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文化調查報告4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3.09W
本文目錄2019年文化調查報告與農村精神文化生活有關的調查報告寒假社會調查報告: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現狀關於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

群眾文化活動是發展文化產業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發展文化產業最終的目的和歸宿。為繁榮群眾文化活動,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培育文化市場,加強人才儲備和完善文化產業配套資源,現對xx市群眾文化活動情況和群眾文化人才儲備情況進行基礎調研,報告如下:

文化調查報告4篇

一、群眾文化活動的現狀:

近年來,xx市以堅持面向基層、面向社會為指導思想,不斷創新群眾文化活動的理念和方式,群眾文化活動如春潮湧動,群芳競秀。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每年有計劃、有組織開展的各類群眾文化活動達 500餘場次,有300餘萬人參加近20種的群眾文化活動。民間自發組織的文化娛樂活動數不勝數,群眾性文化活動遍及城鄉大街小巷、農家院落,形成“百花齊放”的喜人格局。

1、群眾文化活動體系健全,文化服務活動豐富頻繁,為群眾文化產業化營造了濃厚的市場氛圍

xx市群眾藝術館、文化館、文化站和文化室四級群眾文化體系健全,網路覆蓋面廣,從城市到鄉村,每一級都設立文化服務機構,活動場所達標,文化設施完備,從業隊伍不斷擴大,活動種類不斷增加。全市現有市級群眾藝術館1個,縣(市)文化館8個,鄉鎮(社群)文化站x個,村級文化室x個。市縣級廣場x個,有村級文化廣場xx個。XX年,全市共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x場次。其中,市本級大型廣場活動x場次,參與人數達x萬人次;縣(市)區級中小型群眾文化活動x場次,參與人數達x萬人次;市縣兩級文化部門組織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x次,基層群眾文化活動x項,參與人數達x萬人次。每年參加各類群眾文化藝術培訓班的人數均超過xxx人次。

2、群眾文化活動基層化、品牌化、特色化,為群眾文化產業化創造了良好的人文環境

近年來,xx市群眾文化活動以“服務基層,服務大眾”為目標,文化工作者們在立足地方特色、服務大眾的過程中,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找到了發揮藝術才能的舞臺,激發了創作靈感,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群眾喜愛的優秀文藝作品不斷湧現。同時,廣大群眾通過參與各類文化活動,理解和領會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鍛鍊身體,陶冶情操,交流資訊和感情,文化品位、藝術修養和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提升,文化人才的積極引導和廣大群眾的熱情參與為xx市發展文化產業,參與文化競爭營造了良好的人文環境。

(一)群眾文化活動基層化。一是xx市堅持開展“文藝小分隊”下基層活動。xx市群眾藝術館現有館辦業餘文藝團隊6個,每年深入農村、社群、校園、軍營、敬老院等場所進行文化服務不少於300場,活躍了城鄉群眾的文化生活,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二是開展“建基地,種文化”活動。自xx8年起,各級群眾文化單位在按照全國和省送文化(藝術)下鄉的基礎上探索了適合群眾文化(藝術)需求的新路子,實現了由“送文化”向“種文化”轉變的要求,深入到鄉村、社群和基層單位開展文化藝術輔導,建立文化藝術普及教育基地,把文化藝術的種子播撒到山鄉沃土,為發現和扶持文化藝術新苗,為專業藝術群體輸送高素質文化人才,為擴大從業隊伍奠定了基礎。三是開展“一對一”活動,激活了專業文化單位的工作活力。針對基層文化館(站)服務水平較低的現狀,市級群眾藝術館實施“一對一”服務工程,每人承包一個縣(市)區,常年開展指導、培訓和輔導活動,在加強藝術館與基層文化單位業務交流的同時,切實提高了群眾文化隊伍的整體水平,為群眾文化活動有特色出亮點提供了智力支援和人才保證。

(二)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化

多年來,xx市始終堅持發展品牌文化的思路,以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大型群眾文化活動為先導,著力擦亮老品牌,打造新品牌,充分發揮品牌文化活動的連續性和巨大影響力,實現了“活動創品牌,百姓得實惠”的最終效應。一是“慶佳節,鬧元宵”,“秧歌賽”、“太級表演”等節日文化品牌活動;二是“慶‘五一,游龍山’少兒才藝展演”品牌活動;三是“xx之夏”群眾廣場文化品牌活動;四是行業主題宣傳教育文化品牌活動。各縣(市)區也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活動,如西豐縣的“鹿城歡歌”,xx縣的“北山廣場群眾大舞臺”,xx市的“文化周”,xx縣的“優秀文藝節目展演”、xx的“群眾藝術節”等。這些品牌活動既帶動引導了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開展,也極大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別是品牌活動越來越市場化,更為群眾文化活動創品牌提供了物質支援和保障。

(三)基地建設特色化

xx本身就是一個地方特色極其鮮明的地區,群眾文化活動也遵循特色化發展的道路,著力放大特色,打造特色文化基地,以點帶面,因勢利導,目前已建立剪紙、撕紙、版畫、葫蘆雕、根雕、石雕、書法、工筆畫、手指畫、攝影、文學創作基地x個,為保護、傳承和發展地方特色文化做出了很大貢獻。這些特色文化活動的發展更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有效載體和形成產業效應的前提。

二、群眾文化人才隊伍現狀

據不完全統計,xx市現有業餘群眾文藝團隊xx個,秧歌表演隊xx個,舞蹈隊x個,民樂隊x個,演唱隊x個,合唱隊x個,二人轉表演隊x個,京評劇隊x個,模特表演隊x個,各類健身舞、健身操表演隊x個,瑜伽、太極扇、太極劍隊x個,工筆畫培訓班x個,手指畫培訓班x個,剪紙(撕紙)培訓基地x個,葫蘆雕培訓班x個。專兼職群眾文化人才x人,其中學術專家x人,各類文化行業人才x人,文化經紀人才x人。

群眾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存在五個問題:一是人員學歷偏低,知識結構不盡合理,整體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二是人才培養力度較弱,專才較少;三是年齡結構老齡化,40歲以下的專職群眾文化人才幾乎為零,隊伍結構有待優化;四是文化經營管理人才比較缺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五是對群眾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資金投入不足,無法適應新時期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發展的需要,急需培養、充實的一批業務強、素質精、年紀輕的群眾文化人才。

三、群眾文化活動發展方向

1、把群眾文化活動與重大節會活動相結合,促使大型節會產業鏈更加豐富和完善

節會活動是展現城市形象和綜合實力的良好載體,多元化的節會活動正成為現代城市建設的一道最為亮麗的風景。我市擬將群眾文化活動注入現有節會資源,並創新節會產品,形成新的文化產業效益增長點。

2、結合書畫行業專家眾多的人才優勢,以人才培訓和藝術教育為目標,培養帶動大批群眾藝術愛好者投身到藝術學習和藝術創作中,營造良好的藝術創作氛圍,推動書畫等創作產業鏈快速形成。

xx的工筆畫、手指畫等藝術作品不斷在全國各類大賽奪金納銀,民間藝術作品走向全國,群眾參與熱情高漲,這類作品潛在的市場空間十分巨大,但由於一切的產業都要以量為前提,而我們的藝術作品的生產能力遠遠不夠,要想推動書畫創作產業鏈快速形成,急需加強文化藝術作品的普及和加大培訓創作人才的力度,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大媒體宣傳力度,通過參加各種展會、比賽和活動,提高藝術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二是通過廣播、電視、報紙普及書畫等藝術創作知識,吸引更多的人蔘與創作生產。三是要以各類藝術培訓基地及學校為中心,加大後續人才的培訓力度,逐步提高廣大群眾的欣賞品位和理解能力,培育潛在的文化市場;四是利用各種展會活動,通過多種方式推銷地方特色書畫作品。五是建立專業創作村、鎮(社群),集中生產和展示創作成果。

3、將群眾文化活動與普及二人轉、小品、小戲相結合,打造地方特色名牌,為娛樂演出產業鏈推波助瀾。

二人轉、小品、小戲是xx的名片,是紮根於民間、紮根群眾的藝術形式,群眾文化活動也要以此為重點,採取政府投入、企業贊助或市場運作等方式搭建一個大眾化、娛樂化的展示平臺,將其推向市場,為娛樂演出產業的形成推波助瀾。

4、將群眾文化活動與特色旅遊產業鏈緊密結合,為保護、傳承和發展地域文化、民俗文化提供有力支援

將群眾文化活動與旅遊緊密結合是旅遊服務業的發展,策劃、編排由群眾參與演出的劇目或表演,展示和傳播極富特色的東北民俗、滿族婚俗、鹿文化、金文化、流人文化不應該只以文的形式存在於書本之中,推動文化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做大做強。

與農村精神文化生活有關的調查報告2019年文化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一、調查背景

當前,黨中央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提出要培養新型農民,這就對農民的文化水平以及農村的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鄉,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現狀如何呢?對此,我利用暑假時間,對此我對家鄉的幾個村莊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進行了調查。在我家鄉的農村裡,農民的生活情況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這幾個村莊是整個地區農村社會的一個縮影,可以代表家鄉農村的整體狀況。

1.調查時間: 年 月 號至 年 月 號。

2.調查地點:縣 鎮 村。

3.調查人:

4.調查方式:和朋友一起,我對自己所在的 村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查訪和統計,而對附近的幾個村莊的調查主要是通過對一些親戚、朋友以及他們的家人進行個別詢問來進行及通過問卷的方式瞭解。

5.調查內容:分別對不同時期(從過去二十年來到現在的變化);不同年齡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內容進行調查。

二、總體狀況及分析

總的來說,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地發展和繁榮,農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就我調查的範圍和人群來說,農民對當前的情況是基本滿意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 按時間來說

從近二十年來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狀況的變化來看,經歷了先慢後快的發展過程。 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於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以及市場經濟的逐漸形成,農村的整體面貌有了很大改觀,但同時由於外來文化的衝擊,以及歷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輩們自身文化素質過低、觀念落後,使得他們在受到外來文化衝擊時顯得猶豫、盲目以及不適應,農村裡傳統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戲、聽說書、扭秧歌、祭祖等逐漸消失,農村文化陣地明顯萎縮,文化建設發展緩慢。 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到現在,這種情況開始逐漸好轉。80年左右出生的人開始成為農村家庭的家長,這些人大都受過國中文化教育,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都有了很大提高,他們對各種新鮮事物感興趣,並且接受很快,於是,一度單調沉悶的農村文化生活逐漸變得豐富多樣,聽廣播、看電視、打撲克、搓麻將、看電影等文化娛樂活動得到廣泛接受和普及。 下面是我對1990年前的家百分比的調查及XX年我家鄉的家電普及百分比。(統計圖略)

通過20年的發展,我家鄉的情況有了較大的變化,生活條件也逐步提高。到XX年我家鄉的生活水平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下面是對下在家鄉家電的調查: (統計圖略)

2、 按不同人群來說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娛樂方式也有了較大變化 (統計圖略)

農村文化生活的主體30歲到45歲之間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裡還是自己家裡,他們主導著文化活動的組織方式和進行的內容,他們的文化生活方式從19世紀到現在也有了極大的變化。

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的逐步改善,村民的娛樂方式也隨只變化。下面是對當前家鄉人普遍的娛樂方式的調查,當然這也是我組調查的幾個村的一個縮影。

寒假社會調查報告: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現狀2019年文化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一、 調查的背景與動機

當前,黨中央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做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提出要培養新型農民,這就對農民的文化水平以及農村的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鄉,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現狀如何呢?對此,我利用寒假返鄉時間,對我家鄉幾個村莊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進行了調查,希望能對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文化建設方面起到一點參考和借鑑作用。在我家鄉的農村裡,農民的生活情況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這幾個村莊是整個地區農村社會的一個縮影,可以代表家鄉農村的整體狀況。

時間:2月7號至2月27號。

地點: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七裡店村及附近幾個村莊:沙坡池村,王莊村,毛莊村,孫莊村。

方式:在村委會幹部的協助下,我對自己所在的七裡店村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查訪和統計,而對附近的幾個村莊的調查主要是通過對一些親戚、朋友以及他們的家人進行個別詢問來進行。

內容:分別對不同時期(從過去二十年來到現在的變化及一年四季從農忙到農閒的變化);不同年齡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內容進行調查。

二、 總體狀況及分析

總的來說,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的文化建設也在蓬勃地發展和繁榮,農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化、多樣化。就我調查的範圍和人群來說,農民對當前的情況是基本滿意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 按時間來說

從近二十年來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狀況的變化來看,經歷了先慢後快的發展過程。

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於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以及市場經濟的逐漸形成,農村的整體面貌有了很大改觀,但同時由於外來文化的衝擊,以及歷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輩們自身文化素質過低、觀念落後,使得他們在受到外來文化衝擊時顯得猶豫、盲目以及不適應,農村裡傳統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戲、聽說書、扭秧歌、祭祖等逐漸消失,農村文化陣地明顯萎縮,文化建設發展緩慢。

從上世紀90年代後期到現在,這種情況開始逐漸好轉。80年左右出生的人開始成為農村家庭的家長,這些人大都受過國中文化教育,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都有了很大提高,他們對各種新鮮事物感興趣,並且接受很快,於是,一度單調沉悶的農村文化生活逐漸變得豐富多樣,聽廣播、看電視、打撲克、搓麻將、看電影等文化娛樂活動得到廣泛接受和普及,發展到現在,在我所調查的農村家庭裡,98%都有彩色電視,近40%的農村家庭安裝了有線數電視,30%左右的家庭購買了vcd或dvd。在我們鄉鎮也有許多文化場所,如:音像製品出租、書報刊出租與零售、網咖等。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豐富和改善,農村的精神文化建設也發展迅速。

2、 按不同人群來說

當前農村文化生活的主體30歲到45歲之間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裡還是自己家裡,他們主導著文化活動的組織方式和進行的內容,他們的文化生活方式:54%在家裡看電視或者聽廣播,23%打撲克,10%左右搓麻將,7%下象棋,另外的6%讀書看報或作其他文化活動。

農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體來看缺乏指導、監督和引導。比如我在調查鄰村的一個網咖時,發現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這些未成年的國中生和小學生幾乎全部是在玩電腦遊戲或者聊天。電腦和網路本來是一種現代文明的傳播工具,而如果缺乏來自社會、學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導,使孩子們整日沉迷在遊戲或聊天的虛擬世界裡,勢必會影響他們的學業,甚至毒害他們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是一個比較容易被忽略的群體,他們的文化生活相較於其他年齡的人群顯得相對貧乏,我所調查的這些農村裡針對老年人的文化活動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組織。建議農村鄉鎮的相關部門和幹部多關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多組織開展一些例如扭秧歌之類的文化活動,為他們購置一些健身器材,使農村的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三、 當前存在的問題

當前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著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主要是:

1、 賭博風的抬頭

在我這次調查的幾個村莊裡,有近30%的農民在打撲克、搓麻將的時候賭過錢,雖然數額不大,一般都是一元、兩元,並且按這些農民所說,“如果不來點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這種風氣必須加以遏制,阻止其擴散蔓延。

2、 迷信活動

在這次調查中我發現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我調查的村莊幾乎全部是漢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但由於農村傳統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當地農村的傳播中,為了吸納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揚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針吃藥,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這已經帶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

3、 部分農民的參與熱情不夠

有些農民仍然只注重掙錢,而忽視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對群體文化活動熱情不高,參與較少。

四、 幾點建議

以上就是我所調查的家鄉農村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況,通過這次調查,我認為家鄉農民對目前的現狀是基本滿意的,農村的文化活動是豐富多彩也是農民喜聞樂見的。但目前的現狀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不適應,存在著一些差距,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對此我提出幾點建議:

1、加強硬體建設。就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家鄉的農村鄉鎮有能力來建設一些公共文化場所,如:農家書屋,健身的器材和場地,放映廳等。

2、重視對農民的文化教育。上級部門應多開展一些“送文化下鄉”活動,並且應該針對農民需求,豐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

3、加強農村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應提高鄉村教師的知識水平和道德水平,使農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學到文化知識,提高文化素質,這必將對未來農村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關於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2019年文化調查報告(4) | 返回目錄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為推動文化陣地、文化人才等工程實施,促進文化發展繁榮,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年度工作安排,我們在常委會分管副主任帶領下,於8月中下旬就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中,我們聽取了附海鎮、匡堰鎮和崇壽鎮的工作彙報,召開了由市文廣局、財政局、人事局、文化商務區指揮部等市級部門和部分街道分管負責人、基層綜合文化站負責人、部分文化企事業單位負責人蔘加的座談會,實地察看了部分鎮的綜合文化站和村落文化宮建設情況。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估價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實施文化陣地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保護工程、文化產業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人才工程、文化傳播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創新體制機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一是全市文化設施漸趨完善。市體育館工程基本完工,陳之佛藝術館竣工開放,文化商務區文化公建群專案順利推進。公共文化設施規模全省領先,綜合文化站、村落文化宮、社群文化活動中心實現全覆蓋,20個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建立特級站11個、一級站7個、二級站2個,建立農家書屋297個、文化明珠企業104家、基層文化宣傳閱覽點500多個,設立圖書流通站70個。二是文化產品供給不斷豐富。實現每一行政村(社群)每年2場戲劇或文藝演出、每月1場電影的目標,每年組織高水準文藝演出50場次以上,推出“三北講壇”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品牌,各類文化論壇、文化節慶活動的名片效應逐漸積累,全國文化資訊資源共享工程的資訊資源延伸到468個基層服務點。三是文化政策機制不斷完善。制定出臺了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若干政策,形成“1+9”的政策體系,支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納入市財政預算並實行專款專用,XX年起市財政每年安排3000萬元文化發展資金用於“七大工程”建設,各鎮、街道均有相應的配套政策保障和資金投入。四是文化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明確要求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按人口規模配備專職文化幹部,組織和管理各項文化活動的開展,免費培訓農村文化業務骨幹。目前,全市有各類文體隊伍1292支,總人數超過3萬人。

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硬體設施建設、文化服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還不夠健全。儘管市委、市政府出臺了推進文化發展繁榮的“1+9”政策體系,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行建設和管理,但還沒有形成系統化、長效化的財政投入機制、執行保障機制、人員培訓機制和服務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用的發揮和進一步發展。特別是在鎮級層面,調研中普遍反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決於領導的主觀意願,領導重視的就搞得好、幹勁足、活動豐富、群眾歡迎,反之就搞得差。這些現象反映在設施建設、人員配備、活動開展、經費投入等多方面。

(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資金保障和效用發揮的力度還不夠強。總的來講,這幾年市政府在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非常大,一批場館陸續建成或開工建設,並且從XX年起每年都安排了3000萬元的文化發展資金。但回過頭來,整體力度還不夠強,首先,按《市委、市政府關於改革創新推進文化發展繁榮的決定》要求,每年的文化發展資金並沒有按不低於經常性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予以增加。其次,預算安排的3000萬元資金每年都有大量結餘,也就是說錢花不出去,資金的效用沒有充分發揮。再次,部分鎮、街道安排的文化活動經費不足,且沒有制定資金配套政策和具體操作規程,配套力度不夠。另外,調研中我們也瞭解到,這幾年市圖書館的購書經費一直維持在100萬元,但因書價上漲等因素,實際購書量在減少;每年預算安排的惠民演出經費總額實際上在下降;市文化館向社會免費開放後,相應費用上升,但財政沒有增加補助,影響服務能力等。

(三)公共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仍有待加強。一是部分鎮、街道並沒有按照《關於進一步加強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建設的實施意見》(慈政辦發〔XX〕157號)要求,配齊綜合文化站工作人員。二是在編的綜合文化站幹部兼職過多,全市真正專職從事綜合文化站工作的僅有14人,其中橫河鎮3名、龍山鎮和觀海衛鎮各2名,其餘17個鎮、街道專職幹部僅有7人,實際從事文化管理、文化服務工作的人員和精力有限。三是按照《關於進一步加強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實施辦法》(慈黨辦〔XX〕64號)規定,龍山鎮、觀海衛鎮和周巷鎮要各配備1名文化執法幹部,但實際並未到位。四是基層文藝創作、展演、管理、培訓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缺乏,文藝專業人才和文化活動帶頭人不多,影響和制約了群眾文化活動的深入開展。

(四)基層文化陣地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建設、輕服務的現象還比較突出,對發揮文化陣地作用還不夠重視。一是部分鎮級綜合文化站建成後,實際開放率低,除廣場外,其他設施如圖書室、練功房,因圖書量少、設施不全、缺乏活動組織者或經費等原因,少有群眾使用。二是全市村落文化宮、社群文化活動中心雖然已基本實現全覆蓋,但部分村落文化宮、社群文化活動中心作為村、社群綜合服務站使用等情形較多,存在“建而不用、挪作他用” 的現象。三是大型設施的利用率低。市體育場建成以來舉辦活動數量少,近年來設施日漸陳舊,需要維修的經費無法落實,功能發揮得不夠好。由於經濟效益等原因,市人民大會堂長期租給夜總會使用,影響惠民演出和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群眾對此時有反映。

二、意見建議

為進一步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文化大市建設水平,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調查組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執行機制。要對我市近年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做深入細緻的研究和分析,總結經驗,通過制度加以固定。一要探索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財政投入機制、執行保障機制、人員培訓機制和服務管理制度,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儘快走向規範化、制度化軌道。二要研究制定一套切合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的綜合文化站、村落文化宮、社群文化活動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的日常管理使用制度,確保群眾文化活動的有序開展。三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考核評價機制,重點對硬體設施的執行和活動經費的保障、專兼職人員配備、服務功能發揮及活動開展情況進行考核。

(二)加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資金保障力度。一要針對市財政每年文化發展資金有積餘而鎮級文化資金安排不足,影響基層文化活動開展和設施執行的現狀,加強市鎮兩級資金的聯動,擴大市文化發展資金獎勵補助的覆蓋範圍,充分發揮政策資金的導向作用。二要針對調研中普遍反映的獎勵補助資金兌現手續繁雜、速度慢的情況,市級相關職能部門要引起重視,儘量簡化手續、加快兌現速度。三要重點加大對公共文化活動開展、設施管理和執行經費的投入,進一步明確鎮級文化投入機制並加大投入力度,市級政策補助的方向要逐步調整到直接補助公共文化活動開展上,將綜合文化站、村落文化宮、社群文化活動中心和農家書屋的管理、維護、執行經費等納入市鎮兩級文化發展專項資金。對調研中反映的圖書館購書經費不足、惠民演出經費下降、市文化館免費開放後相應設施執行費用上升等問題,建議市政府和相關部門能夠予以重視和解決。四要在增加財政資金投入的同時,出臺優惠政策,引入民間資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通過政府購買、企業服務、廣大群眾享受的方式,解決公共文化服務產品相對不足的問題。

(三)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加強公共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是保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發展和運營的關鍵。一要嚴格落實相關政策規定,按照人口規模和文化建設實際需要配齊綜合文化站專職管理人員,逐步解決綜合文化站人員兼職過多、業務不精等問題。對基層反映的社會文化人才申報職稱時,有關部門辦理不及時的問題,要引起注意。二要優化文化人才政策,在引進高層次緊缺人才的同時,更要注意招錄適合基層實際需求的文化人才,吸引具有相應專業或經歷的人才投身基層公共文化事業。三要通過培訓,提高基層公共文化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造就一批基層文化骨幹,培養一批文化活動熱心人,做到每個村、社群都能有文化活動骨幹和文化活動組織者。另外,對調研中瞭解到的龍山鎮、觀海衛鎮和周巷鎮尚未按要求配備文化執法幹部的問題,建議儘快落實。

(四)充分發揮文化陣地作用。目前,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已經作了安排。今後,工作重心要轉移到豐富文化內容、提升文化服務、加強文化管理上來,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內容和服務管理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要管好、用好現有公共文化設施,對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利用率不高或挪作他用的問題,市、鎮兩級政府要高度重視,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加以解決,特別是綜合文化站、村落文化宮、社群文化活動中心的陣地作用要發揮好。對市體育場、人民大會堂等大型文化設施運營問題,建議作些研究。文化商務區中幾個大型文化設施建設的功能配置中,要借鑑市體育場運營的經驗教訓,注意結合市民性、日常性功能配置,如書店、影視廳等。同時,針對調研中瞭解到的街道一級無規劃許可權、文化場所難以落實的情況,在城區文化設施佈局上要更加註意xx區文化點的保留,做到統盤謀劃、多點佈置,不要建了大的拆了小的,避免出現文化設施規模變大但布點不增加的現象。關於目前我市圖書館已呈現滿負荷的問題,要研究單獨建立少兒圖書館的問題。小區建設中,配套社群用房往往是最差的,影響功能發揮,建議在小區建設方案會審時有鎮、街道有關同志參加。要探索以文化資訊資源共享工程為平臺,以總分館形式建設市、鎮兩級圖書館共享機制,互通借閱網路,提高圖書的利用率。市文化館、鎮級綜合文化站要堅持免費對外開放,提升自身服務能力,大力開展各項文化活動,擴大群眾參與。要針對不同人群的文化消費需求,有針對性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產品,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根據社會發展實際,適當增加老年人文化活動場所。

以上報告,供常委會會議審議時參考。

Tags: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