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中國高階經理人壓力狀況調查報告:國企枯竭感最高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7.86K

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劃定了中國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間的路線圖。“改革”成為這一時代語境下的高頻詞,無論是在全面改革中需要自我完善的國企,還是在競爭加速的市場環境下謀求創新和發展的民企,社會組織的各個層面都紛紛投入到改革的浪潮之中。高階經理人,作為組織中的精英階層,被賦予了更多的期待和價值,同時也承載了相應的責任和壓力。

中國高階經理人壓力狀況調查報告:國企枯竭感最高

XX年11月,《財富》(中文版)聯合北京易普斯諮詢有限責任公司連續第XX年開展全國性的高階經理人壓力狀況調查工作,得到了廣大讀者的積極配合,最終共回收有效資料993份。本報告基於對這些資料的分析,試圖幫助讀者對中國高階經理人群體的整體狀況有一個更加具體深入的把握和認知。

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經理人的春天?

XX年11月9日至12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中國社會“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就此拉開。“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作為區別於以往國企改革的重要措施,首次被列入到改革任務中。XX年11月,apec會議在北京勝利舉辦,在充分向世界人民展現中國的經濟地位的同時也給推動經濟發展的各個階層注入了新的希望。高階經理人,作為社會階層中的“高大上”群體,似乎迎來了更多的機會,他們的道路似乎越走越寬敞。

XX年的調查結果顯示,高階經理人對經濟發展環境和前景持有近3年內最積極的態度。39.9%的高階經理人認為全球經濟正處於上升和回暖狀態;82.4%的高階經理人認為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重要性在增加;53.1%的高階經理人對中國經濟將持續穩健發展抱有樂觀態度。同時,在對自己所在公司的滿意度評價上,38.7%的高階經理人持比較滿意的態度,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5%,也是近3年內持滿意態度人數比例最高的一次。

在壓力的感受方面,高階經理人仍然“壓力山大”,73.8%的高階經理人面臨高壓力的困擾,但是壓力水平相比去年有所降低(降低了3.4%)。同時,該資料也成為高階經理人群體近5年壓力水平的最低值。

由於社會定位和角色期待,男性承擔了更多的工作壓力,75.7%的男性高階經理人感到壓力水平較高,比女性高階經理人高出了16.6%;同時,工作的“十年之癢”現象比較明顯,工作11~XX年的高階經理人壓力水平最高(79.3%);此外,工作時間多少是造成高壓力的另一原因,每週工作55~60小時的高階經理人壓力水平最高(88.8%),而保持每天8小時正常工作時間的高階經理人高壓力人群比例為53.0%。

個人狀態上,相比去年,XX年高階經理人的消極情緒有所減輕,積極情緒有所提高,同時,情緒狀態呈現出明顯的性別和年齡特點。男性高階經理人體驗到的消極情緒更多,而積極情緒更少;35歲以下的高階經理人體驗到的積極情緒最少,36~45歲的高階經理人體驗到更多的消極情緒,而55歲以上的高階經理人整體的情緒狀態相對最佳。

“春江水暖鴨先知”,作為組織中對經濟形勢、政策變化、決策要求最為敏感的群體,高階經理人似乎最先感受到了改革創新和經濟轉暖吹來的春風。只是萬事開頭難,當經濟體制和企業制度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時,改革的重擔和企業的未來更多的還是由“人才”來承擔,高階經理人寄託於體制改革帶來的制度性保障仍然有很長的距離。高階經理人的春天,乍暖還寒,一切才剛剛開始。

過渡時期的犧牲品—經理人之殤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作為組織中的“斯人”,高階經理人往往被委以重任。而承擔重任的背後,是生活與工作、身體和心靈的多重壓力。

XX年初,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白宗仁因意外逝世。在這之前,中鐵隧道集團有限公司的副總工程師王夢恕曾經對媒體說,“他近年患上抑鬱症,部分原因可能是公司債務負擔重,個人壓力大,整宿整宿地睡不著覺。”面對巨大的工作壓力,白宗仁用身心的枯竭,為自己的職業經理人生涯畫上了意興闌珊的省略號。

“最後的禁忌,不是性,不是酗酒,不是毒品,而是職業壓力”。職業壓力成為現代人職業發展道路上的最大阻礙。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對壓力的反應分為三個階段:警覺、抵抗和衰竭。而持續高壓的環境,會讓人提前進入“早衰”期。雖然,大多數的高階經理人不會面臨“致命”的壓力,但是超負荷的工作壓力足以損害到高階經理人的身心健康。

XX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壓力給高階經理人的身體、生活和工作上帶來了多重壓力。在身體上,最明顯的症狀依然表現為身體疲憊、記憶力下降和眼部過勞以及出現各種睡眠障礙;在生活上,壓力的影響主要表現為“產生消極情緒”(63.1%)及“出現失眠或其他睡眠問題”(54.4%)。在產生的消極情緒方面,高階經理人的焦慮(26.8%)、心煩(22.0%)和壓抑(20.4%)名列前茅;在工作上,壓力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工作效率降低”(70.5%)和“對工作缺乏興趣”(46.0%)。

在壓力的來源方面,“空氣質量”仍然是高階經理人的最大心病。但是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8%。“經濟環境不好,影響企業發展”一躍成為XX年高階經理人的第二大壓力來源(比去年增加了6.1%),緊隨其後的是“居住環境及出行過度擁擠”(31.5%)。

面對這樣的壓力,XX年,高階經理人在仍然保持傳統減壓方式的優勢下,呈現出了“享受獨處”和“動靜結合”的態勢。“聽音樂”(33.2%)仍然是最受歡迎的放鬆方式;同時,“動靜結合”的減壓方式異軍突起,通過慢跑或散步這類“健身運動”(30.4%)在眾多選擇中成為了增長速度最快的減壓方式,比去年增加了14%;而“閱讀”(31.6%)這種在文字中尋求釋放的方式也受到了高階經理人的青睞,比去年增加了7.1%。

與個體呈現出的多樣化應對壓力的狀態相比,企業或組織對於高階經理人的壓力狀態關注度不足,在方式方法上缺乏創新。“組織集體活動(如郊遊、k歌)”(37.4%)、“為員工營造積極快樂互助的工作環境”(26.1%)仍然是企業常用的減壓方式。但是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了5.2%和7.6%。另外,有30.4%的高階經理人表示“公司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幫助其減壓”。

由此可見,面對改革,高階經理人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高階經理人的身心健康亟需得到有效關注。面對壓力,高階經理人似乎在進行一場“一個人的戰鬥”,企業或組織更多地扮演了一個旁觀者。“重用輕培”的企業用人觀,使得企業仍然沒有意識到壓力給團隊和公司層面帶來的破壞力,而更多地把壓力看作是高階經理人需要應對的個人問題。從這一點上講,中國企業的用人觀和管理理念還有待扭轉。

“當工作變成一種心理負擔”—經理人“成長的煩惱”

一項對我國1,000名中年人健康狀況的調查描述了職業人的生活常態:超時工作,睡眠不足,壓力巨大,沒有休閒,健康負債;多夢,失眠,不易入睡;經常腰痠背痛,記憶力明顯衰退;脾氣暴躁、焦慮者佔一半。這就是職業枯竭的真實寫照。

職業枯竭是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是職業人在工作的重壓之下所體驗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耗盡的感覺。在高速發展變化的社會程序中,它成為了現代職業人的“流行病”。

改革當前,眾多企業都把對人才的需求放在更飽滿的工作狀態和抗壓應變的心理素質上。高階經理人如何擺脫經濟環境、體制不全、信任缺失以及自身侷限等多重壓力造成的職業枯竭,激發工作活力,以更積極的心態應戰變革,成為高階經理人現階段面臨的“成長的煩惱”。

XX年的調查結果顯示,高階經理人在職業枯竭感上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所降低,在“缺乏工作活力”和“質疑工作價值”兩個指標上都有所改善,這與XX年中國經濟和社會呈現出來的改革熱潮和高階經理人的多渠道發展方向不無關係。

在不同群體的高階經理人中,企業性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階經理人對工作的投入和價值定位。國有企業的高階經理人職業枯竭感最高,外資企業的高階經理人位居第二,而民營企業的高階經理人職業枯竭感最低。教育背景作為“知本”積累最直接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職業枯竭感,大專學歷的高階經理人最缺乏工作活力,本科學歷的高階經理人則最質疑自身的工作價值,碩士學歷及以上的高階經理人的整體職業枯竭感最低。另外,職業枯竭感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出逐漸降低的趨勢,35歲以下的高階經理人職業枯竭感最高,而55歲以上的高階經理人職業枯竭感最低。如何幫助不同群體有效地緩解職業枯竭感,不僅是個人的困境,也是企業管理工作中的一個重點。

心理研究表明,職業枯竭感能夠得到積極預防和緩解,而提升心理資本是從個人層面緩解職業枯竭感的有效方式之一。心理資本是個體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具體表現為自信、希望、堅韌和樂觀。心理資本是人力資源的核心資本,它是人體自主應對壓力等心理健康問題的關鍵,能夠對工作績效產生積極的影響,激發人更高的工作熱情和動力。

XX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心理資本越高的高階經理人,其職業枯竭感越低。高階經理人的心理資本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出逐漸上升的趨勢,35歲以下的高階經理人,心理資本水平最低,相反,55歲以上的高階經理人,心理資本水平最高。

人們常說“工作是美麗的,奮鬥是幸福的”。也許只有我們能夠全心投入、從容應對並真正體驗到快樂時,工作才會呈現出最美的模樣,我們才能夠在職業發展的路上幸福成長。而這條路是否通達順暢,除了高階經理人自身的努力之外,企業也應該發揮更大的組織功效和管理才能,建立激勵、關懷性的組織文化是企業層面應對員工職業枯竭感的有效途徑。

路在腳下,相伴前行—職業經理人的明天

“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就像成長過程中必須承受的“生長痛”,壓力是高階經理人在職業生涯中必須經歷的苦痛。而這些苦痛是高階經理人通往“羅馬聖殿”的必經旅途,也成為了高階經理人和企業攀登高峰的墊腳石。

顯然,我們無法迴避苦痛,那無異於“拔苗助長”。就像心理學家漢斯·塞利說的那樣:“我不能也不應該消滅我的壓力,而僅可以教會自己去享受它”。面對重壓,我們應當主動尋求解決之道。身處改革,企業和高階經理人都亟需對各自的發展進行“頂層設計”,以全新的眼光和視角來看待企業發展和職業心理健康的問題。如果企業和高階經理人能把職業心理健康放到和個人升遷、企業興衰同等的高度,那麼,求解壓力之路就不再是高階經理人一個人的精神苦旅,而是一場關乎整個企業群體的榮譽之徵。隨著企業和個人的相伴前行,求解壓力的步伐終究會變得踏實和篤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