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鐵嶺市人口素質現狀的調查與研究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81W

關於鐵嶺市人口素質現狀的調查與研究

關於鐵嶺市人口素質現狀的調查與研究

長期以來,由於我國把全面解決人口問題的基本戰略重點放在控制人口數量上,而人口素質的研究略顯薄弱。目前從全國形勢看,人口素質與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極不相稱,也正是基於此,我們市人口計生委對我市人口素質狀況進行了全面調查,探尋其中存在的問題及產生的原因,尋找改善我市人口素質狀況的良策,為市委、市政府科學制訂“十一五”規劃,謀劃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依據。

一、我市人口素質現狀

㈠人口健康素質

據統計,我市2003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69‰,遼寧省為0.6‰。可見,我市人口自然增長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高出一個千分點還多,由於這項是逆指標(數值越低越反映社會進步的指標)。,所以我市的形勢不容樂觀。

從平均預期壽命看,我市平均預期壽命為72歲,比全省平均預期壽命73.4歲低了1.4歲。

㈡人口文化知識素質

衡量人口文化知識素質水平的指標包括:識字率、平均每萬人在校學生數和大中國小生構成。依據調查統計,我市人口識字率為94.83%,全省為95.34%,全國為84%;平均每萬人在校學生數:我市為1397人,我省為1503人。以上資料顯示,我市人口識字率較高,基礎教育事業發展較好,但每萬人在校學生數中,我市中國小生在校人數和中國小生佔學生總數與全省平均水平基本接近,浮動不大。

㈢勞動技能素質

衡量勞動技能素質的指標主要包括專利申請受理量、從業人員接受教育程度等。專利申請受理量主要是衡量勞動者的技術創新能力。2003年我市共受理專利申請310件,在全省十四個市中位次偏後,這表明我市勞動者的勞動創新能力還比較落後。

我市勞動者的文化知識結構偏低,國中文化水平以下佔勞動者總數的75.63%,高中以上僅佔24.4%,其中大專以上僅佔4.8%。這說明提高我市勞動者素質的任務還很艱鉅,短時間內還難以改觀。

綜上分析表明,我市的人口素質與全省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同全國發達地區差距就更大。

二、導致我市人口素質偏低的主要原因

調查研究結果表明:我市人口素質處於全省中下水平,之所以如此,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㈠經濟發展滯後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但直接影響人口素質的各個方面,而且會改變自然條件對人口素質的影響。因此,經濟條件就成為決定人口素質的重要基礎,社會生活其他方面對人口素質的制約,也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據統計,我市2003年人均GDP(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713美元,全省為1440美元,在全省排名比較落後。我市城鎮居民人均實際收入為5607元,全省為724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137元,全省為2934元。

由此可見,我市經濟發展在全省位居後列。這就決定了人口素質也相對較低。人口素質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著相輔相成的辯證關係。其一,社會的生產方式是人口素質提高的根本原因;其二,勞動就業對人口素質有制約作用;其三,消費水平對人口素質起較大影響。實踐證明,經濟與社會發展較快的區域,人口素質較高。據《2000年中國人口問題報告》資料顯示:全國縣(即農村)15歲以上人口文盲半文盲率為21.3%,而鎮15歲以上人口文盲半文盲率為8.58%,市15歲以上人口文盲半文盲率僅為8.44%。在這一年齡段中,農村的文盲率是城市的2倍多。從全國看,縣一級15歲以上人口文盲半文盲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的省份主要是內蒙、甘肅、青海、西藏等西部落後地區。據統計,人均GDP排在全國前5位的省分別為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廣東,這五個省區的專利申請受理量都名列前茅。各地區從業人員接受教育程度也與經濟成正比關係,各地區人口自然增長率和平均預期壽命也同經濟增長有關。這一系列資料都說明,經濟與人口素質之間成正比例關係。所以說,人均GDP在全省排位較為落後的我市,人口素質偏低的狀況則不難理解。

㈡教育投入相對不足

教育是培養和發展人的體質、知識、思想的主要途徑之一。無論早期教育、學校教育,還是職業教育和業餘教育,對於人口素質的提高,都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就我市情況看,近年來各級各類教育事業迅猛發展,基本實現“兩基”目標。教育改革和教育佈局調整初見成效。到2003年底,我市擁有各級各類學校1319所,在校生達419000人,其中成人高校1所,在校生2154人,高階中等職業學39所,在校生50500人,國中入學率達99.1%,國小入學率達99.8%。從人均教育投入看,我市2003年為204元,全省為529元。由此可見,我市人均教育投入還很低。一切教育活動均依靠教育經費來支援,經費的短缺會嚴重製約我市人口素質的提高。

㈢群眾求知慾不強

我市地處遼河平原,肥沃的黑土地使其在全省享有遼北糧倉的美譽,人均土地佔有量相對其他市可謂充足豐厚,自然災害相對較少,加之近年來改革開放使我市的農業發展較快,人民已過上了不愁溫飽的生活。但是由於我市工業經濟發展滯後,民營經濟比重偏低,經濟發展的科技含量較低,這些都嚴重製約了我市經濟發展,同時也抑制了人們生活觀念的改變。老守田園、不思進取、不思變遷的觀念非常普遍。落後的生產方式使人們對先進文化技術的需要也受到壓抑。技術就是資本的觀念還未在大多數人中形成。尤其在農村地區,隨著教育個人投入的連年攀升及就業壓力增大等因素影響,“新讀書無用論”在落後地區農民中還相當嚴重。加之農村教育水平整體落後,師資結構不盡合理,教學環境相對較差,教學效果很難讓農民滿意。甚至對於有些農民來說,他們擔心孩子智力投資落空,認為讀高中與讀國中對於種田來說沒什麼兩樣,由此造成部分農民子女讀高中的減少。

據我們對農民抽樣調查表明,國中文化水平人群中有一半對自身文化素質比較滿意,而高中文化程度的農民絕大多數對自身的文化素質不滿意。這就說明了越落後越自滿,越落後越不思進取,越落後越排斥文化素提高。

㈣群眾對自身健康重視不夠

我市近年來衛生事業發展較快,截至2003年底,全市共有衛生機構994個,床位7607張,衛生技術人員9332人,執業醫師3337人,執業助理醫師926人,註冊護士2772人。全市共有衛生防疫、防治機構28個,衛生技術人員797人,婦幼衛生機構7個,衛生技術人員236人,鄉鎮衛生院84個,個體診所781個,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進一步完善。這些都充分說明了我市各級政府比較關注衛生事業發展,重視社會成員的身體健康。但是,就全體社會成員個人而言,對自身的關注和呵護相對冷淡。據調查,日常生活中人們在沒有患病的情況下很不在意身體狀況,僅有極少數人能夠對自身健康較為關注,很少有人在沒有患病情況下到醫院進行身體檢查,這對人的身體素質提高極為不利。如果人們能夠經常體檢,預防在先,有病早發現早治療,就會做到防患於未然,不會危及健康乃至生命。另據調查,當人們患病後,有相當一部分人不能及時看醫生。尤其在農村地區,一半以上的人病後不能及時看醫生,能拖就拖,這對農民身體健康來說無疑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害,這裡有經濟條件因素,有就醫不便的因素,但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人們對自身健康關注不夠。即使在條件相對好一點的城鎮和城市,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患病後能拖就拖。這都表明我市公眾對自身健康的關注需要進一步提高,好多疾病都是由於時間的耽擱而加重了病情,危害了健康,錯過了治癒的大好時機。

三、提高我市人口素質的若干建議

實現現代化,首先必須實現人的現代化,使人的素質現代化。提高人口素質是實現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的需

要。

㈠大力倡導優生優育

優生優育是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措施。實行優生優育,一是提倡少生優生,提高婚前檢查率,嚴禁近親結婚,減少遺傳病發生,減少痴呆傻等缺陷人口;二是應用遺傳工程等先進技術,提高遺傳素質;三是提高醫療保健水平,改善營養狀況;四是制定優生法規,保證人口質量;五是調動家庭進行孩子智力投資的積極性,實現由更多投向孩子數量成本向投資質量成本的轉移。我們人口計生部門近年來在促進優生優育中做了大量工作。儘管如此,我市出生人口缺陷率仍較高,據2003年統計,全市出生人口20219人,出生缺陷率為4.2‰。為了降低出生人口缺陷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質,近年來,我市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部門採取孕前投服葉酸、福施福等藥物,進行孕期超聲檢查和產後新生兒疾病篩查等措施,出生缺陷干預取得初步成效。出生缺陷干預工作是一項功在當代、惠及子孫的社會工程,需要政府加強領導,保證出生缺陷監測和實施干預所需的各種經費。政府職能部門應加強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建立起職責明確、分工協作、優勢互利、相得益彰的運作機制。提高出生人口質量既是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是事關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戰略問題。我們要以對子孫後代負責的責任感,做好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工作,為鐵嶺小康目標的全面實現做出貢獻。

㈡徹底轉變傳統觀念

觀念不是瞬息萬變的“活”思想,而是相對穩定的

帶有思維定勢性質的成熟思想。

人要現代化,先要觀念現代化,提高人口素質,更新觀念是其根本。當前,迭起的改革大潮和迅猛發展的市場經濟,正在無情地衝擊著中國人幾千年形成的傳統觀念,傳統社會的“自給自足”“靠天吃飯”“務農靠經驗”“致富靠投機”等輕視人的素質提高的觀念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對人們的要求。新的歷史條件下,社會必須注重培養人們的市場觀念、競爭觀念、效益觀念、技術觀念、法制觀念及國際市場觀念等新的觀念。我們人口計生部門應發揮宣傳教育工作的優勢,發揮基層計生宣傳服務網路健全的優勢,在向廣大群眾宣傳國情省情市情、相關法律法規、科學文學進步婚育觀念、婚育科普知識的同時,幫助群眾樹立市場觀念、競爭觀念、效益觀念、法制觀念等,使之從傳統落

後的舊觀念中徹底解脫出來。

㈢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貫穿於幼兒教育、中國小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級各類學校,貫穿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等各個方面。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之中。在智育工作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學校教育應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鍊身體的良好習慣。改變學校美育工作薄弱狀況,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從實際出發,加強和改進對學生的生產勞動和實踐教育。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同時,要特別重視農村教育事業,“治窮先治愚”,下大力氣解決農村適齡兒童入學受教育問題,同時要抓好成人教育,普及科學技術知識,提高農民勞動技能。

㈣大力發展文化事業

就總體而言,我市的文化事業發展態勢良好。據2003年統計,全市有各類藝術表演團體5個,文化館9個,文化站93個,公共圖書館9個,藏書49.5萬冊,有市縣級廣播電臺7個,電視臺5個,廣播電視覆蓋人口95.29%。雖然從數量上看,我市的文化機構比較可觀,但它的利用率較低,未能在廣大群眾中發揮令人滿意的作用。因此,要提高我市人口素質,必須下大力氣,花大功夫挖掘文化機構的潛能,使我市的文化機構真正成為人們獲取知識提高素質的不竭之源。同時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重視社群和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特別是加強佔我市人口70%的農村地區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㈤引導群眾關注自身健康,增加健康投資

為了確保我市人口素質的不斷提高,需要進一步改善醫療衛生條件,加大投資力度。與此同時,我們還應大力發展體育事業,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全民健康活動。目前,就我市廣大人民群眾而言,能夠堅持天天健身的人所佔比例很小,而且人們鍛鍊身體的方式也比較單一。各級政府要從提高人口素質的高度加大投入,多建一些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足球場及其它一些小型運動場所,經常開展一些全民性的健身活動,想辦法激發人民群眾對體育健康的熱情,提高人民群眾對體育健身的參與意識,強化人民群眾的愉悅健身行為,達到增強全市人民體質的目的。

總之,提高人口素質是實現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需要,同時也是一項十分艱鉅的系統工程。它需要科研、教育、文化、衛生、體育、計劃生育等部門以及社會、家庭的協同配合。“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提高人口素質不可能在短期內一蹴而就,它需要經過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