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農村電氣化建設總結大綱

欄目: 農村農業工作總結 / 釋出於: / 人氣:2.58W

一、基本情況

農村電氣化建設總結大綱

*縣位於河南省東南部,地處淮河上游的大別山腹地。轄19個鄉鎮,369個行政村(居委會),人口72萬,國土總面積21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0萬畝。全縣有灌河、白露河、史河三大水系,大小河流728條。大、中、小型水庫127座,水電資源理論蘊藏量5.31萬千瓦,可開發量4.44萬千瓦。截止20*年底,已建小水電32座,總裝機1.349萬千瓦,佔可開發量的30%。

二、電氣化建設情況

電源工程建設,主要對已建的鯰魚山、鐵佛寺兩座水電站實行技改增容,工程投入建設專項資金496萬元,共增加容量900千瓦,改善裝機6450千瓦。電網工程共投入農網改造資金14097萬元,新建、改造農網線路4963.3千米,其中110千伏線路1條,長48.4千米,10千伏線路742.64千米,新建、改造0.4千伏線路4172.25千米;改造110千伏變電站1座,35千伏變電站6座;新建35千伏變電站1座,新建改造配電變電器臺區1236個,新建mls系統和通訊數傳系統。

“*”規劃實施後,全縣水能資源的開發利用效益大幅度提高,電網結構更趨合理,用電水平明顯提高,各項主要用電指標均達到《水電農村電氣化標準》(sl30-XX)。

三、取得的顯著成效

(一)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農村生活條件

通過電氣化縣建設,促進了農村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建設,改善了山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期間,共新建和改造鄉村公路道路85千米,架設通訊線路15千米,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18.6萬人,解決32.2萬人、730頭大牲畜的飲用水困難。農村用電、飲水、衛生、文化、教育、廣播、電視、通訊、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都得到明顯改善,農村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位於我縣南部深山區的長竹園鄉,農民居住分散,交通極為不便,農村戶通電率低,農民生活水平低下,但該鄉水能資源極為豐富,通過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水能資源得到逐步開發,配套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目前,全鄉戶通電率達到了98.6%,在水電開發中修築道路85千米,受益村莊32個,從根本上解決1*戶農民出行難、生產資料調入難、產品運出難的“三難”問題,結束了當地農民肩挑背馱的歷史,為農村的土地、礦產、旅遊開發、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和商品流通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減輕了農民負擔,增加了農民收入

通過“*”電氣化建設,城鄉同網同價,減輕了農民負擔,實現了農民增收。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村用電交費由原來的平均1.16元/千瓦時降低到了現在的0.53元/千瓦時,平均每千瓦時降低0.63元,僅此一項每年為農民減輕負擔11790萬元;二是在電氣化建設中,以農村水電建設為載體,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為目標,支援農民以土地、勞力、材料和“相關補償”等入股辦電增加收入;三是鼓勵農民在農村水電建設中務工,優先吸收有文化的農民在電站、電網企業當工人;四是支援鄉村集體辦農村水電,壯大集體經濟,降低農村水電電價,促進農民減負增收。1999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1758元,XX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2304元,人均增長646元。

(三)發揮了水電優勢,促進了城鄉協調發展

我縣是國家級山區貧困縣,工業不發達,經濟發展滯後。電氣化縣建設利用農村水電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農村水電,增強了農村造血功能,帶動了農村工業化、城鎮化,促進了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999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為190671萬元,到XX年達到320253萬元,平均增幅13.6%,是“xx”期間年均增幅的1.55倍,工業增加值佔工農業總增加值的比重增長了8.5個百分點,大量農業勞動力轉移到二、三產業。縣財政收入達6806萬元,增長14.9%,水電農村電氣化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促進了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和縣財政增收,推動了我縣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四)理順了管理體制,規範了用電秩序

通過電網工程建設,全縣電網結構更加合理,滿足安全、經濟、可靠供電的要求,滿足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的需求,並建設了與電網規模相適應的電網排程自動化系統。同時,對舊的農村用電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取消了村級管電組織,農電管理、收費、服務實現電價、發票、抄表、核算、考核“五統一”;銷售、抄表、收費、服務“四到戶”;電量、電價、電費“三公開”,每月公佈上牆,較好地杜絕了權力電、人情電、關係電。

(五)促進了和諧社會的建立

電氣化縣建設解決了我縣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特別是深山區的群眾在發展農村水電及電氣化建設中得到實惠。山區群眾利用小水電開展以電代柴,做飯、取暖不再砍樹燒柴,有效地控制了對森林的亂砍濫伐,一年減少薪炭林用量43.2萬立方米,保護森林面積10.8萬畝。XX年我縣被列為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縣,金剛臺、黃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成為生態旅遊的好去處。電氣化縣建設保護了生態,美化了環境,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四、主要經驗與做法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加強對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建設的領導。首先是加強組織領導。縣委、縣政府將這一“興縣富民”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以主管縣長為組長,有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縣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領導小組”,全面統籌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水能資源開發和電氣化建設辦公室,由縣水利局局長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協調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建設。其次是加大宣傳力度。大力宣傳農村小水電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提高各鄉鎮政府和有關部門領導對農村小水電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其三是強化責任落實。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層層落實責任制,做到職責明確、工作到位。形成各責任主體和責任人積極負責、相關人員盡職盡責的良好氛圍,把農村小水電建設任務切實落到實處。

(二)制定優惠政策,加快電氣化建設程序

為加快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建設步伐,先後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一是下發了《關於積極發展小水電實現*水電農村電氣化的意見》,文中明確規定:小水電上網電價不低於大電網躉售價;農村水電及電網交納6%增值稅;二是對小水電實行“自建、自管、自用”,堅持“誰建設、誰投資、誰收益”、“以電養電”;三是在稅收、收費、資金籌集、土地使用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保證了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的順利實施。

(三)加強建設管理,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

百年大計,質量第一。電氣化建設是一項涉及農民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嚴格按照專案法人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始終把工程質量放在首位,切實把好工程質量關,做到嚴格按規劃設計施工,嚴格施工隊伍,嚴格控制工程質量,嚴把原材料質量關;嚴格施工程式,杜絕違規操作;嚴格控制工期,確保工程進度。工程竣工後,縣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領導小組組織有關人員按照水利部《水利水電工程驗收規程》(sl223-1999)和有關規定以及工程設計內容進行初驗,對主要指標達不到驗收標準的,限期整改,直至達標後再組織驗收。

(四)加強建設資金管理,確保專款專用

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資金的使用,直接關係到工程的質量和效益。不論是國家投入資金,還是地方配套資金,或是企業、個人入股資金,均由縣江淮水利水電有限公司設立專賬,專人管理,嚴禁挪用、侵佔建設資金,做到專款專用。建設資金按工程進度撥付,資金的使用過程實行透明化、公開化,並接受有關部門的審計和監督。對國有水電資金,明確了縣水利局作為出資人代表,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五、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存在問題

1、水電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低

“*”期末,全縣水電總裝機容量為1.349萬千瓦,僅佔可開發量4.44萬千瓦的30.4%,現有水電資源開發程度低。

2、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資金整體投入不足

由於我縣系國家級貧困地區、蘇區和邊遠山區,經濟欠發達,自籌和吸引外資能力差,地方配套資金不能足額到位,加之隨著國家金融政策的調整,資金週轉緩慢,銀行貸款困難。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整體投入不足,導致一些新建、續建、技改專案無法開工,影響了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建設進度。

3、已建小水電站裝置老化,技改任務繁重。

我縣已建的農村微型水電站大都建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經過30多年的執行,裝置已嚴重老化,有的瀕臨報廢,效益低下,部分水電站已處於舉步維艱的地步。據調查統計,全縣85%的水電站急需更新改造,技改任務十分繁重。

4、小水電上網電價偏低,企業效益差。

目前,我縣小水電上網電價為0.257元/千瓦時,而供電成本達0.19元/千瓦時,水電企業利潤少,效益差。

(二)建議

1、出臺優惠政策

針對“*”期間水電農村電氣化建設存在的問題,上級政府應跟蹤出臺開發優惠政策及招商引資的具體方案。

2、加大對貧困山區的資金扶持力度

充分開掘我縣水能資源豐富的優勢與潛力,在資金扶持上給予適當傾斜,尤其是貧困深山區的力度要加大。

3、加大技改力度

按照“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先易後難,分步實施”的原則,對已建電站進行科學論證,選擇自然條件、基礎條件好,投資少、效益高的水電站優先進行技術改造。

4、提高水電上網電價

對水電企業的發、供電成本重新進行核算,核實上網電價,使水電企業有一定的利潤空間,確保水電企業逐步發展壯大,促進水電開發建設的良性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