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2國小調查報告(精選3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1.16W

2022國小調查報告 篇1

一、問題的提出

2022國小調查報告(精選3篇)

人類社會即將進入21世紀,未來的世紀將是以智取勝的世紀。面對日趨激烈的科技、綜合國力的競爭,世界各國都把成功的希望之光聚集在造就適應新世紀需要的合格人才上,世人稱之為“通向新世紀的戰略制高點”。而合格人才培養的根本出路在於進行教育改革。現在我國政府明確提出,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希望通過教師為社會發展培養大批各級各類人才。這裡的“人才”不是迄今學校教育的“標準化人才”,而是具有競爭意識、獨立意識、開拓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新型人才。為此,要求一千三百多年科舉制影響下的傳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舉國上下轟轟烈烈地宣傳素質教育,然而聲勢如雷電交加,成效卻細雨綿綿。何以如此?師範教育和國小教師培訓該如何改革?帶著這些問題,我們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對國小教師的教改思想觀念、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改革實踐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

二、調查概況及結果分析

1、調查概況

(1)調查目的及問卷編制依據。由應試教育體制轉向素質教育體制,是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而觀念的變革是最高層次的革新。對此,國家教育部陳至立部長說,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是轉變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為了解國小教師現有的教育思想觀念,從事教育改革實踐的情況,同時也為師範教育的改革以及國小教師培養、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尋找科學依據。按照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和中國小教師評價指標體系,在徵詢國小教育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我們編製成這份調查問卷。

(2)調查的主要內容。這份包括30個專案的問卷從6個方面對國小教師教改思想狀況及教改實踐狀況進行了調查。這6個方面分別是:

①教師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即素質教育內容體系的認識;

②教師對新的學科教學模式的瞭解情況及運用情況;

③國小開展教研活動情況;

④教師補充新知識情況及從事教育科研情況;

⑤教師對現代化教學媒體的理解及使用情況;

④教師補充新知識情況及從事教育科研情況;

⑤教師對現代化教學媒體的理解及使用情況;

⑥阻礙素質教育向前推進的因素。

(3)被調查物件的基本情況。被調查的教師共20xx人,分另選自XX市12所市重點國小,1所區重點國小,兩所普通國小云一所廠礦國小。被調查教師的年齡在20^"50歲之間,學歷層次拍中專或中專以上,職稱從小教初級到高階。

2、結果處理

本問卷發出20xx份,回收1861份,回收率為93%。用統訓學的方法、技術對調查結果進行了處理,分以下幾個部分用表格郎形式呈現如下:

3、結果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目前國小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有以下幾個特點:

(1)從表4中可以看出,有83%的教師對當前國小教育教學模式不滿意;有85%的教師認為應當探索適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學模式。這說明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眾多的國小教師己經認識到開展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2)當問及什麼是素質教育,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應當具備哪些方面的素質,應當怎樣進行培養時,教師們的回答狀況有以下三個型別:

①不明確或不知怎麼答;

②回答不繫統,支離破碎;

③回答籠統(比如:素質教育就是“五育”全面進行),缺乏深入細緻的思考。

這說明教師雖知素質教育一詞,但不明確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應怎樣進行。

(3)雖有進行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願望,但缺少實際行動。這一特點從以下幾方面可以反映出來:

①教研活動。按理說教研活動是提高教師業務素質,進行教學思想交流,推進教學改革的一條重要途徑。但從表2中可知,只有33%的教師認為推進了教育改革。

②對教學模式的探索及使用。從表4中可以看出,教師中對新教學模式積極關注並瞭解的佔6、4%,嘗試運用的佔25%。

③對學生的評價標準。有88%的教師認為絕大多數教師在對學生評價時仍以考試成績論優劣。

④現代化教學裝置的運用。認為絕大多數教師都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佔16%。

(4)頭腦中缺少不斷補充新知識的願望和教育科研意識。如表1中,經常讀教育書刊的教師佔37%,訂閱與專業有關的報紙、雜誌兩份以上的佔21%,讀懂並吸取別人研究成果的教師只佔17%,在報刊上發表過文章的教師只佔14%。

(5)教師的改革意識受學校對教師的評價標準以及來自社會、家長壓力的制約,以致不敢進行教育改革。從表5中可以看出,82%的教師認為在教育改革中受到來自這兩方面的壓力。

三、建議與討論

從對調查結果的分析中,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從我們國家提出素質教育以來,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觀念確實在逐步地深入教師們的教學意識中,正轉變著陳舊的教育觀念。但是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比如說,長期以來應試教育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我國限於物力財力,還不能創辦足夠的大學滿足每個學生的需要,考試仍是選拔人才的主要手段。教師雖意識到教育改革的必要,但畢竟不容易。儘管如此,素質教育的腳步,並不會停下,因為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民族的希望。

轉變教師的觀念需要時間,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努力。應當對教育體制進行深入思考,創立推進素質教育的社會大氣候。以筆者陋見,提出幾點所謂建議請教於同仁。

(一)教育管理者(包括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應切實為教師進行教改創造條件。如建立獎勵制度,獎勵具有開拓精神、勇於改革者;科學全面地評價教師工作效果,建立完善、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

(二)通過培養和培訓兩條途徑提高教師對素質教育的認識,根據學科特點和社會實際構建層次清晰的素質教育體系,使素質教育更具效率性、針對性。

(三)學校應當建立教研活動的檢查、監督機制,隨時掌握教研活動情況,保證教研活動真正起到促進交流、推進教育改革的作用。

(四)建立和完善業務進修、培訓制度。21世紀需要的是有競爭意識、有開拓能力、科研能力和高超教學技能的教師。通過培訓增強這些意識和能力。

總之,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關鍵問題是轉變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然而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畢竟是複雜的。當務之急應當是通過調查等方法瞭解目前國小教師教育思想、觀念的現狀。在此基礎上,研究探索轉變教師教育思想、觀念的規律、方法。依照規律創設條件,破除陳舊觀念,樹立素質教育的思想、觀念。

2022國小調查報告 篇2

本次調查問卷發放100份,回收100份,有效問卷100份,得到一些相關資料,希望能對以後的農村國小和新農村建設提供參考和依據。

一、農村國小基礎設施有所欠缺

在經濟發展飛速的今天,農村的經濟也在迅速的騰飛,但是在農村對國小教育的投資並不象城市一樣。在調查的學校中發現,在農村中國小的基礎設施並不是很完備,尤其是在體音美和計算機教育設施上,教育設施不完備,甚至根本沒有。 調查結果 調查問題 結果百分比 對學校的基礎設施滿意嗎? 滿意40.5% 較滿意45.5% 不滿意14% 學校的基礎設施是否夠用? 夠用48% 基本夠用50% 不夠用2% 學校是否有多媒體教學設施? 有30% 沒有70%

------ 體音美教學裝置是否夠用? 充足22.5% 不充足70.5% 無7% 農村國小教育基礎設施的落後歸納分析以下幾點原因。

1.當地經濟的發展決定當地政府對教育的投資

在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農村經濟也在迅速發展。但是,農村由於歷史的因素和地理交通環境的因素,也導致農村的發展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總會慢於城市的發展。所以當地政府的收入始終處於平均水平狀態以下,所以政府的收入就會有限。在有限收入的情況下,政府在對教育的分配和投資上顯然低於城市,所以當地的經濟發展決定當地政府對教育的投資。

2.市政府的教育投資傾向於城市

市政府的教育投資,大部分被錦上添花地投放在了基礎較好的城市學校,尤其是其中的重點中國小。因此,必須逐步取消城鄉分割的教育投入機制,中央和省級財政要加大對縣級、尤其是貧困地區轉移支付力度。

3.國小學校的收入來源少

國家對中國小進行改革後,“一費制”的實施,避免了學校的亂收費情況,減輕了家庭的負擔,但是學校的收入也相對減少。在學校有限的收入中,用於大額教學設施的建設就會減少,或者是根本不會用於這樣的基礎設施建設上。造成學校發展的滯後,從而影響了教育的發展。

二、農村國小師資力量的薄弱

在調查中發現農村國小的師資力量薄弱,有的教師甚至一人帶幾門課,教師積極性不高,責任心不強。調查情況如下表: 調查結果 調查問題 結果百分比 你的認課教師是否大學畢業? 是36% 不是30.5% 不清楚28.5% 你喜歡老師的課嗎? 很喜歡49.5% 一般48.5% 不喜歡1% 你的老師負責任嗎? 負責任45.5% 一般38% 不負責任16.5% 你們老師是一個人帶多門課嗎? 基本上是15% 個別70% 一人一門課25% 1.工資待遇不高,難留人才

在實踐過程中,經過走訪我們發現,在農村國小中,教師的工資和福利待遇普遍不高,而且有拖欠教師工資的情況。有合同編制的教師在農村中是有限的,仍然大量存在著沒有編制的民辦教師。對教師待遇的不公平,造成優秀的人才不願意到農村落腳或者人才外流。

2.環境、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

農村地理位置偏僻,衛生條件差,交通不便等各方面的客觀原因,對一些知識層次相對比較高的人來說不是理想的生存環境。在教師中,大部分人都是大學畢業或者是在外地上過學,在以前的生存環境的影響下,地理位置、交通、衛生等社會環境是自己選擇生活的一個重要參考和標準。在他們的思想中在農村的工作可能是人生的一個過度和跳板,不可能是自己一生的落腳點。所以,有很多優秀的人才不願意到農村工作,也有一些優秀的教師外流或轉業。

3.發展前景不好,向城市的趨向性

很多人畢業後邊願意到農村工作,不僅因為農村的各方面環境的問題,還有以後的發展問題。農村的社會活動和空間比較狹隘,相對城市來說發展空間狹隘發展前景渺茫。而在城市,在教師這個行業不僅工資和福利待遇好、社會地位高、而且前景比較好,並且有更多的擇業空間和機會。所以,大部分畢業生畢業後願意選擇城市,造成農村教師缺乏,師資力量薄弱。

綜上所述,農村的環境和教師的待遇不好,是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們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給教師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住優秀的人才,提高教學質量,形成經濟和教育共同發展的良性迴圈。

三、家庭教育薄弱

在調查中發現,農村大部分國小生的家庭教育都不是很理想,調查如下表:

調查結果 調查問題 結果百分比 你父母誰在外打工? 都在60% 父親5% 其他35% 你父母的最高學歷? 大學0% 高中10% 高中以下90% 你父母和你談心嗎? 經常談10% 偶爾45%

% 不談,有隔閡45% 犯錯時,你父母怎麼樣教育你? 說服65 不管不問5% 打罵30% 1.父母學歷不高,不能處理好孩子的學習問題

在農村中,父母是大學畢業的很少,大部分的家長是中學畢業,在學生的家庭作業輔導中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有很多學生表示,家長不能夠幫助輔導功課。還有一些學生表示,家長從來不關心學生的學習問題。

2.父母在外打工,留守孩子無人教育

近年來農村打工族數量日益增加,農村家庭中很多是母親成了留守家長,一個人操持家務已經不易,更談不上家庭教育了。更有一些家長把孩子留給老人,雙雙出去打工,孩子的家庭教育更是無從談起。現在農民工和留守孩子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需要有待國家對政策進行調整,讓孩子能呆在父母的身旁,能手有完整的家庭,受到完整的家庭教育。

3.家長的家庭教育知識欠缺

農村家長普遍缺乏最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識,家庭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很多家長稱孩子上學後至今沒有接待過一次老師家訪,家長對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瞭解不多,再加上農村家長的文化水平有限,對與孩子平等交流與溝通認識不足,教育和管教方式大多以訓斥、打罵為主,走如家庭教育的誤區。

4.家長和學生缺乏溝通

調查還發現,與父母缺乏溝通直接影響到農村孩子的心理,他們在學校中多數表現為性格內向、沉悶、不善與人交往。而農村中國小還很少有學校設立專門的心理諮詢機構,這一空白亟待填補。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師”,家庭不僅是生活基本單位,也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一所學校。堅持把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家庭教育的發展。

四、國小生學習壓力的調查

調查結果 調查問題 結果百分比 你感覺壓力來自哪方面? 學校75% 家庭10% 作業15% 你的作業多嗎? 多35% 適中60 不多5% 你擔心升學嗎? 很擔心40% 有點擔心40% 不擔心20% 你感覺學習壓力大嗎 很大45% 較大15% 沒有(其他)40% 1.學校升學的壓力造成學生學習壓力的增大

不少老師和家長感慨,升學的壓力已經由過去的大學聯考前移到國小生頭上。在農村國小中也存在升學的壓力,一些國小為了提大學聯考入重點中學的人數,為了提高升學率,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刻意為學生補課、增加家庭作業的量,造成國小生,上課時間長,作業量大。一調查表明,現在的國小生的作業時間和作業量嚴重超過國家規定的標準。

國小生的作業量較大,內容單調重複,作業時間較長,學生的書包越來越大,且越來越重。國小生厭學情緒隨年級升高呈上升趨勢。隨著學習壓力的增加容易造成學生一些心理問題。情緒不穩定,時有焦慮自卑心理;交往不主動,與同伴關係淡漠,這些心理問題在國小生中也悄然存在。國小生的心理問題變得嚴重,說明社會、家庭和學校對國小生心理健康不夠重視。應試教育、升學壓力,是國小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

來自於家庭方面的壓力

農村的家長也開始像城市的家長一樣盲目讓孩子參加各種學習班,給孩子輔導功課,有一的家長為孩子培養一技之長,參加課外的學習班,佔用了孩子大量的課外時間,週六週日也不能休息。據報道現在有的地方的國小生出現了“童年恐慌症”,家庭方面的壓力也給孩子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家長應該重新審視家庭教育觀念,重新認識孩子的教育,給自己的孩子一個合適的定位學習,以免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2022國小調查報告 篇3

一、基本情況

我鎮地處建湖縣西北部,與阜寧縣毗鄰,面積50.78平方千米,轄12個村(居),人口29820人,為鹽城市最薄弱鄉鎮之一。全鎮現有中心國小1所,定點村小2所。

1、辦學條件

多年來,由於受到全鎮經濟薄弱、交通閉塞、教育投入相對較少等因素的影響,學校辦學條件極其簡陋。

(1)校舍。中心國小現有校舍2184平米,其中教學樓1020平米,為b級用房,其餘平房校舍均為c級用房。目前現有校舍中,教室、辦公室及生活用房嚴重不足,各功能室配套用房無一間達標。兩所村小校舍總面積為1590平米,除增壽國小630平米簡易教學樓為b級用房外,其餘平房校舍均為c級用房.。經有關部門建築安全性及抗震鑑定,全鎮國小所有校舍均在“建議拆除”之列。

寶塔鎮國小校舍基本情況統計表學校簡易教學樓平房校舍面積(平米)建築時間安全級別面積(平米)建築時間安全級別寶塔國小1020xx97b116480年代c增壽國小6301992b19490年代c朦朧國小077680年代c注:校舍安全及抗震鑑定建議均為:建議拆除。

(2)辦學設施。辦公設施:辦公桌椅基本達到教職工每人一套,但絕大部分為80年代所添置,陳舊、破損嚴重;目前因辦公用房緊張,仍有部分教師在教室裡辦公。電教設施:全校現僅有多媒體教學設施4套,電視機、dvd等配套教學設施5套;電腦95臺,45臺為今年新配“龍芯”電腦機房,另50臺方正電腦已屆淘汰年限,大都不可使用;村小為中心校淘汰電腦,各15臺,均已報廢;教師用機目前才配至部門、科室,無教師辦公用機。錄音機、語音教學系統:無語音室及可用錄音機。圖書資料:中心校生均6冊,村小生均20冊。

寶塔鎮國小辦學條件統計表學校辦公設施電教設施辦公桌椅教師用機學生電腦(臺)多媒體(臺)電視、dvd寶塔國小36套(90年以後3套)部門科室有95(其中45臺已屆淘汰年限)45增壽國小13套(無90年後新置)無15(已報廢)01朦朧國小13套(無90年後新置)無15(已報廢)01電教設施教學儀器圖書資料(生均)語音室可用錄音機可用投影儀冊數無無無僅省“四配套”b類器材6無無無僅省“四配套”c類器材20無無無僅省“四配套”c類器材20(3)公用經費。就目前公用經費的安排而言,我省在全國的排名約12位,國小生均370元,與江蘇教育發展狀況很不一致。同時農村國小由於生數相對較少,享受到的公用經費總額少,往往難以滿足學校功用經費使用需求。

寶塔鎮國小公用經費收支情況統計表學校公用經費總額(元)公用經費支出需求(元)生數標準總額代扣網路費徵訂電教等水電費電話費等維修費差旅費辦公費寶塔國小560370元/人20720xx025000XX030000增壽國小65370元/人24050XX5000300030005000朦朧國小73370元/人27010XX5000300030005000學校公用經費支出需求(元)環衛費培訓費徵訂報刊等參加縣級比賽等特色發展費用招待費臨工工資寶塔國小3500XX0XX050005000600003000增壽國小500XX4000100030003000朦朧國小500XX40001000300030002、學生狀況

我鎮原上報人口數29820人,剔除虛報和已外流人員,目前全鎮國小施教區總人口約24000人,其中國小適齡兒童為1148人,在本鎮就讀671人,在縣城、周邊鄉鎮以及隨父母、親屬外出讀書567人。目前,全鎮國小在校生698人,生源嚴重不足。3、師資隊伍

全鎮國小現有在編教職工83人,借出1人,派出學習交流2人,因政策因素退二線11人,年老體弱休養未上班6人,在教育辦、成人校工作5人。全鎮國小實有一線工作人員58人。在58名學校一線工作人員中,全工、全合工7人,因接班頂替、民師轉正等因素進入教師隊伍15人,由師範院校畢業分配的36人,其中中師起點30人,無一名音樂、美術、科學等學科的專職教師。一線人數全工、全合工接班、民師轉正等師範類分配中師起點音樂等專職5871536300二、農村國小辦學的優勢與劣勢

(一)農村國小的辦學優勢

相對於駐城及縣直學校來說,一般農村國小几乎沒有什麼辦學優勢可言。如果勉強說來,大概有兩點:

1、班額少。中心校各班級生數一般都在40人左右,村小各年級一般都在20人以下,有的班級甚至不足10人;而駐城及縣直學校班額一般在60以上。應該說,在農村學校的教學過程中,為老師儘可能多地關注每一個學生,發現並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性體驗提供了可能。

2、教學質量的壓力小。雖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作為家長的共同心理,但總體來說,駐城及縣直學校的家長這種願望和要求顯得更為迫切和強烈,不少家庭經濟條件、社會背景等均相對較好,對子女教育培養的期望值較高。此外,一部分農村家庭,跳出“農門”心切,往往從幼兒園開始便在城裡租房或買房供孩子讀書。因此,農村學校在落實“減負”要求和貫徹“五嚴”規定方面面臨的困難要比駐城及縣直學校小得多。

(二)農村國小的辦學劣勢

相對於駐城及縣直學校而言,農村學校在辦學過程中,面臨的矛盾和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辦學條件簡陋。一是教學及配套用房不足,且安全性及抗震要求不達標。二是教學及裝置條件相對較為簡陋,難以滿足教學需求。三是學校公用經費相對不足,難以滿足學校正常發展經費使用需求。

2、教師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一是教師人崗對應極不協調。一方面按師生比來說,在編教師總數明顯超標;另一方面從學科教學的實際需求來說,人員相對緊缺、學科不配套的問題又較為突出。二是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在教師隊伍中,專業知識不強、業務能力偏低;缺乏工作活力,缺乏敬業進取精神,安於現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以及不安心從教,無病呻吟、小病大養等情況都有一定的比例存在。

3、學校的品牌效應及綜合影響力較小。農村學校難以像縣城學校那樣對學生及家長有吸引力。在農村學校中,學生家長存在擇校的心理和願望還是較為普遍的,有相當一部分屬於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無法進城讀書的型別,一旦條件成熟,仍要想方設法進城裡學校讀書。

4、缺乏促進教育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社群及地方政府支援和重視教育的力度不夠,學校在學生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和學校組織開展的有關活動時常得不到家長足夠的理解和支援。

三、問題成因分析

農村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究其成因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投入不足制約著農村教育的發展。隨著“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施行以來,對促進教育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教育發展也隨之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縣級財政供給與全縣教育發展的投入需求間仍有較大的差距,目前,按照省政府計劃安排,應化解的義務教育階段有關債務我縣尚未完全撥付到位;縣直較大規模的學校在建設發展過程中的債務等待政府償還,同時,作為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的教育重點工程建設急需政府大量資金投入。因此,儘管全縣上下都在大談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一定程度上講,教育局、縣政府均已無力兼顧面廣量大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和發展。

此外,隨著“以縣為主”管理體制的實施,鎮級政府都迫不及待地甩開了教育這一包袱,不再承擔自身在教育發展上應肩負的責任,使得農村教育的發展更加舉步惟艱。

2、教育經費使用與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當前,我縣學校公用經費是按生數多少為標準撥付的,即按每生每年370元的標準向學校下達公用經費總額,而學校公用經費的使用並不完全與生數成正比,就好比一個“三口之家”與一個“五口之家”的家庭開支一樣,並不是“三口之家”只用“五口之家”的五分之三就夠了。在這種經費管理模式下,對生數相對較少的農村學校而言,則必定在維修費、辦公費、教師培訓費、學校特色發展等方面的支出上大打折扣,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和制約學校的改革和發展。

同時,目前學校經費支出採用國庫集中支付、大宗物品由政府採購的模式,對於規範學校財務管理無疑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在實施過程中,稽核支付手續煩、規矩多,集中採購耗時長、效率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經費使用的效益。比如,不少鄉鎮校在規定的報帳日報帳,往往一天時間無法完成,結果還要住到旅店等第二天再去繼續排隊。再如,我鎮在4月份就上報計劃,打算購買一臺草坪機,但至9月低尚未落實到位,結果在8月底校園環境整理中,僅清除草坪雜草就花去3000元左右。

3、在農村未能真正形成“教育優先發展”的良好氛圍。一是“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施行後,學校與社群、村(居)以及鎮級政府的聯絡沒有原來那樣密切,鎮級政府的教育責任相對減少,社群及地方政府對教育工作的關心重視顯得相對不夠。二是學校工作得不到家長足夠的理解和支援。由於受到學生家長觀念、文化素養等因素的影響,農村家長支援和理解教育的程度遠不及城裡家長。做同樣一件工作,比如學生報刊雜誌的徵訂、家校通平臺的建設等,城裡家長十分熱心;而在農村,儘管這些做法對學生及家長來說是有益的,可真心支持者寥寥無幾。再如,學校在學生到校時間管理、學生路隊管理、家長接送學生管理等制度的實施方面,不少家長以自我為中心,不予理解和配合,不服從學校管理,我行我素,動輒因某一小事不如意,漫罵甚至揚言毆打老師。

4、在教師的使用與管理上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一是教師流動不合理。歷年來教師“農進城”選調物件均為農村優秀教師,優秀師範類新生分配基本是駐城及縣直學校優先,優秀教師外流,又得不到新教師補充,使得城鄉教師隊伍素質的差距逐步拉大。目前,我鎮國小一線教學人員中,由師範院校畢業參加工作的僅36人,能勝任某一學科教學的不足45人。全鎮國小無一名科學帶頭人或教學能手,無一名音樂、美術、科學專職教師。二是農村教師結構老化。我鎮國小在編教師83人,其中年齡在55週歲以上達20人,因政策因素退二線或年老體弱生病休養的達17人,堅守教學一線的人員僅58人。三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偏低。①不少教師由於長期在農村工作,這裡管理相對落後,工作、生活條件艱苦,社會、家長對教育的關注度低,甚至有的同志在某一學校一干就是20xx年、20xx年以上,導致部分教師不思進取,工作缺乏激情,養成鬆散習慣,難以專心教學。②對於一些中老年教師而言,因資訊閉塞,學習、見識的機會少;加之思想封閉保守、教學水平與業務能力欠缺,儘管課堂教學、課程改革風起雲湧,但他們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等方面依舊“風雨不動安如山”。對於青年教師而言,置身於鎮校範圍內,因教師整體素質和教研水平不高,幾乎沒有什麼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師間的傳幫帶流於形式,效果差,在專業成長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引領。③由於現行管理體制因素和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很難貫徹落實有效的激勵機制,幹好幹壞一個樣,教師缺乏競爭意識,沒有危機感、緊迫感、責任感。當前,儘管已實行了教師績效工資制度,但上上下下始終堅持“穩定壓倒一切”,怕引發矛盾和問題,在績效工資分配上無法拉開較大的差距。從而安於現狀,不注重學習,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水平者有之;擺老資格,以功臣自居,未到退休年齡不肯上班者有之;無病呻吟,小病大養,不安心工作者有之。上述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農村教師隊伍的戰鬥力大打折扣。

四、加快農村教育發展的對策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以及國家、省、市教育工作會議的相繼召開,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均衡教育的呼聲逾加強烈,加快農村教育的發展成了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切實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

眾所周知,當前農村學校與縣城學校在學校硬體條件上的差距是非常明顯的,這也正是農村家庭擇校縣城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促進教育公平與均衡,在學校辦學條件上的公平與均衡理應成為首當其衝的重要任務。

1、加快實施農村學校校舍改造工程。進一步加大農村學校佈局調整的力度,按照原則上每鎮舉辦一所國小的佈局要求,對現有學校校舍情況作調研分析,立足學校實際,按照教學及配套用房基本滿足教學需求的要求,對農村學校校舍進行全面改造,使農村學校在校舍條件上既滿足需求,又達到整齊劃一的程度。

2、加快推進農村學校辦學裝置條件達標工程。由於受到經費使用的限制,農村學校在辦學過程中自行添置裝置、設施相對較少,“等、靠、要”傾向較為明顯。目前,各校教學器材等主要是省“四配套”添置的,與教育現代化要求仍有教大距離。要組織對全縣各學校辦學設施裝置條件的普查,立足縣域實際,制訂區域推進教育現代化標準,督導和幫助學校開展達標建立活動。

3、加大對農村學校的經費投入。教育主管部門要聯合財政部門要深入學校作好調研分析,科學合理地安排學校公用經費,要保證學校經費總額能基本滿足學校教育教學需求。

(二)進一步調優資源配置,努力促進全縣教育均衡發展

加快農村學校發展步伐,是實現公平教育、均衡教育的緊迫任務。在這一過程中,除了加緊實施校舍改造工程和辦學裝置條件達標工程外,對全縣教育資源進行重新“洗牌”,使得各學校在教育思想理念、師資配備、教學設施裝置條件等諸多方面逐步趨於均衡,是促進農村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

1、逐步建立起教師合理流動機制。目前,縣城學校是全縣優質師資最密集區,縣城學校在師資配備上高出農村學校一個較大的層次;農村學校師資配備校際間又有較大的不平衡性。為促進師資合理流動,宜採取以下措施:一是實行全縣教師統一調配製度。由教育局相關部門根據各學校規模統籌安排教師。二是實行教師輪崗制度。學校領導與教師在同一學校連續工作不得超過六年。三是選派縣城優秀教師到農村任教制度。在縣城學校選派一定量的教師支援農村學校,做到縣城學校教師原則上有不少於三年的農村學校任教經歷。

2、建立起縣城與農村學校對口支援制度。根據縣城學校規模及辦學實力等因素,確定其對口支援農村學校的數量,各援助學校要在辦學思想、教學理念上對受援學校產生實在的影響,要在人員及裝置上提供強有力的支援,以促進農村學校的加快發展。

3、組建縣域教育聯合體。以縣內知名校、龍頭校引領,組建多個教育聯合體,實行人才、資源共享與互動,組織開展幫扶與促進活動,實現教育思想、教學理念、辦學質量、師資配備、辦學裝置條件等方面高位均衡,促進區域教育的均衡與繁榮。

(三)進一步改革教育人事制度,不斷激發教師隊伍活力

當前,教育改革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突出表現在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改革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成果,產生了積極的效應和影響。但多年以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一直波瀾不驚,教師崗位“鐵飯碗”的傾向表現得依然較為明顯,特別在農村學校,“幹多幹少、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問題較為嚴重。

1、切實開展動真碰硬的師德教育活動。毋庸諱言,目前來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提法,我們作為教師本身已覺得不再是那麼底氣十足,以教謀私、有償家教等諸多行為的存在使教師這一職業的崇高形象大打折扣。迫切需要展開一場至上而下的“整風運動”,通過展開深入有效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排查在思想上、行動上與《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要求上的存在問題及差距,並制訂出臺具體而明確的制度與規範,對新發生的違規行為作何處罰,進一步規範與約束教師的從教行為。

2、有效推進教師全員聘任制改革。制訂與出臺教職工全員聘任制實施方案,由縣教育主管部門根據按需設崗的要求,對各學校核編定崗,由學校組織實施民主公開、公平公正的全員聘任制改革,使能夠勝任教學一線工作並享有較高的群眾信任度的教師優先聘任到教學一線工作,享有高於教輔、後勤等崗位的待遇和報酬。促使不能勝任一線工作、不安心從教、以功臣自居不肯上班、小病大養不願上班等各種型別的人員轉崗或待崗。在實施全員聘任制的過程中,可允許農村學校依據工作實際需要,招聘一定比例的擁有教師資格的社會從業人員,方可保證農村學校全員聘任制改革不會因教學崗位人員不足而流於形式。

3、全面實行教師績效工資制度。當前,教育行業中義務教育階段已經實施了績效工資制度,但在目前的農村國小由於思想觀念的束縛,他們所理解的績效工資就是“漲工資”,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不少學校依然是“打和牌”,不能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使得經濟槓桿未能在調節與規範教師工作行為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要通過教育行政部門的調控,一是要保證績效工資考核發放的民主性、真實性,二是要合理拉開工資差距,真正做到依據德、能、勤、績等綜合因素考核發放。做到有為才有位、績酬掛鉤、優績優酬。從而形成勤於學習、樂於鑽研、敬業愛生、廉潔從教的良好風尚。

關於農村國小調查報告範文篇2:關愛農村國小留守兒童調查報告範文

一、研究背景:

改革開放後,中國的經濟迅速發展,隨著城市化的出現與發展,帶來一些題目。農村的剩餘勞動力(特別是年輕的父母)都紛紛到城市往發展,大多不能拖兒帶女出往,所以大部分的孩子被留在家中由祖父輩或某一個親戚朋友來照看。目前農村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這樣的小孩,他們被稱為“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兒童的學習和生活怎麼樣呢?圍繞這一題目我們進行了專題調查研究。

二、調查的目標:

為了瞭解有關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造成留守兒童的原因以及對留守兒童這種現象採取怎樣的緩解措施。

三、調查內容:

1、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

2、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題目。

四、研究方法:

1、調查分析法:通過對國小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87份,對答卷進行綜合分析,得出結論。

2、走訪、開辦學習輔導班等方式和留守兒童家庭進行了零間隔接觸進行調查。

3、查詢文獻法:通過上網,查詢資料尋找相關資訊。

五、實踐基地:

福建省浦城縣古樓鄉古樓中心國小

六、實踐時間:

20xx年9月1日~9月25日

七、調查結果分析:

我就古樓中心國小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安全衛生、思想狀況等方面情況,採取問卷調查、走訪、開辦學習輔導班等方式,進行了深進全面的調查,與留守兒童及其家庭進行了零間隔接觸,調查結果如下:

(一)古樓中心國小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

1、全校有358名學生,留守兒童較多,有87名,佔全校的24.4%。

2、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情況。根據調查,中小留守兒童以父母雙方外出務工為主,也有父母親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留守家中的。

3、由於村莊面積較大,房屋密集度小,留守兒童分佈廣泛,平日相互來訪較少,直接造成留守兒童的封閉心理。

4、留守兒童以隔代監護為主。從總體情況看,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多數是兒童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一小部分跟住在一起,還有極個別的留守兒童由老師或其他人擔當監護人。

(二)古樓中心國小留守兒童存在的題目和原因

由於留守兒童長期沒能與自己的父母生活在一起,這些留守兒童在生活、教育、心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題目:

1、學習成績較差。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在學習上欠缺主動性、自覺性,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習慣差。具體表現在遲到、早退、上課提不起精神、留意力不集中、不能較好的完成家庭作業,甚至缺課、中途輟學等現象,其直接的結果就是學習成績較班級均勻水平低,較自己以往成績低。學校對留守兒童缺課遲到等不良現象屢禁不止,十分頭疼,有的教師乾脆放任不管。從調查瞭解到,從學習成績上看,優秀的佔21.14%,較好的佔30.82%,中等偏下的佔48.04%。甚至有的班後十名就有4/5是留守生。

2、行為習慣不良。存在說謊現象,在家騙父母委託的監護人,在校騙老師。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學校紀律散漫,常有遲到、早退、打架鬥毆的現象,在家裡好吃懶做,諸如洗碗、掃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做,對監護人不禮貌,有點時有夜不回家的現象發生。生活習慣較差,有的形成了早上不洗臉不漱口,晚上不洗腳,長年不理髮的壞習慣。從調查瞭解到,從行為習慣上看,優秀的佔24.53%,較好的25.92%,一般的佔29.81%,差的佔19.74%。

3、道德滑坡明顯。留守兒童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過程中,由於父母在外打工對留守兒童物質生活支援能力強但缺乏對他們必要的引導、教育、治理而易於造成男孩講究吃喝、看碟上網,打架偷竊,輕易走上犯罪道路。具體表現在:是非意識淡薄,分不清好壞,沒有禮貌,經常髒話連篇,出口傷人;在行動上過分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任性,蠻橫霸道,不能尊敬老師和長輩,不能團結同學;沒有榮辱意識,不在乎同學、監護人及四周人對自己的評價。

4、心理健康堪憂。由於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留守兒童內心封閉,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情緒消極,孤獨,言語少,分歧群,不願意也不善於同他人交往,存在抑鬱自卑,乃至憤世嫉俗的心理。輕易走極端。

5、安全隱患嚴重。留守兒童是弱勢群體,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沒有父母的直接監護,更輕易成為不法分子的侵害物件,侵害後沒有親人傾訴,往往不易發現。

留守兒童在生活、教育、心理方面普遍存在題目的原因,分析起來,有以下幾點:

1、長期缺乏親情關愛。與學生交談時問過這樣一個題目:“假如社會、政府、學校或者我們想為大家做點什麼,你們覺得有可能做什麼呢? 一個學生答道:“沒有多少可做的,能做的就是經濟上的,但我們缺少的是父母的愛和關懷”。父母親常年累月在外打工,一週、一個月、半年甚至一年都難得打一次電話、寫一封信、寄一本學習用書。不能很好地與留守兒童維繫親情,溝通思想,鼓舞上進。他們往往僅僅以為留守兒童買了幾身衣服、交清了學費作為自己關愛孩子的全部。

2、教育題目日趨明顯。一是監護人教育難有實效。留守兒童多是隔代監護,祖輩與孫輩之間年齡相差在40歲以上,思想觀念不一樣,文化背景不一樣,加祖輩多數受教育的未幾,甚至有文盲的,因此是物質關心多,精神關注少,難以引導孫輩進行正常的學習。父母委託的監護人往往是女性或者是祖父、祖母等年紀較大的人,這部分人或者由於忙於其它的事或者由於要同時監護幾個小孩或者是年齡較大而精力不夠,投在留守兒童的時間和精力未幾。其次,不少監護人的文化素質比較低,據調查,作為臨時監護人的祖輩中從未上過學的佔9%,國小文化的佔56%,國中文化的佔35%。因此,他們的表達能力不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需求不夠了解,不能給予他們必要的法律、安全、衛生等方面的基本常識的幫助、指導,不能在學習上予以輔導。二是學校教育無法到位。

3、社會各界關注不夠。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的群體往往易被忽視,學校往往重視升學率而對成績好的學生給予較多關注,而把一些成績差紀律差的留守學生當成題目學生、差等生而放任不管。其它各部分和社會各界人士普遍以為留守兒童題目遠遠輕於當前的一些社會題目,遠遠輕於成年人違紀違法的題目而忽視之。前幾年廣播電臺,報刊雜誌對留守兒童題目報道的少,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治理宣傳得少。教育部分、研究部分對留守兒童題目研究力度不大,成果未幾,成果的應用推廣不夠。

(三)措施及建議

針對以上題目,我們和留守兒童家庭進行零間隔接觸,和留守兒童進行了心連心的交流,鼓勵他們勇敢面對生活,努力學習,幫助他們走出生活的“陰影” 。力爭幫助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生活觀、道德觀和價值觀;用真愛撫慰留守兒童脆弱的心,用真情為他們指明前進的道路。

同時,農村留守兒童所存在的題目是一個社會題目,它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關注參與。我們要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工作,為留守兒童的健康長大創造良好的環境。

1、政府要給予高度關注和支援

第一,從長遠看,解決農村留守兒童題目要靠國家對城鄉一體化發展進行統籌考慮,要通過相關政策的制定,答應務工流進地設立農民工子女學校並降低農民子女進城讀書門檻,改革戶籍制度,答應勞動力自由活動,破除政策壁壘,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從制度上促進留守兒童題目的解決。同時還要強化政府統籌治理,加強社會支援,進步外來務工職員待遇,增加城市教育設施,降低收費標準,改善農民工子弟就學條件。有條件的可利用已有資源開辦寄宿制學校、假期學校等,逐步建立起社會監護體系。

第二,相關部分要加強宣傳。特別要加大對《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強化外出務工家長對子女長大的監護責任和教育責任,引導他們正確處理打工緻富與子女教育的關係。

第三,鎮、村兩級要逐步探索幫助留守兒童教育與治理的新路子,在社會上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結對幫扶,也可以建立家長代管制度。

2、加強學校教育治理力度

第一,切實增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度。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應當引起學校和教師的特別關注。留守兒童更應該得到學校和老師更多的關心和愛護。作為這些孩子長大道路上重要的指引者,老師一定要多給他們一點愛心,多給他們一絲微笑,多給他們一份關注,多給他們一個眼神,多給他們一句讚揚,多給他們一聲問候......用自己寬廣的胸懷往接納他們,往善待他們,讓他們感受到父母般的熱和。特別是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兒童的摸底工作,將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現記進檔案,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其長大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進步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摒棄“留守兒童”即是“雙差生”的錯誤熟悉。

第二,為留守兒童的溝通提供方便。在學校開設“二線一室”。即:開通“親情熱線”,讓外出務工家長定期與子女通電話;開通“師長熱線”,讓外出務工家長可隨時與班主任取得聯絡。

第三,開展有助於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各類活動。關注留守兒童的精神世界如主題班會、聯誼會、道德法制講座等,引導學生互助互愛,讓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來自集體的熱和。有助於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第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增設相關課程,加強精神、心理、生理、行為方面的指導教育特別是心理教育。學校除了知識的傳授和學業的治理外,應該給予他們心靈關懷。設立“心理健康諮詢室”,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醫生,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上的困惑。學校還要開設心理健康課,定期為學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開設“靜靜話信箱”,建起“心靈驛站”,幫助“留守孩”解決無人傾訴、無處傾訴的題目,解開心靈的“疙瘩”。

3、引導外出父母樹立正確的教子觀念

第一,父母固然在外誤工,但經常要與子女溝通,瞭解他們在學習、生活、思想等方面變化情況,做到及時發現題目及時解決,並用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來鼓勵孩子健康長大,教會他們學會做人,長大成為“賢德聖人”這樣不但瞭解孩子長大情況,而且加深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

第二,走出用物質代替責任的誤區。遠在他鄉在外打工的父母在照顧孩子上往往傾向於物質上,以為只要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就完事大吉。要幫助家長轉變這種觀念和做法,配合學校,承擔起育人的責任。

第三,改變在外誤工家長重智輕德的錯誤觀點。

4、強化社會關愛

充分發揮各部分、各單位的作用,組織機關幹部、社會熱心人士與留守兒童結對子,讓富有愛心、責任心的成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父母的角色,引導他們長大。共青團、少先隊要挖掘組織上風,多開展青年志願者、手拉手等主題活動,如我縣開展的心連心、學雷鋒等活動成效明顯。

總之,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讓我們再一次把關注的目光投向農村的留守兒童,讓他們健康地長大。家園裡的孩子企盼著關愛。假如人人獻出一份真摯的愛,假如人人伸出一雙援助的手,就會為這些孩子的健康長大撐起一片蔚藍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