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熱點專題

精準扶貧個人工作日誌優秀範文

欄目: 熱點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2.92W

貧困問題一直是困擾人類進步的阻力,工作人員每天記錄好工作程序,寫好日誌,有利於工作的開展。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精準扶貧個人工作日誌,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精準扶貧個人工作日誌優秀範文
精準扶貧個人工作日誌篇1

今天的天氣很好,陽光明媚,下村又再次去走訪結對幫扶的精準扶貧戶。在這片熟悉的土地上,一路上田地間一群群忙碌的群眾,有的在地裡拔花生、有的在割晚稻、有的田裡放牛,有的在土裡挖紅薯.......秋天豐收的喜悅,笑臉寫在每一個的臉上。

看著勤勞的人們,沿著彎曲的小路,不知不覺就到了自己幫扶的貧困戶王恩娣家門口,走進他家第一眼就看見她老公羅林長和小孫子在摘花生,他看到我起身招呼我。我們拉了拉家常,問了問目前的生產生活情況,他告訴我老伴在幫別人割稻子,就自己和孫子孫女在家,現在生活都能吃飽穿暖,感謝黨的好政策,幹部們隔三差五的來關心我們老兩口,真的很感謝。聽到貧困戶的心裡話我心裡很高興,自開展結對幫扶以來,貧困戶沒有把我忘記,還能喊出我的名字。最後我相信有精準扶貧的好政策,有了他們的自身努力,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幸福富裕的生活一定會夢想成真的。

精準扶貧個人工作日誌篇2

10月25日上午8:10,我們人和衛生院精準扶貧醫療隊5名隊員在醫院院內集合,帶齊檢查裝置和常用藥品,前往人和鄉郭應村委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員家中開展健康義診服務。

8:45,在當地鄉村醫生的帶領下,我們首先來到因病致貧患者張新民的家中。仔細瞭解患者目前的病情後,醫務人員開始為他聽診、測血壓,講解健康養生知識,提出合理的康復方案,並交代了在日常生活當中應注意的事項。離開時,張新民握著我們的手,連聲表示感謝。

9:50,醫療隊到達了因病返貧患者高慶華老人家中。高慶華老人正坐在屋簷下聽收音機,見到了我們5人,老人顫巍巍的站起來。當知曉我們的來意後,高慶華老人激動得語無倫次,連聲說道:“還是黨的政策好啊!”由於老人患腦血栓多年,常年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說話很費力,無法與外人正常交流,所以我們都非常理解老人的心情。等老人情緒恢復平靜後,我們認真細緻進行測血壓、心電和B超等一系列檢查,並向老人詳細告知了平時經常服用的藥物及注意事項。之後,我們不忍立刻離開,坐在旁邊陪著高慶華老人閒話家常,並留下了手機號碼,以便老人隨時與我們聯絡。

13:20,我們匆匆吃完簡單的午餐,馬不停蹄地趕到了因病返貧患者宋愛清、韓發喜夫婦家中。宋愛清老人長年患有高血壓、冠心病,韓發喜老人患有高血壓、腦梗塞、糖尿病,夫婦兩人常年服藥治療,經濟條件比較困難。認真詢問了身體狀況、既往病史和用藥情況,我們分別為兩位老人進行系統檢查,依據檢查結果,針對性講解了平時應服用的藥物和飲食、情緒、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適度運動等健康知識,引導建立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老人聽後連連點頭。

與宋愛清、韓發喜夫婦告別,我們5人滿懷著踏實、欣慰和滿足,踏上了回醫院的路。回去後,要認真總結評估今天工作的經驗和不足,健全完善下一步醫療救助計劃和幫扶措施,爭取為父老鄉親帶來更多實惠,送去更多健康。

精準扶貧個人工作日誌篇3

4月27日,陽光明媚,春山如笑。漢陰縣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康明帶領縣人社局第二批幫扶人員18人,再次來到了平梁鎮酒店村。

為紮實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打好扶貧脫貧攻堅戰,縣人社系統全體黨員幹部分為三批,先後到酒店村,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第一批幫扶人員已於4月21日先行深入酒店村各貧困戶,瞭解了各戶家庭狀況、貧困原因,並與貧困戶進行了脫貧幫扶討論研究。

在農戶張天軍的家中,幫扶人員瞭解到張天軍家中共三口人,父親張世樹,現年78歲,右手殘疾。母親唐家清,現年81歲,雙眼失明。張天軍,現年42歲,是家中的主要勞動力。

得知了他們已經按政策規定領取了養老金,享受了農村低保、高齡補貼、退耕還林補貼等。劉局長對張天軍說,首先要改善你們的住房條件,老房子留著,莊稼繼續種著,雞和牛繼續養著。今年的豬肉價格漲了,你們不要怕銷不出去。你們喂的豬、雞、牛賣了就能變成錢,有了錢就能改善你們的生活條件。生活水平提高了,就不怕娶不到媳婦。

在胡志遠的家中,瞭解到該戶僅有兄弟兩人,哥哥胡遠銀,現年62歲;弟弟胡遠志,現年58歲,去年在砍油菜時右手受傷,落下了殘疾。劉局長說,你們的條件完全符合五保戶,隨著你們年齡越來越大,可以安排到敬老院去安度晚年,由政府來管你們的生老病死......

按照安排,下一步,縣人社局將要把扶貧物件按戶建檔立卡,一戶一頁,登記清楚每戶的情況,根據貧困戶致貧原因和現狀,分類施策,制定個性化幫扶方案,集中力量給予扶持。

從每一戶出來,劉局長都留下了自己的電話號碼:“有什麼困難和想法直接打我電話,相信黨和政府的幫助,我們一起用一到兩年的時間把好日子過起來!”

這樣深入的走訪,與農戶親密的接觸,是縣人社局精準扶貧進村入戶工作的一個縮影。縣人社局聯酒店村共40戶貧困戶,結對子、認親戚,都是這樣開展的。

走訪活動過程中,深入到每一貧困戶家中進行察看,真實瞭解和掌握他們的家庭結構、耕地數量,子女就學和就業,家庭經濟來源、收入等情況,對群眾急需要解決的問題仔細做好記錄,為後續開展精準幫扶打下堅實基礎。

第二批幫扶人員兵分三路,從早上十點出發,到下午三點回到酒店村村部。為了不給村上增加負擔,伙食問題自給自足,菜是大家買的,肉是自發從家裡帶來的,包括油都是幹部從自己家裡帶來的。

這次走訪只是初步的對扶貧戶進行調查瞭解,貧困百姓強烈的致富願望和惡劣的生活條件深深觸動了大家的心。大家都紛紛表示:走訪回來之後各自根據幫扶物件的具體情況制定一個詳細有效的幫扶計劃,爭取讓幫扶物件儘早脫貧致富,走上幸福之路。

精準扶貧個人工作日誌篇4

7月6日,肩負著雨湖區地方稅務局黨總支的重託,我們一行人在副局長尹燦文的帶領下驅車數十公里來到了韶山市銀田鎮鳳家村,這裡是我局開展“幹群一家親、黨群心連心”精準扶貧活動的目的地,也是我們踐行“兩學一做”的重要載體。

在村幹部的帶領下,我們開始逐戶走訪慰問前期工作中確定的17戶困難群眾家庭,在送上慰問金的同時瞭解他們的生活困苦,傾聽他們的訴求願望,和村幹部一起為扭轉他們的困難局面出謀劃策。

來到鳳家村中沙組郭楚才老人家,低矮的房子,外牆大片的黴斑,門前堆砌的垃圾紙箱,和周圍幾戶乾淨漂亮的院落相比顯得格外的扎眼。老人正好外出歸來,挑著擔子的身影佝僂而單薄。交談中我們瞭解到,郭老今年82歲高齡了,老伴、兒子均已過世,媳婦攜孫子改嫁,只有已嫁人的女兒隔三差五地過來照顧一下老人。看著老人坐在簡陋家中的孤單情景,我們的心情很是沉重。當村幹部說每月村委會組織人員給郭老家打掃三次衛生,每年還有經濟補助時,我們頓覺欣慰許多。在尹局長的帶領下,我們和村幹部商量研究了後續幫扶措施,安排了具體人員一對一解決老人生活困難並負責與有關部門對接,落實相關幫扶資金。

在執意送我們出門時,老人嘴裡一直唸叨著“感謝黨”和“感謝組織關心”兩句話,這讓烈日下汗流浹背的我們心中升起一種莫名的神聖感,揮別老人,繼續向下一戶進發……

精準扶貧個人工作日誌篇5

10月23日星期三 天晴

和馬主任一家吃過早飯已到九點了,今天我們的工作計劃是上午下田收割玉米,體驗農活,下午到四社走訪農戶,並把村裡的黑板報辦起來。這些也是我昨夜思考良久的。特別是作為從機關下村的幹部,下田體驗農活很有必要。村委馬主任忙於村裡的工作,三四畝玉米還在田裡,所以我們決定到馬主任田裡收割玉米。

到了田裡,我學著馬主任的樣子掰玉米棒子。雖然小時候幫家人下田勞動,但是老家那邊種的都是小麥、豌豆等作物,所以掰玉米棒子還是頭。不過這活一學就會,就是一手抓住玉米棒子,另一手拿小刀在包葉上面劃一道口,然後順著那道口子剝開包葉,再把裡面的玉米棒子掰下來,工序就這樣簡單。由於海拔較高的原因,每株只結一個玉米棒子,偶爾也有兩個的,不過其中一個很小。掰了一會兒後,我的手法越來越嫻熟,速度也很快了。這時,海東農牧局科技推廣站洪站長打來電話,讓我今天趕緊領上昨天我給他說要辦養殖場的村民馬哈比,到民和縣畜牧局補報家庭養殖專案。我一聯絡馬哈比,他正好在縣城。而且我們的幫扶組成員小孟從縣城還沒向村裡出發,所以我讓他領馬哈比去縣畜牧局。不一會兒,馬主任夫人也幹完家務活到了田裡。隨後,我們幫扶組的老謝、小羅,還有村支部馬書記都到了,田裡一下子熱鬧起來了。人多力量大,我們七個人每人佔一個壟,一壟一壟掰,馬主任負責鏟秸稈,一下子加快了收割的速度。收玉米不太累,大家又說又笑地幹到了中午。回頭望去,身後金黃的玉米堆越來越多,騰出的空地也越來越寬,很少勞作的原因,大家興奮不已。

下田勞動的原因吧,中午大家吃飯很香。馬主任夫人給我們做的是熬飯,一個個都吃了兩碗,還把一大碟子油餅吃到底了。

下午我們走訪的是距馬主任家所在的二社兩公里多的四社,即小庫土社。這個社是個自然村落,坐落在一社山樑下邊的陰山根,地勢較低,但坑窪不平,莊廓佈局雜亂。我們的車歪歪扭扭地行走在村道上,好像在流水似的白土裡游泳,又好像在厚厚的白土塵煙裡騰雲駕霧。村民們很熱情,不管以前見沒見過都會打招呼,並往家裡邀請。我們先後走訪了五戶農戶,瞭解的內容基本一樣。但是今天走訪的一位老農,讓人心酸。他叫馬索來麼,已六十九歲了,家裡只有長病在家的老伴,也快七十了。四個兒子都不爭氣,一個個在外過自己的日子,根本不顧兩個老人,用當地的話說就是“不上路”。為了維持貧寒的生活,這位老大叔耕種13畝地,還當村裡的護林員,管護大家的退耕還林地。儘管如此,但不知為什麼他沒有享受到農村低保。我的心裡很酸楚,能為他做點什麼呢?我從兜裡摸出一百元錢塞在他手心,讓他買雙鞋,因為他穿的鞋實在是太破了。他激動得一時不知說什麼好。我轉過頭悄悄的對村支部馬書記說下次調整低保,一定不要忘了他。

從四社小庫土返回到一社山樑時,時間已不早了。我們把村裡簡易的公開欄用墨汁刷了兩邊後,大家一齊動手,劃線的劃線,寫字的寫字,畫邊的畫邊,不一會兒把黑板報辦了起來。黑板報的右下角還寫上了讓村民們抓緊開展秋季覆膜等工作的通知,左下角我用彩色粉筆畫上了一朵紅牡丹,遠遠望去還有點意思。

又一天的工作結束了,回想起來,感到農村工作雖然苦點,但也十分充實。

精準扶貧個人工作日誌篇6

10月24日星期四 天晴

屈指算來到xx村已12天了。這些天來,走村串戶,訪貧問寒,與這裡的村社幹部、黨員和村民談心、交流、拉家常,收穫頗多。在這裡,人們的生活有貧有富,但更多的是貧困。農民們很辛苦,家家戶戶幾乎都耕種著三十畝以上的耕地,有的還耕種四五十畝,這在我的家鄉及好多農村是少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裡的人們早已習慣了這種繁忙的生活。但是這些天來一直讓我感動的是,他們即使生活條件不好,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但這些鄉親們一個個都活的挺有精神。寫到這裡,我就想起現在的許多城裡人,吃穿不愁,但總拉著一張苦瓜臉,無精打采,生活在鬱悶的世界裡。我們的“上班族”們坐在寬敞的辦公室裡,面對電腦一臉茫然,好似有無盡的煩惱。在這裡,我們與貧困戶聊天,他們說有許多寒苦,但他們相信黨和政府,對今後的生活充滿了信心與希望。我想,這就是他們以陽光的心態面對生活的緣由吧!

九點半時,我們幫扶組的同志們都到齊了。今天我們去走訪的是三社,也叫鬆把社,距離我們的根據地村委馬主任家還有兩公里。我們向東徒步行走十來分鐘,眼前出現了一道大坡,這個自然村剛好社坐落在山腰上。放眼向前望去,這裡都是一道道的大山樑,山成排、溝成行。我這時才突然明白,xx村的名稱可能就是這樣得來。順著山坡土路向下繼續行走了十多分鐘,就到了三社。向下望去,廢棄的莊廓隨處可見,真正像樣的農家不多,巷道里也不見個人影。一路上聽老謝說原先這個社有26戶,現在只剩10戶。我們連走了三戶,但家家都鎖門。在老謝的提議下,我們徑直來來到原村支部書記孫萬發家。走進他家時,他正要出門去收割玉米,見到我們他很熱情地讓我們進屋。看上去家裡條件並不好,像樣的只有一臺電視機,上邊還赫然寫著“農村黨員遠端教育收視器”。

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前些日子有人說村上有個電視在孫x家,但大家都怕得罪人,誰也不願去要回來。老謝說他家在這個社還算最好,以前這個孫書記工作幹得也不錯,青海《黨的生活》還專門報道過他,可是後來群眾反映不好,換屆時沒能當選。攀談中我們得知以前他當過民辦教師,如果再堅持兩年就轉正了。他有兩個兒子,老大在外跑車,收入也可以,但因為他們這個地方條件太差,已過結婚年齡的兒子一直說不上媳婦。他說這個社、包括整個xx村的小夥子們都很難說媳婦,姑娘們沒人願意到這個山大溝深的窮地方來當媳婦。好在他的二兒子很爭氣,現在上天津石油大學,快畢業了,工作已簽約。談到村裡的工,他說這裡的群眾有條件的想方設法自己搬走了,留在村裡的都是最困難的,大家都迫切希望政府幫助他們搬出大山溝。我在心裡想,xx村也算大村,整體搬遷不太現實,但是通過政府適當扶持鼓勵自行搬遷還是可行的,作為幫扶工作組我們還是多反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