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專題 > 創新

論當代國際貿易方式創新及對我國的經濟影響大綱

欄目: 創新 / 釋出於: / 人氣:2.17W

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來,隨著計算機產業的迅速發展,世界經濟逐漸由工業經濟向資訊經濟過渡,國際間開始出現了資訊產品貿易。進入90年代以後,現代資訊網路技術更是突飛猛進地向前發展,將國際貿易帶進了一個資訊化時代,資訊要素已成為影響21世紀國際貿易走向和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特別是電子商務的興起和網路貿易的誕生,導致國際貿易運作方式發生巨大變化。資訊通過全球網路在世界各國和地區間流動,推動了國際貿易向資訊化的方向發展,同時也為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

論當代國際貿易方式創新及對我國的經濟影響大綱

一、電子商務興起的意義

電子商務(Electronic Business或Electronic Commerce)是近年來在全球範圍內興起的一種新型商務模式。目前,電子商務有兩層含義:從狹義上看,電子商務一般指基於資料的處理和傳輸,通過開放的網路進行的商業交易,包括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易活動。從廣義上看,電子商務是指Internet(國際網際網路)、Intranet(企業內部網)、Extranet(企業外部網)的整個商務活動及其相關領域的綜合電子化運作方式。

近幾年來,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是市場、金融、經濟全球一體化趨勢的必然產物。這種依託Internet,Intranet(企業內部網)、Extranet(企業外部網)的工作方式,利用Internet技術將企業、使用者、供應商以及商業和貿易所需環節聯接到現有的資訊科技系統上,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業務作業方式和手段,是全球資訊流動在國際貿易領域得以實現的形式。電子商務拓展了國際貿易的空間和場所,縮短了國際貿易的距離和時間,簡化了國際貿易的程式和過程,使國際貿易活動全球化、智慧化、無紙化和簡易化,並實現了劃時代的深刻變革。據聯合國貿發會議估計,如果在全球國際貿易中使用電子商務,每年可帶來大約1000億美元的收益,因此貿發會議將之譽為“提高世界貿易效率的革新方法”。還有專家認為,按照現在的發展勢頭,未來10年全世界國際貿易將會有1/3是通過網路貿易的形式來完成的。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程序的不斷加快,全世界進出口貿易通過電子商務完成的比重還將會逐步增加。

電子商務正在掀起國際貿易領域裡的一場新的革命。電子商務是經濟全球化的技術基礎,它衝破了國家和地區間設定的各種障礙,使國際貿易走向無國界貿易,引起了世界經濟貿易的巨大變革。

首先,國際貿易市場交易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出現了“虛擬市場”。電子商務通過網上“虛擬”的資訊交換,開闢了一個嶄新的開放、多維、立體的市場空間,突破了傳統市場必須以一定的地域存在為前提的條件,全球以資訊網路為紐帶連成一個統一的“大市場”,促進了世界經濟全球市場化的形成。資訊流動帶來的資本、商品、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全球加速流動,促進了全球“網路經濟”的迅速發展。在這種網路貿易的環境下各國間的經貿聯絡與合作得以大大加強。

其次,國際貿易經營主體發生了重大變化,出現了“虛擬公司”。現代資訊通訊技術通過單個公司在各自的專業領域擁有的核心技術,把眾多公司相互聯接為公司群體網路,完成一個公司不能承擔的市場功能,可以更加有效地向市場提供商品和服務。這種新型的企業組織形式,在資本關係上不具有強制各個公司發生聯絡的權力,而是由於承擔了一定的資訊蒐集處理和傳遞功能似乎具有某種實體性。跨國公司戰略聯盟便是這種“虛擬公司”的主要表現形式,通過開放系統的動態網路組合尋找資源和聯盟,實現“虛擬經營”以適應瞬息萬變的經濟競爭環境和消費需求向個性化、多樣化方向發展的趨勢,給跨國公司帶來分工合作、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的好處。

再次,國際貿易經營管理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電子商務提供的互動式網路執行機制,為國際貨易提供了一種資訊較為完備的市場環境,通過國際貿易這一世界經濟執行的紐帶達到跨國界資源和生產要素的最優配置,使市場機制在全球範圍內充分有效地發揮作用。這種貿易方式突破了傳統貿易以單向物流為主的運作格局,實現了“四流一體”,即以物流為依託,資金流為形式,資訊流為核心,商流為主體的全新經營管理模式,這種經營方式通過資訊網路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互動式的商貿服務。生產者與使用者及消費者通過網路,使及時供貨制度和“零庫存”生產得以實現,商品流動更加順暢,資訊網路成為最大的中間商,國際貿易中由進出口商作為國家間商品買賣媒介的傳統方式受到挑戰,由資訊不對稱形成的委託——代理關係與方式發生動搖,貿易中間商、代理商和專業進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對減弱,引發了國際貿易中間組織結構的革命。

二、網路貿易的迅猛發展及其帶來的問題和挑戰

網路貿易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是指在網路平臺基礎上直接進行線上交易(Trade on Line),利用數字化技術將企業、海關、運輸、金融、商檢和稅務等有關部門有機連線起來,實現從瀏覽、洽談、簽約、交貨到付款等全部或部分業務自動化處理。廣義的網路貿易主要包括因特網貿易和EDI無紙貿易兩種型別;狹義的網路貿易則僅指因特網貿易。電子資料交換(EDI)技術開發應用時間較早,但它是一個封閉性系統,費用昂貴,且技術標準複雜,缺少通用性,至今EDI無紙貿易的發展仍較緩慢。而因特網是一種開放性的網路系統,有統一的協議標準,通訊費用低廉,更能適應市場日益擴大的需要,相比較而言,因特網貿易將是未來網路貿易發展的主流方向。

目前,網路貿易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一個潛力巨大的新興市場開始形成。可以預見,網路貿易在未來的21世紀內,將會成為主導性的貿易方式。網路貿易產生的客觀基礎,從根本上講是科技革命的大發展,要求經濟關係的全球化和一體化。眾所周知,科技進步給世界經濟帶來了深刻的變化,以微電子技術為基礎的資訊科技革命以及國際網際網路絡的形成,正在把世界經濟融合成以全球為一體的“網路經濟”,經濟活動的國內國際界限逐漸模糊,資源在全球範圍內的配置已開始突破時間概念和空間界限,計算機網路的覆蓋範圍成為資訊社會中阻礙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主要障礙。全球經濟網路一體化趨勢,給傳統貿易的改造與創新提供了動力和機會。網路貿易突破了傳統貿易活動中物質、時間、空間對交易雙方的限制,它的產生與發展必將對世界經濟貿易的增長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網路貿易與傳統貿易方式相比,主要有以下幾個優勢:(1)網路貿易將會大大降低買賣雙方的交易成本。買賣雙方通過網路直接接觸,無需貿易中介的參與,減少了交易的中間環節;參與交易的各方只需支付較低的網路通訊和管理費用就可獲得儲存、交換和處理資訊,節省了資金,降低了成本;由於Internet是全球性開放網路,有利於交易雙方獲得“完整資訊”,降低了市場上的搜尋成本,減少了交易的不確定性;在網上直接傳遞電子單證,既節約了紙單證的製作費用,又可縮短交單結匯時間,加快資金週轉,節省利息開支。(2)網路貿易提高了工作效率。現有網路技術實現了商業使用者間標準格式檔案(如合同、提單、發票等)即時傳送和交換,買賣雙方足不出戶就可在網上直接辦理訂購、談判、簽約、報關、報檢、租船訂艙、繳稅、支付結算等各項外貿業務手續,大大縮短了交易時間,使整個交易非常快捷方便,從而帶動了金融、海關、運輸、保險等有關部門工作效率的提高。(3)網路貿易有利於企業增強競爭地位。公司和廠商可以申請註冊域名,在Internet網上建立自己的網站,通過網頁介紹產品、勞務和宣傳企業形象,有利於擴大企業知名度,開拓海外市場和提高國際競爭力。此外,網路貿易無時間、地域的限制,受自然條件影響小,可以進行“全天候交易”,把產品推向全球,增加貿易機會,同時又有助於及時、準確地掌握市場動態,密切同客戶的業務聯絡,提高其市場競爭地位。

網路貿易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新領域,經過短短几年的發展,網路貿易已達到了相當的規模。據國際資料公司資料顯示,1996年全球電子貿易營業額為20-30億美元,1997年增至150億美元。1998年4月美國商務部發表題為《崛起的數字經濟》報告中稱,因特網上的貿易額正以每3個月1倍的速度增長,預計到2002年將達到3000億美元的規模。另據世界貿易組織估計,到2002年,通過網路進行的國際貿易可能佔世界貿易總額的10%-15%。為了促進網路貿易的發展,許多發達國家紛紛主張對網路貿易實行全面自由化。一些國際性經濟組織,如世界貿易組織和亞太經合組織等,也開始就網路貿易問題進行政策對話和資訊交流。因此,網路貿易有望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這將極大地推動網路貿易的發展。

但是,網路貿易在改變國際貿易的方式和內容的同時,也對傳統的國際貿易理論、跨國公司理論和國際貿易法規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戰。傳統的比較優勢理論認為,各國比較優勢的形成基礎是自然資源、資本、勞動力和人力資源等方面存在著差異。而在網路貿易的條件下,資訊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和資源,這就改變了傳統國際分工理論的基礎,即國與國之間對資訊的生產、傳播、反饋與使用能力上的差異—資訊比較優勢,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國際貿易中資訊科技因素成為貿易國或企業國際競爭力的構成要素,國家或企業的資訊處理效率成為其參與國際競爭的基礎和條件,資訊基礎設施的發達程度和資訊產業的規模比重,都極大地影響了一國在國際貿易甚至世界經濟中的競爭實力和競爭地位。世界各國和地區資訊基礎設施和資訊科技的發展程度不同,導致了全球網路化發展很不平衡。據國際電信聯盟1997年9月的報告表明,截止1996年底,全世界Internet使用者有2/3分佈在美國和加拿大,21.9%分佈在歐洲大陸,6.3%分佈在亞洲,3.7%分佈在大洋洲,拉美及非洲僅佔1%和0.6%。這使發展中國家在網路貿易的發展中處於被動的地位,加劇了經濟的不平衡發展和貧富差距的擴大。發達國家還試圖控制和壟斷世界資訊資源,以達到繼續主導國際貿易主流的目的。美日兩國在世界資訊科技產品的出口總額中大約佔1/3,以它們為代表的西方工業發達國家之間的資訊貿易佔國際資訊貿易的90%,其他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以及發展中國家只佔10%左右。這種國際貿易中新的分工格局,將不發達國家排除在國際貿易主流之外,從而導致了國際貿易中新的“邊緣化”傾向。這種情況也使發展中國家原來具有的自然資源及廉價勞動力的比較優勢的重要性降低,全球資訊網路使數萬億美元的貿易、投資和國際金融業務變成只是一種信用資訊符號之間的流動,在瞬間即可完成,也為國際投資者在國際經貿活動中,尤其在國際金融市場興風作浪提供了機會,從而也大大增加了發展中國家政府實行保護性巨集觀經濟調控政策的難度。

前文提及的企業戰略聯盟與虛擬經營這一跨國公司創新型合作競爭經營方式,揭開了資訊社會公司組織及運作方式變革的序幕。同時通過非資本參與型的自發協議而聯結成的資訊網路,打破了傳統公司組織機構的層次和界限,使跨國公司成為一個開放系統。這種外部資源“虛擬”內部化的形式,使公司的經營向柔性化、彈性化的方向發展。跨國公司的所有生產環節都被納入現代資訊網路,利用網上“虛擬現實”的技術在世界範圍內進行直觀的生產協調。這不僅淡化了公司活動的地域邊界,而且有效地利用了公司的經營資源和經營能力,促進了跨國公司內部貿易的增長,也帶來了國際貿易總體規模的擴大。跨國公司由原來二維、平行的實物流動變成開放化、立體化、多維化、網路化的物質與非物質共同組成的流動,從而引發了對跨國公司內部化理論、規模經濟理論、廠商理論等更深層次的思考,同時也使國際貿易競爭格局從傳統的“單贏”向著“雙贏”的合作型競爭模式演進。

電子商務和網路貿易的發展,對傳統的國際貿易法規提出了挑戰。傳統上的貿易合同必須由書面訂立,通過手寫簽名或印章來辨別身份。但在網路交易中,由於大量運用電子貨幣和電子簽名,有形合同的法律規定很難適用網上無形的合同,而無形的網上合同如何確定權利和義務,尚待進一步明確規定。此外,網路資訊的隱私權與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電子資料及網上資訊的證據效力問題;電子簽名和認證問題;無形產品的網路交易對徵收海關進出口關稅和國內其他財政貿易政策與市場準入等問題,都要求在貿易立法上做出相應的調整和變更,使之有利於保護貿易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國際貿易遵循統一的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執行。因此,要為“數字市場”建立基本的遊戲規則。1996年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委員會第29屆年會通過的《電子商業示範法》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部關於電子商務的法律,目前只起“示範”作用,不具有強制性,但向各國立法者提供了一套國際公認的規則,創造了一種比較可靠的法律環境。網路貿易法律法規的制訂是一項複雜的社會工程,要促進其產生和發展,就需要國際社會廣泛的全球性合作。

三、網路貿易在我國的發展及其對策

我國網路貿易的發展仍處在萌芽階段,至今國內尚無一家實際網上銀行,海關、商檢、保險、稅收、運輸等部門實現網路化的目標尚需時日。我國現階段不能進行真正意義上的網路貿易,而只能做到“線上瀏覽,離線交易”。但是在另一方面,我國網路貿易的發展已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我國政府自90年代初開始,就相繼實施了“金橋”、“金卡”、“金關”等一系列金字工程,這些工程已初有成效。1998年3月,中國銀行和世紀網際網路共同完成了國內第一筆電子交易,這意味著我國電子銀行建設開始啟動。1998年7月8日,在外經貿部網際網路官方站點組建的“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正式執行,這是我國第一個由政府組建的網上交易市場。它標誌著我國在網路貿易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從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和企業的經營狀況來看,網路貿易是機遇與挑戰並存,而且是挑戰大於機遇。為了推動網路貿易在我國的健康發展,我們應該採取以下一些積極對策:

1.轉變觀念,迎接網路時代的挑戰。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資訊科技的日新月異,網路時代已快步向我們走來。網路將會對人類社會的政治、文化、經濟等各方面造成巨大的衝擊,只有及早融入全球數字化競爭,才能更好地參與全球經濟的執行,分享國際分工的利益。目前,我國居民和企業對網路貿易的觀念淡薄,傳統的購物習慣和銷售方式仍根深蒂固,認識上的滯後將會阻礙網路貿易在我國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手段,大力宣傳網路和資訊在未來競爭中的重要作用,促進居民和企業轉變觀念,重視網路貿易的發展,構築推進網路貿易發展的輿論環境。

2.加快資訊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資訊基礎設施是制約網路貿易發展的“瓶頸”。我國在資訊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例如,我國自1994年正式接入Internet以來,國內使用者數已超過80萬,WWW站點數1500多個,在CN下注冊的域名5100多個,ChinaNTE已覆蓋了31個省市,CERNET已連線了260所大學。“九五”期間投資建設的計算機網路得到了快速發展,實現了互聯互通。雖然我國網路架構已基本形成,但與國外相比,國內資訊基礎設的投資仍嚴重不足,其建設仍是初步的,金融電子化和商業電子化的目標還很遙遠。以Internet普及率為例,目前我國上網使用者數只佔人口總數的0.07%,而美國多達30%以上,相差400多倍。因此,我國必須切實有效地加大對資訊基礎設施的投資和建設,以便為網路貿易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加快企業經營管理的網路資訊化建設,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單靠傳統管理方式從事經營活動,已經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競爭的需宴。上網開拓市場,已被全球大公司認為是成本最低而效率最高的經營手段。目前,世界上企業之間的兼併浪潮發展迅猛,全球一體化的趨勢進一步加強,企業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但是網路和資訊科技的發展也為中小企業參與競爭提供了有利的武器,使其在利用資訊資源方面與大企業處於同一起跑線上,僅花費很低的成本就能在因特網上實現跨國經營。因此,在計算機網路高速發展的資訊時代,中國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運用計算機和互聯網路技術,對自身的管理和運作方式進行根本性的變革,並充分利用網路貿易帶來的商業機會,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對於眾多的中國企業,特別是近50萬家中小企業來說,電子商務和網路貿易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必由之路。

4.加強對網路貿易的研究,規範網路貿易的發展。網路貿易是一種全新的商業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少新的問題,如交易的安全性、網路貿易的徵免稅、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電子合同的有效性及糾紛的處理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直接影響到網路貿易的發展,而且由於網路貿易的發展速度很快,業務方式沒有最終定型。在其發展過程中既有本身的新進展,又有與現有體制的衝突,這給規範網路貿易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必須對市場的發展保持高度的敏感,加強對網路貿易的研究,制訂和完善相應的政策、標準、法律和法規,保證和規範網路貿易在我國的健康發展。

總之,電子商務和網路貿易的興起,是國際貿易領域裡一場深刻的商業革命。隨著新世紀的來臨,人類社會即將步入知識經濟時代。在這場變革中,世界經濟結構的重大調整,世界市場的重新構造,國際貿易方式創新的深化,對每一個國家來說都將產生深刻的影響。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正面臨著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同樣的機遇與挑戰。為了能更有效的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和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獲取更大的利益,我們應高度重視網路貿易的發展態勢,認真研究和探索網路貿易發展規律及其對國際貿易產生的影響,以便採取積極的對策措施,培育企業的創新機制和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使我國對外貿易在新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贏得優勢和主動,保持快速和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