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熱點專題

2023學習實施方案(精選18篇)

欄目: 熱點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1.25W

2023學習實施方案 篇1

小組合作學習是當今教學中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為每個學生創設了表現自我的寬鬆氛圍,使學生的思維顯示出積極的心態,能較大程度發揮集體互助力量。近段時間,在探索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更具實效性方面,我們在進行積極地探索。以下是高年級語文組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計劃:

2023學習實施方案(精選18篇)

一:學生方面

1、有效分組

針對我們學校班級多,班級人數多的情況,我們把學習小組進行合理分配,每四人結合為一組,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組內至少有一名同學成績優秀,有一名同學成績在班級中相對較差,其他兩名同學成績中等。這樣的組合,可以使小組之間的競爭力基本均衡,小組成員之間能夠齊心協力,搞好學習。

2、成員職責

學習小組確定好以後,組內民主選舉一名同學擔任組長,組長要有一定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在小組活動的時候,擔任“小老師“的角色,負責組織小組的討論,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能引導本組學習困難的同學掃除學習上的障礙。同時建議小組長每隔一個月左右進行流動,使組內每一位同學都能夠展示自己的水平,提高自己的能力。

3、發言順序

作為小組成員,在進行檢測的時候,可以沒有先後順序,互相出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加以檢測並訂正。但是在討論比較有難度的問題時,要求組長一定要組織小組成員全部發言。發言的順序,建議讓小組內學習較困難的同學先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同學發言的時候,其他小組成員一定要認真傾聽,如果對同學見解有不同看法,可以加以補充,組長根據組內成員的意見,形成小組意見,在班級交流的時候,推薦一名同學進行發言,發言的時候,要以“我們組認為···“來進行交流。

二:教師方面

1、確定話題

進行小組合作,我們的目的就是讓每一位同學能夠在這樣的氛圍中不斷提高。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一定要選擇合適的話題讓學生交流合作。低階的檢測等形式的合作對教師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在出示探究性的問題時,要求教師一定要鑽研教材,深挖教材,為學生提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不能讓合作學習流於形式。探究的問題過難或過於容易,都會使小組合作的成效不明顯或者說不夠有效。同時,要在日常程教學中,逐步讓學生學會討論,學會表達,學會組織,學會評價等方法,使合作學習凸顯實效。

2、教師參與

目前,我們的學生都基本能夠在小組內發言,但是,對於傾聽很多同學做的不是很好。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要參與其中,在班級內進行巡視,詢問學習成果,如果發現有學習困難,及時進行點撥。一些程度較差的學生不善於發言,教師要深入到小組中去,傾聽他們的發言,哪怕他們說的很少,都要給予充分肯定,及時鼓勵。

同時,教師要注意調控合作的時間,不能太短,學生尚未討論出結果。但也不能過長,一節課畢竟有限,要向四十分鐘要質量,要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各有所得,確保小組合作學習收到實效。

當然,小組合作學習的途徑遠不止這些,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深入的挖掘,為學生創設合作學習的機會,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效性,努力培養學生的合作觀念,增強學生的合作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2023學習實施方案 篇2

一、指導思想

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轉變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為基礎,通過親身實踐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綜合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二、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1、使學生獲得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索、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和情緒。

2、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和提出問題,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資訊和成果,培養願意合作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技能,養成協作學習的習慣。

4、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不怕苦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高尚的科學道德。

5、培養學生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關注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形成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

三、實施研究性學習的一般步驟

一般來說,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可以分為五個階段:“確定主題”、“制定計劃”、“收集資料”、“總結整理”和“溝通評價”。

1、確定主體。研究性學習的課題應由學生自己提出或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出。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調查、創設情境、抓住機遇等方式,引導學生確定研究範圍和主題。研究課題要來源於學生的現實生活,對學生本人、家庭、學校、所在都有現實意義,同時又是可行的、可研究的。

2、制定計劃。專案確定後,研究團隊應著手製定具體、可行、有效的研究計劃。在研究計劃中,應明確研究目標、主要內容、現狀、時間和地點、具體實施步驟、研究資料收集的方法和工具。同時,還要明確研究團隊成員之間的分工。

3、收集資料。根據計劃中的規定,每個成員承擔自己的職責,通過圖書館活動、線上查詢、參觀和實驗操作等各種渠道和渠道廣泛收集資料,並做好過程記錄。

2023學習實施方案 篇3

一、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思想

為了切實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精神,落實《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條例和教育部頒發的《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課程計劃》,保證高中新課程“研究性學習”五到位:課程落實到位,教師指導到位,學生組織到位,活動實施到位,過程管理到位。特擬定本實施方案,以規範教師的指導行為和學生的研究活動。

二、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目的及組織原則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一部分,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界、社會生產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活動。

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目的:通過活動,讓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主動獲取資訊、分析資訊、篩選資訊和有效的利用資訊的能力;培養和訓練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多元研究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道德;學會分享和合作;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學習的指導工作中,教師通過對學生活動的指導,從根本上轉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從過去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通過研究性學習指導工作,可以與其他學科的教師合作,加強學科間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面,改善了自身的知識結構,樹立了終身求學的學習觀念。通過過程性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從另外一個角度瞭解與觀察學生,營造了和諧的學習與交流環境,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建立起新型的師生平等關係。在活動過程中促進多元智慧發展,培養了自身的科研能力。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指導原則: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是師生共同探索新知識的學習過程,是師生圍繞著解決問題共同完成研究內容的確定、方法的選擇以及為解決問題相互合作和交流的過程,因此具有開放性原則 、自主性原則和實踐性原則。

研究性學習小組是在老師的指導下,以10人以下的課題小組為主要的組織形式,以學生自主設計、自主管理、自主研究為主。教師主要起組織、關心、指導和評價的作用,重點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意尊重學生的自主創造力。

三、階段目標

高一年級:以培養學習“問題意識”為核心,以學科內知識為載體,組織問題的背景材料研究與學習。年級以主題講座、組織參觀、專家訪問、現象觀察、社會調查、科學實驗、文獻資料收集等開放性的主體體驗實踐,引導學生在過程中思考與分析社會、生產、生活現狀,發掘問題,提出問題。體現科技與人文的.結合,注重學科內綜合為主。

高二年級:以培養學生實踐、創造能力為核心,以“課題式研究”為載體,使學生理解研究方案是如何自主設計與進行的。通過學生自主探索與實踐,確定研究課題,進行課題背景綜述與研究,尋找解決的最佳方案與途徑,選擇研究成果的合適表述方式等。使學生了解問題研究的方法與過程,瞭解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體現科技文化的綜合,注重以文理課程綜合為主。

四、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組織

(略)

五、研究性學習課程管理的具體分工

1.研究性學習管理小組——日常管理

研究性學習管理小組主要負責研究性學習活動方案的制訂,檢查和落實。對全校研究性學習活動過程的管理,對活動場地活動裝置的組織與協調,為學生創造活動的便利條件。負責組織和協調年級和班主任對活動的指導與具體管理,做好安全防範等方面的教育,為活動提供有效的保障。負責指導教師的考核評價與管理。

2.教學管理處與學生工作處——組織與具體實施

教學管理處與學生工作處主要負責研究性學習的具體實施和組織,包括對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基礎培訓,學生選題開題的指導,課題的結題與交流,並負責對全校老師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培訓。

3.班主任——班級管理

班主任要協助好本班級的學習動員、學習經驗交流、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參加與報名組織工作,落實活動的常規教育等。

4.指導教師——具體課題管理

指導老師負責對自己所指導的課題進行全程指導,管理與評價,為學生提供幫助、建議和鼓勵,並具體指導學生最終整理、撰寫出論文或做出其它研究成果,對本課題成員作出學分評定的初步意見。

5.研究性學習學生管理委員會——自主管理

學生在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強調自律、自控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通過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提高活動的質量。研究性學習學生管理委員會協助學校管理小組的老師,對課題進行過程性指導與管理,及時將學生的研究進展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反饋,指導各課題小組中課題組長與組員合理分工,協調研究,相互促進,確保活動的正常開展。

六、研究性學習的過程管理:

(1)選題階段:

①由學科備課組教師提供推薦的研究課題,然後由學生選擇、參考或自主擬定課題,並最後確定研究課題。

②學生根據課題的類別與性質,自由組成課題研究小組,選舉課題組長。

③教學管理處負責對全年級學生進行指導,並開設研究性學習方面的講座;研究性學習管理小組負責對課題組長進行培訓與指導,對研究過程進行全程管理與協調。

④課題小組進行課題的前期背景研究,擬定研究方案。

(2)開題階段:

①學生進行開題報告的寫作,並進行組間開題報告的論證。

②在教師組織的指導下,學生進行組間開題報告的評價(包括自評、互評和師評),並填寫“開題報告評價表”。

③學生針對開題階段的研究情況填寫“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活動情況記錄表”。

④每位學生就這部分的研究寫一份“開題階段研究心得”。

⑤指導教師就這一階段的指導寫一份“教學設計”。

(3)研究過程階段:

①學生根據課題的內容,選擇不同的科學研究方法進行研究。每利用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小組就填寫一份“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活動情況記錄表”。

②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如果進行了調查、訪談、實驗或外出活動,學生應在“公用、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管理用表”中下載相關表格進行填寫,並將其裝入“研究性學習(普通)檔案袋”中。

③指導教師針對學生的每一次出席情況、活動情況和完成任務情況,都要在“‘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研究檔案”袋上進行記錄。

④指導教師就這一階段的指導寫一份“教學設計”。

(4)結題階段:

①學生進行結題報告的寫作。

②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進行組間的結題報告的評價(包括自評、互評和師評),並填寫“結題報告評價表”。

③在所有研究小組中選擇出色的小組,在年級的“結題彙報會”上進行展示。

④每位學生就這部分的研究寫一份“結題階段研究心得”。

⑤學生針對結題階段的研究情況填寫“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活動情況記錄表”。

⑥指導教師就這一階段的指導寫一份“教學設計”。

⑦“研究性學習指導小組”對研究結果進行展示,並推薦參加各類比賽。

七、研究性學習課程各年級推進日程

(略)

八、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評價

參見《研究性學習課題小組管理手冊》、《研究性學習學生活動手冊》

九、研究性學習的論文答辯會

優秀論文答辯會初步評委組成:校內資深教師、教研組長、備課組長、課題指導教師。

優秀論文答辯會最終評委組成:成立優秀論文答辯委員會,由校內資深教師、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和高校專家組成。

研究性學習優秀論文設為三等: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

獎勵辦法:優秀課題指導教師:作為教師績效考核加分,並記入教師業務檔案。

優秀課題論文或成果:優先送上級部門進行專業評比。

優秀課題學生髮放《優秀研究性學習論文獲獎證書》。

十、研究性學習專項經費及教師的工作量

研究性學習課程的開展需要有一定經費支援與配備,我校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專項經費每年約150000元,其中校外科研經費50000元。

指導教師工作量計算:

指導教師:以學生實報時間進行累計,每40分鐘為一課時,課時津貼以學科輔導課標準進行計算。

年級組長、班主任:以實際組織活動課時計算。

專家講座:按照外請專家的標準進行。

成果計算:

研究性學習優秀論文答辯會:一等獎(150元/篇)、二等獎(100元/篇)、三等獎(50元/篇)

2023學習實施方案 篇4

一、問題的提出

(一)背景

站在現代教育的高度,針對傳統班級教學存在的弊端,近年來我國教育工作者從教學組織形式改革的角度出發,將理論研究與實驗研究相結合,對小組合作學習與學生主體性發展的關係進行了積極探索,並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我國與小組合作學習有關的教學實驗點已不下數十處。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如山東省教科所的“合作教學研究與實驗”、湖南師大教育系的“協同教學實驗”以及北京師大教育系“少年兒童主體性發展實驗”等。不僅引進、介紹了國外有關研究成果,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特點和環節作了初步的闡釋,而且將“合作”觀念引進課堂教學,創設了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新的教學形式,打破了傳統班級教學的壟斷地位,為教學組織形式改革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

但是,應該看到,我國目前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仍處於初級階段,這種不足主要表現在:①對小組合作學習個別要素、特徵研究多,對其理論基礎作系統、深入研究得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與實質關係、要素、功能及教學基礎環節缺乏明晰的認識;②對小組合作學習本身蘊涵的現代教學理論特徵研究不夠,不能深入揭示小組合作學習與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內在聯絡,因而帶來實踐中的盲目性。

(二)現狀

環顧我們目前的教學情境,小組合作學習的現象在低年級還不為多見,師生互動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活動形式,學生互動則處於微不足道的地位,學生的課堂交往物件主要是教師,課堂主要是由教師主宰的世界。學生在課堂中或者只是“個人”,或者只是並無實質性功能聯絡的所謂班級之一員。換言之,學生在課堂中只是“孤獨的個體”,於是獨學無友,孤陋寡聞便成為普遍現象。而教師又往往把全體學生當作“一個”來教,很難滿足學生多方面的差異和需求,也限制了學生在不同領域的才能表現,忽視了學生獨特的學習可能性。在教學方法上,老師的講解分析充斥著語文教壇。即使有的老師開始注重學生思維過程的誘導,也只不過打著啟發式、討論式招牌的“問答法”在課堂中無限制地膨脹,課堂上,一問一答,熱熱鬧鬧,一連串毫無啟發性的提問,把學生往老師事先設計好的結論上趕,也不進行從容研討,教師便匆匆歸結。試想這一堂堂課下來,究竟給了學生什麼知識和能力,學生在瑣碎的問答中收穫了什麼呢?

顯而易見,在這些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不能作為學習的主體參與教學,學生的積極情感得不到體驗,意志品質得不到實現,這樣的教學模式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意義

每個兒童在各方面的發展都應該有一定的組織形式予以保證,小組合作學習則賦予了學生相當充分的自由和相當寬鬆的氣氛,為學生求異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鍛鍊和提高機會,為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最優發展提供了保障。從教學心理學情感理論來看,學生進行愉快和諧、富有成效的合作學習,自然會產生快樂有趣的情緒氣氛。這種學習氛圍一旦形成並保持下去,必會給學生帶來高漲的學習熱情,推動他們進行孜孜不倦、鍥而不捨的努力,有利於知識技能的積累和智商情商的發展。

正是基於以上認識,我們認為,在國小二年級語文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將會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精神,同時又為培養能與人和諧共處通力合作的時代公民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課題的假說和理論依據

(一)實驗假說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而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它把一個班級按學業成績、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等為依據平均分成若干個的小組,教學過程的所有環節都以小組活動為核心。要求學生互助合作嘗試探索知識,並以小組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和獎勵的依據。由於改變了傳統班組教學中以個人成績為標準,以學生個人為獎勵的做法,從而改變了班級成員間以競爭為主的交往方式,促進了組內成員的互助與合作。各小組成員都必須視小組的成功為個人的成功,從而使每一個成員不僅自己要學會要求掌握的知識,而且還要關心和幫助組內的其他成員獲得成功。

(二)理論依據

小組合作學習是對現行以知識本位、教師中心和傳授、灌輸為主要特徵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造,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索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全面、多樣的主體實踐活動,促進他們主體精神、實踐能力和多方面素質的發展;與此同時,實現對傳統課堂教學過程的根本性變革,以煥發出課堂教學的真正活力。

三、實驗的目標

“小組合作學習”主要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學習能力為目標的,具體體現在:

1.發揮小組群體的`主體功能,激勵學生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2.發揮小組群體的互動功能,讓優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到鍛鍊,後進生得到幫助,從而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3.運用小組群體的交往機制,培養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競爭等現代意識,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四、實驗的物件、方法、因子和手段

(一)實驗物件:二年級學生(一至五班)

(二)實驗方法:行動研究法、實驗研究法、總結法、觀察法

(三)實驗因子

1.實驗內容:以國小低年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教材為實驗研究內容,並根據自己的教學條件加以調整,增加合作學習的含量。

2.實驗形式:運用有利於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組織形式,保證實驗的實效性。

3.實驗基地:以學校為實驗基地,充分利用學校環境、設施等自然條件進行實驗。

4.理論指導:以《語文新課程標準》為主要的綱領性指導檔案,規範操作方法,支援人及時組織學習和研究,保證實驗的方向性和操作的科學性。

5.實驗教師:任二年級語文的四位青年教師。

(四)實驗方法

1.把握時機、結合實際開展合作學習。

開展合作學習,要結合學生和教師的實際水平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不能盲目濫用。合作學習必須根據需要進行。就一堂課而言,也有許多環節可引入合作學習:“匯入時合作激趣” 、“新授中啟發心智” 、“小結中評價提高”。為了不使合作學習趨於形式,收到實效,“合作時間”的安排也是很關鍵的。

2.建立和諧、民主、共同合作的師生關係。

教師應轉變觀念,樹立新的教師觀:尊重每一個學生,倡導 “思維無禁區”;理解學生異想天開,甚至無理的想法和做法;真誠對待每個學生,發自內心地欣賞和讚美學生的一切努力;寬容學生的幼稚,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真誠的指導者、組織者、合作者。

3.培訓學生合作學習技能,有效開展合作學習。

開展合作學習必須重視合作技能的訓練。只有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時,才能順利地開展合作學習。通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實踐,人人都有一定的合作能力。這在組織形式上保證了全體同學參與合作的可能性,提高了合作的參與度與合作效率。

4.合理分組,提高合作學習時效。

開展合作學習,首先應合理地劃分好學習小組,由於國小生的年齡小,好奇心強,學生之間能力傾向、興趣愛好、個性特徵等諸多方面存在著差異,故學習小組也應該靈活組合,這更有利於學生愉快的進行合作,培養其學習能力。

五、實驗原則

()合作交流原則:教師與學生交流,學生與學生交流,分層次合作交流。

()主體性原則:強化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

()科學性原則: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合作學習的推行。

()反饋性原則:合作學習是動態過程,要通過反饋→引導→反饋的迴圈過程來提高學習質量。

()創造性原則:合作學習應把創新精神和創造效能力作為主要學習目標。

六、實驗過程

本實驗從20xx年9月至20xx年7月。

(一)準備階段(20xx.9)

1.制定方案,並討論和論證。

2.組織實驗教師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

3.建立實驗資料檔案,進行實驗前測,實驗規範化,管理科學化。

(二)實驗階段(20xx.10——20xx.6)

1.組織實驗教師按實驗方案操作,並通過教學實踐逐步修訂、完善實驗方案。

2.實驗教師每學期上一節教研課,撰寫論文,上交實驗計劃、總結。

3.定期進行成果檢驗和評估。

4.在整體實驗運作中,制定和完善領導跟蹤研究、教師交流制度,考核評估制度,並隨時進行實驗的系統監控。

(三)總結階段(20xx.7)

1.組織實驗教師對實驗成果進行研討交流,總結,撰寫經驗論文。

2.撰寫並提交《實驗報告》,申請專家鑑定和評估。

3.整理資料,歸類並存檔。

4.總結實驗成果。

七、課題實驗組織和實驗管理

(一)實驗組織

問:許金剛羅莊區第三實驗國小教科室主任

導:楊豔豔羅莊區第三實驗國小語文教研員

陳興遠羅莊區第三實驗國小教導副主任

劉學霞羅莊區第三實驗國小中年級學科部教導主任

宋長英羅莊區第三實驗國小低年級學科部教導主任

負 責 人:

羅莊區第三實驗國小二年級一班語文教師兼班主任

實驗教師:

(二)實驗管理

課題實驗小組負責制定實驗方案,定期深入實驗班級調查研究,瞭解並掌握實驗的執行情況,分析解決出現的問題,對實驗進行系統控制。

八、保證措施

1.建立課題實驗小組,明確分工,加強對實驗的領導和管理,為實驗順利進行提供組織保證。

2.建立健全實驗教師考評制度。

3.保證經費投入,為實驗的順利進行提供良好的物資基礎。

九、成果體現形式

1.撰寫實驗報告。

2.撰寫學術論文。

3.展示實驗成果及課堂教學。

2023學習實施方案 篇5

一、目標:

1、讓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2、抓住思維對話中的“生——生”對話環節,加強“和諧、高效、思維對話”課堂建設。

3、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減少學困生。

二、分組:

1、班主任協調各科任課教師本著差異互補的原則,相對均勻的將本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人數4—8人,各科同組。

2、將小組成員按優、中、差分成C、B、A三檔,以便於小組合作及評價。

3、小組命名及小組寄語由班主任引導學生結合本組特點自主進行。

三、實施:

嚴抓三個環節

1、備課:

A、要有明確的周計劃,根據學期進度制定出明確的周進度,每週的新授課、複習課、檢測課所用課時數都應該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在周計劃中明確指明。

B、各科根據教研員的備課要求精心設計好每節課的問題,每節課進行什麼內容,課堂上哪些環節需要合作,都要提前想好,設計好,在導學案中體現出來。每學科每週不得少於半天的集體備課時間,導學案必須由集體備課產生,課改組將對各學科的集體備課情況進行抽查。

C、提前一週備課,每個週五下午第一節課之前,各學科教研組長將本學科下週的完整導學案及下週檢測題收齊交到教導處,由課改組稽核,稽核通過後再由分管領導簽字確認使用。

D、做好導學案及相關資料的整理積累工作。教研組長做好檢查記錄。

2、上課

A、教師要將合作學習與班級授課,個人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合理分配各部分的學習時間。合作學習的形式並不是應用到整個教學系統中,它常常和其它的教學組織形式相結合。因此,在什麼情況下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只有根據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時機,才能較好地發揮其作用。

B、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不能只成為事後的評論員,應積極參與並導向“學”的全部過程,以免使教學活動出現東拉西扯的思維混亂,降低了學習效率。

C、合作次數適度。一節課中開展了多次討論佔時一半多,反而制約了學生與老師之間資訊的交流與反饋。

D、合作不能操之過急。教師一提出問題,馬上組織學生合作討論,學習場面看似“熱熱鬧鬧”,但結果卻是“蜻蜓點水”。

E、合作時間應充裕。合作學習剛開始,學生進入角色後,教師不應為完成預設教案的程序,在學生意猶未盡時終止合作。

3、週考:

A、實行週考制度,提前一週設計好考題,每週五針對本週所學內容進行檢測,做到授課、複習、檢測週週清。

B、每週二之前各科要把上週的檢測題批改完畢,週四之前由班主任將本班各科成績及名次表以電子稿形式上報劉仲林校長,並於週五將本表結合家校聯絡表通知家長。

C、週考與平時課堂小測及批改之間不矛盾,小測及批改按原先規定繼續執行,並作為小組考核的一個依據。

四、評價:

1、各班級可採用計算小組提高分或計算小組提高名次的方法對班內各小組進行考評。各班主任要根據自己班級的實施情況制定好適合自己班級的班規,逐步完善,並形成文字材料。

2、各科教師利用好課代表做好本學科的小測成績統計和平時老師對小組的加分記錄工作,結合班級教室文化建設,固定區域,將各項記錄、統計上牆。

3、班主任每個月結合期中期末考試、月考、週考、小測及任課教師平時的加減分情況對班內小組進行一次考核評價,利用班會做好總結。各班選出一個優勝小組在升旗時進行表彰,並在校宣傳欄張貼照片。

五、聽課、研課安排:

1、十一假期開學後,由學校統一組織聽課研課。每天的第二節第六節為各科集中聽課時間,第三節和第七節為集體研課時間。聽課研課過程,學科領導及同科教師必須全部參加。

2、授課教師的授課內容與步驟必須與自己設計的導學案一致,聽課研課的課型不侷限於新授課,隨教學進度和周計劃進行。

3、學校統一組織聽課研課之後,同學科之間還要繼續互相聽課學習,要求每週聽課節數不得少於兩節,要求課堂活動過程記錄詳細,本人的思考感悟要到位。

4、聽課研課具體安排見聽課研課安排表,學校將創造條件把授課教師的上課過程錄製下來,並對聽課研課情況發放通報。

六、上學期小組合作中存在的幾點問題:

1、形式化。單純追求課堂氣氛的熱鬧,知識點落實不到位,起不到優劣互補,取長補短的作用。學生自主學習完相關知識點後,應結合適當的檢測,口頭書面皆可。

2、學生參與不均衡。多數學生“搭臺”,少數學生“唱戲”。小組合作過程中應該適當壓住個別學生的風頭,讓其成為組內合作的主角,而不是一言堂的霸主地位。

3、小組合作自由化。小組合作的環節無設計,當提問無人回答的時候,老師就要求討論,太隨機;還有的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缺乏必要的組織和引導,完全成為了一個旁觀者。

4、學生課堂展示時侷限幾個人。課堂展示的學生原則應該是B類學生,鼓勵A類學生大膽發言,讓每類學生都有所提高。

5、小組合作缺乏規範。學生回答問題的聲音大小、姿勢和語言套路老師都應該結合本學科特點加以規範,需要動手操作的科目,誰動手,誰主持,誰發言,小組內要形成一個共識。

6、老師不放心學生的自主學習,在巡視小組學習的過程中,邊走邊嘟囔,往往會打斷學生的思路。

七、小組合作科目:

本學期小組合作學習在數學、物理、化學、英語四門學科中開展,其他學科可以藉助小組結合本學科的特點,自行開展小組合作。

八、十一假期開學後,七年級至九年級級部小組合作全面展開。

看過小組交流合作學習實施方案的人還看了:

2023學習實施方案 篇6

一、目標:

1、讓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2、抓住思維對話中的“生——生”對話環節,加強“和諧、高效、思維對話”課堂建設。

3、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減少學困生。

二、分組:

1、班主任協調各科任課教師本著差異互補的原則,相對均勻的將本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人數4—8人,各科同組。

2、將小組成員按優、中、差分成C、B、A三檔,以便於小組合作及評價。

3、小組命名及小組寄語由班主任引導學生結合本組特點自主進行。

三、實施:嚴抓三個環節

1、備課:

A、要有明確的周計劃,根據學期進度制定出明確的周進度,每週的新授課、複習課、檢測課所用課時數都應該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在周計劃中明確指明。

B、各科根據教研員的備課要求精心設計好每節課的問題,每節課進行什麼內容,課堂上哪些環節需要合作,都要提前想好,設計好,在導學案中體現出來。每學科每週不得少於半天的集體備課時間,導學案必須由集體備課產生,課改組將對各學科的集體備課情況進行抽查。

C、提前一週備課,每個週五下午第一節課之前,各學科教研組長將本學科下週的完整導學案及下週檢測題收齊交到教導處,由課改組稽核,稽核通過後再由分管領導簽字確認使用。

D、做好導學案及相關資料的整理積累工作。教研組長做好檢查記錄。

2、上課

A、教師要將合作學習與班級授課,個人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合理分配各部分的學習時間。合作學習的形式並不是應用到整個教學系統中,它常常和其它的教學組織形式相結合。因此,在什麼情況下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只有根據一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時機,才能較好地發揮其作用。

B、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不能只成為事後的評論員,應積極參與並導向“學”的全部過程,以免使教學活動出現東拉西扯的思維混亂,降低了學習效率。

C、合作次數適度。一節課中開展了多次討論佔時一半多,反而制約了學生與老師之間資訊的交流與反饋。

D、合作不能操之過急。教師一提出問題,馬上組織學生合作討論,學習場面看似“熱熱鬧鬧”,但結果卻是“蜻蜓點水”。

E、合作時間應充裕。合作學習剛開始,學生進入角色後,教師不應為完成預設教案的程序,在學生意猶未盡時終止合作。

3、週考:

A、實行週考制度,提前一週設計好考題,每週五針對本週所學內容進行檢測,做到授課、複習、檢測週週清。

B、每週二之前各科要把上週的檢測題批改完畢,週四之前由班主任將本班各科成績及名次表以電子稿形式上報劉仲林校長,並於週五將本表結合家校聯絡表通知家長。

C、週考與平時課堂小測及批改之間不矛盾,小測及批改按原先規定繼續執行,並作為小組考核的一個依據。

四、評價:

1、各班級可採用計算小組提高分或計算小組提高名次的方法對班內各小組進行考評。各班主任要根據自己班級的實施情況制定好適合自己班級的班規,逐步完善,並形成文字材料。

2、各科教師利用好課代表做好本學科的小測成績統計和平時老師對小組的加分記錄工作,結合班級教室文化建設,固定區域,將各項記錄、統計上牆。

3、班主任每個月結合期中期末考試、月考、週考、小測及任課教師平時的加減分情況對班內小組進行一次考核評價,利用班會做好總結。各班選出一個優勝小組在升旗時進行表彰,並在校宣傳欄張貼照片。

五、聽課、研課安排:

1、十一假期開學後,由學校統一組織聽課研課。每天的第二節第六節為各科集中聽課時間,第三節和第七節為集體研課時間。聽課研課過程,學科領導及同科教師必須全部參加。

2、授課教師的授課內容與步驟必須與自己設計的導學案一致,聽課研課的課型不侷限於新授課,隨教學進度和周計劃進行。

3、學校統一組織聽課研課之後,同學科之間還要繼續互相聽課學習,要求每週聽課節數不得少於兩節,要求課堂活動過程記錄詳細,本人的思考感悟要到位。

4、聽課研課具體安排見聽課研課安排表,學校將創造條件把授課教師的上課過程錄製下來,並對聽課研課情況發放通報。

六、上學期小組合作中存在的幾點問題:

1、 形式化。單純追求課堂氣氛的熱鬧,知識點落實不到位,起不到優劣互補,取長補短的作用。學生自主學習完相關知識點後,應結合適當的檢測,口頭書面皆可。

2、 學生參與不均衡。多數學生“搭臺”,少數學生“唱戲”。小組合作過程中應該適當壓住個別學生的風頭,讓其成為組內合作的主角,而不是一言堂的霸主地位。

3、 小組合作自由化。小組合作的環節無設計,當提問無人回答的時候,老師就要求討論,太隨機;還有的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缺乏必要的組織和引導,完全成為了一個旁觀者。

4、 學生課堂展示時侷限幾個人。課堂展示的學生原則應該是B類學生,鼓勵A類學生大膽發言,讓每類學生都有所提高。

5、 小組合作缺乏規範。學生回答問題的聲音大小、姿勢和語言套路老師都應該結合本學科特點加以規範,需要動手操作的科目,誰動手,誰主持,誰發言,小組內要形成一個共識。

6、 老師不放心學生的自主學習,在巡視小組學習的過程中,邊走邊嘟囔,往往會打斷學生的思路。

七、小組合作科目:

本學期小組合作學習在數學、物理、化學、英語四門學科中開展,其他學科可以藉助小組結合本學科的特點,自行開展小組合作。

八、十一假期開學後,七年級至九年級級部小組合作全面展開。

2023學習實施方案 篇7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印發《“技能中國行動”實施方案》,這為大力培養高技能人才,形成一支規模巨集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技能人才隊伍提供了重要遵循。各地區要在優化評價體系、拓寬育人載體和營造良好創業環境上下好功夫,讓更多“大國工匠”噴湧而出。

構建多維度評價體系,釋放幹事創業“精力”。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創造、中國智造的重要基礎,對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各地區要根據本地產業發展實際,加快推進技能人才評價改革落地落實,切實發揮“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讓技能人才有奔頭,開啟技能人才湧流的動力源頭。要切實釐清評價流程脈絡,利用“網際網路+”,推動科技、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多部門聯動聯審,避免“交叉打結”來回跑腿,釋放技能人才幹事創業精力。優化技能人才評價指標,關鍵是要把評價重心由單方面看學術論文向多方面考察成果轉化、應用實用情況轉移,打破“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的隱形臺階,倡樹以發揮實際效用評先樹優導向。建立動態評估機制,開發技能人才發展檔案庫,動態追蹤其入職、創業、創新等現實表現,在提高評價科學化的同時也更好實現政策“扶一把”“送一程”,促使人才全方位成長。

拓寬全方位培育載體,提高技能學習“引力”。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技能人才是發展的源頭要素和中堅力量,特別是當前我國許多關鍵技術還處於“卡脖子”“被壟斷”狀態,技能人才的`培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迫切。傳統的學校培養、企業培養等“單一模式”已不適應新發展要求,各地區要通過統籌兼顧、聯合打通、多向交叉等方式為校企合作“牽線搭橋”,真正構建起產學研發展平臺,牢牢把握當地自身需求,培養數字經濟、汽車、新材料等不同領域人才,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共建共聯,加快成果轉化,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同時,探索打破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壁壘行之有效的辦法,加快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同社會效力認證,使技能人才在薪資定級、職稱評定、職級晉升等方面享受公平公正待遇,推動職業教育提質擴量,從源頭增強技能人才供給發展能力。

營造舒適化創業環境,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英雄最怕無用武之地。”釋放技能人才紅利,科學用才是關鍵。要搭建幹事創業舞臺,進一步暢通技能人才到重點專案、重大工程和生產一線渠道,通過開通人才登記、申請系統等大力向攻堅一線和改革前沿輸送人才。要堅持人崗相適,深入思考“發展缺什麼和他能幹什麼”,既要保證“殺雞不用牛刀”,也要保證“好鋼用在刀刃上”,提高科學匹配度。要公平公正對待本土人才和引進人才,不能盲目追求“外來的和尚好唸經”,以免“招來女婿氣走兒”,造成技能人才流失。技術進步攻關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尊重人才發展規律,不能只看短期效益,而要“放長線釣大魚”,通過提供專案創辦、轉化成果“一站式”“一條龍”服務,努力營造鼓勵探索、支援創新、寬容失誤的環境和氛圍,確保技能人才安心紮根崗位、充分施展才華,不斷增強人才發展新勢能。

2023學習實施方案 篇8

一、問題的提出

實踐證明:單獨的行為參與不利於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思維交流,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如果不善於和他人合作,將不同的知識加以交流、綜合、提高和應用,就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如今,社會的各個領域都越來越注重充分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識和合作技巧。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受到大家的青睞。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應用最廣泛、最多的學習方式,它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在系統利用組內各因素之間的互動,以團體成績為評優標準,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一種學習組織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然而絕大部分老師在操作過程中或多或少地在合作學習中存在一些問題:或閒聊,或冷場,或好生講、差生聽。從這些問題中透析出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意識淡薄。而小組合作學習意識是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和基礎。

二、課題的界定與研究假設: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作為課堂教學中的引導者、實施者,我們應該有意識、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小組成員都應該有強烈的合作意識。

本課題的研究,旨在建立小組合作學習要確立明確的目標意識,強烈的競爭意識,自覺的主體意識,協作的團隊意識,合理的評價意識。讓小組在自己目標的引領下,團結協作,相互督促,共同提高。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潛能開發理論:腦科學研究證實。每個人都是富有潛能的創造者,中國小階段是發展學生智力、開發學生潛能的最佳時期,只要教育恰當,引導得法,完全有可能把青少年頭腦中蘊藏的智慧潛能進一步開發出來。

2、合作學習理論:教育社會學認為,同輩團體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重要的現實因素,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動態的集體力量,要使學生小集體成為認識的主體來發揮作用。

3、主體性學習理論:馬克思認為,人只有通過主體活動,才能對客觀世界發生作用,才能主動地認識客觀事實,並在這一過程中改進發展和完善人本身。

四、課題研究的基本原則:

1、自主性原則: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要採取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鼓勵學生放開手腳,大膽討論,在交往中質疑,在合作中共同進步。

2、鼓勵性原則:教師在教學中或與學生的交往中,要儘可能地貫徹鼓勵為主的原則,引導每一個學生都能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積極的心態能激發潛能。鼓勵學生人人都要樹立“我能行”的信念,從而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

3、整體性原則:在評價時,要以小組為單位,激發小組的互幫互助、合作競爭、相互督促等意識的形成,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4、情感性原則:積極的情感體驗能直接或間接地轉化為人的動機和意志,從而提高人的認知效率。因此,在實驗中一定要加強教育者與學生者、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感情交流,使教學情感化,使之成為促進主體性發展、激發小組自主學習的支柱和動力。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1、探索不同學科的“小組合作學習意識的培養方法”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意識的培養方法”

(2)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意識的培養方法”

2、探索“小組合作學習意識培養方法”的學習氛圍的創設。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如何合理組建合作小組?

(3)如何提高學生的合作技能?

(4)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如何有效調控?

(5)課外如何有機滲透“小組合作意識”?

3、探索合作競爭機制的引入。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如何建立一套科學合理有效的合作競爭機制?

(2)如何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機制?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研究總體上採用行動研究法,並輔之以問卷調查、個案分析等方法

幫助進行調查、分析、研究,從而掌握學生真實的發展變化規律。

七、課題研究步驟:

20__、9——20__、2組織準備階段:學習理論,積累資料,制定方案,組織論證。

20__、3——20__、2研究實施階段

20__、3——20__、7總結評估階段:完成研究報告,組織結題活動。

八、課題研究的組織及管理:

1、成立校“小組合作學習意識方法的培養”實驗領導小組及課題組。

2、建立“小組合作學習意識培養”實驗研究工作制度

建立每月例會制度,學習最新教育動態,交流各自實驗的進展情況,商討下階段工作計劃及具體安排。

3、課題研究成果體現:

(1)研究報告

(2)優秀教案集

(3)研究論文集(包括個案)

(4)公開課展示

2023學習實施方案 篇9

一、組織方法

1、班主任負責學習小組的組織、組長的選用、組員序號的排列。負責統計每天、每週的評價結果

2、各小組根據小組情況,制定周發展目標和學習計劃。

3、各小組團結合作,互幫互助,組長督促組員認真完成各項學習任務,確保組員不掉隊、本組無差生。相互監督導學案獨立完成情況,及時向課代表舉報抄襲導學案的現象。

4、每節課前,各小組輪流互查導學案完成情況、學具準備情況、知識複習鞏固情況,做好檢評記錄,及時向值日班長彙報。

5、課上合作學習時,組長主持,討論分析問題,組長彙總組內同學的觀點、學習成果,並決定小組發言人,積極展示集體學習成果,提出小組的疑難問題。

6、教師評價小組自主合作學習情況,評價小組發言、彙報、展示以及測試情況,評價小組學習紀律,量化賦分。

7、教師課上評價要公平、公正、公開。提問時,讓各組機會均等、難度相當,提問學生水平相當,儘可能平衡提問機率。

8、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合作學習時間,並選擇恰當的合作學習內容(可自主學會的內容不必合作),杜絕教師主講,倡導教師主導。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評價細則

1、教師評價內容與方法。

(1)教師評價學生的作業質量,優秀作業、良好作業、合格作業、較差作業分別賦5、3、2、1分。不交作業者減5分。

(2)教師評價學生完成導學案、儲存導學案的情況,導學案完成情況與作業等級賦分相同,每丟失一個導學案減10分。

(3)教師評價課上小組合作學習氛圍,對好的組酌情加1~3分,評價學習任務完成情況對好的組酌情加1~3分,評價代表小組發言情況,好的組酌情加1~3分,評價小組學生紀律情況,差的酌情減1~3分。

(4)教師評價學生各類測試情況,測試成績分A、B、C、D四個等級,分別賦分5、3、2、1分。

2、組間互查內容與方法。

組長課前檢查相鄰組的課前準備,重點檢查導學案的準備、完成情況、學具準備情況、知識複習鞏固情況,準備不充分或未完成者,每人次減1分。

3、組長評價內容與方法。

(1)組內設組員情況記錄本用於記錄小組和各組員加減分情況。

(2)評價組內學生作業完成情況,自主學習情況,課前準備情況,桌上物品擺放情況,小組合作學習參與情況,課堂及自習紀律、勞動衛生。以上各項完成不好、不積極參與、違紀或勞動不積極、衛生較差者,酌情減1-3分,一週一總,作為評選優秀組員的依據。

三、獎勵辦法

每週彙總各項檢查結果,各班每週評出兩個合作學習優秀小組,五名課堂積極參與之星,學校給予表彰,同學個人的量化成績與期末評優選先掛鉤,並計入個人成長檔案。對後進小組,各班給予相應鞭策,促其進步。

2023學習實施方案 篇10

“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新理念指導下的新的學習方式的重要特徵之一,也是我校道德課堂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和小組合作學習能力,最終達到學生學習的全面進步,特制定洪常國小六一班小組合作學習實施方案:

一、組織構成

全班28名學生,每小組4名成員,每組裡面至少一名女生,劃分成7個小組。選取成績相對較好又有管理能力的同學擔任組長,小組成員中保證成績優秀同學至少1人,成績中等同學2人,較弱同學1人。組長帶領組員共同商討組名和組口號,(文雅、有特色和寓意)並上牆展示。

二、合作學習小組建設的目標

應將合作小組建設成為一個有效學習的組織、有效管理的團隊,應該建設具有:時刻有競爭、時刻有管理、時刻有目標,事事有控制、事事有評價,同時充滿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學習小組。

三、小組成員素質的培養目標

1、能夠收集和積累與教材息息相關的、對學習有重要幫助作用的資訊和資料,開拓知識視野,增強理解能力,解決實際問題。

2、能夠根據學習目標和內容,思考教材的編排意圖,思考學習的重點,思考切入的方法,思考要解決的問題,思考學習達到的目標。

3、針對學習的內容和問題,能夠提出有討論價值的問題,懂得討論的方法。

4、在小組討論時,會傾聽同學的分析和意見是否合理;在小組展示時,會傾聽對展示的問題的分析和講解是否到位;在同學和老師點評時,會傾聽點評得是否準確和精當。

5、對討論和展示的問題能夠聲音洪亮、條理清楚、語言流暢地表達出來。

6、能夠針對同學的討論和展示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和意見,大膽質疑,敢於挑戰。

7、能夠與同學共同協作,充分利用群體的智慧,高效快捷地解決個人難以解決的問題。

8、對學習的內容會梳理,對學習的方法會歸納,對學習的規律會總結,對學習的過程會反思,對存在的問題會歸類。

9、能夠對自己和同伴的學習過程、激情投入、積極參與、交流展示、學習效果等方面的情況做出公正合理的評價,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

四、激勵原則及辦法

(1)、即時性。小組活動後,及時對小組活動情況給予肯定和評價,可採用口頭表揚、鼓掌祝賀等形式使小組得以積極向上地健康發展。

(2)、激勵性。一節課結束後,對各小組學習狀況進行評價,可以用評價板展示出各小組的情況;每週結束後,進行一次自主學習之星、展示之星、明星小組評定,將每週評出的最佳學習個人和學習小組公佈在班級光榮榜上;每學期結束時,根據全學期的綜合評價結果,評定出高效學習之星、學習進步之星、展示之星及各類明星小組。根據實際採取一些新穎有效的獎勵措施,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2023學習實施方案 篇11

一、分組意義

為了貫徹落實“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真正做到讓學生思維最大化,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養成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習慣,積極地推動小組合作學習的有序展開,發揮組員彼此督促作用,讓每個學生都能關注課堂,積極參與合作學習(尤其是後進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最終在成績上取得進步。

二、分組原則

1、根據學生的基礎、愛好特長、性格特點、性別等方面,對班級學生進行分組。學生分成4人小組(或6人小組,就具體情況而定),每兩位學生“師徒結對”坐同位,便於合作學習。

2、分組本著公平、公正、科學的原則,使組與組之間的成績處在同一水平線上。每小組成員成績平均,實行分層幫助。例如,不及格,分數較低的同學由90分左右的同學輔導;90分左右的同學由100多分的同學輔導,讓組內成員每個人都有一個小老師。

3、在小組內選出學習組長,紀律組長,各司其職。每小組有責任心,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紀律組長,以確保組內紀律。成績優異的同學擔任學習組長。

每一大排選一位大組長,不定時抽查大組內組員和組長的作業完成情況、合作情況等。

4、小組分工要明確,除小組長外,組內其他成員也要有事做。比如其他人可以是本次合作的發言人、或記錄、或收集資料等,每次合作的角色可以改變,這樣也可以培養學生在不同角色扮演中發展不同的能力。對於分工合理的小組給予表揚,對小組成員也要給予肯定。用這種評價激勵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幫助,互相配合,培養小組內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思想。

三、考評及激勵制度

良性的競爭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途徑,在組與組之間,定期實行評比制度。嚴格實行加、減分制度。

1、老師給每一小組同一基數(如100分)。上課時,小組討論及回答問題積極者,加分,反之減分。如主動積極且正確回答問題的+1,答錯不加分,但要對其勇敢的站起來回答問題給予適當的表揚和鼓勵。

2、對於組內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申請外援,由其他組幫忙解決,幫助其他組成員解決問題的+2;若還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則由全班同學大範圍的共同討論解決。

3、在小組“一對一”小分隊中,“小徒弟”有明顯進步的,“小老師”加分;“小徒弟”不但沒進步還退步的,立即換“小老師”,同時原“小老師”減分。

月考或是其他形式的考試中,小組成績有明顯進步者加分,反之減分。

4、在討論過程中,對於違紀的小組及個人要嚴格進行加減分以示懲罰。如渾水摸魚講閒話的,發現一次-10分;勇於舉報的一次+5分。

5、分小組和個人,定期對小組總分進行評比,頒發獎狀。對於表現較好的小組和個人,要給予適當的獎勵。

評價機制並不是一成不變,只要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學習熱情,這種評價方式就是可取的。我們可以實行量化積分制,小紅旗榮譽制等…

四、反饋制度

1、組長定時向任課老師反饋組員情況。各項負責人(如學習組長,紀律組長)做好要記錄。

2、老師定期檢查。老師定時向組員瞭解情況。

課前:老師佈置明確的任務,課前抽一定時間預習,由小組長監督整個過程。上課老師檢查預習效果。

課內:(1)老師監督每位同學的學習狀態、整體討論、課堂學習情況,和下課對小組的抽查等。(2)組長負責監督小組做題情況,小組討論時每位同學情況,和一幫一輔導情況。

課下:(1)老師抽查小組上課做題情況,來給各小組以督促。(2)對於個別困難同學由小老師幫助輔導,由小組長監督完成,向老師彙報情況,小組互相抽查。

2023學習實施方案 篇12

一、轉變學生的學習理念。

1、要求各小組每天輪流在黑板上寫一句能夠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格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積極性、主動性,解決學習動力問題。

2、通過家長會宣傳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意義,讓廣大家長積極支援學生參與合作學習。

3、班內設定一些合作學習的標語,各小組的口號等營造濃厚的合作學習氛圍。

4、通過黑板報的欄目小組大擂臺”,營造出快樂和諧高效的氛圍。

二、提高合作學習的技巧。給學生介紹一些關於合作學習的規則和要求。

1、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自學的方法、探究的方法、收集資訊的方法。

2、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教給學生成對合作學習如何互幫互助,做到你說我聽、我揹你聽、你做我檢查。教給學生四人合作學習如何討論,解決疑難問題,四人合作學習如何展示、辯論和競賽。

3、每週組織一次“學習小組長沙龍”,旨在充分調動小組長的極性和提升組長管理水平。

附1:七年級三班班課堂合作學習基本技能細則

課堂合作學習的基本技能主要有以下十項:

(一)聽取

1.聽人發言要專心。

2.努力聽懂別人的發言,邊聽邊思考他的答覆有沒有道理,對與否。

3.別人發言時不隨便插嘴打斷。有不同意見,要耐心聽別人說完後再提出。

4.聽人發言如有不同見解,需要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以求得共同進步.

(二)說明

1.先準備後發言,不信口開河。

2.發言圍繞討論中心,不東拉西扯。

3.談看法要有根據,能說清理由。

4.語言表達力求清楚明白,不羅嗦。

5.別人提出疑問,要針對問題耐心解釋。

(三)求助

1.遇到學習上的困難,向同學請教,態度要虛心有禮,搞明白為止。

2.接受幫助後,應向對方表示感謝。

(四)自控

1.服從組長安排。

2.遵守紀律,不隨便離開座位,不講與學習無關的話。

3.小組討論時,有次序地發言,聲音要輕,不影響其他小組學習。

4.服從組內大多數人意見,有爭執向老師請求援助。

(五)幫助

1.關心同學,及時瞭解同學的困難。

2.主動、熱情、耐心地幫助同學,不傷害同學的自尊心。

3.幫助時,要向同學說清發生困難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建議

1.獨立思考,敢於提出自己的大膽設想。

2.開動腦筋,提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提出具體的行動方案和措施。

(七)協調

1.鼓勵

(1)善於根據學習任務引發話題,組織討論。

(2)關注每一個組員的活動,對組員的發言適時地給予鼓勵性的評價。

(3)隨時注意觀察討論的氣氛和組員的參與情況,用微笑、期待的目光或鼓勵的話引導較少發言的同學參加意見。

2.阻止

(1)當組員思想開小差或違反紀律時,可先正面提醒:“請注意紀律”,或用目光動作暗示。如仍無效,再嚴肅地點名制止。

(2)當組員討論偏離中心議題時,應委婉地發出訊號,使之言歸正傳。

3.分擔

(1)每次活動要明確學習任務和目標。

(2)根據各人特點,分配任務。組長為中性發言人

(3)各自專心學習,努力完成任務。

(4)展示學習成果,交流提高。

5.總結

(1)綜合說明同學討論時提出的幾種意見。

(2)分析討論意見,作出結論。

附2合作技能“七字訣”

聽取發言要專心,注視對方動腦筋

說明理由要充分,啟發大家同思考。

求助別人要心誠,得到幫助表謝意。

反思敢於承認錯,肯定別人學著做。

自控發言儘量輕,服從集體留個性。

幫助同學要主動,誨人不倦情誼濃。

建議之前多思考,分工合作效果好。

協調彼此求默契,交往合作爭第一。

三、紮實拓展小組多元合作評價機制

1.學習成績測評

每週、每單元、期中、期末的數學、語文、英語以及其他科目測試成績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每次測驗之後,由各小組長統計各個小組成員的總分,然後由科代表進行全班小組排名,根據排名給各小組成員進行加分(有幾個組最高就加幾分,依此類推)。同時,對於成績有進步的小組,每進步一個名次,全組成員加1分。

2.作業完成情況

對於任課教師佈置的作業,小組成員互相督促,遇到疑難問題相互探討解決。科代表在收作業時注意登記不交或遲交作業的同學,並實行扣分制科代表將結果按小組進行統計後,將統計結果交學習委員記錄(登記上牆),並將責任落實到個人。

3.課堂表現

課堂上積極主動舉手發言,答對者每次加1分;能提出有價值問題者加1分(當一個同學回答問題錯誤時,同組的其他同學可以給予補充,當有其他組同學競爭回答問題時,同組組員享有優先權),但一週內每人加分最高不超過4分,由科代表進行統計,每天將加分結果按組統計後交給學習委員登記。

4.行為習慣養成

要求學生認真遵守學校的《日常行為規範》,按規定時間到校,佩帶校牌,主動撿拾垃圾,不在樓道、教室裡追逐打鬧,有秩序的上下樓梯,講好個人及公共衛生,對人有禮貌等。違反者按學校的日常行為量化辦法扣分,同時該小組扣所扣分數的一半。(分數學校有規定)

5.獎勵措施

七年級三班各組分項成績彙總表(周)(略)

根據上面各項彙總周結表。小組的獎勵實行“一榮俱榮”的原則。在八個學習小組之間開展流動金星學習小組的競爭活動,以此來激發活力,提高小組內成員的凝聚力,對先進小組和小組長進行獎勵——隨月考小組成績和平日量化考核的結果,全班共設2個金星學習小組,由副班長統計各個小組的最後得分,每週一班會公佈一次,並在週一的班會進行頒獎活動。並採取多種方式鼓勵取得優異成績的小組和個人,除設立金星學習小組之外,還設立最團結小組,成員進步最大小組,課堂最佳表現組,黃金搭檔,最佳發言人,同時採取星級獎勵,設立“衛生星”、“管理星”、“體育星”、“合作星’’、“進步星”、“特長星”等激勵措施,增強小組和學生的榮譽感,增添前進的動力。

2023學習實施方案 篇13

一、組織構成

全班28名學生,每小組4名成員,每組裡面至少一名女生,劃分成7個小組。選取成績相對較好又有管理能力的同學擔任組長,小組成員中保證成績優秀同學至少1人,成績中等同學2人,較弱同學1人。組長帶領組員共同商討組名和組口號,(文雅、有特色和寓意)並上牆展示。

二、合作學習小組建設的目標

應將合作小組建設成為一個有效學習的組織、有效管理的團隊,應該建設具有:時刻有競爭、時刻有管理、時刻有目標,事事有控制、事事有評價,同時充滿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學習小組。

三、小組成員素質的培養目標

1、能夠收集和積累與教材息息相關的、對學習有重要幫助作用的資訊和資料,開拓知識視野,增強理解能力,解決實際問題。

2、能夠根據學習目標和內容,思考教材的編排意圖,思考學習的重點,思考切入的方法,思考要解決的問題,思考學習達到的目標。

3、針對學習的內容和問題,能夠提出有討論價值的問題,懂得討論的方法。

4、在小組討論時,會傾聽同學的分析和意見是否合理;在小組展示時,會傾聽對展示的問題的分析和講解是否到位;在同學和老師點評時,會傾聽點評得是否準確和精當。

5、對討論和展示的問題能夠聲音洪亮、條理清楚、語言流暢地表達出來。

6、能夠針對同學的討論和展示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和意見,大膽質疑,敢於挑戰。

7、能夠與同學共同協作,充分利用群體的智慧,高效快捷地解決個人難以解決的問題。

8、對學習的內容會梳理,對學習的方法會歸納,對學習的規律會總結,對學習的過程會反思,對存在的問題會歸類。

9、能夠對自己和同伴的學習過程、激情投入、積極參與、交流展示、學習效果等方面的情況做出公正合理的評價,能夠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

四、激勵原則及辦法

(1)、即時性。小組活動後,及時對小組活動情況給予肯定和評價,可採用口頭表揚、鼓掌祝賀等形式使小組得以積極向上地健康發展。

(2)、激勵性。一節課結束後,對各小組學習狀況進行評價,可以用評價板展示出各小組的情況;每週結束後,進行一次自主學習之星、展示之星、明星小組評定,將每週評出的最佳學習個人和學習小組公佈在班級光榮榜上;每學期結束時,根據全學期的綜合評價結果,評定出高效學習之星、學習進步之星、展示之星及各類明星小組。根據實際採取一些新穎有效的獎勵措施,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2023學習實施方案 篇14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教基[20xx]6號)和《浙江省普通高中課程設定方案(試行)》,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結合我校實際,試擬我校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方案如下:

一、課程性質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20xx)中設定的、必修的、獨立的課程領域,由研究性學習活動、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三方面內容構成,同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等領域一起構成高中新課程的八大領域。研究性學習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組成部分之一。

二、課程目標

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保持獨立的持續探究的興趣,獲得參與研究學習的`體驗,發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研究技能,學會合作與分享、尊重與欣賞,學會人際溝通,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增強服務意識與奉獻精神,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形成具有關注人生、社會和未來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和情感;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以及解決問題等多方面的探究能力;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資訊、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技能;培養嚴謹求實、不斷追求、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和對自然、社會與人類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三、研究性學習課程教學開設方案

學校開設獨立的研究性學習課,按每週至少兩節課排入正式課表中(第三學時可與其他學科整合或納入假日、假期),以保證高中三年不低於216學時。主要用於集體講座、課題設計、資料收集與分析、問題討論、結果報告等。還須由學生自己安排課餘時間進行。學校在每學年安排一個研究課題,也可在高中三年前五個學期每學期安排一個研究課題。學生每年都要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三年累計不少於3個研究課題。

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基本思路是:從親歷經驗切入,以切實適己的問題探究為線索,訓練邏輯能力,培養思維品質。整合學生自我的日記、語文學科的週記,心理健康教育的心靈感悟等文字作業形式,由學生以自我為主積累成長之旅中的發現文集。

四、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組織管理

為了保證研究性學習的有效開展,從年級段剝離出來,由教研處統一聘任教師組成研究性學習指導小組,負責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培訓、學生分組、課題管理、課題鑑定和學分認定等。

指導教師:曾小巍、王恩波、梅聯珍、林王源、呂智勇、尤永安、史輝躍、蔡麗麗、江偉亮、陶愛芬

五、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方式

高中三年共15學分,屬計劃內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採用集中學習和分組研究的方式開展。高一(上)為準備階段;高一(下)、高二每個學期各安排1個課題;高三(上)為反思、提高和完善階段。具體如下:

1.組織形式:①小組合作研究(4--10人);②個人獨立研究;③個人研究與班級集體討論相結合,其中小組合作研究是主要的。

2.時間安排:高中階段每個學生完成3個研究課題。每週安排一個下午,採用集中學習和分組研究的方式開展。高一,一般每生每學期完成一個小課題研究,每個小課題5個學分,三年必須完成3個課題研究。

3.課題研究:可以學生自行申報課題,組成1-6名學生的課題研究小組,實行分工合作制,填寫申報表,由指導小組負責協調,組成研究課題小組。也允許個人獨立承擔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一般應包括以下幾個環節:確定課題——制訂方案——蒐集材料——整理分析——總結報告——交流評價。每一步驟工作情況必須記錄,以備學分認定。

4.學分認定:由研究性學習指導小組認定。

具備五個條件,可得3個學分:①有符合要求的課題方案;②研究過程記錄完整;③有課題研究成果報告;④有三級(自評、組評、師評)合格評估結論。

5.獎勵機制:設立校長資助課題獎,每年評選出10個希望課題,予以資助獎,並選出優秀課題參加送省、市級評比。

附表:

年級 研究性學習 高一上 集中學習

佔15課時(5個下午,每個下午3節課,下同)

內容:

1、研究性學習綜述(第1周,講座);

2、怎樣找資料(第4周,講座);

3、怎樣調查(第7周,講座);

4、統計初步(第13周,講座);

5、怎樣寫開題報告(第16周,講座)

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研究

佔39課時

內容:

1、閱讀一些“研究性學習”案例;

2、確定一批研究性學習課題;

3、分組,及組內分工;

4、開展課題研究工作;

2023學習實施方案 篇15

為切實落實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意見,積極穩妥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推動學校研究性學習活動取得更大的成效,特制定《浙江省江浦中學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實施辦法》。

一、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定義

研究性學習活動指學生基於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通過文獻研究、社會調查、科學實驗、資料分析、撰寫報告等形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並在這個過程中習得科學研究的方法。

二、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目標

研究性學習活動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因此,在課程實施中需要注重以下幾項具體目標。

1、獲得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取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和積極情感,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慾望。

2、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性學習活動通常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並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培養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科學的'研究方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的能力。要培養學生在開放性學習的環境下,圍繞研究主題,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主動獲取資訊,整理與歸納資訊處理,判斷和識別資訊的價值,加工處理資訊,恰當利用資訊的能力。

4、學會分享與合作。努力創設有利於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資訊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

5、培養科學態度與科學道德。在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中,要認真踏實地探究,實事求是地得出結論,尊重他人的創意和成果,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磨練不怕吃苦,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6、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社會實踐和調查研究,瞭解科學對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意義和價值,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習關注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研究性學習活動課程內容

研究性學習活動內容來源於自然、社會、自我三大領域。人與自然。如環境保護研究、生態建設研究、能源利用研究、農作物改良研究、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自然資源保護與開放利用研究、天文地理研究等。人與社會。如社會關係研究、企業發展研究、社會管理研究、人群心理研究、人口研究、城市規劃研究、交通建設研究、法制建設研究、政治制度研究、社會經濟發展研究、宗教研究、貿易與市場研究、鄉土文化與民俗文化研究、歷史遺蹟研究、名人思想與文化研究、傳統道德研究、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研究、東西方文化比較研究、民間文學與藝術研究、影視文化研究、大眾傳媒研究等。人與自我。如中學生生理與心理問題研究、中學生行為方式研究、學生社團研究、學生群體關係研究、學生消費研究、學校制度與學生成長研究、班級制度與文化研究、社會適應研究等。

2023學習實施方案 篇16

新課標明確規定了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門必修課程,包括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社群服務和社會實踐四個部分。特別是研究性學習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課時最多,佔有重要地位。開設研究性學習,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為了全面落實課程計劃,特制訂《**國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

一、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和意義

1.什麼是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新型必修課程。

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採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促進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方式。

2.目的和意義

(1)促進每個學生心身健康發展,培養良好品德,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

(2)倡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探究發現等多種學習活動,改進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人。

(3)加強課程內容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及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絡。

(4)促進教材多樣化,逐步落實學校對教材的選擇權。

(5)促進既關注結果更加重視過程的評價體系的建立。

研究性學習與其它學科課程的整合,將會推進以加強德育為靈魂,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

3.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1)、開放性

實施主體開放(師生、專家、家長);

活動時間開放(分散與集中課時雙結合);

活動空間開放(教室、學校功能室、校外廠企、街道、景觀等);

學習內容開放(學科、社會、生活、課題、活動設計……);

學習手段開放(讀書、上網、社會調查、實地考察、討論等);

研究方式開放(參觀、訪問、觀察、調查、實驗、資料收集);

成果表達開放(論文、報告、方案、展品……);

(2)、探索性

研究性學習從研究範圍的確定、研究目標的定位、研究過程的安排、研究方法的採用、研究成果的表現,都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探究”完成。

(3)、實踐性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板塊之一,說明它的特徵是實踐性,而且在學習內容上看,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實踐、科學和生活體驗的聯絡。因此,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綜合性、實踐性、自主性和開放性”是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特徵。與以往課程相比,在目標定位、內容選擇、組織實施、考核評價以及師生關係上都有其特點。

4.研究性學習課程模式

根據研究課題內容難易、時間長短、組織形式的不同,研究性學習有三個不同的課程模式:專題研究型、小課題研究型和主題綜合型。

二、研究性學習的具體操作要求

1.注意把握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1)注重培養學生的收集資訊和處理能力。

(2)啟用各科學習中的知識儲存,嘗試相關知識的綜合運用。

(3)強調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獲得來自參與研究探索的積極體驗。

(4)培養學生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5)發展學生合作和競爭的意識,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

2、正確把握研究性學習的性質

(1)問題性——呈現一個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專題或課題)。

(2)開放性——時間安排、主題確定、研究視角、方法運用、結果表達,均有相當大的靈活度。

(3)綜合性——圍繞專題組織多方面、跨學科的知識內容。

(4)社會性——關注理論知識與社會生活的聯絡。

(5)實踐性——在探究實踐中獲得積極情感體驗。

3.精心設計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環節

不同的研究性學習課程模式具有不同的教學環節。

專題研究型。專題研究型是指研究內容比較單一、所用課時數較少,一個教學班研究同一課題內容的.課程模式。屬於研究性學習的初級層次。

這種模式的教學環節包括:

①選擇學生感興趣、結合師生實際、便於發揮學生自主性的課題;

②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活動;

③以突出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體驗為主的課題小結、評價。

(2)小課題研究型

小課題研究,是指教師在對學生提出的研究課題整理歸納的基礎上,確定幾個課題,在一個教學班或一個年級內的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進行探究的課程模式。

這類模式的教學環節有:

①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激勵學生自主選擇課題;

②指導教師對學生自選課題的篩選、課題確定、成立

課題組;

③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活動;

④課題小結與探究成果展示;

(3)主題綜合型

主題綜合型,是指每學期全年級設立統一的範圍寬廣的主題,通過對學生在同一主題下自選小課題的篩選,分設若干各子課題,以小課題組為單位的自主、開放式的探究過程。

主題綜合型課題的探究過程包括:

①組織輔導報告、班級佈置與動員;

②個人選擇題目、擬訂計劃、方案;

③班主任初審、合併相近題目,公佈經年級篩選、綜合的課題名稱;

④學生自由組成小課題組,在小課題組長的領導下共同設計調查方案;

⑤開題報告、方案評審;

⑥小組實施、教師監控、參與、指導;

⑦撰寫研究報告,小組、個人總結;

⑧班級展示、同學評議、自評;

⑨答辯會、年級報告會,形式多樣的研究成果的交流;

⑩教師評定成級,年級總結,

在實施研究性學習過程中,不論採用那種研究性學習課程模式,都要體現研究性學習方式的特徵:一是預期性,即通過學習學會處理預期出現的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二是主動性,即讓學生對知識和生活的主動接近和參與精神得到體現。都要做到:突出學生的探究過程和獲得感悟、體驗,重在知識的應用而不是學習。通過探究活動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增強學生的責任心、使命感。

2023學習實施方案 篇17

完整的行動學習流程如下:

①選專題→②選學員→③開展學習與實踐→④初步成果審定與決策→⑤實施過程跟蹤評估→⑥最終成果固化與應用。

一、選專題

專題可以為挑戰性的任務、專案和問題。例如:

任務——促進廣西中小企業發展;

專案——柳南區金太陽生態觀光旅遊農業開發專案;

問題——人才流失率偏高問題。

(一)確定專題的原則

重要性——最好是中心工作;

迫切性——在近期需要解決或形成成果;

複雜性——最好是跨部門合作才能解決的問題;

可行性——通過努力在職責範圍內可以解決;

具體化——有明確的目標及具體成果要求;

時效性——在4—8個月內可以完成。

(二)專題確定及專題設定的主要步驟

1、通過調研分析,提出擬作為行動學習專題的問題/任務。也可以由主要領導指定專題。

2、擬選專題經領導審定後最終確定。

3、專題確定後,與該專題聯絡緊密的單位牽頭制定專題設定方案。

專題設定方案內容包括:①找出專題需要解決的重要任務和關鍵問題;②把專題分解為3—5個分課題;③根據分課題的任務要求,提出分課題參與單位;④初步提出分課題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和成果目標。

1

4、組織有關專家和領導對專題設定方案提出意見和建議,進一步修改完善。

5、經領導審定後確定專題設定方案。

二、選學員

(一)小組規模

根據分課題研究與工作的需要確定學員,通常4-8人一組(不

含促進師)。在實施過程中,將問題解決的責任或任務落實到個人(即確定個人承擔的子課題),可以是一人解決一個問題或者幾個人解決一個問題。在整個實施過程中,必須確保每個人都有具體的任務。根據需要,及時組建子課題行動學習小組。

(二)選員原則

相關原則——與問題相關,屬於本職工作範疇,有責任和條件解決該問題的人;

多樣原則——最好有不同專業、部門、經驗;既有理論工作者,也有工作實踐者;既有領導幹部也有來自一線的一般幹部。

承諾原則——參與者要有學習成長的內在動力,有完成工作任務的責任感。

(三)角色分工及要求

一般有如下角色:召集人、分課題組組長、小組聯絡員、其他學員、促進師。

召集人

要求認清行動學習的價值,具有良好的溝通和協調能力,有一定調配資源的能力。召集人是否作為學員視具體情況而定。主要職責:

1、負責具體管理和監督行動學習專題實施過程;

2、研究解決行動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問題;

3、參加重要學習與研討活動,瞭解專題實施進展;

4、負責問題解決方案或專題成果的決策實施。

分課題組組長

學員之一,負責分課題組的學習與工作。主要職責有:

1、在促進師的協助下設計學習與工作流程,組織安排學習與工作;

2、營造平等、開放、民主、真誠的學習研討氛圍;

3、促進小組成員的學習成長和形成高質量的工作成果;

小組聯絡員

學員之一,負責資訊溝通聯絡。主要職責:

1、負責各項資訊(如通知)在組內成員間的傳遞;

2、負責組長與組內成員間的資訊溝通;

3、負責專案執行辦與各組之間的資訊溝通。

學員

學員帶著問題、帶著任務參加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問題的解決方案,並付諸實施。

促進師

促進師要求具備良好的溝通和協調能力,具有良好的促進技巧,是過程設計者和引導者。促進師可來自內部(如從後備幹部中選拔),也可以外聘。可以二對一(兩名促進師對一個小組),也可以一對多(一名促進師對多個小組)。

促進師協助組長做好以下工作:

1、促進提高學習與研討效率(比如研討過程的設計,研討工具的選擇與使用等);

2、協助促使小組運轉和學習氛圍的形成,避免研討偏題,控制學習節奏;

3、維護會議守則,及時發現並管理會議衝突,監督是否按規則和要求開展學習活動。

三、開展學習與實踐

(一)召開專案啟動會或開班儀式

(二)舉辦第一期研討會/研討班

主要內容:

1、講解行動學習和促進技能,專題相關知識培訓;

2、明確分課題的工作目標與需要解決的問題,確定子課題及目標。如不能確定子課題,則須制定相應的工作計劃;

3、研究制定小組或全班行動方案。

(三)舉辦後續的研討會/研討班

通常,小組研討會一個月一次,每次一天。全班兩個月左右舉辦一次研討班,每次的時間三天左右。

各小組後續研討會的流程

1、進展彙報。每人彙報前一階段工作進展,陳述遇到的問題;

2、小組研討。研究解決每人或小組遇到的問題,形成問題解決方案或下一步的工作計劃;

3、回顧小結。每人總結反思小組會議的質量和自己的表現,提出下一次活動的改進建議。

全班後續研討班的流程

1、進展彙報。各組派代表簡要介紹前一階段學習與行動情況,以及專案課題工作進展、成效。重點是分享經驗和提出需要協助解決的問題;

2、學習培訓。聽取專業報告與講座,補充相關知識;

3、分組研討。小組研討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制定個人行動計劃和小組行動計劃;

4、全班交流。各組派代表簡要彙報有關問題研討成果,下一階段(指兩次全班集中之間)的行動學習計劃。

小組會議或研討班的規則

1、計劃:提前做好計劃,安排出時間;召開會議是每人的承諾,不應缺席或臨時請假。

2、準備:對照行動計劃進行回顧和反思,找出困惑,準備問題。明確小組研討的主題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避免偏離主題、漫無邊際。

3、守時:按時到會,確保會議準時開始,不浪費他人時間。遵守給予每個人的發言時間,並在規定的時間內發言完畢,確保各成員都有機會討論自己的問題。

4、平等:與會人員享有平等的發言權,依次輪流發言,不得出現“一言堂”、“個人說了算”現象。與會人員應相互尊重、團結協作,圍繞實際問題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不得搞“人身攻擊”。

5、陳述:問題應當具體,不宜太寬泛,陳述時應簡明扼要。對小組成員要有充分的信任並真誠地交流。不要對他人過於依賴,只有自己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6、傾聽:當小組成員在發言時,認真傾聽,不輕易打斷別人的發言。放慢節奏,等發言者把話講完,不要急於丟擲自己的想法或作出判斷。必要時做好記錄。

7、支援:積極參與,向陳述者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或貢獻思想,啟發陳述者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迴應時對事不對人,內容儘量是具體的、對方能夠做到的。

8、開放:以虛心學習的心態參與交流,積極吸收他人談話中富有價值的內容,不封閉自己,不輕易否定他人觀點。

9、避擾:不打電話,關閉手機或將其調震動檔後放入包中,不吸菸。

10、保密:對討論的內容做好保密工作。

(四)研討會/研討班結束後

根據行動計劃進行調查研究或實踐試點;

在預定期限內形成問題解決方案或意見建議(即初步成果)。

2023學習實施方案 篇18

一:方案指導思想

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導下,通過開展以研究性學習等活動課程,學生通過直接體驗、密切聯絡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對知識的綜合運用,有利於將課堂所學知識理論聯絡實際,並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科學的態度,擴大其視野,從而對人生、對社會、對自我形成初步的認識。

二:研究性學習活動安排

(1)第三週到第四周各班生物教師組織選題或自報課題,教師初審 將各班上報的課題在年級範圍內進行初審(輔導教師負責),

(2)第五週到第六週各班組建小組,開題論證 各班組建1-2個課題小組,選擇課題,撰寫課題研究方案。聘請輔導教師. 以班為單位組織開題報告,研究性學習輔導教師到班指導。

(3)第七週到第十五週開展研究,導師監控 以業餘時間為主,各課題小組自行活動。輔導教師提供指導、監督,並注意提醒學生保留研究過程中的各類資料。

(4) 第十六週組織中期報告 以課題小組為單位,組織中期報告,讓各課題組向全班彙報研究過程、現狀及遇到的困難,以達到互相交流、互相啟發,及時引導的作用。 以年級為單位,彙報研究開展的情況。

(5)第十八週成果展示,論文答辯 以班級為單位交流各課題小組的小論文、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等 以年級為單位開展實驗報告、論文的交流; 以年級為單位向研究性學習小組推薦優秀課題成果,組織一次全校性的論文展示及評比。

(6) 第十八週表彰先進:對優秀課題成果結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

(7) 第十八週到第十九周課題資料的整理、總結上交年級組和教研處.

附:研究性學習課題舉例:

1: 微量元素與植物生長關係的研究.

2: 光照對開花植物花期的影響.

3: 魚在不同pH值水中的生長情況研究.

4: 昆蟲觸角及其攝食行為的研究.

5: 生活用水中有害生物的研究及對策.

6: 水體富營養化成因的探索.

7: 不同種水體汙染生物淨化方法的研究.

8:熱汙染對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影響的'研究.

9: 香菸煙霧對三齡家蠶幼蟲的結繭質量的影響

10:不同年齡的中學生合理飲食結構的研究.

11:日常食品中常見致癌物的文獻研究.

12:糖尿病人的食物療法的研究.

13:食品新增劑的種類及其危害研究.

14:中學生服用營養品情況調查及其分析.

15:關於DNA晶片與21世紀身份證的文獻研究.

16:克隆技術對器官移植的作用與意義探討.

17:基因療法的可行性分析與展望.

18:造福於人類的工程―分子仿生的文獻研究.

19:基因工程在農業中的應用前景分析.

20:植物組織培養技術與花卉栽培現狀調查分析

21:基因組計劃與轉基因食品開發的展望.

22:瀕危動物保護與生物技術的應用.

23:酸雨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的研究.

24:本地天然水源中大腸桿菌含量的測定與思考.

25:農作物秸杆再生利用的現狀及其前景分析.

26: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27:區域珍稀野生動物,植物資源保護對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