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致辭 > 感言大全

教師讀書微感言(精選19篇)

欄目: 感言大全 / 釋出於: / 人氣:1.84W

教師讀書微感言 篇1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愛看書,漫步在茫茫書海中,幸福伴我左右。書成為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教師讀書微感言(精選19篇)

我曾順著魯迅的墨跡,去聆聽那聲聲吶喊;曾伴著遙遠的絕響,去搜尋文明的足跡。書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時代的波濤中破浪前進。書籍給予我們的,不是單純的知識,也不是轉瞬即逝的激動,而是生存的自信,做人必備的才智和勇氣,並喚醒我們的心靈,使人對生命的尊嚴肅然起敬。

書,就像是一位好朋友,隨時隨地引導你走向成功的道路。從書中,我們能學到許許多多的知識,理解到無窮無盡的人生哲理。我讀《鋼鐵是怎麼煉成的》,結識一位百折不撓的英雄——保爾·柯察金。我彷彿看到了那激奮人心的場面。無數蘇聯青年,懷惴這本書,高呼“為了祖國,前進!”勇敢地衝向瘋狂的法西斯侵略者,鮮血染紅了莽莽雪原。我終於明白了:生命屬於每個人,雖然只有一次,但只有把它獻給人類最壯麗的事業——共產主義,那樣的人生才有意義。在燈下秦淮河的槳聲中,我隱隱辨出父親那蒼老的背影;在寒夜的小橘燈下,我看到了童真與母愛的無私;在那濁浪排空的海域中,我理解到了老人對海的不屈的鬥爭!《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彷彿也把我帶到了那座小木屋裡,同時,也告誡我:不能以外貌來判斷人的美和醜;《頭懸梁錐刺股》中的主人公蘇秦激起了我勤學的火花,將來報效祖國;《賣火柴的小女孩》讓我看到了她那悲慘的童年生活,使我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一套《中華上下五千年》叢書展示了一部熠熠生輝的中國歷史,讓我看到了我們偉大祖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使我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了……

書,讓我接觸到了美好的人生。“讀書有時會使人突然明白生活的意義,使他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這是高爾基對看好書的感慨。而對於我來說,更何嘗不是呢。在書中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生定位,感悟生命,豐富人生,這,正是一本好書所帶給我們的。有好書的陪伴,在書香中成長,笑著迎接每一天的燦爛陽光,將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一件事。

教師讀書微感言 篇2

不管春秋還是冬夏,在我的床角,總是靜靜的臥著一本書......它就如同燦爛的陽光一般,暖暖的,暖進了我的心裡,暖進了我渴望書的滋潤的心,是這些書,開啟了我的讀書之路......

依稀記得第一本書是在五年級是看的,還是被強迫的,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集,那時是暑假,無聊就趴在床上靜靜的看著清淡素雅的封面和一頁又一頁的文章,有些皺,也有些舊,是在圖書館借過來的,在夜深人靜時,我才翻開第一頁,可能是巧合,第一篇就是他的『春』,第一次可以見到這麼美麗的春,原來我所厭惡的散文在我眼裡可以是美的,花了很久很久,我看完了那篇美得令人震撼的『春』。

第二天清早,一醒來,便有一小縷細細的、密密的雨絲飄到我的臉上,呵呵......春天來了呢。第一次對春天的來臨有那麼激動的期盼,可能就是因為......一偏頭,便看見那本清淡素雅的散文集,靜靜的臥著,如一縷在沉睡中的春日。走在窗戶邊,濃濃的春的味道溢進了房間,溢進了我的心裡......雨後的電線上還滴著雨水,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耀眼的光,

湛藍而清純的天空,如棉花糖一般的雲朵,燦爛著彷彿在微笑的太陽......果然,朱自清筆下的『春』是那麼美卻那麼真實......

現在,據那段為春而激動的時光已經足足有兩個春秋了,但是文中的幾句話卻如同朋友一般形影不離: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向前去。看到這幾話,我彷彿看見了明日的太陽,生活的希望,即使有多大的煩惱,我也不會忘記,生活那美好的希望就在我的身邊......

教師讀書微感言 篇3

凡是用金錢能買到的,都不值得珍惜;而值得珍惜的都無價可沽。而由讀書獲得的精神財富是唯一驕傲的資本。讀書是一種人生的享受,更是一種充滿生機、勃發向上的生命精神,誰擁有了它,誰的生命之花便不會凋零。

生命的真諦不在於年輪的多少,而在於精神灌注的長短。而讀書則是洗滌靈魂、陶治性情的妙方,生命也因書而美麗。要抒寫出生命的華麗篇章就請一定“熱愛讀書”吧!

習慣於暢遊在書的`海洋裡,我感受到了它的博大精深,從《詩經》到四大名著,從《霧都孤兒》到《小王子》,朱自清的散文傑作《荷塘月色》,三毛的遊記小說,泰戈爾的抒情詩....那是一個迷人的世界,在那裡精神得以慰籍,心靈得以淨化。許多先賢聖哲,許多文人雅士,或頭懸樑,或錐刺骨,或鑿壁偷光,或紅袖添香徹夜苦讀,人們堅信“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正是這種讀書精神,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才得以傳承。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我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不斷的啃著各種書本,從地攤上、從書店裡,從圖書館,我汲取了許多有益的東西。讀書使我受益匪淺,它用中華的千年文明滲透了我的靈魂,它用無上的精神力量感化著我的心田,它用豐富多彩的內容讓我逐步成熟。

“最是書香能致遠”。讀書可以使我們視野開闊;讀書可以使我們知識淵博;讀書可以使我們情趣高雅……是讀書讓我認識了李白、杜甫、朱自青、老舍、歌德、普希金、狄更斯、黑柳徹子……是讀書讓我知道了希臘神話、詩經、唐詩宋詞、散文小說……是讀書讓我懂得了魔幻現實主義、意識流……是讀書,讓深處紛繁世界的我找到了心靈的寄託。書,給了我很多很多。

作為一名教師,擔負著傳承中華文化的重任,擔負著培育祖國花朵的重任,擔負滋潤孩子心靈的重任。更應該多讀書,讀好書。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陶冶自己的品德修養。用自己淵博的知識引導學生徜徉於學海攀登於書山;用自己溫和敦厚的品性去澆鑄孩子的心靈。這樣,孩子的眼睛才更清澈更明亮;孩子的語言才更得體更文明;孩子的行為才更優雅。還有比這更快樂的事情嗎?

工作之餘,不妨翻翻書架,逛逛書店,找本好書,置身其中,其樂無窮。

讀書是幸福的。

教師讀書微感言 篇4

自從工作以來,很少靜下心來去讀一遍文章或一本好書。借這次寒假作業的機會,想著讓自己沉澱下來,找個時間安安靜靜的讀一本書。然而大抵是太久不讀書了,又要考慮到時間俗物各方面,一時之間對讀什麼書很是茫然。幸虧學校很有先見之明的考慮到了,推薦了很多好書,於是一早我就興沖沖挑著自己感興趣的買了。很可惜,事與願違,一個春節過下來,讀書的時間是少之又少,加上筆下生澀,竟是不知如何下筆。於是這個心得只能姍姍來遲,粗糙難看了。

從事歷史教學也有幾年了,自己其實一直知道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需要大幅度的改進,但是大概是有了職業倦怠,竟是不能下定決心,每每想到在課堂上教導學生勤奮好學便深感汗顏。其實自己才是更應該勤奮好學的那一個,不論是歷史專業知識還是教育教學技能都亟待提升。而讀書毫無疑問是提升的一個基礎前提。基於自身目前這種麻木的狀態,我深深的覺得首先要學習一下如何來讀書,於是陳四益先生的《站著讀還是跪著讀》、英國艾德勒的《怎樣讀一本書》讓我醍醐灌頂。

關於老師讀書的態度及怎樣讀書和讀什麼書的問題,我在網上曾經多次關注過,也見過很多人的觀點及推薦的數目,但是陳先生關於讀書態度的精闢見解和分析還是讓我深深折服,感觸頗深。“站著讀”和“跪著讀”實為兩種截然不同的讀書態度。在中國漫長的封建歷史中,“跪”意味著屈服和逆來順受,而“跪著讀”體現的則是一種迷信書本,想書本“下跪“的讀書態度。我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通過自己的思考來吸收書中的精華從而形成自己的理解,有所感悟。書本是一種知識的載體,書本的知識是抽象的,他傳遞著作者當時的所想所悟,建立起讀者與作者的心靈交流。讀書更重要的還是讀者自己對命運的感受,對事物的理解。如果一個人在讀完一本書後一無所獲,而只是不加自己理解地將書中的內容一切照搬且深信不疑。

抱著這樣讀書態度的人,我相信終其一生也不會有所收穫,有所進步。對於“站著讀”這種讀書態度,魯迅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早有體現,先生提倡對於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我們都要用辨證的眼光去看待,在接受和傳承的時候要有所選擇、有所提煉。特別是對於文化的繼承,更需要我們以一種“取其精華,祛其糟粕”的方式來對待,萬不可一股腦兒全體接受。古往今來,書中的確蘊涵很多經歷時間的冼禮而流傳下來千古名言,但其中也夾雜著不少謬誤或是不適合如今時代發展的經驗。

如果讀書之人再以謬傳謬,後果不堪設想。孟夫子也曾說過:“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跪著讀書,禁錮了人的思想和創造,阻礙了人類進步的步伐。所以我們讀書的時候應該以平等的姿態去看待所讀的書。在讀的過程中,讀者與作者進行著情感的交流,心靈的對話。在交流中思考,因思考而質疑,甚至因質疑而反駁在讀作者雙方靈魂的撞擊下達到讀書的最佳狀態,這樣才能使讀書發揮出其更大的效益,才是真正會讀書,讀懂書。

陳先生的《站著讀還是跪著讀》給人們如何正確讀書指明瞭方向,站著讀書是我們每一個讀書人應該具備的品質。讀書著是美麗的,思想著是美麗的,堅持著更是美麗的。在這個不斷髮展進步的時代,我們不僅要提倡站著讀書,其背後蘊涵的更深層次的含義是提倡我們要在站著讀書的基礎上學會站著做人。特別是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自身的“挺直”才是教導學生的基礎,如果不是站著讀,而是跪著讀,那這書不如不讀。

我們的老師講課又何嘗不是跪著講呢?有時完全屈服於教參,屈服於專家,屈服於權威,而沒有自己的絲毫見解,豈不悲哉!我們的學生聽課難道不也是跪著聽嗎?大多數聽從老師的講解,聽從資料書的解釋,不敢質疑,不敢發問,不敢提出自己的見解。試想一下,這樣的教育能向前發展嗎?

艾德勒的《怎樣讀一本書》卻是用了大量的證據證明了英國中學生乃至大學生基本閱讀能力匱乏而導致的高分低能的現象。這裡的閱讀能力不是指讀小說一樣的識字能力而是指對一般文章的閱讀理解能力。讀這邊文章的時候,我總是會聯想到我們的學生,我的歷史課堂,學生在把握重點,梳理知識方面的欠缺,當然,他們還只是七年級,有很大的提升餘地。但是即使如此,考慮到當今國家應試教育的普遍存在,如果他們的理解還是“跪著讀”那樣的全盤接受,後果會如何呢?我們民族的創新將來源於哪裡呢?

最後,還是忍不住嘮叨一下自身的抱怨疑問。對於一個教歷史的老師來說,歷史是指過去了的事,也就是說,歷史是既定的史實,似乎沒有什麼可供你發揮的餘地。而歷史又與政治息息相關,很多地方更是不容置疑或發揮。或者你並不贊成某個觀點,但是在現在教科書的標準答案下,在分數的單一標準下你還能怎麼做呢?我只能說有時候上歷史課的時候心情很複雜。

教師讀書微感言 篇5

這個暑期我校進行了“轉作風、正操守、樹形象”主題教育活動,該活動要求我們每一位教育者樹“以德育德、以身立教”的為師之道,增強勇於擔當的使命意識,有為有位的危機意識,銳意突破的創新意識,敢為人先的競爭意識,勇敢肩負學校領導的使命。

我校倡導四個堅持不動搖:堅持師德和領導班子自身建設不動搖,堅持良好養成教育不動搖,堅持落實辦學規範和精細化管理不動搖,堅持探索有效高效課堂模式不動搖。團結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知難奮進,負重拼搏,自己加壓,開拓進取,儘快出成績、出形象、出經驗,化育刻苦勤勉、博雅大氣優秀學生;打造學子嚮往、人民滿意的品牌國中。

我們要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和幹部隊伍建設;大力加強制度建設;加強新的機制建設;加強教育教學工作;大力加強學校文化建設;大力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以及總務後勤管理等重要工作。

我們要堅信這一理念:人人都能成功,成功來自奮鬥!我們教師要樹立這樣的作風:師表至上,大愛無疆;精誠團結,敬業愛崗;樸實嚴謹,善於治學;潛心育人,業務精良;廉潔從教,操守高尚。共同的理想追求,共同的價值體認,共同的責任擔當,共同的精神家園,我們一起努力!

雖然時間緊促,受益匪淺!我們需要學習最新的知識理論,以便更有效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工作。集訓給予我們機會,使我們補充汲取了急需的營養和能量!

XX年10月7日在市局、中心校的統一安排下對我們中心校的全體老師進行了繼續教育培訓。通過對《教師職業道德經典案例評析》的學習,我充分認識到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學習體會:

愛崗敬業。俗話說“幹一行愛一行”,既然我們已經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應當把它當作自己的人生事業來幹。一個不熱愛自己的崗位,不熱愛自己的職業的人,是不能在工作中幹成一翻成就的。人的一生需要精神和物質,缺一不可。沒有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其精神世界是空虛的,整個人生也是殘缺不全的。教師的職業有苦也有樂,平凡中見偉大,只有愛崗敬業,教師才能積極面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才能自覺、不斷地完善自己,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穫。

要奉獻愛心。崇高的師愛表現在對學生一視同仁,絕不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更要付出特殊的`關愛,切忌言行過激、辦事草率。對學生細微之處的改變也要善於發現,發現他們“閃光點”,並且多加鼓勵,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一上午的學習當中王世威老師主要抓住以“愛”為中心,同事他也總結出了愛生的就需要:即智慧、懲罰藝術、發現、尊重、教育藝術、鼓勵、寬容、批評藝術、微笑。可見在現在的教育當中給予學生的愛,讓學生的愛的環境中健康快樂的成長才是我們每個老師最先要做好的。

向書本請教,聽校領導和名師講座,學習同伴的長處,這都是為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水平的提高作好準備。一切的學習都是為了自己的實踐,為了教育好我們新世紀的接班人,否則皆為空談。於是,在培訓期間,我會用學到的東西來改進我的教育教學。特別是一些教育教學的方法讓我在實踐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通過參加培訓會,使我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有了新的認識。我認為這次的培訓開得非常的好,對我這個數學老師有很好的指導作用,使得我在以後的教學有明確的目標,好的教學方法,更新穎的教學手段。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做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使自己具有教學知識方面的前瞻性。

教師讀書微感言 篇6

《美術課程標準》的評價建議中提出:“美術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的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髮展的重要環節。”並強調“重視評價的診斷、發展功能,內在激勵作用。”因此,現在的美術課堂上,少了教師採用簡單化的否定性評價,少了教師的嚴厲批評聲,而多了對學生的表揚、讚賞、肯定,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進步。

我就如何改進課堂教學評價、讓學生在陽光下得到全面發展做了一些嘗試,下面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重視形成性評價,提高學生的美術能力

課改以前,美術教學中只注重對作業的評價,是一種對教學結果的評價。而教學結果與教學過程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絡,但是教學結果並不能簡單地等同於教學過程,因為相似的教學結果可能來自於不同的教學過程,而教學過程中細微的差異又將導致教學結果發生巨差異。所以,僅僅靜態的評價教學結果不能映教學的價值。

二、通過教學評價,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課堂教學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尊重他們與眾不同的感受。有些學生天生聰明,但有些學生可能在學習上沒有那麼幸運,應顯得遲緩些,作為教師就不能心急,也要在課堂上給這些孩子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揚性評價,也會給這些需要自信的孩子增加勇氣和信心。孩子天生就是表現家,他們會通過唱歌、跳舞、繪畫等來表現自己對生活的感受,每表現一次就成長一些,當他們得到讚美時就會信心增,也就會更喜歡這項活動,表現的更好。我認為適當的讚美對於孩子來說是推動其進步的風帆。

正確的引導孩子學習,認識孩子作品的特點進行有益的評價,適當的給孩子以讚美的評價,對於孩子樹立自信心,有效的學習,膽的表現自己有很的'作用。就讓我們多給孩子一點讚美的評價,使他們多一份自信。

三、關注個體差異,評價注重引導學生的發展

心理學表明:人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正確對待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在美術評價中不能以固定僵化的標準來衡量學生的作業,枯燥冰冷的分數會澆滅學生創造的火花,折斷學生想象的翅膀。因為美術不同於一般學科,學生作業是一種飽含情感的創造性活動產品,具有鮮明生動的個性差異。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對美術的感悟也不同。因此教師在評價時要承認和維護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個性差異,允許學生用自己特的方式來學習美術,為學生的學習和自由發展創造寬鬆的時空環境。

給學生一點陽光,他們會很燦爛!評價方式,通過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成了擺在每一個美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採用形式多樣的評價方式

教師讀書微感言 篇7

讀書使人心明眼亮,品讀一本好書,如獲珍寶。我閱讀了著名兒童藝術教育家楊景芝老師的著作——《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深受啟發。

1940年出生的楊老師有著五十多年的教學實踐經歷,近四十年對青少年兒童美術能力發展的教學實驗研究,是我們的大前輩,我敬佩她用自己的那份愛心和熱忱,澆灌著祖國的這片藝術教育園地,為我們這群從事美術教育的年輕教師們傳教授經。這本書中具體介紹了在現代我們如何通過一系列的美術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教學經驗,以及通過長期探索而建立起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楊景芝老師在書中根據自己的教育教學經歷和教育實踐研究,以新的教育觀念,全面且系統地分析、論述了她對美術教育的認識與體會。

“愛”是楊老師美術教育的核心,老師對教育事業的愛,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愛,老師對學生的愛……在“愛”之下,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教師對教學更深入的研究,美術形式多樣化創新發展。

美術是唯一的一門沒有標準答案的學科,它並沒有正確答案,只要是你根據主題,無論你怎麼去創作,都是可以的。它更突出人的主觀感受,在乎技法和個性的相融合。美術更是一門追求百花齊放的學科,就像是一個“大花園”,它鼓勵我們在藝術之路上不斷創新,敢於突破。新課改中就要求美術教師要有創新精神,研究創新的'教學方法、創新的教學手段、創新的教學內容、創新的評價方式,多元化的將創新精神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順應學生髮展的同時,拓寬學生思維,打破固有,多角度的去創造非凡。

20世紀,在西方的畫壇中,一些藝術家勇於打破傳統繪畫的固定程式,不再過於追求畫面寫實、光影變化、嚴謹刻板的構圖模式,畫面內容則借形體、線條、色彩的形式組合或結構來表現藝術家的內心情感,畫面呈現出虛幻、抽象的感受。兒童就是大藝術家,兒童的繪畫能力依賴兒童認知和感知能力發展,他們常以自發和自然的方式創造藝術,通過美術表達使自己得以肯定,而並不考慮自己的“作品”將被如何評價,他們的繪畫蘊含著思想、活力和愉悅,譜寫著個人成長的歷程,大膽表達內心,表達所想。

創新能力的培養在中國小美術教學目標中十分重要,教師運用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們開啟思維,激發潛能,勇於突破自己。在評價學生作品或藝術創造時,並本著多元化、個性化,包容和鼓勵每一位學生,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捕捉到亮點,激勵大家展現出獨特個性,在愉悅的美術課堂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並不斷超越自己,創意無限。

教師讀書微感言 篇8

暑假時,讀了許多遍的《有效教學十講》,對有效教學的概念和手段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把平時看到聽到的各種相關理論聯絡起來,初步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概念。結合自身多年教學實踐,談點體會:

一、好處:

這個書內容直觀,語言直白,例項較豐富,易懂,對有效教學從概念到具體操作方法都有敘述,比較全面,作為教師平時沒多少時間查這些新概念新說法,可以作為工具書,操作上有疑惑的時候可查閱。方便。但是書本作者總是在迴避一個很直觀的問題,即分數和作者觀點相背時的對策,常用妥善處理,協調,逐步改進,摸索等模糊字眼帶過,所以雖然講得天花亂墜,讀完多次也是心中無底。讀是讀了,實際中遇到問題還是迷茫。教師學了這些思想方法手段,在實際教學中實施感覺風險好大的,實施中的問題誰來買單?教師,領導,還是學生?還是總得有做小白鼠的,我不做誰做……

二、我可以改正和改進的:

1、文化程度偏低,要努力學習,豐富提高自己的知識、修養。教學過程中要收放自如,心想的,嘴說的,要和當時的情境想適合。比較難。努力靠近。

2、積極主動改善師生關係:傳統課堂是“地心說”,高效課堂是“日心說”。學生是“太陽”,課堂教學教師要繞著“太陽”轉。課堂氣氛:和諧、民主,學生敢問,敢說,敢爬黑板,敢下桌討論,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爭先恐後,緊張活潑,讀、說、議、評、寫貫穿始終;拓展、挖掘、提高,重視能力培養;學生活動人次多,密度大,人人蔘與;課堂效率高,效果好,達標率高。把握難度大,說說容易做做難,具體操作難度更大。課堂紀律和學生活動,教學內容和時間,學習方向把握,結果和過程不一致……等等矛盾,只能是逐步的探索。

3、通過高效課堂走向高效學習,從“兩率”入手,即解決課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學習率。注重學生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探究的深度。緊扣“教”與“學”,真正實現了“兩個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由“灌輸式教學為主”向“以探究式教學為主”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接受式學習為主”向“以研究性學習為主”轉變。以學生的“學”評價教師的“教”。讓學生學會的課才叫好課。讓學生學會的老師才叫好老師。

4、課後儘可能實現“零”作業,如需佈置,儘量佈置發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探究、提升學生能力的拓展作業。風險極大,現階段實行在無法保證分數的前提下,極有可能引起學生,家長,學校多方面誤解。

5、教材分析依據“無邊界原則”。不講“進度”,只要“目標”,人人學會才是目標。用一種思路做十道題,不如一道題找出十種思路。揪住一個知識點“無限”放大,四處出擊,形成上掛下聯、左顧右盼。既減輕學生負擔,又培養學生能力。

6、關注學生弱勢群體,從最後一名學生做起,人人成功才謂成功,唯有“水漲”才能“船高”。

總的說,有效教學也好,素質教育也罷,一切看起來很美……我要做的很多,很多……

教師讀書微感言 篇9

凡是用金錢能買到的,都不值得珍惜;而值得珍惜的都無價可沽。而由讀書獲得的精神財富是唯一驕傲的資本。讀書是一種人生的享受,更是一種充滿生機、勃發向上的生命精神,誰擁有了它,誰的生命之花便不會凋零。

生命的真諦不在於年輪的多少,而在於精神灌注的長短。而讀書則是洗滌靈魂、陶治性情的妙方,生命也因書而美麗。要抒寫出生命的華麗篇章就請一定“熱愛讀書”吧!

習慣於暢遊在書的海洋裡,我感受到了它的博大精深,從《詩經》到四大名著,從《霧都孤兒》到《小王子》,朱自清的散文傑作《荷塘月色》,三毛的遊記小說,泰戈爾的抒情詩……那是一個迷人的世界,在那裡精神得以慰籍,心靈得以淨化。許多先賢聖哲,許多文人雅士,或頭懸樑,或錐刺骨,或鑿壁偷光,或紅袖添香徹夜苦讀,人們堅信“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正是這種讀書精神,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才得以傳承。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我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不斷的啃著各種書本,從地攤上、從書店裡,從圖書館,我汲取了許多有益的東西。讀書使我受益匪淺,它用中華的千年文明滲透了我的靈魂,它用無上的精神力量感化著我的心田,它用豐富多彩的內容讓我逐步成熟。

“最是書香能致遠”。讀書可以使我們視野開闊;讀書可以使我們知識淵博;讀書可以使我們情趣高雅……是讀書讓我認識了李白、杜甫、朱自青、老舍、歌德、普希金、狄更斯、黑柳徹子……是讀書讓我知道了希臘神話、詩經、唐詩宋詞、散文小說……是讀書讓我懂得了魔幻現實主義、意識流……是讀書,讓深處紛繁世界的我找到了心靈的寄託。書,給了我很多很多。

作為一名教師,擔負著傳承中華文化的重任,擔負著培育祖國花朵的重任,擔負滋潤孩子心靈的重任。更應該多讀書,讀好書。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陶冶自己的品德修養。用自己淵博的知識引導學生徜徉於學海攀登於書山;用自己溫和敦厚的品性去澆鑄孩子的心靈。這樣,孩子的眼睛才更清澈更明亮;孩子的語言才更得體更文明;孩子的行為才更優雅。還有比這更快樂的事情嗎?

工作之餘,不妨翻翻書架,逛逛書店,找本好書,置身其中,其樂無窮。

教師讀書微感言 篇10

王曉春在《做一個聰明的教師》一書中說:教育的本質不是管理,而是幫助和交流。的確,在現在的學校制度下,沒有管理是不行的,問題在於,我們需要什麼型別的管理,管多少,管在什麼地方,哪裡應該嚴,哪裡應該寬,哪裡必須管,哪裡不必多管。

書中談到,一個名副其實的教育者,最關注的應該是學生本身的發展,而管理者則不然,管理者最關心的是完成上級佈置的任務。教育者以人為本,管理者以任務為本,管理者只把人看成完成任務的工具。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管住學生,而是幫助學生學會自己管住自己。最可靠的辦法不是使學生立刻讓我滿意,而是讓學生自己確實有所成長。教育必須深入孩子的靈魂。

我們天天唸叨“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常常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為準繩,從制度上在各方面對學生進行管理,可總不能如願。就說放假前我的班級,那些孩子個個聰明,也不招人討厭,我一直覺得他們的表現還是不錯的,我也常常在自習課的時間悄悄的出現想抓他們一個“現形”,可多數情況下還是可以的,然而任課老師和我見到的恰恰相反。看來孩子們只要意識到我離開了就不自覺了。這樣的現象在任何一個班級應該都是普遍存在的,仔細想想,這可能與老師的嚴厲管教有關吧。其實出現問題了,我們不應是嚴厲的批評後就算了,我們應該和孩子們交流,瞭解孩子們的內心,幫助他們去自己管理自己。

作為老師,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更多地去做一名溫情的教育者,而不是一名嚴厲的管理者。

教師讀書微感言 篇11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應用期日趨縮短,知識創新日趨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吸取新資訊、新知識、新理念,不斷充實自己,始終站在知識的前沿;要不斷完善知識結構,做到博學多才,與時俱進,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對所教學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文化知識,提升綜合素質。作為教師,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精通本專業知識,還要學習與本學科相關的人文知識,如社會、心理、資訊科技等,力求知識全面。只有自己的專業知識、業務水平提高了,對教育教學工作才更加熱心,態度才更加積極向上。

一、時刻警醒自我

對於教師來說,愛是不可須臾成缺的,只有以摯愛奠基,教師才會傾盡精力,啟用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熱情,甚至生命獻給他所熱愛的事業和學生。有效教師們都有一顆不泯的童心,他們總是保持著真誠、熱情、樂觀和積極,他們十分樂意與學生一起活動,一起遊戲,一同歡笑,一同煩惱,錢夢龍老師說:教師只有始懷著一顆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發現學生的心。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境是魏書生老師總結的涵養性情的一條法則。這給予我的啟示便是教師要以平穩的情緒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於營造親切、和諧的愉快的教育氣氛,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激發他們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與發展。在今後的工作中,以名師們為榜樣,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新課程標準非常明確地把合作交流作為營造新課堂氛圍和培養不的重要目標。作為教師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義。開敞胸襟,樂於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賞、不自我封閉。與學生親密交往、平等對話、真誠交流,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埋誠相對,相互扶持。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身邊的長者、名師的指名和幫助,團結的力量大,集體的智慧永遠大於個體。

豁然大度,寬以待人,不斤斤計較,不同行相輕也同樣是一名有效教師應具備的條件。不斷的自我反思,不斷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斷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職,做好工作

愛崗敬業,加強師德修養。由於教師的職業,是育人、塑造心靈的事業,因此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時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養,通過言傳身教,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為人的道理,幫助學生塑造健康人格,為他們今後美滿人生鑄造堅實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關係。教師的工作物件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師的關愛和關心。教師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給予關懷。因此,教師要學會縮短與學生的情感距離,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心理變化,要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體諒他們成長過程中的難處與煩惱;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才能拉近與學生的心靈距離,溝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要無怨無悔!對教學過程負責。為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要堅持經常學習時事政治、專業理論等;要多聽課,虛心請教,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教學藝術;每上一節課,都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認真完成每一個教學環節。對學生未來負責。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又是環環相扣的過程,一個環節出現缺陷就會影響其它環節,從而影響學生的正常成長。因此,教師要立足當今,放眼未來,以苦為樂,甘於寂寞,充當人梯,為家長負責,為學生負責,為社會負責,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千秋大業負責。對學困生負責。幫助學困生是教學工作的重任,因為一個班級裡面總存在學困生。對於學困生,教師在教學上、情感上應給予特殊的關顧,如課堂上多提問、多巡視、多輔導,對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樹立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要勇於擯棄舊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銳地瞭解新思想,認真地研究新理論,主動地、迫切地學習新知識,開拓進取,更新觀念,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教師讀書微感言 篇12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應該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麼"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為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於思考,也可以幫助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於日後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己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己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註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聖旨還靈,回到家裡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美好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這樣不僅師生之間的關係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裡,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裡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回想每一次學生在向我表達著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穫,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為原則,我覺得,作為一位教師,首先必須做到:

一、說到做到,從不失信;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於律己,寬於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話又說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該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麼,完全請便。個體完全可以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擇和決定學習什麼、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並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保持一顆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今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麼新花樣?我自己又該為他們做些什麼事?處處為孩子們著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教師讀書微感言 篇13

歲月如梭,轉眼一個學期過去了。回顧這學期所從事的七年級美術教學工作,基本上是比較順利地完成任務。當然在工作中我得到收穫喜悅的同時,也在工作中發現一些問題。對於獲得收穫我會應用於下個學期的工作中,讓工作更加完善,對於發現的問題我會認真反思改進,避免以後的工作中再次發生。現將個人在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以便擇優汰劣,取長補短使今後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一、 教學計劃貫徹情況:

在本學期初,我認真學習學校工作計劃,明確了學期工作的目標和任務,結合本校美術工作的現狀和特點,按照《國中美術教學大綱》的要求,本學期新課開始之前即已制定了周密詳盡的教學計劃。教學中認真遵照教學大綱要求,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廣素質教育,按時按質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學工作。

二、教學工作的總結

1、教學工作情況

教育教學是我們教師工作的首要任務。本學期,我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美術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美術教學質量。

本學期我任教七個班級的美術課。每個班每週一節課。在日常教學中,我堅持切實做好課堂教學的準備工作。課前認真做好充分準備,精心設計教學,並結合各班的實際,靈活上好每一節課,儘可能做到課堂內容當堂完成,課後仔細批改學生作業,使學生對美術更有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美術水平,另外,授課根據得失及時寫反思,目的是為以後的教學積累經驗。美術課教學中,我採用系統性階段性相結合的原則,做到每堂課都能讓學生有收穫。總之,不管在課堂教學,還是在課外教學中,我都以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為目標,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力求讓美術教學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2、教研活動

積極參加學校教研組的教研活動,認真做好聽課、評課,通過教研活動我積極向老教師請教教學中的難題,改善自己的教學水平。

3、興趣小組工作情況

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經過多方面的考慮,決定在每週三、四的課外活動時間指導七年級學生參加美術興趣小組活動,興趣小組成員也是多次選拔而定的。本學期的課程主要開設了美術基礎課程、石膏幾何素描臨摹,石膏幾何素描寫生,已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當然這中間也存在個別問題,在請教老教師的基礎上已經把問題一一解決。

三、自身素質的提高

在課堂之餘,我還認真參加了學校以及教研組組織的.各種政治業務學習。從理論和專業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並虛心向其他的一些老教師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使自己能更好的進行教育教學工作。

四、加強反思,及時總結教學得失

我反思本學期以來的工作,在學生進步的同時,也在思量著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在以後的工作中,爭取有更大的進步,在教學中有更大的創新。不足有以下幾點:

1、對於美術新課程標準的學習還是不夠深入,在新課程的實踐中思考得還不夠多,不能及時將一些教學想法和問題記錄下來,進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本學年加大了學習的力度,認真研讀了一些有關教科研方面的理論書籍,但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還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夠細和實,沒有達到自己心中的目標。

3、美術教學中有特色,有創意的東西還不夠多,還缺乏個人的教學特色,硬筆書法活動開展總體成績還欠佳。今後還要多學習借鑑,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努力挖掘美術教學的特色點,以不斷提高個人的教學能力。

總之,本學期工作順利圓滿完成,不足之處也是在所難免的,通過總結反思,我將在下一學期的工作中,戒驕戒躁,以飽滿的熱情,取長補短,以待來年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

教師讀書微感言 篇14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從來沒有人讀書,只有人在書中發現自己,聯想自己,昇華自己,超越自己。”

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我認為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也就是說我們並不要求書有幾千甚至幾萬,根本的目的在於對自己讀的書要層層深入,點點掌握;把自己看過的書再看,再看,看得滾瓜爛熟,能活學活用;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細緻、精練的思索,並把這種思考所得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從而提高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質量,提升自己的生命質量。下面我就結合最近讀過的並對我影響較的幾本書談談自己的讀書心得!

第一本是《賈志敏課堂實錄》,是我自己蒐集彙編的。讀賈老師的教育教學理念、課堂實錄,讓我明確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根”,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樹立扎實、樸實、高效的教學風格。從緊扣課題匯入,分層次朗讀,抓重點句子指導朗讀,扣重點字詞感悟全文,注重說話訓練,讀寫結合等,在此基礎上鑽研教材,以賈老師的設計理念來設計自己的每個教學環節。

第二本是《竇桂梅閱讀教學精品錄》。眾所周知,竇老師的課氣磅礴,廣博深邃,揮灑自如,具有巨的感染力與震撼力,堪稱課堂教學的藝術!教學中,她提倡設計課堂就是設計人生;抓住課眼設定主問題是上好課的關鍵;預設與生成要照耀每一片葉子。竇桂梅老師對我影響最的是她說過的“設計課堂,關鍵靠底蘊靠立思考的勇氣與能力”這句話。因此,每每看到教材,我都不急於蒐集課外資料和教學參考書,而是先熟讀教材,鑽進去,找到文章的主題、課眼,立思考,然後進行教學設計。最後,用竇老師的教學理念並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審視我的教學設計,調整教學環節。也許一開始要走些彎路,並且道路艱辛,但只有這樣才能快速成長,迅速樹立自己的教學風格。例如《醜小鴨》就是這樣設計出來的!

第三本是雷玲主編的《課堂深處的精彩中外教育對比賞析》,書中以美國、日本、英國、澳利亞等國家一線教師的課堂實錄和國內專家對課堂的點評構成,深入研究國外一線教師的課堂,不難知道:為什麼國外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創造力都很強,而我們的學生卻只會考試,嚴重缺乏實踐能力、創造能力了。

其次:《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好老師征服後進生的14堂課》,讓我的心更柔和、更平靜,更能理解學生、接受孩子的種種不成熟。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則讓我更瞭解自己,更理性思考問題,更熱情對待家庭和生活!

好書多如煙海,看你怎麼讀而已!我認為只有善讀,才能象蠶一樣,吃進去的是桑葉,吐出來的是絲。

教師讀書微感言 篇15

小孩子學習繪畫最初就是從畫第一筆線條開始的。線條可以畫出一切,表現一切,而且小孩子的線條最具表現力,最有創造力,他們的線條不受美術學習原則的束縛,沒有經過規範的學習,這樣的才是最真的,但並不是說他們的線條就是最美的。孩子的線條從手中來,從心中來,從他們純真的思維中來。

學生腦中固有的形其實是很難改變的,他們在幼兒時期學過的畫法,大多是教師、家長所教授,或是從書中看來的,他們並沒有真正的、實地的去看過和觀察過,比如一些動物,他們只是在書中或電視上見過,甚至他們都沒見過真正的雞鴨鵝等家禽,因為動物園裡沒有。他們畫的只是他們看到的、學到的“形”。讓孩子們多看大師的作品,可以讓他們認識到藝術也可以是“無形”的.,可以突破外輪廓的侷限。多安排寫生課,讓孩子們去畫那些自己親眼所見的物象,真正的體驗“形”的概念

不知其他教師有沒有同樣的想法:在剛開始當老師,或者是每個學期剛開學的一陣子,都會制定計劃,認真備課,想方設法地進行精彩的教學設計,讓課堂內容生動有趣,讓自己的狀態達到最佳,目的是吸引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上聽話。當然,效果是明顯的,前幾課師生配合默契、課堂紀律良好,但過一段時間,由於學生和教師之間形成習慣,學習疲倦,教師的各類業務逐漸增多,比如教科研工作、各類論文比賽、各級繪畫活動和比賽的展開、學校活動的增加,都讓教師把更多的時間轉移到此,對上課也就不那麼上心,再加上學生的不配合,美術課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玩樂課”。所以,學生是很容易厭倦教師的同一種上課模式的,教師要多花時間在教學設計上,儘量每一節課都展示不同的自己,讓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保持下去。

我發現了自己課堂上的一些語言的問題:講話太多,不能讓學生主動思考。由於我一直從事低年級美術教學,我深深的感覺到:一二年級的學生自己約束力差,課堂紀律和學習意識較薄弱,最容易在音、體、美等“副課”上講話,不遵守紀律,於是我不時的提醒他們,或整頓課堂紀律,便養成了一種“嘮叨”、“多嘴”的毛病,平時發現不了,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才覺得這樣是不對的,美術課應該給學生相對輕鬆自由的學習環境,教師的語言應該為這種課堂服務也。

回顧自己的美術課堂,總是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孩子們不配合、不聽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自己沒有真正投入到課堂中去,沒有進行積極充分的準備。實物進課堂、課堂進場館,課外、校外課堂都是很能豐富課堂的方法,但這種方法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並不能真正應用到普通的課堂上,也只能在一些優質課、研討課、公開課上使用。我們平時使用最多的就是多媒體和網路,正如書中所說,這也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一些東西是需要學生親自體驗,親眼見到才能有所感受,有所啟發的。讀書之後,我深有體會,我也要在以後的課堂中,做到儘可能的讓實物進課堂、課堂進場館。多麼美好的想法,但首要問題是學生的安全,比如,我想帶學生到部隊駐地,到消防局,到醫院,到敬老院,到田間地頭去直觀感受、蒐集素材,可這就需要事先進行多方面的聯絡,教師、學生、家長、出訪單位等,這些又豈能是我們一名普通的美術教師所能容易做到的?想想那麼多困難,我又想打退堂鼓了。不禁感慨:國小美術課,真的只能侷限在教室裡無聊的看圖片嗎?何時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進社會、走進生活呢?

教師讀書微感言 篇16

寫生教學的基本要求,就是既要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又要掌握相關的素描和色彩理論知識,並將這些規律加以熟練運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畫面,使畫面既豐富又整體,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

寫生是我對這門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不再單純地認為只是學校開設的一門填充學時的無關緊要的課程了,提高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有些平凡的事物儘管平凡,但它的美要用我們的眼睛去發現,用我們的觀察能力去研究美,用我們的表現力去表現美,去對自然風景和環境進行美的提煉,不再漫無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就像老師說的那樣,即使是不畫也不能為了完成任務而匆忙的亂畫,因為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作品,只是為了作業而做的。所以說藝術也是一門哲學,從中可以體會人生的哲理。

通過寫生實習,我的速寫及色彩都有較大的提高。構圖決定了一幅畫面給人的第一感覺,很重要,所以首先要有美的構圖。其次就是色彩的搭配與表現,那是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來表現色彩,因為自然界的顏色實在是太多了。非常感謝老師給我們這次機會能使我們儘快的學會更多的東西,寫生使我深刻體會到形象與色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寫生是蒐集素材、師法自然的重要步驟和學習繪畫時最重要的訓練方法。它對描繪細節和光影變化非常重要,人不可能記住所有這些細節,經常寫生對研究色彩學的規則也非常有啟發。還有在色彩訓練中,我進一步體會到處理好畫面中形態與色彩的關係的重要性,形態當然是經過了有意識的處理。形態的明確體現,是展示自己在色彩寫生中也能清晰地表現出對大自然造型的準確把握。

寫生實習對於自然形態的更加主動和準確的把握與表現,並與色彩的表現更加主動地結合,尤其是在速寫中,對造型的研究更加重視,體會畫面的整體性決定了造型的性質。體會到了一個藝術家如何認識與把握世界,就必須使形與空間的關係獲得高度的和諧。同時,要使自然美得到客觀的再現,必須做到美術技巧與人的心靈、眼與手的配合、理性與情感、現實與理想在繪畫作品中獲得完美的統一。

自己在學習美術以來在傳統方法上都是先臨摹後寫生,至於我臨摹的還是很少的,結果是我不能輕便的學習和認識素描,只是一味著的畫,到頭來使得自己的邏輯變得很混亂。臨摹是每個學生階段性所必須要經歷的一個環節,但是臨摹的具體理解又是什麼呢?臨摹不單單是所謂的臨襲別人的摹本,在我看來而是臨摹別人的一種對事物的`概括能力和明暗處理能力,這也是素描的至關重要的兩個方面,所以說在我看來素描的臨摹與寫生的環節安排可以算做是具體的。

在學生們剛剛踏入素描這一領域的時候大家都是很迷茫的,老師也是,他們就回說買書回來臨摹,但是他們往往忽略了一個關鍵因素——引領,所謂的引領也就是說作為老師帶著學生去書店選購書籍,這個好處是可以選擇老師自己喜歡的或是和自己本身教學很相似的書籍,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很配合的跟著老師教學步驟進行教學安排了。如果沒有引領的話,學生在自己去買的時候往往會瞎買、無目的的買。之後很可能會造成書籍無用、不符合教學計劃等等。這樣一來對你的下一步教學時很無利的。所以說對於教學開始的引領是很重要的。之後在進行教學講解讓他們能很好的理解造型和結構,在進行教學示範,讓他們帶著目的性的和理解過後的心態去進入臨摹,這樣的效果遠遠大於盲目臨摹帶來的好處,也很好的為下一階段墊下基礎。在這之後的環節才是真真的進入寫生狀態,這樣才能很好的避免一系列在盲目教學時候帶來的不便,也能清楚的讓學生能夠在臨摹與寫生的安排上受益。

所以在之後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這樣就行,而不是盲目,漫無目的,所謂的教學計劃也是根據學生的自身狀況進行的教學安排,這樣才能夠很好的縮國小生之間的大差距,讓他們在短短的集訓或者基礎學習的時候打下堅實可靠的基礎。

教師讀書微感言 篇17

美術是一種基本的人類行為,是人類用於獲得想象形式、美化環境的基本方法。人們創造和運用美術來表達感情、交流觀念。近來看了《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一書後,我對美術又有了更近的認識,特別是對兒童美術,所謂的兒童美術就是指兒童鎖從事的造型藝術活動,它反映了兒童對其周圍世界的認識、情感和思想。

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書中講到對美術內容的選擇,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我們現在的美術教學內容太陳舊、沒有一點美感,學生對教材也是毫無興趣。而且也是重在培養技能,對孩子的感受及表現能力考慮的較少。這樣做會造成孩子的作品內容單一、缺乏個性。美國美術教育家羅恩菲德的研究表明,10歲以前幼兒的美術能力是隨著認識水平和思維發展自然而然地向前發展的,孩子們一般能表現他認識過的事物。如果按以往的經驗,我們會認為處於塗鴉期的幼兒,還不具備創造形象符號的能力。以為孩子還小應以培養興趣為主,內容多為練習塗色或畫一些簡單的線條,如畫圓、小草等等。在認真分析孩子的興趣愛好後認識到只要孩子喜歡感興趣的內容他是表現的最棒的。

看了此書後還了解到了學前兒童的美術教育可以通過美術和教育這兩個方面體現出來的。根據對美術和教育這兩個方面的不同側重,可以相應地將學前兒童美術教學分為美術取向的學前兒童和教育取向的美術兒童。一個尚未社會化的幼兒,以其自身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去適應社會是會草遇到很大障礙的,幼兒在使自己適應一個按成人的興趣、習慣和思維方式的社會的過程中,幼兒不可能像成人那樣有效地滿足情感上和智慧上的需要,為此,在活動及適應中幼兒需要遊戲。只有通過遊戲才能實現現實生活中得不到滿足的需求。幼兒園美術教育是建構兒童審美心理的教育。教師在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中應激發兒童的審美情感,注重培養兒童的審美表現力。在書中我瞭解到了美術欣賞教育活動中,我們教師應引導兒童親身體驗美術作品中的審美特徵,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同時在欣賞過程中讓孩子們通過看一看、講一講、找一找、談一談、畫一畫等形式將美術作品中的思想、內容表現出來。對於兒童美術活動的設計,在設計過程中應考慮到孩子的年齡問題,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在活動中有各自的內容和要求,比如在為小、中班設計時,他們的知識經驗相對較少,生活範圍較狹窄,在內容規定上應與他們生活經驗接近,這樣溶解為他們所喜愛,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

總之,美術對兒童,特別是學前兒童而言,美術這個詞的涵義又有很大的不同,在兒童時代裡,一切事物都是互相滲透的。美術是其發展的一種表現,在書中讓我學到了更多的兒童美術知識對兒童美術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特別是在活動設計時讓我有了更好的思路去設計活動。

教師讀書微感言 篇18

課堂教學異彩紛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外出不僅讓我領略到了全市出類拔萃的美術教師的教學風采,也讓我從中發覺到了在課堂教學方面自身的不足。現在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下我的學習心得及體會:

一、參賽內容“全”,自身受益多

這次美術課評選活動內容全,涉及到一至六年級的教學,內容有: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課等多方面的教學內容,開闊了我的教學思路,使我更好的學習了不同知識內容的教學新思想。通過本次聽課學習,我對自己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瞭解,明確了以後教學改進的方向,受益頗多。

二、課上展示“亮”,課下體會多

參賽的教師大多是各縣區的優秀教師,有很多新理念;非常有特色。每一位上課的老師都以自己的特色演繹著美術課堂教學內容,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置身於會場中,傾聽著老師們精心準備的每堂美術課,我親身體會到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著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他們在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課堂最優化的思考:

首先,精彩的導課很重要。參賽的教師幾乎都精心設計了課堂匯入,有的老師以錄影,有的以小遊戲等活動匯入新課。精彩的導課可以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其次,紮實的`專業功底和良好的教師素養也同樣重要。教學是一門藝術,尤其藝體類教育更是一門藝術既然是一門藝術,那就要求任教老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美術文化素養和非常紮實的基本功。

再次,在課堂上儘量為學生提供嘗試的機會,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使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潛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教師評價及時到位,並且多方位進行評價

教學過程中,幾乎每位教師都注意了及時評價及激勵評價,對學生的讚揚和鼓勵不斷,如“你真細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你收集的資料很有價值”等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評價語言,在學生的心裡卻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瀾,對於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積極影響。

我認為:對於學生的評價不僅是“好”,還要對於他回答的問題給予一個準確的評價。才能讓學生準確的評斷和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以及自己獲得資訊的準確性。尤其對於那些很少得到表揚的學生,真誠的讚揚會讓他充分發揮內在的潛力,甚至會成為他的人生轉折點。

本次外出學習,深感獲益匪淺。雖然幾位老師的水平不一,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參考的東西,俗話說有比較就會有鑑別,所以我會把其中的精華加以吸取,在以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大膽運用。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更加積極努力的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教師讀書微感言 篇19

美術欣賞活動是幼兒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美的作品不僅能夠深深地吸引每一個幼兒,使他們在羨慕、讚歎之餘,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在充分感受美的過程中萌發表現美的願望,而且幼兒通過欣賞各種美術作品不僅可以促進幼兒良好藝術素養的形成,並且對幼兒其他方面的發展也有積極的作用。我在日常美術教育實踐中有些粗淺的心得體會與大家共同交流探討。

一、選擇一些形式感強的美術作品供幼兒欣賞

如繪畫中色彩明亮的、陰鬱的、歡快的、悲傷的,體現鮮明色彩個性的作品;構圖富於節奏,韻律的作品等等。如色彩鮮豔、不斷流動變化的現代派作品以其新鮮多變的特點吸引兒童的好奇心和注意,我們現在用的教材裡就有許多大師級的作品如凡高的《星空》、《向日葵》等非具象的、無定形的作品,符合幼兒自由自在、不受約束的追求,容易為孩子所接受。

其次,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事物

如有的名家喜歡畫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小品,這恰恰與幼兒經驗相吻合,齊白石畫的昆蟲、小蝦、吳作人畫的熊貓等均深受幼兒的喜愛。花鳥、景物作品使孩子們逐步培養起從平凡中發現美的能力。如民間玩具、藝術作品欣賞等使孩子們從美術的各種表現方式中感受到各種形態的美。如在對《布老虎》進行欣賞的過程中,可引導幼兒從形象、色彩、構思等方面進行理解。並對“布老虎”中強調虎頭的形象特別是濃眉大眼及充滿稚氣的神態中理解到人們對孩子健康成長所寄託的美好願望。同時,布老虎的色彩鮮明突出,民族風味較濃,對幼兒瞭解民族色彩起了引發作用。

二、我在進行美術欣賞教學時,設計出很多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活動,使幼兒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從而達到欣賞的目的。

如在讓幼兒欣賞民間剪紙活動,會運用語言交流的方法引導幼兒去欣賞。我和幼兒坐在一起,共同欣賞作品,自由交流自己的感受。並用開放式的語言提問:小朋友,你看到了什麼?你在什麼地方也見過剪紙,剪紙作品與繪畫作品相比較,你發現了什麼?說說有什麼不同?在描述中,給幼兒一定的時間進行獨立的欣賞,儘可能讓他們暢所欲言,充分發揮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經過一系列的充分欣賞交流,幼兒對剪紙作品的特點已有了自己的`感受,從而提高了感受美、理解。

有時為了讓孩子對作品有些初步的瞭解,如在大班幼兒欣賞米勒的《拾穗者》時,先讓幼兒模仿農民勞作的情景,讓幼兒多做幾遍彎腰拾稻穗的動作,從中體驗拾稻穗時身體的動作、表情等感受,然後再出示《拾穗者》請幼兒欣賞。通過上述的直接參與,幼兒對作品和人物的形象、姿態、表情等的欣賞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由於幼兒自身的發展特點,幼兒更喜歡用身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幼兒喜歡一件作品時,並不一定能說出為什麼喜歡,他覺得喜歡就是喜歡。因此,可讓幼兒用動作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從而培養幼兒的審美情感和審美評價能力。

有時在平常的繪畫活動中會採取幼兒間的互相評說和欣賞為主,採取多種方式來進行。如在繪畫活動中先畫完的幼兒可以自由地把作品放在投影儀上,或放在展覽角中展示,並小聲地互相評議和談論;整個活動結束後,可以請幼兒欣賞別人的作品,挑出自己最喜歡的,並說說自己的看法。這樣便於幼兒把對名畫的欣賞經驗遷移到對同伴和自己作品的欣賞中,使幼兒有一種自豪感和成就感。

例如,在評價《星夜》時,向幼兒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整體感受、理解整幅畫,問幼兒:“你看整幅畫後感覺怎樣?”“你喜歡這幅畫嗎?”當時,有小朋友說:“畫的背景很漂亮很特別”“天上的星星畫的像煙花一樣亮”說明幼兒通過對作品的感受後,有了自己對作品的看法,使幼兒對色調、構圖、色彩的情緒等有所感知,幼兒在欣賞的同時,不僅學到了一些淺顯的色彩知識以及施色技能,發展了他們的色彩潛能,而且也感受到了作品的不同風格,提高了審美趣味和鑑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