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從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情況調查報告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8.69K

黨的xx大提出要“幫助資源枯竭地區實現經濟轉型”,今年xx總理在全國“兩會”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又重申“促進礦產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為掌握金融危機背景下我省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情況,近期,我們省人大借在黃石召開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立法和擴內需、保增長、應對金融危機座談會之機,對該市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進行了專題調查。

從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情況調查報告

一、黃石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地位重要、貢獻很大

黃石市是以本地鐵礦、銅礦、煤炭、石灰石等礦產資源開採、加工,生產鋼、銅、水泥、能源為主導產業的一個典型的綜合性資源型城市。黃石於1950年8月建市,是新中國成立後湖北省最早設立的兩個省轄市之一。毛主席曾於1953年、1958年兩度親臨黃石,察看了冶鋼生產現場和大冶鐵礦。黃石是我國中部地區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被譽為“青銅古都”、“鋼鐵搖籃”、“水泥故鄉”、“服裝新城”。

(一)黃石的歷史地位重要。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黃石就被列為全國重點建設城市之一,一大批專案布點黃石。進入80年代,黃石成為全國科技體制等幾項改革的試點城市。90年代被定為沿江開放城市。我省第六次黨代會以來,省委、省政府一直把黃石作為大城市和鄂東地區的中心城市來規劃發展。省第七次黨代會提出,黃石是湖北經濟發展“金三角”重要支點,隨後又把黃石作為全省“一特五大”中的大城市來規劃。省第八次黨代會提出,將宜昌、襄樊、黃石等中等城市建設成為區域性中心大城市。XX年,在省政府批准的《武漢城市圈總體規劃中》,將黃石定位為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

(二)黃石的區位優勢明顯。黃石是國家134個公路運輸主樞紐城市之一,水陸交通四通八達,國家運輸主動脈滬蓉高速穿城而過,106、315國道在黃石交匯,武九鐵路貫穿黃石,把華中、華東路網連成一體。黃石港是長江十大良港之一,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兩個5000噸級的外貿碼頭與其它泊位一起,貨運年吞吐量僅次於武漢。未來5年將形成一條長江、兩條鐵路大動脈(武九線連線京廣、京九鐵路)、三座大橋、三條高速公路(滬蓉、大廣、杭瑞)、三大物流園區(花湖、羅橋、棋盤洲)的交通和物流格局。

(三)黃石的產業基礎堅實。19世紀末,兩湖總督張之洞在黃石建立大冶鐵礦,由此譜寫了近代中國冶金工業的第一章。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就在黃石集中投資新建和擴建了一批重點骨幹企業,使黃石成為我國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經過建市近60年的建設和發展,黃石已形成包括冶金、建材、能源、服裝、機械、化工、醫藥等14種主導產業在內的工業門類,擁有2家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企業、5家百年老廠、10家上市公司(其中5家借殼上市),擁有工業產品5000多種、中國名牌5個、中國馳名商標5件、湖北名牌50個。

(四)黃石的歷史貢獻巨大。據統計,建市以來,黃石累計向國家提供鐵礦石1.9億多噸、銅精礦(含銅金屬)75萬噸、原煤7000多萬噸、各種非金屬礦5.6億噸;累計產鋼3000多萬噸、銅300多萬噸、水泥1.38億噸。1990年前,黃石一直是武漢的“糧倉”,武鋼70%的鐵礦石和武漢市70%的生產生活用煤均由黃石提供。截止目前,黃石累計上交利稅270億元,加上統配價差,黃石工業累計為國家貢獻約350億元左右,相當於國家同期投入的6倍。

二、黃石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的積極探索和主要成效

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是黃石歷屆市委、市政府孜孜以求的一項工作。早在1998年12月,黃石市委就確立了“依託資源創業、超越資源發展”的發展思路,提出了“三大歷史性跨越”的奮鬥目標,即經濟發展由資源大市向經濟強市跨越、城市發展由中等工業城市向現代化大城市跨越、人民生活由整體脫貧向小康生活跨越。黨的xx大以來,特別是近年來,黃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構築多元產業格局為重點,加快發展接續產業,在推進城市轉型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實踐。

(一)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增強資源型城市轉型的體制活力和發展動力。上世紀90年代末,黃石堅持以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為方向,集中兩年左右時間對600多家中小企業整體實行了改組改制。“十五”以來,黃石又將企業改革的重點轉變到大中型國有企業改制重組上來,通過引進國內外戰略投資者實施併購重組,從根本上解決企業體制機制和投入問題。目前基本完成國有企業改制重組的任務,有近30戶重點骨幹企業通過攀靠瑞士豪西蒙、香港中信泰富、美亞集團、中鋁集團、青島啤酒、寶鋼等10多家大公司、大集團,盤活存量資產200多億元。同時,對國有大中型骨幹企業所辦學校、醫院、公安等社會職能,採取資產重組、出讓改制、財政補貼、整體移交等多種辦法,進行了全面剝離,共剝離企業辦社會100多家,涉及在職和離退休人員3萬多人,減輕了企業負擔,提高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創老工業基地產業發展優勢。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上,黃石積極運用先進技術對鋼鐵、有色、建材等傳統產業進行整體嫁接改造,傳統產業產能和產業配套能力明顯提高。“xx”以來,累計投入800多億元,先後實施了1300多個重大技改和產業鏈延伸加工專案,努力減少經濟發展對資源的過分依賴。同時,圍繞打造“千億元產業”、“百億元企業”和“千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目標,引導傳統產業實現叢集發展。在推進替代產業開發上,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裝備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突破性發展以工業旅遊業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實施了國家礦山公園等一批重點旅遊專案;重點發展裝備製造業等清潔型工業,目前擁有各類裝備製造企業220多家,其中產值過千萬元的企業達到30多家;“xx”以來興辦了1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叢集銷售收入達到200億元。與此同時,紡織服裝、食品加工業增加值也保持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長。

(三)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和環境整治,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xx”以來,黃石先後投資近60億元,實施了400多個汙染源治理專案,同時實施了一批重點水域、山體、礦區生態建設工程,加大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力度,關閉開山塘口近百處,綠化整治4.53萬平方米;積極開展“四個和十個專項治理”,累計淘汰水泥產能400多萬噸,淘汰落後發電能力29.2萬千瓦。同時,圍繞礦山廢棄物再生資源化,重點開展了對生產排放的煤矸石、礦山尾礦、“渣、灰、氣、液”的綜合利用,目前各大中型資源型企業每年排放的400多萬噸鋼渣、銅渣、煤矸石、化工渣迴圈利用率達90%以上。通過多年的不懈努力,萬元gdp綜合能耗由“xx”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0%左右,下降到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0%左右;城區二級以上良好天氣達到300天以上。

(四)大力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著力推進城市轉型。黃石始終把就業和再就業作為政府工作的重要工作來抓,以招商增加就業,以創業推動就業,以培訓促進就業,以政府援助扶持“零就業”家庭和困難群體就業。“xx”以來,共開發就業崗位10萬多個,新增創業成功2萬多人,帶動就業7萬多人,市本級零就業家庭已基本消除。積極改革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初步構建了“五保合一”與城鄉低保有機結合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險待遇及時足額發放率和社會化發放率均為100%;建立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積極為城市特困群體解決住房難問題。與此同時,大力發展科技、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先後實施了100多個社會發展重點專案,進一步提升了社會事業的發展水平。

繼去年大冶市被國家列入第一批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試點之後,今年3月,黃石市進入了全國第二批32個試點城市之列。黃石市委、市政府思想高度統一,行動非常迅速,已經啟動了資源城市轉型有關工作,正在按“八個一”的要求組織實施,即成立一個領導機構和工作專班,制定一個轉型工作方案,編印一套《資源型城市轉型相關政策彙編》,編制一個轉型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出臺一個意見,建立一個轉型專案庫,建立一項市廳合作機制,搭建一個新的轉型融資平臺。黃石推進資源型城市轉型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發展大產業、打造大園區、建設大城市”發展戰略統攬工作全域性,以經濟轉型為根本,全面帶動城市功能轉型和體制機制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程序,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努力把黃石建設成為全國資源枯竭轉型示範城市。

三、國際金融危機對黃石的影響及原因分析

由於礦產資源逐漸枯竭以及長期以資源型產業為主的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不斷凸顯,嚴重影響了黃石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XX年9月份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對黃石這個資源型城市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和衝擊,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企業生產和效益均出現較大幅度下滑。進入去年9月份以來,受價格、市場雙重影響,佔黃石工業總量65%的鋼鐵、有色兩大主導產業和部分重點企業受到較大沖擊。新冶鋼和有色兩家企業預計今年工業產值掉產70億元左右。

二是財政收入大幅下降,財政經濟形勢非常嚴峻。從去年11月份開始,黃石財政收入出現近XX年來從未有過的當月同比下降的問題。今年元至4月,同比下降22.85%。加上今年結構性減稅和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財政經濟面臨保基本運轉的嚴峻挑戰。

三是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增大。由於部分企業出現生產經營困難,預計全年黃石新增就業崗位較上年減少7000多個;返鄉農民工已達6萬多人;同時每年需消化的城鎮勞動力在7萬人以上,今年就業壓力將更加突出。由於資源型企業多、老企業多、困難企業多,部分企業社保繳費能力不足,少數企業根本無力繳費。去年全市實收保險費平均增長速度為18.41%,而養老金支出平均增長速度為22.58%,社保收支倒掛。

國際金融危機對黃石的影響和衝擊比我省其他同類城市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黃石市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所存在的一些體制性、結構性和機制性矛盾和問題是最直接的原因。

(一)礦產資源保有量大幅下降。經過新中國成立60年來的大規模開採,黃石主要礦產資源進入了開採晚期,保有儲量大幅下降,煤、鐵、銅、鈷和金的保有儲量分別只佔累計探明儲量的24.25%、23.03%、39.68%、26.90%和39.52%,可開採資源嚴重不足。鐵礦石開採量由最高年份的620萬噸下降到目前的285萬噸,原煤開採量由最高年份的264萬噸下降到目前的140萬噸。

(二)傳統產業轉型難。黃石一直處於產業鏈條的低端,是原材料輸出和資源型產品粗加工城市,長期以來以生產原材料和資源型產品粗加工為主。由此決定了黃石經濟結構上呈現“三多三少”,即資源型企業多、高新技術企業少;初級產品多、終端產品少;關聯度低的單體企業多、產業叢集配套企業少。儘管這些年來,黃石歷屆市委、市政府一直致力於調整,但這種結構仍沒有根本轉變。比如大冶市156家規模企業中,有113家是資源型企業,佔比高達72.5%;資源型企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80.8%,這還是在大冶市這幾年堅持不懈推進城市轉型的基礎上取得的。

(三)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大。截至XX年,黃石下崗職工人數累計達到10萬多人,其中採掘業及初級產品加工業下崗職工人數佔80%左右。因為資源枯竭關閉企業多、老企業多、中央省屬下放困難企業多等綜合因素影響,社會保障壓力較大。黃石現有離、退休職工13萬多人,其中市區10.3萬人,市本級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缺口累計高達3.6億元。

(四)恢復環境和治理汙染任務重。黃石地表植被破壞嚴重,需要治理的礦山植被面積約7平方公里,共有開山塘口400多處,工業尾砂庫153座,佔全省三分之二,大量的尾礦、尾砂堆積造成了嚴重的安全隱患。地質災害嚴重,歷年開礦形成了8.4平方公里塌陷區、290餘個地質災害隱患點和7萬餘畝礦山廢棄地,泥石流、地裂等地質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的發生。與此同時,礦山安全生產的壓力也非常大。

(五)稅源結構不合理。由於黃石是資源型的產業結構,導致稅收結構中地方留存部分相對較少,億元稅收黃石地方留成比例只有35%,大大低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

四、幾點建議

推進資源枯竭城市轉型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系統工程。黃石抓住1996年成為全國優化資本結構試點城市的機遇,大力推進國有企業兼併重組、改組改制,直接消化企業呆、壞賬6億元,簽訂債轉股協議6.38億元,對企業實施封閉貸款2.45億元,盤活企業存量資產20多億元,使一大批企業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為此,XX年4月全省國有企業改革現場會在黃石召開,有力促進了全省國有企業改革程序。此次資源枯竭城市轉型試點,又是黃石等城市的一次歷史性機遇,需省委、省政府進一步加強領導和協調,全力推進轉型工作。

(一)建議出臺促進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的相關政策。國務院出臺的《關於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XX〕38號)檔案,從財政、稅收、重點專案布點等方面提出了促進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性意見。建議省政府深入研究、全面落實檔案精神,抓緊制定促進黃石等全國資源枯竭試點城市轉型的具體政策措施,著力幫助解決產業發展、專案建設、就業保障、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等突出問題。

(二)建議召開一次專題會議。作為全國的資源大省,我省有1個地級市(黃石)、3個縣級市(潛江、大冶、鍾祥)進入全國資源枯竭試點城市之列,這為黃石等資源枯竭城市加快轉型提供了重大的歷史性機遇。但推進資源枯竭城市轉型既是一個世界難題,更是推進我省科學發展的一個新課題。建議省政府組織這些試點城市召開一次專題會議,就如何推進城市轉型、做好試點工作進行深入研究、全面部署和具體指導。

(三)建議進一步加強對黃石等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工作的領導。根據國發〔XX〕38號檔案精神,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工作由省級人民政府負總責,並要求省級政府切實加強對資源枯竭城市可持續發展工作的領導和支援。因此,建議省政府比照東北等省支援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的做法,成立我省資源枯竭城市轉型工作領導小組和建立市廳(局、行)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聽取轉型工作的進展情況及存在困難的彙報,加強具體問題的協調,進一步加強對轉型工作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