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農村稅費改革對基層團組織建設影響和對策研究

欄目: 調研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72W

農村稅費改革是繼土地改革、實行家庭承包經營之後中國農村的又一重大改革。將農村的分配制度進一步納入法治軌道,是從根本上減輕農民負擔的重大舉措。武漢市蔡甸區位於武漢西南部,地處江漢平原東端,南依長江,北託漢水,現轄個11街(場)、鄉鎮,地域面積1105.72平方公里,人口近50萬,其中第一產業人口占76.07%的農業大區。稅費改革在蔡甸涉及面廣,影響大。隨著這項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基層團組織建設和團的工作遇到了大量的新情況、新問題。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在新時期實現大發展,這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共青團組織應該認真思考和著手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以蔡甸區稅費改革實踐為例,分析此項改革帶來的影響,並相應提出一些解決的措施,希望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討論。 一、蔡甸區農村基層團的工作中的新問題 黨的農村稅費改革政策充分地體現了黨對農村、農民的關懷,是“xxxx”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減輕、規範、穩定”,主要內容是“三個取消、一個逐步取消、兩項調整、兩項改革”。作為農村稅費改革的配套措施之一,“繼續深化鄉鎮機構改革,切實做到減人減支”也就成了農村稅費改革工作中的一個重點。基層團的工作帶來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減廟”給“團的活動開展”帶來挑戰。撤消職能退化的機構,合併職能交叉的機構,縮小設定偏大的機構,等等,這些措施直接導致原來團組織的撤銷或者合併。團組織被撤銷或合併後,其原來所網路聯絡的團員青年要麼遊離於組織之外,要麼處於團的工作邊緣,致使團的活動覆蓋面縮小,凝聚力減弱,活動開展難。另外一些街鄉鎮行政管理區域擴大之後,由於編制的限制,鎮級團委職數基本保持不變,加上歷史延革和群眾生活習慣的影響,目前在一個鄉鎮存在多箇中心區域,這就使得團的工作排程難度增大,具體說就是“找人難,開會難,集中活動組織難、資訊交流慢”。雖然日益發達的交通和通訊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三難一慢”但是仍然給團的各項工作造成了諸多不便。 2、“減人”給“團幹部配備”帶來挑戰。《湖北省農村稅費改革試點方案》中提出的減人目標為“壓縮財政供養人員30%”。結合稅費改革,蔡甸區將18個街、鄉鎮合併為12個,對農技站、農機站、水利站、林業站、水產站等11個區直部門直屬收費事業性單位,採取在區上改革分流後,再下放到街鄉鎮管理。同時,在農村“兩委”換屆選舉中,大力推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全區共減少各類行政事業性機構261個,減少財政供養人員757人,減少財政支出929萬元。通過減事、減人、減支措施,從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負擔,緩解了農村基層組織經濟上的壓力。但從實際執行效果來看,精簡機構和人員並未實現“減人增效”的效果,相反降低了工作效率。一些身兼多職的鄉、村幹部變成了看起來身負多責其實難以負責,養成了工作拖拉、疲於應付的不良作風。如此一來,設立專職團支部書記的可能性已經很小,大多都由村“兩委”中的年輕成員兼任,有的村根本找不出合適的團支部書記人選。另外,由於機構改革之前區級人事調動凍結,進入渠道關閉,也給現階段的團幹部配備工作帶來了很大困難。 3、“減支”給“團的經費籌措”帶來挑戰。稅費改革將原有的20多種稅費減少到了現有的4種稅費,即農業稅、農業特產稅及其附加和“一事一議”費。後者主要用於地方公益事業,且需多數村民同意後才能收取。可支配收入的減少,加上沉重的化債任務,鄉村兩級財力現已十分困窘。在這種情況下,對於一些活動經費來源單一,主要依靠行政撥付的基層團組織,經費籌措的難度將進一步加大。 總的來看,稅費改革之所以會對農村基層團的工作帶來以上這些挑戰,究其原因,可以歸納為四點:一是農村部分基層黨組織對團的工作重視不夠,團幹部配備和待遇不能到位;二是近年來農業比較效益太低,農村青年大量外出務工,農村基層團組織的活力相對以前有所降低;三是農村部分基層團幹思想保守,工作方式過於行政化,對團的工作思考不夠,創新不夠;四是農村團的工作內容較為單一,貼近農村青年實際需求不夠,服務不夠。由於以上原因的存在,當農村稅費改革開始實施時,基層團的工作整體上缺乏靈活性、缺少主動性,一下子不能適應改革帶來的變化,無法應對改革帶來的挑戰,便暫時陷入了困境。 二、蔡甸基層團的工作中的新機遇 針對上述稅費改革對基層團的工作帶來的影響,面對新形勢下團的工作所面臨的一些問題,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農村稅費改革對基層團的工作的新機遇。 一是中心城鎮的迅猛發展為實施區域建團創造了有利條件。進入新世紀,蔡甸依據武漢經濟發展圈層佈局構想,抓住武漢市區向長江、漢江及京珠、滬蓉國道沿線方向拓展的機遇,不斷完善城鎮規劃體系。從1998年開始,組織指導完成了全區11個街鎮總體規劃修編工作,蔡甸新城、奓山、常福、軍山4個重點城鎮總體規劃已上報市人民政府待批。小城鎮規劃及中心村莊規劃穩步推進。全區14個小城鎮、334個村莊建設規劃已基本完成。重點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各項專業規劃不斷深化,構築新型城鎮體系。使蔡甸新城、奓山等中心城鎮在基礎設施建設、流動人口數量、財政收入、招商引資和第三產業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發展,人流、物流和資訊流的集中程度較改革前有了明顯提高。這一轉變,為在中心城鎮開展以社群建團、從事個體私營經濟的分散流動青年建團和外來務工青年建團為主要內容的區域建團奠定了人員基礎,併為區域型團組織開展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提供了便利。 二是經濟園區建設的規模化、規範化為團的工作資源增加了新的增長點 。 狠抓園區建設,打造優良載體,著力培植“六大功能區”{蔡甸沌口小區、常福發展區、洪北現代農業示範區、南湖生態旅遊度假區、軍山商貿園和姚家山民營經濟發展區},是我區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而一貫堅持的工作重點。目前我們先後建立了蔡甸沌口小區團工委和洪北現代農業示範區團工委,其它功能區的建團工作也有一定的進展。由於在工作中注重將團的活動與園區企業的發展需求相結合,充分發揮團的組織優勢、人員優勢和智力優勢為企業服務,不僅進一步提高了團的工作在園區建設中的地位,也為園區團組織創造了豐富的工作資源,初步形成了滾動發展的良性

農村稅費改革對基層團組織建設影響和對策研究

迴圈。 三是鄉鎮政府職能的轉變使基層團幹部高度專職化成為可能。鄉鎮團幹部將從過去的以包村、包片為主,稅改後轉為以圍繞中心抓好團的工作為主,真正實現“專職專用”。這種轉變,一方面使鄉鎮團幹部能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主業”中去,另一方面“黨建帶團建”也使團的工作在鄉鎮目標考核中所佔比例大幅度提高,便於黨委和上級團委加強管理。 三、進一步加強蔡甸農村基層團的工作的新對策 黨的xx大描繪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藍圖,要實現這一巨集偉目標,關鍵在農村,重點在農村,最繁重、最艱鉅的任務在農村。沒有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的小康,沒有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農村稅費改革是當前農村各項改革中的一項重點。隨著各項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青年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將不斷地發生變化,農村團的工作必然會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各級團組織有責任站在推進農業現代化,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的高度,拿出創新的勇氣來考慮農村團的工作,尋找新的對策。 1、以“黨建帶團建”為抓手,創新基層團的工作環境。“黨建帶團建”一直是我們抓好基層團組織建設的一個成功經驗。新形勢下,這項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各級團組織要從鞏固黨的青年群眾基礎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當前進一步深化基層黨建帶團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通過加強基層黨建帶團建,使全區基層黨組織普遍將基層團的建設納入黨的建設,形成較為完善的基層黨建帶團建工作機制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大批班子建設好、隊伍建設好、主題活動好、支部建設好、陣地建設好的“五四紅旗團委”,使整個基層團建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2、以新的農村經濟增長點為中心,創新組織設定模式。基層團組織是全團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確立、完善,農村經濟、社會結構的調整,計劃經濟時代留存下來的按行政區劃和隸屬關係建團的傳統模式已不適應新的形勢。基層團建方式必須主動適應多種公有制實現形式的不同特點,按新的經濟成分、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生產建制的調整變化和實際需要靈活設定團的組織;必須主動適應青年流向多無、流量多變和流速加快的新特點,動態設定團的組置,形成上下聯動、橫向主動、縱橫交叉的網路型建團模式。總的來說,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往往也就是農村青年聚集點。所以創新基層團組織建設模式要把目光首先投向農業產業化中湧現出來的龍頭企業或青年星火帶頭人創辦的致富基地。如此既可填補團建空白點,又可加強對團員青年的管理,擴大團組織的覆蓋面,並能有效促進所在經濟組織整體素質的提高,效益的增長。 3、以吸納青年能人進班子為重點,創新團幹選拔體制。農村基層團組織要不拘一格用人才。除嚴格按“四個必須”的條件配備團委書記外,還應把農村青年中的各類能人選進團委班子。可以採取海選的方式,以村級團組織為首批試點,從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興業致富領頭人、青年企業家中選拔適合人選擔任團支部書記,提高村團支部書記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如此一方面是對青年人才的培養和引導,可以充實鄉鎮後備幹部隊伍,一方面又是增強基層團組織的凝聚力、影響力和戰鬥力的有效措施,能最大限度地團結農村團員青年。 4、以服務青年需求為目標,創新基層團的工作活動內容和方式。基層團組的工作方式要讓青年接受,活動方式要受青年歡迎,必須切實改變傳統的行政命令式工作方式為新型的充分發揮非權力因素作用的工作方式,加強與各類農村青年協會的合作,把工作做到具體的人和事上,真正贏得青年信賴。要根據農村生產實際、青年發展需求,在活動時間、活動方式、活動內容上靈活考慮,走業餘、務實、多樣的活動發展道路,依靠活動內在的吸引力來增強團組的凝聚力,避免為活動而活動。調查表明,農村青年的第一願望是致富,為此要重點做好青年致富工程的服務工作,加大青年科技培訓力度,擴大培訓面,併為他們儘可能地提供資金、政策和市場資訊,從而有效促進農業生產的增效增收,為穩定農村青年,穩定農村社會作出實際貢獻。 5、以“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重點加強村級團組織規範化建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青年大量外流,村級團組織的地位、作用逐漸弱化,村內“組織找不到人”,村外“人找不到組織”的矛盾已經成為制約農村共青團工作發展的主要原因。要解決這一矛盾,就應當果斷摒棄基層團組織職能“小而全”的傳統思路,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將村級團組織的職能定位在對團員青年的日常管理,特別是團籍管理上,並以此為中心搞好村級團組織的規範化建設。重點是要抓好“四個規範化”:一是組織設定規範化。根據《團章》要求,凡是在冊團員人數達到規定數額的村莊,必須建立團組織,努力消除農村團組織的“空白點”。對於部分基層組織癱瘓、工作難度較大的村莊,團建工作可結合各鎮(街道)黨委開展的整頓後進村工作一併進行。二是幹部配備規範化。結合本地實際,進一步強化村級團幹部配備,把一些德才兼備,文化層次較高的優秀青年黨團員,選拔到團的領導崗位上來,並且儘可能地使團支部書記進入村“兩委”。三是制度建設規範化。著重建立健全團的各項規章制度,突出抓好團的組織生活正常化和團籍管理“封閉執行”兩項工作。特別是對國中畢業未能升學的團員,要嚴格組織關係接轉手續,搞好集中移交、集中辦理,杜絕“檔案隨身帶”的現象,最大限度地減少團員流失。四是工作考核規範化。要嘗試建立農村團的建設“雙重四關”考核機制。“雙重”就是按照黨建帶團建的思路,實行上級團組織和同級黨組織雙重考核。“四關”即把好目標關,制定好黨團考核和團內考核的目標,形成考核意見;把好籤狀關,對工作目標進一步量化細化,制定出工作目標責任狀和合同書,層層簽訂;把好考核關,按照考核意見和責任狀,對團的工作進行考核,考評結果作為評價幹部的主要依據;把好兌現關,堅持責權利相統一的原則,將考核結果與政策兌現相銜接,搞好獎優罰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