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2023感動中國劉傳健人物事蹟心得體會(通用12篇)

欄目: 心得體會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5W

2023感動中國劉傳健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1

7月26日上午,中隊組織參加了英雄機長劉傳健先進事蹟報告會。我們早早的來到了會場。不久劉機長進入了會場,他先給在場的觀眾鞠了一躬,我被他這樣謙遜的姿態所打動。接着劉機長用樸素的語言從五個方面做了報告,詳細敍述了他當日所面臨緊急事件的前因後果,以及他當時的心路歷程。我全神貫注地聽完了整場報告會,深深地被劉機長臨危不亂的精神所打動。

2023感動中國劉傳健人物事蹟心得體會(通用12篇)

20xx年感動中國劉傳健先進事蹟觀後感(5篇)

作為飛行學員,聽完整場報告會我感到深受鼓舞,我們這份工作是無比光榮的,我們理應對旅客的生命財產安全負責。首先我們要努力打好理論實踐基礎,試想如果沒有平時一次次的模擬訓練,劉機長怎會如此完美的完成此次備降,飛行員的工作需要不斷學習,不斷累積經驗。都説同一項工作重複一萬次,你就會是這方面的專家。但這同樣也是枯燥的,如何在重複枯燥的工作中堅持下去,做出不平凡的成績,我想劉機長用他的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作為飛行員應該怎麼做。另一方面,整個航班生產任務也不是飛行員一個人能夠完成的,正如劉機長所説沒有空管,軍方,機組的協作配合,是不可能完成此次備降的。

航班生產是一項協作性很強的工作,需要一個團隊的緊密協作才能完成,作為飛行學員我們在努力學習理論實踐知識的同時,也應明白,我們需要重視團隊的協作與配合。從一名飛行學員成長為一名成熟機長的過程是漫長的,這需要我們保持耐心,認真對待每一次航班任務,認真反思每一次不足。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在未來的工作中我會以劉機長為榜樣,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民航飛行員。

2023感動中國劉傳健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2

27月底,飛行部重慶直屬中隊組織參加了川航“英雄機長”劉傳健先進事蹟報告會,中隊認真總結領會劉傳健機長先進事蹟的精神和啟示,結合當前飛行部飛行作風整頓研討活動 “三個論壇”:大中隊長談管理作風、基層書記談隊伍建設、飛行作風大家談,進行了心得撰寫。中隊整理篩選一批好的文章供分享交流,從而進一步錘鍊飛行作風,夯實安全基礎。

20xx年5月14日,3U8633次航班從重慶前往拉薩的途中,突遇前擋風玻璃脱落。在這飛機已經失控的危難之際,機長劉傳健憑藉自己的過硬本領和豐富經驗,採用全手動操作完成飛機迫降任務,安全着陸於成都雙流機場。此次成功迫降創造了世界航空史的奇蹟,我們必須感謝這位飛行英雄劉傳健,正是他在關鍵時刻的冷靜、沉着和高度的責任感挽救了機上100多乘客的生命。

我有幸參加了劉傳健機長先進事蹟報告會,見到了英雄本人,説實話跟照片上區別不大,就是一個普通人,沒有在電視上看到英雄的那種激動的感覺,但是就是這樣一個普通人做了一件讓世界都感動的英雄事蹟,將全機100餘人平安送回地面。讓我意識到這樣一個道理,所有的英雄都是普通人,普通人都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人。

軍旅生涯塑造堅強意志。古人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劉傳健機長在成為民航飛行員之前曾經是我國空軍第二飛行學院的一名教官,他早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空軍第二飛行學院,成為了一名空軍的飛行戰士。十幾年的軍旅生涯,常年進行軍事化鍛鍊使得劉傳健具有鋼鐵般的軍人氣節。而在此次飛行過程中的突發情況,劉傳健的軍人作風恰恰發揮了關鍵的作用。當在9000多米高的高空中飛機的擋風玻璃脱落意味着駕駛艙所有人將處於零下40攝氏度的高速行駛過程中。這樣的環境條件下,人會嚴重缺氧,正常人不到兩分鐘就會暈厥甚至休克。而劉傳健卻在這樣的情況下,身體沒有出現任何異常,圓滿完成各項手動的飛行操作,成功迫降安全着陸。可以説軍旅生涯讓劉傳健得到人生最好的洗禮和磨練,堅強的意志讓劉傳健能夠遊刃有餘地完成此次緊急迫降任務。

勤學苦練做到精益求精。古人云: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劉傳健機長一直以來堅持不斷地訓練,不斷地發現問題然後不斷地改進並提高。他在以前的學習中就多次對高空出現緊急故障情況下的操作進行過多次的訓練。一次次的特殊訓練,讓劉傳健能夠從容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他在走上工作崗位後,仍然堅持學習不斷地總結,在工作上真正做到精益求精。據他的妻子講,他每次飛行結束回到家中,都還要回想下自己在飛行過程中有哪些進步,還有哪些缺陷。在一次次地飛行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取長補短。他一生對飛行事業情有獨鍾,因此他離開部隊後踏上了民航飛機,成為了一名民航機長。但他仍然不斷進取,正是他的勤學苦練掌握了過人的本領,在高空飛行飛機出現故障的時候,憑着自己的經驗,冷靜從容應對,成就了此次世界奇蹟。

高度負責成就英雄壯舉。托爾斯泰曾經説過: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成功迫降雙流機場之後,劉傳健機長並沒有閒着,他很快召集了此次航班的機組人員召開了新聞發佈會。在此次會上,他一再感謝機組其他人員的支持和配合,他也感謝機上的乘客對他的信任。當新聞發佈會結束後,他接受採訪時被問到,發生緊急情況時,他感到害怕嗎?首先想到什麼?平時訓練時候經歷過這樣的情況嗎?他説,他並沒有來得及害怕,僅僅想的是如何手動操作,如何安全降落,保障乘客的安全。平時雖然也進行過類似的訓練,但是像這樣的情況還是第一次遇到,當然自己心裏並沒有慌亂,而且非常有信心有能力處理好這樣的事故。他自己説,這條航線他已經飛了上百次了,對於航線的情況已經瞭然於胸。這些話看似非常的平凡,但是,我們不難看出,在危難之際能夠如此鎮靜沉着,心裏想的是乘客的安危。正是有了這樣的機長,正是有這樣默默付出的乘務人員,才能讓我們的航空飛行安全有保障,讓我們的乘客放心乘坐方便快捷的飛機。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得不讓人覺得劉傳健配得上飛行英雄。

作為航空公司的一員,保障飛行安全是整個民航業一致的追求,我們要向劉機長學習。

一是要學習他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擔當精神。劉機長視乘客為家人,為了避免乘客和機組成員受到進一步的傷害,在聽覺完全失靈的情況下,靠自己的毅力操控飛機,將全機100餘人平安送回地面。

二是要學習他刻苦訓練、業務精湛的“工匠精神”。劉機長平時嚴格模擬訓練,培養出高超技術水平和職業素養,在千鈞一髮的死亡線上,憑藉嫻熟的飛機操作技能以及豐富的飛行經驗讓飛機緊急備降,成功挽救了全機人員。

三是要學習他臨危不懼、沉着果敢的“戰鬥精神”。在極端的條件下,劉機長沉着冷靜、處變不驚、處理妥當,與機組人員和地面保障單位密切配合,憑着超人的膽識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駕駛飛機成功備降,轉危為安。

劉傳健是凡人,他只是做了自己作為一名飛行員該做的一切;劉傳健是好人,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在危難之際仍然想着飛機上許多乘客的安危;劉傳健是英雄,他的冷靜沉着、過硬飛行本領挽救了100多人的生命成就了航空飛行的壯舉。劉傳健的事蹟已經過去了,他仍然將繼續駕駛着飛機翱翔在祖國的藍天。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還有許許多多默默無聞的“劉傳健”也以自己的豪邁熱情投入到航空飛行事業中去,為我國的民航飛行安全保駕護航,成為我們航空出行的安全衞士

2023感動中國劉傳健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3

有人説:“只會唱歌跳舞的並不值得全民敬仰,舍已為人的戰士才是我們的全民偶像。”有人説:“不讚網紅不讚星,只贊橙衣英雄。”還有人説:“在這和平年代,橙衣英雄為我們付出了太多太多。”

3月31日,四川發生森林大火災,大火鋪天蓋地地蔓延,30名消防員孤身入林,與肆虐的大火斗爭。就在這時,突然發生了林火爆燃,原本就勢頭很大的火焰形成了火海,把30名消防員包圍了,使他們與外界失聯……4月1日,確認30名消防員的遺骸全部找到,這也預示着,30名消防員全部都壯烈犧牲。

其中中隊長張浩29歲,而且剛結婚不久,婚後他還來不及享受幸福,就奔赴各個災區,撲滅了一場大火,再去撲滅下一場大火;救了這一座山的村民,再去救下一座山的百姓。張浩生前一直奔赴前線,因為,這是他的使命,而在烈日下,嗮得最多的,正是他的軍裝,他的任務和他的使命。

4月2日夜裏,從高速公路口一直到西昌市殯儀館,站滿了人,當載着30名消防員的遺骸的車隊駛過時,成百上千的人們情不自禁地喊到“英雄英雄!一路走好!”

為什麼他們會這樣奮不顧身地救火了,為什麼他們救火時即使把生命獻出也不在乎?為什麼他們生命的最後時刻也要救人,救火?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們要保衞人民,保衞地區,保衞祖國!

祖國還有許許多多像他們這樣的英雄,有錢凌雲、劉傑、趙萬昆……其中楊科璋在轉移一位一歲小女孩時,不慎踩空,從五樓墜落。在那生命的最後時刻,楊科璋緊緊地把她抱在懷裏。小女孩毫髮無傷而他卻傷重不治。他原本可以把小女孩當墊子而存活下來的,可他沒有這麼做,而是把她緊緊地抱着,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小女孩。正是有成千上萬這樣的捨己救人的英雄,才有了我們現在安逸的生活。

英雄們!感謝你們的捨己救人;感謝你們如守護神一樣保護着我們;感謝你們維護祖國的和諧安定,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敬仰。謝謝你們,穿着橙色戰衣的英雄們!

2023感動中國劉傳健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4

“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這句風靡上世紀80年代的口號重新迴歸大眾視野,一時間刷屏網絡。微博上網友紛紛為女排點zan的盛況,也勾起了人們對於80年代那支成就“五冠王”偉業的隊伍的回憶。郎平、孫晉芳、袁偉民……一個個熟悉的名字瞬間浮現眼前。

“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女排精神從那時起,昇華為民族面貌,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徵符號。

可是,鮮有人想到,如果脱離開1978年改革開放後中國在整體國力與國民體質方面的種.種變化,女排和她們的精神會在一個普通的時間節點上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麼?

正如郎平在奪冠後接受採訪時所説,“隊伍的打磨,不是講故事和心靈雞湯就能解決的”。

當這幫如今平均年齡24歲的姑娘們20__年應徵參加國家隊集訓時,她們的身體條件和意志品質都遠達不到奧運冠軍的水準。正是三年備戰期,隊員們的身體與意志在經過一堂堂訓練,一場場比賽的磨練之後,雙雙取得長足的進步。

“身體素質 意志品質”,身體是科學基礎,意志是動力保障。這便是女排精神的最核心。

2023感動中國劉傳健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5

周秀芳,鄞州區李惠利國小退休教師。為圓支教夢想,她放棄安逸舒適的生活,隻身遠赴湖南、貴州偏遠山區,展開艱辛的扶貧支教歷程。她計劃用三年的時間,在湖南籌款建造九所希望國小。如今兩年多過去了,5所希望國小已建成,學生們搬進了新校舍,這個月15日又有3所希望國小舉行落成典禮。同時,她又將自己的理想再次放大,愛心再延續,從最初的計劃造“9所”增加到了“13所”。她還通過自己的“朋友圈”,為山區貧困學生送去百萬元的物資,為100多位孩子找到結對資助人,用大愛情懷為山區孩子點燃了希望與夢想之燈。今年10月26日,“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頒獎典禮上給周老師的頒獎詞中寫道:她非湘人,一心行善舍家棄子,千里馳援湘西南。年本古稀,二次奉獻支教扶貧,三年募捐建九校。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寧波退休教師周秀芳,1700名湖南學童的周奶奶。周秀芳老師榮獲“寧波好人”、“最美寧波人”、“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響力人物”、“寧波市道德模範”、“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等榮譽。她的生動事蹟先後被光明日報、鳳凰網、湖南在線、浙江在線、浙江文明網、寧波日報、寧波電視台等20餘家媒體報道。

支教報恩,少年困苦受助,老來支教扶貧報恩

國小四年級時,周秀芳因家庭貧困沒法上學。“後來老師來到我家,説我不讀書可惜了,他願意幫我交學費。”周秀芳説,正是因為這段困苦的少年時期經歷,她希望有生之年能為和她有着相同經歷的孩子做點什麼。

20__年,周秀芳已退休10年,她從一位曾在貴州支教過的大學生口中聽説那裏很需要教師,毅然放棄了清閒的退休生活,踏上了支教之路。20__年秋天,周秀芳來到貴州黔南州惠水縣蠻納村國小支教,一待就是一年多。支教期間,周秀芳走訪了班級裏所有學生的家庭。20__年春節周秀芳回家過年,聽好友説起湖南省漵浦縣北斗溪鎮的教學條件十分艱苦。過完年後,周秀芳和好友孫紹富一起前往湖南漵浦,從此踏上了千里助學路。

2023感動中國劉傳健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6

能夠拿到諾貝爾獎的人都是頂尖中的頂尖,而頂尖之人的身邊必然也有十分優秀的人,有一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曾經還和鄧稼先是同學,兩個人無疑都是世界的頂尖人才,為中國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而這一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的人生也十分的波瀾曲折,這個人就是——楊振寧。

一、成就斐然

楊振寧是一位物理學家,可以説他是為物理學而生的,這一生也都在追隨着物理學的腳步,要知道沒有幾個人的學時理論能夠和牛頓以及愛因斯坦等轟動世界的科學家相提並論,楊振寧就是其中一個,在物理學上面的突破絕對有楊振寧的參與,在美國的時候曾經和米爾斯一起完成了新理論,名為楊.米爾斯理論,而這一理論在諾貝爾獎的項目之中,就有7個都是因此而得的獎。

守恆定律的突破性一步,也是由楊振寧和李政道完成的,他們鑽研在物理學之中,真正地打破了人們對於守恆定理的傳統性認知,直接發表了論文,這一偉大的一步也讓兩個人獲得了了諾貝爾獎,這不止是將中國人的名字帶到了世界,更是為世界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他的名字在世界上也留下了印記。

只是現在看到楊振寧所獲得的一切會覺得楊振寧真是厲害,卻不知道楊振寧求學路上的艱辛。

二、求學之路

楊振寧的童年是在戰火之中度過的,當時正值抗日戰爭爆發之際,楊振寧的父親知道戰爭一旦爆發,後果不堪設想,自己的家裏面還有妻兒,他為了保護自己的妻兒只能將孩子先一起送走,當時的合肥老家還算是安全,楊振寧就被送到了那裏。

戰爭瞬間蔓延開來,整個中國都被包裹在戰爭之中,楊家人頂着戰火終於一家團圓,但是顛沛流離的生活也隨之而來,伴隨着危險,最後抵達昆明,才能過上安穩一些的日子。

那個時候的楊振寧儘管受着戰爭的影響,但是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學業,到了昆明之後又轉到了當地的一箇中學,只是一個忽然的教育政策讓楊振寧痛苦不堪,那個時候的楊振寧還沒有涉及物理方面,但是升學又成了一大難點,家人們對於楊振寧還是十分的支持的,所以堅定了楊振寧升學的決心,買了教材自學理化知識。

別看楊振寧是半路出家,但是自身的天賦使然,自學之下的楊振寧最後還能以一個極好的成績考到了西南聯大化學系。命運的指引告訴楊振寧,化學並不是他的歸宿,物理才是,所以楊振寧毅然決然地轉到了物理系。

剛邁入大學,楊振寧是憧憬的,他渴望在學校裏面學習更多的知識,當時的西南聯大師資力量十分的雄厚,在老師們的幫助下,楊振寧很快就融入了大學生活,在物理的海洋裏面暢遊,他與生俱來的天賦也讓他的進步十分的快。

只是戰爭還沒有結束,炮火依然在繼續,為了這些莘莘學子,就算是頂着炮火,學校裏面的課程都沒有間斷過。最後在大學畢業的時候,楊振寧發表了論文,這一篇論文更是開創了先河,將物理和數學很好地結合在一起。

畢業後的楊振寧繼續研讀,在西南聯大念研究生,後來又獲得了碩士學位,可是這些知識遠遠不夠,楊振寧知道還有更加廣闊的天地需要自己去闖蕩和學習,他的學習之路沒有停止,之後便去了美國進行求學。

三、留學生涯

美國是第一大國,學府之中所囊括的知識也是精之又精,楊振寧到了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那裏有他最喜歡的一位老師費米,只是天意註定,那個時候的費米教授正在祕密的研究核武器,楊振寧也只能抱憾而歸,輾轉多次,也因為楊振寧對物理熱切的內心,終於楊振寧還是見到了費米教授,又在費米教授的幫助下認識了另外一位良師愛德華泰勒教授。

對於華裔的歧視也在這裏顯現,楊振寧在物理上面的進步十分的快,但是動手能力卻要差很多,他很想進行實驗,但是實驗室卻只能美國人才可以進,在缺乏動手能力的情況下,還成為了一眾同學的笑柄。

可是儘管如此,楊振寧都沒有放棄過自己的物理夢,他最後也在自己的物理之中獲得了獎項,成為了轟動世界的物理學家。

四、愛情故事

不只是在學習上面,楊振寧在愛情上面也十分的轟動。楊振寧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會和以前大學任教時期的一個學生在一起,這個學生名字叫做杜致禮。

杜致禮的父親是國民黨的將軍,和蔣介石的關係非常的好,當年的杜致禮翩翩少女,在學校裏面也是個風雲人物,只是戰爭爆發的太快了,她的父親也正好在那個時候患了腎病,想要前往美國進行治療,誰知道蔣介石居然在一家人動身前往美國的時候將杜致禮的父親扣下,強行前往戰場。

那個時候的杜致禮才18歲,沒有親人的陪伴她一個人到了美國,一個女子孤身一人在美國,日子十分的不好過,尤其之後家道中落,就連家裏人的消息她都收不到了,沒有經濟來源的她最後到了免費的聖文森學院。

命運總是如此的有趣,楊振寧和杜致禮兩個人都沒有想到,居然會在美國再一次見到。楊振寧在美國十分的照顧杜致禮,一來二去兩個人就墜入了愛河,最後在第二年的8月26日舉行了婚禮,正式的在一起了。

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楊振寧和杜致禮又何嘗不是呢?家人全部都在國內,而他們心繫祖國和家人,無數次地想要回到祖國,但是都遭到了阻攔。終於國內的戰爭結束了,在美國的兩人也終於得到了家人的消息。在1971年,中美關係緩和,兩人才終於踏上了回家之路。

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岳父杜聿明,楊振寧無疑是緊張的,原本塞在口邊的岳父大人最後居然成了一句先生,這讓在場的周總理笑話起他來。

五、總結

一家人能夠團聚實在是難得,楊振寧的一生都在努力發出自己的光芒,他堅定自己的道路,在物理上面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一份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人們學習,面對困難不放求學之心,也實在令人敬佩。

2023感動中國劉傳健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7

20__年,王婭偶然看到清華大學教授趙家和成立基金會,捐助甘肅貧苦學子的報道,深受感動。她馬上搜索網絡瞭解到,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主要捐助甘肅貧困學生完成高中學習,一次性捐款額為6000元,正好是高中三年的學費。至今已經資助4300多名學生完成學業。

王婭立即給基金會發去電子郵件,詢問賬務公開情況。不久,她就收到了基金會理事長陳章武教授的回信。信中,陳章武的一句話堅定了王婭通過基金會捐資助學的信心。“他説‘我們沒有專職人員’,就這一句話,我就告訴陳教授,我終於找着了,我要早知道,早給捐了。”

隨後,王婭很快將6000元助學金打入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賬户。這樣的舉動讓陳章武記住了這個普通的天津退休女工,因為基金會的捐贈者大多數都是陳教授熟識的朋友和同事,像王婭這樣沒見面就直接捐錢的並不多。

甘肅靈台一中的高一學生白雲成為了王婭的捐助對象。20__年3月,央視《朗讀者》節目紀念趙家和教授的錄製現場,陳章武第一次見到了王婭,王婭也第一次見到她資助的學生白雲。陳章武回憶説:“那天在拍攝現場,我想請王婭女士作為愛心人士的代表上台出鏡,可她堅決不同意。王婭女士跟我講,見到那些孩子我就心滿意足了,不要讓孩子們有什麼負擔。”

現場沒能跟白雲説上一句話,王婭就返回了天津,這也成為她當時心裏的遺憾。不過,這次錄製節目的經歷也讓王婭深受感動和震撼。今年年初,王婭又計劃着再拿出一筆錢,多捐助幾個孩子。同時她還計劃着,暑期要隨基金會到甘肅家訪,與白雲見上一面。然而,命運卻跟她開了個大大的玩笑。

2023感動中國劉傳健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8

天剛亮,廖海州和隊員們就來到景區防火執勤。此時的九寨溝還沒有遊人,四周一片寂靜,蘆葦隨風搖曳,藍色的“鏡海”漾起層層波紋。

廖海州守護九寨溝已有14年,他早已把自己的青春交給了這裏的森林與雪山。每年防火期,他都要和隊友們到九寨溝靠前駐防,保護一方生態平安。九寨溝中隊因此也被當地村民稱為九寨溝的“第十寨”。

14年的“老九寨” 熟悉這裏的山山水水

今年34歲的廖海州是九寨溝的“活地圖”,常年執勤巡護讓他對這裏的山山水水十分熟悉。他也時常被隊友們稱為“老九寨”,而這樣的稱呼只有10年以上的消防員才能有。

“前年地震,我們從這裏抬出來了好幾個受傷遊客……”一位與廖海州同年入伍的老隊員説。

五花海岸邊人來人往,遊客操着各種各樣的口音。“你好,從這邊可以到對面景點嗎?”見到人羣中走來穿着“火焰藍”的消防員,兩個年輕人走過去問道。廖海州為他們詳細解釋了行走路線,兩個年輕人連連點頭,滿意地離開了。

“很多遊客並不熟悉旅行路線,一天當中打聽路線的人有上百個,同樣的問題要回答幾百次,執勤久了,我也學會了不少方言。”廖海州説。

每多走一步路 景區就少一份危險

沿着岸邊繼續巡邏,廖海州心裏清楚,自己每多走一步,景區就少一份危險,遊客就多一份安全。兩年前的地震,正是因為他們多走了9個小時的山路,被困在122林場的受傷遊客才得以提早被轉移救治。

廖海州曾參加撲救火災、抗震救災等任務80多次。棧道邊上,一名中年男子正躲在一旁草叢裏抽煙,廖海州一眼就看出了端倪,立刻示意男子掐掉煙頭。“這兒禁止抽煙,遊客中心站設有吸煙區。”

他和隊友巡邏在遊客最多的長海和五彩池附近,擔負着周邊的森林防火工作和遊客安全。

可能是從當上森林消防員那一刻起,他們才知道,一草一木對於九寨溝的重要性,他們才明白森林防火對九寨溝意味着什麼。

一天的執勤結束後,廖海州和隊友們乘車路過荷葉寨,透過車窗,他看見自家屋頂上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身後,水還是那樣清,山還是那麼綠。

2023感動中國劉傳健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9

《永遠懷念英雄》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今天,我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體會和感悟。我們拿什麼回饋這些負重前行的人?

清明前夕,四川涼山州的一場森林大火奪走了27名森林消防隊員和3名地方幹部羣眾的生命,這27名消防員中有1名80後、24名90後、兩名00後。

年輕的生命就這樣逝去,激起了很多人心底的悲痛。

近年來,一些消防員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各種搶險救援中。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今天,我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體會和感悟。

我們拿什麼回饋這些負重前行的人?

4月1日下午,應急管理部的官網和官方微信變成了黑白色,以表達對生命的敬畏與尊重;4月2日凌晨,載有此次火災犧牲消防員遺體的車隊抵達西昌市,在通往殯儀館的路上,羣眾自發走上街頭,手持菊花守候在街道兩旁……這一刻,只有懷念,只有尊重。

有媒體報道稱:“告別烈士,更要告慰烈士”。

必須承認,每一起火災的發生都有其特殊性,而造成消防員傷亡的具體原因也各不相同。就像此番事故,專家解釋,之所以出現這麼大的傷亡,是因為撲火人員在轉場途中,受瞬間風力風向突變影響,突遇山火爆燃。可見,這當中天氣的原因不容忽視。

但同樣需要明確的是,面對如此多的消防員犧牲,本着對生命負責的態度,我們非常有必要認真反思:下一次,能不能避免付出如此慘痛的代價?對於這些勇敢逆行的英雄,不管是未雨綢繆還是亡羊補牢,相關工作都應該做得更好。

山火猛於虎。預防森林火災,我們不能缺失敬畏自然的意識,既要不斷掌握森林發生火災的規律,又要時刻擰緊預防森林火災的“發條”。

今年的清明,因為這場無情的森林大火,30名救火英雄永遠離開了我們。但我們的祭奠,真的不該只有傷悲與痛心。

今天不是消防日,但我們很懷念他們……

2023感動中國劉傳健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10

20__年,中國女排在金牌教練陳忠的帶領下,從1986年到20__年,時隔十七年後,中國女排終於再次奪得了女排世界盃冠軍,中國女排也從這時候起,再起站了起來。陳忠獲得了20__年的感動中國人物獎。

次年,20__年,中國女排奪得了闊別多年的奧運會冠軍,從1984年到20__年,歷經20年才再次奪得奧運會冠軍。這一年,中國女排獲得了20__年感動中國特別緻敬獎。

20__年,沉寂十年的中國女排在郎平的帶領下,衝破一切艱難險阻,忍着身體上的病痛和心理上巨大的壓力,破釜沉舟,再次奪得女排世界盃冠軍,郎平的事蹟也是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中國人。郎平獲得了20__年感動中國人物獎。

次年,20__年,中國女排再次奪得了里約奧運會冠軍,又是歷經12年再次站到世界巔峯。中國女排因此獲得了20__年感動中國特別緻敬獎。

今年,中國女排比以往更加優秀,在祖國70週年的國慶前夕,送上了一份大賀禮。女排世界盃中,中國女排十一戰十一勝奪得女排世界盃冠軍,用着十一連勝慶十一,讓整個世界再次見識到中國力量。

目前,在世界女排的積分排名中,中國女排高達320分,排名第一,比排名第二的美國女排足足高出了54分,中國女排在世界範圍內也是遙遙領先。

最後,感動中國評選活動正在進行當中,希望大家都能踴躍參與,支持中國女排以及其他感動中國的人物,投上自己寶貴的一票,發揚傳承女排精神,發揚傳承感動中國的精神。

動中國中國女排人物事蹟心得體會5

場外觀眾激動的呼喊聲劃破了天際,同時拉開了中國女排與塞爾維亞爭冠的帷幕,我的心也隨之揪在了一起。

與塞爾維亞的決賽,中國女排打起了120分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比賽中。塞爾維亞發球員將球拋向高空,一躍而起向中國女排發去。中國女排張常寧輕輕一躍,將球向對方場地拍去。眼看球就要落地了,全場屏氣凝神,死死盯着這顆球。可就在這關鍵時刻對方的主力隊員一個飛撲將球向上打去,球沒落地。真是可惜!眼看比分就要趕上了,我的心好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要命!就在雙方僵持不定的情況下,中國女排惠若琪在賽場的左上角如袋鼠一般縱身一躍,將排球直向對場砸去,讓對手防不勝防。好一個精彩的扣球!我同場外觀眾一樣,右手緊握拳頭,在頭頂上空揮舞吶喊:“中國女排加油!中國女排最棒!”中國女排以二比一的比分領先!

最後一場。也是決定勝負的時刻了,我緊張地盯着電視屏幕,此時我都能聽見自己劇烈的心跳。發球員雙手靈活地交換拍球,在她沁滿汗珠的額頭前還有幾縷凌亂的髮絲。她聚精會神地盯着對場,就在排球再次觸到她的手掌時,發球員一下子將球頂住,向高空投去,隨後一躍而起,將球向對場拋去。排球如一道白光向塞爾維亞隊撲去。對方主力隊員向前一躍再次將球擲回。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在這最關鍵的一球,中國女排姑娘張常寧似乎早已料到這一刻,她一個完美的扣球,球在空中劃出了一道優美的弧線,球落地了!全場爆發出巨大的歡呼聲。張常寧緊握沁滿汗水的拳頭,在賽場歡呼、奔跑;郎平教練高舉雙手與女排們相擁在一起;女排隊員們激動地熱淚盈眶;全場觀眾將我國國旗在空中揮舞,享受着這久違的奪冠幸福和再度屬於我們的輝煌!

有一種精神叫做“中國女排!”這是怎樣的一種精神?是奮力拼搏的精神,是堅持不懈的精神,是12年再度發揮潛力最後爆發的精神!中國女排,我為你們喝彩!

2023感動中國劉傳健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11

爸爸情不自禁地讚歎着:“王者歸來,勢不可擋,真給力啊!”在廚房裏揀菜的媽媽笑着衝我們喊道:“扳回兩局了吧?”“嗯,媽媽你怎麼知道的?”我好奇地問,“聽你們在房裏喊的,‘好球’,‘傳……扣!’‘給力,太給力了!’”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終於,女排姑娘們搶先拿到了賽點,可此時卻遭到塞爾維亞人的“負隅頑抗”,僅領先一分。我強忍着心中的波瀾起伏,攥緊拳頭,多想先跳進屏幕裏,去為女排姑娘掛上一塊金牌。她們很棒,打得很精彩,表現很給力。

決勝關鍵在此一球。是向亞軍屈服,還是向冠軍發起衝擊……對方發球勢大而力沉,可我方丁霞早已做好準備,她雙拳合抱,大拇指並排收在腹前,雙腿屈蹲在地,緩解接球時的巨大沖擊。球重重地砸了過來,丁霞伸出雙手,嫻熟地把球傳到了前排,楊方旭會意,把球輕吊到了上空。惠若琪臉上閃過一絲笑意,因為塞爾維亞隊後方出現了一絲空缺,什麼都逃不出她的眼睛的。剎那間,惠若琪雙腿蹬地,快速而不失敏捷,高高躍起。左手勾形緊收腰邊,右手筆直地升高,準備扣球。整個動作一氣呵成,看得人很是帶勁。不等塞爾維亞人露出驚恐萬狀的神情,惠若琪的右手順着慣性以泰山壓頂之勢向下,完成了一記重扣,只見她的嘴角一揚,露出了勝利的笑容。

球重重地砸了出去,直奔目的地而去。它似乎也知道自己身上揹負的重任,背後有多少日夜的艱苦練習……只聽“嗵”的一聲,排球在空缺處落地了,姑娘們癱倒在地上,眼裏噙着淚水……中國人站起來了,拼命揮舞着五星紅旗,高唱着國歌……

女排太給力了,比賽太精彩了,結果太震撼了!

2023感動中國劉傳健人物事蹟心得體會 篇12

20__年4月1日18時30分,四川涼山省的30名在撲火中遇難人員的遺體已經全部找到,他們的家人徹夜不眠,熬紅了眼,卻還是沒有等到他們回家。

這是一個令無數人痛徹心扉的噩耗。這三十人中,絕大多數都是九零後的少年,甚至有很多人還是共青團團員,他們正是綻放的年紀,卻被一場大火永遠地奪去了生命。

但是他們明知前方生死未卜,依然勇敢前行。

不僅僅是他們三十個人,我們的身邊還有千千萬萬個這樣為我們付出的消防戰士們。

消防員,正值大年七年級,醫院住院樓大火。他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搭建了一條臨時逃生通道,英勇救出13名嬰兒和20餘名產婦;消防員田斌,原本休假的他帶着兒子出去玩,偶遇火災,他將不滿兩歲的孩子託付給陌生路人照看,拿着滅火器,不顧個人安危,衝向樓頂滅火。他説:“我是消防員,不論任何時候,無論身上是否有軍裝!”;消防員玄龍海,拼死衝進火海濃煙中,解開戰鬥服,將幾近昏厥的6歲男孩裹在懷裏抱出火場,孩子出來時,臉上戴着屬於他的空氣呼吸器面罩……

很難想象,如果不是有這些消防員,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怎樣,我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將如何得到保障。

這就是消防員們,他們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在發生火災的一座座崇山峻嶺,哪裏有危險,哪裏有他們,他們不求任何人的回報,默默付出,為人民服務。這是他們的責任和使命。

他們無數次地見到萬家燈火,卻有家不能回,有時候甚至吃不上一口年夜飯。他們可能是妻子摯愛的丈夫,是父母寶貝的孩子,是兒女依賴的父親,可是他們卻常常辜負了最親的人。

他們把自己獻給了國家,他們不顧個人安危,而僅僅想着,如何多救出一個年幼的孩子,如何多撲救一場無情的火災。

在消防員們拼盡全力撲救的一場場火災之中,有的火災是天降災禍,無可避免,可是有的屬於人為因素,而我們完全可以做到減輕人為火災發生的機率。

作為中學生,我們不可能不顧一切地親身衝向火場救火,但是我們可以遵守法律法規,學習如何避免火災,在學有餘力之時,也要提醒身邊的人,讓他們一起共同創建美好環境,盡最大努力避免火災的發生。

或許這樣做,能夠減輕消防員們身上重重的擔子,哪怕只有一點。或許他們就可以多陪剛出生的孩子一天,或許他們就可以多見年邁的父母一面,或許他們就可以吃上一頓年夜飯。

哪裏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他們為我們負重前行。總有人為我們逆火前行,用生命和鮮血守護人間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