人坐在一起,談笑風生,好像一個大家庭,真熱鬧,我心裡快活啊……”

日間照料中心:空巢老人的又一個家

白天在社群接受照顧、參與一些活動,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這又是一種新的養老方式,今年6月1日,西寧市城北區生物園區的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成立了。

這是我省首家老年日間照料中心,一進門,如同走進一戶人家:四室兩廳、160平方米的房屋被非常用心地設計過,整潔而溫馨。這裡有客廳、餐廳、臥室、廚房,還有種滿花的小花園,天氣好的時候,老人可以在這裡晒太陽。和家裡不同的是,這裡的客廳是老年人的活動場地,一面牆寬的書架上擺滿了各種書籍,旁邊還有報刊架,老人可以坐在舒適的沙發上看書、讀報。一旁擺著自動麻將桌,供老人們打牌、下棋、玩撲克。在四個大小不一的臥室裡放著十張床,雪白的床單、被子、毛毯一應俱全,每個臥室都有一臺電視,床頭櫃上擺著精緻的檯燈。平日裡老人們就在這裡休息。兩個衛生間分別裝有坐便器和蹲便器,方便老人如廁。

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給老人們準備中午飯:米飯、帶魚、青菜。

“這裡好啊,這裡的年輕人對我們特別好。”73歲的張姨是空巢老人,她來到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有一個多月了,“以前我一個人,吃飯就是湊合,不餓就行。到了這裡,吃飯按時,都是工作人員給我們端到桌子上,有禮貌地叫我們吃飯,吃過飯,我們就下跳棋、打麻將、讀書看報,幹自己喜歡的事。睡午覺的時間到了,又安排我去睡覺,下午按時叫醒我,吃藥的時間到了,又把水和藥遞到手裡,比兒女還貼心啊,晚上,工作人員就把我送回家……我心裡可高興了。”張姨一口氣說了這麼多的好。

63歲的顏啟彪老人正在陽臺上看報,他見到記者的第一句話就是:“你看,我來這裡以後吃胖了,這裡的書也好看。”

顏老師老兩口和女兒住在一起,他的愛人還沒有退休,因為腦溢血,顏老師的記性受到了一些影響,女兒怕他出門忘記鎖門,或者找不到回家的路。這種情況下,顏老師不想出門了,就整天在家裡悶著。時間一長,老人變得不愛說話了,女兒怕他寂寞,就養了一隻寵物犬給父親做伴,可是這些,都不能緩解顏老師的寂寞。

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成立後,女兒動員父親白天來這裡,一開始,顏老師想不通:這不是把我往外推嗎?動員了好幾天,顏老師終於答應試試看:不適應的話就回家。

結果這一來,顏老師就不想走了,這裡的這些書好啊,有歷史的、文化的、養生的,他都喜歡看,做的飯也香,他每次都吃滿滿一大碗,下午還吃一頓加餐,睡了午覺後,工作人員還領著他出去遛彎兒,還帶他參觀了博物館……來這裡時間不長,顏老師的女兒發現父親的心情開朗了,話也多了。

如今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已經成顏老師白天生活的家,在這裡除了吃飯、睡覺外,還有人陪他說話、陪他打牌,生活一下子變得豐富了。

看到老人可喜的變化,女兒和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簽訂合同,希望父親每天都能開心生活。

“除了像顏啟彪這樣的常住老人外,還有不少老人在自己需要的時候來這裡。很多老人中午到這兒來吃飯,或者下午來這裡看書、下棋、聊天。”生物園區社群的負責人告訴記者,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就像託老所,兒女們上班時可以把老人送過來,下班後再接回去,讓老人享受天倫之樂,這是一種新的養老方式的嘗試,目前還在摸索中,已經有10位老人入住,還有很多老人在觀望。

今年西寧市要建30個社群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專案的建設將採取先試點後推進的步驟,下半年全面建成。照料中心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群為依託、以社會服務組織為載體,提供就近便捷的養老服務,對老年人提供的服務採取無償、低償、有償、義工等方式。

社群關愛很貼心

在社群裡,空巢老人是社群工作的重點。“馬爺一個人住,我們總是不放心,每天上班、下班總要過去看看。”中華巷社群的工作人員說。“奶奶,你這幾天身體怎麼樣,我們要來看看你,你不出門吧?”記者在石坡街社群採訪時,社群書記王家香正給前不久摔傷了腿的曾植梅老太太打電話。

年過古稀的空巢老人曾植梅因為意外摔傷而臥床,在石坡街社群居委會的號召下,黨員李國榮與老人簽訂了黨員與殘疾人一對一幫扶協議書。這樣一來,老人不用出門,社群組織醫生上門給老人檢查身體,還有康復訓練。

記者瞭解到,每年的大小節日,社群都會與轄區裡的孤寡老人、貧困戶、空巢老人一起過節。通過這些活動,老人們在感受喜慶氣氛的同時,更體會到了濃濃的人情味。

過年過節時是社群工作人員最忙的時候,他們給社群裡的五保戶、軍烈屬、特困戶送去生活必需品,還從轄區單位裡爭取資金給老人粉刷牆壁、購買取暖設施。

社群每天都要面對這樣的瑣事,但小事不小。在社群的幫助下,空巢老人們正是通過這些小事感受著濃濃的社群鄰里情。

志願者陪空巢老人聊天

今年5月,西寧虎臺辦事處醫財西社群招募了一批青年志願者,讓他們和空巢老人結對子聊天。“當年我年輕的時候,長得挺帥的……”張老幽默的一句話惹得大家笑了,老人們給志願者們講他們的人生經歷。“老人飲食要清淡一些,晚上不能吃太飽……”兩名志願者給一位老人講起了保健知識……

青年志願者和老人們聊著。老人們神采奕奕,講述他們年輕時候的故事,有些不愛說話的老人聽志願者們說學校和家鄉的事情,不時捂著嘴笑著。一位老人說:“看到他們,彷彿看到了我們年輕時候的樣子,我感覺自己也年輕了不少。”

這個社群組織轄區20位空巢老人與志願者結對子。兩名志願者對應一位老人,籤愛心服務卡,結成對子。志願者每月最少要到老人家中走訪兩次,陪老人聊天,將老人的困難和需求反饋到社群,幫助老人清理衛生、整理家務。社群每月還會開展一次社群空巢老人、志願者和工作人員的交流談心活動。

或許,只有在老人們離開人世之後,兒女們才會明白這種親情的損失有多大,那是無法彌補的遺憾。其實,大多數空巢老人所需要的不是物質,而是子女們的關愛。讓我們共同給老人一個快樂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