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快節奏時代“慢生活”悄然興起

欄目: 辦公室交際 / 釋出於: / 人氣:7.91K

月刊的《newsweek》在社會和生活方式欄目中推出了一篇發自邁阿密的署名文章《享受慢慢悠悠》。

快節奏時代“慢生活”悄然興起

與此同時,美國獨立製片人約翰·格拉夫正在領導一個名為“收回你的時間”的組織,倡導悠閒生活。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步履匆忙,生活中將不會重現《羅馬假日》中經典的邂逅。

在中國,在香港設計師歐陽應霽的作品《半飽》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段話,“這個世界不推崇慢是個很大的問題,需要一場社會運動告訴大家,不需要那麼多的東西,不需要發展那麼快,不需要前面有什麼光榮大道讓大家拼了命往前衝!”想來,在繁忙的都市中,每個身處其中的人都必須隨之高速運轉。“趕車,上班,打卡;想貸款,想養老。”這幾乎成了大多數工薪階層的生活樣本。

正因如此,“慢生活”的概念一出現便迅速影響了整個世界。

遺失了許多“可追憶”的細節

“一個人坐在學校的長椅上,看天、看樹、看來來往往的三五人群,想像著他們之間正在發生怎樣的故事,就這樣可以坐一下午,現在想起來那簡直是神仙般的日子。”離開大學近10年,從事it工作的陳先生回憶起過去的時光仍舊一臉嚮往。陳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前剛去參加過一個相親派對,他表示,實在沒時間也沒機會自己認識女孩。

現實情況是,大齡白領擇偶難已是普遍現象。相關調查顯示,制約大齡白領擇偶的最主要因素中包括這樣三點:選擇面太窄、工作太忙、重視學業事業忽略生活舒適浪漫。於是乎,如同“快餐”的流行,“閃婚”不再是個新鮮的詞彙,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令都市裡的年輕人沒有了足夠的耐心慢慢經營愛情,以致不少城市出現了號稱“放縱荷爾蒙”的8分鐘約會。咖啡館裡16位單身男女,彼此約會8分鐘,8分鐘一到,男士起立,互相交換新的約會物件,高效率地結識單身異性。事實上,8分鐘約會並非最速成的交友方式,南京的一家酒吧甚至將其發揚為“一分鐘約會”——10分鐘內結識10個異性,恨不得將花前月下、緣定終身縮短成一場百米賽跑。

對此,北大社會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夏學鑾認為,在浮躁喧囂的社會風氣推動下,人們正在忽略和失去一些有價值的、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效率很容易導致功利,而速度往往會使人來不及體味情感的含蓄和細膩。

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步履匆忙,生活中將不會重現《羅馬假日》中經典的邂逅,沒有了那許多可待追憶的瑣碎細節,等到年華老去時,記載情感的記憶世界將會何等荒蕪。

“慢生活”不是支援懶惰

“現在社會競爭這麼激烈殘酷,就業形勢這麼嚴峻,又不是千萬富翁,慢下來,很快會被淘汰。”小陶的憂慮反映了一個現實:人們渴望慢下來享受生活,但現實似乎沒有給大家“慢”下來的機會。

針對這種想法,著名的“慢生活家”卡爾·霍諾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援懶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夏學鑾教授表示,中國目前還不具備實現“慢生活”的經濟社會條件,富蘭克林的“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對絕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還是至理名言。他同時認為,雖然大部分中國人還不具備“慢生活”的現實條件,但“慢生活”的價值理念可以並也應貫徹到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過程中。“你不能實現‘慢生活’,但卻可以實現慢節奏、慢速度、慢心態。在這‘三慢’中,最重要的是‘慢心態’,你只要記住人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時空中做一件事情;著急是於事無補的這兩點,心情就會平靜下來,就不會被時間‘捉住’,成為時間的奴隸。”

事實上,伴隨“慢生活”理念的影響,一些公司也明白了“欲速則不達”的道理,著名的安永管理諮詢公司就建議職員不要在週末上網查郵件,日本豐田公司則不再允許員工把年假推遲到來年。

慢餐運動正席捲歐洲

手擎少半杯產自法國波爾多的紅酒,輕搖兩下,把鼻子湊進嗅一嗅香氣,再送到脣邊輕呷一口,立刻滿口生香,回味無窮。隨後,把一小塊意大利托斯卡拉地區小莊園主自制的手工乳酪放到嘴裡慢品,這群紳士淑女是幸運的,因為就是在義大利,也不是輕易有機會可以品嚐到莊園主的私家祕製的。何況還是坐在有著兩百多年曆史的純木製大宅子裡,相信此時即便再心浮氣燥的人也會靜下心來,盡享生活的樂趣。
這是世界慢餐協會組織的一次品嚐會,地點在北京著名的有璟閣餐廳,它是目前國內惟一一家國際慢餐協會的會員店。

國際慢餐協會1986年成立於義大利,總部位於義大利美食之鄉布拉市。促使其誕生的背景是,上世紀80年代,以美國為代表的快餐(fast food)以及快餐文化在歐洲大行其道,遭到了歐洲傳統的老派紳士淑女的激烈反對,他們立刻予以回擊,針鋒相對地成立了站在快餐對立面的另一陣營——世界慢餐(slow food)協會,明確提出反對快餐垃圾食品。

1989年,“國際慢餐運動”在巴黎正式開始。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簽署了《慢餐協約》,鼓勵人們放慢節奏、享受生活。協會擁有自己的《慢餐雜誌》、慢餐學術委員會,2004年還創辦了慢餐大學———歐洲美味學院。學校招收的不是準備當廚師的人,而是職業美食家。
現在國際慢餐協會已經走出義大利,拓展到全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擁有30多萬名個人會員以及多家會員店。

國際慢餐協會中國區副主席、北京有璟閣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趙則鳴告訴記者,慢餐的“慢”其中包括了三層含義。首先是放慢飲食速度,心無旁騖地享受一道道美食,在有璟閣用餐的人士一頓飯至少會吃上兩小時。其次是烹飪手法慢,也就是更精細,全部要手工烹製,選料不能使用罐頭食品,也不能使用轉基因食品。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心態上的慢,以慢餐引導那些被物慾橫流的大潮挾裹著的人們放慢腳步,選擇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這才是慢餐的真諦。

趙則鳴透露,明年初,國際慢餐協會北京區將在國內發展首批20名個人會員,現在已經敲定了人選,大多是來自工商界、演藝圈的精英人士,希望借他們引領國內的慢餐風尚。首批個人會員除了可以獲得義大利總部頒發的證書,協會還將邀請他們出席明年在米蘭舉辦的兩年一度的慢餐烹飪大賽。趙則鳴特別強調,協會對個人會員的衡量標準沒有“經濟收入”這一項,而是更看重個人文化修養。

“這些年,社會都在崇尚速度和效率,現在終於有人肯坐下來慢慢反思,所有的快都是為了什麼?”趙則鳴說,繼慢餐之後,慢音樂(slow music)、慢駕駛(slow drive)也相繼出現。遺憾的是,雖然國際慢餐協會的口號是“不管有錢人還是窮人,都有享受美食的權利”,但目前真正有時間、有條件享受它們的還只是一小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