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熱點專題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大會發言稿

欄目: 熱點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2.9W

20xx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與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為此組織會議紀念,本文是發言稿歡迎大家閱讀借鑑。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大會發言稿

同志們:

大家好!

70年前的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進行的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日戰爭的勝利,有其深刻的社會歷史原因,最根本的是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國共產黨的名字與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光榮地聯絡在一起,成為引導抗日戰爭走向勝利的旗幟。

首先,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和始終堅持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奪取抗戰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與國民黨當局採取的不抵抗政策相反,中國共產黨從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首先提出武裝抗日和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併為此適時地調整自己的戰略策略和方針政策。中國共產黨幾次發表宣言,公開呼籲停止內戰,集中一切國力為抗日而奮鬥,並建議籌組國防政府和抗日聯軍。在1935年12月的瓦窯堡會議上,正式確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全民族的,其主體和基礎是國共兩黨的合作。為了推動兩黨合作抗日,中國共產黨不計前嫌,採取切實步驟,逐步調整對國民黨的政策,倡議在抗日的大目標下實行國共兩黨的第二次合作。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確定了和平解決的方針。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全國時局轉換的樞紐。1937年2月,中國共產黨致電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再次表達了團結抗戰的誠意。隨後,中國共產黨派出代表,與國民黨當局展開一系列談判。談判中,中國共產黨既堅持原則,又作出必要的重大讓步,推動了國民黨逐步向兩黨合作抗日的方向轉變。全國抗戰爆發後,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全國各族人民包括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熱烈歡迎國共兩黨重新合作,並以不同形式參加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來,形成了中華民族空前大團結的局面。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大會發言稿全文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國民黨當局逐漸實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中國共產黨冷靜分析形勢,及時提出堅持抗戰、反對妥協,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的方針,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堅持又聯合又鬥爭,以鬥爭求團結。在國民黨頑固派製造的三次反共高潮中,中國共產黨有理、有利、有節地展開鬥爭,克服了投降、分裂和倒退的危險,駕馭了整個局勢的發展,維護了國共合作的大局,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保證了全民族團結抗戰直至奪取最後勝利。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如果沒有共產黨、八路軍、新四軍和陝甘寧邊區真心實意地出來主張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那就無人發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無人領導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那就無從實行抗日。"

第二,中國共產黨制定和實施了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戰略方針,實現了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正確指導。

全國抗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及時地制定和實施了一條廣泛發動群眾、武裝群眾、依靠群眾、實行人民戰爭的全面抗戰路線。七七事變爆發後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通電全國,提出:只有實行全民族抗戰,才是中國的出路。隨後,在洛川會議上,中國共產黨明確指出:爭取抗戰勝利的關鍵,在於使已發動的抗戰發展成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會議通過了體現全面抗戰路線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指明瞭全民族持久抗戰直至奪取最後勝利的具體道路。

為了實行全面抗戰路線,必須明確抗戰的戰略方針。全國抗戰爆發後,中共中央在《確立全國抗戰之戰略計劃及作戰原則案》中明確指出:戰略的基本方針是持久的防禦戰。中國共產黨提出的持久戰戰略方針,對制定全國抗戰的戰略方針產生了重大影響。

為了科學闡明抗日戰爭的發展趨勢和正確戰略方針,1938年5月,毛澤東同志寫下《論持久戰》和《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兩篇重要著作,全面考察中國持久抗戰的客觀依據,科學分析中日雙方的基本特點,明確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勝利是中國的。毛澤東同志預見,抗日戰爭將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而相持階段是持久抗戰轉到最後勝利的"樞紐"。這一科學預見,被抗日戰爭的偉大程序所證實。毛澤東同志還系統地論述了游擊戰在抗日戰爭中的戰略地位。

中國共產黨制定的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方針,以及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戰術原則,是奪取抗戰勝利的指南,對全民族抗戰起到了重大的戰略指導作用。

第三,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開闢的敵後戰場,逐漸成為中國抗戰的主戰場,成為全民族持久抗戰的中堅。

全國抗戰初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取得平型關等對日作戰的重大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信心,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太原失守後,華北國民黨軍隊的正規戰基本結束。八路軍深入敵後,實施戰略展開,建立根據地,形成了廣闊的華北敵後戰場,抗日遊擊戰爭上升到主要地位。與此同時,新四軍、華南抗日遊擊隊也相繼開闢了敵後戰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向敵後的全面進軍,實際上形成了獨當一面的戰略格局。

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後,日軍逐漸將其主要兵力用於敵後戰場。人民軍隊以根據地為依託,依靠群眾廣泛開展游擊戰,創造了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破襲戰和水上游擊戰等靈活戰法,形成了威武雄壯的人民戰爭局面。敵後戰場成為名副其實的抗日主戰場。從1943年開始,敵後戰場首先開始區域性反攻,為轉入全面反攻創造了條件。敵後戰場的抗戰,積小勝為大勝,對改變敵我力量對比,取得抗日戰爭的主動權,推動戰爭朝著最終勝利和有利於人民的方向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第四,中國共產黨以自身的先鋒模範作用,贏得人民的信賴和擁護,成為領導民族解放和振興的堅強核心。

中國共產黨始終是民族利益的忠誠捍衛者,是民族解放的先鋒。在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黨的瓦窯堡會議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全民族的先鋒隊。全國抗戰爆發後,黨又明確指出:現在需要造就一大批為民族解放而鬥爭到底的先鋒隊伍,去領導群眾,組織群眾,為完成抗日這一艱鉅任務而苦戰到底。在抗日戰爭中,廣大共產黨員牢記黨的先鋒隊性質,始終站在民族解放的最前沿,為民族獨立和解放前赴後繼,浴血奮戰,以自己的奮鬥和犧牲,塑造和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是人民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堅強維護者的光輝形象。

在艱苦的抗日鬥爭中,中國共產黨人的先鋒模範作用,對鼓舞群眾、凝聚人心、堅持抗戰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毛澤東同志曾經明確要求:"共產黨員應在民族戰爭中表現其高度的積極性;而這種積極性,應使之具體地表現於各方面,即應在各方面起其先鋒的模範的作用。"抗日戰爭中,廣大共產黨員按照黨的要求,在各個方面充分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在共產黨人的影響和帶動下,廣大民眾前赴後繼地投身神聖的民族解放事業的洪流,築起了抵禦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銅牆鐵壁。

在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偉大事業中,中國共產黨承擔著巨大的歷史責任,這對黨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新形勢、新變化,黨豪邁地提出了加強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任務。1939年10月,毛澤東同志向全黨指明瞭"建設一個全國範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林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的目標。圍繞這個目標,黨大力加強思想、組織、作風等方面的建設。經過整風運動和黨的七大,黨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形成了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成熟的中央領導集體,有了一條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實現了全黨的空前團結和統一。黨已經善於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結合起來,具有成功地領導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以及根據地建設等方面的豐富經驗,並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黨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到抗戰勝利時,中國共產黨已成為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擁有120多萬黨員的全國性大黨,已經成為中國人民革命事業當之無愧的領導核心。

今天,我們回顧抗日戰爭的歷史,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就沒有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中華民族才堅強地走過艱難歲月,迎來了一個走向民族振興的新起點。抗日戰爭的偉大程序再次證明:中國共產黨是近代以來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奮鬥並作出最大犧牲的黨,是領導全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解放和振興的堅強核心。抗戰勝利70年來,中國和世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然而,無論形勢發生怎樣的變化,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無論面對怎樣的風險考驗,我們黨始終是全國人民的主心骨;無論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事業怎樣艱難曲折,我們黨始終是堅強的領導核心。在新世紀新階段,全國各族人民正在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巨集偉目標而奮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前景已經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要在以xx同志為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