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工作範例 辦公範例 個人範例 黨團範例 簡歷範例 學生範例 其他範例 專題範例
當前位置:三優範文網 > 書信 > 檢討書

國中英語詞彙教學反思(精選16篇)

欄目: 檢討書 / 發佈於: / 人氣:2.37W

國中英語詞彙教學反思 篇1

《 新目標英語 》詞彙量大,其中七年級上冊有詞彙700個左右,下冊約450個,八年級上冊約450個,下冊約400個, 九年級全冊約500個,合計2500個。詞彙量大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學的難度,但我們又必須讓學生掌握,否則難以適應教材的要求。那麼我們該採取什麼方式來教學單詞?

國中英語詞彙教學反思(精選16篇)

實踐證明,傳統教學中,*講解和機械操練掌握詞彙的方法是不行的。尤其在當前中、國小英語脱節,詞彙量大,教學任務重的形勢下,我們更應注重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我認為我們應做好下列幾點:

1、重師範。在教單詞時,要求教師自己示範到位,發音清晰,講解發音要點。同時培養學生認真聽,專心看,積極模仿的好習慣。聽清後再跟説。確定學生大都聽清,模仿正確後,再出示單詞卡片,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對直觀的單詞配以圖片、體態語幫助學生理解。順利完成音——形——義的逐步過度。

2、重情景。單詞是構成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類思維活動是藉助詞彙進行的。人類思想的交流也是通過由詞構成的句子來實現的。沒有詞彙任何語言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單詞具有語言的意義,應在特定的語境中引出,這樣既便於學生理解,印象也深刻。

國中英語詞彙教學反思 篇2

讓詞彙教學充滿滋養的靈氣。 面對一張張純真爛漫的面孔和一雙靈動閃爍的明眸,教師也要懷有一顆孩童般靈巧的心,站在孩子的角度;針對學生的年齡,思維特點和認識規律,用精巧的心思去思考去設計。詞彙教學活動的設計要能夠在現生活點撥情趣,激發愛心,喚起靈性,讓師生情感實現對接,讓心靈息息相通,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樂趣產生靈感。

有一次,我聽了一位男教師的課,他在教三年級學生學習1—12英文數字時,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將1—12數字排成一排,在其中的三個數字上方隨機的畫上a dog’s head ,a cat’s head ,a pig’s head ,讓學生連起來讀這12個數字,讀到那三個數字時用“汪,喵,呼”擬聲代替,並伴動作,兩遍之後更換數字,因為有了三個head 於是一長串枯燥;呆板數字有了生命,有了靈氣,活動開始後,學生們興致勃勃,爭先恐後地上台模仿,樂次不疲,從孩子的笑臉,自然的演示和漸熟的朗讀中看到了“寓教育樂”。

流動的水是靈秀的,因為他藴涵着無限的生機,它能滋生萬物,我們要努力讓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成為靈秀的流水,用它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

國中英語詞彙教學反思 篇3

詞彙是組成語言的最基本材料,掌握一定數量的詞是學好英語的基礎。詞彙教學是國小英語教學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詞彙教學方面,許多老師對詞彙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進行詞彙教學的方法簡單,缺少含金量,普遍存在重樂輕智的現象,這不利與學生對詞彙的有效學習和積累、詞彙教學不僅需要趣味,而且需要智慧。

單詞教學很容易變的枯燥乏味。國小在課堂上的有意注意時間維持不長,但是國小生喜歡遊戲,樂於參與,依據國小生的特點,教師在進行詞彙教學時要多管起下,激發興趣,培養情感,調動諸多非智力因素,以便提高學習效率。讓快樂與詞彙教學時相伴。遊戲、兒歌、表演等是國小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能激發興趣,引發學生開動腦筋和豐富的聯想。

1、經常用單詞遊戲介紹:Guessing game ,What’smissing? Quick response, Magic. Eyes. Listen and do draw clour…….猜謎,接龍,高低聲,傳話筒,木頭人,機器人 演雙簧,小小神槍手,“捉鬼”遊戲,寶物大搜尋等。

2、Rhyme 和Chant 以其韻律優美,節奏感強,易於記憶加倍,受到老師和學生的歡迎。如:有位教師在教學Food and drink 時,就自遍了一個音樂,Hot dog 不是狗,bread bread 象熱狗。Chocolate 甜心頭,soft drink 很爽口 pie 的味道不錯嘛,sandwich 讓你吃個夠,rice rice在碗裏頭,milk mi;k 營養很豐富,吃飽喝足,Let’s go !學生們説的過程中完成了這節課的高潮,不僅如此,下課後,學生走出教室還口中唸唸有詞,使課堂有了生機,使學生有了激情,單詞伴隨着遊戲完成了一次美好的記憶。

國中英語詞彙教學反思 篇4

新課程標準英語課本詞彙量大,其中八年級上冊有詞彙450個左右,詞彙量較大,自然也就增加了教學的難度,但我們又必須讓學生掌握,否則難以適應教材的要求。那麼我們該採取什麼方式來進行單詞教學?我們學校一直以來對英語教學有很多獨到的見解和方法,新課改以來,我們更是積極學習各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理念,用新課程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新課程標準強調課程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跨文化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新課程標準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的角色應該從“演員”轉變為“節目主持人”,把舞台還給學生,由學生當演員,唱主角,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效率。實踐證明,傳統教學中,靠講解和機械操練掌握詞彙的方法是不行的。尤其在當前中、國小英語脱節,詞彙量大,教學任務重的形勢下,我們更應注重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我認為我們應做好下列幾點:

1、重示範。雖然今年我接的是三年級的學生,但是從近兩個周的教學來看,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還是不認識音標,或者是發音不準。因此,在教單詞時,要求教師自己示範到位,發音清晰,講解發音要點。同時培養學生認真聽,專心看,積極模仿的好習慣。聽清後再跟説。確定學生大都聽清,模仿正確後,再出示單詞卡片,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對直觀的單詞配以圖片、體態語幫助學生理解。順利完成音——形——義的逐步過度。

2、重情景。單詞是構成語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類思維活動是藉助詞彙進行的。人類思想的交流也是通過由詞構成的句子來實現的。沒有詞彙任何語言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單詞具有語言的意義,應在特定的語境中引出,這樣既便於學生理解,印象也深刻。

3、重遷移。在教學中我們應提倡“新舊貫通”或叫“相互遷移”。其實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如:pen----pencil-----pencil-boxday----today----Monday----Tuesday----yesterdayall---tall---ball----small等等。

4、重趣味。英國著名語言家c.e埃克斯利説:“教英語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引起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那種方法。”我們在單詞教學中不能一味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應嘗試運用多種形式巧記。如採用兒歌、猜謎語、簡筆畫等形式。

5、重運用。學習單詞的目的是為了運用詞彙,並能正確運用到筆頭表達之中。在英語教學中創設一定的語言情景,使學生宛如置於一種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就能使學生自然而然使用所學習詞彙來表達他們的思想感情,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我們學校英語成績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英語的集中識詞起了關鍵作用,我們每一年都進行集中識詞競賽,效果好而且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有很大的提高,對以後的英語學習有很好的作用。

國中英語詞彙教學反思 篇5

1.國中英語閲讀教學的現狀

在對很多國中院校的英語閲讀教學情況進行調查後發現,很多英語教師都會將閲讀當做精讀來進行教學,首先會對生詞進行講解,然後補充詞組,再羅列出單詞的固定搭配,對整片文章句子語法進行分析。還有的英語教師會將閲讀當做課外閲讀來教學,教師主要是對文章重點的句子進行劃詞組,然後簡單地對答案。這些教學方法都比較陳舊,學生學習的興趣並不高,而且閲讀能力也沒有得到提升。很多國中英語教師缺乏正確的教學方式,而且沒有總結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在進行閲讀教學時一般比較死板,學生出於被動的學習狀態,而且沒有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這不利於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

國中英語教師閲讀教學的水平不高,主要是平時的研究不夠,學校也沒有對教師提出相應的改革要求,教學研究氣氛並不濃厚,教學缺乏改革的意識,採用陳舊的教學方法,課程設置也不科學,學生閲讀量遠遠不夠。英語閲讀在英語教學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其主要是考查學生閲讀的能力,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學生必須重視這閲讀理解的學習。教師應培養學生閲讀的興趣,還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還要準備一些適合的閲讀教材,這樣才能提高英語閲讀教學的水平。

2.國中英語閲讀教學的策略

2.1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閲讀能力,教師需要做好英語教材的編排工作,國中學生由於年齡較小,在選擇閲讀材料時,應選一些具有針對性、趣味性的文章,這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有利於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在對教學的方法進行優化時,應以培養學生終身閲讀為原則,還要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閲讀理解能力。

2.2加強對資源的開發

國中英語閲讀材料很多,在選擇時應充分、合理的利用資源,教師應根據學生現階段認知水平以及心理特點,購買符合學生自身特點的教材。在追求個性的時代,教師也可以選擇一些具有時代感或貼合學生實際生活的閲讀材料。中西方文化差異比較大,在飲食、服裝、音樂、禮儀等方面都有着較大的區別,這可能也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地方,所以教師可以從這入手,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

2.3優化教學方法

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也有着較大的影響,教師採用先進、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達到提高學生閲讀能力的作用。隨着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英語教學改革越來越多,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閲讀訓練,這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掌握一些閲讀的小技巧。比如學生在閲讀前可以先看題目,帶着問題閲讀,這可以更有目的性,學生每讀完一段也可以歸納總結段意,這些方法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閲讀。有的學生在閲讀時,碰到生詞就會停頓,而且會停留在對詞句的分析上,這會花費較長的時間,而且不利於提高英語成績。

在對學生進行訓練時,應使學生了解處理生詞的方法,在閲讀時應注意積累方法,對於提問句式,應主要看回答的內容,學生應具有歸納整片文章主旨的能力,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髮散思維,這有助於猜生詞的意思。在看到閲讀理解的問題時,學生可以帶着問題再看一遍,從而找到關鍵的信息。

2.4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閲讀方法

只有掌握正確的閲讀方法,才能提高學生閲讀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首先樹立學生閲讀的信心,然後教授其閲讀的常用方法,使學生可以靈活地掌握粗讀、跳讀以及細讀的用法。學生首先應粗略的瀏覽全文,瞭解文章的大意,然後再根據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閲讀,對於無關的內容,可以直接跳過,這樣可以節省時間。閲讀時還要順着作者的思路,瞭解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具有思辨的能力,只有掌握這些方法,學生才能真正提高英語閲讀的水平。

2.5採用多媒體教學

在當前國中英語教學中,很多都會應用多媒體課件,其可以利用動畫的形式,增加了英語教學的趣味性,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國中英語詞彙教學反思 篇6

課堂教與學的效率是關鍵。在課堂上要合理組織好內容,優化教學手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但同時要注意對學生做到收放自如。不能讓學生過於活躍,否則不利於控制課堂紀律,進而影響學習的效果。要跟學生保持適當的距離。這一點開始我做得不好,跟學生走的太近,不利於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嚴形象,不利於教與學。根據國小生的情趣特點、身體素質、接受能力這些特徵總結出在體育教學中應注重“教”與“玩”的結合。低年級的國小生,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都比較差,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常常會遇到自己講的頭頭是道,學生卻似懂非懂的情況,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將“教”同“玩”結合起來,同時通過做遊戲等趣味活動來啟發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做到潛移默化,當然課堂紀律問題也不容忽視,因此我會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隊形、隊列: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身體姿勢和加強紀律性的手段,是國小教學的重要一環。如何使之專心致志,排除一切雜念,這是教師所採取的手段。有時同學出現的頑皮,不遵守紀律的現象是由好動而動得不適時產生的。針對“好動”這一天性,我注意加強課堂常規教育和訓練,逐步發展他們的自制力;同時,還有意識地加強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練習,隨時把他們的注意力引到正確的道路上。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當然,訓練隊形隊列,同學的步伐,精神飽滿與否和教師的口令和生動的啟發性語言有關,因為學生最敏感,對老師的表情最易感染,為師的要起表率作用,否則這一單調和枯燥的項目,學生就不會持久,儘管一般不超過十分鐘,但由於“疲勞”的出現,自然會導致不守紀律的現象發生。對這項,我今後一定更引起重視。

2、遊戲:可以使緊張的體育課變得生動、輕鬆,具有吸引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之靈活運用走、跑、跳、投擲等基本技能,在競爭中得到鍛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勇敢頑強的好作風及團結互助的共產主義風格,思想和技術雙豐收,效果顯著。隨着教改的逐步深入,我認識到要把遊戲教學搞好,必須要先吃透教材,瞭解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而抓住實質,提高效率。其次是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教學藝術,處理好教與練的關係。這種應變能力*平時積累,虛心學習都能逐步豐富。對學生的脾氣也不盡掌握,因為“好勝”竟會奮不顧身地只顧榮譽而不管安全。為此,得總結教訓,從熱愛學生出發,重視安全教育,加強保護工作,嚴防傷害事故的發生。

體育課在室外,接觸面大,極易受周圍的人和事的暗示,有時竟會不加選擇地模仿他人動作。這主要是學生的活動自覺性、持久性差的緣故,往往他們是受環境感染而不是他們的自覺性,有的則表現為任性、執拗,不守紀律由自然變為習慣,這就難了,説實在的,一節體育課不可能過細地作幾個差生的思想工作,特殊的課程有時只好採取特殊的手段。但是粗暴的訓斥不是根治的辦法,用軟的“哄”雖是辦法,但他們有時也會無動於衷,好像都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如何處理課內出現的的調皮生,這本是體育老師必備的基本功。

當然還有很多地方存在着不足,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爭取能夠做的更好。

國中英語詞彙教學反思 篇7

聽了高老師傳達的聽課精神使我感受頗多,受益匪淺。每個老師的微型課都如此精彩,活潑有趣,總體的特點有:

1、新課導入各有千秋俗話説:“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開場白為教學任務的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儘管各位老師的開場白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師的開場白卻告訴了我們一個共同的道理:導入新課應新穎別緻、親切自然、切合主題、有吸引力。形式主要有:①複習導入,②謎語猜測導入,③圖片導入,④實驗導入。

2、探究活動實實在在

科學探究既是教學內容也是學習方式,這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在雙氧水可製氧氣中的科學探究真可謂本次活動中的一大亮點:通過研究實驗、討論、尋找規律等;探究活動實在,每一個活動都是形成知識和能力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不象是為了渲染氣氛,貪圖熱鬧的秀場。

3、多媒體應用恰到好處

多媒體的最大優勢就是可達到直觀,高效,生動有趣的效果。從上課教師的表演中,我們真正感受到的選手們多媒體使用的那種絕佳的效果。

4、我的課堂我做主

教學過程其實是師生交往的過程。基本功大賽課明顯以學生活動為主,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主要為學生創設思維空間、思維的範圍、思維的時間,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有些教師的語言幽默時尚,有些教師的聲音優美動聽,在和諧、熱烈、親切、活躍的氣氛中一節課就悄悄結束了。

5、實驗中頗有創新

在基本功大賽課中多數老師做的實驗都有一定的創新,讓學生的知識儘可能得到增長。例如通過微型實驗讓學生在課堂上探究雙氧水製取氧氣的條件,以及得出二氧化錳在此化學反應過程中的作用,以及催化劑的特徵等。

總之,課程設計的嚴謹;知識過渡和銜接的自然;課題引入的新穎與巧妙;實驗探究的深入和有序;師生的真切互動和溝通,等等很多很多,很難用幾句話

能説清楚。

同時,我感受到課改形勢的改變。

新的形勢下應關注:1、體現新課程目標、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2、創造性使用教科書(用教科書教),3、建設新型的課堂文化:民主、平等、科學、對話、協商,4、密切聯繫實際:生活、學習、社會發展,5、課堂的生成性(上課時出現的意外問題),6、以科學探究為突破口:多元化學習方式,7、師生互動,8、課堂情景,9、個體差異,10、促進學習的多元化。

一堂好課應該是教與學完美的結合,應該通過教師的“教”較好地促進了學生的“學”。教學的歸屬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課堂教學要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位一體。這些在平時覺得有些空洞的話,而現在卻有切身體會。我們真的學到了很多,也產生了一些想法:

1、我的課離他們的課有多遠?

在聽課過程中,我都在有意無意地冒出這樣的一個問題:“我的課與他們的課相比有多遠?”説實在的話,當時真有“時近時遠”的感覺,一會兒覺得自已也是這樣做的,一會兒覺得“我怎麼沒有想到這樣做呢?”,誠然,基本功大賽課大多是通過“智囊團”再三推敲,選出優秀教師反覆演練,才拿到賽場上來的,好像在平時的教學中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這樣想一想:“如果每一年都鑽研一點、學習一點、改變一點,那麼十幾年或二十幾年下來,情況會不會發生一些本質性的變化?”所以,教師時常有一顆學習心是最重要的。

2、教師的教學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學風格是有經驗的教師經過長期教學實踐的探索,在符合教學目的和教學規範的前提下,充分調動自己教學素養條件的能動性,對教學的諸要素和全過程予以和諧的統攝,從而使教學表現出濃郁的個人特色和藝術傾向性。從本次優質課評比中就可以看出,沒有形成自己鮮明風格的課堂教學,顯得那麼蒼白無力,無法引起學生和觀摩老師的共鳴。相反有自己鮮明教學風格的課堂教學,就顯得那麼活潑生動,學生與老師的情感容易形成共鳴,課堂也較出彩,給觀摩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化學課一定要以實驗為基礎

在化學教學中,無論怎樣強調實驗都不過分,《化學課程標準》中已經不是簡單的“初步掌握……”“練習”等等,而是“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我們這兒實驗設施還不完善,就特別需要教師動腦筋想辦法做好實驗。但不管怎樣,首先得讓學生動起手來。藥品用量大,可做微型實驗;儀器不夠,可讓學生將生活用品代替或改裝。例如:礦泉水瓶剪開就成漏斗和燒杯;藥瓶就變為藥劑瓶;筷子代替玻璃棒;吸管變成導管,將食品墊板改成多孔井穴板等等。只有做了,學生才會有體會和收穫,才會有實驗技能和探究能力的提高。這對老師來講,可能更需要一種精神和一種對學生負責任的信念。

總之,聽完我們對新課程改革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這些優秀的選手的上課中,我們確實開闊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認識到了自身教學中的不足,明確了以後努力的方向。也非常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這次活動的感受,共同思考還存在的疑惑。

國中英語詞彙教學反思 篇8

現代的英語教學要求學生聽説讀寫全面發展,而英語知識散碎性又意味着記憶的不斷重複性,那麼把學生抓在手中讓他們跟着學,有興趣學就變得十分重要。這就要求英語教學設計日臻精緻、完美,行之有效和富於獨創性,以極大地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滿足他們的學習欲求,構成師生之間和諧愉悦的課堂氛圍。下方是我對我們人教版國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7第一課時教學設計,對如何將《英語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作如下探討。

Unit 7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一、教學目標:

1、重點詞彙:peel, cut up, put … into, pour, turn on。。

2、重點句式:How do you make… ?

First… , than… ,next… , finally…。

3、語法知識:how much + 不可數名詞

how many + 可數名詞

二、潛力目標:學生學會熟練製作奶昔,並且能夠用英語解説製作的步驟。

三、教具:多媒體 攪拌器 幾個塑料杯 六個香蕉 兩杯牛奶 一大杯做好的香蕉奶昔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堂,先微笑詢問全班同學:What drink do you like?待學生紛紛表達自我喜好時,舉着備好的奶昔邊説:Here is some banana milk shake。 Would you like some?學生搶着回答yes時,把準備好的奶昔分給他們(部分學生自帶有杯子)品嚐。之後問:Do you know how to make this milk shake?(有學生回答no),並宣佈:此刻我們來製作這種香蕉奶昔。

二、教學make a banana milk shake

1、播放圖片,讓學生觀看並説出製作奶昔所需工具和物品(必要教師時幫忙補充)。順勢學習攪拌器(biender)這個單詞。

2、播放製作香蕉奶昔全過程,結合學習關鍵詞彙:peel, cut up, put … into, pour, turn on。

3、listening。 要求學生把製作香蕉奶昔的順序標在書本1b的橫線上。

4、教師製作奶昔。邊演示邊解説(in English)

5、pairwork 學生兩人一組,操練如何製作香蕉奶昔。

三、學生動手製作香蕉奶昔。

分別請兩位同學(自願)到講台上演示製作香蕉奶昔。要求按步驟用英語解説(如有誤,教師糾正)然 後連同老師做的奶昔一齊分給同學們品嚐。(充分肯定表揚上來製作奶昔的同學)

四、Listening

1、學生聽、並完成2a、2b。

2、小結how much與how many的區別和用法:

how much+不可數名詞

how many+可數名詞

鞏固這兩詞彙的用法,在黑板板書:

how much、how many

What do you want?

apples does she have?

birds can we see?

chacolate did he eat

要求學生完成句子?

五、教學拓展

兩人一組,就某種水果奶昔或水果色拉如何製作進行討論、操練。然後請一、兩組同學站起來表演。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

六、Summary對本節課進行小結

七、Homework作業

1、默寫本課重點詞彙、短語。

2、用英語寫出製作某飲料或食品的步驟。

教學反思

1、巧妙導入。熟話説得好:良好的開端,成功的一半。一節優質課,不但要求教師潛心備課,熟悉教材、瞭解教材,而且要求教師優化課堂,增強趣味性,最大限度吸引學生,激發其學習興趣,把注意力放到課堂上來。這得靠教師巧妙構思,設計合情合理的導入方式。這節課從教師隨口詢問學生喜歡什麼飲料到分別給學生品嚐香蕉奶昔,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興奮神經,一下把他們吸引住了,連後進生也躍躍試試,用心配合。本節課做到了這一點,從學生的反應看,這種導入方式是值得肯定的。

2、教與學有機結合在一齊。在教學過程中,既有教師靈活的教,也應有學生用心主動地參與,才是真正好處上的教學。課堂中避免了以往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學習這一模式。把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親手製作香蕉奶昔,品嚐奶昔,增強了學習趣味性,引發學生思考、記憶。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指導性。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在學到知識同時亦學得開心、搞笑。

3、創造性教學。學習,不但要學習前人的豐富經念,牢記掌握固有知識,還要學會靈活應用,才是學習的根本目的。在本課堂,我大膽進行教學拓展。在學生學會製作、描述製作奶昔之後。設計讓學生充分使用發散思維,想象製作其他奶昔或食品的方法。透過學生們的用心努力,不但學會了製作香蕉奶昔,也探討到了製作其他食品的方法。到達觸類旁通的效果

4、學習過程同時也是發現歸納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但要跟隨教師學習,也應在學習過程中善於歸納總結,自我得出結論。所學的知識才印象深刻,牢固掌握。把別人的知識經驗變成自我的知識經驗。我在處理how much與how many的區別用法時疏忽了這點,沒有讓學生自我發現總結出來,而是直接告訴他們,然後透過幾個簡單練習來鞏固。使得學生記憶機械,呆板。效果也欠佳。

5、掌控課堂,靈活教學。靈活過渡,必要時採取有效的取捨,遊刃有餘是每位優秀教師就應具備的素質。我在上課時完全按照備好的課按部就班,覺得每一步驟都很重要,不可少。時光不多時還繼續按原先的思路授課,以至到最後超時。操作過於呆板,不夠靈活機智,影響到教學質量。

6、平等原則。每個學生都期望得到老師的關注與重視。處於青少年階段的國中生對這要求體現得尤其強烈。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微小的細節,也會引起學生的注意,聯想。甚至引發他們的情緒,使自信心受到打擊。課堂中把給忽略了這部分。體此刻讓學生到講台來示範做奶昔時,不少學生高高舉起手,都期望自我能去試試。結果,我叫上來的都是品學兼優的學生,令那些“後進生”極其失望。甚至有個別學生露出不屑的神色。這點十分欠思考。備課時沒有想到就應讓一個優秀生,一個後進生來表演,從而體現出教師對各個學生一視同仁的原則。以後就應多思考學生個體、心理以及年齡等各因素。

透過這一節課,我對如何備好課,吸引學生,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學習潛力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深刻體會到了備課既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的真正含義

國中英語詞彙教學反思 篇9

一是對朦朧詩的理解,二是對《星星變奏曲》的解悟。朦朧詩是特定年代特定詩人的特定詩歌,是當代的一個獨特的詩學概念、一種新詩潮。有論者稱,朦朧詩,是“詩人在覺醒與叛逆、迷惘與清醒、痛苦與莊嚴、失落與尋找、追悔與重建的感傷詩情中試圖建構的一個新的詩學主題”。像顧城、江河和其他“朦朧詩人”所代表的這一代,都是在中長大,心靈的成熟包括着對苦難的承擔,或者是在不斷的受傷害中經歷成長,然而苦難卻給予了他們超越性的信念和理想,使他們時時企圖透過時代的陰暗尋找光明,時時企圖在精神的嚮往與追尋中戰勝苦難。這些,正是要讀透的內容。

由“朦朧詩”導入,但不夠簡潔,事實上學生也不見得明白,後來,我乾脆直接讓學生閲讀教輔資料中的相關內容,讓在3分鐘後談談自己從中獲得的從而獲得了對“朦朧詩”和課文的第一認識。這樣引入,學生理解更明確,加上是的自主學習,效果自然就更好了。

在教學過程中,我用一組閃爍的星星的圖片導入後,讓學生回憶了馬致遠的《秋思》,文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些事物就是詩中的意象,這些意象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悽清,傷感,蒼涼的意境。那麼這首詩的主要意象是什麼呢?學生有了意象的感性認識,知道這首詩的主要意象是“星星”。聯繫當時的背景,詩中的星星這一意象象徵着什麼?詩人反覆詠歎星星,表達了內心怎樣的渴望?這兩個問題是課後的習題,在反覆的朗讀中體會到星星象徵着光明,象徵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詩人反覆詠歎星星,表達了他對光明的渴望。

由朗讀切入,重點引導學生要入情朗讀,這節課感覺做得較好。學生朗誦進步很大,在句子的品析“我喜歡……因為……”時,學生積極性被極大地調動了起來,發言的人很多。雖然佔用了較多的時間,影響了後面教學環節的進行,但我還是很滿意的,因為這個班的學生一向不愛説話,能在學校集中觀課時有這樣的表現,讓我看到了的進步。

把課堂還給學生,真正實現的自主學習,我堅信這是省時、省力、高效的最佳途徑。

國中英語詞彙教學反思 篇10

音樂教育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優良的品德和情操,還能使他們的智力得到發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時,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音樂反思性教學則是指運用教育教學的有關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思考,從中歸納出成敗得失,為不斷優化後續教學提供重要的條件。實踐與研究證明,音樂實施反思性教學是教師自覺探索解決音樂教學中的有關問題,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能的有效途徑,也是促進教師自我學習,提高業務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

音樂教學包括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兩大方面,結合我校音樂課教學設備和學生的音樂基礎,實際上現階段我們主要以歌唱課為主。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指導學生熟讀歌詞。

在進行完歌曲範唱以後,可指導學生用比較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進行朗誦歌詞,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準確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圓。同時根據歌詞的內容向學生進行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導學生理解歌曲的情緒。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現如“親切地”、“歡快地”、“深情地”、“熱烈地”、“莊嚴地”等等歌曲情緒,可讓學生結合歌詞含義,在歌唱時力求處理的恰到好處。

三、讀譜訓練。

在識譜時先給學生標準音,即歌曲的調號。當學生按標準音唱有一定的困難時可進行音階訓練。由於學生音域窄,確實難以達到標準音時可以適當降調,並鼓勵學生要經常練習音階,達到拓寬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詞。

這一步是前四步的綜合訓練。首先教師應泛唱二至三遍讓學生視聽,對於較長或難度較大的樂句可以先分小節教唱在連接起來唱,以至圓滿完成全部教唱。在學生對本歌曲沒有完全學會之前不能讓學生練唱,因為學生自己識譜能力有限,一旦個別樂句唱錯,則難以糾正。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體會,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學生來喜愛音樂,熱愛藝術。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國小音樂的反思性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生活實際和認知心理出發,通過對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集體協作等多角度、多形式進行科學反思。從成功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為什麼成功?”“成功的理論依據是什麼?”“教學的設計與過程有什麼特色?”“如何錦上添花富有創意?”等等,從中總結規律,提煉經驗、指導實踐。從失敗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如:是教育思想還是教育理念的問題,是目標的設定還是內容的失當、是教學設計還是方法手段的應用等等,從中吸取教訓,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學內容的選擇、組合、調整;教學目標的設計、達成;教學策略的合理、優化,才能使課後的反思性”教學隨筆真正起到反思、調整、改進後續教學的積極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音樂審美能力。

國中英語詞彙教學反思 篇11

走出了熙熙攘攘的大學校園,滿載着一番憧憬和熱忱,懷揣幾分好奇與擔憂我踏上了教學崗位。當天幾十雙好奇和求知的眼睛還忽閃在腦海中時,地球已不知不覺轉動了近一百圈。在這短暫的期間內,有笑有淚,有苦有樂,有遺憾失落也有沉甸甸的收穫以及滿滿的憧憬,讓我愛上了這片青草地,因為它是我放飛夢想的起點,也是我辛勤耕耘的心靈花園,為了讓綠意盎然的生機鋪上色彩,我必須不斷地向前衝,衝破侷限,走出誤區,然而要想使自己儘快地成長起來,“吾日三省吾身”是非常必要的,這要實踐於教學中,最好的辦法就是勤做教學反思。

在這半學期,我感覺培訓很多,聽課也很頻繁,而培訓和聽課的大部分內容都是關於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理念的,什麼“先進的教學方法”、“成功的科研成果”、“新課改”、“師生雙邊互動”等等很多新的教學名詞不斷在我的腦中湧現。我認為實施素質教育,完成新課標理念改革,新教師就首當其衝,我“義不容辭”地開始實施我的“計劃”。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我在開學的第一天就主張學生快樂地學習,尤其是這門包羅萬象的學科-科學,因為它並不象有的課程那樣,記住幾個概念,幾條結論就能解決很多問題,而是需要學生具備探究精神,聯繫生活實踐,能靈活地應用理論知識來解釋千變萬化的自然現象。所以我認為只有學生願學,樂學,才能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更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觀察,分析和實驗能力。可是在一個星期後,我發現原來現實與理想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學生的自制能力並沒有我想象中的好,我忘了他們畢竟只是一幫孩子,而我太習慣於以我的思維去要求他們,那時我有些迷茫,我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她很耐心地告訴我對學生不能縱容,適當地嚴厲反而有助於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至於學生興趣的來源是教師個人的魅力和課堂內容的豐富性和有趣性,不過這個的前提就是你必須不斷提高你的課堂駕馭能力,因為只有學生樂意靜下心來聽講,你的課堂才會出彩。我恍然大悟,既然他人的思想我無法主宰,為何不從自身出發,我可以努力讓學生喜歡聽我的課。那麼這首要前提是精心備課,熟悉和巧妙應用教材。為了讓課堂飽滿,我翻閲了許多參考書,找出許多典型例題,還在網上搜尋通俗易懂的實例,可漸漸地我發現一堂課的時間不足以講完我的內容,最讓人懊惱的是學生實際上掌握的並沒有隨之增多,有時候他們還會覺得有些吃力,跟不上我的思路,其實我在不知不覺中又進入了一個誤區,一個優秀教師的教學,並不是教師自己教給學生多少東西,而是你的學生學會了多少東西。比如作為教師,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才有可能倒給學生“一杯水”。可這一杯水怎麼倒?就要看老師的功底。教師要做到的並不是僅僅在三尺講台之上滔滔不絕,而是應該換位思考,多走下講台,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思考如何教學,如何把一個知識點深入淺出地教給學生,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講究科學的方法,這就是我們教師“科學發展觀”的體現。比如,利用分子觀點解釋水蒸發的教學,如果光按課本,水的蒸發是由於水分子的運動離開液麪的過程。知識是傳給學生了,但是學生是否理解就要下個問號了!所以,作為新教師更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多講“為什

麼”,少講“是什麼”,俗話説:“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另外,要合理安排好課堂時間,學生維持注意力的時間有限,一定要有足夠的時間留給學生思考和消化,否則收效甚微。

接下來一段時間我聽了不少優秀教師的課,讓我收益匪淺,在他們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我認識到三點,一是他們都往往善於創設問境,一問驚起千層浪,使課堂激起活力的精彩。古人云:“教貴巧問,小巧則小進,大巧則大進”。教師在科學課堂中要設計巧問,創設的問題應該能夠融合知識與趣味,實踐與感悟,情感與理念為一體,使學生在問中增長知識,在問中產生興趣,在問中學會思考,在問中昇華感情,在問中形成觀念。二是課堂語言很具有藝術性,有人説語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要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達到教好的教學效果,就應該發揮語言“粘”的作用,要麼生動形象,要麼幽默詼諧,要麼凝練準確,當然,這是一門很精深的藝術,錘鍊語言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對新教師而言也是“任重而道遠”。三是師生關係要和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説:“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唯獨從心裏出發,才能達到心的深處。”學會多以商量的口吻和態度與學生平等地對話,溝通,合作,和學生共同探討,研究,成功地完成學習任務。總之,在優秀教師的課堂上,我看到的不是老師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而是老師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得到信息,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和運用信息解決問題。我看到的是優秀教師如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踴躍地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我想這也是我應該不斷努力的方向。

年輕的我們在教學道路上難免會遇到磕磕碰碰,這時候我們應該停下來深深地反思,而不是盲目向前,只有這樣,才能看清出自己的不足,才能整裝,重新出發,朝着那片更美的朝霞邁進!

國中英語詞彙教學反思 篇12

整個思路我是這樣設計:理解兩個科學概念:空氣佔據空間;空氣佔據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而恰恰這也是最重要的,要讓學生明白空氣與其它物質一樣是能夠佔據空間,但空氣佔據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認識到空氣也是一種物質。

要實現這一目標這節課主要安排: 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佔據空間;用對比實驗控制條件的方法,進行觀察空氣佔據空間的變化;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達到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針對這節課的目標,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圍繞三個問題展開: 一、空氣佔據空間嗎?二、杯中的紙會濕嗎?三、空氣佔據空間有變化嗎?三個環節都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望,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動手驗證,動口解釋。

首先解決第一個問題:空氣佔據空間嗎?

用同學們都熟悉的童話故事“烏鴉喝水”引入,通過操作實驗,並引導學生思考:瓶中的水為什麼會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氣,能讓水上升嗎?讓學生利用桌上的材料進行充分的實驗讓裝在瓶子裏的水上升並流出來?

同時還設置了這樣幾個問題:橡皮泥有什麼作用?如果橡皮泥沒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嗎?是什麼原因讓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氣,水還能上升嗎?如果想讓瓶中的水不斷上升,你們的辦法是什麼?

分組實驗完成後,交流。重點解釋實驗發生的現象使學生初步理解空氣佔據空間。

二、杯中的紙會濕嗎?

老師演示,將紙巾塞入杯底後,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請學生預測: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紙巾會不會被水浸濕,為什麼?

接下來讓學生小組實驗,交流實驗情況重點讓學生解釋:杯中的紙巾有沒有被水浸濕,水為什麼不能進入杯子裏面,進一步明確空氣佔據空間。

學生有了這兩個充分實驗對空氣也象水、石頭一樣是佔據空間的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第三個問題:空氣佔據空間有變化嗎?

我是讓學生充分利用注射器對比實驗法,請學生分別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氣抽入一部分,然後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樣大的力向下壓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對比得到空氣佔據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

充分的材料能讓學生有機會去想、去做;充足的時間能讓學生有機會去議、去説。在給學生機會的同時,豐富了他們的腦、靈活了他們的手,鍛鍊了他們的口,這樣的實驗學生越“玩”越愛“玩”,在玩中求樂,樂中求知,不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無限科學知識的嚮往。

國中英語詞彙教學反思 篇13

在讀《孔乙己》的時候,我拋除了腦海中所有的成見,與文章“坦誠相見”,一讀彷彿見其人,二讀彷彿有所感,三讀彷彿有所悟,但只是“彷彿”而已,面對經典,有時我會窒悶無語,大約這就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情形吧。後來一則材料進入了我的視野,據孫伏園説,他曾聆聽過魯迅自己講述他創作《孔乙己》的動機,“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寫一般社會對於苦人的涼薄”。讀此句,如甘露入心;品此語,似醍醐灌頂。

可是於教學而言,“意會”僅僅是第一步,我還必須要“言傳”,教師永遠做不了孤膽英雄,因為教師的核心任務是指導着學生去奪取全面的勝利。如何“言傳”呢?我想第一步還是要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帶領學生穿越時空,引導他們積累大量的感性認識——孔乙己苦在哪兒?

社會怎麼薄涼的?於是授課過程中以情境再現為目的有了大量的演讀、模擬,這個過程中注重了課文的朗讀與語言的品味,並順勢對語言文字背後的“語言”進行了必要挖掘。為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教學設計的適當位置設置了幾個“觸發點”,一是導入,暗示科舉制度,二是認識咸亨酒店的酒客的等級,三是體會丁舉人與孔乙己同是讀聖賢書同樣形成了扭曲人格,四是讓學生思考作者吶喊什麼。就課堂效果而言,在品語言、現情節的過程中,學生由“笑”轉為“不笑”,現場由“快活的空氣”轉為“肅穆的氣氛”。

但這樣的教學設計天然的特點就是把“我的理解教給學生”,這樣做顯然會讓許多人再次陷入迷茫:這沒讓學生自主,這沒讓學生合作,這沒讓學生探究,甚至這也沒有傳授什麼方法,學生到底學到了什麼?是啊,學生學到了什麼?我也想問問聽課的學生,但我沒有機會,45分鐘的相遇僅僅是一次偶然,對學生而言,我的確是個過客。

關於教學設計過緊與過鬆的問題還在困惑着我:過緊就會限制學生的課堂生成,學生只能跟着教師走,有控制的痕跡;過鬆就會導致自由散漫、左右出擊的被動局面,並由此導致學習的低效和思維的浮淺。到底怎樣做才是恰當的平衡?

我的書桌上放着一尊魯迅塑像,那是我到上海講《阿長與<山海經>》之後魯迅紀念館的饋贈,此刻,先生正注視着我,我不知道我講的課是否道出了先生的心聲,最後只能感慨一句:道不盡的《孔乙己》啊!

國中英語詞彙教學反思 篇14

國中化學優質課,我非常有幸聆聽了全體教師的教學活動。參賽選手的激烈的比拼和專家們精彩的點評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頗多,受益匪淺,很想和同仁們一起交流。

一、感慨優質課的精彩

説真的,一天半聽下來感覺一點都不累,課中高潮迭起,令我們觀摩者心曠神怡,基本上是在享受盛餐。總體的特點有:

1、新課導入各有千秋

俗話説:“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開場白為教學任務的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儘管各位老師的開場白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師的開場白卻告訴了我們一個共同的道理:導入新課應新穎別緻、親切自然、切合主題、有吸引力。形式主要有:①複習導入:如從瞭解學生對水的淨化引到活性炭的作用而進入主題。②詩歌朗誦導入:如師生共同朗誦引入《分子和原子》,讓聽課者感到親切自然,另有用鄭板橋的竹子引入《竹子裏的奧祕》等。③圖片導入:上課鈴響,老師首先向同學們展示了各個圖片,由此導入新課。琳琅滿目的美麗圖片把同學們一下子帶入了異彩紛呈的化學世界之中來。④實驗導入:用酒精燈的點燃與熄滅引入課題《燃燒與滅火》,生活中聞到桂花香引入《分子和原子》等。⑤歌曲導入:未上課之前,幾乎每位老師都用多媒體播放音樂,優美動聽的歌曲把聽課者都帶入了一種美妙的境界之中。這種方式在給聽課者帶來音樂享受的同時,自然地導出了新課。

2、探究活動實實在在

科學探究既是教學內容也是學習方式,這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9節課中的科學探究真可謂本次活動中的一大亮點:探究主題廣泛,概念、定律、原理、生活知識都成了探究的載體;探究形式多樣,有實驗、討論、尋找規律等;探究活動實在,每一個活動都是形成知識和能力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不象是為了渲染氣氛,貪圖熱鬧的秀場。

3、多媒體應用恰到好處

多媒體的最大優勢就是可達到直觀,高效,生動有趣的效果。從上課教師的表演中,我們真正感受到的選手們多媒體使用的那種絕佳的效果;如《竹子裏的奧祕》,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利用多媒體獨有音頻、視頻效果,巧妙插入動畫、新聞的片斷,起到獨到的教學效果,如《探究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方法》和《愛護水資源》這樣的例子每一課都有。另外實物投影的配合增加了演示試驗的效果,讓學生看着更真切,如《水的組成》。

4、我的課堂我做主

教學過程其實是師生交往的過程。9節課明顯以學生活動為主,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主要為學生創設思維空間、思維的範圍、思維的時間,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有些教師的語言幽默時尚,有些教師的聲音優美動聽,在和諧、熱烈、親切、活躍的氣氛中一節課就悄悄結束了。有的教師在下課時還不忘把課堂作為逃生演練場,讓學生在課堂上了學會逃生本領。

5、實驗中頗有創新

在9節課中多數老師做的實驗都有一定的創新,讓學生的知識儘可能得到增長。例如磷的燃燒實驗的改進和課本完全不一樣,一個實驗引出一個結論,而且還防止了環境污染。電解水實驗中氫氣的檢驗和氫氣性質的實驗和課本也不一樣,把實驗現象一下子變得直觀明瞭,學生也容易掌握。

總之,課程設計的嚴謹;知識過渡和銜接的自然;課題引入的新穎與巧妙;實驗探究的深入和有序;師生的真切互動和溝通,等等很多很多,很難用幾句話能説清楚。

二、感受課改形勢的改變

教育專家總結了現在的教學形勢。強調這次評比的目的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我們應該用欣賞的眼光,學習的心態和研究的視角來觀摩課。新的形勢下應關注:1、體現新課程目標、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2、創造性使用教科書(用教科書教),3、建設新型的課堂文化:民主、平等、科學、對話、協商,4、密切聯繫實際:生活、學習、社會發展,5、課堂的生成性(上課時出現的意外問題),6、以科學探究為突破口:多元化學習方式,7、師生互動,8、課堂情景,9、個體差異,10、促進學習的多元化。

三、聽課後的感觸

一堂好課應該是教與學完美的結合,應該通過教師的“教”較好地促進了學生的“學”。教學的歸屬應該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課堂教學要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位一體。這些在平時覺得有些空洞的話,而現在卻有切身體會。我們真的學到了很多,也產生了一些想法:

1、我的課離他們的課有多遠?

在聽課過程中,我都在有意無意地冒出這樣的一個問題:“我的課與他們的課相比有多遠?”説實在的話,當時真有“時近時遠”的感覺,一會兒覺得自已也是這樣做的,一會兒覺得“我怎麼沒有想到這樣做呢?”,誠然,優質課大多是通過“智囊團”再三推敲,選出優秀教師反覆演練,才拿到賽場上來的,好像在平時的教學中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這樣想一想:“如果每一年都鑽研一點、學習一點、改變一點,那麼十幾年或二十幾年下來,情況會不會發生一些本質性的變化?”所以,教師時常有一顆學習心是最重要的。

2、教師的教學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教學風格是有經驗的教師經過長期教學實踐的探索,在符合教學目的和教學規範的前提下,充分調動自己教學素養條件的能動性,對教學的諸要素和全過程予以和諧的統攝,從而使教學表現出濃郁的個人特色和藝術傾向性。從本次優質課評比中就可以看出,沒有形成自己鮮明風格的課堂教學,顯得那麼蒼白無力,無法引起學生和觀摩老師的共鳴。相反有自己鮮明教學風格的課堂教學,就顯得那麼活潑生動,學生與老師的情感容易形成共鳴,課堂也較出彩,給觀摩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化學課一定要以實驗為基礎

在化學教學中,無論怎樣強調實驗都不過分,《化學課程標準》中已經不是簡單的“初步掌握……”“練習”等等,而是“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這次評比課中以實驗為主的各種探究的成功開展,再次證明了實驗的地位。我們這兒實驗設施還不完善,就特別需要教師動腦筋想辦法做好實驗。但不管怎樣,首先得讓學生動起手來。藥品用量大,可做微型實驗;儀器不夠,可讓學生將生活用品代替或改裝。例如:礦泉水瓶剪開就成漏斗和燒杯;藥瓶就變為藥劑瓶;筷子代替玻璃棒;吸管變成導管,將食品墊板改成多孔井穴板等等。只有做了,學生才會有體會和收穫,才會有實驗技能和探究能力的提高。這對老師來講,可能更需要一種精神和一種對學生負責任的信念。

當然,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和同仁們討論、交流。例如:

①教師應該如何點評學生的發言?

②很多活動的情節設計得不錯,老師應該如何在活動的基礎上展開、順勢擴大成果?

③教師在課中為什麼不願意偏離自己設計好的軌道?

④優質課的老師需要書嗎?

⑤用多媒體上課還需要板書嗎?

⑥上評比課的實驗平時都能做到嗎?都能這樣去精心準備嗎?

⑦上課時可以就一個問題展開長時間的討論嗎?

⑧學生回答正確,教師要給學生獎品嗎?

總之,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對新課程改革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這些優秀的選手的上課中,我們確實開闊了眼界,更新了理念,認識到了自身教學中的不足,明確了以後努力的方向。也非常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這次活動的感受,共同思考還存在的疑惑。

國中英語詞彙教學反思 篇15

1、概念中要害的詞語一定要講解到位

為了深刻講解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重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準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熟悉上的錯誤,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例如,在講“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純淨物”三個字。也就是説,單質和化合物應該在純淨物的範疇內進行區分,然後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定其是單質或者是化合物,否則學生就輕易錯將一些物質如氧氣、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因它們就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同時又可誤將食鹽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們就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

2、概念的內涵一定要剖析到位

一些含義比較深刻,內容又比較複雜的概念一定要進行剖析,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國中化學的一大難點,不僅定義的句子比較長,而且涉及的知識也較多,學生往往難於理解。因此在講解過程中,若將組成溶解度的四句話剖析開來,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其一,強調要在一定温度的條件下;其二,指明溶劑的量為100g;其三,一定要達到飽和狀態;其四,指出在滿足上述各條件時,溶質所溶解的克數。這四個限制性句式構成了溶解度的定義,缺一不可。

國中英語詞彙教學反思 篇16

畫家亨利曾説,繪畫就是拉根線條去散步。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繪畫和玩的關係。教學《學畫山水畫》第一課時,我通過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在水墨之間盡情玩耍中,感受水墨線條的濃淡乾濕和曲直粗細的變化,感受水墨線條的豐富性和動態美。學生用水墨的點線表現人物、動植物和場景,表現實在的事物和想象的事物,表現愉快的事和煩惱的事。無論學生的水墨嘗試是什麼樣的效果,他們都覺得自己是非常優秀的,體驗是成功的,在玩中找到了墨趣,玩出了水墨塗抹的喜悦,創造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上中國山水畫一課時,也可以製作古詩詞與畫相結合的課件,供學生學習欣賞,同時也可以帶領他們欣賞充滿詩情畫意的自然景觀。在許多自然風光中,留下了歷代詩人名人的詞句,為這些自然景色增添了不少的人文色彩。在向學生介紹這些自然風光的同時,給他們介紹歷代學者文人寫下的詩篇,使學生從景色中領略文學描寫之美,併為我們祖國有秀美的自然景色而感到自豪。這樣既幫助學生理解了作品的畫意又理解了詩詞的含義,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