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國中語文教師期末個人工作總結(精選13篇)

欄目: 教學工作總結 / 釋出於: / 人氣:2.4W

國中語文教師期末個人工作總結 篇1

語文新教材教學大綱規定:中學語文教學必須教學生“具有現代語文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聽說能力,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即培養有語文素養的人。這就需要一個培養過程,即學習過程。有人曾說,一個人的學習過程是這樣的:國小教學重在“扶”,中學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學重在“全放”。由此可見,這個過程明顯體現出逐步加深,互相聯絡的關係。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銜接”。何謂“銜接”?它指事物間相連線。新教材教學大綱也明確提到國中語文教學是“在國小語文教學的基礎上”,甚至更為詳細地提到“在國小的基礎上擴大識字量”、“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這說明了中國小語文教學之間的聯絡與銜接。

國中語文教師期末個人工作總結(精選13篇)

如何研究“銜接”,如何做到“最優化”,下面我就談談對“銜接”在三個方面的認識:一、研究大綱是做好銜接工作的保證。

語文不如數理化之清晰,因而語文教學往往陷入了一種不可知論的狀態,有人還美其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其實,這是不可許的。作為一線教師如今須做到以下三點:1、研究92年大綱與20xx年大綱之異同。2、研究20xx年中國小語文教學大綱之異同。3、研究國中、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之異同。這三者的研究正如法律的確定,它使教師有了準繩,有了依據。例如,92年大綱與20xx年大綱之異同,也說明它們存在著繼往開來的銜接關係:92年大綱對語文的人文性提得不是很明顯,著重於工具性。而20xx年大綱則將人文性與工具性相提並論。那如何做好這理念的認可與改變就尤其重要了。其實,語文是一種特殊的工具,是思維和交際的工具,是負載和傳遞資訊的工具;語文的運用,離不開人的思想感情、閱歷和素養的參預。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我認為低年級應著重於工具性,而高年級再側重人文性也不遲,那問題就是要如何做好這階段過程的銜接工作。如七年級年在國小識字的基礎上進一步識字,更加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在國小的基礎上進一步注重書寫,並引導學生去認識書法家練字的經過;還有背誦默寫等等都不能一下子鬆開。正如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先生他在起始年段也曾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某一方面給予大膽的出其不意的肯定,從而使學生對語文產生極大的興趣,這是從國小到中學“銜接”的典型,同時也是語文教壇一個佳話。發現兩個大綱之異同,我們就能瞭解新大綱的意圖所在了。其實,這就是新舊大綱間的銜接。只有真正做到對大綱之異同而心中有數,那在實際銜接教學過程中會有很大啟示的。這樣才能找到符合教學規律的教法,才能遵照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再如,新大綱分明一體化設計,整體考慮,互相銜接,這是建國以來的第一次。由此可見,各方面的銜接問題已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越來越受人們重視了。就背誦篇目而言,大綱規定國小不少於150篇,以絕句為主;國中背誦不少於80篇;高中背誦古文20篇,詩詞、曲50首。這些無不說明從國小到國中,乃至高中的連貫性和層次性已尤為突出了。作為教師認識這一點是很有必要的。對此,我採用每天一詩,先誦再背再懂,至於有些詩詞懂與否,我認為隨著孩子長大或年齡的增長會懂的。或在起始年段不提,在八年級、三年再繼續訓練也不遲。這既能體現訓練的層次性與序列性,也符合人的認識與發展規律。二、研究教材之間的銜接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熟悉中國小教材,處理好銜接,明確教法現在屬於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種種跡象表明了,國小生升國中後,往往覺得國小學過,國中還在學,甚至於高中還學,教材內容的重複性,因而使學生產生厭學畏懼心理,這些表明了國小與國中、高中等在教材的銜接上出現了不應有的“軟”的問題。這就嚴重影響了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這往往也造成一種怪異現象的出現:大學厭高中,高中厭國中,國中厭國小;國小厭國中,國中厭高中,高中厭大學的惡性迴圈現象。其實,問題就在於“銜接”上,一個人的語文素養正如飛馳的火車,國小中學高中大學等就象一節節車廂,如何使之能與火車頭一塊向前奔,這每一節車廂的交接處就顯得尤為重要,否則,後果就難以設想了。這次新大綱很明顯就給予了一定的考慮:國小低年級課文貼進兒童生活,充分考慮與兒童經驗與想象的關係,課文型別以童話、寓言、詩歌、故事為主;中年級課文題材、體裁、風格多樣,並有一定數量的科普作品;國中課文古代詩詞和文言文佔30%左右,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各佔50%;高中加強了文學教育的分量,在整套教材的選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學作約佔課文總數的60%,使學生在對文學作品的閱讀、欣賞、研讀中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豐富精神世界。這就使三個層次的教學側重有所分清,再也不會出現那種高中的有可能在國中學,國中的有可能在國小學,國小的有可能在國中學,國中的有可能在高中學的不大正常的現象。簡而談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在教學生畫知識樹又何嘗不是如此的想法呢?在畫知識樹的同時,實際理清了各知識之間聯絡。這正如新大綱所說的“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意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境之間的聯絡。”應該說在這一點上,新大綱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情況下,作為語文教師應將教材吃透了,研深了,才能充分把握意圖,把語文教學帶到新天地裡。

(二)、國中階段教材之間銜接問題的再認識。

92年的教學大綱曾給沉悶的語文教學注入了生命力,全國各線教師高興勁甭說了。在注重主體作用方面,這套教材給予了極大的體現。試用修訂本教材又進一步給予了重現,但更重要的是本次修訂對三個階段的認識有所變化。三個階段體現著互相銜接,逐步遞進的學習程式。第一階段指導學生從整體上學習和把握運用語文的能力;第二階段,進而分解為三種表達方,使對實用文體學習得到提高和逐步加深;第三階段,從文章的學習過渡到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這樣,由簡及繁,由淺及深,符合語文學習的規律。這樣,三個階段的過渡銜接很顯然地突出來了。這可關係到學生學習遞進和加深,因此,教師應從巨集觀角度入手,及時思考各個階段的側重點,並將之施於教學備課中,充分考慮課堂各個環節的銜接,正所謂:有所側重才能有所收穫。

(三)、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與生活之間的銜接。

語文四種能力的培養無不與生活聯絡。新大綱特別注重這點“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絡,拓寬學習班渠道,增強學習語文實踐的機會。”劉國正先生又說“教室的四壁不應成為水泥的隔離層,而是多孔的海綿,透過多種孔透使教學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通。”同時,大綱也提出“國小鼓勵學生自由閱讀,有問題提出來,能與別人商量;國中要求閱讀後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問;高中要求學生能對課文闡發、評價和質疑。”這是需要建立在對生活有著直接感受與間接感受的基礎上的。為此,我試探性地在課內外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1、根據速讀的要求,即一分鐘要500字左右,我適當選擇了課外材料為內容,開展了聽力訓練。由緩而急,由簡而繁,逐漸地使學生認識到聽力訓練單靠課本材料是不夠的。如今經過一階段的訓練,部分同學的聽力能力很明顯地進步了。

2、根據課本中安排的活動課材料,進行了多次語文實踐活動。如家鄉麻城是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為此我請學生到城區和郊外作調查,寫題為《我愛美麗的家鄉------麻城》、《歡迎你到麻城來做客》的文章;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過去,我讓學生就姓氏的來源作為調查,寫題為《我從哪裡來------“尋根問祖”姓氏來源調查活動》的報告;對中國小生錯別字尤其嚴重的情況,我就開展了《請講普通話請用規範字》的活動;對中小生看電視非常嚴重的事實,我就開展了《關於中國小生看電視利與弊》的書面爭論等等,不一而足。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促進學生對生活的再認識,體現生活主人翁的作用,使所學的不是死知識。3、就課內而言,我主要圍繞課文開展有關銜接工作,如學習了《數字雜說》,我就讓學生寫《也談數字的妙趣》,(可填對聯、謎語、詩詞等等);學習了《皇帝的新裝》,我就讓學生編話劇(曾在校五四晚會上演,效果還好);學習了《大自然的語言》,我就讓學生寫《淺談農諺》等等。應該說這“讀”,就是讓學生投入到別人的直接的感受中去,對學生來說這其實是間接感受,因此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否則的話,只能又回到那種令人生厭的學習中。而“寫”是一種直接感受的表白,這就需要學生很真實地再現了。如何銜接,實際是離不開生活的。這正如劉國正先生所說的“脫離生活,寫就變成無源之水,技巧就變成無所附麗的文字遊戲。而與生活結合,則讀有嚼頭,寫有源頭,全域性皆活”。由此可見,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與生活之間的銜接是必不可少的。

三、研究學生是做好銜接,提高質量的重要因素。

1、心理學告訴我們;研究好各階段學生的特點,各年段學生,各類學生的特點,這包括學生在學校、社會、家庭、年齡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現屬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素質參差不齊,這就給如何做好銜接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只有正視這一點,才能做好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環節。因此,教師應考慮這些環節的銜接。教育是沒有小事,因為事事都有可能在今後給學生產生這樣那樣或好的或壞的影響。

2、作為語文教師,瞭解學生各個階段學習語文水平,幫助他們做好思想、感情、知識等的銜接。特別是中下生應側重於基礎的再現與反覆,優生可著重從拓展、加深方面考慮。3、無論在哪個階段,教師都應及時計劃,及時總結,及時反饋,多與學生探討,找出銜接的問題所在給予解決。

綜上所述,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訓練學生須考慮層次性和連貫性,促使各個環節的銜接聯絡,是學生整體優化,提高語文素養的關健所在。如何考慮“用好例子,用活例子,用足例子”,讓學生真正從憑藉的例子中找到銜接的關係,從而找到讀活語文的辦法,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總之,無論是怎樣的教學方法,都應“讓學生帶著社會生活的體驗走進語文課堂”,“讓學生帶著語文課堂的收穫走向社會生活”,經過積累、感悟、薰陶,注重各個環節的銜接與逐步提高,語文素養才會得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才會螺旋式地上升的。

國中語文教師期末個人工作總結 篇2

中學語文教學必須嚴格執行《課程標準》,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語文教學必須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既確保課程共同基礎的落實,又關注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現實能力和潛在能力,支援學生特長和個性的發展;必須注重應用性特點,加強與社會、科技及其他課程的溝通,使學生具備紮實的語文基礎和獨立的語文應用能力;必須發揮審美教育作用,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關注學生情感的豐富和發展,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必須發揮學生的探究能力,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促進他們的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的協調發展;必須進一步聯絡學生生活,加強語文實踐活動,博古通今,面向未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文營養和多向度發展的途徑。總之,語文教學必須從學科自身的特點和學生學習的實際出發,在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指導下,積極開展“教”與“學”的實踐活動,從而使全體學生“習得知識”“養成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在各個不同層次上都得到發展。

一、課前準備

1.學習與調查。每學期初,教師必須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通讀教材,並採用多種形式,調查瞭解學生的思想、學習(主要是語文學習)情況。通過學習和調查,明確學期(模組)教學任務。

2.制訂計劃。以《課程標準》、教材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認真制定具體可行的學期(模組)教學計劃。計劃一般包括:(1)學期(模組)教學總體目標;

(2)《課程標準》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簡析;

(3)學期(模組)教學總體設想、具體措施和課內外教學活動;

(4)教學進度等。3.認真備課。

(1)強化單元(專題)整體教學,明確單元(專題)教學目標,精心安排單元(專題)教學全過程,處理好各種課型間的關係。

(2)備好每一篇課文、每一堂課。潛心鑽研教材,科學地理解、準確地把握教材的要求,並根據學生實際確定課文或課時的教學目標。設計好課堂教學過程、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並按課時寫好教案或學案。教案一般包括:①教學目標;②教學重點難點;③教學過程和方法(包括教法和學法);④板書設計;⑤練習或作業。根據教學實際,教案可詳可略,但教學過程必須切實可行。

(3)加強集體備課。在個人認真備課的基礎上,每個單元(專題)教學前,備課組要開展有效的集體備課活動。事先擬定活動的中心內容和形式,保證活動的質量。

4.其他準備。每堂課前,還要準備好上課所需要的有關材料、教具、多媒體課件、現代教學設施等。

二、課堂教學

1.實施教學目標。每堂課都要有明確而完整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學目標的“導向”、“激勵”、“評價”作用。2.優化教學過程。

(1)課堂教學要靈活地運用“自主學習”的基本模式,提倡形成基本塊狀結構。要根據教學目標創設活動情境或問題情境,組織好學生的智慧活動,保證學生智慧活動的時間和質量;並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活動作出評價。

(2)課堂教學中,要加強語言和思維訓練。講究“接受”和“探究”的和諧統一、在不忽視對必要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訓練的同時,特別要重視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大膽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自主地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獲取自己滿意的學習效果。(3)要提倡合作學習,幫助學生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傾向,積極與各種集體學習活動,既要正確地表達自己的心志,又要善於吸納他人的意見,在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會協作和分享,學會寬容和溝通。

(4)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做到“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協調發展,注意學習方法的培養和良好習慣的養成。

3.加強寫作教學。寫作教學必須按照《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明確教學目標,制訂教學計劃,認真備課,認真抓好命題、指導和講評三個環節。每學期大作文8次(包括12次口頭作文),並安排適當的小作文及其他寫作教學活動。

4.高階中學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學校的實際情況,開設選修課、綜合實踐活動課和校本課程,要積極創造條件努力開發學校、社群、家庭等各個方面的資源,尊重學生的意願,指導學生選擇選修內容,配好相關教材,發揮教師的專業特長,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5.樹立良好的教風。課堂上,教師要發揚民主,面向全體學生;教態親切自然,精神飽滿;一律用普通話教學,語言文明、準確、清晰,力求生動;板書規範、清楚;準時上課下課。

三、課後教學活動

1.安排適量作業。根據教學目標,精心選編書面或口頭作業,每次作業量以20分鐘為宜,要求學生嚴格按規定完成,教師應認真及時地檢查、批閱、講評。

2.加強作文批改。每次作文,要有計劃地精批三分之一,批閱中必須有恰當的眉批和總批;其餘作文,也應瀏覽檢查,劃出錯別字、病句,給予恰當的分數;要做好批改記錄;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共同提高寫作水平;提倡面批。

3.開展課外學習活動。教師要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推薦健康有益的讀物,使學生每週課外閱讀量不少於10000字,有條件的學校要幫助學生養成每日讀報的習慣;要指導學生採用寫日記、隨筆,辦板報、小報的形式開展課外寫作活動,使學生每週的課外寫作量不少於1000字,並組織學生向有關刊物投稿;每學期還要組織學生參加12次課外聽說活動。組織語文課外活動小組或文學社團,積極開展活動,為部分學有所長、學有餘力的學生進一步發揮特長、發展個性創造條件;抓好課外輔導,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開展小型的輔導活動,重在補缺補漏補差。

4.提倡寫教學後記,反思教學中的得和失、經驗和教訓。要積極參加各項教研活動,每人每學期聽課10節以上,上研究課一節,每學年寫教學論文或經驗總結一篇。

四、評價與測試

1.明確課程評價的目的。通過正確的評價,瞭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狀況,準確地判斷學生的學業水平與發展需求,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激勵和發展功能。

2.要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要加強形成性評價,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特徵,採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如書面考試、觀察活動、成長記錄等,同時要避免評價的繁瑣化。

3.組織好學業水平測試或每學期的期末考試。考試命題要以《課程標準》和教材為依據,試題要覆蓋面廣,難易適度,針對性強。除去上述考試和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考試外,不要任意增加其他考試或變相考試。

4.考試前,要認真指導學生做好複習工作;考試後要認真批閱試卷,做好試卷分析工作,並做好補償教學。

5.高階中學要實行學分認定制度,並努力探尋適合於不同目的的評價手段和方法,提高評價效率。

國中語文教師期末個人工作總結 篇3

一、最大的收穫是教學觀念上有了明顯的改變。以前的教學中,只是一味地要求學生認真地在書本上記下教師的講解,以致於字裡行間記得密密麻麻的,這樣,才能體現出教師講得細緻,學生聽得認真。通過探索實踐,感覺到這種教學行為不符合新的教育理念。於是漸漸轉變了教學理念,嘗試學生的參與活動,從內心深處相信學生,使平時認為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在課堂上能夠得到基本的解決。這一點變化我非常高心,一是自己在課堂上能夠比較省力,只是恰當地適時地給他們做一點指導,感覺到非常愜意,而是學生們非常歡迎討論式的教學,只要問題設定得好,一環套一環,一步跟一步,不一會就下課了,學生感覺不到疲倦,教師也不覺得聲嘶力竭,口乾舌燥。當然,這種做法的好處是時時處處可以形成一種討論的氛圍,前後左右的同學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組,隨時隨地的討論。也有不利的一方面,由於前後左右的同學的學習存在一定的差異,小組的學習水平優劣不等,討論的效果有時不盡如人意。以後如果水平高低的學生搭配組成學習小組,而且上課的時候,只要老師提出問題,可以隨時隨地前顧後盼地“說”“議”這個問題,不要等著老師說“現在開始討論”後才去討論,這樣顯得僵化呆板。通過這樣的活動,我認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會更加有趣。他們的個性會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互相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表現。教室中沒有了陰暗冰冷的“死角”,課堂上充滿著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這樣的授課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課堂教學效率也大大提高。

儘管我暫時還沒有真正達到這種語文教學的高超境界,但這是我終生努力的方向。二、上好的兩節課

有時候,上了將近二十週課,不見得能夠上好幾節課。這一學期自己感覺到上好了兩節課:郁達夫的《古都的秋》和姚鼐的《登壇山記》。

在講解郁達夫的《古都的秋》的時候,著意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學生通過閱讀,能夠分析找出記敘和議論部分,而且能夠概括出五幅圖畫:秋晨天空、秋之牽牛花→槐樹落蕊而知秋→秋蟬殘鳴而報秋→秋雨淋人人知秋→棗樹秋色之奇觀。在整個講課過程中,設定了8個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郁達夫的寫景藝術以及通過景物描寫抒發出的感人至深的情感。這些問題由淺入深,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另外,我仔細地講解了作者記敘古都秋景的語言特色,留意作者細膩的筆調,動詞、形容詞等詞的使用等,通過課文的講解,然後佈置相應的作文訓練,在作文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景物描寫中如何觀察、如何細膩的描寫有了較好的掌握與運用。

姚鼐的《登壇山記》是桐城派的典範之作,這篇文章我自己在國中學過,以前給學生講過,大專階段也學過,但只有這一回給學生講解過之後,才算對文章對了更進一步的理解。我的思路是,學生應該瞭解登泰山的路線,應該瞭解作者在文中要表現的重點內容,應該瞭解作者透過本文要表現的思想等,在這基礎上,給學生簡單地介紹桐城派“義理、考據、辭章”的主張。由於有了充分的準備,所以在學生討論過程中,能夠給學生恰如其分的指導,自己覺得遊刃有餘,學生們學習得積極有趣,收效較大。

兩節課的教授,說明了一個道理:上好一節課的前提之一是教師應該對這一節課有了比較獨到地深入的理解(不是人云亦云),否則,沒有意思,自己也覺得無論採取什麼方法,首先提不起教師的興趣,怎能感染學生。另外,完全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探討學習,當然,這需要教授者有很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否則,自然從過去的“填鴨式”變成“放羊式”了。三、試題課的講解

為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從這一學期開始,試題的講解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解析能力,即不做詳細的講解,相當於考場上初次見到這個題目,該怎麼做就怎麼做。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生有較大的依賴性。我一貫的做法是基本上不提倡也不反對提前預習做題,而是當堂做題,一次鍛鍊學生的應激能力與自我做題的速度與準確性。之一方面有了一定的良好反應。當然,還需要不斷的訓練提高。

四、文言閱讀能力的提高

再搞以文言文學習的基礎上,這一學期繼續採取課堂講解、課後製作卡片結合的辦法。尤其是這一學期通過廣泛採取討論的訓練方法,學生通過課本下面的詳細註釋、結合平時的文言知識,加以討論,基本能解決重點的字詞句式及大意。長期進行這種訓練,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性,自身不斷地積累訓練,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五、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動力。要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要想辦法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辦法之一自然是把課文講深講透,把試題講深講透,一步一步地,由淺入深地講解,將自己設想成一箇中等程度的學生,這個“學生”會如何理解這篇課文、這道試題,有了這種設身處地的想法,也就能想出適合於學生的思路,當然這個思路肯定是從學生出發,又高於學生的。師生自然就能達到溝通,達到知識的交流與傳授。其他方法就是教師的語文素養了,包括粉筆字、普通話,閱讀及朗讀能力以及廣泛的課外知識。這些方面我自身覺得還不夠。

總之,語文教學是一個紛繁複雜的工作。從事十多年語文教學我得到了許多,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很多不足。尤其是自己至今還缺少一個系統的長遠的讀書計劃,不能夠持之以恆閱讀大量的課外書籍,僅僅圉於課堂教學,侷限於一篇文章的“文字”講解,沒有從根本上充實自己,沒有有計劃地學習與語文有關的中外知識,尤其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學習和理解。沒有進行系統的有計劃的語文研究,不能夠從語文教學中走出來,不能自拔於繁瑣的天天如此的教學工作,不能高屋建瓴地搞好語文教學。說到底,就是自己的知識儲備還遠遠不夠,自己的研究能力還很低,還需要在這一方面下大氣力,深功夫。因此,在今後漫長的教學生涯中,我還要不斷努力,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業務水平,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切實為提高學生語文素質更好地服務。

國中語文教師期末個人工作總結 篇4

語文新教材教學大綱規定:中學語文教學必須教學生“具有現代語文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聽說能力,具有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即培養有語文素養的人。這就需要一個培養過程,即學習過程。有人曾說,一個人的學習過程是這樣的:國小教學重在“扶”,中學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學重在“全放”。由此可見,這個過程明顯體現出逐步加深,互相聯絡的關係。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銜接”。何謂“銜接”?它指事物間相連線。新教材教學大綱也明確提到國中語文教學是“在國小語文教學的基礎上”,甚至更為詳細地提到“在國小的基礎上擴大識字量”、“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這說明了中國小語文教學之間的聯絡與銜接。

如何研究“銜接”,如何做到“最優化”,下面我就談談對“銜接”在三個方面的認識:一、研究大綱是做好銜接工作的保證。

語文不如數理化之清晰,因而語文教學往往陷入了一種不可知論的狀態,有人還美其曰: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其實,這是不可許的。作為一線教師如今須做到以下三點:1、研究92年大綱與20__年大綱之異同。2、研究20__年中國小語文教學大綱之異同。3、研究國中、高中語文教學大綱之異同。這三者的研究正如法律的確定,它使教師有了準繩,有了依據。例如,92年大綱與20__年大綱之異同,也說明它們存在著繼往開來的銜接關係:92年大綱對語文的人文性提得不是很明顯,著重於工具性。而20__年大綱則將人文性與工具性相提並論。那如何做好這理念的認可與改變就尤其重要了。其實,語文是一種特殊的工具,是思維和交際的工具,是負載和傳遞資訊的工具;語文的運用,離不開人的思想感情、閱歷和素養的參預。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我認為低年級應著重於工具性,而高年級再側重人文性也不遲,那問題就是要如何做好這階段過程的銜接工作。如七年級年在國小識字的基礎上進一步識字,更加熟練地使用字典詞典;在國小的基礎上進一步注重書寫,並引導學生去認識書法家練字的經過;還有背誦默寫等等都不能一下子鬆開。正如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先生他在起始年段也曾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某一方面給予大膽的出其不意的肯定,從而使學生對語文產生極大的興趣,這是從國小到中學“銜接”的典型,同時也是語文教壇一個佳話。發現兩個大綱之異同,我們就能瞭解新大綱的意圖所在了。其實,這就是新舊大綱間的銜接。只有真正做到對大綱之異同而心中有數,那在實際銜接教學過程中會有很大啟示的。這樣才能找到符合教學規律的教法,才能遵照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再如,新大綱分明一體化設計,整體考慮,互相銜接,這是建國以來的第一次。由此可見,各方面的銜接問題已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越來越受人們重視了。就背誦篇目而言,大綱規定國小不少於150篇,以絕句為主;國中背誦不少於80篇;高中背誦古文20篇,詩詞、曲50首。這些無不說明從國小到國中,乃至高中的連貫性和層次性已尤為突出了。作為教師認識這一點是很有必要的。對此,我採用每天一詩,先誦再背再懂,至於有些詩詞懂與否,我認為隨著孩子長大或年齡的增長會懂的。或在起始年段不提,在八年級、三年再繼續訓練也不遲。這既能體現訓練的層次性與序列性,也符合人的認識與發展規律。二、研究教材之間的銜接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熟悉中國小教材,處理好銜接,明確教法現在屬於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種.種跡象表明了,國小生升國中後,往往覺得國小學過,國中還在學,甚至於高中還學,教材內容的重複性,因而使學生產生厭學畏懼心理,這些表明了國小與國中、高中等在教材的銜接上出現了不應有的“軟”的問題。這就嚴重影響了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高。這往往也造成一種怪異現象的出現:大學厭高中,高中厭國中,國中厭國小;國小厭國中,國中厭高中,高中厭大學的惡性迴圈現象。其實,問題就在於“銜接”上,一個人的語文素養正如飛馳的火車,國小中學高中大學等就象一節節車廂,如何使之能與火車頭一塊向前奔,這每一節車廂的交接處就顯得尤為重要,否則,後果就難以設想了。這次新大綱很明顯就給予了一定的考慮:國小低年級課文貼進兒童生活,充分考慮與兒童經驗與想象的關係,課文型別以童話、寓言、詩歌、故事為主;中年級課文題材、體裁、風格多樣,並有一定數量的科普作品;國中課文古代詩詞和文言文佔30%左右,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各佔50%;高中加強了文學教育的分量,在整套教材的選文中,古今中外的文學作約佔課文總數的60%,使學生在對文學作品的閱讀、欣賞、研讀中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豐富精神世界。這就使三個層次的教學側重有所分清,再也不會出現那種高中的有可能在國中學,國中的有可能在國小學,國小的有可能在國中學,國中的有可能在高中學的不大正常的現象。簡而談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在教學生畫知識樹又何嘗不是如此的想法呢?在畫知識樹的同時,實際理清了各知識之間聯絡。這正如新大綱所說的“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意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境之間的聯絡。”應該說在這一點上,新大綱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情況下,作為語文教師應將教材吃透了,研深了,才能充分把握意圖,把語文教學帶到新天地裡。

(二)、國中階段教材之間銜接問題的再認識。

92年的教學大綱曾給沉悶的語文教學注入了生命力,全國各線教師高興勁甭說了。在注重主體作用方面,這套教材給予了極大的體現。試用修訂本教材又進一步給予了重現,但更重要的是本次修訂對三個階段的認識有所變化。三個階段體現著互相銜接,逐步遞進的學習程式。第一階段指導學生從整體上學習和把握運用語文的能力;第二階段,進而分解為三種表達方,使對實用文體學習得到提高和逐步加深;第三階段,從文章的學習過渡到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這樣,由簡及繁,由淺及深,符合語文學習的規律。這樣,三個階段的過渡銜接很顯然地突出來了。這可關係到學生學習遞進和加深,因此,教師應從巨集觀角度入手,及時思考各個階段的側重點,並將之施於教學備課中,充分考慮課堂各個環節的銜接,正所謂:有所側重才能有所收穫。

(三)、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與生活之間的銜接。

語文四種能力的培養無不與生活聯絡。新大綱特別注重這點“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絡,拓寬學習班渠道,增強學習語文實踐的機會。”劉國正先生又說“教室的四壁不應成為水泥的隔離層,而是多孔的海綿,透過多種孔透使教學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通。”同時,大綱也提出“國小鼓勵學生自由閱讀,有問題提出來,能與別人商量;國中要求閱讀後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問;高中要求學生能對課文闡發、評價和質疑。”這是需要建立在對生活有著直接感受與間接感受的基礎上的。為此,我試探性地在課內外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1、根據速讀的要求,即一分鐘要500字左右,我適當選擇了課外材料為內容,開展了聽力訓練。由緩而急,由簡而繁,逐漸地使學生認識到聽力訓練單靠課本材料是不夠的。如今經過一階段的訓練,部分同學的聽力能力很明顯地進步了。

2、根據課本中安排的活動課材料,進行了多次語文實踐活動。如家鄉麻城是個人傑地靈的好地方,為此我請學生到城區和郊外作調查,寫題為《我愛美麗的家鄉------麻城》、《歡迎你到麻城來做客》的文章;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過去,我讓學生就姓氏的來源作為調查,寫題為《我從哪裡來------“尋根問祖”姓氏來源調查活動》的報告;對中國小生錯別字尤其嚴重的情況,我就開展了《請講普通話請用規範字》的活動;對中小生看電視非常嚴重的事實,我就開展了《關於中國小生看電視利與弊》的書面爭論等等,不一而足。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促進學生對生活的再認識,體現生活主人翁的作用,使所學的不是死知識。3、就課內而言,我主要圍繞課文開展有關銜接工作,如學習了《數字雜說》,我就讓學生寫《也談數字的妙趣》,(可填對聯、謎語、詩詞等等);學習了《皇帝的新裝》,我就讓學生編話劇(曾在校五四晚會上演,效果還好);學習了《大自然的語言》,我就讓學生寫《淺談農諺》等等。應該說這“讀”,就是讓學生投入到別人的直接的感受中去,對學生來說這其實是間接感受,因此必須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否則的話,只能又回到那種令人生厭的學習中。而“寫”是一種直接感受的表白,這就需要學生很真實地再現了。如何銜接,實際是離不開生活的。這正如劉國正先生所說的“脫離生活,寫就變成無源之水,技巧就變成無所附麗的文字遊戲。而與生活結合,則讀有嚼頭,寫有源頭,全域性皆活”。由此可見,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與生活之間的銜接是必不可少的。

三、研究學生是做好銜接,提高質量的重要因素。

1、心理學告訴我們;研究好各階段學生的特點,各年段學生,各類學生的特點,這包括學生在學校、社會、家庭、年齡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約。現屬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素質參差不齊,這就給如何做好銜接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不便。只有正視這一點,才能做好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環節。因此,教師應考慮這些環節的銜接。教育是沒有小事,因為事事都有可能在今後給學生產生這樣那樣或好的或壞的影響。

2、作為語文教師,瞭解學生各個階段學習語文水平,幫助他們做好思想、感情、知識等的銜接。特別是中下生應側重於基礎的再現與反覆,優生可著重從拓展、加深方面考慮。3、無論在哪個階段,教師都應及時計劃,及時總結,及時反饋,多與學生探討,找出銜接的問題所在給予解決。

綜上所述,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訓練學生須考慮層次性和連貫性,促使各個環節的銜接聯絡,是學生整體優化,提高語文素養的關健所在。如何考慮“用好例子,用活例子,用足例子”,讓學生真正從憑藉的例子中找到銜接的關係,從而找到讀活語文的辦法,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總之,無論是怎樣的教學方法,都應“讓學生帶著社會生活的體驗走進語文課堂”,“讓學生帶著語文課堂的收穫走向社會生活”,經過積累、感悟、薰陶,注重各個環節的銜接與逐步提高,語文素養才會得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才會螺旋式地上升的。

國中語文教師期末個人工作總結 篇5

一、最大的收穫是教學觀念上有了明顯的改變。以前的教學中,只是一味地要求學生認真地在書本上記下教師的講解,以致於字裡行間記得密密麻麻的,這樣,才能體現出教師講得細緻,學生聽得認真。通過探索實踐,感覺到這種教學行為不符合新的教育理念。於是漸漸轉變了教學理念,嘗試學生的參與活動,從內心深處相信學生,使平時認為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在課堂上能夠得到基本的解決。這一點變化我非常高心,一是自己在課堂上能夠比較省力,只是恰當地適時地給他們做一點指導,感覺到非常愜意,而是學生們非常歡迎討論式的教學,只要問題設定得好,一環套一環,一步跟一步,不一會就下課了,學生感覺不到疲倦,教師也不覺得聲嘶力竭,口乾舌燥。當然,這種做法的好處是時時處處可以形成一種討論的氛圍,前後左右的同學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組,隨時隨地的討論。也有不利的一方面,由於前後左右的同學的學習存在一定的差異,小組的學習水平優劣不等,討論的效果有時不盡如人意。以後如果水平高低的學生搭配組成學習小組,而且上課的時候,只要老師提出問題,可以隨時隨地前顧後盼地“說”“議”這個問題,不要等著老師說“現在開始討論”後才去討論,這樣顯得僵化呆板。通過這樣的活動,我認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會更加有趣。他們的個性會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互相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表現。教室中沒有了陰暗冰冷的“死角”,課堂上充滿著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這樣的授課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課堂教學效率也大大提高。

儘管我暫時還沒有真正達到這種語文教學的高超境界,但這是我終生努力的方向。二、上好的兩節課

有時候,上了將近二十週課,不見得能夠上好幾節課。這一學期自己感覺到上好了兩節課:郁達夫的《古都的秋》和姚鼐的《登壇山記》。

在講解郁達夫的《古都的秋》的時候,著意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學生通過閱讀,能夠分析找出記敘和議論部分,而且能夠概括出五幅圖畫:秋晨天空、秋之牽牛花→槐樹落蕊而知秋→秋蟬殘鳴而報秋→秋雨淋人人知秋→棗樹秋色之奇觀。在整個講課過程中,設定了8個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郁達夫的寫景藝術以及通過景物描寫抒發出的感人至深的情感。這些問題由淺入深,基本上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另外,我仔細地講解了作者記敘古都秋景的語言特色,留意作者細膩的筆調,動詞、形容詞等詞的使用等,通過課文的講解,然後佈置相應的作文訓練,在作文中,可以看出學生對景物描寫中如何觀察、如何細膩的描寫有了較好的掌握與運用。

姚鼐的《登壇山記》是桐城派的典範之作,這篇文章我自己在國中學過,以前給學生講過,大專階段也學過,但只有這一回給學生講解過之後,才算對文章對了更進一步的理解。我的思路是,學生應該瞭解登泰山的路線,應該瞭解作者在文中要表現的重點內容,應該瞭解作者透過本文要表現的思想等,在這基礎上,給學生簡單地介紹桐城派“義理、考據、辭章”的主張。由於有了充分的準備,所以在學生討論過程中,能夠給學生恰如其分的指導,自己覺得遊刃有餘,學生們學習得積極有趣,收效較大。

兩節課的教授,說明了一個道理:上好一節課的前提之一是教師應該對這一節課有了比較獨到地深入的理解(不是人云亦云),否則,沒有意思,自己也覺得無論採取什麼方法,首先提不起教師的興趣,怎能感染學生。另外,完全放開手腳,讓學生自己探討學習,當然,這需要教授者有很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否則,自然從過去的“填鴨式”變成“放羊式”了。三、試題課的講解

為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從這一學期開始,試題的講解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解析能力,即不做詳細的講解,相當於考場上初次見到這個題目,該怎麼做就怎麼做。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生有較大的依賴性。我一貫的做法是基本上不提倡也不反對提前預習做題,而是當堂做題,一次鍛鍊學生的應激能力與自我做題的速度與準確性。之一方面有了一定的良好反應。當然,還需要不斷的訓練提高。

四、文言閱讀能力的提高

再搞以文言文學習的基礎上,這一學期繼續採取課堂講解、課後製作卡片結合的辦法。尤其是這一學期通過廣泛採取討論的訓練方法,學生通過課本下面的詳細註釋、結合平時的文言知識,加以討論,基本能解決重點的字詞句式及大意。長期進行這種訓練,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性,自身不斷地積累訓練,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五、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動力。要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要想辦法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辦法之一自然是把課文講深講透,把試題講深講透,一步一步地,由淺入深地講解,將自己設想成一箇中等程度的學生,這個“學生”會如何理解這篇課文、這道試題,有了這種設身處地的想法,也就能想出適合於學生的思路,當然這個思路肯定是從學生出發,又高於學生的。師生自然就能達到溝通,達到知識的交流與傳授。其他方法就是教師的語文素養了,包括粉筆字、普通話,閱讀及朗讀能力以及廣泛的課外知識。這些方面我自身覺得還不夠。

總之,語文教學是一個紛繁複雜的工作。從事十多年語文教學我得到了許多,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很多不足。尤其是自己至今還缺少一個系統的長遠的讀書計劃,不能夠持之以恆閱讀大量的課外書籍,僅僅圉於課堂教學,侷限於一篇文章的“文字”講解,沒有從根本上充實自己,沒有有計劃地學習與語文有關的中外知識,尤其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學習和理解。沒有進行系統的有計劃的語文研究,不能夠從語文教學中走出來,不能自拔於繁瑣的天天如此的教學工作,不能高屋建瓴地搞好語文教學。說到底,就是自己的知識儲備還遠遠不夠,自己的研究能力還很低,還需要在這一方面下大氣力,深功夫。因此,在今後漫長的教學生涯中,我還要不斷努力,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業務水平,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切實為提高學生語文素質更好地服務。

國中語文教師期末個人工作總結 篇6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級66班語文教學,由於教學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學

從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反覆學習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反思自身教學實際,研究學生,探究教法,逐步樹立起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的的教學思想,樹立起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煥發語文課堂活力,有助於學生能力提高與發展的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模式啟發思維,訓練方法為主的自讀課文閱讀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為主線的重點篇目學習法、以合作――探究――創造――創新為核心的語文活動課等,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啟用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智慾望呢?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啟用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資訊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興趣、啟用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例如在處理每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我們始終採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這樣教學,課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已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眾。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鍊和表現的機會。教室中再沒有陰暗冰冷的 “死角”,課堂上充滿著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活躍的思維,頻動的閃光點,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授課既源於教材,又不唯教材。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鬆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三、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啟,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並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

應試教學課堂總是教師比比劃劃,總是在如何把知識線條明晰化上動心思,在學習中學生不能親自體驗到獲得知識的過程與樂趣,其接受知識的過程間接而單一。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為重點,藉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資訊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路正好為我們擴充套件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實現提高學生資訊素養,開發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造能力提供了一個的可操作的平臺。教學中,一改過去課堂上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內容上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結構上過於強調學科本位,實施中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狀況,仔細研究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將學生從原有的課堂圈子中“解放”出來,調動學生充分利用網路資源,使他們能夠在自主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挑戰自我,擴充套件創造性思維。

四、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死教書、教死書不能適應社會對教育的需要,新課程改革正是對今天教師教學觀念的挑戰。教師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為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

“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育的意旨並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發育。 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侷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去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可見,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那麼,學生對於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國中一年級的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覆的訓練過程。

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版塊,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夯實基礎――硬筆書法每日一頁,字詞聽寫“迴圈放映”;擴大積累――課外閱讀每日一段,讀書筆記(摘記)天天都寫;訓練能力――閱讀理解,從總體方法到解題技巧,系統指導,反覆錘鍊;作文訓練――循序漸進,小作文依課文內容隨堂布置,借“題”發揮,大作文緊扣課標和會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創新,鼓勵學生放飛思想,大膽發揮„„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紮實、系統,有序、有恆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國中語文教師期末個人工作總結 篇7

20__-20__學年我擔任九年級兩個個教學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及九(16)班的班主任,期末我圓滿的完成了學校安排的教育教學任務,各項指標均居全校第一。

一、學生情況分析

從上學期末考試的情況來看,這些學生基礎高低參差不齊,有的基礎較牢,成績較好。當然也有個別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這樣要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進步。從考試情況來看,優等生較少,基礎較薄弱的較多,學生兩極分化十分嚴重,中等生所佔比例不大,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熱情不高,不求上進。而其中的優等生大多對學習熱情高,但對問題的分析能力、計算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存在嚴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識拓展和知識的綜合能力等方面不夠好,學生反應能力弱。針對學生以上特點,本人在下期教學中重點把學生的基礎知識抓好抓牢,努力提高三率!

二、個人政治思想

本人在思想上嚴於律己,熱愛黨的教育事業。對自己要求更為嚴格,力爭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學生的心目中樹立好的印象。即教書又育人,除對自已嚴格要求外,還利用一切合適的場所,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提高班上學生的思想覺悟,教育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同時熱愛家鄉。

三、教學經驗總結

第一、吃透教材,在備課上下功夫

在備課過程中,我首先閱讀課標,弄清課標對本節課的要求,然後吃透教材,仔細查詢和挖掘本節的知識點,根據每一個知識點,進行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積極思考和討論,經過討論後得出正確的結論。認真設計不同梯度的習題,對知識點加以鞏固和強化,最後將知識點遷移和延伸,  增加了課堂的密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效果,學生的化學成績逐年穩步提高。

第二、授之以漁,加強方法指導

授之於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在教學上我著重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原有知識基礎較好,學習方法得當,學習信心強的學生,重點是指導學生把知識向縱橫兩個方向發展,開拓學生思維,讓學生學有餘味,原有知識基礎一般,學習方法欠佳,學習信心時弱時強的學生,重點是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堅持同自已閱讀,有利於學生積級思維,開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這樣通過有針對性的指導,.使優等生“吃得飽”、“學得好”,使學困生“跟得上”,各有各的收穫。

第三、歸納總結,使知識系統化,規律化

在教學中,我非堂注重資料的積累,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對教材的理解,我潛心鑽研,精心編制化學知識規律,深受學生歡迎,例如有關“三”字問題,有關化學之“最”,有關物質的“製取”問題,有關“構成”和“組成”,有關物質的“俗名”等,進行歸類總結,把知識點,重難點,學生迷惑點等盡收其中,成為學生學習化學的得力助手,多年來這規律伴隨著一屆又一屆學生順利升入高中。

第四、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

在教學交流方面,我們積極參與同科教師相互觀摩課堂教研活動;積極參加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教改活動並實踐於教學之中。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我們應該準確把握課程改革方向,以課本知識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周圍環境為參照物件,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主動學習,逐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四、教學成績和不足

1.本學期使大多數學生對化學很感興趣,基本上注重全體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向前提高,積極編寫和應用教學案,努力提高了及格率、優秀率,將教學成績持續保持下去。

2.不足:由於班級瑣事較多,對於優等生過於相信,檢查的力度不夠,後進生由於面過於大,檢查的力度不夠強。

五、今後努力方向

繼續加緊學習新課標,貫徹新課改,積極參與教學案的編寫和修改,進一步轉變觀念,實施素質教育,開展對教材的研究,解決問題,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尤其是後進生的轉化;開動腦筋,吃透教材,努力更好的教育管理學生,力爭20__年的會考中再奪全縣第一,連續6年冠!

國中語文教師期末個人工作總結 篇8

這學期我擔任九年級語文語文。因此,我對教學工作,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絡,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瞭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

我班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佔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理想。從此可以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

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因此我在講課的時候,不是照本宣科地講授,而是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為了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為此準備了大量的教具,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

有時準備好的錄象帶,讓學生觀摩學習,學生特別用功,教學效果十分理想。與此可見,認真備課對教學十分重要。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上課內容豐富,現實。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

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總是研究方法,採取有利方法解決當中困難。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語文,就要讓學生喜愛語文,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儘量多講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讓他們更瞭解語文,更喜歡學習語文。

因為只有語文水平提高,他們才能提高同學們的語文寫作能力,對成績優秀的同學很有好處。因為語文的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

我把這批同學分為三個組。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對這些同學,我採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第二組是肯學,但由於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要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

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有望搞提高;第三組是紀律鬆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餘時間個別輔導。因為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境,才會立下心來學習。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後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

語文是語言。困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為此,在早讀時,我堅持下班瞭解早讀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後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另外,對部分不自覺的同學還採取強硬背誦等方式,提高他們的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由於經驗頗淺,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在各位領導老師,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

國中語文教師期末個人工作總結 篇9

本學期,我在研修中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從各個方面不斷完善自己。現總結如下:

一、不斷加強學習,夯實業務能力

只有學習,才能不斷進步和成長,讓學習成為提高自己的渠道,讓學習成為我一生的精神財富,做一名學習型教師。

1.自主學習:為了讓自己更好地服務於課堂,我進行了學習。並根據自己的專業發展階段和自身面臨的專業發展問題,自主選擇和確定學習書目和學習內容,認真閱讀,記好讀書筆記。

2、勤思考,多動筆

每天堅持寫教學心得:可以是備課心得,也可以是教學體會,可以寫課堂教學方法實施體會,也可以反思上節課存在的問題,然後找出好的方法解決它。善於積累總結教育教學中和班級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從這些事情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對於好的做法積累經驗,對於不好的做法及時反思及時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二、教學常規與教學科研一起發展,往科研型教師方向發展。

1、觀摩研討:以語文、數學組為單位,定期參加教學觀摩並上好公開課。同時圍繞一定的主題,開展以課例為載體的“說、做、評、思”等一系列的校本研修活動。加強本學科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課堂實踐能力,一學年開設1堂研究課。本學期上了一節關於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市級公開課《從現在開始》,受到了與會領導的一致好評。

2、積極參加上級領導組織的各項教育教學學習活動,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積極訂閱對教育教學有幫助的刊物,學習其中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3、在課改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探索適合學生愉悅學習的好的教學模式,向其他的老師學習先進教學方法。尤其在教學中,我注意學習其他老師的先進經驗。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知識,運用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學期我善於總結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嚴以律己,從小事做起,當學生的表率。從小事中總結大道理,不斷改進自己的教育方式。

三、今後努力的方向

在今後的研修學習中,我將繼續努力學習,力爭使我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國中語文教師期末個人工作總結 篇10

在語文教學中,一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值得我好好反思。我們都知道一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從七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七年級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一、鑽研教材、瞭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後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瞭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瞭解後,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於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瞭解,知道什麼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麼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七年級年級剛剛從國小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後及時反思、小結,在後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直到現在,我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最近,我發現,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課文如果只用那麼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麼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令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後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這些障礙,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裡,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隻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在閱讀和作文教學中,我意識到:要處理好培養求異思維與培養求同思維的關係。不是想法、說法越新越好,越與眾不同越好。關鍵是要說真話,說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推進國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和諧發展。反思語文課堂中的幾種現象:

1、自主的價值在於學生自主的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教師的主導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夠的鋪墊,學生已經知道自己應該學什麼。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對一個問題能從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過程可也不能忽略結果,探究的目的是為了問題解決。

3、盲目活動很可怕。雖然新課標強調對話,認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字之間相互對話的過程,但是並不等於在課堂中閱讀理解的過程以教師、學生的一問一答來完成即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整堂課一個討論接一個討論,一個交流接一個交流,學生個體閱讀、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太少,特別是學生的默讀、靜思、寫作時間多被擠掉,最終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4、語文學科要有語文學科的特色,語文的文學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視。盲目綜合,把語文上成科普課、生物課、思品課不可取。不管在課上擴充的是什麼材料採用的什麼活動,其落腳點都必須為聽說讀寫服務,為積累語言,沉澱語感服務。

國中語文教師期末個人工作總結 篇11

入職以來,我始終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在極其平凡的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獻。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幫助下,我在教學和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教學工作方面

1、加強政治學習,提高思想覺悟和職業道德水平。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工程師,要肩負起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而且要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修養。為此,我十分注重政治學習。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深入學習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各種法律法規。如《中國共產黨章程》、《教師法》、《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此外,我還積極參加學校和科組的政治學習,大大提高了自身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更加牢固地樹立了為人民教育事業奮鬥終身的職業理想,為培養一代新人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2、重視理論的研究和創新,快速提高了業務能力和教學質量。

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多年來,我總是腳踏實地、積極進取。為了提高教學能力,我不斷潛心研習《中學語文教材教法》、《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等理論專著,汲取名師教法精髓。在教學實踐中,我反覆探索,積極創新。如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我把聽說教學放在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定時開展課前1分鐘講演、詩歌朗誦比賽等,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我大膽嘗試,變“讀一講—練”的教學模式為“練—讀—講”,刺激了學生的求知慾。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我又推陳出新,採取速戰速決的策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我的扶植下,一些文學新秀脫穎而出,一批優秀作品見諸報端。鄭樹潔的《青春隨想》、洪曉丹的《最珍貴的東西》陸續發表在《習作之友》和《潮州學生報》上。

由於理論聯絡實際,我提高了教學藝術,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3、勇於鑽研,大大提高了教學科研能力。

幾年來,我始終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腳踏實地,埋頭苦幹。我時常早出晚歸,以校為家,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於教書育人。另外,我還經常利用課餘及節假日休息時間鑽研業務,加強基本功訓練,力求使自己成為一名專業思想牢固、專業知識紮實、基本功過硬的好老師。

一滴水,只有放到大海中,才不會一下子乾涸。我總是把自己置身於集體這個大熔爐中,不斷鍛造自己。身為政文組長,我時刻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帶頭舉行公開課,開展聽評課和說課活動,使全組形成了濃郁的科研氣氛。在我的影響下,政文組全體老師外樹形象,內強素質,教學科研水平更上一層樓。近年來,文珍、章樹老師的教學論文在縣鎮多次獲獎。在鎮性統考中,我校的語文成績也一直遙遙於同類學校。

二、教育工作方面

1、班主任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

踏上教壇,我總是以教書育人為己任,不斷更新觀念,解放思想,盪滌靈魂,把滿腔熱血和無私的愛傾灑於聖潔的校園之中。擔任班主任以來,我極其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不僅多次組織學生學習《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而且不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增強學生的紀律觀念和群體意識、道德意識和安全防範意識。在我的教導下,很多人成為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歷年來,我所帶的班級也以紀律好、學風好而著稱。

2、轉化後進生卓有成效。

後進生是荊棘,更是帶刺的花。為了轉化後進生,我認真研讀了《教育學》和《心理學》,不斷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探索教育差生的捷徑。在轉化後進生時,我總是千方百計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對症下藥,相機誘導,成功地挽救和教育了一批又一批學生。原是違紀的專業戶,也是班裡的大毒瘤。為了教育他,我多次進行了家訪。經深入調查,我發現x的籃球打得真棒。於是,我多次和他談心,使其親其師信其道,深切體會到集體的溫暖。在班際籃球比賽時,我讓他代表301班參加比賽。結果他凱旋而歸,為班爭得了光。我抓住時機,在班裡表揚了他。從此,他再也不搗亂了,還成了班裡的一名好學生。

幾年來,我風雨兼程,在漫漫的人生路上艱難跋涉。雖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動人事蹟,雖沒有立下汗馬功勞,但我願為蠟燭,燃燒的是自己,照亮的是別人;我願為春蠶,吐盡蠶絲,織出萬丈綢緞。三年,只是短暫的一瞬。在今後,我將不斷完善和超越自我,為教育事業增色添輝。

國中語文教師期末個人工作總結 篇12

時光荏苒,一學期又過去了,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九年級語文老師,併兼任五班班主任, 此期間,在學校領導的關心、同事的支援與幫助以及本人的努力下,無論在思想方面、工作方面、教學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以下是我對本學期工作的總結:

第一,在思想方面。本人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時刻銘記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嚴格要求自己,無論在校內校外或是在待人接物、言語行動等等方面,處處都以為人師表的形象立之。為了祖國下一代的健康成長併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甘願做一名默默無聞的辛勤園丁。

第二,在教學工作方面。國中課改已實行之久,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課堂設定都在不斷地更新,要想做一個合格的教師,首先必須要具有創新性思維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學。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基礎,培養學生能力,分層教育,授之以漁。雖然經過了一年多的師生磨合期,但學生的語文能力還是參差不齊、各有差異。一些學生基礎比較差,就從字詞抓起,由淺入深,逐步發展到能力的培養。對這群學生重在培養他們的語文興趣,抓基礎,達到逐步提高;而對學習較好的的學生,重點在培養他們的關心生活,全面提高閱讀,寫作水平的能力。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注意了教學內容的開放性

使語文課由單一轉向綜合,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濃厚興趣,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比如在教《阿炳在1950》的時候,引導學生歸納中國古典文學中的音樂,把語文和音樂結合起來。

二、注意了教學過程的活動性

儘可能把過去由自己包辦的講解、提問轉化設計成學生的多種活動,不僅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而且讓他們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過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了知識,並融會貫通,爛熟於心。在校第六屆科技文化藝術節中,莊嬡媛,林玉妮同學分別榮獲“敬廉崇潔·迎奧運”手抄報比賽一等獎、二等獎。在“母愛”徵文比賽中,葉澄塵、柯斯萍分別獲國中組一等獎、三等獎。

三、注意了教學手段的多樣性

引進多種資訊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從單一枯燥的學習中解脫出來,去領略課堂裡的精彩世界,增強了語文課的吸引力,加速了學生感知過程,促進了認知的深化。

四、繼續虛心向前輩請教

學習的路子很多,可以有目的地向書本學習,也可以向同行的前輩學習直接經驗,少走彎路、少犯錯誤,對存在的問題從別人那裡反映出來,引以為戒。本學期的教研活動使大家在教學中統一思想、統一認識,避免相互矛盾和說法不一的現象。

最後,在工作方面,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沒有什麼好的經驗介紹,唯談一下我一個學期以來的心得和經驗教訓,以鞭策自我:

1、培養學生對班級的歸屬感和團體感;

2、重視課外活動。一個班想要有凝聚力,就要利用不同的機會讓他們做一些的事情,如在本學期學校組織的“趣味體育活動上”我們班學生髮揮團結互助的精神,取得了年段第一名,到紫帽山參加社會實踐中,我班同學也取得拔河比賽第三名和內務第三名及會操表演第三名的好成績;

3、重視和搞好班幹部的發掘、扶持和培養。我會定期召開班幹會,一方面從他們身上了解到更多班的動態,有可以讓他們總結每星期班的好、不好的方面及下星期要能力的方向;

4、建設家長與學校溝通的橋樑。我經常與家長取得聯絡,積極作好合力教育工作,邀請家長來學校面談,多次到學生家中瞭解情況。通過電話聯絡,讓家長第一時間瞭解學生最近的學習情況等等,我知道,只有與家長取得共識,學生學習、品德上等問題的解決都會事半功倍。

雖然成績頗豐,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明視訊記憶體在著不足。比如對差生的轉化力度不夠,部分差生素質低下,學習語文的興趣不夠濃。而另外一些語文成績還過得去的同學也存在閱讀面窄,閱讀方法欠缺的問題。在班集體管理上,和部分學生還是沒辦法溝通到位。

最近希望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情感教育,注重培養創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展健康個性,幫學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在班主任工作中,繼續向優秀班主任學習,做到讓學生喜歡滿意的班主任。

國中語文教師期末個人工作總結 篇13

我叫,是**中學語文教師。19xx年*學校畢業,19xx年調入**中學工作至今。工作以來,我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學業務能力,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刻苦學習,努力工作,兢兢業業,在德、能、勤、績四個方面表現良好,能做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較好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盡到了一個教師應有的職責,受到上級機關、領導、同行和學生的認可和好評。現將我的工作表現總結如下:

一、愛崗敬業,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質。

為適應新時期教學工作的要求,我認真學習關於教學工作的講話,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認真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和重要著作,不斷提高自己,充實自己,虛心接受同志們的批評,注意在實踐中改正自己的缺點;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熱愛黨的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加強自我修養。我努力地學習政治理論,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一系列活動,將學到的理論知識切實運用到工作實踐中。注意主動幫助其他同志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也在做的過程中得到鍛鍊,增長了知識,提高了工作的能力。多年的政治學習和教育教學工作使我越來越認識到作為人民教師,關注國家興亡,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教書育人,培養學生,幹好本職工作,就是愛國的表現,就是在盡一個公民的職責。

二、研究教學規律,探索教育教學新途徑,努力做到“學高為師”。

我從事教育工作的座右銘是“腳踏實地,積極進取”。在教育理念中,我恪守“學高為師,德高為範”的原則。因此,教學工作中,認真備課、上課,紮紮實實地打好基礎,出色地完成“六認真”工作,在教學中我不是照本宣科,而是以各種方式營造輕鬆、活潑、上進的學習氛圍,用學生樂於接受的方法來教學。

教學工作中認真備課是第一位的,我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型別,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按蒐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我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我非常重視學習暫時落後的同學的轉化工作,實際工作中,並不限於對他們進行知識性的輔導,我更重視對他們學習思想、學習態度的輔導,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我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一件充滿快樂的事情,從而使他們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

我還加強與同事交流,虛心向其他老師請教,有疑必問。在每個教學單元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其他老師的課,博採眾家之長,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並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徵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

20xx年-20xx年我所教的兩個班,*班我擔任班主任,這是實驗班,學生學習主動性較高,上課時比較認真,大部分學生都能專心聽講,課後也能認真完成作業。但有為數不少的學生畏懼競爭,存在著想贏怕輸的思想,因此學習上存在的問題不敢問老師,個別同學甚至抄作業。對此,我在班裡提倡認真、求實的學風。為了提高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提高競爭意識和必勝的信心,我們開展了多種競賽活動,大家互相鼓勵,互相鞭策,形成了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20xx年大學聯考中,這個班取得了優異成績。

三、率先垂範,以德服人,努力做到“德高為範”。

我因教語文課,早自習每週三次,當班主任更是天天披星戴月,早出晚歸,全天候為學生服務,風雨不誤。多年來,從不曠工曠課,連事假病假也很少,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近年來我一直擔任年級語文學科組長,任兩個教學班的語文課,併兼任實驗班班主任。在繁重的工作中,我能夠做到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從沒有因為個人的原因而拉下工作,從沒有曠工、曠課,也沒有遲到早退現象。在我做班主任幾年中,我十分注重用自己的行為影響學生,用高尚的思想引導學生。做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堅持德育為首的原則,耐心細緻地為學生擺事實講道理,做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對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我都能夠及時預見,並能及時妥善解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我影響下,我班形成了和諧向上的風氣,形成了良好的競爭氛圍。

我擔任本年級學科組長,在工作中我能夠做到任勞任怨,寬以待人,熱情關心每一位老師、同事。我不但自己認真研究大學聯考,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探索語文教學的新思想、新方法,而且能夠把自己的心得體會與全組老師共享,合理地有效地組織本組老師積極教研,積極探索,積極聽評課,共同研討,共同提高。經過全體同仁的努力,在20xx年和20xx年的大學聯考中,本學科組都取得了優異成績,並被縣政府授予“優秀學科組”的榮譽稱號。我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毫不保守,有問必答,主動帶頭傳授教學經驗.帶了一屆又一屆徒弟,如今他們也已經成為學校骨幹老師,或者市、縣骨幹老師。

四、多種途徑提高自身素質,適應新時期教育教學的新形勢。

想要交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當今知識更新非常迅速的年代,為更好地適應教學工作,必須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加強業務學習,使自己擁有一條河流。我們說,我們今天的學習就是為了我們明天的工作,我們今天的工作是為了學生明天的事業。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就是為了更好地幹好教育工作這樣教師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除了對書本專業知識的學習外,還要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範圍,擴充套件知識的寬度和深度。語文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語文教學的效率,而成功的語文教育,總離不開執教者先進的教學理念、深厚的人文底蘊、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和過硬的教學基本功。

所以在工作中,我不斷通過各種方式為自身充電。平時博覽群書,吸取新鮮血液,做了大量教學筆記與課後感悟;積極參加國家以及省、市、縣的各種培訓以及研討活動,主持縣級以及學校教研以及公開課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又因我多年從事班主任工作,對學生有較深刻的瞭解。所以近年來我不斷總結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體會,撰寫了多篇論文。比如20xx年第一期發表了我的作品一文,20xx年發表論文一文等,另外20xx年我還在市級大學聯考研討會上做過經驗介紹發言,還在語文專業網站發表多篇教育教學論文,並被國內多家相關網站轉載,多次獨立主持縣級以及學校教研以及公開課活動。

這些活動對我而言是一種有益的鞭策,使我不斷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既鍛鍊了寫作水平,又積累了教學經驗,使我由一名教書匠向學者型教師轉變,這更促使我不斷的努力,為自己確立更高的追求目標。因為多年來出色的工作,20xx我年被授予“優秀教師”榮譽稱號,20xx年被授予“優秀教師”稱號。

總之,從*年參加工作以來,我聽從組織、領導的安排,努力工作,虛心學習,鑽研業務,提高思想,任勞任怨,總是以一名優秀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已,在教育教學中,體現了一名教師應有的素質,也盡到了一名班主任應盡的職責。今後,我會不斷追求更高目標,努力使自已成為一名更加優秀的人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