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熱點專題

《少有人走的路》好在哪裡?大綱

欄目: 熱點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4.3K

《少有人走的路》改變了我的人生觀。

《少有人走的路》好在哪裡?大綱

開頭的一句話就讓我痴迷:人生苦難重重。

人生難道不應該是幸福的嘛。這與我二十幾年的人生觀相悖,卻與我二十幾年的人生體驗相同。於是我的腦子在拒絕,身體卻在迎接,產生了一種不可言說的獲得真理般的快感。

在此之前,我認為人生是一個正值,幸福必定大於等於0,搞不好能上100。

在此之後,我承認人生是一個負值,幸福的最大值是0。

0不代表不幸福,而是一種靜如止水的狀態,寧靜即是幸福。

接受了這個偉大的真理,就再也不會為人生的苦難耿耿於懷。不再哭哭啼啼,不再怨天尤人,不再總感嘆自己運氣不好。

人生就是一個闖關遊戲。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通關後的短暫空隙,可以享受片刻的寧靜。就像小時候父親耕完一壟地,坐在地頭上抽根菸。然後,下一關,一直到死。

人生這麼苦,如何才能勇敢面對呢?

兩個字:自律。

那如何才能做到自律呢?

四個方面:①推遲滿足感②承擔責任③尊重事實④保持平衡

這四點看上去都非常簡單,但能做到的寥寥無幾。因為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是動物和人類的天性,也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做不到這四點的,多多少少都是存在心理缺陷的人。也就是說,99%的人在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你是不是經常刷手機到深夜?

你是不是總要等到最後一刻才動手寫PPT?

你是不是減肥三年還胖了兩斤?

沒事,別怕,我有病,我驕傲。但最好別傳染給孩子。

先看自律第一點:①推遲滿足感

推遲滿足感,意味著不貪圖暫時的安逸,重新設定人生快樂與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對痛苦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最大的快樂。

作者說,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其實這種生活方式從小爸媽就教過我們,那就是:先苦後甜。

可是呢,如果當爸媽的做不到自律,教孩子啥大道理都沒用。讓孩子寫作業,他們卻去看電視、打牌、刷手機,孩子當然不服氣呀。

絕大多數的心理問題,都源自於童年。當面臨痛苦抉擇時,如果父母能與孩子一起經受痛苦和折磨,孩子會逐漸意識到父母甘心忍受苦楚的一片苦心。此時他會慢慢領悟到痛苦的內涵和真諦,他們會提醒自己:既然爸媽願意陪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見得那麼可怕,而且未必是太壞的事。我應該承擔責任,面對自己的痛苦。

這就是自律的起點。

愛,是自律的原動力。否則你看電視刷手機多舒服,幹嘛非要陪孩子一起受苦。父母帶著愛的自律行為,會讓孩子感受到:我是個有價值的人。有了這樣的寶貴認知,便構成了健全心理的基本前提,也就是自律的根基。

孩子的這種自信必須從幼年培養,成年後補救往往事倍功半。幼年時父母的愛,能讓孩子在成年後勇於面對一切挫折苦難,而不致自暴自棄。

所以,要為人父母,先把自己身上的拖延症治好再說吧。

自律第二點:②承擔責任

不能及時解決人生的難題,它們會像山一樣橫在我們面前。

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基本前提。“這是我的問題,還是讓我來解決。”

責任感出現問題,會產生兩種心理疾病:一種是神經官能症,一種是人格失調症。

這兩種病症表現恰好相反:神經官能症患者為自己加強責任,人格失調患者不願承擔責任。當與外界發生衝突時,神經官能症患者認為錯在自己,人格失調患者把錯誤歸咎於旁人。

神經官能症患者的口頭禪是:“我本來可以”,“我或許應該”,“我不應該”。

人格失調症患者的口頭禪是:“我不能”,“我不可能”,“我做不到”。

神經官能症患者讓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調症患者讓別人活得痛苦。

幾乎人人都患有程度不同的神經官能症或人格失調症。人生一世,正確評估自己的角色,判定該為何人、何事負責,既是我們的責任,也是無法迴避的問題。

神經官能症患者當了父母,會把全家人的過失都攬在自己身上,搞得自己很累。

人格失調症患者當了父母,會把自己的過失轉嫁給子女。在孩子德行或學業出現問題時,他們不自我檢討,要麼罵老師罵學校,要麼就怪是別人家的孩子“帶壞”的。他們甚至會向孩子表達:“要不是為了你,我早跟你爸(媽)離婚了”,“我這輩子一事無成,都是為你犧牲的”,等等。

孩子無法理解這種指責是多麼不合理,就將責任歸咎於自己,由此會變成神經官能症患者。

所以,你懂了吧,你不解決問題,你就會成為問題。可長點心吧。

自律第三點:③尊重事實

尊重事實,意味著如實看待現實,杜絕虛假。

對現實瞭解的越少,思維就越混亂。瞭解事實越多,處理問題就越得心應手。這就像做市調,市調做得越細,定位就定得越準。

在這裡,作者引入了“人生地圖”的概念。

我們對現實世界的認知,靠的是自己用親身體驗繪製出的人生地圖。我們手持自繪的人生地圖,走完人生旅程。所以,地圖的準確性尤為重要,需要不停地修訂。

可是有的人過了青春期,就放棄了地圖的修訂。20歲就死了,80歲才埋,一輩子活在狹隘和偏激中。

大多數人也好不到哪兒去,人過中年就自認為人生地圖完美無缺,世界觀毫無瑕疵,對新事物失去了興趣。

知乎上有個同學總結了社會學三定律,我覺得挺有意思:

1、凡比我早生十年的都是裹足不前的老頑固。

2、與我年齡相差十歲以內的都是社會精英中流砥柱。

3、凡比我小十歲的都是無可救藥垮掉的一代。

80後、90後們對這些言論應該都很熟吧,哈哈。

只有極少數幸運者能繼續探索、擴大和更新自己對世界的認知,直到生命的終結。這需要不斷克服巨大的對未知的恐懼,和修訂地圖帶來的痛苦。但這也只需要做到“誠實”二字。

誠實可以帶我們抵達真理。它讓我們敢於接受其它製圖者——外界的質疑和挑戰,由些確定地圖是否與事實相符。不然,我們就只能活在自己的個人幻想中,活在一個單間牢房裡。

我們不要做這樣的人:“不許頂嘴,我是你爸(媽),在家裡我說了算。”

我們不要做這樣的人:“我們就這樣湊合著過吧,我改不了的。你要跟我吵,我就跟你鬧個天翻地覆慨而慷。”

我們不要做這們的人:“我都老成這樣了,你為什麼還要跟我過不去?我活得不開心,都是因為你不孝順。”

我們不要做這樣的人:“我是老大,我說了算,你不服就捲鋪蓋走人。”

……

故步自封,逃避挑戰,是人性的基本特徵。但只有超越人性,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嗯,儒家的老孟師傅講“成人”,也是這個意思。

自律第四點:④保持平衡

自律,很艱苦,又需要持久戰。所以呢,也別把自己逼得太死,要確定彈性的約束機制,適當靈活對待。

推遲滿足感,也別忘了適時獎勵自己。

承擔責任,也別大包大攬。

尊重事實,必要時也可以有所保留。

還是要儘可能過好眼下的生活,要為自己創造多一點的快樂,不要做苦行僧。

做到了以上四點,我們就可以放棄過去的我,獲得新生。

“人生是一場冒險。我們一生要經歷千萬計的風險,而最大的風險就是自我成長——走出童年朦朧混沌的狀態,邁向成年的理智和清醒。”

成長,像死亡一樣痛苦。也如同死亡的本質一樣,舊的事物消失,新的事物誕生。接受它,直面它。然後,我們就可以活到更高的層級。

活得像一個正常人,活出愛。

愛——自律的源動力

作者給愛下的定義,是我此生見過最棒的:

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種自我完善的意願。

從這個定義來看,大多數的中國人談戀愛的時候,都是不愛對方的。哪怕是痴情到墜入情網,也不是愛,而僅僅是一種幻覺。

愛的重要特徵之一:在於愛者與被愛者都不是對方的附屬品。

首先,一個人能愛別人,自己必定要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墜入情網的人,模糊了自我與他人的邊界,認為只要“我”和“他”合而為一,就能獲得幸福。這是一種情感和心靈退化的現象。

所以,假如你兒子或女兒早戀了,一定要及時告訴他(她):所謂愛得撕心裂肺,不過是因為智商低罷了。

其次,付出真愛的人,也應該永遠把愛的物件視為獨立的個體,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

自戀的人之所以找不到男(女)朋友,是因為他們把自己看得太大了。

為人父母去愛孩子,也是一樣的。從孩子一兩歲能聽懂話開始,就應該把他當成一個平等的、獨立的個體對待,而不是等他長大了再拿他當大人。

記住,愛的物件,首先是一個“人”。一個有完整思想和靈魂的人。

(什麼,你也愛狗?狗奴滾開!)

愛的重要特徵之二:愛不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持之以恆的行動。

這個好理解,愛不是你心裡喜歡一個人,也不是你嘴上說愛一個人,而是你為那個人恆久付出。一點一滴,一粥一飯。

你愛你的女神,就把自己變成男神,然後駕著七彩的祥雲去娶她。(什麼,你做不到?那你就滾。)

你愛你的孩子,就努力工作,掙更多的錢,讓他受最好的教育。或者,花更多的時間陪陪他,跟他一起長大。別沒掙著錢又整天說自己忙,還口口聲聲說愛孩子。孩子最討厭這種父母了。

愛的重要特徵之三:愛他人,先愛自己。

愛是為了讓他變得更好,但你自己首先變得更好。要是連自己都不自律,沒有持之以恆地去變好,法海你也配說“愛”?

只要你心中有愛,又自律,那不是英雄也是好漢,能不能出任CEO走向人生巔峰並不重要。

一個人的心智成熟,其實就是從小宇宙進入到大宇宙的過程。老孟師傅又說了,這叫“天人合一”。到這裡,這本書已經上升到了哲學高度。

愛的本質,其實是自我完善。

王陽明師傅也是這樣說的,做個好人,就可以齊家治國平天下。

做好人難吶。愛的最大風險,就是要不斷進入未知領域,不斷放棄落後的、陳舊的自我,把陳腐的、過時的認知踩在腳下,及時拋棄狹隘的人生觀。就算不能天人合一,起碼也能幹翻中年危機吧。

你覺得呢?

Tags: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