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熱點專題

關於讀書的優秀散文:書緣

欄目: 熱點專題 / 釋出於: / 人氣:1.72W

讀書的感覺是怎樣的呢?有沒有對讀書時產生的情感去延伸想象呢?要怎麼去寫出自己讀書時候的情感呢?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關於讀書的優秀散文,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讀書的優秀散文:書緣

書 緣

●謝永紅(四川)

寫一點讀書方面的東西,這個想法時時冒出來。讀書的感覺,美得像月季花,絢爛芬芳而又四季綿延。

我家與書的緣分很深,已經五代。爺爺看書,爸爸愛書,我一輩子讀書,女兒讀到研究生,三歲的外孫拿著書央求我講《灰姑娘》……

爺爺是四川省西充縣曾經的大地主何氏的管賬先生,當然是看書的。看了什麼書,我不清楚,因為他三十多歲的時候就因病仙逝了。

爺爺有兩個兒子三個女兒。我的父親是老三,大的兒子。爺爺仙逝以後,家道崩塌,於是全家人合力供我父親讀書,甚至賣掉了薄地,以求撐持家門。父親讀書很出眾,不辱使命,終於當了老師,後來成為校長。

不過,正因為兩代與書有緣,所以始終是脫不了清貧。爺爺當管賬先生,看起來風光,實際上落在自己包包裡沒有幾個錢。爸爸當校長,和絕大部分讀書人一樣,兩袖清風,僅夠餬口,不夠養家。天下真正愛書的人,大抵是貧寒的吧。正如杜甫,連兒子都被餓死了。像李白那樣受當官的賞識而過著好日子的文人,畢竟太少。

父親愛讀書。他在南部千秋國小當校長的時候,辦公桌的前方就滿滿一排書,沒有書架,書擠成一排立著。他愛讀唐詩、宋詞,還有《紅樓夢》之類。父親工作不忙的時候,就坐在藤椅上,腿壓在藤椅圈上,斜著身子半坐半躺看書。有時用紅筆做點圈畫,寫幾個字在書上。

父親有一個軟皮筆記本,寫了一些古體詩。我有時偷著看,扉頁有幾個字:“半山絕句當早餐。”

其實,我在國小時候就已經讀了不少課外書了。我住在二嬢家的。我的一個表哥,他是二嬢的老三,他讀國中,我讀五年級。他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讀書,厚厚的小說。常常是讀到半夜,直到煤油盡方休。我被勾起了興趣。於是,五年級才讀完,就看完了《蝦球傳》《鐵道游擊隊》《烈火金剛》《萬山紅遍》等大部頭。和表哥一樣,早上會鼻孔發黑,那是煤油的足跡。

二嬢說,這才怪,怎麼每天下午落黑的時候都給你們的油燈添滿了煤油,早上就瓶子空空的呢?我和表哥都不說話。於是下午二嬢又添油來了。

那時候看書,實際上是太無聊。我一個小孩子寄居在二嬢家裡,看書讓我忘記了一切的寂寞和傷感。書裡的人物在心裡很鮮活的,因為,我不必看得太快,反正這本看完了,要表哥那本他看完了我才看得成。我最喜歡《萬山紅遍》,裡面的山歌很多,寫得非常優美。而且,裡面的主人公很樂觀,儘管是在戰爭年代,他們總是充滿歡歌笑語。我這輩子容易忘記生活中的不愉快,總是喜歡無拘無束的氣氛,總是喜歡往寬處想,我是應該感謝這本厚厚的書的。

記得有一個週末,爸爸帶著一個他的學校裡的所謂得意的語文老師——羅老師回到我們家裡。他很鄭重地給我介紹,說這個羅老師可是在報紙上發表過文章和詩歌的。爸爸給我背了羅老師不久前發表在《南充報》上的一首小詩:

天上一彎月亮,地上一彎月亮。

柳條掐斷幾根,話兒說到天亮。

我當時不懂情詩,爸爸還是給我講明白了。為了考察我的作文,末了,羅老師給我出了一道作文題——《夢》。我其時有個當兵夢,於是就編了一個當上解放軍的夢。結尾用了這麼一句:

“哈哈哈!”我和媽媽一起笑了起來。

羅老師居然笑眯眯地說,這結尾很有小說風味。

這一句評語我挺服氣,更敬佩他了,因為《萬山紅遍》裡,這樣的片段結尾有好幾處。

看著父親不解而又滿意的眼神,我心中很得意。大部頭小說的影子又晃動起來了。

那篇作文能寫出來,其實還要感謝一本書——《王老師和小學生談作文》。五年級了,我還不會寫作文。有一次,老師佈置作文題都兩天了,我一個字都寫不出來。是母親說一句我記一句才完成了任務的。母親便給我了一點錢,讓我上場鎮的書店去買點作文書。

王有聲老師以對話形式寫的這本書,才看十來頁我就喜不自勝,自覺是作文至寶,毫不猶豫地買下來。一直到現在我五十歲了,教學生寫作文也會想起這本書,覺得沒有任何關於作文方法的書能比得上它。遺憾的是書沒有儲存下來,現在沒有再版的,買不到。有一次看到網上說有一本舊的,幾乎是文物價錢了,要近五百塊。囊中羞澀,自覺太貴,又怕上當,罷了罷了。後來終於下決心要買一本,網上又沒有了。不知誰仿寫了四五章掛在網上,卻沒有了下文。實在遺憾。

後來我終於被送到父親身邊讀國中。千秋國小離家較遠,有的週末是留在校園裡的。無聊之際,看到父親訂閱的《小說月報》《電影文學》《啄木鳥》,不管看不看得懂,都抓過來閱讀。這些讀物,我將將就就能看。什麼明星龔雪之類的,我從來就不感興趣,只覺得小說和散文有意思。尤其是看散文的時候,覺得有一種意味浸泡了心,但又不知道是什麼。丟開書,卻又想念文章裡的那種滋味。於是,硬著頭皮看了很多。就像不會喝酒的小孩,壯著膽子喝了幾口酒,暈暈乎乎的,待會兒又想喝幾口。但是,散文的味道,遠比酒纏人。

看多了,就想自己的文章能有那麼一點味兒,可惜一直沒有怎麼做到。

國中二年級的時候,班上不知哪裡來了一個手抄本,赤裸裸的歡愛的描寫,幾乎全班男生都看了,看得很迷的。大家都說,這書看不得,卻都看了兩三遍。有一天,班長在座位上看得忘記一切的時候,女班主任老師來了,勒令交出,班長整死也不給,把書撕爛了還攏在手裡,直到把每一個碎片撕成胡豆甚至黃豆那麼小。女老師紅著臉走了,算了。

好驚險!全班男生心跳的聲音都快震垮教室了。後來,大家說,其實,文筆是挺優美的,尤其是月夜樹林的環境描寫,以及心理活動描寫。手抄本算是讓我們見識了文字的力量。不過,偷偷看的這種書,過後又覺得意思不大,從此沒有再看過,也沒有發現過類似的書。

讀師範了。找到了鐵飯碗,絕大部分同學就把精力放到了書之外了。即使看書,也是看武俠小說。金庸的,梁羽生的,我也看了幾本。終覺太遠離生活,千篇一律,不可認真去看。後來讀本科函授聽文學課,居然有教授在講金庸的作品,讓我很吃驚。不過,終歸沒有興趣再去看了。

師範是在武勝讀的。學校離縣城八里路,讓我們遺憾萬分。同學們都是農村娃,巴望著能在城裡讀師範過幾年日子,結果還是在鄉壩壩裡頭。那地方叫響水灘,一個半島。響水河大約幾十百米寬,三面環繞。學校就在半島上,日日夜夜被埋在水聲裡。有一道長長的堤壩,截住了河水,河水越過堤壩,洶湧奔騰,撞擊在下面的寬寬的石頭河床上,發出雷鳴般的轟鳴。河床裡,巨石散佈,水流湍急,衝起團團浪花,濤聲如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停歇。睡不好覺,日子也單調無比。

所以,在圖書館裡借幾本書來看,是非常愜意的事情。

我是愛看《三國演義》的。只覺得這本書充滿了懸念,智慧超凡,尤其是寫馬超的部分,酣暢淋漓。我的身體瘦弱,但是卻崇拜英武氣概。或許,愛看書的人,不少都是無縛雞之力,但是心中的一股傲氣卻不輸於別人。

這其實很正常的。讀書人家,由於喜愛書生意氣,自然與名利隔開了些。比如我的父親,看了那麼多散文,荷花的品性自然薰了靈魂,即使是修了三所學校,也不屑貪一分錢過來。家境自然清貧,孩子也不可能吃得好,身體孱弱是較大的概率的事情了。但是,之所以愛書,愛的就是書中超凡的氣息。

那時候,我也看了《紅樓夢》,但覺得很艱深。尤其是詩詞,不覺得喜歡。人物的命運之類倒是關心得不得了。真的是咬牙堅持看完的,是迫於《紅樓夢》的名氣,生怕自己連四大名著都沒有看過,被人笑話。結果,心裡在笑自己,看了等於沒看,看不大懂,我算什麼讀書人呢。直到四十歲的時候重新看,才看出了書中的味道,不過,詩詞仍然理解不透,覺得羞惱。現在五十歲了,卻又沒有時間看大部頭了。今後肯定要抽出時間去看的。

雖然很多書半懂不懂的,但是人卻有點清高起來。其時有一個女生,我們都在借書的時候,我看著她笑了一下,她卻沉下笑容,似乎我想巴結她談朋友,很是不想理睬我一樣。我當時想,這人淺薄。你長得不錯,我雖然有點好印象,但是我並沒有來追你,何必這麼個樣子呢?以為天下的男人都是飢渴的貓,見到美女就想入非非嗎?那時,我就覺得她有點不可思議了。我自有豔福,何須你斜眼相看?大丈夫何患無妻!

後來發現武勝縣圖書館是個好地方。一來它在縣城裡,滿足我到城裡玩的想法;二來清淨,沒有同學打擾或相邀幹什麼幹什麼;三來,裡面的雜誌書籍新色,內容豐富。於是我就每週步行八里而去。小心翼翼地翻頁,嗅著墨香工工整整地做筆記。三年下來,看了不少的書和雜誌。《水滸傳》也看完了。只不喜歡宋江,喜歡李逵、武松,也不太瞧得起吳用,同情武大郎,特別厭惡憎恨潘金蓮,她就為了那一口口,居然置人的性命於不顧。人世間的香和臭,黑和白,陰霾和陽光,盡在書裡。

喜歡什麼,就毀在什麼上。世間這樣的事情很多。比如,明熹宗對木匠活有著濃厚的興趣,整天與斧子、鋸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製作木器,蓋小宮殿,將國家大事拋在腦後不顧,成了名副其實的"木匠皇帝"。朱自清喜歡清高,差點餓死在清高上。我沒有意識到,就因為喜歡讀書,我這輩子就逃不了書的吸引,鬱郁於貧寒之中了。

好幾位師範同學轉行當了不小的“官”,或是“老總”,我呢,就喜歡拿著書本去上課。不願意放下書,那就不可能去商海拼搏宦海遠航了。其實,我自命不凡地認為,做點生意工程之類的,不過是小兒科罷了。或許,這就是讀書人的眼高手低吧。

就算是在教育行道,我的書生氣性也決定了我不習慣當一個哪怕小小的幹部。喝點酒,抽點菸,在上級面前點頭哈腰,哪個當幹部的逃得掉?很多人用“忍字心頭一把刀”勸勉自己就過去了。我卻要分物件,要是在有本事的、正直的領導面前,還可以忍點。換了品行欺人的,我哪裡忍得下來?所以,當了幾年小副職,自己遞一紙辭呈就“歸隱”了。我只想當個太太平平的老師,心順氣順地過點自以為舒坦的日子。

但是,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我病了,幾年後,一貧如洗,欠了一屁股的醫藥債。

我被迫做點小超市來還錢。書生書生,自然就又想到書了。要做好生意,生意經就從書裡學。張良看《太公兵法》成良謀,我看什麼書呢?

當時我開的是書店,鎮上供銷社賣的有書,居然有《生意一本通》《生意經》,甚至後來還看了《紅頂商人》。我在競爭對手的白眼中買下書來,幾年之中反覆精讀,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方圓幾十裡無不知道我的店名。現在想來很是無奈。我本不願用“書中自有黃金屋”之類來做信條的,居然被貧窮“逼上梁山”了。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秦瓊賣馬,實屬無奈。

這讀書,貴在能讀“薄”。厚厚的一本書,你若能將它讀成一段話乃至一句話,你就真正讀透了。《生意經》《生意一本通》這兩本書,我反覆閱讀和琢磨,最後成了一個字——誠。做生意最忌諱的是賣弄小聰明,幾乎是越老實越好。道理很簡單,顧客都喜歡老實的店主。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因為眼前的一點損失或利益,常常讓人一葉障目。而人性的弱點恰恰是貪婪。我既然明白了這個道理,就努力去踐行。

有一次去進貨,批發部老總給我結賬,把我的一張欠賬單沒有計算在內。接近一千元,這誘惑夠大的,我主動申明。那老總從此對我另眼相看,在賒貨、價錢方面給了我很多的優待。我曾經想到綿陽市開一家鐘錶鋪,缺乏本錢,去問趙氏老闆,他居然表態,可以憑我的信用先鋪十萬底貨。我當時很激動,感受到了信用的力量。在店裡賣出一個掛鐘,不巧的是錶針鬆動,那個女主顧很是不滿,把鍾放在櫃檯上就要離開。我好言安撫,飛快地拆裝。不料她竟然氣呼呼地走了,連鍾都不要了。我修好鍾後,追了幾條街,終於把鍾給了她。結果,她給我介紹了很多的顧客來。這樣的例子很多。當我的生意越來越好的時候,我常常捧著書再讀,生怕還有什麼奧祕沒有真正參透。鄉間的生意做好了,未見得比縣城差,至少,我的玻璃櫃臺因為顧客擁擠,都差點擠垮了。

那時候,我的女兒讀高中了。人世間,沒有誰比家人更重要了,尤其是孩子。望女成鳳,我希望孩子能飛出去成為金鳳凰。怎麼才能當好家長呢,我又想到了書。

我這個人有個好處,老是覺得自己懂得的不夠,從不敢驕傲。我有時很驚詫於有的人,總是老子天下第一,以為自己什麼都精通,結果搞砸了很多事情,還不能幡然醒悟。

我想,我是教師,只能說在教育別人的孩子上有理論有經驗有辦法。女兒是自己的孩子,對於她而言,我是家長,不是老師。那應該有不同吧。隔行如隔山,我需要學習!

我買了一些做家長的書來看。有一本《和36位大學聯考狀元家長談》,是我家的福音書。我自認為孩子的智力是超群的,所以就選了這本書。這本兩百頁左右的書,化成了兩個詞語——信心、朋友。

原來,所有的狀元家長,都在為孩子樹立信心上下足了功夫。所有的狀元家長,都沒有家長的架子,都平等地和孩子做朋友。

很慶幸我看了這本書。因為,這兩點我以前做得並不好。那就學以致用吧。

孩子有一段時間對於數學成績不十分理想,很苦悶,說老師對她也有些許微言。我決定盡力給孩子信心。我泰然地說,她的老師缺乏長遠眼光,沒有看到孩子的後勁。我本不願說對老師不敬的話,但是為了達到驚人的效果,只好如此。孩子很驚詫,說怎麼能用這種話評價老師呢。但是,我的話卻給了她無窮的力量,數學成績奇蹟般地上升,大學聯考的時候得了140分。潛能這個東西,是客觀存在的。

孩子讀高二的時候,突然要轉讀文科。我很生氣,以為她懼怕了理科。她說,爸爸,讀理科,自己最多考個重點大學。如果讀文科,自己更擅長,加之數學好,就有可能上名牌大學了。她的話很有道理,讓我刮目相看,加之我樹立了與孩子平等相處的理念,就同意了。後來真的如她所說,上了理想的大學。

為了改變家境,我奮鬥了十年。所有的上了正軌以後,考入城裡教書。從此,為了家長們學生們盼望的分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匆匆於車馳,又一個十年彈指而過。

看的書零零星星的,現在想來,人過於忙碌的時候就失去了自己。幸而遇到了《我的作文教學革命》。

這本書是管建剛老師寫的,是全新理念的作文教學方法。我驚詫的是,他的理論基礎,是馬正平教授的寫作理論。馬正平教授是我讀函授大學的寫作理論老師。那時候他剛三十歲,思想敏銳,目光遠大,說如果南充教育學院不破格給他評教授職稱,他就要離校。校方鑑於他的貢獻給他應有的職稱了。馬教授的書,是作為國內很多大學的寫作理論教材的。

管老師認為,學生寫作的最大問題是沒有發表文章的機會,沒有讀者意識。所以一個教師一定要抽出一半的精力幫助孩子們發表習作。我深以為然,於是立即創辦了班級報紙《虹溪週報》,後來又建立微信平臺《虹溪作文》,孩子們有了出名的機會,寫作熱情井噴,還真是越寫越出息了。有幾個孩子在《天府散文》《壹品小築》《西南作家》上發表了一些很優秀的作品。這讓我和家長都很欣喜。

現在,我五十歲了,居然迷上了寫點散文和詩歌。我突然覺得打麻將之類沒有意思。要想寫好,必須去學優秀作品。讀著別人的佳作,需要細緻地品味,竟然覺得以前的五十年白過了。因為以前讀書老是被別人的思維干擾。

有一天看舒明月的《大師們的寫作課》裡的序言《好文筆是讀出來的》,提到了魯迅先生的《秋夜》的著名起段: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舒明月先生不贊成中學教參書裡的所謂“反覆”的解釋,認為是“站在後園裡緩慢移動目光、逐一審視兩株棗樹的狀況。”我不僅僅贊成他的看法,更從盲從和人云亦云中跳出來。這可是五十年一跳啊。現在,我跟學生一起讀課文,常常不囿於教參書,課堂教學煥發了新的生機。孩子們獨特的領悟,每每在課堂上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樣的課堂真有意思。

此外,《天府散文》胡大奎總編有一次讓我明白,我讀書其實還是有不細的時候。這就像哪一天突然發現有一個字,自己一直寫錯了,錯了幾十年一樣。

《天府散文》上20xx年8月31日發表了肖坤友先生的《我的父親》,其中有一段:

“年歲漸遠,您的身影日漸模糊。您沒有給我留下多少特別有印象的東西,我只知道您為人正直,心地善良,一生辛勞,吃了一輩子苦。我記得幹集體活掙工分養家的時代,生活十分困難。我和姐妹們都還很小,餓得皮包骨頭。三伏天,您和娘趁中午收工回家的一個多小時,您緊趕快趕回到家裡,用麵杖做手工麵條,讓娘煮給我們吃。還有一天中午,因為趕時間,全家人就吃一小瓦缸冷稀飯,一人一碗。娘話中有話地提示我:‘友娃,您吃不完就分點給您老漢吃嘛。’我懂事地停下筷子,將半碗稀飯推到您的面前。您堅決地擺手並拂開了自己的空碗,說您吃飽了。您就那樣笑眯眯地看著我風捲殘雲地吞下那半碗稀飯。”

當時胡總編在微信群裡說,這一段細節很感人,我不服地說,有點虛假,因為不可能全家人只有一小瓦缸。即使煮得稀一些,也不至於只有小瓦缸。胡總編提醒我說,前面說了“因為趕時間”,並告誡我讀書要細。

我很慚愧。但是,我不會隨便找理由原諒自己。我忽然醒悟,讀了一輩子書,居然還真的貪快了些。從此,讀書更慢了,結果,發現書中百味,回味無窮。課堂上,孩子們總是在我的提醒下,更加細緻地去讀,我們都讀得更有收穫了。

既然要寫散文,就必須讀名家名作。現在,中國最具代表性的作家,賈平凹應該算得上了。一本《自在 獨行》,如同一位真誠的朋友。我發現自己喜歡的書太多,買了很多——戴望舒、徐志摩、沈從文、簡媜……

只是,我每天忙於教學,這麼多書哪本都想看。乾脆,買一個大書包,新買的書都裝在裡面,每天揹著,往返於校園和家吧!

現在,我又變成了學生,一個鬍鬚有點花白的“學生娃”,儘管在別人的眼裡我是老師。一個深紫色的雙帶書包壓在背上,興奮期待的心情,有閒的時候,趕緊取出一本,默默地看著書上的字,默默地浮想裡面的人物和情趣,默默地想自己的人生。有了書包,在醫院輸液治療牙齦腫痛的時候,也可以和沈從文一起陪翠翠想悠然的心事呢!

公眾號:天府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