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熱點專題

人教版國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知識點

欄目: 熱點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9.45K
第六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人教版國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知識點

1、地理位置:

① 亞洲的半球位置:亞洲大部分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但它又同時地跨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② 亞洲的緯度位置:亞洲大致位於10°S——80°N 之間,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的大洲

③ 海陸位置: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西與歐洲相連,分界線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西南隔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鄰,東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亞洲是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

2、大小: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原因是1) 面積最大 2) 跨緯度最廣 3) 東西距離最長 )

七大洲按面積大小排列為: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4、東亞的國家有:中國 蒙古 朝鮮 韓國 日本

3、亞洲地形的特點:1) 地勢中部高,四周低 2) 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 3) 地面起伏大

4、亞洲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 東、北、南三面瀕臨大洋,西面深入到亞歐大陸內部.

5、亞洲氣候的特點:1)氣候複雜多樣(地跨寒、溫、熱三帶,且地形複雜多樣);2)季風氣候顯著(地處世界最大的大陸與瀕臨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陸差異顯著)。3) 大陸性氣候分佈廣(地域遼闊,南北的溫差極大,沿海和內地的乾溼差異懸殊);

6、 在世界各種氣候型別中,亞洲缺少的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

7、亞洲東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與夏季風的強弱有著密切的關係。常受旱澇災害的影響

8、亞洲河流的特點:發源於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

長江、黃河、湄公河(我國境內稱瀾滄江)注入太平洋;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 注入北冰洋;恆河、印度河注入印度洋。

9、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亞洲人口占61% ;世界上人口超過l億的國家共有10 個,其中,有六個位於亞洲(東亞的中國、日本,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是亞洲人口稠密的地區.

10、按人口數量由多到少依次為: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

按自然增長率由多到少依次為: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

11、亞洲眾多的人口,對資源和環境產生了沉重的壓力.

12、多樣的地域文化:亞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個左右,約佔世界民族總數的一半。亞洲的三個人類文明發祥地是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 印度河流域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13、經濟發展差異:在亞洲少數國家屬於發達國家,如日本;大部分國家屬於發展中國家。各國經濟發展的差異很大(除日本外,各國過去長期遭受殖民統治,工業基礎一般較薄弱)。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東亞,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如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先後大力發展出口加工工業,推進了本國經濟的發展。西亞波斯灣沿岸的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因為大量出口石油資源,而成為比較富裕的國家.

14、經濟發展差異:從20 世紀70年代開始,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泰國等經濟發展較快。

15、三類產業的劃分:第一產業是農業(包括林業,漁業,牧業)。第二產業是工業和建築業。第三產業是流通部門和服務部門.一般,經濟越發達,第三產業比重大;經濟越落後,第一產業比重越大。

第七章 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日本

1、位置:屬於東亞,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東面太平洋,西隔日本海、朝鮮海峽、東海與中國、韓國、朝鮮、俄羅斯相望。北有鄂霍次克海。

2、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四大島組成,其中面積最大的是本州島。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

3、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面積狹小。最大的平原為關東平原。

4、多火山,地震。原因:位於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即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5、氣候;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徵)

6、經濟型別:加工貿易型經濟。

7、日本發展經濟的不利條件。地域狹小,資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因此,日本大量進口原材料,對外依賴嚴重。

8、日本發展經濟的的優勢:a、島國多港灣,海運便利;b、勞動力素質高;c、科學技術先進。

9、工業區的分佈:集中分佈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京濱工業區、名古屋工業區、阪神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將工業區和所在的城市在23頁圖7.13中找到並記住)

10、文化:民族構成單一,以大和民族為主,既有大和民族的傳統色彩,又有強烈的現代氣息,是東西方文化相容的典型

第二節東南亞(南洋)

11、位置:東南亞在亞洲的東南部,地處亞洲與大洋州,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

12、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是從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連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稱為“海上生命線”。

13、組成:1,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世界最大的群島)兩大部分

共有國家11個,其中與中國陸地接壤的是:緬甸、寮國、越南;惟一的內陸國是寮國;

14、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中南半島)、熱帶雨林氣候(馬來群島)

15、東南亞主要農作物的分佈:

①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泰國是世界最大的橡膠生產國

②菲律賓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國

③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產國

④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

16、東南亞的中南半島的地形分佈特點:山河相間,縱列分佈。山脈由北向南延伸,河流由北向南流。湄公河是流經東南亞國家最多的河流

17、中南半島的大城市主要分佈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18、東南亞——華人、華僑的最大聚居地(祖先大多是廣東、福建居民)

19旅遊:緬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柬埔寨的吳哥窟,泰國曼谷的水上市場,越南的下龍灣,花園城市新加坡。

第三節 印度

20、印度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僅次於中國,居世界第二位,主要位於熱帶。東瀕孟加拉灣,西臨阿拉伯海。

21、印度的地形特點: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是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22、河流:恆河—印度的母親河。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由西北向東南注入孟加拉灣。

23、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降水的變化主要受到季風的影響。全年高溫,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多,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風從陸地吹向海洋,乾旱少雨,為旱季。

24、印度水旱災害頻繁,主要是由西南季風的不穩定造成的(一般西南季風風力弱,來得晚、退得早,就形成旱災;反之,則形成水災)。

25、水稻和小麥是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水稻主要分佈在降水充足,地勢平坦的恆河平原和印度半島的沿海地區。小麥主要分佈在降水較少,陽光充足的恆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

26、加爾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紡織中心,同時發展鋼鐵工業;孟買是印度最大的棉紡織中心,也是印度最大的港口,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班加羅爾有印度“矽谷“之稱。

第四節俄羅斯

27、俄羅斯東西長1萬多千米、南北寬約4000千米,面積為1707.54萬平方。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上最大,東西距離最長,跨經度最廣的地跨亞歐兩洲的國家。又是跨東西半球的歐洲國家 ,首都莫斯科,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聖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摩爾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的終年不凍港。太平洋沿岸的港口符拉迪沃斯託克(又名海參威,亞歐大陸橋的起點)

28、地勢平坦。俄羅斯的主要地形自西向東依次為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29、俄羅斯地處中高緯,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長而寒冷、夏天短而溫暖。

30、河流與湖泊: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河,被喻為母親伏爾加,注入裡海。貝加爾湖為世界最深的湖泊。

31、資源:俄羅斯自然資源種類豐齊全,儲量豐富,是世界上少數幾個資源能夠自給的大國之一。主要礦產有:石油、天然氣、煤、鐵礦、有色金屬等,主要礦產地有:庫爾斯克鐵礦,秋明油田,第二巴庫油田,庫茲巴斯煤礦

32、俄羅斯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亞寒帶針葉林。

33、工業特點:重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緩慢。工業主要分佈在歐洲部分。主要工業區有:聖彼得堡工業區,莫斯科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34、交通:俄羅斯交通運輸部門齊全,鐵路、公路、航空、內河、管道運輸均很發達,以鐵路運輸為主。俄羅斯在歐洲部分的鐵路網非常密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亞洲部分的鐵路網比較稀疏,有一條橫跨亞歐的鐵路稱為“亞歐大陸橋”在俄羅斯這部分稱西伯利亞大鐵路。俄羅斯的客運以鐵路和公路運輸方式為主,貨運以管道和鐵路為主。

35、西伯利亞大鐵路為什麼沿南部山地修建: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區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其次俄羅斯北部地區由於緯度高,終年寒冷,氣溫低,有著很深的凍土層,而在凍土層上修建鐵路,難度大,且安全係數較低。

第八章、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中東

1、範圍:中東地區主要包括除阿富汗以外的西亞各國以及北非的埃及。其中西亞不包括土耳其的歐洲部分,而中東卻包括土耳其的歐洲部分。

2、重要的地理位置:中東處在聯絡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樞紐地位。其周圍有五海,分別是地中海、黑海、裡海、阿拉伯海和紅海。(P51圖8.3中知道:一灣二洋三洲五海的位置)

3、豐富的石油資源: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這也是一些大國爭奪的原因。石油主要分佈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主要的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伊朗等。

4、大部分由波斯灣沿岸港口用油輪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石油輸出路線。

1) 運向日本(東行航線):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太平洋→日本

2)運向西歐、美國(最短的航線):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曼德海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西歐、美國

3)運向西歐、美國(較遠的航線):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印度洋→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歐、美國

5、中東地區氣候乾燥(主要有地中海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亞熱帶和熱帶沙漠氣候,其中熱帶沙漠氣候的特點是:全年高溫少雨),河流稀少。水資源匱乏。

6、中東的人種主要是白色人種。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著聖城。中東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這些國家被叫著“阿拉伯國家”。波斯人主要分佈在伊朗,信仰伊斯蘭教。猶太人主要分佈在以色列,信仰猶太教。

第二節 歐洲西部

7、發達國家集中的地區:歐洲西部指歐洲的西半部,佔歐洲面積的一半多,人口稠密,國家眾多,絕大部分是發達國家。

8、歐洲西部有個區域性組織,叫歐洲聯盟(歐盟),其成員國有27個,都是發達國家,歐盟在世界經濟領域和國際政治舞臺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人們使用統一的貨幣叫 歐元

9、英國的首都是倫敦,法國的首都巴黎;德國的首都柏林,義大利首都羅馬。

10、歐盟進出口貿易居世界首位。歐洲西部的工業以製造業為主,從事製造業的人口比例很高。本區工業區自英國向東到波蘭境內,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到義大利,形成世界著名的工業密集地帶,呈“十”字形。

11、歐洲畜牧業發達的原因是:氣候——地處中緯度大陸西岸,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多雨)。有利於多汁牧草的生長;地形——地勢低平,以平原為主.致使草場廣佈 。歐洲西部的人稱牧草為“綠色的金子”。

12、歐洲西部的地形特點是:地勢低平,以平原為主,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廣大。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有阿爾卑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呈東西走向,有利於大西洋暖溼流深入內陸。

13、繁榮的旅遊業:歐洲西部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豐富,主要的旅遊地其所在國家:倫敦塔橋(英國),風車(荷蘭),北歐峽灣風光(挪威),阿爾卑斯山滑雪(瑞士),巴黎埃菲爾鐵塔(法國),西班牙鬥牛,地中海沿岸風光(義大利),雅典巴特農神廟(希臘)。

第三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位於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東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地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以高原為主。記住主要的地形區(P67圖8.26:印度洋、大西洋、衣索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剛果盆地、幾內亞灣、撒哈拉沙漠、尼羅河、好望角、乞力馬扎羅山<非洲最高峰>)

15、本區90%以上是黑種人,故又有“黑非洲”之稱。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主要分佈在幾內亞灣沿岸和剛果盆地,即主要分佈在本區中西部(地勢較平坦,氣候以熱帶草原和熱帶雨林為主,降水較豐富。)

16、由於長期受到殖民主義者的統治和控制,形成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過分依賴某一種或幾種產品生產的經濟,出口初級產品,進口工業製品。非洲國家正努力發展民族工業、多樣化農業,以改變單一商品經濟。

17、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為2.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更高達3.0%)。非洲人口自然增長率高,農業生產落後,加上旱災頻繁,所以許多國家糧食供應不足。

18、非洲氣候的分佈特點以赤道為界,南北對稱,由赤道向北向南是熱帶雨林,熱帶草原,亞熱帶和熱帶沙漠,地中海氣候。以熱帶氣候為主,有“熱帶大陸”之稱。在熱帶草原氣候地區的國家常受到旱災的威脅。

第四節 澳大利亞

19、澳大利亞的四個別稱:獨佔一塊大陸的國家、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館(擁有很多古老的動物——袋鼠、考拉、鴨嘴獸、鴯鶓。原因:與其他大陸分離,自然環境比較單一,生物的進化速度緩慢;缺少天敵)。

20、澳大利亞利用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業,形成了四個不同的農牧業區。(其中,綿羊與小麥混合經營帶分佈與東南部和西南部)

21、澳大利亞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平均人口密度僅為2.5人/平方千米。農牧業生產機械化程度高,大部分農牧產品供出口(商品率高)。除羊毛之外,還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小麥出口國。

22、澳大利亞的地形:東部是山地(大分水嶺)、中部以平原為主(大自流盆地——地下水豐富)、西部以高原為主。全國最大的河流墨累河,從大分水嶺西則發源,向西南注入印度洋。地勢最低處是艾爾湖。

23、澳大利亞礦產資料十分豐富,澳大利亞開採的礦石有一半以上用於出口。礦產分佈:鐵礦(西部)、煤礦(東部)、鋁土(北部)。

24、服務業成為澳大利亞的經濟支柱產業。

25、澳大利亞的城市和人口主要分佈在東南沿海地區。首都堪培拉,悉尼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墨爾本是全國第二大城市。

26、 南迴歸線穿過澳大利亞大陸的中部,澳大利亞位於熱帶和南溫帶,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分佈最廣。(氣候呈現半環狀分佈的特點)

27、澳大利亞70%以上的羊只集中在東南部沿海的混合經營地帶。因為東南部和西南部地區地形較為平坦,西南部地區氣候適宜,降水相對於其它地區較為豐富,東南部地區雖然處於大分水嶺的雨影區(背風坡),但引水灌溉可以滿足其小麥種植和畜牧業的利用,因此這個地區發展混合農業比較有利。

第九章:西半球的國家

第一節美國

1、①緯度位置:美國本土(48個州)大部分處在北溫帶,阿拉斯加州大部分位於北寒帶,夏威夷州在熱帶。

②海陸位置:美國本土三面臨海,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東南臨墨西哥灣,美國北與加拿大相鄰,西南與墨西哥相鄰。

2、地形:分南北三大縱列帶:西部山地(主要山脈是落基山脈——屬於科迪勒拉山系);中部平原(大平原和中央平原);東部是低緩的阿巴拉契亞山地。其中平原面積佔整個美國總面積的一半以上(耕地廣大,約佔世界耕地面積的10%。)

3、人口:外來移民大彙集,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國。歐洲白人後裔(佔84%)、亞洲移民後裔(黃種人)、黑人(13%,祖先是被當作奴隸販賣來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黃色人種)。華人和華僑最多的城市是舊金山、洛杉璣和紐約。

4、美國的農業生產實現了機械化和專業化。美國的農業產品的生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如:玉米、大豆的生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注意P85,圖9.9美國農業帶的分佈)

5、美國河湖眾多,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四長河,向南注入墨西哥灣。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蘇必利爾湖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

6、美國是世界最發達的工業國家,是世界高新技術產業的基地(舊金山東南的矽谷是美國興起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中心)。美國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也是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

7、美國的工業:東北部工業區(五大湖附近)——傳統工業;南部工業區(休斯敦)——石新興油、宇航工業;西部工業區(舊金山或聖弗朗西斯科)——高新技術產區(矽谷)。

第二節巴西

8、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分為北美洲和南美洲。拉丁美洲是指位於美國以南的美洲。

9、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和麵積均居世界第五位。

10、巴西的土著居民人印弟安人,他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古代文明——瑪雅文明。在巴西,白種人佔一半多,黑白混血種約佔40%,黑種人佔6%,印第安人不到1%,有少數日本人和華人,是一個“民族大熔爐”。不同名族的文化大融合,如桑巴舞,狂歡節,足球。

11、在巴西的世界之最: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世界最大(水量最大)的河流---亞馬孫河;覆蓋著地球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內,如今被破壞嚴重。

12、巴西大部分位於熱帶,是世界上國土廣大的熱帶國家,以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

13、巴西鐵礦儲量大、質地優良,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主要分佈在東南部,伊塔比拉露天鐵礦是巴西最大的鐵礦山。

14、伊泰普水電站位於巴拉那河上,由巴西和巴拉圭合資修建。

15、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的作用:1)為全球提供新鮮空氣2)涵養水源,保護淡水資源3)保護土壤,防止水土流失4)調節全球氣候5)提供木材6)提供良好的生境,維護生物多樣性.

16、農業仍然是巴西重要的國民經濟的基礎部門。咖啡(被稱為咖啡王國)、柑橘、甘蔗的產量居世界第一。

17、1992年6月,聯合國大會在里約熱內盧召開,通過了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21世界議程>

18、巴西的城市主要分佈在東部沿海地區,而且大城市十分集中,城市人口占到總人口的3/4,城市人口過度集中,出現一系列城市問題。聖堡羅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和工業中心,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巴西把首都從沿海的里約熱內盧遷至中部高原巴西利亞。

第十章 極地地區

1、北極地區位於地球的最北端,指北緯66.5(北極圈)以北的廣大地區,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亞、歐、北美洲的陸地和島嶼。

2、南極位於地球的最南端,指南緯66.5(南極圈)以南的廣大地區,包括南極大陸,以及周圍的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順時針方向: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3、南極地區的氣候特點:嚴寒(原因:高緯度,太陽光照少;海拔高;冰雪的反射率強;風力大)、乾燥、烈風。南極地區素有“世界寒極”、“冰雪高原”(冰層平均厚度2000多米)之稱。此外還被稱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風庫”。冰山是南極大陸附近海面顯著的自然景觀。

4、企鵝是南極的象徵,北極熊是北極的代表。

5、在北極點,每個方向都指向南方;在南極點,每個方向都指向北方。

6、南極地區是一個自然資源的“大倉庫”:地下埋著豐富的礦產;地上儲存著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沿海棲息著無數的海洋生物;還有原始的自然環境。

7、目前,已有18個國家在南極建立了140多個科學考察站。我國建立了三個科學考察站:長城站(我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中山站、崑崙站(是我國緯度最高的考察站)。其中,中山站和崑崙站在南極圈以內,有極晝和極夜現象。長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中山站在長城站的東南方。

8、為了保護南極的生態環境,和平利用南極,1959年12月,澳大利亞、阿根廷等12個國家簽訂了《南極條約》。我國於1983年正式加入《南極條約》。

9、 為什麼我國南極考察站都是在2月建站? (因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為南極地區的暖季,氣溫高;其次這時正值極晝期,白天時間長,利於開展科學考察活動和建站。)

10、南極大陸距南美洲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