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熱點專題

心理的演講稿(精選17篇)

欄目: 熱點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4.73K

心理的演講稿 篇1

(1)密切親子關係。要做到良好的溝通,就必須密切親子關係。陳以誠在1999年9月17日《中國婦女報》上所開的親子關係新處方,值得父母們借鑑。其新處方是:

心理的演講稿(精選17篇)

①多從孩子角度考慮問題,儘可能地讓孩子明白父母始終是關心和接納他們的。

②除了學業成績外,每個孩子還可以在許多方面發揮潛能和拓寬發展的領域。

③由於一個問題有多種解決方案,因此,不要執拗於一種答案而與孩子發生衝突。

④父母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情商、智商,自我開發各種潛能。放下面子,去傾聽各方面的教育經驗。

⑤多采用遊戲、音樂、活動的方式培養親子關係。

此外,要密切親子關係,在父母與子女之間要相互信任。為此,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要正確對待孩子的缺點,幫助孩子改正錯誤;為孩子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切忌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等等。

(2)營造聆聽氣氛。父母要設法讓孩子覺得那樣做是很自然的。其訣竅就是讓家裡時時刻刻都有一種“聆聽的氣氛”。這樣,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就會來找父母商談。要達到這個目的,其中一個好方法就是經常抽空陪伴孩子。如利用共聚晚餐的機會,留心聽孩子說話,讓孩子覺得自己受重視。

(3)學習平行交談。父母用“平行交談”的方式跟青春期的子女談話,往往能引起熱烈迴應。美國《用心去教養子女》一書作者羅恩·塔菲爾提出的“平行交談”,其意思是父母與子女一面一起做些普通活動,一面交談,重點放在活動上,而不是談話的內容,雙方也不必互相看著對方。這種非面對面的談話方式會讓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輕鬆自在。父母與孩子的談話內容,最好是多談一些如何學會求知識,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等。在交談中,還要注意從事情到關係、從事情到感情、從一般到特殊等原則,從而使孩子與父母之間什麼話都交談。

(4)只做孩子顧問。由於父母提出的意見,即使是好意見,青少年大都不喜歡聽。因此,父母應做孩子的顧問、盟友,而不要做經理人。顧問只細心聆聽,協助氛擇,而不插手干預,僅建議改弦更張。心理學家伊麗莎白·艾利斯說:“父母應該協助子女仔細檢討整個件事。青少年往往能自行想到叫人拍案叫絕的解決方法。”

(5)有自己的空間。“青少年需要感到自己的生活並非完全受父母控制,”所以,父母要讓孩子有自己的空間,“父母尤其不可擅入他們的房間。”《跟孩子說話的技巧》一書的作者艾德莉·費巴說;“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儘管孩子想避開父母,卻不希望父母也那樣待他們。”

(6)把說的話寫下。有些專家建議,父母把不想直接向子女說出或不中聽的話寫下來。家庭關係顧問邁克爾·波普金說:“一般人都認為白紙黑字更加可信,而且可以一看再看。”“把話定下來,話的分量也會增加。”

(7)不要無所不問。父母提問過多,很難使孩子講心裡話。麥可·列拉說:“青少年通常不會把很多有關自己的事告訴父母,如果你的孩子也是這樣,你應該把孩子告訴你的任何事情都視為禮物,加以珍視。”

(8)表露矛盾心理。在同一個時候,孩子可能對父母又愛又恨。對父母、老師和所有對孩子有權威的人,孩子的感情往往是雙重的。但父母對孩子的感情的二重性通常是很難接受的。其實,在人類的現實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辯證觀念。哪裡有愛就必有恨;哪裡有羨慕就有嫉妒;哪裡有熱誠也會有敵視;哪裡有成功就有擔憂。所有這些感情都是合理的:正面的、反面的、矛盾的。因此,父母應該學會接受孩子身上存在的雙重感情。父母對孩子所表露的雙重感情就用不著擔憂或內疚。人類都有感情,感情是孩子天性的一部分。美國心理學家金諾特說:“感情教育能幫助孩子瞭解他們的感情是什麼。對一個孩子來說,瞭解他自己的感情比了解他為什麼有這種感情更為重要。當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感情時,他內心就不會再感到一切都混亂了。”

心理的演講稿 篇2

人,一輩子。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但無論長短,來自各方面的的壓力是不會少的。而且,難免會有些磕磕碰碰,這些不可計數的、芝麻粒大的小摩擦,卻永遠超過不了擔在我們身上的壓力。所以,壓力≠摩擦力!——題記

壓力>摩擦力

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週四是感恩節。今年為了給老師一個特殊的驚喜,班裡的同學都悄悄的籌備起班會來了!作為班長的我,肩負著一個更為重要的使命——製作課件。

在週日,我用了一天的時間來消散肩上的那個壓力,終於在上學之前把課件製作好了。我揣著自己得意的果實,擔著全班同學的期望,負著萬斤重的壓力,自信滿懷的走在去學校的路上。

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到學校後,我只忙著補充課件上的內容,卻全然不知這一切都將前功盡棄了!週三下午,我有一次開啟電腦,像往常一樣開啟課件。“再做最後的檢查!”我說。說著便把滑鼠移動到課件的位置,但是出現的並不是我所想要看到的內容,而是“該課件可能被損壞”!!!我一下子懵了!站在那裡不知所措。同學們都圍了過來,關切的問道:“怎麼了?出什麼事了?”我不知道是怎麼回答他們的。只記得同學們疑惑的目光像石頭般全部堆在我身上,真的好重、好累!壓在我肩上的力讓我不得不克服摩擦力,繼續承受。

壓力讓我前進,摩擦力使我更優異,但卻不能是壓力化為烏有。所以,壓力>摩擦力。

壓力-摩擦力=成功

期會考試已經過去了,接踵而至的就是第二次家長會。出乎我意料的是,老班吧這次家長會交給我們幾個。呵!剛聽到這個訊息時,我啞口無言。期會考試的壓力才剛剛放下,就又承載了這樣一個似乎不可能完成的壓力。

“好吧!”我艱難的答應。

於是,我不得不縮小沙漏的縫隙,讓沙子慢一點穿過,以便我有充足的時間來完成這個傑作。好不容易吧稿子寫完了,拿給他們一看,“你寫錯了!這個應該是我寫的!”呵!當頭一棒!沒辦法,改吧!拿起筆馬不停蹄的改。改完之後,我們再一起從頭到尾過一遍,“哎呀!你這個稱呼應該換換,顯得親切點才好嘛!”……“你別寫得太華麗,樸實一點,以情動人嘛!”

……

喔!我氣喘吁吁的放下筆:“好了!你們再看看,行不行?”我趴在桌子上無力地說。

“好了!這就差不多啦!”終於把準備工作做完了,把議程表那給老班一看,老班不住的點頭,“呵呵!”此刻,壓在我們身上的擔子彷彿輕了許多。剩下的就看我們表現哦!果然,良好的準備是成功的一半。家長會在我們五個人的精心策劃下圓滿結束。

成功的過程或許很艱辛,壓力很多也很大,或許這一路上坎坷不斷,但是請銘記:壓力-摩擦力=成功!

人,一輩子,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但無亂長短,我們所承受的壓力,始終不會與阻礙相等,甚至比阻礙更偉大。因為我們要成功!

心理的演講稿 篇3

父母與孩子進行心理上的溝通是十分必要的,父母可及時發現、瞭解孩子的心理問題,並以正 確的方法給予引導,這對孩子的心身發育是有益的。父母應細心觀察和研究自己的孩子,孩子在不 同的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心理髮育特點,家庭教育就必須根據孩子心身發育特點來進行,否則會給 孩子增加不必要的心理壓力,甚至影響孩子的人格發育。父母要與孩子進行心理上的溝通,就應掌握溝通的方法。

如果自己的孩子性格外向,喜歡與父母交談,父母就應解除自己的封閉狀態,多聽孩子的講話,每天全家最好有一段交談時間,相互傾訴自己的心聲,這樣孩子就會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並信任父母,當孩子遇到難以排除的問題就可以及時在家中談出,父母可及時幫助孩子解決。如父母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或在生活中遇到苦惱之事,可平心靜氣地與孩子講述,讓孩子懂得父 母的難處,產生為父母分憂的念頭,父母應對孩子能理解父母和為父母分憂的願望表示欣賞,可與

孩子一起分析、想辦法、出主意,採納他們有價值的建議,這樣孩子就會感到父母十分尊重自己,更感到自己長大了,同時又使孩子學習到了待人處事的正確方法,使孩子健康成長。對於性格內向的孩子,父母應主動地與孩子交談,如讓孩子談談學校的生活鼓勵孩子對某一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當孩子說出自己的觀點時,父母應予以讚揚與自己的觀點不一致時也不要批評孩子,要耐心地與孩子交換看法,統一認識,這樣孩子就能逐漸地願意與父母交談。

父母與孩子進行心理上的溝通時,要掌握孩子的心理脈搏,分析孩子的現狀,孩子的心理及性格特點,平時多鼓勵孩子養成獨立的生活能力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遇到任何事情要有主見,能掌握正確的處事方法,不要過多的依靠父母。如孩子做事不周、欠恰當,父母不應指責、挖苦孩子,應坐下來與孩子交談,統一看法,只有這樣才更加有利於與孩子進行心理上的溝通。

心理的演講稿 篇4

在這個忙碌、資訊爆炸的時代,常常讓人備感壓力,深怕跟不上時代的潮流。所以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裡,許許多多的壓力如排山倒海般席捲而來,有來自於課業、工作、家庭……等,使人喘不過氣。當遇上壓力時,你會怎麼做呢?是跟它和平共處?還是被它壓的死死?

現在的我也屬於充滿壓力的九年級,在兩個月後,就要面臨人生的第一次考驗。生活周遭的人給我的壓力當然是不可小看,考不好,就像項羽一樣,無諺見江東父老。但那都只是外在的壓力,在龐大的,還是來自於自己,因為自己才是最清楚明白自己的實力到哪,考不好時,可以多避他人的責備,卻多不掉自身的懊悔、痛苦。

常常會告訴別人要想開一點,但其實大部分都是在對自己說。“人比人,會氣死人。”世界上高手那麼多,要成為第一也非常地困難,聽完老師的這句話後,才覺得自己以前真是太聰明瞭,完全忘了真正的對手是自己,只要對得起自己,盡了全力,還是失敗的話,哪又甚麼關係呢?

所以在面對考試時,我只要覺得努力付出了,我無愧於心,反而讓我知道該更用功,更努力,讓我跟它和平相處。

心理的演講稿 篇5

“受學生歡迎”的教師除了具有基本的專業外,教師的樂觀心態,快樂情緒則是“學生最受歡迎的老師”的最重要因素。

樂觀包含著寬容、賞識。有寬容精神的教師,他決不會對他的學生有太多的指責與抱怨,他對學生也不會有太多的挑剔。讀到這裡的時侯,我眼前彷彿又看到班級裡黃欣同學:他為人熱情、大方,待人有禮貌;他的摸樣很可愛,圓圓的小臉蛋上兩隻小眼睛特別有神,加上一頭自然彎卷的頭髮,讓人一看就喜歡上他。可是,在學習上,他一直是教他的老師的“一塊心病”:他常常不做作業,有做時也是“應付了事”。因為這才讓教過的老師煩惱過、抱怨過,我接任教他語文科時,他的“老毛病”又犯了,我試著用各種方法嘗試著教育他:有時,我和他談心,鼓勵他誇獎他;有時,我請同學幫助他;有時,我請其他老師和他談心,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我也曾多次請他家長到學校,告訴家長孩子在校的表現;我也曾罰他重新寫作業,可是已經有三個學期了,這孩子在學習上的表現還是老樣子——不做作業。每當遇到這種時候,我的臉一下子變紅了,我知道我內心上也生氣了。想起這些,我不禁汗顏幾分。是啊,渴望賞識,是人性中最可愛的弱點,也是人性的優點,日常生活中的人無一例外地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賞識,孩子也一樣,他們渴望得到家長、老師的呵護,渴望的理解與寬容,這個時候孩子沒有做作業,孩子犯錯了,此時,他們最需要的是教師俯下身來,耐心的教育和開導,只有老師的諄諄教誨和老師的無微不至的關懷,才能讓這樣的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讓他們在嘗試錯誤中學習。犯錯誤是孩子的權利,糾正學生犯錯誤教師的責任,何樂而不為呢?何氣之有?

樂觀的人,寧靜而有激情。我贊同這種觀點,我認為這裡的寧靜包含著對工作的執著與認真,包含著對工作的負責,對學生的負責,是對學生充滿著希望,這樣的老師快樂。孩子喜歡這樣的老師。其實快樂本身就是一種能力,當我們把快樂、笑聲傳遞給別人,傳遞給孩子時,孩子的每一天就快樂。記得有一天早晨,當我走近我的辦公桌,只見上面端端正正地擺放著一封信。心想:“是哪個小傢伙打的‘小報告’呢?”我漫不經心地開啟信封,只見信上工工整整的寫著:謝老師,您好!真想您。您是我們心中的好老師。我們經常想起您,想起和您在一起的快樂的情景。那時候,您是我們的班主任,還是我們的語文老師,您不但教我們知識,還給我們講您自己的故事,每次聽了您小時候的故事後,同學們都會捧腹哈哈大笑;每次聽了您中學時代的故事時,同學們又會被您的求學精神而深深地感動了,每當那時候,我們渾身就充滿學習的幹勁,除此之外,您還常常跟我們講了許許多多做人的道理。放學了,我們常常跑到您家裡,有時,您和我們一起玩跳棋,一起看電視,有幾次,我們還一起做飯,您教我們包餃子,想起品嚐您包的餃子,就垂涎三尺,有好幾次,您在洗衣服,我們在一旁幫您提水,您邊洗衣服邊和我們談心。您是我們心中快樂的老師。讀完學生的書信,我掩卷沉思:學生需要的好老師,不一定是人們所說的一定要在教學上取得優秀的成績,或者是他一定要有什麼獲獎的論文,獲獎的優質課,其實,學生需要一個快樂的老師,需要一個能時刻把快樂帶給他們和身邊每一個人的老師,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快樂,學習的快樂,讓他們感到生活的美好,老師應該從生活上和學習上關心他們,這樣才能讓他們感到生活、學習都有所信賴,有所依靠。

做個快樂老師,和孩子們一同快樂,用真誠善待每位孩子,成為孩子信賴的朋友。

心理的演講稿 篇6

同學們:

我們今天講心理健康教育就得知道他的標準,那麼、國小兒童的心理健康標準是什麼呢?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智力發育正常。

智力是人認識世界的一般能力,是理性的核心。孩子的智力發育雖然不能與成人相比,然而他們的智力發育也有一個正常與非正常的問題。智力發育的落後將導致兒童一系列的問題,使他們在適應環境時遇到嚴重問題。智力落後是兒童常見的心理障礙之一,對兒童的學習、生活有較大的影響。因而智力發育正常與否是衡量國小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

二、適應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的建立和發展涉及到兒童對自我的認識以及對社會事物評價能力的發展,不良的人際關係反映了孩子在適應方面的問題和困難。國小兒童對事物有廣泛的興趣,天真無邪,迫切需要和同伴在一起遊戲和學習。如果如果他總是遠離大家,經常孤獨地玩,經常一言不發地獨自學習和生活,這就顯露了心理不健康的苗頭,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幫助了。所以我們自己應當培養熱愛班級集體,樂於參加集體活動的熱情,參加體育會班集體的建設活動。

三、情緒的正常化。

這也是心理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人的情緒狀態是整個心理活動的主要背景,而且情緒與健康有著密切的聯絡。良好的情緒是國小生保持身心健康和行為適應的重要條件,在愉快、高興、喜悅的心情下,國小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都會增進;而在憤怒、焦慮和恐懼或悲傷情況下,孩子的心理會更加偏離常態和失去平衡。如果以消極情緒為主導心態,長期的不良情緒積累的結果,會導致不良人格的形成,同時還將導致兒童機體上的某些疾玻

四、心理與行為的統一與協調。

人的心理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情緒、情感、意志等方面,大體分為知、情、意三方面。健康的心理應該是知、情、意三個方面的協調與統一,在外在行為表現上,也應與其他心理活動相適應而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形成統一的人格。舉例來說,國小生產生了一定的思想認識,形成了一定的態度時,行為也會表現出一定的傾向,如果說話前言不搭後語,辦事毫無條理,行為經常紊亂,不協調,或者行為與其內心活動相互矛盾,這就屬於不健康範圍的一種表現。

下面我講以下幾個國小生成長中的幾個問題:

一、 接納自己、喜歡自己、欣賞自己。

在這裡我跟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一隻黑色的烏鴉站在公園的大樹上,正好有一隻孔雀在樹下的草地上驕傲地走過。烏鴉尖叫道:“怎麼能讓這樣一隻怪鳥走進這座公園呢?他散步時的那副驕傲的樣子,就像這裡的國王,還長著那麼難看的一雙腳。他的羽毛像藍色的幽靈,我絕不喜歡穿上那種顏色的羽毛。他像狐狸一樣拖著尾巴到處轉。”說完,他靜靜地等待著回答。有一小會兒,孔雀什麼也沒說。然後,孔雀微笑著開始說話:“我覺得您說的不符合事實,您所說的我的那些缺點可能是一種曲解。您說我傲慢,事實上我昂著頭是為了使我肩上的羽毛伸展開,而且我的雙下巴也使我的脖子變得很難看。實際上,我一點也不傲慢。我知道我長得醜,又長著一雙皮包骨頭皺巴巴的腳,為此我不得不仰著頭,免得看見那雙難看的腳。您只看到了我身上難看的地方,卻沒看到我的那些美麗動人之處。您注意到了嗎?您所批評的,恰恰是人們讚美我的地方。”

這個故事說明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姿態,你認為是美麗的地方,在別人眼中可能是醜陋了,你認為是善良的行為,在別人看來可能是惡毒的,這就涉及到怎樣認識和評價自己,這是自我接納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只有自我接納才能克服自卑,很好的接納自己才能很好的接納別人。

那麼怎樣才能克服自卑使自己更自信呢?那只有一個辦法:欣賞自己,這裡還有一個故事:一位少年對一位老人抱怨說自己沒有金錢、沒有地位、沒有人真心愛他。老年人說:“這樣吧,我們來做一個交換。你把你的手給我,我給你一百萬。”少年很吃驚,大聲說,“你給我一千萬也不換。”老年人又說:“那把你的腳給我,我讓你當州長。”少年搖頭說:“你讓我當總統也不行。”老人再次建議到:“把你的雙眼給我,我讓你娶到全國最美麗的女子。”少年好不猶豫的拒絕了:“你就是給我一個天仙也買不了我的眼睛。”老人奇怪的說:“你有一雙價值超一百萬的手,又有重要超過總統地位的腳和比天仙還要緊的眼睛,你還缺什麼呢?”這時少年恍然大悟,原來自己身上就有非常珍貴的東西,我為什麼不充分利用自己身上的長處呢?

二、走出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指兒童以自我為中心去考慮問題,堅信自己的判斷,往往不屑考慮別人的意見或做法,對自己不善於進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評,日常處事唯我獨尊,很少顧及他人。自我中心本是幼兒階段心理髮展的主要特點,進入童年期,隨著兒童認知水平和交際水平的發展,逐步實現脫離自我中心,並且發展出良好的夥伴關係。但是,由於獨生子女獨特的家庭結構,他們從小沒有兄弟姐妹,一個人獨享父母的關愛,再加上祖父母的溺愛,使得幼兒期的自我中心一再受到強化而固著下來,成為一種人格缺陷,並泛化到所有日常事務中,在與同學的交往中表現出自私和狹隘的弱點。如果不及時加以克服,輕則對今後的社會交往帶來不利影響,不能很好地適應現實生活,重則可能引發人際衝突,成為誘發心理障礙的直接原因。

(可以講兩隻小羊過獨木橋的故事)我想這樣可以走出自我中心:

1、豐富自己。一個人越有知識,越有能力,越有修養,就不會陷入自我中心的圈子中。

2、拓寬自己的心胸。一個人胸懷開闊,豁達大度,就不會為個人的一點小事斤斤計較了。

3、淡化自我意識,擴大自己的交往,這樣可加深彼此的瞭解與溝通,有助於開闊心胸。

4、自我檢查。可堅持寫“成長日記”,及時檢查自己性格的不足。

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課前預習習慣:

1、課前預習課程,每天晚上和上課前,都要將要學習的課程做簡要預習,瞭解課程的知識點、重點、難點,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

2、預習時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通過查字典、查資料等方法尋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學、家長詢問,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要標記,以便在課堂上有重點地學習。

3、預習時要學會用筆在書上做不同的標記,如:重點的內容在文字下面標“△”有疑問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畫“_”,並在字邊寫上“?”等,以便在課堂學習時多留心。

4、預習時要精力集中,培養自己一絲不苟的學習習慣。

(二)、課堂學習習慣

1、 課前將課本、練習本、文具盒及其他學習材料準備好。靜坐看書,等候老師上課。

2、學會正確地使用鉛筆或鋼筆,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注意用筆衛生。

3、課堂上認真接受老師指導,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4、課堂上培養對多門學科的興趣,尤其是英語、科學、社會等學科。

5、 積極踴躍發言,敢於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說話完整,口齒清楚,聲音洪亮,儀態端莊。、

6、有疑難問題時,及時舉手發言。自己獨立解決問題,並能闡明自己的觀點。

7、虛心聽取別人的發言,善於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不隨便打斷別人的談話,不譏笑別人的錯誤。

8、善於合作學習,在進行分組實驗、動手操作等活動時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9、學習各科知識時,注意聯絡生活實際,多角度地解決問題。

10、學會記課堂筆記,按時完成課堂作業,書寫認真、工整。

最後祝願全體師生都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陽光的心態,快樂幸福的人生!

心理的演講稿 篇7

壓力在每個人心中可以是惡魔,也可以是天使,它可能會帶給你無限大的動力,驅使你向前邁進;也可能會一直纏著你,將你束縛住。

壓力無所不在,有時親友不經意的一句話,就會變成你壓力來源,像“期望”就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大人們希望我們努力用功讀書,做個有用的人,此時我們內心深處就會產生一種想實現大人期望的想法,因此在學業上,你會更努力成績一定會進步,在工作上也能會有更好的表現,它讓我們發奮圖強、奮發向上,創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是過大的壓力也有很嚴重的副作用,舉例來說,它就好像吃飯一樣,攝取適量的營養對身體有好處,但攝取過量反而又害身體;也就是說當你受到過多的壓力時,這時你的心裡就會受到影響,不但無法進步,還會使你活在別人設定的框架中,失去自我不敢面對現實。

雖然壓力會帶給我們許多困擾,但適量的壓力卻是鞭策我們進步的原動力,一個人要是沒有壓力,他的生活就沒有重心,過著沒有目標的人生,所以我們要隨時懂得施與自己一點壓力,才能使你的生活更加充實更有意義。

心理的演講稿 篇8

面對壓力,我們泰然自若,我們無須緊皺眉頭,無所適從.坦然面對壓力,這是明智的選擇.我們要扼住壓力的咽喉,決不能讓壓力使我們屈服,而應當使生命因壓力而更加精彩.

面對壓力,我們選擇從容.既然我們選擇了前方,就不怕風雨兼程.我們應當有頑強的毅力,所向披靡的銳氣.“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是的,面對壓力,項羽、勾踐沒有放棄,與生命一搏,方顯出英雄本色.

沒有人喜歡壓力,但沒有人拒絕壓力,一個清醒、理智、成熟的人應該正視壓力.壓力似階梯,一步步踏去,才能走向成熟,生命才能映出亮麗的風景線.既然命運讓我們承受壓力,索性讓壓力來得更猛烈些吧!即使會把我們壓得粉碎,我們不屈的靈魂仍會長出金色的翅膀,飛向理想的彼岸.我們能承受得住壓力的波瀾,我們會笑對壓力,視壓力為友.與壓力共舞能驅使我們努力奮鬥,助我們揚起人生之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過:“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著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面對壓力,我們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激起一串晶瑩的浪花.在壓力面前,我們不能只看到艱難困苦,更要看到壓力之後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可是,弱者鼠目寸光,看到一點點困難就停止不前,成功之神是不會垂青於他的.那麼,我要說,起死回生是天才進步的階梯,信徒的洗禮之水,弱者的無底深淵.”

面對壓力,最重要的是不要心煩意亂,閉上眼睛,聆聽一段清泉叮咚的樂曲,清新恬靜的旋律送你一份“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輕鬆,放飛你的思想.翻開油墨飄香的書頁,睿智樸實的文字會給你一份“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趣.人生如爬山,壓力便是伸向山巔的崎嶇小路,不承受壓力的磨鍊,你就永遠只能在山腳下徘徊,無法領略到“一覽眾山小”的無限風光.

生命,總是在挫折和壓力下輝煌.

思想,總是在徘徊和失意中成長.

意志,總在磨鍊和困苦中堅強.

讓生命在壓力中飛翔!

心理的演講稿 篇9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關注心理健康,提升生命質量》。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和諧的基礎,是構建美好未來的紐帶,它像風,帶來美好的問候,把我們往昔中褶皺的情感撫摸的平平展展,抑或似火,送來最貼心的溫暖,將我們冷如冰霜的心感化地如水般柔媚萬千,那既是這樣,我們怎麼能讓和諧如流水般從身邊悄悄溜走呢?怎樣讓人際關係永駐心間,又如何在這偌大的社會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呢?我想,擁有健康的心理至關重要。

首先,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我們經常聽見有同學抱怨,學習成績不好,壓力大,悲嘆自己的運氣不好。於是成天悶悶不樂,精神不振,意志消沉,虛度光陰。而實際上,人生的道路總是要經歷無數風雨、坎坷,這是誰都避免不了的,但是,只要你們始終堅定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目標,積極地去努力,去奮鬥,去拼搏,養成熱愛生活、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信念,就能目光遠大,心境愉快,就能勝不驕,敗不餒。

其次,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我們要學會真誠相待,真誠,是建立和諧人際關係的前提,是心與心互相理解互相接納的支點,一句真誠的問候,一絲真誠的微笑,便可以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亦能給人以慰籍和鼓舞,在社會文明迅速提高,人際關係日益廣泛的現實生活中,在競爭自立的觀念不斷湧現的時代裡,真誠待人愈發重要。

第三,要學會尊重他人,與他人分享。用欣賞代替嫉妒,孟子言“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人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重視與尊敬。因此,在人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關心和尊重對方是建立友誼,增進溝通的基礎。與他人分享,他人必然也樂於與你分享,這樣,通過一次真誠的分享,你可能會收穫到雙份的快樂,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另外,我們還應該有寬廣的胸懷,用寬容和諒解代替憤怒,在錯綜複雜的人際交往中,也許有那麼幾個人對你不友好,處處與你作對,也許,你會受到羞辱,誤解,甚至會被人欺騙,對於這些事情,如果我們斤斤計較,針鋒相對,反而會激化矛盾,把事態擴大,倒不如“退一步海闊天空”。希望別人怎樣對你,就怎麼樣去對待別人,相信世界上沒有暖不化的冰,人間沒有暖不化的凍土。敞開自己的心扉,與他人共享一片溫暖的陽光,讓每一個小小的瞬間幻化成蝶翼般的輕盈與美麗,留在我們的心底。

讓我們將真誠傳遞,以健康的心態,對周圍的人和事,讓微笑盡情灑落,讓健康、幸福的陽光沐浴我們的生活。讓我們人人都擁有一個陽光心理,擁有一個健康的人生!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心理的演講稿 篇10

對於現在大多數中學生來說,他們現在的生活雖然比他們的長輩年輕時好很多,也幸福很多,但是他們享受的童年的快樂少了很多,因為長輩們小的時候是在田野、草木的陪伴下度過的,而我們的童年則是在父母的期望和壓力中度過的,因此對於每位學生來說都是一種重擔,那麼這種重擔來源於誰呢?有的人會把這一切歸於老師和學校,但事實不是這樣的,我們真正的壓力來源於現代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為了適應國家的不斷髮展,所以教育程度也在不斷地提升,正因為如此學生受到的學習壓力也在隨著教育的提升而不斷提升。

壓力的根本原因雖來自社會,而這壓力的傳導者是學生的家長,現在各個家庭裡大部分只有一個孩子,當然父母就會將希望都寄託在他的身上,而這些無邊無際的期望對於孩子來說或許是一種無邊無際的壓力。每當孩子的成績不理想時,父母那憂鬱的眼神和口中的說詞,每當孩子的成績比別人差時,父母的嘆息聲,每當孩子的名次不佳時,家長的呵斥聲,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都是一種無形的壓力。

其實,這種來源於社會的壓力主要來自於我們國家的人口,因為我國人口過多,所以就業也就比較困難,因此這種困難變成了競爭,而競爭更深入就變成了對每一個人的壓力。

說到這好象是人們自己把壓力帶給自己似的,其實不管怎樣既然時代選擇了你,讓你來到這個充滿壓力的時代,那麼你也必須勇敢面對壓力,面對壓力給你帶來的一切困難與不便,悲觀者會說:“壓力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與日俱增”,但是俗話說適者生存,如果你不去面對壓力你又怎能在這世界上生存呢?怎樣在這社會上立足、佔有一席之地呢?既然你出生在這個充滿競爭的時代,那你就必須學會接受這一切生活所帶來的壓力,接受一切不快,用“以不變應萬變”的老套著數來對待壓力。

心理的演講稿 篇11

六、提問是個好方式

2歲左右孩子就會提問,開始比較簡單,如“這是什麼,這是誰呀”。3歲左右才會問“為什麼?”這表示智力的開發。父母對孩子用提問方法,可以引起孩子的興趣,啟發思維。如“聽聽誰來了? 這是什麼聲音?” “為什麼風扇會轉呀?”等。對孩子的提問要認真回答,不可敷衍。

七、反射孩子的話

將孩子的話像一面鏡子,接收過來後,反射回去給孩子,句子結尾以問號結束;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的語言發展並不算成熟,容易用錯語詞,以致讓父母做了錯誤的決定;而以問號反射給孩子,就像只鸚鵡一樣,能讓孩子思考自己的話語,最後能因而修正自己的用詞。

八、委託比命令好

同樣叫孩子去做一件事,講“去把畚箕拿來”和“幫媽媽把畚箕拿來”兩句話,在成人聽起來差不多,但孩子的感受卻很大的不同。孩子不喜歡命令,喜歡受人委託,特別是3歲以上的孩子,他覺得自己是“大人”了,成人叫他做事,他有一種被信任的滿足,會非常興奮地搶著去做。

九、孩子有強烈的好奇心,容易接受暗示

他喜歡聽成人講悄悄話。也喜歡和成人講悄悄話。例如,一個孩子不肯吃青菜,偶而吃了一些,晚上爸爸媽媽就講“今天亮亮真乖,吃了許多青菜‘。躺在床上的亮亮聽見了,第二天吃得更起勁了。一個孩子不肯給客人唱歌,媽媽說:”我們來說個悄悄話,商量一下唱什麼好“,孩子就在媽媽耳邊說:”我唱一個小燕子“。

十、強化身體語言

所謂身體語言就是我們身體所表現的非語言,這種非語言又分為正面與負面的,舉個例子來說:父母在管教孩子時,翹著二郎腿坐在椅子上看電視,叫孩子到旁邊罰站反省,這就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身體語言,並且成效也不大,正確的態度是應兩眼平視,眼神專注在孩子的身上,再談其犯錯的原因,讓孩子能感到父母深切的親情,達到糾正不良行為的目的。

愈能將這些方法重複運用,相信可以幫助孩子對你信任,願意一五一十將問題告訴你,讓孩子願意把問題告訴你,你就能真正掌握他,否則孩子將會關上那戶與外界溝通的窗戶,想要幫助他就將是一件困難的事。除了傾聽,親子溝通上的‘同理心’也很重要,多站在孩子的立場來看待事情,體察他的目前的心理狀況,放下心防後的孩子,更能向你訴說一切。

心理的演講稿 篇12

老師,同學們:

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培養健康心理,走向成功人生”。如果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什麼是健康?"多數人一定會說:"健康就是沒有病唄!"的確,長期以來,人們健康的觀念侷限在"生理疾病"方面.其實,健康的人既應是"生理健康"的人,又應是心理健康的人.

積極的情緒,頑強的意志,清晰的認知,健康的人格共同構成我們迎接未來社會必須具備的優良心理素質.人們常常把心理疾病同思想問題混為一談,許多心理疾病被當成是思想認識問題去解決,結果必然是適得其反.

那麼什麼是心理呢

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內心活動.是人,便有心理,便會產生心理疾病,而中國人卻往往不願承認自己有"心理疾病",因為觀念中,我們常把"心理疾病"同"人品"等同起來,發現有人產生了"心理疾病",便會罵人家是"神經病".錯之,錯之;繆之千里.在美國,一個成功者身邊總有兩個人,一個是律師,一個是心理學家.這足以說明美國人是很重視心理問題的.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說:全世界抑鬱症患者已經達到2億人,已經成了世紀病;有30%至40%求醫者有精神衛生問題;20%人口存在心理衛生問題和精神障礙;據聯合國統計,自殺居意外死亡之首。

科學研究發現,有很多疾病都與心理因素有關,如冠心病、高血壓、心絞痛等,統稱為心身疾病。心理健康對一個人事業的成功也起著重要作用。1989年,一日本青年報考一家大公司,公佈考試結果,名落孫山。得知這一訊息,深感絕望,頓生輕生之念。幸搶救及時,自殺未遂。忽傳來訊息,他被錄用了。原來統計出了差錯,實際是名列榜首。還沒來得及高興,很快又傳來訊息,說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個人連如此小的人生打擊都承受不起,曲折的奮鬥之路上建功立業呢?

心理健康不僅與疾病、事業的成功有關,還與我們的生存息息相關。杭州有個9歲的孩子張毅,國小三年級,學習優秀,班長、中隊長,1989年2月2日上午,被全票通過評為“三好學生”。當天中午,姐姐張萍把茶話會上的4塊糖果帶回家,分給張毅兩塊,留給媽媽兩塊,可張毅不幹,堅持全要,並大發脾氣,踢姐姐,然後跑到樓上,反鎖在屋內,用紅領巾吊死在窗框上。

多麼慘痛的教訓啊!

美國心理學家卡耐基調查了各界許多名人之後認為,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只有15%來自於學士和專業技術,85%靠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善於處理人際關係。1976年奧運十項全能冠軍詹納說:奧林匹克水平的比賽,對運動員來說,20%是身體方面的競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戰。

同學們,"大浪淘沙"是社會演進和人生長河永恆不變的規律,"不相信眼淚"已成為許多人追求的勵志口號。只有那些擁有積極的情緒,頑強的意志,健康的人格的人,才能更好的迎接未來社會的挑戰.

最後,祝願同學們能保持健康的心理,走向成功的人生.

心理的演講稿 篇13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自從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以來,不少同學帶著成長中的困惑,來到中心求助,他們藉助心理老師的引導,用自己的力量跨過了成長路上的一個又一個溝坎。在這裡,我代表全體心育老師,祝福你們!對你們的信任表示深深的謝謝!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陽光心態,幸福人生。

同學們,你們正值青春年華,這是一個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的時期,也是一個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渡期。在這樣的人生季節裡,有朝你微笑的陽光和彩虹,也常常會有不期而遇的寒風冷雨。你是否會被某些困難壓得喘不過氣?是否會有不被理解而痛苦?是否會因一次次的失敗感到自卑甚至絕望?其實,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都是正常的,它只我們心靈的一次次小“感冒”,關鍵在於要學會用陽光心態去面對。什麼是陽光心態呢?就是知足、感恩、達觀、進取的心理狀態。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分享四種保持陽光心態的小方法:

一、學會改變態度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 九,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如果我們不能改變現狀就要學會改變對事情的態度。偉大的印度詩人泰戈爾曾說過如果錯過太陽時你流了淚,那麼,你也要錯過群星。此話告訴我們當你因為錯過美好的事物而沉溺於茫然,悲傷,你也會因此而錯過其他的美好。曾在國小顯赫一時的你,進入國中後可能顯得默默無聞,普普通通,因此你對新環境沒有了信心,覺得孤獨、失落。這其實就是由於不能接受目前的現狀而造成的',你需要做的就是調整心態,接受現實、正視現實。你要學會這樣想:不是自己不優秀了,只是競爭範圍擴大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強中自有強中手”;你要學會鼓勵自己:梅雖遜雪一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你要學會悅納自己,允許自己不再是最優秀的。笑看青竹比我高,不為他人勝而愁。對自己在新集體中要正確定位,適當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制定計劃,注重學習方法的調整。當你認真、冷靜地審視自己時,相信優秀仍然屬於你。

二、學會情感獨立

情感獨立,就是不要把自己幸福的來源建立在別人的行為上面,我們能把握的只有自己,如果你把自己的幸福寄託在別人身上,你將產生恐懼甚至憤怒。有的同學頭髮理得太短了,擔心別人笑話,緊張到睡不好覺。他把決定自己心情好壞的按鈕完全交給了別人。我要告訴那些經常擔心這個擔那個的同學科學家做過統計,資料證明,絕大多數憂慮是我們想象出來的:只有8%是相對值得考慮的,但就是這8%中的一半還是你無法控制的。因此在你的憂慮中有96%都是多餘的。聽了這組資料,你的心情可不可以輕鬆一點兒呢?有位同學說:“明明是別人找我說話,可老師卻偏偏要批評我,把我氣炸了,我整堂課都沒聽。”他把決定自己心情好壞的按鈕交給了老師。當我們允許別人掌握我們的情緒時,我們便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對現狀無能為力,抱怨和憤怒成為我們唯一的選擇。而一個真正聰明成熟的人,決不會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你的情緒按鈕在哪裡呢?在別人手中嗎?快去把它拿回來吧。

三:學會感恩。

西方有一句格言:懷著愛心吃菜,比懷著恨意吃牛肉要香。

當我們對他人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就會覺得所有人都對我們好,可當我們把別人的付出認為理所應當時,就經常會覺得所有人都對不起自己,自然報怨滿腹。早晨媽媽給你衝好了牛奶你大聲的說:謝謝了嗎?小組長催你交作業,請真誠的說:謝謝了嗎?心懷感恩之心,我們不只是在感謝別人,也是在成就自己。

四:壓力太大的時候學會彎一彎。

古語說:在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刀再鋒利,如果一碰就斷,也沒有什麼用。我們不妨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太極學習,以柔克剛;向古幣學習,外圓內方。當然這樣很難,但是我們需要努力。

同學們,心靈的“感冒”不可怕,只要用真誠和熱情架起心靈溝通的橋樑,我們一定可以開拓出健康的綠洲;成績的暫時低谷不可怕,只要用熱情喚醒我們的智慧,堅持努力,我們一定可以打造出屬於自己的高度!

謝謝!

心理的演講稿 篇14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心理健康教育。

說到健康,大家想到的就是身體健康,其實這是不全面的。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的健康一半是身體健康,一半是心理健康。

在我們的周圍,有的同學脾氣暴燥,因瑣碎小事而耿耿於懷,甚至與人爭吵,拳腳相加;有的人感到孤獨寂寞,意志消沉,;有的人自卑,心理脆弱,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承受不起挫折或失敗。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擁有健康的心理?

首先,就要學會溝通。說到溝通讓我想起了一個寓言故事。

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鐵門上,一根鐵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鑰匙來了,它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只輕輕一轉,那大鎖就“啪”的一聲打開了。鐵桿奇怪地問:“為什麼我費了那麼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鑰匙說:“因為我最瞭解他的心。”“因為我最瞭解他的心”,這話可謂一語中的。小小的鑰匙之所以能開啟堅實的大鎖,憑藉的不是它的蠻力,而是它對鎖心的瞭解。我們與人相處也該是如此。

溝通從心開始。那麼如何開啟心靈通道呢?簡單說來,一是要向他人敞開心扉——與人相處,要懂得尊重理解,或是適當的讚美鼓勵,或是及時的建議糾正。二是向自己敞開心扉——自我暗示,自我欣賞,只有愛自己的人才能真正地愛上生活。

其次,是要學會信任和理解。

信任,先是要自信,正確認識自己,不自卑,不自負,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正確面對挫折或失敗。再是要信任老師、父母。老師,培育你成長的人。師者,父母心。老師和養育你們的父母一樣,都是這個世界上最關心你們的人。父母的人生經驗比我們多,我們也應該向他們傾訴心中的煩惱。任勞任怨的老師父母,就是你們的肩膀。

理解是心靈之間架起的橋樑。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理解,但在此之前先要學會理解別人。理解是一場春雨,滋潤友誼的鮮花;理解是一盞明燈,照亮前進的方向。高爾基曾經說過:“如果人們不會互相理解,那麼他們怎麼能學會默默的相互尊重呢?”

同學們,就讓我們一起來關注心理健康,做一個全面健康的人。

謝謝!

心理的演講稿 篇15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 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 做個心理健康的孩子 ” 。一個人的健康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身體健康,一個是心理健康。今天我們主要講心理健康,那麼,怎樣去判斷我們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呢?下面,我從我們國小生的 學習、人際關係、自我認識、社會適應四方面進行分析,同學們請認真聽聽,對照自己是否符合心理健康的要求。

第一個方面是學習。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心理健康的學生首先是能夠學習的,能在學習中獲得智慧和能力,並將學習得來的智慧和能力用於進一步的學習上面。

下面是與學習有關的心理健康的標準:

1.是能自我滿足。這裡所說的滿足感,實際上就是一種學習上成就感。每個人都希望成功。有些學生,對自己的要求過高,一心想成為全班第一、第二,結果總是對自己不滿意;而有些學生卻不想有所作為,認為反正自己不行,對自己喪失了信心,甘於落後。這種過於強烈和過於落後的學生都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學生。因為大部分心理健康的學生都是能在學習中獲得自我滿足感,從而不斷增強自信心。

2.是能排除學習中各種憂慮。例如:有些學生考試不理想就會很不開心,害怕老師和父母的責備,甚至出現焦慮。結果焦慮過度,甚至害怕回學校,對學習產生逃避的心理。而心理正常的學生雖然在學習中也有煩惱,但會採取積極的方法,會擺脫這一消極情緒。

第二方面是人際關係: 心理健康的學生既有好朋友,又樂於與人交往。能與父母形成良好親子關係,與老師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與同學形成良好的同伴關係。我們常發現有些同學喜歡獨來獨往,把自己封閉起來,這些都是人際關係不健康的表現,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學生。

第三方面是自我認識: 心理健康的學生,不但能瞭解自己,而且能接受自己,接納自己的不足和缺點,並努力謀求自己的最佳發展。甚至有些學生對自己無法彌補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有時還會自我安慰。而有些學生,一次考試考砸了或做了錯事之後,總是極力地找各種藉口為自己開脫,或隱瞞同學和家長。還有些學生總是不承認自己某些方面的缺點,總是覺得自己是正確的,別人都在冤枉他。這些都不算心理健康的學生。

第四方面是社會適應力: 人是生活在現實環境中的,社會適應能力對個人的生活和學習有重要意義。所以心理健康的學生都能瞭解現實,正視現實,能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對生活和社會適應不良的學生就容易產生出各種心理行為問題。例如:有些學生沉迷電腦遊戲,沉迷虛擬世界裡,對現實的學習和生活都不感興趣。這些都不能算是心理健康的學生。

最後,在這裡我希望各位同學都能做個心理健康的國小生,享受美好的人生,明白知足常樂的道理。

心理的演講稿 篇16

一、不要恐嚇孩子

恐嚇會引起膽怯,隨著年齡的增長,知道恐嚇的話是假的他也不怕了。這將影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二、有效引導

有效地引導孩子將心中的話,說得更清楚,說得更明白,將事實愈辯愈明,攤在陽光下討論,父母就能更瞭解真相,以便做出正確的決定。

三、請孩子舉例說明

傾聽孩子的說明後,請孩子舉個例來說明,讓他可以回過頭去整理他的想法和情緒,像說故事一樣說出來,不僅有語言的發展功能外,更可以找到解決的方法,甚至發現問題的癥結。

四、不要說讓孩子妒忌的話

很多成人喜歡講“你媽媽不喜歡你了,喜歡隔壁小弟弟”來刺激孩子,是很不對的。也不要用比較的語氣刺激孩子,如“你看人家多聰明,一學就會,你怎麼這麼笨。”這都會引起孩子的妒忌心。

五、家長要多用積極鼓勵性的語言

家長要多用積極鼓勵性的語言,少用消極、禁止性的語言。如水倒翻在地上,一般家長會說:“不要去踩,你看弄得一塌糊塗了。”有經驗的家長會說:“水倒在地上,讓我們拿拖布把它擦乾吧!”孩子會很高興的去做。

心理的演講稿 篇17

1. 如果講到一半忘了演講詞,不要緊張,直接跳到下面的題目,很可能根本沒有人注意到你的失誤。

2. 停頓不是問題,不要總是想發聲以填滿每一秒鐘。最優秀的演講者會利用間隔的停頓來把他的重點更清晰地表達出來。

3. 如果看聽眾的眼睛會讓你緊張,那就看聽眾的頭頂(聽眾不會發現的)。

4. 眼睛直視聽眾,可以隨機地更換注視的物件。不要左右亂看,不要往上看,因為這會讓你看起來不值得信任。

5. 如果看觀眾會讓你感覺緊張,那麼眼睛可以多看那些比較友善的、或常笑的臉。

6. 演講最好用接近談話的方式進行,用簡單的語句表達清晰的思路,不要太咬文嚼字。

7. 最好適當地使用肢體語言,做些手勢,不要太死板。

8. 如果你會發抖,不要拿紙在手上,因為紙會擴大你發抖的程度,而把手握緊成拳頭,或扶著講臺。

9. 演講時千萬不要提到自己的緊張,或對自己的表現道歉,那隻會讓你更失去自信。

10. 如果能在開場白時吸引到聽眾的興趣,整場演講便會變得便容易和順暢。

由個人實踐經驗得到的方法:充分準備演講課題;演講時不要盯著臺下一幫人看,盯著一個人的眼睛,專注於自己的思路,自然就不會緊張。最關鍵的是多加練習,多在公共場合講話。

Tags:演講稿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