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中和鎮農民黨員先進性狀況的調查與思考

欄目: 調查報告 / 釋出於: / 人氣:2.62W

中和鎮農民黨員先進性狀況的調查與思考

中和鎮農民黨員先進性狀況的調查與思考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在農村。在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形勢下,如何保持和發揮農村黨員的先進性,是當前農村黨建的一個重要課題。要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村小康建設,離不開農民黨員。黨要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時俱進,執政為民,保持先鋒隊性質,也必須發揮廣大農民黨員的先進性。為此,筆者對當前中和鎮農民黨員先進性狀況進行了調查,並結合農村工作實踐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中和鎮黨員隊伍的基本情況

中和鎮地處瀏陽市東南部,系中共中央前總書記胡耀邦同志故鄉,秋收起義的重要策源地,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全鎮轄9個村(居)委會,2.16萬人口。全鎮共有黨員728人,其中男性659人,女性69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47人,高中(含中專)以上文化程度151人,國中以上文化程度521人,文盲9人;50歲以上的395人,36至50歲的222人,35歲以下的111人,平均年齡51.1歲。黨員總數中農民黨員640人,佔黨員總數的87%,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僅有10人,佔農民黨員的1.5%。

二、農民黨員先進性作用發揮的現狀

(一)部分農民黨員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

近年來,部分農民黨員在帶領群眾發展農村經濟,增加收入,推進農村全面小康建設過程中,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

體現了黨員的先進性,成為農村令人稱羨的新“三人”。

一是致富帶頭人。在當前農村農民收入來源日益多元化的情況下,農民黨員在引領農村經濟發展方向,示範帶動群眾致富方面,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部分農民黨員在農村顯示出了先鋒帶頭作用,他們主動學習,大膽開拓,大力引進新品種,推陳出新增活力;轉變觀念,開啟山門,調整結構活流通,緊跟時代闖市場,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生力軍。許多農民黨員在自己致富的同時帶動了周邊群眾,發揮了黨員在發展先進生產力方面的先鋒模範作用。據走訪全鎮部分農戶的情況表明,55%的農戶認為“黨員在勞動致富、公益事業方面有發揮作用”;在全鎮種養大戶中農民黨員佔41.2%,農產品營銷大戶中,農民黨員佔27.3%。雅山、丁字橋、中和等村農民黨員立足本地實際,創花卉苗木、油茶和中藥材示範基地,在自己發家致富的同時,也帶動了附近山村農民發展。

二是村務領導人。他們代表群眾積極參加村務管理,體現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據統計當前中和村級班子成員共61人,其中黨員51人,佔總數的83.6%, 9名村(居)主任中黨員6名,佔66.67%。他們積極參與村支兩委工作促進了當地農村社會經濟的進步,確保了基層政權的穩固。據不完全統計,全鎮9個村(居)以農民黨員為主的村支兩委班子,近年來帶領群眾共新修公路56公里,硬化鄉村公路5.8公里,維修及新建村委辦公樓3棟,新建手機發射

塔5座,受益群眾達15000多人,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

了重要的貢獻。

三是新風倡導人。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不少農民黨員積極倡導社會新風,支援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他們主動了解、宣傳和支援稅費改革、殯葬改革、計劃生育、低保和森林防火等農村工作,特別是今年來農民黨員按照市委的“兩個一”工程要求,在帶頭掌握致富本領、遵守村規民約、執行計生政策、破除封建迷信、美化村容村貌、淨化思想空氣等方面發揮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作用,為發展農村經濟、增進農村文明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存在的問題

從調查情況看,當前大部分農民黨員在發揮先進性方面體現了農村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體現了共產黨員的應有品質,但在部分農民黨員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影響了黨組織先進性的進一步發揮。

1、宗旨觀念淡薄,無意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據調查,當前農村部份農民黨員組織紀律渙散,黨的意識弱化,思想觀念陳舊,黨性修養偏低。他們認為,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只有搞好生產經營,多賺錢才是實實在在的。面對新形勢、新情況,他們對“農村黨員是否也講奉獻?”、“農村黨員與普通群眾的區別在哪裡?”等問題困惑不解。有的一味地強調自己生產、生活的需要,謀取個人利益,“只管自己富,其他都不顧”,存在比較嚴重的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思想。據調查統計,當前農民群眾中認為農民黨員存在“少部分”不合格的人佔48.7%,可見在群眾看來,黨員不合格已不是個別問題。一些村農民黨員包括外出黨員對村黨組織活動不感興趣,經常以影響賺錢為名不參加組織生活,以組織對自己幫助不夠為由不做組織分派的工作,不願或不繳納黨費,甚至認為黨員身份是一種負擔,相當部分村支部黨員會議,因參加會議黨員少而無法召開。有些支部為開會不得不擠出資金給參加會議的黨員發放紀念品或吃上一餐。一些集體經濟差的村因此一年無法開上一次黨員會議,有的農民黨員不僅不履行黨員的義務,而且連正常的公民義務也不履行,成為落後於群眾的“特殊黨員”;還有部分黨員思想上完全喪失信仰,偏離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基本立場。據調查,有13% 的黨員認為“黨員可以信仰宗教”,13%的黨員無法斷定“黨員是否可以信仰宗教”。相當部分農民黨員,對身邊的一些封建迷信現象聽之任之,制止不力,甚至於主動參與,蓋房搭屋請“風水先生”、治病療傷請巫婆神漢。這些問題存在原因有三:一是黨員身份的光榮感在農村弱化。隨著社會主義市場體制的建立,農村經濟有了很大發展,農村黨員就業方式從單一的種植業為主到趨於多元化,生活空間也突破了原有的村落地理範圍,農民的生產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正如有的黨員說的“黨員不黨員,就差二角錢”,農民黨員在群眾中的光榮感和自豪感得不到明顯體現;二是宣傳思想工作功能弱化。一些村級組織片面強調經濟工作,“關注點” “興奮點”沒放在黨建上,在選拔基層支部帶頭人時,往往偏重於發展經濟能力的考核,而忽視了他們抓思想宣傳工作能力的培養;三是為黨員解決實際問題工作弱化。近年來農民群眾利益得到重視,而作為農民黨員,其生產、生活情況卻很少得到過問,黨員的實際問題解決很少,除年前慰問困難黨員外,村黨支部很少過問黨員生產生活情況,加上村集體經濟薄弱,黨支部難以解決黨員群眾生產生活困難,使他們難以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和所代表的先進性;從而導致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出現誤區或偏差。以致產生“有困難不找組織找親朋,有糾紛不靠支部靠族長”現象。

2、總體素質較差,無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從調查情況看,我鎮農民黨員素質總體偏低,存在“一高三低”現象,即年齡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科技水平偏低,“雙帶”能力偏低。640名農民黨員中80%為國中以下文化,大專以上的只佔1.5%。大多數農民黨員對黨的知識知之甚少,對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一知半解。另一方面“老齡化”現象嚴重。35歲以下的青年黨員不足農民黨員總數的13%,50歲以上的則佔黨員總數的一半以上。由此可以看出農村黨員客觀上存在的“老齡”現象。有的自然村甚至出現“四個黨員三顆牙”的情況。農民黨員素質偏低的原因有:一是近年黨“源”偏少。由於近些年農村農民發展經濟的熱情高漲,對入黨入團的追求相對減低,具有入黨動機的農民相對減少,使符合條件的黨“源”減少,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和確定發展物件的選擇餘地較小,給農村發展黨員工作,特別是發展能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黨員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還有個別村支兩委成員宗族思想嚴重,怕年輕人入黨後將來擠掉自己的位置,不願意發展黨員,造成個別支部幾年不發展一名黨員;二是“出口”太窄。對不合格黨員的表現沒有明確的衡量尺度,對不合格黨員沒有通過有效的方式淘汰出黨,造成黨員良莠不齊;三是內部“消化不良”。村級組織缺乏應有的宣傳教育功能。自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農民黨員很少集中學習,沒有得到系統的培訓。當前一些村級黨組織班子較鬆散,除村支書外大部分支委成員形同虛設,組織缺乏活力,黨員得不到必要的宣傳教育,黨的方針政策沒有及時貫徹到黨員群眾當中,使相當部分黨員不知如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四是農民黨員外出較多。當前受城鄉二元體制和市場經濟影響,農村培養的人才沒有為農村服務,農村勞動力轉移現象較普遍,特別是有文化知識、素質相對較高的青年農民多數外出務工、經商,長期不在村,給農村青年黨員發展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即使年節時回村,也因入黨積極性低而無法嚴格按程式吸收入黨。外出黨員通常是農村社會中較為“活頭”的部分,特別是外出人員中還有素質相對較高的青壯年的黨員。全鎮35歲以下的農民黨員111名,其中外出半年以上的佔60%左右,這些黨員長期外出,組織關係沒有隨轉,長期遊離於組織之外。在村黨員素質總體不高,生產和勞動技能總體較差,他們在農村文化科技上不能領先於群眾、生產力上難以帶動群眾,身體虛弱或行動困難,因而造成農村黨員整體素質下降,無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五是年老黨員在農村地位降低。他們年齡偏大,勞動能力弱,生活上往往靠子孫贍養,喪失了或部分喪失了在家庭中的主導地位,在決定是否帶頭完成稅費和組織分配的工作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兒孫對組織的感情,有些老黨員甚至只能看子孫的眼色行事,黨員先進性自然難以發揮。

3、經濟條件約束,無力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我鎮山地面積佔90%,山巒起伏,峰高澗深,道路崎嶇,交通不便。村落分散,人口稀少,個別村(居)廣播電視未通。黨組織和黨員分散,黨的方針政策傳達貫徹、黨組織活動開展和黨員間的聯絡溝通都存在較大困難,大多數純農戶黨員家庭經濟相當困難。多數農民黨員經濟狀況總體上僅處於本村的中下水平,有些高齡無依無靠黨員甚至成為本村貧困戶,自己需要別人幫帶。據調查,目前全鎮640名農民黨員中有困難戶、貧困戶102戶,佔15.9%。他們經常終日忙碌埋頭生產,大多數對黨組織活動較為消極,缺乏應有熱情。他們在發揮黨員先進性方面缺乏足夠的思想動力和勇氣,也難以在發展生產中發揮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由於經濟上的貧困和“後進”,嚴重製約了貧困黨員在農村政治上的表率和先導作用,使他們難以在周圍群眾中樹起一面有影響的政治“大旗”;制約了農民黨員在執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參加農村各項社會公益事業中“領頭羊”的帶頭作用;嚴重製約了農民黨員在帶頭致富和帶領群眾致富的“雙帶”作用,同時一些黨員為了維持家庭經濟子女就學等“硬任務”被迫“利字當頭”對於黨組織活動的“軟任務”只得置之高閣,造成長期沒有參加組織活動,淡化了黨員在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橋樑紐帶作用,導致組織觀念日趨淡薄,紀律鬆懈,黨性修養偏低。

三、農民黨員先進性作用發揮的對策

針對我鎮村級黨組織建設所面臨的具體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在今後的工作中,如何充分發揮農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筆者認為必須切實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第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使農村黨組織真正成為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在當前和今後的一個時期內,要把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黨的十六大、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作為首要的政治任務,進一步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採取多種形式,堅持不懈地用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農民黨員的頭腦,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認真開展農民黨員素質教育工程,特別是要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為先導,克服因循守舊、小富即安、“等靠要”等思想觀念的束縛,增強改革意識、開放意識、機遇意識、市場意識,勇於破除一切影響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障礙,改變一切束縛農村發展的做法和規定,使廣大農村黨員幹部成為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模範,勇於實踐、銳意創新的模範,切實承擔起宣傳群眾、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帶領群眾的職責。

第二,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增強農村黨組織執政的經濟基礎,改善農民黨員的經濟條件,增強農村黨組織和農民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的基礎。加強農村黨組織建設的核心,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執政能力建設,然而,加快發展,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經濟實力,對於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執政能力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因此,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必須把加快發展作為中心任務來抓,各村(居)黨支部要積極擁護上級黨委的決定,除集中力量抓好水、電、路、通訊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外,還要大力推進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科技為依託、農業產業化經營為主線,“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為主要形式,大力發展以促進流通、服務農村等為主的第三產業,鼓勵更多農民特別是農民黨員向非農產業轉移,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堅持以機制創新做大集體經濟,通過多種形式盤活村集體資產,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不斷提高為民辦事的能力。

第三,緊緊把握好加強村黨支部建設這個關鍵,發展狀大黨員隊伍,優化黨員結構,達到“五好”目標。首先是要建設一個好領導班子,尤其是要選好黨支部書記,才能夠團結帶領群眾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要按照“優化班子結構、強化整體功能”的原則,配好農村黨支部領導班子,尤其要創新選拔機制,拓寬選拔渠道,把那些政治強、懂經濟、善開拓、有闖勁、德才兼備的優秀年輕黨員選拔進領導班子,再把那些理想信念堅定,公道正派,有開拓精神,有魄力,有膽識,能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人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其次是培養鍛鍊有潛質的年輕黨員隊伍,充分發揮其助手和後備軍作用。發展狀大黨員隊伍,要認真貫徹“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要重視培養吸引青年和婦女中的優秀分子入黨,嚴格按照黨章規定的程式辦理。要建立健全農村黨組織,注意總結和推廣做好壯大入黨積極分子隊伍和發展青年入黨工作的經驗。同時要加強對共青團組織的領導,幫助共青團切實加強農村團的基層組織建設,為做好“推優”工作和加強在青年中發展黨員工作奠定基礎,使共青團員成為黨組織發展青年黨員的主要來源。再次是圍繞黨支部“六有”建設加強黨員教育陣地建設。新黨員入黨後,加強黨性鍛鍊是關鍵,要讓他們儘快理解和掌握黨在農村的路線方針政策,堅定為黨的事業奮鬥不止的決心。基層黨校是黨員教育的主要陣地,現已成為培訓農民黨員和農村基層幹部必不可少的重要場所。因此,要繼續推進以基層黨校和現代遠端教育基地為依託,以黨員活動日為基本形式的“校、基地、日”黨員教育網路,不斷擴大教育的輻射面。要在真正發揮基層黨校和現代遠端教育基地的作用上下功夫,不能只掛牌子不辦學,搞形式主義。

當前應著重精心製作或選擇一些農民黨員喜聞樂見的電教片,認真組織播放,集中收看,充分發揮現代遠端教育基地的作用,做好農民黨員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徵訂好黨員教育刊物,吸取外地的先進經驗和作法,尋找一些農民黨員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的答案,充分發揮黨報黨刊的教育和指導作用。同時,要廣泛利用大眾傳播媒介,把廣播電視等有關部門的力量組織起來,辦好黨建專欄和文化宣傳活動,充分發揮這些部門的優勢共同做好黨員教育工作。同時,還要大力加大對村級班子,特別是支部書記、副書記,村委主任、副主任的培訓力度,讓他們更多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業務知識、市場經濟知識和法律法規知識等,以適應新形勢下農村工作的需要。

第四,大力推進基層組織工作機制創新,進一步激發農村黨組織的執政活力。要切實解決農村黨組織“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的問題,建立與新形勢相適的工作機制。首先要建立起富有活力的村級工作機制。鼓勵村支兩委幹部大膽闖、大膽試,大膽幹,鎮黨委要充分保護和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刨造性;要著力於放權村支兩委,努力解決對村級“統得過多、管得過死”的問題,做到責權利相結合,強化村支兩委的職能;要著力於減負村支兩委,堅決克服形式主義,為村幹部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其次是建立科學決策和民主監督機制。高度重視建立深入瞭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決策機制,規範民主決策程式,健全議事規則,實行決策論證制和責任制,用制度確保決策的科學性,儘量避免和減少失誤,同時建立群眾對決策實施監督的機制,讓群眾依法行使自治權利。再次是建立村支兩委分工負責制、村支兩委聯席會議,民主評議村支兩委幹部等制度,明確村黨支部對村委會實行政治領導、工作指導、思想引導的職能,做到堅持領導不包辦、把握方向不旁觀、保障自治不違法、支援工作不拆臺,村委會在黨支部的領導下依法行使職權,工作到位而不越位,形成村支兩委協調一致,良性互動的執行機制。

第五,堅持執政為民,不斷夯實村(居)黨支部的群眾基礎。村(居)黨支部直接面向群眾,能不能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村級黨支部執政能力強弱的直接體現。為此,農村黨支部必須增強執政為民的意識,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訊號,把群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繫,一心一意幫助群眾致富,想方設法為群眾排憂解難。要對村黨支部支委班子繼續深入開展“兩個務必”的教育,真正從思想上解決好“為群眾”和“靠群眾”的問題,切實轉變工作作風,使其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的精神,在感情上心繫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腳踏實地為群眾謀利益。繼續健全和完善村務公開、財務公開、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按制度辦事,用制度管人,促進農村工作規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