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關於大學生追星調查報告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37W

一、調查背景:

關於大學生追星調查報告

“追星”,是當代大學生典型的心理特質。近日,一則“後援會、海選、粉絲、模仿秀、青春偶像劇等詞彙被《中國大學生百科全書》收錄”的訊息登入各大網站,引來網友一片質疑,流行文化與傳統教育的pk再受關注。網友們想不通,嚴謹的百科全書也加入了媚俗、追星的大潮?不少人甚至認為這是“中國教育的悲哀”。大學生追星,到底正不正常?在他們追星的背後,是否存在著認識盲區,其道德認知水平停留在何種階段?恰逢湖北省教育科學“xx”規劃專項資助重點課題專案——“百科知識閱讀與大學生道德認知水平關係研究”正處於結題攻堅的階段,為了給課題研究積累資料,形成個體研究報告,我進行了這次調查。

二、調查目的:

瞭解大學生“追星”現狀,探究學生興趣與閱讀百科知識之間的聯絡,定位學生基本的道德認知水平。

三、調查物件及其一般情況:

調查物件:**全體學生,共98名學生。

四、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採取的是隨機問卷調查。試卷的制定是由本人查閱資料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再三斟酌制定。於5月7日(星期五)班會時間在兩個班同時發放問卷並當場收回。共發出調查問卷98份,收回98份,回收率達100%。

五、調查時間:20**年**月**日

六、調查內容:

主要調查了大學生“追星”的物件、程度、方式、費用、利弊;“追星”與百科知識閱讀的關係等等。

七、調查結果:

本人就回收的問卷進行了仔細的統計,並用百分數勘定了各種情況的比率,具體結果詳見附二。

1、就調查的物件特點來看:男生佔67.3%,女生佔32.7%,基本上符合“男少女多”的格局,調查結果具有較高的效度;就學習成績而言:優秀的佔23.7%,一般的佔62.9%,差的佔13.4%,與兩個班在學校的位置大體相當,調查條件真實。

2、就偶像的有無來看:67.7%的學生選擇了有,22.3%的學生選擇了無。數字本身的強烈對比告訴我們,大學生崇拜偶像是一種普遍現象,偶像是世界觀尚未完全成熟的他們走向成熟的一種榜樣,一種精神的依託,儘管與學生們交流時,他們尚未認識到這一點。

3、就經常談論偶像話題和平時關注明星動態而言:61.0%的學生選擇沒有,79.8%的學生選擇偶爾關注。說明“追星”並沒有成為他們學習生活的主旋律,也沒有耽誤他們過多的精力。

4、就關注明星的內容而言:關注明星公眾形象的佔46.0%,接近調查人數的一半,說明大學生已經具備了獨立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標準,他們會用符合道德的標準去要求和評判自己崇拜的偶像。另外,選擇其他的佔30.4%,充分說明了大學生愛好情趣的廣泛和個人特色的鮮明。

5、就崇拜偶像的原因而言:大學生體現出了相對外化的特點,如,崇拜外貌特點的佔16.3%、崇拜演戲與唱歌的佔31.6%、崇拜個性與風格佔22.4%,他們大多被偶像們俊俏的外表、華麗的服飾和表演技巧所吸引,呈現出一種低層次的視覺審美愉悅,而崇拜經歷與成就的僅佔25.5%,說明在肯定學生“追星”正常的前提下,進行適當的審美指導,形成高層次的道德審美標準是有必要的。

6、就崇拜偶像的程度而言:一半以上(55.7%)的學生選擇了比較喜歡,但比較理智,說明大學生隨著年齡的增大,對自己情緒、愛好的自控能力日益增強,其道德認知水平受外來影響的趨勢也日漸弱化。

7、就崇拜偶像的方式而言:將近一半的學生選擇了其他(47.5%),說明大學生已逐漸遠離了從眾意識,形成了自己獨到的審美標準和個人風格,在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以不容忽視。

8、就“追星”費用和時間而言:絕大部分學生也很理智的選擇了最低消費(96.0%)和少得可憐(82.8%),這與學生消費者的地位和大學生相對繁重的學業相對應,具有較高的信度。

9、就家長對“追星”的影響而言:81.7%的學生認為“無所謂”,說明隨著年齡的增大,家庭對孩子興趣愛好和道德認知的影響力在逐漸降低,大學生作為逐漸成熟的個體,表現出對獨立意識的急切渴求,已成為大學生道德認知水平發展的鮮明特徵。

10、就崇拜偶像的利弊問題而言:絕大部分學生認為利大於弊、利弊相等或有利無弊,共佔調查人數的89%,說明大學生希望別人尊重他們的興趣與願望,如此強勢的數字,值得人深思。

11、就《中國大學生百科全書》收集上述詞彙的看法而言:71.4%的學生認為應該,再一次的表明了他們對自身行為的認可和求得尊重的願望;認為《中國大學生百科全書》收集上述詞彙會提升閱讀百科知識的興趣佔47%,說明百科知識摒棄門戶之見,形成雅俗共賞的格局,更利於其吸納讀者,發揮其本身的培養道德認知水平的潛在功能。

八、調查體會: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除了得到一些抽象枯燥的數字之外,更是透過數字尋找到了我們需要的資訊:

(一)大學生“追星”,不是洪水猛獸,我們大可不必談虎色變。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我們總是要求學生們循規蹈矩,生怕他們越雷池一步,卻忽視了他們本當正常的興趣和愛好;我們總是對他們頤指氣使,生怕他們性格桀驁難以掌控,卻忽視了給他們起碼的尊重和認可。這次調查,我們發現了大學生強烈的自尊意識和相對理智的選擇,他們的道德認知水平較之前一次的調查,有了可喜的進步。

(二)不可忽視的是,大學生的“追星”目的,還處於較低層面的外化崇拜。具體的表現是:他們崇尚偶像們靚麗的外表,卻忽視了明星們內在的魅力;他們熱衷於明星們炫目的光環,卻忽視了偶像跋涉的艱難;他們驚歎偶像卓越的成就,卻忽視了明星們奮鬥的汗水。他們浮光掠影,需要我們去引導;他們根基淺薄,需要我們去陪護。如何將他們外化的崇拜,轉化為內在的認可,我們要動腦筋。

(三)不可否認的是,大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其道德認知水平受外在影響源的左右已日漸式微。如何抓住有效時機,讓學生在興趣和愛好的支配下,自覺閱讀百科知識,將這種外在的影響源轉化為學生內在的需求,扣住學生們的“追星”愛好,適時加以引導,未嘗不是一條可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