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縣藥菌辦對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調查與思考大綱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52W

食用菌產業是我縣的一項優勢產業,是農民增收的新亮點。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不僅是我縣自然條件的必然選擇,也是我縣培育綠色消費市場的客觀要求,又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重要舉措。該產業對於發揮資源優勢、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結合全省食用菌工作會議精神和全縣產業發展實際,我認為應在深入瞭解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優勢條件,採取有效措施,打造“秦嶺富硒菇”,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縣藥菌辦對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調查與思考大綱

一、我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現狀

食用菌產業是個短、平、快專案,具有投入小、產出高,不與果牧爭利、不與農林爭時等獨特優勢,是我縣農民增收的首選專案。

(一)基地建設初具規模。

據調查,XX年全縣栽培各類食用菌1200餘萬袋,產量2568噸,佔全市食用菌產量的60%以上,其中白靈菇、杏鮑菇、姬菇等珍稀食用菌類約200萬袋。當年新發展藥用菌豬苓20萬窩,累計達到65萬窩,天麻41萬窩,當年新翻豬苓10萬窩,以豬苓為主的中藥材產量達776噸,佔年計劃663噸的117%,全縣食用菌產業發展迅猛,規模不斷擴大。

(二)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據調查,XX年全縣食用菌產量達到3000餘噸,產值達到一個億,僅此一項為全縣農民人均提供純收入1200元以上,以豬苓、天麻為主的中藥材產值達到1000萬元以上,實現農民人均增收150元以上,兩項收入為全縣農民人均提供純收入1350元以上,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近年來,食用菌產業發展較快,特別是XX年,由於XX年食用菌市場回升,產品利潤豐厚,農戶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大力利用枝椏、梢頭、農作物秸稈,推行“沼菌”結合形式大力發展食用菌,全縣13個鄉鎮(除豐富鄉外)3000餘農戶1XX餘人從事食用菌生產,農戶覆蓋率達到30%以上,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四)管理機制不斷規範

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有關部門的大力協作下,我縣食用菌生產已建立起了以控制菌種、菌材兩個閥門為主的管理機制,全縣食用菌生產規模控制在1000萬袋以內,戶均生產6000袋以內。由縣藥材食用菌發展辦公室制定生產計劃,鄉(鎮)、村按資源狀況分配到生產農戶,林業部門按戶辦理菌材指標,再按菌種生產單位與生產農戶簽定的《袋料食用菌栽培技術服務合同》,分配菌種、菌材生產計劃,使其規範化生產,基本形成了產業持續發展、農民穩步增收的格局。

(五)龍頭企業發展較快。

XX年,我縣雷子鬆、陳世明分別投資200萬元、100萬元註冊成立了“寧陝縣鬆夏菌業有限公司”、“寧陝縣秦南菌業科技有限公司”,註冊了“鬆夏”、“綠寶”、“天華山”等食用菌品牌,形成了從制種到接菌、管護、生產、銷售服務的服務體系,延長了產業鏈條,推進了產業化經營,促進了食用菌產業效益的提高。

(六)社會化服務體系基本完善。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全縣人民群眾的參與下,食用菌產業顯現出市場引領農戶、農戶自發生產、自主銷售的格局,形成了“政府+科研,科研+基地,基地+龍頭企業,龍頭企業+示範基地,示範基地+技術服務”的發展模式。目前,全縣現已成立食用菌協會10個,為廣大菇農提供了較好的生產、銷售、技術、資訊等服務,西安朱雀、胡家廟兩個蔬菜批發市場已建立了銷售網路。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目前,我縣的食用菌生產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概括起來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菌種生產不規範。從母種、原種到生產種的繁殖和供應呈多、亂、雜的局面,對製作菌種的資質條件、設施裝置、人員培訓、資質認證等方面缺乏有效管理,管理權分散,政出多門,極不利於食用菌產業的發展。

二是品種結構單一。全縣食用菌品種主要以香菇為主,珍稀食用菌開發處於起步階段,如雙孢菇、金針菇、草菇、口蘑菇及豬苓、茯苓(藥用)雖然也先後試種成功,但生產技術和效益不夠成熟穩定,尚未形成規模,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是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近年來,我縣雖然積極扶持鬆夏、秦南兩食用菌龍頭企業,但剛起步,規模小,加工層次低,缺少名牌帶動,市場競爭力不強。

四是沒有知名品牌帶動。據調查,寧陝的香菇很有知名度,但沒有品牌,主要以初級產品銷售為主。寧陝氣候條件獨特,產菇期長,不僅彌補了我國南方香菇市場的夏菇貨源不足,而且其肉厚、質優、味美、色好、價廉、無汙染等特色,也深受外地客商的青睞,以平均每斤20元的價格源源不斷地銷售到浙江慶元、山東騰洲、湖北三裡崗、湖南長沙、福建古田等食用菌交易市場。經包裝後出售,以每斤50元,每斤淨增值30元,社會效益相當可觀。

五是規範化生產有待加強。作為陝西食用菌的產地大縣,至今還沒有進行產地、產品的質量認證。受利益驅動,部分農戶超量生產,造成資源利用與經濟效益、發展數量與生產質量之間矛盾突出,規範化生產有待加強。

六是產業佈局不合理。通過調查瞭解,我縣食用菌產業主要分佈在資源薄弱區的城關、湯坪、四畝地、筒車灣等鄉鎮,而資源富集區的新場、江口、豐富等鄉鎮規模較小,豐富鄉至今還是空白鄉鎮。

七是行業協會作用發揮不夠充分。大多鄉鎮雖都建立了食用菌產業協會,但作用發揮不夠,特別是對食用菌市場行情宣傳不到位,菇農不知道該產業國際、國內市場供求變化,盲目生產。

三、我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優勢條件

品種資源豐富、栽培歷史悠久的自然環境,決定了我縣發展食用菌具有獨特的優勢條件。

(一)省上對食用菌產業的重新定位。

全省食用菌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我省未來幾年食用菌發展的目標:食用菌產業要以陝南三市為重點,加快發展關中,積極開發陝北。到XX年,全省食用菌產量達到60萬噸(鮮菇),產值達到30億元;到2015年,全省食用菌產量達到80萬噸(鮮菇),產值達到45億元。促使該產業向規模化、規範化、高效化方向發展,增加產業總量,擴大產業規模,提供產業效益,促進農民增收。這一目標,為我縣食用菌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二)具有豐富的食用菌種質資源。

我縣地處秦嶺中段南坡腹地,地形複雜,地貌多樣,降水變率大。這種複雜的地形地貌和豐富的小氣候型別,孕育出了豐富的生物種類,屬生物多樣性的典型區域,有豐富的食用菌物種資源。寧陝的食用菌種類繁多,據調查,有食用菌和藥用價值大型真菌176種,除了常見的木耳、香菇、天麻、豬苓、茯苓外,還有許多是至今尚無人工栽培的珍稀野生菌,如牛肝菌、羊肚菌、大口蘑、鮑魚菇等,確保了我縣食用菌發展的多樣性。

(三)具有優越的林業資源條件。

全縣現有森林面積306萬畝,林分畜積約2970萬立方米,其中櫟類資源和以闊葉為主的雜灌資源極為豐富,每年因計劃採伐、撫育間伐、沼菌結合,產生大量的枝椏、鋸末等是發展木腐菌的理想原料,可為我縣發展食用菌產業提供穩定而充足的原料。

(四)具有大量的作物秸稈原料。

寧陝縣具有耕地5餘萬畝,其中年種植水稻1.6萬畝,玉米3.4萬畝,年可產以稻草、玉米稈為主的秸稈約5萬噸,除少量用作牲畜飼料,絕大部分秸稈可作栽培草腐菇的良好原料;同時還可以利用快捷的交通優勢,收購調運關中平原的秸稈來發展食用菌,使其變廢為寶,走綠色經濟迴圈發展之路,保障我縣食用菌生產原料的供給。

(五)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

我縣處於我國南北氣候的過渡帶,是長江、黃河的分水嶺。縣境內最高海拔2965米,最低海拔540米,垂直差異大,境內兼有南北氣候特徵,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溫暖溼潤,適宜各類食用菌和藥用菌的繁衍生長,只要合理安排,就可以週年生產食用菌。

(六)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

西漢高速公路的通車,使寧陝融入西安、漢中等大中城市的半日經濟圈,快捷的交通運輸,廣闊的消費市場,必將更進一步引領我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

(七)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

近年來,由於南方食用菌主產區的原料、人力成本上升,全國食用菌生產大有南菇北移之勢,而我縣隨著農村主導產業調整步伐的加快和退耕還林的穩步實施,外出務工人員不斷返鄉,農村剩餘勞動力不斷增多,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

(八)市場需求旺盛。

自從我國加入wto後,食用菌以價格低、品質優、產量多在國際市場有較強的競爭優勢。據世界著名食用菌權威張樹庭教授介紹,人工食用菌:雙孢蘑菇、香菇、平菇、滑菇等,國際貿易額為270-300億美元;野生菌:松茸、牛肝菌、羊肚菌和塊菌等,國際貿易額為30億美元左右;據中國海關統計:XX年中國食用菌產量佔全球的70%以上,產值590億元,出口創匯11.2億美元,預計今年食用菌出口有可能達到13億美元。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預計我國食用菌的消費數量將大幅增加。據資料預測,香菇世界消費量由1996年的7.73萬噸增加到XX年的15萬噸,增長94%;中國消費量由4.2萬噸增加到12萬噸,增長119%,因此食用菌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在國內外都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四、對我縣發展食用菌產業的對策與建議

結合貫徹全省食用菌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中共寧陝縣十三屆二次全委(擴大)會議提出的打造“秦嶺富硒菇”的發展目標,應採取以下措施,促進食用菌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加強菌種管理,規範經營行為。

一要以落實《食用菌菌種管理辦法》為載體,加大菌種管理執法力度,整頓菌種市場,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偽劣菌種、無證生產經營、亂引濫繁等違法行為,淨化菌種市場,維護菇農的合法權益。二要以龍頭企業為主體,對生產規模小、品種產量低、經濟效益不高和技術服務不到位的食用菌菌種生產單位和個人,通過市場競爭實行自然淘汰,扶優扶強,從菌種源頭上提高我縣食用菌的品質和質量,實現企業與農戶的責任共擔、利益共享,提高產業的市場風險抵禦能力,保障食用菌產業健康發展。

(二)不斷培育新品種,優化品種結構。

根據市場需求,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在穩定藥用菌、豬苓、天麻生產的同時,不斷擴大雞腿菇、黑木耳、雙孢菇、平菇等珍稀食用菌生產規模。要以鬆夏、秦南兩個食用菌龍頭企業為載體,加大新品種的引進示範和推廣,今年鬆夏公司在城關鎮寨溝村建立一個10畝的黑木耳生產示範基地(以秸杆屑為主、每袋可節省木屑2/3)。秦南在江口鎮新莊村建立一個10畝的平菇生產示範基地、車站和仿生兩個菌種廠分別引進一個新品種進行試驗示範。

(三)培育龍頭企業,推進產業發展。

通過外引內聯,積極扶持鬆夏、秦南兩個食用菌龍頭企業,引導企業為栽培農戶進行菌類栽培設施、原輔材料、優良菌種引進篩選與菌種生產,栽培技術服務與指導,產品回收與加工等,實行產、加、銷一條龍服務,推行以“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進行規模化、標準化栽培,提高食用菌生產的產業化、規模化水平。並積極鼓勵企業參與食用菌的生產、流通、加工、出口等經營活動,實行標準化生產、商品化加工、品牌化銷售,延長產業鏈條,推進產業化經營,提高食用菌產業效益。

(四)打造“秦嶺富硒菇”品牌,搶戰市場高地。

要樹立品牌就是特色、品牌就是市場、品牌就是效益的理念,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全力打造“秦嶺富硒菇”品牌。一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寧陝富硒區的普查和申報認定工作;二要精心策劃秦嶺富硒菇的包裝,提高賣點,要借用省、市各種文化節、展銷會和組織推介會進行宣傳促銷,從而提升“秦嶺富硒菇”的知名度,提高市場佔有率;三要以打造“秦嶺富硒菇”品牌為載體,建立陝西最大的食用菌交易市場。立足我縣的區位、生態優勢,以陝南為重點,向關中、陝北輻射,通過努力,力爭把陝西48萬噸(鮮菇)食用菌的60%在寧陝交易,實現產值14億元,稅收560萬元,管理費200餘萬元;年銷售香菇(幹品)3000噸,實現產值2.4億元。減少銷售中間環節後,農戶每斤多賣2元錢,菇農人均增收1000元,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增收200萬元,可帶動上萬人就業,真正實現產業興縣的目標。

(五)科學規範生產,實現可持續發展。

要本著“青山常在,持續發展”的原則,要求全縣年發展袋料食用菌規模控制在1000萬袋以內,戶均不超過5000袋。要大力推行栽培新技術,優化發展模式,最大限度的減少林木資源消耗。一是要強化技術培訓,大力推廣袋料栽培。逐步利用林木枝、丫、梢、頭和農作物秸稈,發展食用菌生產,減少林木資源的浪費,保護生態環境;二是大力推行沼菌結合,減少林木資源消耗。據測算,建一個8立方米的沼氣池,每年可產沼氣大約400立方,可為農戶節省木柴2500公斤以上,經過三年努力,我縣到XX年有沼氣池7000餘口,全縣50%的農戶使用上了沼氣,則每年可節省木柴約1750萬噸,可發展袋料食用菌400餘萬袋;三是結合退耕還林的實施,大力培植速生林資源。要按照“發展5000袋,培植1畝速生林”的原則,加大後備資源的培備,實現永續發展;四是大力發展珍稀食用菌,提高產品的經濟效益。我縣山大人稀,山林中有大量生長的黃絲菌、刷把菌、包穀菌等野生菌類,可逐步進行人工栽培。要不斷擴大百靈菇、雙孢菇和雞腿菇等珍稀食用菌的發展規模,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在“優、珍、精”上做文章,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實現迴圈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六)注重品質增效益,合理佈局求特色。

我縣的食用菌生產已有一定的規模,但是在求量的同時,還要注重品質。應結合市場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需求,嚴格按照無公害生產技術要求,組織菇農進行規範化操作,提升食用菌生產和質量水平,積極爭取全國無公害食用菌一體化認證,加快實用科技的轉化和應用,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種菇效益。另外,根據我縣海拔差異、氣候特徵、科技佈局、區域生產,建立以平河梁為界限的三個特色食用菌生產基地:一是以廣貨街為代表的高山珍稀食用菌生產基地;二是以旬陽壩為代表的反季節夏菇生產基地;三是以城關為中心,輻射周邊鄉鎮的架栽黑木耳生產基地。同時,根據《陝西省秦嶺生態資源保護條例》在縣境內三個區域不得從事食用菌生產,一是生態旅遊開發區、封山育林區、自然保護區和集鎮周邊區;二是山脊線兩側500米以內和西漢高速公路、210國道沿線兩側直觀坡面區;三是在陡坡、岩石、裸露等生態環境脆弱區。

(七)發揮協會作用,搞好組織引導和資訊服務工作。

要充分發揮專業協會作用,由藥菌辦負責組織協會開展食用菌生產技術指導和資訊服務工作。充分利用縣政府公眾資訊網、縣有線電視臺、“科技110”等平臺,收集市場供求資訊,加強產、供、銷資訊的蒐集、整理、宣傳等工作,為農戶提供資訊平臺。

總之,食用菌產業是我縣農業生產中的一項傳統產業,多年來一直是群眾增收的骨幹專案,在推進農村科技進步、引領農民增收、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中一直髮揮著主力軍的作用。近年來,由於生產農戶在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制約,還需政府及相關單位在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扶持和幫助。為此,各鄉鎮應正確引導,加強服務;行業協會應發揮職能,服務產業;各相關部門應履職盡責,規範管理;縣食用菌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應加強領導協調、指導、監督和管理,為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提供可靠的組織保障和良好的服務,推動產業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