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熱點專題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學第三單元

欄目: 熱點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1W

第1課 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學第三單元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體都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2.我們周圍的常見材料有木頭、紙、金屬、塑料、玻璃、纖維等。

過程與方法:

1.調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觀察和辨認不同的材料。

3.用詞語描述常見材料。

情感、態度、價值觀:發展進一步研究材料的興趣和願望。

【教學重點】觀察和辨認身邊不同的材料

【教學難點】用適當的詞語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學準備】6種用最常見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1.這個單元我們將開始學習“材料”,板書“材料”。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稱?什麼物品是用這種材料做的?教師將學生說到的材料一一板書出來。

2.看看自己和小組裡的同學,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攜帶的物品都是什麼材料做成的,試著把它們寫在書中的表格中。

3.交流記錄的情況,看看有沒有出錯。

4.這些材料在我們身邊應用很廣,書包裡的物品、教室裡的物品,它們又分別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四人小組合作完成調查表,對於難以判斷是什麼材料製成的物品,請作出標記。

5.調查結束後,在小組內討論以下問題:

①調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種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種材料製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種材料製成的。

③哪種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們身邊被廣泛使用著,為什麼大量使用它們呢?

二、觀察描述幾種常見材料的主要特點

1.我們周圍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種材料組成的,比如一扇門,就使用了木頭、玻璃、金屬等材料,不同的部位為什麼要用不同的材料?舉例說說你的想法。

2.四人小組選擇兩種材料討論它們分別有什麼主要特點和用途,並記錄下來。

3.交流各組的記錄情況,有不同意見的及時補充,若認同其他組的觀點,及時將它補充在自己的記錄單上。

4.請保管好記錄單,下次還要再使用。

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2課 誰更硬一些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理性質可以用來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韌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別的物體破壞它的表面。

過程與方法:

1.用簡單測量的方法檢驗材料的物理性質,通過比較發現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選擇適當的詞語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發展對物質世界的探索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

3.增強材料迴圈利用、節約資源的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比較材料軟硬的方法。

【教學難點】選擇適當的詞語定性描述金屬的特徵

【教學準備】

學生(每小組):木頭、紙、金屬和塑料各兩根,鐵、銅、鋁等金屬片各一條,砂紙、玻璃杯、熱水。

教師準備:電路檢測器、榔頭

【教學過程】

一、比較硬度

1.比較紙和木頭的軟硬,出示紙和木頭,說說它們誰更硬一些?你是怎樣觀察到的?(紙一折就變形,而木頭不容易折)

2.比較紙、木頭、金屬的軟硬,再出示金屬一條,這三材料誰更硬一些,你是怎樣觀察到的?

①學生說說自己的原先觀察結果,可能會出現方面,那金屬條和木塊誰更硬一些(用壓、捏、折的方法都不易區分它們的軟硬)

②提出:判斷一種材料是否比另一種更堅硬,可以用刻劃的方法,若能在另一種材料表面劃出痕跡,就表示它比較硬,反之則可能硬度相同或較小。

③學生嘗試用木頭在金屬上刻劃或金屬在木頭上刻劃,看怎樣做能劃出痕跡。

3.比較木頭、金屬、塑料的軟硬

①如果再給你一種材料:塑料,它們的軟硬又會是怎樣的?(學生猜測)

②可以怎樣檢測它們的軟硬?

③怎樣做到有序地觀察?(出示書P48的記錄表)

④實驗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再適當補充,出示活動題方)

活動提示:

⑴依次選擇其中一種材料,分別去刻劃另兩種材料的平面處。

⑵用力適度,並儘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劃時用力大小相同。

⑶能劃出刻痕的,在記錄表格內打“√”,不能劃出刻痕的,在記錄表格內打“×”。

⑷要求每個人都操作一次,並且注意不要劃傷手指。

⑸根據我們觀察到的結果,將木頭、紙、金屬和塑料按硬度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哪種材料最硬?

二、認識金屬

說說周圍的物品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屬?

為什麼用金屬不用其它材料(根據學生的舉例,出示材料開展實驗)

1.易傳熱

將大小相同的木條、塑料和金屬條同時放入熱水中,過一段時間,用手摸一摸哪一種材料最熱?

2.能導電

教師演示,將木條、塑料、金屬條分別接入電路檢測器,觀察電燈泡是否發亮?

3.延展性

試著用榔頭輕輕敲打銅絲,觀察銅絲髮生了什麼變化?

4.有金屬

用砂紙磨擦鐵釘、磨擦部位發生了什麼變化?

三、飲料罐的故事

1.組織學生閱讀第50頁,瞭解一個飲料罐的生產過程

2.討論

①鋁片之所可以做成飲料罐,主要利用了金屬的什麼性質?

②在易拉罐的製作過程中,要消耗哪些資源,會產生哪些問題?

③我們怎樣合理使用消費金屬材料?

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3課 比較柔韌性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理性質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韌性是指物體在受力度形後,不易折斷的性質。

過程與方法:

1.用簡單測量的方法檢驗材料的物理性質,通過比較發現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選擇適當的詞語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發展對物質世界的探究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

3.增強材料迴圈使用,節約資源的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用簡單測量方法比較材料的柔韌性。

【教學難點】選擇適當的詞語定性描述金屬的特徵。

【教學準備】

學生(每小組):

1.一套寬度、厚度一樣的塑料、不鏽鋼、木頭尺(每種材料的一端打一個孔)

2.一套寬度、厚度不一樣的塑料、不鏽鋼、木頭做成的物品。

3.測量彎曲度的“T字”尺一把。

4.50克鉤碼一個,回形針一個。

老師:同樣寬度、厚度的粗塑料條、木條各一根,兩桶水。

【教學過程】

一、柔韌性的認識

出示兩根長度、厚度和寬度一樣的塑料條和木條。

師:請兩位同學上來各取一根,分別去取同樣重的兩桶水,觀察塑料條和木條的變化情況。

兩名學生上來演示,其它同學觀察,然後彙報觀察到的情況(木條斷,塑料條沒有斷;塑料變了,沒有斷,木條先是彎了,最後斷了)

老師指出:我們把像剛才這樣塑料條受力變形後,不易折斷的特點叫做柔韌性。

二、比較3種不同材料的柔韌性

1.提供三種物體,找一找它們分別是用什麼材料做的?(木頭、塑料、不鏽鋼)

2.用自己的方法來比較它們的柔韌性,並把比較的結果排一排序(提示學生材料不要弄斷)

3.學生彙報比較結果,當各組意見分歧時,引導學生髮現:比較的材料由於寬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這樣比較它們的柔韌性是不公平的。

4.教師出示寬度、厚度相同的木條、塑料條、不鏽鋼條,問:可以怎樣研究它們的柔韌性?

5.學生小組討論、彙報,教師引導,最後邊小結邊演示操作步驟:

⑴把木條、金屬條、塑料條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壓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釐米,用回形針掛上鉤碼,觀察它們的前端彎下去了多少。測量材料前端彎下的距離時,眼睛要平視。

⑵分別測量木條、金屬條、塑料條伸出桌面5釐米、10釐米和15釐米後前端彎下的距離,把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6.學生分組實驗後彙報實驗情況。

三、認識塑料

1.我們的生活學習中有哪些塑料製品?

2.出示各種塑料製成的物品圖片,觀察後思考:這些塑料製品分別是利用了塑料的什麼特性,並把觀察和思考的結果記錄在氣泡圖上。

四、討論瞭解塑料的迴圈使用

1.閱讀教科書,說說你瞭解了些什麼?

2.出示“可回收標誌”,認識可回收標誌。

3.討論:我們以後在使用塑料製品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4課 它們吸水嗎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理性質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對水的滲透能力,與材料的組成和結構有關。

過程與方法:

1.用觀察的方法檢驗材料的物理性質,通過比較發現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選擇適當的詞語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發展對物質世界的探究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

3.增強材料迴圈使用,節約資源的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用觀察的方法比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學難點】通過比較發現吸水性與材料的組成和結構有關。

【教學準備】

學生(每小組):

1.大小、厚度儘量相同的紙片、塑料片、鐵片、木片(紋理較疏鬆的)各一片;稀釋的紅墨水、滴管。

2.放大鏡、餐巾紙、鉛畫紙。

3.浸泡好的廢報紙、筷子、棉布

老師:古代造紙的錄影。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小遊戲:各取所需

具體規則:教師出示木頭、紙、鐵、塑料,讓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材料,並簡單說明理由。具體情境設定舉例:做一個杯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

導語:剛才同學們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了不同的材料,我們認為,不同材料遇到水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我們把材料對水的滲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這節課,讓我們來研究材料的吸水性吧。

二、誰更容易吸水

1.出示大小、厚度儘量相同的紙片、塑料片、鐵片、木片(紋理較疏鬆的)各一片,猜一猜,誰更容易吸水,為什麼這樣想?把猜測結果記錄在實驗記錄單上。

2.怎麼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呢?出示稀釋的紅墨水、滴管,我們請這兩位朋友來幫忙,你們打算怎麼做?(學生小組設計實驗,只要求簡單設想)

3、教師補充觀察、實驗要點:

①.實驗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儘量保持相同。

②.從側面觀察水滴的變化,既要觀察水滴的變化,也要關注材料遇水部分的變化。

③.注意記錄,可以用圖畫和語言相結合,來描述觀察到的觀察。

④.根據觀察到的現象把四種材料按吸水性從強到弱排序。快的小組思考: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什麼有關?

4.學生分組實驗後彙報。

可預期的發現:

①.紙的吸水能力最強、木頭次之、塑料和鐵最弱。

②.紙和木頭都能把水吸到內部,它們的表面比較粗糙,可能中間有空隙。

三、紙的觀察

1.提供放大鏡、餐巾紙、鉛畫紙。

導語:紙的吸水性最強,有些同學猜想紙的中間可能有空隙,是不是這樣呢?讓我們更仔細地來觀察兩種紙吧。

2、我們可能用什麼方法進行更深入的觀察呢?進行觀察方法的指導(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鏡看、放到水裡泡一泡……)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的順序。

3、小組觀察後全班交流。學生可能會說出許多紙的特點,均應給予肯定,要注意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向紙的纖維和結構上去。

4、我們在鉛畫紙和餐巾紙裡都發現了纖維,紙的纖維是怎麼樣的呢?我們可以把紙放入水中,輕輕攪拌一下,進行觀察。(學生觀察懸浮在水中的紙纖維)

四、介紹造紙術

導語:現在我們已經知道,紙是由許多纖維組成的。但不知道同學們瞭解過沒有,世界上第一張紙正是由我們中國人造出來的呢!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我們來看一看古人是怎樣造紙的,想想跟我們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關的地方。

播放古代造紙的錄影。

說說古人造紙與我們的研究所得有什麼相似的地方?(纖維)

五、我們來造一張紙

1.有沒有興趣用短纖維來造一張紙呢?出示造紙方法。

2.出示浸泡好的廢報紙。學生動手造一張紙.

3.觀察:我們造的紙是怎麼樣的?與我們使用的紙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相同:都由纖維組成,裡面都有空隙。

不同:厚薄、疏密、紙纖維疊加的方式等。

4、我們能造一張厚薄均勻一些的紙嗎?紙也有不同的種類,它們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六、課堂小結:

1、通過對紙的研究,我們明白了材料的吸水性與什麼有關了嗎?

2、用過的紙還能再利用嗎?我們應該怎樣對待用過的紙?

板書設計:

教學後記:

第五課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理性質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構成的材料有關。

過程與方法:

1、用簡單實驗的方法檢測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過比較發現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選擇適當的詞語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發展對物質世界的探究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

3、增強保護森林、珍惜自然資源的意識。

【教學重點】

用簡單實驗的方法檢測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過比較發現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學難點】

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並具備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質的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器材:

1、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金屬塊、木塊和塑料塊各兩種(實心)。

2、水槽1只,裝半水槽水。

【教學過程】

一、導課

談話匯入:通過前幾課的探究,我們已經知道不同材料的硬度、柔韌度、吸水性各不相同,它們在其它方面還有不同的特性嗎?這節課我們將把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它們的沉浮狀態,有興趣嗎?

二、沉浮實驗

1.出示金屬塊、木塊和塑料塊各兩種(實心),認一認,它們是由什麼材料做的。

2. 小組內猜一猜,如果把它們放入水中,哪些會沉,哪些會浮?填寫實驗記錄單(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並進行全班交流,關注有爭議的物體。

3.實驗方法指導:將物體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體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們可以說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體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們可以說它在水中是浮的。

4.分發水槽,小組實驗,每種物體可多試幾次,注意做好記錄。

5.全班彙報交流,形成階段性認識:像金屬這類材料製成的物體在水中容易沉,像木頭、塑料這類材料製成的物體在水中容易浮。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

三、認識木頭

1、導語:木頭是一種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它還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們的生活中被廣泛運用,接下去我們來進一步認識木頭這種材料。

2、我們周圍有哪些木頭製成的物品?這些物品有什麼特點?

3、從這些物品中,我們發現木頭具有哪些特性?小組合作,填寫氣泡圖。

4、介紹一棵樹成材的過程,當前森林資源的狀況。說一說我們應該怎麼做。

四、課堂小結

1、回憶本單元的收穫。

(掌握了研究物體硬度、柔韌性、吸水性、沉浮情況的方法,比較深入地瞭解了金屬、塑料、紙、木頭這幾種材料。

2、結語:我們人類是充滿智慧的,我們除了發現並利用了許多天然材料之外,還會人工製造一些材料,以滿足我們生活生產的需要,下節課,我們將繼續研究一些人工製造的材料。

第六課 磚和陶瓷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理性質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磚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製作過程中會經歷變化,改變材料的效能。

過程與方法:

將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能應用於新的環境。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發展對物質世界的探究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

3、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重點】

運用學到的知識與技能自主探究磚和陶瓷的物理特性。

【教學難點】

人工材料在製作過程中的變化及磚和陶瓷的區別。

【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器材:

1、磚與陶瓷各一小塊,一枚鐵釘、一杯水、一個滴管。

2、製作磚和陶瓷的兩種黏土各一小份。

【教學過程】

一、導課

談話匯入:這節課,我們要運用前幾節課掌握的探究方法來研究兩種人工材料。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對同學們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二、磚和陶瓷

1.出示建築工人砌牆的圖片、各種陶瓷製品的圖片。這些都是由什麼材料製成的?

2.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磚和陶瓷?

三、研究磚和陶瓷的性質

1.導語:我們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磚和陶瓷又有些怎麼樣的特性呢?讓我們展開對磚和陶瓷的探索之旅吧。

2.同學們想研究磚和陶瓷的哪些特性呢?想怎樣進行研究呢?需要什麼工具呢?(簡單回憶對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能力的檢測方法和所需實驗器材)

3.分發磚與陶瓷各一小塊,一枚鐵釘、一杯水、一個滴管。分小組進行自主探究,提醒學生做好實驗記錄。

注意:教師要充分觀察學生的探究情況,對學生本單元的學習情況作出初步評價。

4.彙報交流。現在我們能比較詳細地描述一下磚和陶瓷了嗎?提倡先填一填氣泡圖,整理自己的觀察實驗所得,再來進行描述。

四、黏土的變化

1.我們知道磚和陶瓷是人工材料,它們又是怎麼來的呢?課件展示磚和陶瓷的製作過程。

2.瞭解了磚和陶瓷的製作過程,同學們有什麼想法和疑問?(①黏土是鬆軟的,燒過後就變得很堅硬,它的變化非常大。②都由黏土燒製而成,為什麼很多特性不一樣?)

3.分發製作磚和陶瓷的兩種黏土各一小份,進行觀察比較。

4.彙報小結:燒製磚和陶瓷的黏土有很大的不同,燒製的過程中,也有許多不同之處,這就導致了磚和陶瓷有了許多不同的特性。

五、課堂小結

1.磚和陶瓷是人類了不起的發明,但是磚和陶瓷的生產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會對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

2.我們還知道哪些材料?關注我們身邊的材料,課後做個小調查。

第七課 給身邊的材料分類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體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2.物體可以根據構成它的材料的性質來描述,也可以根據這些性質來區分一組物體或材料。

過程與方法:

1.根據可觀察到的特徵和性質,對物體和材料進行描述和分類。

2.將學習到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3.通過回顧和反思,不斷完善自己的原有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探究物質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回顧和反思,不斷完善自己對材料的認識。

【教學難點】

把物體和材料聯絡起來,會從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體和材料。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蒐集可再利用材料的資料。

2.教師準備各種用不同材料製成的物品圖片,自制複合紙(在普通紙外面用塑料薄膜覆蓋起來)一份。

【教學過程】

一、給我們生活中的物品分類

1.出示各種用不同材料製成的物品圖片。小組合作,根據各種物體使用材料的不同進行分類,填入書本P61表中。

2. 彙報交流並進行小結:

①不同物體是由不同的材料製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決定了它們不同的用途。

②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同的材料製成,這也是根據使用要求和材料特性造成的。

二、對所學過的材料按物理性質進行總結歸納

1.出示表格。這些是我們這單元研究過的材料,它們都有哪些特性呢?我們來進行一次盤點總結。

2.小組填寫表格(在水中沉還是浮用“↓”或“↑”表示,其它部分用“√”或“×”表示。

3.彙報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間的橫向比較。

三、材料與環境

1.我們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頭、黏土、棉花、皮革等,這些材料我們可以直接使用,根據它們各自的特性製成相應的物品;有的是人工製造的材料,像塑料、磚、陶瓷和橡膠等,人們把自然界裡的物質進行加工,使它們具備了我們需要的一些特性,再拿來使用。說一說你知道哪些天然材料,哪些人工製造的材料。

2.有些材料可以回收後再利用,有些材料卻不能,課前同學們蒐集了關於可再利用材料的資料,和全班同學來分享一下吧。

學生介紹自己蒐集的資料。

小結:可再利用的材料可以大大節約資源,又可以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汙染,在功能差不多的情況下,我們應提倡使用可再利用的材料製作的物品。

四、進一步瞭解材料,拓寬視野。

1.閱讀資料庫:“材料的發展歷史”及“複合材料”。

2.展示自制複合紙,建議學生課後進行復合紙與普通紙的對比研究。

3.這一單元結束了,我們對材料的研究卻還沒有結束,建議大家課後對自己感興趣的有關材料的問題展開探索,我們一定能有更多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